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课程既承载着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又影响着未来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强烈重视。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对初中生的整体学习成绩以及中考成绩都有着深远影响的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想象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等都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数学的学习对初中生而言较其他学科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的灌输,更要依靠自己的思考、想象和分析,也即是自主学习。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

热情,让学生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并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学内容通常都是围绕着教师所展开的,也即是以教师为主体,而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如今早已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掌握与灵活运用,其教学效率也往往非常低下。当今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要求教师要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学模式,并采用各种各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能动性。以下笔者就来简单列举几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确定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若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备课工作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始,也是一节课中主要教学内容的缩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如以往那般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强化,而是又扩展增加了对学生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开拓思维与实践应用的学科,学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以及拥有了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每堂课开始前先确定好一个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内容之一的教学目标,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中心对称》这堂课内容的教学开始之前先确定好这样一系列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特点以及性质等;(2)通过创设中心对称的相关生活情景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总结;(3)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现象进行思考与分析。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步步施行教学计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更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好教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若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大有效措施就是要设计好教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数学是一门非常具有逻辑性与想象性的科学学科,学习数学不仅仅在于对数学理论、定律以及概念的记忆,更在于对这些内容的实际应用,也即是利用这些理论、定律以及概念等来解决种种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多多设计一些比较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例如,教师可以在某节有关三角形知识的教学课堂上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求证题目:在三角形ABC中,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题目的求证,并且在这期间内也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形式的讨论,这样学生就可能会通过合作讨论与分析来获得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法,如,利用“等腰三角形三边上的三线合一”这一性质来证明或者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这一性质来证明等。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解答思路,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内容,教师必须要勇于突破常规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惠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07).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模式 创新教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数学这一门课程在初中教育中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数学课程的命题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要对解题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新的解题的方法。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将数学课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串联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初中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有了探索的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解题模式创新教学的探析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形式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1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这一门课程中,模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初中数学中解答题目时,必须根据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解题方式来对题目进行解答,需要对数学教师的解题方法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再来对初中数学题目进行解析,在实践中慢慢掌握解答题目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数学课程中各种解答题目的模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对解题模式的模仿中,学会如何根据题目中的性质与特征来选择合理的解题思路。学生在对数学课程中的解题模式进行模仿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对数学解题模式进行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

2 在初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数学解题模式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对解题模式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学生在对数学题目进行解析的过程中,通过对数学解题模式的创新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对数学解题模式进行创新,开展一系列数学解题模式的创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解题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在活动中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对数学模式的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提升了学生在数学题目中的解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解题水平,促进了初中数学解题模式创新教学的发展。

三、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中解题模式创新的实例

如图1,已知三角形ABC中,CAB这个角的度数为90,AEDB为四边形,GBCF为正方形,AB的延长线与GD于P,求证:CA=2PB。

分析:解析这题时按照常规的解题模式来看,要证CA=2PB,可以取CA的中点M,先证明MA=P或者是证明MC=PB,也可以延长AP至N点,使NP=BP,再证明NB=CA。初中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首先想到并采取的就是这种解题模式,这种结果实质上就是受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题目解析的总结和固定解题模式的影响。虽然这种解题模式是解题中的常规方式,是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常用方式,但是解答本道题目时,采用这种方式就很难将这道题目解答出来。在解析这道题时如果不取CA的中点,而是在CA线上取M,使得MC=8P,如图2所示,则在三角形PGB和三角形MBC中,由GBP这个角与ABC这个角或者ABC这个角与BCM这个角相加为90度,得到GBP与BCM这个角相等,又GB=BC,PB=MC,所以三角形PGB与三角形MBC相似,因而BPG这个角与CMB这个角相等,所以DPB这个角与BMA这个角相等,又因为BD=AB,故RTDBP与RTMAB相似,从而得MA=PB,CA=2PB,当然,通过延长PB至N,使NB=CA,也可以证明点P是NB的中点,如图3所示,可以证明CA=2PB。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有一些数学题目按常规的思维方式是解答不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放弃数学学习。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不同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它更习惯用反向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学生只有真正掌握这种能力,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是必须依靠逆向思维才能解答出来的,例如,y为何实数时,不等式x²+2x+y﹤0,在这个题目中,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题目,即y为何实数时,不等式对于一切实数x都恒成立,然后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下就可以很容易的解答出这个数学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双向性,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会单向思考问题,从而造成数学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塑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敏捷度,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类比思维能力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类比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人们可以根据今年冬天的降雪量以及温度推测出明年粮食的收成,可以根据晚上的天气状况推测出第二天的天气状况,这些问题能够推测出来,依靠的都是人类的类比思维能力。类比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利用已知的条件,推测出未知的答案,例如,等边三角形ABC的高是6,已知D是BC的中点,DE垂直于AB,DF垂直于AC,求:DE+DF=?这道题就要求学生利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出正确答案。这也说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多媒体

时代在快速发展进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传统教学方式落后于现今教育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开展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着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体现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综合层面的革新,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出快乐学习的教学氛围,体现出新课改发展的重要趋向。数学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备着抽象的逻辑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会让初中生产生非形象思维理解的障碍。采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成为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媒介,将会充分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年龄等因素的作用,初中生缺乏自控能力,难以进行自觉学习,其学习态度受到学科态度的影响。传统数学常规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学习疲惫、效率低下。以信息技术为内核的多媒体技术平台,将会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兴趣点刺激,让学生大脑保持高度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是会在课堂学习时让学生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

譬如在教授“轴对称”时,笔者备课时搜集大量相关图片,其中有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多样的几何图形、可爱的动植物图片等,将其整理并设计成多媒体课件。笔者在授课时,先播放有动听音乐背景的优美图片,在强烈的色彩比对下,带给学生强烈的五官刺激,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层面上消除学习数学抽象知识的抵触情绪,在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带来学习的形象思维享受,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会带来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开辟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师的教

(一)课程内容具体化

由于初中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点,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很多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建立起数学知识框架,无法有效理解数学知识。选择信息技术多媒体平台,采用PPT课件将抽象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譬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知识时,用动画截图模式导入相似定义。学生操作Flas,切身感悟相关知识,以此强化学习质量。

(二)教学方式多元性

初中生具备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奇心,这也就要求教师授课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平台。通过此种方式将静态数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动态图形,以此让学生产生感官上的刺激。开展课堂教学多元化授课,成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重要途径,在此种交互式教学的引导下,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开拓学生学习视野。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师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常采用四个一教学方式,即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教师上一堂课耗费巨大精力,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选择信息技术多媒体平台,可以提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方式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和时效特点,有效规避板书费时、板数不清、学生误解等问题。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显著提升教学的效果和乐趣。

(四)教学过程多变化

初中数学教学基于定义、定理的介绍和学习。这也就要求在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平台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当学生对基础概念有着相应的认知后,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平台,让学生进行巩固性强化学习。采用多变式劳逸相宜的教学方式,在缓解教学压力的同时,也对教学效果起到优化促进的作用。

三、基于信息化技术转变学习方法,优化学生的学

教学活动是体现在教和学的两个方面,单纯以教师为主导或者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均不可取。推行新课改教学后,要提出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理念,要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知识认知的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现阶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既要关注授课方式的完善,也要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思维的把握,若以学生的角度分析,能够让学生领悟学习方式,达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变化。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新的变化。

(一)化抽象为形象,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初中数学课以抽象知识为主,初中生思维以具象为主,数学知识对思维锻炼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但也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能够让课堂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紧密相连,搭建形象生活和抽象知识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能力,学生可以在形象直观材料的欣赏中,高效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化静态为动态,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数学教学体现出的是静态学习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多媒体技术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秀教学辅助效果,通过多元化、立体式和形象化的课件处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知识获取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学技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冲击,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呈现出静态教学特点,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考量初中生学习的实际心理以及客观特点,针对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科学、有效、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的同时,也会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唐秀花.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 创新教育 策略

创新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已经引起了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正负数的是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广泛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能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深入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培养创新兴趣

兴趣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它是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动力。教师导入新课时要采取灵活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悬念。如故事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等。例如,在引入“点的轨迹”时,教师先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轨迹”,比如,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运动着的点,沿着某一特定方向前进,它喷出的气体所构成的图形实际上就是飞机运动时留下的痕迹,这就给了我们轨迹的形象。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生活实践举一些事例。同学们发言踊跃,把生活中所见的有关“轨迹”问题举出了很多例子,“钟摆下端往复摆动时形成的弧形”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组织抢答竞赛。如“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都可以组织竞赛,要求做到准确,迅速。

三、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激励创新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课堂上只有营造轻松、积极的无压力的环境,学生才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异想天开。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四、利用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法宝。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是导入,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会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导入环节中,故事导入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吸引学生,再把教学内容巧妙蕴含在其中,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如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都能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五、突出创新,重在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般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机遇,以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创新教育有机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学理论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动脑、启迪思维、主动探索、勇于挑战、敢于实践、善于提问,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如英国著名诗人培根在论读书中写到,数学使人周密,逻辑使人明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人逻辑思维能力和严密的习性有很大的帮助。质问,提出问题是思考的起点,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学生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数学同时还能使人聪慧,通过整个的数学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将有显著的提高,而实现此的前提就是,着重的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质问的思维,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中,提高自我。

1.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多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将问题和所讲知识结合起来,在讲授过程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思考,培养学生们通过问题来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情境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不断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创新问题意识的养成,鼓励学生将所学和疑惑带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和思维去看待问题,不断促进学生们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提高。

2.初中数学意识培养目前的问题

我国数学意识方面的培养问题由来已久,但这一现象并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的改进措施也因各种原因被搁浅停滞了,直达我国进去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时期,有关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才逐渐收到大家的关注,相关的研究这一问题的学术文章,调查研究和相关书籍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即使这样,我国数学教学中有关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不注重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将本应该是教师学生双向性的课堂模式,变成了老师为主,填鸭式的单项教学模式,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打消,学生思维变得越来越被动,学生很难形成主动问题的习惯,更难养成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我国大部分中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的方式十分单一。针对初中生来说。一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学生一个问题没弄明白之前很难进行下一项目的学习,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的会采用题海战术,在这种枯燥,缺乏信心的状态下学习,学生会慢慢失去兴趣更无从谈起问题意识的培养了。因此教师应重视这些问题,充分的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症下药,找到有效彻底的解决方案,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3.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3.1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在全面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们问题意识,数学教师们要转变相应的教学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当成教学的首要任务,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多思考,学生和老师间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将单项的教学模式转换成老师学生互相学习的双向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组织同学座谈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组建议题小组,鼓励小组间合作学习,建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的方式,让学生有集体的意识,增加学生间的友好相处,最终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对整个课堂的气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老师还可以根据每班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的不同,依照课改的相关要求制定新型的教学类型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优势,彻底改变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状况,教师学会应用各种教学用具,将多媒体工具应用到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要将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不可违抗的传统意识,彻底的打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主导权,但在同时,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使老师真正德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推动协和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问题意识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2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意识,老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还要同时关注学生严谨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数学思维品质,将这几方面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使得学生形成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不定期进行错题设置,将一些题目故意设置错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在设置错题时,老师要充分的考虑到题目的难度要适当,既能符合初中教学的大纲要求又能与实际和学生德尔认知能力相结合。尤其加大一题多解的题型比例,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常规训练。另外设计的教学方式要多变,可以针对数学新授课程,数学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数学专题问题上进行不同种类的错题教学,一方面强化学生们对以学知识的掌握,一方面提醒学生们加强对易错知识点的关注,从而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保证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寻找数学错题的漏洞,提高学生数学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孔宪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0.11:80-81

[2]周秀军.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49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宽松时空

在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的背景下,新课标教学大纲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数学教学是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还必须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践、交流,得到更多知识,拓展思维,促使学生在教学中有个性、主动地学习。针对怎样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问题,除了要加强技能,还要充分利用各个知识点,打好根基,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

一、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兴趣是所有智力工作的依赖,一旦某人在认识事物时缺乏兴趣,智力培养就将成为空话。”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带着感情教学,将探索与认识事物作为基础,在不断推动事物发展的同时,努力探寻真理。例如,在“圆的周长”学习时,可以先用课件演示动感画面,一只蚂蚁沿着圆爬行一周,在闪烁变色的效果上将其定格在屏幕上,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和计算,问学生怎样计算圆周长,此时学生自然就能够开动脑筋,使用各种方法解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自己是探索者或者发现者,尤其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独到见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及时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在乐学、手脑并用的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

二、拓展创造性思维

21世纪作为创新的时代,创新不仅是生产力,同时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必须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经历了小学数学教学后,初中数学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维培养,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在拓展学生思维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流行的说理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然后再提出变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最后总结解题规律与方法,让学生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其次,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标新立异的想法更容易创新,当然这里的求异并不是随意探寻个性,而是有目的地思考与观察的结果。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习题,并且让这些习题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渗透,这样不仅有利于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也是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三、打造宽松的时空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授数学知识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管是编写教材,还是课堂讲解,摆在学生面前的都是严谨而完美的知识结构。面对中考压力,很多教师死抱教材和标准答案,对具有创新火花的见解视而不见,对于不同于书本教材呈现的方法,使用指责、排斥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只得进行模仿型与跟随型训练。时间一长,在学生心里就建立起一种无疑与坚信的墙,而这种封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徘徊,不断削弱问题意识,更谈不上发展和创新。

针对上述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素养,还要努力提升自我修养与理论水平,用职业规范与现代化教学技术武装自己,在以身作则的环境下,强化常规,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将相关问题作为情景预设的基础,利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拓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切入点。为了满足新课标探索、合作、自主的学习要求,在课堂上必须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自主探讨、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其自主表达、思考、探索。

例如,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在这道题中,可以先让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再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得出内角和为360°;方法二,将两个三角形拼接成四边形,得出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然后在由此发散到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就能发现多边形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一个n变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等于n乘以(n-2)。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与训练,它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教材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其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潜力,让学生有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一、 造成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 教材的原因

教材的变化。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规计算,题型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小学、初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小学降低的幅度大,而初中由于受中考的限制,教师并没有降低难度,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加深难度。

2. 教法与学法的原因

小学时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学习,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 学生心理原因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就知道初中数学比较难学。确实,初中数学课程一开始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有的同学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学习之中,因为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初一新生的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 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夏令营等)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首先,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小学、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小、初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 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摸清底细,规划教学。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3.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方程概念、基本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4. 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初一新生能更快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5.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要能做到每堂课都有方法指导与提高思维层次的训练,引导学生“见题必寻类,见点必索系”,做好方法归类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多向思维的机会。必须“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趣,让学生关注知识,乐于探索知识。

6.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自主学习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38-01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训练,对于学习新知识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样也是对每一个教育者的希冀。中学阶段的作为一个人重要的学习时期,抓住这个时期,用新的教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新的理念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数学教学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如何认识创新思维能力

多年的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但并不是每一项经验都是值得肯定的。同样的知识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不一定每一种教法都能实现教学的目的。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同样教法也是无穷尽的。初中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打破过去的固化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思维现状,倡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新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既要进行分析的训练,又要加强综合的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在这样的反复中自然习得。

简单的来讲,创新性思维就是不走寻常路,不从直接原因出发,通过猜测、想象或联想的方式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习惯的思维束缚,哪怕的错误的方法,至少也是积极的思维。当然,创造性思维不能脱离事实依据,它要遵循思维的活动规律,只是走了另外一条道来到了你的目的地。

1)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基础之上,逻辑思维强调对事物的分析和推导,直觉思维提倡的依赖于瞬间的灵感和顿悟,它们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只是逻辑思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综合的推演,注重逻辑顺序和过程,而直觉思维则侧重于感性的思考,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都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2)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条件,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确实是让学生提出很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发散并非全是创造性思维,而集中思维虽然侧重于某一个方向或某一个点,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往往某一个点就是创新的源泉,所以,集中思维注重单点效应,而发散思维则侧重于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两者都是进行创新性思维选择的方法而已。

二、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21世纪的今天,在教育界,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教学实践中总结着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方法的培养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同样面临着教改的严峻考验,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忽略学生的认知习惯,全盘性的灌输只能让多数学生产生抵制情绪,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同样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的培养。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交互的过程,知识的习得是一种主动的自觉思维,单纯的知识点只能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条小鱼,而蕴藏在知识点里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就消失在遗忘的。培养学生自主去接受知识,挖掘初中数学知识点中的“渔”,才能真正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探索初中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规律

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是需要发现规律的,只有从数学知识中寻找出规律,才算是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做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知道,新课改的实施,其主要方面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角,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协作者。

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就是要从一般的知识点中去发现知识的本质。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期,教师从知识点的本质出发,逐步将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和逻辑过渡,揭示出知识点中所蕴含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的淳淳“诱导”,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学生的热情才能被唤醒。

四、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创新性思维训练

1)有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好奇心

氛围是需要营造的,无论学习什么课程,没有浓烈的学习氛围,一切学习都是干巴巴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将学习氛围打造出来,同样的一个知识点,比如在学元函数方程时,让学生扮演老板和顾客,老板如果按每件进价8元的商品,10元售出,一天可以卖100件,如果降低价格则可以提高销量,如果每件商品降低0.1元,则可以增加10件的销售量,请问老板,应该降到多少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通过将试题变成生活化的实例,把学习数学的试题变成了生活中具体应用,原本无声的课堂瞬间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开始讨论如何设定方程式来计算出最佳的降价方案,如此一来,学生的主动性便自然而然的被引导起来。

2)分析数学问题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着手

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维,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关于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师一般会一一介绍关于梯形的面积的辅助线的画法,学生只是被动的在看,根本难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分别让学生用剪刀剪一个梯形,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出面积的方法,则大家的亲自动手会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有效。

3)训练学生敢于思维的能力

勇敢不仅是行为的表征,同样也是智慧的表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敢对过去的知识进行质疑,总是认为所学的方法就是这样,没有问题意识,是思维凝固的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敢于猜想,特别是在数学世界里,猜想是最直接的验证和反驳。只要敢于问为什么,就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蒙。

总之,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去探究,去观察、去思考。思维训练是学生智慧的起点,思维训练是创新的源泉,将枯燥的知识融入生动的氛围里,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来增添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打开思维,发现知识,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