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第1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也起到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现代园林景观的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标准,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园林景观设计也需跟上时展的步伐,在遵照科学设计原则基础上来追求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服务。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精神追求也日益迫切,在不断得到满足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所居住的周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是我国现代建设的重要工程,是我国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坚持生态和谐原则,科学规划,特色设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主要而言,需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1. 坚持因地制宜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候,首先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原有的植被地形地貌,对原有的区域的各种园林绿化资源进行整合,做出适当的设计施工改动,山地丘陵,可以将居住区错落相依,山水相伴,结合地势地貌,形成独特的空间层次感。其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原有的植被,比如古树,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绿化规划,选择绿化植被时候,尽量选择乡土植被,也可以适当引进远处物种。要在最大限度开发本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2. 把握和谐生态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要促进我国的生态平衡。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在尊重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各种景观进行规划,科学处理建筑,人,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绿化苗木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景观效果。保持整个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 秉持以人为本

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候,首先要体现出人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做好各种绿化植被规划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到人的生理心理需要,比如,园林的设计规划时候要考虑到对园林周边的居住环境的影响,要满足人们居住采光,保暖,保湿,通风,观景等基本生存需求和休闲运动的条件。植被苗木的种植规划对居住区的遮挡映衬,既要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又能够创造出优雅舒适的环境氛围,如此,才能实现绿地规划设计的最根本的目的。二、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园林景观研究落后时展

目前,在这一领域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十分匮乏,一些人简单地将园林设计等同于花草种植、堆石修水———虽然一些专业人士走出国门目睹了西方世界几何对称园林,也将这些西方元素融入到国内景观设计,但是,却只是盲目地照搬形式,没有结合东方古典园林特色,很好地考虑园林景观的功能作用。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未付诸实践

现代城市的绿化园林无法发挥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广场很多、很大,却没有人的驻足之处,因为没有供人休息与享受的空间,现代园林设计没有将人的因素考虑在内,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与维护历史遗迹的前提下,以人的感受为中心,形成以人为核心,创建宜人的园林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将人的生活习惯与日常行为方式纳入考虑范围,而且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形成现代园林。

三、当前中国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情况

首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正在面临着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吞噬,如何在维持本土传统设计风格与文化的同时跟上先进的脚步,是每一个现代园林设计师正在苦心经营的一个问题。现代时期,园林景观建设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促成了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表现的繁荣,然而,许多设计却不堪入目,很多的设计成果并不达标,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的长远发展,无论是经验还是设计理念的更新都在面临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就要争取时间加强对园林设计的优化,要学会在保持中华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来科学、适度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要形成严谨、有章有节的治学风范,加强园林设计这一学科的深入理解与研究,就其本质与内涵,科学地采纳与引进,只有这样真正发挥作用,严格杜绝断章取义、盲目照搬的现象出现。

1、生态化设计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生态园林的设计基于生态学、生物学原理(例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多样性等),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按照一定规律安排在一个区域,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就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使其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2、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园林景观设计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发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我国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加强对我国的绿化,但由于设计施工管理控制不当,或者是设计施工标准不严格,造成了植被死亡率高,病虫害对植被损害大,因此,在进行施工管理中,必须做好各种准备,科学施工,严守质量。因此,加强对我国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汉飞,王志东,潘金井.环境为先,巧在立意[D].中国园林,2004(2)

第2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现代住宅区景观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使得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越来越趋向于引导“家园”形象的形成。首先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规划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且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便于增加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因此住宅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其次,在住宅区环境设计中,且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努力塑造出简洁温馨的视觉形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尽量体现自然之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的优势。让自然的本原的东西得以充分利用.把自然更好地融人到景观设计当中,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轻松地接触自然,享受自然。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住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

一、住宅区设计原则

住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健康的、共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住宅区的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和当地文化与特色的原则。

1、居住环境生态设计原则

(1)住宅区环境建设应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尽可能将它们组织到住宅区的生态环境中去。新增的植物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多样化植物种类,避免植物种类间的直接竞争,使之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群落结构。建造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住宅区的生态环境。

(2)住宅区环境设计应尽量结合现有的溪流、湖泊、池塘等水文特征,减少对原有自然排水的扰动。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流、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小气候环境的目的。

2、居住环境人性化原则

(1)环境设计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必须符合人的需求。住宅区居民使用绿地的行为可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锻炼休闲与交往活动;群体与个体活动;安静与喧闹活动;儿童、青少年、中年与老人活动,这几类活动常常交叉进行.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活动类型.使居民各得其乐,让人性得以充分发挥。

(2)根据居住区的功能分区和居民生活上的需求,进行绿化规划布局时,必须根据小区总体特色及分区功能,搞清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使用区之间性质差异处理动和静、内部与外部等逻辑关系,从而保证整体的秩序性而又不破坏其各自的完整性。重视居民的需要、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从居民的行为出发,通过居民的使用来实现居住区的社会价值。

3、当地文化与特色

设计应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体现当地的价值观。了解当地的生活,才能有符合当地生活的公共空间设计。住宅区景观设计应遵循“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理念、将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有机结合,为人们创造诗意的场所和个性的空间。

二、 景观设计

景观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住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但要求美观大方,更需要实用。居住区的一草一物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每处景观的实用性。

1、硬质景观设计

开阔的广场、华丽的铺装,白色的景观柱,木制花架、亭子。应有尽有。但广场位置不合理,距离住宅太远,导致广场的使用仅限周围一些居民,再者,偌大一个广场没一棵树,而到夏季是人们户外活动最多的季节,导致使用率大大降低。要是在广场周边或者一定的范围加上带座椅的种植池,池内栽植落叶大树,夏季枝繁叶茂可供乘凉.冬季秋叶落尽可晒太阳;亭子的位置也应选择比较安静、围合的空间;还有,建议留出单独的“晒被场”。另外,景观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宅间距离,规划成组团布局,在每一个组团里都设置出足够的空间和小品.使每个区域都拥有自己的景观中心和活动中心,更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既满足需要,又形成了每个组团的特色景观标志,具识别性能。

2、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植物的选择注意植物的生态习性(抗污染性,吸粉尘,生长速度,耐荫性),形态特征(乔木,灌木,树冠大小,树形,叶色);植物的种类选择尽量突出植物特性,体现植物一年四季的自然生长规律。在植物的配置上,除注意植物的乔灌草高低错落搭配之外,还要注意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距离建筑窗户处尽量避免栽植大乔木,特别是速生树种和常绿乔木。生长速度快的植物即使在遵循标准设计距离5m条件下,也由于过于生长快速而影响到住宅的安全;常绿的植物则使窗户被挡,夏不通风,冬不透光,严重影响了居住。在窗户处尽量不要种植大灌木,严重遮挡了一楼住户的采光、透风。

小区园林绿化大多存在以草坪为主、树木较少的问题,这是因为开发商为了一次性节约投资。然而草坪的后期养护费要远远高于其他植物,而且其释氧固碳能力大大低于其他植物。大片的草坪对于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存在后期养护投入很少,以至使小区的绿化质量比较差。在这方面建议可以通过执法部门强制实施,这样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在此,建议小区的绿化植物不需要名贵的植物,可以选取一些乡土树种,对于开发商来说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达到了绿化效果。

三、 住宅区中的安全设计

1、道路

现在小区的道路设计已经实现了车流和人流的分离,改变了以往人车共道的情况,一来人行安全,二来汽车尾气不影响休闲场所的环境质量。有些小区把停车场设在地下,进行地面绿化,这既可增加绿化率,又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值得提倡。

2、铺装

广场铺地在住宅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平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等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以下几种: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在装饰混凝土广场中砌人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

华丽光滑的大理石、瓷砖、磨光花岗岩等铺装材料,美观又大方,但在设计时如果设计使用不当,会造成安全威胁。这些材料大多用于装饰地面,采用拼花的形式,若两块40cm×40cm的光滑材质拼在一起,一般的人一步跨不过去,正好落在80cm范围之内,雨雪天或表面稍微有点水,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台阶采用的材质禁止表面光滑,且与其衔接的铺装颜色越容易区别越好,这样不至于行走时因为忽略而造成事故。

3、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内要树种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飞絮的树种。配置的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以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

对于儿童活动区,儿童接触较多的是游戏器械和砂坑。因而,游戏器械的边角面避免突兀、尖锐,地面一般设置安全地垫,避免儿童跌倒、滑落时受到伤害:砂坑需要注意边沿软质或圆滑处理。但是据调查,现今很多儿童活动区都采用水泥界石或者用仿木木撤围合,边角未做任何处理.这样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危险的。

4、植物选择

植物的选择注意无毒,无刺,花果无强烈气味和过敏,无衣物污染,特别在人体易触及的活动场地周边。

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小区的园绿化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要营造高质量的环境,使人们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在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时要不断创新,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庄巧玲,张素梅.小区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25(04):36-38.

第3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garde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city; 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city and the street landscape will also be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city modernizatio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现代城市园林立足点不只局限于花草树木所创造出来的视觉美感,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园林设计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创造出视觉得美感,同时也要创造出合理的生态环境,为实现城市建设及环境建设加快前进步伐。

优秀的园林景观是一张张城市名片。以园林景观作为依据理念设计城市的名片,让很多园林景观充当着城市形象代言人的角色。我们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通过城市园林设计理念的改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手段,从本质上改变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目标。

一、过分重视景观,忽视生态效益

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建设的进一步现代化,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各到各界人土的重视,对园林的资金投入也不断的增加,绿化面积越来越大但是大多园林设计太注重于前期的规划、建设过程,而忽视后期维护,以致于导致园林绿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过多的资源浪费。大部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设备陈旧、养护被动,也有的只是会在检查评比时或者出现问题时才临时抱佛脚,疲于应付,而不能主动及时有效的对以建设好的园林绿化进行浇水、施肥、防虫等养护管理,从而导致很多的绿化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很多城市缺乏专业养护技术人才及专业队伍,资金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影响并制约了绿环养护工程的正常发展,导致园林绿化不到位,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相关部门应联系养护技术人员并成立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完整的机制,做好前期建设,重视后期养护。

二、规划设计理念不足有偏差

很多的城市园林绿化一味的追求形式、视觉感受,而忽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比如:城市广场、公园等绿化侧重于艺术及美化功能、品种单一,布置做作;有的只是在公共绿地以及住宅小区简单的设置观赏性草地或者树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美化的效果,但是缺乏空间立体感、布局分散、不合理,结构脆弱。这些都会造成园林绿化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其中有些原因来源于园林设计,他们不负责,不顾实际不能客观的设计,盲目的求新,不考虑单位的承受能力,也不管布置是否合理,只要设计出来了就可以了,不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园林绿化设计项目,对设计方案的不进行科学性的论证,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不能保证设计的完整性,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麻烦。缺乏个性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放眼看去现在的人们不管城市历史背景,不看整体风貌,到处仿欧式建筑的现象,使得整体城市街道失去了个性,在空间、色彩、

材料、形式等诸多方面太过于雷同,缺乏可识性,有的道路是无作用,而未加入规划设计的道路根本不可控制行人踩出道路这样使得整体的布局规划设计不够完善,问题不断增加影响整个城市景观的美感,效果大大下降。因此,园林设计们在设计的时候应从科学的角度去构思设计并做好预算考虑资金问题。要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不能盲目的追求他人的步伐,要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背景设计出符合城市的整体风格增加城市的整体美感,大大提升城市景观生态环境。

三、对城市景观园林意识普遍不高

许多城市对景观园林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将绿化放在次要的地位。很多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使用了大量的盆景,大面积的移植一些珍贵植物,整体布局不但死板、毫无生机、与整个绿化格调不符,同时还大大的造成资源浪费。众所周知,唯有最自然、最原始的生态才是最好的。每个生态系统都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新陈代谢循环所以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打造一个与自然生态体系相吻合的体系。比如,修剪草坪内的杂草,我们应该将以往的杂草清理干净、修剪整整齐齐的做法,改成部分修剪、让人们可以随意休闲活动另一部分可以不用修剪顺其自然生长供动物自行栖息,以实现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共处。

创建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需利用生态平衡,同时着眼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协调绿色地带系统及自然地形关系,利用生态法则,充分考虑物种整体的生态位特征,合理有效科学性的配置植物种类。要长出好的植物就必须有好的土壤。然而当今社会在在建绿地时,大量使用的是建筑垃圾、废土及污染严重的水土,这种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很难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经过实践验证,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可以利用草花解决城市色彩。然而利用草花来装扮景观,这样的费用是相当大的。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平方米草花所要花费是一般绿地的50倍,这样大大降低了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园林设计者应提倡和推广用地被植物。如麦冬、金银花、虎耳草、红花酢浆草、鸢尾、常春藤、吉祥草等。其中“片植”可以作为增加绿量的一个有效途经。施工技术简单,工程非常量大而且容易获利。但是严重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生长空间,养护成本大,需要经常修剪,植物寿命不长,造成浪费资源,增加经济成本。因此要尽量少用片植。由于追求绿化建设一次成型,新建绿地上植物初植密度非常大,造成植物间生存竞争剧烈,部分植物必以通过疏移的办法,解决植物竞争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植物资源。

四、结束语

第4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社会教育;精细化;管理现状;对策

为深入了解目前社会教育机构日常管理的现状,挖掘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中的典型,研讨在常态化管理中的问题,本着“注重现状求发展,反思不足谋发展”的原则,笔者对本地区的社会教育机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了解与调查后发觉,总体上社会教育机构“条块化”设置内部机构,重心下移,职责清晰,“科学化”健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注重执行。

一、认识到位,吃透内涵,确立了精细管理的理念

各社会教育机构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是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打造特色,创出品牌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他们注重平时的总结提炼,形成经验,更注重阶段的自查自纠,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他们高效解读精细管理的内涵性,在期望的发展过程中逐一健全“精细目标”。机构的负责人对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认识相当到位,发展方向切实可行,出台举措科学有序。有的机构将精细化管理与内涵式发展相统一,提出了“思想领先、目标导向”等精细化管理原则及“从目标抓起、从组织抓起、从问题抓起”等精细化管理抓手;有的机构则是本着“学校无小事,事事须精细”的宗旨,瞄准“文化之精、精神之精、情结之精”的要求,按照“有目标、有举措”等“六有”原则开展精细化解读与管理。这些举措,有效确保了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所期望的“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结果”的良好局面。

二、重于服务,强化管理,凸显了过程管理的痕迹

这些机构已形成“管理即服务,精细化管理即全方位服务”的共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精细管理的常态化,注重过程管理的痕迹化,不断体现“服务提质量,服务创品牌,服务彰信誉”的要求。从安排培训计划、分发通知、安排课表到考试考核、资料归档等,全过程实现“无真空”。在办班起始阶段,他们着力于收集学员的基本信息,不仅包含常规的联系单位与电话,而且连身份证号码、姓名的核对等信息也逐一弄清,确保“零差错”,并且实行了“纸质信息”与“电子信息”的高度统一;在办学的过程阶段,他们不仅开通电信短信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学员取得联系,而且所有教师还全员、全程参与培训通知“送回执”工作,切实将“服务”精细“到家”。同时,不仅有纸质的签到程序,而且在上课中途及课堂结束前还有点名环节,确保学员的“到课率”。在考核后的发证上,有的采取上门领取,签字确认的形式,也有的采取“送证上门”,签字确认的形式,确保每张证书不遗失。其中,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许多民办教育机构针对学员的实情,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上按照“对象、内容、时间、目标、方法、考查”等“六个方面”切实做到“段段清”。

三、周密安排,注重积累,初步显露了精细管理的端倪

按照“办班”必留“痕迹”的要求,社区教育机构均留存了一定的过程管理以及阶段考核的资料;有近40%的社会教育机构,还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邀请了档案局的专家来机构指导,着手进行了档案的科学化装订、编册与留存。其中有近33%的社会教育机构均配备了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除个别民办教育机构外,均配备了专门的档案室,添置了档案管理必备的诸如电脑、档案柜等硬件设施。此外,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各教育机构均逐步注重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并按照档案局所提出的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尝试着进行管理。

四、反思现状,程度参差,依然存在着发展阻碍性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发觉,社会教育机构在精细化管理上正朝着逐渐成熟、逐渐规范、逐渐良性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甚至制约精细化发展的问题。首先,受历史、教育培训特点等的影响,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下,个别教育机构的教师各自为政,互不通气,培训资料不肯、不愿及时归档,一旦出现该教师的外流,不仅造成对应培训项目的流失,而且严重影响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其次,社会教育机构虽然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营造,但未能有效切合社会教育的特征尤其是自身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等的特征开展建设,更缺少切准校本特色的“核心”文化、“精神”文化的打造,个性不足,共性通融。其三,社会教育机构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过程管理、阶段管理的资料,但资料的精细化程度不够,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足,个别教育机构受场地等的限制,尚未建立独立的资料档案室。其四,这些教育机构虽然意识到了科研课题的重要性,有些机构甚至已开始尝试科研课题,但在选题上未能立足社会教育的实情,未能本着“促进事业的稳步增长,促进师资的素养提升”去开展选题,不仅失去了科研课题的意义,而且显得疲于应付,精细化开展科研课题更是捉襟见肘。其五,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未能真正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对事业的促进作用”,依旧采取粗放型管理模式;甚至个别教育机构虽然各类管理制度相当健全,但在执行力上还缺少力度、强度,导致精细化管理的程度不够。

五、针对问题,拿出举措,有效推进着机构科学性发展

目前社会教育机构有公办的、有民办的、有教育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也有工商行政部门登记领证的,更有无证经营混淆视听的。除了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把好入门关,进一步整顿黑市场、黑机构外,作为正规的社会教育机构只有真正加强精细化管理,注重自身的内涵发展,方能提升教学质量,打响办学品牌,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5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经济发展;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23-03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濒临太湖,距离上海只有120多公里,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城市。2013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无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8.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07.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14.2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2.2:46.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基本相当。近几年,无锡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8073.73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增长47.2%;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设计产业增长15.5%;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17.1%;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32.0%。无锡紧紧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创业促转型、政企合作维稳定”三大突出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总体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现状

对照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对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统计分析。无锡市现有高职院校11所,2013年总计划招生13572人。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指导性专业目录所有一级19个专业大类的14个,覆盖率为73.68%;531个子目录专业中开设专业数为117个,占总专业数的22.03%,开设专业平均比率为23.48%。其中,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等大类,每个学校都有所侧重的开设了子专业;制造、土建、文化教育等涉及民生的行业开设专业也相对集中;相较而言,生化与药品、医药卫生、公共事业等大类只有个别学校开设。如,针对医药卫生行业仅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当年计划招生41人,实际录取20人,仅占招生计划的48.78%。而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公安和法律等专业11所学校都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在2013年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中,制造业仍然位居榜首,达到总招生比例的26.6%,其次是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和财经类,比例都超过了10%。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与无锡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很大关系,各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做了很多探索,相继开出的子专业达到了28个,招生比例也从2010年的9.63%上升至15.7%,上升速度明显,从侧面也反映了无锡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招生数量上,环保、气象与安全、医药卫生、生化与药品等所谓的冷门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人数也都在50人左右。

二、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结合对无锡市19个主要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2013年度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计数据。制造类专业在无锡各大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比率达到68.75%,招生比例达到26.63%,2013年招生人数达到3614人。制造业作为无锡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尽管招生在数量上已基本满足了社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从学校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录用高职学生的情况反馈来看,专业设置的有效性不明显,企业真正能用的人才缺口很大。无锡素以鱼米之乡著称,农林牧渔业非常发达,在无锡经济发展中的排名仅次于制造业。而调查发现,与农林牧渔相关的专业,在无锡11所高职院校中,已连续八年未开设任何相关专业,仅有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但专业设置单一,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实用性和因地制宜性也不明显。无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自然优势,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类高级技能人才奇缺,阻碍了无锡现代农业的发展,应适当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如无锡在水产养殖中技术咨询专家奇缺,而无锡的很多乡镇正在新建生态村、观光镇,要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增设水产养殖技术、观光农业和畜牧兽医等专业。随着无锡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无锡已借助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实现海陆空的全方位衔接。2013年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大类计划招生294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等三所学校新开设了航空服务、高速铁路动车乘务等专业,占该类招生比例的32.65%,未来几年包括上述学校在内的高职院校可结合学校特色开设城市轨道等相关专业已满足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的要求。无锡的19个主要行业中,公共事业涵盖的内容很广,未来无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日益突出,目前仅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涉外事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门课程,实际招生76人。事实上,包括很多本科类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该类专业,但因跟风追求市场效益,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学生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很少,就业竞争力差。要满足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保证无锡城市现代化的全面铺开,必须小口子人手,重点优化相关专业及衍生专业,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拿来就能用的专业技能人才。近几年,无锡动漫、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前景良好,11所高职院校都纷纷瞄准市场开设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也由2006年的1300人增加到2013年的2131人,增长了1.64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就业形势严峻,相关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下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不应批量生产画图的流水工人,而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特长,能在该领域有所创新、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才。另外,电子信息类专业尤其值得关注,行业就业环境看似良好,招生人数一直持不减的态势,但实质上人多质不优。尤其是高职类学校的学生,基本功本来就不扎实,再采用全面撒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胜任工作的寥寥无几。高职院校一定要以此为警示,结合企业实际设置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不求难而求能活学活用。

总的来说,无锡各大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大多集中在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和财经大类,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数控等专业每个高职院校基本都有开设,专业重复现象比较普遍;无锡的新能源、物联网等产业起步较早,但专业设置单一;科技、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软硬件设施较缺乏。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适中建设,适宜发展。

三、推进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锡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无锡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对高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以区域经济需求为依据,优化专业设置

结合无锡经济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能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接轨,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接轨;要坚持进行专业相关调研,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要有意识的培养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缓解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矛盾。事实上,无锡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对社会职业需求的敏锐性还有待提高,专业设置的重点和特色还要进一步加强。无锡市高新技术的应用理念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机会致使许多新岗位的产生,也使得人才紧缺程度加深。在这样的区域经济背景下,充分考量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各类人才,成为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当务之急。2014年7月1日无锡地铁正式开通,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在三年前就开设了相关专业,迎合了无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学生就业问题也迎刃而解。未来,无锡将继续在轨道交通、新能源开发和环保等产业领域有较大的动作,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结合高职特点,根据人才的需求程度和岗位的稀缺程度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

(二)以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托,建设骨干专业

无锡城市的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传统制造业作为无锡的支柱产业,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无锡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无锡的战略任务,坚持制造与创造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协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综合经济发展体系。要实现无锡经济发展战略,需调整产业结构,将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建设力度,打造以电子信息、动漫和旅游等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按照整体战略规划要求,无锡高职院校应着重建设通讯技术、艺术设计和旅游管理等专业。事实上,开设电子信息、动漫设计等专业的高职院校不在少数,但专业设置宽泛不精,学生综合含金量较低。所以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要建设骨干专业,在保障骨干专业的供给平衡上,多方面培育创新型人才。作为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不仅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还要增加对骨干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真正发挥高职教育在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6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理念;现代景观设计;研究

在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下,景观设计逐渐作为我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因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我国发达地区而言,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也并非满意,因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工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朝着后工业化转变的时期,这种发展现状的存在使得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一定不良影响,此外,在工业的不断发展下,我国的温室效应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难题,而现代景观设计的存在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存在有积极作用,因此是我国在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在目前的景观设计中,要求景观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必须将低碳理念有效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全面促进我国低碳理念的发展,推动景观设计发展,促进国家安全发展。

1低碳理念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分析

第二产业的全面发展给我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得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发展中要求从低碳出发,全面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促进国家发展。低碳理念的兴起是在1992年,多个国家在巴西签订世界上针对温室效应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性协议,需要注意的是,低碳理念兴起至今时间较短,且总的内涵由于不同的领域之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英国政府曾这样理解低碳理念在经济领域的含义:“在减少资源消耗以及减小对环境破坏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产出率。”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人们将低碳理念理解为:“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得到保障,但是在保障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减小城市的资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另一方面,景观设计是目前我国低碳理念下的重要实现手段,现代景观设计是由有“现代景观设计之父”之称的奥姆斯特德首次提出的,由于其设计的要求以及设计的方法不同,其种类以及不同种类景观设计的功能也会有所不同,现代景观设计在功能上大致可以分为居住区景观设计、商业区景观设计以及公共区景观设计还有校园景观设计,将地形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分类的标准则可以将景观设计分为滨水景观、山区景观还有平原景观,在设计时主要遵循的原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净化空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针对低碳理念下的现代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

2.1低碳理念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自19世纪中期以来,逐渐由传统设计到现代设计,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低碳理念的发展下,园林景观设计也进入了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理念从生态主义出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方面,也是最早反映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尊重生态主义,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使用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例如,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时,要求设计者主要以可循环、可再生的材料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在设计时要从材料的生产、运输以及建造和使用等多个方面出发,旨在尽力减小每个环节的碳排放,将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主义有机结合。(2)注重现代科技的使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现代科技的使用,这也是低碳理念的重要体现。这主要是因为,园林设计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所追求的生活环境而对自然生态所做的改造,在意识上具有主观性,以至于园林设计本身就是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而科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有效使用,无疑是低碳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绿色能源,为景观照明以及植物的有效灌溉做贡献,在园林景观发展中实现零排放,这种做法不仅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且是实现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保证。

2.2低碳理念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主要表现探讨

我国在发展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城市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在时间的长河中,城市的发展随着科技以及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聚集在城市中,这使得城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高达75%,且就目前世界人口发展而言,世界人口还在不断上升,因此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还处于不断增长的局面,低碳理念因此成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指导,主要表现在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经济发展低碳理念以及重视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3个方面,其中,城市设计生态理念主要指的是以原有的再生城市景观设计为基础,推行新的城市发展设计理念,重视城市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在自然景观设计时以生态学作为指导设计原理,对城市自然生态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建造,而经济发展低碳理念以及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别指的是利用高科技技术,对产业进行提升发展、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以及利用分布在城市中的水域以及绿化区域全面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这是因为,水域以及绿化区域对于城市产生的废气具有吸收处理作用,因此要求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必须重视水域以及绿化区域的作用,促进城市土壤、植被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发展,努力实现城市可循环发展,推动国家实力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低碳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发展逐渐取得成效,在低碳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取得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以及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发展中,对目前城市中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热岛效应的减缓具有明显的作用,且对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有重要意义,是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上升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关洁.低碳理念下的现代景观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

[2]张富余.基于低碳理念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D].青岛理工大学,2015.

[3]邵诗玥.低碳生活理念下的城市公园绿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蔡玲玲.低碳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探究及应用[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5(3):4-5.

[5]王拓,刘武.低碳理念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5(1):4.

第7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国现代园林;传统园林;发展趋势;

1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1)传统园林。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具有中国特色,扑面而来的是中国气息,中国人按照一贯的对自然的看法有一套自己的建设景观的原则,即保护而不破坏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相对自然的地理位置上,以丰富的想象力或者写意的艺术方式,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它在形式上有别于西方的景观美化或园艺工作,而更接近于强调自然景观。“虽由人造,宛自天开”这是中国传统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传统园林因地域一般区分两类:即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官僚文人、富商大贾们的私家园林。这两类园林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2)现代园林。现代园林有别于中国原有的传统的园林模式,主要是指由西方传入的模式,注重理性和科学分析为特征,采用与现代建筑相匹配的对称和几何形状等是它的主要方式,服务对象以现代城市广场、道路、公园和居民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造园理论和实践讲究人工改造。时代在发展,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区,从外面一看现代简洁,即使有的小区是仿欧式小区,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也完全不同。如果将中国传统园林手法适当运用在小区里,小区园林意境一定会有新的延伸与体现。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园林中的意境,其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是园林植物,它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因其不受各种设计风格的影响从而发挥作用。

2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可持续性和生态发展。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曾精辟地道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著名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告诉我们尊重自然,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来从事我们的各项活动。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认为结合自然的设计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就是尊重园林景观的地域性,那么当地寻找灵感和在当地寻找自然的设计元素就成了必然;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建设园林景观所在场地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场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和自然过程与格局。常言道化腐朽为神奇,保留、利用与再生场地中的景观元素和材料,这些元素和材料在原来的格局中也许毫无新奇之处,但是经过从新应用之后,让它们从新焕发生机,并使它们发挥新的实用及审美功能。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应该是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过程。

(2)景观设计逐渐走向社区化。作为城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这样才会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无论是中国南方的水乡小镇,那小桥流水,雅致芬芳;抑或是北京城曲折幽深的胡同,百转千回,曼妙空灵;又或者是安逸的意大利中世纪小城,古典雍容;其他如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等等,古今中外好的城市都是由各种公共空间交织而成的和谐有机体:充满活力的街道、广场和城市公共绿地等,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不是在割裂中各自为政。因而,将不会再有把范围局限在围墙以内的未来景观设计,而是把园林景观纳入整体考虑,创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满活力的、与城市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园林景观系统。规划与景观理念将体现新城市主义,城市与自然的融合,生产、工作与商业、居住的融合,公共交通与居住区的融合是它的追求。它提供花园式的环境,而不是单一的花园式的景观,亦即小区与花园相互掩映,小区即花园,花园即小区。至于未来景观的设计,设计师的努力应该仅仅是一部分,还需要政府、开发商和社会各相关领域的通力合作以及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3)景观设计正日趋复杂化。随着不断多元化的现代城市功能,在审美倾向和生活需求上人们变得更加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景观设计一方面追求精品化、个性化,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大型综合性项目又不得不拓宽设计的广度。要探寻出一条好的设计思路,避免特色消失和产品趋同性,应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魅力,突出地显示地域特色。社会飞速发展,当今社会是什么样的发展时期?是以工业化大量生产为基础的发展时期。曾经只为少数富裕阶层服务的园林景观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每一个普通人寻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美学上进行大胆创新是每一个设计师都要面临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设计的质量。各种相关尝试将不断推陈出新,大地艺术、抽象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等。

(4)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元宽容精神,是景观规划设计过程所要倡导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景观环境中的积极挖掘 ,坚守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差异,世界充满矛盾,因此也充满差异,宽容差异,倡导个性,而且这一原则也要推及到对待其他文化的行为之中。对世界来说要能弘扬中国特色;对国内来说要弘扬地方特色,以此类推,积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

(5)把握规律,师法自然。人类来源于自然,必然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才能谋求自身更长远的发展。一名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只有在充分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矩,维护生态价值的前提下,才能做出绿色环保,富有生态内涵的景观设计。说到底,园林景观环境的本质是人类凭借其劳动和智力在城市中模拟的“自然”,即“第二自然”。从这一层面上理解,园林景观的出现弥补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渴望。人类对于出色景观环境的向往实质是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

人,毕竟是自然的人,尽管现在提到的人的概念往往被赋予了社会属性。因此,未来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必然回归自然,回归生态。这种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应当涉及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大之呈现布局结构的生态形式,小则体现景观小品、建造材料的生态环保。深化生态设计可以达到用设计来改善生态的目的,而初步生态要求至少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维持自然原有生态平衡为底线。

尊重生态,应当把自然作为人工利用的互补面而非对立面,要求设计师把生态造园的思想贯彻于景观设计的始终。比如,合理利用屋顶空间开创经营屋顶花园,并积极利用屋顶花园进行雨水收集工作,进而逐步建造水资源循环系统。

3结语

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发展现状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从新认识与尊重,人们对自然美景和乡村情调,是刻骨铭心地怀念,因为怀念才从行动上不顾一切地恢复,这种崇高的愿望加现代化的手段打造出来的园林景观成就,美不胜收,自然能够代表世界的最高水平。因此,追求自然、朴实、美丽和谐的园林景观效果,这种效果醉人心脾,必然也是中国景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 ;6579一6581.

[2]唐孔,杨艳.论西方景观园林营造思想和手法-以法国古典景观园林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9) :127一145.

[3]染春梅,杨楠.色彩原则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09 (1):95.

第8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规划;现状;发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the corresponding about our country landscape plan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sing tren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contemporar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o make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urpose, do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human nature, therefor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be advocated, fully will be much discipline comprehensively. This paper will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problems of research, and find out the suitable for China's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new way.

Keywords: urbanization; Landscape planning;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城市化进程逐步的加快,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随着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城市的生态环境却在降低。因此,建立一个新型环保的现代化城市显得尤为的重要。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发现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和解决,找出适合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新途径。对城市进行绿化及改善,并努力使城市园林规划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将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园林景观规划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比找出适合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1.眼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对于环境的质量越来越缺乏信心,为居住的环境质量而烦恼。聪明的城市景观设计师运用自己的所学,以追求人文自然和人性化的理念作为原林景观设计的目标,创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规划之路。

因此,面对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我们的设计师们应该努力以中国的设计精髓为基本,掌握设计的市场动向,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设计团队的竞争力,以达到能够与国际的设计团队相抗衡。因此,我国的设计师们还要更加的努力,对以上问题进行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广阔的设计市场,我国的设计师们应把握机会,努力使我国的设计实体逐渐走向成熟。

三、我国成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艺术成就发展的时候, 也应该静下来反

思一下眼前我国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摸索,发现在我国园林设计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从大的方向来看,在我国如今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中,多数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而且这些人有着较为陈旧的设计理念,落后的规划设计手段,以至于我国的城市园林规划相对缺乏科学性,导致设计水平整体较低。对于有些城市,他们缺乏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视,缺乏有效而持久的监督系统以及制约措施,导致我国城市的整体建设以及发展水平降低。

自然生态的不合理利用

在我国如今的园林设计中,生态园林或许只是一个口号,如今的设计师打着生态园林的名号,却做着与实际相违背的事情。例如在生态园林的居住区,有的设计师却种植了很多乔木,在乔木的周围有种植了不利于其生长的植物。有些小区的土地多,绿色少,根本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生态就这样被不合理的利用。

3. 景观设计被标准化、雷同化

如今的景观设计,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景观设计出现较为普遍的雷同现象。尤其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一些有关景观设计的新软件被开发,使得景观设计朝着新的方向进行发展,设计更加科学化,大大的缩短了景观设计的周期。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景观设计大大的被标准化,被雷同化。

对于园林规划中选择的植物品种具有不合理性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有些城市并没有按着生态学中对于植物种植的原则,不尊重植物多样性的种植。缺乏对于植物多样性的考虑,品种过于单一,甚至有些只是一味的追求名贵植物,或者在一块园地上简单的增加树木的种类,缺乏对于植物具体生长情况的考虑,不能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

对于园林规划缺乏有效地管理

现在的一些城市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大量经费用于园林景观的建设,尤其会种植大量的名贵植物。然而,对于应该给予更加重视的园林日常管理却毫不重视,忽视了对于园林植物的日常护养,导致植物的成活率低下,使得植物的生长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城市原理规划的功能。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有如下几个方向

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生态园林理念

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着重于生态园林的目标,走生态城市建设道路,提升城市的自身形象,达到使生态园林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努力做到实现城市美化推动旅游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城市的生态居住环境,应加强城市生态基础建设,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让城市真正做到适于人类居住的终极目标。城市的居民要共同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达到人人懂绿化,人人懂建设,使城市不仅是一个绿地,更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做到以人为本 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共享性

对于城市的作用,就是要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如果一个设计者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是以人为设计理念,是为了生活、为了人的内在体验,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设计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做到适于人们,宜于人们生活,做到宜人、亲人,做到 尊重自然, 尊重历史。所以,设计师的设计应符合人的理念。既要发扬古人传承下来的人文,宜家的理念,也要做到符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要符合自然,按照自然而进行。运用现代的理念达到符合现代的城市景观规划,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符号。在规划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从而达到温馨,祥和的居住环境。

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上,做到以科学性为基本的理念,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创造,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对于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兼顾生态与景观,对于植物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力求增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个地区要以种植本物种为主,加以其他引进物种,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种植合理的植物,达到实现城市个性化的目标。对于园林绿化建设,应该大力进行实施,建立多功能生态居住环境,构建合理科学的植物群落,以实现和谐的生态环境,达到以人为本,适于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语

由于我国的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起步相对属于较晚,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还有很多的不足,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阻碍了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而且整体规划设计的水平较低,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园林景观设计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建造生态园林景观的目标尽一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2(6)

第9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绶溪公园;景观设计;植物造景

绶溪公园二期景观园林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让人们在荔枝林带的景观氛围和细节中感受莆田丰富的历史文化。绶溪公园二期建成后,将创造新与旧的过度与融合,打造城市活力与自然宁静融合一体的绿道系统,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活动提供了一个好场所,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和生态宜居城市园林建设品位。本文以该公园设计为例,对生态宜居城市滨河公园园林建设的理念及手法进行深入分析。

1 项目概况

莆田市绶溪公园二期企溪北侧片区位于绶溪公园中,东临324国道,西至香格里拉大酒店,南起企溪,北靠经济总部。设计总面积约6.5hm2。绶溪公园二期建设是一个集文化、休闲、生态、健身为一体的滨河休闲生态公园;是莆田市政府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以后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2 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绶溪公园资源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结合绶溪公园二期中荔枝林自然保护与城市开发,组织公园的内外交通、空间层次,以传承人文历史、重构环境景观、开放区域空间、整合景观元素为设计理念,采用自然的设计手法,体现滨水荔林的自然风采,打造一个现代休闲与文化深厚的生态滨水景观带。

3 设计原则

3.1 实用性原则即“以人为本”

游人作为公园活动的主体,是首先被考虑的因素,设计时将充分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增强公园的实用价值。

3.2 生态原则即可持续、生态、环保、节能

设计回归生态,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采用节能、环保低碳的设计手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关系。

3.3 地域性原则

尊重场地所在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提炼地块本身的肌理,规划设计要富有地方特色与场地特征。

3.4 功效性原则

充分考虑公园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规划设计要全面考虑公园建设和经营管理工程中的经济效益问题,体现功能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4 设计内容

绶溪公园是莆田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是展示莆田荔枝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绶溪公园二期将设计成为莆田荔枝文化展示的一张特殊的“名片”,将打造成为城市活力与自然宁静融合一体的绿道系统。从景观组织上将公园概括为“一轴二带三线五区多景点”,并由此定位展开设计。

4.1 “一轴”即滨水景观轴

设计强调企溪的河流风貌,通过对河流、河岸及水体的整治及设计,形成亮丽的滨水景观线。

4.2 “二带”即滨水活动带、绿道功能带

4.2.1 绿道功能带。沿延寿绿道设置绿道服务设施、公园管理设施以及停车场等,为市民提供服务,满足市民休闲健身的需求。

4.2.2 滨水活动带。沿企溪水边设置入口广场、文化广场、休闲广场以及亲水平台、林荫休憩区等,寓教于游,让市民和游客有一个了解莆田历史文化艺术空间,同时是市民聚会、交流、活动、健身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活动的露天客厅。

4.3 “三线”即生态自然线、历史文化线、生活风尚线

4.3.1 自然生态线。根据场地环境,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注重多样性的空间绿化景观,以及滨水驳岸的生态化,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

4.3.2 历史文化线。根据场地的历史文化,让历史文脉融于景观设计元素中,设置各种文化广场、建筑、雕塑、石刻,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营造独一无二的人文历史景观。

4.3.3 生活风尚线。根据场地的空间,围绕时尚生活的主题创意,建造各种与生活相关的场所,营造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亲水公共空间。

4.4 “五区”即驿道历史区、荔枝文化区、建设休闲区、入口休闲区、滨水景观区

4.4.1 健身休闲区。由野趣童真、万寿广场等景点组成,打造时尚生活的城市休闲健身景区。该区以休闲运动为主,结合多元的休闲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健身需求,展现了舒适的自然景观与亲切的人文环境。

4.4.2 驿道历史区。与绶溪公园一期相接,由店仔古渡、市墟古街、千年一定、河畔草地等景点组成,营造绶溪千年的建筑、历史、人文景观。此区域主要是为恢复及传承“店仔头”的场地历史文化。

4.4.3 荔林文化区。由茶语咖啡、临亭听涛等景点组成,突出古朴自然的荔林诗韵、荔林乡韵、荔林书韵等文化景观。该区以古朴自然的荔枝诗韵、荔林乡韵突出体现莆田这片沃土蕴含着深厚的荔枝文化景观。

4.4.4 入口休闲区。由渔水笙歌、云影荔湾、水漾清华等景点组成入口休闲区。此园区主要以入口休憩广场和便民的停车区域为主,这里宛如公园的一个集散中心,充裕的生态停车场让游人来去自由。

4.4.5 滨水景观区。位于绶溪公园二期的南部,此区主要以回归自然,保护荔枝密林古树为主。该区域力求达到质朴、自然、亲切的自然环境景观。由渔水笙歌、缤纷花溪、云影荔湾等景点组成,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空间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区。

5 绿化规划设计

绿化规划设计综合考虑景观、生态、游憩这三个要素,实现公园植物造景游憩空间景观化、公园设计生态化,实现公园绿地可持续发展。

5.1 保留原有植物

尽量保留不影响景观效果的荔枝古树,对原有的荔枝大树进行合理修剪以及杀菌杀虫处理。

5.2 注重绿地植物多样性设计

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构建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物种多样性是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前提和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基础,也是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5.3 植物造景的游憩性

公园绿地植物造景游憩性设计,根据植物本身的“视觉”、“味觉”、“触觉”特性对空间进行改造,创造出适合人们驻足、小憩、饮食、玩耍等的游憩休闲场地和环境。

5.4 植物造景的生态功能性

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并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创造适宜的小气候景观环境,提高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时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平衡。

6 结论与建议

6.1 绶溪公园二期的总体规划就突出强调荔林文化氛围

绶溪公园二期的地形地貌改造要顺其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荔枝林景观带为特色。绶溪公园二期的景区、景点规划设计要充分挖掘荔枝林带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要少而精,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古雅的莆田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莆田荔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6.2 荔枝林带在绶溪公园二期中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成片荔枝林带,景观效果显著优于一般地被和草坪,可规划设计为成片荔枝林带景观,运用于水边等视野开阔的园林空间,突出表现荔林的整体美。

6.3 荔林与建筑、山石、水体及其它植物的配置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