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第1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媒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摇篮,要求这类院校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体育创新人才。无论如何,传媒院校培养创新体育人才始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且也能够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因此,研究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传媒学院 体育 创新人才 培养

目前,要求传媒院校培养体育人才被认为是一种富有新意的挑战,由于人们的固定思维观念认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应该由体育院校来完成。但是,这种传统的思维观念忽视了新时代运动的特点,同时也没有发现两种院校之间的区别。当传媒学院的体育人才从事体育相关的媒体工作时,他们传达出来的精神和富有体育与传媒两种专业知识的优点将会体现出来。因此,重视传媒院校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显得很有必要。

一、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培养的意义

在新时期,传媒院校致力于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体育创新人才是日益激烈的国际媒体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我国体育传媒的竞争力,提高传媒工作者对体育的认识非常关键。很显然,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缺乏体育创新的传媒人才已经失去了国际竞争力,他们对知识的认识程度相对比较片面;第二,加大传媒院校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由于我国的体育传媒方面的竞争受到国际同一行业的影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传媒院校出发,使得培养的体育传媒人才能够适应国际环境的需要。当然,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不能脱离创新精神,这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

二、加强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创新培养目标

由于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首先应该创新培养的目标。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明确的目标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向标,然后,传媒院校又与其他普通院校存在很大的区别,说明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这种教育模式发展的要求。要求如下:第一,加强传媒院校与社会的交流,传媒院校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因而其培养过程应该与市场建立联系,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社会的需要。第二,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新时代的传统工作者的所有工作都基本是依靠网络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而且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也能为教学过程提供多样性和方便性,从而使得体育传媒创新人才满足时代的需要 。

(二)创新知识传授

随着新时代传媒工作的发展及其迅速,只传授已有的传媒知识严重缺乏创新性,传统的传媒知识也与很多传媒观念脱节。在体育传媒领域,由于我国教育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现阶段严重缺乏体育传媒创新人才。因此,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还需要创新知识的传授。这种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培养体育创新人才的科学依据。只有这样,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才能正常开展,真正想要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创新服务意识

对传媒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培养的目标是需要从事传媒新闻服务的人才,因而要求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帮助他们创新服务意识。首先,传媒院校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只有学生对体育和传媒都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这方面的创新人才。其次,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传媒创新人才时,传媒院校的学生一般会过多地关注与其专业更加接近的传媒知识,而忽视了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使得培养出来的体育传媒创新人才不符合标准。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还能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四)创新传媒学院的体育教学观念

由于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很多传媒院校的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转变思维,不要只以学好传媒知识为自己的目标,还应该多了解体育知识,同时培养自己在传媒和体育两方面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使他们敢于挑战新的学习模式,这也是同样是他们的机遇。因此,创新传媒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也很关键。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的体育传媒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过去传统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际的要求。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不仅突出了这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其人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宝宅.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媒介教育.2014(02):191-192.

第2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培育,机制,人才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内动力来源于企业各种创新活动,创新的源泉来自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打造一支实力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二、企业创新人才培育中

1. 企业评价创新人才的标准缺乏多样化。多数企业仅仅把学历和职称等指标作为评价创新人才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从人才创新能力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众多周知,创新能力强的人多数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但凡

2.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缺乏积极性。企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创新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多主体性。政府、学校、企业在创新人才的形成过程中均需承担一定的培育责任机制,而创新人才又具有商品的特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现实中并不存在只供某个企业独自拥有的情况。这使得企业容易认为培养创新人才

3.企业培育创新人才过程中存在忧患意识。创新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之一。企业培育创新人才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其获取利润,这决定了企业在创新人才培育过程中必然会考虑投入与产出问题。创新人才培育成本主要来自于人才培养期间产生的各种成本。收益主要是培育过程中创新人才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创造的价值增加值。与物质

三、企业视角下创新人

纵观国内外企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实力强大的创新人才团队。可以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并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乃至企业自身发展的重中之

1. 构建创造革新能力的培育机制。根据创新人才的类别及企业的实际需求,从技术、管理、制度等不同视角建立一个综合性

2. 企校合作培育创新人才。企业和学校两者在创新人才培育上各有千秋。企业在经营运作中具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这对培育创新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当有利,但在理论学习方面则相对欠缺。学校培育使得创新人才能够接受丰富的理论学习,为后续的实

3. 鼓励员工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随着我国用工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对各种行业的从业资格管理正逐渐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各种职业资格认证的出现,客观上也对创新人才的

4. 构建企业间的人才交流模式。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机制,可以建立创新人才交流模式,加强企业间人才的交流与合作,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四、结 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创新人才培育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针对这些不足,从企业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以期对企业创新人才培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br> ”的策略,进行创新人才的交流和共享,在不影响创新人才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下,减少企业人才使用成本,实现知识共享的目标。

培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培训员工参加的积极性较高,即使企业不愿支付培训的费用,员工也愿意自己付,但要求员工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企业的鼓励与支持。

践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储备,但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接受实践锻炼的机会相对缺乏。将两者优势进行互补机制,联合培养创新人才,通过联合办学,使企业的人才需求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企业的创新需求成为学校教育开发的重要内容。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为企业高效、优质的培育各类急需的创新人才,使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重。创新能力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同时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问题。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创新人才成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谈谈企业创新人才的几种培养途径:

才的培育途径

资本显著不同的一个特点是,人力资本并不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因此容易产生投资者与收益者的分离,使创新人才培育企业不能独自享受创新人才创造的价值收益。另外,企业还可能在付出了培育成本后,得不到预期收益。主要是由于员工或是要求提高工资待遇,或是因为待遇问题跳槽,从而使创新人才培育的企业蒙受损失等。

是政府、学校的责任,企业充当的只是配角。恰恰相反机制,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本身就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学校作为教学、科研的主体,经过学校培养出来人才的是创新人才的半成品,他们需要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和历练,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

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并非一定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高学历高职称和创新能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是否为创新人才,除了看学历和职称外,重点需要企业通过实践对其创新能力进行检验。

存在的问题

力的作用日益加大。然而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关于创新人才的培育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企业视角来分析创新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企业创新人才培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孙莉,朱国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12)

[2]杨宇.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苏北经济欠发达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18)

[3]李美云.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科技与经济,2006,(20)

[4]何旭明,屈林岩.科学发展观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人才,2006,(10)

[5]卢宏明.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0)

[6]张黎.创新人才素质浅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3):95-97

[7]平旭.德育视野中的创新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1(2):52-54

[8]张纹.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实现德育创新[J].理论研究,2000(1l):6-7

[9]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

[10]郝敬习,赵子恺.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J].中国计量学院学,2000(6):26

[11]陈然,黄雪雄.谈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J].高等农业教育,2000(8):14-15

[12]黄楠森.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人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0(1):5-7

[13]赵修渝.关于知识创新的人才素质的研究[J].探索,2003,(2)

[14]王树祥.浅谈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158-159

[15]董国强.创新人才素质硬核论[J].中国教学纵横杂志,2002(12)

212003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江苏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3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旅游管理;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82

0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新型数字化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高职院校要如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创新培养成为当下我们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对当前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探究,从而去建立一个较为先进的创新教育体系,从而切实地去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更好地去帮助学生完成就业,为国家培养复合型的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1 研究宗旨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作为基础,对当前旅游管理要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进行一定的研究,从而并且结合当前数字化旅游发展的新动态,从而更好地去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如何培养旅游创新人才进行论述,迎合时展的需求。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是当下我国大力提倡的教育方式,其主要是去有意识地去培养一些具有较高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的人才。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宽视野、专技术、交际性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高职要想让自己所培养的学生更容易被社会、企业所接受,就必须要去抓住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培养相应的人才。其中创新人才在旅游行业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在技术、服务上多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高职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多地去接受系统的创新探索、创业实践与创业教育,从而让其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3 高职旅游专业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机遇

当前旅游行业是我国的朝阳行业,我国近年来旅游行业蓬勃发展。同时旅游行业的就业范围较广,但是要想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就业,就必须要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进行一定才创新、突破。高职学校在自身教学的过程中,其需要将学校、企业、社会及学生个人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真正地素质人才,让其人才更好地去得到认可与欢迎。当前,将终身教育体系和人才质量结合在一起的创新型高职旅游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是最受大家认可的。

4 数字化旅游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趋势

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网络成为了当下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给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业态。当前数字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是旅游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数字化旅游的兴起对于旅游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务已经成为了旅游人才的必备技能。同时当前众多的旅游企业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的经营管理,通过多种新型媒体的使用从而更好地去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职学校所培养的旅游人才在数字化旅游中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其中还需要很多东西需要改善。因此高职学校应该要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加大对数字化旅游的认识,并且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融入数字化旅游的理念,从而更好地去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5 旅游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大大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的突出。同时近年来旅游行业发展也是比较快的。许多的新的旅游理念都纷纷被提出,例如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数字化旅游、互联网+旅游、旅游公厕改革等等,这些都让旅游行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让旅游行业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也积极地出台了相关的旅游政策来对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一定的支持,例如《旅游法》的颁布对于规范旅游行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提升。根据当前有关数据调查,我国当前在旅游人才需求上还有着较大的缺口。不少高校近年来都纷纷开辟旅游管理专业,大力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高职学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其必须要具备一个较开阔的视野,其必要要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基础,并且积极地看到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情况,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当前所具备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当前社会企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把握,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去建立科W合理的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第4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关键词】创新人才;内涵;特征;培养对策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各级各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准确把握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有助于全面理解创新人才成长所需的外部环境和影响。通过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进一步探索在教育过程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营造崇尚创新的学术氛围以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新实践机会,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 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创新人才呢?创新人才就是能够进行创新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创新人才的作用在于推动时代的发展,而时展依靠的是创新劳动。不懂的创造,不能为时展做出创新贡献的人,就不能算真正的创新人才。

创新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创新人才的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具有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具有坚强的创新能力。①具体地说,创新人才应具有以下特质:首先,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智力健全人所具有的能力。再次,要具备创新思维。

2 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家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八项重要举措中的第一项。国家的发展在人才,目前应该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培养就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放在首位。

2.1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进入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大学生从生理、心理和智力的发展方面日趋成熟,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等都得到迅速的发展思维更具有独立性、逻辑性和批判性。这是大学生的感情也更加丰富,做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朝着自己确立的目标迈进,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体制改革和就业方式的转换,使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所以,学生只有培养自己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才能在众多大学生中脱颖而出,适应的新形势下,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2.2 高校功能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校大体经历了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三大功能的演变。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高水平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校将大有可为。

同时,随着高校功能的转变和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教育创新和创新机制、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等方面。因此,高校功能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创新人才,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3 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对策

国家的发展靠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摇篮。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打破僵化刻板的体制,善于发现创新人才的苗子,不拘一格加以培养。②同时,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3.1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我国现行的高校课程设置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传授知识。我国的大学,把传授知识视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的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编越厚,教材重视知识积累,轻视知识运用。近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还是没有彻底突破固有的模式。高校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传授专业知识。大学中认为人才培养就是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培育各专门行业、职业和岗位的人才。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用创新的精神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做到终身学习。只有这样,创新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3.2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改进教学方法。第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主义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给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适当的留出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讨论,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课程,培养学生自由的个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勇于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大批勇于创新的人才。

3.3 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是决定高校质量和水平的决定因素。高校教育创新的骨干是教师,教师被公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以创新为魂的创新教育系统中,教师对开启学生的创造力起主导作用。教师不具有创新素质,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休养和创新的素质,使其能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更新。

3.4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科知识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表现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这一问题有所解决,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学若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可能永远只停留在形式上。“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坚信之人生,实践长才干。”③为此,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发挥所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创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福安,林淑华.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56-78.

[2]彭坤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37.

[3]赵杰艺.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途径[J].教育探索,2009,14:175-176.

[4]韩丛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109-111.

注释:

①黄楠森.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人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0(1).

第5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topsis方法;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人文修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06?03

随着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策略,创新型国家建设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在同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众多大学领导者认为:扎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五大素质。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正在向不能主动掌舵的高校发出挑战[2]。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因此变革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实践创新教育,是高校为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3]。高校创新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树立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个性。虽然我国在研究生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仍旧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对何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如何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方法[4]。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明白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本文利用TOPSIS评价方法,对四个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得出四个指标的薄弱程度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一)Topsis方法介绍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是由Hwang和Yoon于1981年首次提出[5]。后来由Lai于1994年将TOPSIS观念转为应用于规划面之多目标决策问题上。TOPSTS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决策技术[6]。TOPSIS法的基本原理(逼近于理想解的思路):在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矩阵中,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然后分别计算出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该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TOPSIS法步骤为:

1.形成决策矩阵

设有m个目标(有限个目标),n个属性,专家对其中第i个目标的第j个属性的评估值为 ,则

2.无量纲化决策矩阵

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不同对计算造成的影响,要把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标准化决策矩阵

按TOPSIS评价值大小对四个指标进行排序,得实践能力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学>学习能力指标>人文修养指标,说明目前高校学生最薄弱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修养次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修养,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TOPSIS方法对高校学生的四个综合素质指标进行评估,得出目前学生最薄弱的是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次是学习能力和人文修养。因此,高校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时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展开,对症下药。

(1)重视学生创新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目前高校的重点研究方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强烈的创新人才需求下,高校要注重创新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断进取,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学校要不断改革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树立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

(2)强化学生课外教育,提升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单纯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和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教育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完善实践培养机制,强化学生课外教育,树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增加实践环节培养的比重,师生合力,强化实践意识,全社会动员,共同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努力。

(3)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在大学学习的许多知识是前人许多年前的归纳和总结,除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外,许多专业知识还在不断更新中。高校的教育重点应转移到教授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上来,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无论是在校或离校、无论是有教师或无教师,都能自如地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也就是掌握了自我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对学生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和终生发展能力均是必不可少的。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文修养。学生人文修养的素质的低下,必将影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也将影响一代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整个教育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提高高校决策层、管理层、教师和学生对人文修养重要性的认识,将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纳入高校的重要教育教学日程,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学生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科建,王东东,杨立芳.大学生创新能力“六性”培养的评价及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140-153.

[2] 赵晓霞.大学精神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个原则[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41-246.

[3] 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与机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1-5.

[4] 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5] 包含丽,郑伟,韦小青.基于AHP和TOPSIS的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0):114-127.

第6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知识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人才培养

企业创新人才是指富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具备优良品质,在科研活动中和技术创新活动中善于发挥聪明才智,以创造性工作,在管理、技术、产品、市场等某一方面有所开拓,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的第一要素,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源泉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创新人才资源表明了企业人才质量,是企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服务。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组织、开发和运营图书馆拥有的包括信息、知识各种要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扩展,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职能在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里不仅要保持其基本职能即收藏管理、整理加工、组织信息和知识,而且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使知识管理的职能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与发展。知识管理成为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也为知识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准确的、具有使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知识,并帮助人们对已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整合与整序、发展和创新,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提升知识的应用层次,使得新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与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管理人员的创造与革新能力相结合,形成知识与管理者的最佳结合,完成知识创新。

二、企业创新人才培养

21世纪的社会进步,企业发展。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企业人才的竞争。只有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发展。同志指出:“根据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要求,把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加以推进。特别要注意培养青年人才,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促使他们学习交流,鼓励他们开拓进取、支持他们创新创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为人才的成长和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发展需求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我国企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实践证明:企业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先导,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通过企业实践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企业人才决定着企业发展和企业科技的进步。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与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

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思路涉及意识观念、体制、管理、人员素质、技术及服务等诸多因素。其中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只有图书馆管理创新,才能实现人员素质提高,提供图书馆优质服务,使图书馆的先进技术、网络技术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与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表现在企业科技知识转化为科技生产力,需要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创新给予必要的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撑。企业创新人才共享知识库的知识来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使企业创新人才通过图书馆的环境、提供的设备、条件,在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成果中获取更多信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培养。

四、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信息资源的坚实基础。面对新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爆炸般的信息和不断扩展的网络环境,知识管理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传统服务媒体和方式的转变,还在于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优势,为管理者提供一系列新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传播、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把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有效整序。并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文献资源,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企业创新人才通过知识管理的创新不断丰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能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做出突出的贡献。

2.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企业创新人才已成为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利用者。企业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是在服务环境和技术上使图书馆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一方面要加快局域网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和广域网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和提高在线信息组织和服务水平,尤其要加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技术和地位、具有导航智能作用的指引库的研究开发。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应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精神,使企业创新人才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为企业创新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3.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知识结构培养中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设备、服务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是企业创新人才掌握知识和形成创新技巧的源泉;是企业创新人才拥有知识的捷径;企业创新的思维能力培养,图书馆所提供的知识起了重要作用。图书馆是激发企业创新人才创新意识的基地,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要使图书馆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图书馆不仅要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学习场所,还成为企业创新人才获取创新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知识结构培养中心”。

参考文献:

第7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关键词:医学信息 创新人才 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当我们踏入新世纪的门槛时,我国医学信息人员也同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性的关口。医学信息将深入到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医学信息人才是开展医学信息服务的主体,决定着医学信息服务水平和医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在医学信息服务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笔者认为,医学信息管理工作的滞后,创新人才资源不足是其根本原因。

一、信息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医学信息人才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举措,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医学信息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子系统,其人才是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医学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各个行业迫在眉睫的大事,也是医学信息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21世纪的医学信息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模式的医学信息工作,它将成为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医学信息的组织者和传播者。为了适应医学信息的这一巨大变革,急需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信息人才队伍。在新世纪,创新是决定医学信息工作在整个医药市场中取胜的重要因素。拥有了高素质创新人才,医学信息工作就具备了发展的巨大潜力。因此,引导医学情报人员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医学信息人员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二、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面对新世纪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加大人才开始力度,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医学科技竞争实际是信息竞争,医学信息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要在未来信息化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医学信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是振兴和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关键环节和百年大计。什么是创新型人才? 一般来说,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创新意识。包括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等。

(2)创新思维。包括创新性想象,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敏捷而持久的记忆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

(3)创新技能。包括获取、处理医学信息的技能及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善于捕捉灵感能力等。医学信息工作怎样才能建设一支创新人才队伍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学信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强调教育优先的原则。强调教育优先,必须改革高等医学院校的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医学信息等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 已是势在必行了。其次,必须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则动力。取得医学信息竞争胜利的重要武器就是创新和速度。没有新技术、新点子不行,行动迟缓、决策迟缓不行。一个医学信息人员的创新能力不仅受其知识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人格的制约。一个不愿意献身医学信息工作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医学情报事业创新队伍中的一员, 创新者是要能在医学信息工作中敢于打破旧的落后的服务模式,探索新的科学服务模式。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毅力的医学信息人员也不可能充满创造活力。医学信息人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吸引环境

聚集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前些年,全国各地医学信息人才纷纷 “孔雀东南飞”,流向深圳等南方城市。近几年,人才又 “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向上海,就是因为深圳、上海有更优势的用人环境。搞得不能 “东南飞”、“向东流”的医学信息工作人员也各显神通,在本单位上下活动,频频跳巢,去找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所有这些主要是领导对医学信息工作的重视不够和历史留下的种种原因。要营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利于人才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医学情报工作的环境。首先必须充分体现医学信息人才在医学科研和临床新业务新技术上的价值、地位与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要确定医学信息人员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念。为医学信息人才取得更多的医学信息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必须为优秀人才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机会。医学信息工作要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要形成创新者光荣,创新者得奖的新局面,营造“处处是创造者之地,天天是创造者之日,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氛围。要让医学信息人员都有显示身手的机会,从而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服务设备实验场所和现代化手段等等,良好的物质条件对医学信息人员的创新能力能起到诱发促进作用。

结语

新世纪医学信息时代赋予了医学信息服务新的内容,也对医学信息服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世纪,一个医院要发展,提高竞争力,必须加速对医学信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医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实践过程,对提高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医学研究能力和未来临床诊疗决策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医学生在未来信息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士靖.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医学信息人才. 医学与社会,2000.

第8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外语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47 ― 02

一、新形式下外语创新人才的概念及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外语创新人才的概念

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思的提出,当今对外语人才,确切地说是对外语创新人才的需求就显得空前重要。什么是外语创新人才?外语创新人才首先应该对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能够熟练掌握,而且还能懂得这门外语的基本知识,还要对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所涉猎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对于单一型的外语人才是“工具型”人才,仅仅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而要涉及到多个学科跨域的领域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而创新型外语人才不仅能够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而且又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另外还能针对现实的理论有所创新,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这类人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为今后时代所用。

(二)高校外语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促使外语创新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而且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要求,传统单一型的外语人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新的战略需求当好排头兵,多层次、高素质、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凸现出重要性。首先,“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加密切,在经济、文化与教育方面也积极进行交流。因此,为了谋求发展,就需要对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加以引进,对国外最新的科技动态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及时掌握与了解。我们也要将中国的文化推广出去,使外国能够了解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以此促进到中国的投资。其次,需要将我们企业的产品打造出来,走向国际市场。这些都需要我们拥有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外语创新人才,而且中国市场中涌进了大量的国外企业,而在国际上的经济规则与运行惯例都需要外语人才进行交流沟通,才能促进国际经济之间的合作与往来。

二、新形势下高校外语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举措

(一)综合提升外语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要想积极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外语人才,首先就应该解决外语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由于近年来,已经有大批的高学历与高职称的优秀外语人才引入到了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师队伍中,但是由于他们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深受自身教学观念的引导。所以,首先作为外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自学能力,并通过进修与访学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另外,还要加强教学与被教育、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等。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策划者,教师应该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系统。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并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独立学习能力;还要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以及辩论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语言表达能力,尽量做到多学科性与多文化性的交叉教学。除此以外,高校的外语教师,还应该积极掌握一些哲学、经济、地理与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最大化的拓展,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因此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心理需要都被老师所忽视。但是,作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能够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作为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引导下,能够使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形成创新型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另外,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需要在积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需要外语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实践运用。所以,在课堂上应该通过启发、交流与讨论等方式实施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探索未知,主动质疑。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多学科结合的课程体系

对于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是要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学习与掌握。因此,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不仅需要学习语言类课程,还要对外交、经贸、法律、金融以及新闻等专业的知识有所涉猎,而且还能够将这些知识系统的结合起来,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当前,这种类型的课程设置在许多国内外语院校都有设置,增加了一些与外语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学习,另外,也对学生的兴趣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进行设置。另外,为了将这多学科的课程体系结合得更加系统,需要将外语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处理好,而且在学生入学之初,要尽量选择一门其他专业的课程,以免影响外语的学习。对于教学内容方面,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语言能力的习得仍应作为外语的基础课来学习,并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加强。因此,要选取合适的教材,新颖、实用与规范的教科书比较适合对当前社会实际的反映,可以选择此类教学参考书,还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能够极大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

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记笔记、背笔记以及考笔记的方式仍然存在。因此,需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借助互动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对于这种互动性教学必须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结合起来。首先,就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创造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该积极靠近学科前沿,能够对学术的成果有所反映,使学生能够体会知识与理论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对于教师引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应该积极处理好,将具体的教学步骤明确好,衔接好课堂的每个环节;阐述学科内容应合理运用语言,借助语言的力量与思想感情与学生进行交流。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积极调动起来。最后,积极鼓励学生与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与探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为学生制定不同的自学任务与研究范围,并对收集资料、提炼、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加以指导。通过学生的自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明显的提升。

(五)对外语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体制的完善

对于外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实行全程教学质量的管理,全程监控对教材的选用、教师配备、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实践等,还要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制度进行建立,主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学生对课程配置与教师所讲的信息反馈等。针对反馈内容,学校与学院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订。对于外语专业的教学评估,要对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表现纳入进来。此外,外语专业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行为表现特点,所以还要将行为表现的评估纳入到教学评估中,使学生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获得潜能的发挥,促进自身的积极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春燕.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教育目标框架〔J〕.外语界,2012(01):48-49.

〔2〕庄智象,刘华初,谢宇,严凯,韩天霖,孙玉.试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外语界,2012(02):302-303.

〔3〕曹德明.高等外语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3):66-68.

〔4〕秦婷.关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02):53-55.

〔5〕刘海平,赵建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科技视界,2013(13):26-28.

〔6〕庄智象,韩天霖,谢宇,严凯,刘华初,孙玉.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1(06):234-235.

〔7〕马琳.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0(07):105-106.

第9篇: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范文

摘 要 激励创新是现今企业管理重要基本的职能之一,我国发展中小企业要以知识资本持续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发挥掌握知识的人的作用,正确、准确地激励知识型员工,必将促进企业进步。创新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中小企业应该从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出发,培养和保护创新人才。同时,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切实做到吸引、留住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创新 人才培养 激励机制

现今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作用。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两种趋势: 经济的增长日趋依赖于知识,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是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开发性和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前者,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后者,称之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特点,提高企业创新核心竞争力,如何运用更有效地方法激励员工,已成为企业的时代主题。

一、创新企业与创新人才

1.创新

现代“创新企业”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比率,也就是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随着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各界都认识到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特别是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相互间创新实力的较量。企业如何能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一种优势状态,创新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就没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创新人才及其特点

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人才是指那些具备优良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能够抓住机遇,善于捕捉灵感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具有较宽厚的知识功底和成功的信念,敢于试验和大胆推陈出新并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人才。

创新人才的特点主要有:(1)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他们追求社会认同、自我实现等。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一般都具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相对于物质利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2)追求宽松的工作环境。他们倾向于一个灵活的组织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工作中喜欢自主的决策和创新举动。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遥控指挥,而强调工作的自我引导,对各种可能性做最大的尝试。(3)乐于接受灵活的沟通方式。例如,双向沟通,能够以民主的方式和上层组织进行沟通,减少被强迫的意味,这样,创新的想法和观点就能够很好的展示。(4)流动性大。创新人才的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之中,任何组织都不能据为己有,组织一旦无法满足这些人员的需求,那他们就会放弃这个组织,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二、中小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纵观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我们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在美国,每年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新科技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这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因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急需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其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1.创新人才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与市场之间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就要打造出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中小企业不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积极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来占领市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中小企业培养创新人才有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其科技创新能力呈正相关。企业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创造利润、积累财富的过程,特别是中小企业,其灵活度比较高,容易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企业通过不断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可以研发生产出适应市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中小企业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并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效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

三、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1.建立宽松的企业管理环境

创新人才与一般人才不同,他们更加重视能够促进职业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地追求;他们要求给予自,使之能够以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追求宽松的工作环境等。中小企业应该更新管理模式,一方面,根据工作任务对创新性人才进行充分授权,允许其自主制定工作方法,而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要为其独立承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持,保证其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组织构架上进行配合。要求上级管理者具有一定超脱性,将经营管理权充分授予下级,让其充分自治,并将下级转变为领导者,赋予他们领导职责。

2.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当企业建立起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在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才会倡导、鼓励创新行为的产生。

中小企业创新文化的孕育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切入:一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摒弃传统观念和文化对人才的束缚,大力提倡科学上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鼓励创新人才大胆尝试。二是创新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将企业创新需要同员工的需求紧密结合,引导员工用创新满足自己职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将创新理念制度化、规范化。中小企业应自觉淘汰僵化死板的制度、条文管理,代之以柔性管理,即更多地利用企业员工在创新环节上形成的共识来进行管理,在日常的一切事务中体现对员工的信任和对其创新能力的渴求。

四、小企业创新人才的激励

中小企业既要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保护,也要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并能激发潜在的创新人才通过努力成为创新人才。

1.切实尊重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建立与其实际贡献相匹配的利益分配关系

科技创新人员的创新活动是一种高智能活动,它是在长期学习、研究和探索的量的积累以后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科技人员以取得的科研成果参与分配时不能依照简单的劳动标准计量报酬,而应给予一些特殊的“待遇”。在利益分配上可以实施“二八制”或“三七制”,即把80%或70%的奖金提供给20%或30%的创新人才,这对吸引和留住人才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2.推行“智力资本化,资本人格化”,把技术入股、人才持股经营引入中小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例如对创新人才和科技人员实行股份化奖励,通过实施股权和优先认股权分配方式,让创新人才和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得到相应产权,允许有科研成果的创新人才和科技人员持大股。这种产权制度创新无疑会刺激创新人才和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3.积极提倡事业激励和情感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