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对国际贸易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国际贸易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国际贸易的理解

第1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本;国际贸易;产业结构

[DOI]10.13939/ki.zgsc.2015.12.15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本国际间、区域间的频繁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同时促进了人力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和组合。我国作为一个人力资本大国,同时外流的高端人力资本也居世界首位,从1978年到2013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61.38万人,其中科学工程领域的滞留率平均高达87%。但随着国际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的升级,我国外流的高端人力资本出现了大量回流的现象,据统计,2012年,27.29万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相当于1978年到2006年29年间的总和。我国的外派劳务人员以从事建筑、工业、农业、服务业、航运和渔业的普工、技工为主。近年来,从事设计、管理、电脑开发等高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显著增加,外派劳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不断提高。以上说明,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力资本外移向人力资本回流的转型发展时期。

本文依据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模型,强调内生化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技术进步依赖于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在积累速度和存量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各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速度的不同,通过采用1992―2012年中国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数和不同产业的国际贸易数据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实证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外移人力资本回流对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相关影响。

1实证检验与分析

1.1实证检验与结果

1.1.1变量说明

文中出现的LNHT表示我国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数的对数值,主要包括在国外从事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人员数以及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数(单位:万人);LNAE、LNAI、LNAG和LNAP表示我国第一产业的出口额、进口额、总产值和就业人数的对数值(单位:亿美元和万人);LNIE、LNII、LNIG和LNIP表示我国第二产业的出口额、进口额、总产值和就业人数的对数值(单位:亿美元和万人);LNSE、LNSI、LNSG和LNSP表示我国第三产业的出口额、进口额、总产值和就业人数的对数值(单位:亿美元和万人)。其中,在国外从事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人员数来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第三产业出口额和进口额来自World Bank 的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 和《中国商务年鉴》;其他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1992―2012年,计量分析软件则采用Eviews7。

1.1.2样本数据的单方根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二阶差分后的检验变量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故原有的时间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如表1所示。

1.1.3样本数据的协整检验

单方根检验表明,我国外移人力资本回流和贸易出口、贸易进口、产业产值及就业人数的对数序列数据都是一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应该存在一个长期稳定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对以上变量进行协整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1992―2012年间,我国外移人力资本回流和贸易出口、贸易进口、产业产值及就业人数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相应的标准化协整方程分别为:

第一产业:LNHT=-12.9400375563-1.5470620358*LNAE+0.976482237394*LNAI+0.634764207603*LNAG+1.38818511829*LNAP

R2=0.941023F=63.8226P=0.00000

第二产业:LNHT=23.3499005132+0.974099555473*LNIE-0.966972256523*LNII+0.922670187763*LNIG-2.87667272643*LNIP

R2=0.964169F=107.6343P=0.00000

第三产业:LNHT=-21.204061474-0.0832516251227*LNSE+0.0897498996259*LNSI+0.0526885398001*LNSG+2.47010235325*LNSP

R2=0.992954F=563.6815P=0.00000

1.2结果分析与讨论

检验结果表明,对第一产业,出口增加会减少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数,进口增加则增加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数。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会提升外移人力

资本回流数,这与现阶段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结论相符。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廉价劳动力。我国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基于国际市场需求趋缓与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在国际经济再平衡和国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背景下,产品内的国际分工对我国高技术劳动力和低技术劳动力的就业均有促进作用。

对于第二产业,贸易出口增加会引起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数增加,而贸易进口增加则会引起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数减少,这是因为第二产业的涵盖范围主要是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外移人力资本的构成中很大一部分是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人员,这部分人员主要是以从事建筑、工业、航运和渔业的普工、技工为主,因此第二产业的发展会吸引外移人力资本回流。而若国内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上升,则意味着这部分外移人力资本回国就业所面临的竞争越大,因此会减少他们回国就业的积极性。

对于第三产业,其贸易出口增加减少了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数,同时其贸易进口的增加又促进了外移人力资本的回流数,这是因为贸易规模的提高意味着该行业的开放度越高,而第三产业大部分是服务型行业,对服务业来说,无论是商业存在还是自然人流动的方式,都伴随着人力资本的流动,这与实证结论相一致 。

2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外移人力资本回流与不同产业的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同时不同产业对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数量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积极吸引外移人力资本回流并对其有效利用,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禀赋的数量与质量,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2)积极吸引外移人力资本回流,有效利用回流外移人力资本。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投资,用质量替代数量是我国人力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3)利用人力资本“双回流”现状,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发展。现阶段我国大量外移人力资本回流的同时,大量较低素质的人力资本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出现人力资本的“双回流”现状。因此,做好人力资本“双回流”的承接和有效利用,促进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进程中发挥东中西部各自的区域优势,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发展。(4)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将流失的海外人力资本变成我国的“人才库”。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构建职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扶持体系,推动我国人力资本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坚持自主培养开发和鼓励外移人力资本回流并举,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参考文献:

[1]程恩富,高建昆我国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与预测[J].经济纵横,2012(5).

[2]陈昊出口贸易、收入波动与高学历劳动力集聚――基于我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国际贸易问题,2012(12).

[3]柴文佳、刘亚婷人力资本文献综述[J].人力资源,2012

[4]方行明,韩晓娜劳动力供求形势转折之下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J].人口学刊,2012

[5]綦建红,李红人力资本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1).

[6]徐桂民,綦建红,鞠磊劳动力外移、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1984―2004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J].中国工业经济,2007(7).

第2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策略

伴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举动极大优化了我国国际贸易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再次腾飞。国内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等也随之作出相应的整改,同时对社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与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而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大大改革了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方法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很多院校的重点专业课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了市场经济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强大支撑,切实结合社会发展的状况,大胆进行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现状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实际情况、难度与整合途径等,决定了其课程整合的现实性,加之之前的国家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侧重于知识体系与能力训练体系的传授,比较重视案例教学。而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在转变教育理念时,教育教学的实际整合露出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不能深入理解整合的概念

整合不单单指结合与融入,而是更高层次的主动适应。整合是对个体特性的有效继承,也就是被整和的个体一方面有着自身特征,另一方面又再次重申个体中基本要素的融合与交叉,最终使不同个体表现较高的和谐与融洽。而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效地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结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等融为一体,并成为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开展课程整合的教学环境不足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环境需要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更新换代。而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速度要赶超更新的速度,但仅仅从网络的宽带发展速度来看的确一般。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建设环境的脚步,用最新、最先进的信息载体来传播丰富的信息资源,这样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整合才可以达到理想目标。

(三)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不足,培训工作不到位

教师是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驱动者与传播者,需要逐渐转换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思想等,积极设计教学课程、参与教学活动、构建良好的的教学环境,并全面认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图像处理、文字处理与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进行创作、整合。此项工作的核心人物就是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策略

要想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加大国际贸易的就业率,国际贸易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具备全球的眼界以及开放的心态,还要有雄厚的学科基础、精深的业务知识、一流的交际能力以及强烈的竞争思维。但目前我国仍存在着整合认识不够、教学方法陈旧等在诸多问题,很难较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所以,针对整合现状,需要适当的调整策略:

(一)加强网络教学实训室的建立工作

据调查表明,学生在实训室教学中,教师可以完全控制学生的电脑,实际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快速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进度等,并且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找到问题的根源,适当进行课程的调整。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部分课程可以允许学生链接网络,使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网页加强对其整合概念的理解

针对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整合的含义问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网站,把一些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与热点问题投放进入。使教学内容时刻与时代接轨,利用课程传授的专业知识开设专题学习板块,帮助理解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概念与精髓。学生在关注国际贸易最新的变化和动态时,潜移默化的把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更有利于充分、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力度,努力构建良好的整合教学环境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存在业务掌握不成熟、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很多教师不能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仅限于讲解书本内容。究其原因在于自身业务不过硬导致。为了跟进时代步伐,适应全球经济大环境,学校需要定期对相关教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可以适当采用案例分析法等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记忆。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人员需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教学环境,加快信息技术建设环境的脚步,用科学的、先进的信息载体更好的传播相应的专业知识,促使学生的进步,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通过整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真正为培养快速适应时代、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以及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营造有的放矢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黄学锦.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113-115

第3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如交易的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个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关、报验等等内容,可见这门课程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在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

二、国际贸易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的具体途径

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使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使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能与时俱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多地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国际贸易课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实施国际贸易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式方法

(一)国际贸易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环境分析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顺利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全球的视野,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厚的学科基础,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出色的交流能力,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难以完全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1.建立供国际贸易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网络教学实训室在实训室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全部学生电脑进行控制,通过形象的步骤教学法进行教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同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许可下连接到互联网络,实现对学校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2.完善由问题、实例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等组成的国际贸易资源库建造开放式教育网络,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学科特点,创建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课程整合的应用平台。开设模拟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模拟仿真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国际商品货物进出易的全过程。

(二)国际贸易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

1.通过开设国际贸易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加强理论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国际贸易领域最新进展与热点问题及有关信息,保持教学内容与时展同步,就有必要建设一个具有动态、虚拟功能的网络站点,充分利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优势,如开设专题学习专栏,专题内容主要包含国际贸易理论精髓,还要反映国际贸易方面最新的动态和变化,从而探讨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趋势,开设相应的专题课程体系,配备丰富的国际贸易实例,如贸易术语、贸易壁垒等等,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中学过的理论知识真正与实践结合起来。

2.利用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展开实验教学活动

国际贸易模拟教学平台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完全仿真的国际商业贸易环境的软件系统。模拟教学平台改善了以往比较薄弱的专业实验教学环境,改变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际贸易模拟教学平台实验教学活动,在具体说明实验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安排了三个角色:出口商、进口商和供应商,进口地银行和出口地银行可由指导教师扮演也可安排学生扮演。根据课程时间和内容安排,可将学生的角色进行轮换,每个学生分别要扮演三个角色。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实验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等资源,采用案例教学法

把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知识融合到案例中讲授,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增加新的案例,让学生的知识、技能跟上实践的发展。这种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进行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习的印象与兴趣,教学效果要比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法要好。另外,对于某些不方便现场考察的知识,如通关过程、国际商务谈判过程等内容,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的图片或光盘等手段传送给学生。通过以上国际贸易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从学校“校门”到国际贸易“行门”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模拟教学平台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商品交易的全过程,增长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使学习过国际贸易课程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后,能够及早胜任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国际贸易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更加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兴趣在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4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全程实验教学 三段实验教学法 相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83-02

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涉及到外贸谈判、函电往来、签订合同、运输、保险、报关等多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可以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由于国际贸易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易行为,虽然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都有共同遵守的规则及严格的标准,但商品交易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各企业集团的利益,其间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隐藏着欺诈风险,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悉每一个操作环节,具备市场调研以及与客户交流、应变的能力。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的商战技巧,这样,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才能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目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重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实验教学作为讲课的附属,目的只是为了验证理论、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讲授多,实验操作少。而且,实验手段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操作性、应用性实验少,教师的演示讲解多、学生动手少,由于缺少主动思考,对学生来说,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尤其是缺少社会实践环节,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使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的差距过大。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专业人才,必须大力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一、三段实验教学法

我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教学应与实验室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全程结合,将教学与实验课按“全程实验教学”的思路重新安排教学计划。具体说,整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国际贸易专业的实务类课程实验――整体流程实验――社会实践,我将其称之为“三段实验教学法”。具体说明如下:

1.国际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实验

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外贸谈判、函电往来、合同签订、运输、商检、保险、报关等多个单项课程。由于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跨国交易行为,交易双方相距遥远,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流往往不是面对面的,而大都是采取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间接方式,这为国际贸易的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这些课程的教学主要以实验室为主,将国际贸易的具体环节,边教学边演示,同时让学生随时动手练习操作。

2.国际贸易整体流程实验

国际贸易整体流程实验是在上述单项实务类课程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进行各业务环节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整体流程。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设立诸如仓储、物流、税收、海关、商检等仿真空间,让学生扮演不同环节中的角色,进行各环节的实际操作,直至整个流程结束。该门实验课的内容应该是国际贸易各个实务环节的系统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熟悉掌握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

3.社会实践

相对国际贸易的现实发展,教材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课堂教学缺少现实实践的丰富、复杂与变化。所以,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应用性专业人才,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社会实践一方面是让学生走出去,即与一些外贸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亲自参与国际贸易的实际工作。另外,我认为社会实践还有一种更为实际的做法,就是建立先进的综合仿真实验室,向某些大型外贸企业开放以致共建,将高校实验室也建成为大型外贸企业的培训基地,请专业人员来校内讲实践课,或在对方的培训过程中,观摩学习,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

二、相应措施

为使“三段教学法”能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实验室的升级构建

国际贸易实验室是针对国际贸易的各个具体环节而设置的。为达到仿真效果,有些具体环节的产品可以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发,由企业按照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设计制作相关设备,以达到实验如同实践的效果。实验室中的环节设计也应依据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流程,做到尽可能地全面真实,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在不同的仿真环境下,更全面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实践学习,可以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环节面临的具体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程序关系,从而得到系统而真实的仿真实践。

2.将课堂搬进实验室,将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主导手段。

依据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的特点,要转换观念,将实验教学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让书本知识的讲授过程随时转换为学生的演练操作过程,只有动手做过,才能理解深、记得牢。这就要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重组,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实验教学的程序规则组织教学,以学生的实验实践为中心,教师做一定的讲解演示与指导,进行边教学边实验,学生边听边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将实验室定向开放

首先是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随时反复地操练,在自主实验中,理解、验证并发现问题,这样可以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与此同时,实验室也应向社会定向开放,向某些合作的外贸企业开放,作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不仅可以让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互利,给企业带来新信息、新知识,在与相关企业更多的交往中,学生也学到了更多的实践知识。

4.改革学生的考核方法

传统的学校考试方法,学生大都是以背诵书本知识为主,而“三段实验教学法”,应增加学生实验的操作考核,例如教师在教学实验中可要求学生在各个实验环节结束后,让学生以写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过后老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阅作业,相互之间进行点评讨论,分析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自己动手,还要自己动脑,使学生对教学与实验有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

三、结束语

总之,要改变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思路,不是如传统上将实验课作为理论知识讲授的附庸,而是将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国际贸易教学全过程之中,将国际贸易教学计划按“三段实验教学法”的顺序安排,即依次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类实验教学、国际贸易整体流程模拟实验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教学,只有将国际贸易教学与实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才能将学生培养成适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文杰.关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创新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8):109~110

2 熊 焱、余浩宇.国际贸易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8(7):300~301

第5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一)国民价值观念的差异对国际贸易有一定的制约

人们的价值观念涵盖了对社会方方面面的看法和对某个事物的衡量和评价的标准,对一个国家民族传统风气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日积月累形成的价值评价体系,必然会对人们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需要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国家贸易往来中,要特别注重不同国民之间价值观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固有的价值观念,在对待国家贸易中的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和评价都有所不同,发展国际贸易的欲望必然会有差别。在进行商务交往和谈判时,谈判时间的选择、谈判技巧的运用、谈判过程的把握、谈判结果的商定等等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要顺利推动国际贸易的进行,就要有的放矢,加强沟通交流,努力取得合作共赢的效果。

(二)传统道德观念的差异对国际贸易交往有一定的影响

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本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的舆论引导,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不同的背景之下对善恶荣辱、是非对错等观念是不同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主流模式,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在我国,儒家的正统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人们习惯于用道德约束的力量来制约日常的生产生活,在西方国家则习惯于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道德观念上的差别,表现在国家贸易交往中就是各国处理纠纷的方式不尽相同,交往的成本会显著的增高。

(三)不同的民族和对国际贸易交往也有一定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国民都有自己主流的,各种宗教的教义不同,对人们的要求和规范也不同。在国际贸易中,有的产品适合在这个国家销售,但在另一个国家由于受宗教的影响,可能就不能销售和生产。因此,在国际贸易交往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民族习惯和,避免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不利影响的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了解各国传统的风俗习惯之间的差异,做好准备工作

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国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开展国家贸易交往活动中,首先要到当地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推销的产品要适合当地的需要和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国际贸易交往活动。

(二)提高国际贸易交往中谈判技巧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在国际交往中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要提高沟通的技巧和能力。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国际贸易交往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商务谈判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多加强实践锻炼,多参与一些国际经贸交往活动,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三)不断用法律来规范和制约国际贸易交往活动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规范国际贸易交往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在现有的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交往带来的不利影响下,更要探索建立健全国际统一的法律纠纷解决体系,使国际贸易双方都能接受和理解,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在各国都争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下,要提高加入的门槛,规范世贸组织纠纷解决的措施和条件,实行无差别对待,不能搞贸易歧视和贸易封锁,建立正常的国家贸易交往的环境,使更过的国家都能参与进来,使全世界更多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国际贸易带来的便利。

(四)推动各国加强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6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一、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际之间的交换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货物交换,实现了多样性的交换模式。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些国际贸易新气象,应运而出许多不同的新贸易理论。而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教材尚未做到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还没有涉及到当下前沿理论。因此,出现了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与实际问题相脱轨的现象。教师不能带领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去评论实事,不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当下面临的国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陈旧

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普遍采用定性分析教学法。利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够深入对国际贸易形势进行描述,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单一的传授方式,侧重讲解理论知识,严重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没有实现国际贸易专业本身特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种理论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抑制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手段落伍

为了实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国际贸易课堂教学,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滋生出越来越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教学中。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展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手段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能够快速搜集各种信息,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当下的国际现状及问题。同时,一些在黑板上不能展示出来的声音、图片和模型,多媒体都能够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导致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产生沉闷乏味的心理,逐渐对学习丧失了热情与信心。

二、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采取双语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较强的涉外性,为了与其他国家更多的交流与沟通,英语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在平时的国际贸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国际贸易课程包括基础知识方面,也包括实际操作方面,不同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都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基础知识部分时,主要用外语进行交流,辅之以母语说明;而重点和难点部分,用母语授课,外语进行补充说明。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合同条约、信用证条款等典型案例在中文讲解清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涉外交际能力。

(二)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就能搞定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当下主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将各种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传授更多有用的知识,同时,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世贸组织时,可以从网络上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将该组织发展的历程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利用视觉上的冲击,能够快速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观看视频远比教师苍白的讲解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深刻记忆。同时,多媒体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搜索到大量有用的信息,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比较起来,在相同的课堂时间内,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效丰富了课堂内容,显著提高了额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多媒体教学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涉外交际能力。首先,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设实训课程。帮助学生不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次,开展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训。通过综合实训,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全过程,从简单的收集材料到与客户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引入案例讨论式教学。虽然国际贸易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贸易术语、支付方式、运输保险、贸易纠纷等重点内容,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令人失望。由于对于专业术语难以理解,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案例讨论式教学,不断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运用自身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第7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学科;国际贸易;学科建设;拓展和研究方向

一、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学科领域存在的问题

1.国际贸易学科领域研究范围浅显,相关专业性研究不够深入

如今我们的国际贸易学科是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调整提出建立的,它在学科划分上属于应用经济学,它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与其他九个二级学科都被划分为应用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学中,相关概念指出: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与地区之间商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换的理论与方式的科学性学科,它不仅要有相关的科学理论为依据,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因此国际贸易学科是一门理论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很多商品已经无法用单纯的劳务体现,生产要素、人员调配、知识产权等都无形地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在过去,商品与劳务可以直接进行纯粹的交换,然而现在,很多其他范围的业务参与到了商品与劳务的交换中来,因此国际经济贸易也就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由此看来,过去建立的国际贸易学科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贸易情况,因此我们要深化改革提升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深度,以此来适应当下的国际贸易现状。

2.国际贸易学科不能适应学科和外经贸实际的发展需要

在2006年国家社会基金申报填表的学科目录之中,在二十四个二级学科之中,已经没有了“国际贸易”学科,由此看来,我国对国际贸易学科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正是因为我国的忽视,使得该门学科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国际贸易学科已经无法适应外经贸的实际发展需要。国家对每个学科的设立都是以研究为目的,为实际的应用与研究提供相应的方向,因此我们发展国际贸易学科是在整体上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辅助与服务功能。在经济趋向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所以我们需要跨国界的经济贸易来往,而且将来经济进一步趋向全球多元化会成为必然,跨国企业和人员调动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它们会不断推进经济的多元化的建设,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都开始彰显自己的国家贸易优势,以此来吸引更多别的国家来到自己这里进行投资和贸易,将全球贸易融合,这样更能促进国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国家贸易盛行的当下找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深化我国经济贸易改革,以此来满足外经贸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我国相关教育研究部门就要加大对国际贸易学科的重视程度,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体系,为我国输送更多的高端型国际贸易人才,由此来保障我国逐步过渡到全球化经济贸易的发展之中。

二、国际贸易学科的具体拓展和研究方向

1.拓展研究领域与方向的核心思想

我国教育部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提出了:学科专业的调整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全面考虑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整体上要充分把学科专业调整工作做到全面性,使其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在现在的经济贸易工作中,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国际贸易已经无形之中成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战争之中起到主旨作用的是作战计划,它是战争的主导核心思想,所以,在国际贸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思想内容,由此看来,我们在拓展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方向时,首先要做到核心思想的建立,我们要对当前经济贸易的状态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定,对将来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向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然后以此为基准,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计划,所以,在下一步的学科调整计划中,我们需要彰显国际贸易学科的核心思想,并以核心思想来指导我国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

2.国际贸易学科总体要增加内容

由于上一阶段我国对国际贸易的轻视,使得我国国际贸易学科在总体上缺少实质上的内容,相关人才在国际贸易学科上的知识储备也不够全面,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上,我们要全面加强学科内容建设,完善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加学科的全面建设培养,世界经济的发展每天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过去的单一经济教学模式恐怕无法对现在复杂化的经济社会有实质上的改观,只有在知识学科上做到面面俱到,才能使我们在遭遇实际的难题时,有具体到位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的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增加国际贸易学科的整体内容,通过增加课程的方式,深化国际贸易学科的涉猎深度,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中重难点的理解程度,全面型的经济贸易人才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的,何为全面?只有做到了知识储备足够充分、经验技能足够丰富、处理方式足够有针对性、具体方案足够有可行性,才能说是国际贸易的全面人才,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突出国际贸易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学科相关的学习内容,确保培养出的国际贸易人才能够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3.突出建设我国特有的国际贸易学科领域

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建立我国的国际贸易优势,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准确的指导方针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突出建设我国特有的国际贸易学科领域,走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贸易道路。美国以丰富的劳动资源、多样的自然投资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建立了属于美国的国际贸易特色;日本则以工业为基础,打造了属于他的国际特色贸易体系,由以上两个发达国家看来,要想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经济贸易全球化的环境下立足,就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具体的优势产业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国际贸易项目,以此来吸引世界其他国家的投资,而要想建立特色化的国际贸易项目,就需要我们突出设定特色化的国际贸易学科,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贸易型人才,为我国分析出适合目前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4.从与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性

来分类细化研究领域与方向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一般来源于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实践之中,只有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才能总结出一套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然而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案例还比较少,领域也比较狭隘,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国际贸易领域都没有太深的建树,这样的现状使我国不仅无法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使我国无法开拓和创新新的对外贸易模式与体系,因此,我们要化繁为简,将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按照一定的相关性划分开来,以此来细致研究领域与方向的工作。我们在分类细化时应有如下研究:(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要从古典到现代。虽说古典的贸易知识体系已经无法跟上现在时代,但是它却是一切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知识的理论基础,只有以此为依托,才能将现代的对外贸易工作做好,所以我们在研究时,要将古典与现代的贸易知识体系划分开来,以基本的知识体系开创新的创新性贸易模式。(2)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研究:WTO原则。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组织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多边国家实现互利性的贸易往来,细化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创新贸易的新方向。(3)国际贸易法规政策研究:我们需要对国际贸易法则、国内对外经济贸易法则、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有深入的研究,以此来保障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利益。(4)货物贸易研究:要加深科技电子产品贸易、农物纺织物产品贸易和自然资源产品贸易的探索,深入研究或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三、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换名或同名及可否上升为一级学科问题

从以上对国际贸易的分析和展望来看,国际贸易学科涵盖的内容有很多,但是我们的大学和相关教育部门却没有将其正确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多年以来国际贸易学科也一直处于二级学科的尴尬地位,不少大学生和老师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理解也很模糊,这就对深化国际贸易十分不利,所以,我们可否考虑加大对该门学科的投入力度,将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二级学科上升到一级学科,只有我们从多个方面重视完善国际贸易学科建设工作,在该门学科和相关专业上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才能使我国国际贸易系统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如今社会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多国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贸易融合工作,在这种大环境的推动下,对外贸易的地位与意义也就越来越重要,所以,过去为二级学科的国际贸易是否可以在需求大大增加的当下上升为一级学科,值得我们商榷,扩大研究的方向和深化研究的深度,建立完善的学科学习体系,才能在未来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第8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惯例;适用性;有效提升

在国际贸易中,与国际贸易惯例接轨,一直是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准则。但是,国内的企业对其认识不明确,时常碰到与国际贸易惯例抵触的情况。所以明确国际贸易惯例的意义和作用、国际贸易惯例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高其适应性,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就显得举足轻重。对我们自身而言,切实提高国际贸易惯例的现实适用性,是我们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义务责任,更是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惯例的本质及特征

1.普遍适用性 即他不是某一个,某一些国家需要遵循的,而是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必须自觉遵守的。它主要是通过国家之间的洽谈达成双方都遵守的准则。因而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受地域等其他条件影响的管理。

2.任意性 国际惯例的任意性,现在没有强制要求遵循。当事人想采纳则国际惯例才对他有效用,任何人都不能强加给他人。

3.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观性体现为,它是人们愿意遵守的惯例,并以此办理事务的责任感。仅仅是单纯的经常这样做而没有确信、心里带有责任感,是不能称之为国际贸易惯例。而客观性则体现为,在这一区域的惯例逐渐变成其他地区都遵循的习惯,这种做法就变为了国际惯例。

二、国际贸易惯例的作用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法律制度都不同,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时就会千姿百态,贸易市场会变得没有章法,国际贸易事业难以进行,要想克服这些障碍就必须依靠国际贸易惯例来协调和规范,国际贸易惯例在国际贸易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国际贸易惯例是约定俗成的,毫无政治性,内容简单明了,无论各国之间的制度和政策有多大的分歧,国际贸易规范都能接受,而且对大家都公平,保护每一个遵守者的利益。再者,当国际贸易发生矛盾时如何解决?这就必须要由国际贸易惯例解决,各国的政策都不一样,无论按哪个国家的制度来解决都会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国际贸易规范具有公平维护各方权利义务的作用,为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了标准。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贸易事业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惯例,整个贸易过程将变得杂乱无章,甚至陷入瘫痪。最后,国际贸易惯例的普遍应用,可以有效加强世界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了解,克服制度、文化差异带来的贸易阻碍,促进贸易事业的繁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提升国际贸易惯例适用性的有效策略

1.理解国际惯例的合理性。最关键是看其是否合理。对于国际惯例合理性的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尽相同的观点:发展中国家认为国际贸易惯例是为发达国家量身定做的,是为了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而发达国家则认为国际贸易惯例与诚信挂钩,没有诚信国际贸易惯例也将不复存在。但国际贸易惯例还是为大多数国家所遵守,大多数人认为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是完美的,国际贸易惯例也一样,在对待国际贸易惯例时我们不能仅仅只从自己出发,而应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均衡。应该说,从国际贸易管理的特点上来说,它是尽可能公正公平的。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正确认识其合理性,让国际贸易顺利进行。

2.正确对待国际贸易惯例在实践中的问题。虽然,国际贸易惯例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多少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双方明确表示要按国际贸易管理,则其对双方具有一样的约束力。(2)国际贸易惯例可用可不用,贸易过程中需以合同确定。(3)当采用惯例时避免合同中有与惯例相悖的条款。

3.认识国际贸易惯例发展的趋势。虽然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国际贸易惯例以较快的速度在向新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国际贸易惯例的发展趋势,才能在国际贸易过程游刃有余。未来国际贸易惯例的发展必将更加的全球化,范围扩大化,而且更加的公平公正。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贸易事业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惯例,整个贸易过程将变得杂乱无章,甚至陷入瘫痪。最后,国际贸易惯例的普遍应用,可以有效加强世界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了解,克服制度、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贸易阻碍,促进贸易事业的繁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惯例的地位不容忽视,与国际贸易惯例背道而驰的,必将遭到国际贸易大潮的淘汰。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进步,国际贸易惯例也在不断地更新,国际组织出台的惯例更加具有约束力,更加符合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变化。这也对参与国际贸易的每一个成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国际贸易惯例的新趋势,努力适应国际贸易惯例,保障各项贸易事业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改琴,魏凯,吕岩.国际商事惯例在我国的适用条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邓旭.论国际商事惯例[J].国际商务研究,2010(4)

第9篇: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及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与国之间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汇兑与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教学设计

国际贸易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因为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这就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设计必须符合用人单位对这一行业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为目标,探索“教、学、做”一体式教学模式,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3.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进出口业务能力,适应外向型企业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分为四个方面:①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惯例与法律,能够制作和审核国际贸易中使用的单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对外贸易活动。②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操作能力。③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礼仪。④创新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探索国际贸易的新途径,能够运用新思路开拓新市场。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及组织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分为课堂理论授课设计和实训教学模块设计两个部分。

1.课堂理论授课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涉及外贸的整个操作流程,环环相扣,互相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按照操作环节的先后顺序来设计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与报价、合同的签订、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共安排34个学时。(见下表)

理论课程按照外贸行业的基本业务程序和主要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并以真实的国际贸易案例为例,分模块按任务来讲解、操练,使学生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同或相似的内容集中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又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度挖掘,使他们在学习完知识的同时,素质也得以提升,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2.实训教学模块设计,旨在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实训教学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通过项目教学实训、情景仿真模拟、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练中懂、懂中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

情景仿真模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模拟,把教室布置成谈判场所,分别让学生扮演进出口企业的谈判人员,双方进行交易磋商,并签订交易合同。通过情景模拟仿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加深对外贸工作流程的认识。

软件实训:利用学校的实训室,通过外贸实训软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

校外参观:带领学生到外贸公司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和实习流程的联系。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专家举办讲座,使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外贸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企业实习:主要通过校外企业参观和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体验、学习,进一步消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现从动脑到动手、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外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3.考核内容和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线,建立全过程化考核体系。总成绩=平时出勤表现(20%)+理论考试(40%)+软件操作(20%)+调研报告(20%)。尽力让考核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既规范了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和公正,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实施,使考试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课涉及的理论比较多,首先通过对理论的系统介绍,让学生了解贸易的产生,贸易各个作业涉及的环节,什么是贸易术语,如何遵守国际贸易惯例等,为下一步的实践实训奠定基础。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少知识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就需要通过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堂讲授以基本理论为主线,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体系,系统地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践应用,以引导学生形成该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方法。在课堂讲授中采用提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通过布置作业、习题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单证系统软件以及国际结算软件,组织学生在实训中心上机模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而且为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贸易实务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校外参观实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都有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些资格证考试,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丰华.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