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

第1篇: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

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第2篇: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1.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动力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首先要思考“为什么”的问题,即谁是提升的动力。就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而言,主要是因应以下三个方面的诉求。

1.1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举世瞩目。但是,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很薄弱,“西方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大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及中国对西方的了解。”[1]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创新文化要求高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进本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1.2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内部环境来看,由于历史传统、院校性质等原因,多数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以及科研机构之间,学术研究失去创新的空间。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体制障碍,高校与科研院所自成体系,虽然也有各种合作,但基本上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急需打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系统改革,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2],形成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和各具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为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搭建良好的平台。

1.3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先后出台了《科技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旨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措施。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数量众多、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事实。主要表现在:在研究群体方面,研究者大都习惯于“单打独斗”;研究团队多数以本学科领域人员为主,缺乏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的动力。在研究方法方面,缺乏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即使是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在学术观点方面,相当多的研究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缺乏新观点、新发现,亟需推进跨学科研究。

2.协同创新理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启示

协同理论最早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内部,如果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能够协同配合,那么就能产生1+1>2的“聚变反应”,产出协同融合的“聚集成果”。反之,整个系统必然陷于混乱无序状态。“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并提供了如下重要启示。

2.1创新研究方法是学术创新的前提

协同创新理论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互相借鉴彼此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认为,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积极借鉴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这对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2.2多元学术评价机制是学术创新的土壤

协同创新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构成创新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必须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以提升创新的绩效。从长远来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在注重专著、论文、项目等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更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探索建立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切实将质量导向、分类评价的要求和标准体现到学科评审、人才评价、教学评估、项目评审、成果评奖、机构评定等各个方面,贯穿于评价活动的各个环节[3],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和激励机制,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创新的土壤。

2.3学科交叉研究是学术创新的途径

协同创新理论认为,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新的学术领域,科学上的一些重大突破,大都由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不同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而产生,并被历史的经验所反复证明。例如,政治学家奥斯特罗姆凭借自己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就是“社会科学知识综合运用与相互融合”的结果。整合现有研究资源,加强跨学科研究的力度,进行多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和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3.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路径

借鉴协同创新的理念,我们认为,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高校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宜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改进科研评价体系,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根据协同创新理论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要以创新质量、解决需求和实际贡献为导向,改变以往单纯以期刊论文、成果获奖为主的单一评价标准,摈弃依靠论文数量、项目经费和科研获奖的评价模式,代之以创新质量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作为评价标准。

3.2打破学科藩篱,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科学的时代,“现实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往往带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集成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无法很好地解决和应对”,也很难出标志性的成果。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已成为新形势下科研创新的基本要求。协同创新要求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协同起来,通过学科交叉,一方面以多元化的视角切入研究问题,另一方面在学科的交叉点发现新问题、开拓新领域,从而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使创新能力的提升。

3.3注重环境育人,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

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会在无形之中塑造人、感染人。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过程,要真正使不同利益追求的创新主体形成合力,必须打造一个使各方都能认同的文化基础。首先,要在协同创新体营造一种自由、宽容互相尊重的团队文化,使相关创新各方实现有机结合和高效互动,使具有不同个性的优秀人才找到实现价值的平台。其次,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积极开展有利于师生协同意识培养的创新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激发各种创新潜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融入师生的思想。

注:本文为天津市社科理论界“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基层调研项目立项“天津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调查研究”(项目编码:ZZG-13280)的阶段性成果;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科研规划2013年度科研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码:13YB35)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东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2

[2]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Z].2012-5-7

第3篇: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机械厂实践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经过亲戚介绍,去了一家工具有限公司进行了实习,将近一个月的实习,虽然说没有对那些精密仪器逐个有个详细了解,但多少对知道这个公司的经营范围与对象。

刀具是由机床、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切削加工工艺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刀具切削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刀具的材料和刀具结构。切削加工生产率和刀具寿命的高低加工成本的多少、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的优劣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刀具材料、刀具结构及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这家公司的刀具主要由日本三菱、瑞士,也由于是外国公司,接洽的是上海的分公司,在我们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却是外国休假的时候,这实在是一个问题。

公司说实话是处于一个大仓库内,在大的空间内,除了会计室、会议室,经理室,配送部以外,就是堆放在四处的刀具。基本流程是,买货者在正确的部门买货,由经手者开出发票,发票是一式四联的,由买者拿着经过会计师傅敲章的,由他拿着的两张单子去配送部拿货,流程进行完毕后,他本人只拥有一张发票。其余三张由本公司留存,以便以后对帐。即使在一个星期的交易金额也是很大的。不过,很少看到顾客会拿着很多钱来现买现付。只有极其少数的顾客交易费用是很少的,才会当场付清。公司有一个自己的商务系统,在里面拥有的是整个公司的全部信息,包括供应商、客户信息,各部门的仓库里的货物数量等。在有的顾客在购买前会打电话来询问是否有他所要的货物,这时,通过这个系统,就可以很清楚的得到他要的答案。这家公司的大数交易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一台电脑、一个电话是每个工作人员桌上必须具有的工具,通过这两样工具,工作人员可以整天不出公司大门。却可以顺利完成很多工作额,可以说实现计算机化了。与供应方和供货方之间的交易磋商,合同签定也是通过传真完成的。

机械厂实践心得体会【2】

在家人的介绍下我进入嘉宇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作。在这里体验了两周左右的工厂生产学习,学到了许多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东西,增强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了自身意志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工人师傅们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刮研、钻孔、攻套丝、锯割、锉削、装配、划线等。我进厂的那些天恰逢公司在赶制一批用于展销的产品其中重点是“仿形”这类切割机!由于在学校我没有进行金工实训过,加之没有任何生产操作经验,因此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庆幸的是车间的师傅们看我刚从校门走出,知道我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虽然上面交代的任务比较紧去仍然花很长时间细心的来教我如何组装手轮、如何正确使用钻床并使钻出的孔符合生产尺寸、如何调试机器等。

印象最深的就是7月8号那天,我想都不敢想自己是怎么坚持想都不敢想自己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师傅们让我给他们弯钢构,全是那种20~30公分长的短钢筋条,一天时间加上晚上加班一刻不休愣是把一口袋的钢条弯完了,晚上回去之后才发现两个手掌心都磨破了。虽然心里知道自己不是真正准备在这里长期待下去,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每次看到师傅们对手头工作的那种专注之情时,我还是咬牙坚持着,并且告诉自己能行!不要因为自己是女生就放弃。

后来,他们觉得女生干这些活确实有点吃不消,就安排我去整理图纸以及其他公司的资料,给师傅们打印图纸。虽然以前有学过如何看图纸,但第一次看图纸时还是觉得看不懂,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慢慢能看懂图纸。有时候,也会接到客户的订单,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传达给师傅。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和其他工人一样每天上班打卡、下班吃大锅饭,体验着工人们的辛苦。我采用了看、问,亲自动手等方式,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偏离或联系不上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我们的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更多得结合起来,采用理论和实践的办学模式,做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分别同过课堂,暑期和实践把我们所学的和运用想结合起来,才能更完全的掌握. 经过这周的生产实习,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以前在学校了解的知识太狭窄,只把目光停留在仅学的几门专业课上,而且仅有的几门专业课学的也不是很精通。通过这次专业实习,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的收获。而且在对待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上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是动手实验的能力。作为工科生,我们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学校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这一次,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平日里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增强了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及团队合作意识。这次实习环境很开放,我们整个专业在一起听讲座,这几天的实习拉近了我们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一起讨论专业知识,互相帮助。最后,强化了我心中的责任感以及认真对事的态度的问题。在车间工作的两天,虽然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在现实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他的作用和要求,缺一不可,当你处在这个岗位上的时候,就必须有这个岗位上的责任感,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将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作用,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领导和同事们的经验,好的习惯和他们的知识也会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宝贵的财富.这次实践更让我肯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蓦然回首,虽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但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

第4篇: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大学期间,正是我奋力拼搏的大好时期.因此要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它们是我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我要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正是我自身成才的现实需要.为此,我将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在职业生涯中有下列要求:

(一)剖析自己,订立近期目标.

进入大学生活将近一年光景,我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很空虚,即使是那些加入学校社团的人也一样的,我也不例外.他们无目的的加入,机械化的运转,最后落的两手空空是也.有的更甚,用父母的血汗去玩弄自己的感情,尴尬无言,结果无言面对江东父老.

我吗?性格比较内向的,不善于表露自己,但我喜欢交流和写一些东西.因此我加入了编辑部,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选择.对于我的专业,我自己对它并不是太感冒.刚开始我不适应,可后来有计算机的辅助,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它啦.它对我的异想空间的潜力爆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大学三年里,我不仅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提高,这样才有利于我自己喜欢的方面有所成就.机械设计专业更多的是看与做的紧密结合.因此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我还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我还应该大量的借鉴别人的成果或着设计方案,以次来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着实行业实情,奋力补足自己。

初步确定毕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群顶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的毕业方向。了解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不断的总结分析中得到职业的经验:增加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铺养其他专业的知识以充实自己。

阶段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能力搜集公司信息上,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如果有机会要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向已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求职情况。

其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

但是

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

成功,不相信眼泪

成功,不相信颓废

成功,不相信幻影

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来,

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有的退却都有借口,而所有的挑战没有理由,只有信念;必胜的信念

挑战自我!永不言弃!

第5篇: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摘要: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论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我校开展以创新设计为手段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通过机械CAD/CAM专业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将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创办CAD协会及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欠缺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还不足以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经费使用方面也欠缺保障,跨部门的组织工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教学中已形成创新的风气,但未能上升到教学模式的层次,受益面有限。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程实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校机电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韶关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合实验室资源,

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实训和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以前,学校的实验室按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单独设立,实验内容分散且有相互重叠之处,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偏少,学生思维方式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校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实践基地。该实验室既建立起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它包括现代设计实验分室、现代制造室、测试与分析室及机电一体化室,完成了机械类专业从设计、制造、测试、分析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实验教学。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年均可接纳学生、教师2000多人次,可同时容纳教师、学生100多人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实验设备,如快速成型机、加工中心、ANSYS分析软件和测试仪器、特种加工设备和常用CAD/CAM应用软件,以适应不同年级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们更新实验课程,压缩演示性实验,增加动手操作性实验,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打破单一课程的局限,把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开设CAD/CAM一体化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实验”。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成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验基地,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培训,围绕先进实用设计制造技术开设各类工程实用技能培训,培养学生适应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通过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并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立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

高校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果一名高校教师只能单纯地从事教学,不能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本身的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在教学上也会因为知识狭窄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机电系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各类科技学术讲座,增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开辟了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建立大学生科研工作基地,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要求现有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厂矿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机电系已有4名“双师型”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进行创新技能培训

教育模式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的步伐,过去长期实行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欢迎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创新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它需要具有多面性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此,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创新”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对口”人才培养,增加了校内公选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定期开设创新技能知识讲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先后成立了“CAD协会”和“电子协会”,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项交流活动。同时,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型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竞赛为中心,

加强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学校成立了CAD协会并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将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CAD协会和电子协会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经常性地举办校内创新竞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广东省和全国的多次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在广东省第七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中获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竞赛获奖3项;广东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奖12项;在中南地区港澳地区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2005年获得广州赛区3项一等奖,选送到广西参加中南六省选拔赛获得2个一等奖;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2组获广东赛区三等奖。CAD协会的比赛作品有9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是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反映出我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形成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既保留了优良的验证性实验,又更新了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但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要求,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像一般的基础性实验按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完成即可,它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对优选出来的创新作品需立项并进行制作,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竞赛。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及有项目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这种实验管理模式的意义还在于:(1)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实验室开放内容贯彻了“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包括: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3)较好地实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素质与技能、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4)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开放实验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取得优异成果者,可向教务处申请学分。学校每年评选一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成效突出的开放实验项目作为优秀项目,对参加者和指导教师实行奖励。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创新实验、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面向21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在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通过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系统地对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几年的实践表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彦茹.浅谈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第6篇: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摘要:着重分析了机械类课程电子教案、多媒体投影、动画模拟与仿真、多媒体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机械工程类课程内容涉及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机械的制造原理与工艺等,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性都较强。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而相比一些基础课,机械工程类课程内容抽象,理解困难,缺乏趣味性,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和接受。另外,又由于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高热升温,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差,这影响到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故而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原始,不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其形象直观、便于教学组织等多种优点,成为解决机械工程类课程教学难题,并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及其优势

1.1电子教案的应用

多媒体电子教案克服了手写教案不便于修改、保存等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不断加人授课心得体会,改进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可使教案在不断改进的情况下得以重复利用。教师在重复教授同一门课的时候,不必重写教案,而将精力集中到授课思路与方法改进上来,提高教案质量和工作效率。WwW.133229.coM

1.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以幻灯片为主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手写板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1)便于内容的组织

多媒体教学允许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的需要,点击不同层次的内容,方便地将教子内容展开或收缩;随章点击水同的章节或课题,可以方便地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因而,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变化,在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取舍或顺序调整,方便地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并可较好地解决机械类课程经常遇到的课时不足的矛盾。

(2)提高课堂效率

机械工程类课程内容多,板书多,更有大量的图形。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板书及绘图占用了教师很大一部分时间,不但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且经常造成教学过程中断。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师从忙碌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到教学内容授课上,通过小小鼠标灵活地掌握课堂节奏。另外,教师还可将课件经过筛选、整理后让学生拷贝.以便于学生课后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上课时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记课堂笔记,把精力集中到听课上来,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加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人得到的外界信息中,约有80%通过视觉获取。多媒体课件以具界面丰富、形象直观、整洁美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等特点,更易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1.3cad/cam软件教学

利用cad/cam教学软件可进行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课程的教学及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将所学的机械类课程综合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能力,增加了实践机会,贴近了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1.4网络资源的利用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以其海量的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各种教学课件、软件、图片、录像,获得各种教学及专业信息。另外,互联网也为广大教师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教学与专业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为教师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增加专业知识提供有力的保障。

1.5动画演示与仿真的应用

动画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与理解,生动的画面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的实物课件,动画模拟与演示更加生动形象,灵活机动,克服了实物课件的许多局限性。多媒体教学用动画显示部件结构,模拟机构的运动,快捷方便,一目了然。对复杂的零部件结构,通过三维动画技术,镜头还可以伸到现实达不到的位置和角度,实现零件的任意剖分、组合。模拟切屑的形成过程、晶粒的成长过程、加工误差的形成过程等.可以让学生的视角延伸到实际生产中视野所不能达到的微观世界,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动画的演示,使得这些传统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机械制图教材中的“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这一章节既是空间形体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纽带,又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它是教材的一个重点;又由于“三视图”的形成与展开过程较抽象,所以它又是教材的一个难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借助本节教材中的“平面图形”所作挂图及结合教师的改变和手势转变来描述“三视图的看图方法”和“三视图的形成与展开过程”。由于“平面图形”无立体感,描述过程又较抽象,因此,学生听课感到吃力,通常需要花较多的课时进行辅导、训练才能完成该节教学任务。从学生作业中的信息来检查教学效果,笔者发现仍有30%-40%的学生概念欠清晰,作业有错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消化才能逐步形成空间概念,而这往往会影响到后面几节内容的学习。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由于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具体直观,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并清楚地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效率,学生对所学教材能获得充分感知。

另外,动画课件制作方便简单,只要掌握任意一种动画软件,任何教师都可以进行动画制作,其成本较实物课件大大降低。

动画仿真实习软件还能使学生在教室中模拟实际生产的操作过程。如在数控实训中,我们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进行仿真模拟训练有素,使学生在进人实训车间之前就已经对实训的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大大减少了实训风险,提高了实训的效率。又如在《食品工程原理》这门课的教学中,实验(过滤、精馏、流化床干燥、液体粘度测定等)很多,但学校的实验设备不够,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因此我采用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仿真软件,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对实训设备的占用,节约了开资。

1.6生产录像的应用

机械工程类课程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生产录像可以让学生在不走出教室的情况下,了解企业中产品及零件的生产过程,了解零件与产品的功能与应用,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贴近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教学设备与场地不足的矛盾。通过多媒体录像介绍一些当前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工艺,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

2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7篇: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班级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04级5班

设计者 : ***

指导教师: ***

时间 : 2007-07-00

目录

一、设计条件

二、设计要求

三、运动分析以及动态静力分析

四、源程序

五、计算结果

六、心得体会

前言:

该运动学分析的任务是:找出角的位置, 驱动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或位置, 直线运动速度和线性加速度在驱动杆上的点,并找到了驱动力t, 根据输入参数驱动线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六杆系统

输入数据表

单位 rpm m m m m m m m kg kg kg m m Kgm2 Kgm2 KN 一、设计条件

1、按照知道教师布置的机构类型和设计参数进行机构分析。

2、已知机构的工作阻力Pr,从动件的工作摆角(舍),主动件角速度W1连杆和滑块的质心位置已知。主动杆件不考虑惯性力的影响,各杆件的几何尺寸已知。

二、设计要求

1、整理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题目、设计条件及要求、机构运动简图。数据模型,列出矢量方程,程序流程图,计算结果分析及评估,要求:步骤清楚,叙述简明,文字通顺,书写端正。)

2、画机构运动起始位置简图(在说明书中简单说)。

3、打印结果一份:对应主动件处各位置时,从动件的位移,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和主动件的平衡力偶M(平衡力F)。

4、打印位移S,速度V,加速度A曲线。

三.运动分析以及动态静力分析

数学模型

计算连杆2 , 3 , 4的角度和滑杆的位置: L1* cosθ1+L2* cosθ2=L3* cosθ3+LED* cosθ3 θ4=arcsin((b-L3* sinθ3)/L4)

从上式可得:θ2 ,θ3,θ4

计算杆和角速度和滑块的速度,对以上的函数求导即可得: ω2=(ω3*(L3-Lce)*sin(θ3)-ω1*L1*sin(θ1))/(L2*sin(θ2))

ω4=-(ω3*L3*cos(θ3))/(L4*cos(θ4))

vf=-ω3*L3*sin(θ3)-ω4*L4*sin(θ4)

对上面的函数求导计算连杆的角加速度和滑块的加速度:

ε3=(D*cos(θ2)-E*sin(θ2))/((L3-Lce)*sin(θ2-θ3))

ε2=(D+(L3-Lce)* ε3*sin(θ3))/(L2*sin(θ2))

ε4=(L4*ω4*ω4*cos(θ4)-L3*(ε3*cos(θ3)-ω3*ω3*sin(θ3)))/(L4*cos(θ4))

af=-L3*(ε3*sin(θ3)+ω3*ω3*cos(θ3))-L4*(ε4*sin(θ4)+ω4*ω4*cos(θ4)) E=-(L3-Lce)*ω3*ω3*sin(θ3)-L1*(ε1*cos(θ1)-ω1*ω1*sin(θ1))+L2*ω2*ω2*sin(θ2);

极限位置图

力分析

受力图

构件1:

构件2

构件3

构件4

1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2 建立构件位置方程 L1*cos(arg1)+L2*cos(arg2)-L3*cos(arg3)-a=0 Lo2c=s5+L4

L4sin(arg4)=Lo2csin(arg3)

令: B=2*L1*L2*cos(arg1)-2*a*L2 得出:

arg2=2*atan((A-sqrt(A*A+B*B-C*C))/(B-C)) arg4=asin((b-L3*sin(a3))/(L4))

xf=a+L3*cos(a3)+L4*cos(a4)

求导得出: 2杆的角速度: t3=(L1*sin(arg1-arg2)*t1)/(L3-Lce)*sin(arg3-arg2) 4杆的角速度: t4=-(t3*L3*cos(arg3))/(L4*cos(arg4))

滑块的速度: vf=-t3*L3*sin(arg3)-t4*L4*sin(arg4)

再求导得出:

原动件的角加速度:s1=0

3杆的角加速度: s3=(D*cos(arg2)-E*sin(arg2))/((L3-Lce)*sin(arg2-arg3))

2杆的角加速度: s2=(D+(L3-Lce)*s3*sin(arg3))/(L2*sin(arg2))

4杆的角加速:

s4=(L4*t4*t4*cos(arg4)-L3*(s3*cos(arg3)-t3*t3*sin(arg3)))/(L4*cos(arg4))

滑块的加速度:

af=-L3*(s3*sin(arg3)+t3*t3*cos(arg3))-L4*(s4*sin(arg4)+t4*t4*cos(arg4))

3:建立质心方程:

A:对质心S3分析如下:

Xs3=a+(L3*COS(arg3))/2; Ys3=b+(L3*sin(arg3)/2

通过上式两边求导;

Vs3x=(-L3*t3*sin(arg3))/2;Vs3y=(L3*t3*cos(arg))/2

进一步求导:

As3x=(-L3*s3*sin(arg3))/2+(-L3*t3*t3*cos(arg3))/2

As3y=(L3*s3*cos(arg3))/2+(-L3*t3*t3*sin(arg3))/2

B:对质心S4分析如下:

Xs4=a+L3*cos(arg3)+(L4*cos(arg4))/2

Ys4=b+(L4*sin(arg4))/2

通过上式两边求导:

Vs3x=-L3*t3*sin(arg3)-(L4*t4*sin(arg4))/2

Vs3y=(L4*t4*cos(arg4))/2

进一步求导:

As4x=-L3*s3*sin(arg3)-L3*t3*t3*cos(arg3)-(L4*s4*sin(arg4))/2-(L4*t4*t4*cos(arg4))/2

As4y=(L4*s4*cos(arg4)/2-(L4*t4*t4*sin(arg4))/2

C:对质心S5分析如下:

Xs5=a+L3*cos(arg3)+L4*cos(arg4)

求导:

Vs5x=-L3*t3*sin(arg3)-L4*t4*sin(arg4)

As5x=-L3*s3*sin(arg3)-L3*t3*t3*cos(arg3)-L4*s4*sin(arg4)-L4*t4*t4*cos(arg4) Program Design程序设计

A:构件1受力分析如下:

∑M1=0 ∑X=0 ∑Y=0 B:构件2受力分析如下:

∑M2=0

(YB-YC)*Fr32x-(XB-XC)*Fr32y=0

∑X=0 ∑Y=0 C:构件3受力分析如下:

∑M3=0

Fr23y*(XC-XD)-Fr23x*(YC-YD)-Fr43y*

(XE-XD)+Fr43x*(YE-YD)-Fi3x*(Ys3-YD)

+Fi3y(Xs3-XD)+Mi3=0

∑X=0

Fr23x-Fr43x+Fi3x+Fr63x=0

∑Y=0

Fr23y-Fr43y+Fi3y+Fr63y-G3=0

D:构件4受力分析如下:

∑M4=0

-Fr34x*(YE-YF)-Fr34y*(XE-XF)-Fi4y*

(XF-Xs4)-Fi4x(Ys4-YF)+GD*(XF-Xs4)+Mi4=0

∑X=0

Fr34x+Fi4x-Fr54=0

∑Y=0

Fr34y+Fi4y+Fr54y-G4=0

E:构件5受力分析如下:

∑X=0

Fr45x+Fi5x-Pr=0

∑Y=0

Fr65y-Fr45y-G5=0

程序模型

程序变量定义 L2=0.4, L3=0.44, L4=0.6, Lce=0.12, Les4=0.32, Js3=0.03, Js4=3; t1,t2,t3,t4 各杆的角速度 xf,vf,af 滑块的速度,加速度

A,B,C,D,E;

g=9.8;

Pr;

四.源文件清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六:摆动式运输机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方案3)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math.h> L2=0.4, L3=0.44, L4=0.6, Lce=0.12, Les4=0.32, Js3=0.03, Js4=3;

double t1,t2,t3,t4;//各杆的角速度 double xf,vf,af;//滑块的速度,加速度

double A,B,C,D,E;

double g=9.8;

double Pr;

double Func_360(double z)

{

if(z<0)

return z=z+360;

else

return z;

}

double Func_2PI(double z)

{

if(z<0)

return z=z+2*PI;

else

return z;

}

double Angle_To_Radian(double z)//角度转弧度

{

z=PI*z/180;

return z;

}

double Radian_To_Angle(double z)//弧度转角度

{

z=180*z/PI;

return z;

}

void YunDongFenXi()//运动分析

{ B=2*L1*L2*cos(a1)-2*a*L2;

a2=2*atan((A-sqrt(A*A+B*B-C*C))/(B-C)); a4=asin((b-L3*sin(a3))/(L4));

xf=a+L3*cos(a3)+L4*cos(a4);

double a22=Func_360(Radian_To_Angle(a2));

double a33=Func_360(Radian_To_Angle(a3));

double a44=Func_360(Radian_To_Angle(a4));

t3=(L1*sin(a1-a2)*t1)/(L3-Lce)*sin(a3-a2);//2杆的角速度 t4=-(t3*L3*cos(a3))/(L4*cos(a4));//4杆的角速度

vf=-t3*L3*sin(a3)-t4*L4*sin(a4);//滑块的速度

s1=0;//原动件的角加速度 E=-(L3-Lce)*t3*t3*sin(a3)-L1*(s1*cos(a1)-t1*t1*sin(a1))+L2*t2*t2*sin(a2);

s3=(D*cos(a2)-E*sin(a2))/((L3-Lce)*sin(a2-a3));//3杆的角加速度

s2=(D+(L3-Lce)*s3*sin(a3))/(L2*sin(a2));//2杆的角加速度

s4=(L4*t4*t4*cos(a4)-L3*(s3*cos(a3)-t3*t3*sin(a3)))/(L4*cos(a4));//4杆的角加速度

af=-L3*(s3*sin(a3)+t3*t3*cos(a3))-L4*(s4*sin(a4)+t4*t4*cos(a4));//滑块加速度

cout<<"原动件位置角度:"<<Radian_To_Angle(a1)<<"角速度:"<<t1<<"角加速度:"<<s1<<endl;

cout<<"2杆的位置角度:"<<a22<<"角速度:"<<t2<<"角加速度:"<<s2<<endl;

cout<<"3杆的位置角度:"<<a33<<"角速度:"<<t3<<"角加速度:"<<s3<<endl;

cout<<"4杆的位置角度:"<<a44<<"角速度:"<<t4<<"角加速度:"<<s4<<endl;

cout<<"滑块的位移:"<<xf<<"滑块的速度:"<<vf<<"加速度:"<<af<<endl;

}

void JingLiFenXi()//动态静力分析

{

if(a1>=4.043056565&& a1<=6.08671856)

Pr=2200;

else

Pr=0;

double as3x=-Lds3*(cos(a3)*t3*t3+sin(a3)*s3);

double as3y=-Lds3*sin(a3)*t3*t3;

double as4x=-Les4*(cos(a4)*t4*t4+sin(a4)*s4)-L3*(cos(a3)*t3*t3+sin(a3)*s3);

double as4y=-Les4*sin(a4)*t4*t4+L3*sin(a3)*t3*t3;

double xa=0, xb=L1*cos(a1);

double ya=0, yb=L1*sin(a1); double xd=a, yd=-b;

double xe=a+L3*cos(a3), ye=L3*sin(a3)-b;

double xf=a+L3*cos(a3)+L4*cos(a4), yf=0;

double xs3=a+Lds3*cos(a3), ys3=Lds3*sin(a3)-b;

double xs4=Les4*cos(a4)+xe, ys4=Les4*sin(a4)+ye;

double F3x=-m3*as3x, F3y=-m3*as3y;

double F4x=-m4*as4x, F4y=-m4*as4y;

double F5=-m5*af;

double M3=Js3*s3, M4=Js4*s4;

double G3=m3*g, G4=m4*g, G5=m5*g;

double F43x=F4x-Pr;

double F43y=(M4+G4*(xs4-xf)+F4x*(yf-ys4)+F4y*(xs4-xf)-(F4x-Pr)*(yf-ye))/(xe-xf);

double F54x=-Pr+F5;

double F54y=G4+F43y-F4y;

double F65y=G5+F54y;

double F32y=(M3+G3*(xs3-xd)+F3x*(yd-ys3)+F3y*(xs3-xd)+F43x*(yd-ye)+F43y*(xe-xd))/((xc-xd)+(xc-xb)/(yb-yc)*(yd-yc));

double F32x=-F32y*(xc-xb)/(yb-yc); double F12y=-F32y; double F61y=F12y; double F63x=F32x-F43x-F3x;

double F63y=G3+F32y-F43y-F3y;

cout<<"1杆的转矩为:"<<M1<<endl; cout<<"1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F12y<<endl;

cout<<"3杆对2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F32x<<endl;

cout<<"3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F32y<<endl;

cout<<"4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F43x<<endl;

cout<<"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F43y<<endl;

cout<<"5杆对4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F54x<<endl;

cout<<"5杆对4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F54y<<endl;

cout<<"6杆对1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F61x<<endl;

cout<<"6杆对1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F61y<<endl;

cout<<"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F63x<<endl;

cout<<"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F63y<<endl;

cout<<"6杆对5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F65y<<endl;

}

void main()

{

a1=0;

a1=Angle_To_Radian(a1);

for(int i=1;i<=6;i++)

{

YunDongFenXi();

JingLiFenXi();

cout<<endl<<"------------------------------------------------------"<<endl<<endl;

a1+=PI/3; } a1=Angle_To_Radian(a1);

YunDongFenXi();

JingLiFenXi();

cout<<endl<<"------------------------------------------------------"<<endl<<endl; a1=Angle_To_Radian(a1);

YunDongFenXi();

JingLiFenXi();

cout<<endl<<"------------------------------------------------------"<<endl<<endl;

}

五.输出结果

原动件位置角度: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杆的位置角度:1.85923角速度:1.03424角加速度:3314.6 滑块的位移:1.22361滑块的速度:0.0508925加速度:162.232 1杆对2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88371.7 3杆对2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88371.7

3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0315.7

4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669.8

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2387.7

5杆对4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4600.9 6杆对1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88371.7 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86806.2

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8045.58 ------------------------------------------------------

原动件位置角度:6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2杆的位置角度:355.646角速度:108.587角加速度:16431.2 4杆的位置角度:346.64角速度:-6.23446角加速度:-15672.7 1杆的转矩为:16385 1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1498.4 3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1498.4

4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85711

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56823.7

5杆对4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735059

5杆对4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57754.6 6杆对1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1498.4

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349767

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45258.1

6杆对5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58636.6

------------------------------------------------------

原动件位置角度:12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杆的位置角度:63.8067角速度:13.5015角加速度:-192.561 滑块的位移:0.90679滑块的速度:-6.80996加速度:96.5901

1杆的转矩为:-155.8 1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83.994 3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83.994 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597.12

5杆对4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8693.11

5杆对4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631.866 6杆对1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83.994

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3256.12

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841.68

6杆对5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513.87

------------------------------------------------------

原动件位置角度:18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杆的位置角度:85.5745角速度:7.83443角加速度:-761.14

4杆的位置角度:325.634角速度:-0.537069角加速度:106.833 1杆的转矩为:-966.199 1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8051.66 3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8051.66

4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9127.05

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473.26

5杆对4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33107.3

5杆对4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3429.49 6杆对1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8051.66

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22153.6

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5637.25

6杆对5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4311.49

------------------------------------------------------

原动件位置角度:24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杆的位置角度:92.6593角速度:-1.18108角加速度:-977.488

4杆的位置角度:325.537角速度:-0.0487394角加速度:-39.0961

滑块的位移:0.664279滑块的速度:0.502566加速度:416.385 1杆对2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9119.9 3杆对2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9119.9

3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6309.6

4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3187.1

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5880.27

5杆对4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39674.6

5杆对4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6151.02

6杆对1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9119.9 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33244.4

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0545.6

6杆对5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7033.02

------------------------------------------------------

原动件位置角度:30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杆的位置角度:62.4684角速度:-4.92588角加速度:-233.801 滑块的位移:0.918551滑块的速度:2.4755加速度:116.938 1杆对2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5006.51 3杆对2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5006.51 4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4868.5

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358.14 5杆对4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873.73

6杆对1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5006.51 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0063.3

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3921.3

6杆对5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755.73

------------------------------------------------------

原动件位置角度:348.743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2杆的位置角度:348.743角速度:-14.4513角加速度:4437.6 4杆的位置角度:9.39348角速度:3.81437e-007角加速度:-4207.91 1杆的转矩为:-0.0024707 1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8270 3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8270

4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7609.13

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0603.2

5杆对4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38231

5杆对4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0858 6杆对1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8270

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34452

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7784.38

6杆对5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21740

------------------------------------------------------

原动件位置角度:231.65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2杆的位置角度:51.6501角速度:14.4513角加速度:-555.372 4杆的位置角度:325.548角速度:2.52801e-008角加速度:-41.7613

滑块的位移:0.662387滑块的速度:-2.37093e-007加速度:391.665

1杆的转矩为:-0.000136578 1杆对2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9021

3杆对2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5048.8 4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0355.3

4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4161.07

5杆对4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35249.9

5杆对4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4415.87

6杆对1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15048.8 6杆对3杆在X方向上的力为:26289.5

6杆对3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14977.5

6杆对5杆在Y方向上的力为:5297.87

------------------------------------------------------

结果分析

数据图

think the result is right, and it has been inspected. But there may be a little mistake. It maybe caused by the digit number of the float or double datatype. The value of PI is also not very exactitude.

六.实验心得

本次课程设计,虽说时间较短,但就在这几天的紧张工作中,我却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我在平时无法学习到的。它不仅使我对机械原理这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我的工作品质的培养也是大有收益的。

作为一名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做本次大作业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作为一名专业学生掌握编程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本次大作业要求用VC++编程等,所以我们还要好好掌握这门语言。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好高,为我们没有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的角度,单单是为了学而学,这样效率当然不会高。边学边用这样才会提高效率,这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大收获。但是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Ye Zhonghe, Lan Zhaohui, M.R.Smith, 2001.7

第8篇: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 实践活动 管理 运行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05-03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是教育部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进行的积极探索,已经成为教育部积极倡导和扶持的展示高校教学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舞台[1]。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相关部门应从新的高度、新的角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重要意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活动作为培养实践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要为实践、实习工作注入活力,实践、实习工作要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提供平台,要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教师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工作的成效[2]。目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拟从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际出发,以管理、教育体系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运行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发展。

1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机构

1.1 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建设

为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运行,该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为核心的监督管理体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科研处、国资处、财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活动,制定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学校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及实施方案的论证、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工作组,工作组由二级学院院长任组长,党总支书记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专业教师为成员,具体负责该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项目申报与实施。学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督促二级学院开设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负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进行评定、审核和技术监督。

1.2 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完善教育体系建设

学校制定了泰山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管理办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竞赛项目管理办法》《实践创新学分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学生创新和创业活动的立项、申请、审批和经费管理等各项程序,支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在各类评奖评优时获得相应加分。对指导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教师,学校根据其指导项目的时间、项目内容计算其指导工作量。学校将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优工作,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学校还将继续出台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全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着重加强管理学、市场营销、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选聘一支由就业工作人员与专业教师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并定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教育与培训,鼓励团队人员考取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全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作为有效补充,选聘创新创业成功企业家、校友等先进典型担任客座讲师,以自身经历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延伸,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大力组织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者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等社团,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见习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利用传统方式、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做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宣传报道和学习交流、互动促进等工作,确保学生及时了解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关情况,主动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要积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免费做好提供实验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服务工作。

2 扎实稳健的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2.1 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项目

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类,面向本科生申报。

该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制定并完善了《泰山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和《泰山医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学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实施。近3年来,该校有43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438项创新训练项目获得立项是泰医多年来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果体现,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2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载体,应着力加大建设力度。学校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出发,积极组建一批高标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最大限度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可以同时容纳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孵化中心[2]。孵化中心根据入驻团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政策咨询、指导服务等工作;邀请校内外教授、工程师等专家为其提供技术、管理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咨询,并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中心免收入驻单位的房屋租赁费,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并补贴水电费。目前已有12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孵化中心,涉及生物科技、网络信息、电商、旅游等行业。孵化中心还将依托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培训活动为入驻团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积极协调解决启动资金投入、资金扶持等工作,加快项目与资金的对接,推动和加速孵化过程。

2.3 校企联合,成立创业联盟

该校地处泰安市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学校积极主动和泰安高新区中国泰山高端人才创业基地联合,参与成立“泰山科技・高校创客联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式服务平台。客联盟将以政府引领、企业搭台、市场动作的方式为创客提供多项“保姆式”服务。联盟成立后我校依托泰山科技公司创建的省级创业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信息服务平台、省级众创空间、泰安创业大学实训基地等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联合其他驻泰高校的创新创业资源,为该校学子打造全要素的开放式的综合创业服务平台。联盟成立后已实现该校学生与企业、创业与就业、孵化与投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借助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等服务,为他们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条件,让“互联网+创新、互联网+孵化、互联网+就业、互联网+……”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得以建立与融合。

2.4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该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1989年启动的由、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993年启动的由原国家教委和相关部委或学会联合倡导,在全国高校开展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械设计和结构设计4大学科性竞赛,以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等全国大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等省级大赛;以及泰安市“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创新创业选拔赛等市级竞赛,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2015年10月由该校承办、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办的“泰山杯”大学生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大赛,更是展现了该校竞赛组织工作能力和学生参赛水平[4]。大赛邀请了长江大学、大理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阳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参赛,开辟了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在技能竞赛中,该校获得团体特等奖;在科技创新项目答辩中,该校、香港理工大学获得一等奖。

2.5 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

学校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在全校范围内表彰奖励。2015年12月,学校专门召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近3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表彰。会上,学校领导宣读了《关于表彰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个人的通报》,表彰了在近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6个先进集体、52名优秀指导教师和34名先进个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先进个人代表先后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和个人工作实践,回顾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历程,分享了在创新创业中的心得体会,畅谈了下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打算和想法。校领导就进一步加强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协同育人、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4个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学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使创新创业成为广大师生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三是统筹谋划、稳步推进,将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落脚到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实践上。要加强统筹规划,整体协调推进,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明确,评价科学,责任落实;要营造浓郁氛围,完善工作体制和激励机制,通过体制机制驱动,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工作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形成创新伟大、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和价值取向。

3 结语

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及运行机制应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组织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者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等社团,参与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见习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开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30-32.

[2] 袁瑜,顾永东,陈红喜.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建构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J].职业指导,2015(1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