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陈敏瑕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 柳州545007)
摘要:供应链产能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部分,包括生产环节、物流环节等多个方面。高效的供应链产能管理能够有效规避风险,降低企业销售成本,对提高企业产品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企业供应链管理经验,分析了国内企业供应链产能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供应链弹性再设计的对策,以期提高供应链风险规避能力。
关键词:供应链;产能管理;风险
1引言
企业供应链产能管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形成的产品生产、销售“纵向一体化”的管理理念,能够适应越来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能够为企业制定生产销售计划,提高仓储、运输水平和满足客户订单需求。供应链管理在欧美和日本发展较为成熟,是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的拉式供应链,而我国国内的企业多为推式结构,企业供应链产能管理策略要根据自身的产品销售特点、生产能力、仓储及配货能力等多方面制定,实时控制产品库存和产销率,规避供应链风险。
2供应链产能管理的作用
企业产能的配置受到生产成本、物流仓储成本和市场消化能力的多方面制约,生产过剩会造成产品积压,提高仓储物流成本,产品自身也会随着时间降低竞争力。企业对市场需求不明确,生产线闲置压缩产能,会提高生产成本。产能紧张或产能过剩都是供应链产能管理不合理造成的产能计划制定不科学,增加了企业风险。科学的供应链产能管理能够在企业产品销售淡季、旺季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使得产、供、销各环节协调优化,物流公司能够放心为企业的物流需求投资,满足企业各项物流能力需求,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效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供应链产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供应商需求与制造商供应的冲突
供应链只有实现一体化才能显著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供应链由承担不同功能的企业共同组成,不同的企业就有着相互冲突的需求,比如制造商要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做出敏捷反映,生产目标柔性化,而供应商希望制造商进行数量稳定的大订单采购,这样制造商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会冲突供应商目标。
3.2供应链的动态变化
供应链随着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断调整产能,供应商的能力和生产成本、仓储运输成本浮动也会造成供应链的产能不断调整,供应链是实时动态变化的,这就对企业风险的规避带来压力和不可控性。以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为例,企业销售、规划、采购、制造等部门定期开会沟通,根据销售带来的最新市场预测,评估自己实际能力并给出反馈。销售根据规划、采购的信息对计划做出切实可行的调整,而规划、采购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制造、物料等方面的瓶颈问题。然而市场需求受到季节波动、广告促销、国家政策(能源补贴、车补、限行等)、其他品牌新车型对消费者的分流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供应与需求较难匹配。
3.3企业管理方面的制约
首先,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紧密结合,在我国企业管理尚属于新鲜事物,一些企业管理者不能很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甚至将之理解为供应管理。其次,管理者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还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本位主义,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难以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式合作,阻碍企业的集成化管理。再次,供应链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客户轻供应商。企业为供应链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却忽视了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方面在生产硬件上投资巨大一方面在系统软件上投资匮乏,没有成套的软硬件生产设备。企业重视客户关系,轻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没有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过于压低成交价格,使合作关系岌岌可危。最后,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系统。
4创建弹性供应链应对风险管理
4.1供应链的弹性设计
通常供应链主要根据产品成本或客户服务为目的来设计,供应商与其下游供销网络会随着资源配置的波动产生风险规避,往往通过供应链节点进行限制。这些可控制性的节点越多,越有利于供应链的弹性再设计,所以企业要丰富供应源,规避单一供应源,加强供应商的可靠性,建立后备供应商机制。单一供应商会在短期内降低成本,但会造成供应链的中断,不利于供应链弹性再设计。在供应商选择上要参照投资计划的实物期权理论,平衡效率和冗余之间的度,积极参照欧美国家供应链产能管理的准时制,保持供应的松弛和平衡。
4.2供应链中企业的紧密合作
供应链产能管理的关键是企业集成化管理,这就需要供应链中的企业加强合作,共同面对供应链带来的风险。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能够促进产能信息的充分共享,相互的信赖有助于打造智能化供应链,能够使供应链下游各节点企业明确自身承担的风险,尽可能规避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存在风险的不确定性。
4.3增强供应链敏捷反应
供应链反应的敏捷性包括两个要素“可见性”和“速度”。可见性是核心企业上下游对生产供应情况的可见性,速度是供应链中交货时长。企业要加强客户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同时进行内部调整,削减流程的数量,缩短交货前置时间,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短时间处理订单能力。
4.4打造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
许多企业都认识到,要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更要营造一种人人都重视质量的文化氛围。同样,做好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企业人人都重视风险,因此应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5总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供应链产能管理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影响巨大。要提高供应链产能管理水平,就必须在充分认识和评价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库存、物流系统、客户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为应对未来的竞争,在供应链产能管理的绿色化、信息化、敏捷化方面也要及早行动,因为它们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丁·克里斯托弗,何明珂等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仓储管理;智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6)04-0163-02
引言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物资供应管理体系是仓储管理优化改革的重要方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资供应管理可以提高仓储物资管理的精度和准确度,保证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物资供应的时机,保持合理的库存。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物资供应体系,通过合理的编码,还能够对企业仓储货物的批次、库龄等进行在线管理,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效率、提高物资供应效率,从而实现物流运转效率的提高,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及生产企业物资供应的稳定。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就是将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设备、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设备等信息传感设备在约定的通信协议下集成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与通信,最终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及管理的一种网络结构。总的来讲,物联网就是物体依托智能感应设备,通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通信与处理中心,最终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之间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处理的智能网络。物联网技术的价值在于使得处于分布式网络中的物体也具有了“智慧”,能够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得物联网具有集感知、互联以及智能三项功能于一体的能力。所以,可以将物联网体系划分成为三个结构层次:①感知层,即通过二维码、RFID、传感器设备实现对网络中“物”的识别;②传输层,在既有的广电网络、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实现通信数据的传输服务;③应用层,使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中间设备与技术对网络中的物体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资管理系统的重要特征在于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其中,自动化主要是指在物联网系统中实现自动复位,例如通过RFID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智能化则是整个物联网的各个节点、终端系统都可以提供智能复位,例如存储策略建议、自动预警信息告警等;实时化,则是在物联状态下各个物理对象间的实时交互,例如获得物资在流通状态的实时位置、状态等信息。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资供应智能管理结构体系
在现代仓储管理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基于现代物联网技术的物资供应智能管理结构体系就是对物联网体系标准、存储空间、仓储设备、管理系统等进行决策与设计,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仓储系统进行规划,对物资供应管理的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统一,最终构建形成统一规范的仓储管理体系。
2.1构建完善的仓储规划与布局
完善仓储硬件设备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提高仓储单位面积的利用效率,采取合理堆垛的方式能够使得仓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当前,现代大型仓储系统中的普通立体货架区一般使用具有统一标准的托盘、料箱与货架,用来存放储量大、标准化包装的物料;悬臂货架则主要用来存储管类物料、长大类异型物料;小型货架则主要用来存放小型专业设备、配件、消耗材料工具等物料;设置的恒温、恒湿区域可以用来保存对存储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在完善合理的存储规划和布局环境下,在立体仓库中设置适当的设备,应用新型存储货架、托盘、数码自动识别系统等设备实现对物料的分拣、加工、包装和装卸,从而为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实现企业收益和回报的提升,使得物资供应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2构建智能仓储软件管理系统
在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资供应智能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仓储货物进行感知、定位识别、计量、分拣和监控等功能,需要使用传感设备、RFID、条码、激光、蓝牙、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构建起智能物资供应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技术,RFID标签和智能手持RF终端设备,这些感知技术和设备已经在物联网构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将RFID技术与托盘系统结合起来,能够实现仓储配送的闭环应用,从而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手持拣选终端还能够提高货物的分拣效率。
2.3构建智能化的物资供应信息集成体系
现代物资供应系统内部不但物品类型复杂、形态和性能各异,而且仓储作业流程极为复杂,不但包含存储、移动等功能,而且还包括物料的分拣、组合。所以,在以仓储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中,通常还需要结合对应的智能技术,如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堆垛技术、智能信息管理、数据挖掘技术等。在以仓储为中心的物流软件系统当中,通常将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与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并设置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便于不方便布线时使用。通过构建自动化立体仓库,结合智能仓储软件管理系统、包装设备、装卸设备、分拣设备,对物料进行统一的编码,形成完善的物流服务系统。利用信息集成技术实现物资供应规划、物料采购、物料出库、配送等信息的一体化。通过硬件信息采集设备,不但能够对物资出入库、库内移动、物资调拨和退换货物进行管理,而且能够对物料位置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行监测。对于大型贵重物资,则可以引入RFID技术,从物资离开仓库起开始获得其物流信息,实现实时的在途跟踪,并对物资送达的具体实践进行预测。
2.4提高仓储管理水平
在仓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立体仓储货架摆放的方式能够保证物资的合理堆放以及获得所有类型物资的具体数量,并且在物资供应之后自动增减数量实现物资供应的智能化管理。利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物资的实际库存进出库流程进行智能化管理,保证信息服务准确、及时,实现低损耗、无差错的安全出库。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资供应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
3.1身份信息识别系统
传统的仓库使用仓库管理员进行管理,而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管理员对领料人员审查不严、非领料人员进入等问题,给企业的物资供应和物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资供应智能管理系统则以软件技术为基础,采用局域网安全网络平台,制作仓库门禁识别系统,利用人员权限识别与任务单识别的方式,保证只有拥有对应权限的人员才能进入仓库,且系统及时记录人员的身份、时间以及物料领用等信息。
3.2物资配送信息化管理系统
以企业的ERP系统为基础,开发仓库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数据分析以及RFID数据管理功能模块,形成一体化的物资管理和配送平台。通过与ERP数据接口进行通信,能够实时获取ERP系统中真实的凭证信息,从而自动形成物流订单。系统通过策略分析可以对物资供应和配送人员、车辆和配送线路进行分解和指派,形成一体化的物资配送管理系统。
3.3RFID联网系统
在物资供应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所有的物资均使用RFID技术和条形码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任何一种物料都要根据编码要求将实物条形码粘贴于标准位置,使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料规格、存储位置、出入库信息等的收集,并形成电子标签,自动存储在仓储射频管理后台中。同时利用手持RFID射频终端还能够对这些电子标签进行读写,从而利用扫描方式对出入库单据进行出入库管理,并实现对仓库库存的高效盘点。
参考文献:
[1]谭章禄.刘浩.基于物联网的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煤炭,2013(1)
[2]钱昆.智能仓储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储运,2013(8)
关键词:能力观;供应链网络;竞争优势;协调者
现代商界的竞争已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近二十年以来,关于供应链的研究逐渐升级为供应链网络的研究。目前已有的关于供应链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网络的定义、供应链网络成员的关系、供应链网络的结构模型等方面,对于供应链网络竞争优势的来源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竞争优势来源究竟是什么,非常值得研究。
本文在对研究供应链网络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对于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研究中,单核的“核心型网络”结构是主流,但是对于“核心型网络”中的核心企业的研究中,更多的关注了核心企业本身给供应链网络带来的竞争优势。
一、动态能力观研究基础
Prahalad和Hamel(1990)通过对比分析代表日本公司的NEC和代表欧美公司的GTE,指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已经发生改变,从简单的产品性价比转为了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Teece(1997)提出动态能力观,认为企业的战略能力是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是企业通过整合、建构和重置内外部才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
二、供应链网络成员关系研究基础
由于供应链成员的数量一般都极为庞大,比如利丰公司在全球仅供应商网络就达数千家企业;成员的范围又很广泛,既有上游的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又有下游的经销商、零售商等;成员分布的地域也很广。由此供应链网络成员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形成了复杂的系统。如果管理新型的供应链关系成为供应链管实践中的挑战,对于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对于供应链成员关系的观点逐渐从单纯的竞争观、合作观发展为竞合论。另一方面,关于供应链网络成员的复合联结关系也有一些研究。
(一)合作关系
早期的研究强调的是供应链成员的合作。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及伙伴关系方面。
国外的一系列研究集中在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紧密伙伴关系的利益特征、选择伙伴关系的准则以及关系的管理与实施。Michael等(1997)分析了买房---供应商伙伴关系的利益、风险以及实施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应更多地拆去运筹学的方法来定量研究伙伴关系。
Cooper 等(1998)认识到供应链网络的动态网络特性,并十分重视企业行为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提出了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网络流程和供应链网络管理要素的分析框图,剖析了纵向一体化战略对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水平定位的影响。Christopher等(2003)通过对供应链关系中存在有问题行为的研究,评估了有问题行为的频率与供应链关系中信任与承诺水平的关系,发现任何破坏信任和承诺的行为都将会影响关系的力量和质量,从而导致供应链管理的低效率。
(二)竞合关系
竞合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横向关系企业间的同时竞争与合作,而对供应链企业的竞合关系研究相对还比较匮乏。
Maria等(2000)采用全新的案例---存在竞合关系的两个瑞典和一个芬兰的行业---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竞合关系中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是能够同时存在并被管理。结果发现企业的行为与消费者越远越表现出合作,越近越表现出竞争。原因是资源的独特性,离消费者越远,企业间可以通过合作产生资源的最佳利用效果。从战略的角度看,即在研发上与竞争者合作。
纵观供应链成员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转向基于委托理论、博弈论、企业资源论等,更深入地刻画出成员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本质。
三、供应链结构研究基础
Fu R.L.和Michael J.S(1998)给出了一般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其中有一个核心企业,其他一系列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展开业务。
于海生和龙迎红(2011)基于供应链网络的层次性、双向性、多级性、动态性和跨地区的特征提出“立体多核”结构的结构特征,以及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考虑供应链网络成员连接关系的强度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供应链网络种不同成员的特性,构建了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得出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的度分布、节点强度分布和边权分布都是幂率分布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供应链的结构,多数学者认为是具有一个核心企业的网络结构,也有学者提出多核的结构。
四、研究启示
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已经有资源观、知识观、能力观、制度观,但是对于供应链网络---非一般意义的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从能力观的企业理论入手,探究供应链网络的竞争优势来源,将企业理论移植到供应链网络中,这种尝试可能是对供应链研究的一种拓展。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J.C., Suvir V. Strategic Risk Management: The New Competitive Edge [J]. Long Range Planning, 1999(4).
[2] Cooper M.C., Lambert D.M., Pagh J.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issues & research opportunit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8,9(2):1-19.
[3] 焦志莹,张文彬 ,焦志敏 .供应链成员竞争合作关系研究[J].铁道货运,2005(2):15-17.
[4] 王永平,孟卫东.供应链企业合作竞争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2):96-98.
[5] 王玲.供应链网络组织竞合关系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智能化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可谓是愈演愈烈,已慢慢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一次技术性革命,能够有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并进行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等多种指令,给现代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得到了社会上下各方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目前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第二位,可见发展物联网产业意义重大。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建筑结构形式复杂化,高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使得建设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工序增加,这就要求建设工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管理精细化、高效化。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建设工程日益增多的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设工程管理应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处理建设工程中的大量信息、将各施工阶段信息资料联系起来、避免信息孤岛与信息回流现象;也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组织、不同专业、不同过程之间的信息壁垒等问题,实现高效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系统要素
建设工程管理涉及的信息及相关影响因素量大、面广、琐碎,对建筑材料的全流程检测涉及大量时间与空间信息,对建筑物全寿命检测需要在建筑物每个主要承重构件上布置几个到十几个RFID。因此,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庞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价格大大下降,传感器价格迅速下降,这使得在建设工程中大量使用传感器、实现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成为可能。
2.1感知层
感知层是指通过RFID采集信息,使物体携带自身信息并实现流动数据更新累加。在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中,感知层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产品信息,运输中形成的物流信息链,经手人员信息等。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中感知层主要采集的信息涉及主要承重构件的设计信息、验收情况、使用中检测信息等。
2.2传输层
传输层即网络传输技术,用于解决网络层的网络接入、传输、转化及定位等问题。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高移动性、抗干扰、安全性能强、扩展能力强、建网容易、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建设工程信息量大、施工环境复杂,考虑到要实现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应尽量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传输层,方便日后系统更新换代。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看来,可以采用无线局域网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的传输层平台。
2.3应用层
应用层是展现物联网应用巨大价值的核心架构,它旨在实现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以及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的业务,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发挥智能作用。建设工程中,要求应用层具有海量存储、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等功能。因此,应以云计算技术作为应用层集合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上,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三、建设工程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3.1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
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指的是在建筑材料出厂时便在每个单元材料中埋入RFID,记录材料的产品信息。在运输中,以时间和空间信息形成物流信息链,直到建筑材料进场、投入使用。管理人员通过扫描RFID清楚地了解这批建材的全部信息。在进场时接收材料的管理人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初步评定,将检查结果录入RFID,进一步保证了进场材料的质量。当某单元建材出现问题时,通过扫描RFID可以明确责任人,减少责任推诿,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具体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信息录入如图2所示。其中,使用部位指的是建筑材料具体用于建筑物的哪些部位,旨在方便日后管理。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属性、质量等级、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内容。
3.2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具体做法是将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在不影响构件结构功能的前提下放入主要承重构件中,如框架梁、框架柱等。根据构件的受力要求,RFID应布置在拉、压应力较大处,并且录入其对应的构件基本信息,如设计信息、建设单位信息、施工单位信息等。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录入新信息:验收时录入每个构件的验收情况与验收人员信息,投入使用后实时检测每个构件,记录每个构件的受力情况,消除安全隐患,使建筑寿命合理化。
3.2.1录入基本信息
录入基本信息是为之后验收工作、安全测评工作及建筑物合理寿命鉴定服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单位信息、设计信息、施工单位信息。这个环节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前提,录入的信息越翔实、越条理,之后的工作就越省力。项目建设单位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场地地址、建设单位名称等,根据日后需要按需录入。设计信息包括每个主要承重构件的图纸编号、构件编号、混凝土级别、配筋信息、截面尺寸、设计单位、构件受力的设计限值等。施工单位信息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具体某片区域管理人员等。录入这些信息可以加快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流通速度,明确责任人,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3.2.2提高验收效率
工程验收时,监理人员首先在RFID中录入验收日期、验收单位及监理人员个人资料。验收时扫描RFID,将构件设计信息与现场检查结果核对,记录自己对该构件的质量验收结果。这样可节省大量查阅图纸的时间,减少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现场验收结果有据可查,验收质量得到保证。
3.2.3减少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当构件应力超过允许值时发出警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构件,尽早做好维护措施,实现基于预防性的、有针对性的维护,在建筑物出现安全问题之前进行加固等措施。而不是浪费大量时间进行常规检修,这就意味着零计划外故障时间,即如果没有突发性事件,建筑物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由于有些检测需要局部破坏建筑物,采用RFID避免了原本没有必要的破坏。由于可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所以采用RFID间接提高了建筑物使用寿命。
3.2.4建筑寿命合理化鉴定
当建筑物达到其设计使用寿命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即对建筑物体检,根据RFID收集的检测数据、汇总之前存入RFID的信息,分析该建筑物能否继续使用或者需要何种维修措施,从而合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为规定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采用RFID可以使建筑寿命合理化,实现建筑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较少。以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为平台,初步构思了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和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这两种物联网应用模式,以期将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管理工程学报. 2015(04)
[2]物网产业价值链发展研究[J]. 陈芮娴.电脑迷. 2016(09)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Ni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management class as supporting, establishes simulation company training system, explores the corporate behavio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behavior ability from the two aspects: design of the simulation firm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firm training system in college students' key ability cultivation.
关键词: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大学生;关键能力
Key words: simulation firm training system;college students;the key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62-02
1 基本概念
“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从1994年起,上海、北京、浙江、山东、辽宁、河南、内蒙等地的一些学校,在丹麦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引入了“模拟公司”这一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schPsselqualifikation,Thesen zur Schulung fPreine moderne Gesellschaft)中首先提出的,又称之为职业核心能力,它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能力,在职业能力的三层结构 (即岗位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中居于最底层,是适应于各种职业、伴随人的终身的可持续能力。[1]
2 理论依据
模拟公司实训项目以行为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上课、上班、上网”三结合的培训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商务行为,降低未来职业风险,对培养大学生的关键能力有积极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一词频频出现在职教文献,特别是欧美职教教学论著作中,一时成为追求和提高职教教学质量、改革教学的代名词。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对其作了的明确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在教学中,行为导向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质上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景,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模拟公司”的建立正是为了创造有助于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预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
3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的设计
3.1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实行“五级递进”模式 针对我校经管学院试点班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以调研为依据,设置职业素养培养课程模块。即通过发放问卷及走访调查,分析试点班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都重视和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关键能力,通过企业反馈的关键能力在模拟公司中培养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制定培养模块,根据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特点,制定与其年龄阶段发展特点相符合的培养计划。如一年级是认知结构培养阶段,重点是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与职业意识培养。二年级是心智模式培养阶段,重点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的培养与提高。三年级是行为模式培养阶段,重点进行职业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四年级是行为改变培养阶段,通过具体岗位实践,重点围绕 “模拟面试、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培养;毕业后对试点班学生展开就业情况的跟踪研究。
3.2 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模式 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其一,扎实的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但如何使学生接受知识为学会学习,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才更符合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其二,每一种职业或专业的技术期望不同,所以每一种职业需要的专业能力也不同,但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却是一样的。因此,将关键能力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才是全面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人生关怀。[2]
从职业的角度来说,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而关键能力是个人完成职业所期望的技术结果不可缺少的基础能力。但是关键能力并不能脱离于具体的专业能力而独立存在,只有当个体运用专业能力与实际情景结合时,关键能力才能表现出来。[3]
3.3 学生关键能力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模式 充分利用学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关键能力发展培养的途径。通过我校与试点班相关专业联系的企业,广泛搭建主题活动、实习观摩、暑期实践、成功典型人物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到行业情况,更好的融入到企业中。
4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在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4.1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能力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强者,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纪律观念、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意志品质。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利用现场教育直观具体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模拟,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溶入了训练之中。一方面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综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塑造学生的吃苦精神、诚信品质和团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强调养成教育,强化综合素质。
4.2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模拟公司的实训设置,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公司的良好运作与各部门、各岗位的正常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方式模拟现实企业,让学生扮演企业员工的不同角色,如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4.3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加强了沟通行为能力 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协议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分别从沟通心理课程、沟通团队训练、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企业实习等多种途径,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提高团队沟通效率,掌握不同场合的沟通技巧,了解他人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等,对学生沟通行为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4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提高了学生的“三自”能力 所谓“三自”能力是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彻方针。在模拟公司在行为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感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同时找到知识盲点自主学习,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结合企业文化教育、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先树立文明道德的行为意识,强化成员行为自律,促进自我教育能力;通过模拟公司中“职业人”的角色扮演,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工作,主动思考问题,自己管理自己公司的能力,同时通过个人规划,团队评价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锻炼了自我管理意识,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
4.5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不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关键能力培养,更将创业过程囊括其中,帮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开展校内外小型创业实践活动,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希球.职业教育中的冰山能力模型研究与实践[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3-35.
关键词:黑白名单功能
客户细分在电信营销的过程中,表现为通过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比如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不同产品通过不同的要素组合表现出来,比如价格、信用等级、网络优先级、服务等。
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针对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细分产品效用最高,但成本也最高;针对所有用户提供一个产品,成本最低,但效用也最低。细分,就是在竞争的情况下,平衡用户需求和低成本运营这一对矛盾。
黑白名单功能,就是通过对有线宽带用户的细分,在不增加出口带宽的情况下,为普通用户提供更加稳定的网络质量,为高端用户提供更高等级的网络服务。
在日常的支撑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分对重点培育的高价值用户往往会采用手工改大用户带宽模板的方式来使其获得优质的带宽保证;而对于即将到期或离网倾向用户,市分也会采用手工逐一改大用户带宽模板来使用户获得优良的网络体验。当用户续费后,再由手工将用户逐一修改回原带宽模板,程序复杂,占用大量人力及时间,且效果不佳。而宽带用户中还存在小部分的流量消耗大户,虽然是小部分用户却抢占了大部分普通用户的出口带宽资源,使得普通用户在网络高峰期得不到优良的网络服务体验,影响了宽带业务的口碑及用户的忠诚度。支撑中心在对此类情况充分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有线宽带用户黑白名单差异化出口管理技术方案。
首先我们通过对支撑用户上网的Radius报文结构的研究,对的Radius认证服务器进行改造,以下是标准Radius协议包结构:
在Radius报文的Attributes属性域中,除了一些常用属性外,在ISOC(国际互联网协会)的RFC2869标准中还规定了88号扩展FRAMED-POOL属性,用来指定用户上网进程的地址池。
通过对这个属性的改造,就可以实现不同用户群的标识分类。
在Radius服务器中扩充Radius报文88号属性后,我们又在宽带支撑系统中增加相关等级地址池名称属性。
同时由数据网管规划各市分等级IP地址段,再对宽带接入服务器BAS进行地址池调整。
之后对相应地址池地址段进行出口调整。
最后由宽带支撑系统识别或由市分指定高价值用户、即将欠费用户、离网倾向用户及流量消耗大用户,并由系统触发相应地址池属性。
当在用户上线进行认证时,Radius对用户进行是否符合等级管理策略查询,如果属于等级管理用户,则向BAS 下发相应属性,用户认证通过后,获得相应地址池地址。
被细分为高价值的用户,获得相应IP地址后将被引导到省网优质出口,保证其宽带服务品质。由下图可见此类出口除质量稳定外,还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流控。
在对即将到期用户、离网倾向用户及高价值客户差异化出口调整后,提升了此类用户的业务体验和服务感知,使用户的续费率有所增加,还提高了离网倾向用户及高价值客户的业务的忠诚度,以下是调整前后效果对比:
而被细分为大流量黑名单的用户,获得IP地址后将被引导到省网普通出口,如遇流量爆发高峰期,则会对此类出口进行适当流量整形,并适当限制某些应用的流量,适量控制单用户出口带宽,减少此类大流量用户对整体网络的影响,提高大部分普通用户的服务质量感知,做到相对公平。由下图可见此类出口限制了单用户协议流量最大值。
针对宽带大流量黑名单用户进行差异化出口调整后,规范了大流量用户的独霸带宽行为,在不增加出口带宽的情况下,提升了大部分普通用户的业务体验和服务感知,使原有带宽容纳了更多用户,创造了额外价值,以下是调整前后效果对比:
此种方法对处理网络质量类用户投诉也有一定的帮助,此类投诉用户并非高资费高价值用户,但其对网络应用的实时性有较高要求,需要比普通用户更稳定快速的宽带产品,一旦产品或服务达不到要求,就会投诉,乃至对铁通宽带产品进行大范围的负面宣传。
针对此类用户,我们采用经济学中的价格分歧理论来分析,价格分歧是指同一件商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客户,个别卖价还会低于成本,比如学生票、儿童票的例子。当遇到此类用户投诉后,应尽快在宽带支撑系统中利用白名单功能调整用户分类属性,给予用户相应质量网络出口服务。
【关键词】伤科外洗方;熏洗;功能锻炼;Plion骨折;踝关节僵硬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99-02
Plion骨折是由于轴向压力造成的胫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高能量居多,胫骨下端穹窿部常呈粉碎性,并伴有骨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的压缩。该骨折常伴局部软组织严重挫伤、肿胀,关节面碎裂后折块多,骨质有塌陷,骨折块间有嵌顿和交锁,无论是否手术或手法复位,无法保证关节面平整,常后遗明显的踝关节功能障碍[1]。2010年以来,我科对收治的90例Plion骨折手术或保守治疗后踝关节僵硬患者,予以伤科外洗方熏洗并配合功能锻炼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Plion骨折后致踝关节僵硬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19~70岁,平均(38.9±6.2)岁;病程3~41周,平均(7.3±1.2)周。对照组45例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18~73岁,平均(39.6±6.9)岁;病程4~50周,平均(8.1±1.7)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X线片或CT提示Plion骨折病史;病程>3周;踝关节僵硬,踝关节内、外翻,屈伸活动受限;影像资料显示骨折线模糊。
2护理方法
两组的患者均在骨折基本稳定、拆除外固定后进行护理治疗,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均予以如下护理指导:①情志护理:骨折后的患者,常因担心致残从而有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作为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和善的言语开导,帮助其缓解及解除疑虑和畏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②饮食护理:由于创伤反应和情感不畅等多方面的原因,伤后易出现脾胃运化功能欠佳。故进食宜清淡、营养、易吸收为主。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饮食指导,对于伤后早期患肢肿胀较重者,饮食宜清淡、薄素,忌油腻、生冷、酸辣及发物等饮食,可适当进食青菜、西红柿、米粥以调理脾胃,不要急于服用滋养之品。骨折恢复期,则应多食用补益肝肾食品,如动物的肝、肾、骨头汤等,还可以枸杞子泡水代茶饮等。
2.1对照组本组患者运用以主动功能锻炼为主、被动功能锻炼为辅的护理方法。患者首先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练,指导其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内外翻动作,力量、幅度由小到大。护理人员再两手分握其患肢足部及小腿,作被动内外翻及屈伸的活动,尽量至最大角度,但动作应和缓轻柔,以患者能忍受为宜,避免使用暴力按压及牵拉。每次20min,每天2次。
2.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中药自拟方熏洗的护理方法。①药物配置:川芎15g,当归15g,红花15g,苏木15g,白芷15g,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5g,活血藤15g,威灵仙15g,路路通15g。②功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③用法:每1剂加水1500ml,电煎沸腾15~20min,滤去药渣,将药液倒入用于足浴的盆内,用一块毛巾将整个盆覆盖起来,将脚伸入毛巾内置于药液上方进行蒸汽熏蒸。待药液冷却变温后,再将踝部浸入药液内。熏洗完毕后,马上进行功能锻炼。每天早晚2次熏洗。
注意事项:熏洗需注意控制好温度以防烫伤及把握好运用的禁忌症。患肢有伤口或炎症时禁用该治疗,患肢存在神经损伤及感觉迟钝患者慎用。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用量角器测量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患者踝关节肿痛程度的变化。
3.2疗效标准优:踝部肿痛消失,活动范围60~90°,背伸>20°,跖屈>40°。良:踝部肿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40~60°,背伸>10°,跖屈>30°。可:踝部肿痛减轻,活动范围25~40°,背伸>5°,跖屈>20°,或踝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增加20°以上。差:踝关节肿痛无改善,活动范围
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4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
5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之一,踝关节的灵活性对维持人体正常站立、行走、下蹲等动作意义重大[3]。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僵硬是因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关节面浆液性渗出粘连、退变,甚至融合所致。关节内骨折破坏关节面,使之粘连甚至相互愈合,关节附近骨折因制动时间过长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等,使伤后产生的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形成粘连,瘢痕挛缩,关节强直[4]。
祖国医学认为,关节僵硬属“筋骨伤损”、“骨痹”、“筋痹”范畴。《理伤续断方》:“手搓爻,举重不得;损后伤风湿,肢节挛缩,遂成偏废。劳伤筋骨。肩背疼痛,四肢疲乏,动作无力”。中医外治法在骨断筋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作用,而中药熏蒸疗法以其“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筋通络、汗而不伤营卫”的特点在中医外治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5]。我院伤科外洗方方中川芎、当归、红花、桃仁、活血藤行气活血;苏木、威灵仙、路路通、舒筋通络,利水消肿;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止痛。诸药合用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散结、舒筋活络的功效。通过熏蒸时温热的作用,使皮肤毛孔舒张,增强对组织的穿透力,使药力直达病所,效专力宏,使挛缩的肌肉、肌腱、韧带松弛,并可引起病变部位的血管扩张,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炎症介质的产生,促进局部组织炎性物质的吸收和损伤组织的修复[6]。再配合积极的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通过肌肉主动收缩、放松,关节滑动往返,予以血液循环类似水泵作用,进一步促使局部血液微循环增加,促使肌肉、韧带等逐渐恢复弹性,使得关节活动度增加,减少肌肉萎缩及纤维粘连,从而松解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软化疤痕,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本研究表明,运用伤科外洗方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对Plion骨折后踝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花费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且在疗效上优于单纯的功能锻炼,值得在骨科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14.
[2] 刘涛,张昊.中药汽疗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J].中国骨伤,2003,16(7):425.
[3] 从庆武.外用中药熏洗治疗创伤牲踝关节僵硬61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46.
[4] 胡阳广.舒筋汤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8:29-30.
[5] 王鑫,卫四来.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5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111-112.
[关键词]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
沃尔玛、丰田、联合利华等世界500强公司的成功经验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价值。而供应链管理的开展要依靠高素质的供应链人才。2017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设置供应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供应链专业人才。为顺应趋势,国内众多高校开设了供应链管理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掌握生产计划、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和分销管理等技能。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所具有的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是由易木科技公司开发的面向供应链管理技能学习者的实训软件。基于“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
1供应链管理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目前课程的教授过于强调理论。在学时分配方面,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学时较少。针对实践环节的教学,教师往往是通过课堂讨论和演示的方式进行,容易脱离实际,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供应链管理的要领[1-2]。
1.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供应链系统的类型与特征、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评价、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策略、供应链企业运作的绩效评价与供应链风险管理等知识点。这些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供应链管理学科前沿的企业案例和数据比较有限,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氛围不强,影响了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
1.3考核方式单一
国内供应链管理课程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3]。目前课程考核方式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往往比较大。考试的题目大多数源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平时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基于此,近年高校老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4]、基于教学质量国际标准的教学[5]、基于BOPPPS模型应用的教学[6]和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教学[7]等理念。以上的教学理念都是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但是鲜有学者从供应链沙盘模拟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通过让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模拟各种类型的供应链运作,体验供应链的运营,从而完成供应链课程中重点知识的学习。通过使用该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丰富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基于“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开展教学改革的目的
2.1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供应管理课程中使用该平台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辅助教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拘泥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提升教学效果
“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展示了一家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管理过程。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分组,让学生进行供应链运营管理岗位的角色扮演。以情景模拟为依托的角色扮演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其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使用该平台参加“全国供应链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供应链管理师赛”和“川流杯”等学科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3基于“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的教学改革方案
首先任课教师应明确进行供应链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即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要明晰改革的思路。课程安排共64学时,在讲授完供应链管理教材内容后,增加“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的学时安排。教师可安排32学时的理论学时,32学时的实践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中安排4个学时进行啤酒游戏的实验,24学时进行“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的实训。具体的实训学时安排见表1。“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具有多角色、数据真实、系统系及易操作等特点,如图1所示。实战平台提供两种模式,分别是个人练习模式和小组竞赛模式。平台主体功能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案例分析、竞赛过程、竞赛管理和竞赛看板,其中竞赛过程界面为主要的操作界面。供应链管理覆盖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五个领域:需求、计划、物流、供应和逆向物流。借助实战平台开展沙盘模拟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教材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以案例为依托,使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更具系统性和操作性。在该实训平台中,学生4-5人一组,分别扮演企业供应链总监、营销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和物流经理的角色,通过工厂仓库选址建设、市场投标、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生产计划、物流仓储计划和融资贷款等活动对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进行整合,其目标是通过供应链管理的运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技能体现的是整合的、严谨周密的思维。为了实现整个实战过程更加贴合实际,平台设计了9大规则体系,包括破产规则、中标规则、贷款规则、采购规则、生产规则、违约规则、配送规则、折旧规则、计费规则。下面以采购计划为例进行说明。采购经理要采购原材料,以满足工厂生产所需,体现了物流管理5R中的“适时”、“适量”和“适价”原则。适时适量即是把合理数量原料准时采购回来,既不能过于提前也不能延误,既不过量也不能过少。过于提前或过量采购会占用账户有限的资金,如若延误或过少采购则会造成不能按时履约的后果,运营的企业会被扣信用分和罚款。采购经理也要考虑到适价的因素,如选择独家供应商则有较低的价格和最高发货优先级,但是存在较高的缺货风险;如选择战略供应商则可选择多家供应商,从而降低缺货的风险;如选择订单响应天数短的,可缩短订货提前期,但是价格较高;如选择订单响应天数长的,则提前期较长,价格会较低。另外平台还设置了供货量阶梯价格,即向同一供应商累积采购的数量达到一定量时,可获得供应商给予的额外折扣。可见,采购经理的角色需要在众多因素中进行权衡和选择,运筹帷幄。实战平台根据准时交货率、市场占有率、净资产和库存周转率这四项评分指标评定最终的成绩。教师可以对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行设置。非单一的评分指标要求学生要供应链进行全面统筹,通盘谋划还要注重团队协作。在实战模拟环节,教师负责竞赛,根据学生的进度设置比赛模式。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竞赛看板”界面实时关注所有参赛队伍的业绩,比较团队之间的差距,从而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此外实战平台还提供了多元化的数据图表分析功能,比赛结束后师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团队收入支出分析、市场经营分析、生产采购分析和仓储配送分析数据报表。教师在该环节要总结每组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断改进供应链运营方案。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可以组织1~2次的实战模拟作为考核赛,并撰写实训报告进行总结。实训报告内容可以包括实验目的、实训操作步骤、实训结果、实训分析与总结以及实训收获等。考核赛的排名成绩和实训报告成绩计入个人课程总成绩。
4结语
基于“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开展供应链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一种积极探索。从综合层面上来看,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能力、供应链整体运营规划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从业务层面上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采购计划能力、库存控制与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较为完善,操作易上手,覆盖内容全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增加学习趣味,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为实现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应适当增加实践学时的安排,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熟悉系统,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得失,收集更多前沿的供应链案例和数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通过体验、反思、归纳和应用四个步骤逐步提升学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基于企业调研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21(4):171-173.
[2]汪晓莉.经管类本科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6):86-88.
[3]王恒.基于“易木科技”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皮革,2019(9):34-35.
[4]李巍巍,唐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J].物流科技,2009(8).
[5]朱晓敏,韩盼盼.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储运,2018(11):121-123.
[6]徐兴兵.BOPPPS在供应链管理混合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物流科技,2020(12).
[7]王蔚.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研究[J].大学:教学与教育,2021(5):76-79.
【关键词】 血液净化;多器官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0引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多种疾病的危重并发症,伴有急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更差. 虽然有间断性血液透析(IHD)、腹膜透析(PD)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等多种治疗技术和方式,但大多数病例是在出现急性肾衰(ARF)后才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故重症的MODS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同时伴有ARF的患者. 我们回顾性总结了本院24例MODS和ARF患者行CRRT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患者24(男10,女14)例,年龄8~70岁. 原发病为因有产后大出血合并急性肾衰6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2例,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衰1例,慢性肾衰伴心衰8例,慢性肾衰伴重度水肿5例. MODS及ARF诊断标准参考“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其中ARF诊断标准:无血容量不足,尿量<20 mL/h持续6 h以上,利尿剂冲击后尿量不增加;或血肌酐>176.8 μmol/L.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为少尿或无尿,经扩容、利尿、强心、扩血管、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正规应用均未使病情改善.
1.2方法①治疗方法: 除6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原有的动静脉内瘘作血管通路外,其余患者采用右侧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 使用德国Diapact CRRT机型,AV600s型血滤器,Treeful置换液,后稀释法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 置换量1~2 L/h,血流量150~220 mL/min,24 h不间断治疗,直至患者尿量恢复或死亡. 结合中心静脉压随时调整超滤速度,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法抗凝或依病情及滤器情况而定. ②观察指标: 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前查血尿素氮(BUN), 肌酐(SCr), 尿酸(UA)及电解质,以及对治疗中存活者CVVH治疗时间、CVVH开始后尿量恢复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 治疗后BUN,SCr及UA的下降率(%)=(1-治疗后/治疗前)×100%. ③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x±s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以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转贴于
2结果
在24例患者中,存活14例(57%),死亡10例(44%). 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存活者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率平稳,无治疗相关并发症.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BUN,SCr,UA显著下降,下降率在41%~56%之间,在治疗过程中内环境较稳定,血清电解质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波动(P>0.05,表1).
表1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略)
3讨论
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引起急性肾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轻中度的ARF经临床治疗就可恢复,但重症ARF尤其合并MODS的患者,通常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内毒素血症、水钠潴留、低心排血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大量静脉营养、药物支持、机械通气及循环支持治疗[1]. 这就需要一种能持续缓慢及能同时纠正复杂内环境紊乱的治疗措施来治疗或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CVVH治疗的特有机制在该类患者的应用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发现CVVH可广泛用于MODS及ARF合并心功能不全、脑水肿、高分解代谢状态、严重的水肿等. 它有如下特点:①治疗中患者的血浆氮质代谢产物浓度更为平稳,避免了IHD中氮质代谢产物出现明显的高峰和低谷的变化[2];②能有效地清除循环中的炎症介质;③能改善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氧的弥散功能;④持续稳定地清除体内毒性物质和过多的水负荷,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因此,对出现ARF的低血容量患者经正规治疗后若仍无尿量恢复,应尽早或在合并其他器官衰竭初期进行CVVH治疗,以缩短少尿或无尿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治疗时机选择得越晚、发生功能障碍的脏器越多,患者病情恢复得越慢,预后也越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