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理财入门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分析调研问卷情况以及与村民实地沟通发现,虽然全村经济发展得很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升,但是村民的金融服务意思却很淡薄。总结得出天马村的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金融机构结构单一且服务态度差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实际上是由政府控制的,准入门槛太高,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都是国有企业,缺少竞争对手,能获得垄断利润。天马村没有金融服务机构,在歇马镇上也只有几家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数量少、距离远。被调查者中有13人认为服务网点少,占23.41%;10人觉得金融机构太远,占17.24%;7人觉得金融机构服务态度差,占12.07%,这些直接导致村民要进行相关的存取款或者其他理财服务都很不方便。
1.2农村金融服务配套制度不完善,对农村金融不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的金融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但就农村金融而言,虽然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一些优惠政策,却还不完善。国家出台的一些针对农民的贷款优惠政策等也未真正使农民得益,大多是落在了关系户的身上,被调查农户中有57人未从政府获得过金融方面的资金支持,占90.48%,仅有6人获得过支持,占9.52%,这使得农民不能享受到国家对农村金融的优惠。1.3金融服务在农村普及程度低目前,农村信用信息开放度不高,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存在高度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农民的信用意识薄弱,对金融服务了解浅显,在对农民熟悉的金融服务调研发现,有54人熟悉存款业务,占66.67%;16人熟悉贷款业务,占19.75%;8人熟悉理财业务,占9.88%;3人熟悉支付结算业务,仅占3.70%。再加上对政府和金融机构不信任等情况存在,农民不敢轻易尝试理财产品,这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的资源未达到优化配置,使农村金融的发展停滞不前。
2、改善歇马天马村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近年来,在国家多个部门以及多项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逐渐增大,金融中涉农的产品和服务也逐渐增多。农村金融服务能否得到发展,关系到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做出贡献。重庆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农村金融服务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根据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建议:
2.1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视
从调查中分析得知,45%以上的农民对金融服务认知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缺少对金融服务的认识,自然不会进行金融交易。而政府和金融机构无疑是当地最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因此,需要加强他们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视,政府要积极落实相关农村金融的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为农民谋福利,金融机构需要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耐心为农民讲解金融知识,方便农民更快地认知接受农村金融。
2.2给农村居民提供系统性、全面的农村金融服务培训
由村委会带头,在每个村建立农村金融推广小组,挑选全村知识文化水平较高且对金融服务了解的人作为组员。通过政府的带领,邀请金融专业人士为小组成员进行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培训,并授予他们金融服务的知识和理财的相关技能。然后再由金融推广组的成员专门针对全村进行定期的金融服务知识推广,鼓励村民积极理财,从而带动全村金融的发展。
2.3设计出多样化的农村理财产品
目前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大多数是针对城市的,理财起点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知识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虽然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村民手中的闲置资金达不到城市理财标准,大多数理财产品都不适合在农村进行推广。因此要想使理财在农民中广泛推广,就必须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多种符合农民实际情况的理财产品。
3、结论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106-02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仅仅依靠传统业务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其盈利目的和增强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GDP、CPI等指数的不断走高,个人财富的积聚效应使得微观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迅猛增加,这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奠定了需求基础。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将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夺取利润空间的重要领域。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 主要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立足自身实际,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借鉴国外银行业的做法,在个人理财业务理念方面进行了诸多突破,逐渐形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等理念,并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制度、人员、机构、系统和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2007年我国理财市场的理财金额达到8000亿元,较上年增长约70%,如果按照每年保持40―50%的速度增长,今后5年内理财金额将达到两万亿元。其实自2006年开始,中国理财市场就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理财业务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具成长性的业务之一。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由于受分业经营政策以及起步较晚等因素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一)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保险、证券,无法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因此理财服务只能停留在“建议”和“方案”上,不能实际操作。这种银行、保险、证券三大市场的分离状态,使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体系内循环,不便于同时利用其它两个市场增值。所以现在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离客户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二)理财产品种类相对单一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品种相对单一、内涵缺乏特色。眼下的理财许多只是将存、贷款产品加上部分中间业务重新整合、改善服务而己,在观念上和实质上有突破的很少,各行间的差异就主要表现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比如招商、民生在贷款渠道上更畅通些,而外币业务显然中行更有优势。同时商业银行主要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理财产品投向企业短期融资券、信托、债券类,挂钩类型产品较少,且偏向国内市场。
(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的,且客户信息极为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犹如“瞎子摸象”,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银行部门之间、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及证券公司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还不能共享,有时甚至还相互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售后服务差,通常在营销客户时非常投入,而不重视客户维护和客户增值服务,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
(四)缺乏专业的理财人员
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因此需要有专业的高素质的理财人员。一名合格、优秀的理财人员要熟悉银行业务和证券、保险等其它金融业务,但长期的分业经营使我国的银行人才没有在其它金融业务领域锻炼的机会,他们大多只精通某一个业务领域,因此所提供的理财服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然大打折扣。目前复合型金融人才在各家银行都很缺乏,迫切需要各家银行来培养自己的理财师。
(五)商业银行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商业银行的运作更多地依托于基层行的销售能力。很多客户经理扮演的不是理财规划师的角色,而是银行产品的高级推销员。银行一般会给每个客户经理分配一定的产品销售指标,且任务的完成与收入直接挂钩,指标的压力使客户经理每日所做的工作仅仅局限于向高、中端客户推销产品,非根据客户自身情况与个性化需求进行理财规划。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一)合理细分市场,分档次应对市场需求
合理的市场细分是更有效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基于客户在本行金融资产总量的分级细分策略,并最终将客户细分为钻石、白金、黄金客户等,然而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打折促销并无本质区别。事实上,个人理财需求与传统的个人金融需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个性化,即客户独特的金融需求。可行的做法之一就是对客户独特的金融需求进行归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理财服务并分别定价,这样,当客户选择理财产品时,银行便可提供系列的理财服务供客户自由选择组合。对于选择较多的投资组合,银行可将其固化,并以此为基础培养核心竞争力及产业优势,最终形成品牌。
(二)加快科技创新,树立现代营销理念
一方面,应加大信息科技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形成综合化、立体化销售和服务网络,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金融机构扩展个人理财业务创造了条件。通过账户整合客户信息,在服务的各个界面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发电子银行业务,进一步完善电子银行服务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实用的功能。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应有所创新,打造现代营销模式,主动向客户推荐理财服务。努力打造理财品牌,培育理财文化,在广大客户群中形成“银行理财”的观念。此外,银行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运用人员推介、公共关系等各种营销手段,使客户了解本行的各种产品及服务特色,利用独特的营销渠道,挖掘并吸引高、中、低端客户群。
(三)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理财服务质量
目前商业银行应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掌握一定个人理财业务专业技能的精英,进行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税收等相关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并兼具各种投资市场知识、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理财人员梯队,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多样化理财服务。为此,一是要明确理财人员的准入门槛,选拔素质高、可塑性强的人员充实到理财队伍中。二是要通过严格的、多方位培训,建立一个全面掌握银行业务知识的人才储备库。三是找准市场定位,明确特色服务。四是要加强人员流动,促进岗位交一。
(四)打造双赢模式,增强理财产品透明度
理财新产品的推出,要兼顾银行与客户的双方利益。无论是银行自身推出的产品、还是代销基金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的产品,都要努力打造双赢模式,并增加产品在理财收益上的透明度,最终实现银行盈利、客户获益;客户形成“羊群效应”、银行产生规模收益的良性循环。为此,首先,商业银行应从自身设计的理财产品本身出发,优化产品创新流程,形成“需求采集――钻研市场――产品研发――理财推介”的直通式高效流程。其次,银行应努力挖掘创新潜能,适时将国际上成熟的理财产品引入国内市场,兼顾风险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利润点差。第三,增强理财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产品库,在产品推介时将风险、收益、波动率、市场影响等因素全面揭示给客户,将有效需求与产品创新有机结合。
(五)完善业务服务平台
在银行内部构建前后台互为支持、沟通顺畅的营销服务体系。从事个人理财服务的金融机构,必须集中银行、财务、投资、法律以及会计等领域的一大批专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从而建立针对不同层次客户的分层服务体系。同时,银行还要按照产品线和客户线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培养各领域的专家,创造一流的销售、服务、营运和科技水平。资产管理部门是后台,不同的产品分别由不同的团队去经营,产品要创造品牌。一线的营销部门是前台,不同的客户分别由不同的营销服务团队去开发和维护,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
(六)促进理财业务法律监管框架下发展
一是要尽快完善理财业务的法律框架。理财业务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利润来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制约了理财业务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而需尽快完善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对理财业务的市场准入、业务管理、风险控制、会计处理、投资方向、信息披露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详细规范。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纠正不当价格竞争。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和产品创新的实现,需要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无序的价格竞争、趋同的创新理念、以及对新技术的监管不到位,将造成金融机构的恶性竞争,导致金融风险的失控。因此,规范发展与加强监管是个人理财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感知风险 网络理财 构面 维度 策略
中图分类号:F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05-02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高中生可获得的资金越来越多,比如日常零花钱、节假日收到的压岁钱、红包等,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的40万名高中生中,8%的学生压岁钱就高达56亿元,但这些钱的流向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同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不断改革,网络理财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尤其是各种“宝宝”类的在线理财产品,以余额宝为典型代表,受到高中生的追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机会,该文从感知风险这一角度,深入分析高中生网络理财的影响因素,从而改善传统的理财观念,提高理财意识。
2 高中生网络理财的发展现状
(1)什么是网络理财。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的银行理财模式,网上理财成为一种更为便利的理财方式。网络理财是指投资者或个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商家提供的理财服务和金融资讯,不断调整其剩余资产的存在形态,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一种新型网上理财形式。
通过访谈方式,对笔者所在校高中生网络理财进行调查,将近80%的高中生比较青睐被称为“宝宝”类的网上理财产品,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在线理财以其独特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在市场上表现出较大的活力,主要因为余额宝交易成本低,无门槛要求,随时可以变现,资金流动性远大于传统银行的交易理财模式,而且还打通了网络购物与理财的界限,这些创新特点获得了具有草根特质的高中生的支持。
(2)国内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的理财教育开始很早,并把理财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之中,美国从3岁就为儿童制定理财规划等;英国的儿童从5岁就开始在学校接受“善用金钱”为主题的教育。
相比之下,我国的理财教育相对滞后,在中小学基本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财课程。学生投资理财观念滞后,中学生理财教育是一项亟待填补的空白,理财素质的匮乏是当代高中生素质的一大缺陷。
3 感知风险对高中生网络理财的影响研究
(1)感知风险相关理论。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在投资理财行为中,风险是指可能性的损失,主要体现在本金和预期收益的不可控,即投入资金的可能性损失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损失。感知风险最早由Bauer在1960年提出,从心理学引入消费者行为领域,他认为在消费者行为研究方面,消费者的主观感受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种消费者行为都会产生结果,积极的或消极的,而结果往往无法预期,对于这种通过主观能感受到的,却无法控制的,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称之为感知风险,结果越消极、越不能被消费者有效控制,感知风险越大。感知风险对于高中生理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处于空白阶段,该文主要从感知风险的构面影响和感知风险的减少策略,对高中生网络理财进行研究。
(2)感知风险的面界定及影响因素。在Bauer引入感知风险的定义时,没有给出衡量感知风险的具体维度,在1972年,Jacoby和Kaplan在此基础上,推论出衡量感知风险的5个维度:财务风险、绩效风险、心理风险、身体风险和社会风险。1993年,Stone和Gr.nhaug又增加一个时间风险维度,并通过实证得到验证,解释率达到89%,所以,目前感知风险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是这6个维度。
针对网络理财这一新的理财方式,消费者感知风险影响的维度,可以使用上述传统意义上的6个维度,但会忽略网络理财行为所独有的一些问题,如何识别网络理财消费者的具体构面,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孙军锋2015年在这个方面,通过实证得出研究结论,网络理财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身体风险在构面中去除,增加了安全风险,消费者担心投资信息被黑客拦截或更改,第三方存管的管理不善,造成账户及密码被盗,这些最终都会导致资产损失,所以将安全风险合并到财务风险。同时,消费者进行网络理财时,个人投资意向可能会被跟踪、个人信息会被泄露,这些对消费者个人隐私造成威胁,所以隐私风险是一个重要构面,总之,消费者网络理财感知风险的构面为:财务风险、绩效风险、社会风险、时间风险、心理风险和隐私风险。绩效风险主要指理财产品无法满足投资需求、享受不到专业人士的咨询与服务,导致理财目标不能实现。社会风险主要指消费者购买决策失误,从而受到他人的疏远和嘲笑。时间风险体现为收集信息、做选择和对比耗时较长,监控资金的动态变化也花费较长时间,造成时间成本较高。心理风险主要是指消费者会经历投资损失的精神压力,做出错误决策的挫败感和后悔情绪的影响。
4 提高高中生网络理财知识、降低感知风险的途径
(1)通过书籍、报纸等书面资料学习理财知识,在所有金融方向的书籍中,教材是比较推崇的,因为教材编辑一般都很严谨,知识系统完备、合理,可以阅读一些入门级的,再看一些大家之谈,更专业和权威的书籍,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系统地学习,比较推荐的书有王化成的《财务管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邢天才的《投资学》等。
随着我国证券业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金融类的报纸发展很快,种类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不仅仅是理财,还包括投资方面的信息,企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关于国家和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改革和政策变化,高中生多读一些这样的报纸,会增加知识面,更加理性地进行理财和投资规划,降低感知风险,值得翻阅的报纸有:《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等。
(2)借助互联网资源,通过理财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理解并应用网络理财识,提高理财能力。关注行业权威的微信公众号,如第一财经公司行业、格上理财、央视财经等,了解投资界及行业的最新资讯,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国家政策改革对企业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的投资理财思维,开拓眼界。同时,可以下载安装比较适合的APP应用程序,如余额宝、压岁宝、快乐宝、未来宝和财富宝等,这几个APP应用程序具有高存储性、界面设计简单,针对高中生群体设计,比较适合高中生网络理财。同时也可以关注最新的推送,了解金融理财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获得适合的收益,积累金融理财实操经验。
通过线上微信群和QQ群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网络理财知识,与金融理财领域的权威人士、成功的企业家、投资家和行业专家交流,随时解决理财中的问题和疑惑,迅速成长和进步,同时还可以与线下的理财讲座相结合,积极参加社区、银行和学校举办的理财讲座,结合自身情况向老师请教,有利于规避感知风险。
综上所述,该文针对高中生网络理财进行研究,从感知风险的角度,研究高中生网络理财行为中感知风险的主要构面如“财务风险、绩效风险、社会风险、时间风险、心理风险和隐私风险”等,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加强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教育,培养投资理财意识。
参考文献
[1] 孙军锋,姜友文,王慧娟.消费者网上理财感知风险构面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7(2):38-43.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和传统金融理财的对比
互联网金融理财在逐步的颠覆传统的金融理财。互联网金融理财是与货币市场基金紧密相连,并主要是对同业存款、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进行投资,这使得其所获得利息明显高于传统存款的利率,在一定程度上那个推动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形成;而传统金融理财通过银行办理业务,并进行储蓄理财来对资金进行管理,但互联网理财一方面为老百姓带来了方便也更丰富的提供了理财的种类,但在一定程度上传统金融理财在老百姓的心中占有根深蒂固的选择地位。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分析
(一)监管风险
互联网的金融理财产品,是一种全新的富有现代化金融理财的时代特性的金融产品,对此,传统所具备的金融监管管理制度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内容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其中以互联网普遍使用的阿里巴巴开发的余额宝,天弘基金通过支付宝设立了账户的余额,而支付宝销售结算专户和天弘基金通过在支付宝平台所形成的基金直销都是在证监会的监管下,处于无人监管状态的还包括备付金的账户和基金结算账户的资金监管。根据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是可以购买协议存款,但对是否可以直接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从根本上而言,支付宝具有违规的嫌疑,其存在着一些不能被监管的风险。
(二)货币市场风险
对于互联网的金融理财产品,虽表面上看起来名目多而杂,但实际上仍是属于货币基金,只是通过电商平台与基金公司相互合作,为客户通过借助理财产品来做增值服务。其所形成的收益会受到利率政策以及货币市场的双重影响,但由于利率政策和货币市场所产生的变化会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一旦具有较高的收益,也就意味着同时具有较高的风险,同时由于目前所存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多数具有收益浮动和不保本的因素,货币市场表现不景气,就会出现货币性基金的收益会相应的下降,最终就有可能导致亏损的风险。
(三)系统性的风险
我国目前已经出现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准入门的门槛条件低,出现很多不同的网络公司和金融机构通过推出各种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有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以最为火热的余额宝来说,它在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突破了5000亿,这个比例占据了全国总储蓄的百分之一。作为货币市场基金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之下的资金因为缺乏一有效的监管,如果出现市场波动或者投资失误等风险问题,就会减损资金或者破产危机,最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四)纠纷风险
虽然互联网理财产品作为投资理财的产品,在进行对外宣传的时候让理财客户忽略了这种互联网理财产品可能产生的投资风险,理财产品的产品规模、运作模式、风险提示等信息情况都只是进行了模糊不清的说明有些信息内容甚至是只字未提。因此在运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时候,在注重其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可能出现的亏损做出相应的知悉了解,尤其是当下互联网模式下,账户安全容易出现各种金融消费的纠纷问题,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遭到侵害。
三、应对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的对策
(一)加快对互联网金融立法的进程,并完善互联网的金融法律法规
要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加强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建设。具体做法:应加快我国针对互联网的立法进程,通过法律形式将互联网金融的性质和法律地位都按照一定的规范法律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应该对现有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并在原来已有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补充适应当下互联网金融的新兴发展形式和需要。最后,给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的交易平台,形成有序的交易规则,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交易在识别数字签名、保护消费者个人消息、保存电子交易凭证、明确交易主体的责任等多方面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障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消费者保护
随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蓬勃快速发展,对于这种互联网的金融理财产品也随指有着很高的热情,但由于这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快,人们对其金融知识的相关学习相对浅薄,缺乏一定的理财风险判断力,因此对于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消费者保护成为当前重点关注内容之一。具体保护措施首先是国家应该颁布保护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消费者保护法,对于这种互联网的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分配、责任承担、消费者个人的信息安全保护、机构的信息披露等问题作出明确而合理的法律规定,让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参与者可以在统一而规范的流程中进行业务的办理,这样也有利于相关监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另外,为消费者建立可以通过咨询而得到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更好的了解的模式,对产品的特点、购买可能出现的风险存在问题的了解,尽量避免因为随意乱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现象。
(三)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
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快速发展,存在着主体和监管职责不够明确的问题。在这种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激烈发展的时期,如果出现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不明的情况,极容易造成监管的缺位或者监管主体通过钻空子导致的滥用监管权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是非常不利于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严格规范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主题监管地位,并明确具体人员的监管职责的分配,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相关的具体操作要求来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
对于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其发展也是变化不可控制和估量,由于针对互联网的金融理财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监管体系有着严重的监管力度不够和不能与这种互联网发展的变化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就成为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重要管理形式。首先必须建立关于互联网的行业协会,并通过自律管理的充分作用发挥,来维护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共同利益与竞争秩序,并加强互联网理财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尽量避免因为恶性竞争带来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努力为互联网金融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又规范的管理标准,并通过定期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从业人员进行严格深入的培训学习,增强其业务操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感。
(五)构建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安全体系
互联网本身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就不断出现着各种安全隐患,包括被病毒入侵或者安全协议密钥不够稳定等问题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安全体系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安全又稳定的数据库,并通过对资金投入的增加来提高硬件设备的防攻击、抗病毒的能力,为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建立一个可靠健康的外部环境;其次,通过加大对信息保密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建设更为安全的监管制度体系,从而更好的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交易的安全进行。
关键词:中外资银行;私人银行;SWOT分析
一、私人银行业务概述
私人银行业务是为拥有高净值资产阶层提供专属化、个性化的高端金融服务组合[1]。具体来说,是依据客户自身的需求,由专家顾问团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移民、企业管理、遗产传承、医疗、收藏、拍卖等广泛的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的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2]。私人银行业务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相对成熟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才首开先河,涉足私人银行业务。在此后的七年中,十余家中资银行陆续推出该业务。因此,如何在借鉴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先进成熟的经验的同时,将该业务本土化,如何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同时,扬长避短,洞悉私人银行发展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强化本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探索出适合的发展模式,追赶国际著名私人银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竞争优势(Strength)
1.本土文化主导优势明显
中资商业银行在国内开展业务时间很长,有着雄厚的客户基础,因而他们对本土市场以及本土客户文化有着更为准确的定位和理解,对能把握到高净值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客户的个性化服务要求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此外,中国人重视关系和感情的特点使得与外资私银客户经理比较时,中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更容易与国内客户建立深厚的感情,维系长久的个人关系。招商银行―贝恩公司的调研显示,85%的高净值人士正在使用中资银行进行财富管理,约60%将中资银行理财服务作为最主要使用的机构[3]。
2.网点覆盖面广
虽然外资私人银行的国际分支网点很多,但是在中国铺设的网点却较少,而中资银行拥有渠道和网络这两重优势,网点分布广泛有助于维系与客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网点遍布全国,都超过或接近2万个,庞大的内地市场网络为中资银行打下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3.客户认可度高
据2009年《银行家》统计数据显示,中资银行在全球总资产排名前25家的银行中占有四个席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且工行、建行和中行分别位列以第一、二和四位最最赚钱的银行[4]。此外,各大中资银行基本上都含国有股,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含有国家保障,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国家是最坚实的后盾,信用度较高。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竞争劣势(Weakness)
1.专业法规不完善,金融环境制约
现阶段,国内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单独规定。“监管真空”和“限制过严 ”是中资私人银行的监管环境的两大矛盾。一则,现有的商业监督管理法律体系仍是私人银行业监管法规的主要依据,私人银行的特点没有得以体现。二则,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牌照的申请方式和准入门槛等界定不清[5]。同时,我国现行的税务制度、外汇管理政策的限制、诚信制度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2.管理架构缺陷,不利于长期发展
中资私银在组织架构上主要有三种:一是隶属于零售银行部门;二是准事业部制;三是仅是在零售体系下开展一些业务。大零售模式下,私人银行往往隶属于零售部门,然而,理财客户往往优先购买好的产品,将销售困难的产品包装后移交私人银行部门。事业部制下,独立核算,垂直管理是私人银行部门的管理模式。互抢客户资源和利润在私人银行部与分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与零售业务客户经理之间频频发生;若缺乏分行认可和充分协作,网络优势将难以凸显。这三种模式都没有达到和零售银行进行资源整合的目的,存在着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的问题。
3.私银业务品种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银行金融服务,非银行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中资银行主要从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自主的产品开发与设计也局限在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其提供的服务产品无法涵盖证券、基金、保险、拍卖等领域,缺乏结构性衍生金融产品,产品单一性特征明显。而且现有的产品结构也不合理,密集型中间业务占比很大。此外,各中资银行所提供的私人银行产品结构趋同,难以满足高净值群体对财富管理的多元化需求,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如今中国高净值人群的首要财富目标从2011年的“创造更多财富”转向“财富保障”,其次为“高品质生活”和“子女教育”[6]。
4.私银经理匮乏,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国内激增的富裕阶层数量和严重匮乏的私银人才已成为国内私人银行业的一大矛盾。私银客户经理需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相结合,善于建立并维系与客户长期友好的关系。知名国际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一般都有10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且多数担任过跨国银行分行经理。但大多数中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普遍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匮乏,综合理财能力不足,且不能达到对市场状况的准确定位。
5.服务体系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效率
目前中资银行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推销产品的渠道的主要渠道仍是柜台服务,缺乏多样的、开放式的推销平台来向客户推荐产品及提供专业化服务;并且客户信息分散在各个账户上,大多数中资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普遍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真正开展全球性电子银行服务,结构化数据的查找、存储、和处理技术并不健全,服务效率较低。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
1.社会财富激增
相当数量和高度集中的富裕人群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据贝恩公司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9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1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27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近年来,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专业理财机构成为更多的富裕阶层进行财富管理的首选,私人银行业务被广泛普及,前景看好。
2.财富管理需求扩大,财富传承重视度提升
一方面,我国私人银行客户多为“第一代”或“一代半”富人,他们对资产保值、增值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国内大批创一代将逐渐步入老年,现阶段,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年龄层比较集中,约70%的受访者年龄处于40-60岁之间,部分高净值人士的子女即将成年,财富传承和发展成为第一代富裕阶层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调研数据表明,在全部高净值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开始考虑财富传承,而超高净值人群的这一比列更高,达到近5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净值人群对财富传承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7]。在未来十年内,财富传承问题将显现出来,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注入新的发展契机。
3.高净值人群投资理念更趋同于中资私人银行
当前国内富裕阶层的投资理念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更加理性、理财意识更加普遍。由于外国金融市场风险较大,且外资银行倾向于设计风险较高、高收益的投资组合产品。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国内高净值人群趋于稳健的投资产品组合,这正同“保值、增值”的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投资理念相吻合,这一理念的契合为中资私人银行提供了客户来源。
(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威胁(Threat)
1.外资银行的入驻导致竞争加剧
目前,已有多家外资商业银行将其私人银行业务拓展到在我国多个城市,外资银行凭借专业化的团队与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迅速抢占我国私人银行市场。
2.境外资产管理外资银行居主导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市场的开放,离岸财富管理在未来私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将逐步增大。2008年,境外投资在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量中的占比尚不足10%,2012年上升至20%左右。调查结果表明,持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超过30%、超高净值人士超过50%,且超过一半以上的高净值人士表明会在未来进一步增加境外投资金额[7]。但当前在高净值客户的境外资产配置方面,仍以外资银行为主,因为其全球网点覆盖面广和在境外市场的经验丰富,能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资金全球的专业化配置服务,这是短期内中资银行难以比拟和超越的。
3.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涉足中国私人银行业
当前中国涉足私人银行业务的财富管理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中外资)、券商、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同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100万美金的准入门槛相比,券商、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产品提供商当前的准入门槛较低,使得愿意在该机构投入两三百万人民币的客户有机会享有专属服务,增强客户对其品牌和服务的认知,从而培养客户忠诚度。
三、对中资银行“中国化”私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化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做其后盾:首先,出台专门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法规,并根据经济金融的发展及时调整;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开放私人银行牌照,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合法化[8];最后,制定混业综合经营交叉地带的相关法律,从而构建出健康的私人银行法制氛围。
2.管理模式本土化
从外国私银业务发展经验来看,私人银行的事业部体制的组建尤为重要。然而以总行为行政主体和管理核心,以分支行为利益主体和利润中心是中资银行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该模式与西方银行的运行体制差异较大[8]。因此我国银行不能完全照搬外资银行组织结构,应依托本行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客户需求,进而选择最适合本行的管理模式。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其客户数量较大,可采取私人银行与零售银行业务相结合的方式。因此,一套有效的客户转移机制可以平衡由于客户转移所带来的各部门利益的转移。而对于中小股份制银行,差异化定位可以作为战略目标,事业部制可实现私人银行的差异化服务体系,创建品牌效应。
3.私人银行经理团队高效化国内私人银行客户数量与私人银行人才严重失衡,导致客户经理投在每一位客户身上的精力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中资银行应借鉴成熟私银发展经验,建立“1+1+N”的服务团队模式,即由客户经理、财富顾问和开放式专家组成的专业化团队。首先,客户经理要对客户的资产状况、投资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等有充分了解,然后由财富顾问和专家团协作,为客户建议适合的金融市场和产品,制定最合理财富管理解决方案。为此,可以借助“内培”和“外引”两条途径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内培”即中资私人银行通过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来提升现有私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如金融理财顾问、金融风险管理师的培训;聘请国外金融教授讲解最新国际金融动态,提升客户经理对国际态势的敏锐度,提高业务能力。“外引”即充分利用各个途径,广泛吸纳各领域的精英人士,构建专业团队。
4.业绩评价及激励机制合理化
当前我国用来考核私人银行机构和客户经理业绩的主要指标包括资产规模增长、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新客户拓展、客户流失率等,这些指标造成客户经理的巨大压力,极易导致高道德风险。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估体系应平衡短期和长期经营目标,更强调长期目标的重要性。私人银行需要为从业人员安排与中长期绩效挂钩的激励计划,以鼓励从业人员关注客户关系维护的长期性,而非短期销售业绩。同时,定性考核在薪酬体系中举足轻重,其能在遵守行业规定的前提下反映客户经理的整体业务表现。
5.私人银行信息技术电子化近年来,随着个人终端的普及,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发展迅速。为满足客户对多种服务方式及产品的需求,中资私人银行应加快银行卡网络系统建设和跨行异地联网,提高交易成功率改善银行卡用卡环境,加快电子化私人银行的发展。(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向大江.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2,(01)
[2] 李世朝.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7)
[3] 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R].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13
[4] 王惠凌.后危机时代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12,(02)
[5] 武剑.关于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策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3)
[6] 2013中国财富报告.中国建设银行、波士顿公司.[R]
[7] 胡媛.去英国投资[J].中国科技投资.2013,(10)
一、发展业务的重要意义
从各家商业银行发展及润丰农合行经营工作实际情况看,发展包括代收付业务在内的各类类中间业务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搭建客户拓展平台。如代客理财业务,客户一旦开户购买理财产品,随着今后各期理财产品的推出,其账户业务流水就留在润丰农合行;再如一旦开展工资业务,其账户资金留存的概率就很大。二是有利于资金组织积蓄。通过开展代收付和业务,可以形成较大规模的“资金池”,各类资金进出总有相应的沉淀,能够更好地促进资金组织和负债结构优化。如财政业务、工资业务等资金沉淀有利于扩大存款规模、优化存款结构,更好地促进流动性管理。三是有利于带动相关业务发展。代收代付和业务的拓展开办,可同时带动银行卡发卡、消费贷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国际业务等相关业务的综合营销。四是有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新形势下,加大中间业务收入、拓宽收入渠道,是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大力发展包括类业务在内的各类中间业务,有助于拓宽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经营效益水平。五是有利于提升服务形象。各类代收付和业务的开展,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到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是聚人气、树形象的有效平台。近年来,润丰农合行积极开展业务创新,相继开办了财政、黄金、代客理财等业务,大大提升了润丰农合行的社会形象,推动了各项业务的拓展营销。六是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润丰农合行正在拓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追溯体系资金业务为例,一旦系统建成投入规模化运营,所有市场业户的发卡、开户、结算等“一条龙”业务都将纳入其中,将极大的提高该行的市场竞争力。七是有利于打破业务准入门槛。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是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重要渠道,通过该项业务,可以打破以往很难进入的政府机构营销门槛,为拓展其他涉政类金融业务提供突破口。八是有利于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通过代收政府非税收入、代收税金、发放学前教育资助金、发放各类涉农补贴,可以有效落实传导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为政府分忧,帮百姓解难,促进和谐环境构建,有助于密切与地方党政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九是有利于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代收新农保、代收话费以及各类政府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保险发放等业务,可以方便的参与到各项便民、惠民、利民等民生工程中,更好地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二、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润丰农合行不断加大代收付等业务的营销拓展力度,从公用事业收费到财政业务、从普通的代收话费业务到信用卡还款、从资金结算到代客户理财等,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业务步伐不断加快,对润丰农合行业务发展、形象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代收代付业务成为主体。一是工资及补贴业务,具体包括工资和财政补贴两项。部分支行开办了对公客户的工资业务和行政机关工资统发,多数支行开办了财政性的各类涉农补贴、低保补贴等。二是代收公用事业费,包括代扣水电费、代收采暖费等,目前仅在少数支行办理。三是涉财类代收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主要指国库集中支付和代收政府非税收入业务。四是代收电讯费,目前主要开展的是代收联通公司话费业务。五是代扣代缴税金业务,根据各税务部门委托,通过银税对接系统代为缴纳各类税金。六是代付保险赔款业务,目前仅在部分支行开办,主要是代付中保财险全省保险赔款业务。七是其他代收付业务,主要包括发放学前教育资助和代缴新农保、代扣企业养老金等社会保险费业务。
(二)业务种类进一步丰富。一是保险业务。经过润丰农合行不断努力,目前已与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中保财险以及中华联合保险开展了业务合作,开展借意险、急性病寿险、分红险、家财卡、企财险、车险等业务品种。二是贵金属业务。与招金公司合作,销售“前程是金”金条、金章以及银章等实物金银制品。三是其他业务。主要通过润丰农合行柜台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信用卡跨行还款业务。
(三)代客理财业务实现突破。去年以来,润丰农合行加大了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力度,通过赴股份制银行学习交流、加强理财业务系统建设、构建内部理财业务规划发展平台等措施,于今年成功推出了“富民丰盈”系列理财产品,逐步实现了理财产品发售的系列化和常态化,代客理财业务实现了质的突破。
从目前润丰农合行业务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整体业务品种不够丰富,代收费项目不够全面,基金等高端业务发展的条件还不具备;二是行业整体系统优势有待发挥,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三是业务系统平台建设有待完善,目前仅仅只能满足产品销售的需求,还无法满足对业务的后续管理、日常统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需求。
三、加快业务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业务的重视程度。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业务在营销优质客户、提高竞争实力、促进资金组织、改善收入结构、转变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端正态度,提高认识,逐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全面推进业务发展,尽快赶上先进银行同业的发展步伐。
(二)以科技平台为基础,加快应用系统建设。科技应用平台是各项业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制定业务发展规划时,应组织各级科技部门提前介入,在业务前台操作、动态管理、后台考核统计等方面对业务应用系统进行系统性的开发,并通过开展试点等工作,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系统、改进功能,有效发挥科技平台对业务的支撑作用。一是建立代收付业务平台。随着工资及补贴、代收公用事业费、代收行政事业费、代收有线电视费等代收付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每类业务都需要及时跟进公关,与相关被单位做好对接,建立完善相应的业务系统,并做好与现有业务系统的资源共享和系统整合工作,逐步形成代收付业务的综合处理平台。二是建立类业务平台。从目前润丰农合行已开办的保险销售、缴费、批量代付以及贵金属、信用卡还款等类业务来看,部分业务如贵金属业务仍未建立相关应用系统,业务办理、销售、统计还无法由业务系统自动输出。下一步要尽快研发推出贵金属业务平台,并嵌入到现有综合业务系统中,实现类业务的系统自动处理。三是建立代客理财业务平台。理财相关业务研发、销售、管理平台成为制约和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应尽快开发符合业务发展实际的理财业务营销管理系统,方便营业机构进行理财业务、理财产品研发、理财产品销售和统计分析。四是建立业务的电子银行平台。从目前银行业务办理趋势来看,自助式、电子化、实时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大客户尤其是逐步成为银行主流客户群体的中青年一代客户,已经越来越少的在实体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银行业务办理逐步转向自助渠道尤其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因此,在下一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系统的更新完善时,优先考虑将代收付、类以及代客理财等业务系统嵌入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系统中,提高客户办理业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逐步打造业务的电子银行平台。
生活篇
《要钱还是要生活(Your Money or Your Life)》
作者调侃了“时间即金钱”的概念,鼓励读者以追求经济独立为目的明确事务优先级、裁减支出,并寻找工作外收入,本书也可以视为写给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指南。
《低薪一族的致富之路(Wealth on Minimal Wage)》
书中为年轻人提供了上百种避免债务缠身、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的主意。虽然有些已经过时甚至极端,但确实有很多好的建议。
理财篇
《隔壁的百万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作者讲述了很多百万富翁都在过着远低于自己收入水平的生活,本书是少数囊括了财富等式两端即“开源”和“节流”的书籍。
《完全颠覆金钱(The Total Money Makeover)》
作者在25岁时资产达到400万美元,之后破产,继而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帝国。书中详尽描述了“债务雪球”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备受非议,却又确实有效。如果你正在债务中苦苦挣扎,没有比这本书更好的起点了。
投资篇
《你读过的唯一一部投资指南(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
在描述财产、债券及国债的同时,作者诙谐会话式的文风会一直吸引着你,甚至开辟了一章专门讲述如何掌控意外之财如彩票中奖,堪称是投资方面的优秀入门。
《妖怪投资指南(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
作者筛选了自己数十年的专业投资经验教给我们多种应对经营、通货膨胀以及资产配置的知识。这本书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枯燥。
成功篇
《成功50经典(50 Success Classics)》
从成功学著作中精选了50本做成缩略版,将内容压缩在几页以内,保留了其中的关键点。这是找到其他可读好书的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黄金投资;价格波动;投资策略
一、黄金的属性和投资意义
黄金作为稀缺的自然资源,在金本位时代,作为货币存在已经有千年的历史。黄金具有商品和货币的双重属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百姓投资方式的丰富,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投资品种,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关注。黄金作为一种良好的投资资产,不涉及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不成为任何人的负债,是金融市场中难得的避风港。
投资黄金的最大意义在于对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黄金具有的稳定内在价值,购买黄金产品是个人抵御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风险的最佳选择。
二、我国现有黄金投资渠道
(1)首饰黄金。只算为消费品,主要功能是装饰和佩带,非保值升值。加工和税收费用都比较高,所以价格比原料金价高出不少。
(2)实物金条、金币。销售银行:农业银行(奥运纪念币、熊猫金币)、工商银行(“如意金”金条)、建设银行(“龙鼎金”)。因为运保费、工艺费计算入成本,所以价格比上海金交所的原料金价格高。现在大部分的实物金有赎回机制,但也有一些银行如建行暂无法赎回。实物金最大的功能在于保值。
(3)纸黄金。纸黄金和纸白银一样,属于个人账户金交易。销售银行:中国银行(“黄金宝”)、建设银行(“龙鼎金”)、工商银行(“金行家”)。,特点是不提取实物黄金,投资者买入一定数额的黄金,可利用国际市场金价的波动,赚取投资收益,变现能力强,交易费用低,适于没有精力关注投资的理财者。现在很多金融投资入门者选择纸黄金作为投资增值方式。
(4)上海黄金交易所au(t+d)。以黄金现货为基础,分期付款方式买卖,交易者可以选择合约交易日当天交割,亦可延期交割,引入延期补偿费机制,平抑供求矛盾。au(t+d)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采取与黄金期货类似的保证金交易,10%的保证金将收益放大10倍的同时也将亏损放大了10倍。适于热衷在金融市场上持续交易,投资获利的理财者,不适合初入门的投资者。
(5)黄金期货。标准化合约,采取的是保证金交易,投资者不能进行交割时将强制对冲平仓。黄金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因而其价格的敏感度是最强的,也会影响到其他黄金投资产品的价格。因为具备杠杆效应,所以属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品种,适宜专业人士。
三、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因素
(1)各国央行行为。央行吸纳或增持黄金,金价会上升;相反央行出售黄金,金价就会下跌。
(2)消费因素。经济环境景气,收入增加刺激消费,金价上升。相反,经济环境变差差,购买意愿下降,金价下降、回软。
(3)工业的需求。很多产业如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宇航技术、化工技术、医疗技术等对黄金需求增大时,金价会上扬。反之金价会偏软。
(4)投资的需求。以上因素对黄金有利时,投资者会相继入市,黄金价格走俏。
(5)黄金供需状况。如果市场持续担心美元前景,黄金的需求将上升。
(6)政治因素。如果政局紧张,战云密布,黄金价格会上升。正所谓“乱世存黄金”。
(7)经济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对黄金需求会产生复杂的影响,比如一旦出现通货膨胀,投资者会选择买入黄金,拉升其价格。
四、投资黄金的入门策略
1.分析方法
黄金投资的原理和股票投资一样,都是低买高卖,要预测价格的变动,利用价格变动赚取差价。预测价格变动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基本分析指的是从政治、经济、市场等因素进行基本面的分析,然后采取不同买卖策略的方法。技术分析指的是利用数理统计模型进行定量的分析讨论,得出逻辑性更强的结论。两者角度不同,方法不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有各的特色,因此建议结合使用。
2.通俗易懂的投资策略
(1)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不同,承受风险能力也不同,所以切忌追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渠道。中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较弱,适合长期持有实物黄金和首饰金。大学毕业的工薪阶层,有一定的经
济实力和投资愿望,可以投资纸黄金进行投资。高知识、专业化的投资者可以投资黄金现货au(t+d)或者黄金期货。
(2)合理理财,适度投资。切忌用生活资金做为交易的资本,资金压力过大会误导投资策略,增加交易风险,导致错误的产生。专家提醒投资最好是用闲散资金的三分之一,等做成功了后再逐步加入。
(3)充分掌握信息,让交易轻松。俗话说有备无患,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黄金市场的交易是24小时不间断的,因此投资黄金对于信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掌握投资理论之后,掌握信息成了一项必做的功课。银行网点、财经类报纸、杂志和网站都有相关的信息。
(4)小心谨慎做好风险管理。黄金价格受国家黄金炒家的炒作,时常显现大起大落,盲目进入一样会深度套牢,今年的中国大妈对战华尔街被套牢就说明,风险管理慎之又慎!投资者要谨慎防范市场风险,切身保护交易过程中自身权益。应确立可容忍的亏损范围,善用止损交易,防止出现巨额亏损,亏损范围建议设定在帐户总额3-10%,当亏损金额达到上限,应立即平仓。
(5)创建模拟帐户学习提高。初学者可以不开立真实交易帐户,而可以创建模拟账户练习演练。记录你的模拟交易数据,计算得失,分析成绩。在模拟交易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目标是发展出个人的操作策略与型态,当获利机率日益提高,每月获利额逐渐提升,就可以开立真实交易帐户进行保证金交易了。
(6)不易过度频繁交易。虽然黄金交易可以做短线,但大多数情况不宜在2-3元的范围内进行交易,建议的范围最少要在5元以上。也不要在亏损后急于翻本,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然后再战。
参考文献:
【1】(美)孙永玲.中国黄金金融战略实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秋影.我国黄金市场投资功能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1
关 键 词:金融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6-0066-05
通过十余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逐步探索了适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1234模式: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即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教学主线;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两大教学体系, 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安排上,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人才培养的三个教育阶段,即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强化教育阶段、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四项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实践证明,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一条教学主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为了把学校办成让学生、 家长、 社会满意的学校,我们把“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并将其贯穿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因此,金融学专业从招生伊始,就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金融职业素质的养成。
金融学专业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银行、保险、证券这三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三大支柱 [1] 。因此,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多而杂, 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才。虽有个别学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将金融学专业改为保险专业、国际金融等若干专业,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了解, 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我校金融系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动手能力强, 基础扎实的金融领域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将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某些岗位作为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经过多年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 我们认为在大金融学的平台上开设投资理财方向、证券期货方向、保险营销方向是比较适时的,可作为目前首选的三个方向。
在这一大背景下, 我们进一步提炼了金融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认为金融学专业学生通过4年大学生活, 应该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应用能力和思想道德、专业业务、文化素质、身体心理四大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提高。详见表1、表2。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 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业务的养成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而且,应该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二、两大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 我们重点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体系来看,要把握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时比例,可以各占三分之一,也可以有所侧重。同时,必须加大选修课比重,这既包括公共基础课, 也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如前所述,金融领域宽泛,涵盖知识较多,因此,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实践教学体系来看,要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 [3] ,所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 保证实践学时至少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具体说来,除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外,还采取了课外学时和专用周的形式。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这类课程需要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而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营销学、金融英语这类课程安排一定的课外学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更佳。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应该采取专业周的形式加大实践学时,如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课程可以通过开设证券投资模拟实训、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等实践课程。部分实践课程安排如表3所示。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方向实践技能, 我们增加了专业方向综合实践周, 如根据前面提到的专业方向,我们让学生在理财规划综合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训中选择一个。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增设了创新实践周。创新实践包括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学术讲座、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专业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创新能力培训等,该项学分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 学校可集中开设社会实践与调查、 学年论文、创业专用周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可以获得部分创新实践学分。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自己参加其他创新实践, 并根据上报的材料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如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公开发表专业性论文;参加证券协会、信贷协会、保险协会等表现突出; 在各个层次的点钞技能比赛、 证券模拟交易大赛、外汇模拟交易大赛等专业性比赛中获奖;取得理财规划师、证券、银行、保险从业资格证,等等,都可以获得创新学分,并且,规定学生大学期间至少要取得创新实践学分10个, 多出部分可以抵扣其他实践环节学分。见表4。
三、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专业强化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 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可以这样说:没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这8门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支撑,金融学专业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所以,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是后续强化、提高专业技能的关键。在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是学习的重点。在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专业方向的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等。
如理财规划方向理论课程我们设置了财务分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理财规划原理、理财规划实务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投资经理实训、理财规划综合实训课程等; 信贷管理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银行会计学、个人理财、风险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银行前台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等; 保险营销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学、保险营销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保单设计与销售、 保险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等。最后,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现金融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综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学专业还应该加强毕业实习前的职业入门指导,所以,我们还增设了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创业指导、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成效的一个综合考核, 所以最好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三个教育阶段中。建议采取课题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形式来驱使学生分阶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 。张五常教授认为,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带着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去学。所以,如果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 带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课题)去学,分阶段地解决各个阶段性小问题,并分阶段检验其学习效果,要比单纯地靠毕业设计(论文) 检验更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驱动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提出的。它也可以分三步实施:第一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论证阶段,可设在大二第二学期期末实施, 因为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的论证,同时, 也有利于下一步带着问题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期检查阶段,可设在大三第二学期末完成。经过大三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基本学完(有些院校在大四也安排专业课),具备了专业基础知识, 且经过长达一年的资料收集和思考,可以掌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这同时也是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综合检验。 但由于这一年学生还没有经过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不强,所以还不适宜让所有的学生在大三期间直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大三第二学期,必须开展课题中期检查,我们主要采取学年论文的形式。学年论文的撰写内容为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综述, 这对于提升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力很重要。 第三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结题阶段。经过大三的充分准备,学生应该在大四一年时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结题报告。通过结题的学生除可以得到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外,还可以得到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课题结项证书,证明其本人(或所在团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功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四项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四项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 理论与实践结合。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律》一诗中告诫自己的孩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学中干”、“干中学”,是实现金融学专业素质提升的必要路径。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教学体系要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主要原因。 除设置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外, 为了保证学生关注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还创办了《金融快讯》刊物。该期刊每周发行一期,由指定教师负责指导、终审,由学生证券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证券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信贷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银行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保险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保险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这样,既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也使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得到了提升。
2.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来看,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有较强的与高校合作的意愿。高校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起与金融企业深度合作的双赢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我校除了经常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之外, 还成立了一个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己管理为主的金融服务公司。该公司按行业(也可以是按专业方向)设置服务中心,如设证券服务中心、银行服务中心、保险服务中心等。其中,证券服务中心可以帮助证券公司进行股票开户等服务,银行服务中心可以帮助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第三方存管等,保险服务中心可以进行保单推销、讲师培训等。
3. 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金融行业既要与钱打交道,也要与人打交道。金融从业人员如果没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就很难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律性,就很容易步入歧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金融企业的从业要求,我们特别开设了礼仪实训、演讲与口才、团队拓展训练、职业教育等课程。此外,每个学期还安排专业性的辩论比赛、点钞技能大赛、证券交易模拟大赛、外汇交易模拟大赛。这些比赛,由学生负责筹划、组织、主持,老师负责指导、评判,较好地促进了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第四,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就业岗位相关性很强, 且在入职时往往要求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强调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指导使学生适时拿到职业资格证。如理财规划师、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证券职业资格证等。以证券职业资格证为例,该证有效期为两年,所以,可以在三年级时组织学生考证,相应地,证券投资学等相关课程就应该在此之前开设。在考证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学生团体的传、帮、带作用,并专门组织辅导。
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的实践证明,“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建立两大教学体系、 强调三个教育阶段、 加强四项结合”的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都红雯,金月华,高国庆.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4):12-14.
[2]吴云勇,陈凌白. 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 浙江金融,2008(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