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市值管理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值管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值管理的方法

第1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一)住房公积金体制缺乏统一运作平台

从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运作体制上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运作流程和信息平台建设上缺乏统一平台,对住房公积金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在运作流程上,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主要按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管理,各个行政区域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在住房公积金的具体政策规定、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上不相统一,甚至存在较大差异,条块分割严重,运作效率低下。典型的例子,资金的跨地区调剂便无法实施。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各地区的信息无法交互共享。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保障城镇居民住房的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着资金利用率低和资金管理能力弱的问题。资金利用率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利用上大部分用于住房贷款,但是近年来,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住房公积金管理呈现出贷款额下降缴存上上升的的趋势,资金总体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出现住房公积金贷款缺乏资金,欠发达地区贷款资金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资金总体利用效率不足。资金管理能力弱,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我国的公积金挤占挪用情况时有发生,资金安全问题显现,由于公积金贷款的担保机制不健全,个人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和担保业务之间存在相互隔离的问题,无法规避房价波动等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住房公积金保障社会公平的功能亟需加强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住房公积金在保障社会公平功能建设日益显得迫切[3]。但目前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在兼顾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发挥的作用较小,甚至存在有失公平的问题。一方面,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低,目前住房公积金对大部分民营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没有覆盖,覆盖面狭窄,有失社会公平;另一方面,缴存率不平衡,不同行业、企业和单位由于效益的差异,缴存率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单位的缴存比例甚至不足5%,产生新的分配不公。

二、未来住房公积金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将形成统一运作机制

针对目前住房公积金缺乏统一平台的问题,未来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上必然走向统一和规范,具体应体现在组织机构和网络建设上。一是将形成全国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一种关系明确、权力清晰、管理有力的全国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建设将成为未来住房公积金组织建设的重点,条块分割的管理现状将得到有效解决。二是信息化建设将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广泛应用,一个涵盖国家、省和市三级,以国家级为平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网络将形成,相关信息的交互共享水平将大为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将进入真正的信息化时代。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将成为工作重点

住房供给金的主要定位为服务社会大众的住房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将成为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重点。一方面,统一住房公积金平台的打造将实现对全国住房公积金资金的有效融通创造条件,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流动机制将建立健全起来,资金在不同地区将有效流动起来,住房公积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将实现大为提升,进而跨地区的住房信贷风险分散、转移以及防范体系亦将随之形成,住房公积金将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风险控制体系将形成,在组织机构和信息平台搭建的基础上,针对公积金挤占挪用等问题的风险防控体系将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贷款风险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形成,对资金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增强。

(三)住房公积金将向政策金融的方向发展

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未来的住房公积金建设将更加突出公共职能定位,发挥保障社会公平的作用。在服务定位上,住房公积金将向政策金融的方向发展,住房公积金不将以刺激住房需求为定位,在政策上将重点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将实现对社会各个行业人员的全覆盖,住房公积金缴交率将实现得到合理制定,帮助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将成为住房公积金使用的重点。

第2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从上面可以看出,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操作当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1.1工程项目部花费超支

工程项目部本身的成本占整个工程合同成本的六分之一左右,对这一部分成本的节约和合理运用能有效地为电力施工企业降低成本。但是,现在的工程项目部的经费支出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在工程项目部所有的成本当中,临时设施使用所消耗的财政支出占五分之二,是工程项目部财政支出的主要消费用途,但是,许多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当中,这些临时设施建设较为浪费,甚至还存在超支情况。另外,许多企业的工程项目部在业务招待方面超支严重,虽然大部分电力施工企业允许有业务招待的情况,而其一般支出费用都有预算指标,但是绝大多数的指标都不能满足业务招待消费需求,甚至有些项目部利用招待费用来进行不正当的交易,给公司造成极大的损失。

1.2专业技工及工地违规夸大其工作量

从成本核算方法上可以看出,核算明细内容包括专业技工的工作量以及工地的工作量,这些项目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是由工地的负责人报知工作总量,而这个工作总量是由工地内部进行独立核算的。就是说具体工地有多少的工作量,小一点的差别在成本核算时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在每一次进行核算的时候,工地方面都会略微夸大自己这一阶段的工作量,来提高自己所获得的报酬,这种做法日积月累下来,就会给企业无故地增加很大一笔开销,造成严重损失。

1.3外包工程款项结算滞后

许多的电力施工工程项目的一些技术性不是特别强的工程工作电力公司都会外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而这些外包项目在整个工厂当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了。但是,在实际项目建设当中,由于欠缺沟通和制度问题,许多外包工程款项滞后问题严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外包工程队伍提不到款,对农民工的工资也形成拖欠。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电力施工企业要想解决这些已经发生的问题,就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款项,由此使得工程成本增加。

1.4材料采购环节存在不正当交易

材料采购款项在整个项目成本上大约占五分之二,但是在项目当中的材料采购环节经常出现一些不好的状况。比如对于材料的仓库管理不严格,采购的材料仓库验收滞后而不能入库,入库后不及时登记,出库时不进行及时记录,这都是在仓库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一些环节上容易造成对成本核算的偏差,可能导致一些损失,但是更大的损失在于在材料采购的时候,不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比对,而是继续与以往关系比较好的供应商合作,所谓的招标已经形同虚设,而且由于和经销商的关系,许多时候对于材料不进行验收和数量统计,导致有可能付出高的价钱而买来了更少、更差的材料,这对于电力施工企业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2加强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2.1转变思想,建立经济意识

电力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大工程,一般情况下,这些工程的利润都很稳定,在日常的管理中,施工企业不会因为一点点预算的超支就引起重视,总是有稳赚不赔的想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这种想法已经不再适合,只有珍惜一点一滴的利润,企业才能有发展。

2.2制定制度,使成本责任到人

在树立了经济意识之后,就要设立一系列规章制度,追究每一笔款项的去处,严查不良资金使用,发现使用不当的要进行警告,发现擅自挪用和借用的,要进行严厉处罚,另外,对于成本控制良好的模范代表,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控制成本的重要性。

2.3建立经济的工作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对于施工方案的设计要尽量考虑经济性,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它到底有没有必要,到底需要下多大功夫,例如,施工过程当中的工程临时设施到底需要多少,有多少是没有必要的?在考虑周全之后建立书面的工作方案。当然,对于方案当中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允许对其提出意见,在单位经过意见审核之后,如有可行性,则对工作方案进行修改。

2.4加强对外包工程的管理

对于外包的工程部分,要有专人与工程施工队伍接洽,保证沟通的实时性,对于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地方,在经过与施工队沟通之后及时汇报给企业,由企业来做相应的改动,对于账务问题,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落实,不能有丝毫差错。

2.5严格控制材料采购及管理

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要遵循经济原则,采用严格的招标制度,确保价格合理、质量过硬。对于采购进来的材料,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仓库管理,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存在数量差错。

3结束语

第3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知识观;学习型战略联盟;多元化经营

一、知识观理论的概述

知识观理论是对资源基础观的各流派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还吸收了包括纳尔逊与温特的演化经济学,西蒙、马奇、赛耶特的企业行为理论以及波兰尼、野中郁次郎、达文波特等知识理论的观点。

二、知识观的企业理论模型

企业是知识整合与创造的结合体,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整合与创造知识的能力,而知识在企业中整合、发展、转化的过程。

(一)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外部知识源常常是组织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并且前提是组织需要具有已有的相关的知识才能消化并应用新知识。但是光靠企业利用外部技术能力对于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不行的,因为外部技术也可以被其他企业所理解而模仿。相比之下,内部技术不是可以广泛地被其他企业所模仿的,它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转化能力是基于企业内所产生的机会一体化企业内部处于不同时点上的技术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的内部转移

在企业持续开展学习、不断改善绩效以维持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必然越来越求助于内部转移能力。但是,由于知识的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较少地受到保密性、合法性等约束,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转移应是较快且复杂性较小的。

(三)知识的共享

知识共享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企业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对话并相互转化,被他人所共享成为企业共同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知识在企业中的整合和转化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加速或是可逾越的过程,它需要历经必需的阶段才能得以成长,这同时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决策权分布和管理制度,及时地整合、利用与创造知识的价值。

三、知识观的企业发展方式

(一)发展的速度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是知识学习、增长的速度。一般地说,企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以便能利用先入者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红桃皇后效应”。但是,学习的速度太快,并且将自己约束于某一特定的知识轨道(knowledge trajectory),一旦企业误入歧途,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环境信号不明确且学习过程相当复杂时,最好是不要追求学习高速度。应在保证方向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深耕细作于某一个正确的知识轨道上。另一方面,较缓慢的学习以积累一定的知识存量有助于新知识补充进来。

(二)发展的方式

1、企业间的方式:学习型战略联盟。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型战略联盟为伙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不同的伙伴企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意图和学习能力。结合伯厄勒对组织学习方式的研究,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有不同的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类型。(1)生产式联盟。生产联盟是“干中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学习内部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营销式联盟。营销式联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初始的产品设计、调研吸收新科技知识,通过亲身尝试产品的使用进行设计与使用的改革。(3)研发式联盟。研发式联盟是一种模仿学习,在最能启发与加强企业现有能力的区域搜索,形成核心能力;吸收外部知识,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知识。

2、企业内的方式:多元化经营。概括地说,多元化有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两种形式。实证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所取得的绩效一般都优于无关多元化。如果从知识观的角度予以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将涉及到知识在企业内转移的问题。所谓的主导逻辑,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一般管理逻辑”,它是由核心业务中的经验所发展出来的。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受制于他们所习惯的主导逻辑,即他们用于进行战略决策的全部工具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取决于他们过去的经验。据此,相关多元化化经营的绩效之所以优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多元化经营中由核心业务所发展出的主导逻辑是可以有效地转移到与其相关业务的管理上。

从本质上来说,成功多元化的企业中的战略多样化及其变化,与其高层管理者所使用的主导逻辑是相互兼容的。不管是通过内部开发,还是外部收购,新业务的增加都会改变一个企业的战略多样化的程度。高层管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检视企业的业务组合,确定战略多样化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且评价新业务对企业内主导逻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孝军.企业价格战的进化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7(10).

2、孙文霞,马宗国.知识观企业理论模型研究[J].江苏商论,2008(8).

3、吕列金.学习型战略联盟:企业知识的创新与外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3).

第4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现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通知》(京政发〔1995〕13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并对执行中有关问题一并通知如下:

一、拆迁人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须向拆迁房屋所在地区、县房地产管理局提出申请,填报《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申报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并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申请划拨用地的,提交建设用地批准书;在原用地范围内实施拆迁的,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提交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

(二)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三)购买的房屋须提交房屋买卖合同;新建的房屋须提交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安置用房的质量验收证明;

(四)异地安置期房的开工证明;

(五)租用的周转用房提交周转用房的租赁合同;新建周转用房,提交建房批准文件;

(六)安置用房的设计图纸;

(七)异地安置期房资金到位证明;

(八)拆迁委托协议书和拆迁资格证明。

二、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受理房屋拆迁许可证申请后,对下列情况进行现场核实:

(一)安置现房的数量、住用条件及市政和生活配套设施;

(二)异地安置期房是否开工及进度;

(三)临时安置用房的数量和住用条件。

三、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对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审查工作,自拆迁人提交《审批表》及全部证明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城近郊8个区房地产管理局对符合发证条件的,须在上述规定期限内上报市房地产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自接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

房屋拆迁许可证由市房地产管理局统一编号管理,区、县房地产管理局按编号发放。

四、拆迁人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同时,须与拆迁房屋所在地区、县房地产管理局签订《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拆迁人对《责任书》必须严格履行,凡违反《责任书》的,由区、县房地产管理局按拆迁细则等有关规定处罚。

拆迁人拒绝签订《责任书》的,不予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

五、异地安置被拆迁居民的现房数量,按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比例。

周转房数量按房屋间数计算比例。

拆迁安置用房总数量,是指安置现房和期房建筑面积的总和。

以上各点请遵照执行。

附件:

一、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通知

二、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责任书(略)

三、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城市房屋拆迁安置用房征询意见书(略)

四、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申报审批表(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通知(京政发〔1995〕1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近年来,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小区开发建设进展较快,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安置被拆迁房屋使用人(以下简称被迁居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未能按协议规定按期安置被迁居民的问题仍较为严重。为了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障被迁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特做如下通知:

一、拆迁单位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除必须符合《北京市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等有关规定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异地安置被迁居民的现房数量,达到被迁户所需用房总量的50%以上(远郊区、县的现房不计入该比例之内);

(二)周转房数量达到周转户所需用房总量的50%以上;

(三)拆迁安置用房的总数量、户型比例等应当达到安置拆迁户的需要条件;

(四)安置用房的市政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和交通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邮政、电信等),应当具备使用条件;

(五)用于异地安置拆迁户用房的建设资金、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均已落实,并已开工建设。

二、市、区、县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统称拆迁管理机关)对拆迁单位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条件,必须严格审查。城近郊8个区房地产管理局向拆迁单位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必须报经市房地产管理局批准,否则一律无效。各区、县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危旧房改造工程的拆迁政策,必须报经市计委、市建委和市房地产管理局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取得拆迁许可证的拆迁单位,须与区、县拆迁管理机关订立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责任书,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完成拆迁,严格履行与被迁居民签订的拆迁协议。用于拆迁周转户回迁或者异地安置的用房及房屋配套设施,均必须比拆迁协议规定的安置期限提前6个月竣工,以保证被迁居民按期安置。

四、由于特殊情况,用于拆迁居民的安置用房不能按期竣工的,拆迁单位必须提前向拆迁管理机关和被迁居民说明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建设速度,并按规定向被迁居民增发临时安置补助费。

五、拆迁单位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拆迁或者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弄虚作假以及擅自延长规定拆迁期限的,由拆迁管理机关依法处罚;由此造成被迁居民经济损失的,由拆迁单位给予赔偿。

第5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统一政策执行口径,经研究,现就《办法》执行中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拆迁范围内非住宅房屋的认定,公房以租赁契约标明的使用性质为准;私房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时核定的营业场所为准。

二、拆除共有住宅房屋(以房屋共有执照为准),其共有人在拆迁范围内的住房可以独立使用,并在此长期居住,单独立户的,可以作为独立的房屋作用权人给予补偿;其共有人不在拆迁范围内长期居住,或者其住房不能独立使用,或者没有单独立户的,只给予所有权补偿。

三、《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和市房地局《关于实施〈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第31条关于对长期居住自建房居民补偿的规定的适用条件为:

(一)在拆迁范围内有本市常住户口;

(二)长期居住在自建房内;

(三)单独立户;

(四)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拆迁范围内无正式住房;

(五)本人及其配偶在拆迁范围外无正式住房。

市政府确定的市政府建设重点工程的房屋拆迁,本市别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拆除因城市建设征用的原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被拆迁人在此没有常住户口,其原建筑面积不足60平方米计算使用权补偿款(不增加25平方米附属面积),对超过60平方米之外的部分按照拆迁价格的20%给予补偿。

五、拆除因城市建设征用的原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被拆迁人虽然在此有常住户口,而且独立分户,但是没有长期居住,在其他地方另有住房的,计算使用权补偿款时不予增加25平方米附属面积。

六、拆除公有成套住宅房屋,其厨房、卫生间等由两户以上合用的,仍按照成套住宅房屋给予补偿,其原建筑面积按照被拆迁人居住的卧室的建筑面积加上该套房屋的厨房、卫生间等附属建筑面积计算;但是其厨房,卫生间等附属建筑面积超过25平方米的,按照25平方米计算附属建筑面积。

七、按照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实施〈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京房地拆字〔1998〕第1126号)第22条第一款规定认定拆迁范围内的住房困难户时,被拆迁除房屋使用人必须同时符合该款此列三个条件,即在拆迁范围内有本市常住户口和正式住房,并且长期居住,否则不予认定。

第6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施工管理 质量管理

一、样板管理

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根本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这样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样板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务必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样板”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二、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2.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

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2.2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2.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2.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二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3.1技术复核

重点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

3.2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3材料试验

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3.4抽检

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3.5试水、通球检验

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

3.6班组自检

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3.7设置质量管理点

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三、质量验评管理

1、检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

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抓一头丢一头,或是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的质量等级就依据不足。

第7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基处理;换填;碎石垫层;CFG桩 ;强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原地面处理

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原地面处理后符合下列要求: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换填

2.1施工方法。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的软弱土层,预留30~50cm的土层进行人工清理。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将底部整平;如果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积水、淤水。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

2.2质量检测。1)施工前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2)换填所用的填料符合设计要求。3)换填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挖除干净,坑底按设计要求整平。4)分层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换填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测方法如下表:

3、 碎石垫层

3.1施工方法。碎石垫层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压实遍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

3.2质量检测。碎石垫层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规定:

4、 水泥搅拌桩

4.1本标段部分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法,桩位布置、桩径、桩长和间距按设计施工,水泥搅拌桩顶设置碎石垫层,其间铺设土工格栅。采用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施工。施工前,首先做好场地防排水工作,使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将施工地段内原表层土清除,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回填至原地面,并形成路拱,中心高0.2m,两侧与地面相平,并碾压密实。施工时,按照预先放好的成孔路线,逐孔钻进、搅拌成桩。为保证成桩质量,正式施工前,先进行成桩试验,以掌握该场地的成桩工艺和各种技术参数。保证施工时达到最佳成桩效果及质量。

4.2保持桩机与灰浆搅拌操作人员的密切联系,保证喷浆时连续供浆。因故暂停立即通知桩机操作者,防止断桩。配备专人详细记录搅拌桩机下沉或提升时间、供浆与停浆时间、钻进深度等。水泥搅拌桩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后,上面铺设碎石垫层,地基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5、 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

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按设计要求检验预制桩的质量。

5.1采用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柴油打桩机打入法或静压法施工,吊车喂桩。根据施工数量可安排多台打桩机从中间向两端同时施工。

5.2预制管桩施工前于基底范围内铺设0.5m厚填料工作层。按照现行《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进行试桩,以确定机械组合及各项工艺参数,检验桩的承载力。

5.3打桩开始时采用较低落距,并在两个方向观察其垂直度,当入土达到一定深度确认方向无误后,按工艺性试验确定的落距锤击,桩与锤间铺设弹性衬垫,锤击采用重锤低击。

5.4预制桩采用法兰盘连接或钢垫板焊接,采用焊接连接时在桩接头自然冷却后方可进行施打。

5.5当落锤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击贯入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停止锤击,如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采用换锤或辅以射水等措施下沉至设计深度。

6、CFG桩

6.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资料进行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对施工选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及外加剂进行试验,选定施工配合比。

根据设计资料及选用设备,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数量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少于2根,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6.2 CFG桩施工。CFG桩施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工艺。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钻机就位后校正好钻杆的位置和垂直度,垂直度的容许偏差不大于1%。

按试验配比配制混合料,计量准确,坍落度、拌和时间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且不少于1min;搅拌的混合料保证能顺利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弯管和变径管而达到钻杆芯管内。

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先慢后快。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要放慢进尺,避免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当钻头到达设计桩长预定标高时,关闭电机。

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拔管后泵料。提拔管速率按试桩确定参数进行控制,提拔速度均匀,拔管至桩顶,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50cm。灌注成桩后,桩顶采用湿黏土封顶。

6.3质量检测。CFG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7、 冲击碾压

7.1施工方法。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控制值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的遍数、冲击能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冲击压实采用拖式冲击压路机,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

冲击碾压的加固范围要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冲击压实时均匀碾压。相邻两段冲击压实搭接长度不小于15m。冲击压实前,及时对地基适量洒水,使水份充分渗透,然后冲击碾压。冲击压实10遍左右后,用平地机大致整平,继续冲击压实。

冲击碾压完成后,表层的松土重新刮平,并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7.2质量检测。冲击压实施工的质量检测及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场试验确定的结果并满足设计要求。

8 、强夯

8.1施工准备。依据设计高程及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平均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夯锤重量根据设计土层加固深度、土的性质、夯锤落距及试夯参数确定。施工前,按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强夯参数。在设计强夯区域内测设强夯夯点,测量场地高程。

8.2强夯施工。强夯施工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设备,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按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后,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逐次完成全部夯击点要求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或碾压达到设计要求。

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击能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符合设计要求。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击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偏夯及时纠正,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小于四分之一。

8.3质量检测。强夯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这种方法是将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出现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内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从而到达加固地基的目的。强夯法由其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设备简单,施工迅速和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

9、结语

第8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一、三改进―――借“高效”之风

1.改进备课管理,倡导高效备课

问题:

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体现教师素质与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实现轻负高效的课堂。但目前在备课检查中发现教师有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项目备课,书写认真,格式统一规范。其次,学校检查也常常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和规范来要求有差异的教师,缺乏弹性,以至于有一些优秀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付学校的备课检查之中,使备课与课堂教学成为两张皮。

实践:

我们倡导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可以是旧教案修改、优秀教案集上修改、电子备课、在备课本上备课、“书本注释+简案”、“简案+课件”。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备课方式,教务处与教研组根据不同备课形式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此举措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肯定,张主任指出,要保证各种备课形式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就必须思考哪些教师是必须备详案的?各种备课方式的底线是什么?于是,我们会同教务处和教研组就以上两个问题展开深入思考,达成以下共识:

(1)新参加工作的和刚从农村学校调入的教师要求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学科成绩薄弱的教师需备详案;对于新教材,不管老中青,第一轮应写详案。

(2)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总结经验,找出教学规律,可写简案。备课底线:旧教案修改要求用不同的笔迹标注修改内容,尤其要注重反思的撰写,反思要有针对性和深刻性,能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服务;优秀教案集修改要标注修改内容,同时还要关注练习设计,备课中要体现分层作业设计。

(3)备课本上备课,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等都要在备课中呈现,要有板书。

(4)“书本注释+简案”,要求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课外资料的拓展等都要在书本上体现,同时,简案要求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5)“简案+课件”,要求教案和课件同步,在学校内网建立独立使用的课件文件夹,要求能真实反映课堂教学的实际。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多样化的备课,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扎实推进轻负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2.改进作业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问题:

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课程进展与学生基础进行作业的选择布置、做前的指导和做后的诊断。但目前,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外作业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无针对性。教师精选、创编作业的能力弱,对现成的成套教辅资料极度依赖,而这些作业编制标准不一,思路不清,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漫无边际地进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作业多,成效低。

(2)作业总量无控制。各学科布置作业不均衡,导致部分教师怕自己任教学科课外作业占用时间太少,影响成绩,加大作业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作业无层次。教师习惯于对所有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导致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

(4)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对作业促进学习的机制普遍思考不够,作业内容以知识性练习为多,以提高熟练性的练习为多,而促进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作业较少,导致学生投入大,回报少。

实践:

(1)作业布置讲究针对性。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实际情况,对教辅资料中的作业要进行选择和创编;各教研组要利用备课组的力量收集和整理针对性强的作业集,形成本组的作业资源库,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2)对作业的总量有所控制。教务处会同班主任加强对作业总量的控制,对学科基础不均衡的学生,各科作业的重点和数量应有所差异。课堂作业原则上要在课内完成。课内练习时间1~6年级一般不应少于四分之一。1~2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课外作业,3~6年级的书面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成立以每班学生为代表的作业监控小组,每周监控班级的作业情况。

(3)学科试点制定作业管理细则。针对学生座谈、家长反映作业偏多的学科,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系列研讨活动,现已形成《学校作业管理细则》《语文学科作业实施细则》《英语学科作业实施细则》。

(4)建立作业管理资源系统。现已建立“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库,定期发行“优秀作业设计集”;学校、教研组经常开展有关“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校正、二度反馈”的研讨活动,收集有关的案例,放入生成性资源库,并最终形成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以学科的方式引领教师的作业管理。

(5)建立作业管理激励系统。制定作业管理的奖励制度、考核制度,把作业考核与教师的评比、绩效工资等相结合;定期评选在作业管理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学生、家长,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改进常态课教学调研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问题:

学校管理层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是否关注到教师的常态课?教师这个群体是一个自觉性较高、责任性较强的优秀群体,但我们总是为部分管理能力弱、教学水平低的教师烦恼,同样进城的教师,为什么到了不同的学校,他们获得的进步完全不同?这与我们的管理层有很大的关系,目前,许多学校管理层中,关注考试结果多,对教师的课堂指导不够,教师的课堂问题在哪?怎样改进?很少有人关注。

教学常规检查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是否脱节?我们学校的教务处、教研组每个学期都有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常规的检查上,查完备课查上课,查完上课查作业,查完作业再查学困生辅导……我们也常常自认为对教师常规检查的次数和控制力度增强就是所谓的教学常规管理抓细抓实。我们却很少思考教学常规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效性。

实践:

如何真正发挥教学常规检查和指导的作用?如何让我们的教师快速成长,个个成为千里马?我们学校开展的“常态课教学调研”就是一剂良药。我们学校推行“常态课教学调研月”活动,各学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学科50%教师的常态课调研任务。听课组成员将严格按照“一听、二查、三评、四谈”的流程开展教学调研活动。

一听: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查: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查教师作业设计和反馈情况。

三评:评备课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听课组成员对执教者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有何新意和特色进行评价);评课堂练习时间是否得以保证(是否按照学校提出的确保10分钟左右练习时间);评是否体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或错题资料库的收集与使用情况(数学课提倡当堂检测)。

四谈:谈备课、作业检查情况;谈课堂教学的优势和不足;谈改进的建议与策略;谈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调研小组调研结束后,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教学调研分析会。调研组人员结合课堂教学检查与调研情况,分析本校本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发现优势与不足,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建议和策略,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最后在全校教师会上反馈,力求以点带面,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二、三跟进―――寻优质之路

借得高效之风,并不是说就可以实现高效优质,要实现高效优质,我们认为还需要真正从小事做起,把学校工作做实,做细。我们从三个角度跟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寻求优质之路。

1.教师研修活动管理的跟进,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基层组织―――教研组,迅速成为课改的前沿阵地,教研组的活动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最直接的培训方式,活动中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能使教师达到“自培”和“互动”的统一。但在实践中发现教研组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活动主题的确定缺乏针对性。教研活动主题往往是教研组长或几位骨干教师确定的,并不是来自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教学实际问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活动过程缺乏整体的组织与策划。活动往往以听课或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缺乏活动的连续性和研究的持续性,教师研修意识薄弱。

(3)同伴互助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组内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没有得到很好的互助,跨学科的研讨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4)教研成果的展示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展示,忽视物化成果的总结和重建。

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着重抓了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管理,主要加强五个方面的跟进:

(1)活动主题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形成有价值的教研活动主题。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位教师结合期末质量分析和自己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写出教学反思。教研组从教师反思中梳理出下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并上交学校教科处。在确定主题时关注两点:一是该问题必须是大多数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该问题必须是目前学科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教研组活动有解决的可能。教科处及时地对一些过于笼统或是没有针对学科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的教研活动主题给予反馈与指导。

(2)活动方案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强化教研组的策划和组织。活动主题确定后,教研组根据有效教研的四个基本流程:“问题―计划―行动―总结”制订出教研活动方案,并于开学第二周把教研活动方案上交教科处。

(3)理论学习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目的是促进教师用理论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实践,提升教学研究的层次。通过理论学习形成问题解决的理论假设。一个好的假设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规律、形成科学的教学理论的前提,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

(4)行动研究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行动研究的实效性。行动时设计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三度备课和接力实践的实践。三度备课的设计:每个备课组负责一次课例研讨,每一次的课例研讨都要进行三度备课。先由执教教师精心钻研教材,根据理论学习形成的理论假设,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然后备课组集体备课,根据理论学习形成的理论假设,进行讨论与修改,最后根据修改意见,执教教师第二次备课;备课组组织试教,执教教师第三次备课。每一个年级段负责的课例研讨都要遵循以上的程序进行三度备课。接力实践的设计:教研组组织课例研讨,针对第一次课例研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第二次教研活动具体主题。然后针对第二次课例研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第三次教研活动具体主题,使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科处不但要定期参加各教研组的活动,并对各教研组的三度备课和接力实践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而且还要定期邀请教研员来学校加强对薄弱教研组的专业引领。

(5)教研成果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和教研活动的改进、教研成果的物化管理、教研成果的分享和改进。教师共性问题,我们通过主题式校本教研较好地解决,针对本校薄弱教师,我们开展教学诊断,开展教学质量的师徒结对,做好师徒结对的考核工作。

2.教学过程管理的跟进,形成三级管理网络

问题:

(1)管理主体缺失。学校的质量监控、常规管理一直是以教务处、教科处为主,忽视了教师群体间的管理,教师个体的自我管理。

(2)管理落实不到位。由于教务处、教科处人员少、工作忙、教学任务重等多方面原因,教学过程管理往往看似规范,却落实不到位。即便查出问题,参与的主体也只是教务主任或教科主任,大多数教研组长、年段长、教师只是作为观众或受教育者的身份被动地接受各类培训或检查。

(3)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教务处、教科处每天应付各种频繁的检查,没有真正发挥其教育教学指导的功能,缺乏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解决,缺乏对薄弱学科教师的指导帮扶作用。

实践:

我们把管理中心下移到年级组和教研组,构建了教学过程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了“教务处(教科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的三级管理网络。

三级管理网络中各级管理的职能是十分明确的。一级:教务处(教科处)重在指导教研组(年级组)的常规检查、质量监控,关注薄弱教师,指导行为改进。二级:教研组重在检查教学常规,每个月月末进行常规检查;年级组重在质量监控,根据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的成绩组织质量分析,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的教研主题。三级:教师个人根据推门听课、学生座谈、质量分析等多方面反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课堂实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3.生成性资源库建设的跟进,构建高质之源

问题:

在近一年的生成性资源库的建设中,我们发现易错题的收集和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是实现轻负高质的重要举措。因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届学生中出现的错误都是非常相似的,每处错误学生都会反复错多次。为什么错误会如此相似?为什么学生会一错再错?对于学生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原因,并以错题分析为契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那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

第9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

酬金制的推行受到传统模式冲击而引发的矛盾,最突出的是物业企业提供的服务不稳定,如小区内有人不交物业费,物业企业为保证自身利益往往会在服务上大打折扣,并最终导致物业和业主之间的“恶性循环”。随着《物业管理条例》的实施以及配套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办法》的推行,“酬金制”的概念被首次提了出来。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下发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的“业主可以在收费方式上选择包干制或酬金制” 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物业管理费能够全部用于物业管理,业主明明白白消费。

酬金制相对包干制而言,要更透明、更规范、更节省。“更透明”是因为包干制管理的小区,业主从法律上是无权查物业费支出情况的,而实行酬金制的小区,业主则有权检查和监督物业管理成本;“更规范”是从物业管理费的使用上来说,物业公司管理的是所有业主的公共财产,哪些该修、哪些该换、用多少成本来维护等等问题,应该由业主自己决定。物业公司只是一个代管机构,无权替业主做主。因此,把物业维护成本和物业管理服务费分开的酬金制显得更规范;“更节省”是暂时的。因为目前的税法规定:成本不计税,管理费计税。也就是说,酬金制管理的小区,划归成本的那一部分费用现在是不用交税的,只有约定付给物业公司的服务费必须交5.5%的税。

从根本上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减少业主与物业公司的摩擦,也应该从物业管理的收费模式上改革――实行酬金制。目前,在居住小区里,物业公司在提供服务时采取的收费模式基本上是包干制,这种收费模式的最大弊病就是――同等收费标准下,提供的服务项目越多、水平越高,物业公司的利润就越低,所谓干得越多越好,挣得就越少。这样一来,一些物业公司往往以降低服务水平、减少服务项目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而酬金制收费模式下,政府制定的物业服务标准将成为业主要求物业公司的一个参考标准,业主委员会可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大多数业主的要求自己决定服务标准,选择到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业主的监督,从根本上让物业公司在为利益而工作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荣誉,从而最终实现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包干制已逐渐暴露出物业管理公司与物业管理公司的雇佣者即业主之间无法达成共识的矛盾,所以包干制势必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包干制的真正退出,只是时间与政策的问题。一部分采取包干制收费模式的物业管理公司对于帐目的不公开,导致了业主对服务起不到监管的作用,而且影响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良好沟通,给双方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随着社会对市场的规范以及物业管理行业趋于专业化的发展,酬金制将是最适合物业管理行业的一种运营模式,这体现在它的透明性,规范性,和经济性上。

由于物业管理市场的惯性,酬金制的实行必将收到一定时期的阻碍,由于受到政策与行业氛围的限制,物业管理的运营模式起码在短期内是无法撼动一直以来占据整个物业管理行业主导的包干制的。酬金制并不适合所有的社区。选择酬金制要求该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成员有能力监督物业公司。而且,小区的业主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如果大家觉得没有这个能力,建议还是选择包干制比较好。事先与物业公司协商好,给多少钱出什么活,赔了赚了物业公司自己算。也就是说,实行酬金制的小区,业主委员会既要监督物业公司的行为,也要监督物业公司的账目。包干制则简单得多,只需要监督物业公司的行为就行了。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实行市场调节行为的经济适用房物管收费还是应该采取包干制的方式。酬金制是物管收费完全市场化的一种收费方式。物业收费调整是跟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水平有关的,有的小区增加了对硬件设施的投资,引入了智能化系统,在后期管理中也需要对这些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增加这部分费用是合理的。经济适用房更适合采取包干制的收费形式,因为一旦实行酬金制,物业管理将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运行。它不仅要求业主委员会在完全代表全体业主利益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相关知识,而且物业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标准也是必要的前提。

物业管理全面实行酬金制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关键还在于缺少一个公认的机构来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督。酬金制在那些大型高档楼盘实行比较容易,而在一些比较老的中小盘实行比较困难,因为实行酬金制肯定意味着目前的管理费要上升。酬金制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物业管理公司拿的是固定工资,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事实上,酬金制和包干制各有利弊,就住宅而言,国外是酬金制占主导,国内则是包干制占主流。酬金制和包干制其实各有利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两种收费方式都有市场。很多人认为酬金制很透明,不会有暴利和黑洞。实际上,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可能无懈可击,对于一些不讲信誉的企业,只要想钻空子,都能找到缝隙。国外的物业管理之所以纠纷比国内少,与他们实行市场化的时间较长有很大关系,不讲信誉的企业经过优胜劣汰早已不复存在。物业管理的好坏不在于采取哪种管理模式,而在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和企业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