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并购财务效应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并购整合;表现;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这些年以来,企业并购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并购当成了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原因在于并购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不过从笔者就职的烟台张裕集团近几年的并购实例,以及观看学习其他单位的并购实例来看,成功的概率并不高。而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一直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仍然处于市场扩充的层级,因此并没有在协同效应方面投入太多的工作经历。介于此,相关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大力发展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一、财务协同效应内涵
人们通常认为,企业在并购之后,依靠税法中的相关制度,来合理的对资金进行控制,并获得可观的收益,这就叫做财务协同效应。其实,这样的看法是较为肤浅的。不过在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后,让财务协同效应拥有了极高的内涵,也对其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表明企业在并购之后,成本节约、对资金流量的管理等工作都应该属于财务协同效应的一部分。专家崔刚则指出,财务协同效应,不应该只是根据税法的相关措施来获取收益,还应该通过金融活动以及对外投资的形式,来让企业财务运转的更为顺畅,并同时能够提升运作的能力。
二、财务协同效应表现
1.解决资金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行业发展期的关系,导致企业在每个周期的现金流量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企业刚刚成立的初期,资金出现缺口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进入成熟期后的企业,资金就会出现盈余。而在得到并购之后,初级企业就会很好的解决由于资金出现缺口所带来的难题,同时还可以让成熟企业增强现金的使用率,如此一来,所获得的收益资金就会得到有效的运用。
2.产生锐减、避免协同效应
锐减效应主要体现在亏损递延条款上,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可以在出现亏损的这年不用缴纳所得税,而且亏损所剩的部分还可以拿来对消随后几年公司所获得的收益,这样的话,就能够降低企业的所得税,所以,当赢利与亏损的企业进行合并的时候,盈利的一方就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亏损的一方也可以尽快的解决资金危机。同时,在转债的问题上,如果并购企业运用的是支付对价的方式,那么则能够享有利息抵税的待遇。另外,并购方在对股权进行交换以后,还能够享有锐减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三、财务协同效应实现的途径
若想依靠并购去提高企业的收益,首先就要对如何实现财务协同效应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并购工作中,财务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所以,企业如果能够顺利的完成财务整合工作,那么就可以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1.完善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
企业的所有活动若想顺利的得到开展,那么就一定要创建一个完善的财务组织,从而顺利的实现财务协同效应。在企业并购之后,要通过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对财务组织机构进行创建,但是在企业得到并购之后,所处的情况都不相同,那么此时可以从并购企业规模的角度来对财务组织机构的创建进行考虑。要是业务的种类较为繁多的话,那么可以创建一个结构庞大的财务组织机构。反之的话,财务组织机构就应该创建的精简一些。但不管怎么说,在创建财务组织机构的时候,就应该将企业的业务特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考虑。而为了降低岗位重叠的发生概率,企业则一定要对责权做好分工,这样的话,就能够让每个部门之间都能形成相互制约的作用。
2.统一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
财务制度整合工作对于财务整合来讲至关重要,这方面工作的效果,能够对财务协同效应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有关财务核算、内部控制等一系列的制度,都需要依靠成熟的会计法规来进行详细的制定。只有在创建财务制度的前提下,才能够拿起财务规定这个有效的武器来对并购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另外,若想在企业得到并购之后创建出一套合理的计核算体系,那么就一定要对企业的现状做好充分的了解。另外,企业在得到并购之后,还要做好有关资金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哪类资金,都要对其的流向进行认真的监控。
3.整合人才优势
任何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吸收人才都是必须要做,而且还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在并购企业之后,财务工作环节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重复的地方,而且相关的员工也会超出实际所需的人数。面对这种局面,就必须要对人才采取整合措施。而具体的工作内容,则要通过对企业现状的了解,来决定需要留下哪些职位以及工作人员。同时,若想在企业并购之后,确保财务能够得到正常的运转,则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以便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如此一来,企业就会拥有一批工作能力过硬的财务管理队伍,从而为并购后的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4.加强对资产的整合
对并购后企业的资产采取分拆措施,就叫做资产整合。而在整合期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资产负债进行整合,这方面的工作质量,能够直接决定财务协同效应的最终效果。企业若想加强自身的资产价值,并得到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将原来的资金以及并购后所得到的资金进行完美的结合,这样才能够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协同效应的作用。吸收一些固定资产,并让流动资金维持合理的结构,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流动资金的巨大作用。而在企业并购之后,要及时的对原来企业所造成的负债进行及时的调整,而且还要充分的运用好资本市场上的优势,来采取增值扩股的措施,这样就能够让负债比例得到下降。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企业并购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而若想加强企业并购整合中的财务协同效应,就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统一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并且还要加强对资产的整合以及加大培训人才的力度。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争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方案,从而让企业并购整合中的财务协同效应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璐.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分析与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木克戴斯・阿不都维力.我国企业并购整合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4.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综述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协同效应进行研究,与企业了解并购的基本规律密切相关、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同时对国家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经济结构更为合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研究企业并购中财务协同效应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
在对公司实行并购后,是否能够增加财务价值,是世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公司并购理论中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当前,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还局限于体制改革和经营结构的调整方面,还没有上升到资本经营层面,对企业并购的财务效果具有重大影响,使财务协同效应有所下降。
(2)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
在实际生产当中,企业并购是企业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果决策正确无误,则会给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不断扩张;如果决策出现错误,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者可以导致企业的瘫痪。并购问题本身的性质与管理者的认识不相适应,所以,对并购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出现并购行为后,能够产生财务协同效应,则表明并购行为的成功。
二、国外关于公司并购的研究状况
1.资本成本协同效应的研究
当前,我国评价企业并购是否取得成功的指标是,利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法”。“事件研究法”就是对事件发生前后的企业股票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股票价格的变化,确定由此产生的收益率,看其是否会因为出现这一事件而出现异常收益现象的研究方法。“会计指标法”就是对并购发生前后的会计指标值进行观察,研究出现了哪些变化,并以此来断定企业收到的实际效果,这种方法常用来测定企业并购后的长期绩效。Weston 和 Williamson(1970)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认为,企业实行并购行为,可以减少原来需外部融资而得到的费用,可以得到股利方面的差别税收待遇,促进企业向较高的边际收益率发展,使企业的资本配置越来越合理,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本成本。以上观点为企业的并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说明了财务协同效应可以促进企业并购的发展。
2.资本收益协同效应的研究
Markham研究了国际上30起大型并购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在收购行为后的三年中,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活动,资本支出大量增加,比收购前同一时间内的资本支出超出一倍多,这一数据说明,明显提高了投资机会。
20世纪80年代,Jensen 和 Ruback研究了由于公司的并购行为,而产生的对股东的影响,他们的研究重点是,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的利润是否由于收购行为而产生了一定的波动。结果表明,在实行兼并当中,被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率大大超过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率;接管行为中,被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率也要大于收购公司的收益率。这种研究结果,说明并购行为对被收购公司非常有利,可以使其资本收益率得到明显增长,但对于收购公司来讲,则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3.税负协同效应的研究
实行企业并购后,公司的负债能力明显加强,还可以省去由于投资效益的税收。经过研究大量的实际例子,说明兼并后杠杆比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Amit 和 Livnat研究了大量实际例子,结果表明,如果以财务为目的进行并购,会使现金流出现波动现象,降低经营风险,由于 公司杠杆水平的提高,会出现财务协同效应,再有,实行并购后的公司利润较并购前要低。
Comment 和 Jarrell以1978-1989年NYSE 和 AMEX发生的并购现象作为研究事件,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方向集中化趋势,并进行了实际论证,结果表明,如果经营方向集中,则可以提高公司股票的收益率,使公司的资本收益得到明显增加。然后又研究了企业现金流量和资本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并购,并没有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不会影响内部资金市场的利用。
三、国内研究状况
当前,研究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财务协同效应,主要研究方向都是并购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负债能力方面,虽然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国内研究中选择的财务指标也不相同。
1.财务绩效的研究
夏新平和宋光耀在自己的研究中,利用研究公司并购前后的每股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比例、资产负债率等四个会计指标,力求在此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其中,利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来研究盈利能力,利用研究资产负债率来观察偿债能力,利用研究公司盈利来源结构来分析投资收益情况。通过上述这些方面的研究,得到并购行为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从会计指标的变化上得到结果,会计指标变化大小和并购方式、策略等直接相关。
李善民和陈玉利用自己的研究发现,因为并购行为,可以增加公司的现金流量,提高公司短期内的偿债能力,所以它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绩效。并购的企业类型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当进行横向并购时,公司的绩效会不断上升;当进行纵向并购时,公司的绩效首先会下滑,然后才会逐步上升,但在并购的当年没有明显表现;当进行混合并购时,公司的业绩会在本年内大幅上升,但在第二年会出现大量下降的现象。
2.负债的研究
冯巧根在研究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时,认为并购中的财务效应应该分为五个方面,也就是税收效应、股价预期效应、时间价值效应、综合杠杆效应和协同效应。他认为,企业实现并购后,会大幅增加负债能力,冯巧根第一次在财务协同效应中引入了时间价值效应、综合杠杆效应和协同效应,使财务协同效应的内容大为丰富。
冯根福和吴林江以1995-1999年间的201起并购公司为例,对其并购后的负债能力进行了研究,他以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基础,研究了上市公司并购后总体绩效的变化情况,以及负债能力的改变情况,还考察了公司上市前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发生后的当前,公司的负债能力和绩效都得到了大幅增长,但如果研究公司后来的发展状况,则发现企业绩效不会出现大的增长,有时还会出现下滑现象,同时公司的负债能力也会下滑。
崔刚和王鑫在著作《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一书中指出,财务协同效应不应该只包括一些金钱效应,如税法方面、财务会计处理方面、证券交易方面等,还应当包括内部财务运作能力和效果的不断提高。
四、结论
总之,利用研究国内外有关并购行为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由于并购而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常常自并购行为的动机和并购的协同效应开始,理解为财务协同效应实质上就是,企业的财务绩效得到了明显提高,也可能表现为实现了财务目标,利用并购,企业可能在短期内产生财务协同效应,但并购行为本身和企业长期内的绩效增长没有一定的关联。
参考文献:
[1]赵凌志.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1)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财务整合 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并购已由最初的个别行为发展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但是,由于并购后存在财务整合问题,企业并购的结果往往并未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1987年,麦肯锡管理公司通过对116家并购公司的研究指出:并购整合进展缓慢是并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1990年,美国新泽西技术研究院院长阿洛科·查克罗巴蒂从销售额、利润、投资回报率、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和顾客基础等6个方面对31项收购交易的研究发现,并购后的整合比制定战略方针对并购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更为重要。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的前沿》 书中指出:“只有在整合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有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被并购企业在5年之内又被出售,而且90%的并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不少企业因并购而陷入困境。因此,及时和恰当的财务整合,对于保证并购成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
(一)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战略的保证。
财务整合是指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企业并购的目标是通过核心能力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强化,以增强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因此,在财务整合过程中,企业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通过财务整合力求使并购后的公司在经营活动上统一管理,在投资、融资活动上统一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并购的整合和协同效应。烽火猎头专家研究认为,财务整合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制度体系,最终达到收益最大化和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
并购双方是在不同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公司管理风格、战略导向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实行一体化财务管理,由主并方对被并购企业财务运作进行有效控制,为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二)财务整合是取得协同效应的基础。
并购协同理论认为: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财务协调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种种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不是由于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而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资本性效益。协同协同效应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兼并实现合理避税的目的;二是并购所产生的预期效应。财务整合是购并方对被购方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是实现购并财务协同效应的重要保障。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被并购企业财务管理不善,成本费用过高,或是资产结构的不合理问题进行的诊断提高过程。
二、财务整合模式的选择
(一)移植模式。
效率差异并购理论认为,许多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于平均水平;高效率企业对低效率企业购并有利于提升其效率,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效率取决于企业家能力,员工执行力,组织管理,如激励约束机制等。移植模式就是根据效率差异理论,将并购方的财务控制体系适时的全面移植到被并购企业中,强制性地要求被并购方贯彻执行,以增强被并购方的财务能力。移植模式主要适合于并购方财务能力优于被并购方的情况。在该种模式下,并购方把自己的财管理体系采用强制性的方式,直接注入被并购企业,不仅会有效的改善被并购方的财务控制状况,还可以加快整合的进程。移植模式的缺陷是容易受到被并购方的抵制,这就要求并购双方加强沟通,争取被并购方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整合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融合模式。
当并购双方财务管理能力处于均衡状态时,如果采用移植模式,把并购方的财务制度体系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势必会严重地影响企业并购整合的正常顺利进行,并且会对被并购方的财务和经营造成一定的冲击。为此,融合模式将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财务能力中各自的优势部分加以融合互补,并购双方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财务整合工作中,共同承担决策的责任,因而容易得到双方的理解和支持。融合后的新财务管理体系由于吸收了双方的优点,具有强强联合的特点,实现了优势互补。融合模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需要解决财务体系内部的组织冲突;第二,被并购方对于并购方的不信任,会使被并购方不愿意采取协商的态度和并购方主动沟通,更不愿将自己的优势管理与对方分享。
(三)复制模式。
复制模式要求并购方主动向被并购方学习,吸收消化被并购方的财务管理特点,并结合并购后公司财务管理战略目标,逐步形成并购后公司自身的,特点鲜明的财务管理体系,反过来引导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展方向。这种模式适合于被并购方的财务能力优于并购方时所采用。复制模式要求并购方有良好的、开放的心态,同时要求并购方有一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吸收消化的同时,实现财务体系的更新。复制模式是对移植模式的反向操作,其基本原理同样来自于效率差异理论。
三、财务整合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整合。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财务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是财务工作的导向,是优化企业理财行为的理论化描述。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并决定着各种财务决策的选择。不同环境中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并购双方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双方坚持的财务管理目标可能存在冲突。因此,企业并购后,首先要统一财务管理目标,为财务管理组织的正常运行提供方向。
(二)财务管理体制的整合。
财务集中管理体制是发展方向,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日常财务活动起组织和监控作用;在涉及影响整个企业的重大事件时享有决策权;把并购方的有关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被并购方的预算中去,并对被并购方各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审核被并购方的财务报告;负责对被并购方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定期向并购方企业报告各被并购方的资产运行和财务状况。
(三)财务组织的整合。
根据战略管理理论,组织结构要服从组织战略。企业战略决定着组织结构类型的变化,企业不能从现有的组织结构的角度去考虑制定怎样的战略,而是应当根据新制定的战略来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购并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在购并交易完成之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应根据购并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来进行调整。
财务集中管理体制代表了目前国内外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财务组织机构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财务机构设置的与集权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即被并企业的财务机构由主并企业统一设置,并由主并企业向被并企业统一委派财务负责人,从而实现对被并购方的财务控制。再次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向被并购方移植并购方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更好地执行并购方的财务战略,并购方必须向被并购方委派财务负责人。并购方通过对财务负责人实施严格的选拔、任命、付酬、考核和奖惩制度,增强财务负责人相对独立于被并企业,并能够真正作为所有者利益的代表,执行主并公司战略。需要注意和是,在公司购并后,必要的人事调整是必须的,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在人事安排上更好地体现主并公司的意志和推行自己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加强购并后的人员沟通,尽可能保持被并购方人员的稳定性,可以继续使用被并购方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但是应当由主并企业重新进行任命并委派。
(四)会计制度的整合。
会计制度整合的本质是并购双方企业统一会计政策。由于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如何选择会计政策,要取决于企业资本结构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企业并购前,并购各方资本结构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的差异,双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并购后,合并双方应当以并购后整个集团的利益和目标为基点来选择或制定会计政策,为整个集团的财务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经营、财务活动的有计划安排,它融预算的制定、审批、执行、监控、评价等众多管理职能为一体,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母子公司体制下,预算还是母公司对与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进行全面控制的工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从集团公司整体上对成本费用、现金流量、投资规模、负债比例、资本结构及人员编制等实施有效的调控,从而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王小英.企业并购整合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Key words: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financial management;financial risk;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ory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246-03
0 引言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同时又是农业大国,要想保证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粮食问题。“农以种为先”,种子是所有农业生产资料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中国种子的市场规模上升空间很大,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中国种业处在快速整合的发展时期,并购整合对种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在跨国种业公司“兵临城下”的紧迫形势下,中国种子产业怎样才能快速发展壮大并增强竞争力呢?发展和壮大中国农业企业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内部投资扩大,二是向国外发达种业国家学习走并购重组道路。尽管人们对企业的并购重组还有不同的认识,但实践证明,通过并购重组是我国农业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的必然选择。
周春生(2005)在《融资、并购与公司控制》一书中提出,并购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价值,管理者要在保证企业发展速度的基础上,准确高效地实施各方面整合工作,确保并购质量、提高经济运营效率、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刘军英、韩学亚(2008)在《浅论企业并购的财务资源整合》一文中提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分析应站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剖析,财务整合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整合的宏观层面分析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制度,微观层面具体体现在财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体系、存量资产、资金内部流转控制、绩效考评等方面的整合。王威(2009)在《企业并购之后财务整合问题初探》一文中认为,并购后企业要协调内部整合和外部关系,提出并购后企业不仅要整理与企业经营业务有着密切联系的客户、供应商的关系,以保证产品的?购与销售拥有良好的内部环境;还要妥善处理与各政府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努力给企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王永亮(20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研究》一文中提出,财务整合效果的评价分析,具体包括财务整合效应分析和财务整合的效果评价指标分析,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整合的财务研究相对更加具体,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完善了我国的并购整合理论体系。
以上学者的研究表明,企业成功进行并购后,只有在资源、财务方面进行有效地整合,才可能实现整个并购系统的整体合理高效运作。本文通过对我国种业企业并购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对种业企业并购中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分析并购中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控制的有效措施,预防财务风险等一系列财务问题的发生,更好的实现种业企业并购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并购成功率,这也是本文选题的目的所在。
1 我国种业企业并购趋势及财务风险
1.1 并购是种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种子行业发展已经超过了一百年,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种子产业。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种子工作就进入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视野,这些国家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在长期的激烈竞争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主要通过资本运作,企业之间相互兼并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来适应市场。上世纪全球共经历了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不可否认,对于大型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来说,并购已经成为了快速提升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并购是指企业之间通过产权归属或控制权的转移而使资产得到重新组合和优化的过程,中国种业若能通过并购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将有助于加速提高种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我国种业上市公司。企业强则种业强,一定程度上指出企业并购是种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种业企业并购发展的财务风险 发展和壮大中国农业企业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依靠自身内部资源的积累,利用内部投资提升自身实力;二是利用外部资源战略,向国外发达种业国家学习走并购重组道路,在该方式下企业的外部有力资源能够获得价值最大化,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进行种业企业之间的整合并购是企业争取更大市场利益的途径之一。但种业企业可能会因为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导致并购整合期的债务资本过高,无形中增加的债务负担,阻碍并购整合进程的顺利进行,可能导致并购的最终失败。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性的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进程。
种业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目标企业必然存在一定价值,而主并企业对该价值的判断势必存在一定风险,主并企业对预期收益大小的估价和获益期间的评估决定了目标企业的价值,而在评估结论难免存在误差,这就导致了目标企业价值存在一定的评估风险。
②资金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特别是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完成的并购,资金流动性风险更突出,一旦主并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出现融资问题、现金流量安排不合理问题等,那么就很可能导致资金流动性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③并购融资风险。融资并购是大型企业并购最常用的并购方式,但不可否认,融资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主并企业而言,是否能按期、定量地筹集到资金是未知数。
④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杠杆收购是一把双刃剑,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来偿还负债的方法,若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合理,会给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巨额债务。
2 种业企业并购财务管理理论
2.1 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指企业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后在产品产量、销售、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形成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提高并购后的企业在市场上的支配能力。同行业企业之间并购,一方面减少同业竞争者,缓解市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加了其对市场的控制支配能力。种业企业通过并购能够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及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如此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2.2 并购协同理论 并购协同理论指的是并购后企业的总体效益超过并购前两个独立企业效益之和,通常被称为“1+1>2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表现在管理协同、资源协同、技术协同、财务协同、经营协同五个方面。一般而言,并购可以让企业达到节税的效果,主并企业通过并购亏损企业使得合并报表的税前利润降低,达到节税效果;通过并购还能够将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变为市场价值,一旦市场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节税的效果。总之,并购协同理论能够有效平衡自由现金流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使资金使用成本降低。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价值独特、动态可延展的系统能力。企业竞争力来源于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成本和速度,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以是关键技术、关键设备与企业的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企业并购后应该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展开经营管理的目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类管理职能,在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环节都应该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2.4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指组织用来设计、生产、营销、交付和支持他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的集合,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并购使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的价值链得以改进,使并购系统内的资源价值最大化,有利于企业整个流程的正常高效运转,有利于企业生产竞争力的提升及长远发展。
3 我国种业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是并购双方战略性资源和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转移和运用,是实现并购价值创造的本质来源和重要保证。但在种业企业进行并购后,合并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阻碍企业成功并购整合的关键因素。
3.1 并购目标不明确,财务机构执行效率低下 我国种业企业的并购并未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忽视了企业的战略目标,造成目标偏离;在财务整合措施的推行过程中,主并企业有时为达到对被并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目的,通常会向被并企业委派财务负责人,一方面对被并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各类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报告等起到监督核查作用,但是一定程度上会使被并企业产生被动性,很难积极开展某项业务,导致并购后财务机构设置执行效率低下。并购目标旨在通过资产的优化配置,使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中的低效资产获得较高盈利能力。改变并购后企业负债率高、经营效益差的情况,提高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通过对并购后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设置,清晰核算并购事务发生的账目,得出合理的财务整合结论,不能贪求数字利益,纯粹为了计划而计划,盲目追求规模化、效应化,忽视并购本身的发展。
3.2 并购方式多样化,财务整合管理能力不高 种业企业立足传统农业发展,经过股份制改造进入证券市场,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越来越多的种业企业娴熟的运用多种多样的并购方式来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但并购方式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整合管理的能力低下,而多种多样的并购方式主要涵盖在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之中。
①种业企业横向并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种业企业规模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避免行业内的散乱竞争现状,最终形成以“种业为核心,集农业生产和客户服务于一体”的行业发展模式。种业企业横向并购后形成的价值链包括:
种业(研发、生产、推广、销售)农药售后客服
②种业企业纵向并购的目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强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配合与协作,促进种子产业链条中上下链条之间的企业合并与重组,包括前向一体化整合与后向一体化整合。种业企业纵向并购后形成的价值链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销售种子售后。
价值链形成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财务整合,一些企业在财务整合的过程中,单纯的认为财务整合只存在于并购之后,而忽视了财务整合与整个并购行为发生的过程。财务整合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并购后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还取决于并购前的财务审查,以及在并购期间价值链形成的各个环节对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了解。提高并购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才能为正确的并购决策制定出准确的财务整合计划。
3.3 并购追求速度化,财务资产管控风险较高 在种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并购是提升企业实力的重要途径,并购也会点燃企业的发展热情,让企业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迎接挑战。我国种业企业在并购后过分追求并购完成速度,在尚未制定科学有效计划的前提下,盲目推行财务整合措施,企图在短时期内完成财务整合,导致我国种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财务资产管控风险较高。企业并购最终目的是在降低营运成本的前提下,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购资产整合是以并购企业为主体,对双方企业范围内的资产进行分拆、调整、优化组合的一项活动。对资产进行管理要按照协调性原则进行,要求被并购企业资产的现状与目标企业资产的数量和结构相协调,以期产生合力,若非如此,则整合后财务资产管控风险较高,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并购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务资产管控风险较高,企业并购后会产生价值可能被低估,目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因为这种风险没能反映其真实价值(潜在价值)。荃银高科(300087)在2015年度公司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加强育种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并购重组,进一步深入开展农业多元化业务。相较于2014年公司财务指标变化而言:2015年荃银高科股票市盈率由308.18下降至164.66,降幅为47%,说明,实施并购重组过程中急于求成,过度追求速度化,使财务资产管控风险较高,导致股票价值低估,致使荃银高科股票市盈率下降。
3.4 资产结构不合理,不良资产债务负担较大 一般来说,进行企业并购时,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不合理,不良资产较大,债务过多,因此合并后要着手不良资产的剥离整合,降低不良资产债务负担。种业企业进行并购时,主并企业和债务负担较大的目标企业进行合并后,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为并购企业带来风险。通过调整并购企业的资产结构,剥离不良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注入优良资产的运作及管理优化后减少债务负担,以达到降低债务成本和减轻偿债压力,使得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并由此获得财务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并购后对企业不良资产的债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主要涉及到财务报表的合并、资本结构的重新调整和债务重组等方面的内容。并购以后,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相适应的目标资本结构,并在一定财务风险的制约下,充分挖掘企业的负债潜力。这就要求并购行为发生后,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合理做好财务交接工作,合理调整企业资本结构,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并购的经济效益。荃银高科(300087)在2015年度公司加大力度实施并购重组,进一步深入开展农业多元化业务。相较于2014年公司财务指标变化而言:2015年荃银高科流动比率(2.49)和速动比率(1.30)均维持在正常水平,资产负债率由30.50下降至29.05,降幅为5%,说明实施并购重组有利于降低企业债务负担,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取协同效应的定义是协同效应就是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协同效应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一)管理协同效应
并购活动产生的原因在于交易双方的公司的管理效率是不一致的,也就是如果,A公司的管理效率优于B公司,那么在 A公司兼并 B公司后,B公司的管理效率将被提高到A公司的标准,从而经营管理的效率由于两公司的并购得到了改进,这也就是管理协同效应。
(二)经营协同效应
由于各个公司在资源、人力或经费支出等方面具有不可分割性,经营存在着差异性等,因此存在规模经济的潜能,横向、纵向和混合跨国并购都可能实现经营协同效应,而且在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不同环节之间的企业通过合并以达到改变产业结构,延长企业生命周期,提高专业协作水平的目的。
(三)财务协同效应
在一个现金流充足的公司和一个存在投资机会但现金流短缺的公司的合并,能够提升资本运作的效率,就会产生现金流方面的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并购后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应,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完成跨国并购的一定的时间内基于现金流的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并购后融资能力的增强、运营能力的实现和变现能力的加强等引起的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变动,这些最终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来反映跨国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
二、企业并购效应分析的系统框架
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 并购方法、并购模式、动因、规模、特点等等各不相同。我们通过分析多选因素对并购样本综合绩效的影响, 揭示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所应注意的更微观的问题。
(一)跨国并购模式对综合绩效的影响
按照企业扩展的组织形式划分有三种模式:即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因此 ,企业并购的效应研究应从横向并购效应、 纵向并购效应和混合并购效应三位一体来开展。
1.横向并购对综合绩效的影响。横向并购是指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行业,生产或经营同一产品,并购使资本在同一市场领域或部门集中。通过横向并购主要是实现规模经济,一方面谋求工厂规模经,即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下,通过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产品的数量,提高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报酬。另一方面,可以谋求企业规模经济。 由于横向并购后, 企业生产或经营同一种产品,因此可以节约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研究开发费用,可以进行专门化的生产和服务,利用同一渠道推销,利用相同的技术扩大生产。同时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使企业的资信度提高,从而拓宽了融资渠道,可以用降低的费用获得更多的资金。
2.纵向并购对综合绩效的影响。纵向并购是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并购,是生产、销售的连续性过程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即生产经营上互为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产销一体化。纵向并购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其关键问题是资产的特定性,其资产具有某种程度的特定专用的特征。
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对处于不同产业领域,产品属于不同市场。且与其产业部门之间不存在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进行并购。混合并购可以实现范围经济性,即一个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拥有若干个独立的产品或市场, 即不同的经营项目时,将获得比单独经营更大的收益,采取混合并购企业多个业务可以共享剩余资源,实现多元化经营,提高资产和设备的利用率, 有助于减少企业对现有业务的依赖。
(二)行业因素对综合绩效的影响
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主并公司进行相关行业的并购更容易产生协同作用, 通过获得规模效应,节约内部交易成本来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而非相关行业的并购双方处于不同领域,需要花费大量的气力来掌握目标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使得其并购风险相对较大,容易对并购绩效造成不良影响。
(三)跨国并购规模对综合绩效的影响
并购交易额是主并公司支付给目标公司的并购成本,与主并公司的收益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交易额越来越高,表现出蛇吞象的特征,交易额越高代表着主并公司愿意为目标公司付出的代价越高,动用的公司资源越多,风险越大,容易对并购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四)国有控股对综合绩效的影响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所有者缺位等问题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 公司的监控机制难以形成, 使得公司治理失衡, 可能影响到绩效的提高。
(五)并购动因对综合绩效的影响
由于跨国并购的主体各异, 其拥有的优势和自身的能力不同, 因此, 在决定其经营目标、 发展战略、 组织实施等方面也大不相同。企业对跨国并购的动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寻求海外市场、寻求资源、 寻求技术、 寻求效率、 政府政策和法律的限制。本文将选取的研究样本在跨国并购动因上主要呈现出三种类型, 即寻求技术型、 寻求海外市场型及多动因型。
(六)是否是关联交易
王跃堂(1999) 认为,就重组动机而言,关联方资产重组较非关联方资产重组有更为明显的操纵财务报告业绩的倾向。本文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关联方关系的定义以及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关联方交易加以判断该并购是否为关联交易。
(七)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
除了前文详细分析的六点外, 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综合绩效的因素还有很多, 包括组织、体制状况、 并购过程的操作方法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产重组 效应分析
1 基本概念
自1996年以来,资产重组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企业经营结构,提高资产营运绩效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国外关于资产重组的研究比较多,也有一些成熟的方法或结论,而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是定性的分析,或者作一简单的分类或比较。对于资产重组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和分类。檀向球、提云涛、强立等(1999)把
2.2.2.4 计算 所有上市公司重组一年及二年后业绩变化均值为d01=0.4873,d02=0.4991
2.2.2.5分别计算上市公司重组一年后相对业绩变化值(cj01-d01)的均值u1、正值比率f1及二年后的相对业绩变化值(cj02-d02)的均值u2和正值比率f2。
3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效应分析
利用模型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根据上表的数据,从重组公司业绩变化的均值来看,无论是重组后一年还是二年,重组公司业绩均得到提升,而相同时段内未发生重组的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从正值比率来看,超过半数以上的重组公司的业绩提高,说明上市公司总体上并购绩效较好。从业绩变化的趋势看,重组二年后并购公司的业绩仍然加速提高,幅度高达30.52%,重组业绩上升趋势明显,说明重组整合后 企业 运作良好。未发生重组的公司不仅有更多的公司业绩进一步恶化而且整体业绩仍然在下滑,幅度为2.67%。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市公司的重组行为从总体上看具有一定的正效应的结论。
4 资产重组效应分析结论
4.1 发生重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工业 (尤其是制造业)、综合类、零售业以及社会服务类,正在由传统产业逐步向朝阳产业过渡。
4.2 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财务指标来评价分析重组的一般业绩可以看到,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在重组后一至两年比重组当年有所提高,而持续下跌的比例则更少,说明一部分企业已经通过整合获得了一定的收益。通过比较综合得分发现公司在重组当年并未取得相应的业绩,而在重组后一到两年内显示出了重组的正效应。
4.3 上市公司重组绩效就总体来讲正效应明显,半数以上的公司业绩得到了提升,未实施重组的公司的业绩有所下滑。进一步深入来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效应的体现主要来自于关联交易,而作为市场化的非关联资产重组却表现出负面效应。
参考 文献 :
[1]吴志军.《 经济 管理新管理》.2006年第10期.
[2]易平,燕艳,蔡金秀.企业并购理论及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研究综述[j].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3]赵元华,丁忠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 论坛 ).2003年05期.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传媒业,目前还处于小而散的状态,行业集中程度低,迫切需要整合。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影视业也因此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但是,并购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极大,如果并购后整合不当很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并购后是否使企业达到了财务的预期是最重要的判定因素,因此可以从并购后财务效应的分析来看企业经营业绩情况的好坏,从而判断企业的并购是否成功。
二、并购公司简介
(一)华策影视公司概况
华策影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影视公司之一,其主营业务为电视剧、电影、影院、广告以及经济业务等,其中电视剧业务是其最主要的业务,贡献了91%以上的营业收入。华策影视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资产总额从2010年的12亿元到2014年的50亿元,利润总额从2010的1.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亿元。以电视剧起家的的华策影视,电视剧业务从2010年只有300多集的产量,到目前已经有1 000多集的产量,市场占有率也大大提高。另外华策影视更是连续四年荣登“福布斯中国上市潜力企业百强”榜,从第一次上榜至今,华策影视的市值增长了174.66%。
(二)上海克顿传媒公司概况
克顿传媒于2003年成立,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电视媒介咨询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大数据研发的公司,拥有成熟的数据挖掘能力,2009年其正式进入影视剧的制作和发行领域,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电视剧研发和制作公司之一。2013年克顿影视被华策影视以 100%股权的形式并购,截至被并购前的2012年,克顿传媒的总资产达到64 425 060元,营业收入为58 537 340元,其收入主要来源为影视剧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98.62%,净利润为9 359 810元,年电视剧生产量达到400集左右的生产规模,两大影视公司合并后强强联手,为制作质量更好更受观众喜爱的影视剧而共同努力。
三、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动因及过程分析
(一)并购动因分析
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规模效应。克顿传媒在电视剧的制作和发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制作的电视剧质量高。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每年生产的精品影视作品会超过千集,拥有的影视剧版权数量更会达到每年上万集的数量。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2年间华策影视与克顿传媒总的发行集数远远高于其他几家电视剧业务非常出色的公司,大大提高了华策影视在电视剧市场上的占有率。
丰富电视剧题材,实现资源共享。克顿传媒有着丰富的电视剧素材,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双方可以在电视剧资源上实现共享,进行多品牌运营,制作更多更优秀的电视剧。另外克顿传媒的很多影视剧版权面向的是年轻的观众,而华策影视则偏向于传统受众群,两者的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利用“大数据”优势创新产业模式,完善产业链布局。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可以利用克顿的大数据优势,加快两家公司品牌、资源的融合。另外克顿传媒在成立初期从事电视方面咨询服务,帮助很多电视台进行战略定位,与电视台的合作使克顿传媒深谙影视剧的发行渠道,加上大数据可以轻松了解受众群对于电视剧的偏好与需求,可以加快华策影视“内容+渠道”的战略布局,不断完善其影视产业链结构。
(二)并购的过程分析
华策影视以向克顿传媒的四位股东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结合的方式收购克顿传媒100%的股权。其中,以现金支付交易对价的35%,金额为57 820万元,以向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交易对价的65%,最终以总价165 200万元完成了此次并购活动。另外,在并购时双方也签了业绩承诺及补偿协议,克顿传媒必须在2013年至2016年的合并报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 095.32万元、18 188.19万元、23 693.70万元及24 297.91万元。由于克顿传媒在并购前业绩状况良好,有着自己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经验,华策影视也承诺并入克顿传媒后,在保证双方资源共享及经验共享的情况下,确保克顿传媒人员团队以及公司运营相对独立,使克顿传媒继续保持原来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模式。
四、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案例财务效应分析
(一)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财务效应分析
资产状况分析。华策影视属于文化传媒业,收入来源主要是影视作品的收入,对固定资产的依赖性较小,因此其所占资产总额比较少,变化也不会很大,所以就不再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华策影视的资产总额在2014年涨幅达到了 138.61%,主要因为克顿传媒的并入带来了大量的资产;货币资金到了2014年出现正增长,并且涨幅很大,主要是因为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盈利能力增强,且回款情况很好,货币资金充足。
企业2014年的应收账款为1 138 365 095元,与上期比起来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率达到115.47%,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大小和影视公司作品发行时间有很大关系。如果期末大量发行作品则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而华策并购克顿传媒后影视剧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应收账款随之增加。虽然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但公司的主要客户都是信用良好的各大电视台,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较低,预计2015年公司回款情况良好。
就存货方面而言,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是影视制作企业的特征。由表(2)可知存货占资产总额的20%左右,2014年存货共计近10亿元,占资产总额19.7%,大量的存货代表着企业的潜在现金流,一旦存货出库被售出就会形成收入,从而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收益。另外自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存货周转率由2013年的1.2738上升到了2014年的1.5314,上升了20个百分点,表明华策影视的存货流动性增强。
盈利状况分析。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整合,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的财务效应也渐渐地显示出来。经分析虽然公司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从2012年到2014年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13年到2014年下降了13.8%,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从2012年的15.64%下降到了2014年的12.65%。但是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会下降,主要是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净资产规模扩大所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下降则是因为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一系列成本的增加。该并购刚经过一年,还有许多资源要素需要整合,经过资源的整合后,会进一步降低各项成本费用,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使企业更有竞争力。
自2014年两公司并表后,华策影视的营业收入高达19亿多元,涨幅更是达到了108.16%。另外,华策影视的净利润涨幅是2013年的一倍多,净利润达到了4亿多元,业绩情况非常好。2014年克顿传媒经过审计后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0 657.59万元和18 675.50万元,大大超过了预期,完成了业绩承诺,进一步说明克顿传媒经营状况很好,并入华策影视后,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业绩的增长,说明华策影视和克顿传媒并购整合得很好,发挥了协同效应。
现金流状况分析。对于影视制作公司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经营活动的流入和流出具有周期性,从对影视作品的投资拍摄到销售收入的实现一般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跨期现象很常见。二是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流出和收回不具有均衡性,现金的流出贯穿了影视作品的投资至发行的全过程,而资金的收回往往只发生在某几个时点。 2012年和2013年华策影视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一方面是期末发行影视作品较多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经营现金流的流出。201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一方面是因为新增克顿传媒带来大量现金流的流入,以及回款情况很好。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都有所好转,这主要是因为华策影视在此期间投资规模变大,并购克顿传媒所新增的股份和贷款所导致的。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预收款项的多少直接反映其影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和业绩的好坏。从表(3)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4年华策影视的预收款项一直以200%以上的增长率呈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预收款项更是达到了167 279 136.92元,这说明华策影视的影视作品很受欢迎,另一方面,大额的预收款项更是为华策影视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从而间接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总体来说,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现金流状况良好,现金流的改善,使得企业将有更多资金进行投资,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产生更大的财务效应。
股市表现。华策影视于2013年7月29日宣告并购克顿传媒,此宣告一经公布,股价应声上涨。由图中可以看出,自7月29日之后,深证成指也呈小幅上升状态,但是其涨幅远不及华策影视股价涨幅,这说明华策影视股价的大幅上涨并非股市整体作用,而是投资者对其并购克顿传媒公司有着良好的预期。
(二)专业化并购与多元化并购财务效应比较分析
华谊兄弟多元化并购财务效应分析。华谊兄弟作为国内最早上市的影视公司,以拍广告起家,而后涉足影视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近两年华谊兄弟渐渐偏离影视正轨倾向于资本运作,相继并购北京掌趣和广州银汉科技等大型游戏公司以及房地产公司。由表(4)可以看出华谊兄弟201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有所增长,但是业绩增长的背后却存在极大的隐患。由表(5)可以看出华谊兄弟最重要的影视娱乐板块主营业务相比2013年下降了38.37%,而在手游为主的互联网娱乐板块收入增长率却高达3222.14%。华谊兄弟收购掌趣科技22%的股权后,每年都会看准市场时机减持掌趣科技股份以此来盈利,2014年华谊兄弟共减持掌趣科技3.27%的股权,获得4.18亿元的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40.45%,掌趣科技和银汉科技两家游戏公司为华谊公司带来的净利润共计占52%,占比很大。而华谊兄弟为增强电视剧业务并购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公司在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1.11亿元,仅占影视娱乐板块收入的6.5%,占总净利润的2.3%,对华谊兄弟的业绩贡献并不大。另外不论是影视娱乐板块还是互联网娱乐板块毛利率都有所下降,以上都说明华谊兄弟主营业务有所萎缩。
专业化并购与多元化并购风险分析。华策影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定位,倾向于走专业化并购之路。虽然华策影视在做好内容的基础上力图拓展整个影视产业链,但是,不论是将影视作品出售给各大电视台还是实现影视剧的网络播放,其目前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版权交易。另外从华策影视的营业收入构成可以看出,电视剧销售占营业收入的90%以上,过度集中的盈利模式不利于分散风险,一旦电视剧环节出现差错将严重影响华策影视的业绩。相比于华策影视,开始以影视公司著称的华谊兄弟正从努力制作优秀的电影、电视剧、发展艺人经纪的传统影视公司走向倾向于资本运作的多元化并购道路。华谊兄弟近年来的很大一部分盈利来自游戏,而在影视娱乐业务上却有所萎缩。相比于游戏业务,华谊兄弟最擅长的还是影视娱乐方面的业务,而游戏领域就目前来说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还很不成熟,未来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华谊兄弟在没把优势领域做好的情况下,就向不擅长的领域扩张,很可能会在产业发展中被淘汰。
五、结论与启示
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首先在财务上表现良好,不论是资产状况还是盈利能力都有所提升,而克顿传媒也完成了其业绩承诺;其次并购克顿传媒后华策影视的股价也呈大幅上涨态势,市场对其预期良好,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并购;最后通过将华策影视的专业化并购与华谊兄弟的多元化并购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不论是多元化并购还是专业化并购都有其潜在风险:过度的集中化经营不利于分散风险,而过度的多元化经营也可能使企业丧失主业优势。所以影视业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在进行专业化并购巩固主业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经营,以此壮大主业及分散风险。
合理选择目标企业以降低并购风险。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进行并购时,合理地选择目标企业至关重要。企业会因为各种目的进行并购,所以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目标企业的各方面进行考察,尤其要考虑目标企业背后的团队、企业的文化以及企业的战略等,分析目标企业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帮助主并企业达成并购目的。正确合理地选择目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并购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并购重组 并购绩效 并购动因
1、国外研究状况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沿着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两条主线对企业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综合这些文献,尽管关于并购动因的理论尚有重大分歧,但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却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即在并购过程中,虽然目标企业的股东获得了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但无论是从收购日前后3-5天的短窗口,还是从收购后3-5年内的长时间内来看,收购企业的股东财富都受到了显著损失(Andrade等,2001)。
于是,传统上用来解释并购动因的协同效应假说(Synergetic Effects Hypothesis)收到了巨大挑战。金融学者为此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来解释收购企业并购后的业绩滑坡。Roll(1986)的自大假说(Hubris Hypothesis),Jesen(1986)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Shleifer和Vishny(2003)的套利假说(Arbitrageur Hypothesis)以及Andrade等(2001)指出任何具有解释力的并购理论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的影响。
2、国内研究状况
2.1并购绩效研究。
自1993年宝延事件拉开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序幕之后,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活动也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更是表现出波澜壮阔之势。以西方的并购理论为基础,国内许多学者从短窗口的事件反应和长期财务业绩两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与西方文献的发现相反,短窗口检验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陈信元和张田余,1999;高见和陈歆玮,2000;李善民和陈玉罡,2002)。然而,以财务业绩为评价指标进行的分析却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即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后的长期业绩表现出先升后降或先平后降的特征(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李善民和李珩,2003)。
2.2并购动因研究。
关于并购动因理论,国内学者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张新(2003)对1993-2002年的1216个并购事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协同效应、自大假说、和理论都有一定的解释力。张宗新和季雷(2003)认为并购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推动有效公司购并的基本动力。
陈信元、叶鹏飞和陈冬华(2003)认为,在国民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政府监管部门仍然沿用根据以前经济状况制定的配股资格管制标准,直接诱发了我国上市公司自1997年开始的资产重组井喷现象,他们通过对1997年后资产重组的突发性和关联性特征的考察,提供了支持上述假设的经验证据。
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上市要求,我国大部分上市企业采取了剥离非核心资产的改制模式。相当一部分被剥离的存续企业必须不断的从上市公司中获得资源,供应否则就难以生存。然而,相关法规对控股股东转让所有权有明确规定。因此,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然而,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并非没有限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再融资管制的约束。由于会计盈利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能力。
李增泉、余谦和王晓坤(2005)认为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是地方政府和控股股东支持或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支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上市公司满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融资资格的管制要求,掏空则是裸的利益侵占行为。
2.3并购过程研究。
从并购的过程来看,并购能否创造价值涉及到主并公司本身所处的阶段、并购方式、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对并购的管理能力、并购双方的信息是否对称等等。姚益龙等(2009)以2003年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了不同阶段的企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横向并购绩效最优;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绩效总体优于横向并购;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混合并购绩效最优。
胥朝阳等(2009)则探讨了以获取技术为目的的并购是否能提升公司绩效。他把技术并购划分为技术进入型并购、技术升级型并购、技术互补型并购。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入型并购短期内导致公司经营绩效下滑,技术互补型和技术升级型则可以提高公司绩效。
参考文献:
[1]陈信元,叶鹏飞,陈冬华.机会主义资产重组与刚性管制[J].经济研究,2003(05).
[2]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J].经济研究,1995(09).
[3]冯根福,吴江林.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01).
[4]高见,陈歆玮.中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00(01).
[5]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J].经济研究,2002(11).
[6]李善民,李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
[7]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J].经济研究,2003(06).
[8]张宗新,季雷.公司购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吗?[J].经济研究,2003(06).
选择并购目标是并购决策中最首要的问题,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必须考虑与税收相关的多方面因素,合理进行税收筹划。
1、并购类型与纳税主体属性、纳税环节的筹划
若选择同一行业内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则是横向并购,可以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应。从税收角度看,由于并购后企业的经营行业不变,横向并购一般不改变并购企业的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从纳税主体属性上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并购后规模的扩大,可能变为一般纳税人。
若选择与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则是纵向并购,可以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配合进行协作化生产。对并购企业来说,由于原来向供应商购货或向客户销货变成企业内部购销行为,其流转税纳税环节减少。由于目标企业的产品与并购企业的产品不同,纵向并购还可能会改变其纳税主体属性,增加其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例如钢铁企业并购汽车企业,将增加消费税税种,由于税种增加,可以说相应纳税主体属性也有了变化,企业经营行为中也增加了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2、目标企业性质与税收筹划
目标企业按其资金来源性质可分为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而我国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的税收区别对待,实行的税种、税率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外资企业享有较多的税收优惠。因此,并购企业在选择外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可以合理转变为外资企业,从而享受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并可免除诸如城建税、城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不对外资企业征收的税种。
3、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税收筹划
并购企业若有较高盈利水平,为改变其整体的纳税水平,可选择一家具有大量净经营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通过盈利与亏损的相互抵销,实现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如果合并纳税中出现亏损,并购企业还可以实现亏损的递延,推迟纳税。因此,目标公司尚未弥补的亏损和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应当是决定是否并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税发[1998]97号文件规定:企业在股权重组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可在税法规定的亏损弥补年限的剩余期限内,在股权重组后延续弥补。企业以吸收合并或兼并方式改组,被吸收或兼并的企业和存续企业符合纳税人条件的,应分别进行亏损弥补。合并、兼并前尚未弥补亏损,分别用其以后年度的经营所得弥补。企业以新设合并方式以及以吸收合并或兼并方式合并,且被吸收或兼并企业不具备独立纳税人资格的,各企业合并或兼并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可在税收法规规定的弥补期限的剩余期限内,由合并或兼并后的企业逐年延续弥补。国税发[1997]71号文件对外商投资企业股权重组业务也明确了同样的规定。
如果有两个净资产相同的目标公司,假定其他条件都相同,一个公司有允许在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3000万元,而另一个公司没有可以弥补的亏损,那么亏损的企业将成为并购的首选目标公司,因为并购亏损企业的3000万元亏损可以抵减并购企业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节约企业所得税990万元(即3000万元×33%=990万元)。但是,在并购亏损企业时,要警惕并购后可能带来业绩下降的消极影响及资金流不畅造成的“整体贫血”,并防止并购企业被拖入经营困境。
4、目标企业所在地与税收筹划
我国对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经营的企业实行一系列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并购企业可选择能享受到这些优惠措施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并购后改变并购后整体企业的注册地,使并购后的纳税主体能取得此类税收优惠。
二、选择并购出资方式的税收筹划
并购按出资方式可分为以现金购买资产式并购、以现金购买股票式并购、以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以股票换取股票式并购。后两种以股票出资的方式对目标企业股东来说,在并购过程中,不需要立刻确认其因交换而获得并购企业股票所形成的资本利得,即使在以后出售这些股票需要就资本利得缴纳所得税,也已起到了延迟纳税的效果。
国税发[2000]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合并,在通常情况下,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东的收购价款中,除合并企业股权以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其它资产(简称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股本的账面价值)的20%,企业可以按下列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
(1)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
(2)被合并企业的股东以其持有的旧股换新股不被视为出售旧股、购买新股,不交纳个人所得税。但未交换股权的股东取得的全部非股权支付额应视为旧股转让收入,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并缴纳所得税。
甲、乙两个公司的股本均为3000万元。现甲公司欲对乙公司实行并购,经过双方协商,拟采用以下方式:甲公司发行新股换取乙公司股东手中持有的部分乙公司旧股;其余部分乙公司股票由甲公司以直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在这种并购模式下,企业应当确定支付现金和新股换旧股的比例才能最大程度地节税。假如参与并购的企业选择支付的现金大于600万元,也就是说,非股权支付额超出了被并购企业股权票面价值的20%(600/3000=20%),那么这一并购行为乙公司要交纳企业所得税,乙公司股东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如果甲公司能够把现金支付额控制在600万元以内,对甲公司或其股东而言,就可以享受免交一种所得税的待遇:要么乙公司免交企业所得税,要么乙公司股东免交个人所得税。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企业在并购出资方式选择时应注意非股权支付额20%的界限,充分利用低于20%所享有的税收优惠,降低企业并购的税收成本。
三、选择并购融资方式的税收筹划
企业因负债而产生的利息费用可以抵减当期利润,从而减少所得税额的支出。因此,并购企业在进行并购所需资金的融资规划时,可以结合企业本身的财务杠杆强度,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筹集并购所需资金,提高整体负债水平,以获得更大的利息挡税效应。
若甲公司为实行并购须融资400万元,假设融资后息税前利润有80万元。现有三种融资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完全以权益资本融资;方案二,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融资的比例为10:90;方案三,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融资的比例为50:50.假设债务资金成本率为10%,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选择方案呢?
当息税前利润额为80万元时,税前投资回报率=80÷400×100%=20%〉10%(债务资金成本率),税后投资回报率会随着企业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而上升。因此,应当选择方案三,即50%的债务资本融资和50%的权益资本融资,这种方案下的纳税额最小,即:
应纳企业所得税=(80-400×50%×10%)×30%=18(万元)
四、企业并购中的流转税筹划
企业并购是一种资产重组行为,它可以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内部股权关系。企业并购与税收筹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实现关联性企业或上下游企业流通环节的减少,合理规避流转税,这是企业并购的优势所在。
1、利用并购行为规避营业税
例如,乙公司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2003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1200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1000万元),负债1205万元,净资产-5万元。公司股东决定清算并终止经营。甲公司与乙公司经营范围相同,为了扩大公司规模,决定出资1205万元购买乙公司全部资产,乙公司将资产出售收入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和缴纳欠税,然后将公司解散。乙公司在该交易中涉及不动产销售,需缴纳营业税及相关附加,纳税情况如下:
营业税=1000×5%=50(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0×(7%+3%)=5(万元)
财税[2002]19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16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和国税函[2002]42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规定:转让企业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其转让价格不仅仅是由资产价值决定的。所以,企业产权的转让与企业销售不动产、销售货物及转让无形资产的行为是完全不同,既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也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因此,转让企业产权既不应交纳营业税,也不应交纳增值税。股权转让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也不征收营业税。
对于上述交易,如果甲公司将乙公司吸收合并,乙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全部转移至甲公司账下,则甲公司无需立即支付资金即可获得乙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而且乙公司也无需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可以实现节税55万元。
2、利用并购行为节省消费税
企业销售自产应税消费品时需要缴纳一道消费税,而购买方如果该项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还需再缴纳一道消费税。为了避免重复征税,我国税制规定了外购或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允许抵扣已纳税额的优惠政策。但为了调整白酒产业,财税[2001]84号文件规定,从2001年5月1日起,对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酒和酒精生产的酒,其外购酒及酒精已纳税款或受托方代收代缴税款不再予以抵扣。
山东某粮食白酒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委托某酒厂(以下简称乙企业)为其加工酒精6吨,粮食由委托方提供,发出粮食成本510000元,支付加工费60000元,增值税102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受托方无同类酒精销售价。收回的酒精全部用于连续生产套装礼品白酒100吨,每吨不含税售价30000元,当月全部实现销售。
受托方应代收代缴消费税=(510000+60000)÷(1-5%)×5%=30000(元)
由于委托加工已税酒精不得予以抵扣,委托方支付的30000元消费税将计入原材料的成本。
销售套装礼品白酒应纳消费税=100×30000×25%+100×2000×0.5=850000(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850000×(7%+3%)=85000(元)
若不考虑销售费用,该笔业务盈利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100×30000-(510000+60000+30000)-(850000+85000)=3000000-600000-935000=1465000(元)
如果该白酒生产企业能将提供白酒或酒精的生产企业“合二为一”,则由原来的“外购或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变成“自产应税消费品”。而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征税,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的应当视同销售。这样第一道环节消费税将得到免除。改变方案,甲企业将乙企业吸收合并,甲企业在委托加工环节支付的30000元消费税将得到抵扣,节省的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33000元将转化为公司利润。
当然,在白酒生产企业并购上游企业的过程中,还要考虑被并购企业股东的意愿。此外,甲企业如果不采取兼并乙企业,而是筹资资金投资一个生产酒精的项目,也能达到节税的目的,不过这需要增加投资成本。
企业并购是企业对外扩张、实现发展的重要方式,并购行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企业的税务问题。下面探讨企业并购行为中的涉税问题,并对企业并购中各个重要环节进行纳税筹划分析。
若不考虑销售费用,该笔业务盈利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100×30000-(510000+60000+30000)-(850000+85000)=3000000-600000-935000=146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