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计算机系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系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系实训总结

第1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专业规范;培养计划;课程考核;实训

1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表的《高等学校计算机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报告[1]提出了信息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非常明确地指出计算机专业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

根据宁夏大学对2008届以前的三届学生毕业去向的不完全统计,约有30%~35%的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任职于信息化维护、建设等岗位;20%~25%的毕业生进入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10%~15%的毕业生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领域的工作,成为工程人才;25%~40%的毕业生从事非计算机行业的工作。在针对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调研中,我们总结出他们对人才需求的以下要求。

1.1专业能力要求

信息社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事业信息管理等需求的扩大化,信息处理的普及化和全面需求,要求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更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即他们能够根据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在产品生产、企业内部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都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1.2专业素质要求

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才应该能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规划,以及针对各行业信息化系统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在培养方向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仅应有对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研究、开发人员的素质要求,还应注重对学生系统工程等素质的培养。这些素质培养虽然在学校不能全部实现,但应在培养体系中给予适应训练。

1.3专业知识要求

在对计算机科学技术不同方向人才的培养上,不同体系有较大的差别。对于软件工程方向的人才,要求专、精;而对于计算机应用方向的人才,应使他们建立更宽泛的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对信息化建设中全面开展信息系统工程的要求。

2我校计算机专业现状及困境

宁夏大学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主要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人才。招生对象以宁夏本地为主,同时面向全国招生。由于中学教育资源存在地域化差异,中学教育资源呈现城市化趋势,因此宁夏大学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宁夏大学的平均学费与其他高校相差较大,与发达省份相比,平均学费约为其他大学的一半左右。计算机专业学费属全国计算机专业的最低学费。

2.1生源情况调查

对于2008级(120人)与2009级(119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生源总体情况,我们做了3项调查,即生源来源地调查、家庭收入调查、对计算机相关认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宁夏大学招收的本地学生比例为90%,外地学生比例为10%,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农村或非中心城市的中学信息设备配置较弱,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缺乏相应的教师。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计算机应用了解的学生比例不到20%,大多数学生专业选择的原因来自父母或者亲朋,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科认识几乎没有。

2.2环境困境

宁夏区内的计算机公司较少,银川市计算机及相关公司大约为230多家。其中,真正从事软件开发类的专业公司在40家左右,但人数在30人以上的软件开发公司不到10家。实训机构只有3家,其中2家实训公司于2009年成立;另外一家是西安的公司,借助于网络视频进行培训,从2008年才开始在宁夏开展业务。同沿海和发达城市相比,宁夏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研发市场比较小,学生参观、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小。

相比其他大学,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比较滞后。年轻教师的比重较大(35岁以下教师占学院计算机教师人数的73%),教师数量有限(专业课教师18人),承担第一线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另一方面,宁夏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较小,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较少,尤其缺少与企业联合的横向课题。因此,教师缺乏实际软件工程和项目研发经验,年轻教师大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承担教学任务,缺少教学经验。而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间接给专业教师的教学造成了极大的技术压力。

3教学改革与实践

根据我国新时期发展的特点,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认真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体现了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了教育部对不同类型学校分类指导的原则。

《高等学校计算机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1](以下简称《规范》)给出了计算机专业三个方向的最小核心课程及最少课时数,并强调高校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根据《规范》的具体指导思想,我校从2008级开始,逐步对教学体系进行整理改革。并从2009年开始,逐步推行新的教学培养计划和教学体系。

3.1强化专业基础课,强调课程关联

宁夏大学教学培养计划一直以来都遵循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计划体系。近年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市场对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素质以及掌握技术的要求变化较大,但由于宁夏地域具有信息相对闭塞的特点,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市场变化反应较慢。借助专业规范试点工作,在学校领导、教务处的支持下,我们借鉴其他一些地方性大学的做法[2],对教学培养计划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内容有以下3点:

1) 结合西部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和内容;主干课程设置强调课程关联程度,开设学期经过严格讨论。

2) 计算机科学方向:主要是打牢基础,增加选修,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就业方向。

3) 软件工程方向:精修专一,系统规范,理论与方法并重。

3.2实践贯穿课程专业主干课程

说到主干课程,除相应的通修课程做了小改动外,计算机核心课程从原有的20门课程减少到16门课程。我们合并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等一些课程,并重点对16门课程中的部分关键课程增加课程设计,作为新的课程。我们减少了一些理论课程的讲课时数,加大实验力度。在课程衔接方面,通过课程教师的探讨和对以往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学习实践过程的了解,我们调整了课程衔接关联度,加大关联度课程的课时数。

例如,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没有完备的实验器材与实验课程支持的情况下,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原理课程,尤其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微机原理等硬件理论课程,学生很难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将这些课程进行了合并。针对大部分学生计算机使用程度不高的情况,我们在算法设计语言课程上加大授课力度和实验力度,讲通讲透。尤其针对数据结构课程需要的指针部分,重点讲授,并与数据结构授课教师一起设计并完成算法设计语言的课程设计(2学分),使算法设计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紧密结合。以前软件工程和数据库原理课程均开设在第6学期,但软件工程课程近几年一直坚持以实际软件项目及文档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进行课程结题,学生对数据库设计及使用的需求较迫切。因此,我们提前到第5学期开设数据库原理课程,较好地满足学生贯穿和掌握知识的要求。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并非选择软件方向就业,更多的学生是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展业务系统的维护和规划工作。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缩小核心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是首要需求。例如,从大一开始,我们就增加了计算机维护、维修课程,由实验室教师讲授,并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维护维修证书。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上,更强调对于信息系统的规划。在学生选取第二学位的时候,举办一些讲座,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机专业与选修的第二学位专业有机地集合在一起。

而对于软件工程方向的学生来说,专业方向比较专一。因此,在课程规划中,我们在认真研讨《规范》后,决定减少计算机专业中的一些常规性理论课程。如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偏硬件理论的课程,我们加大围绕软件专业方向的课程力度,还增加面向对象设计与UML、软件实例分析、软件过程管理、软件体系结构等课程,并加大软件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类技术课程的课时数,增设专门的课程设计,将软件方向的学生培养成专门的人才。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我们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数。针对一些后继课程的基础课程,我们增加课程,将其专门作为一门学分课程开设。算法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分析、数据库原理等,属于技术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设计中必须用到的知识课程体系,也是企业针对就业学生基本测试的技术性内容。我们开设相应课程,将其纳入学分课程的体系,在理论课程开设的后一学期开设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技术性质的培养和训练。

根据《规范》要求的课程时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详细对比了改革前后的课时量,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革重点加强了实验课程及实践环节,压缩理论课程,强调精讲多练,强调技能训练,从理论走入实践,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改革前与改革后的理论/实践比已接近或达到了《专业规范》的要求。从2008级在原来培养计划上进行的小范围试验情况看,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反馈较好。学生在机房的实践时间增加,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一些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被教师挑出,参与到一些教师的实际项目中。从2009级开始,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增加了40%(达到10人/级)。而且,以前基本上从大三才开始有兴趣进入项目组的学生,现在已经提前到大二第二学期就开始介入。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地理条件不占优势,待遇水平处于全国高校普遍水平之下,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难度较大,师资队伍建设是类似宁夏大学这类学校的软肋。博士引进困难,计算机公司环境也较差。一方面,来自学术界的优秀人才难以引进;另一方面,计算机的专业公司较少,也使得本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难与当地计算机专业公司交流与合作。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 校外培训。

与武汉、济南、石家庄等地的大市场环境相比,宁夏本地的计算机公司实力相对比较弱,高校与他们合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计算机专业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在计算机软件相关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迅速的情况下,仅仅凭教师依靠教材、资料和网络自我修炼提高,难度很大。在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一些培训机构取得联系后,从2008年开始,学院在每年的假期都有计划地送教师去实训机构培训。现在已接受培训的教师为4人次。

2) 项目驱动[2]。

我们规定,有项目的教师必须在项目的进展同时组织若干个本科生参与项目,将自己项目的部分内容分配给学生开发和研究。这样教师在进行项目研究的同时,能够将学生组织起来,以实际研究训练和引导学生。同时,变单一的科研项目为管理过程,通过项目的分解、技术的配合、资料的查找、研究范围的确定、人员的管理等,锻炼教师对项目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

3) 争取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

我们学院鼓励教师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且在强调创新的同时更多地强调项目的实际性和可用性。鼓励没有项目的教师在带领大学生开展创新项目过程中指导学生,完善自己。

4) 鼓励教师积极与其他行业联系。

我们学院鼓励教师与其他行业联系,争取其他行业的横向课题。学院拟进一步制定计划,对教师申请的横向课题给予一定的奖励。

3.4改革实验及实践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专业课程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实践教学是教学计划实施中的重要一环,因为社会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西部高校学生的家庭收入较低,负担较重,学费普遍偏低,因此,采用南方高校的学校资助大规模实训机构实训,对于以宁夏大学为代表的西北高校是非常困难的。我们针对上述情况,对实验与实践环节进行了一些改革。

1) 取消笔试,以实践作业考核。

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我校部分学生来自城市,对计算机的使用较为熟练,而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计算机的使用比较陌生。因此,针对一些基础性课程,我们采用先考再讲的方式教学。

以计算机导论课程为例。该课是对计算机专业的概述性学科引导,虽然我们选派了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讲授,但由于课程的知识内容庞杂,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引导意义并不大。而学生在后期学习时,对办公软件等基本技能知识的使用较多,但因学生掌握程度不同,讲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部分学生,我们采取设定技能目标,让学生自学并进行考核的方式开展教学。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前取得学分,而对程度较弱、考核不及格的学生,教师再进行讲授。

在进行专业技能讲授时,教师压缩理论部分,以学生掌握实际技能为目标,让学生从技能入手,通过加大实验课内容,加强教师实验指导,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课程为例,我们采用完成综合的、贯穿整个课程内容的大作业形式结课,替代传统的笔试考试,避免学生以记忆、背诵为主的考试形式,让学生以掌握技术为主线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增设课程设计,加强课程实训。

宁夏的实训公司较少,价格对学生来说较高,学校也无经费对学生外出实训进行支持和补助。因此,我们必须从教研室内部开始增强对学生技能的实训。从200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独立学分课程的“课程设计”。例如,针对算法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关键课程开设课程设计,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完成3~5个综合的设计题目,且对题目的要求、掌握内容、规范、达标准则等相关细则进行描述,或分组,或让学生单独完成。每次的课程设计必须增设新的设计题目,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对原有设计题目进行细化、修改,并会同相关课程的教师评议通过。经过多次课程设计的积累,教师逐步汇集、完善一门课程设计的实训手册。这些手册虽然达不到软件公司实训的要求,但从学生技能的实践角度看,则能形成一定的规范。

3)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训机制。

从2010年开始,宁夏大学成立了“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长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出面联系企业,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我校采用逐步通过学校划拨部分经费,学生承担部分经费,到信息技术产业发达的成都、大连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训。

学院正在与多家实训公司谈判,想进一步与实训公司合作,将实训公司请进来,将实训体系纳入到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完善实训体系。学院也在逐步与外地高校进行紧密合作,通过挑选少量学生假期互换、互训的形式,扩大教师、学生视野,逐步建立多样有效的实训模式。

4)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们发现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专业就业意向、工作技能都缺乏了解。虽然专业教师在新生教育中有描述,在实际课程中有对技能应用的引导,互联网上也有对相关专业就业的方向介绍,但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实际环境的认知,对专业、技能等学习目的仍比较茫然。

因此,从2010年开始,我们配合教学过程联系相关企业,现已联系3家计算机企业与一些对计算机应用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分别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结束阶段、四年级毕业实习前期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一年级进行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明白专业的前景;二年级结束时,组织学生到计算机公司参观,邀请计算机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讲座,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基础知识的需求和三、四年级专业知识准备以及就业的知识积累;四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在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实习,让学生了解就业及相关准备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提前对市场进行了解并作出相应准备。

4结语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办学试点地方院校之一,宁夏大学在诸多困难下做出努力,希望能为各兄弟院校借鉴和参考。从2008年部分课程试点改革,到2009年实行新的教学培养计划,我们也在逐步地探索。下一步,我们想开展新、老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分班教学比较试验,通过实践加强教学改革研究,积累宝贵的试验数据与试点经验,加强对各种学科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早期评价方法的研究,尽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衡量,排除存在明显缺陷的改革方案。从某一门课程、某一方面的实验内容、某一项教学手段的改革开始,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案。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对研究能力、学历的要求,更多的高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无论从教学实践能力上,还是更多地为社会服务的思路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学科发展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国家投入又太少,而与社会同行相比,地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收入又严重失衡,致使高校计算机系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据了解,全国大多数大学的计算机系都处于缺编状态。我们能否打破编制的惯性思维,更多地引入企业技术人才,担任客座教师讲授课程;能否形成完备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实训机制,实行双师型教学机制[3];能否逐步开展与企业、社会实际业务相联系的横向课题评价制度,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李郁峰,陈念年. 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09(10):12-14.

[3] 龚声蓉,杨季文,朱艳琴. 校企合作,培养IT应用型创新人才[J]. 计算机教育,2008(21):23-28.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Training Computer Technicians in Regional Colleges

LIU Fuxiang, ZHAO Guodo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 Computer Scienc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第2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Vocational Computer Training Roo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Liu Lingping1,Ye Hui2,Liu Guoping3

(1.Jiangxi Tourism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Nanchang330100,China;2.Jiangxi College of Construction,Nanchang330200,China;3.Yingtan Technical School,Yingtan335000,China)

Abstract:Vocational computer training rooms for computer practice teaching,training professionals,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is to run on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vocational schools.Therefore,a computer training roo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Computer training room;Management;Maintenance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信息知识为重要资源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实训室是为满足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建立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不断更新,占用空间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也就越繁重,实训室管理工作难度增大,经常会出现软硬件损坏等故障。如何采取快速实用的方法,科学有效地进行计算机系统保护和维护,创建稳定可靠的实训环境,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水平,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计算机实训室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重视其本职工作。而事实上机房管理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计算机机房管理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许多机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包括机房的日常软、硬设备维护,学生日常上机安排,网络故障排除,机房的防火、防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培训等等。而且各个实训室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不统一,安装软件的版本不统一,这就要求机房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因此,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必须努力提高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人员水平,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二)计算机软硬件易于损坏的问题。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任务的要求,每台计算机需要安装多种操作系统,而且又要安装各种应用程序。因此需要花较长时间。上机人员私自将个人硬盘、U盘、MP3、光盘等带入机房,在硬盘或服务器上放置大量的个人文件,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甚至有大量的感染病毒的文件也被放置在计算机内[2]。

(三)计算机实训室的环境问题。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使用一般是每天从早到晚,使用较为频繁,不仅承担全校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上机教学、考试和科研任务,还承担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培训,再加上上机人员较多,部分上机人员不遵守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造成实验室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的灰尘在计算机内部不断的积累,导致电路板老化和损坏。由于计算机实训室一般要使用空调,空气、环境比较干燥,极易引起静电的产生,容易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发生[1]。

二、完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和维护的几点建议

(一)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精密的电子设备,对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及电源稳定性都较为敏感。制定周密的硬件检查与维修计划,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延长硬件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在日常维护中应定期打开机箱检查接线、插口、内存条、显示卡等有无松动。监督上机人员正常关机和关闭显示器,这样可以避免打开总电源时,瞬间产生的电流对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的冲击;拆装硬盘时要尽量避免振动,以防损坏硬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禁止带电拆卸设备,维修时要先释放人体静电,可以用手触摸大的金属外壳,也可先用水洗手待擦干后再行操作,以免产生静电烧坏主板和设备接口[3]。

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一般是要在每学期开学时重传一遍系统和定期做文件的备份。因为在正常的操作计算机的时候,有时会不小心误删了文件,严重的话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事先做过备份,那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也可使用硬件还原卡等,这些硬件设备或功能软件都可以在重新启动系统时使系统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工作,对计算机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为了对计算病毒做有效防范,应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建立多个防护层如:访问控制层、病毒检测层、病毒层等,有效抑制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二)高职计算机实训室教学的管理。计算机实训室教学的管理也是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和维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了解本学期上机实训班级、人数、课程内容等,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安排上机实训的时间和地点。做到统筹管理,既能保障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实训设备。

(三)计算机实训室环境及安全的管理和维护。要做好计算机实训室的环境及安全管理工作。在计算机实训室里要尽量避免灰尘,防止静电,上机人员进入实训室时必须换上实训室的专用鞋套。实训室中的湿度和温度都不能太高,要经常开窗换气,利用实训室空闲时,彻底打扫卫生,键盘、鼠标定期用无水酒精消毒,以防止病菌在实验室内传播,影响上机人员身体健康。尽量使室内温度控制在10℃~30℃之间,湿度控制在在30%~80%之间,特别是在夏天要注意降温和防潮[3]。加强防盗安全管理,最好在实验室安装电子监控设备。为了防范计算机设备被盗,在离开实验室时,应锁好门窗,严格管理。在放长假期间应做好值班安排。要预防火灾的发生,离开时应断开电源开关,以防长时间通电造成火灾;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发现老化线路要立即进行线路整改。在室内显著位置放置干粉灭火器,以防万一。

总之,技术维护与管理是计算机实训室永恒的课题,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室,应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在高职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这就需要实训教学和管理人员大胆尝试,及时总结、交流,共同完善、提高实训室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实训教学环境,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少东.计算机专业机房管理的技术手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4,2(1):67-72

第3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2012年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C05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Yunnan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construction

Zhao Yun-Peng

(Yunn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Yunnan Kunming 6517101 PRC)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xpanded rapidly while also facing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reer direction led students in order to supervise the training instructor from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students improve vocational computer training quality. Actual departure from the teaching of the Yunnan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to build a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follow the standard scientific oriented occupational level and enforceability of principle, pointed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seize Practical Training live several important node,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student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Keywords:Computer,Professional,Training teaching quality,Evaluation criteria

所谓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其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有反映教育实际状态,检查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程度,评定学生质量,评价教师及其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等实际用途的功能;又具有检验教育改革、教育实验效果为教育决策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育基本理论发展等理论研究用途的功能

随着我国生源日渐萎缩的现实,近几年计算机类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以及就业情况都不乐观,以云南工商学院来说,从2010年至2012年每年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招生都不足400人,期中涵盖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6个专业。伴随生源市场低迷的现状,高校间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高校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办学规模、专业教学质量、专业就业能力的竞争。为了使计算机专业在这样的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本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建立有效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改善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条件、与企业用人需求结合,提高实训标准,努力创造更加适合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2]。因此,基于这样的需求,构建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才培养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能否提高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越来越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该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能够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

2、体现高职特色。在当前生源日渐萎缩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强化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获得生存和发展机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特色主要是情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通过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指标体系,能够制定出具有高职特色和优势的内容和方法。

3、强化以人为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体系[3]。

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原则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该属于办学规范的范畴,用于衡量该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状况,它不是一个完全量化的指标也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宏观指导,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构建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中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具体要求不能凭空想象,而应是来自于实习实训的教学实践中。各指标要表述清楚,既不重复又不相互矛盾,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可以达到具体要求。由于影响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且有些因素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评价,因此,在确定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要素时,应尽量排除人为因素,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对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尽可能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

2、导向性原则。构建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向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培养目标发展,重点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另一方面是要指导教师按照评价标准中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的方向性,使其发挥导向功能,具有正确导向性的指标体系会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明确,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

3、职业性原则。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也正是企业需要的人。因此,实训教学中必须确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强化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构建的评价标准也必然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对于有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进行要求与评价。

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构建出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必须具有切实可行、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用人需求零距离接轨等特点。

5、可实施性原则。可实施性原则是指构建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各项指标能够测量,在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后能够给予客观的评价,便于实施[4]。

三、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

云南工商学院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表

下面对各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 实训准备

实训准备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是指学生实训时所需的实训场地、设备,要求实训室中的设备能够满足基本的实训要求,否则校内实训将会变成“纸上谈兵”,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软件方面是指教师指导实训时是否携带本节实训教学大纲、以及明确的实训目标和实训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时所需要填写的实训报告等。

2、实训过程

实训过程是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最重要的因素。实训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清点本次实训班级学生是否到齐;其次在演示实训步骤时,对实训内容及仪器设备,能够做到操作熟练、正确;再次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指导方法得当,能够及时纠正实训过程中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解决出现的问题,以及维护实训室内良好的实训秩序。

3、实训效果

学生的实训效果是最直接的质量评价指标,也是评价本次实训教学是否达到实训要求的终极考核指标。实训效果首先考核教师是否按照实训教学大纲布置实训任务;其次考核教师在指导实训时,实训内容与专业、岗位需求是否密切相关,是否为企业真实应用案例;再次考核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是否注重把职业素质、创新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合理融入实训教学环节之中。

实训质量的好坏不是哪个人就说了算的,主要看企业是否认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因此,课题小组在设计实训效果的二级指标时,在学生对口就业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技能大赛获奖率、企业满意度和学生自我评价五个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考虑。

综上所述,本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清晰地勾勒出了制约实训教学质量的因素。同时,此指标体系为教师指出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技能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自2011年10月制定出本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基本框架,至今在这一年多的不断调试和完善中形成的目前这个版本。现在,我院计算机专业在实训过程监控和考核中严格执行本套质量评价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不断进行检查和评价,以此保证我院高职类人才培养的质量。2012年,我院2009级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70%以上,截止到2012年底已经全部完成就业。计算机专业在就业率提升的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往年相比也有明显提高,可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我院的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与其他高校相比,应更加重视人才在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和构建中,应该更加突出对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坚持全面的观点,将实践教学工作更加完善、优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诚然,我院课题小组设计出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因诸多原因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会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此套标准,构建更加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并将实践教学评价作为我院整个高职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来进行,使得该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全面完善且不失重点[2]。

参考文献:

[1]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2] 丁慧,汪海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229~230.

[3] 刘彦.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70~71.

[4] 李芳玲.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1,(9):141~142.

第4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存在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安装及维护维修方法和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的安装与维护。笔者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谈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存在问题

1.现行教材内容滞后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硬件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然而相应的课程却相对滞后,不能与时俱进。

2.实践环节薄弱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中职学生通过学习,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系统的安装和各种电脑故障的处理,所以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目的。

3.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教材内容滞后、实践设备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同时实验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不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4.教师实践经验少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有些教师仅具备课程理论研究能力,较少从事日常的组装与维修等实践活动,缺乏经验。

针对这一系列情况,笔者认为,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突出技能培训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二、教学内容方面

英特尔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1倍,性能也将提升1倍。这说明硬件发展之快。然而,目前我国计算机教材的出版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步,对最新成果反映不够。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解决。

1.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要求与最新技术信息

计算机各部件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结合当前市场流行的主流产品去讲授,教学材料的来源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是各种计算机杂志(如《电脑报》《计算机世界》),也可以是硬件的产品说明,或者是互联网查询的资料。

2.理论知识讲解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计算机中的主要设备内容需要精讲,次要设备内容可以集中起来略讲。加大实践操作课时,对于计算机的组装、BIOS的调试、操作系统及软件的安装等内容要加大实践力度,做到重点实验人人过关。

3.把课堂延伸到校外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时刻与市场接轨,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实践的零距离。

同时把知识点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初级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使用和保养,中级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故障的一般检测与维护,高级的内容则主要针对特种机型的新硬件和软件进行维护。对于不同起点和不同教学要求的学生,按照不同体系教学,履行因材施教。

这样就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实践动手能力也就提

高了。

三、教学方法方面

传播学的五个“w”的经典理论是who—when—where—who—what,谁(who传者)、何时(when)、何地(where)、向谁(who受者)、传授了什么(what)。它所强调的是受者接受了什么。大众传播如此强调受者接受信息,那么作为其分支的教育传播过程所强调的仍是受者即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程度。学生接受教育信息的成功与否,成为衡量我们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之一。

因此,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应尽量用实物进行讲解,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把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硬件产品收集起来,向学生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各个硬件的一些性能指标是不变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力的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上课之初,教师首先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出示一个任务,整堂课围绕这个任务展开。学生通过这个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来完成,随着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学生也会逐渐消除对电脑的那种神秘感,也体会到了自己完成任务的乐趣。

例如,把市场调查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任务。调查可分为市场调查和技术调查两个方面,在讲授完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后,带领学生去电脑城或电脑市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调查。市场调查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个硬件的品牌、型号、价格、主流产品等;技术调查主要让学生结合课程讲授内容更好地掌握各个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了解计算机的最新技术。调查完毕,每个学生要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任务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更强了。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引进新知识点和新的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特点,并与原有的产品、技术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学生也愿意主动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了解市场,他们带着收获、疑惑走进新的课堂,使课程内容得以充实。

2.分层作业法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尤其体现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因此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分层设计作业,以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

在实施分层作业法时,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作业,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作业中,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例如有一台计算机经常发生死机,而引起计算机死机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硬件方面,也有可能是软件方面。此时教师便要求学生根据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对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排除。这时我们设计分层检查方案,每一组安排一男生一女生两人,男生负责硬件故障,女生负责软件故障排查,列出排查故障分析表。若是硬件问题,由男生对所查出的故障元器件进行修理或更换;若是软件问题,则由女生通过杀毒或重装操作系统来排除。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作业的解决过程,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再及时做出点评,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

但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结合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知识点的内容,对于掌握知识比较单一的学生,布置作业简单让其入门;对于掌握知识比较灵活的学生,再加深作业难度;对于操作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挑战,如参加技能竞赛等。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中、高级维修工的考证。

采用本方法,充分体现了授课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3.协作实训法

实训是实践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用技术,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先把学生分为3~5人一组,每组中安排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负责人,管理本组财产,共同完成每个实训,每组配备一台电脑的基本配件,然后合理安排实训顺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解成计算机的认识与选购、计算机硬件安装与设置、计算机系统安装、常用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系统测试与优化、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常用外设安装与维护等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化为具体的实训过程。学生按照实训过程表完成实训后,基本上可以掌握一台计算机的安装、维护。再根据实训过程,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并要求学生填写实训报告。每次实训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并在每份实训报告后附相关的实训题,要求学生完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实训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这样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这样以学生的团队学习为主,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去完成实验,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四、考核方法方面

传统的教学过程以基础理论为核心,不注重能力培养,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不重视动手能力训练,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因此在考核方法上,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的考试要侧重于职业技能鉴定,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列出一系列必须掌握的能力,制定出相应的考试标准,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考试中获得能力的锻炼。

具体的实训考核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硬件安装、系统设置、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安装、计算机选购配置。考核可以随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如在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和实验后,可安排计算机硬件组装的考核。计算机选购配置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分别以Intel和AMD的CPU为平台,写出一份详细的购机配置单。

第5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中职计算机课程逐渐被冠以“低层次化”,在教学实践中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从课程模式的构成因素和中职计算机岗位设置入手推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设想。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5年11月份、2006年9月份别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广东省职教工作会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指出“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着手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广州市政府也纷纷推出加强职业教育的相关措施。借着职教改革的东风,职教自身学科改革、建设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也给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状态:教材与师资专业程度不够,中高级职称计算机教师对本专业知识更新程度日显落后,对中职学生的社会定位不明确,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整个学校的所有专业开设同一门课,使用相同的教材;忽视计算机专业相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有效指导;学习评价模式单一……上述做法,不但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以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形成。

其次,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逐渐被冠以“低层次化”。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渐的被重视,中职教育的“实用性”理念日渐强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如火如荼,但没有走职教的怪圈,具体表现为:其一,增加了专业实训课程的课时,但实训内容的安排无针对性和无法进行量化考核,只是简单地重复性操作;其二,计算机课程仅体现了“应用性”,而忽视了“时代性”。如有些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平台还停留在Win98,教学使用软件的版本明显陈旧等;其三,教师少有进修、观摩等学习的机会,计算机教师闭门造车,不仅提高少,见识少,自我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低。其四,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缺乏导向,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研究不成系统,基本是以自发的形式或经验式的总结。

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课程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性,在职教大发展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及时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在中职学生素质大幅度滑坡的现状下,迎难而上,逐渐改变中职计算机课程“低层次化”和混乱的局面,重新建构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内容

课程模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推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设想也主要从这几方面展开:

(一)课程目标建立基于计算机类职业岗位系列课程体系

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原则。一个专业可以确立2-3个主要岗位和1-2个拓展岗位,不同专业的岗位可以交叉,但主次明确;一个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如一个程序员岗位(偏Web编程)的岗位能力分析,核心能力有:编写程序能力、软件工具使用能力、网站建设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等。每一岗位能力由一个系列课程(至多3门课程+2门实训课程)教学进行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路。

构建计算机类职业岗位基础平台(发展、基础)+岗位系列课程(技能、技术、能力、职业证书)模式,取消学科类基础课程。

(二)课程开发基于计算机类职业岗位的系列课程设置方案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实训);电子商务技术员(网页设计基础、网络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训);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企业网组建与管理、网络管理实训);程序员(Java系列)(Java程序设计、JSP应用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实训)。

以上只列举了四个岗位系列课程的设置方案,岗位进行精确的定位后,接着就是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挑选问题。综观当代国内中职计算机教材市场,龙蛇混杂,个别出版社出版中职计算机系列的教材,但水平很一般。要选一本好教材,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网络上书评进行有选择性挑选,不要轻信出版社的书托,从岗位设置和实际教学需要出发。

(三)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知能并进,分层实施,全面提高。首先,要求参与改革的教师改变理念,主动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其次,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确立学生定位,根据岗位划分制定教学计划和选定好的教材,最后决定实际教学策略。再次,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何谓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就是保持对计算机新知识有一定的求知热情和所知越多所未学的就越多的学习心态。当然要学生达到此境界比较难,但身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主动地去学习。特别是学校的领导更加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自我专业方面的进修。广州市政府从07年开始和中山大学合办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资班,面向市属高校、中等院校招生,每年提供50个名额,每位补助全额学费4万,目的很明确,为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软件师资队伍,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专业进修的好机会。

(四)课程评价构建科学的计算机学习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全新的全方面考察、重在能力测试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保证,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推动课改的进行。倡导多维评价,避免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主的单一性、总结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求关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教师要记录学生课内外的实际表现:包括平时作业(书面作业、网络作业、实训技能等项目)、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及热情程度等。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特殊技能和校内外荣誉获得的加分评级活动,如参加广州市计算机技能竞赛等。倡导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使评价为学生发展起促进和引领作用。一种科学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可发挥导向教育和改进激励作用,这也是评价的最终目的。还要及时反馈和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的现状,扬长避短,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傅松涛,蒋洪甫,英国BTEC课程模式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2] 刘伟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几个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广州,2006,5.

[3]李福灼,计算机课程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5,7.

第6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实训教学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C语言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c语言实训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一、 课题名称:简单计算器

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来模拟计算器的功能。

二、 设计目的:

1、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编辑解决一些日常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2、了解应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和实现方法,掌握应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规范; 3、重点掌握C语言的程序编写、函数设计、算法设计和程序调试方法; 4、初步掌握系统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 设计任务:

1、通过结构体数组和共用体数组来存放输入的每一数字或运算符号的记录(包括1、2、3等数字,+、--、_、等运算符号),然后将其信息存入文件中。输入一个算术计算式,就在屏幕上显示结果。 2、输入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术计算式,并在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

四、 设计要求:

1、用C语言实现程序设计并进行调试; 2、画出查询模块的流程图;

3、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要求用函数的形式实现; 4、界面友好(良好的人机互交)。 5、完成设计说明书(A4)。

五、代码设计:

#include "stdio.h" main() { float x,y;

char operator;

printf("x,yun suan fu ,y: "); scanf("%f%c%f",&x,&operator,&y); switch(operator)

{case '+': printf("%.2f+%.2f=%.2f",x,y,x+y); break; case '-':printf("%.2f-%.2f=%.2f",x,y,x-y); break; case '_':printf("%.2f_%.2f=%.2f",x,y,x_y); break; case '/': if(y==0)

printf("chushushilingwuyiyi"); else

printf("%.2f/%.2f=%.2f",x,y,x/y); break;

default: printf("yunsunfuwuxiao"); } }?

七、设计总结:

学习C程序这门课一个学期了,这是我们学的第一门专业课,所以作为我这个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说当然十分重要,老师在第一节课说过,C语言是计算机的基础,大多数软件都需要用C语言来编写,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这门课的知识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对我们一个学期来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考察,里面涉及到了我们大多数所学知识。记得刚开始学这门课的时候,对这门课充满了希望,自己有信心学好这门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才发现程序设计并不好学,它既要你有很强的领悟能力,还要你课后的努力,也许是自己之前太有信心学好

这门课了吧,中间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一度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中编程序时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总会遇到很多的error,改完一个又有一个,这时我会想到一句古话“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许以后会有些许光明吧。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掌握了这门课学习的一些窍门,学习起来也比刚开始的时候好了一点,至于编程序吗还是有错误,但比以前少了,总让我看到希望了。这次的课程设计要求我们编一个简易计算器,刚开始的时候我一头雾水,丈二摸不着头脑,不知从哪里下手,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从最简单的编框开始,慢慢的到最关键的算法,这其中经历了很多弯路,也犯过了很多错误,但是还是一一攻克了,好比两万五千里终于到达了终点。看到最后自己编写出来的计算器感到格外的高兴,暂且不说计算器的功能方面吧,但毕竟是自己写的第一个正式的程序,感到格外的高兴。

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受到了其他同学的指点,也许在某些程序方面会和有的同学想类似,另外老师也帮助了很多,一个好的学生离不开一个好老师吗,虽说我不算一个好学生,但是老师在我编程序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像老师说的一句话一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在C语言这门课上还会继续走下去,以后还会经常碰到,我会努力的。

实验一 工作平台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C语言程序的支持运行环境,了解所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和使用方法。

2、初步了解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计算机(windows xp系统) 软件环境:Turbo C3.0或VC++6.0

三、实验内容

1.1请编写一个程序,显示以下两行文字。

I am a student.

I love China.

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t main(void)

{printf(“I am a student.\n”);printf(“I love China.\n”); return 0;}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1.2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输出这两个数之和。

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a,b,c; printf(“input two integers:\n”);

scanf(“%d %d”,&a,&b);c=a+b;printf(“The sum is %d:\n”,c);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1.3编写一个程序,求3个整数之和。

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a,b,c,sum;a=12,b=34,c=56;sum=a+b+c;

printf(“sum is %d\n”,sum);}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1.4编写一个程序,从5个整数中找出最小的数。

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a,b,c,d,e,min;

scanf(“%d %d %d %d %d”,&a,&b,&c,&d,&e);

min=a;if(min>b) min=b;if(min>c) min=c;if(min>d) min=d;

if(min>e) min=e;printf(“min is %d\n”,min);}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1.5写出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

(1)#include

int main(void)

{printf(“%d%d%d%d\n”,1+2,5/2,-2_4,11%3);

printf(“%.5f%.5f%.5f\n”,1.+2.,5./2.,-2._4.);

(2)#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i=8,j=10,m=0,n=0;

printf(“%d,%d,%d,%d”,i,j,m=++i,n=j++);

(3) #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x;

x=-3+4_5-6;printf(“%d\n”,x); x=3+4%5-6;printf(“%d\n”,x);

x=-3_4%-6/5;printf(“%d\n”,x);x=(7+6)%5/2;printf(“%d\n”,x); }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1.6分析比较下面两个程序的输出结果。

(1) #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x,y,z; x=y=2;z=3; y=x++ -1;printf(“%d\t %d\t”,x,y);

y=++x-1; printf(“%d\t%d\t”,x,y); y=z-- +1; printf(“%d\t%d\t”,z,y); y=--z+1; printf(“%d\t%d\n”,z,y); return 0;}

(2) #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x,y,z; x=y=2;z=3; y=x + +-1;printf(“%d\t %d\t”,x,y);

y=+ + x-1; printf(“%d\t%d\t”,x,y); y=z - - +1; printf(“%d\t%d\t”,z,y); y=- -z+1; printf(“%d\t%d\n”,z,y); return 0;}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实验二 C语言基础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掌调试的方法。

2、掌握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3、掌握有关运算符与表达式的运用。

二、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计算机(windows xp系统) 软件环境:Turbo C3.0或VC++6.0

三、实验内容

2.1 上机调试下面的程序,给出运行结果。

(1) #include

int main(void)

{float x=234.89;double y=-123.4567;printf(“%.3f,%.3e\n”,x,x); printf(“%08.3f,%010.3e,%015.3e\n”,x,x,x);

printf(“%g,%e\n”,y,y,y);}

(2) #include

int main(void)

{char c;short i;c=’A’;i=65;

printf(“c:dec=%d oct=%o hex=%x ASCII=%c\n”,c,c,c,c); printf(“i:dec=%d oct=%o hex=%x unsigned=%u\n”,i,i,i,i); c=’X’;i=-4;

printf(“c:dec=%d oct=%o hex=%x ASCII=%c\n”,c,c,c,c); printf(“i:dec=%d oct=%o hex=%x unsigned=%u\n”,i,i,i,i);}

(3) #include

int main(void)

{char c1,c2; c1=’A’+’5’-’3’; c2=’A’+’5’-’3’; printf(“%d,%c\n”,c1,c2); }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2.2指出下面程序段中的错误,并加改正。

#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a; float b; char c; scanf("%c%d%c%f";c,a,a,b);}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改正后的程序:

#include

int main(void)

{int a; float b; char c; scanf("%c,%d,%f",&c,&a,&b);

printf("%c,%d,%f",c,a,b);}

运行结果:

2.3写出下面程序段执行后变量a,b,c的值。

char a=’2’,b=’a’;int c;c=a+b;a=c;

数据输入与运行结果:

程序:#include

int main(void)

{char a='2';char b='a';int c;c=a+b;a=c;

第7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我校计算机学院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五个专业,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别开来,那么就需要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进而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制定满足要求的课程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2002年最早设置的专业,根据计算机学科教育的发展,于2006年和2010年分别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能够适应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院校早期的计算机学科教育注重学术研究性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英化教育。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需要大量实践能力强且上手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应该研究培养体现职业特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基础适度、口径适中、强化应用、提升能力、注重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为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系统地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分析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系统以及接口设计、调试、安装与维修,获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业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关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发展和建设专业所必需的。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特色建设、创新的原则,对培养模式进行深化,进而达到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2.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计算机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注重专业与市场的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面对多元化的经济市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职业性。基于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要具有实效性,以市场的需求面来确定教学的内容面,这样在培养方式和内容上,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原则

随着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设增多,其竞争性加强,社会对于其的要求也增加。因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关于特色专业的建设非常重要。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可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计算机专业的建设中,要体现学科的细化,教学方面进行明确。诸如,运行、系统建设、维护等相关技术的教学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这点也是专业细化下,专业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2.3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原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迅猛,其课程内容具有技术新、变化快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多变性,在于教学主体未变,其相关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创新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为专业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平台,进而实现综合性的培养模式。同时,教学内容的创新,还需要体现市场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之中渗透职业教育,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适合现代教学改革的需求。

3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是其采取的重要手段,即课程是专业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是课程及进程的总和,是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因此,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它关系到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何强化应用、怎样体现专业特色。

3.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模块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分为思想政治理论模块、军事理论模块、公共体育模块、公共外语模块与数学模块。它们是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培养中的基础部分。

通识部分选修模块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和知识结构自我构造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系列课程,按课程的学科性质将选修通积教育分为人文素质模块、自然科技模块、经济管理模块、艺体健康模块等四大模块,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身心健康、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3.2 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其目的是夯实学科基础。

具体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学、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数据结构。具体分为以下两个课程群:①数理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②技术基础:包括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硬件基础课程群和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软件基础课程群。

3.3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模块是按社会需求和专业学科发展需要所开设的反映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若干门课程,主要包括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其目的是夯实专业基础。分为软件与硬件两个课程群,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编译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接口技术、软件工程等。

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网页制作、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JSP网络编程和计算机系统结构。

3.4 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程

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程是根据社会上实际的人才岗位群需求,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从深度上体现该专业内涵和特色的一系列面向应用的课程,主要是指与某一特定的工作或某一类职业相关的课程,目的是为学生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方向和嵌入式系统方向。

计算机应用方向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有.NET构架及应用和ASP.NET网络编程两门课程,选修课有J2EE技术、微机与外设维护维修技术、Delphi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ORACLE数据库、电子商务概论和UML建模技术等课程。

嵌入式系统方向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有嵌入式系统基础和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两门课程,选修课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移动设备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测试技术、嵌入式网络协议及应用、WinCE嵌入式软件开发、嵌入式数据库和通信网络与总线技术。

4实践教学环节

4.1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应包括普适基本技能层次、学科专业技能实验层次、专业应用与综合技能实践训练层次在内的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

1) 普适基本技能层次

普适基本技能层次开出预备性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实验,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尽早转变学习方式,尽早增强工程意识。这方面设置有物理实验和认识实习。

2) 学科专业技能实验层次

学科专业技能实验层次开出二级学科及其相关专业实验课程,通过基础科学原理课程的实验训练,养成科学规范的研究习惯,掌握实验设计、装置准备、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分析和报告的方法。包括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的上机编程、电路与电子学和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两门课程的硬件实验。

3) 专业应用与综合技能实践训练层次

专业应用与综合技能实践训练层次通过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践环节,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以项目实训为主,着力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例如,本专业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实施蓝桥计划,联合培养JAVA程序高级开发人才。与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养C++程序设计高级开发人才。另外,与北京安卓易科技有限公司、京东翰林教育集团、汇众益智(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取得良好效果,基本实现了应用型人才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4.2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

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为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创新、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取得课外素质和创新项目4个学分,此类学分单独记载,超过的学分可以替代相应选修课学分。

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内容包括各类考试、学科竞赛(如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创业大赛等)、科研创新实践、科研论文与文艺作品、社会实践等。

第8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层叠模分建构;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80-03

0引言

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是,先介绍有关的定义、概念、定理等规律性知识,再举若干实例说明它们的应用。整个课程以理论系统的介绍和论证为骨架,实例仅是说明理论观点的陪衬。实验课处于附属地位,其目的是对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就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理论体系为线索的课程宏观体系。课程中的实验是验证理论正确性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技能的培训。这种教材体系重在知识和理论,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和岗位能力实训。这种教学方法至少有以下三个问题:

(1) 学生对课程一开始讲解的理论和抽象的内容从未接触过,所以理解起来很困难;

(2) 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消化这些理论和抽象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与职业技能的关系不大,但却冲抵了实践部分的时间,这与职业教育的目的相违背;

(3) 高职教育不是以“建立理论体系”为教育的目的,课程中过多的理论证明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学生的精力;

综合上述问题可以归纳出,现行教学的由点及面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基础厚实的本科以上教育来讲,的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对于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高职教育学生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对于高职类学生的教学方法不能盲目的移植本科教育的模式,而已经彻底打破传统的“点-面”的模式,逆向思维,从“面”入手,首先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扩展到复杂的理论知识。

1解决方法

对于上面提到的当前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本文提出“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有三层意思,“层叠”、“模分”和“建构”。

首先,把整个课程内容划分为“确定课程的实践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为多个,目标确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建构”的主体;

其次,归纳实践目标需要的知识点,将知识点按照难易程度模块化,这就是“模分”;

最后,确定实现实践目标的流程,具体模块在流程中的位置和角色,将松散的模块层次化,以便于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构建,这就是“层叠”。

从课程的整体结构看,先要确立课程所要达到的实验实训的结果,通过实物或软件模拟让学生接触实际动手操作,了解术语与实物的对照关系,了解操作的实际结果等等,使学生对定义和概念的理解具体化;然后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由易入难,加深对理论上的定理和性质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定量分析较大的复杂系统的原理,独立完成系统的设计及功能的实现。整个教学模式是围绕“先感性认识、后理论认识,先动手实践、后研究规律,先定性了解、后定量计算,先简单系统原理分析及实现,后复杂系统原理分析及实现”。因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过程理解程度大大加深,动手能力也大大加强。

对于理论内容不多、以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或知识性为主的课程(如计算机操作和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传统的课程模式容易组织成“字典式”结构。即以语句或命令为核心,按照章节分类介绍各种语句和命令。对于已经学过该课的人来说,这种课程(教科书)的资料不够详尽;对于第一次接触该课的人来说,这种课又缺乏整体的概念和实践经验的介绍。按照这种模式的教材学习,学生好像在背字典,学生在缺乏系统实践和参与的情况下头脑中塞满零散、混乱的知识,学习过程缺乏逻辑的线索和内在的动力。所以,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科书)也是造成灌输式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因之一。

2引导式的学习是“层叠模分建构”的天平

“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可行性,根本上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在高职教育理论界,一直对“理论使用度”的问题争论不休。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过低的“度”会使原本理论基础就薄弱的高职学生更显劣势,过高的“度”会让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荡然无存。

“理论使用度”的大小直接决定“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中“模块”的规模,比起抽象的“度”来说,“模块”的操作性显得更强一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一套模块建立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建立一个框架,由学生为其添砖加瓦,这犹如修葺房子一样,成本(个人能力)决定结果(建构流程),因此简称“修葺法”。

实践当中,教师会以全课程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为引导,以该实例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学生必须由始至终都积极参与制作、调整和改进该实例的操作实践,从而在实践中解决相关的语法知识点。全课程以核心实例贯串,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用实例引入本堂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无论是对整个课程还是对每堂具体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明确具体。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更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理论。

这种方法必须要处理好一个层次问题,学生的层次不同,操作的流程自然不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不是灌输。这对教师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很多都是旧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不一定很强,但是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体系。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理论的再提取。“修葺法”中的关键就是,教师不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引导学生去索取理论知识。索取什么样的知识?从那里索取这样知识?教师必须担负起引导的作用。

3模糊课程的界限,促使课程融合,形成实践课程体系

引导式学习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的熟悉,更需要打破课程的界限,让课程与课程充分的融合。这是基于以下三点:

1. 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知道实践当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知道方法的出处。原因很简单,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企业、行业当中的行家里手,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有很健全的实践体系,但没有很全面的理论体系。

2. 高职院校多数的学生来自中等职业类学校,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差。

3. 高职学生的就业定位为高级蓝领。蓝领工人包括当前的中等职业层次,高级蓝领与其的主要区别不是理论体系的差别,而是技能精度的差别,更多的理论体系的建构留待更高的本科层次的学习。

理论体系的结构正好是实践体系结构的逆向。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层次越高的理论就会越浓缩,距离具体的实践就越远;实践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整合度越高的实践包含越多的基础实践,同时距离具体的理论就越远。因此,实践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如果沿用理论教育体系的普高教育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的。

在现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这里提出模糊课程界限的观点。模糊并不是抛弃,模糊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创新。模糊的结果,可以使高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当中,摸索理论课程之间的关系,促使课程之间的融合,最终形成实践课程体系。

4实施过程

“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形成实践课程体系,中间的形成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仅说明一下,“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实施方法。

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分成两种层次,

① 对于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而言

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里面有许多的课程,难易有划分,学生认知程度有划分,这个决定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直接兴趣,如“Flas设计”这门课程的学生认同程度高,学生很有兴趣学习,而“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认同度低,学生不知道它的作用,因此也没有兴趣学习。对此,在课程安排上我们需要进行“层叠模分”,确立绕开这个瓶颈的方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是“建构”的过程。

② 对于单个计算机课程而言

单个计算机课程本身也有难易之分,如“高级语言编程”,学生对如何连接网络、如何编制界面很感兴趣,而对如何模块化、对象化的基本理论不感兴趣。但是,基本理论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编程效率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避免这样的一个瓶颈,对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层叠模分”,使学生可以感兴趣的“建构”理论知识。

延续上述过程,在教学实践当中,将一个理论性课程和一个实践性课程融合在一起教学的情况被证明是比较好的一种建构教学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时间课程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学习理论性课程,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加固理论性课程的学习,获得学生的欢迎。

5面临问题

“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方法是长期实践按教学的结果,但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对它进行描述。尽管从目前的小范围的实验来看,效果明显,不过仅限于个别科目,如果要大范围推广,必须面对如下:

1.“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如何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化?如何将不同科类的知识进行层叠?理论知识模块化的依据是什么?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构建?如何构建?这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在“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方法、模块和层叠方式形成后,不同的模块使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何解决高职教育学生当中普高学生和职高学生的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和地域差异性问题?如何促使创新制作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成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6小结

随着“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教学法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可以为高职高专教育创造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这里可以简单的叫做“层叠模分建构”式教学模式综合素质培养法。它不但解决了普通高校传统的本科教育方法与新兴的高职高专教育接不上轨的问题,使得专业基础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能够接受原本枯燥无味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而且使得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杨斌,讲师,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系副主任、软件教研室主任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兴业大道邮编:511442

第9篇:计算机系实训总结范文

不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其不同的内在特点,这是高等院校实施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所谓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1]。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不仅要熟悉和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学习课本的理论知识是不能完成的,还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加以强化和提升。

首先,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试验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得到验证,才能将经济与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其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的试验场。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会遇到诸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迫使学生去探索、思考、应用,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最后,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与社会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还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磨炼和培育职业性格,从而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而ERP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首选。

二、ERP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简介

1.ERP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企业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由以前的面向内部资源全面管理的思想也逐步发展成为全面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因此,企业信息处理量急剧增大,企业资源管理的复杂化也不断增大,这要求信息的处理有更高的效率。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以上要求,而只能依靠计算机系统将组织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有机地集成起来,共同运作,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管理理论与计算机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综合模拟实训是基于ERP思想下企业经营过程的可视化模型展示,是以ERP模拟对抗演练为主体内容的综合实训课程。2.ERP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简介。ERP模拟演练是依托沙盘模型或软件,对企业的战略规划、资金筹集、产品研发、生产排程、市场与销售、物资采购、财务核算与管理、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模拟,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对抗演练,来体验如何优化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理念。ERP沙盘模拟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将企业搬进课堂”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它最早由瑞典皇家工学院于1978年开发,21世纪初用友软件公司率先将沙盘引入中国高校ERP实践教学中[2]。在模拟演练中,学生们分别组成6个团队,每个团队由6名成员组成,分别代表着CEO(首席执行官)、CFO(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和情报人员。每个团队就是一个模拟企业组织,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六个年度的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来对抗演练,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能力设计、资金需求规划、物料需求计划、市场营销、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2]。在对抗演练过程中,每个企业组织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保持公司持续赢利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其融合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设计思想,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老师评析—学生感悟等一系列的实践环节,使受训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理解深奥的管理理论,掌握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三、ERP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价值分析

(一)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ERP沙盘模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示,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营销学、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实训,因此,通过模拟演练,可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财务结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深刻理解所学的各科知识,在实践中使所学知识得以融会贯通[3]。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必须的实践基础。因此,ERP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是拓展工商管理类学生知识体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RP实践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决定了学生必须将学到的多学科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在模拟演练中,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及经营状况,促使学生必须具有应变能力和对机会的准确把握[4];当遇到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思考和解决。这些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激发创新意识。(1)在模拟演练中,学生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相关部门、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通过模拟商业实战的一系列活动,来锻炼自己统观全局的决策能力,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2)企业要保持持续竞争力,就必须创新,模拟企业也同样如此。通过变幻莫测的市场模拟演练,能使学生面对市场的发展变化时,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领先于别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都必需以创新作后盾。因此,ERP模拟演练能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要有团队意识,ERP模拟演练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模拟对抗演练中,企业业务流程的运作需要担任各个角色的学生都要以企业总体最优为出发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当学生对演练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时,需要不停地对话交流,这使他们既学习了商业规则和财务语言,又增强了沟通技能。通过沙盘模拟实训,改变了各个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增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以团队的方式工作,深刻体会到有效沟通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因此,ERP模拟演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5]。

4.锻炼学生的品质和意志。(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原则在ERP沙盘模拟实训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如市场竞争规则、产能计算规则、生产设备购置以及转产等具体业务的处理规则等等。通过模拟实训,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培养了诚实守信的品质。(2)锻炼学生的意志。在模拟演练中,当企业遇到挫折而经营不景气时,能锻炼学生对逆境的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使学生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为今后能成为合格的职业者而做好心理上和经验上的准备。(3)感悟人生。在残酷的市场中,当遇到挫折时,决策者是“轻言放弃”还是“坚持到底”,这不仅是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也是在人生中会遇到的问题。通过ERP模拟演练,使学生感受到经营自己的人生与经营一个企业具有一定的相通性[5]。

(三)有利于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ERP模拟实践教学的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性,要求指导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指导老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掌握营销、物流、企管、会计、电子商务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指导,才能对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点评和分析。另外,随着ERP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模拟演练规则的不断改进,要求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这也要求学校必需选送相关教师参与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培训,从而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四、ERP综合实训教学对策探讨

(一)完善ERP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建设1.ERP模拟实验室建设。模拟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最重要载体,建设规范标准的ERP模拟实验室是搞好ERP实训教学的前提保证。ERP模拟实验室应包括实验室场地、实验室桌面、沙盘教具、电脑、实验室其他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或白板)等。其中,ERP沙盘模拟实验场地应为两间70m2~90m2、横向宽度不小于5m的教室,每个教室包括沙盘桌(1.2m×2.0m)和沙盘盘面各六张,一次可容纳40名左右学生。另外,还要建设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模拟机房,配备专职实验员。为了创建实验中心的文化氛围,可以在实验室内墙上布置一些有关沙盘课程规则的张贴画。

2.ERP实训教学大纲建设。ERP实训教学大纲是执行实践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也是规范实训教学要求、提高实训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大纲应包括实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时安排、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先修课程、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等。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制订教学计划,保证实训课时,保证质量。

3.ERP指导教材和模拟软件建设。

(1)目前国内高校缺少统一、规范的ERP综合实训教材,如何编制反映ERP理念、适合ERP沙盘操作的教材,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专家与用友或金蝶公司合作,统一编写教材,以杜绝教材选择的随意性,从而规范实训教学内容。(2)基于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应选择以国产ERP软件为主,可以考虑选购一套或两套在本地区应用较为广泛的商品化ERP软件产品,用以为地方企业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4.ERP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ERP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是完善ERP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ERP模拟实训涉及企管、会计、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这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要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要求指导老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ERP实训指导教师的角色转换应包括:由“主演”向“导演”角色转变,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由“教学者”向“探索者”转变。因此,应用型院校必须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建设一支能适应信息时代高校实践教学要求的ERP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ERP综合实训新方法

1.创新实践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确立“自主、自助、自立”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6]。“自主”要求在ERP模拟实训过程中,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导,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助”要求学生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下,以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运用ERP模拟实训平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尝试、总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结合,从中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自立”要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2.通过角色轮换,保证学生不同体验。由于受到学时等条件限制,目前大多数院校的ERP模拟实训课程难以让学生通过角色轮换来学习和掌握不同角色所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3]。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时调整,让学生在ERP模拟实训中,能够进行多轮角色转换,在体会、理解不同角色业务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多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通过对不同角色业务工作的运作及理解,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最适合选择的角色,为将来的职业定位与发展奠定基础。

3.采用“演示—实训—点评”的“限时操作”演练模式。在每次模拟实训课之前一天,指导老师应将相关资料发放给各小组,让学生先熟悉资料。在实训课开始前,由指导老师先演示一年的流程,并给予相应的点评[7]。然后,让学生开始模拟对抗模拟,采取“限时操作”的办法,即每一会计年度的生产、销售、核算、决策活动要求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在六个会计年度模拟过后,先由各组学生发言介绍自己的演练情况,总结成功与失败的方面,再由指导老师点评,分别分析各组的模拟演练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样,营造了一个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实践氛围。“演示—实训—点评”的“限时操作”演练模式确实起到了锻炼同学们动手动脑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在时间压力下的反应能力、决策能力。4.采用“实物沙盘+电子沙盘”的演练模式。在ERP综合模拟实训中,实物沙盘模拟演练虽然具有直观、形象、有实物感等特点,但是不能训练学生对ERP软件的掌握和相应的计算机技能。因此,在进行了至少两轮的实物沙盘模拟演练后,可以将实物沙盘与电子沙盘并用,让学生熟悉ERP软件操作流程和相应的计算机技能,也为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