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室外景观设计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老年公寓;景观设计
引言
到2020年,预计我国全面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状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老年公寓作为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已经成为新的养老模式之一。老年公寓是指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1]它给予老年人的不只是简单的住养条件,更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环境优美、有趣味性的场所。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老年人更表现出对精神生活品质的向往。所以相比室内设计而言,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观设计更能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品质。因此完善研究室外景观设计成为了当今老年公寓设计的当务之急。
1老年公寓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老年公寓设计中,多重视公寓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强调内部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功能性、安全性,却忽视了老年公寓的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如庭院景观设计、休憩与交流空间设计等等。现有的一些老年公寓室外景观设计也存在很多不足。
1.1绿化面积小,植物种类单一
目前国内城市的老年公寓规模都比较小,使得绿化面积也小,室外景观设计上缺乏创新感,植物种类单一,植物配置层次单调,大都种植一些高大乔木,绿篱等,观花观叶植物应用较少,没有季节变化。
1.2多样性差,结构功能相对简单
现在很多老年公寓室外功能分区相对简单,休息区与锻炼区往往连在一起。整个室外环境中就一个相对开阔的公共空间。老人们下棋、健身、会友、聊天都在一个空间里,缺乏多样性的空间来满足不同的交往需求。同时,设计缺少趣味性,景观元素单一。比如,步行路线过于笔直,没有水景设置,没有儿童游乐设施等。
2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观设计
2.1景观空间设计
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观设计中,需要设计多样性的空间来满足老年人不同活动的需求。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活动圈,即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频率最高的范围,活动半径约为180~220m,符合老人5分钟的行走距离。[2]在半径250m的范围内,针对不同活动能力、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需求的老人设计不同的景观活动空间,强调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和参与性,将有助提高老年人的居住品质。比如,每逢周末,许多老人的子女和孙子、孙女会前来看望。在公寓里就需要这样的空间,小孩子们可以做游戏、玩拼图,子女则可以陪老人散步、谈心。使老年公寓的室外空间成为锻炼、欣赏、医疗等多种功能的混合环境空间。有相对私密的小空间,也有相对开敞的社交活动空间,为老人们留有多种选择的自由性和选择的多层次性。营造优良的老年公寓室外空间,提高景观品质,既可以促进老人进行有益的锻炼活动,更能促进老人的人际交流。
2.2景观设施设计
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迁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内心比较脆弱,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简单的空间设计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基于精神层面和情感体验的需求已成为共同关注点。这种体验更多需要景观设施来实现。比如,老年人在辨别黄、橙和红时,比辨别紫、蓝和绿要容易得多。所以,暖色调的景观灯不仅易于老年人感知,而且还能给老年人带来温馨感和归属感。还可以设置一些音乐漫步廊。根据老人的行走速度,播放不同旋律和频率的轻音乐。可设计些需要两人或多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室外活动的景观设施。让老人被动地接受设施所发出的诱导参与信息,并通过协作使用设施,在共同参与室外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老年人普遍“恋旧”,还可尝试把一些“怀旧”元素导入景观设施设计中,让老人在使用设施时产生愉悦的体验。
2.3道路规划及地面铺装设计
创造安全、可识别、可到达的景观环境。比如铺装材料忌积水反光,铺装图案忌复杂。地面防滑处理,选择透水性较高的地面铺装。针对老年人视力衰退,记忆力减弱的特点,色彩作为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可起到区分功能、划分空间、引导交通流线,标识等作用。简单明了,易于识别和记忆。适合用饱和度较低,灰度高的中性颜色,或是接近自然如泥土、树木、植物的颜色,并可考虑用亮色作为装饰、点缀和标识。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说,道路规划要符合人、车及周边交通设施的尺度,老年公寓院落道路以步行道为主要交通要道,恰当设计车行道。既要保证交通空间的安全便利,又要考虑到老年人休闲散步时对道路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需求。人行道一定要平整无障碍,可采用曲径通幽的效果,道路旁设置休息设施。有地面高差的地段,要用坡道来进行连接。
2.4水系设计
在室外景观设计中,水体的运用可以使户外环境的美感提升一个高度。老年公寓景观设计里,水景同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适宜设计溪流、池塘,这种让老年人产生宁静、自然、舒适的情感,相对而言,瀑布、喷泉这一类的水景会让老年人心理产生胸闷、不安的反应。水景深度最好不要超过300mm,溪流边上采取防护措施,水岸边可设置休闲座椅,供老年人欣赏娱乐。在条件允许的背景下,老年公寓需增设湖面等垂钓场所,并在水面种植荷花等优美且富有意境的植物,可起到一个观赏与趣味相结合的作用。在垂钓场所设计时,应将垂钓区域周围用植物围成半封闭清幽环境,给人以绿枝佛面之感。垂钓场所的设置还应注意加设保护栏杆、避雨设施等,必备不时之需。
2.5植物设计
植物可以调节气温、湿度、净化空气、减小噪音,有利于提高老年公寓室外环境质量,是老年公寓景观设计中的重点。老人在夏季室外活动时能够享受遮阴,避免阳光直射。第一,老年公寓植物景观设计时最好选用大量乡土植物,因为乡土植物成活率更高,便于管理,绿化效果更佳,符合当地生态效应,还可展现地区地域特色,设计出有归属感的老年公寓景观;第二,需选择对老年人群无伤害的植物。有毒性的、飞絮的、有刺激性的植物应杜绝栽培;第三,栽种蔬菜瓜果(如金银木、枇杷、柚子等)。室外景观植物设计上,可改变以往传统的草坪种植,在公寓的庭院内,将部分绿化用地改为农产品种植。一方面,可以提供给老人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另一方面,也能让老年人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找到生活的乐趣。像屋顶农场,菜园等。第四,栽种有保健效果的植物。保健效果是,植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功能,尤其对老年人而言,他们的身体机能减退,导致的生理系统各方面的失调,从而引起失眠、嗅觉减退、听力下降等。对于这种现状保健植物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部分植物可散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气味或负离子,刺激老年人群嗅觉系统,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有辅助功效,比如油松、丁香、玫瑰。保健植物还可以消除疲惫,利于老年人的身心休养。
3结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老年公寓室外景观设计对于提升老年公寓的居住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完善建筑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决定了老年人对一栋住宅是否有入住意愿,进而变得喜欢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景观设计,能在老人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增进老年人的情感交流,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GJ122-19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S].
关键词:酒店;景观;中庭景观设计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与世界接轨。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和科技发展更加迅速,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人们也从简单的物质最求上升到更强烈的精神和物质双需求的高度。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更多的是选择放松心情、转换空间,去体验自然来调节自己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自驾游”“驴友”“跟团游”等等纷纷出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酒店企业的发展。另外,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各种高端“峰会”纷纷在中国召开,各种体育、旅游、经济、选美等大赛在中国举行,这也让各国友人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旅游、开会、公务、参赛、投资等,而这些外国旅人的到来也促进了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如旅游、文化、酒店等企业快速地发展着。然而,经济的发展带来各种竞争,中国各地的酒店纷纷发展自己的特色,出外学习其他地方酒店企业的优点为己用。我国的酒店企业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趋势,各种宾馆、酒店都努力地提高自己酒店的建筑风格设计、室内装修上的地方特色、酒店室内共享空间的绿化景观等酒店的硬件设施。在酒店的软件设施上,酒店提高自己酒店的管理水平,提高酒店服务水平,让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提升自己酒店的层次,抬高自己酒店的竞争力。
中庭在提高酒店的档次和美化酒店的环境上起到重要的意义。在酒店内部的共享空间里,中庭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庭空间由于位置和作用的原因,它的设计往往是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精华所在,它的设计往往可以营造酒店的气势和特色,从而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中庭空间是酒店内部的一体共享空间,它集合建筑内部的交通、指引、观光、休息、聚会等功能。当旅人们结束一天的行程,入住酒店,来到酒店的中庭里进行休息,在这个大型的共享空间,休憩、观景、喝茶、聊天,也可能是从这里匆匆地经过,但无论怎样,你都能感觉到这个空间里的自然景观。这也形成了一句经典名句,“我在这里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在看我”――我们在欣赏这个空间的景观设计,而身处在景观里人们也看着人来人往忙碌奔波中的路人,“动中看景,景中看动”。
酒店里,中庭景观设计的发展是经历着很长时间的演变而慢慢发展过来的。酒店的中庭是通过各种中庭经过漫长的过程而产生的,最早的中庭在西方可以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中央庭院,在东方则是由中国最早的庭院发展过来的。而现在酒店中庭的兴起却产生于约翰・波特曼(John Portman)设计的海亚特摄政酒店,在1976年建筑落成,这个酒店中庭设计的完成代表着中庭空间的设计在酒店室内空间设计兴起。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不断地发展与提高,更加合理化地设计建筑形式,使其建筑风格的设计不断变化。同时,这也使中庭的设计应用在更多的建筑共享空间中,商业类的酒店建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酒店的中庭景观是酒店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庭里景观的设计装饰能决定酒店的整体风格。酒店中庭景观的设计会使酒店室内的风格变得更加活泼性,更好地表现出酒店功能性。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将深入研究“五星级酒店中庭景观设计”和重点研究“五星级酒店”的中庭景观。笔者在仔细查阅资料和实际考察之后,发现“五星级酒店中庭景观设计”会涉及建筑学、室内设计、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几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等。在我国也在逐渐重视酒店中庭景观设计,把这一部分设计作为提高酒店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充分体现出这篇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酒店有很多部分组成,其中,中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共享空间,它是人们进入酒店后首先接触的大型公共空间。所以,中庭是酒店各个共享空间中重要的共享空间。中庭空间中有很多绿化景观,其中,包括植物、山石、水体等,设计后会使人感觉置身于室外自然景观中――“酒店空间室内景观室外化”,让人们在酒店中庭空间休息时亲近自然,享受清新、清透自然气息的机会。酒店达到五星级时,中庭空间里空气、温度、湿度、景观调节影响着酒店各个方面的设计。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酒店里强烈的商业气息、大堂空间为酒店的重要交通枢纽区、连接着各种空间的中庭、生态环保绿化的调节、使用空间更加舒适、各种的宣传广告、组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成了酒店休闲空间里中庭的主要功能。很多五星级酒店都利用玻璃顶棚和玻璃木墙来增加酒店的采光,使酒店引入更多的天然光或者太阳能,通透的玻璃也利于酒店的内、外景观相融合和呼应。同时,设计者们往往还引入了室外景观“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如假山、流水、小桥、低矮灌木林等元素用在酒店的室内景观设计中,给了人们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临山近水的亲近感。中、外园林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同,在中国大陆的酒店中庭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会把国外园林景观的设计概念和设计手段用到我国酒店的设计里,这样的设计方法巧妙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设计元素与国外的西方园林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一种设计风格,一种不同的设计手法。现代酒店的设计有很多元素都是发自于西方的建筑园林设计理念,如广阔明亮的天窗、大量的玻璃镶嵌拼接为酒店内的植物和一些设施提供充足的阳光与动力。同时,去掉了奢华的吊顶灯,营造中庭空间自然、亲切、愉悦的快乐气氛。很多酒店因为技术上的提高,将中庭设计成热带植物与阳光风情的主题,宁静的热带树木配上流水瀑布的凉爽,中庭间大理石雕刻的立柱显得庄严,这种元素的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美景。现代室外园林景观的重重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室内共享空间的设计里。
在国内五星级酒店的中庭景观设计中,有好多仅仅有简单的植物布置,设计单一。例如,沈阳市五星级酒店万鑫、万豪的中庭空间设计,里面仅仅布置了些绿色植物和花卉就应用,里面涉及道理功能性原理、美学性原理、地域性、文化性、生态环保性的各种理论,算是中庭景观的设计了,这是严重不足的。我们的中庭景观设计需要几门学科的共同结合,这些种种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这些知识,整体运用,具体地细致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设计的方案,从而调节酒店的空间、结构、景观、环境、人类心理的设计因素。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酒店的中庭设计能与景观、人、生态环保结合起来,研究酒店中庭的景观设计,为未来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如今,我国的五星级酒店越来越多,中庭的景观设计也渐渐得到了重视。酒店中庭景观的设计发展将更加完善,更多地考虑到地域文化、美学和生态环境几个方面,并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酒店中庭景观设计则日趋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振杰.滨海度假酒店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 孙韬.度假酒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
关键词:室内设计; 室外景观; 生态; 融合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房中房室外空间室内化图1
内庭院室内的空间延伸图2
一.室内外相融合的原因
自从人类有第一次生产活动以来,就一直在为自已寻找和营造着一个能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空间。有远古时期的洞穴到草顶泥墙的茅屋,有封建时期恢宏壮丽的亭台楼阁到当今社会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论是儒家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还是道家的可与鸟兽同游,与草木共荣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 都把万物与人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人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建造和装饰着为自己围合起来的空间,使它变得温暖、安全、舒适和美观。如今工业化时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为生活而激烈竞争的奔波忙碌,回到家里,又是拥挤喧闹如鸽子笼般的单元房。人们早已厌倦了这种压抑的生活,他们渴望的是自然的回归,心灵的释放,所以,室内外设计相融合的趋势不仅仅是室内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也是顺应社会进程的必然选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生活。
然而,仅仅是几盆花草的摆设,早已满足不了追求自然化的整体效果,或称之为室外风格的室内。将自然界的阳光,空气与水引入室内、植被、山石等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台,形成多层次的室内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所能感受到的绝对不是那种程式化的没有生机的设计语言,而是能领略到一份清新,一份惬意,更能领略到一份自然、人与环境相结合的和谐美感。与此同时,您更不必担心尘土,风雨的侵袭和噪音的干扰,坦然在室内环境中享受自然景观之美,真实的山水、树木、花石,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的中。
二.“室外化”室内设计的优点
将自然景物适宜地从室外移入室内,或直接在室内建筑景园,使室内具有一定程度的景园和野外气息,它既丰富了室内空间和活跃了室内气氛,又可调节室内的物理环境,而且人的心理环境也随之改善。利用植物、水、石在现代化的室内创造景园,从而达到愉悦人们身心的目的,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理想的方法。特别是在室外缺乏绿化场所或所在地区气候条件较差时,室内景园为人们开辟了一个不受外界自然条件限制的四季长春地。
室外化趋向的室内设计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手法将室外自然景物作为室内设计的一种形式进行设计。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在使用功能方面,在“室外化”室内设计中会有大量的绿色植被与水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喷泉或其他水体产生的负离子对于室内空气的净化、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很大的益处,可以缓解人长期在室内环境中不良情绪,有利于室内环境中生活与生产的良性发展。
其二是在审美功能方面,室外景物在室内环境的合理设计和安排,能创造出几乎真实的大自然环境,使室内外空间浑然一体,使得室内空间更具有层次与美感,可以极大地缓解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紧张,让人们真Academy Thesis215正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林野趣。这种趋向已经为当代诸多的设计者们所采用,它也必将随着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而发展。
其三满足人类心理需求方面,建筑是为满足人的需要服务的,人是主体,建筑是客体,所以建筑设计除了满足物质功能之外,还必须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室内设计更是如此。人类在心理上与生理上和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然而,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渐渐远离了自然,在室内设计中很多人拒自然于千里之外,完全采取人工照明、机械通风、空调等现代设施设置于室内空间之内。在长期使用后,你就会发现机械型的室内空间不但不会给你带来美的享受,反而在长期处于脱离自然的环境中,会使人产生单调、烦闷的情绪。所以将室外设计手法引入室内设计,不但满足了功能与审美的需求,更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
三.室内设计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作用
3.1人文作用
“人文主义建筑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境界,它意欲为人们创造的,是现实生活的理想之境,而非玄远神秘的彼岸世界。它关注建筑的终极价值与目标,却不排斥形下的探求,不离开对现实和现象的关切……” ,徐千里在“创造与价值的人文尺度--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分析与批判”一文中如是说。诚然,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它的人文作用不可抹杀。室内自然景观能起到的人文作用是:
3.1.1 提供一个更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可望、可居的自然环境是人们向往的所在,但都市生活所能提供的这样的场所实在有限,在很多情况下处于人日常活动范围之外,如果能在室内融入自然景观,可以使人的日常居住环境变得更加宜人,使人在日常居住的范围内就能有一个赏心悦目、可居可游的去处。(如图3)
3.1.2 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亲近的要求
作为都市化的代价之一,城市中的自然景观比乡村中远远退化。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常见的只有一排排整齐的行道树和头顶上不那么蓝的天空。在人工建筑内部,自然景观更是稀缺,而都市中多数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室内的。这样造成了他们没有机会和自然亲近。但对自然亲近是人的天性,长时间和自然的疏离会导致心理上的疾病。
图3巧用自然景色的室内空间
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都市的生活使人不能经常到公园或乡野中去,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日常生活环境中能接触到自然。室内自然景观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3.1.3 提醒人们对自然界的关注
虽然室内自然景观和真正自然界形成的景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室内自然景观是经过设计提炼的表达自然的符号。这样的符号虽然表现力没有真正的自然景观强,仍可以很好地和都市生活融合,可以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自然界的存在,从而提醒人们要对自身之外的自然进行关注。而且,一天光影的更替、四季植物的变化,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节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工环境。
3.1.4 结合地域特色,表现本土风格
不像经过工业化加工的建筑装饰材料,用来构成室内自然景观的元素可以带有更浓郁的地方特色。而用来表现的景观主题,也可以是通过各种景观元素体现地方化的特征。
贝聿铭先生在谈到用什么样的概念去表现北京的中银大厦时说:“我们中国园林是很杰出的,所以我希望有民族性的风格,不是在这个房子上面做文章,而是在花园里面做文章。”他通过景窗、植物、水景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景观元素在一个现代构筑物中诠释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如图4)
图4屋顶桁架的影子与几何造,错落有致,增添了活力。
3.2.内部空间作用
作为建筑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当代公共建筑中的自然景观在建筑内部空间中作为一个设计元素,还承担着分割空间、丰富空间、柔化空间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为人提供尺度参照
当代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尺度有时会超越人的正常经验范围,宏大的空间使人失去尺度感,建筑的构件已不能成为人所熟悉的尺度参照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建筑空间中有人所熟悉的参照物,则可以使人找回空间的尺度感觉。而自然景观,尤其是植物景观,可以为人提供一个可以认知的参照系,从而在大型空间中体会人性的场所氛围。(如图5)
3.2.2 丰富室内空间层次、柔化空间分隔
图5植物的融入为空间增添了尺度感
在室内大空间中,单靠建筑元素可以形成的空间层次是有限而且较为单调的。而加入一些自然元素,能使空间丰富而且立刻活跃起来。同时,自然景观可以作为分隔、限定空间的元素,代替实体的建筑材料在建筑中被使用。通过自然景观限定、划分的空间,比用实体建筑材料划分的空间更具有人情味,空间的意趣也更强。
水的似隔非隔的视觉效果,跳跃的水花,都为空间增添了动感的元素。通过改变硬质地面铺装,可以做到划分空间区域的效果。往往,用自然材料铺就的地面更吸引人去休息。特别是植物景观也能起到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比如高大的伞形乔木能使树冠之下形成一个灰空间,并使地面与天花之间多了一个空间层次;花坛和灌丛,以及列植的植物能起到限定空间区域的作用;人可以通过植物稀疏的枝叶看到其他空间,而这个空间又并不是被限定而是连通渗透的(图6)。
图6动态水景、植物与天空相互渗透
3.2.3 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空间的模糊性和流动性是当代建筑设计追求之一。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融合渗透在很多公共建筑中都被应用。这种空间相互因借的手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园林建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室内外空间通过窗洞或门洞巧妙地融合为―体,人们可身居室内又能赏室外之景。这些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加强了室内外空间沟通,进一步把室外环境融合进室内空间之中。
在现代的设计中,由于玻璃、钢结构的出现,人们又将这种室外环境室内化的做法在新的技术条件
下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
室外景观可以被“借”到室内,(图7)也可以被置放到室内。这是两种最基本的室内自然景观设计的手法。通过借景,使室外自然景观被纳入室内观赏
者的特定视野;通过置景,使自然景观成为室内景观的一部分。
图7室外与室内已无明显界限
3.3.生态学作用
植物、水体等景观元素不仅是景观设计的一个分子,更是环境改善的关键因子,在建筑内部空间中,这些自然景观元素不仅具装饰作用,更具生态学上的作用。
3.3.1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植物花卉在进行新陈代谢进程中,除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外,同时还能吸收甲醛、苯、三氯乙烯之类的有毒气体,在室内栽植绿色植物就相当于放置了氧气发生器和空气净化器。一定的绿化面积,可以使呼吸和生活用氧和二氧化碳达到平衡。研究表明每 100平方英尺放置一棵室内植物,室内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能减少到87%。
3.3.2 调节室内湿度
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得植物像一个微型水泵,将水分不断从植物的根部向顶部的叶片处输送,水分再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蒸发到空气当中。因此,室内大型的植物可以起到调节不同高度的空气湿度的作用。另外,植物行光合作用时会将水分散放至空气中,藉以调节室内湿度,因此在密闭空调室内,人们会感觉较舒适。
3.3.3 降低噪音、吸附尘埃
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的通过。据研究表明当七十分贝的噪音通过十八米宽由两行柏树,一行雪松构的林带后,可减少十六分贝,比空地同样距离的自然衰减多十至十五分贝。 由于植物叶面是多方向性的,对从一个方向传来的声音具有发散作用。其软质覆盖面与建筑外表面之间形成夹层,可以有效消耗城市噪音的能量,吸收部分城市噪音。
植物的叶片有明显的滞尘效果,可以有效附着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建筑物内部大面积植被将可以吸附大气中的10%-20%的粉尘污染,那些被吸附和凝结的污染物将被植物部分作为营养吸收利用,如此循环可改善室内空间环境。
3.3.4 调节神经、缓解疲劳
据认为在人的视野中绿化面积达到25%时,心情最舒畅,精神感受最好,因此在这样环境中休息、锻炼身体,对调节神经系统。促进新城代谢有很大好处。自然环境引起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还会大大提高人们在测试创造力和超常发挥的活动中的表现。观赏自然美景可以降低血压、调节心律,是都市中紧张的人群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
四.室内设计融合室外景观的方法
室内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相融合并不是突发性地在某个特定阶段时期的产物。只是到工业化进程加大的今天,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渴望就越来越强烈,它才真正地发展起来,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们的重视和运用。可以说,室内外设计相融合的趋势与工业化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总结,下面就简单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借景还情。追求自然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喜爱自然的山水、草木与风光,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再现人为的自然情景,可使人的性情得到陶冶,摆脱枯燥与单调的感觉,从而愉悦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结合家具和陈设品能形成综合的立体装饰,统一与对比组成背景或主体图案。例如,图8“树山生态园” 项目中门厅的设计,通过对树形象的抽象与精简,把隔断做成连续的树枝形状,结合玻璃的使用,透过大玻璃窗把室外的景色直接映入到室内。顶面通过对叶子的抽象与简化,做成彩色的悬叶,活像秋天的缤纷落叶,五彩斑斓,令人心旷神怡。
方法二:框景还景。室外园林手法的运用,推动了室外化的趋向,中国的传统园林运用许多传统的造园手法,曾创造了像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一批优秀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加强了室内外空间沟通,进一步把室外环境融合进室内空间之中。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框景”这―造园手法。所谓“框景”就是利用室内的门窗洞口作为模拟的景框,将室外的自然景色也纳入其中,观赏者在室内的一定距离之内能欣赏到一幅优美的图画。
方法三:造景助景。奇山、异草、喷泉、溪流等原本是置身室外大自然的景观元素,紧张而疲乏的都市人以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将室外园艺引入室内制造室内环境。人们企图时刻能将自己置图8树山生态园的门厅
于大自然中,寻求最大限度的交融与和谐,以舒缓竞争给身心带来的压抑。这种设计多见于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的门厅或中厅之中。由于这些场所的棚顶多用透光玻璃罩结构,这就为许多观赏性植物和动物的存活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宽敞明亮的内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方法四:以形弄景。室内的墙体、柱、门窗等装饰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要界面,是将室外景观引人室内最能产生效果的地方,好的设计师特别注重并善于处理墙面。如图9中的树山养生馆大厅,在这样大型的室内环境中,常常拥有较多的粱柱,而且体量也较大,因而柱式装饰也不能忽略。墙柱装饰的 “室外化”主要是借助室外天然建筑装饰材质的直接或间接应用。在此等营业性的场所,如酒吧、咖啡厅,尤其在养生馆这样充 图9树山养生馆大厅
满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色彩的休闲场所的室内装饰中,室外元素被设计师在室内的墙柱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或表达对乡土人情的怀恋、或表现质朴的原始美、或造就粗犷的自然风,始终把生态、环境等要素充分的融入在一起,达到极致。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设计中应将内外空间结合起来,作为整体考虑。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虽然看似是两个不同的设计类别,但是在做设计时必须结合起来考虑,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观念,既要打破只为室外设计而设计的框框,也要打破只为室内而设计的束缚,从设计伊始,就应从和谐的角度着眼,努力将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审美因素、生活因素等融为一体,才有可能使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达成良好的趋势发展,真正地成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中的可望而可居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绮曼 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黄建敏 阅读贝聿铭[M].中国计划出版社,贝思出版有限公司,1997.
3.史春珊 世界室内装饰设计全集[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李景侠 观赏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6. 夏万爽,室内设计中自然因素的引入,装饰装修天地,09/1997.
7. 戎安,德国城市建筑环境大面积植被化,世界建筑,2002/12.
8. 张青萍,室内环境设计,林业出版社,2003.
9. 吴家骅,环境艺术设计大全,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要素建筑综合体
前言:
景观规划作为专业术语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在较大的范围内,为了某种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的地方安排最合适的利用,并针对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景观规划逐渐被人们熟悉,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内容。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综合体愈来愈多的出现在大中城市中,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综合体有着建筑代替地区的建设理念,所以其内部景观设计亦成为一个地区的景观设计重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建筑综合体的概念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综合体在现实的城市中已屡见不鲜。建筑综合体是指“由多个功能不同的空间组成的建筑” ,它们功能多样、体量巨大、形象现代化,作为“城市的细胞”存在。
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建筑综合体常有以下特点:土地使用的高效性、集约性;功能组织的多元化、综合性;空间组织的立体化、连续性;交通组织的复合性、可达性;社会影响的巨大性、广泛性等。此外,复合的功能组织使建筑综合体能够容纳不同的企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其成为一个城市甚至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景观设计的各要素在建筑综合体中的应用
为了与建筑物巨大的形体和尺度相协调,与多样性的功能相匹配,建筑综合体的内部空间变得庞大,这也带来了内部空间空旷、景色单调、使用者难以与自然交流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要将景观的诸元素引入综合体,不仅美化建筑的室内环境,愉悦人们的身心,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节约能耗,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便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讨景观的各组成元素在建筑综合体中的应用。
1.自然要素的运用
(1) 生物植被
植被作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综合体的景观设计中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植被要素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的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的营造出人们熟悉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综合体内部的小气候。
与室外的景观设计不同,综合体内部受空间的限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绿色植被。其中的大型植物多数单独配置成为一个景观焦点;体型较小的品种多数会与其他的品种组合成为较小的造型,作为景观小品点缀着巨大的内部空间;而更小的草本、藤类植被则成片的聚集在一起作为背景衬托着主要的景点。
在选择综合体内部的植物时除要考虑植物的品种、植物的形状的选择,速生和慢生植物的配合等一般景观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选择有较强的观赏性的植物,最好无毒、无不良气味、无花粉飞扬、无毛刺,避免对室内人员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这些植物还要易于管理,病虫害少。
(2) 水体
水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构成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水与植物、山石、雕塑等因素相互影响,会形成奇妙的景观。水的影、色以及不同的水流声也能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不同体会。可以说水是景观元素中最能为设计者带来灵感的元素,使其构建出与众不同的景观作品。
在建筑综合体的室内景观设计中,水体被分为静态的水和动态的水,静有安详,动则灵性:一个或规则或自由的池子中,静态的水如镜子般充满其中,倒映着室内的景物,表达了寂静深远的境界;而动态的水则以喷泉、中小性瀑布、台级叠水、小水流等形式出现,它们活泼、灵秀、形态变化多端,并伴随潺潺的声响,给人视听的享受,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中要控制好水流量与水流的落差,防止水流声音过大,变成噪声。
(3) 山石
石是作为抽象化的山的代表,不仅将山的形态进行概括,还表达出一定的人文含义。例如中国古代的堆山叠石表达的是士大夫阶层对自然的向往对天然的追求。而日本的枯山水则用来象征大海和雪地,平静人的心情。
建筑综合体室内中的山石处理分为白砂铺地、石组、单石等。其中白砂铺地是仿照日本枯山水来表现宽广的大海,其间可散置几处石组来反映海岛;石组则用来表现群山,并于石间布置叠水和小溪,写意中国山水;而形态优美的单石则可作为一个景点单独处理。
(4) 地形与气候
此两者是组成室外景观的重要自然元素,但对于四面不透风的建筑综合体室内景观而言,情况则有所改变:对于用精确数字计算的平坦的建筑地平而言,地形显然已不是景观设计的决定因素,但我们可以为了整体景观效果的需要将局部的地面进行处理,作为景观元素的依托存在;而现代化材料、设备的应用使综合体的室内环境长年稳定在一个宜人的状态,没有了气候的大背景,我们只能选择四季长青的植物使的室内空间一年四季充满绿色或是随季节的变换调整室内的温湿度,使室内的植物顺应季节的变化以表达四季的信号。
2.人文要素的应用
景观设计不仅是功能的设计更是精神的设计,人文景观要素也成为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文景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艺术文化成果,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历史、艺术的概括,并通过景观的形态、色彩以及整体构成表现出来,具有历史性、人文性、民族性、地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人文景观分为有形的人文景观和无形的人文景观两类。有形的人文景观要素包括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如赵州桥等,以建筑物为主的景观如历代帝王的宫殿陵墓等,城市景观建设等。无形的景观要素主要包括人类的文化遗址、民族民风等。在景观设计中,以上要素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设计的构思立意,景观的其他组成要素的形态、色彩等等。
巨大的建筑形体、前卫的立面设计经常使人们忘记建筑综合体亦是生存于一定的人文环境之中,其中的室内景观处理亦要表达出精神的内涵,对地域环境的尊重,对人文历史的延续,对人性化设计的考虑。对综合体而言,室内景观设计所表达出的精神信息亦是整座建筑所应表达得文化内涵。
3.其他要素的应用
(1)地面的铺装
地面的铺装在手法上表现为构图,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所以室内地面铺装的作用主要有二:交通视线的引导和重点空间的强调。
建筑综合体中不同位置的地面有着不同的处理重点:入口处的地面要防滑;交通空间则要有导向感;公共空间处的地面要着重强调并宜处理成为一个整体以展现空间的完整性及重要性;而面积最大的各种使用空间的地面应根据各功能的不同要求铺装不同的地面。这其中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工艺的处理手法等方面。
(2)景观设备
景观设施的本质是为使用者提供各种服务的设施,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装饰设施、道路设施、服务设施、卫生设施及休息设施等,它们遍布于环境之中,为我们便捷、舒适的生活提供最细微的服务。这些景观设备的外形经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呈现万千的姿态,形成悦人的景观,在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建筑综合体的室内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将体量较大的景观设备重点处理,使其作为主要景点出现;但更多是将其作为丰富室内景观的细部,装饰建筑的室内空间。在处理手法上,由于室内的景观设备的体量较小,使用频率又高,我们常将其成系列的布置,在点缀空间的同时又不显的单薄和突兀,如一排造型别致的灯柱,一段具有阻拦效果的栏杆。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建筑、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综合体内部的设计不再仅仅是空间的设计,更是环境景观的设计;也不仅是建筑层面的设计,还有很多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筑师在设计当中全盘掌握,驾驭拿捏,努力创造一个在视觉上享受,感觉上宜人的舒适的综合体内部空间,为建筑作品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丁圆,吴祥艳,赵坚.景观设计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 冯信群,刘晓东.设计表达-景观绘画徒手表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3] 赵沛楠.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风向标.中国投资.2010(2)
关键词: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创新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景观设计在我国兴起的时间非常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习惯在室内进行各种植物或者盆栽的摆放,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室内设计风格,给人们愉悦的感受。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升,因此对于精神上的享受要求也就更高,景观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给整个室内设计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室内景观尤其是植物景观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自然植物与室内风格相统一,使人们的室内环境更加具有美的享受。
一、室内生态条件
室内的生态条件与室外相比较而言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因此为了让植物能够在室内得到正常的生长,就需要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不仅在植物的选择上要能够在室内存活,而且还需要具备合适的温度与湿度,甚至是合适的光照与通风条件。
1.温度条件
摆放在室内的植物往往都是热带属性的植物,其生长温度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夜间也要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制度缺水,温度过低会使制度内部无法流通。因此需要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就要设置温度调节工具,或者通过常通风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
2.光照条件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因此没有光照植物将会无法存活。室内设计中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需要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条件,将其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例如朝南的房间一般光照条件较好,就可以将光照需求大的植物放置在此,朝北的房间光照较少,因此可以防止蕨类等不需要太多光照的植物,而东西朝向的房间则有较多的漫反射,可以放置仙人掌等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并配以适当的遮光或者补光措施。
3.空气条件
空气条件主要指的是空气的流通程度,植物的良好生长离不开经常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成分的稳定,不然植物就会因为缺少某种成分的气体而逐渐枯萎或者滋生害虫等现象,因此有植物景观存放的房间应当经常开门或者开窗通风,保证空气质量的稳定。
4.湿度条件
植物的生长环境同样也离不开水分,空气中保证水蒸气的含量是十分有利于人和植物的生活的,一般来说室内的湿度保持在40-60%最为适宜,在室内空气湿度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湿器、喷泉等小型景观设备来进行补充,甚至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洒水或者喷壶喷雾的方式补充改善室内空气湿度。
二、景观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型应用
由于不同功能、不同格局的室内空间环境需要的风格不同,因此利用景观设计在不同的空间内使用创新型的景观设计会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1.门口
门口是人们进入室内空间的第一道空间,也是必经之处,在门口可以设计将植物放置在台阶、隔断或者门厅等空间内,将几个弯角的环境联系起来,形成流畅连贯的视觉效果,感觉空气也可以流动起来。为了表达门口的功能,植物应当具备热烈欢快的风格以表达出欢迎的气氛,例如一下花枝较为挺拔的植物,或者是花瓣颜色较为艳丽的花朵,如果门口处的光照条件不是特别好,那么在选择植物时应当使用耐阴凉、生命力较顽强的植物。
2.客厅
客厅是人们会见客人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景观的设计商也应当具备接纳客人的氛围,最好是大方得体的风格,并且种类不能过于复杂,因此观赏性较强的盆栽比较适合。在客厅的墙角里可以放置一些绿叶植物,这样可以使整个客厅的气氛更加生机勃勃,在茶几等一些具有高度的空间中可以使用一些悬垂的植物,例如吊兰等等,这样可以使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感。甚至在墙上也可以挂上几幅字画,这样更可以体现出客厅的人文气息。
3.卧室
卧室是人们睡眠和休息的场所,因此在景观的设计上也应当选择一下具有舒缓效果的植物,并且植物的色调应当尽量与墙面或者地板相和谐,植物最好是盆栽方式的,并且颜色要较为朴素,不能够过于突兀,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人们的休息。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够选择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例如较浓花香的植物,这样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过敏甚至是中度。如果是小孩的卧室,植物的选择也特别重要,最好是柔和不带尖刺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也可以满足其强烈的好奇心。
4.书房
书房是人们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在室内设计的风格上应当是宁静而淡雅的,在室内景观的布置上也要同样的简单大方,植物景观的选择最好是枝叶柔和,色调温雅的,这样才能够符合书房的气质,既优雅又不俗。
5.餐厅
餐厅是人们进行用餐的场所,整个气氛应当是欢快的,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选择一些颜色较为明快鲜艳的花朵,例如常春藤或者是仙客来等等,要注意的是植物同样不能够具备特殊的气味,这样对于人们的用餐和情绪都会带来干扰。
6.楼梯
楼梯的空间一般较为狭小,但是在室内设计中同样不可忽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使用一些植物对边角的硬过度空间进行柔和化处理,例如在转角的楼梯处设置盆栽或者绿叶植物,在较宽的楼梯转弯处可以设置较高大的盆栽,还有楼梯的扶手上也可以缠绕一些常春藤,这样整个楼梯的空间就灵动了起来。
三、总结
总的来说,虽然景观设计在室内设计领域中开始已久,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现代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回归自然的心态,人们对于自身的室内生活空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室内设计中需要通过景观设计来将生活自然化与景观化。为了这样的设计目标,室内设计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不同的空间进行创新型的科学设计,更高地满足人们对于空间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抒音.创造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杭州:艺术科技,2013,26(5):239.
[2]曾丽娟,吴健平.光影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合肥: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23-9825.
[3]佩特拉・布莱瑟.室外景观及室内设计[J].北京:建筑创作,2012(11): 110-11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住宅整体品质需求的提升,对住宅本身品质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对整个居住环境的品质的追求之上,大众的居住理念也在从安居型向舒适安康型的现代品质转变。不止讲求居住舒适度,同时对室内空间完善与住宅小区内部的景观环境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对生态型高尚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内涵做分析介绍,从各角度阐述住宅小区建筑与环境景观设计要点,以此为基础构筑出小区建筑与景观环境空间构筑共存的和谐绿色的居住空间。
关键词:城市 小区建筑 景观环境 空间构筑
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住宅的整体品质也更加重视,近年来,这一现象也已逐步深化,现在已逐渐由对住宅本身品质的关注转移到对住宅整体环境质量的追求,其居住理念也从最基本的安居型转向了具有现代品质的舒适型。这一类新的住宅标准在要求住宅在满足基本的安居前提下还要剧本相当的舒适度。这里的舒适度包括了便利的交通通讯、宽阔的基本居住面积、完善的住宅内部功能、对室内保温节能及维护结构的重视、以及优良的小区内部景观环境等。本文将对住宅小区内部建筑与景观环境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设生态型住宅内部景观环境的内涵及问题
作为舒适型住宅的一项重要内涵,优质的景观环境是人们在精神需求上的重要体现。虽然通过降低住宅容积率和住宅密度就能够达到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大中型城市大多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居住需求压力,为了解决城市土地匮乏问题,就只能大量的、高密度的建造多层、高层形住宅。
相对于低层住宅,城市中的多层高层住户进出交通不便、远离自然、其视觉景观与环境质量较差。而众所周知,视觉景观的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优质的视觉环境,住宅的舒适安康就无从谈起。当然,目前我国也建造了许多环境设计优良的低层住宅,但真正做到功能、环境皆优的却为数不多。而一些中小城市中,由于开发商在这一方面的意识淡薄,导致了环境优良的住宅区更加稀少。
二、住宅小区建筑与景观环境设计的关键
(一)对环境景观的均好性的重视
由于环境意识的相对提高,近年来不少房地产开发都将对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过分追求转而向住宅区绿地空间的增加上,从而降低了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由于住宅区规划应以为大部分住户提供均好性的视觉环境景观为立足点,因此,可以说这一现象是过分追求奢华的极片面的不良现象。这里建议在满足规划容积率的情况下,减缩集中公共绿地,对楼栋院落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增加;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归属感强且形态良好变化丰富的宜人空间。这样在便于邻里交往、休闲锻炼的同时,也为小区内各家各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景观条件。
(二)通过多层次绿化手法,营造自然的居住空间
对住区进行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可以有效提高绿化率,而全面的住区绿化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也对住区的视觉景观美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住区绿化的过程中,对楼栋间的各种围合绿地的营造应该具有可入性、可触性及可观性;同时注意乔木、竹类等植物的合理搭配;而利用藤蔓对山墙等实体墙进行绿化同时可以设计一些便于在露台屋顶等处种植的空中绿化等手段,最大可能的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三)对被楼栋阻断而封闭的住宅空间进行适度延伸
在进行住区布局时我们发现,由于楼栋自身的阻断,住区内常会出现各类封闭、狭窄的空间。这里建议可以全部或部分架空楼栋的底层,这样做会收到以下几点好处:
1.架空楼栋底层将封闭的视野空间有效的扩大并延伸,使小区内部的视觉景观更为“通透”,从而更加方面了人们对交通、休闲等的需要。
2.利用架空的空间可以安排各类必要的辅助项目。
3.有利于住区内部空间和住户的空气流通。
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要充分利用住区内的绿化、水景等将架空的楼盖内外空间进行相互渗透和对景处理,为营造和谐的住区人文环境做出贡献。
(四)从分利用住宅的色彩等因素对住区环境景观进行改造
就造型上的可创性和灵活性而言,多、高层住宅相比其他各类公共建筑都较为欠缺。楼栋建筑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叠加组合,造型单一显得单调乏味,难免让人产生厌倦。所以应该对住宅的体量色彩等方面加以重视,重新组合。
1.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对建筑体量的设计进行合理规划,在处理时尽最大可能改变其单一的布局组合。
2.在进行单体住宅设计时,要充分利用住宅外部的阳台、露台等设施,运用色彩、质感、装饰部件等各种元素对住宅的外在造型进行合理的整合优化设计,从而达到住宅单体与整个住区空间环境的相互融合,使住区成为一个自然的统一整体。
3.通过对单位住宅外部造型的良好设计,可以为住宅套型内部提供较优秀的室外景观资源。因此,在进行建筑造型的同时应确保住宅造型及色彩对住区景观环境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五)利用套型设计对户内外景观的交融进行强化
1.现在人们对于楼层中设置露台或进深稍大的阳台等可供休闲与眺望的半开闭空间越来越青睐。根据这一形式,在整体套型的设计中,除了由于功能相对简单的公寓式住户及条件相对较差的经济适用房等特殊情况,应尽量创造条件设置这种在功能和视觉上的半室外过渡空间。这里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的借入远景,不宜采用过高的实体栏板,更不宜全用实体栏板。
2.近年来,凸形飘窗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设计有别于传统的窗户,是一种从外观和室内景观都有所突破的新形式。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凸形飘窗都是从窗台以上开始外凸,那么由于窗下墙没有同时外凸,对室内观景产生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在设计时如果能将凸窗的窗下墙和楼板同时外凸,再用室外护窗栏杆加强安全围护,效果将会将会更好。由于这种图形飘窗在造型上更类似与一个较为小型的封闭式阳台,因此可以以相对低廉的造价受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首先,这样使得即使在房屋的较深度区域也能正常观景;其次,这样使得人与自然的贴近性更强,有效拉近了室内外景观的距离;最后,由于外凸面积落地,在一定程度上略微增大了室内使用面积,可以结合室内空间放置一些小型装饰物,使之成为室内装饰的独立小空间。这种形式可在卧室、餐厅、书房等位置酌情考虑采用。
3.在进行小区整体布局时不妨将小区外部景观考虑在内,将之作为室外景观的远景考量,而将小区内部的布景设置作为户内中景,在进行套型设计时更可以有意的设计室内近景与小区内中景的延伸与穿插,将整个小区建筑的景观环境设置为远、中、近三种层次的景观相结合的立体形式,达到改善小区居住条件,扩大视野,同时给住户带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情的效果。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利用小区整体景观的优势对套件内部的布局做整体规划,在保证套件的独立性的同时,全面的利用小区内的景观元素,增强住户的视觉感受,扩大心理空间,使住户居于其中能够切实的受小区内景观的正面影响,拓展心胸。
结论:
综上所述,满足当前广大居住者对于居住环境内部生态与景观环境的追求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小区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从客观上反映了,随时代的发展,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就对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努力探索提高小区内部建筑环境与景观环境空间构筑的品质如何有效提升的问题。在建筑开发的同时要合理的利用自然和修复自然。这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和体现。
参考文献:
[1] 韩靖,梁雪,张玉坤.《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J].世界建筑,2003(8)
[2] 曹伟.《生态建筑,生态建材,发展战略》[J].新建筑,2005(5)
[3] 陈国平.《景观设计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关键词】环境协调;形态设计;室内绿化;建筑技术
前言
在建筑行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背景下,生态建筑观的提出为建筑行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指明了一条方向。在1969年,由麦克哈格所著的《结合自然的设计》一书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产生,对生态建筑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众多专家学者根据自身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这一概念,使生态建筑观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生态建筑观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性、促使建筑方案设计的个性化、推进室内空间绿化的发展和促进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通常认为,生态建筑在本质上就是将数量庞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观指的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包括有机结合观、生态观、回归自然观、地域与本土观等观念,不仅属于环境价值观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
生态建筑设计遵循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尽量采用新型、无污染、能耗低、经济成本低的建筑材料,注重对建筑材料的回收使用,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生态建筑设计在原有的建筑设计功能与内容上进行更新,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既满足了人们对当前生活环境的要求,又不会危害到以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态建筑观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终,在施工前要完善施工方案,使施工方案体现出生态建筑的理念,在施工时要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充分使用与对自然环境的充分保护,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施工后注重建筑材料的回收使用,最大程度地节省资源,有利于节能减排;为建筑工程节省资金投入成本,促进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一)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性
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建筑保持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使建筑的选址更加合理这一方面。建筑选址对于建筑是否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建筑工程实现环境效益的前提条件[2]。在之前的建筑设计当中,设计人员侧重于体现建筑自身的个性化,忽视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使建筑在选址上就违背了与环境协调的原则,大大降低了建筑的环境效益。在生态建筑观指导下的生态建筑设计,将建筑的选址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选址,以自然因素为主,辅之以人为施工,尽量协调建筑、环境以及效益三者之间的矛盾,使建筑工程凸显生态效益。比如在某自然风景区建造一个大型娱乐场所,在进行娱乐设施与工程美化的时,要对各娱乐设施合理规划,利用风景区内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娱乐设施,以回归自然为主题,不能为建设娱乐设施而破坏植被、地表形态等自然要素,处理好娱乐设施与自然风景之间的关系,淡化人工建设的痕迹。
(二)促使建筑方案设计的个性化
在传统的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大多数设计师将建筑的独特风格作为体现方案设计个性化的方式,认为自然景观的作用不大,但在当今倡导环境保护的理念下,传统的建筑设计观点就无法适应当前建筑设计的需求,将生态建筑观应用到生态建筑当中,顺应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建筑方案突出环保的设计理念反而是建筑方案个性化的最佳表现方式之一。生态建筑方案设计只有兼顾建筑特点和环保效果,才能使建筑呈现出更加美好的外观形象,与环境契合度更高[3]。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当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融入到方案当中,把握好设计的尺度,无论是在建筑的外观设计还是在建筑的内部设计都要结合生态建筑观,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环境因素完善设计方案,增强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推进室内空间绿化的发展
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推进了室内空间绿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室内外空间一体化、室内外景观一体化、室内景观生态化三个方面[4]。室内外空间一体化指的是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运用建筑的结构特点将室内室外构建成相同的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室内的空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景观设计方式,比如一些建筑的大厅或者庭院都采用这种方式。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室内湿度的调节,取消部分墙壁达到连接室内室外的目的,加速室内空气流动,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室内外景观设计一体化指的是将室内景观与室外景观相互融合、相互引入,连接室内外景观,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可以提高建筑的美观效果,使建筑更具有生活气息与自然气息,达到建筑生态设计的目的,比如将室外的水引入到室内、盆栽绿化等。室内装饰生态化指的是建筑室内的物品选择及其摆放应当体现生态观念,当在室内放置盆栽、鱼缸等装饰景观之后,要选择一些与之搭配的小物品,主要是营造出一种置身于大自然的氛围,增强人们的视觉美感。
(四)促进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是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技术中应用的一个效果,在当前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建筑设计获得环境效益需要通过建筑材料、施工等环节来实现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5]。一方面,在建筑技术、材料选择方面,要优先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积极使用可再生、可循环、污染小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木材、可再生能源建材等材料,减少使用污染严重、不可再生材料,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缓解资源短缺的危机贡献绵薄之力。另一方面,在施工时要确保材料的充分利用,节省资源,以及施工之后要回收使用材料,避免材料浪费,比如可以使用聚苯板、挤塑板和涂刷保温材料等外墙保温技术,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已经使建筑行业认识到生态建筑观应用的重要性,建筑设计需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使用生态建筑观,不仅有利于建筑行业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环保要求,也是建筑行业取得经济效益、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生态建筑作为一种环保理念较强的建筑形式,在其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环境保护的概念融入到形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材料选择等各个环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能耗,符合生态社会的建设理念。在未来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中,生态建筑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应当引起建筑行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灵芝. 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分析[J]. 城市建筑,2012,15:15.
[2]刘彬,李可. 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城市建筑,2014,02:15.
[3]张润霞. 小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观[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204.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居住区是城市的延伸,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宅时有越来越多的人非常重视环境是否卫生、安全、舒适、方便。只有人性化的居住区才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这不仅要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对设计者提出了居住区的综合设计必须具有人性化的要求。所谓人性化,就是指在设计中能及时把握人们居住心理的变化,充分挖掘人们潜在的居住需求,以务实的态度考虑居住细节,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的心理需要。人性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的需要,创造出舒适、宜人、安全的室外景观环境。
一、人性化景观设计理念的概述
所谓的居住环境就是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并且还包括城市干道或者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基于人口规模而配置的一套完整能够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景观的设计是人们主动去对某一环境进行改造,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需求因素的景物。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庄要就是根据居民综合性要求在景观原先具有性能与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使其更加方便,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人性化设计中心就是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在为人们提供良好功能的同时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对于居住区景观实质上的设计濡要包括对居于内道路规划、设施布局、功能划分和美感体现等,以人们的生理与心理作为出发点与尺度进行设计实现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二、当前居住区传统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人性化
能否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和方便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关键。当今我国的很多居住区绿化没能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很多楼盘把绿地作为隔离带,虽然增加了绿化面积,却忽略了人们行走的便捷性,将本来较短的路程绕行很远;有的居住区没有充分考虑居住对象的年龄阶段,没有为幼儿和老人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不考虑无障碍设计,忽视了残疾人的需要,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有些住宅区的绿化为组织人们进入绿地,甚至用围栏包围花坛、草坪和绿地景观,使绿地不能很好地发挥休闲娱乐功能,造成居民心理上的不适感。而成功的、积极的住区环境可以吸引人们在户外逗留,增加邻居之间的交谈和沟通机会,增强居民区的凝聚力。
(二)忽视生态绿化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有的小区规划中的生态的口号流于空泛,不能得到落实。在一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并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因地制宜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配置。在设计中常常忽略原有环境中有价值的资源,如地形、地貌、水体、生物种类、景观等,不管原基址自然条件如何,一律填沟堆山,将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抹去,代之全新的布置,使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让绿化成为了建筑设计的形象点缀。
(三)居住区室外环境小品设计的现状
形象性、地方性不强,情感依附性欠缺,不同地区的环境都应在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自身特色、性格、风格,有其自身的文化延续,就像有它独特的风土人情一样,这是由其特殊的气候、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差别造成的。而在如今的小区环境小品建设中,由于商业炒作等造成忽视本土文化,盲目照搬照抄的问题。
(四)居住区中关于水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的缺失,在后期日常维护过程中,许多水景因为缺水而成为旱景。水景成为了一种摆设,甚至破坏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还有是水质的恶化,水体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疏于管理,水体浑浊不堪,甚至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的破坏了景观的效果。
三、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方法
(一)组织空间立意
人性化景观的设计要呼应居住区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如对景、节点、轴线、路径、空间的开合、视觉走廊等都是通用的。同时,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私密性和开放度来组织空间。
(二)注意点线面相结合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点,是整个景观设计中的关键所在。这些点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地段,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居住区中景观汇聚的。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必须将人与景观相融合,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三)使用地方材料,体现地方特征。
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中要尽量的使用当地较常见的材料,从而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和地方特征。我国的文化地域和自然区域的特征差别很大,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把握好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当地特色的自然环境,塑造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景观空间。
四、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的措施
(一)体现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让每栋住宅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是设计的重要目的。在设计时首先要尽可能地利用原有自然环境来创造人工景观,照顾到建筑物的各个角度,让每户居民都能享受自然的非人工雕琢的优美环境,创造安静、优美、温馨的居住环境。
(二)满足居民审美需求的多元化
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要关注人们的审美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照顾到居民生活的健康、方便和舒适性,让景观不仅能够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量创造舒适、自然、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景观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融合。
(三)突出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崇尚文化和历史是近年来居住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特点,设计师在设计中不再机械地割裂环境景观和居住建筑,而是开始在当地文化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设计和规划,通过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例如庭院空间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能够承接阳光雨露,纳气通风,院落空间较好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空间,成为了目前许多设计的首选。
(四)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好坏还要有生态性的体现。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通风、日照、阻隔噪声和有害气体的条件,实现居住区的舒适和生态性,有效地调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固碳制氧、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吸尘滞尘、消减噪声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设计师要特别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协作,要善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地质因素,减少人工雕琢,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运用。
结语:居住区的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居住区文化的承载点和凝聚地。现代住区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还要从环境景观的设计上考虑人文关怀,重视居住区人群的心理状态。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需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要从居住区空间形态的规划格局、环境品质、建筑风格、文化特色、植物配置多样性、立地环境、特色绿化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使住宅建筑、户外空间、人文景观和绿化系统交融在一起,使绿地空间的功能性和多样性兼容,形成良性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人们通过共同生活,创造了共同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在今天要反过来引领人们的思维,在住区环境的设计中创造充满人情味的交往空间,可以增加人群对彼此的重视和依赖,让居住区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贴近自然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1]高杨.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amples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humanized desig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is clarifi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novative ideas for the future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关键词: 居住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思考
Key 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landscape;humanized design;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20-02
0 引言
人性化设计是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前提,住居组团规划是在考虑了居民行为模式与空间环境,室外空间环境艺术、绿化环境等因素而组织的。在规划时,注意布置尺度适宜的良好小空间,提供完备的基本设施,配置恰当的绿化与树种,以及建立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做到空间有机与合理的围合,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的室外居住环境,重塑亲密邻里关系。因此,小区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作为组团设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原则是一名景观设计师首先考虑的。
1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原则
1.1 注重居住小区点、线、面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体现“均好性”原则,结合居住功能展开组团景观序列,做到居住小区点绿地的精到,线性绿地的流畅,面的绿地的凝重。一般谈来,组团入口为点的绿地性质、同时也是景观序列的出发;休闲林荫道是线的绿地,也是景观序列的发展;组团中心是面的绿地,也是景观的高温与转折;沿着道路方向进入各居住小组团,是景观的发展或隐藏。这一景观序列的展开,将点、线、面的绿地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居住小区均好性的设计理念。均好性原则还体现在面的绿地一般分布在整个小区或小组团的几何构图中心。
1.2 合理分区,因场而异,创造相宜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的需要。塑造邻里环境,通过单体设计,住宅群体布置,以及室外环境和活动场所的布置,增加居民交流的机会,促进邻里间的交流和亲近。运用造景手法,使各活动场地具有适用、观赏、休闲、运动等各种功能。人性化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青年、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使各个活动区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景致。植物的种植往往以色香取胜。如:枫香、银杏、红枫、桂花等植物。因此增强了居民的私密性与安全感,使居民生活变得轻松而愉快。
1.3 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应注重园林的情调,使人与景产生共鸣。景为人所设,园林景物的特征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能使观赏者在情感上发生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意味与感觉称为园林情调。同一小区因不同的功能分区其情调应有所不同。只有如此,方可创造出景致丰富小中见大的艺术景观。以永清庭院为例加以说明。
1.3.1 广场的情调是富丽堂皇的 所有的线形都是经过琢磨和修饰的,色彩是丰富的、鲜明的,光度是明亮的,线条粗壮中包含着精细的内容,形体是比较高大的。该广场为整个小区的入口,高大的雕塑、整齐的华盛顿棕榈、放射状的铺装、丰富的植物模纹、对称的喷泉等等,给人以气派壮观之感。
1.3.2 后花园是柔美的 它是使人有圆润与和谐之感觉,园林中的景物是协调而自然的结合,其形状是圆弧形的、球形的或相似的,大小是中庸的适宜的或相近的,线条是圆滑的,色彩是雅淡的、调和的,一切转变是缓和及寻访不到衔接的痕迹。后花园是一个小型的高尔夫练习场,自然起伏的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色彩典雅,形状类似,一组棕榈小景更耐人寻味,此类情调,在居住小区设计最常见的,最宜表现小区的温柔与优美。
1.3.3 中式庭院是幽雅的 它予人以平静、淡泊的意味,景物的对照关系是不强烈的。所有的变化都是不明显的,由于一切都十分平静,致使任何一些极其微小的变化也都能显示出来。这样能予人以宁静、安逸与无所牵挂的感觉。中式庭院以卵石溪流为主景,通过微地改造,形成涓涓的溪流,水中游鱼与岸边的垂枝植物。居民至此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无所牵挂。
1.4 小区的绿地布局,力求争取阳光的构图,以确保植物生长和居民的休憩之需要。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生长需要的光照,在规划设计时就要根据太阳的高度角和建筑物的高度来计算绿地投下的荫影度,同时要分析太阳的方位角和建筑物的位置,以保证荫影的方向,还要考虑建筑物的立面积,以估计荫影的大小,从而把居民的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和植物栽植的地段安排到光照条件好,光照时间最长的部位。原则上冬至必须争取有4个小时以上的日照。当今小区,尤其是市中心居民小区,受业主经济利益的诱导,建筑容积率较高,绿地袖珍,小区的绿化规划更应充分考虑光照因素。
1.5 人性化小区景观设计,还要注重架空层以及屋顶花园、墙面绿化。架空层是连接室内与室外的枢纽。小区的架空层功能很多。有的将它作为停车场之用;有的用作商网;有的用作小区的物业管理之用;有的用作小区的休闲文化场所等等。架空层往往设在小区或组团的中心绿地旁,它可以使各绿地组团相互链接呼应。从而使有限的绿地景观得以延伸。因此,我们在小区的景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居民的要求,将架空层与室外景观结合起来,发挥其独特的空间景观效果。屋顶与墙面绿化也是我们设计者应该考虑的。我们在设计时,根据屋顶和墙面结构,合理地、有效地选择植物,做到适时适树。
1.6 生态水景的合理布置,是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居住小区的水环境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水环境在其成为居住区水生态系统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水景达到改善环境与人工净化水平,补充地下水,改善区域小气候等作用,因此在进行居住小区水景设计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1.6.1 满足功能 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随着水景在住宅小区领域的应用,人们已不仅满足观赏要求,还需要有亲水、戏水的感受,因此设计中出现了各种戏水旱喷泉、涉水小溪、儿童戏水池等等。从而集景观水体与戏水娱乐于一体,丰富了景观的使用功能。
1.6.2 遵循自然的法则 设计师应对场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进行详尽的调查,从而设计出符合该地区的自然生态水景。其次许多水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在水底做很厚的防水层,从而使水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这也是对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设计师应该尽量少的变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保持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联系,才能营造出生态水景。
1.6.3 运行的经济性 在总体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最佳效果,同时也要考虑水体运行的经济性,通过优化组合、动与静的搭配、按功能分组等措施即可直接降低运行费用。
2 结束语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所包含的因素还有许多,对设计师有很多要求:历史的修养、文化把握等等。尊重场地精神,注重历史与文化的延续,以致对今天场所的创造有所启发,同时对传统形式同化吸收,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设计置于文脉中。因此,住宅绿地景观人性化设计,根据住宅区的居民容量、居民文化层次,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合理规划聚集需要的硬质景观、生态需要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需求的视觉景观,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与功能的完善。使建筑风格、人文景观、室外空间和绿地系统和谐统一。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生态景观中,让人们走进绿色、走进自然。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向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4]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J].规划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