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关节内注射; 膝关节粘连; 骨折固定
膝关节周围骨折后关节内粘连较常见,手术损伤大,恢复慢,易再次粘连, 故效果差。关节内粘连是造成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关节囊挛缩及股四头肌粘连和挛缩也会导致类似结果。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粘连患者长期的活动受限会进一步使关节软骨退变加速,最终导致膝关节病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有必要对膝关节粘连进行积极的早期康复治疗。已有研究报道几丁糖通过促进组织生理性修复、止血及生物屏障作用来预防关节粘连,同时也为术后早期丧失了关节液的关节腔提供作用。笔者前期研究认为术后如果能够耐受尽早下地行走训练可以防止关节再度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更是促进膝关节周围损伤组织恢复可行的方法。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粘连患者仅靠自己理解来做康复训练,缺乏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不当等原因都是造成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的原因。为探讨膝关节内骨折后关节内粘连的康复治疗方法我院自2008年2月-2010年2月间共对90例膝关节粘连的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粘连患者90例,本组男60例,女 30 例;年龄33-75岁, 平均 43.6 岁; 股骨髁骨折20例, 髌骨骨折40例, 胫骨平台骨折30 例; 内固定术后40例, 石膏固定 20 例, 内固定加外固定30 例; 病程11-25 个月, 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均为屈膝功能障碍。平均屈膝度数为40℃,(23℃一71℃),2例伸直受限10℃左右。其余伸膝功能正常。
1.2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后做适度的推拿,忌用暴力,避免骨折。然后做髌上外侧入口,钝芯松解髌上囊和髌骨关节粘连,外上入口松解外侧沟的粘连带。大量盐水冲洗关节腔,关节腔内注入2ml 氟美松和 5ml 透明质酸钠,术毕加压包扎。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训练,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坐于床边,健侧下肢下压患肢练习屈膝,坐于床上,患肢足跟垫高, 双手下压膝关节练习伸膝, 指导患者推髌骨增加髌骨活动度。患者仰卧于诊床上.双下肢自然放松,术者立于患侧,以掌根部揉擦大腿、膝关节周围及内、外侧膝眼,力量由小到大,以大腿及膝部有发热感为度。术后1周指导患者扶墙练习下蹲,俯卧位他人辅以作屈膝的推压。出院应达到:伸膝 0℃,屈膝>95℃, 肌力超过术前水平。术后 4周帮助患者扶双拐下地站立,行患肢屈伸及踝关节旋转练习, 并逐渐开始练习带拐行走5-6次/d,30-40 min/次.有髌骨主持带挛缩的要每日按上下左右的顺序推移髌骨2次/日,30min/日。康需训练的可同时配合物理疗法,如超短波,低频(药透入)等。
2 结果
经过平均 21个月的治疗, 除1例股骨髁骨折复位不良患者外,均达到伸膝 0℃, 屈膝 105℃, 日常生活自理。未见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出现。
3结论
膝关节粘连导致的活动障碍一直是关节外科关注的焦点。膝部的创伤及手术、骨折后固定时间过长等引起的关节内纤维粘连、关节囊挛缩等都是造成膝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6]。对膝关节粘连导致的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疼痛症状相对来说不太严重.手术主要目的是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该着重从功能训练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康复治疗的运动方面要从能够耐受的最大活动度开始锻炼,争取每天都有进步。目前各医院均追求床位周转率及经济效益,故康复训练不系统、不规范及惧痛是患者膝关节粘连、僵硬、活动度受限的主要原因。在用药方面,中药熏洗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消瘀等作用,局部熏洗,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促进局部水肿消失,炎症吸收,有利于消肿止痛。总之,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粘连患者效果显著,坚持康复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湘慧,冯宗权,陈宏.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松解术(附30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2—24.
[2] 吴海山, 侯春林 关节内注射几丁糖预防创伤性关节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 [ J]医学杂志,1995 ,20(4 ) :259.
[3] 王文斌,顾其胜,吴萍.玻璃酸钠一一种新型的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高分子吸收生物医学材料.透析与人工器官,1997,8(1):4
[4]彭 阿钦,张英泽,吴希瑞,等.髌骨牵引辅助治疗膝关节僵直[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74.
[5] 卢华定,蔡道章,王昆,等.关节镜下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强直[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3):260,262.
[6]董 纪元,卢世壁,王继芳等.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及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1):675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髌骨骨折;治疗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145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 髌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病症, 所占比重较大。通常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使髌骨复位再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恢复髌骨形态、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恢复膝关节的生理功能, 患者的康复程度及康复时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的治疗和后期的护理。本文探索了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否能有效提高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 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8月在本院骨科接受髌骨骨折治疗的患者84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6 例, 女16 例, 年龄15~65岁, 平均年龄(41.67±7.78)岁;观察组中男20例, 女22例, 年龄16~75 岁, 平均年龄(48.43±8.86)岁。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局部肿胀、髌骨错位处有明显压痛感、存在关节内及皮下瘀血、膝关节无法自主伸直或自然抬起、部分患者无法站立。骨折原因:车祸事故32 例、跌伤20 例、压伤碰伤16 例, 砸伤10例、运动中意外受伤6 例。X片检查结果为:开放性骨折患者44 例, 闭合性骨折患者40例。闭合性骨折人员中存在粉碎骨折患者18例, 裂纹者10例, 横断骨折患者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临床表现、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按照实际髌骨骨折情况及骨折类型完成石膏固定或髌骨切开复位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在患肢固定后根据患肢的固定情况设定药物的剂量, 内服常规西药进行消炎镇痛, 酌情服用多酶片、九维他片、钙片等, 对炎症较明显的患者增加骨肽注射液、对肿胀严重的患者给予定量的甘露醇注射液。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 采用中医辅助治疗, 患者依据骨折三期治疗原则选取合适的中草药熬制汤剂, 在手术后第1天起口服中草药汤剂, 骨折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骨折中期以续筋接骨、祛淤止痛为主;骨折恢复后期以补气活血、强壮筋骨为主;患者伤口拆线后配合中药熏洗, 将药液置于患者膝下进行熏蒸, 待水温可接受时用毛巾蘸取药液的复浸洗骨折部位并进行揉按、推拿, 3次/d, 30 min/次, 坚持1个月[1]。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使用满意度量表[2]评估患者的满意度, 量表中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服务态度等, 满分100分, 非常满意≥90分, 基本满意60~89分, 不满意≤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疗效评价标准[3]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骨折部位对位情况佳, 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无疼痛及肌肉萎缩现象, 可以自如行走、跑步等;有效:骨折对位情况及愈合状况良好, 膝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基本可以行走, 下蹲、上下楼梯稍有不便;无效:骨折对位差, 未愈合或愈合缓慢, 膝关节活动受限、有压痛及其他不适感, 跛行, 下蹲困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中显效24例, 有效1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中显效18例, 有效17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非常满意21例, 基本满意10例, 不满意7例)为90.48%,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8例, 基本满意8例, 不满意4例)71.43%,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髌骨骨折能否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首先取决于固定手术是否成功, 在对髌骨实施固定时务必要将碎骨完全剔净、最大程度地缩小折骨复位的误差, 确保骨折对位。其次术后的治疗方法同样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时间及康复程度。本治疗实践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在髌骨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 中药汤剂内服外敷熏洗在活血祛瘀, 疏经通络, 改善局部血循环, 消除水肿, 促进膝关节生理功能的恢复中有显著作用, 能明显促进骨折的愈合, 缩短治疗周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本研究中,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髌骨骨折患者, 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恢复关节功能, 并缩短疗程,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值得在各医疗机构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涂杨茂. 中西医结髌骨骨折和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光明中医, 2011(3):548-549.
[2] 许理忠, 谢可永. 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 2001(12):748-749.
【关键词】 骨折治疗;运动康复一体化;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影响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骨折, 多发于老年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由于骨质疏松、外伤损伤、病理变化等原因引起的骨折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1]。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牙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需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及时治疗并辅助科学合理的运动康复措施, 否则患者患肢会出现萎缩、变形, 且会出现术后并发症[2]。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采取常规治疗措施与采取骨折治疗联合规范、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治疗措施的效果差异, 探讨运动康复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骨折治疗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男19例, 女15例, 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58.1±3.2)岁。受伤至入院治疗间隔时间2~48 h, 根据《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进行评分, 以100分制计量, 其中≤40分患者8例;41~70 分患者20例, >70分患者6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6例, 年龄48~77岁, 平均年龄(58.3±4.1)岁, 受伤至入院治疗间隔时间2~48 h, 根据《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进行评分, 以100分制计量, 其中≤40 分患者9例;41~70分患者21例, >70分患者4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时患肢均未接受过任何手术治疗, 且伤前肢体活动能力正常, 研究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原发异常患者, 排除病理性骨折等影响骨折治疗效果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程、病因、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骨折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骨折治疗方法, 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为皮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术, 以减缓患者髋内外旋及畸形;手术治疗主要分为股骨近端l内钉(PFNA)、髋螺钉(DHS)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患者对外科手术耐受程度选择骨折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后均辅助消肿止痛、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药物治疗, 并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1. 3 运动康复方法[3] 根据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制定规范、科学的康复训练措施。①对于评分≤40分的患者, 运动量不宜过大, 这类患者存在再骨折及固定物松动、断裂的危险, 需延迟负重练习时间, 首先进行相关组织长收缩练习, 待患者肌力恢复良好后再行抬腿练习、关节练习、负重练习及正常行走训练。②评分介于41~70分的患者其运动机能状况相对较好, 术后可直接进行股四头肌、N绳肌等长收缩练习, 30次/d, 每天练习45 min, 先轻度练习再逐渐加强练习力度, 手术治疗1周后进行直抬腿练习, 50次/d左右, 10 s/次左右, 然后进行50次左右侧抬腿练习, 10 s/次左右, 再进行后抬腿练习, 100次/d左右, 10 s/次左右, 每组动作交错练习, 注意动作难度逐渐升高, 谨防拉伤。手术治疗4周左右开始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练习, 并重复前几周的肌肉张缩和抬腿练习。手术3个月后开始进行负重练习。③评分>70分的患者其运动机能状况优良, 手术治疗后即可参与康复运动训练, 相对于前两类患者, 本组患者可加大练习力度, 相关肌肉长收缩练习次数可提高至600次/d, 1周后在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抬腿练习, 帮助腿部肌肉血液循环, 恢复机能, 练习方法同上, 但在以上练习基础上可适当增加练习次数和力度。根据患者练习情况术后2周可同时增加髋关节、膝关节屈伸练习, 并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手术治疗1个月后, 行X摄影检查, 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开始负重训练, 骨折愈合情况不好应推迟负重练习时间。负重练习由25%体重量缓慢增加至30%、45%、60%、80%, 直至100%体重量, 每2周增加1次负重量。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 最终使患者恢复主动行走功能。
1. 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预后情况。一般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及切口皮肤坏死等病症, 全身并发症包括褥疮、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溃疡、肺部感染等。
1. 5 疗效判断标准[4] 根据髋关节、膝关节活动相关标准将骨折患者关节预后状况分为3个等级, 即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无疼痛, 行动无困难, 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 髋关节的屈伸活动能力达到正常人关节活动能力70%以上;有效: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无明显疼痛, 能够依靠外力缓慢行走, 关节活动能力较之前有很大改善, 髋关节的屈伸活动能力能够达到正常人关节活动能力50%以上;无效:患者髋关节疼痛严重, 生活不能自理, 关节活动能力较差, 需卧床休养, 髋关节活动能力只能达到正常人的0~4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对比 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 观察组患者股骨骨折愈合率为94.12%, 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85.29%,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1.76%、全身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3.53%、全身并发症发生率17.6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髋关节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髋关节预后总有效率为91.18%,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关节预后总有效率79.4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下肢骨折的康复治疗应遵循“早运动、晚负重”的治疗原则, 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骨折所遵循的“动静结合”原则与之异曲同工, 都体现了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理念。现代部分人盲目的将骨折治疗机械的定义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个阶段, 在康复阶段医生护士也仅提供简单的指导, 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容易造成骨折愈合慢、能力恢复晚, 有时甚至会引发再次骨折, 而过分强调静态休养而忽略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同样也不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 对骨折端进行适当应力刺激, 能够促进骨折端组织快速愈合及关节活动能力的恢复。
下肢骨折患者治疗初期都需要卧床休息, 这有利于患肢的愈合, 但是骨折除引起骨组织本身损伤外还影响了周边的肌肉血管和组织, 卧床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适当运动训练能够帮助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首先早运动能够减少褥疮、静脉血栓及关节僵硬的发生, 适当的运动康复治疗还能够帮助下肢关节和肌肉活动能力的恢复, 促进下肢静脉及淋巴回流、消除血肿、改善血液循环, 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营养, 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而前期肌肉长收缩和舒张练习能够矫正轻微的骨折移位现象, 并为早期下地活动提供肌肉机能基础。
另外, 下肢骨折的患者也会出现应激性消化道溃疡[5], 卧床期间胃肠道功能明显减退、肠蠕动缓慢、胃酸及唾液分泌量减少,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发现运动康复治疗除能够帮助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还能够促进胃排空, 增加胆汁的合成和分泌。早期卧床运动能够帮助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 尽早排便、排气, 减缓临床消化道溃疡症状。
本次研究中采取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其髋关节恢复总有效率达91.18%,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曹兵.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 23(2):594-595.
[2] 夏志刚,杨铭华. 综合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断裂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20):118-120.
[3] 马焕林.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分析. 医学综述, 2014, 20(2):366-368.
[4] 张斌,戴闽,唐亚敏,等.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 26(12):1453-1456.
方法:临床手术与随访。
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手术结合康复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康复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6-02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在人体负重及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而跟骨骨折临床上多见,约占全身跗骨骨折的60%[1],其中大部分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预后较差,即使精心治疗也是有部分患者遗留持续性疼痛和严重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30%。由于解剖结构及其功能的特殊性,为此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我院传统使用跟骨撬拨治疗,近年来采用手术切复治疗。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们采用跟骨撬拨术及切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53例56足,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材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56足,男49例51足,女4例5足,研究病例均为波及距下关节面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致伤原因:坠落伤47例,车祸伤6例,分别行撬拨复位术(38例38足)和切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15例18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46例49足,Ⅲ型5例5足,Ⅳ型2例2足。
1.2治疗方法。
1.2.1跟骨撬拨术。取侧卧位,常规以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手术单,于跟骨结节跟腱附着点偏内侧。选用3.5mm骨圆针于该点进针,方向指向第一骰骨,于透视下见到达骨折线时顺势向远端撬拨,以恢复贝勒氏角,透视下见贝勒氏角基本恢复,距下关节面基本平整后,维持撬拨,以小腿石膏管型固定。康复:固定6周后去除钢针及石膏,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肿胀采用热疗消除。
1.2.2切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一般在伤后3-7d手术,如果局部存在较严重的水肿和张力性水泡,手术延迟至伤后10~14d。手术在上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应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注意显露和保护腓肠皮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紧贴跟骨外侧璧由下向上切剥直到显露出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选用合适长度的AO跟骨钛钢板固定,前端止到接近跟骰关节,后端止到跟骨结节,对己复位的跟骨丘部,可用螺钉将其固定到载距突上或跟骨的内侧壁上。骨折压缩严重,空腔较大予植颗粒状髂骨或人工骨。缝合腓侧副韧带、皮下、皮肤,伤口两端置入两条皮片引流加压包扎或置负压引流管一根引流。缝合皮下时要非常小心,要做到严密的缝合和避免缝上腓肠皮神经。康复: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10d。术后不做外固定。脚抬高放置3d,术后24h开始脚趾被动活动;48h开始趾和跺的主动活动,并逐渐加强;术后48-72h拔除引流物。完全负重需术后3个月。
1.3随访及疗效评价。治疗讦估标准采用Kerr百分评分系统(calcaneal fracture scoring system):①疼痛(36分),其中休息时无痛18分,轻痛11分,中度痛6分,严重痛0分;活动时无痛18分;②工作能力(25分),其中没有改变原工作25分,适当改变(或称减轻)原工作16分,被迫改变原工作8分,不能工作0分;③行走能力(25分),没有改变行走能力25分,行走轻微受限16分,中度受限8分,严重受限0分;④辅助行走情况14分,无需任何辅助14分,偶尔使用手杖6分,使用双手杖3分,使用支撑到肩的手杖0分。86分以上为优,71-85分之间为良,51-70分之间为差,50分以下为极差。
2结果
2.1临床疗效。优26例,良26例,差1例。
2.2并发症。腓骨肌腱撞击综合征2例,踝关节活动恢复良好。切复治疗组中3例伤口发生软组织感染,经换药,抗感染治疗1-3月,平均6周,基本痊愈。1例术后出现腓肠皮神经损伤症状者,末作特别处理。
3讨论
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唯一目的就是恢复跟骨治正常解剖结构。只需达到复位的目的,获得良好的功能,就可得到最好的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以达到解剖复位为目标[2]。跟骨撬拨治疗,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为Essex-Lopresti所创,经国内张铁良等改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特点是:经皮穿针将塌陷的跟骨恢复原位。经过手法及石膏恢复增宽的跟骨体,创伤小,疗效好,病程短,一般时间为10周。
切复钢板固定是近年来流行的治疗方法,由于需要切开复位,而跟骨有其特有的解剖结构,解剖组织较广。复位要求高,实际操作困难,效果并不非常理想。多数病例出现皮缘坏死,软组织感染,钢板外露,需长期换药,抗感染治疗。术后X线片对位及Bohler角无明显改善,预后不佳,须行二次矫形手术。无论何种治疗方法,都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手术时机。以我们的经验,跟骨为松质骨,血运丰富,伤后必然造成高度肿胀,此时手术,先行积极消肿治疗,抬高患肢,口服消肿止痛药一般3日,皮纹出现肿胀消除即可手术治疗,有血迹时应待创面干燥后行手术,否则易造成针道感染。切口皮缘坏死不愈合。分离皮下应尽可能全层游离。
建议:临床上跟骨撬拨术和切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都不失为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只需把握好手术时机,适当选择适应症,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建议将撬拨技术和切复内固定有机结合,也就是直视下先行撬拨跟骨,使得Bohler角得到有效恢复,再用手法挤压增宽的跟骨体,此时放置解剖钢板施行固定,同时可将缺损部分植骨,这样治疗的效果将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克氏针;髁间棘;关节镜
胫骨髁间棘是指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胫骨髁间棘移位明显的骨折,由于受伤前交叉韧带的松弛,表现为膝关节不稳,而引发关节功能障碍[1]。医学上对有很多急性的Meyers-Mckeever都是进行的早期手术,治疗上还是采用切开螺丝固定复位方法进行,这种手术方法会致使创伤大,住院时间长,费用也相当的昂贵。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改革进步,对于Meyers-Mckeever 的治疗都是采用关节镜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间棘骨折,并且这种治疗方法已成为了一种趋势逐步代替了传统的切开复位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了关节镜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间棘骨折手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5例;患者基本的年龄阶段都是在24~41岁,平均年龄为34.5岁。其中外侧半月板撕裂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接受手术的时间在伤后2~6d。术前采用常规的检测手法以了解骨折以及韧带这些部位的损伤情况。
1.2方法 对患者硬膜外或者全身进行一个麻醉,同时用止血带对患者进行止血,让患者膝屈成90。在行膝之处进行微开胫骨髁对关节腔内的骨屑等一些损伤组织给清理干净,并且用关节镜对髌上囊、髌股关节、髁间窝、内外侧窝及内外侧后室进行探查。如果有所需要可以在膝的正中微开进行辅助工作。并且对半月板的一个损伤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清理干净骨折之间的没用组织后,用探钩之类的仪器对骨折处进行骨骼复位,复位达到理想状态时,利用韧带定位器在关节外的1~2cm处,分别向关节腔交叉钻入克氏针,再穿过骨折骨块,在关节内将克氏针折弯,以固定牵拉已经骨折的骨块,并在关节镜下做屈伸活动观察克氏针会不会与髁窝发生撞击,膝韧带之间的张力有没有恢复到正常,等一切都处理好后,最后将长出来的克氏针弯曲埋于皮组织下。手术过后,膝关节采用事呀包扎法包扎,麻醉过后还要对患者进行肌肉等训练,以免在麻醉当中肌肉受到损伤,并且对患者进行2~4的静脉抗生素注射以防止术后感染,并在术后第2w鼓励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等3w后去除一些石膏托架进行关节弯曲训练,以便于半月板愈合。6个月后经过x线检查表示骨骼已经完全愈合后就可以去掉拐杖进行正常的活动。
2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在医生的康复指导帮助下4w膝关节功能恢复到了96%,弯曲程度可以达到90°12w后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了正常。一般在6个月的骨骼愈合后取出了钢针,并经过x光检验骨折的复位效果均为满意,也并没有什么切口或者关节内感染,关节的伸屈也完全恢复到了正常,也没有什么术后后遗症。
3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典型病史它开始于非接触性减速运动、跳跃或剪切动作,其它的损伤机制还包括作用于膝关节的外力,Meyers和McKeever根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其分为三型,保守 型的治疗,如果处理的不恰当或者移位不恰当时就容易导致骨折将发生一个畸形的愈合,引发晚期的病变,甚至就直接影响到关节的功能[2]。对于这些症状只能通过晚期对髁间的塑形,骨块去除等手术来加以弥补[3]。但是传统的开放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所以住院时间也特别的长,而且术后的一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比较困难,膝关节的强直现象也比较严重[4]。而相比之下克氏针优点就突显了出来:①克氏针不仅价格上占优势,而且其取材也比较方面,实用的范围也很广,手术过程中方式也比较灵活多变可以应付于多种困难的骨折处理。②克氏针相对于传统的螺丝固定法,其比较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小,手术时间也比较短暂,可以很好的降低感染,并且手术恢复的也快,也不会损伤骨骺所以关节镜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仅可以适用于大人也可以对骨骼还在发育的孩子进行治疗[5]。③1.5mm的克氏针有很好的弹性,固定后不容易被折断,所以给患者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小风险也小,并且在术后骨骼愈合后取出也比较简单方面,没有关节腔内的操作,更大限度的降低了骨折治疗的风险。
总之,关节镜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很强的实用性,特别对骨骼正在发育的儿童来讲,这更是不二的选择。同时关节镜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术过程中操作简单、创伤小,使得术后患者恢复的快效果也良好,是一种值得大家选择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于铁军,薛彦祥,朱文忠.关节镜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间棘骨折[J].临床医学,2013,33(6):84-85
[2] Meyers M, McKeever FM. Fracture of the inter-condylar eminence of the tibia[J].J Bone Joint Surg (Am).2009,52(8):1677-1684.
[3]代振动,袁宏伟,路闯,等.关节镜下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前棘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48-749.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手术;临床观察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骨折病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病,属于关节内骨折,大多是由膝关节内外压力或纵向压力所导致的,通常伴随着膝关节软骨和韧带的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致残率较高,是十分危险的疾病,如果手术不当,则会给患者带来终生遗憾,所以如何让损伤的膝关节良好恢复一直是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重点,现当今,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来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则十分常见,本文采用的是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24例患者,通过研究这24例患者手术时间、体外伤口愈合时间、体内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对HSS评定等进行研究,作为探讨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8~67岁,平均35.2岁。交通致伤的14例,高处坠落致伤的4例,重物砸伤的5例,其他原因致伤的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韧带受伤20例,韧带无损伤4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h~3d,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受伤处均进行X线观察、胫骨平台的CT扫描,术前均进行过加压包扎外固定以及抗炎消肿等相关的基础性治疗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顾客检查,评估患者的状态,患者的情况稳定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病情,在手术前进行牵引,同时进行消肿治疗,在肿胀炎症消失后,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内侧进行手术切口,沿着半月板下面的边缘处进行切割,切开关节囊,将关节面暴露,利用透视仪将移位关节进行复位,使关节面平整,到达正常水平,选用相应的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缝合伤口时采用内固定方式,手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恢复治疗,24h后进行肌肉收缩锻炼,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2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时间短,体外伤口愈合时间均在6~7w,手术后患者的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30w,在手术后的胫骨平台CT复查中显示,体内伤口愈合均在术后17~23w后康复,按 HSS 评分标准评定,康复优良率高达87.5%。
3讨论
经观察,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手术时间短,在24例患者中中,手术时间为60min的有6例,占全部患者的25%,手术时间80min的为10例,占全部患者的42%,手术时间85min的有6例,占全部患者的25%,120min的则有2例,占全部患者的8%,由此可见,手术时间在60~120min,时间短,节省出相当大的时间,有利于发生重大事故时医生对更多的患者开展手术。
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手术,体外伤口愈合时间较快,在6~7w,其中愈合时间为6w的有7例,占全部患者的29.1%,愈合时间为6.5w的有10例,占全部患者的27.5%,愈合时间为7w的有7例,占全部患者的29.1%,由此可见,手术的内外伤口愈合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皮肤外观恢复,同时也防止由于患者的不良习惯造成的二次炎症的发生。
经过术后12~30w的随访观察,患者体内伤口愈合的时间短,通常在17~23w,其中,伤口愈合时间为17w的有7例,占全部患者的29.1%,伤口愈合时间为19w的有9例,占全部患者的37.5%,伤口愈合时间为21w的有5例,占全部患者的20.9%,伤口愈合时间为23w的为3例,占全部患者的12.5%,可见,体内伤口愈合时间短,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恢复,便于患者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即 HSS的评分标准包括, 膝关节活动程度、疼痛程度及膝关节稳定性等,评定结果HSS评分>85分为优,HSS评分70~84的为良,HSS评分60~69的为中,HSS评分
综上所述,通过对24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本人认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时间快、患者负担小、治疗效果好,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较好的方案,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尚天裕,顾云佳,黄庆森,等.中国接骨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91-293.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37.
[3]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5-126,274-275.
[4]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5-1028.
[5]白建忠,郁凯乐,俞思勤,等.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级与治疗方法选择[J].临床骨科杂志,2003,6(4):322-323.
[6]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7-1038.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79-0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6~49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车祸致伤8例,摔伤6例,运动摔伤4例;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2例、肘关节后脱位6例,尺骨鹰嘴骨折4例、。按Regan-Morrey分类[1]:Ⅰ型:冠状突尖骨折,4例;Ⅱ型:冠状突骨折受累小于冠状突高度50%,6例;Ⅲ型:冠状突骨折受累大于冠状突高度50%,8例:18例均于伤后入院,并确诊。
1.2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5例(Ⅰ型5例)行患者上肢常规功能位石膏托固定,4~8周(平均6周)后去除外固定,行关节功能锻炼。(2)手术治疗;13例行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前方S形切口或肘内、外侧切口,3例行碎骨块摘除(Ⅱ型3例),10例直视下骨折复位,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或松质骨螺钉固定,克氏针、钢丝固定方向自尺骨背侧向冠状突,尾部留于尺骨背侧皮质骨外,以便以后顺利去除。较大碎骨块(Ⅲ型)采用1~2枚螺钉固定,固定方向可于冠状突骨折处直接固定,也可自尺骨背侧向冠状突钻孔固定,同时探查并修复尺侧副韧带前束,如有损伤给于修复。2例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无法固定,采用桡骨小头碎骨块重建冠状突。对合并伤作相应处理。(3)术后处理:术后功能位石膏托固定2~4周。4周后去除外固定行康复功能锻炼。固定骨折的克氏针或螺钉待骨折愈合后取出
2、结果
本组手术13例患者,刀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愈合时间为7―10周,平均7.7周。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71个月,平均28.5个月。末次随访X线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根据Morry[2]制定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本组优1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7.7。
3、讨论
3.1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诊断
尺骨冠状突对维持肘关节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Morrey【3】等认为冠状突是肘关节稳定的指示器,并至少可作为侧副韧带损伤或的支持部。因此,临床上正确诊断尺骨冠状突骨折不伴或伴有尺侧副韧带损伤非常重要。 而尺侧副韧带前束损伤,将造成肘关节侧方不稳【4】。尺骨冠状突骨折时肿痛多局限于肘关节前方,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因其常合并肘部其它骨折,常规X线摄片因冠突与尺骨鹰嘴、桡骨小头重叠,易造成漏诊,故对疑及冠状突骨折,应常规加摄斜位片,必要时CT检查。
3.2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根据Regan【1】分型,:Ⅰ、Ⅱ型骨折对肘关节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可保守治疗,Ⅲ型骨折明显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需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无法固定者,可行骨片摘除,尺骨冠状突重建,重建高度需达到冠状突高度的1/2以上【5】。对于早期功能锻炼问题,因为尺骨冠状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可引起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等并发症,除了术中注意微创操作减少关节软组织进一步损伤外,强调早期功能锻炼,避免长时间固定。对于Ⅰ型骨折可不作外固定,术后第2~3天即行肘关节主动功能训练,对于Ⅱ型、Ⅲ型骨折,根据内固定的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外固定时间,若骨折固定牢固,术后1~2周即可行肘关节功能练习,若内固定欠稳定,一般在术后3~4周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行肘关节的主动、被动功能训练,以减少肘关节退变和发生肘关节炎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Regan W,Morrey B. Fractures of the coronoid process of ulna. J Bone Joint Surg,1989,71:1348~1354.
[2] Morrey BF Chai EY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elbow ln:Morrey BF ed The elbow lts disorders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1985.73-91
[3] Morrey BF An KN functional anatomy of the ligaments of the el-bow.Clin Orthop Res,1985,(201);84-90
【关键词】胫腓骨折;护理;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18~6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运动致伤2例,砸伤23例,坠落伤5例。住院时间15-23日,术后随访半年,全部可以参加体力劳动,仅有1例轻微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2治疗方法
依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可以选择差异化的治疗方法,石膏固定以及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髓内针固定以及切开复位钢板,外固定架,跟骨牵引等。
3常见并发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缺血性的肌痉挛以及针眼感染和腓总神经损伤等,此外还存在骨延迟愈合的可能。这些常见病发症中以骨筋膜室综合症最为常见。
4护理的措施及方法
4.1术前心理护理。此类骨折病患者在受伤前大多身体健康,因骨折常常引起情绪的变化,容易烦躁、情绪焦虑不安[3],此时要将患者安排在同类患者的病房中,在完成患肢固的适当的外固定后(小夹板以及硬纸壳),把患肢摆放在高于腹部的牵引架上,生活上给予帮助和体贴,说话和气,言语适当,以消除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待患者情绪稳定后,详细讲解住院应配合医生,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患者此时最关心的是用什么方法治疗最好,痛苦如何,以后是否有后遗症,护理人员应耐心仔细地介绍医师的技术水平,及应用什么方法最佳等,以消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1]。
4.2摆放。胫腓骨骨折,尤其是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由于小腿的解剖特点,很多时候肿胀十分明显,除了要给予外固定外,还要把患肢抬高45~50°为宜,24小时内要进行3次左右的冷敷次,每次以一刻钟为宜,要应给以中立,踝两侧要采取海绵垫固定,预防内外旋转造成的重再损伤,此外还要注意患肢肿胀的发展变化,触摸足背动脉的跳动情况,一旦足背动脉摸不清或者患肢继续肿胀,有疼痛加重的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医生,防止筋膜间隙综合征以及其他损伤的发生。
4.3饮食护理。饮食应宜清淡可口,容易消化,比如面条、米粥、果蔬一类为适宜,忌食辛辣肥腻;在骨折愈合期,因为瘀未尽去,筋骨还没有愈合,饮食更应该进调和气血、接骨续筋的食品,比如牛奶、豆类、排骨、鱼类高蛋白食品等;在骨折的愈合后期,由于体虚还没有完全恢复,骨折还未坚固,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可进食营养丰富的滋补之品,如动物肝肾、红枣、桂圆等,加速骨折愈合。
4.4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周。根据损伤情况,酌情使用甘露注射液3~5天,脱水消肿,切口常规换药拆线,更换外固定支架针孔敷料,1~2次/周。术后的护理:术后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于静脉、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严密观察血液循环及创口情况,注意观察手术切口的渗血情况及分泌物颜色,气味,定时做分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伤肢外固定器覆盖棉垫,以阻挡灰尘和保温,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天2次75%酒精滴于针眼处,或用凡士林纱布包裹针眼处,每2~3天更换1次,防止针道感染。早期膝踝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根据患者情况可考虑扶拐行走。随时检查坚固各锁钉,确保骨折固定牢靠。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有引流管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及引流管是否通畅。患者抬高患肢长时间卧床后,身体重心集中在骶尾部及背部骨突部位,受压部位皮肤容易发生摩擦而导致皮肤缺血坏死。每1~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要经常保持床单整洁,保持皮肤干燥,及时做好生活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5出院医嘱
出院时告知患者,患者为恢复期,主要是加强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长期石膏或夹板固定造成膝、踝关节活动障碍(强直)而影响功能。定期来院复查,来复查时带好门诊病历,以便医生记录病情,直至骨折处完全愈合。
6结果
45例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通过对患者治疗术前和术后的正确护理,出院后的指导和跟踪随访,44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好,优良率为97.8%,1例有轻微膝关节关节功能障碍。并非因护理不当造成,与骨折严重程度和术后恢复有关。
7体会
胫腓骨骨折大多由外力所致多见,病理性骨折非常少见。骨折以后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出现功能活动障碍,患者非常痛苦,只要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痛苦能够大大减轻,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通过对4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认识到骨折除了手术以及保守治疗以为,良好的护理是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运用现代的整体化护理模式,根据护理诊断及个体心理、社会、精神差异等,进行护理评估,使护士能对症实施指导及功能锻炼是促进康复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等.单例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附2,524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2):,211-213.
[2]刘昌凤,贾秀琼,邹兴建,等.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病人的护理10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2.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膨胀髓内钉;固定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76-01
交锁髓内钉在胫骨干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该治疗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可以实现科学、确切的固定,还能减少软组织损伤,不波及膝关节,但是该治疗方式应用会延长术后愈合时间,髓内钉变形还会引起外部导针施力不准影响手术效果。当前,可膨胀髓内钉治疗术在胫骨干骨折中应用不断推广,该治疗方法相比于常规的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1]。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6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为19-80岁,平均年龄为(38.6±5.2)岁,其中坠落伤9例,车祸伤41例,重物砸伤12例;AO分型A2型18例,A3型26例,B2型10例,B3型8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术前行抗生素药物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药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1)研究组:患者行可膨胀髓内钉治疗,术前行最窄处髓腔直径测量,并基于测量结果选取膨胀髓内钉(髓内钉的原始直径比髓腔直径小1-2mm);选取胫骨平台前缘与胫骨结节偏内0.5cm-1.0cm处的交界部位进钉,进钉后向钉内注入生理盐水并进行加压,采用X线机观察膨胀程度。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及邻近踝关节、膝关节被动锻炼,术后第二天在拐杖支撑下行负重行走,术后14天基于患者愈合效果进行完全负重行走。(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交锁髓内钉治疗,进钉方法参照研究组,后采用锁定行上下部位固定,针对远端锁定固定难度较大的患者采用透视机探寻锁孔。两组患者手术实施过程中均就患者的出血量及透视时长进行记录。术后2-8周基于患者骨折稳定情况开始部分负重锻炼,4-12周行完全负重锻炼。两组患者每月定时进行门诊复查及X线检查,视患者康复情况取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长、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骨折线完全消失、负重行走无痛感视为骨折愈合[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或卡方检验,用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长、骨折愈合时长等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均十分理想,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共发生3例并发症,包括1例远端锁定断裂,2例锁定处红肿(抗感染治疗后红肿消失)。两组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肺栓塞或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钢板固定术、外固定术及石膏外固定方法等,该方法可以基于肢体力线进行轴线固定,应用机制较为科学。但是,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时会降低骨折部位的压力,而骨折愈合对压力刺激敏感度较高[3],在压力降低的情况下会延缓骨折愈合时间;此外常规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中用到的髓内钉具有较大的直径,在进钉时极易发生变形影响尾部导向不准确[4],需要借助X线透视来反复矫正,这便增加了手术操作环节,极易出现术中出血量过大、手术时间过长等问题,进而影响导致交锁髓内钉治疗术的应用效果。
膨胀髓内钉治疗法主要是借助于物理加压法促进髓内钉膨胀,膨胀加压会进一步推动内钉插入骨干松质内,形成“沙漏样”固定,稳定效果较高,该操作过程主要基于髓内钉旋入可控性进行骨折固定,操作简易且安全,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应用科学性较高,可以推广应用。相比于常规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可膨胀髓内钉骨折治疗方法可以缩短骨折内钉固定时间,保证骨折稳固处理的精准性,进而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缩骨折愈合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应用安全性明显高于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本文62例临床观察发现,可膨胀髓内钉治疗法在减少出血量的基础上减少术后并发症,减低手术风险,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交锁髓内钉治疗法。
综上所述,对胫骨干骨折患者行膨胀髓内钉治疗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短、创伤小及愈合快等优势,但是相对而言成本较高,可以作为胫骨干骨折临床治疗中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祝建光,蔡俊丰,彭庄,林研,尹峰,李增春,陈峥嵘.应用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22(03):12-15.
[2]肖军,黄瑞良,区广鹏,郑佐勇,李贝.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4(05):6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