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设计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绿色印刷 现代包装 应用 发展
随着绿色印刷概念的提出,很多学者投入到了绿色印刷的研究中,因为绿色印刷存在着一系列的优点,在现代包装行业的设计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针对绿色印刷的特点,对其发展现状及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1 绿色印刷简介
绿色印刷指的是污染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资源与能源的利用都比较节约的一种印刷方式,通俗意义上来讲,绿色印刷就是在印刷的过程中,采用环保的印刷工艺及印刷材料,采用有效的手段解决能源与资源,并能有效的减少印刷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是一种环保、绿色的印刷方式。在绿色印刷理念中,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发展的发展理念。
在绿色印刷的过程中,要求在能够保证最基本的销售、便捷、产品保护、信息识别等功能的前提下,使用材料消耗量最少、印刷工艺最便捷的印刷工艺。并且在印刷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选用无污染、无毒无害的印刷材料,在原材料的应用、运输、加工、废弃物回收等印刷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应该不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2 绿色印刷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印刷行业中,行业的整体发展规模是巨大的,但是在众多的印刷企业中,主要是中小型的印刷企业,大型的先进的印刷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在这些中小型企业中,大部分所采用的印刷工艺还是传统的印刷工艺,这些印刷工艺在开展印刷的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由此可见,我国的印刷工艺还处于传统印刷工艺的发展阶段,虽然在我国的印刷行业中已经提出了绿色印刷的概念,但是目前还处于传统印刷工艺向绿色印刷工艺的转型期,绿色印刷工艺在我国还未得到大范围的广泛应用。
为了推动绿色印刷的广泛发展,我国的新闻出版与环境保护部门,积极的参与到印刷环保企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并努力促进绿色印刷战略的实施与应用,近年来,我国积极启动了印刷企业的绿色认证工作,并积极的在药品包装、政府采购等领域推行绿色印刷产品,积极推动绿色印刷在我国印刷行业的全面覆盖。
3 绿色印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3.1 印刷方式的绿色化
不同的印刷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在不同的印刷方式中,柔性印刷是一种相对来说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的一种印刷方式,该种印刷方式具有投入效率高、环境污染少、材料应用广泛等诸多的优点,在众多的印刷方式中,柔性印刷是最容易实现绿色印刷的一种印刷方式,尤其是在进行包装材料的印刷时,其采用的主要的印刷材料是水性油墨,这种油墨中有机溶剂的含量非常小,能够有效的降低印刷对环境及人体所带来的危害。
UV油墨能应用于柔性版的印刷中,该种油墨中不合有害溶剂,对于环境及人体的危害较小。另一种环保型的印刷技术是无水胶印技术,该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绿色印刷中,该项技术具有节约印刷材料、印刷工时少、印刷准备时间短、印刷效率高等诸多的优点,并且目前的大多数无水胶印技术中采用的油墨都是大豆油墨,能够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3.2 印刷材料的绿色化
在包装工序中,印刷是其中最后的一道工序,要想在包装设计中实现绿色印刷,首先需要包装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尽量的减少过多的色彩的应用,避免因为印刷工序的复杂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在印刷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用环保型的印刷材料,如油墨的选择,建议尽量选择水性油墨,该油墨中的有机溶剂的含量很少,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尤其适用于药品卫生包装、食品包装领域,可以有效的降低印刷材料带来的环境及人体的危害。另一方面,水性上光印刷工艺也是一种有效的环保印刷工艺,其所采用的稀释剂是无毒的水,对环境不造成伤害,在未来的发展中,必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3.3 包装材料的绿色化
在现代包装中,要想实现绿色包装,首先要实现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在进行包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危害、包装材料的回收可能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满足相关的包装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对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小的绿色包装材料,同时加大可以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的应用,天然的包装材料因为具有耐用、天然无污染的特性,在绿色包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包装过程中用到的捆扎材料、印刷油墨、黏合剂等也应该注意选用环保型的材料。
结语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成为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要点,印刷行业是一个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在包装行业中提倡绿色印刷,对于环境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绿色印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于绿色印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上涨,很多原始的简单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在选择产品时,人们不禁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功能,还开始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主题鲜明的特色包装应运而生。但是不少包装在选择材料方面,由于不注重环保、低碳,所以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有些包装设计者甚至采用聚氯乙烯材料作为食品包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危害。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绿色设计理念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绿色设计理念必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本文尝试研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绿色设计理念,最核心的地方是在强调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包装材料
应用绿色设计理念,首先要注意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即选用整个生命周期都能降解腐化,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材料。一方面,现代包装材料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无伤害,并可循环使用。在以前,我们常用的白色塑料袋就是不可降解的,埋在土里几十年也不会腐化,所以要被社会淘汰。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政府颁布实施了“限塑令”,提倡人们使用自带的可降解的布袋或者竹篮。而在夏天喝的一些啤酒瓶、易拉罐、矿泉水瓶就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这些都是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另一方面,现代包装材料要从多方面汲取发展路径。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外包装的可食用的纸,这种材料由多糖、脂肪和蛋白质构成,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也是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随着科学技术如火如荼地发展,新型材料将会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包装设计,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
2.包装造型结构
绿色设计理念应该贯穿于包装设计的整个过程,包装容器的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包装造型结构应该要做到简单实用,在保护商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的使用,杜绝“二次包装”现象的发生。
一方面,设计师在设计包装结构前要先了解包装商品的形态、性质和用途等基本信息,然后分析包装设计的整体结构功能,仔细推敲能否合并相关功能,能否减少相关附件的数量,是否最合理地使用了材料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合适的造型结构。
另一方面,设计师还要考虑包装造型结构的减量化设计,即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用量,降低生态环境的负载。要做到减量化设计,就要注意不同形态的包装容积率是不同的,比如短而圆的瓶子比扁平、细长的瓶子使用率高。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师要最可能使用容积率高的造型,节约空间。
3.包装图形设计
绿色设计理念还提倡使用简约大方的图案设计。作为包装过程中最能向大众传达绿色消费理念的重要元素之一,图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包装上使用图形,既可以达到美观效果,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能宣传一种商品甚至是企业文化。
现代包装设计上的图形各有千秋,主要有具体图形、抽象图形和寓意图形等。其中,具体图形是模拟实物形象,比如说方便面包装设计;抽象图形与具体图形相对而言,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寓意图形则与人们的信仰和联想有关,比如胖娃娃抱着鲤鱼就给人一种幸福、喜庆的感觉。总之,要根据商品的风格和定位使用不同的图形,完成设计目标。
4.包装文字设计
随着现代包装设计的不断发展,包装文字设计理论不断完善,很多包装文字造型优美、富于现代感,但也有一些包装文字过于追求个性突出,缺乏整体的和谐感,使得消费者眼花缭乱,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绿色设计理念提倡现代包装要合理设计字体结构形态,使文字看起来醒目、简洁、易读、易懂,字体形态不宜过于矫饰和复杂,就算是选用书法字体,也要注重其易辨性,否则会导致包装设计的失败。同时,绿色设计理念还提倡文字设计与包装产品的统一性,文字形象要与企业产品的主要特征、企业文化及其艺术风格相一致,编排设计也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结束语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绿色设计理念必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它已经被世界所广泛接受。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绿色设计理念将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形象的塑造方面起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手法,绿色理念在理论体系方面还亟待改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达到经济与环保有机结合的效果,这才是绿色设计理念未来发展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发展策略
当今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环保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当今建筑技术的主流。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不论是对资源的节约还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都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它能够使建筑充分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所以,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必须得到建筑行业的充分认识,充分了解绿色建筑技术的现状,针对当前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是我国的建筑技术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一、绿色建筑技术的现状
1. 绿色建筑技术实施体系不完善
绿色建筑是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不是单纯简单的“绿色”而已。我国绿色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实际建筑过程中的实施经验相对不够,绿色建筑需要的配置体系和评价机制等也不够完善。再加上现在的绿色建筑在节能方面过分的强调,没有考虑到其本身经济适用的性能,这样会严重阻碍绿色建筑实现其本身绿色效应的作用,这些都是绿色建筑技术实施体系不完善的表现。我国的建筑行业消耗的资源在全国资源消耗总量中占很大比例,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是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 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较晚,对其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再加上教育方面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欠缺,这就导致了难以掌握系统的建筑设计知识。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还是靠借鉴国外的例子,不能够亲自实践,因此缺乏实践经验。我国的建筑师虽然在设计方面的经验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还有一定的欠缺。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技术,它的跨度很大,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环境、市场运营、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这就导致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建筑师比较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施工人员对绿色节能环保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很好的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现在,我国的各个建筑工种分配很明确,这使得绿色建筑的协调性较低,绿色节能设备往往都是在建筑后期才能够安装,不能真正的实现整体化的绿色建筑。
3. 经济产业链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在理论和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但是由于经济产业链的不完善,造成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分布不均,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差距很大,尤其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降低绿色建筑的建筑材料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我国建筑走向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础。绿色建筑的兴起的同时,也带动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产业的产生,但是经济产业链的不完善不能很好的与当今市场经济相适应,阻碍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规模。
二、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策略
1. 转变绿色建筑技术的理念
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号召,把科学发展观渗入到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中,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低碳、环保,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施工建筑。牢牢抓住国家发展的机遇,充分发展绿色建筑的优势,建造一个环保的社会。在建设过程中,要较强绿色建筑技术的监管,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技术支持,构造绿色建筑产业,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政府要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利用方面的扶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立法,使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有法可依。在资金方面,要给予使用绿色建筑技术企业支持,建立绿色建筑的发展机制。从多方面支持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是绿色建筑在研发、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的到提升,弥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慢的问题。不断完善关于绿色建筑建造的标准,规范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加大科研创新,提高我国的绿色建筑在创新领域的国际地位,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要积极借鉴,并且尽快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努力使我国的绿色建筑及其相关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2. 调整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路线
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融合多个方面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绿色建筑具有单独的功能配置,它是组成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单体;绿色建筑在技术方面具有自己单独的系统;绿色建设技术系统是从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层面进行构建的。绿色建筑技术要充分考虑其作为城市单体与城市整体的关系,还要考虑到其自己系统中的不同技术的融合,以及建造不同时间端上的协调。要把各种技术综合优化,才可以最大化的发挥绿色建筑技术的效果,如若只是单单的发展体统的某个部分,非但不能提高整个体统的效率反而还会使适得其反,降低整个系统的效率。要对系统整体分清主次,技术优化注意成本,协调好技术优化和成本的关系,真正发挥绿色建筑技术优势。
3. 拓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
国外在绿色技术的发展方面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我国要充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然后加以改进,使之能够适合我国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改进后的技术要求能够适应建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之充分融合。在某些特定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要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进行融合,使之适合当地条件。
三、结语
绿色建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等特点,其重要性必须得到建筑设计行业的充分认识,要加大对其的发展创新,使之适合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提高人们居住水平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姜荣 .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J]. 建筑与文化 ,2014(2):129-130.
[2] 王俊勇 . 关于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的探讨 [J]. 硅谷 ,2014(8):11+8.
[3] 金水荣 . 关于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的探讨 [J]. 中国新技术新产
[4] 马维娜 , 梅洪元 , 俞天琦 .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J]. 建筑技
[5] 周赛军 . 探讨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J].中华民居 ( 下旬
[6] 甘玉凤 , 陈铭心 . 谈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技术应用 [J]. 山西建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和特点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既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物适用空间和精神享受的要求,又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物和建筑施工过程。也就是说,绿色建筑不仅是指建成之后的建筑物具有绿色环保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强调在建筑过程中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然和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2、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特点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的,首先,绿色建筑能够大力的节省空间资源、水资源和建筑材料等物质资源,具有明显的低能耗特点。其次,绿色建筑十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人性化,在整体布局上和采光、通风等细节上注重以人为本。第三,绿色建筑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十分注重对环境的影响,尽量的减少施工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能够有效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后,绿色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民俗风俗等人文环境相适应,能够很好的满足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施工技术,其能够更好的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既有一定的优势效果,但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
首先,在创新方面,绿色建筑技术已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自从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以来,我国成功实践了多个绿色建筑项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2004年建成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该项目内涉及了12个交叉学科,并集成了国内外最为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力求做到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能耗的25%,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普通建筑能耗的20%,这是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最具代表性的工程项目。而我国在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也积极的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技术系统,从这一层面上来看,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
其次,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缺乏完善的实施体系。虽然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际施工经验较少,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上还存在着缺陷,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实施体系,加之当前绿色建筑评价机制过分的注重设计和实践过程,影响了整个技术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绿色建筑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建筑节能的要求,而建筑节能强调的是外观设计和节能系统的先进性,反而忽视了建筑体的经济实用性,这样一来,将会不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绿色效应。
再次,绿色建筑技术在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国外,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较早,因此有着丰富的应用经验,技术水平也较为先进,但是我国的这一技术发展较晚,要想更好的应用这一技术,就需要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而在将国外技术转化为本土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产业链体系还不够成熟,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使得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在技术不达到的地区不能够很好的推行。
最后,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起步较晚,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够掌握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且设计者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设计知识,这样就影响了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同时,绿色建筑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其中涉及到多门学科,在应用的时候对于设计者水平的要求也较高,但是很多的设计者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这也是阻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问题之一。
三、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策略研究
1、节能型围护结构技术
一些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尽管这种方式有利于采光,增加室内太阳辐射量,但不利于节能,造成大量资源、能源浪费。透明围护结构热阻小,夏季室内较热,必须用空调降温,但能耗是非透明结构的三倍以上。而绿色建筑技术追求低能耗,在工程施工建设中,严格控制透明围护结构大面积使用。即使设置透明围护结构,其外侧也要加设百叶窗、卷帘等,从而降低太阳辐射量。增强室内舒适度,加大室内透明空间,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另外,在墙体外增加保温材料也是重要的技术策略,冬季保温,夏季隔热,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目的。例如,在建筑墙体种植绿色爬山虎等攀爬植物,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环保型建筑材料技术
这种材料技术符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要求,并且性能良好,方便管理,很少散发有害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传统建筑工程采用石材、板材、涂料、水泥等,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会带来损害。而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尽管这些材料造价要高,但是对环境污染较小,能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垃圾的产生,对人体健康影响也小,符合绿色建筑技术发展需要,今后在工程建设中需重视这些技术的运用。
3、节能型通风采暖技术
建筑设计时,考虑工程使用、维护等各项因素,以节能环保为指导方针,应用节能的自然通风、采暖、空调设备。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减少采暖、通风设备使用时间,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注重对自然风的利用,夏季能有效利用自然风,实现改善室内湿度、温度的目的,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工程建设中重视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合理应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要重视照明设备的设计工作,它们约占建筑能耗25%。设计中应重视光导照明系统应用,通过对太阳能的合理利用,满足人们照明需要,是降低能源,节约用电的有效方式,今后值得推广应用。
5、发展智能化建筑技术
在智能建筑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也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环境。智能化建筑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各项工作等形成完善的体系。大大方便监督与管理,也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为人们生活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6、注重实践和创新,更好的推动该技术在本土的发展
强调本土化发展,是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重要举措,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者需要注重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并注重这一技术的本土化实践操作。具体说来,第一要提升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培养其创新和实践意识,并且能够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第二就需要设计者要进行整体的规划,这是降低建筑施工中能耗的基础,也是将绿色建筑技术实现本土化转变的重要举措。以建筑围护结构为例进行分析。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将会对建筑物的能耗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在建筑围护结构施工的过程中,玻璃的使用面积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而从绿色建筑施工的角度考虑,这种应用将会增加室内采光和冬季白天太阳的辐射量,从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在价格合理的范围内,透明的建筑围护结构热阻还是小于非透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阻,因此说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要控制好透明围护结构的使用面积,这就需要在应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我国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在注重实践和创新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7、健全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体系,推动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要想构建起完善的技术实施体系,第一需要有政策法规的支持。具体来说,需要根据我国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规范该领域内的市场经济链,并积极的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并加强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细节化管理。除此之外,要强化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完善的实施体系,既注重设计和实践,又不能够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鼓励性的政策,逐步建立起绿色建筑评价体制,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绿色建筑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对整个建筑行业产生积极作用,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完善对策,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发展与进步。在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荣.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4,02:129-130.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设计 把关要点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在节约能源上,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能、风能、地热能等,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节约资源上,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力求采用可再生资源利用,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特别是加强建筑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的科学利用。回归自然,循环利用,各项设计尽量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贴近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建筑实质意义。
3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涉及到很多个系统,相配套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产品也发生了很大变革。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专业都与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有关,例如规划、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全系统的设计。影响建筑物节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在绿色设计过程中追求节能效果,可以通过调整建筑体形设计来达到。此外,还要对建筑物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进行合理设计,以增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绿色建筑对节水目标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紧盯节水目标,将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即回收废水、雨水,新建储水、处理设施,改进水环境系统 “供给――排放”模式的技术,重新形成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即“供给――排放――贮存――处理――回用”。在对小区建筑进行规划时,要将整个水循环系统纳入到规划范畴当中来,主要包括自来水、污水、雨水、直饮水、市政再生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将这些水的引入、输送、排放和处理进行有机整合。绿色建筑规划中,雨水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说雨水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绿色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坚持选择经久耐用的建材或新型推广材料,尽量减少材料的更换和维护,达到设计的最高性价比,还要充分考虑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等问题。
4绿色建筑建设中存在问题
绿色建筑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对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等品质提出要求,需要各参与方共同协作,以现阶段发展现状来看,绿色建筑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建筑规划、设计和建设方的策划并没建立起有效沟通机制,会导致策划和设计脱节。绿色建筑在没有施工图专项审查时,其绿色设计内容在施工图中的落实情况没有严格制度去约束与审查,容易产生假设计、乱设计情况。常规施工图审查是由各建筑专业完成,无法按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与设计规范将各绿色元素全面考核,特别是涉及交叉专业的条文时,容易误判或漏判,导致设计、审查、标准之间的脱节。
5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把关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要从项目立项环节就要明确设计标准。建设单位必须把项目简介,包括项目设计单位、绿色建筑(咨询)单位、建筑类型及绿色评级标准等加以明确。在项目申报时,提供设计满足项及设计措施、相关计算结果与证明材料,准确表达设计措施和施工图相应专业的做法说明,列出相关数据计算结果,并将有效证明材料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备审。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一览表对各专业绿色建筑评价条文分别进行审查,对交叉专业的条文,需条文涉及到的各个专业共同审查。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必须关注建筑区域地貌、水系、生态等环境因数,重点控制总平面中的控制项和可选项,如:控制项中的当地基本生态环境控制线,项目场地区位图、地形图,场地水文状况分析报告,场地内无超标污染物排放报告,住区居住建筑间距日照要求,无障碍设施设置要求等。关注可选项审查,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生态恢复或补偿措施,充分利用表层土。对场地现状地形地貌,景观总平面图,给排水总平面图,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设置调蓄雨水功能池并设置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合理利用太阳能,在建筑屋顶、阳台、车库顶部覆土层等适合的部位设置太阳能热水集热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和地下室采光系统,合理设置室外节能照明等,减少电能能耗,实现设计建筑的低能耗,零排放。
6 结语
随着人们对经济,环境,健康的新认识,加上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高度重视,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作为建设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者,我们更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建造等环节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 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促进人、建筑和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路径设计;路径选择;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423.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tatus of manufacturing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by questionnaire to 550 large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article understands the situation of the degree of emphasis on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the purpose and motivation of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the investment of personnel and funds of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the cost and benefit, the difficulties and measures, etc.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the article designs the paths of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from the dimensions that are the degree of innovation, the resources and capacity of innovation, the guide bodies of the innov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and designs the radical innovation paths that are radical and cumulative innovation path, independent, imitative and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ath, employee-led, entrepreneur-led and government-led innovation path. At last, the article presents advices about the innovation paths selection.
Key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Design of path; Choice of path; Questionnaires
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是促进制造业发展和保障产业提升的基石。自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障碍。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创造大量财富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与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进行工艺创新尤其是绿色工艺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业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了解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现状,总结、设计绿色工艺创新路径是加快培育和提升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创新体系重构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
1 文献综述
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是由参与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活动的各主体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学习和信息交流促使制造企业在生产工艺流程、加工技术、操作方法、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开发和改良活动[1]。Utterback和Abernathy(1978)设计“A-U”模型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层面[2]。Thomas Cless和Klaus Rennings(1999)提出绿色工艺创新的决定因素包括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管制[3]。Urmila Diwekar(2005)和Urmila M.Diwekar等(2010)认为绿色工艺设计包括化学和材料选择时期的决策和后期管理的决策[4、5]。毕克新和冯英浚(2002)提出绿色工艺创新是解决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有效方法[6]。
目前学术界对技术创新路径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主要从宏观(国家)、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内涵、类型、模式、选择和评价等角度开展研究。Dosi(1982)从技术轨道的角度解释了技术创新路径,认为这是企业经过经济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权衡折衷[7]。Linsu Kim(1997)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径进行技术创新[8]。吴晓波和许庆瑞(1995)通过对二次创新动态模型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路径的发展经历模仿创新、创作型模仿创新和改进型创新[9]。顾晓燕(2014)提出进行科技再创新的前提是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10]。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Hobday(1995)观察到对于新出现的技术经济范式而言每个国家都是初学者,发展中国家可能跳过过时的技术赶上发达国家[11]。杨志刚和吴贵生(2003)从路径依赖角度对我国通讯设备制造业分析,认为保持技术能力提高途径的多样性是促进产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最好选择[12]。王卫红(2010)根据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具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方案[13]。姜红和陆晓芳(2010)测度技术创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以此为标准将我国42个产业分为四种类型,提出相应的产业创新模式[14]。
综上,作为技术创新组成部分的工艺创新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从影响因素、重要性和时机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技术创新路径的研究范畴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其中宏观和微观内容较多,而中观层面较少。近年来学者们对部分地区某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将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和模式通常作为同一问题分析和处理,并未进行严格区分。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基础,有文献认为取决于技术创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产业创新规模和发展阶段等[14],尚没有文献根据行业创新特征对制造业创新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总之,尽管国内外已从产业层面对技术创新路径展开研究,但对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研究相对匮乏,对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路径的研究更是基本空白。本研究拟调查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现状,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设计绿色工艺创新路径,并提出路径选择的建议。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现状
本研究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对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四川、贵州、湖北、天津、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制造业共550家大中型企业的研发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以面谈、电话访谈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从创新意识、成本、效益和困境等角度,设计了创新重视程度、目的、动机、人员和经费投入、成本和效益、困境和措施等共39道题,其中主观题8道、客观题31道,共128个选项。回收问卷中有效173份、无效21份,回收率为35.27%,涉及的行业有:医药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造纸及纸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品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和汽车制造。
2.1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视程度
这部分调查包括企业是否重视绿色工艺创新以及重视到何种程度,结果见图1。调查中所有大型企业和75.5%的中型制造企业均设有独立的研发部门,有专门人员从事绿色工艺研发。
2.2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和动机
本研究将创新动机分为被动和主动,将创新途径分为内部和外部。调查显示51.5%的企业进行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是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积极主动创新,48.5%是被动创新。73.34%的领先者进行创新的目的是保持市场地位,26.67%的领先者是被动创新;86.67%的追逐者进行创新的目的是在市场中跨越式前进,10.15%的追逐者是被动创新,3.33%的追逐者是避免市场淘汰。关于绿色工艺创新的开发方式和调查结果见图2。
2.3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员投入
人员投入调查包括企业看法、数量和质量三方面。企业看法通过“企业认为技术人员能力开发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如图3所示。数量方面通过各企业绿色工艺创新人员占职工比重体现,如图4所示。质量方面通过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要求体现,调查发现80%的企业要求绿色工艺创新人员为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由上述可知我国制造企业对技术人员能力开发比较重视,且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力资源质量状况良好。
2.4绿色工艺创新的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的调查主要包含企业对经费投入的看法、投入比重、投入方向和地区差异四方面。看法方面现状如图5所示。投入比重方面,43.3%的企业对绿色工艺创新的经费投入占总收入的20%以下,30.4%占总收入的20%-40%,剩余26.3%占总收入的40%以上。投入方向的结果如图6所示。地区方面的调查发现在黑龙江省的制造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比重较小,而河北省以南(包括河北省)制造企业的投入占企业每年总收入的10%以上。
2.5绿色工艺创新的成本和效益
关于绿色工艺创新成本,调查发现59.8%的企业认为创新增加了企业成本,其余40.2%则认为降低了企业成本。绿色工艺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关于其对企业发展重要性,调查发现50.2%认为非常重要,21.2%认为重要,11.5%认为不重要。本问卷利用“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三个指标反映绿色工艺创新为企业提高整体收益,体现其经济效益;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指标反映创新使企业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体现其社会和环境效益;利用“降低废品率和节约资源”两个指标体现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调查状况如图7所示。
2.6绿色工艺创新的困境和措施
问卷了解到我国制造业在绿色工艺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如图8所示,其中较高风险、经费和人员短缺是创新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问题企业的主要措施如图9所示,其中最主要是对员工奖励,它对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发现目前制造业对绿色工艺创新缺乏系统认识,由于短期看不到显著效益故缺乏全面开展的动机和积极性,尽管部分企业意识到绿色工艺创新重要性,但活动大多是零星、分散的。制造企业进行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比较明确,但企业所选择的创新开发方式均较为传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制造业已认识到技术人员能力开发对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要性,目前创新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良好,但能力有待提高。经费投入有待于提高,且大多集中在技术和设备购买、对人员培训投入偏低;河北省以南地区投入较多。绿色工艺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并存,在环境改善方面仍需格外重视。
总之,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在实践方面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的途径和模式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仍需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制造业产业创新特征的创新路径。
3 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基本路径设计
本文在调查中发现各制造企业的绿色工艺创新现状重点表征了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三个方面的情况: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动机和重视程度,创新资源和能力,以及创新引导主体。而现有绿色工艺创新的途径和模式(即创新路径)主要取决于企业在这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而本文根据创新程度、创新资源和能力、创新引导主体这三个维度,总结归纳并设计出不同情景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八种基本路径。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0所示。
3.1基于创新程度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
本研究调查发现制造企业会根据自身状况选用不同创新程度的创新方式――局部累积型或者突破型,据此本文提出基于创新程度的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和激进式绿色工艺创新。
(1)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根据Hermosila(2010)对渐进式创新的界定[15],本文认为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是从制造工艺流程的局部入手,细化到每一个小的生产环节,持久地对工艺进行改进、完善,有利于降低创新难度和成本。它需要全员参与并且高度配合,使整个组织适应高频率的动态变化,不断累积创新成果。
(2)激进式绿色工艺创新。相对于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本文认为激进式绿色工艺创新是创造全新的工艺流程、技术或设备,摆脱过去的工艺模仿或全部引进,在若干领域实现工艺水平的突破。该路径的特点为:首先,它多由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研究所合作开发,缩减了企业研发的时间和压力,提高工艺创新的整体效率;其次,它的研发人员对创新产生的商业价值不做单独考虑,从而降低了研发人员的工作难度;最后,它的创新程度较大,其突破性成果有助于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3.2基于创新资源和能力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
根据傅家骥(1998)对技术创新的分类:自主、模仿和合作三种模式[16],本研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11.2%的制造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模式;31.1%的制造企业选择合作创新模式;37.7%的制造企业选择模仿创
新模式;20%的制造企业选择了其他的创新模式。因而本文总结提出基于创新资源和能力的自主型、模仿型和合作型绿色工艺创新路径。
(1)自主型绿色工艺创新。这是指企业在响应国家绿色生态的号召下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工艺研发活动,摆脱从外部引进核心工艺技术和设备等的创新活动方式。进行自主型绿色工艺创新的企业具备雄厚的创新实力与充分的资源和信息,具有大规模的研发团队,对团队中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与技能要求高,能够对市场环境进行精准的分析和预测,在绿色战略制定方面具有前瞻性。
(2)模仿型绿色工艺创新。根据施培公(1999)对模仿创新的界定[17],本文认为模仿型绿色工艺创新是企业通过模仿他人的先进工艺技术、设备或流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完全模仿或者二次改良的创新活动。其中,完全模仿是对先进绿色工艺的仿造,而二次改良是在引入绿色工艺后,消化吸收、再创新,使之符合企业特点。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专利制度的完善,要获得效益显著的模仿结果就很不容易。因此,该路径在运作时需有良好的研发团队,并积极与最早创新者进行沟通。
(3)合作型绿色工艺创新。这是指企业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规避创新风险,联合同类型的制造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等进行绿色工艺研发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达到共赢的创新活动。问卷中对“企业进行绿色工艺创新主要是通过内部研究还是依靠外部合作”的调查结果显示31.1%的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认为合作研究开发非常重要的企业达40%,重要的33.3%,一般重要的13.3%。可见该路径在目前我国制造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该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竞争和创新压力、节约时间,迅速获取更多创新资源,激发企业创新人员灵感。
3.3基于创新引导主体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
研究调查发现绿色工艺创新的引导主体有三类:员工、企业家和政府,本文据此设计以下路径。
(1)员工主导的绿色工艺创新。Shalley和Gilson(2004)提出员工创新是员工针对组织的产品、实践、服务或程序产生新颖、有用的想法[18]。员工主导的绿色工艺创新是指员工作为创新主体参与绿色工艺创新活动,制造企业以提高技术人员研发能力为主、开发其他员工的创新能力为辅,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实现全员协同创新[19]。该路径的成本较低,可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成长。
(2)企业家主导的绿色工艺创新。该路径强调企业家在创新战略制定中的强势地位,发挥企业家精神,由企业家决定绿色工艺创新的决策、方向和定位[20]。该路径对企业家的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它具有冒险性,风险大小取决于企业家制订绿色工艺创新战略的合理性及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绿色工艺创新管理制度。因此,“绿色战略”和“绿色工艺创新管理制度”可以是该创新路径的重要体现。本次问卷调查了这两个因素对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要性,43.3%的企业认为绿色战略非常重要,33.3%的企业认为绿色工艺创新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可见该路径已得到部分企业注意。
(3)政府主导的绿色工艺创新。绿色工艺创新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创新效益未必马上出现,这就需要制造业外部“动力场”中的政府发挥动力机制[21]。调查发现51.5%的企业认为“国家政策支持”非常重要,充分印证了政府在绿色工艺创新中的重要性。该路径是指政府运用制度、政策调控、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工艺创新活动;具体包括资金动力型支持,如拨款、专项贷款、减免税政策等;引导型支持,分为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保护型支持,分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关税保护政策。与员工和企业家主导的创新不同,该路径对员工的创新意识要求不高,企业风险相对较小。
4 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历时半年通过问卷调查我国13个省、市制造行业的绿色工艺创新现状,根据现状从创新程度、创新资源和能力、创新引导主体三个维度,总结并设计出基于创新程度、创新资源和能力、创新引导主体的八种基本创新路径,针对各路径的选择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基于创新程度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从前文阐述中发现,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适合于相对复杂、成本较高的工艺创新。而对于时间和压力较大、创新产生的商业价值不做单独考虑的工艺创新,适合选择激进式绿色工艺创新路径,便于企业在市场中占据领先位置,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发展领域。
(2)基于创新资源和能力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当企业创新资源较少、筹资较困难、技术人员短缺时,可选择模仿型创新路径,以节省创新时间和成本。当企业实力薄弱,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获得技术和市场信息较困难,可选择合作型创新路径,与外部机构建立信息技术沟通平台,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当制造企业实力较强,拥有优秀研发团队和充分资源、信息时,可选择自主型创新路径。
(3)基于创新引导主体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对创新人员投入相对较大或者员工创新能力较高的企业,适合选择员工主导的创新路径,通过各部门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共同实现组织目标。当企业领导具有很强的冒险和企业家精神、能够对市场进行精准预测,或者企业拥有良好绿色战略、绿色创新管理制度完备,可选择企业家主导的创新路径。对创新资金匮乏的中、小规模企业,或常常被动创新的企业,可依靠政府支持,选择政府主导的创新路径,为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开拓新的发展契机。
本文仍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由于工艺创新是制造企业的敏感话题,多涉及企业机密,加之对“绿色工艺创新”这一研究意义不甚了解,许多企业对调查持排斥态度,调研阻力异常巨大,导致问卷的低回收率,进而约束了研究理论的实用范围。第二,不同行业由于其发展背景、产品特点、工艺特征等决定其创新方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绿色工艺创新的路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各制造行业创新方式的侧重点对制造业分类并研究其路径选择是我们后续研究要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红娜, 毕克新. 基于自组织的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演化[J]. 科研管理, 2012, 33(2): 19-22.
[2]Abernathy, W. J., & Utterback, J. M.. Pattern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view. Ariel[J], 1978, 64: 254-28.
[3]Cleff, T, & Rennings, K..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European Environment[J], 1999, 9(5): 191-201.
[4]Diwekar, U. . Green process design, industrial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A systems analysis perspectiv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J], 2005, 44(3): 215-235.
[5]Diwekar, U. M., & Shastri, Y. N.. Green process design, green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A systems analysis perspective. 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J], 2010, 34(9): 1348-1355.
[6]毕克新, 冯英浚. 制造业中小企业工艺创新测度评价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综述[J]. 科研管理, 2002, 23(6): 125-133.
[7]Dosi, G..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ical change. Research policy[J], 1982, 11(3): 147-162.
[8]Kim, L.. Crisis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building in catching-up at Hyundai Motor. Organization science[J], 1998, 9(4): 506-521.
[9]吴晓波, 许庆瑞. 二次创新竞争模型与后发优势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 1995, 9(1): 7-15.
[10]顾晓燕. 自主创新模式对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影响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 2014, 28(1): 11-14.
[11]Hobday.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 Singapore: A test case of leap frogging[J]. World Development, 1994, (30):123-134.
[12]杨志刚, 吴贵生. 复杂产品技术能力成长的路径依赖――以我国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J]. 科研管理, 2003, (6):31-34.
[13]王卫红. 广东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基于索洛剩余法的实证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 2010, 26(5):20-25.
[14]姜红, 陆晓芳.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的产业分类与选择模型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9): 47-56.
[15]Carrillo-Hermosilla, J., Del Río, P., & K?nn?l?, T.. Diversity of eco-innovations: Reflections from selected case stud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0, 18(10), 1073-1083.
[16]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17]施培公. 后发优势[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18]Shalley, C. E., Zhou, J., & Oldham, G. R..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n creativity: Where should we go from her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4, 30(6), 933-958.
[19]谢章澍, 杨志蓉, 许庆瑞. 企业全员创新及其组织机制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7(5): 7-13.
关键词:绿色建筑 产业经济 激励策略
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经济现状与问题
(一)绿色建筑产业经济的现状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现有的430 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中,95%为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中80%仍为高耗能建筑。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约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在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在城镇化领域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优先项目。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以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为契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通过实现绿色建筑的“四节两环保”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1、政府相关机制有待完善,没有得到广泛参与重视
在当前的我国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的开发量相对较小,尚未形成规模,得不到人们的认同,如此的现状使得开发商们都不愿意去做吃螃蟹的第一人,不仅耗资巨大,利润空间还十分狭小。在近期,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形势虽然较为冷清,但还是保持着供不应求的事态。作为卖方的地产商更注重短期效应,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利润,不愿意去花大价钱提高住宅的质量和品味,所以绿色建筑的源动力十分短缺。
2、产业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
综合性的节能减排体系尚未建立,不能使建筑行业的环保设施综合运行,只是简单地强调各部分的技术,却缺乏对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的综合控制,这样也会对市场和人民形成一定的意识上的干扰和误导。
3、绿色建筑大范围推广难以得到保证
当今设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很多建筑师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构思和研究,很多设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赶任务,这就造成了工作成果质量低下。如果说设计师的设计激情不能被调动出来,那么,绿色建筑大范围推广的最重要保证就不存在了。
4、建筑改造投入欠缺
我国现阶段民用建筑还处于“自由阶段”,缺乏对节能方面的重视。政府部门对于民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入和补贴力度不足,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共鸣。
二、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经济发展的激励策略
(一)政策手段——政府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逐步完善,例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可再生能源法》等。实施有利于绿色建筑推广的法律条款,加强专项审查和竣工验收等相关措施及制度,以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
2、建立有关标准体系
对于绿色建筑相关的实施规范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例如《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从而使与施工相关的各个责任部门按照较为合理、标准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
3、制定有效的推广政策,奖励先进
要重视绿色建筑对于节能减排的重大作用,将其纳入工作重心;制定更加有效的推广措施,财政支持绿色建筑的大范围推广,兴建新型生态村庄;对于有损于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建筑,增收有关税务,以经济制裁起到警告的作用;加强节能减排的环保思想教育,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点和重要意义。
4、对绿色建筑增强模范激励
一是单体低能耗与绿色建筑的示范激励,如“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农村农房节能改造”等;二是单项应用技术的示范激励,组织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新型节能材料与结构体系应用”等。
5、研究与完善绿色建筑产品技术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机制,编写《绿色建筑技术产品推广目录》,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
6、加强社会各阶层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
首先要加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就要从人们的环保意识做起,加大对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宣传力度,开展示范性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对我们的重要性,使人们的消费观逐渐向环保方向靠拢,形成良好氛围。
(二)市场手段——经济杠杆撬动绿色建筑
由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的高投入,特别在前期,地产商还没获得收益时,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成本,所以虽然绿色建筑有很大优势,长远讲对人类更有利,但前期的巨额投资还是给地产开发商很大压力。将目光转向消费者又会发现,绿色建筑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时由于各项环保措施使得各种费用负担增加,降低的绿色税收又不能抵消这些费用,使绿色建筑的市场十分有限。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在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期阶段,一定要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对于绿色建筑来说,要想取得稳步发展,有效激励政策十分重要。当前我们建筑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是绝好的机遇,然而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却是很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和强化绿色建筑产业,为资源节约、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做出努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志强,邓雪.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建设科技,2008,(06)
[2]李庆.绿色建筑再认识[J].建筑创作,2008,(08)
[3]吴金升.绿色建筑需要经济政策激励[J].建筑节能,2008,(09)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概述
(1)、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即为以科学的设计理念为前提,采用整体、集成的方式,回收利用中,使用绿色自然的建筑材料,应用全自动智能控制的高新技术,使用低能耗型的新能源,对建筑中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合理的进行选址设计、高效循环的利用资源、节能减排、功能齐全、智能灵活、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等等。这些特点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现代化的生活需求,而且还有利于减少能源耗费,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绿色建筑得到大多数较为先进国家的普遍认可、关注和研究。
(2)、绿色建筑内涵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内,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资源(能量、空间、水、材料等)的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尽可能地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适用的空间。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是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它代表的是舒适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充分结合了建筑学、生态学及现代先进科技技术,是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所需、所盼。
(3)绿色建筑的特点
与普通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有以下的特点。首先,耗能较低。普通建筑对能源的消耗是比较大的,绿色建筑从最初的设计思想、设计策划和设计策划等方面就已经开始进行绿色布局,更是贯穿整个项目施工全过程。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上看,比一般建筑可降低70%左右的能源消耗;其次,布局方面,绿色建筑的设计布局十分人性化,不仅有合理的型体和朝向,还有良好的通风及采光构造,整体布局十分合理;另外,设计施工方面,绿色建筑比较注重施工过程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最后,绿色建筑还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尊重当地的社会、人文等条件,很好地满足了区域的发展。
二、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值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区域建筑规模和发展速度惊人。在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理应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力开发建设城镇建筑的同时,是否做到了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否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若干年后,谁想给我们后代子孙们留下大量的建筑垃圾呢?现在,就我国而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我国新增建筑面积高达2O亿平方米,其中建筑能耗在我国社会总能耗中占据四十个百分点,在世界范围来讲我国的建筑能耗是世界平均能耗水平的三倍。从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建筑能耗问题有多么的严峻!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过度地追求物质生活的完美,许多的建筑都脱离了人文与环境的天然联系,建筑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建筑呈病态发展,即只顾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居所的需求,而没有兼顾建筑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得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使我国的建筑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我国应坚持走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加大加快地改变传统的建筑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建筑整体设计,集成建筑绿色配置,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城市的人文发展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是建设资源节约社会及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丰富和完善现代建筑学科的重点内容。因此,全面发展绿色建筑,无论是现在还是面对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缺乏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还无法推广落实绿色建筑的概念,也没有将绿色建筑技术这一理念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战有机结合起来。加之,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商、投资商、设计者、施工人员、监理者及使用者都没有从实际中认识、理解、接受这一新型概念,所以,很难从根本上保证绿色建筑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的全面应用。
(2)、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是从各种相关的专项技术开始发展的,从2000年开始,政府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支撑项目,并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同时还在原有的专项技术上面发展集成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些技术上的重大成果,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外,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国家还鼓励首选成本较低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或建筑等特点,合理地选择其它的技术,因地制宜,有效地避免了盲目使用技术而造成的建筑成本过高的现象。
(3)、国家政府方面
尽管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但由国家的重视以及相关规定的制定,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也是较为可喜的。为了规范及指导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我国先后颁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等文件,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及操作上存在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另外,国家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标准,各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的特点,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来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及建造进行规范,有效地促进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四、提高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策略
(1)、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提倡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建筑中充分使用了新的具有节能减排功能的材料。在未来,绿色建筑的材料将是形式多样的,但大都是经过技术加工的新型高科技材料,这些材料不但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而且其成本也较低。这些材料具有高度的综合功能,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建筑的材料可以将收集到的自然能量聚集下来,当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便开启自动转换功能,自动将聚集到的能量传递到室内,进而调节室温,保证室内温度的恒定,用这些材料建造的建筑,可以不依赖空调的使用,而自动拥有冬暖夏凉的功能。此外,还有建筑的施工及建筑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的问题,在将来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解决。绿色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建筑中存在的一些诸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为人类生活以及环境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2)、积极宣传,倡导绿色建筑的理念
首先要提高公众节能环保,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然后在各大公共场所或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使民众了解这一技术的基本理念及内涵,使其明确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3)、综合利用现代化技术
现代化的各种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新材料处理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迅猛发展都为绿色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中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处理技术是现阶段关注的核心技术。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重要目标。不仅促进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开发商、设计施工人员应积极的大力宣传绿色建筑技术的最新理念,使人们认识、理解并接受这种节能环保的建筑方式。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平.绿色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硅谷,2013,17:8-9+7.
关键词:绿色设计 低碳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rise of gree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a set of solving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standards. And introduces several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on green building aided design software, change the design concept and form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Keywords: green design low carbon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已经彻底改变人类对未来的预期和想象,气候问题第一次如此严重的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不可否认的趋势是,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低碳时代。我国也积极的推行了建设和发展低碳型社会。低碳最核心的是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规划出低碳发展的方向。同时,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广泛的应用,依靠技术来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作为建筑业的龙头行业----建筑设计行业,近年来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低碳设计方针,也就是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之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和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ConsciousDesign)。建筑业是资源、大能源的终端用户,我们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能源的50%用于建筑物,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一半以上也来自建筑业。建筑业在各行业的在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中,也占到了50%,据统计,中国每建成1 m2的房屋,约释放0.9吨二氧化碳。打造低碳建筑是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关键因素,而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行业低碳趋势的领跑者。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
1.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一些生态设计软件往往具有设计和评价功能,例如设计中的内外环境的模拟与分析,分析建筑设计的经济成本,评价功能也是往往基于本国的规范和法律来工作,上述软件著名的有约30个,例如生态建筑大师ECOTECT,建筑能耗模拟eQUEST等等。
1.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2006年,我国先后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7年相继颁布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在建立相对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的国家标准。
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先后研制了多个软件可用于建筑设计的绿色辅助设计,例如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软件GBADA,还有建筑热环境设计软件DEST。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针对每个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者的操作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评价、构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包含了开发体系与其环境的构成,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关心和尊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还有居住者的内心环境,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而高效发展的原则
在绿色建筑中对能源的节约是时时体现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加强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同时广泛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充分结合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尽量为后期扩建、改造、维修等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建筑需要较好的适用性,体现建筑对用户的关心,加大了用户与环境的沟通。重点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以及建立立体的绿化的系统净化环境。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方法
整体环境设计是建立在一定区域内,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考虑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对建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性、整体性设计。整体环境设计有如下方法:
(1)加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建设必须与自然环境、资源背景相结合,一边加快建设,一边保护和利用己有资源。同时,改变不合理的规划模式、区域划分;另外,让城市的历史文明、地理外貌得以延续。
(2)加大绿化环境力度。社会向前发展,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绿化可以创造空间,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色植被覆盖地面,势必产生大量的水分蒸发,环境一般比较凉爽、舒适;较高大的落叶乔木可以在地面上造成完整的树荫,减少路面吸收外界热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净化空气,有效提高所要求的空间的含氧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对绿化环境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创造出良好的小区域气候,在此也建议相关部门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中。当前,环境绿化主要指小区及其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3)考虑整体,充分使用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手法,使居住小环境内外环境协调。例如:小区临近城市河道,则应该充分利用附近的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积极考虑介入景点视线,促成内外景点的互为一体;毗邻历史名胜保护区的居住区应尊重历史、保护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溶于先进的景点设计中,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个性,并为所属区域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是单体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关系密切。直面建筑热耗大于曲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的布局的建筑热耗小,因此,具体设计时要减少建筑外墙面积、限制层高,减少建筑外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外立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
(4)建筑节能设计。要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于此同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智能化建筑,即为运用了大量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的建筑,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进行自动调节,进而控制“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从而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留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
目前,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就是因地制宜,把因地制宜作为设计、发展方针,集成应用合适的技术,充分理解整体设计的思想,前面提到的辅助设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包括,模拟、校核、评价等作用。设计软件除了需要一个强大的核心外,还需进行系统的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绿色生态适用技术体系数据库。如果此数据库建立起来将对今后的设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好处,成为里程碑式的工程。
我们必须吸收国内外同行的特点长处,紧密结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完备我们自己的数据库,这样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依靠这些软件,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
实现人类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必须对原有的不适应当今建筑发展趋势的理念进行颠覆。所有绿色建筑的实施必须经过绿色建筑的策划, 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设计,对实现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大有裨益。
发展绿色建筑绝非我国,而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环节。我们坚信,通过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努力,一定能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业走上一条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李丽艳;中国CDM的政策与进展技术
[2] 刘志峰,刘光复. 绿色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