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转型发展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前景分析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能源问题得到重视,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等众多社会问题,紧逼汽车产业向节约能源的绿色汽车业转型。据资料显示,我国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而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然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届时世界石油资源也会出现匮乏,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己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汽车工业的差距。
3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
目前,在研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有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能对比见表中所示。
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参考文献]
[1]黄安华.清洁汽车-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J].世界汽车,2005(5):12~1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产业转型
作者简介:巴志新(1979-),女,河南南阳人,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讲师;王章忠(1963-),男,安徽太湖人,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KT2011191)、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34-02
教育经济学理论认为,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依存。[1]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又是产业结构变化的知识和人才依托。面临新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及江苏区域经济产业转型这一全新战略部署,其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深远的。以服务社会作为主要职能的高校,只有把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方向与产业转型相结合,才能更主动把握先机,学校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一些研究者针对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与区域产业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6]提出了区域产业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初步思路和举措。但由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各区域产业转型的方向不同,这些方法实施的针对性并不强,而且未对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与专业之间的互动提出有效的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地方经济服务为主导,以培养生产一线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产学研”合作,其学科、专业定位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更为紧密,但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与专业定位、产业结构与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互动研究却鲜见报道。
本文以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在“学以致用”的总体目标下,紧紧依托江苏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大挑战和机遇,通过建立与江苏新材料相适应的学科及专业定位,进一步实现学科建设(科研)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与江苏区域经济紧密联系的学科—专业—产业链。
一、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背景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推动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和新产业的振兴时代,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制高点的竞赛,如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欧盟宣布到2013年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日本将投巨资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较低的人力、土地等成本,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和弊端,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信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负责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结合江苏省的发展实际,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制定了相关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二、南京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互动现状分析
1.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南京工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作为江苏省属地方高校,多年来立足服务江苏区域经济,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实力大大增强。
新材料是江苏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新材料的研发又与新能源、节能环保密切相关,因此,面对江苏区域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如何找准学科及专业定位,让科研与育人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材料工程学院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改革与实践,在学科建设上,注重与江苏区域经济相结合,凝练优势学科,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改善科研条件。在专业建设上,始终牢牢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用人单位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材料类专业中大力开展岗位工程师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我校品牌建设专业及江苏省特色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上做了很好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鲜明的特色,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江苏产业转型背景下,我校学科、专业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
关键词: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82
0 前言
当前,随着能源问题的突出,寻找可替代能源成为汽车企业寻求发展的关键,发展电动汽车成为企业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注重对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1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情况的介绍
1.1 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选择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能源种类的多样化以及电气化,氢能与电能一样,能够发挥能源载体的作用,实现能源向燃料的转化,因此,成为动力电气核心部件的主要选择,氢能燃料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最佳选择,被世界诸多汽车企业所追捧,但是,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实现。在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进行大量的专题研究,将发展的重点立足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两个方面。指出,要大力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强对电动汽车等新型动力汽车的研究力度,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国外也加快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这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推动作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在技术创新领域。
1.2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分析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在当前的电动汽车技术上,纯电动汽车仍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类型,最大的难题是电池的性能问题。因此,要确定电池的发展类型,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电池种类,明确优势。通过比较,我国动力汽车电池应以锂电池和锌碳电池为研究重点。
1.3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目标的分析
首先,对车用能源,在近期仍然以含氧燃料为主,从中期来看,天然气是主体,而从长远考虑,鉴于氢气自身的环保性,仍是车用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其次,为了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混合动气汽车汽车要加紧研发,尤其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动力系统的转型;加强政企合作,加快对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促进技术创新关键领域的发展;第四,加快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促进其在电机、电控和电池三大领域的研究力度;第五,发展混合动力发展平台,实现规模化,加强商业化;第六,突破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瓶颈。
2 对我国电动汽车创新模式的介绍
2.1 以原始创新为基础的创新模式
对于原始创新,主要是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发挥能源作用,晋宁县重大技术的创新行为,促进商品化,最终获取利润。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最高阶段,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原始创新需要较高的技术研发实力。原始创新在市场显示为开拓的过程,初期彰显垄断性,也可以进行技术转让,同时能够进行技术规范的优先制定。原始创新需要大量的先期投入,企业的资金压力比较大,同时,也承担较大的风险。鉴于创新领域的复杂性,需要执行原始创新的时候进行综合考虑。
2.2 以技术模仿为目的的创新模式
对于模仿,主要是指借组购买技术,实现相关要素的融合,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改善和进一步开发,实现合理的结合。对于这种创新模式,是将诸多领先的创新因素进行结合,形成私自的核心竞争能力,或者竞争能力,获取经济收益。之所以采取模仿创新,目的是实现自身竞争能力的快速提升。这种模式的创新,在资金投入、风险方面的威胁都较低,同时也能被避免被市场淘汰。模仿创新具有高度的集成性的特点,对于市场和技术,不是开拓者,却也是积极的学习者。模仿创新也需要企业在管理方面水平要较高。立足技术角度,模仿创新节省了大量前期投入,同时,加强了产品的稳定性。但是,模仿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模仿创新对企业的要求相对不高,不需要进行技术的长期积累,在短期内,企业实现了市场的占据。但是,如果长期模仿,不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长远来看,无法在市场上长期存在。
2.3 立足技术引进合作的创新模式
对于合作创新,主要是将企业、机构以及大学进行有机联合,积极发挥各种机构的优势。合作创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合作创新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承担风险,有效推进研发的进程。这种创新方式风险降低,市场化阶段的速度加快。合作创新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合作创新加快了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同时,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有这样,才能明确各自的需求,有效发挥整合后的效应。
3 对我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方法的介绍
为了实现技术创新,要对创新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要关注电动汽车整体环境的变化,分析诸多影响因素,将其作为整体发展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原因,避免独立存在。对于企业环境,包含外部环境,如国际环境、政策、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条件等。企业要结合自身因素,考虑规模、技术创新能力、资金实力等,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鉴于电动汽车行业处于新兴产业,但是,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在诸多影响下。都需要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鉴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为了发挥自身的优势,需要谨慎进行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4 结束语
综上,针对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环境,汽车企业要重视对技术创新模式的探讨,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缓解能源危机。
参考文献:
[1]王翠.基于技术预见的辽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004年,新奥集团从单一的燃气分销转向投资煤化工,构建清洁能源产业链,到2008年再次转型,从简单的多品类清洁能源的制造与分销,升级到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相继承接了常州低碳示范园区、长沙黄花机场公用设施等10多个清洁能源服务项目,并为国内6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了节能改造服务。新奥集团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引起了国内经济界的瞩目,河北省政府甚至组织了全省100多名企业家在新奥召开了“学新奥、比创新、促转型”的现场会。
应该说,新奥集团给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中国企业要从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向以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为驱动的高附加值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功路径,就是依托原有产业,逐步进入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务。但是,这个过程又非常艰难,很多企业是不得其门而入。比如,2000年前后,面对日益稀薄的制造利润,有的家电企业试图将售后服务分拆作为独立的服务公司,从服务中得到更多利润,但这些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在本期,我们就要向大家介绍《向服务转型的八种创新模式》一文。这篇文章的作者许正在IBM、陕鼓动力和通用电气(GE)均有提供服务业务的经验,现在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在许正看来,工业企业要发展的服务业务,本质上应是增值服务,也就是说企业要通过为客户创造附加价值,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而产品的售后服务,不管是安装、调试还是基本维护,都是企业兑现给客户的产品功能的承诺,这不过是兑现企业应该传递的价值,客户没有因此获得任何附加收益,企业也不会获得任何额外收益。因此,强化售后服务与企业发展服务业务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一、转型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所遇到的新挑战,即在受到碳排放约束的条件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创新型经济,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城市从“制造型”向“服务型”的整体转型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认清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确立以经济方式转变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二、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发展新主线
1.经济转型案例分析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城市转型才能带来城市新生,这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普遍规律。
首先来看世界范围内城市经济转型的几种基本模式。
“以资源为主导的城市”转型成为“文化旅游胜地”。夕张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一直是日本著名的“煤炭之都”。其地处山区,以煤炭为支柱产业。基于长期出产煤炭的历史背景,该市策划了一系列以“煤”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煤炭历史村、煤矿生活馆、煤矿历史馆等,通过模仿和复制,再现了采煤现场。同时还增设游乐场,并依托冬季多雪的自然条件,修建了滑雪场。产业的转向,使得夕张由“煤炭之都”成功转型为文化旅游胜地,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发展。
“传统工业城市”转型成为“文化创意中心”。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原动力的途径之一,而文化创意也越来越成为许多西方城市的核心功能。20世纪末,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开始积极通过创意产业推动城市由生产功能向消费功能转换,伦敦就是文化转型的典范。自20世纪末,原本是传统工业基地的伦敦,开始大力发展网络数字、动漫游戏、出版传媒、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会展博览、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成为进入新世纪后的“世界创意和文化中心”。
“制造基地”转型成为“总部基地”。同样是经济转型,新加坡则走出了一条以总部经济促发展的道路。新加坡政府在积极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着重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力促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功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6年前后,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瑞典伊莱克斯电器公司、英国布莱克韦尔出版公司等为代表的8家国际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先进科技、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还吸引了多家银行的入驻,使新加坡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全球企业总部之都。
再看国内。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积极进行了相关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陆续拉开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线的城市转型的序幕。
陕西西安。曲江新城的建设开发抒写了中西部城市文化产业促进城市转型的辉煌。围绕大唐文化为中心,曲江新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娱乐休闲、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集文化、旅游、休闲、创意开发为一体,使得古城成功转型,焕发出勃勃生机。
江苏太仓。依托现代农业和特色文化,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题,太仓建立了以教育、休闲、交流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农业园,成功打造了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生态、休闲、观光、交流于一体的长三角生态农业旅游核心区,开创了独特的“1+3”发展模式,成功带动了城市经济转型大发展。
上海杨浦。依托周边高校,上海杨浦区积极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确立了以现代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目标,成功完成了旧城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通过重新布局规划,以五角场为中心的商业、商务、研发设计、教育、文化创意集聚体正日益发挥着对当地经济的辐射作用,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2.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发展新主线
通过对国外先进转型模式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即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线,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高科技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都市区实现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以此带动经济的跨越发展。可以说,现代服务业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发展转型的现实选择,是城市经济转型的主线。
三、以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转型的若干思考
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新主线,在新形势下,紧紧把握这条主线,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加强资源互动交流,打造对接平台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开始逐步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主线,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商业、旅游、咨询等众多行业,信息与商机的及时性是其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区域之间加强互动交流,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实现共赢协调发展。各城市应重点加强诸如土地、能源、人才、商机等要素的自然流动,积极引导城市间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加强资源互动交流,打造商机交易交流平台,形成资金、人才、能源的对接机制,强化各城市间的合作发展,形区域融合发展的态势,壮大区域整体经济实力。
2.先进地区与中西部城市分工协作,联动发展
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发达城市与中西部城市协同发展的网络作用,建立产业分工协作的联动关系,一方面可以使中西部城市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与先进城市的无缝对接――形成商品、劳务、能源、投资、服务、产业、人力资源上的全面、有效对接,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解决发达城市能源、土地等资源的不足,发挥发达地区先进发展模式、管理理念、技术的输出作用,形成中西部城市与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局面,推动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的共赢发展。
3.借力专业机构,加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体可以有“商务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城”等多种形式。然而一些城市并没有根据自身资源环境、区域特色,发展适合的产业,而是在产业功能、结构、模式上趋同,重复建设严重,针对性不强。
在产业载体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规划,借力专业机构,依托其强大的专家团队和专业机构联合体,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当地特色产业,使载体建设与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商贸、商务等有机结合,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布局产业,真正发挥产业载体对当地经济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联动发展。
4.以建设产业集群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鉴于现代服务业对于推动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放活发展政策,消除体制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健字:煤化工产业煤气化技术 产业结构
Abstract: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China's energy and chemical industry has a pivotal status, its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s. Coal reserves in China is very big, is China at present the main fossil energy, want to develop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will learn from foreign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new coal chemical industry.
Key words: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F52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
1.我国的煤化工技术水平发展处于落后地位
我国是煤炭储备量的大国,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能力都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煤化工产业存在诸多问题。
(1)煤化工整体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2)行业生产力水平低的中小企业较多,具有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大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小。
(3)产品类型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
(4)加工设备落后,加工能力差,后续应用技术没有跟上。
(5)产品生产过程中,能耗较高,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2.煤气化技术落后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技术水平的代表,但我国的煤气化技术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对煤气化产品的需求合成氨、甲醇、碳酸二甲酯、甲酸甲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合成氨的需求量很大,我国的合成氨产量是位居世界第一位的,但生产技术落后,产生的能耗高,污染十分严重。我国甲醇生产也面临生产技术落后与生产规模分散且能耗高的落后场面。另外,其他煤气化产品也没有形成产业化、工业化生产。
3.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将会对我国能源—化工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煤化工工业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煤炭在中国的储备量很大,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化石能源,它也能够衍生出其他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煤化工产业还将与能源和化工技术结合,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供给,能源的供给就要有新兴的煤炭能源一体化产业做保障,煤炭能源一体化产业不但会降低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还会使中国减少对外国石油的进口数量。中国目前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随着国家工业的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突飞猛进,由此可见,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4.煤化工产业生产的主要技术产品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并将煤经过化学加工将其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和其他化学品的过程。依据煤的加工温度变化进行的生产环节,在这个生产环节中,主要技术有炼焦技术、煤的气化技术和煤的液化技术。在这些生产技术中,炼焦技术的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至今仍然是煤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的气化技术的使用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煤气化技术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煤化工技术的先进程度,煤气化技术在整个煤化工产业的现代化实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煤气化主要应用于各种气体燃料的生产,所生产出的产品都是洁净的能源,洁净的能源是国家和社会正大力提倡的一种环保能源,这些能源的使用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可以大大降低燃料使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煤气化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生产直接用于燃烧的气体燃料,第二,是生产的合成其他合成液体燃料所需的气体。这两个方面都是煤气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煤液化是煤化工的另一项有发展潜力与前景的技术,它是利用煤高压加氢液化,生产人造石油和其他化学产品。在当前,石油消耗速度过快,马上面临的短缺的问题,煤的液化产品替代石油在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新型煤化工技术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化学化工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社会产义建设提供能源的有力保障,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就是煤化工产业的关键所在,使用新的煤化工技术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将是煤化工产业的必要转型与发展方向。目前,新型煤化工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最重要技术模块,它是一个国家煤化工技术水平的标志。为了提高我国的煤气化技术,我国先后引进国外知名的生产设备,其中有鲁奇、德士古等炉型。这些设备的引进为我国煤气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在煤气化技术这一领域,我国目前正在大力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取高辛烷值添加剂,这个技术的突破将对我国的煤气化工业产生划时代的意义。
2.以煤为原材料生产甲醇的工艺
甲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化工产品对它的利用量也十分大,利用它可以进一步制取醋酸、醋酸酐、甲酸甲酯、甲酸、草酸等重要的化工产品。因为我国的煤炭储量很大。利用煤炭为主要原料进行甲醇的生产是我国煤化工产业探索的课题,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甲醇生产产业基地,主要技术是以高硫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创新工艺,这项技术的实现都将使煤制甲醇技术在全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3.烃类的合成
烃类的合成已成为煤化工产业新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国内外专家进行的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利用煤炭合成烃类原料是十分可行的,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展现了令人振奋的工业前景,目前烃类合成这项研究已被列为科技部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四、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要想推动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就要依托新型煤化工技术优化我国的煤化工产业,鼓励与促进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产品的选择以市场的需求为依据;第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新的技术设备进行生产,走优化工艺生产之路;第三,利用其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它的发展方向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
随着华北地区雾霾天气发生频率的持续增加以及相关环保监测数值越来越多的爆表,尤其是今年国庆期间“霾锁京华”长达一周的“盛况”,都令公众对空气污染的忍耐走到尽头。为此,北京、石家庄、南京等地相继出台专项治污政策,而这些政策几乎均将“控煤”,进而控制工业企业的气体污染物排放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强便公开指出:“能源结构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很大,若不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便难以从根本上治理雾霾。”
然而,在此轮环保风暴中的首当其冲,还不是国内煤炭行业眼下烦恼的全部。较之影响尚未即刻显现的环保政策,2011年以来电煤价格的持续疲软,则给煤炭行业带来了更为现实的经营压力。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2%。
而据今年半年报显示,煤炭上市企业几乎全数出现盈利下滑,兖州煤业干脆由盈转亏,亏损24亿元,部分中小煤炭企业资金链甚至趋于恶化,现金流也由正转负。对多数国内煤炭企业而言,今年的“冬天”不仅来得更早,而且变得更冷。
不得不提的还有页岩气等新兴能源在勘探、开采和储运方面取得的巨大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对煤炭替代率的进一步增强。内忧外患之下,刚刚告别黄金十年的中国煤炭行业,似乎立即就面临了“挽歌奏响”的悲凉境地。
不过,挽歌响起不等于走进葬礼。
包括BP中国总裁陈黎明和林伯强在内的众多能源行业业内人士都认为,鉴于资源储量以及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既有的绝对主导地位,煤炭继续占据中国能源市场主流的趋势在短期不会发生重大改变。“隐忧已经显现,但要说煤炭行业的全面衰落,为时尚早。”一位要求匿名的国有大型能源电力企业战略规划人士表示。
在作为能源老大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煤炭对空气的污染问题,一位国际能源企业中国区总裁认为,当务之急是减少对煤炭作为燃料的初级利用。如今,积极发展新型煤化工,尤其是煤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新技术产品,则伴随着发改委相关政策的出台,被煤炭企业视为应对挑战的主流路径。
然而,这条看似前景光明的道路,经由过去几年的实践,似乎同样面临着“知易行难”的尴尬处境。这其中既有技术层面的瓶颈未解,亦有企业决策的“虚火旺盛”。
虚火
“新型煤化工肯定是主要的升级方向,但新型煤化工具体发展哪些品类和细分技术,怎样防止技术成功但商业失败的情况出现,这方面行业内很多企业都走了不少弯路。”前述电企战略规划人员表示。
早在2008年前后,伴随着传统煤化工市场基本趋于饱和,众多煤炭企业以及综合性能源企业均将新型煤化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而相比于传统煤化工主要生产适用范围较广而投资门槛较低的基础煤化工产品,新型煤化工更为精细化的产业特征,使得煤炭能源企业究竟重点选择何种新型煤化工细分产品作为主要科研和生产方向,成为了决定其转型成败的关键一环。
然而,这种本应经过严格规划论证而确保投入产出最大化的战略性工作,却在部分煤炭及综合能源企业中,成为了仓促上马、贸然实施的战略豪赌。
“有家能源企业,先把原来的煤化工项目停掉,一下子投几十亿要搞煤制油,接着又提出‘先油后气’,准备再搞煤制气。结果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的实际效益很不理想。”一位西部国有煤炭企业人士就指出,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门槛较高,而且大量资金属于一旦投入就不可撤回的“沉落成本”,而传统煤化工与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化工各门类之间的生产设备差异均较大,仓促改变主要升级方向,势必带来巨大的转换成本。
按照行业现有实践数据匡算,煤制烯烃万吨产品的投资约1.6亿元,是石脑油制烯烃万吨产品投资额的3至5倍;煤制油万吨产品投资约1.3亿元,是原油炼制万吨产品投资额的8至10倍。
而即便确定了新型煤化工的主要发展方向,技术障碍以及生产原料的稀缺、替代产品的价格波动,同样令新型煤化工项目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煤制油这个东西,全球范围内都没有很成熟的技术。与煤制气、煤制油相关的煤炭气化技术,在污染物处理、地下水隔离以及管道清理和维护上,都有很多问题没解决。”前述煤炭企业人士指出。
另一方面,新型煤化工产业还具有“高耗水、高排放”的先天不足。在节能减排的政策约束下,新型煤化工产业将付出不菲的环保政策成本,同时由于多数煤化工企业都位于水资源稀缺的西部地区,这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生产成本。而神华集团所作评估显示,一旦全球油价下降10%,其开展的煤炭液化项目内部收益率即会下降3%。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而油价同样下行的背景下,成本高昂的新型煤化工项目,也将面临投资收益持续收窄的巨大风险。
可是,国内煤炭及综合能源企业对于煤制气等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热情,似乎根本未受上述因素影响。目前,发改委已批准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产能为151亿立方米/年,地方及企业拟建产能规模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
“企业有动力干这个事,有的根本就不是处于严肃的经济考虑,而是为了套取地方政府的政策税收优惠,或者迎合地方官员的政绩需求。”前述电企战略规划人士表示,相当地区的煤化工建设规划已经过度超前。这种煤制气等项目的虚假繁荣,反而有可能引发行业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而在急功近利中断送原本光明的希望之路。
治标
在部分能源行业人士看来,除去以市场和政策手段调整新型煤化工回归正常商业投资逻辑之外,尽快深化煤电价格联动及供应机制改革,同时改革煤炭运输机制,将能为煤炭行业在短期内有效减轻经营负担,从而为行业的技术升级及转型争取时间。这种技术升级自然也能让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事实上,在新一轮煤电联动价格调整之后,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均有呼声,希望将煤电联动机制的运行,由“择机”调整转变为制度化自动调整。从而使煤电价格关系能够充分反映市场最新供需状况。尤其是在煤炭供应价格彻底并轨,取消了“合同煤”和“市场煤”之分后,充分获得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效益,将是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提升的新路径。
1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1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基础性市场需求
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中,如果建设一定数量的基础公共设施,就可以有效的转变市场中立民众的消费需求与倾向,以提高基础消费需求水平,有效的提高基层民众的生活质量。此外,房产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异,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因此,房地产经济发展能够带动基础性市场需求。
1.2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行业的发展
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其具有一定的先导性特点,这一行业的涉及范围较广,并且业务内容相对复杂,其发展状态与周边的各个产业息息相关,这些周边产业中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化工生产、冶金材料生产、电力、运输以及水利行业等。在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1.3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房地产经济能拉动现代市场经济的稳定增长,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可刺激市场经济建设事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我国宏观性国民经济建设的健康推进提供支持条件。如果发生金融危机,现实市场经济体制发生剧烈的波动性变化,这时如果房地产行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能吸引家庭性资金要素,发挥对公开金融市场中通货膨胀问题的抵御与缓解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平稳进行。
2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
2.1没有确定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长期发展方向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正在不断提高,以节能环保为基础的长期发展,逐渐受到了各行各业进行发展规划时的关注重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开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进行节能环保时所获得的能源消耗水平,能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进行房地产开发工作的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林业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各种不同的能源,如果能够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用环保性的建设材料与建筑结构,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性,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仍未确定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长期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2.2商品房产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交易价格必须遵循在商品本身价值上下波动的状态,这是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易的最基础原则,只有确保交易过程中长期遵循这样的原则,才可以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所有商品的交易都处于最佳状态。但是,由于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商品房交易过程中,供需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直接造成商品房的交易价格要远远高于其自身价值,导致商品房交易市场无法遵循商品交易的最基本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的具体对策
通过对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且找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后,为了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
3.1有效的提高实现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转型的力度
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幅度提高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要以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状态为基础,实行适当的市场交易规范与激励性政策,对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开发与施工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它们能够向着绿色经济、低碳环保的方向持续发展,并且能够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与足够的资金支持,有效的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着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转型。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还需要根据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利于其发展的推动政策与相关规定,并且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监督与鼓励,使其建立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积极的引进并应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与新能源技术,推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3.2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
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出台专门的行业管理规范与监控政策,提高政府对房地产建议市场的监管与控制,站在宏观的基础上,有效的控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提高对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有细节问题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要确定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目标,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获取贷款的基础条件,房地产项目规模以及信贷模式等,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根本上防止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出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够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明确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发现二者共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具体特点与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玉明.探讨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2]朱晓林.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18.
(一)重工业偏大的结构导致能耗居高不下
现行主流的低碳经济理论认为,如果经济结构中有更多低碳排放的“清洁部门”,那么碳排放量一定会降低。以工业结构为例,轻工业与重工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同样的工业发展规模中,重工业比轻工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要大。目前,哈尔滨市的工业结构仍以重工业为主体,虽然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产值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高耗能行业全部集中于重工业中,且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到重工业的80%~90%,所以,造成近五年重工业综合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总综合能耗的比重居高难下,始终徘徊在86%左右。加之一批热电联产、水泥熟料生产、化工醇、生铁高炉等高耗能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推高了重工业的能耗水平。
(二)主导产业结构向低碳化调整的方向不明确
装备、食品、医药和石化等四个主导产业在哈尔滨市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低碳化调整的方向和步伐对哈尔滨市工业低碳化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低碳角度分析,哈尔滨市四个主导产业中,石化产业属高耗能产业,综合能耗占比较高,其中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两大类行业属六大高耗能行业,两行业合计的企业数量、产值和综合能耗分别占主导产业的3.1%、12.7%和45.5%。哈尔滨市的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其产值占比较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相对较低,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中的绝大多数行业,单位能耗均接近于全市最低水平。近年来装备制造业陷入发展困境,石化产业产值规模在不断扩大,不符合哈尔滨市主导产业应采取的“提食品、装备、保医药、限石化”低碳转型发展方向。
(三)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偏低
目前,哈尔滨市工业的多个行业及其产品都位于产业链低端位置,处于原材料加工或产品初级加工的低产业层次、低附加值阶段,能耗高、产值低,企业竞争能力差,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从低碳经济角度分析,这些行业或产品的能耗强度均偏高,尤其是对于高耗能行业来讲,各链条能耗强度的差距更加明显。如水泥行业,吨熟料综合能耗比吨水泥能耗平均高出30-40千克标煤。而哈尔滨市的多数水泥企业都是只生产熟料和水泥,缺少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下游产品。哈尔滨市钢铁产品以长材和普通建筑钢材为主,扁平材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优质钢材目前主要依靠外购,钢铁生产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较低。
(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碳减排
哈尔滨市工业企业多以低效率、高排放的煤炭作为主要消耗能源。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充分放开,优质原煤价格不断上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多数用能企业在优质煤中掺烧一定比例热值低、排放多、价格低的褐煤,因此需要企业对锅炉和除尘设备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但从实际看,多数企业难以承担较大的升级、改造成本,尤其是热电联产和供暖等能源转换型企业,锅炉的节能、减排工艺和技术升级缓慢,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碳减排效应。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在用燃煤锅炉的技术现状和升级步伐,对哈尔滨市发展低碳工业形成较大阻力。
(五)低碳化升级改造项目推进难度大
为实现低碳化转型升级,哈尔滨市部分水泥、炼钢、供热等高耗能企业都在积极谋划上新设备,延伸能效利用环节,利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余热、余气等资源进行发电、供热或回收利用,满足企业和社会用电、用热需要,但是受并网审批的限制,一些综合效益可观的项目迟迟不能启动建设,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低碳化升级改造项目推进进度。
二、促进哈尔滨市工业低碳化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实现哈尔滨市工业低碳发展,必须以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引领,在存量中改造高碳行业,在增量中发展低碳行业,明确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通过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整体结构优化提升。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先发展食品、装备制造两个低碳高产值主导产业,限制发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高耗能产业,稳步发展纺织、木材加工、印刷、文体用品制造等轻工业。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民用航空、新能源装备、新材料和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实施重点领域产业改造升级,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低碳示范工程
哈尔滨市必须抓好替代热源审批、投资、建设等各环节,妥善解决拆除热源补偿问题,最大限度拆除热网覆盖范围内的分散小锅炉。对于经营不善而等待“被政府淘汰”或利用部门监管“空隙”偷摸生产的类似企业,政府决不能弃管或视而不见,而必须摸清其底数,发挥低碳节能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辅以经济、法律甚至是行政手段,对其进行有序淘汰。尤其要对冶炼、造纸和水泥等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中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大的企业予以优先淘汰。同时,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契机,加快推进高耗能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以典型低碳行业或企业为引领,建设低碳示范地区和低碳示范园区,将优势资源向投入产出效益好的区域和企业集中,通过集约化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改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
推动哈尔滨市能源结构由传统高碳为主向清洁能源比重不断增加的结构转变。促进用能企业向低碳转型,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主动适应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需要,有助于其实现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一是提高天然气的应用普及率。对工业天然气应用、燃气锅炉研制和改造等予以更大的资金支持,建设天然气取代燃煤供暖示范工程,提高城市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率。二是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支持风电装备研制、生产和风电场建设,协调完善风电并网运行的电力调度体系。利用哈电集团的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建设中、小型水电厂和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哈尔滨市成熟的地热泵技术,推广使用地热能。鼓励利用城市垃圾、秸秆、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建设沼气或发电项目。三是探索推进分布式能源工程。将分布式能源纳入电力和供热规划范畴,按照自用为主、富余上网、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探索在三环以外新建的居住、商服和产业集中区,建立分布式能源中心,推进实现分布式能源与集中供能系统协调发展。
(四)鼓励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一是探索推广碳捕获技术,推进碳利用。哈尔滨市可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型煤电、热力供应及炼油企业试点应用碳捕集、分离与净化技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资源应用于食品加工、塑料大棚种植、全降解塑料生产、精细化工等行业。二是鼓励企业加强工业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支持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施煤渣、钢渣综合利用,煤气、水蒸气、余热回收利用,资源化再生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尤其要创造条件,支持哈尔滨市大型热电联产企业向热辐射范围内的用热企业或居民进行并网供热。
(五)运用碳交易市场化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