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生物教学与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学与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教学与研究

第1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就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思维和观念,生物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将大量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概括和整合,使其稳定地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形成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主动建立对生物知识理论的整体架构和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一些影响生物教学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重视程度不够。在初中课程安排中,生物这门学科被归为副科。生物在中考所占的分值不高,由于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在教学和学习中,生物这门学科常常不受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出现学校对生物课程课时安排较少,投入不够,生物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学的教学。此外,由于初中生物所受考试压力较小,使得部分生物老师对生物教学的积极性降低,对生物教学的探究甚少,学生则将主要的经历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学习上,这些现象使得初中生物教学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

其次,在教学思路上存在问题。某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教学思路已经固定,仍保持着传统教学的观念,只注重生物知识内容讲授,让学生对生物概念、现象和规律进行机械性的记忆,使学生形成被动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只是忙于围绕老师的教学内容而进行学习,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而且一节课下来感到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某些生物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仍采用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法,课下作业配合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知识掌握不牢固。生物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实验科学,本应该生动有趣,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生物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让学生觉得生物学习十分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三、如何开展合作性教学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总体生物教学的目的,生物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将其分成若干个组别,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设置不同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各小组内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水平,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

合作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的方式,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合作的方式。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的方式是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的更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式教学,首先需要老师学会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如何开展师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呢?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七年级课程中“细胞的生活”一课时,老师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与父母长得像不像?为什么?与同学像不像?为什么?这样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回答:自己和父母相似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和同学不像是因为没有遗传关系。老师继续提问: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似,这是因为父母把遗传的信息传给了我们,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道理,生物都能把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那么,遗传信息在哪里呢?靠什么物质遗传给下代呢?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老师引入课程:请大家看1996年轰动世界的克隆羊多莉,它的身世与三只母羊有关,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多莉到底像哪一只?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得出多莉的身世之谜。老师继续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多莉为什么像这些羊?这说明什么?(说明细胞核里有遗传信息。)通过合作式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

总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水平,关键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给予生物这门科学足够的重视,生物教育者要转变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探求和创新生物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充分展开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理念,从而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琴.寓新课程理念于初中生物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10,(11).

[2]李家龙.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问设计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

[3]姜文.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教学决策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0.

[4]邓为民,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教学[D].郑州:河南大学,2007.

第2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高等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要做好本学科教学工作,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田间试验;生物统计;教学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两部分内容,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本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多、计算公式多且难记。而现在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农林职业院校文理兼招,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本课程是较难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习中困难很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在充分认识本课程和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分析

1.课程特点分析“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理论性强,因为本课程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应用科学,与数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统计分析的理论来源于数理统计,如概率分布等,因此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二是公式多且复杂难记忆,不论是特征数的计算,还是概率分布的计算,或是方差分析,都有很多公式需要加以理解和记忆,如果不能掌握计算公式,则不可能完成统计分析。三是有很强的实践性,如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2.学生特点分析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现在的农林类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能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此外,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现在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都是文理兼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缺乏实际生产能力,对学习本课程是十分不利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上好绪论课,激起学生兴趣;二是把握教学过程,培养兴趣;三是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突出教学重点难点(1)专业术语、理论分布和基本原理是重点。原理、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三个难点。“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中概念、名词较多,如总体与样本、回归与相关、标准差与标准误等。而二项分布、t分布、F分布等则是统计推断的基础。小概率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又是假设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对这些理论分布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应属重中之重,应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可通过恰当举例,便于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对于计算公式,通过反复强调,增加印象,加强练习,强化记忆等手段和方法进行强化。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理解。通过实践和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公式的运用是统计分析的关键,对计算公式正确合理的运用是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应使学生掌握各个公式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免错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笔者尽量改进教学方法,综合采取启发式、对比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图表、PPT演示等增强直观性,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统计假设的步骤、方差分析的步骤等内容时,先通过实例说明每一个步骤,最后推出基本步骤。讲授直线回归和相关时,通过对比说明其各自特征、区别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讲授总体和样本时,把一个班示作总体,将其中某几个示作样本等进行说明,使学生通过事例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又十分强调实践教学的学科,在加强理论的同时,应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生物统计学中的各种设计方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才能被学生掌握,成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1.开展田间试验,提高学生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试验课题、拟订试验计划、实施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从而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试验中的问题,这既增强了学生进一步钻研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参与科研,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中吸收学生参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既提高了学生能力,又解决了实践教学的不足。笔者这几年主持的研究课题,如“弥渡县灯盏花漂浮育苗病害防控研究”“大理州烟草漂浮育苗病害防治试验”等都有学生参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生物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现在的生物统计中各种统计方法在计算机中都有相应的程序可以应用,如Excel、SAS程序等。因此,通过运用计算机中相应程序的实践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程序的使用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既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又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了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汤赵云,田朋萍,张霞.《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2):82-83.

[2]杜瑞卿,杨建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6-28.

第3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我校生物化学实验室具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曾被评为校先进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在实验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并进行了一些教学研究和探讨,发表了多篇有关实验教学研究的文章[2-6]。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以往我系生物化学实验课是一名教师要带30几名学生做实验,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而有的学生敷衍了事,当实验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因此教学效果不佳。现在我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本次实验内容,课堂上要求教师讲授尽量缩短时间,只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但在实验中要不停地巡视,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各种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接触,又使学生逐渐对生物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普遍反映在实验过程中,既学会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术,又改变了过去在实验中只知是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思维方式,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实验中的每一步操作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等。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中去,预测正确的实验结果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自觉改正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操作。更愿意向实验指导教师提出问题,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各种体会,并且能够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开设综合性实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综合性试验不同于单一性试验。它的实验内容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和联系性,使用的仪器设备比较多,实验技能要求很高而且全面;实验的探索性、创造性更强;完成实验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但学生可以通过综合性实验得到更全面的操作技能训练。例如,可以根据教师科研课题的内容设计一套适合本科生生物化学实验基础训练的酶促动力学综合实验――某种酶的制备及动力学研究。这种实验涉及到酶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酶的分离纯化、酶活力、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等内容。学生在此实验中可以学会使用低速/高速离心机、蛋白质核酸检测系统、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常用的实验仪器。教师在讲解实验相关的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同时,将实验的设计思想教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勤动手、多动脑。由于实验内容带有科研性质,不能按照实验流程简单重复,学生要具体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决定下一阶段的实验条件,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这样一套酶学综合性实验,在理论上对酶学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实验操作上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初步课题设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大有益处。

建立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考核体系

为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对实验课考核方式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往生物化学实验课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结束后的一次笔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往往不重视实验过程,而只重视实验报告和书本,容易形成临时抱佛脚,照抄照搬书本或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甚至编造实验数据等不良习惯,而不去独立分析和思考自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实验考核应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第二阶段训练学生独立操作和研究能力;第三阶段放手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综合和探索训练。实验成绩的评定贯穿于实验的始终。各阶段成绩的比例:第一阶段占总成绩的10%;第二阶段占总成绩40%;第三阶段占总成绩40%;实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10%。

第一阶段要把好关:重视第一阶段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进行笔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不过关者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

第二阶段要做好平时成绩记录:给每位学生建立平时成绩档案,记录每次实验成绩为计算实验课评分提供依据。平时成绩分三部分:课前准备(包括预习报告、课堂提问、上课纪律等)、实验操作(包括操作、观察、记录、结果等)、实验报告(包括书写格式、书写情况、结论、分析讨论等)。

第三阶段要对实验成绩进行独立核算:为了引起学生对综合实验的足够重视,对综合实验单独核算成绩并加大创新分析实验总分的比例。设计新颖,有独创性和一定应用价值、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即使前面第一、二阶段及考试成绩不良者,实验总分可以破格评定为优秀。

总之,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不是看他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

[1]胡晓倩,陈来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960-965.

[2]赵晓钒,弭晓菊.强化考试作用提高教学质量[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2): 48-50.

[3]郭桂云,弭晓菊.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4): 32-33.

[4]弭晓菊,郭桂云.实验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1):91-92.

第4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教材教学模式考核体系给排水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排水工程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双语教学也已成为很多高校给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于2001年开设了给水排水工程方向,于2007年正式开始招生,在2011年一次性顺利通过学士学位点评估,并于2012年通过省教育厅审批成为“江苏省本科重点专业”。《水处理生物学》是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水处理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是给排水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源泉,所以,为了培养给排水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开展《水处理生物学》双语课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教材的选编

《水处理生物学》的主体部分是微生物学,有很多权威的外文书籍。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双语教学选用的是外文原版教材,虽然原版的外文教材能给学生提供很地道的英语环境,但是外文原版教材价格昂贵,而且外文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国内专业设置的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学生通常难以适应,甚至会造成专业知识结构与重点的错乱的不良结果。因此,需要调整外文原版教材的专业知识结构,编写双语教学专用的教材,一方面,选用了很地道的、权威的英文专业术语;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适应国内的教学思路。此外,选择一些国际前沿的科技研究论文,编成课外选读教材,让学生接触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作者所在教研组以“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中文版教材为基准,从众多的英文原版教材中选择相应的内容汇编成英文版的教材,并选取大量的科技类论文编成选读教材,这样实现了双语教材内容的一致性,同时也非常符合中国学生知识构建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在实践中效果很显著。

二、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常用的双语教学模式是“英文原版教材,中文讲授”。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薄弱,加上《水处理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零散,如果直接采用英语授课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笔者所在教研组尝试将中文与英文讲授相结合,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要求学生课前同步预习中/英文教材的内容,查询相关生词;课堂上先用中文讲解中文教材的内容,然后用英文进行总结和要点的回顾;板书与多媒体以中文为主,涉及到的专业术语给出对应的英文翻译,多媒体中加入一些纯英文的图片、音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与联想记忆;布置选读教材上相关的翻译、思考题作为课后作业;同时,考虑到全面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在课堂的复习回顾环节中通过英文提问和英文回答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查阅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外文文献后,用英语对某一话题进行演讲与讨论。此外,《水处理生物学》有课内实验,实验课也采用双语进行教学。通过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英语的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教学效果很好。

三、考核体系

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与普通课程不一样,既要注重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情况的考核,又要注重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同时也要综合平时的学习表现和闭卷考试的成绩。作者所在教研组开展《水处理生物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复习回顾环节中的英文回答、课堂讨论中对英文的运用情况等纳入了考核体系,同时闭卷考试中加入了三分之一的英文试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

四、其它辅助资源

学生应当多阅读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文献,才能拓展专业知识面,培养英语运用能力,因此外文学术资源对于双语教学非常重要。作者所在学校的图书馆可以提供国内外权威书籍的纸质版和学术资料的电子版。同时学院的独立资料室可提供与专业更密切相关的文献书籍,还有可供小组讨论的场所,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完成双语课程的作业。学院还具有一系列鼓励教师到国内、国外著名高校调研交流的政策,有利于双语课程建设的调研与完善。

为实现高等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开展双语教学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作者所在教研组通过近几年对《水处理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从教材的选编、教学模式、考核体系以及其它的辅助资源的角度进行了经验性的总结,可为今后其它类似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孟海玲.“水处理生物学”双语教学与考核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3):188.

[2]胡碧波,阳春,许晓毅.水处理类专业双语课程参与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01):109-111.

第5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它从分子层面阐述生命体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规律,它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且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多变。生物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全面素质,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针对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

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研究,因而一些概念及反应过程就十分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大,加上理解记忆的内容很多,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针对课程特点,结合专业及其后续课程对生物化学的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删繁就简,浓缩基础内容,突出主线。此外,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当今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强调重点、难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打破只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对知识被动地接受,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彻底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注意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

1.探究式教学为主。探究式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自行解决实际问题。生物化学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生物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趣味教学,直观教学为辅。在探究性教学方法为主体的情况下辅助以趣味式教学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活跃的氛围中领略生物化学的魅力,而且记得牢,学得活。

(1)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就是要用一些自制的小道具直观地展现一些生化内容,这种辅助教学方法,不仅形象生动,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用毛线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用橡皮泥做的模型讲解中间产物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等。这些方法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快地记住了所学内容的要点。

(2)趣味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营造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如将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和“从头合成”用“大树”和“小草”的生长来类比,在讲解大分子物质代谢中和同学们关心的减肥联系起来,这些都容易唤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产生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积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这种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讲授的内容大部分采用多媒体图片教学(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机理、核酸的变性和复性、电泳原理等),这样可为课堂教学增加信息、节省时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依靠图片来形象记忆。在图片教学的基础上,其中的部分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给出(如电子传递呼吸链、DNA的生物合成、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等),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想象,建立起生动的生物作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验课堂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实验课堂进行如下改革。首先要精选实验内容,由教师布置实验要求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预习,课堂上再由学生简单地讲解实验的原理,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不完整的地方由教师补充讲解,随后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最后通过实验报告阐述选择实验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实验结果。通过这样的实验课堂,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操作技能。

五、考核评价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在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分成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率三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透明度、公平性、合理性,克服以往平时成绩不易量化的缺陷。且考核评价方式中各部分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在第一节课需要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如何能得到较高的平时成绩,从而能更好地约束自己,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学生能轻松灵活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纯.深化高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07.

第6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材;多媒体;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具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当前以及未来数十年,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食品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生产出新型的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甚至是全新的食品原料,将成为食品产业克服产品成本逐年增加、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食品专业人才,学习和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校于2009年对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了《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这门课程,立足于培养出不仅能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食品安全与检测,也能够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本人根据近几年《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教学经验,提出《食品生物技术导论》理论教学和教材建设综合优化方案,从多媒体、教材以及实践教学的角度优化《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教学。

一、教材编写更贴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绝大多数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开设了《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这门课程,也陆续有一些《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教材的出版。但是作为一门比较新的课程,教材内容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的《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教材内容大多都是从以往的《生物技术》该门课程的教材照搬而来,只是额外加入了一些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具体应用的实例,并没有从头到尾的针对食品行业来介绍生物技术的各种原理和技术。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课程前,仅仅有必修的《生物化学》课程作为基础,最重要的基础课《分子生物学》仅为选修课。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这门课程,尤其是课程中的基因工程部分内容的时候会显得很吃力。

因此,对《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材进行整理和修改显得尤为必要。例如,现在已出版的《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教材中都分别设有“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这两个章节,这两章内容与本专业的《酶工程》、《发酵工程》以及《发酵食品工艺学》三门内容基本重复,可以考虑删掉。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分子生物学基础薄弱出发,在基因工程与食品工业章节中,多讲授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利于学生理解。同时,教材还应在讲授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和技术的时候,多以食品工业中的具体应用举例,而不是在章节的末尾集中举例,这样能够更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让枯燥的课程鲜活起来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大部分属于理论讲解,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教学,学生对于课程中复杂的原理、绕口的概念和抽象的方法难免觉得枯燥乏味。在教学课程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了解食品生物技术的各项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在教学课件中添加生动的图片、动画、视频,把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知识重点、难点直观的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第二章基因工程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轻松的理解转录、翻译、PCR等原理,让学生快速的理解并掌握。此外,定期给学生播放最近与视频生物技术有关的国际论坛视频(如TED),了解最新最尖端的生物技术、开阔学生们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又容易产生学生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从而不积极思考和记录课堂笔记,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减少以及课件放映速度快内容多学生来不及思考等问题。因此在《食品生物技术导论》中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既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以生动的形势促进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三、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食品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多么晦涩的概念或是多么复杂的原理最终都要以实验实践的形式进行应用。然而目前我校《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课程并未开展任何的实验教学内容。因此,作为主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试验中,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基因工程以及免疫检测技术等等原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我校独具特色的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实践活动。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本院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我校的呼兰校区的博士后工作站,让学生了解与课程相关的超净工作台、PCR扩增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流式细胞仪、超低温冰箱等高尖端仪器设备,或到一些食品企业(如哈肉联)、药品企业(如哈药集团)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对食品生物技术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种以科研、实践促进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到本学科最前沿的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使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形成风气,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兆新.现代食品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7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一、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生物实验设备而言

我国高中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物以及自然界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借助各种实验器材才能够彻底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例如:细胞分裂、温度影响酶活性、pH影响酶活性等问题.而因为应试教育对我国高中教学的影响,学校并不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学生缺乏了实践操作机会,只能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2.就学生实际情况而言

(1)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应试教育以及高考的影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多是采取题海战术,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2)高中生的智力等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国高中教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每个班级通常设有40至80名学生,而这些学生的智力等级并不相同,有的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等.对这些智力并不相同的学生运用同一种教学方案,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教学方案较难,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并不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无法跟上学习进度,长期以往就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最终厌恶生物课程.如果教学方案比较容易,对于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正好符合他们的学习要求;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只是在浪费学习时间.

3.从教师角度分析

就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师资力量来看,教师缺乏综合素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生物教师的知识更新并不及时.现如今科技迅速发展,处在这种新形势下的人就应逐步更新自身的知识库,特别是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而言,更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库.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中生物教师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其二,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不同水平的生物教师存在着分配不均的现象.就我国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师配置实际情况而言,优秀教师多集中在东部较为发达地区或城市,能力较差、综合能力不强的教师则多集中在农村、西部贫困地区.师资力量的不合理分配对我国各个地区学校生物教学水平造成直接的影响.

此外,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未能够准确[HJ1.7mm]定位,在生物课堂上,依旧以自己为主,将自己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地位.

二、我国高中生物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正确认识高中生物教学,完善生物实验设备

其一,学校应结合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方针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生物实验课程.其二,配置更多的生物实验设备,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生物实践操作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巩固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

2.对于学生方面提出的应对措施

(1)采取分层教学方案

高中生物教学因为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这就要求学校采取分层教学方案,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能力强、能力中等以及能力偏差.然后对于不同的学习能力等级,采取不同的生物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节的教学,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注重的是探究以及创新,如探究细胞呼吸与温度、氧气浓度之间存在的关系.而对于能力偏差的学生,注重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等概念内容.以此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要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结合实际生活,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生物教师应多调用报纸、电视、互联网以及杂志等现代媒体中和生物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弥补生物教材的不足之处,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选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关于太空诱变育种等相关资料,设置教学案例,以此加强学生对教材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杂交育种”加以研究探讨.

3.对于生物教师方面提出的应对措施

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生物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素质培训活动,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而生物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充电,加强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沟通,为学生创造更多有效的教学课程.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巧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化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第8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结合点;实践活动;作业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我们要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在理解基础上对生活进行体验和建构的过程。下面,笔者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个人想法和观点的详细阐述。

一、寻找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生物课程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鉴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当努力寻找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大力引进生活化的生物教学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样既能让学生牢牢记住相关的生物知识,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学习感悟,完成对生物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

例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一部分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在侦探剧中都见过警察利用DNA侦破案件或者寻找灾难死难者的情景吧,还有,人们在做亲子鉴定时,也常常要提取双方的DNA。那么,DNA到底是什么?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对于DNA鉴定的应用,你还了解哪些知识?”这样,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通过引用学生日常在电视和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并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问题,一方面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话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做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灵活的,而不是始终将学生局限于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中,这样一方面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十分枯燥无趣,提不起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鉴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传授教材知识,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体验到生物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并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这一部分内容时,课前,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项生活实践调查活动:以社区或村为单位,调查周围人群中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遵守我国婚姻法第六、第七条的情况。课堂上,在讲述人类遗传病及其常见类型时,要求学生汇报自己的遗传病调查情况,然后,结合学生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病是否呈现出家族倾向?这样,通过组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调查数据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相关的遗传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知。

三、布置生活化的生物作业练习,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热情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然而,传统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常常让学生缺乏做作业的兴趣和热情,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可以尝试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特征的作业,这样既能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热情,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觉得教材上的生物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例如,在讲授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时,学生都知道,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会变黄,但是枫叶却会变得越来越红,至于原因,学生的争议较大,有的认为是因为枫叶中含有特殊的色素与光,有的认为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用显微镜亲自进行观察和体验,然后将观察结果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课堂上大家共同分析讨论。这样,通过布置富有生活化气息的作业,使学生萌发了做作业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以自身的体验来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而是要积极探究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在理解基础上对生活进行体验和建构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9篇:生物教学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标准侧重于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概念,主要为对学生学习主要内容以及构建合理化生物学知识框架的素材。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在于有效掌握相关概念以及由概念所形成的知识系统。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属于一种工具,主要被用于组织及表述各自不同的知识点,概念图能够将不同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使得学习者容易理解。生物知识点相对较多且琐碎,初学者刚刚接触的时候往往感觉压力较大,难以快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妥善整理,且识记过程比较困难,容易在众多知识点或概念之间迷失方向。而概念图本身特性决定了其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以更为简单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生物学科的各个概念,帮助学生对现有知识点实现形成性评价,并在课程最后环节使用概念图进行评价,展现学生的知识增长状况,实现总结性评价。

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阐述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实践和研究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学设计

笔者选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认为教师应从鱼的运动以及形态等方面入手,分析鱼儿适合生活在水里的主要特性。首先,教师可通过教材中观察和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鱼的形态;运用第二个栏目讲述鱼的呼吸器官(鳃的内部结构以及功能);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鱼的运动器官(不同鱼鳍的主要作用);最后对鱼适合生活在水中的相关性特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鱼结构及其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为学生未来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在七年级课本中已经了解到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教师可将其作为各个概念关系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出鱼结构、鱼功能的相关性概念名词,并理解相对应结构及功能相互之间具备的具体性联系。在这种形式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强烈的确定概念的能力。因此,教师可是有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还原其探索和学习的过程,进而轻松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习印象。

(二)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动手绘制鱼的简图,并逐个对板书上面鱼的不同结构及其相关性作用展开讲述。首先,教师可利用视频、图片进行课程导入,直接引出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之前收集各种环境内的动物视频或资料,帮助并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已经出现的动物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其生活环境。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有效展示生活在淡水及海洋中的鱼,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是否可以跟鱼一样自由地生活在水里呢,为什么?学生在观看完多媒体课件之后,开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鱼如何在水里呼吸和运动,并通过一系列讨论得出,人类没有与鱼相似的结构,难以在水下自由呼吸和运动。

教师在对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理顺各项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亲手进行鱼的板书设计,在图中对鱼的每个部位进行详细讲解,并板书。

学生在了解整个鱼板书绘制过程之后,能够从更为清晰地角度理解鱼每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性,绘制概念图。以下图1为一组鱼概念图,教师可将其作为课堂展示的模板,在学生完成各自概念图并且点评之后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图1 鱼概念图

(三)课堂小结

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学相关知识点及概念进行回忆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于鱼的整体性认识,并回忆之前在课堂上接触过的概念图,总结教师在课堂上列出的相关性概念,尝试这着以另外一种形式绘制鱼概念图。另外,教师可运用板书板画完成课程小结。首先将所学新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明确,并帮助学生回忆起原来接触过的细胞行为及结构概念图的模型,引导学生完成鱼概念图,实现对知识的强化以及有效反馈。

三、结语

概念图在促进初中生知识构建上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效果。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发挥积极作用,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学生在接触概念图之后,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等都展现出更为积极的状态,并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意味着学生开始懂得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分析概念图的特点并阐述其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过程和效果,希望为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旋.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