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网上课程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上课程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上课程的利与弊

第1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数学课程;利与弊

现代社会,是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教学也就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很多人崇尚网络教学,似乎不应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就是一种落后的表现。现在,各学科都在使用网络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谈谈这门课程中网络教学的优缺点。网络教学的益处多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网络教学对时间的限制少。传统的课堂教学是45分钟一堂课,如果教师在课上没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一般就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如果学生在课上没听懂或因故缺课了,课后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补习。网络教学正好可以弥补一些,教师可以把不重要的知识点放到网上让学生自学,节省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到网上找到教师上课的完整视频,通过讨论等方式弄懂缺了的地方。传统教学一堂课接着一堂课,中间只有少量休息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常常无法集中,学习兴趣减少,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网络教学则可以随时学习,随时休息。感兴趣的东西,专注度高,可以时间长一些再休息;枯燥无味的东西,感觉厌烦,那就学一会儿休息一下再学。灵活的时间安排,学习的效果肯定更好。“地利”,网络教学受地点的影响很小。传统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室以便很多班级同时上课,所以学校需建造很多教学楼。网络教学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或家里,甚至室外都可以学习。生病请假,不用课后找老师补习,可以边休息边学习,及时跟上学习进度。以前我上两班的合班课,每逢考试,要找一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考场可真不容易。往往只能放在两个小教室,再请别的老师帮忙监考。费心费力,还欠了人情。现在,直接在网上考,只要考前先建立一个题库,分批考,让每个考生抽考不同的题目就行。不光地点不受限制,客观题还可以直接由网络进行批改,省心多了。现在很多远程教育学习班,就是这样通过网络来学习的。“人和”,网络教学对人员的要求少。这里的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作为数学教师,我的课程任务繁重,奔波于各个教室,嗓音经常嘶哑。平时还要备课,批改大量作业,非常辛苦。但是,还要注意保重身体,一旦生病,教学计划会推迟,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学生呢,上数学课也要注意力集中,哪部分内容缺失了,一定要及时补上,因为数学前后内容的连贯性很强,前面没弄懂,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记得一位学生曾跟我哭诉,她因为骨折请了一个多月的假,回校后已经临近期末,别的文科类课程抓紧时间背诵,考试都顺利通过了,可是数学一时无法理解,考试没通过,需要重修了。网络教学可以让教师对相同的内容只讲一遍,也可以是学生随时复习巩固,哪怕是休息在家也一样学习。网络教学同样弊端很多。第一,网络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2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1.在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而不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简单否定。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进行“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的教学时,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富有挑战性。一方面,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益处,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尤其是来自于网络的。教材中虽然已经提到了“网吧困扰”,但如果仅仅作为教学补充资料阅读则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我们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将对这一问题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发表各自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观点,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实践证明,“高中生上网利与弊”辩论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堂辩论课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而且培养了他们表达、交流和评价信息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2.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要重视综合活动评价

综合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是评价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中,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综合活动包括综合学习活动过程及其成果。每一个学段一般都有至少一次较大的综合学习活动。如果参加了多次这种活动,则可以填写多张信息技术综合学习活动记录表,然后合并评价。记录内容包括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重点是本人负责的项目及活动表现和取得成果,成果包括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以及活动的作品等。综合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前面的评价不同,可以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在活动评价中,要根据不同情况,恰当把握指导力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在活动中能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特别着重于考搜生的应用和探究能力。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意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努力完成分工任务,是否能够与同学互助合作,是否积极表达与交流,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活动,是否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问题情境合作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交流,因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群体过程,不是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合作交流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合作交流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网上的多种交流工具如BBS、QQ等工具,通过合作分工、小组竞争等方式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借助网上的交流工具,创设合作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提升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为一个未完善的班级网站添加各种图片和动画,包括站标图片、网页的背景图片、动画等。这时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进行协作分工。先由每组学生对网页的总体风格、色调等进行讨论,然后进行筛选图片,最后将选好的图片分别插入班级网站中,组合为一张完整的网页(小组成果),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组织评价。

在创设合作问题情境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静观其变,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学生才能全面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是以指导员、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

4.课堂导入要营造学习情绪气氛,促进师生情感沟通

良好的导课是接通师生信息的关键。上课伊始,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如果一下子博得学生好感,就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对自己的期待、尊重的基础上。朴实亲切的导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

5.信息技术教学既要“点”,更要“面”

第3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实践体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享受快乐

善教乐学:是指老师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想达到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超越学生的想象,老师就要勇于创新教法。善教乐学的教学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实践体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探索创新、快乐学习。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快乐

我们知道: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老师应该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初步了解,增强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实践验证,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心情,为更好地吸引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埋下深深的烙印。

例如:在教学《让鸡蛋浮起来》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把鸡蛋放入水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2、有什么方法使鸡蛋浮起来?3、从中你发现什么科学原理?上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在家预习的情况,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小文说:把鸡蛋放入水中会一直浸下去;小丽说:放糖下去后鸡蛋也不能浮起来;小明说:爸爸叫我放一定的盐下去鸡蛋就会浮起来。同学们听了都用怀疑的目光望着小明。于是我就请小明在课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证实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原来加了盐后水的密度大了,浮力就增大,所以鸡蛋就会浮起来了。实验完后,小明得到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对浮力的认知难道还不撑握?

又如:教三年级《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首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里及周边产生多少垃圾及处理方法?也可到网上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废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处理等。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大行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学到 “变废为宝”。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到了极点。瞧!学生的作品多精彩,多有创意。有的学生用易拉罐制成扩音器;有的学生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改成了精美的花篮;有的学生利用牙膏盒、牛奶盒、废旧的玩具车轮等材料,设计了造型美观、水陆两用的车;有的学生利用无水圆珠笔笔心、泡沫块等材料,设计成有特色的未来住宅;……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必然要全力以赴,积极动脑,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性地运用种种条件,解决困难,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学生不但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懂得道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源和助推器。因此,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教学的效果会远超预期。

我们班曾有一个学生因为常买零食而遭到高年级的一个学生的勒索,令他陷入了困惑和深深的自责之中,最后还要受到家长的责骂与皮肉之苦。在一天上课时,我们班也曾经有一个学生因吃了不干净的零食引起肚子疼痛而呕吐 ,不但把课室弄脏了,而且臭气冲天。同学们都把鼻子捂得实实的。我就以此为契机 , 向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吃零食的利与弊》的调查。课后,同学们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查阅课外书本;问长辈等方法,获得很多关于吃零食的利与弊的知识。综合起来有以下这些理由。吃零食的好处有:能填饱肚子;能满足想吃零食的欲望,又能和其他同学攀比一番,觉得很过瘾……

但很多同学对贪吃零食说出了很多的弊端;如:首先,每个人都有膳食的“生物钟”,而无节制地摄取零食打破了这个规律,以至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许多零食都是多脂高糖食品,使人容易发胖,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有些零食含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有些零食是过期变质或被污染的食品,人们食用后会引起各种疾病。其次,吃零食还会污染环境。零食包装大部分是塑料包装,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在环保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若不吃或少吃零食,就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其三,吃零食还会影响学习。有些同学整天想着吃零食,脑子被零食占领着,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少数同学甚至不顾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偷吃零食,这样会严重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其四,吃零食浪费钱财。或许有人会说“我有的是钱,买再多零食也掏得起”。的确,现在我们的经济繁荣了,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了,但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侯我们都不能丢弃。某些家庭不富裕的同学,更不应该因贪吃零食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最后,贪吃零食会腐蚀人的思想,如果整天沉溺于零食的美味中,就会养成思想惰化、作风散漫、贪于享受的习性,甚至于有的人去赊、骗、偷,这对于我们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影响。

通过实践探究,同学们一致认为贪吃零食坏处多,我们小学生养成不要乱吃零食的好习惯,这样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知识,也懂得了道理。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快乐

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是“互助自学”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在自学中自觉去了解、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种讨论学习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信息交流,而且促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各种灵感。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学生在探索规律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如:在上四年级的综合实践《认识香烟》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香烟的认识有更多的了解, 我在课前建议学生与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进行交流,或上网查阅资料,或是到社会作一些调查了解;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有了这样的拓展学习交流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潮就高涨起来了,自主探究的潜能就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活动,学生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例如:学生知道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一个正常人只要静脉注射50毫克生物碱,即尼古丁(1支香烟中约含尼古丁1毫克)会置人死地;肺癌和其它癌症、肺部疾患等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都与吸烟有关。烟瘾较大的人可多吃一些碱性的蔬菜水果(如:菠萝、苹果、胡萝卜、柿子……),有学生还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吸烟的危害真是触目惊心,我一定劝我的……戒烟;有一个学生说:“据我查阅资料所知,有许多人喜欢吸烟,将来我要研制一种对人体无危害的烟。”

拓展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空间,学生不仅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也能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总而言之,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的创新之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我们教师持之以恒地实施善教乐学的教学方法就能为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4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能;现状;素养

信息素养,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信息文化,是一种信息综合能力的表现。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包括人文、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信息素养依托信息技术而呈现,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普

及,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学校教育,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是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和加工信息、

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信息素养。本文立足学科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浅谈一二。

一、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

中学生是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课的,这从他们总是早早地站在机房门口等着上课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来。但实际上,学生对信息课的喜欢并不是喜欢听老师上课,而是喜欢到机房来玩电脑、上QQ聊天、打联组游戏等。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学生能“学以致用”固然是好事,但这样的应用现状,导致学生的听课质量下降,信息知识面狭窄,直接影响到信息素养指数。为了让他们专注听课,老师常常利用控制机来引领教学,但“聪明”的学生又会利用一些软件,摆脱老师的控制,偷偷地继续玩游戏。

二、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电脑的家庭化、手机的普及化、网络的全覆盖,标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以其快捷、互动、丰富,符合网民崇尚民主、平等、自由和快节奏的个性,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无意间渗透着西方异质文化,虚无、个性、自由、蔑视权威、非主流等思想意识、亚文化现象等,对中学生造成冲击,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思想造成潜移默化的改变和腐蚀。我在教学中,做了一次“青少年网络价值取向的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竟然近40%的学生认

为,在网上什么都可以做,88%的学生认为在网上不要说真话。调查中还发现,一部分学生浏览不健康网站,网络用语粗俗暴力,甚至利用QQ群结成小团伙,商量一些违规违纪的事情。这些都说明,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正确处理信息,判断是非,是中学信息教学的重要职责之一。

三、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方法

1.创设和谐教学环境,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不喜欢信息老师讲课,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单调枯燥。所以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将学生引入课堂中。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的问题,学以致用,学与用结合得越紧密,就越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搜索引擎这一知识点时,我问学生:“我想知道上海的著名风景区有哪些,该怎么做?”学生纷纷发言,热烈讨论。我抓住时机,把“搜索引擎”的知识及使用技巧教给学生,为学生解决疑问。在练习环节,我让学生分组互相发问,比赛哪一组利用搜素引擎解决问题的速度快、信息多。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投入,竟没有学生再玩

游戏。

2.丰富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比于语数外等其他课程,信息技g课的实践性、参与性、合作性更强,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手段要丰富且富有激励性。但在信息课常态授课中,老师重知识传授,轻评价激励,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了解了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将讲授知识与有效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时不时地走到学生中间,针对他们的操作点评一二。比如说:“你可以这样操作,试试是不是更快捷。”“不错哦,这个设计很有创意。”“没想到,你表现这样出色”,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亮点,给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关注,投入学习的时间多了,玩游戏的想法就没有了。

3.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尊重差异性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班级中,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寄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弱。教师在教学同一内容时,有的学生觉得简单至极,根本不用学,有的学生却觉得抽象生涩,实在难懂。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要因材施教,丰富教学模式。可以是“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是“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是“分层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变化,避免了学习的单调和枯燥,也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4.丰富教学活动,深化信息认识

中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围绕学习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巩固信息基础知识,加强对信息素养的理解认识。比如开展“网络诈骗大家谈”讨论活动,开展“面对网友可以说谎吗”“网络游戏利与弊”辩论赛,开展“中学生网民素质”调查等,这些活动穿插于教学之间,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延伸了教学的外延,更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自觉主动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做一个合格网民。

参考文献:

第5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教师 媒体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机、扫描仪、多媒体电脑等进入课堂,为教学带来了活力。它的声情并茂、闻文兼顾、视听兼备,是任何传统的手段都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但目前很多学校,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还在用着一些传统教学媒体中的实物模型等,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而许多中小学都存在着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达到目前的教学要求,很多教师自身媒体使用能力不合格,对于现有的媒体不能充分利用起来,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样的情况,借在金华某中学考察的机会,对该校的教师进行了媒体应用能力的调查,从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显示了该校教师在媒体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为该校进行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

一、中学教师媒体应用情况调查

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该中学的教师,该校总共有100多位教师,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其中男教师有16位;调查对象的教龄也存在很大差异,少的1~3年,多的在10年以上;涉及的科目有英语、数学、自然、语文、社会、美术等不同科目;教师的学历也有本、专科之别,他们所授的年级段也不同。可以说此次调查涉及的覆盖面比较广,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校教师媒体应用的实际情况。问卷主体分为两大块:第一,教师的基本信息,也就是反映教师的基本情况,所授课程以及科目、年级段等基本信息,有助于反映该校不同年级段、不同任课教师应用媒体的基本能力:第二,主体内容,也就是本次调查的重点,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即基本媒体能力、媒体使用能力和制作媒体能力。

2 该中学教师媒体应用能力的现状

(1)教师的基本媒体能力

调查对象全部都已经具备现代教学媒体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其中以教学设计和电脑、网络使用技能居多,均达到了70.6%。可见,在相关的理论知识上,该中学的教师还是具有一定的基础的。

(2)教师的媒体制作能力

该校的教师在制作课件上,有73.5%的教师是自己制作课件的,23.5%的教师是别人帮忙,还有各11.8%的教师是从网上下载或是通过校资源库搜索到的。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88.2%的教师是用Powerpoint,26.5%用到Authorware,11.8%用到Flash,2.9%选择网页制作工具。从数据上可以清楚地发现,该校教师在制作媒体上选择的软件比较单一,只能利用简单的制作工具,往往不能达到图文并茂,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如图1。

(3)教师的使用媒体能力

调查对象对媒体的使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以及利用媒体设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上。

据调查,该校教师在使用媒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完全解决的有11.8%,有时候能解决的占70.6%,而完全不能解决的也占了17.6%;对于上课时是否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有55.9%的教师选择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用。对于应用媒体展开教学的目的,有17.6%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减少板书的时间,有76.5%的教师是为了向学生出现大量的信息,35.3%的教师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50%是为了达到师生的互动。如图2。

该校的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使用媒体的自身因素在于,有44.1%的人选择了缺乏编制教学软件的能力,47.1%的人因为不熟悉设备操作,还有76.5%的教师认为是因为课前备课量太大,14.7%的人觉得是因为受到了除上述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虽然该校教师都学过相关的现代教学媒体的有关理论知识,但是在调查教师进行媒体培训的侧重点时,有26.5%的教师觉得应该放在先进的教学理论,76.5%选择了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26.5%觉得应该放在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上,44.1%的教师选择了软件制作及网页设计技能。如图3。

3 该中学教师在媒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现代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该中学的教师在媒体应用方面还存在的以下一些问题:

(1)学校硬件投入资金投入相对缺乏

调查数据中显示,目前该校的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因为学校设备的不足而影响了教师对于媒体的使用。该校在后期的媒体开发应用的实施上要重新定位。

(2)教师在对媒体的使用上,缺少基本的技能

虽然该校教师已经具备了现代教学媒体的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教师在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上,并没有真正与课程相结合,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与所授课相结合。在使用这些媒体时,如果出现了故障,也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自己是无法解决的,真正自己能够完全解决的很少。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觉得自身还需要加强教师媒体应用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以及软件制作和网页设计技能方面的提高。

(3)教师利用媒体的目的不明确

教师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是为了能够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图文并茂,解决一般教学中难以表达的事物,呈现教学情景,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该校教师使用媒体展开教学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能够向学生呈现大量的信息,减少板书的时间,而真正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便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很少。

(4)在制作媒体上,该校教师还不能完全自己解决

虽然有很多老师是能够自己完成的,可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是直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大部分是选择用Powerpoint演示稿,应该增加一些表达效果更好,更具生动的软件。还有在视听媒体方面,有部分教师对投影片及幻灯片的制作,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教学意思,从而达不能教学目的。

二、提高教师媒体应用能力的对策

1 学校增加对媒体设备的投入

从调查中发现,该中学目前的媒体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在硬件方面,目前学校只有的部分教室拥有多媒体设备。所以学校应该拨出资金多购买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最好能够保证每个教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另外,如果在不能保证每位教师拥有一台个人电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一间拥有多台电脑及相关媒体设备的多媒体制作室,这样能够使大部分教师在课前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准备与制作。

在软件方面,主要是针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查,目前该校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很大部分是选择了Microsoft Powerpoint,但是上课单一用幻灯片演示稿是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的,所以还应该增加一些带交互功能的课件制作工具,如Flash、Authorware等。在调查中还发现,该校教师在课堂上用的很多课件都是请别人帮忙制作或从网上下载。如果学校能够建立自己的教学课件资源库,这将对该校教师在上课利用演示稿提供很大的便捷。

2 开展教师培训

该中学虽然很多教师都已经具备了现代教学媒体的有关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方面还有很大问题,在上课时由于媒体原因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地解决。所以要针对这些教师的不足,开展教师应用媒体方面的培训。

(1)培训形式

开出一系列适合教师学习的选修课。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课程学习完毕以后,学校要对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安排其再学习,对于成绩优异的可给予适当奖励。

(2)培训的内容

开设的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教师多方面的媒体的应用能力。通过培训,教师系统地学会应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更优化。

第6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育终身制多边互动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网络这个无限的空间中去。在教育领域,由于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由此带来了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速度、促进教育改革、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好处,因而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由于网络教学就其实质而言,它也是一种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促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是一种开放式教学,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者影响更大。因此,如何较好的使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构建利于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发挥网络优势,避免和排除负面影响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就成为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地位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指按照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的进程,是教育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要素的高度概括。由于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要素间的关系,所以教学模式的变革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根本变革,甚至引起教育体制的根本变化;同时也必将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育中将起到龙头的作用,它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意义重大的多,任务也艰巨的多。

二、现代化教育对网络的需求,要求必须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教”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把教育过程变成单纯的“知识继承者”的加工过程,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知识,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例如,现行的大多数基础学科的教学;二是以“学”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主张以学生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因而培养的人才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但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的人才常常具有某种缺陷;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教育的内容变成一系列问题,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顺应了素质教育关于发展与创造的思想,但是对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比如,《数学模型》的案例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经过历代众多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是,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那一类都没有突破集团式、院校式、单向式的操作组织形式。不利于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2、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VNI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习者学会四种本领,可用四个“L”来表达——

①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即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的本领;

②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即培养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③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合作生活、合作学习、提倡协商学习;

④学会生存(Learningtobe),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要重视个性教育。

这里的四个“L”,既明确了现代化教育应当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同时又蕴含着创新教育的具体途径和目标。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做来获取知识;与他人合作学习、协商学习;学会自身发展等等。

再者,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较快,“教育终身制”成为一种新的需求;21世纪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尽快、大量的获取知识成为一种必须。所有这些已不只是传统的集团式、单向式的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

3、“纯”网络教学的特点,要求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快捷的信息检索与查询工具、多种通讯工具、网上模拟实践等,支持学习者独立或合作获取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教学可以实现其不能实现的目标,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网络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它没有时间与空间的绝对限制,学习者可以灵活的安排自己学习的时间,提过学习效率。

虽然这样,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因为网络教学的诸多优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长短。传统教学的弊病无论多么明显,但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课堂教学本身,是“纯”网络教学所无法替代的;而“纯”网络教学也存在许多缺点,比如:

①“纯”网络教学对情感目标(如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和动作技能目标(如体育、实验、手术技能等)的教学效果不是太理想

由于“纯”网络教学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网络终端,使本来很直接的师生关系复杂起来,师生之间处于“准永久性隔离”状态,教学中的“人—机”关系或“人—机—人”关系会削弱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所以有人说“教人还是有人来教,教书本质是教人,只不过是尚未过渡到机器教人的阶段,进入那个阶段后,可能才知人教是难以替代的”。

同时,“纯”网络教学虽然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接近真实的问题情景,但终归是通过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而不是真正动手,因此对于动作技能非常的知识“纯”网络教学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②学习者自控能力受年龄以及学习风格的影响

自控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所有同学都在教师视线下上课,他们的学习受到教师的直接监控,对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教师可以限制其活动,强化其学习。而网络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直接监控,对于年龄较小,学习依赖性较大的学习者来说,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不太适合利用网络教学。因此,如何在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全新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构建二者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一种社会的必然。

三、构建具有社会化服务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多边互动,网状互补的集成式”教学模式

1、以具有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为教育主导思想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应该也必须具有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应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扩大教育规模,支持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培养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院校教育仅仅是学习的开始,而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时展所要求的人的不断改造和完善,是人不断走向未来,成为新人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其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有限。计算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该突破这一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改变“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条件。

2、以“主导—主体论”为教学指导理论

教学模式是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及其程序,从教学角度讲,教学实践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而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否正确的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将教育理论渗透各要素之中,并且将各要素的关系优化,这样教学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主导——主体论”所提倡的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深化,又是对“纯”网络教学理论的吸取和包含,它既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和取代,也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不仅适用于指导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适用于指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3、实行“纯”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互补的教学方式

现代化教育要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但它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是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之一,而网络的特点恰恰可以充当这一传播媒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它既不等同于“纯”网络教学,否定一切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应仍然用旧观念进行网络教学,不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它应该是一种“纯”网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非线性的优化合作协同教学方式,二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说来,这种结合应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①网上授课方式

处在教师讲授课程,学生听、看的状态,传统的黑板和教具转变为网络终端计算机的屏幕。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发问,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点名提问。这是一种利用网络变相的课堂教学,对需要系统、扎实掌握的知识应以此为主。它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资源更丰富,教学信息传递更快捷,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更好。并且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和管理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教学信息,利于建立新旧知识及各类知识之间的网状联系。

②实际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授课方式

对于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课程应当采取这种方式。比如,对于首次接触医学基础课程的新学生来说,显微镜的使用是重要的试验技能,利用计算机只能模拟显微镜的试验观察结果,却不能使学生亲自操作,无法使其熟练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再比如许多实验和操作,需要多人亲手协作操作(如手术等),网络只能提供接近真实的操作情景,却不能提供真正真实的操作经历。因此,对于动作技能非常强的知识,必须也应当进行实践操作与多媒体网上演示相结合的教学。

③网上讨论授课方式

利用网络交互性强的特点,设立类似聊天式的网上教学讨论区。既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谈,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谈,还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屏幕进行问题讨论,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讨论。这种授课方式宜用于探索式的课程的辅助教学。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问题集成的课程的课后辅助学习。

④网上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以上三种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学一般是群体式教学(比如院校教学),授课一般受到时空的限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应具有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因此,制作相对独立的便于“纯”网上学习的教学课件,在网上,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自主的学习。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定时或不定时进行网上交互式讲学。应该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一道特有的风景。

4、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都可得到源源不断的、及时更新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对互动的。教师及时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自己也可上网学习,成为知识的受播者;学生虽然主要是受播者,在某种情况下,他们也是传播者,如在网上协同学习中,他们又是传播者。因而“教”与“学”是一体。教学内容不是只读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应允许学习者参与进来。总之,师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各种关系呈网状结构互动展开。

5、制定“以人为本”多样化价值取向的课程标准

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多样性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学生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因此,再用统一的“标准”的教学大纲去要求学生明显的不合时宜。应该让学生对每门课程有自己的理解与取舍,即应当有多样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这也可能导致“偏才”出现,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必须注意。

第7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优,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在大多数学校建立了数字多媒体教室、网路教室等,这为多媒体教学创造了条件,多媒体技术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中小学课堂,在中小学课堂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显示出它独有的优点和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多媒体不是超媒体,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出现以机器代教师,以展示代演示,多媒体模拟教学没有科学性等诸多问题。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易于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教师通过讲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引入新课,如果将伽利略斜面实验设计成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为教师创设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物理情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看到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就会一目了然,这时再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就会顺理成章。2.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例如: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电场、磁场等抽象物质的教学,以往这些抽象的问题,只能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来完成,如果恰当利用多媒体,将原子、电场、磁场等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一个直观形象的画面,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3.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加大课堂密度,增加知识的容量。由于很多材料和需要展示的文字、图片、图像等可以由教师课前做好准备,所以在课堂上,只要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次序和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就可以,从而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课堂延伸。例如:在原子核裂变的教学中,教师事先准备好原子核裂变的动画模拟,核电站工作过程的模拟然后在课堂上结合教师的讲解加以展示分析,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这一部分知识,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诸如我国核工业发展的未来、现状和原子核物理发展的前景等其他方面的教学,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有极大的好处。4.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将一些危险的实验或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在多媒体上展示,虽然这种实验的展示远不如真实的实验逼真,但与教师空空而谈的情况相比较,其效果和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像“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进行这类实验,这时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虚拟感受实验的过程,同样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多媒体毕竟不是万能的,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也会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

二、多媒体教学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1.课件制作受到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尽管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但对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多媒体技术还是相当稚嫩的。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还不是很熟练,更谈不上课件制作,虽然现在网路技术非常发达,教师需要教学资源可以在网上下载,但是下载的东西有时候不适应本地区或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教师又缺乏修改或整合所得到的教学资源的能力,因此,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2.教师将多媒体当作超媒体。多媒体教学有它强大的优越性,但有时教师将教学的所有过程全部交给多媒体来完成,认为教学的成败与效果好坏都是由多媒体决定的,其实不然,教学的成败与教学效果的好坏归根结底仍然由教师决定,教师仍然在多媒体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教师要灵活变通课堂教学过程,有时课堂上会出现突发问题,这时只能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和解决。如果一味地利用多媒体而不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必将导致教学失败的结局。3.教师将多媒体用成烂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程、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学,即使是同一堂课,该用多媒体时就用多媒体,不适合用多媒体时尽量不用多媒体。学生能做的实验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去完成,若用多媒体将实验演示一遍就认为完成了教学,这其实就是在滥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形式,在任何时候多媒体都不能代替教师的所有工作,有的教学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克服多媒体教学的缺点和不足,就能使课堂效果更佳,课堂气氛更活,学生学习兴趣更浓,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冶成霞 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七中学

第8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一、命题主线呈现课程的核心主旨

近两年来,连云港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紧紧围绕课标中“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板块来设计问题,命题沿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主线设计、呈现课程的核心主旨,从而体现出“好题不仅要按照考纲要求考察学生能力,还应传达一些题外之意”的命题理念。

例如,2013年中考第12题,选择了真实、具体、典型的身边事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劳动虽辛苦,但奉献很快乐。

五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不计较付出与回报,顾不上休憩和娱乐,连云港汽车总站“雷锋车”队成为城市的流动名片、连云港的大爱品牌。他们的行为(B)

A.是弘扬正能量、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

B.体现了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

C.是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的最主要形式

D.说明学习雷锋就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再如,2012年中考卷第17题:

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网民在网上干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九年级2班同学展开了调查,下面是对小明家走访调查的片段。

小明:“我上网除了偶尔查查资料,主要是交朋友,玩游戏。”对此,小明妈妈很担忧。

小明爸爸:“我上网主要是借助网络这种自媒体,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是珍惜民主政治权利的表现。”小明妈妈也很赞同他的观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从网络对未成年人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小明正确上网,解除他妈妈的担忧。(5分)

(2)你赞同小明爸爸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7分)

本题以初中生小明一家对互联网作用的认识为背景,通过“引导小明正确上网、评析小明爸爸妈妈的观点”来促成学生自我教育,学会负责任地使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以适应信息化社会。这也呼应了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新增内容,契合了与时俱进的课程要求。

一份好试卷、一道好题,需要以课程的核心价值为主线来统领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表达与考查,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背景情境渗透正向的价值观念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思想品德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取胜,这些新材料既是渗透价值观的载体,也是考查学生领悟、理解价值观能力的手段和途径。如果考生能在答题中表达出命题者所要着意考查的价值观方向与内容,则实现了通过考试来进行价值引领的效果。

例如,2012年中考卷第18题:

【雷锋,从未走远】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中国。为了能帮助更多的孩子,他不惜卖掉栖身老屋,创办了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白芳礼支教公司。面对别人的不解,他说:“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面对儿女的担忧,他说:“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我觉得特别自在。”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3分)

【公益,不拒平凡】即使没有亿万身价,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妨碍越来越多的民间普通人士投身公益事业。微公益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当人人都参与到微公益活动当中,公益的力量便得以最大化。九年级1班同学决定开展“公益参与情况调查”,发掘身边平凡的感动。

(2)请你为他们设计调查活动步骤。(3分)

【爱心,贵在实践】连云港市有个“海马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休息时间,无偿到农村、社区献爱心,受到群众欢迎。据悉,该服务队将于2012年7月到连云港某社区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免费咨询和便民服务,现准备招募志愿者若干名。

(3)假如你应聘成为一名志愿者,你准备怎样做以更好地服务社会?(6分)

本题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背景材料以白芳礼老人极端清贫朴素的生活,与他捐出的35万善款形成的巨大反差,给衣食无忧的孩子以触动,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真正价值;以大量的民间微公益活动调查发掘身边平凡的感动;以连云港本市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点亮孩子们奉献社会的热情,鼓励学生道德践行。问题情境中渗透真善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能增加学生对自身活动的反思与审美观照,让学生知美向善,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

三、设问角度引领主流的价值方向

除了背景情境的价值观渗透,试题还通过灵活的知识与能力考查方式,巧妙的设问角度来引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价值成长。

例如,2013年中考卷第18题:

【有一种文化能品尝】春节的饺子、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每一种节日美食都饱含深情。煎炒烹炸各具风味,色彩搭配明媚温馨,中国饮食融入了艺术、审美元素甚至民族的性格特征,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特点的认识。(3分)

【有一种浪费在舌尖】中华美食让我们畅享的同时,餐桌浪费也触目惊心。数据显示我国至今仍有1.28亿人口在为温饱问题发愁,但每年在餐桌上被倒掉的食物却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为了解身边的浪费现象,九年级某班同学准备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请你帮助设计3题相关的问卷调查题。(3分)

【有一种行动叫光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拒绝中国式“剩宴”,网民发起“光盘行动”。其实“光盘行动”的核心理念,不仅仅在于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更是通过实际行动,来弘扬艰苦奋斗的发展理念。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践行“光盘”理念。(6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思想的载体,本题借助不同的设问来表达缜密的思维过程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理念。

第一问是“What”方向的设问,以美轮美奂的饮食文化勾起学生对节日色香味的记忆,唤起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进而要求学生提炼出中华文化特点,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第二问是意识领域“how”方向的设问,考查学生社会实践操作的知识和能力。有的孩子可能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浪费行为并不自知,或习以为常,但要设计调查问卷,必得先思考哪些行为可以界定为“浪费”,从哪个方面着手调查,如何设计问题等。当学生设计出符合题意的问题,自己也一定反躬自省过,一定程度上会认同“浪费可耻”的价值判断。

第三问是行动领域“how”方向的设问,以主流价值观引领孩子们将“光盘”理念付诸行动。从第一问“舌尖上的文化”到第二问“舌尖上的浪费”再到第三问践行“光盘”理念,不仅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层层深入,更在于明理导行,使孩子们对艰苦奋斗的发展理念铭于心,践于行。

四、参考答案示范正确的价值选择

要使思想品德考试承担起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责任,不仅需要提高试题的思想性、科学性、有效性,还需要通过参考答案矫正纠偏,推动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探索型、开放型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能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与空间,从而获得较多的信息,探知学生的真实想法。但学生回答千千万,方向引领不能偏。

例如,2012年中考第18题,第一问最佳的审题角度应该是:感动于质朴爱心,感悟出人生意义。因此,参考答案指出,“有意义的生活都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义的生活在于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有意义的生活需要敢于创造。”这既是依据背景材料中白芳礼老人的三句话提炼出的三个要点,也是通过参考答案的榜样示范,引导学生体悟生命意义,引领价值成长,发挥中考的价值观导向和教育作用。

尊重个性差异,学会包容多元。有开放度的问题设计需要参考答案也具有包容性。例如,2012年中考卷第18题材料3“参加海马志愿活动”,2013年中考卷第18题材料3“践行光盘理念”,其方式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便有多种答案备选;2013年中考卷第17题第一问,“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也允许学生有多角度的论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尊重每一种合乎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的价值观。

引导辩证思维,学习理性批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设计参考答案,不仅能够深化、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也能够让学生从中感知辩证的思维方法,学习“责任”与“担当”。

例如,2012年中考卷第17题中问题(1):“请你从网络对未成年人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小明正确上网,解除他妈妈的担忧。”问题(2):“你赞同小明爸爸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问题(1)的参考答案,辩证分析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得出上网要“科学、合理、有度”的结论;问题(2)的参考答案则既阐述了公民应该珍惜民主政治权利,也谈到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要求利用网络行使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9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

一、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第一堂课学生往往是带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来上课的,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解“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成竹在胸、胜券在握,才能信心十足地站在讲台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例如在上七年级的第一堂课时,我没有急于讲解课本内容,而是告诉我的学生,我的课堂主导思想是“快乐与自由”,快乐地享受上课的过程,自由的发表自己的主见,师生间进行共同的探讨。在这一前提下我让学生讲讲自己刚刚来到新学校的所见所闻,谈自己对新环境、新伙伴、新老师的感受和看法,说说自己的性格、介绍自己,谈谈自己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及喜欢什么样的课,有哪些特殊要求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新学期第一堂课的拘束感大大减少,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提出问题:为什么面对相同的环境,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这样正常吗?为什么大家的性格都各不相同呢?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这样,第一堂课就让学生体会到课堂讲的知识都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思想品德课不单纯是圈圈重点、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剖析解决心理问题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倾情打造魅力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新颖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填鸭式的“要我学”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只有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名人名言、案例、漫画、谜语、歌曲等方法导入,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作为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个准确地把握,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例如我在教《筑起“防火墙”》一课时,就用了这样一个案例:学生丁某平时学习不认真,也不听父母的教育,经常出入舞厅、网吧。丁某在网吧曾被三个男青年殴打和勒索。有一天,丁某独自在家时,这几个男青年找上门来。丁某给他们开防盗门,还拿出饮料招待他们。然而,三人丝毫不为丁某的殷勤所动,反而在丁某家翻箱倒柜,找到了两千多元钱和项链、戒指、手表等贵重物品。丁某哀求他们不能拿走,一个男青年拿起菜刀威胁:“要东西可以,先跟我们走一趟。”在这种情况下,毫无防范意识的丁某又犯了错误,跟他们上了一辆出租车,当晚,丁某就被绑架……针对这个案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丁某的错误有哪些?我刚说完,学生很快就把答案找了出来,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想一想,你能否从丁某所犯的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马上就想到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还要认真学法,依法进行自我保护。那如何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及依法进行自我保护呢?此时,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达到了“课未始,兴已起”的学习状态。

2.关爱学生亲近心灵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对学生实施教学的重要一环。

为了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平时要经常找同学谈心、交流思想,以诚相待,尤其是对那些学习较差或行为较差的学生更应倾注无限的爱。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常采用商讨式的语言,避免一种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避免简单的挖苦讽刺和粗暴的逼迫,从而造成了学生愉悦的心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自己的主张。比如对上课看课外书的处理。我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那位同学说:“现在先让老师帮你保管一下让你违反课堂纪律的罪魁祸首,好吗?”我这样一问,学生当然不好意思再拒绝,乖乖地交出了课外书。课后,我就把学生找来,问他老师该怎么处理那本书,学生很大方地说:“老师,给你吧,我不要了!”我一听,只好转个弯说:“从权利这个角度来讲,书是你的私有财产,我不能随便占有你的东西,现在总不能因为你犯了错误而让老师也来犯错误吧!”学生听后,想了一下,就说:“老师,你先看我以后课上的表现吧,好了就还给我,行吗?”我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在这中间,包含着我对学生的爱、信任。学生一旦体验到了这种感受,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动力是对教师更大的信任和不懈的支持。正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3.科学辅助激励求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课时,为了解决公平是如何产生的,我就放了一个“三个和尚”的flash,随着清晰的画面、轻松的旋律、熟悉的歌词、可爱的人物的出现,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于是,我水到渠成地提出如下几个问题:①为什么一个和尚不愁水喝?②为什么两个和尚还能合作?③为什么有了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喝了呢?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学生立刻结合课程学习知识,很有条理地给出了答案。一个和尚自己挑,自己喝,则不存在公平与否,两个和尚抬水时,他们会认为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当的,因此也不会过于计较公平与否,等到三个和尚时,他们就认为自己的付出会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所以马上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这段flash加深了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4.多种形式活跃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内容简单,知识浅显易懂,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就会让学生感觉到乏味,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穿插一些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用小品、辩论、讲故事等形式,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在活跃的气氛中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例如我在教《筑起“防火墙”》这一课时,针对目前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吧和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正方是:“我提倡青少年上网”,反方是“我反对青少年上网”。课堂上,我采用合作的方法,把整班学生按照座位分成正反两个阵营。通过辩论,学生知道了上网给青少年的帮助是有利于开拓视野、便于查阅资料、能提高自己的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各方面还不成熟、不稳定,往往抵御不了网上的各种不良诱惑,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甚至浏览不健康的信息,不仅荒废了学业,严重的还会导致违法犯罪。通过这样的辩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上网的利与弊,作为青少年学生要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的“五要五不要”的内容。辩论会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同学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极大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自觉远离网吧的自觉性。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稳定和发展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5.巧设总结强化兴趣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比如在做《诚信是金》这课的小结时,我按照常规先把要点、知识点概括了一下,然后请同学一起完成一个填空题,并告诉同学:这既是老师对同学的希望,也是老师布置给同学的作业,希望同学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个这样的人。学生马上异口同声:诚实守信。情绪很是兴奋,这样,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弥补了品德课结尾抽象、枯燥、平淡的不足,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打通课内外的隔阂,融贯学习和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社会责任》时,以2008年中国申办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为突破口,开展“我为办好奥运会和世博会做些什么”的主题活动来让学生认识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切实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并认识到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