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技术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红叶石楠;繁殖技术;园林应用;分析
红叶石楠这一名字缘自于其鲜红的嫩叶和新稍 ,是我国近年来引进开发的新树种,在上海、武汉、杭州、重庆、南京等地试种良好,是公认的苗木精品。红唇、红罗宾是其常见的2个品种,其中,因红罗宾具有夺目鲜艳的叶色,而更具观赏性。在国外,红叶石楠有着“红叶绿篱之王”的称号,在欧美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相继举行,红叶石楠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园林设计师所关注。相关预测表明:未来几年时间里,红叶石楠等彩叶苗木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需求,预计达10亿株左右,前景十分良好。因此,对繁殖技术及园林应用2方面对其展开研究论述,对于红叶石楠在我国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推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红叶石楠的繁殖技术研究
红叶石楠的繁殖技术包括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培繁殖,且以扦插和组织培养2种方式最为重要和普遍,是当前红叶石楠繁殖的主流技术。
1.1 扦插繁殖技术
扦插繁殖的设施条件主要包括连栋塑料大棚、钢管大棚和小拱棚。在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中,这一繁殖技术的诸多难题被逐渐克服,从而形成一套成活率高、成本低、操作便捷的繁殖技术,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塑料大棚的生产。归结扦插繁殖技术,主要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实现:
1.1.1 准备苗床和设施。选用单体大棚,并进行加盖薄膜和遮荫网的设置,待整平棚内的地面后,即开展苗床的建立,其宽度约为100cm,且安装11cm左右高的挡板于四周。铺设1层细沙于苗床底部,来便利排水,且用蛭石添加泥碳来作为扦插的基质。应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苗床和基质做消毒处理,来防止病虫害隐患。
1.1.2 控制扦插的时间与次数。其同采穗时间、设施条件存在着相关性,对于普通塑料大棚来讲,通常1年插3次,分别为春插(3月上旬)、夏插(6月上旬)和秋插(9月上旬)。
1.1.3 插穗与扦插。选用当前生枝叶(木质化)或嫩枝(半木质化),剪成长约3~4cm的1芽1叶,且要保证平滑的切口。待剪好插穗后,强调保持,尽可能做到“随时剪、随时插”。在开始扦插之前,用生根剂对切口进行处理,来提升其生根速度,以保证成活率。控制扦插的深度和密度分别为3cm和400株/m2。扦插完毕后,即刻实施浇水,注意要浇透,且要用炭疽福美和多菌灵混合液对叶面进行喷洒。
1.1.4 苗床检查。控制基质含水量在60%上下,棚内空气湿度95%以上。控制棚内温度在38℃一下,如出现过高温度,应通过喷雾来进行降温。待一半左右穗条发芽后,应进行逐渐的开膜,且可减少一半遮荫。当全部穗条发根,且一半以上发叶后,将大棚的薄膜和遮荫网退去,来给予其光照,遂进入炼苗阶段。可用低浓度水溶性化肥浇施或叶面肥喷洒,来保证扦插苗得到良好的生长。
1.2 组织培养繁殖技术
组织培养繁殖技术是农林种苗生产繁殖的重要手段,相比于常规的无性繁殖,具有周年生产、速度快、良好的产品一致性等特点,特别在稀缺种源品种的繁殖上,其优势体现的更为充分。归结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2.1 获取外植体。选红叶石楠的茎端与茎尖为外植体,在温室内,对红叶石楠母株进行约2周的栽培,叶面不洒水,每3~5天进行1次杀虫剂的喷施。在实际操作中,剪嫩稍先端,成长约1cm的单芽,茎端去叶,保留约2mm叶柄,茎尖进行半张小叶的保留,并浸泡于饱和洗衣粉溶液中约3分钟,冲洗后留于备用。
1.2.2 培养,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在接种前,对干净外植体作消毒处理,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外植体的接种,待初次试验后,切下腋芽进入到继代培养阶段。继代表现出较低的增殖率,故需通过切割试管苗来促进增殖的扩大。待继代苗数量达到一定值时,便进入到生根培养阶段。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红叶石楠的生根培养,约7天生成红根,约35天,后根长约2cm,遂进入到炼苗阶段,为移栽作准备。科学的炼苗最好在温室中将瓶盖拧松进行3~5天的放置,且控制温度在20~30℃之间。
1.2.3 过渡移栽。这是组培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最好在早春或秋冬将其移栽至温床。控制过渡苗床的宽约12m、高约30cm,且保证平整的床底,条件允许时,可进行地热加温线的加铺。
1.2.4 大田移栽。结合天气情况和小苗生长情况来确定大田移栽时机。通常情况下,在小苗长到5cm以上时进行移栽,成活率可达到85%,且在10cm以上时,能达到更好的移栽效果。
2 红叶石楠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红叶石楠的适应性很强,耐土壤瘠薄、耐低温,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和耐盐碱性能力。喜强光照,耐荫能力很强,直射光照下,具有更为鲜艳的色彩。红叶石楠萌芽性强,生长速度快,耐修剪,可结合园林需要修剪成不同的形状。
2.1 红叶石楠的园林应用原则
首先,应同红叶石楠生物学特征相符合。红叶石楠的种植应适应生态,选择的地点应具有合理的土壤、水分、光照等,来确保其得到良好的生长;其次,应协调于周边环境。将红叶石楠同和其存在较大色彩反差的建筑物或背景植物进行搭配,通过对色彩变化的利用,且在遵循建筑、环境同红叶石楠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来营造出具有特定诗意和意境的视觉体验;最后,应结合生态效应。在其观赏性、生态性之外,还注重其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2.2 红叶石楠的园林应用方式
红叶石楠园林应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如下4种:①孤植。可培育红叶石楠为球形树冠、独干的乔木,其有白色花朵、红色嫩叶和较长的绿叶,是难得的开花常绿乔木。这决定了红叶石楠在园林应用中,可作为独特的观赏树而存在,既可孤植于草坪,成为独立风景,又可通多种园林地貌、地形、建筑相结合,起到对比、烘托及点缀效果。②丛植。红叶石楠的丛植方式,可以增添更多的色彩,起到美化园林环境的效果。以绿色乔木为背景或丛植红叶石楠于浅色园林建筑物前,可起到对比、烘托、点缀的效果,给人以较好的视觉享受,特别是红叶时期,色彩的对比效果尤为明显。③片植或群植。修剪红叶石楠(1~2年生)为矮小灌木,通过片植或群植来作为园林绿地的地被植物,特别是春、秋2个季节,嫩叶越修剪越红,会产生极好的景观效应。将红罗宾(红叶石楠的一种)同蜀桧、金叶女贞等配置成图,在多种色彩之下,给人以气势之美。此外,还可培育红叶石楠为丛生型、主干不突出的小乔木,以群植的方式生成大型的幕墙或绿篱。④盆栽。采用无土基质可盆栽红罗宾,对其枝叶修剪后,造型大方典雅,可用于花坛模纹、花镜铺设等。可以说,红叶石楠在园林应用中的盆栽方式,通过合理的绿化布置,可烘托起园林的良好气氛,表现出很高的观赏价值。
3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论述,对红叶石楠的繁殖与园林应用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参考上述内容,合理地开展,从而为红叶石楠的应用推广提供有力支持。且有理由相信,随着红叶石楠繁殖与应用经验的逐渐积累,其繁殖和应用技术必将进一步完备,从而在园林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君.园林绿化新树种—红叶石楠[J].生态家园,2009(5)
2 程璇.红叶石楠的特征特性及主要培育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1)
3 王真真.红叶石楠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6)
4 汤举红,王丽霞.红叶石楠的培育繁殖[J].西南园艺,2010(9)
【关键词】林业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严重威胁林业资源,对林业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提供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条件。因而,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林业的建设工作,对林业的建设应适当的加大投入。病虫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林业资源的枯竭,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林业实行相关管理及提出病虫害防止措施显得十分有必要。近些年来,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较以前也越来越严重,病虫害的干扰已出现高发态势,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正常发展。新时期应对林业管理要提出有效的管理手段,对病虫害防治应予以高度重视,解决病虫害问题是实现我国林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林业在新时期背景下得到新发展。
1.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及发生特点
1.1原因
通过对近些年出现的林业病虫害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病虫害出现原因主要有:第一,人工造林时大都使用单一树种,这样造出的纯林由于其物种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其生物多样性较低,防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一旦受到病虫害影响,就很难恢复到已有水平。第二,近些年对待林业病虫害常采取的化学药物为主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在除去病虫害的同时也使它们天敌的数量大大降低,并且这些天敌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有数目,病虫害在这期间也渐渐的产生了抗药性,这就使得病虫害愈发严重,难以控制。
1.2发生特点
近些年,病虫害面积呈扩大趋势,爆发后很难控制,林业损失较为严重。我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对主要害虫投入太多精力,次要害虫则不够重视,这就使得经过一段时间演变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但是我们并不能做到对所有害虫都能检测到,预防工作不到位,使得灾害频频发生,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带来了消极影响。
2.林业病虫害防范的策略与防治措施
2.1病虫害防范策略
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在病虫害防止过程中应该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起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积极招收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工作人员,定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在应对病虫害爆发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制定相关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降低林业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使林业损失降低到最小。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防范,林业工作要重视科技、做到有效应用和发展科技,建立相关科技机制,通过科技手段对病虫进行针对性及彻底的防治。可以组织一支科技工作者队伍,利用相关除虫科技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出努力。
2.2病虫害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即利用各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是利用声音、光谱、颜色、温度、气味等物理因素诱杀、驱赶或消灭。比如通过模仿并录制一些天敌的声音可以驱赶麻雀、鼠类等;利用黑光灯、紫外线诱杀或杀灭害虫,这利用了某些昆虫如灯蛾、叶蝉、棉铃虫等的趋光性,同时紫外线可以杀灭病菌;利用害虫对颜色的感应对他们进行驱赶,如辣椒可以驱赶有翅蚜虫,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农村常用的用枝叶烧烤土壤,高温杀死土中的微生物,冬天利用冰雪覆盖也可以冻死土中的病虫;可用糖醋液来防治种蝇、地老虎等害虫。
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卵,抑制其生长繁殖。化学防治的优点是可以同时间大面积消灭病虫,效果显著,便于使用。但是化学药物成本较高,使用不当可能会危及人、家禽等的生命健康,而且喷洒的农药不是只对害虫起作用,消灭害虫的同时可能会使其天敌因此失去生命,农药的使用还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稳定性。所以,在使用化学方法对害虫进行防治时要注意药剂品种、用量、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得当,使得化学药剂在达到除虫的最大药效下,产生较小的药害。
生物防治措施:对病虫进行生物防治方法又称为无公害防治,通过利用微生物和有益生物对病虫害的相克特性来消灭病虫。主要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引入寄生生物以毒攻毒、散播性引诱剂干扰其正常交尾等。既可以保证人、植物、畜的安全,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病虫害具有长期有效的抑制作用。
对种子、苗木进行检疫:对可能随种子、苗木等可能传播到林业的有害生物可以实施检疫措施和除害处理,一旦发现,立即将种子、苗木烧毁,从根本上阻碍有害生物的传播,防患于未然。同时,在育苗时,应注意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同一苗圃上要进行轮作,防止病原体的大量积累。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播种期间注意通风、除草、施肥,促进苗木健康成长,保持环境卫生,防止微生物扩散。
关键词:林业技术专业;专业能力;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90-02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为生产和服务一线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3]。职业能力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其中的专业能力更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取得社会认可,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核心技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职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就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专业技能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核心技能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林业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从事森林资源培育、调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2.林业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组成。根据当前林业生产单位的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所应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①基本技能:森林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识别技能;土壤识别、森林环境因子调查技能;林分调查技能。②专业核心技能: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林业行政执法。
二、核心课程的设置
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围绕以上7项专业核心技能,确立7门核心项目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具体见下表。
三、专业核心技能实现措施探讨
1.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直观、生动地再现林业生产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更新和丰富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林业技能型人才,要关注林业生产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的内容应密切与林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结合,及时将最新的生产技术反映到实践教学中,保证学习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如GPS和GIS技术、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林业信息技术等[4]。
3.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训体系,加强实践。加大投入,加大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制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校内通过自办专业公司、研究所,吸收学生实习与兼职,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中小型课题或专题项目的研究或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提高核心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在校外结合本省林业实际,与林业局、林场、林产企业合作,在竹木加工企业的木质原材料生产、绿化苗木生产、集体林权改革、森林资源调查、林业基层信息化等领域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实习实训,根据企业的需要训练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使教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
4.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以就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5~6]。本专业积极采用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学习锻炼的方式以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需要。同时,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队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
参考文献:
[1]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
[2]阚雅玲.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职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3]吴龙.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核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廖建国.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5,(3).
[5]吴林森,汤书福,黄海松,等.主动适应林业行业技术岗位需求变化的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方式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04).
[6]陈茂铨.高职教育林业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108-03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ing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Case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
Wang Sa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Hefei 231635,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for garde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very important.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ing training base in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 is analy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training places,optimizing the training teaching mode,combining with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greening maintenance,consummating the management and capital working system,intensify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making entrepreneurial platform are propose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Garden;Intramural training base;Construction
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园林技术专业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高职院校突出专业特色、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训练场所,也是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
1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概况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于2005年成立园林技术专业,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园林技术专业分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化养护4个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均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学院先后建成了园林测绘实训室、花艺实训室、电脑辅助设计室。2010年学院启动新校区后加大了园林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又建成了景观模型实训室、校内苗圃、花艺大师工作室等,另外还有温室大棚、园林工程实训室等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开展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园林技能比赛培训和提供园林技能鉴定场所。
2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实训场所不足 从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来看,花艺实训室、电脑辅助设计室、景观模型实训室都是室内实训场所,园林测绘实训室和校内苗圃虽然是室外实训场所,但是只能用于园林测绘、植物辨识、苗木养护管理等部分课程实训。而植物生产类、园林工程类课程实训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并且缺乏相应生产设施和仪器设备,不利于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比如园林工程课程的相关实训多是教师带学生到园林施工工地进行,实训内容受工程工期、工序等因素限制较大,学生参与度低。而且现有的实训场所不能满足园林类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另外,像花卉工、绿化工等技能鉴定场所较小,不足以满足社会和企业技能培训的需要。
2.2 实践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虽然教研室每年都会根据行业发展和课程需要对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但是总有些课程开展实训时与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生产实训类课程往往会受到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物候期的影响,致使实际开展的实训内容与教材、教学计划较难吻合。比如花卉生产、树木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大多按学期开设,但实际上除非进行周年化生产和养护管理的实训,否则学生很难系统掌握生产养护等的职业技能。
2.3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资金支持 现有的实训室和实训场所由教研室各专业教师分别负责,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机制。部分实训场所尚在筹划建设中,还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利于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此外,校内的实训基地主要是用于消耗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实训室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现有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费用以及生产实践的运转费用也需要有所保障,这样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园林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不能工厂化培养技术人才,目前校企合作的一些园林企业,由于距离较远、没有住宿条件或者规模较小无法容纳整个班级实习等,致使一些要求掌握的实习实践内容成为了参观学习,学生动手操作较少,达不到实习实训目的。而且企业追求的是利益,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差,一些实训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另外顶岗实习时学生大多分散于多个企业,不便于教师监管,且实习工资偏低,生产季节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学生实习流动性大,很难获得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
3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3.1 增设实训场所 为了园林技术专业的良好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院将继续增设校内训场所,拟建园林工程实训场地、塑料大棚、温室、组培室等。园林工程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模拟完成园路施工、景墙和广场铺装、喷泉和水池等水景施工、草坪铺设等实训,并作为园林工程类技能竞赛培训和开展的场所。温室和塑料大棚作为花卉生产的设施栽培场所,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种苗培育、盆花、鲜切花生产等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品花卉生产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中高级花卉工职业资格鉴定的场所,为在校学生及企业人员提供培训和鉴定的场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园林专业要学习的重要技能,学院拟建组培室,不仅有利于学院教师开展科研课题,提升科研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2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增加实训室和实训场所能大大缓解目前存在的实训问题,但是想要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就需要从行业、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首先要加强师资培养。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专业教师都要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建设中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聘请园林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骨干作为外聘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参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师一同编写园林实践教学的实训教材,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行业前沿技术。其次,可以结合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其他院校较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现有的按学期和课程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的形式,按照模块不同的实训要求设置相应的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使学生能够完整掌握各模块的职业技能。
3.3 与校园景观设计和绿化养护结合 学院新校区仍在逐步建设中,可以将实训基地建设同校园景观设计、绿化养护管理结合起来[2,3]。如在校园局部景观设计阶段,开展校内景观设计技能比赛,既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地的工程建设和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术操作。教师可以按照季节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来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训、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实训、园林树木防寒越冬实训等周年化管理实训。而且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中来,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校园景观,如学生栽培花卉美化校园景观、为校园植物挂识别牌等,使校园文化得以提升。
3.4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资金运转制度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序发展,应该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操作规范和包括日常管理制度、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等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使用管理由教研室实施,仪器设备的采购、维修、报损等也应制定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安排专门的基地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同时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健全资金运转制度,除了利用学院投入的经费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践,将学习技能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流动资金,引入企业资本,使实训基地能够长效持续运转,真正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5 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强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尝试深化校企合作,针对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指导等,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整个的生产实训过程。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进入园林企业后可以为其带来直接利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原因。
3.6 打造创业平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还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两年,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开展实践创新,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转化成实体经营。如学生在校内创业一条街经营花店;成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设计业务;经营室内景观墙施工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帮助学生转化、孵化创新项目成果,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4).
【关键词】伊春高等职业教育,地方企业,教学方法,家具设计,有效的对接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别与学科教育属于平行关系。高职教育也有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等层次。职业类教育要做到对口招生,终身制学习。高职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好技术工人和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储备。伊春职业学院作为地方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应该有效的适应教育体制改革,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学科教育的重要表现。优良的、合理的、科学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合格职业类学生的关键手段。实训基地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大量实践性学习的重要场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与高职教育最为密切的专业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特色。
1、欧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
(一)实践教学。艺术设计的产生之根本就是为了培养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人才。通过实践,创造出人们生产、生活的产品,是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最终目的。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在德国、德国是设计大国,1919年的包豪斯更已一个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影响世界。当时的实践工作间有木材工作间、金属工作间、玻璃陶瓷工作间、塑料工作间等实训基地。直至今天,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一个完整设备施工间,实践工场有木工工具、小型电动工具、机床、烘干窑、油漆流水线以及吸尘设备等。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很强。这种实训基地的工厂化,还有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师傅指导下,培养出真正的设计师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理论基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首先引进了专业的设计课程体系,我国才有了一定的设计理论基础。在欧洲,理论的系统化、完整化直接关系到整个学科的高度。要想学好专业知识必须有强大的理论奠基,世界上发达设计教育院校都有自己一套完善的设计理论,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引领实践活动。
(三)教授负责制。教授负责制是大学采取的重要手段。例如,艺术设计专业只有1位教授,他应该是系里教学工作的权威,系主任起辅助作用。教授负责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评聘教师作为专兼职教师,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授的工作能力是否称职关系到系里的发展情况。教授直接对校长负责,这种教授负责制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尊重专家、尊重权威的基本教育思想,避免的行政对教学过度的干预。
(四)设计师任兼职教师。学生要想设计出与时俱进的好作品就必须了解最新设计动态、开拓眼界、提高创新意识、学院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与业界人士交流,聘请企业一线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兼职教师要比专职教师数量大,流动性快。避免了教学内容十年如一的死板状态,流动的,不断更新的知识才是新鲜的,才是丰富和活跃的。
(五)国际交流频繁。艺术大学之间,都会定期的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家具设计展览,如“意大利三年展”、“德国科隆展”、“英国伦敦展”等国际设计展,产生的费用,学校负担一些,再向社会基金申请一些。另外,除了参加这些世界级的家具博览会外,还会组织参加一些设计沙龙,这使学生可以更多的与业界人士接触。通过参加博览会,展示了自己,开阔了视野。
2、我国设计教育的不同
(一)师资取向不同。教设计的老师应该是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或在业界的公司做兼职,同时在业界是一个有口皆碑的人。我国教师大多数从校门出来又走进校门,一直处于相对封闭、落后和保守的文化与教育环境中,缺乏参与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工作的经验和有关市场、工程、新材科、新技术的知识的知识更是不足。
(二)教学方法不同。欧洲的教学形式多为教师尊重学生的设计取向,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主要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的结业作品要求是实物模型。这种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评判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反观我国的设计教育,我国设计教育条件有限受金费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院校没有没有工作车间和相应的实训基地,对学生的结业作品要求也停留在纸面图纸上。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设计思想也不容易被调动出来。设计思想不能充分的表现从而把学习重点转到了计算机绘图上。把一个工具或者说表现形式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本末倒置,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功能都归结在一张效果图是否好看。
3、启发与具体措施
(一)创造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是创造,企业的灵魂是创造,因此,家具设计教育要培养的不只是学生的表现技法,不只停留在3DMAX效果图、cad施工图这些表面图纸上。还应包括创造能力、理论素养、认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为企业设计可观、可感、可考的设计作品并且要合理有效的投入到市场中去。
(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重视与建筑、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学科的交叉与整合,注重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技术的结合,注重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设计理论与工程技术并重。
总之,设计教育这个系统应该是有序的、良性的、优化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要能够与时代、社会发展互动,而不是封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能重蹈片面追求表面形式的覆辙,要避免陷入单纯强调木材加工的泥潭。
参考文献:
[1]孙亮.北欧等国的家具设计教育[J].家具,2002(10):21-22.
[2]许佳.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崛起[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8):15-17.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制约因素;构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87-02
Abstract The factors of the influence of garden technology specialty were analyzed.Through analysis of teaching reform,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aching team building,the countermeasures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ere put forward,aiming at vocational technical garden refere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garden technological specialty;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ombination;restriction factor;construction method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处于跨越式阶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要模式之一,在缓解国内日益凸显的“技工荒”,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学生时代的半社会化,利于学校和社会之间人才的衔接,也是国内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曾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园林专业学校的增多及生源的扩招,致使就业压力加剧。一方面企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就业压力加大。如何培养大批合格的园林专业人员迫在眉睫。本文从工学结合的制约因素入手,深入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能力培养等,以期为其他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1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制约因素
1.1 理念转变不足,认知窄化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如何领悟其内涵和本质,往往把握不够,导致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跟风而上。企业重视利益,难以形成高投入长产出的利益观;高职院校重视教学,难以转变理论观与实践观;政府重视政策,尚缺畅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渠道观,造成推行效果不佳,甚者教学成果下降,其次是过于强调实践化,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专业理论薄弱,但有些院校提出“够用”原则,进一步弱化了理论知识,不平衡的教育导致高技能型人才转为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技术型人才,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学校长效发展;再者高职院校学生观念定位不佳,造成理论不足、实践不强的局面。
1.2 企业与学校平台尚不完善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较少主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而投入;院校主要任务是教学,如何实践工学结合,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是教学转变,另一方面是资金投入。实现二者的衔接需要搭建人才培养、输送平台,政府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政府往往将这个平台的构建任务交给了社会,由企业寻找学校或者学校对接企业,很多院校也采取订单式或者是办班式工学结合模式,但发展空间有限,如何实现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通缺乏有效的机制。
2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方法
2.1 园林技术专业教改模式下的工学结合
2.1.1 教学内容转变。园林技术专业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一般实践课主要是各科目采取实践周方式进行[2]。为了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平稳对接,采取教材订购或者编写引入企业参与的形式,编入企业案例进行教学和分析,综合评价对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内容,增加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合理分配理论学时、基础和核心课程;实践课重在目的性,通过校内实践、企业订单实践,获得第一手的市场情报,通过园林企业真实案例,促使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此外变革课程评价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2.1.2 教学方式转变。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变革现有的教学方式[3]。一是教学理论、实践及项目结合。通融贯通,引入其他学科知识,构建园林技术专业的知识框架,通过实践扎实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充实武装实践。围绕理论与实践开展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分割教学方式。此外,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组建教学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指导学生以团队或者个体参与企业的项目,或者指导参与企业或者校企的各类竞赛,提升教学成果。三是教学传授与研讨参与结合。教学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应引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在学习中加强互动,通过案例分析、成果探讨、任务驱动、学生主讲等,做到教学相长。
2.2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学结合
人才需求存在企业的需求与高职教育现实的差异,教学内容完善、方式转变是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学结合的基础。此外,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制订等。学校以企业需求为起点,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4-5]。目前主要的培养模式有“1+1+1”模式、“半工半读”模式、“411”模式和“三位一体”模式等,不管采取哪种模式,主要是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衔接[6-8]。
近年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通过转变思路,引入了订单培养、联合办学、企业班等形式,直接对接企业的模式,减少了学校和企业等各环节的繁琐事宜,通过企业需求直接订单培养人才或者企业直接来学校冠名班,毕业直接入企形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解决了企业人才需求的难题,这种模式成为“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减轻了专业教师到处碰壁的难题,为教学解除了后顾之忧,提升了院校教学成效,提高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和产值效益。
2.3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模式下的工学结合
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起到工学结合节点的作用。教师是工学结合的基础。目前,很多院校为了促进工学结合的加速进展,纷纷组建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干、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一方面加强核心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培养,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职教理念,争取把园林技术专业发展成国家级、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通过这些年与企业合作、团队建设,已经组建由7人构成的双师型队伍;此外培养专业带头人的科研业务能力,保证其能够主持或参与完成专业建设科研课题,通过科研任务,引领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再者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吸纳和管理,充分发挥由企业单位领导,技术专家、科研院所教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的作用,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互补的教师队伍。
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发展展望
工学结合可有效解决当前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使高职教育更贴近社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近些年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环保等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这就要求学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证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高职园林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4 参考文献
[1] 郭建如,邓峰.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变革、就业市场变化与毕业生就业概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0):27-63.
[2] 刘行,安军超,曲良谱.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3):127-130.
[3] 陈开森,刘志中,邓元德.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36-41.
[4] 唐巍巍.高职园林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园艺文摘,2011(9):193-194.
[5] 陈秀波,丛慧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2):115-117.
[6] 黄顺,潘文明,唐蓉,等.高职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53-354.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1引言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世界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尤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表现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或者是政府提供财政投入来推动职业院校适应企业的需求。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校企合作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在进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摸索。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
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的平台,将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起,实现互利共赢。
2.1助推高校在产学研大步前进,充分发挥科教兴国的作用
中国高校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门类齐全的学科,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当今知识或技术在提高生产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校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发明等往往不能很快进入市场,产生效益。而有了企业这个平台,所有的成果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校企合作为高校的产学研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2.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科技总量、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我国要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势必要努力提高科技竞争力。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掌握、创新也需要人才。因此,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条件。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例进行研究。
3.1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专业(2011年立项)建设的要求,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3.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02年,在全省率先依托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在四川省建设厅岗位培训中心及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的指导下,实施“双证”式教学。目前,有专任教师23名,兼职教师29名,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31个。
3.2.1校企全程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其中“项目驱动”指对接并归纳整合七个职业岗位(四个主岗位,三个拓展岗位)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对接真实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对接工作过程,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文化,建构专业和课程的评价体系。
“四段育人”是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在设计与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4学期):学生在校内和师徒工作室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搭建专业基础平台,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基本专业素养及单一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阶段(第4学期暑期岗位见习):在合作企业和师徒工作室结合生产项目进行定岗实践,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阶段(5学期):根据定岗实践中对各岗位工作的体验与认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企业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学校或合作企业进行综合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学习,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第四阶段(6学期):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综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3.2.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抓阵地,建协会,强师资,设基地,举行技能大赛、多种方式凸现素质教育为中心。按照“抓住一个阵地、建立三个协会、培养一只队伍、建设一个基地、举行技能大赛等多种活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政企行校”四方联动,提供项目支撑,立体推进。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园林管理局,温江区劳动就业局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政府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成都华西生态集团等31家省内外企业合作,确立了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监理员、招投标员、苗圃管理员三个拓展岗位,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道,根据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工学结合的23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建设工作;对接工作过程,实现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指导下,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
(3)三方互动,理实一体,深度合作,拓宽人才培养平台。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名企(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师徒工作室(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专业建设共同分析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岗位见习(定岗)、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等;使深度合作企业增加到31家,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比例达到100%。
(4)“四段育人”分段推进,工学交替,四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段育人”,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分段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即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相融合,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相融合,从而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4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组织形式
4.1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指导下,将区园林绿化协会、成都欣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院,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工作室。学院提供场地,协会和企业提供设备、项目、技术支撑,学院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团队,完成南部县行政中心附属工程车道及人行道绿化工程、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10个项目、面积438000m2、合同额为4800余万元项目的施工投标、工程施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
4.2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学院与省内外31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
4.3师徒工作室模式
在企业、学校成立师徒工作室,实施拜师制式的实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积极为学生选派具有极佳社会声誉的专业人士为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的热情。
4.4组织形式
行业协会、企业、学院、专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负责校企指导与评价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包括拟定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实施流程、各环节管理办法及质量评价体系),并定期研讨总结。
5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绩: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100%、就业率在达到98%,专业对口率为91%,本专业学生半年就业起薪为2836元;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5.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5.1.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
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分院采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院新建园林工程材料展中心、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室等17个学习训练区,其中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与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实训中心,与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实训场;与温江区园 林绿化协会合作,将成都欣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学校提供场,企业提供设备及相应工程项目,共建景观设计工作室。企业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提供项目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实训项目,使各实训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完成;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满足园林类职业技能的鉴定与培训需要。
5.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选择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华西生态集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31个校外实习基地。各基地已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共计300余名,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岗位见习(定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半年顶岗实习比例达100%。
5.1.3师徒工作室建设
充分利用温江区是全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地及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知名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园林工程设计兼施工企业多,知名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云集的优势,在成都市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等行业协会及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温江区就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与温江区20余家企业达成协议,在企业成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徒工作室。
5.2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及实施
与合作企业合作,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并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专业认知项目、岗位见习项目、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双指导。
5.3课程建设
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按工作过程和“五个对接”改革教学内容,完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等23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维护》等8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了17门校本教材编写,并陆续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编制了“拜师制”实训、暑期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指导书,初步建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和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
5.4师资队伍建设
5.4.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三年,选派4名老师到合作企业全职锻炼;选派12名老师带着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安排12名老师参与了成都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学院彭州葛仙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项目论证;四川省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学院大门及景观项目设计等生产性项目。
目前,20名教师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5.4.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含学会)、企业合作,有针对地在“政、企、行”中选聘兼职教师,现已建立了29人的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审定等工作。
5.5技术服务
近三年来,积极开展对合作企业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四川雅安芦山县第三小学园林绿化工程、成都市新都区柏茗现代科技农业园、成都市温江区永生镇石河鱼永生大路、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成都市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26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承担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在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咨询100余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余项。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挽回了损失,受到企业好评。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6校企合作反思
校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后续整改阶段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政企行校中政、企、行的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需进一步明晰与深化;校企合作中,应创新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陈茂,汤书福.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以园林工程技术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36~38.
[2] 常会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4~46.
[3] 杨群.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174.
[4] 张永玉,徐巧萍.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探讨[J].才智,2011(2):271.
各位考生:
根据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会考〔2018〕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考务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网上报名相关要求
2018年度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继续实行网上报名,现场审核、缴费。
(一)报名条件
1、基本条件
报名参加中、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2、具体条件
(1)中级资格
具备基本条件和下列条件之一,在吉林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①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②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③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④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⑤取得博士学位。
(2)高级资格
同时具备基本条件和下列两个条件,在吉林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可报名参加高级会计资格考试。
项目 内容 一、政治条件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财经纪律、法规及各项制度,忠于职守,近5年在本单位考核均在称职以上。 二、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条件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会计资格2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4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2年以上)
(二)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7年以上,取得中级会计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7年以上)
(三)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10年以上,取得中级会计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7年以上)
(四)获得大学专科学历15年以上,取得中级会计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7年以上)
(五)获得中专学历20年以上,取得中级会计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7年以上)
(六)具有会计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3年以上
上述有关学历、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是指报考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相关专业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对取得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并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及方法
中、高级网上报名时间为2018年3月12日至3月30日,不安排补报名时间。考生可登陆“吉林省会计网”(网址:jlkj.gov.cn/)点击操作窗口下的“初、中级会计人员管理”或“高级会计人员管理”内的“考试报名”按钮,进行中级或高级会计考试网上报名。
(三)现场审核、缴费时间
3月12日至3月30日(节假日、双休日除外)为现场审核、缴费时间。考生在网上报名完成后,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到报考所属考区财政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报考资格审核及缴费。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报名手续,逾期不再办理。考生应本人到审核现场进行报考审核,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场的,需提交考生亲笔书写的委托函,承诺考生信息准确、真实,方可由他人负责代审。
(四)现场审核时考生须提交的材料
1、经考生所在单位或档案存放单位审核并加盖单位公章,并由考生亲笔签名的《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
2、按照报名条件要求,提交学历(学位)证书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A4纸);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张(A4纸);
4、与上传报名系统同版的一寸白底免冠证件照片2张(贴在身份证复印件上)。
(五)网上报名需注意的事项
1、选择考区。考生按工作属地原则选择考区,其中:省(中)直驻长春市单位的考生,网上报名时选择“长春市省中直考区”;长白山管委会及省(中)直驻其他市、州单位的考生就近选择考区;公主岭市单位的考生,网上报名时选择“公主岭考区”。
2、选择考试科目。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考试级别、科目。
3、填报信息。报考人员必须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填报相关信息。对于采取伪造学历、提供虚假证明等弄虚作假手段骗取参考资格的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取消考试资格及考试成绩。在审核缴费前,考生可以凭报考注册号登录网站修改本次报名信息。2017年度通过部分中级考试科目的考生,在2018年度网上考试报名注册时务必按照2017年报考时所填报的个人姓名和身份证号如实填写,因填写错误导致2018年的考试合格成绩与2017年的合格成绩无法合成的,后果自负。
4、上传本人照片。财政部统一要求上传考生本人近期的白底免冠证件照片(按照报名网页上的照片上传说明进行操作),且清晰反映本人特征。质量不合格的(不清晰、背景颜色不对、非证件照等),现场审核点将不予审核通过,考生必须重新上传符合要求的照片方能再次进行报考审核。
5、打印报名表。考生在网站填写完报考信息后,自行下载并打印《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并亲笔签名,确认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由所在单位或档案存放单位审核加盖公章。
(六)现场审核、缴费地点及咨询电话
1、驻长中、省直单位考生及长春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长春市财政局综合办公楼C座二楼会计服务大厅(长春市前进大街2688号)。
(1)中级:长春市会计考试中心,0431-89865971;
(2)高级:长春市财会人员教育中心,0431-89865795。
2、吉林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吉林市财政局会计处(吉林市松江中路83号),204室审核0432-62049068,215室缴费0432-62049102。
3、四平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四平市财政局五楼会计科(四平市铁西区政新街1号),0434-3215082。
4、辽源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辽源市财政局会计科(辽源市人民大街3386号),0437-3252494。
5、通化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通化市财政局二楼223办公室(通化市新桥路259号),0435-3502223。
6、白山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白山市财政局会计科(浑江区长白山大街2726号),0439-3226392。
7、白城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白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四楼(白城市海明东路25号,原盛世体育),0436-3219892。
8、延边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延边州财政局三楼308办公室(延吉市延龙路608号),0433-2876047。
9、松原地区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松原市财政局会计科,后楼104办公室(松原市长宁南街2050号),0438-5075053。
10、公主岭市考生审核、缴费地点及电话:公主岭市财政局一楼会计科(公主岭市新开街三号),0434-6869019。
二、考试级别和考试科目
1、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考生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会计资格证书。
2、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考试成绩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考生,取得“高级会计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凭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及相关评审材料参加高级会计师(副高)资格评审。
三、考试大纲
使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2018年度中、高级资格考试大纲。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一)中级会计资格无纸化考试于9月8日—9日举行,共两个批次。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科目考试时长为2.5小时,《经济法》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3小时。
中级资格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如下:
项目 内容 一、政治条件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财经纪律、法规及各项制度,忠于职守,近5年在本单位考核均在称职以上。 二、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条件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会计资格2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4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2年以上)
(二)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7年以上,取得中级会计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7年以上)
(三)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10年以上,取得中级会计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7年以上)
(四)获得大学专科学历15年以上,取得中级会计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7年以上)
(五)获得中专学历20年以上,取得中级会计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或相关执业资格7年以上)
(六)具有会计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3年以上
(二)高级会计资格无纸化考试于9月9日(星期日)8:30-12:00举行。《高级会计实务》科目为计算机无纸化开卷考试,考试时长为3.5小时。
五、考试收费
根据《关于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会评[2017]1号)和《吉林省物价局关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的通知》(吉省价收[2017]233号)文件执行。中级无纸化考试费每人每科44元,考务费每人每科6元,合计每人每科50元,考务费向考生收取后上缴财政部;高级无纸化考试费每人每科43元,考务费每人每科15元,合计每人每科58元,考务费向考生收取后上缴财政部。
需要开具报名费收据的考生,请于2018年4月6日前(节假日除外)携带身份证、报名回执表到各市(州)财政局考试管理机构开具,逾期不补。
六、准考证打印方式
准考证打印采取考生自行网上打印方式,省财政厅将在吉林省会计网(jlkj.gov.cn)另行通知准考证的打印时间及打印方法。
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需要,这是实现高效率育人的根本。这一“宏图”的实现,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校企合作。
2006年,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海宏集团合作成立了海宏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研制基地,使学校数控实训室成为企业生产加工车间和新产品的研制基地,开浙江省企业研制基地进学校的先河。
2010年,与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订单班,使学校教育链和企业产业链“无缝对接”,首尝学校“企业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甜头。
2013年,将临海华侨大酒店等企业引入校园,创设实景工作室,创校企合作新模式,奠定酒店服务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临海范本。
处处有合作,时时有融合。示范校建设期间,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机械、机电、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主体专业搭建起校企合作立交桥,实现了从学校“一枝独秀”到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的“双主角”的蜕变,创造了地方职教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场景一:
新生家长见面会开到企业去
2 0 1 4年9月,近1 0 0位新生和家长,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陪同下,来到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的带领下参观了拉链设计、注塑、生产等车间。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优质的企业文化,让不少学生家长当场就与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意向书。
“听了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介绍,还没上学,我就已经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去向,既打消了父母的顾虑,也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现场一位学生感慨,“这比以前看到的招生海报更有说服力!”如今,他已经是学校伟星班的一员。
“想报考某一专业,但不知道该专业未来就业到底如何?这是不少中职学生和家长眼下面临的主要困惑。”同去的专业负责人韩老师认为,新生家长见面会不能局限于学校和教室,与其向家长和学生谈空洞的招生许诺和前景描绘,不如实实在在地让家长们实地了解孩子的未来就业情况。”
事实上,这样别开生面的新生家长见面会已经成为惯例。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早在2012年开始,就以校企订单班为试点,把新生家长见面会“搬”到企业,现场参观企业环境,现场对话企业高管。
融合举措:文化订单,企业全程化参与
把新生家长见面会开到企业,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创举”大受好评。据学校办公室陆主任介绍,这只是企业全程化参与学校教育,开展文化订单的“一招”,在机械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实现了四个参与。
开设专项课堂,参与课程规划。学校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是学生获取“双证书”、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出于企业和学生双重需求的考虑,学校特邀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参与学校课程规划,开设专项的企业课堂。目前,学校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拉链注塑模设计制造》《先进模塑工艺及设备》《伟星设备维修与维护》三门课程,课程由企业相关技师和学校教师共同传授。与此同时,伟星班学生的实践课也在企业完成,由企业员工一对一进行指导。
绘制职业蓝图,参与人才定位。进入伟星班的学生就是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准员工”,因此,企业结合内部员工培养的“种子计划”,针对整个班级构建了职业发展规划图,针对每个学生设计人才发展曲线图。为落实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伟星入门测试”。由于伟星的主要产品是拉链,对色彩分析能力、布料辨识能力等都有专门的规定。测试完成后,企业将测试成果计入学生人才发展档案,对某一能力突出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以实现同班级、多岗位、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格局。第一届伟星班的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期间技能特别突出,成为企业“种子计划”的一员,工作两年后顺利成为班组长。
设置奖学金,参与学生管理。对伟星班的学生来说,最自豪的莫过于每学期能够获得企业奖学金。曾获得奖学金的小朱告诉记者,与其他奖学金仅依据学生综合排名不同,获得“伟星奖”须经过企业组织的现场实操考试;获奖后,可以与企业的一位工程师建立长期联系,“拜师学艺”。这对“靠技术吃饭”的中职毕业生来说,无疑更有价值。而对企业来说,借助奖学金,在提高企业吸引力的同时,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学生管理,奖学金既是企业成为“第三方评价”的载体,又能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活力。
组织活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9 月参与‘ 伟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LOGO创意设计;10月可以着企业工作制服参与企业运动会;11月有学生和员工篮球斗牛赛;12月开展企业游园活动……”在韩老师的安排表上,满满的都是企业组织的校企联谊活动。通过活动,企业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只手”,真正实现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与班级建设的融合,使学生产生“在班级如同在企业,在企业如同在班级”的感受。
场景二:游园会让学生“服务”家长
又一学年的年度家长游园会刚刚在学校举行,来自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家长们都有幸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成果,有栩栩如生的模型,有精致可口的菜肴,有独具创意的设计图。而在本次家长会上,最出“风头”的当属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家长们。
家长们刚刚走进校门,穿着统一制服、笑容甜美的孩子们马上走过来接待,一边引导家长到学校的教学楼、实训室参观,一边细致耐心地讲解。在进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室后,家长们不仅可以体验餐桌服务,还可以进入“客房”休息。“看着孩子表演茶艺,喝着孩子泡的茶,我今天当了一回贵宾!”一位姓陈的家长激动不已。
对此,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明星服务生”们也一样自豪:“这比上课更有意义。”专业负责人陈老师说:“家长们是‘客人’,他们的参与既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让学生学到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这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考验。”
融合举措:引企入校,优化软硬环境
像这样游园式的家长会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而让学生“服务”家长则是学校精心设计的一门课程。这背后是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拆除产教融合围墙”的决心,是专业引企入校场景化教学的改革,是专业和企业双元合作、接力培养的大手笔。
建企业“精华版”,强化产教融合“硬”环境。走进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训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厅。服务总台内,身穿制服的学生正在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据陈老师介绍,这是学校按照临海国际大酒店的大厅以接近“1:1”的比例“复制”的。在这座实训楼里,类似这样的企业“精华版”不只这一个。在“国贸厅”,记者看到几位“服务员”正在忙碌,或折花,或摆盘,动作麻利,不似新手。据悉,与学校合作的临海华侨大酒店、临海国贸大饭店、临海远洲国际大酒店都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实景工作室”。
把工作环境引入校内,学校最初的设想是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帮助学生尽早进入岗位角色。“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毕业生刚进入酒店往往不适应,最终流失。”办公室陆主任认为,“还原”企业工作环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缩短进入企业后的过渡期。事实证明,参照企业环境布置实训场地后,学生到企业的就业稳定率大大提高,而这也为企业减少了岗前培训成本。临海华侨酒店总监告诉记者:“环境的熟悉度,让学生上岗后的失误率得以减少。”
工作场景进校产生的蝴蝶效应不止如此。有了条件一流的实训场景,基于工作任务的场景化教学得以顺利开展。过去客房服务只注重铺床,现在专业教师会细化工种环节,如客人入住咨询、送餐服务等。此外,老师还会根据企业提供的“突发意外表”进行临时演练。如老师扮演客人,在“退房”时故意把钱包丢在客房,考验学生的职业操守;“发现”浴缸里有头发丝后,“找茬”服务员,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
引企业管理机制,打造产教融合“软”环境。产教融合的实现,不仅依赖外部环境,还需要内在文化和制度的“渲染”。为此,鉴于企业建议,陈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引入酒店制度,建立《员工手册》,以校服“虚拟”工作服,以校牌“借代”工作牌,以班级考勤制度“模拟”酒店打卡制度,以德育积分制度“仿效”企业奖金制度。如今,每到月末,陈老师班级的学生人人都会收到一张“工资条”,上面明确写着学生“奖金”(德育积分)的增减原因,以及“账户余额”。
通过“模仿”,让学生把自己当做员工,提前接受管理文化。在这一制度引领下,班级形成了个性化的管理队伍,成了学校公司化运作的典范。在陈老师的班级里,没有班长,只有店长;没有委员,只有主管;没有组长,只有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