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

第1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关键词:专业建设;多媒体;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847-02

NewExplorat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Xiang-ju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507,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hought about practice and reform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emphasis includes: curriculum structur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curriculum evaluation manners.

Key words:Specialty construction; Multimedi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兴起。目前,多媒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涉及面较宽,除了计算机、网络、软件等相关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诸如数字图形图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动画技术,再加上设计所需的艺术知识、制作所需的编辑知识和应用所需的行业相关知识,往往使人们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与知识结构要求存在较大认识上的差异。

要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首先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人才规格要求与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必须解决好学校教育的规模性批量培养人才与企业分散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之间的矛盾。

由于多媒体行业本身技术更新快,更重要的是多媒体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很先进的科技知识,又要精通艺术。加之我国尚处在多媒体产业的起步阶段,解决媒体技术制作的人才问题是多媒体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施规范化、系统化和特色化的专业建设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是综合性强、跨学科的新型专业,打破IT学科和艺术学科之间传统的界线和隔阂,充分考虑IT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是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参考国外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结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的原则,建立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1.1 专业培养目标

我院多媒体技术专业强调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进行专业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多媒体专业基础理论又精通艺术,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体的培养规格:

具有多媒体作品创作制作能力、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能力、平面设计制作能力;

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装配、维护、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备较宽厚的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向;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审美观所必备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媒体方向)面向的是社会上广大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急需的多个岗位,从而形成了一个岗位群。这些岗位的工作分别为:多媒体开发与创作、网页设计、平面动画制作、网站的开发和维护。

通过以上主要岗位就业率的分析,多媒体方向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能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课程体系建设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坚持技术与人文艺术相结合,学习以技术应用为主,艺术设计为辅。其课程设置总的原则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技术应用能力教育这一主线,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注重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三年大学阶段的学习,全面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了(山)字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层次的课程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开设的基本课程,是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以保障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关系专业方向课是相对变化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本专业设置了媒体作品创作制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三组方向课,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的就业情况选择其中一组专业方向课,以适应将来工作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能适应技术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步伐,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兴趣发展的要求,必要时学校还可适时调整或开设新的专业方向课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2 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学、练、训、创的实践教学特色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工作室,努力做到三个“无缝对接”,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公司、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

图1 山字型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是课内、校内和校外,对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课内:改革和加强了课内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都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

校内:每学期都举行各类专业技术比赛3次以上,如多媒体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设计大赛、网络方案设计大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多媒体技术方向的学生都发有“校内学生实践手册”,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在校内实践时间不少于24学时。校内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校内各部门网页制作、精品课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支持,机房设备、网络设施、办公设备的管理维护,各项活动的音响、摄像的技术支持,参加校内各类专业技术比赛等等。

校外: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比赛、寒暑假兼工等等。专业实践及实训工作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及时跟踪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而不单是目标管理。如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有指导老师跟踪学生实习的各项工作,校内实践就更是能全过程跟踪。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力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指导

为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要求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综合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并提交相应的文档材料:如调查报告、多媒体技术市场分析报告、多媒体广告设计方案、多媒体艺术设计作品、设计作品、动画设计作品、多媒体艺术网站、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岗位参加实践锻炼和做毕业设计,所有毕业设计课题原则上要求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毕业设计必须符合用户需求,设计过程必须符合工程规范,设计文档(资料齐全,人人必须参与毕业答辩,参加优秀设计作品讲评活动。

3 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办学特点,高职教育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这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普通高校不同,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在理论教育方面,以够用实用为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减少理论验证和公式推导内容,增加可操作性的内容;讲授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通,注重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导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我们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教研教改,结合课程特点灵活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 积极探索“四结合”教学模式

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提出了“四结合”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实行:“应用案例”和“技能训练方法”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技能竞赛、作品展”相结合。

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对部分对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案例式教学方法。即针对某些专业课程的典型应用,结合实例举例分析,引出解决此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给学生授之以渔。

在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线,即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课,从课堂练习到课外实践、从简单操作到复杂操作、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从命题制作到综合竞赛设计、再到举办多媒体设计制作作品展等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

“四结合”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相关知识和方法,从职业制作程序入手训练操作技术和职业能力,从竞赛和实例设计着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网站与同行,专家和大师进行交流,使学生的经验、能力和水平得到升华。

3.2 采用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

借助教学资源平台,将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技术特点,注重研究探索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创造多媒体和网络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的用资源库代替教材、教参,并且由师生共同编写和创建本门课程的教材和资源库。

通过网络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很多课程涉及面广,操作性强,仅靠课内较难学好全部内容。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将任务、资源、案例、课件、学生作品放在网上,学生在校园网内都能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还能进行网上教学答疑,师生互评等功能,有效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媒体方向)必修课程100%开发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100%电子教案。

3.3 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在考核模式方向,我们配合教学模式改革,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加强实践考核力度”为原则,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在考核的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规的笔试外,对考核形式进行一些改革,积极探索新的考核形式,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考核形式:

课程设计+讲解答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Web技术与应用课程考试中,以课程设计为主,再辅以进行现场讲解设计思路。采用撰写技术方案的考核形式,如网站开发实训课程,不再考过多概念内容,给学生一份项目需求书,让他们完成网站开发的技术方案撰写,这样大大增加考试的实用性。在考核的标准上,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现场操作+问答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坚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课程创新为重点,强调三种能力训练,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面对末的更大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吴振峰,向聂琳,刘彦姝,廖建民,章臻.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

[2]代晓蓉. 多媒体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3]赵建保,高俊文, 李法春.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与改革探讨[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 2005,21(2).

[4]蒋尚文.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设计教育浅探[J]. 职教论坛,2005,2.

第2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目前做为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正在被高教工作者们不断的研究。本文仅从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开展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现状, 并尝试提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

21世纪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迎来了崭新的创业时代。与此同时,创业教育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开辟了高等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教育质量观。

目前,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没有时间接受专门的创业教育的,对创业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而且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不足,惧怕创业,缺乏创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积累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的培养其实是对学生创业意识的一个培养过程。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限于自我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创业的社会意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需要、兴趣、理想同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要把创业意识教育与人生价值观教育、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推进高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离不开教学这一主渠道。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专业特点,为引导学生创业,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独立能力包括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判断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公关、组织、管理和竞争能力。学生具备了上述三种能力,才能敏锐地捕捉机会,果断地进行实践,才能有效地施展才干或进行创业。

具体来讲,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运作:

1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我们在设置和执行教学体系时,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操作,使创业素质同步养成,将创业教育内容渗透至每一门教学科目中,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能力,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目标。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展开教学活动。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学任务很明确,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较早地接触了工作中的问题。例如在Photoshop、3Dsmax、premiere等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与一些校企合作单位联系,找一些企业现实的项目,交给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就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团结协作、综合概括、动手操作、挫折承受和应变各方面能力,以及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2教师科研与创业社团模式结合,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研室成立了“Photoshop社团”、“ 3Dsmax社团”、“Flash社团”、“网页制作社团”4个创业社团,各社团都有老师和学生做负责人,以理论授课与案例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应用型研究,如企业应用软件开发、动漫设计、影视、游戏等,旨在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实用能力、测试能力以及职业沟通能力。我们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在社团中开展教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再以实际项目需求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实用的专业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创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尝试

由于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实践比较陌生,让学生了解创业常识,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创业知识讲座,开展创业指导,如聘请IT行业中不同的企业来校,介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目前流行的多媒体软硬件使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学校每年都开展创业设计比赛,让学生自己开发创业项目,并进行评比,对于好的创业设计,我们也会想办法与企业联系,帮助完成初步设想,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因此,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成为创业者成长的摇篮,我们就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将其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育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凭着组织才能和协作精神,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证实自我生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模式及案例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 李苏燕 2009年

[2]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讨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周晓莺等 2009年6月

[3] 广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院系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科技信息》 易广 2008年第7期

[4] 试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管理 职业 2009.11

第3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岗位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43-02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然而,从近几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与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应用人才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企业高薪聘请不到所需要的人才,感叹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大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专业对口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也有较明显差距。因此,必须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采取“三针对”的思路,充分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对涉及的技术领域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广东省就业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一系列调查分析结果设定专业方向,根据多媒体企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分解工作过程,确定核心能力,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岗位工作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基础能力、从业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首先必须从职业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相关层次人才所应担负的职责、任务进行具体描述,以此确定专业应满足的具体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涉及面广,针对市场调研的情况,我们选定了图形图像制作、网页制作、多媒体开发三个模块,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本专业选定的三个模块中,图形图像制作模块属于传统领域,就业市场平稳。该模块偏重于艺术设计。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审美观及较好的创意设计能力,毕业后可在广告公司从事VI设计、装帧设计、招贴设计等工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模块的就业市场比较稳定,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前台的页面设计和后台的动态编码技术。在页面设计部分与平面制作没有本质区别,在编码技术方面比较偏重计算机技术,学生毕业后可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页设计及网站规划与建设等工作。多媒体开发模块的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该模块是对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合成,属于艺术设计和计算机技术比较平衡的模块。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多媒体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策划、设计及制作。

分解工作过程,确定核心课程

本专业应按岗位任职要求,通过分解岗位归纳出相应的教学知识点,确定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以及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训练等方式,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评价标准,培养各岗位核心工作能力。

1.按照图形图像制作师职业标准,通过分解岗位工作能力,确定以《数字摄影及图像处理》、《广告创意与策划》、《商业简报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以及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训练等方式,以获取图形图像制作师职业资格证书为评价标准,使学生掌握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和编辑软件,具有一定的广告创意与策划能力,能进行图形图像制作。培养图形图像制作师的课程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2.按照国家网页制作师职业标准,通过分解岗位工作能力,确定以《二维动画设计》、《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Web技术及应用》等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以及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训练等方式,以获取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为评价标准,使学生熟悉网站架设,了解网页设计构件,既具备网站前台设计技能,又具备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和程序开发能力,既能从事有关网络程序设计、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页面设计及美化等相关工作,又具备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培养网页设计师的课程结构框架如图3所示。

3.按照国家多媒体制作师职业标准,通过分解岗位工作能力,确定以《数字影音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多媒体项目开发管理》等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训练等方式,以获取多媒体制作师职业资格证书为评价标准,使学生熟悉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制作软件,具有开发或制作多媒体软件产品的能力,能从事电子出版、光盘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媒体软件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多媒体制作师的课程结构框架如图4所示。

构建阶梯递进型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引入岗位职业标准,根据专业的特点,由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四大课程模块组成,构建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将凸显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并鲜明地表现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和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体现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可直接参加相关认证考试,并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检验标准。同时,根据平面制作、网面制作、多媒体制作职业技能存在某些共性和能力要求由低到高的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阶梯递进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5所示。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要紧密结合行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改革方向,不断地修改、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京丹.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9):22-23.

[2]黄宝玲.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整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4):43-46.

[3]郑丹青.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1):119-121.

[4]汪清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20-21.

[5]卢镜.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层次模块”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3):97-98.

[6]陈正东.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5):73-74.

[7]徐晓敏.面向企业需求的高校信息管理专业ERP课程体系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4(1):124-126.

第4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关键字: 非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双通道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1]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出现,教材内容无论是更新频率还是更新幅度变化都很大。目前各高等学校根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应用范畴,以及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来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这为学生跟踪和学习多媒体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教师讲授多媒体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突出学科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又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

2.课程设置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由于不同的要求和学时所限,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 + 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在规划必修选修课程时,各高校可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制订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可将典型核心课程整合,构造新课程。所以各高校应结合各专业知识体系和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特点,采用分类别分层次教学,可把专业具体分为电子信息、科学计算、信息管理类、辅助设计、基本应用五类。

3.传统教学方法弊端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内容多、课时少。它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基本理论,而且要求教师传授大量具体的应用和操作技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教师主要采用单方面讲授为主要方法,大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可以讲解更多的知识信息量,但是由于操作速度过快,停留时间短,学生无法做好笔记。其次,过大的信息量不利于学生接受和思考,易导致学生疲倦。再次,教师面面俱全,学生以逸待劳,甚至连上机操作的素材都为学生准备得很充分,这使得学生生搬硬套,没有调动学生主动性、求知欲。最后,教师讲解实例制作过程没有系统性,学生不能灵活地举一反三。

4.双通道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的知识深度要求不高,而对知识面要求广,对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我校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变被动教学为创新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1 研究性学习方法[2]

理论方面,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在高校的开展往往取决于具体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上,教师应提高自身学科知识,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应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

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研究性学习制定了相关的建议或标准,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基础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多媒体技术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制订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时,各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后续课程的需要,既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与学方面,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各高校应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主动探究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践体验阶段各高校需要将学生的主动探究与课程的知识传授相结合,将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系统的讲解,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理论和技能的保障。

4.2 案例驱动实践法[3][4]

案例驱动实践法主要用在实践教学阶段。所谓案例是指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案例驱动实践法,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领会多媒体在多媒体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制作出需要的多媒体素材。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制作工具,使学生掌握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基本多媒体元素的制作和处理方法。在具体制作工具的选择上,教师应以传统、经典和技术相对成熟的工具软件为主;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教师既要注重某个素材制作软件的介绍,又要注重实用素材制作软件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素材制作的方法,熟练地进行素材制作。例如:教师在Photoshop的介绍中可以加入对文字素材和平面动画制作的介绍,在PRIEME的介绍中可以加入对音频处理的介绍等,这是进行多媒体系统开发所必需的。

5.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蓬勃发展迫使各高校对传统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重新定位、明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对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作出重大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秀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2]王小根,陈刚.“多媒体技术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5,(4):93-94.

第5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431-02

Study 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

FU Yun-fang1, XU Jun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hijiazhuang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 2. Dean's Office, Shijiazhuang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pres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about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 this paper discussed specialty positions on training objective, talents standards, courses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taking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pecialty, which of computer department in Shijiazhuang College, as example.

Key words: local Colleg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pecialty; talents training mode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支撑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技术是信息网络技术。作为培养信息技术领域高科技人才的主要专业,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为我国的信息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相关的专业。这些高校除了几十所属于国家教育部直管以外,绝大部分是地方高等院校。上世纪末,随着社会需求的强势拉动,地方高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或与之相关)进行了的大量扩招和新专业设立,地方高校培养的本专业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依然强盛,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地方高校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地方高等院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科,以下同)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石家庄学院计算机系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例,针对专业目标定位、人才规格的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知识深度优先和专业模块细化的基础上,探讨一种适合地方性大学层次的、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置。

1 地方高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1.1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一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多科性大学。

要实现这一办学指导思想必须要通过大量调研,了解地方人才市场需求导向,才能大力培养市场急需人才,满足为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

1.2 人才规格的定位

根据石家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征求计算机多媒体业内知名学者、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的意见,经多次修订,确定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能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掌握多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多媒体应用软件常用编程技术和常用多媒体开发工具的使用,具备一定的自学及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能在IT行业、平面广告装潢设计、影视公司等企业从事游戏软件开发、平面设计、二维和三维设计、装饰设计、网页设计或其它多媒体应用开发的相关工作。

我系根据石家庄人才市场需求和人才规格,在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时不仅仅结合了多媒体专业的特色,还优化课程体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阶段性到企业进行有目的的实训,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培养的学生能快速与社会接轨,并能迅速就业。

1.3 课程体系

1.3.1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我系多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在IT行业、平面广告装潢设计、影视公司等企业从事游戏软件开发、平面设计、二维和三维设计、装饰设计、网页设计或其它多媒体应用开发的相关工作就业。因此,在课程体系上,加大了专业方向的课程的课时比例{占总课时的40.1%},专业课程实践提高到总课时数的48%。如表1。

另外,根据该专业四个不同应用领域(发展方向)----动漫方向、网页设计方向、游戏开发方向、平面设计方向,在不超过总课时的情况下,大量地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有背景的课程为交叉课程),如表2。

1.3.2 根据人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切合职业岗位需要,整合课程[1]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我系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进一步整合与优化了课程资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既兼顾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又兼顾了石家庄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构建与实施了核心与多元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2]。按照课程性质与功能,我校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实践环节课程。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地方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本专业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大力改革。在满足“专业规范”条件下,将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降至最低,削减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中与专业应用关联不大的课程的课时数,加大专业方向课程课时数,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使专业实践教学学时达到总学时的48%。在不增加课时数目的情况下,确保了就业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又兼顾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达到课程体系的优化。

1.4教学模式的探讨进行研究

1.4.1 专兼结合,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2]

信息时代对多媒体专业的专职教师业务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结构与水平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以“业务进修、进企业挂职锻炼、引进企业精英,专兼结合”为原则,从三方面提高师资教学水平。

1) “业务进修,进企业挂职锻炼,培养骨干”

让多媒体专业专职教师有机会去其它高校业务进修或进企业挂职锻炼,既能提高业务综合水平,又能适应专业的发展,掌握该专业的技术发展动态;有利于为课堂教学提供可靠的工程背景。

2) “引进企业精英”

将优秀企业精英或公司高级技术人员引进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聘请他们为客座教授,设立学术讲座,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还能让专职教师与他们沟通、交流,提高教师本身业务素养。

3) 设立专业课程的“双师制”

也就是不但有主要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有负责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教师,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与实验效果。

1.4.2 打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实践环境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开放的、较先进的实验环境和设备。我系多媒体实验室的设备均为具备图形图像处理的电脑,在该专业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一部分为实习、实训基础建设。我系与3个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既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又推动了石家庄人才工程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熟悉企业的文化和技术规范,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结束语

作为石家庄学院的建设专业,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专业在目标定位、人才规格的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一直进行着实践与探索,在服务石家庄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也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但是,也其他高等院校同一专业相比,我系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需继续加强和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蕊.“二年制”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15.

第6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摘要:本文结合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给出了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实施方案,并在课程设置方面给出了安排细节,供同仁们研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背景

数字媒体技术是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对媒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技术,在影视特技、数字动画、游戏娱乐、演艺业、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及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值潜力,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媒体专业的设置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开设“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艺术”等相关专业的高校非常多,既包括传统的传媒类、艺术类大学,也包括一些综合性大学和职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针对数字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2003年开始筹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方向,2005年成立了数字媒体技术系,06、07年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列入正式本科招生计划,目前该专业的在校本科生300余人。

本文介绍的课程体系参考了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现行课程计划和多个成熟的课程体系(例如SE2004、CFC2004等),于2004年开始在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逐步实施,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力培养软件开发和数字媒体开发能力,以数字媒体技术和软件核心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以技术为主、技术与艺术并重。在课程设置与具体实施上强调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基础,注重能力培养。主要涵盖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研究,数字媒体类软件的分析与开发,包括计算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网站开发与维护、动画设计与开发、媒体内容处理与制作、数字媒体系统管理等。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将具备数字媒体软件项目开发和工程管理方面所必需的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员交流与沟通能力。

3设置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和北京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结合目前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技术需求,我们坚持“打牢基础,突出技术,适应市场”的基本原则,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迅速满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目前,由于数字媒体的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有偏向于数字媒体创意和设计的,有侧重艺术表现的,有侧重技术实现的……同样,数字作品表现手法也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是平面作品,也可以是电影表现,也可以是在手机或屏幕上展示……根据我们学校的特长,将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从事数字媒体工作的、专门的技术开发型人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将以技术为主线,渗透一部分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和欣赏品位;突出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课程,特别是突出当前流行的开发方法和技术。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首先要为学生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这些课程除了数学、英语、政治等课程以外,还保留了传统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例如“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等),以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并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新增了多门必修课程(例如“数字艺术设计基础”、“3D数学与算法”、“动画原理与实现”等)和选修课程(例如“动画脚本与渲染”、“游戏架构与设计”等)。同时为了适应课时的要求,压缩整合了一些传统课程(例如,“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是“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等课程的整合;而“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接口与通信”等课程的整合)。这样,就做到了既覆盖基本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学科基础,也突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

4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3个层次:必修课程、实践周课程和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不论是哪类课程,在具体课程实施时都遵循“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形成性考核为基础,以过程化质量控制为保证,实现教学设计的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 必修课的设置。必修课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的第一层次必修课部分。表1列举了部分必修课的情况。

(2) 实践周课程的设置。实践周是指每学期初和学期末专门留出的给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时间,相应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该类课程全部都是实践类课程,由任课老师和指导老师共同承担,学生一般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一个实际或者虚拟的项目(例如,开发Flash多媒体课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部分课程与业界公司共同开设,学生将分组完成公司的小型实际项目(例如,开发游戏原型或者完成商业网站的部分功能)。

(3) 专业教育选修课的设置。专业教育选修课分为多个系列,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媒体技术、游戏开发、数字艺术、Web开发、软件工程、网络与安全和电子商务等,表3列举了其中的几类。设置专业教育选修课时主要考虑了课程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力争通过一系列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成长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例如,游戏开发类课程涉及6门选修课,结合必修课、实践周课程和其他类别选修课,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游戏开发人才。

5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急迫而持久的工作,在教改深入发展的推动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将会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本着满足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理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

程体系将会向更加思想开放、技术领先、方案可行的方向发展,真诚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正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4. ACM and IEEE-CS,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EB/OL]. /ccse/,2004-8-25.

第7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侧重点;教学实践

数字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专业人才。然而,由于当前该专业的课程泛泛而设,导致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软件与理论众多,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本专业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很难掌握如此多的技能,存在的问题是经过一番学习后,门门都若有所知,但是基本上无精于一门可言。试想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学生怎样去尽快适应数字媒体这门变化节奏很快的行业?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两大方向的改革意见。

一、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

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侧重点。一般来讲,国内现在数字媒体专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影视后期制作、静帧建模技术、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几个专业是系统而全面的大领域。比如三维动画,它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下分工要求明确精细。前期部分包括故事原稿、角色原画、分镜头脚本。这里需要有一定戏剧文学修养的人才,以及具备美术手绘能力的设计者等。中期部分包括创建三维模型、材质贴图、制作动画、摄像机灯光、渲染输出。这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流程繁杂,需要建模师、动画师、渲染技师等人才。后期部分就是把整个渲染出来的镜头在后期软件中进行组接,加以特效,这个部分需要有一定制作能力的后期制作人才。所以单单一个三维动画我们就可以看出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软件上都有着大量的课程需要开设。同样,其他分支也有着自己的一系列主干课程。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两年中,发现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没有侧重点。简单地认为学生把数字媒体的相关软件或某些公共理论学完就样样都能做了。所以,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是目前数字媒体专业亟须解决的最大问题,只有专业侧重点明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需求。

二、对教学实践的要求

数字媒体是一门创意产业,该专业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该专业应以实践为主。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不同实践。

(1)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如果学生一直停留在当前的形势下,那势必毕业后面临着技术落后的问题。同样,缺少实践经验,会面临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实验室项目工作制、校企合作模式、组织项目小组制、职业技术培训等都是目前比较好的教学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缩小与社会上新技术的差异,以便学生毕业后即能更好地踏上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专业学习的目的。

第8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字媒体 教学体系

一、引言

高等教育中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当今最前沿的、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宽口径应用型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艺术创意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从业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更迭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还需要创作人员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数字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开阔的艺术创作思维。只有具备应用实践技术基础,创新性才能得以发挥,如虎添翼。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外不少高校重视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得了可喜的成果,大大推动了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究其成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应用性强,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将项目或完整案例分解为多个局部案例,对应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精讲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内实践基本掌握局部技能点。

2、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媒体专业应培养学生较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同时具有艺术鉴赏基础,从而使学生既具有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又具有艺术创意能力。

3、个性化培养方式灵活。各个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学校按照自身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选择进行特色教育。

但就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看来,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实践教学缺少层次化。而数字媒体专业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是一个复合交叉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更应该循序渐进,按照由低到高、由基础素养到专业技能再到创新能力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应用创新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三、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数字媒体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案例设计。对每门主干课程,要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设计一个囊括该课程主要理论、算法、原理和软件操作技术或编程技术的综合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主线构成数字媒体基础实验项目和应用实验项目。学生在实现该项目的过程中,可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围绕综合案例开展新型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可将案例分解成与各个主要知识点对应的小模块,教师讲解每个模块的实现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将每一模块都设计成可专项训练的实验项目,学生自主完成各模块并最终整合成整个案例。

3.将案例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可将案例与齐鲁软件大赛、ACM大赛相结合,案例中涉及这些大赛所需的知识、获奖大赛中的题目作为案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实践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学实践体系也将不断改进。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跟踪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琪男 廖玉 龚秋华 佟小娟 王继军 面向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9,(18)。

[2]尹文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第9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关键词 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108-02

1 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是教学多媒体系统中的核心部分,目前所有教学多媒体系统中采用的计算机都是市面上的普通机型。这种普通机型的计算机用在教学多媒体系统中有4个缺点:一是整个系统设备多、占用空间大;二是需要配备专门的机箱或桌(台);三是教师只能坐着讲课,不利于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和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目前的多媒体,教师只能坐在机箱后面边操作边讲);四是耗电量大,不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因此,设计开发一种接口合理、主机箱可兼做讲台(同时也兼作操作台)的教学多媒体专用计算机显得非常必要。另外,这种专用计算机可以使多媒体设备的成本明显降低,为学校节约经费,有利于多媒体的普及。据了解,该项目此前还没有人研究。

2 总体思路

针对现有普通计算机的缺点,对教学多媒体专用计算机的定位是:结构简单,无需设备或所需设备少;显示器镶嵌在机箱上;控制按键少,操作容易,不用培训就可以应用自如,易于安装和维护;耗电少,节约电能。

3 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这种教学多媒体专用计算机可以在现有普通微型计算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主要创新之处有两个:一是机箱外部轮廓是讲台形状,大小与讲台相仿,显示器镶嵌在机箱上面;二是机箱内增加一块控制电路板,电路板上包括音频功放电路、投影仪延时关机保护电路、投影幕布升降控制电路、笔记本电脑(有时教师自带笔记本电脑上多媒体课)图像及声音与本机图像及声音切换电路等。

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是控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

4 具体实施方案

4.1 机箱

机箱采用金属板加工而成,外观设计成讲台形状,尺寸与讲台相当。机箱的上表面是平的,三面边缘有突起。在上表面的中间和靠近上面边缘的位置分别开一方孔,电脑显示器和控制面板分别镶嵌在这两个方孔内;控制面板上包括开关机按钮、本机与笔记本电脑信号切换按钮、音箱音量控制按钮,USB接口也设置在这块控制面板上;在上表面的左面靠近边缘的位置有一圆孔,为笔记本电脑准备的一条VGA线和一条音频线从该孔引出,在该孔的旁边固定一个电源插座,用来为笔记本电脑供电;在上表面靠下的位置固定一麦克风。在机箱人站立操作的那一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开一个长方形孔,用来镶嵌光驱。在机箱的内部有上下两个格,两格之间用金属板隔开。上格的两侧开圆孔,两个音箱分别镶嵌在这两个圆孔内,两音箱中间的空间用来放粉笔等杂物。下格用来安置电脑主板、新增的控制电路板、电源、硬盘等,在下格的侧壁上固定两个电源插座,这两个插座分别为投影仪和幕布电机提供电源;在下格的底部侧面开一孔,电源线、到投影仪的VGA信号线从该孔通过。两格都有单独的门,下面的门有锁,上面的门有拉手。

在上表面的上面还可以设置左右推拉的门,门上带有锁,起防盗作用或防止无关人员乱动。

4.2 控制电路板

控制电路板包括开关机电路、投影仪延时保护电路、投影幕布升降控制电路、笔记本电脑图像及声音与本机图像及声音之间的切换电路等4个单元。整个电路板以一个单片机为核心,加上集成功放芯片和若干继电器、二极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构成。实现一键开机、一键关机,使用前只需按开机按钮,就可以使投影仪(外设)、本机、显示器等全部打开,幕布自动放下;关机时只需按下关机钮,就可以使投影仪、本机、显示器等电源全部关闭,幕布自动升起。投影仪延时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按下“关机”按钮后,先给投影机一个信号,使投影灯泡的电源关掉,但内部的冷却风扇继续工作,防止投影灯泡和灯泡周围部件因过热而造成损坏及减少使用寿命。投影幕布升降控制电路是在按下“开机”按钮时单片机发出幕布落下指令,幕布电机运转落下幕布;在按下“关机”按钮时单片机发出幕布升起指令,幕布电机运转收起幕布。笔记本电脑图像及声音与本机图像及声音之间的切换由继电器来完成,控制继电器的开与闭,继电器“常开”时本机图像及声音输出到投影仪,“常闭”时笔记本电脑图像及声音输出到投影仪。

4.3 音响系统

音频放大电路可以设计在控制电路板上,采用集成芯片,电脑主板输出的音频信号和麦克输出的音频信号分别输入到该部分电路上,经放大后输送给两个音箱。音量调节按钮设置在机箱上表面的控制面板上。

4.4 电脑主板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接口

电脑主板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信号有3个:VGA信号、音频信号、控制电脑开关机信号。这些信号接口都已经具有成熟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4.5 控制面板

本机所有的控制信号都来自控制电路板,包括开关机信号、本机与笔记本电脑切换信号、音箱音量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排线引到镶嵌在机箱上表面的控制面板上。

4.6 电源

本机中需要电源的部分有4处:电脑主板、控制电路板、显示器和光驱。另外还要向外部与之配套的投影仪、幕布电机提供电源。从外部通过电源线输入的220 V交流电分成3路,第一路送给电源箱,在电源箱中完成几种压值的变压、整流和稳压,然后分别送到电脑主板、控制电路板、显示器和光驱;第二路环出送到机箱上的第一个电源插座,通过该插座为投影仪供电;第三路的火线一分为二送给控制电路板上的两个继电器。两个继电器受单片机控制,其中一个继电器在开机时吸合,另一个继电器在关机时吸合。两个继电器的输出线连同零线引到机箱的第二个三孔电源插座上,该插座有两孔是火线,一孔是零线。该电源插座为幕布电机提供电源,其中一个火线孔有电时控制幕布下降,另一个火线孔有电时控制幕布收起。

从外部输入的220 V交流电在分成3路之前首先经过一个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由控制电路板上开关机电路控制,按一下“开机”钮闭合,按一下“关机”钮断开。

4.7 用户接口

本机留给用户的接口应该很少,在机箱内有一个VGA输出口和两个电源插座,在机箱上表面有一个VGA输入口、一个音频输入口和一个电源插座。机箱内的VGA输出口用来为投影仪提供图像信号,两个电源插座分别为投影仪、幕布电机提供电源。机箱上表面的VGA输入口、音频输入口和电源插座专门为笔记本电脑而设。

5 使用方法

本机放置在教室靠近讲台的位置,通过一条VGA线将图像信号传输给投影仪;把投影仪的电源插头插到机箱内的第一个电源插座上,幕布电机的电源插头插到机箱内的第二个电源插座上。按一下控制面板上的“开机”键,机箱内所有部分开启,电脑主板完成启动,显示器正常显示图像,投影仪供电开机,幕布得到幕布下降电源而落下,整个系统处于待命状态,可以正常播放课件和扩音;下课时按一下控制面板上的“关机”键,机箱内所有部分关闭,投影仪断电,幕布得到幕布上升电源而收起。

6 研究结论

实践表明,设计开发教学多媒体专用计算机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上述研究只是初步成果,距离成熟可靠的产品还有差距,但根据对样机的试用情况表明,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总体方案是可行的。下一步应该和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对机器的每一个具体部位进行完善,力争使机械部分更加坚固,电子部分更加稳定,整体性能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