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病理学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理学的认识

第1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66-01

大量临床病学调查资料证明,许多营养因素如热能、钠、钾、镉、锌、脂肪、胆固醇、蛋白质、维生素及食物中某些其它成分,同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并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营养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 营养护理

1.1 控制热能的摄入 可使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提倡吃复合罚糖类,如淀粉、标准面粉、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胆固醇的排泄,少进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增高。

1.2 限制脂肪的摄入 膳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克以下,可多吃一些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预防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预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1.3 适量摄入蛋白质 以往强调低蛋白饮食同,但目前认为除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外,一般不必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为宜。例如60公斤体重的人,每日应吃60克蛋白质。其中植物蛋白应占50%最好用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虽无降压作用,但能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与大豆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有关,每周还应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平时还应多注意吃含酪氨酸丰富的食物,如去酯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鱼等。如果高血压合并肾功不全时,就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1.4 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 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因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有利尿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肌收缩能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酱、虾皮、绿色蔬菜等,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选用含镁丰富的食品,如绿色蔬菜、小米、豆类及豆制品,镁盐通过舒张血管达到降压作用。

1.5 膳食宜清淡 适当的减小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在5克以下吃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

1.6 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 有利于心肌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环。促使胆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血压病的发展,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肾的负担。

1.7 科学家最近的研究显示 每天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B或者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高血压,此前曾有研究表明维生素B可预防心脏病、中风、以及血液凝结成块。

1.8 禁食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等

第2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点上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许多疾病如肿瘤的良恶性判断中,病理学成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病理学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对整个医学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类型

1.1科研型病理学研究生科学研究是知识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也是推动着病理学科发展水平的灵魂。研究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主力军。目前,科研型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的培养模式一样,先进行一年的集中授课,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理论讲授。第二年开始按照导师指定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最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发表具有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通过科学研究,研究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先进的病理学实验方法(如细胞培养、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等),提高科研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研究生期间,基础医学研究生还要进行本科教学,进一步提高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并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但此期间,基础病理学研究生不进入临床进行对疾病诊断能力的基本训练。

1.2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在完成半年的集中授课之后就进入临床,在医院学习疾病的病理学分类,掌握疾病病理诊断的程序和规范,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病理培训,使其获得诊断病理学如外科病理诊断和细胞学检查等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其目的就是达到初级病理医师的专业水平,最终成为高级临床病理医生。可以说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病理学研究生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科研型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依然和其他医学基础学科的研究生一样,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对临床病理诊断能力的基本训练,投入临床病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很少,甚至不了解临床病理工作的一些原则和常规。这种培养方式使得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尤其是在就业方面受到影响。很多医院在面试的时候主要注重独立操作能力(如采集标本、切片、读片等),没有真正接触过临床的研究生很难通过这一关,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脱节。即使研究生在毕业之后不从事临床工作,到医学院校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并担任教学工作,也存在很多不利之处。因没有实际接触过临床,其知识都来源于教科书,缺乏实际操作,影响了今后的教学工作,从而教出来的学生也难以对病理学产生兴趣,感觉这是一个枯燥无趣的学科,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并因病理学在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各级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病理学专业人才,急需大量的病理学人才服务于医院、服务于社会。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加大,一些临床病理学研究生只想尽早参加工作,不想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这种想法就导致培养出的一些研究生成为没有思想的干活机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和科研资源的浪费。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不仅如此,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病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共同目的和任务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诊断和防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服务。病理学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非常之广泛[1]。故在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3培养复合型病理学人才的思考

如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研究生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的教学重点,高水平的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也就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2]。医学研究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故传统的培养方式即单纯的基础或临床培养模式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及病理学科的发展。

第3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28-01

脑出血是老年病人的多发疾病,大多数病情严重,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呕吐等,严重者立即出现昏迷,急性期后常遗留有言语障碍、偏瘫等后遗症,为了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5-70岁,以突然发病为特点,头部CT诊断依据,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

2 护理措施

2.1 保护安静:绝对卧床休息,24-48h尽量避免搬动,注意保暖,头部抬高30°,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插管、翻身、吸痰、导尿)时,动作较轻柔,以免患者因疼痛不适而挣扎导致再出血,避免情绪激动和突然用力,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药。

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认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生命体征常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因患者脑代谢率高,耗氧量大,不利于脑细胞的恢复和减轻脑水肿,而药物降温副作用多,宜采用物理降温,可枕敷冰袋、头颈、腋下处用冷毛巾冷敷,若体温持续不降,可用酒精擦浴或冰水灌肠。脑出血早期呼吸深而慢。病情恶化则表现为快而不规则呼吸,如呼吸急促、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等,均说明呼吸中枢受到严重损害。随着血肿的增大,颅内压继续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呼吸快而不规则,血压代偿性增高。在观测血压时应了解病人的既往血压值,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2.3 瞳孔及神志的变化:瞳孔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疝的发生,常需进行紧急抢救,双侧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提示危极。神志是判断病情变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患者术后意识障碍加重或由清醒转为昏睡或昏迷,多由术中止血不完善而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而引起,需CT确诊后立即行血肿清除术等。

2.4 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昏迷患者,每日应进行口腔护理2~3次,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口臭、口垢。常用濑口液有生理盐水。昏迷病员禁忌濑口。擦洗时须用血管钳夹紧棉球,严防遗留在病人口腔内。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溶液吸入呼吸道。口腔粘膜有溃疡者,可涂布冰棚散。口唇干裂涂以油。患者长期卧床痰液坠积在肺部不易咳出,所以肺部感染最常见,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做超声雾化治疗,保持痰液稀释,利于痰液排出。

2.5 保持肢体功能:脑出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预防关节挛缩、肌萎缩,卧床病人双下肢用软枕垫垫起,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做关节运动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挛缩和畸形,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协助病人离床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功能重建。如偏瘫病人应多取健侧卧位,患侧肢体维持功能位,两腿之前垫软枕,患侧大腿避免屈曲成锐角,以防止髋部屈曲畸形,用足托板可预防足下垂。

2.6 褥疮的护理:因肢体感受、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受压部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易溃烂及坏死,形成褥疮,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膳食,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补能力。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无渣屑。局部长期受压,每2小时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骨隆突处可用压力调节垫、海绵垫圈垫于突出部位。

2.7 心理护理:注意病人心理 清醒后病人因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常烦燥不安,恐惧悲观失望,护理人员应从关心爱护,缌护理和耐心解释,充分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心理状态,耐心与病人交谈,使之对本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并配合治疗,安全渡过危险期。脑出血病人预后不佳,但能得到良好正规合理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就能减少死亡率,认真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关键。

参考文献

[1] 外科护理学,人民出版社.

第4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血液透析;饮食护理;老年病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血液的净化技术,可将体内有害和多余的代谢废物、电解质排出体外,使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维持平衡。主要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肺水肿、肝性脑病等疾病中。该项技术的应用,已有效帮助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存时间。

 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护理,能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透析效果,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就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1 饮食护理的注意要点

 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饮食原则是坚持高热量、高蛋白质、高钙、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低钠、低磷以及水分的合理使用。

1.1提供足够热量和蛋白质

 血液透析患者热量摄入要维持在每日125.6kJ~146kJ/kg,蛋白质摄入为每日1.2kg左右,不可少于1.0kg。

 蛋白质要摄入优质蛋白,如蛋清、牛奶、鱼肉、瘦肉等,这些蛋白质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较多,能有效合成人体所需蛋白质,产生的废物较少。热量的摄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患者当然的活动量来进行增减。热量的供应主要来源于糖和脂肪,其中糖占主要部分。血液透析的患者应尽量摄入植物油,其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1:5,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1.2控制水的摄入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因此必需控制水的摄入。如果体内水分过多,患者无法排出水分,造成水潴留,会使循环负担加重。此外,在血液透析中,由于大量的离子被透析出体外,患者体内水分如果比例过高,则会引起低血压、肌肉痉挛,甚至心律失常。故而,掌握每日进水量是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注意的。最好的计算进水量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变动,2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应控制在1.5kg以内为宜[1]。测量患者体重时,尽量在固定时间,固定衣着,以保证体重测定的准确性。

1.3维持电解质平衡

 维持电解质平衡需要控制钠、钾、磷的摄入。

 钠的增加可导致机体水潴留。限制盐的摄入,可防止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避免高血压的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每日盐分摄入为3~5g。

很多患者仅仅在炒菜过程中减少了盐,却忽略了其他高盐食物,如酱类、酱油、咸菜、海带等。

 血钾过高可能引起心脏停搏,高血钾占血透病人死因的3%一4%,每周透析1~2次的病人更要注意限制钾的摄入[2]。含钾量较高的食物主要有可可、蔬菜、水果、番薯、咖啡等。血液透析期间要密切监测血钾浓度,并做好及时调整 低磷食物能有效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要避免食入过多的动物肝脏、坚果、豆制品等,还可以通过服用磷结合剂帮助防止血磷过高。

1.4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每一位血液透析的患者,都不免会导致维生素的大量丢失,而维生素的丢失也会引起血钙浓度降低。因此,在饮食护理过程中,要增加患者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一般以药物为主。

2 饮食护理措施

2.1高蛋白饮食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蛋白饮食,并不仅仅指蛋白质的含量高,还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要选择优质蛋白,减少蛋白质代谢后废物产生的数量;其次,要避免食物所含钠、钾、磷过高。患者的饮食不能单一固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随时变化,及时根据病情调整。食谱的制定还要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 性别、 嗜好、 生活饮食习惯和个体营养状况[3]。

2.2增加健康宣教力度

 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不能一直生活在医院里,为医护人员对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等的观察监测带来困难。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力度,让患者和家属能在家庭生活中注意。

第5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护理;孕产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03-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即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10.4%,国外7%-12%。通过进行规范化全面护理,可以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病情得到合理处理及控制,大大降低了子痫、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痊愈。现将我院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0例孕产妇,孕产妇年龄在18-45岁,平均年龄为27.6岁,怀孕时间在28-41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血压≥140mmHg/90mmHg,尿蛋白阴性)27例,子痫前期轻度(血压≥140mmHg/90mmHg,尿蛋白+或≥300mg/24h,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80例,子痫前期重度(血压≥160mmHg/110mmHg,尿蛋白2+或≥2g/24h,血肌酐>106umol/L,血清ALT或 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它脑神经、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部不适)。我院定期做培训和产前检查,并且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60例作为实验组,实行孕产期健康宣传教育、围生期护理、心理咨询与指导的规范化全面护理。将同一时期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但没有进行产前检查和培训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及怀孕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实验组进行全面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做好产前检查和心理指导,每月进行健康教育,使孕妇掌握孕期卫生的基础知识。②孕妇入院时接待要热情,让孕妇熟悉医院的环境,体贴孕妇,让她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消除孕妇的紧张情绪和陌生感,打消孕妇的思想顾虑,增强她们的自信心,以便配合治疗。此外医护人员要陪伴孕产妇,增加她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③做好病情的观察。要认真观察血压的变化特别是舒张压的变化,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每天测量血压2次,体重每周测量一次,尿蛋白每周测一次;对于子痫前期的孕妇,血压每4-6h测一次,体重每周测量一次,尿蛋白每周测一次,并检查孕妇浮肿情况,子痫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测血压,脉搏,呼吸30min一次,注意神志的改变,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经鼻导管吸氧治疗,每次30min/lh,每天2次,氧气流量为2-4L/min,不但能够改善孕产妇脑水肿,而且还可以缓解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④合理饮食护理。指导孕产妇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和富含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一般不需限盐。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

1.2.1 产前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①护士热情接待新入院孕妇,热心讲解。②根据孕妇情况做好孕妇之间、家属之间的介绍工作。介绍性格相似、家庭背景相差不大的孕妇相互认识。③做好产科相关知识宣教。④观察产程,了解孕妇的思想动态,有效的进行减压。

1.2.2 围生期护理具体方法:①加强妊期咨询与指导,维护母体的健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②通过孕期保健,系统检查与监护及时筛选出高危妊娠,并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管理;③分娩期保健: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④正确处理产程,做到“五防”“一加强”:即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和加强监护;⑤参与高危儿抢救;⑥产褥期保健:母婴同室,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和产褥期健康教育和指导,计划生育指导。

1.2.3 心理咨询指导的具体措施:①及时做好孕妇心理、生理、社会、文化评估,针对不同的状况开展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释,告知此病为妊娠伴发的病理状态。②宣教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一般知识,解除思想顾虑。做好孕妇家属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亚琴,马晨霞,刘焕巧.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3.(08)

[2] 江秀敏,张水治. 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探讨[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0.(01)

第6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人性化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b)-0193-02

糖尿病、高血压在我国是多发病和常见病,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国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西方化,还有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肥胖率也随之逐年上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目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最严重的病理为心血管病变,约70%以上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变的各种并发症[2],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患者血管病变危险性高,如若控制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选择正确有效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为了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护理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该章中选择了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该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十分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该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共6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3±3.8)岁,平均病程5.5~14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4±4.1)岁,平均病程1.2~16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①督促患者用药;②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③按时为患者行静脉输液等。人性化护理的详细护理方法主要有:①加强监测患者的血糖值的变化: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规范末梢血糖监测方法,定时检测患者的血糖值并记录,也可采用静脉采血检验法。血糖监测的最佳时间是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值控制在4.4~6.1 mmol/L为良好,≤7.0 mmol/L为一般,餐后2 h血糖值控制在4.4~8.0 mmol/L为良好,≤10.0 mmol/L为一般[3]。②加强对患者的血压监测,护理人员每天按早、中、晚、睡前定时监测患者血压,并掌握患者的血压高峰期,便于指导患者用药。一旦患者出现血压超高现象,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情况汇报医师,并嘱患者应卧床休息,不得下床随意走动,以避免脑血管意外发生。一般情况下,血压应控制在

1.3 评定标准

根据第14版实用内科学糖尿病控制目标表,护理效果的评定标准分为三级,分别是:①显效:护理后,患者餐前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4.4~8.0 mmol/L、血压

1.4 统计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均采用SPSS20.0系统进行。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比较

经调查后及公式计算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77.27%。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比较

护理后,针对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打分统计并计算,得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高达95.45%,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1.82%。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可由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复合病因所引起,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且糖尿病并发症较多,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致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4]。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严重威胁患者的心脑血管,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极其容易引起进一步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疾病的发生,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5]。多个临床研究结果证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微血管病变风险明显降低[6]。为患者提供恰当的个性化护理,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因此,除了在临床上给予适当的治疗以外,还应提供人性化护理,以便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主要可有以下内容:①病情观察:适时监测血压、血糖值,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除了应该对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因素、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进行教育,还应该让患者更清楚的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的重要性,争取让患者自觉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并按之执行,令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恢复。③心理指导:应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帮助患者保持最佳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与护理。④环境建设:护理人员应该每天保持微笑面对患者,主动积极询问患者的情况,构建起和谐护患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加强医院病房的环境建设,确保室内的空气新鲜流通,定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安静没有噪音。⑤基础护理:患者的年龄都比较高,免疫力低,抵抗能力较差,因此应该加强患者的皮肤清洁、口腔护理等,避免交叉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

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除对患有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还在此基础上,应用实施人性化护理,其护理的总有效率高达90.91%、满意率也达95.45%,明显高于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的总有效率(77.27%)和满意率(81.8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护理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同时血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加快康复进程的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在临床上。

[参考文献]

[1] 黄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观察研究[J].中国实用医学,2016,11(22):94-95.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78-999.

[3] 姜海燕.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6,37(3):757-758.

第7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172-02

为了适应医学院校的发展特点,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实验教学观,构建实验教学和科研可持续发展,发挥实验室的整体功能,川北医学院于2003年成立相对独立的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心,同时这也是该院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一大重点。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实验室要有高效有力的管理机制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热带病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多元融合、学用兼善”作为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1],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科研和实验教学活动。在体制上,实验室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位置,研究所人员即为教研室教师,教学与实践的严密结合;在资金投入上,申请课题获得科研基金,并且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使用办法;在人员管理上,根据科研实验课题内容优化组合,相同方向的实验人员编成一组,资源共享,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在仪器设备管理上,实行个人托管、负责制,使用预约制等。从资源优化配置、经费使用、实验仪器配置、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措施等方面都能促进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的有效使用,提高科研实验的创新性。借鉴以上管理方法与经验,便于其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在管理建设上更加高效与人性化。

1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建设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安全运作,保证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热带病研究所(即寄生虫学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预防医学和诊断治疗研究基地、培养众多优秀科研创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购买制度”、“仪器操作使用制度”、“仪器使用预约登记制度”、“实验材料申购制度”、“病原生物安全制度”、“学生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和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等,这些都加强了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实验室人员人手一册“实验室管理规范手册”和“实验室常规操作手册”,就将各项制度归纳其中,便于随时学习参考。同时还创建各种档案,如“实验仪器设备档案”、“实验仪器维修档案”、“实验室人员出入档案”和“实验资金使用档案”以及“实验技术操作流程档案”等。实验室各项档案的建立,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总结和分析,及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实验室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进行。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2 合理布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实验室内部的合理布局是做好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前提,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共享是今后应用型科研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3]。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因其专业特点,经常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故分区严谨、标识鲜明。实验室内有专门放置电泳仪、离心机、水浴槽的实验台等;还有放置常用药品、染料瓶、试管架、接种器具等的壁柜;专区专用,如学生清洗器皿专用区、公用试剂区、实验员准备台专用区及特殊操作区等。学生的实验分组进行,有相应所需试剂配套使用;同时,实行组长负责制,实验完后,负责卫生及实验器材、试剂的清点。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之间,比较大型先进、精密、贵重设备进行共享,实验技术和相关材料分析技术也不断进行交流学习。实验室设计布局合理,实验流程完善,实验资源共享,并且通过实验室之间的开放学习,使实验室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的作用。

3 加强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指用基因修饰生物、病原微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4]。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标[5]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病原微生物对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危害;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保证实验顺利开展。并且要求实验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监督实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实验室内感染的事件的发生。在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等,用完后及时放回指定存放地点,并将漏出的试剂擦干净,并作相应处理。如实验室常用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虽不是强致病型,但沾此菌的试管和平皿应放在指定位置,由值日生统一灭菌清洗。对于化学危险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作业区域,不仅设有防护隔离措施,还用区域名称(如“剧毒危险”等)的标牌配合警示图形来表示该区域的危险性,提醒大家注意。

4 实验室日常事务管理和监督制度

日常事务管理有序、有节是体现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在这方面体现尤为突出,也制订出多项管理和监督制度,把实验室管理的井井有条。如:①考勤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到实验室后应先签到,分为早中晚三次,按照实际到达时间进行签到。这样便于导师了解研究生做实验情况以及大致了解实验进程情况。②实验器材仪器管理:对实验器材仪器进行托管形式,即“个人负责制”,就是把实验室的重要仪器设备如离心机、冰箱、PCR仪分给个人托管,使用者要预约登记在册,便于托管者查询和维护。③杂物管理:实验室日常需要的文具、物品及其他实验的小物件等由实验室主管统一购买、保存,需要时在网上实验器材申购系统登记后,找主管领取。如要外借,需在《实验室试剂及物品外借登记本》登记,便于清楚物品的流向。④实行值日制度:每周安排两名研究生值日,主要是负责实验室的卫生清洁、常用的实验物品的清洗消毒、实验常用试剂的配置以及实验材料的补充准备等。⑤外来实验人员管理:非本实验室或本课题组人员来做实验时,需提前与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联系,经同意后,填写《外来人员实验登记表》交与负责人方可进行实验,并且要遵守实验室的管理规定。这些日常事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有力执行,大大提高了科研实验的效率。

5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力,优化实验队伍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调动实验室人员积极性是保障实验室良好运行的关键点[6]。实验室人员队伍,不仅包括在职教师,还有实验准备人员,最重要的是有各个年级的研究生,他们是实验室的主体。这只队伍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但是管理能力有所不同。故因人而异、因个性特点不同分配不同的管理任务,这种方式对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尤为重要。如有的研究生对仪器操作流程很熟练,导师就分配实验仪器让之管理;如有的研究生对实验材料和试剂很熟悉,尤其对不同公司生物制品的优缺点了解自如,就可以让他(她)负责相关材料或试剂的购买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做到人人懂管理,个个会管理。实验室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能力,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药品等有详尽掌握。如了解到某些仪器使用期限到了,必须停止使用,更换新仪器,否则超期使用会带来巨大隐患或危险;经常检测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感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培养时,严密监测,防止感染物的泄漏。实验室选配德才兼备的实验人员,集管理能力和责任心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创新和教学服务的精神,就能做到实验室管理高效与人性化。

6 建立科学评估与考核制度

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对实验室人员实行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将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情况、新进研究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值日期内卫生情况、课题进展过程等,作为对实验室管理评估和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定期考核与评估来督促实验室人员调整工作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专业素养。同时采取奖励机制,如发放工资的形式奖励卫生值日优秀研究生;如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SCI收录的论文,根据影响因子的点数不同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或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公开或者授权等,也给予较高金额的奖励。这些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生和实验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工作,实验室涉及到致病微生物与寄生虫,其感染性大,危险因素多,在基础医学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因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尤为重要。实验室建设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要参照了优秀实验室管理先进模式[7],但不能完全照搬这些模式,要开拓新的思路,站在巨人肩上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来确定实验室建设,逐渐制定出一套适应本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良性循环模式,使之能更好地为科研与实验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潘蕾.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14-117.

[2]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Z].2002,4:3.

[3]陶兴魁,钱玉梅,冯志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8):105-107.

[4]汪宏良,骆明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8.

[5]李正凯.生物安全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J].当代医学,2011,17(12):36-37.

第8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性常见病 高血压 护理

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并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在约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对此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都有相应的阐述。

1.1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自身调节。正常的血压调节是一复杂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

1.1.2钠的摄入,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均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饮食可降低,利尿剂主要是减少体内钠而产生降压效应。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钠敏感,还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即存在一种遗传性排钠障碍。

1.1.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素主要由肾小球旁细胞分泌,释入静脉血中的肾素将肝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肺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近年的研究显示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大动脉壁上均有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而二者对血压的调节均起重要作用。

1.1.4中枢神经系统,已知反复的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可以引起高血压。当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时,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失去平衡,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加,使节后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而引起外周阻力增高使血压上升 。

1.1.5五是钙的参与。钙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中兴奋-收缩偶联剂,这直接依赖于细胞外钙内流的增加和细胞内贮存钙的释放,也有钙的参与和调节 ,因而钙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的调节。

1.1.6其他因素,如:肥胖,饮酒过多,低钾摄入,体镁减少,以及具有血管扩张作用激肽酶-激肽系统和前列腺代谢产生异常等因素的参与。

1.2祖国医学则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与体质偏盛偏衰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滞血淤,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淤交阻而发病。病变在肝,病源在肾,肝肾阴阳失调是本病的病机重点,其病机要点可概括为虚(肝肾阴虚)、火(肝火、肝阳)、风(肝风)、痰(痰湿)、气(气逆、气滞)、血(血淤)等六个方面。

2 老年性高血压病人需做的医疗检查

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各自表现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所以筛查由为重要。一旦发现高血压后要检查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的病因,并根据的轻重程度查看是否存在合并症,做出相关的常规检查,高血压常引起的疾病的靶器官有:

2.1心脏-要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以判断是否有心脏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合并冠心病等。

2.2眼底:了解小动脉病损伤情况,以便对高血压病分级。

2.3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超声检查:以了解有无早期肾脏损害,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患引起等。

2.4血液生化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尿酸、血粘度等,判断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2.5其他检查:如脑CT、血离子等。

3 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3.1西医学用药原则,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终生治疗,科学合理地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能因为症状改善或消失而中断治疗,或任意减少服药,不可擅自增加药量,更不能擅自停药,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合并症。尽量使用长效药、缓释剂,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注意不良反应,一般首选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3.2中医学用药原则:“治病必求治本”是祖国医学治疗的原则,护理人员必需熟悉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才能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1)阳亢型以平肝泻火为治则。(2)阴虚阳亢型以滋阴潜阳为治则。(3)阳虚型以壮阳益气为治则。(4)风痰瘀兼夹湿型治则为祛风化痰、活血化瘀。总之,调整肝肾,滋阴潜阳,阴阳并补是本病的用药关键。

4 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及药效特点

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及药效特点心力减退,性情变异,易受外界药品广告影响,用药不规律,影响治疗。感情脆弱,敏感、多疑、固执,容易受伤,情绪不稳,影响治疗。对多数药物敏感性较高,机体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少数药物敏感性降低,表现为耐受,药物反应减弱。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程度增高,过敏反应发生率增高。

5 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的护理

5.1重视老年人用药的心理反应,耐心解释药物与本病治疗的关系,使老年人从心理上自觉接受并遵从医嘱用药,不擅自购买广告药品扰乱治疗。

5.2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易忘记服药,特别是老年痴呆、抑郁症、独居者应警惕误服或过量服药,必需请家属或亲友监督协助,住院患者,护士应全面担负起病人的用药护理。

5.3掌握老年人服药情况,避免降压操之过急,导致血压骤降,发生危险,老年高血压不宜单一用药,应联合用药,减少每种药品的不良反应。

5.4不宜睡前服用降压药,服药后2小时为降压药的高峰期,加之睡熟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相对平时有一定下降,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使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容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梗等疾病。

5.5中药治疗方案应简单,选择药效好,配置简单,服用剂量尽量避免隔日1次,一日三次等方式,最好每天1次或早晚服药。

第9篇:病理学的认识范文

患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以及大小便失禁等,加之输入液体刺激性大,输液时间长,每日输液次数多,为保证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故输液工具的选择非常重要。我科采用BD留置针――万珑TM进行静脉留置来完成输液治疗,使用静脉留置针能保护病人的血管,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因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在输液过程中,使病人更舒适,不用担心血管被刺破,方便安排合理用药时间和紧急抢救,提高药效和抢救成功率,减少花费,同时也大大的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但由于脑血管疾病病人的特点,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些护理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才能使病人的治疗安全进行,现将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护理问题

1.1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多,通常与输液后封管液种类、用量、封管的操作方法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静脉输营养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病人凝血机制异常以及病人因意识不清反复躁动和病情轻的病人输液肢体反复活动等有关。

1.2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外渗[1]。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

1.3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送外套管时未绷紧皮肤,动作不稳,操之过急等因素都可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致穿刺失败,造成皮下血肿。

1.4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病人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2,3],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样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耿少英等[4]研究,炎症以近心端和穿刺点部位发生率高且程度也较远心端为重。

1.5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1.6 固定不规范 常见有敷贴卷边,未采取无张力性粘贴,敷贴粘贴位置不正确造成敷贴边缘不封闭,标注条粘贴位置不正确,留置针尾端固定位置不恰当。

1.7 留置时间过短和过长 因病人躁动造成输液部位外渗,导管堵塞,输入液体刺激性大病人感觉疼痛,病人自行抓扯等因素均可导致留置针不能保留96小时。由于护士进行输液时未检查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个别病人因留置针保护较好又怕穿刺疼痛或静脉条件不好而强行要求继续使用,故而造成留置时间超过96小时。

2 护理对策

2.1 做好健康教育 使用前要给病人和家属讲明留置针使用的目的,好处以及费用,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输液后可以适当活动,如写字、简单家务、洗澡等,但不要剧烈活动,如提重物、打球等,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在洗澡时,建议外包一层保鲜膜防止进水,淋浴时不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通过讲解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以预防堵管、液体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对于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输液通路均采取静脉留置针,尽量杜绝使用钢针输液。

2.3 正确选择血管 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血管,一般选择与肢体纵轴平行长度在2.5cm以上,弹性好,无静脉瓣的可视血管为最佳穿刺血管[5]。成人选择血管的顺序一般为前臂中段、手背、手腕、手肘,穿刺时注意保护好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并尽量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和瘫痪肢体的静脉,因为下肢和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差,易发生血栓和静脉炎,另外在输液过程中,嘱患者经常松握拳,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4 留置针大小的选择要合适 原则是在满足病人输液要求前提下,选择最小最细的导管[6]。

2.5 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按规范进行操作,把握好进针的角度,送外套管时要绷紧皮肤,掌握好技巧,动作要稳,不能操之过急,尽量保证穿刺的成功,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如病人局部出现皮下淤血时,可避开针眼处用生土豆切成薄片敷于淤血处以减轻疼痛,促进局部皮下淤血消散。

2.6 正确封管 封管液选用肝素稀释液(NS250mL+肝素12500u),输液结束后吸3-5mL肝素稀释液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如病人输入静脉营养液后应用NS 5mL彻底冲洗导管后再用肝素稀释液进行封管,封管时要注意推注速度不能过快。曲瑶等[7]观察120例进行快速推注与缓慢推注效果比较,缓慢推注组成功率为95.0%,而快速推注组成功率为53.3%。张家荣等[8]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快速推注封管液使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明显提高。

2.7 规范固定留置针及敷贴 穿刺成功后,固定敷贴时要采取无张力性粘贴,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粘贴,注意将留置针分叉处覆盖,保证敷贴的边缘粘贴紧密并处于封闭状态,标注条写好留置的日期、时间和操作者固定于留置针分叉处敷贴的上面,但不能遮盖针眼处,以免影响局部的观察,固定留置针尾端时应避开敷贴和穿刺静脉的走行,特别是固定留置针尾端的胶布也不能粘贴在敷贴上,以免影响留置的时间和输液的通畅。

2.8 加强局部的观察 注意观察针眼有无红肿、有无渗血和渗液,导管有无堵塞,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和炎性反应,敷贴有无卷边,留置时间有无超过96小时。如发现有炎性反应时应给予拔除,局部可用生土豆切成薄片或用50%的硫酸镁液敷于红肿部位,注意避开针眼处。如出现导管堵塞,可用5ml注射器进行回抽,回抽仍不畅通时应拔除,切忌用NS进行推注以免引起栓塞。如出现敷贴卷边、粘贴不牢固时应进行消毒后更换敷贴。如出现留置时间超过96小时应拔除重新穿刺,如遇病人留置时间超过96小时仍要继续输入时,护士要耐心解释,讲解继续使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病人及家属理解、配合。

2.9 护士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如病人躁动不安时可适当进行约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