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对外贸易的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贸易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贸易的要求

第1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理论分析 案例讨论 专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应采取措施,努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亦带来了挑战,长期以来,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问题、绿色贸易壁垒等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纠纷的关键问题,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不断贬值,美联储不断加息的预期,英国宣布退出欧盟,面对全球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我们要采取措施维护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不断改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提高我国的贸易地位。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可以有效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理论、对外贸易战略等知识,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导论(佟家栋等,2011)将对外贸易分为理论体系及制度与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建忠等,2013)主要讨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理论依据(上、中、下),对外贸易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对外贸易摩擦、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等方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曲如晓,2016)主要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理论依据、对外贸易战略、对外贸易管制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中国的关税制度、贸易促进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对外贸易关系。这些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概况,内容丰富,理论深厚,案例清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理论丰富,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明确学习目标,每部分内容简明扼要地提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包括学习重点及难点,分配课前学习资料。

(2)小组学习法,选定小组成员,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及求知热情,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讨论,课堂演示等。

(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及难点,教师根据课时安排讲授贸易理论知识,然后选择相关案例进行演算、实证分析。此部分重点讲授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先讲解贸易理论提出的背景假设,变量内涵,理论模型,数理模型的应用,再讲解理论的经济学含义,进一步解释贸易理论的优点及不足,可以采用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数据的时效性。然后逐一讲述相关理论依据,可以增加案例解释,此部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理模型的计算能力、图表的绘画、分析能力及学生对贸易理论的思辨能力。

(4)对外贸易法、贸易促进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关税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等内容,需要学生熟悉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已有的法律制度解决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掌握关税的征收方法、出口退税的程序等具体问题。

(5)服务贸易在GDP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进行讲授,先介绍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情况,再选取某一具体行业进行深度分析,比如互联网销售,还可以选取特定公司进行分析,比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然后请小组成员选择感兴趣的行业及公司进行贸易案例研究等。

(6)国际贸易专题研究。本课程可以选取“一带一路战略”,“服务贸易”,“对外贸易关系”,“加工贸易”等进行专题研究。首先明确研究主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

(7)明确考核方式。本课程可以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并重的方式,突出课堂演示、专题讨论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应用能力等。

3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贸易理论基础,了解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这门课程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佟家栋,刘程.中国对外贸易导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2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 外贸发展方式 战略 路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此,商务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本文结合该指导意见和辽宁省“十二五”规划要求,研究提出了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路径。

一、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纲领。发展对外贸易可使一国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社会财富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只追求贸易数量增长,而忽略质量的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

技术和创新决定了生产效率或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决定了外贸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动力。因此,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通过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效地发挥科技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3、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为导向

对外贸易结构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关系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具体包括优化商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外贸方式结构、优化主体结构等。

4、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外贸发展方式涵盖了外贸的量性增长、质量提高、结构组成、利益得失以及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等内容。因而,保证对外贸易的适度规模和稳定的增长速度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而且,辽宁省对外贸易占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保证辽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5、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所追求的应该是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要建立在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价值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辽宁对外贸易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由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外贸发展方式,由高投入为主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效率提高为主的外贸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要快于投入物增长速度,增长与资源、环境、效益相协调来实现良性循环。

二、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路径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对外贸易发展的观念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树立并真正实施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形成有利于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保障。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应该是合理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合理的对外贸易是指我们要了解对外贸易的真实面目,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互通有无,通过国际分工提高国内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加国民福利和国家利益、平衡国民经济发展。健康的发展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对外贸易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对外发展的扩大与国民福利的增进要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的关系。

2、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为15.9亿美元,其中出口15.2亿美元,进口0.7亿美元。2011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959.6亿美元,其中出口510.40亿美元,进口449.2亿美元,全省对外贸易在全国排名居第8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大省。但辽宁对外贸易规模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辽宁省外贸依存度为28.3%,全国外贸依存度为49.90%,其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总体水平21个百分点以上,只相当于全国总体水平的56.4%。

1978—2010 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速约13.9%,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近40 倍,其年均出口增速约为13.2%。1978—2010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2%。辽宁省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速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出口年均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量和质的统一,对外贸易量的增长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辽宁省十二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出口年均增长15%。2012年4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2530亿美元,年均增长27.4%。其中,出口超过1350亿美元,年均增长27.6%。全省外贸依存度由2011年的28.3%提高到52.2%以上,进入全国出口前6强省份。而完成这一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但“要建设对外贸易大省,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力争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必须努力完成这一目标任务。

3、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近几年来,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仍处于低端化水平,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在辽宁省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过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工业制成品的升级换代;加快从单纯的价格优势向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转变。

(2)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加辽宁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25%。加快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以挖掘机、起重机、盾构机、工程机械等为骨干产品,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打造辽宁重装备出口基地;以输变电装备、汽车零部件为突破口,通过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升出口产业优势;以船舶出口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辽宁船舶工业;进一步加快机床产品结构调整,控制低档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提高它们在产业中的比重,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3)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30%。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速不低于东部省份的平均水平,使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辽宁省出口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以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通讯及网络产品、航空航天、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产品出口为重点,培育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4、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2011年末,与辽宁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215个,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东盟、美国和韩国,这五大市场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6.2%。辽宁的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优化其出口市场结构,要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市场,以提高市场深度和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要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按照《全省国际市场开拓指导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抢占市场。要在巩固日本、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非洲、南美、东欧、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通过提升质量、品牌,投资拓展市场深度。

5、强化一般贸易,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011年,辽宁一般贸易出口占到全省出口总额的43.65%,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7.09%,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近一半。辽宁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贸易的竞争优势依然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实现辽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首先,要鼓励引导加工贸易从单一的加工向研发、设计、销售上下游延伸,尽快提高辽宁省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产品附加值;其次,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增强辽宁的自主创新能力;再次,扩大国内采购比例、延长国内产业链条;最后,要鼓励发展配套产业,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十二五”期间要以辽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以长兴岛综合保税区为载体,申请设立全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实现“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率先转型升级的目标。

6、优化主体结构

辽宁对外贸易主体较为单一,2011年国有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为28.2%,民营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为24.47%,外商投资企业所占份额为45.49%。外资企业出口成为辽宁出口的主导力量,民营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低,不利于外贸稳定可持续发展和外贸效益的提高。辽宁对外贸易的未来应当建立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省内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应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要鼓励和扶持私营企业出口,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做强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7、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实现转变辽宁外贸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和中心环节,是实现辽宁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辽宁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出口产品质量较差,国际竞争力低。从辽宁的专利获批数量来看,辽宁的专利数量明显偏少;从累计总数来看,辽宁专利获批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为3.56%。2010年,辽宁获批专利数量仅占全国的2.31%,与国内相对发达地区如江苏、广东等相比差距甚远。因此,要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支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为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8、以出口品牌战略为主线,引领出口发展方向

坚持品牌为主线就是要继续落实出口品牌战略,并利用品牌产品的出口来提高本省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制定产业政策,为出口品牌成长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商标的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PCT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和国际专利注册,增加商标和专利的国际注册数量,维护企业海外商标权益。通过政策引导,每年商标境外注册100件。到“十二五”末期,争取境外商标注册达到1000件,境外商标注册企业达到600户。把品牌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上,尽快建立出口产品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各方协同、阶段推进”的自主品牌培育机制。

9、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近年来辽宁省的服务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偏低。因此,要制定全省发展服务贸易中长期规划,推进服务贸易体系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提高服务贸易在辽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30%。积极搭建平台,推动软件、技术、文化、会计、医疗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以及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着力引进总部、高端、离岸型服务外包企业,扩大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规模。支持大连国际服务外包保税研发测试中心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并将这一模式在省内推广。抓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大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作用,提升大连软交会的水平,加快推进沈阳进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步伐。

10、强化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的应诉

建立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体系,制定贸易摩擦应对预案。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碳标准等非传统贸易摩擦的应对预案,推进趋势预警、主要贸易国技术法规和标准预警、重点产品预警和专项预警的体系建设。

(注: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编号2012lslktzijjx-08)、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编号W2011078)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商贸发[2012]48号)[EB/OL].http://,2012-02-17.

[2]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2011-04-01.

[3]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2]16号)[EB/OL].http:///,2012-04-17.

第3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一、概述

全球化目前已成为一种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任何国家都要积极加入到这一潮流中,顺应经济变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世界整体经济迅速发展,而且对国家自身来说,这也是一次发展的机会,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实力,同时使本国的经济环境更适合世界经济发展现状,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对我国的发展来说,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当前的环境中,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活动,这样的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就整体而言,当前我国从宏观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包括税收以及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在微观上,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这样有利的国内环境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近些年中呈现增长的态势。但同时要看到,由于经济政策已经全球性的经济差异仍然存在,我国的随外贸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

二、全球化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次扩大自身经济活动范围,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机会,对我国来说也不例外。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对外贸易活动也在经历着转型与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使得对外开放有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这样的全球化模式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1.增加对外合作

作为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类型,对外贸易合作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一国要想更好地实现对外贸易额的增长,首先就要扩大与他国的合作范围,最大限度地增加合作机会。在过去传统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由于众多规定限制的存在,贸易壁垒十分严重,各国的关税问题以及具体的对外贸易合作方式都不相同,各国上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但在当前的环境中,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贸易壁垒不断被打破,全球各种贸易组织逐渐增加并且制定了很多适合国际贸易往来的条约,这样的环境使我国更加方便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增加了交流往来的机会,在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过程中促进我国进一步完善我国自身对外贸易的机制同时增加贸易额度,促进经济增长。

2.完善贸易机制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这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因素和现地社会体制等综合情况所导致的,所以我国要想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更加符合国际发展的要求。在贸易体制上的改革要顺应全球发展的潮流,向其他国家的学习,在不断地磨合借鉴中实现自身的完善与改革。全球化环境下各种集中在同一环境中进行贸易往来,有利于学习其他国家对外贸易的运行策略,同时吸收国际通行的贸易法则,防止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引起纠纷,促进对外贸易的规范化、科学化。

3.提升经济实力

积极参与对外贸易活动是我国当前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项,扩大对外贸易的范围、增强实力也是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过去的环境下,我国也进行对外的贸易来往,但从整体上来说处于初级阶段,贸易额较低,无法实现较大的突破,如今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给与我国更多的发展机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对外贸易活动的环境。从近些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以及其占国家经济发展总量比重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实力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由此可知出,全球化的环境不仅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三、全球化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挑战

虽然全球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及整体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机会,使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实现自身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前我国在全球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其中既有我们自身体制不完善、政策不健全的问题,也有全球贸易障碍以及其他国家可以破坏阻挠的因素,综合起来,这些都是我国的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予以解决。

1.政策不规范

一国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活动中,除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也需要规范科学的国内政策的支持,在这一点上,目前我国还欠缺较多。在我国企业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或参与全球性的经济活动中时,总是缺乏良好健全的政策支持,这让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障碍。如今全球企业更多的进行共同的贸易活动,缺少规范的政策支持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增加了很多障碍。

2.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

尽管当前全球的贸易活动逐渐平等化、开放化,但贸易壁垒仍然存在,如我国经常在对国外的产品销售中遭遇反倾销调查,一些国家会针对我国部分产品提出倾销的质疑,并且开出“天价”罚单,这些情况都使得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存在很多障碍。贸易壁垒也让我国企业在一些全球经济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很好地进行合作,这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往来的主要问题。

四、结语

当前的全球化环境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来说是有利有弊的,它既为企业参与更多更大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新的机会,但同时又给我国的企业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但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对外贸易活动也要继续强化,这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壮大自身实力的需要。我国必须不断完善自身,更好地参与到全球的活动中,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作者:冯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顾国达.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汪五一.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第4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一、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

 

一般意义的经济效益指的是在一切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和由此获得的劳动成果之比,简言之即投入与产出之比。

 

对外贸易是一个特殊的经济部门,它联系着国内国外的生产和流通,因此,外贸经济效益有着十分独特的形成过程。

 

外贸经济效益是外贸领域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和实质就是社会劳动的节约程度。因此,外贸经济效益还可以表述为通过对外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所节约的社会劳动。

 

进行外贸活动除了可以通过对外交换取得本国国民经济活动短缺的使用价值外,同时还可以通过交换获得价值的增殖。价值增殖在本质上与社会劳动的节约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价值增殖可以理解为投入一定iS的社会劳动而获得比一般水平更多的价值M+;社会劳动的节约则可以理解为获得一定量价值而投入的劳动量少于通常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被定义为通过对外交换活动而节约的社会劳动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也就是通过对外交换所获得的价值增殖,而价值增殖是由于存在着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之间的差异而产生、形成的。

 

二、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诸闪素

 

外贸经济效益是利用闽内、国际价值之间的羌异,通过对外商品交换而节约的社会劳动。因此,一切影响商品的围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都会影响社会劳动的节约量,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一)一国劳动生产率的总体状况以及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差异程度、方向,是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最根本的闲素。它不仅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量,更重要的是,它还决定了取得外贸经济效益的层次。

 

由于社会各部门之间发展的相互制约性,使得一国内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尽管高低不一,但总体依然大致处于或接近于同一水平线。这一水平线就莪本上代表该国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它决定了该国大部分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水平,进而决定了大部分商品的国内价值量水平。而国际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世界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的。因而,国内、国际价值的羞异主要是由一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形成,后者差异的方向和程度决定着国内、国际价值差异的方向和程度,从而决定了获得外贸经济效益的最和层次。

 

如果一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大岛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该h绝大部分商品的国内价值将低于同类商品的H际价值。在以国际价值为基础的对外交换屮,每小时国内平均劳动投在各经济部门所形成的国内价值在国际市场上被承认为超过一小时的国际价值。该国以高于国内价值的困际价值售出商品,以低于闹内价值的国际价值购买原料等商品,以少量劳动按质的比例与名量劳动变换,从而取得外贸经济效益。该国取得外贸经济效益是凭借劳动生产率水f的绝对优势。

 

如果一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于世界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该国大部分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同类商品的国际价值。该国进行对外商品交换只能输出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的程度较小的商品,输入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程度较大的商品,以少量社会劳动换回多量社会劳动,实现价值增殖。这类国家取得外贸经济效益是利用了绝对劣势中的相对优势。

 

以上两类国家通过对外商品交换,都能够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形成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生产力水平高的国家通过对外贸易所实现的劳动节约量并不一定绝对地多于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但是,由于二者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程度不同,二者借以实现贸易经济效益的条件不同,决定了二者获得的外贸经济效益在层次上的不同。前一类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有绝对优势,它所取得的外贸经济效益也是绝对的;而后一类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处于绝对劣势,从绝对劣势中利用相对优势,形成外贸经济效益,但这种效益的获得是相对的,有局限性的。因此,前者获得的外贸经济效益是较后者更高层次的外贸经济效益。

 

(二)外贸经济效益源于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因此,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参加交换的使用价值的构成,必然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国内部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悬殊,与世界同行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程度更不可能相同。由于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异,一小时国内平均劳动投入到不同经济部门、行业所形成的国内价值量也就不同。又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世界同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不尽相同,同一国内价值量由于物质承担者不同,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承认的程度也就不同。因此,劳动生产率的双重差异,“内差异”和“外差异”,使出口商品结构极大地影响输出的国内价值的量以及该国内价值量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承认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相同的原因,同一可支配的国际价值量,由于其物质承担者不同,在国内市场上会被承认为不同量的国内价值。而外贸所实现的价值增殖是指国内价值的增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的构成,即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是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仅指出口和进口商品的种类,更重要的是指各类商品在进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商品并非出口越多越有利,如果出口超过一定量,超过优势所提供的限度,优势程度必然下降,甚至变优势为劣势。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价值是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凝聚成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节约必然要由价格来衡量和表现。

 

对外贸易是特殊的经济部门,它联系着国内外的生产和流通,在一次对外商品交换中通常都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计价,这就使得通过交换实现的社会劳动的节约的表现更加复杂。通过交换实现的劳动节约要得以正确的反映,一方面要求国内外价格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计价货币的“价格”,即汇率正确反映每一单位本币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关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即使商品的同内外价格能正确反映商品价值,但由于汇率不能正确反映参与交换的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社会劳动的节约量也得不到正确的表现,反之亦然。

 

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作为客观存在,要求得到评价和量度。由于评价的角度和方法对评价结果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价,讨论评价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一)外贸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价值评价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其它部门经济效益一样,揭示的是社会劳动的节约程度,这里的“劳动”乃抽象劳动,它是价值的唯一构成要素。因此,经济效益属于价值范畴,对它的评价必须从价值角度进行。但是,对外贸易活动所实现的不仅仅是社会劳动的节约、价值増殖,还同时实现使用价值的转换。在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即对外贸易活动的成果时,只采取价值评价是否有失偏颇?我认为,在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中,价值评价可包含使用价值评价,使用价值评价可转化、归结为价值评价。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二者既是商品的不同属性,又并存于商品体中。价值是由单一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凝聚成的,而使用价值则是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具体劳动的产物。由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创造的千差万別的使用价值,其效用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要评价和量度使用价值的效用,只能通过一种单一的、非具体的中介,使之转化为可直接量度、可比的、统一的东西。这一中介只能由价值来承担,价值不仅具备中介所要求的单一性、抽象性、无差别性,它与使用价值还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即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此,评价外贸经济效益,将使用价值效用的评价归结为价值评价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进口商品,由于通常是我国处于相对劣势的商品,因此进口商品在质量和数量上较不进口而靠国内生产的商品为优,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种满足程度的提高之所以可以归结为价值增殖或劳动节约,因为如果不进行对外贸易,不进口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靠国内商品要达到进口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社会艿动。

 

同理,投入生产消费的进口商品,如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其性能比国产商品好,或比同类国产商品更便宜,利用进口设备、原材料能生产出更高质量、更大数量的消费品供消费者消费,从而达到更高程度的满足,如果不进口要达到这更高的满足程度就必须耗费更多的社会劳动。所以,使用价值的评价可以归结为价值评价。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必须借助于货币、价格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价格是最重要的经济范畴,它无所不在,因为它与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商品密不可分。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而价值的表现在商品经济中又必须借助于货币、价格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乃通过对外交换活动所实现的价值增殖。增殖了的价值与价值本身一样,它是抽象的、非实物的,但又必须依存于商品体中,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因此,价值增殖在商品经济中必须借助货币、价格形式。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对外贸易产生的价值,只能是评价、衡量以货币价格形式亭fliji字P效益、价值增殖,而不可能是看永m未着的东西。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借助于货币价格形式,有一个根本的前提条件,即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价值、货币与它所代表的金量相符。如果价格扭曲,不能正确反映价值,货币不能正确反映所代表的价值量,汇率不能反映货币之间真正的比率,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就会失真,评价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甚至使外贸工作误入歧途。

 

(三)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应包括对进出商品机会成本的考察

 

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不仅应考察通过对外交换活动所实现的,实的劳动节约,还必须考察参加交换的商麁;枭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带来的收益,考察参加交换的价值量如果选择其它的物质承担者可能带来的收益,即考察进出口商品的机佘成本。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对外贸易活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收益。

 

一个经济在任何时期内其劳动力和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的,而人的谣求则是无阪的》有限的供给无法满足所有的要求,要满足一种需求就必须舍弃另外的耑求。在劳动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消费产品A就必然得牺牲产品B、C……的生产和消费。在所放弃的一系列产品中,必冇一种产品可能带来的收益最高,因此,选择一种产品(如A)所放弃的可能的最高收益,就是该产品的机会成本。进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M一般意义的机会成本有所不同。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出口商品如果不用于出口而用于国内的生产、消费所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进口商品的机会成本则指的是冏一可支配的国际价值量,如果选择其它的物质承担者给国民经济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单纯考察进出动所实现的价值增殖,不能全面反映对外贸易活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收益状况,不能反映在可支配闽际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潜在的更大的外贸经济效益。而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进出动的实绩,更重要的还在于发现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因此,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应该对进出口商品机会成本的考察。

 

(四)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是宏观的全面的评价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外商品交换所节约的社会劳动。这里的劳动节约是指一国范围内的劳动节约,因此,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范围是一个国家,评价角度应是宏观的、全面的。

 

一国范围内的劳动节约,指通过对外商品交换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学带的劳动节约,无论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是论它是显见的,还是隐含的>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因为它们最终都可归结为抽象的社会劳动的节约,而这些社会劳动的节约又都是由对外贸易活动所导致的。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各组成部分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一种经济因素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一种经济结果往往又是多种经济因素、多股经济力量合力的结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使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部门,其活动成果不仅表现为现实的劳动节约,还表现为为国民经济提供了节约社会劳动的能力。但是,这种节约社会劳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能力的过程,往往是在其它非对外贸易部门进行的,而且,转化过程中往往有许多非对外贸易因素共同起作用。因此,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要做出正确的评价,必须从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进行评价。即使是对外贸易活动产生的直接的劳动节约,也必须对对外贸易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考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

第5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第二条从事货物进出口或者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或商务部委托的机构办理备案登记;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商务部规定不需要备案登记的除外。

对外贸易经营者未按照本办法办理备案登记的,海关不予办理进出口的报关验放手续。

第三条商务部是全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实行全国联网和属地化管理。

商务部委托符合条件的地方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备案登记机关)负责办理本地区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受委托的备案登记机关不得自行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备案登记。

备案登记机关必须具备办理备案登记所必需的固定的办公场所,管理、录入、技术支持、维护的专职人员以及连接商务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网络系统(以下简称“备案登记网络”)的相关设备等条件。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备案登记机关,商务部可出具书面委托函,发放由商务部统一监制的备案登记印章,并对外公布。备案登记机关凭商务部的书面委托函和备案登记印章,通过商务部备案登记网络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对于情况发生变化、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以及未按本办法第六、七条规定办理备案登记的备案登记机关,商务部可收回对其委托。

第五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程序

对外贸易经营者在本地区备案登记机关办理备案登记。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程序如下:

(一)领取《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对外贸易经营者可以通过商务部政府网站()下载,或到所在地备案登记机关领取《登记表》(样式附后)。

(二)填写《登记表》。对外贸易经营者应按《登记表》要求认真填写所有事项的信息,并确保所填写内容是完整的、准确的和真实的;同时认真阅读《登记表》背面的条款,并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个体工商负责人签字、盖章。

(三)向备案登记机关提交如下备案登记材料:

1、按本条第二款要求填写的《登记表》;

2、营业执照复印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4、对外贸易经营者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还应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5、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独资经营者),须提交合法公证机构出具的财产公证证明;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的外国(地区)企业,须提交经合法公证机构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文件。

第六条备案登记机关应自收到对外贸易经营者提交的上述材料之日起5日内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在《登记表》上加盖备案登记印章。

第七条备案登记机关在完成备案登记手续的同时,应当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备案登记信息和登记材料,依法建立备案登记档案。

第八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凭加盖备案登记印章的《登记表》在30日内到当地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部门办理开展对外贸易业务所需的有关手续。逾期未办理的,《登记表》自动失效。

第九条《登记表》上的任何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对外贸易经营者应比照本办法第五条和第八条的有关规定,在30日内办理《登记表》的变更手续,逾期未办理变更手续的,其《登记表》自动失效。

备案登记机关收到对外贸易经营者提交的书面材料后,应当即时予以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已在工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的,自营业执照注销或被吊销之日起,《登记表》自动失效。

根据《外贸法》的相关规定,商务部决定禁止有关对外贸易经营者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内从事有关货物或者技术的进出口经营活动的,备案登记机关应当撤销其《登记表》;处罚期满后,对外贸易经营者可依据本办法重新办理备案登记。

第十一条备案登记机关应当在对外贸易经营者撤销备案登记后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部门。

第十二条对外贸易经营者不得伪造、变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和出卖《登记表》。

第十三条备案登记机关在办理备案登记或变更备案登记时,不得变相收取费用。

第6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对外贸易 发展困境 发展出路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型方向,然而自全球经济变缓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2010 年第四季度,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收入急转直下,仅301 亿元,不足全年贸易收入的 10%,同比下降约60% 。可以说,短期看全球经济形势不利于银行保险利益的增长,然而不可否认,全球经济形势对于规范该行业并推进其顺利运转,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型方向,然而自全球经济变缓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一、全球经济形势下审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21世纪初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在发展中不难看出,存在重规模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型发展倾向。基于全球经济形势,提出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1.合作模式的短视化

审视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模式处于非常初级的层次,即海外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点、客户信息、客户级别、客户信誉等,中小企业则在驻外点与客户办理业务,中小企业再向驻外点支付相应的手续费,两者的合作模式只有利益为目的,合作模式松散、简单,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可以说合作模式的短视化。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中还存在可以与多家公司合作的的情况,至此中小企业处于劣势,中小企业只能通过一定的佣金来获得竞争与资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合作模式在缺乏规范的制度下未能妥善处理相应的客户服务与长期合作,使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2.销售过程的失常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中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对其产品对其宣传,常常是处于隐瞒自我身份与产品性质的状态,使客户在接触公司产品时多半误以为购买的产品为本地产品,且具有本土性质,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与失实性。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也导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产品是顾客投诉最多的一项,或因其未提前说明,或因其销售的误导等,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也即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持续发展造成负面效应。

3.产品结构的单一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产品目前处于单一化的阶段,即对外贸易的产品主要是简易低端险,即以分红、加工等为主,然而以分红、加工等为主的贸易产品本身存在几大弊端,如一是产品不能满意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能针对不同的顾客提供不能的产品选择;二是产品的优势不明显,产品的分红与利息并不比本地销售高出多少,甚至有些还比本地销售的获得更少,在两相对比之下,其竞争力则受到了质疑;三是对外贸易的资金运转方式不利于公司的资金的灵活运转,给公司的运作也带来压力,因此可以说,产品结构单一化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弊病。

4.监督体系的缺失化

监督体系缺失化即当前监督体系不能有效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运转提供有效与完善的监督。目前从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主要有监督局与监事会。监督局与监事会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且当监督局与监事会出现摩擦与歧义时,通常监督局会处于优势地位,而监事会的约束力与申辩力则受损,此类不对等的监督系统也即对监督本身提出挑战。简言之,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二、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标尺与衡量

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其主要意义在于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标尺与衡量,基于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全球经济形势的审视下,得出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发展标尺与衡量。

1.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

针对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的问题,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要求中小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效应对对外贸易的形势,工作人员在处理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对贸易产品向客户理清楚,避免销售的误导现象出现。本地开发则侧重做好产品的开发、产品的跟踪与后续服务、工作人员内部的培训等。在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以“一对三”的规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两败俱伤,主要在于明确工作人员的佣金分配,以免使工作人员窜入海外销售其产品,或是有关工作人员对推销的产品积极性不高。由于工作人员本身业务较忙,常常忽略推销相关的产品,或选择简单方便的产品,由此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

3.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

全球经济形势针对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问题,提出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区域划分与专门销售,既有利于产品各类的多样化,也有利于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推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深度发展。简言之,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主要意义在于为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标尺与衡量,基于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以全球经济形势为切入,得出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发展标尺与衡量。

三、全球经济形势下探索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出路与选择

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1.合作模式的战略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大致分为四种: 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合资新设以及金融集团。目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合作模式还处于分销协议的初级阶段,在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中,双方仍然相互独立,但合作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双方共享资源与市场,共担风险,组织结构松散但合作关系并不松散。中小企业不仅承担销售角色,而且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利用对客户资源信息分析以及市场反馈来设计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我国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环境下,战略联盟有利于凝聚双方力量,避免因为各自利益所趋而带来的诸多弊端。诚然,随着合作的更为深入,合资新设以及金融集团的趋势也可尝试与探索。

2.贸易中介的专业化

针对当前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提出由贸易方面设立专业中介机构或与现有中介机构联合从事销售。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专业化中介的设立,可以使贸易能成为规模化的重要来源,扩大其来源收入,而非目前的以收取手续费为来源的方式,此种方式也不利于提高贸易从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具体运作中,可以相互谈判,建立深度的合作方式。专业化中介则在销售人员的素质考核、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销售人员的产品通晓等方式进行监督与考察,确保相应的服务与质量。对于对外贸易的意义主要在于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可以减少销售质量担忧的风险,责任纠纷上也会减少,公司的声誉也由此可以得到维护。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对于双方的意义还在于管理成本的降低、人员成本的降低,是互利双赢的发展路径。

3.监督体系的全面化

随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监督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可以说,可以规范的监督,任何一个产业也可能崩塌。监督体系的全面化要求监管机构加强协调,联合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权责,防止监管力量被削弱。同时监管层应该对不同的合作模式分类监管,例如对于采取股份合作模式的主体加强准入监管,对于依靠签订协议方式合作的分销模式及战略联盟模式则要注重市场行为监管。简言之,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参考文献:

[1]舒新国.银行保险直销[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张青枝.银行保险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调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3]张广华,童芳芳.银行保险制度研究及路径选择[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张丽华.货币银行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7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长三角;珠三角

一、 长三角和珠三角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依托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不同的贸易的方式和对外贸易的的不同的产品成为了我我国对外贸易的领军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我国1978年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地区,这样就为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确定了基础。

(一)长三角的贸易地位

长三角是我国目前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三角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私营企业的对外贸易以及通过主要的硬件设施,扩大引进外资而形成的对外贸易。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劳动力素质,完善的基础设施奠定了了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的加大,同时不断的引进外来的科学技术,加上自身的良好的科学技术的优势,逐步的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贸易的领军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科学技术贸易的地区。

(二)珠三角的贸易地位

珠三角包括我过第一批经济特区,在政策上得到了优势,并且依托其靠近侨乡,面对东南亚,在香港,以后,珠三角的对外贸易更加多元化。珠江三角洲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服务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开放程度不断加强。

二、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外贸易优势比较

(一)区位优势

长三角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长三角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上海作为长三角的对外贸易的领军城市,在历史上就建立了比较强的优势。珠三角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长期以来,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如广州就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现在,这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重点侨之一。

(二)中心城市优势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近水楼台”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无不同样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在信息、资金、商品、人才的流动中找到城市崛起的机遇。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深圳作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同时深圳的对外贸易主要依靠其自身建立的体系,通过其主要区位优势,建立在强大的劳动力基础上的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并根据此贸易模式,影响着珠三角。

(三)劳动力资源优势

长三角集聚了全国较多的高校,一些在全国各个领域有领先地位的学科,这样就决定了长三角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劳动素质,这样也就使得长三角的的新兴工业的发展,长三角的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就是高新技术的产品,为我国的技术贸易做了很高的贡献。珠三角的劳动力优势主要是建立在其较早的成立了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全国主要的劳动力流通到珠三角,主要的劳动力资源是农民工,他们并不具备较高的素质,主要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加上珠三角的后来的高等学校的建设,不能跟上经济发展,这样就珠三角的主要对外贸易的方式是来料加工或者是过境贸易。

三、 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外贸易存在问题

中国的对外贸易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弊端无论是在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还是在一些对外贸易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并没有那么发达的地区,在对外贸易中面对世界各国风起云涌的倾销与反倾销诉讼的严峻形势,并没有组织出一定的行业组织进行对其的解决,在一些对外贸易公司面对国外的贸易壁垒的时候,甚至忍气吞声,接受这样的对外贸易的不公平待遇。同时国内的同种行业的恶性竞争,也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不能形成明显的对外优势。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这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三角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长三角对外贸易结构单一。长三角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依托其自身的环境等基础设施的优越性来吸引外资,并不能建立其自身的工业产业,不能有其自身的对外贸易商品,通过对外的外资的吸引和对外技术的吸引而建立的产业。对外贸易的结构主要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分公司,通过利用长三角的劳动力的高素质的优势而创造的贸易。并没有多少自身的产业和产品。国家政策的优势,推动了长三角的城市群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对外贸易的整体型的发展,长三角的单个企业贸易并不能对其整体产生影响,同时企业间对其同地区的同行业的企业的恶性竞争,也使得长三角的对外贸易不能形成规模。

(二)珠三角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的劳动力的价格越来越贵,这样就让他原本的一大竞争优势的衰减。加上华为等一些新的信息产业的加盟,但是其自身的发展并没有能为那个高新产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珠三角的外贸产业的发展。

四、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外贸易问题的解决

针对我国对外贸易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问题解决机制。

(一)服务贸易方面

首先,国家应建立中央和地方互动、各部门密切配合、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其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最后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政府方面。首先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其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然后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最后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

(2)企业方面。首先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环保品质和质量品质,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其次提高产品以及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后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

结束语

针对其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各自的问题,应该要各自的解决。对于长三角的技术问题和外资问题,这样应该加大技术的投入,对于珠三角的劳动力资源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珠三角的科技投入,促进珠三角贸易方向的转变。在国家政策和珠三角长三角的不断交流学习的基础上,促进我过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

现如今,经济全球化比较普遍,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不仅提升了市场经济运行的高效性,同时相关的贸易规则也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在全球化经济的驱动下,国际贸易得到了高效地扩张,全球贸易变化明显。只有对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探讨,才能够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高效性。

1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1.1 对外贸易的机遇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新的机遇。国际上的制造业在不断转移,我国的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加工基地。从另一方面上看,服务贸易的份额在不断提升,无论是物流还是技术的研发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可见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另外,我国的对外贸易市场空间变得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我国企业的投资形式逐渐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多变贸易趋势更加完善。无论是在商品出口还是服务贸易的发展上看,国际市场的空间性越来越强。国内市场上的短缺资源可以从国际市场中获得。实现了资源和技术的相互融合。不仅如此,跨国投资的发展也逐渐推动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我国积极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带动对外投资工作的发展。最后,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改革和创新,产业转型逐渐提升了对外贸企业本身的研发能力。金融行业的开放性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对外贸易的挑战

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提升。在这种状态下,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资源就很容易受到国际贸易制度的影响。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商品价格的波动情况。另外,海外能源的风险性比较突出。

另外,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明显以粗放型为主。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外贸数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就是粗放型。这一特点和世界贸易发展方式相比差异较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贸易出口产品的层次比较低,知识产权的自主程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品牌战略还没有得到全面地普及。第二,服务贸易类型的产品具有严重地滞后性。服务贸易出口数量占据着我国贸易总额的10%左右,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第三,我国外贸商品的消化吸收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还明显不够,因此,培养创新意识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的重点。改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对外贸易的摩擦程度逐渐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贸易规模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在很多领域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不仅如此,我国的贸易结构、体制等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对外贸易研究人员应该用品尝的态度来控制这一问题。

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渐突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贸易交易的平稳程度不够,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由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较明显,要想保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需要保证交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协调增长

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就是减少大起大落现象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外贸经济本身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如此,出口退税政策的实现可以逐渐增加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地解决外贸交易中出现的各种信息交流的问题。另外,我国的跨国企业应该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以及两种资源来提升我国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广阔地国际市场。

2.2 转变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粗放的贸易增长方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贸易发展模式、速度以及规模等来将经济发展中心进行转移,并且加强对贸易产品质量以及效益的重视。另外,坚持独立自主和创新的原则至关重要。核心竞争力以及品牌战略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建立有效的品牌,做好技术指导,规范贸易经济秩序,协调行业组织等都是比较典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

2.3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经济全球化使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影响贸易流向和利益分配。我国对外贸易要实现更大效益,必须增强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中的话语权,力争于我有利的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要求我们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在多边贸易体制进展并不顺利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自由贸易区谈判作为战略选择。

结束语

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努力做到趋利避害,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努力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毛燕琼.加入WTO十年国际对华贸易摩擦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

[2]陶岚,阳建新,吕鹃,全毅.我国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化因素分析[J].亚太经济,2011(6).

第9篇:对外贸易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经济 对外贸易 新情况 新特点

一、新环境和新要求

(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加强。在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跨国公司作为传播经济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主导力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转移,尤其在东南也国家和欧美国家间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关系网;国家之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只能把焦点集中在国内生产要素,更要关注到国内资本、技术、人员与国外的交流变化。可以说,是日益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为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目标。

(二)经济区域化不断推进,“自贸区”成就外贸新机遇。在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带动下,世界各国间签订的区域贸易协议越来越多,国内外的“自由贸易区”也不断增多,区域一体化正在迅速推进。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对于双方的货物给予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等优惠待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现产权保护合作等,达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在我国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与许多国家经贸关系密切,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自贸区”成为一个新名词走入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领域。目前中澳双方已在货物贸易、卫生问题、海关手续等问题的谈判上取得了进展,另外,中日韩的自贸区建立也逐渐被提上议程。不仅在国际,在国内地区,自贸区也正在火热的建立过程中,目前,上海已经建立自贸区,国内其他(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也开始逐渐跟进,自贸区利用其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扩大贸易交流量,吸引外资和国外技术,增加外汇收入,并且为我国公民扩大了就业机会,能够起到繁荣港口、刺激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作用。

(三)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目标开始转变。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提高本国的外贸地位以及竞争力,随着外资的大量引入,近年来,我国的竞争力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逐年增加,各种不利于我国经贸发展的外部条件制约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目标从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转变为创建一个利于我国对外经贸的大环境,以实现国内外的双赢。

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再加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八年逆差,这就使得我国长期的战略发展模式都是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为主,这种政策导向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的确功不可没,但是从这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中,我们不应当只看到了出口所带来的好处和作用,实际上,是出口和进口的双向沟通带动了整个外贸市场的活力,出口商品带来了外汇收入,而进口商品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群众物质需求,能够提升我国生产技术和生产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以上的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国应当建设更有利于对外贸易自由、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潮流。

二、新格局和新模式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在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出大于进”的模式,近年来,我国的进口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已经出现了“进大于出”的格局。这意味着我国不再局限于通过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原始性的对外贸易模式,而是通过进口原材料、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来提高我国的加工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发展是国际大环境的产物,这说明中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由于与欧美地区存在贸易顺差,我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会越来越多,亟待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防范。

三、新壁垒和新障碍

(一)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从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来看,新的发展带来的是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我国在国际上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对我国出口设限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这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对市场的影响和对竞争力的影响。

1.对市场的影响。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设置了贸易壁垒,导致我国的产品、技术、人员由于该原因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材料的浪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我国的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不能满足国际标准而无法出口;一方面是因为出口成本较高,一些企业无法承受而退出市场;而且由于贸易对象国家对我国设置关税、审批流程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我国无法顺利出口产品。

2.对竞争力的影响。一是企业为了投入大量的技术成本和生产成本来满足出口要求,导致其利润降低;二是国内企业为了出口而需要获得相关认证而需要花费一定成本;三是由于国际上对我国的“区别对待”导致我国的产品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地区国家的产品在投入成本上花费更多,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下降。

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我国面临的很大障碍,因此,我国应当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对生产产品的要求,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使我国的产品能够符合国际标准,另外,政府也应当采取外交手段来为我国的经贸发展谋得有力的国际环境,减少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二)贸易摩擦对我国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外贸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进而导致我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2003年以来,美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认为我国政府向外输出廉价商品来控制汇率,随着我国的出口商品越来越多,我国的贸易摩擦高峰期也已经到来。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且我国占据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出口的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价格便宜且数量巨大,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二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还存在着贸易顺差;三是由于我国没有技术上的生产优势,出口模式十分单一,只能在低附加值的环节占据优势,因此也面临着与其他更低成本国家的贸易摩擦。面对国际上的贸易摩擦,我国应当摆脱在对外贸易链条中的底层地位,采取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来处理好与出口国国家的关系,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应当改变我国传统的商品格局,不断革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

四、新观念和新发展

在我国的传统外贸理念中,出口创汇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终目的,而实际上,一味的出口和进口都并非是长久的外贸模式,我国近年来已经将外贸理念转变为寻求国际贸易的平衡。我们应当看到,长期的贸易顺差带来的除了外汇,还有蜂拥而至的反倾销条款,外汇净流入的增多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甚至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导致通货膨胀。同时,出现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合理的贸易逆差有利于对外贸易的长期合作和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适当的贸易逆差能够减少外汇流入,盘活资本,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的外贸新理念是寻找国际收支的平衡点,而非盲目追求顺差和外汇收入,进而实现从出口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改变。

综上,在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沉浸于过去传统的、粗放的对外贸易模式,而是应当转变生产力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要坚持质量优先,提高我国商品的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对外出口的产品要求严格,对于我国内销的产品一样要保证严格的生产标准和检验标准,让“好质量”成为我国产品的一种符号;其次,政府应当加大对我国创新性企业的投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建设科技创新体制,让创新性企业生产高科技、多元化的产品用于出口,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产品结构;最后,实现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在东部沿海经济区,利用当地有力的人才技术资源发展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并利用天然的港口、交通优势进行对外贸易,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作产业向人口较多的内陆地区转移,再建立东西部地区的产品流通机制,形成全国性的外贸出口链条;四是保持对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 通过出口来增长我国的经济收入的同时通过进口来革新我国生产技术、改善我国与世界各国对外经贸关系,提高商品的国际化水平,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于涵.浅谈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的新情况与新特点[J]. 中国商贸. 2011(25)

[2]邱兆祥,秦泓波.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海外投资问题[J]. 浙江金融.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