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79-02
文章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内容,阐述了建筑企业对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内容,以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1建筑施21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
1.1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建筑施工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建筑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竞争的能力。
1.2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期价值性,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建筑企业的创建与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长期积累才可能在市场上立足。由于这一特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具备价值性的同时,还应具有长期性,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存活于市场;(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复制模仿的,难以被替代的,且是稀缺的,但并不是说核心竞争力只有一家企业独享,而是指该企业拥有的某一竞争力水平比其他竞争企业都强,这一竞争力也可以是普遍存在的技能;(3)整合性,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企业单一的构成要素,而是几个要素优化组合而成。虽然其中的某一要素可以外购,但外购得到的要素只有通过企业各方面的磨合,且适应企业长远发展之后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质量、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工期、业主满意度)。
2.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的打造
(1)质量的打造。建筑质量的打造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保护的质量控制,每一步都严重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关键的一步:打造建筑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打造建筑品牌。品牌是建筑企业打造质量体系的最终归属,也表现了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认可。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2)成本的打造。成本就是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工程费用由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构成,所以,降低工程成本通常会从降低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人手,而制定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也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从原料、人工和机械使用费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勇于且巧于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技术和新型工艺才是在这个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2.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的打造
(1)管理的打造。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时间和预算内按照质量要求,得到最终的建筑产品。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以人为本,强化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以施工班组为重点,强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以技术为指导,强化施工的效益。
(2)技术的打造。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是目前使建筑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必然因素,也是使工程成本得以降低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今,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寻求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3)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发展和壮大就难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应该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其深入渗透。随着建筑企业走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通过在建筑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2.3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的打造
(1)工期进度的打造。进度打造的目的是要求承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施工进度计划是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各主体、各工序的顺利衔接与配合,并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按计划要求完成施工。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具有周期性,即编制进度计划、实施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最后是纠正计划的实施,并根据项目进行情况对工程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2)业主满意度的打造。信息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业主,转向围绕“获得和保持客户”理念下的竞争力打造。业主对建筑产品的满意度就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体现。核心竞争力中心层和中间层的打造是建筑企业打造业主满意度的基础,而外部层业主满意度的打造则是中心雍椭屑洳愦蛟旌笏产生效应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文章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内容,阐述了建筑企业对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内容,以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
1.1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建筑施工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建筑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竞争的能力。
1.2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期价值性,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建筑企业的创建与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长期积累才可能在市场上立足。由于这一特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具备价值性的同时,还应具有长期性,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存活于市场;(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复制模仿的,难以被替代的,且是稀缺的,但并不是说核心竞争力只有一家企业独享,而是指该企业拥有的某一竞争力水平比其他竞争企业都强,这一竞争力也可以是普遍存在的技能;(3)整合性,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企业单一的构成要素,而是几个要素优化组合而成。虽然其中的某一要素可以外购,但外购得到的要素只有通过企业各方面的磨合,且适应企业长远发展之后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质量、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工期、业主满意度)。
2.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的打造
(1)质量的打造。建筑质量的打造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保护的质量控制,每一步都严重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关键的一步:打造建筑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打造建筑品牌。品牌是建筑企业打造质量体系的最终归属,也表现了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认可。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2)成本的打造。成本就是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工程费用由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构成,所以,降低工程成本通常会从降低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入手,而制定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也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从原料、人工和机械使用费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勇于且巧于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技术和新型工艺才是在这个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2.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的打造
(1)管理的打造。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时间和预算内按照质量要求,得到最终的建筑产品。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以人为本,强化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以施工班组为重点,强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以技术为指导,强化施工的效益。(2)技术的打造。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是目前使建筑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必然因素,也是使工程成本得以降低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今,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寻求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3)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发展和壮大就难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应该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其深入渗透。随着建筑企业走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通过在建筑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2.3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的打造
(1)工期进度的打造。进度打造的目的是要求承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施工进度计划是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各主体、各工序的顺利衔接与配合,并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按计划要求完成施工。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具有周期性,即编制进度计划、实施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最后是纠正计划的实施,并根据项目进行情况对工程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2)业主满意度的打造。信息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业主,转向围绕“获得和保持客户”理念下的竞争力打造。业主对建筑产品的满意度就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体现。核心竞争力中心层和中间层的打造是建筑企业打造业主满意度的基础,而外部层业主满意度的打造则是中心层和中间层打造后所产生效应的外在表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将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升级和愈发激烈,只有认真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采用合理的竞争手段和战略,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具备持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郝东东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白龙矿云厦公司土建分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我国加入WTO为国内建筑企业真正走向国际建筑市场打开了通道,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存在着效率与效益低下,技术落后,经营单一,企业隶属关系上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站稳脚跟,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当务之急就是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更多的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员工的价值观念等“软件”方面,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差距。因此构建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充分发挥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培育和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途径。
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是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的能力以及运用一般资源与战略性资源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的组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是某种单项资源,而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具有创新特征的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
就建筑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以比较快的速度、比较低的成本、比较高的质量、与业主比较和谐的关系向业主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建筑产品,并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利润。那些能为建筑企业带来优势竞争力的先进施工技术、无形资产(如企业精神、品牌效应等)、管理组织能力、人力资源、营销能力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包括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企业文化,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第二层面为目标层,包括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调整和转移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成长提供导向;第三层面为载体层,包括企业技术引进与再创新、管理组织结构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第四层面为保障层,包括风险防范机制,其主要作用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顺利形成和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方式、沿特定的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因此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不容易被潜在的竞争对手模仿、转移和占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文化力的重要表现,蕴藏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因此,企业文化是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才能维持或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之间的领先距离。一个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企业文化底蕴,是企业长期优胜的关键和保障。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一般共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一定机制,正式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企业文化具备以下特点: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有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使企业重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企业代表人物、企业象征标志产生感情。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不是最直接的,但却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决定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产品的竞争而转为理念与文化的竞争。消费者购买的已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产品所代表的全部。而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景目标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忠实信仰。管理者必须将其组织统一在一个坚定的意念和共同的愿景下,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相应的管理。企业文化还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社会大众和客户在接受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都会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震撼力。
2.建筑企业文化的个性。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的因素在生产力构成中的比例较大,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都直接对产品的质量构成影响。同时建筑业又是一个资金投入量较大,风险也较高的行业。因此,建筑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既有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身行业的特殊内涵和规定性。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分散、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艰苦、异地施工较多,从而造成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而建筑企业职工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企业的临时用工较多,队伍流动性大,从而加大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程度。
建筑企业文化是维系建筑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包括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外在层次为物质文化,如建筑产品和建筑工具;中间层次为制度文化,内在的核心层次为价值观;外在层次为硬件,中间和内在层次为软件,硬件是软件发挥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利润源泉,拥有众多的优秀项目必然显示出企业的雄厚实力和竞争优势,同时企业文化在每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都会发挥作用和得到体现。因此,项目文化作为建筑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建筑企业文化的建设
1.基本思路。建筑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内外环境,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基本情况;再分析建筑行业的劣势,如市场行为不规范,存在严重的混乱状况等阻碍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然后研究建筑行业的优势,如我国对外承包市场的扩大,关税壁垒的降低将使得对外承包工程成本降低,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施工模式的引进带来的发展机遇;最后开展实证分析,如传统观念、心理、行为方式、习俗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研究和设计突出个性和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
2.具体措施及创新思路。在与具体业务行为相关的操作层面上的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培育技术文化、质量文化、信用文化。
技术文化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在技术进步活动中集中统一的体现,决定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并使其有效运行。不同技术和产品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工程成本等经济因素的竞争,而且是科技含量的竞争,只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注重提高员工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发挥员工积极性的技术氛围,形成技术创新的全员意识;质量文化是渗透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包含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追求和企业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突出质量意识就是突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功能;信用文化是指关于信用的意识、理念、评价、体系、规则和机制等方面的文化积累。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形成全员的诚信度,以良好的信用获取市场的通行证。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文化,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机和活力。项目文化是建筑企业文化的重点与特色,应结合起来建设,将新的经营理念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创建创新的项目文化,确保项目施工过程的全方位控制进而实现管理升级,树立了良好的项目形象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并且赢得业主、占领市场。创新项目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项目管理文化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建筑工程微机管理系统作为项目信息管理的有效工具,实现现场办公的“数字化”、“集成化”、和“无纸化”的项目管理,使施工的整个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2)项目制度文化创新,抓住关键问题。专门给项目经理建立一套既能保证项目管理顺利进行又能反映、维系和弘扬项目文化的规章制度,强化他们创建项目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项目精神文化创新,实现人心凝聚。以人为本,尊重、理解项目人,充分调动项目人的积极性,尽可能最大利用他们的创造性使之为项目尽职尽责;适时加强岗位培训和文化教育,提高项目人的综合素质。
(4)项目业主文化创新,产生品牌效应。将项目文化积极向业主延伸,工程竣工后主动配合业主的善后工作,有效宣传自己的优势,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全面实施无投诉回访制度,建立与业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的根基,更是企业进步发展的灵魂。企业有了文化的魅力,才会有经济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通过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企业群体理想培育,珍惜和培养人的感情,激发人的潜能,使企业员工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团结,关注全方位效益的提高,构筑双赢品牌效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准确把握企业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明确企业的文化类型,确定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理念,以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以面向市场、优化经营理念和员工思想行为为着力点,塑造员工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将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形成合力,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万守杰,胡韫频,饶欣.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山西建筑,2004,(15):113-114.
【关键字】企业管理;诚信守誉;品牌文化
企业诚信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企业界、学术界广泛讨论的问题,前者涉及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商誉、市场开拓能力、产品品牌等方面问题,后者涉及资金、产品、技术、管理、发展潜力等方面的问题。二者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企业又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诚信文化,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建筑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良好形象
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诚信文化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待消费者或社会公众的态度和道德习俗。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
根据企业诚信文化的概念和涵义,可以把企业诚信文化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
表层企业诚信文化,指可以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企业诚信文化现象,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中层企业诚信文化,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及诚信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等。
深层企业诚信文化,是指沉蕴于企业全体员工心灵中的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与观念。包括诚信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企业风气与习俗。它是员工对诚实守信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表层、中层企业诚信文化的基础和保证。
诚信文化对企业的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规范员工的生产与服务行为,提高员工素质。诚信文化的价值观一旦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头脑中,则员工的心理就能产生与之相应的感觉和认识,就会在其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诚信价值观处事。一旦违反这种价值标准,无论别人知道与否,自己都会感到内疚与自责。并能在员工中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规范其行为的局面。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产品质量优异并稳定,服务质量人人称道,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毫不隐瞒自己的缺点与缺陷,及时纠正不利于消费者的经营行为,消除影响,天长日久,在社会公众中必然树立起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自己的商誉。
二、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早在90年代初期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就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又简称核心能力,它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在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诸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但企业核心竞争力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要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涵义在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不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涵义一直是理论界至今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利益的独特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
特殊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特定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是其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不易被竞争对手完全掌握。即使竞争者知晓了其中的方法、要素,也无法模仿或复制。
相融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特定企业融为一体,它不仅包括企业独特的技术性能,而且更包含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与企业实物资产不同,核心竞争力难以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企业与竞争对手产生质的区别,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根本源泉力量。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专项技术;具有创新能力;专有的品牌形象;拥有可靠的市场网络;有特色的顾客服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上述六点如果从深层次分析,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二点: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二是企业诚信文化。前者可看作企业核心能力的硬件,后者可看作企业核心能力的软件。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缺一不可。
三、建筑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与优秀品牌文化
关于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关系,企业界、理论界早已心知肚明,形成共识,所以我国企业界已经形成一股奋力打造企业创新能力的热潮,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入世后的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但是对于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关系,至今却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在实践上更是严重滞后。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诸多优势在市场表现中的反映,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而企业诚信文化则渗透于企业智力、企业产品、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活动等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或领域,其对于形成和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诚信文化反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求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诚信文化与产品品牌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非品牌经济向品牌经济发展过渡的历史时期,非品牌经济意味着不发达经济,消费者侧重于以价取物,消费者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品牌,而当一个国家富裕起来时,当社会大部分消费者脱离温饱进入小康阶段时,品牌的作用便逐渐放大起来,品牌发展战略就有了用武之地。品牌产品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不与其生产成本相联系,比如一件消耗了同样物质成本的服装,如果是品牌产品其价格往往要高于非品牌产品。所以品牌往往是昂贵的代名词,非品牌往往是廉价的代名词。
品牌所以有力量,主要表现在它是建立在质量、科技含量和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依仗着技术和文化的优势,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建立起熟悉和密切的联系,从而拥有较大的市场并可以获得比非品牌产品高很多的利润。从表面上看,品牌产品主要依靠其先进科技含量而拥有优异的性能,质量保证市场地位。但是从深层意义上看,真正的能长久地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必须依靠企业对广大消费者诚实守信的经营承诺。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向全世界宣布可乐类第一品牌的可口可乐要焕然一新,口味让消费者更喜欢,但是事与愿违,可口可乐口味的改变,让消费者大为不满,可口可乐的销量迅速下降,可口可乐被逼无奈,只好宣布恢复原来口味,仅仅三个月这场改变原有产品核心特征的举动以失败而告终。事后可口可乐认识到,可口可乐品牌不仅属于公司,也应该属于其广大忠实的消费者,包括口味在内的一切核心特征都是不应该轻易改变的。
2、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最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智力等资源,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则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取决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水平,取决于企业员工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自律自制能力。1944年冬,盟军已完成对德国的合围,此时德国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冬天非常寒冷,燃料极其缺乏,政府只有让居民自己上山砍树生火取暖。砍树前先由林业人员寻找老弱病树和劣质树,并在这些树上画一个红圈,再让居民去砍,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而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已名存实亡,公务员已被调往前线,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基本是处于管理真空状态,但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事件,他们忠实地执行这个没人监督的规定。这样的奇迹是日耳曼民族的严格自律创造出来的。
反观我们许多企业,规章制度繁多,措施规范应有尽有,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人员过剩,但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质量不高,其原因就在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水平低下,员工自律性差。
3、诚信文化与技术创新
应该说技术创新与诚信文化建设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针对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急功近利,只做表面文章,不肯下功夫,不肯花钱投资于实质性技术开发,甚至有的企业把心事和智力用在造假冒伪、偷税骗税、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的旁门左道上,诚信文化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便变得直接和严峻起来了。看一下学生考场的纪律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考场上只有那些刻苦努力、用功学习、遵守纪律的诚实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出息,即使他们考不出好成绩。而那些不肯用功学习,在考试时应付突击一下,依靠打小抄、传条子、违规作弊的考生,即使偶尔也能考出好成绩,他们也是不会有作为的。
建立卓有成效的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首先应当从企业业务特点分析入手。只有确保整个绩效管理与业务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这对整个企业的影响飞铲紧密,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成为加强和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特点的一个重要机遇。建筑工程企业主要是以基本建设为主要业务范围,对于具体的项目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一个有效过程。这对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也进入全面繁荣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对于小型建筑企业来说要想在这种竞争中生存下来,获取更大的优势,必须对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的内部绩效管理体系的更新换代。将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和措施与企业具体的业务特点深度整合。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满足未来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才能形成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绩效管理体制的建立应当服从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目标,为此企业必须在建立绩效体系之间深入分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向形成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在绩效管理中形成有所偏向。为此小型建筑企业应当以灵活性、效率性原则为重要指导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型企业在技术上不具优势。为此应当将目光转向人力资源管理,以成熟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用人机制建设,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形成企业要素之间的全面联系,使小型企业能够形成一个紧密、有机的整体。能够快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企业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确保整个企业的业绩交流体系能够比较成熟的运作起来。总之,小型建筑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与自身想要塑造的核心竞争力存在很大的关系,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分析,确保绩效管理能够为企业绩效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升小型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对于小心建筑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从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入手,落实好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是整个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绩效的综合评估考核。目前小型建筑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比较落后。这也是导致这类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这对企业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当前,有的小型建筑企业考核的技术手段落后,考核过程中无法全面体现员工绩效状况,甚至出现考核盲区。员工一些对企业发展有益的行为和措施没有在考核结果体现出来,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质量。在今后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及时改变这种状况。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制定有助于企业实现愿望的具体措施。
2.完善激励机制。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在于激励,激励是提升员工绩效的基础手段。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合理首先是对员工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间接影响绩效。当前在小型建筑企业的绩效考核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激励的科学性不足。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对整个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现有激励机制的综合评估,切实落实绩效考核目标,制定与目标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企业整体效能的建设发挥。以绩效考核数据为基础,采取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从表面上看,小型建筑企业员工更适合物质激励,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激励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精神激励的地位和作用不重要。相反,精神激励如果方法得当,措施深入对于员工的激烈效果更加有效。为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深入分析企业员工的具体情况,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入手,制定能够对其产生精神激励的具体措施,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升整个激励机制的科学性。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比如说攻克超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就是意味着具备干这一类工程的服务能力,并不是说干好某一个特定的超高层建筑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技术创新(即提高这种服务能力的工作)就中止了,相反应当在承建一个个有差异的同类工程的实践中得到加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建筑企业同样存在技术创新与市场、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孤立地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是先有市场后有创新,但如果把投标过程和施工过程贯穿起来看,还是先有新技术成果后应用于生产和开辟新市场,这一点和工业企业完全一样。因为投标时技术难题在招标文件中已经反映出来,企业提交的施工方案必须能够满足项目成功建成的需要,技术难题必须先解决好并得到评委的认可才能中标,这本身就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过程和鉴定过程,中标后的施工过程就是把技术开发成果结合实际运用于生产,保证进度、安全、质量,实现利润的过程。
建筑企业也需要专门的研发机构。它的职能包括两个方:第一是领导和组织在建项目技术攻关,提高常规作业的技术含量,改进现有的服务产品;第二是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任务进行技术储备。一方面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在建项目施工需要,另一方面引进或开发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优势的技术成果,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形成超出对手的服务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独占性的核心技术,依靠技术上的跨越实现服务产品的升级换代,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垄断或独占优,创造出高额的利润。
[关键词] 财务管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10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13- 03
当前,如何通过财务管理来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业内诸多人士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这是由于建筑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其生产周期较长,投资巨大,且生产环节较多,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提升其竞争力是确保企业能够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应该认真面对当前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当前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大多数的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员工综合素质以及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不够全面,导致很多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企业的职能部门责权不明确。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就难以取得长远发展,建筑企业同样如此,其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任务。但遗憾的是当前很多企业的职能部门在权责划分上并不明确,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企业的资产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一个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混乱不堪,在出现财务问题之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还有一些建筑企业的领导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在承揽工程之时难以深入地了解合同内容,进而影响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3)财务管理缺乏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应该有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在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有规不守、有章不循的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建筑企业都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导致企业财务秩序出现混乱,严重影响其经营质量。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了建筑企业财务监管不力的一些表现,具体讲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没有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部门内部分工混乱,员工缺乏自我监控能力等问题时有发生。二是会计核算体系不够科学,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并没有认真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账簿的设置也不规范,工作人员记错账、漏账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时,对一些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导致企业资金流向不明确,账目混乱不堪。三是外部监控过于随意,对企业的外部监控主要是由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进行,但这些相关的监督部门却为了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导致建筑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不力。
(4)企业员工综合素养不够。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最终都要通过人来执行,但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员工综合素养差强人意,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管理人员,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知识存在不足,缺乏相应技能,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职业技能与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缺陷,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企业欲在经营中及时获得真实信息,就要对人员进行调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
(5)财务控制薄弱。由于受到生产经营管理格局的局限等原因,导致部分建筑企业对其自身的财务控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存货管理方面有些薄弱,大部分企业由于积压了过多的存货而导致在资金周转方面出现困难;二是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方面较为薄弱,由于一些企业对赊销与催收政策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企业出现了有钱却不能用的困窘局面,对企业的资金调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障碍,同时还由于企业的应收款没有及时收回而最终变成了死账、呆账,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对物质资产管理较为薄弱,有很多企业存在重钱不重物的现象, 财务方面,对现金比较重视,但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原材料等方面却没有严格的规定,导致企业的资产账目不够全面。
2 基于财务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观念上较为落后,因此,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及时更新财务管理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注重企业的资金流量,尤其要加强对子公司的现金收支管理,因为现金是企业财产与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资产、投资等情况;二是明确利润最大化管理理念,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建筑企业要对子公司的利润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集团公司的利润没有损失;三是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发辉其计划、决策等方面的职能,以确保企业及时掌握自身的资金情况,从而进行合理投资。
(2)树立竞争意识。当前,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建筑企业只有加强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并付诸努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加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从而更加积极地为企业献计献策。
(3)完善建筑企业财务监督机制。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将企业的资金流动、资产使用、预算,收支等方面的行为都纳入到有效监督管理之中,使企业能够对自己的资金有明确的掌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积极配合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从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定期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尽早采取化解危机的措施。
(4)强化财务预算管理。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的财务预算主要集中在年度计划以及内部审计等几个方面,只有对企业的年度收入、支出等方面的预算进行详细了解并有效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控制好企业的投资、借贷等方面的支出情况,明确监控建筑企业的资金流向;其次,做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及以收定支,即将优势资源导入优势企业,使亏损的企业及项目处于受控状态下,并严格规定业务量,生产性单位应以成本控制为主,经营性单位应以费用开支控制为主;最后,要保证企业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企业的预算要有一定的明确性,量入为出,根据企业资金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预算,不在预算之内的经济支出要严格监控,确保企业的运行资金充足,如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待得到指令之后才能执行。
(5)强化建筑企业财务控制。企业只有对财务状况详细掌握才能防范风险,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控制体系,加强内部资金管理,科学配置企业现有财务资源,对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有详细的记录,对资金收回及支付时间准确预测,加快资金流动与周转;严控现金与银行存款收支,不可超限额使用。同时要定期进行收款,以免出现呆账、死账等现象,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损失。此外,应该加强对企业生产成本的监督,对采购、存货等信息要详细掌握,控制好总成本,还要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支出进行严格监督,可以在建筑企业内部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模式,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6)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当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投机取巧、消极怠工、账目管理混乱等现象,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严格规范其行为。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全面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交给素质高、能力强的人,为企业的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二是定期对企业现有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及相关财务理论知识,对于错误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并予以指导,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更新其财务管理观念,培养其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四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奖惩方面,对尽职尽责、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其为公司多贡献力量;而对于不积极工作的员工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罚,使其能够改正错误,积极投入到部门工作中来,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 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内利润逐渐趋于平均化,企业只有提升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管理作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建筑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资金量大,且生产环节较多,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才能明确企业资金状况,从而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企业通过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措施,还可以对资金筹措、成本控制及项目投资等问题进行积极应对,以保证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总 结
在新的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管理,才能提升实力。而建筑企业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提升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财务管理作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建筑行业能够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实施有效措施,以保证企业能够实现健康、长久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亚萍.基于财务管理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J].财经界,2010(23).
[2]张丽.加强建筑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09(17).
[3]王立明.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0(23).
关键词: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 要素 特征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意义
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是指项目开发及运营过程中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是商业地产企业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是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优势和能力的合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等一系列经济环境的改变,商业地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商业地产企业仅仅依靠复制和模仿其他企业成功的模式,或仅仅依靠单项或几项外在的外在表现力已经难以实现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长期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一)土地要素
土地资源是商业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对地产企业至关重要,土地资源的储备直接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商业地产企业要进行适当的土地资源储备以保证其发展。
(二)资本要素
资本是商业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规模经济是商业地产良好的必经之路。资本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商业地产的运作,因此它成为商业地产开发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市场要素
市场会对商业地产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进行有力检验,因此也是商业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市场是检验地产产品开发成功、盈利与否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商业地产的规划和战略时,必须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为导向,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
(四)人才要素
人才为商业地产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动力。有了人才,企业才会有发展向前的动力,因而人才对房地产企业重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成为构建商业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商业地产行业产品具有开发周期较长、高风险、高投资等特点,决定了其对就业人员的高要求:高层次的策划人员、融资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
(五)品牌要素
品牌是商业地产企业是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品牌的本质是有价值的承诺,通过承诺最大限度地克服开发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名度与美誉度,形成品牌效应。
三、商业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以用户价值为基础,即用户价值性。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为地产用户提供一种超过他们价值判断的预期之外的利益。对于商业地产企业来说,这主要体现在保证满足用户对其住房的适用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产品在房屋设计、环境、配套设施等一些方面具有超前性和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地产产品具有一定增值空间,实现消费者的投资价值,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
不同企业间的独特性,即竞争力独特性。商业地产并不像一般商品,存在大量相同的东西,它难以转移或复制,以其有价值却比较稀缺的资源、能力给地产企业带来短期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要形成属于本企业的难以模仿难以超越的资源与能力,在资本运营、土地利用、地段选择、资源整合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
商业地产具有延展性。商业地产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意味着该企业在商业地产市场甚至相关行业与市场也有了主动与选择权。商业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本的能力,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为从事相关领域形成良好的基础,以支持地产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或扩展。作为商业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为客户提供一般的商业地产产品,还要提供各种衍生服务。
核心竞争力的稳定性。商业地产企业对进过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各种优势与好的资源进行的集成与整合,形成了商业地产的核心竞争力,它具有稳定性。
四、提升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一)打造核心竞争力以科学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前提
在日益激烈的商业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商业地产必须有合理的战略规划。战略思考既要敢于承担风险,又要考虑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分析所有的可能性。
(二)企业品牌能力是决定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房地产企业应提高品牌能力。房地产企业的品牌能力主要包括品牌认识能力、品牌建设能力等。当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趋于成熟,品牌在消费者购房决策中所起作用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品牌能力关系到商业地产企业为市场认同的程度。
(三)创新是构造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商业地产企业可以基于迈克尔—波特的三种策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来构建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之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地产企业也应该加强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与培养。
(四)强化商业地产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企业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利用对企业经营所投入的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等要素产生的交互作用,形成所谓的1+1>2的效应。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地产企业,仅仅表现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甚至是相互作用的递减。
(五)提升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必须增强融资能力
商业地产企业相对于住宅开发企业来说,其资金回收期更长,资金链运作要求更高。因此较强的融资能力是提产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信托计划、投资基金等。
参考文献:
[1]董金社.商业地产策划与投资运营[M].商务印书馆,2004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一)建筑业发达的分包体系是国外建筑业的特点之一。
国外大型工程承包公司同国内的工程公司相比管理人员比例高,素质高,在承担项目时,将所有的具体施工任务分包出去,专门从事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最终会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中小型的专业分包公司人员专业素质高,专业设备齐全,公司规模小,易于管理,专业划分详细而全面。专业分包商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提高自身的同时,也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为了防止过多的分包层次,国外也要求承包商在项目管理中,采取自己负责施工和分包管理相结合的形式。
(二)我国建筑业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1、建筑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分工更趋专业化,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总是向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发展的,专业化趋势正体现了这一要求。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要求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2、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促进了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的发展。产品的价值由基本值和附加值构成,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基本值已相近,产品价值的提高便更多体现在附加值上,专业化生产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必然引发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
3、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充分说明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企业发展,低层次的向各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三)建筑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1、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型建筑企业必将甩掉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来说,提高管理能力,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劳务队将发生分化,其中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将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固定的职业人员;劳务队将由自身技术管理能力的差异,分化为大大小小的专业承包企业,既走劳务承包,又走专项工程承包的道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的需求。大型建筑企业一旦抛弃低端资源,必然更多地依赖于分包商来完成任务,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强;而专业的分包队伍和劳务队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3、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的需求。为了适应变化,总承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为提高效率从而对分包的管理将越来越重要。专业的项目管理,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小型专业施工队伍和劳务队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这样其企业人力、设备资源能得到更多的利用,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从而增加其抗风险的能力。对社会来说,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多余的消耗减少,基础的施工能力提高,减少了直接的生产物质消耗,这些变成利润储存起来。社会生产发展总是向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发展的。
(四)现阶段我国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分包商施工质量不佳。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施工质量不符技术规程、规范、设计文件要求。对策:在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牌、材质、性能参数等,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必须深入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业务能力,堵住分包商的空子;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动态检查,研究质量缺陷,分析原因,指定改进计划,实施和督促分包商改进。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对策:合同报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办法,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入;总包方督促分包采取措施加大培训投入,必要时直接介入专项管理。以总包方的技术能力支持分包商。
3、分包商工期拖延。对策:总包加强现场进度检查监控,制定激励、奖罚措施,与有关各方及时沟通。
4、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并且总是内敛的,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对策: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承担协调配合义务,现场管理采用奖罚等激励措施,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管理的行为,弱化分包商内敛行为,教育分包商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
5、总包商逃避自身义务。对策:分包商要与总包方建立利益共同体的观念,切实履行合同,承担各自义务;同时建立同期记录,完善书面凭证。
(五)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展望
1、专业化程度更高,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2、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地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地组建,分包商会更多地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3、管理将更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