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预案与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的意义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化工产业通常会有较多的危险性因素存在。当出现任何制度缺陷、设备隐患、操作违章以及工作疏忽都会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然而化工厂从建立到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都会有较多环节存在,主要包括产品与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价以及环境评价等。该类企业从表面上看虽然已经获利,但在实际上则会有各种种类的安全隐患存在。所以,现阶段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在管理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存在。
化工生产中,安全生产作为前提,由于化工存在较多有毒、易燃易爆以及腐蚀性的物质,因此在高温、高压及施工工艺复杂的前提下,存在严格的操作要求。当由于管理不当或生产中形成的失误,都会造成爆炸、火灾、灼伤以及中毒事故的出现,最终对生产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整个化工厂的毁灭。多数案例证实,化工厂安全生产基础的缺乏,是无法实施正常且健康的发展。安全生产时为了保障化工生产,将现代化生产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应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实现,促使长期连续生产及安全的运行得到确保。作为化工生产的管理的关键,开发化工新产品及新产品的试生产必须对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解决,否则在实际生产中则无法进行实施。
二、石油化工安全事故的类型及特点
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安全事故的灾害性的产生都是无法预料的,一般发生都会处于意想不到的地点和时间出现。而一旦有石油化工安全事故出现,都会造成有毒化学品泄露,从而导致燃烧及爆炸事故发生。因此很难有效对挽救及方法工作进行展开,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逐渐加大,造成泄露出的化学物品的洗消不易进行,在一段时间内,导致环境污染现象持续出现。
第一,泄露事故的出现。
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中泄露现象主要是由于承载物品的容器出现破裂、管道及阀门失灵或由于运输工具造成的,最终造成毒化学品或毒液出现点状、线状以及平面状形式的泄露,从而危害了周围环境及周围人员。该类事故的出现存在现场较少的人员死亡,但在中毒人员中则相对较多。
第二,爆炸和燃烧事故的出现。
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中,爆炸和燃烧事故是通过毒化学品的爆炸或泄露造成的人员伤亡现象,该事故的特点主要包括:较多的现场死亡、烧伤、中毒以及骨折等,且存在复杂的人员伤情。
三、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第一,原料的不稳定性。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材料存在原料的反应性、易燃性及毒性都会导致火灾、中毒及爆炸事故的发生,当压力容器出现爆炸或反应物出现爆燃后,有会有极强破坏力的冲击波形成。
第二,生产过程中的原因。在化工生产中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附近的反应、副反应都会导致火灾事故出现。
第三,设备的破损。生产原料出现的腐蚀、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振动以及生产压力的波动都会造成设备出现疲劳性损坏,且当处于深冷及高温状态下也会引发压力容器损坏现象发生。设备机械不合理或加工工艺中存在的缺陷都会导致事故出现的关键。
第四,对于小型化工企业来说,人员素质存在普遍较低,施工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随意删改,造成设备机械检修中或由于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对施工机械检修时,通常在易燃易爆化工装置区域,运用喷灯、砂轮、电钻实施焊接及切割。在操作中都容易造成火花、火焰及炽热表面出现。在违章指挥、私自动火、动火审批不严都会导致火灾发生。
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第一,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并对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配备。
第二,严格按照标准、法规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才做,与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各装置及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编制。
第三,对从业人员依法参与工商保险并对保险费进行及时缴纳。
第四,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作业人员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经常对作业人员进行危险辨识工作及安全教育活动工作,进一步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发生异常状况时的应变能力进行培养。
第五,对设备档案进行建立,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定期对设备机械实施检修及日常维护。
第六,应确保运用及储存的危险性化学物品具有合理的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应在危险化学物品作业现场对醒目的中文安全警示标志进行设置。
第七,结合相关规范,与项目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对事故发生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制定,并将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进行配置,通过组织员工设施演练培训,尽可能将事故出现时产生的损失得到减少。
五、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用电安全技术要求
第一,应在安全技术措施制订及落实之前,由临时用电申请人、审批人对用电作业的环境以及火灾危险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物力性质进行充分了解,例如:引燃温度、密度、爆破极限及闪点等。并将现场的通风状况进行掌握。对该区域所处的爆炸危险区域的类型进行了解。通过对上述各类信息的掌握,即可对合理的技术及防范措施进行制定。
第二,配电系统在规划时应结合负荷条件进行合理操作,根据负荷的发展规划对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进行合理的选择。施工单位在对线路进行安装时,应确保有专业电工对其进行负责,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避免对电线或负载进行过多拉入。定期采用计算或测量的方式对线路的实际负荷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安装的熔断器和断路器处于合适状态,避免当线路达到超负荷时造成的损坏现象发生。禁止滥用铁丝或钢丝对熔断器中的熔丝进行替代。
第三,为了避免线路有过载或短路发生,在对电气线路进行安装时,应对导线的类型、绝缘体的强度及截面的选择进行关注,从而避免隐患的出现。当处于干燥无尘的环境时,可运用一般绝缘导线进行应用。而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下,则应运用有保护的绝缘导线,例如:塑料线、铅皮线以及在塑料管内或钢管内对一般绝缘导线进行敷设等。当周围环境存在有腐蚀性气体时,可运用管子线、铅皮线以及硬塑料管线进行操作。当周围环境处于高温状态时,可运用瓷珠、石棉、云母、瓷管等,使其发挥绝缘的恼火电线电缆的作用。
第四,连接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时,必须确保达到牢固可靠。为了避免有过大电阻所接触,必须经常运用巡视检查的方法对线路及设备进行运用,当有接头发热或松动出现时,应对其进行及时处理。运用焊接法或压接法对大截面导线进行连接。在连接铜铝导线时,应运用铜铝过渡的接头进行连接。在铜铝导线接头位置运用锡箔进行支垫,避免对电阻造成接触的现象发生。当容易出现较大电阻的位置对变色漆进行涂抹或对试温蜡片进行安放,促使有过热现象出现时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并处理。
第五,在使用存在防爆作用的电气工具及通讯器材时,应对其铭牌上标注的防爆级别、类别以及温度组别进行检查,当使用环境可能释放物质的级别以及温度组别无法得到满足,或出现类别不当时,该电气设备则属于非防爆电气设备。
第六,当生产装置有事故出现时,应运用脱水、采样及排放等措施对工艺异常或生产中进行操作。当临时用电容易导致爆炸及火灾事故出现时,用电人员应对生产岗位人员的指挥进行绝对听从,通过对用电进行立即停止后,对非防爆区域实施停电操作。
六、结语
关键词:港口建设;港口安全;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赢得了“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要开放,先建港”的美誉。当前港口的作用,已远非交通运输这么简单,它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我国港口建设与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最近的十几年,我国在港口上投资最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最快、科技水平及管理能力都在迅猛发展着,中国的港口吞吐量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底,我国的生产性码头的泊位已增至3.5万个,其中有1200个是万吨级以上的码头泊位,尤其是上海、深圳这两大地区的港口,其集装箱的吞吐量已经分别发展到底3位及第4位。国内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3亿吨,发展到2010年,已经增至80.2亿吨;而集装箱吞吐量也从1986年的40万TUE发展至2010年的13060万TUE。我国港口的吞吐量在世界范围上已经达到连续6年第一的惊人成绩,这也显示了我国在港口建设上的成果非凡,中国港口业正在逐渐现代化并急速发展。但从港口的发展需求方面上,我国的港口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港口建设中的基础性设施存在明显的结构型矛盾。首先,港口的总体通过力明显欠缺,比如2001年港口的通过能力同实际的通过量只有1:1.07的比例;其次,当前我国港口中主要以中小泊位为主,欠缺大型的专业化集装箱、原油及矿石等深水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仅仅占据了15%;再者,港口的航道存在水位不足,对大型的泊位发展需求存在极大的阻碍;最后,铁路、水路及公路等存在疏运系统不顺畅的问题,对港口功能的实现及扩展极为不利,甚至是阻碍。上述这些情况的存在,主要同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来源有关。当前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来源主要是向货主征收的行政性规费,而在各级政府中也没有专门且固定的资金渠道,这些对我国的港口性建设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其二,港口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管理水平也有待改善。我国港口建设一直处于政企结合的方式发展,直到2002年,才开始规划完全式企业发展,港口体系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关系理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完善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其三,港口建设的投资数额大、周期长,建成之后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故而风险大。港口建设同环境保护、风险规避等因素的合理搭配,已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可持续建设中的前提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港口安全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港区内危险源较多, 如港区内加油站、 各种化工品罐、 油罐、 危险货物拆装箱区等, 这些危险源在港区内的广泛存在给做好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
其二,部分码头专业化程度不高, 装卸工艺落后。 尤其是部分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初期建设的码头目前仍在承担繁重的生产任务, 码头货种杂, 设备老化, 工艺落后。加上这些码头使用时间已较长, 长期超负荷运转, 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其三,港口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和港口企业之间业务竞争的加剧, 给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 码头出租经营、 承包经营, 光板码头租赁, 仓库、 堆场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纷纷出现。 同时, 在码头劳务用工方面, 装卸劳务部分或全部外包, 码头生产各环节部分或全部雇请外工等多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已在港口生产实践中大量应用。 这些不同经营方式和用工方式的出现使码头生产的装卸作业、 堆场作业等环节大量出现不同单位人员在同一场所交叉作业、 外来人员在港口企业场所务工作业等复杂情况, 给如何明确而又合法、 合理地分清承租方与出租方、 承包方与发包方及同一经营场所不同承包方之间各自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增加了难度, 也给确保对外来劳务人员按要求持证上岗管理增加难度。另一方面, 随着 《港口法》 的实施, 港口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化, 市场竞争激烈已成必然。 在此背景下, 也必然会使部分港口企业出现利用小码头靠大船、 低接卸能力设备超设计能力装卸大件, 盲目赶工作业等影响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的行为, 给港口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二、港口发展战略
1、加强港口发展的规划建设和立法工作
港口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不仅应该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而且应该在一个有序、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因此,加强港口发展的规划建设和立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进行港口结构调整。针对我国沿海港口码头数量众多的特点,根据腹地经济和所处区域位置,通过国家宏观调控,采取大、中、小港口相结合的建设方式,适度发展深水港,码头能力适度超前建设,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建设多个深水港。通过港口结构调整,促进中国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加强港口建设和管理的立法工作。由于有关港口的法规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同时各行业的法规之间缺少相互协调,存在诸多矛盾,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建议健全港口法规体系,依法对港口实行管理,保证港口事业的健康发展。再次,港口建设应鼓励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当今世界,和谐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在制订发展战略和项目决策时,应本着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原则,注重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结合《港口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最大程度上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的和谐。
2、港口间的适度竞争及相互支持
港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需求。当前世界上集装箱的贸易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这大大的促进了集装箱港口的发展。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集装箱运输需求,港口企业通过不断的规模扩大、码头条件及集装箱疏运的改善,此外,港口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也在港口的竞争力上填上浓重的一笔。然而,不断加剧的港口业的竞争,引发了例如无序运输等问题,继而引起港口码头的盲目扩建、布局混乱、港口间因竞争因素竞相压低运输价格等问题。本文中提出的适度竞争及互相支持就是为了解决集装箱港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腹地交叉的港口及港口群,均在该倡议的政策范围内。现代集装箱港口必须争抢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做到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实现港口间的双赢竞争结果。
3、严格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
现场管理是港口企业安全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 也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的保证。 港口企业现场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对舱内、 堆场、 甲板、 皮带机巡视维护、 集装箱装卸等事故多发重点作业环节的监管; 二是要防止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重点类别事故发生; 三是关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 台风季节、 高温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是要认真检查油罐、 港区加油站、 配电房等重要场所。 要坚决制止和纠正一线人员不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及违章、 冒险作业等 “三违一冒” 现象, 以严厉手段和措施制止和处罚现场作业中的违章行为,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机率。
4、提高港口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一是要加快对现有码头的整合, 改进落后的装卸工艺, 改善码头生产作业环境; 二是以专业化为方向规划、建设新码头,多建专业化程度高的专用码头, 减少作业方式相对复杂的通用码头, 提高新码头科技含量。
三、探究心得:
随着港口建设工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原空白生产领域,港口的建设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和研究。相信随着其应用和研究的深入,港口建设以及安全管理必定会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从而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自己特点的安全预评价方法,并以此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现代化与科学化。
结束语
港口的发展应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港口的定位应以客观条件为基础。港口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建立在全国乃至全球航运网络合理布局的客观条件下的。因此,任何一个港口的发展、功能定位必须客观、理性、避免盲目冲动。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港口相关单位认真思考这一客观问题,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发展观合理规划建设港口。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之一,推动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发展产业。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职能电网建设。
1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2010年7月19日,某供电局200kV变电站发生了一起因外单位施工吊车碰撞引起的220kV II母线失压,导致8个220kV变电站失压,造成了减供负荷840MW,大面积停电的重大电网事故。安全问题是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各行各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生命安全和幸福指数,因此电力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因为各种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导致的电力安全事故数不胜数,造成数百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致使国家经济损失惨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所以风险控制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
2 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和代码》中阐述的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分为六大类:物理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噪声、震动、辐射,明火;化学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自燃物质,腐蚀性物质;生物危险源,包括细菌、病毒,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植物;生理、心理性危险源,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行为危险源,包括违章指挥,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失误;其他危险源,包括搬举重物,作业空间狭小,工具不适合[1]。电网事故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施工单位现场指挥人员指挥不当,没有注意吊臂的伸展位置,同时也由于吊车司机观测角度存在盲区,导致在操作吊车伸展吊臂的过程中,直接碰到220kV II母线导致失压,引起一连串的安全事故。
3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依据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针对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状况开展的系统查找和识别风险的工作,为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2]。风险辨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是否处于可承受的范围,当风险大于社会可承受的范围时,要采取转移或者降低等措施对风险加以控制,使国家和人民遭受的损失最小。
4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的管理措施,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3]。
4.1 事故前控制
电力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缓解电力供求矛盾,调整电力结构,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提高电力装备制造水平;电力企业要科学编制施工方案,重点场所责任到人,加大安全工具设备的投入,定期派人维护电网系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学习,提高安全操作的意识,制定紧急抢救预案;工作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做好保护措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认真做好防护工作。任何危险来临之前,运用风险评估方法,辨识危险源,预先采取措施,实施有效控制,将可能造成的风险降至最低。
4.2 事故中控制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电力部门应迅速启动紧急抢救预案,把情况上报指挥处并下达紧急指令,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维修工作,尽可能的转移风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更大的损失。
4.3 事故后控制
危害发生后,组织人员抢修、维修发电或者供电设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电网,电力部门要开展事故调查,分析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开展事故座谈会,总结事故经验,补充和修改紧急预案的操作流程和环节,制定事故的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杜绝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5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
5.1 消除法
对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线路不通,绝缘破损,接触口松动,设备短路,机械运转异常等问题,可以及时维修,消除危险,避免损失。此方法是针对前期监测工作,能够从源头上消除发现的危险因素,效果很显著。
5.2 代替法
用低风险、低故障率的装备代替高风险装备,发展高科技全自动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组织开发人工智能设备,改造或者更新老设备,将操作人员的双手解脱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5.3 隔绝法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彻底消除危险,但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将危险因素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例如:进行检修、抢修工作时,用测电笔、电表等仪器设备查找问题,不能带电操作;在完成危险操作时,要设立危险警示牌或者安全围栏;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出高危工作环境;危险物品要单独存放,与作业环境和运行设备隔离开来等。
5.4 工程法
开发、改进或者改造系统和设备等工程方法降低风险程度。例如:更换选型不当的设备和不符合作业环境的设备,改进老旧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提高自动化程度,改善用工制度,调整工作强度避免疲劳操作,减少因人为失误操作造成的风险。
5.5 行政管理法
电力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调整电力生产结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战略合作。电力企业要落实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通过培训、监督、考核等手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惩罚机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事故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进行严厉处罚。通过行政监督、工作制度、安全保障、专业培训等行政手段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和规避风险。
5.6 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穿着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坠器、耳塞等防护措施,操作仪器设备要做好安全检测,学习高危环境的自我保护和急救措施,保障个人的生命安全。
6 结束语
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20kV II母线失压事故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危险无处不在但采取合适的控制方法,危险是可以规避的,我们要向经营生活一样来认真对待安全生产的问题,遵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悟工作中的每一次成功,体味每一次美好。因此通过对生产过程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到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源,消除和控制风险,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设备安全性,促进电力行业的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国忠.变电站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3.
[2].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运用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
[3]伍新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探析[J].中国高新科技企业,2013.
关键词:安全生产 市政工程 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质量不仅关系着工程的实施,更关乎着人民和国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随着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市政工程的扩建逐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因此,我国应该不断改革,创新方式,从方面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
一、市政工程的事故
根据我国工程建设相关规定,市政工程安全事故包括坍塌、触电物体撞击、机械伤害等。市政工程的项目大多是露天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而这些基础设施又收到地下水和地质因素较多,因此,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极大的程度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甚至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城市的文明,安全。
二、基于安全生产分析市政工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
即使施工过程中具有多个工程项目,但它们仍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某项工程出现问题,就会涉及到其他的建设工程。例如铁路施工就会影响到地下管线,建筑物和一些地下设施的迁移和在建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其中一道工程工序发生问题,而其他工程出现生产安全的问题,从而引发施工的安全隐患增加。
(二)偶然性
市政工程一般是露天工作,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较深,从而导致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增大。尤其是在城市中进行工程作业时就必须面临着地段的狭小限制,城市的各种噪音,而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和使用都十分的不方便,还要顾及市民的情况,尽量避免对市民的影响。除此之外,施工又极大程度的受到了恶劣的季节气候的影响,例如在进行一些铺设路面的工作时,就要求天气温度不要太高,以免造成施工人员的中暑现象,而温度太低会导致路面的温度不够,不易成型。而有些工程不能接受过长的日照时间,因此,施工人员只能在夜里通宵完成工作,光线太暗,从而使得施工隐患的不断增多。
(三)不确定性
市政工程包括很多小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中又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而其中形成各个工程项目的生产工艺方式又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还存在着交叉作业的现象,使得施工风险系数增大。在一个施工场地会有很多的施工部门的不同工艺进行作业,这就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协调,从中选取一个有利于工程进度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由于沟通不善导致一些管理盲区发生安全问题。施工环节流水作业频繁,施工环节的操作和规范都不一样,这就使得施工环境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临时性
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必要的场地变更和工作工序的变换大大增加了安全防护的难度。而每一道工序的不同致使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也就大有不同,因此,施工单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大多是临时性的,临时性也就说明了防护设施本身的防护能力比较低,由于施工的工作量大,很多人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施工防护上,因此这种设施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而一旦发生情况,这些临时性的防护措施难以起到大作用,就会使得工作人员措手不及,从而给工程和城市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基于安全生产分析市政工程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
基于安全生产的市政施工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完整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具有完善的安全教育理念,使得安全意识影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从而呈现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过程顾及着方方面面,一道工艺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引发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所构建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涉及到方方面面。为了避免一些管理盲区,可以召开回忆会议,让各个领域的施工人员进行共同讨论,使得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做到从细节出发,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而安全管理也同时应该从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单位应该逐步建立安全教育体系,对于施工人员也要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理念教育,从而使得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二)做好非固定和露天机械设备的检查
由于现在的工业技术的逐渐进步,施工现场会有很多机器设备运作,而其本身又具有线网广,流动性强,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设备接线停歇的情况,就有可能由于看管不力或者是自然因素导致受到破坏和影响。因此,施工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无论是在使用中,停歇中还是移动中,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三)做好施工前的安全预测
由于市政工程自身工程量比较大,收外界因素干扰较多,作业的周期长,潜在的安全隐患多,而想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是比较困难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相关的工程检测人员就应该对现场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于可能出现在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经发现,要及时处理,避免在真正施工时产生危险。其次,检测时要注意所使用的设施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进行水下作业时,检查地下保护装置是否安全,而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更是要注意检测作业的环境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四)完善人定机管理
在进行市政工程的机械作业时需要专人进行指导,高空施工时更是要安装平面网等,而在施工中所使用的一些大型机械设备,例如挖掘机,吊车,碾压机等是必须要定人定机的。而这些大型机械设备一旦没有看管好,发生了安全事故,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在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时,应该有专人进行作业指导,让工作人员能够最大限度的摆脱由于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而有些单位为了减少开销,在安全防护设施上偷工减料,使得防护设备远远达不到标准,而有些施工的环境异常险恶,如果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很有可能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由于我国国家的重视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的建设发展也就越来越迅速,同时,对于市政工程的硬性规定也就越加严格,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生产安全。我国发展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作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点。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施工安全生产的合力,进而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为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大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席禹,邹俊雄,苏忠阳,蔡泽祥.基于报文识别与流量管控的智能变电站保护控制信息安全防护方法[J].电网技术,2017,(02):31-33.
关键词:电力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19-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电力的安全供应不断增高要求,因为电网建设跟不上时展、网架结构建设薄弱、恶劣天气等其他因素的破坏给点力企业的生产和输送电能带来很多麻烦,并且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电网因为各种破坏而稳定性大大降低和经常发生大范围的停电事故,这些安全风险一直都存在着。
1 电力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是危险、风险与事故。这会引起一种事故发生或其它很多的损害与损失,它是风险存在的前奏。当危险在生产中暴露出来时就是风险。风险不只是指危险还包括它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对风险没有控制好就会发生事故从而带来危害。
安全风险有客观性的特点,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安全风险有不同的等级,是根据危害程度的不同来划分的,这也是人们判断安全风险等级的依据,人们也根据危险的客观性去考虑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的评估管理体系,坚持以实际情况为落脚点。虽然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又有潜在性的特点,较难被发现并且对它的危害程度估计不够,还有就是风险还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它存在着如果遇到合适的诱发因素就会发生。人们可以对不安全因素的表现和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掌握,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相关的风险评估标准,对已经被发现的安全风险作出评估,按危害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级别。例如在国外有一个标准,按不同危险程度把安全风险分成四级:1级,发生人员死亡或者是系统被严重破坏;2级,造成人员重伤、重度职业病或者是主系统遭到破坏;3级,发生轻伤、轻度职业病或者是一般系统被破坏;4类,暂时不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例如职业病等,暂时不会破坏系统,但是需要采取措施对这种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如果不重视安全风险任其滋长蔓延,早晚会在生产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安全风险时要有一个直接目标,方便对它的管理和控制。要对安全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控制,尽可能降低安全风险带来的危害。
一般情况下,事故发生原因是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机械设备故障和违规操作,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这些危险因素既造成安全风险的存在也增加了它发生的概率。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不同工种和产生能量多少。机械设备故障引起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机械设备自身存在的缺陷问题;另一个是没有进行有效的保养与检查,造成有些机械部件不能发挥功能。工人的违规操作包括管理方面、装置方面和行为方面三个种类。生产环境、机械设备和职工,其中职工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果职工的安全素质较高,不仅会按安全规程来管理、指挥与操作,还能及时辨别与发现生产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与机械设备的不正常运转,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综上所述,国家电网公司编制了《安全风险的辨识与防范》,从作业环境、机械设备的防护、职工素质、现场控制和综合管理这五个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同时分成输电、变电、配电、调度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以标准统一化、分类专业化为引导进行稳步实施。
2 电力企业生产中对安全风险的管理
首先是了解和清楚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管理现状,然后根据风险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安全工程学、安全心理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沿着管理学中的求善与求真思路,这家电力公司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建立了有安全的观念和价值、组织管理、微险辨别和风险预测、电网管理等14个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单员,包含着59个管理要素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也称为“VISR”系统,它能主动地对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该系统的目标是通过防范职工的人身事故和责任事故来控制和降低引起电网、设备发生事故的安全风险,根据生产过程和安全文化两个方面,建立该管理体系为企业和员工着想的理念,同时加大对安全文化在电力企业中的宣传力度,加深所有职工对该管理体系的了解。注重对职工、基础、系统这三个方面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职工就是努力提高职工素质,降低人为原因产生的安全风险隐患;基础就是指解决机械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造成的安全问题;系统就是指分析管理和流程中的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风险要做好风险的辨识、评估、控制、预警这四个重要环节的工作,建立完整的保障体系作为该管理体系中重要的控制技术。该管理体系在设计时有6个原则:对风险做好预先控制、全体职工参与、系统化、行为和态度、不断更新。
对于提高职工素质,解决职工自身的安全风险问题,该电力企业建立了影音教育室、实训基地这种更加具体的教育培训措施。公司把安全教育室分成安全文化展览区、急救培训区、学习区、事故教育区这4个区域,并快速建设完成。展览区通过对和安全风险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的展示帮助职工建立“相互关爱,大家平安”的理念,使全体职工形成相同的安全价值方向。触电培训是指让职工学习触电急救方面的知识、技巧,掌握一些心肺复苏技能。互动学习是指使用电脑、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员工自觉学习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知识与技巧。事故教育是指使用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表示方式和实用技能对职工进行安全和警示方面的教育。
实训基地是是为了对职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认证的场所。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建成好几个专业包括变电运行与检修、带电作业、继电保护、高压试验、装表接电等,职工能够在真是设备上学习,掌握生产作业中所必须的安全技能,并对职工对安全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认证。在安全风险的实训基地,使用强光、烟雾、不对人造成伤害的高频电流等其他技术手段,建立真实与虚拟结合在一起的风险体验基地。职工在作业时如果操作时如果不规范,职工身上会受到高频电流、声光等刺激手段。
3 结 语
公司在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不少薄弱的地方,跟国外其他电力企业对安全风险的管理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必须加大管理力度。电网公司通过借鉴与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较为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措施,把对安全风险的管理和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讨论分析了风险管理对电力企业中安全管理的作用,把对安全风险的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安全管理问题去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才.风险控制在水电厂安全管理中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2] 董雪.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
关键词:南水北调;安全生产;预防;监控措施
Abstract: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s to ease China north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situation,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great project, to regional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ll produce far-reaching effect, can be finished, the project, safe produc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situat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production safety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Mid-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Safety Prevention and monitoring measures.
Key words: South to North Water Transfer; safety produ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整个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工程建成以后,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水系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其中,中线工程自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至终点北京,沿途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输水干渠全长1432公里(含天津输水段154公里)。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于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后全线通水。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处于工程建设“高峰期”和“关键期”的决战攻坚阶段,投资、质量、进度是中线工程能否如期、保质完成的三大“生命线”,而安全生产则是这三大“生命线”的“护身符”。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生产状况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一般的水利工程比较,具有其明显特征,其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和管理重点亦不同。
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长距离线性引水项目,从地形地貌、调水距离、调水规模、技术难度等诸多方面居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如中线工程中的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属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项目、湍河渡槽工程属世界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工程、穿黄工程隧洞属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属国内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等等,工程规模巨大,周边地形地貌复杂,沿线地表径流和水文地质条件千差万别,使得工程技术问题十分复杂,因而其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亦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处于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和“关键期”的决战阶段,工程建设的投资、质量、进度均处于高压集中管控,工程量最多,施工强度最大,质量要求更严,客观上存在着工程建设现场生产要素集中、多工种立体作业交叉进行等局面,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亦最为严峻。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的施工对象纷繁复杂,单项管理形式多变,如土石方爆破工程中的爆破安全;潮汐和汛期施工过程中的季节性安全预防;重多大型机械设施使用过程中更应保证架设和作业期间的生产安全;隧洞施工作业的开挖衬砌和封堵的安全问题;还有如基坑开挖处理时的基坑边坡的安全支撑等等。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易造成安全隐患。如穿黄隧洞工程,为适应黄河游荡性河流与淤土地基条件的特点,开创性采取了内、外两层衬砌隧洞,这种结构在国内外均属先例,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黄的工程,技术难度之大,安全生产问题尤为重要;大型槽河渡槽工程,高空、悬空大体积混凝土立模、扎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安全问题等。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山区水库、一般引水工程相比,具有规模大、战线长、施工单位多、工地“开放显露”等特点。工程建设现场施工单位多,现场工地较为分散,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任务较重,系统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加之均为“敞开式”作业,无法进行有效的封闭隔离,对施工对象、工地设备、材料、人员的安全管理更是增加了难度。
6、近年来,大量民工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线的生产主力军,文化层次相结较低,安全意识不够,加之分配工种的多变,使其安全适应应变能力相对较差,增加了安全隐患,作业过程中要防止高空坠落、钢筋扎伤、高斜坡作业安全等。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生产预防及监控措施
1、着眼于预见,防范是前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纷繁复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超前发现隐患和危险至关重要。安全生产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控制目标之一,具有事故一旦发生后不可逆转的特点。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对不同等级的危险因素预先采取不同层次的组织、技术措施进行防护和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2、明确目的,教育是首要。安全生产管理就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等进行科学、有效地安全管理。只有明确安全管控的目标和方式,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典型案例、大会、小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部署和宣传,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和重要性,才能使身处其中的每个参建者都预先提高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清晰并严格执行作业标准,预防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避免事故发生。
3、制定制度,落实是关键。制度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关键,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从业主、监理到施工单位,层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管理制度,重点抓好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如责任制、防火、安全用电及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做好宣传、培训、执行和检查,全方位贯彻执行,落实到位。
4、分解责任,垂直管理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伊始,要利用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时,对业主、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责任垂直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直接责任人的追责安全管理体系,并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作为现场安全员协助落实,实现管理、监督、执行三位一体,责任和权力对等,确保有效履责。
5、抓大不放小,关键要素和节点是重中之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一直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不仅对于各项关键要素、关键节点和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组织应急演练,抓好关键施工对象、关键施工工序、危险施工部位的安全管理布控,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作业面、任何一个危险源,对安全问题“零容忍”。
6、设备和工程安全,利用仪器检测是科学。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安全检查方法已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现场管理需要,如对于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机械起重设备的安装验收方面、对于各项作业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指标检测方面、对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方面、对于建筑物地基灌浆材料有毒有害化学品检测方面、对于物料中易燃、易爆、易腐蚀成分检测方面等等,均应借助于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科学检测和分析。
7、严控资质,杜绝无证上岗是手段。要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一定要严格控制工种、作业和人员资质问题,坚决杜绝各类工种的无证上岗和各种危险作业的事故发生等。
8、公布与众,惩处是警戒。利用信息网络,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对参建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及时公布与众,依法进行处罚,并在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他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一、时间安排
各民爆企业按照上级监管部门有关要求编制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每季度至少演练一次,具体时间自行安排。特殊情况(自然灾害、启动反恐应急机制)下,适当增加对应的专项演练。
二、目标要求
各民爆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准确评估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风险,精准制定落实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措施。要把应急演练与风险分析评估相结合,按照风险区域安排演练项目,重点做好高风险地区、高危险领域以及生产、储存一线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落实重点岗位应急处置”一人一卡、一岗一卡”制度,建立完善与岗位风险对应的防控和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对于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岗位,按照“红、橙、黄、蓝“分级张贴安全风险辨识信息,制定相关防控措施、预防及应急逃生措施等。邀请当地应急管理、消防等相关部门参加现场指挥。同时,认真做好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宣传教育培训及“安全生产月”等活动。
1.安全生产形势
由于近几年来工矿企业由于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引起特大、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企业受损的实例很多。
每年我国产生较大的安全事故,然而企业要生产就可能产生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为了防止这些惨剧的发生,我们必须做好事故预防以及事故发生后怎么样去控制,把损失减少的最小。
2.安全生产方针
2.1 安全生产方针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就是要把安全和生产统一起来,生产的同时要抓安全,在各项生产活动中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尤其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把安全管理从过去的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事故预防型,把工作重点放在与预防上。
2.2 安全生产术语
“三懂四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六大禁令” :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 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 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3.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
3.1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要消除隐患、加强防范、落实责任,要把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事前)。
其次是发生事故时,要积极采取各种应急处理措施,启动应急程序,立即实施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中)。
再次是认真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防止重复性同类事故的发生(事后)。
3.2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三大对策
3.2.1 安全工程技术对策――技术系统本质化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物的方面)
以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安全技术措施可以分为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防措施。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最佳手段,企业应尽可能的以技术手段保证安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1)应首选消除措施;(2)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采取隔离措施;(3)最后采取限制措施。
3.2.2 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教的育内容:企业安全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事故危害性;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的历史经验教训;自我保护等等。教育对象和重点:对全体职工普遍的进行企业安全管理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教育;对领导干部要侧重安全方针、政策、法规教育;对生产工人要侧重事故危害性教育和有关安全法规教育,以及自我保护教育。
3.2.3 安全教育的方法
按照教育对象、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加以确定,一般有:
全员安全教育:是指在企业编制和贯彻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之后为了保证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在年初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并再教育的基础上,层层制定预防、控制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三级安全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特殊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3.3 强化安全生产的预防与控制
3.3.1 强化预案管理,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坚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加强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健全采油厂应急预案体系。重点做好二级应急预案的适时修订及三级基层现场处置预案和四级关键岗位应急处置程序的制订和完善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管理。采油厂应急办公室严格督促预案编制单位和部门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严格预案内容的审核,确保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严格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定期评估工作,确保预案内容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3.2 强化应急保障,提高全厂总体应急能力
一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整合采油厂各类救援力量,依靠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工艺电力维修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人员的作用,吸收有关专家和有相关现场救援处置经验的人员,建立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必要装备,强化队伍训练,不断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
二是统筹应急资源管理。建立采油厂和基层单位两级应急物资保障制度,加强采油厂物资储备建设,统筹调度应急处置物资和规划紧急避难场所。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确保各类应急资源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并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物资库保障能力,实现基层储备和专业储备互为支撑的有机结合。
3.3.3 积极开展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信息化水平
严格按照油田公司有关要求,配合做好HSE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重在集成、贵在实用的原则,努力做好三级应急信息完善和更新,做到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努力实现网络对接、信息资源共享,为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提供保障。
3.3.4 重点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综合应对保障能力
一是扩大基层应急预案覆盖面。所有井站、关键岗位都要编制应急预案。基层的应急预案要切合实际、真正管用、职责明晰、简明易懂、一目了然,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要做好预案管理和衔接工作,加强预案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修订和更改预案,让基层预案真正进到员工心里去。
二是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和新员工有关生产现场和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应急管理知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在演练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强化全员应急防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切实发挥基层应急组织的作用。把应急管理融入到基层生产运行、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员工思想教育(维稳)工作等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转化。
3.3.5 做好日常管理,强化预警监测,提高突发事件防范能力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监管。猿衷绶⑾帧⒃缈刂啤⒃绱χ煤驮し烙胗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
二是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要按照油田公司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基层信息收集等多种方式采集信息,落实信息报告责任制,规范信息报送要素,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报送信息快速、真实、准确,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是建立并完善预测分析、总结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灾害、灾情的预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