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儿科护理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护理小结

第1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280例实施细节管理且具有完整护理资料的儿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同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重及病情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分析发现这些资料均有可比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实验方法

在儿科护理中施行细节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①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从服务流程着手进行细化服务。儿科护理相较于成人护理风险性更高,且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家属情绪波动大,因此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和医护人员发生争执,面对这种现况,护理人员应当多注意护理细节,多考虑患者家属的心情,通过合理安排流程及注意护理细节来减少护理纠纷。在护理过程中,在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当积极和患儿和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以“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来照顾患儿;②提高护理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实际护理程序。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患儿和家属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规范护理程序,细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的纠纷;③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良好护理习惯,细化医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医院应当尽量细化内部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医院内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细化,从而确保医院护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的进行。

1.3评价指标

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定,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其中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时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并发放给患儿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施行的。在实际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表信度为0.735,效度为0.899,符合调查表的设计要求。该研究一共发放了280份问卷调查表,共回收有效问卷调查280份,回收效率100%。

1.4统计方法

该论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实行百分率计数,组间比较利用进行χ2检验。

2结果

通过统计调查发现,该医院在儿科施行细节管理后,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具体调查数据详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按照本论文中的实验方法进行细节护理。通过调查统计得到表1结果。而由表1可见,对照组中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相关并发症人数(8人)要比观察组人数多(4人),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的人数(10人)要比观察组多,对照组中出现护患纠纷案例(4起)要比对照组(2起)多。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最终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为131人,占总数93.57%,对照组仅有115人,占总数82.14%。总上可知,在儿科护理中加入细节管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患儿出现并发症状况的人数、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的次数及护理纠纷案件明显减少,且患儿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中加入细节管理确实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3讨论

第2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关键词:骨科;患儿;细节护理六步法

小儿的机体发育尚未完全,骨折发生风险大,当儿童发生骨折后,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目前,临床针对骨折患者,主要给予手术治疗,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然而骨折患儿的年龄较小,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采取特殊的护理干预方法,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1]。本文主要分析小儿骨科手术中细节护理六步法的应用价值,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20例患儿(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女26例,男34例,患儿年龄3~14岁,平均(7.54±2.11)岁。观察组根据细节护理六步法进行干预,女25例,男35例,患儿年龄2~14岁,平均(7.75±2.09)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资料经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包括观察患儿骨折部位的变化情况,带领其接受常规检查,明确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2.2观察组根据细节护理六步法进行干预。

1.2.2.1与患儿建立情感 在接诊时,护理人员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与患儿建立情感,多应用鼓励性语言鼓励患儿,获取患儿的信任。针对完全不配合的患儿,需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各项检查。

1.2.2.2明确手术部位 骨折患儿入院后,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可能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不能正确回答医护人员所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核对患儿的信息资料,确定手术部位。待资料核实无误后,便可送至手术室。

1.2.2.3术前、术后的室温控制 术前,室内温度要控制在25℃左右,术中可为患儿采取保暖措施,室内温度调整在22℃~23℃间,术后可采用被单或棉被保暖,并将患儿送至病房。

1.2.2.4静脉穿刺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穿刺部位的血管充盈状况进行评估,合理选取穿刺部位,利用消毒棉片,将传播部位覆盖,并采用医用胶布固定。

1.2.2.5皮肤护理 如果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则可能导致患儿皮肤部位出现破损、水疱、红肿等症状,为此,护理人员要观察患儿局部皮肤的变化情况,并给予消毒。部分手术需于牵引床上进行,医护人员要指导患儿选取合适,不可拖拉患儿的身体,防止皮肤受损。

1.2.2.6约束带的使用护理 患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躁动的情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使用约束带,限制患儿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约束带不可牵拉太紧,在手术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将上肢肘部弯曲,选取舒适功能位。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儿的配合依从性与家长满意度。配合依从性评估标准:分为完全配合、较配合、不配合三个标准。完全配合[2]:患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较配合:患儿在护理人员的鼓励与照料下,基本配合;不配合:患儿情绪躁动,需使用约束带。

家长满意度评估:由患儿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有护理新颖度、护理质量、护理技巧等,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90分以上、60~89分、60分以下分别表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数据资料,t、χ2检验表分别分析计量、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患儿的配合依从性 观察组、对照组的患儿配合度分别为98.33%、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儿家长满意度 从患儿家长的满意情况上看,观察组、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8.33%、81.67%,数据经对比有差异(P

3 讨论

骨折在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的年龄较小,机体功能发育并不完全,一旦出现骨折后,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然而,正因患儿年龄小,很难与医护人员达成有效沟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获取更确切的手术疗效,促使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提升[3]。细节护理六步法是一种针对性强、内容全面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方式对医护人员有严格要求,可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细节护理六步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护理人员善于与患儿沟通,利用亲切的语言与肢体动作,获取患儿信任,使患儿恐惧感减轻[4]。通过抚摸,微笑及H切的语言与患者建立情感,在与患者交流时,增加交流的时间,不急于进行操作,不强迫,减轻了患儿的紧张和恐惧,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明确患儿的手术部位,给予静脉穿刺、皮肤部位等护理,防止患儿出现并发症。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做到动作轻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能强迫操作,促使患儿的恐惧感、紧张感得以缓解[5]。

细节护理六步法坚持以患儿为中心,致力于为其提供更优质、细致的服务。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六步法护理干预后,患儿的配合依从性明显提升,这表明这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骨科手术中,通过应用细节护理六步法模式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易于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美萍,黄君.护理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2):182-183.

[2]邱桂东,付育梅,石艳梅.细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16-17.

[3]刘顺利.细节护理对于骨科患者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8):226.

第3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1.1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共接收实习护理生118人,其中本科生37人,大专生81人,实习时间为4周。随机将护理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9人。实验组采用先模拟人训练,考核,再上临床实践。实习中期举行中期小结座谈。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无模拟人训练,不进行中期小结。

1.2实验组带教方法

根据实计划及本科室专科特点,为护理生制订实习计划,明确护理生在出科前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如掌握蓝光治疗仪的使用与保养,了解小儿静脉解剖结构及穿要点,小儿吸痰,小儿心肺复苏等护理操作,掌握本科的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独立为病人进行入院、疾病相关知识,及出院的指导,让学生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具体计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周:进行入科教育,由总带教老师热情接待学生,介绍科室的特点、环境、物品存放的位置、常用药和专科药的摆放,由总带教老师对儿科常见病进行介绍,对各种常见症状,如高热、哭闹、呕吐、腹痛等病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讲解。并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操作示教,利用模拟人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按照流程规范详细讲解和示范,再由护理生进行训练。入科教育结束,由总带教老师根据学生性格,有针对性地分配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带教。第二周:召集所有护理生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由总带教老师系统地讲解儿科常见病案,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等详细讲解,小讲课结束后对护理生按流程规范进行模拟人操作考核逐一过关。由护士长主持带教老师及护理生举行一次中期小结座谈,听取学生在实习中期的收获及对带教的建议,并可以提出自己再后半段实习时间的目标。带教老师也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指导。第三周:此阶段为熟悉病种阶段,加强专科疾病护理知识的灌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鉴于儿科的特殊性,很多操作学生上手机会少,为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带教老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模拟人训练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临床操作的个体指导。第四周:查阅学生周记及笔记,进行修改及点评,进行出科考试:理论及操作考核(真人考核),以专科护理内容为主,并对考核进行点评,最后由护士长组织出科小结,再次举行师生座谈,听取学生的收获及建议,同时也对学生提出期望,最后由师生互相填写双向评价表。

1.3评分方法

理论满分100,80分合格。操作满分100,90分合格,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护理生对老师满意度、老师对护理生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每张调查表各10项内容,每项评分为3分、1分、0分,满分30分,18分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实验和对照组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阳性率对比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验组护理生在出科理论、操作考核、科室带教考核双向评分、家属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护理生在儿科实习收获不多,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在四个星期的实习中未曾单独成功的为患儿进行过任何护理操作。本科室在思想教育上采用举行中期小结座谈,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分享实习感想及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使护理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师生感情。在实践操作上先行采用模拟人训练,考核后再行临床实践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护理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护理生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操作意识。提升了护理生对本科室带教的满意度,提升了本科室患者住院满意度。

4小结

第4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门诊输液;临床应用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儿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为了确保患儿输液的顺利进行,降低护患纠纷,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笔者对我院150例门诊儿科输液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儿科就诊的30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7例,女133例;年龄1~8岁,平均(4.16±3.28)岁;肺炎72例,上呼吸道感染64例,支气管肺炎57例,小儿肠炎42例,腹泻35例,湿疹19例,其他1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儿输液结束后,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儿穿刺时的合作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儿穿刺时的合作率为77.33%、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7.33%、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67%,对照组依次为64.67%、15.33%、77.3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

3 护理干预措施

3.1认知干预

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尤其是1~4岁患儿的家长,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溺爱心理,更需患儿家长的配合。患儿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利于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2情感干预

建立舒适、干净的就医环境,允许患儿自带物品、玩具到医院,满足患儿的喜好,让其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对0~1岁的患儿予以抚摸、抱抱等舒适的身体接触,对2~7岁的患儿可多放些有趣的卡通片让其注意力转移。

3.3行为干预

对合作的患儿予以边做边宣传的方式,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配合,对患儿积极的合作予以适当精神表扬或物质表扬。对紧张的患儿,需予以适当的鼓励,向患儿讲一些“你最棒、你最乖、你最听话、马上就好了”等暗示性语言。以消除患儿恐惧、不安的心理,让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对不合作的患儿,切勿进行单纯恐吓或强硬的手段让其进行治疗,需多鼓励,少批评,告知患儿输液的重要性,满足患儿所需,让患儿产生信任感。

3.4护理

静脉穿刺成功后,指导患儿摆放正确的,对头皮穿刺者,需妥善固定,并适当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避免出现漏诊。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经常进行巡视,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若出现异常则需马上纠正。

4 小结

静脉输液时儿科常见的给药方式,患儿在输液治疗时,易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如焦虑、紧张、害怕等,从而使得患儿害怕输液或拒绝输液。为了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本文对患儿进行了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护理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穿刺时的合作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输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莉莉,孙云征,张月梅等.儿科门诊输液病儿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271-271.

[2]丁芸.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121-7122.

[3]陈明婉,梁萍,陈梅菊等.门诊输液患者护理及管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1,51(31):94.

第5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XX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XX年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第6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关键词] 儿科; 护理纠纷; 防范技巧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88-01

医疗工作中,护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一部分是源于护理工作的某个细节问题。儿科护理人员面对一个特殊的群体,患儿情感表露坦率,而对自身疾病不会表达,而家属的需求越来越高,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现就儿科护理中引起纠纷原因及防范技巧进行分析。

1 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

1.1 服务观念滞后 医疗服务和行风建设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但有些护士还没有完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说话语气生硬,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且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患儿家属希望了解和参与治疗过程等,若忽视了他们的权利,则会有意或无意造成他们对治疗过程的不满情绪。

1.2 缺乏护患沟通 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病情易反复、病床周转快、护理工作量大。此外,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缺失,护士工作负荷超重,护士忙于做各种操作而忽略了与家属的沟通,对家属的询问缺乏耐心,解释不到位,易造成家属的不理解而引起护理纠纷。

1.3 护士三基水平差 儿科护理具有较强专业性,儿科护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小儿静脉穿刺是工作中的难点,若不能一针见血,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家属难以承受,则易发生护理纠纷。若一些理论知识较差的护士不能对家属提出的疑问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易引发护理纠纷。

1.4 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或治疗没有及时签字保证,非抢救时间执行医生的医嘱等易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 患儿方面的原因 患儿家长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对治疗预后的期望值过高。诊疗过程中,随着患儿家长知识层面增强,且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有特殊病情的病人,以现在医疗水平只能达到一定程度好转,而家属却不能充分理解,认为是医务人员不尽责任。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家属重医嘱轻护嘱,在治疗效果不佳时常常对护士发火,导致护理纠纷。

3 防范技巧

3.1 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提倡微笑服务,从病人的角度来考虑,多与病人交流,从而减少护理纠纷。

3.2 改善护患关系 用热情的态度接待病人,做好相关宣教,并及时解决患儿家属疑问,从而赢得家长及患儿的信任。

3.3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三基”训练,护理部及科室经常开展业务学习,组织科室护士参与疑难问题的讨论,并定期进行理论操作考试以便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

3.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4 小结 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侯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2]。而护患之间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体[3]。因此儿科护理人员要正视这个现状,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加强相互理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加宁,宋雁冰.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14(1):47.

第7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7月-2013年7月接收治疗的患儿320例,其中发生护理投诉63例。儿科共有护士16名,年龄18~35(22.1±3.2)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9名,中专3名。

1.2方法

首先,建立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并选择3名技术水平高、护理知识性强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组员,对我院发生的63例护理投诉的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分析。

2结果

对63例护理纠纷的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后,了解到引发护理纠纷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护理差错类、意外情况类、服务质量类以及护理记录类。确定护理风险原因后,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护理防范对策,显著降低护理纠纷率。

3讨论

3.1儿科护理风险原因

3.1.1护理差错类:

护理差错类主要指的是患儿的查对问题,如用药问题、输血、输液以及标本送检等。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受到生理解剖特点因素影响,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尤其是婴幼儿出现不适,不能用语言准确、清晰表达,进而导致出现问题,如患儿呕吐后蒙被或者误吸,则易导致患儿出现心搏、呼吸骤停的现象;另外,对患儿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护士操作不够规范,导致出现外套管断裂在血管内的现象;对患儿进行输液时,间歇期间或夜间,小儿好动,易导致出现留置针滑出的现象,进而导致出血;此外,部分护士刚上岗,专业知识不强或者临床经验较为缺乏,不能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出现误诊,进而导致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3.1.2意外情况类:

意外情况包括种类较多,如患儿跌倒、坠床、坠窗、坠车、烫伤、骨折、割伤、气管异物、食管异物以及物品坠落砸伤等。另外,患儿自身发育不够完善,平衡功能不好,易摔伤;患儿对医院环境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对危险认识不足等,进而易与危险物品相接触;此外,患儿家长安全意识不高,离开患儿时,将开水杯放置在患儿周围等,均会增加患儿出现意外伤害的风险率。

3.1.3服务质量类:

服务质量类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的态度和技术等方面,如护理态度差、技术能力低等。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其药物均为护理人员配置,如药物配置过早,那么易降低药效或者出现污染,不能保证治疗效果,严重者给患儿带来身体伤害;另外,护理人员错误计算药物使用量,出现药物量过多或药物量不足的现象,对患儿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外,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较淡薄,对患儿护理态度不好。

3.1.4护理记录类:

护理记录类主要指的是护理记录内容不够全面、准确或者不及时。护理文书是对护理行为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其是对整个护理操作过程进行记录的重要文件。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记录不够重视,导致出现差错。

3.2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3.2.1实施护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能力: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将自身感受准确表达。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培训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内容,使护理人员能够对不同疾病和并发症的表现进行了解和掌握。一旦患儿出现异常现象,能够及时判断其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另外,在儿科疾病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护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增强自身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的护理效果,增强护理安全性。

3.2.2加强管理,安全用药:

为有效避免意外的发生,要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尤其是对业务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资历低以及安全意识淡薄的护理人员,要注重提高护理工作责任制,依据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管理,增强护理人员自身责任心,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另外,注重加强用药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用药管理,使护理人员能够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保证患儿用药的准确性、及时性;此外,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使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执行,确保用药的规范性,增强患儿用药安全性。

3.2.3严格规范护理文书:

保证护理文书和医疗文书的一致性,护理人员将患儿入院治疗到康复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真实、详细、及时的记录,并严格检查各个环节,每天认真检查、核对;另外,科室进行质量监控,定期审查护理文书,并在科室通报审查结果。

4小结

第8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1年07月儿科1356例住院患儿,发生的护理缺陷者32人,具体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结果:通过环节质量控制,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1298例住院患儿共发生10例护理缺陷,较前显著减少。

结论:临床上护士长应注意加强对科室重点护士的风险意识的培养,保证各种制度的落实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注重细节管理,从而减少儿科护理中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59-01

如何防范儿科护理缺陷,保证患儿的安全,是广大护理人员一直以来工作的目标。

1临床资料

我院系三级甲等医院,我科为儿消化,心内科,开放床位数46张,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发生32起护理缺陷,均是轻度护理缺陷。其中输液外渗10例,标本留取处理不当1例,坠床1例(无外伤),药物准备错误1例,口服药给药错误1例(无后果),小儿自行拔除留置针5例,沟通不到位4例,未按时执行医嘱3例,护理记录不规范3例,导管未明显标记1例,心电监护报警设置不当2例。

2根据对上述护理缺陷进行认真分析后,发现儿科护理缺陷发生的常见原因有:

2.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目前临床上比较普遍的是年轻护士当道,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工作中缺乏谨小慎微的精神等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而在临床上有相当资历和经验的“老”护士,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流失到二线科室去了,在工作中护患沟通的不到位,护理技术的不扎实,理论知识的不到位导致护患冲突加剧。

2.2患儿及家长的因素。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家长对护士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难以达到家长的期望,而且面对当前繁杂的医疗环境,先进的通讯信息,舆论的片面引导,患儿及家长的维权意识骤增,碰到“难说话”的家长,便退避三舍,使护理工作有效沟通缺失,易造成家长对护理工作不满。

2.3管理方面因素。儿科护士缺编,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要求,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我院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护士引入,如果对于新护士的业务及技能的培训不充分,会给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护士长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考核力度不够,护理工作流程的不合理。再者制度落实不到位,尤其是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护士在处置、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前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不及时巡视病房。

2.4物资因素。主要是常用医疗设备病房设施的维护不善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如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

3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3.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尤其是加强对核心制度的抽查,鼓励大家共同参与护理工作流程的制定,并严格执行,定时开展质量控制评析会,提出防范不良事件的措施,因为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护理文书书写缺乏规范性,以及护士配备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诸多因素都会引起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或不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易发生差错事故1。

3.2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鼓励资深儿科护士留在临床一线,制定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最大限度的将护理人才留在临床护理队伍中,充分发挥其能动积极的作用,成立一支老中青合理的人才梯队队伍。

3.3加强对年轻护士的业务,技能,沟通的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我院实行护士的定能分级,定向培养,定员管理的“三定方案”,其优点对于年轻护士能明确培训方向,让护士有目的的去学习,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更为明晰,更利于年轻护士的成长,积极训练护士的专业技能及技术,提高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技巧,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对于年长护士来说,提高绩效工资,增加激励机制是鼓励护士留在临床一线的物质基础,从而避免了护理中坚力量的流失。

3.4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要不断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3.5加强细节护理,护士长关注每个细节,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予以干预,加强关键环节管理,防患差错与隐患的发生2。对于新药或未曾使用过的药物必须在使用前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其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以规范用药安全。

4成果

儿科工作护理缺陷主要来自于临床上部分年轻护士思想上不重视,业务知识不熟练、制度执行不到位,护理人员频繁调动,工作职责不明晰,护理人员技术因素以及家长的期望值太高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护士长现场质控,强化风险意识,注重细节护理,缺陷分析等一系列措施,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发生10例护理缺陷,其中治疗延迟3例,体重监测患儿漏测体重2例,心电监护报警设置不合理2例,沟通不到位3例,较前显著减少。

5小结

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儿科护士面临着更高的职业风险。儿科护士除了要提高自身素质外,更应加强安全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及业务技术能力,增强护士慎独精神,儿科护士相对固定,朝专科化护士发展,同时管理者也应重视儿科护理工作,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福利待遇、定向培养,定能晋级等方法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她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杜绝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完善儿科护理的内涵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儿科护理小结范文

【关键词】 儿科门诊;护理纠纷;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21-01

儿科门诊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儿科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1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1.1护士服务意识不强,语言不当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护士服务已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求医”的年代已经过去,然而,有的护士服务观念未彻底转变,主动服务意识差,对患儿及家属接待不热情,态度生硬、冷落,缺乏同情心,未做到急病人家属之所急,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解释不周,缺乏耐心,从而失去患儿家属的信赖。如恰逢护理过程中发生疏忽、差错,就会产生误解,以致引起家属强烈的愤怒和不满,满意度下降。儿童是家中的宝贝,一人生病,牵动全家,甚至几代人。当他们怀着迫切求治的心情催促你时,却听到“你没看见我在忙”,使家长怒火丛生,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护士综合素质欠佳,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

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前提。要爱护和尊重患儿,切忌丝毫麻痹大意。护士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如操作程序简化,输液前配制液体未做到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橡皮塞屑进入输液瓶中被病儿家属发现;工作责任心不强,如皮试时,错过看结果的时间而重做,引起患儿家属不满。为了省事,更换液体时,该冲管的药不冲管,发生配伍禁忌。输液渗出血管致皮肤肿胀,患儿疼痛呼叫时才发现,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坏死。违反查对制度也是引发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护士凭估计和经验行事,如不遵守查对制度,出现配错药,打错针现象.不正确执行医嘱,是引起护理纠纷的祸根。

1.3技术因素

穿刺成功率低,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而增加患儿痛苦,家属难以接受,甚至认为把他们的孩子当做“试验品”。静脉推药时,进入空气。排气未一次成功,造成药液浪费。备皮时,剃破头皮。拔针后,压迫不当,出现皮下瘀血。这些均可引发投诉。

2 管理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教育

护士应热爱护理事业,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水平,对待患儿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患儿家长应诚恳热情,遇到家长误解时,要沉着镇定,严于律己,宽于别人,克制自己的过激行为和冲动。

2.2 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

年轻护士专业技能较差,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考核制度,专人带教,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地方,苦练基本功,不断学结经验,掌握肥胖、瘦小等不同患儿的血管特点,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赢得患儿及家属的尊重。

2.3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

对年轻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在语言沟通的同时要注意语速.表情.语调.语气等,谈话时言辞要得当.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与其沟通,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不要与患儿家长发生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爱心是与患者沟通的最好桥梁,从细微处做起,将病人视作亲人,耐心倾听患儿家长的叙述,认真回答患儿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感到安全、温暖、信任,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防止对立情绪,减少纠纷。

2.4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

对于核心制度进行晨间提问,并在实际工作中监督落实情况.核心制度的落实是预防差错事故的首要条件,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有力保障。护士要熟知其职责范围,严格落实三查八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等。以制度约束自己,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设立“你查对了吗”警示牌,放在醒目的位置,提高护士责任心,加强巡视,特别是特殊用药,特殊患儿,更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观察。做到手勤、眼勤、腿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5合理弹性排班

门诊输液患儿一般在上午比较集中,作为一名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量变化和科室人员变动情况,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随时修改制定各班岗位职责,注意各班次的衔接,新老人员搭配,避免病人多、护士人手少,忙乱而导致差错事故发生,或病人长时间得不到治疗,不满而导致纠纷发生。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致使工作中注意力松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

3 小结

通过增强儿科门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落实核心制度,增进护患沟通,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儿科门诊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