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

第1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对话”创生教师专业发展的能源

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成为高素质的有“道”之师,唯有学习、实践、研究,对话则是贯穿三者的链条。

开启教师专业成长的对话之路,我们两线出击:

一是与文字对话——静心读书。新光分站采取共读与选读结合的形式,全体数学老师一起交流碰撞,并将心得体会运用于课堂教学。一年多来,老师们学习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工作站团队研修实践与探索》等专著,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举办了三次读书交流活动。分站成员还根据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寻找时空,静下心来汲取养分,为后续发展积蓄释放的能源。

二是与专家对话——直面新课改的前沿理论。新光分站多渠道向吴老师请教,邀请吴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还与吴老师一起到北京等地小学参加磨课、课后访谈、研修活动,并邀请专家近距离解答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老师们的课堂进行专业诊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搭设了高层次的学习平台,新思想、新技术源源不断,促进着老师们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研修”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研修就是让教师获得深刻的专业体验。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够成长?即受到“刺激”了才能反思,有了反思才知道现实的专业需求,有了专业需求才能想办法获得,这个“获得的过程”就是分站教师研修的过程。我们采取总站学习、自录自评、同课异构、学生访谈等研修形式,主要开展了以解读新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为主要内容的研修活动。

新光分站前往北京总站,参加北京小学研修活动,解读教材、分析案例、观课议课,学站的研修方法、研修策略,回校后开展“课标解读”活动,促使全校老师将新的思想方法用于课堂实践,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

研修活动采用课前访谈、课中访谈、课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课前访谈主要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课教学定目标、定重点,实现“以学定教”;课中访谈就是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中去,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课后访谈或现场采访,主要透过孩子们的声音来感受课堂教学的得失,教师可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现场采访实现了两重意义:一是采访本身就是在锻炼教师的能力,准确捕捉有价值的问题,瞬间应对历练教师的综合能力。二是给学生反思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的机会,引导学生反思矫正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结果。

分站队员在同伴研修中资源互补、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研修文化,并以不同视角审视课堂教学现象和行为,在自录自评、同课异构对比中思考、交流、碰撞和提升专业能力。

三、“自主学堂”重构教学模式

针对尚未根除的满堂灌、只讲不练等传统教学现象,适应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数学组以吴正宪“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教学思想指导,探索“2515自主学堂”教学模式:一堂课学生活动25分钟左右,教师讲授干预15分钟左右,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校把一节数学课分为“前置预习”、“小组分享”、“全班建模”、“自主练习”四大板块。

“前置预习”旨在读懂学生,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主要过程是让学生根据师生共同设计好的“自主学习菜单”进行预习先学,老师统计、分析数据。关键是设计“自主学习菜单”:首先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系统分析、仔细揣摩,要明确知识的生长点、关键点和症结点,要知道学生学习这一新知的基础是什么、在学习中会有哪些问题、学习这一新知的常规途径是什么?要让学生学会知道前置预习的一般程序,即先认真思考、大胆尝试、独立完成。

“小组分享”是让每个学生的前置预习成果得到展示、学习经验得到分享,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首先是建立融洽、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为ABBC4人小组(A为优秀学生,B为一般学生,C为学困生),小组成员按“自主学习菜单”轮流交流学习成果和经验,其他同学倾听、评价、质疑,体验分享的快乐。教师作为倾听者、引导者、信息采集者,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适时点拨引导。

“全班建模”是在小组交流基础上,促进全班分享、质疑、深究、提炼、总结、升华,教师作为组织者、追问者、质疑者,要善于“踢皮球”,把各组存在的疑惑“踢”给全班解决,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然后组织学生归纳、整理、提升,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连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自主练习”板块特别强调分层练习:全班学生都做好“必做题”,学有余力者可做“选择题”,必做题可分成一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等。

第2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数学建模;计算方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232-01

一、《计算方法》课程的性质及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在各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发展中,“科学与工程计算”已经成为平行于理论分析和科学实验的第三种科学手段。不管是在高科技领域还是在一些传统的学科领域,数值计算都是一个不可少的环节。《计算方法》正是一门介绍科学计算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课程。与其他相关数学课程相比,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经常用到,而且也常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它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公式繁多

计算方法(又称数值分析)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数字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的方法与理论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函数插值、函数积分与微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解法,此外,还包括常微分与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等。它既有数学的高度概括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并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公式繁多,不容易记忆。

(二)面向计算机

该课程重点研究数字计算机上使用的计算方法。注重实用性和计算效率,讲究算法的技巧性,保证算法的可靠性,重视方法的理论研究。因为算法上的区别可能会对误差的传播和计算结果的精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求所提供的计算方法具有收敛的性质,相应的算法能够抑制舍入误差的干扰。

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的上述特点,在学习此课程时,首先要掌握构造方法的原理、思想,注意算法的技巧并要与计算机的实际密切结合,也要重视有关计算方法基础知识和数学理论的学习。其次要重视实践,通过算例和动手计算,学会怎样使用数值方法在计算机上解决各类数学计算问题。

《计算方法》课程现已成为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数学系和各类应用学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其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而数学专业的学生往往理论分析问题能力强,但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因此,对《计算方法》的教学实施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二、数学建模思想对计算方法教学的影响

中科院院士李大潜教授告诉我们,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一种精确的科学语言,是以一种极为抽象的形式出现的。这种极为抽象的形式有时会掩盖数学丰富的内涵,并可能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形成障碍。要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就必须设法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个桥梁。首先要将这个实际问题化为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将所求得的解答回归实际,看能不能有效地回答原先的实际问题。这个全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第一步,就称为数学建模,即为所考察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就《计算方法》课程而言,很多问题都是由现实问题而来的,这些问题的求解也必须要借助计算机才能进行,这就使得数学建模的思想较为方便地融入到《计算方法》课程当中。

三、教学中的实践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

针对上述在教学中遇到的学时少、内容多,选用一本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需要强调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对于数学类专业,算法的收敛性及稳定性应该得到关注。对于非数学类专业,就可以适当淡化抽象的理论,把重点放在算法思想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方法的应用意识。

(二)采用“问题教学”的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采用“问题教学”的授课方式,并付之实践。基本思路是: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从生产实践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归纳、分析、提炼等手段建立其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从理论上研究、讨论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及所能解决问题的类型,进而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特别是计算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还将教师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得体会通过教师授课与学生实验这两个环节传授给学生。

(三)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动手能力

数学建模中不仅要求得到简化的模型,也要求对简化的模型有能够进行求解的计算方法。大多数模型手算是困难的,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将动手编程和软件运用相结合。《计算方法》课程中的算法可以由不同的软件进行实施,如Matlab、C 语言都是很好的,既能够体现算法在计算机上的精确实现得到的近似解,也符合课程的规范。让学生动手进行编程,可以提高使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软件的运用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但考虑到应该将计算结果用图像显示出来,以便于分析、检验和改进,且数学建模的很多问题是用Matlab 处理的,很多院校也使用Matlab 作为算法处理的软件。

综上,要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引领计算方法课程的学习,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方法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意识,提高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1):9-11.

[2] 陈辉,李文宇,张传芳.数值计算方法[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关治,陈景良.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职;数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B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1)设计教学框架。数学是生活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中其他专业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前对数学教学内容做好设计,即包括数学课程的侧重点、授课内容、教学要求,等等。教学设计授课的框架,能够引导整个教学计划的进行。

(2)加强建设软硬件设施教学。 高职教育贴近社会企业的需求,因此更应当提升其教育质量,增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针对数学课堂来讲,创建数学实验课堂,开展数学建模活动,通过网络学习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情怀。实践课程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猜想、尝试、对比、分析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数学的实战能力。

2.提供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1)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课堂设计核心需要围绕教育目标,把握课程重点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详细安排教学步骤和计划,具体行为大致如下:一是课程伊始,将教学框架展现在学生面前,告知学生教学目标,梳理相关知识,将知识有效的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明确教育的意义;二是强调重点,所谓重点是指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向学生表明哪些为重点内容;三是运用案例阐述数学知识,数学教学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阐述知识的运用过程;四是重视学生信息反馈,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够明确表现出他是否真正的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到位。

(2)教师的合理引导。自主学习效率高但是难以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介入加强对自主学习的引导。具体措施为:一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有效的学习计划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看到学习成效,学生自我建筑的学习计划难免有些不全面,教师介入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二是引导学生强化课前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三是定时疏导学生的心理活动。

3.培养反思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1)授课内容的反思。数W教育重点在于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很多问题都难以有自身的见解,课堂上不愿意与教师互动,下课对学习很少存在反思的行为。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要针对这一问题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增强对问题的反思能力。

(2)解题思路的反思。解题真正的意义在于对问题思路的把握,解题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重点在于如何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进步。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对问题思考的环节,以身作则,对解题过程提出反思和疑问,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其他解题思路的探寻,以及养成对解题思路进行逆向推论的习惯,使学生时刻保持考虑问题时的完备性和精确性。

(3)学习档案的建立。学习档案往往是教师准备用于对学生学习状态、过程的总结性资料。学习档案能够显示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知识水平等问题。学生建立自我的学习档案,在档案中对自我的学习过程和内容进行记录、总结、检查、评价,定期对自我学习状态反思,以便在下一个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总结技能,提高学生对自我的约束能力,最终加强自主学习的技能。

(4)心得总结思考。反思是一种自我思想的回忆工作,反思能够完善不足之处。那么如何在数学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通过不断的反思,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情感价值,等等。学习心得体会的建立能够促使学生详细的掌握自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人才,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基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目标,开设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传授优秀的个人学习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4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现在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培训与对教学的认识,学习建模结构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启发,我认为:知识不全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情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有效的建模结构的方式获得的。原来感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没有什么好处,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不能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着力于新教材,紧扣新教材,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通过新教材的实施,结合来教材和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教材的实施,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让学生主动参与新教材教学中,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我推导公式定理时,常让学生动手,学生发言,归纳方法思路,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每章结束之后,又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拓展引伸,结合实际写心得体会。对比较优秀的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做效果很好,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也不要做过重的工作。

2、课堂教学应创设条件,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服务。

新教材的的知识点不同于过去,着重于知识点的应用,探究。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手段。实践表明,单纯靠传授灌输是不能真正学到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知识,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的过程。

3、让学生积极“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新教材的优点是便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由易到难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进行预习,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第三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第二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4、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便利于新教材的实施。

教师与学生要真诚交流。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倾听,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5、新教材实施和推广目的: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两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两道题时所用到的共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而他在讲课时就会重点讲授这些共同的方法,这位老师如果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讲解这两道题,他所需要的讲课时间也许并不比第一位老师多;……依此类推,一个教师会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就越能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要讲的东西就会越少。

在备课的时候主要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主干知识。更为形象地说,传统备课我是在做“加法”,现在的备课我是在做“减法”。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6、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教学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新教材更重在这个方面,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大家知道,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他们希望尝试,他们希望创新。我们的教学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好的轨道,学生甘心吗?情愿吗?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第5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职业中专;数学教学;分层教学;专业教育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与基础课程,数学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它涉及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数学是职业中专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通用工具和桥梁,学习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中专生生源相对复杂,多是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学习意志薄弱,再加上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许多学生偏执地认为数学是数字游戏,买东西会算账就可以了,多学无用,毫无积极性可言。针对这些职业中专实际学情,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整理出如下几条提高中专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以生活素材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将学习活动贴近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大家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大家探究数学知识的高度热情,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只要细心发掘就会有大量的数学问题,因此,怎样将生活问题进行筛选和雕琢使之数学化,是我们职中一线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譬如,学习函数相关知识时,笔者就设计了如下切合生活的素材来引导大家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邮局寄发长途平信,不超重(以20g为准)的情况下付资费80分,大于20g却少于40g的付资费160分,请根据以上因素尝试构建寄信资费(单位:分)和信件的重量(单位: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试着用图象描述。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图象进行观察:当寄发35g的长途平信,可以从图象直观地看出需要支付160分的邮费。当然,这是最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但是它体现了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学习规律:“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掌握技能。”这类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易于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情境中构建数学模型可以使数学问题更加形象,更加明了。也让学生体验如何将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中来,牵引他们自主探索数学建模的机会和动力。因为这样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选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又鼓励大家都参与到数学过程中来,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二、以专业为参考,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中专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课程,他们学知识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将来的就业当中,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更要符合实际需求。因此,专业不同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侧重和需求点也肯定不同,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所教学生的专业方向,并适时作出切合其专业特长所需的数学知识的侧重点。

比如,建筑类专业的数学学习,我们一定要侧重高等代数和立体几何,当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计算机来做几何图的动手实践技巧;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则要重点讲解逻辑代数模块,以期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逻辑能力;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将统计学与概率知识弄透彻。当然,教无定法,我们也不能拘泥于此,要注意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尤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真知识。实际上,许多中职学生毕业以后,他们的工作并不与自己的专业对口,还有部分学生会参加高考或者去深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虽然要有所侧重,但是也不能有失偏颇,要保障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三、参照实际学情,注重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数学入学成绩差距比较大,但是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厚此薄彼,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症下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心得。

1.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进行分类

第一类学生是以前数学成绩一直相对薄弱,甚至对数学丧失信心;第二类学生是以前数学成绩还可以,但是进入中职学校后精神懈怠或者觉得数学无用,不主动学习者。

2.根据以上研究的学生基础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具体教学方案

针对第一类学生,一定要鼓励他们不能放弃对数学的学习,要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树立数学信心;针对第二类学生,我们要以心理疏导为主,让他们重拾数学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和感受到数学在专业中的优势和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意义,要鼓励他们力争上游,目光长远,争取考上高职院校,进一步获得长足发展。

3.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层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对第一类学生要以夯实基础为主;第二类学生就需要拔高能力。

4.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档案制度

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总之,一线教师必须要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注意协调各种积极教学因素,采众补缺,用科学的方法四两拨千斤,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四、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数学过程

中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是强化和训练专业技能,因此,中职数学教学需要适应相应的社会要求,贴近市场实际要求,重新定位职业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重视应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过程,争取实现中专数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给中职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另外,中职数学教学还要注意与对应专业相结合,要让数学服务于专业,引导学生在探究专业知识的同时,训练实践技能,牵引大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市场管理知识来引导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函数应用:老贾在市区经营服装店,店面月租2000元。据统计第一个月销售情况如下:第一次批发50件,第二次批发100件,第三次批发200件,批发价60元/件,以100元/件售出。根据以上实际请大家思考并写出:业务量在固定范围内时,业务量x与变动成本y的函数关系式;业务量x与总成本y的函数关系式。本案例把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知识与数学函数结合起来,利用专业中单位成本、固定成本与总成本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专业的联系,对学生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学习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如此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新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获取运用知识的技巧和方法,让大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五、强化数学应用性,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中职数学老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择数学知识的理论性与应用性之间的结合点,如此设计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系统联系数学理论知识。然而实际上就中职数学教学来说,我们尤其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实际教学中,因为中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从事某一工种和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其最大特点就是直接连接市场。所以,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学应该淡化数学知识的理论逻辑,围绕相关专业优势,强化和侧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创设数学情境,明确指出数学对相关专业的指导意义,让学生明白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让大家意识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不能离开数学。

比如,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目前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房市问题,设计了如下案例:老张按揭买了一套房,共100万,首付40%,贷款20年,已知银行的月利息率为0.75%,请大家算算老张月供多少钱?在笔者的指导下,大家通过讨论计算,最终得出相关问题的数学公式模型:设贷款额为A,月利率为R,抵押贷款期限为N个月,按复利计算,每月还钱x元,还款约定从借款日的下一个月开始。x=〔A×R×(1+R)N〕÷〔(1+R)N-1〕,通过该模型,贷款买房类似问题就迎刃而解,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中职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职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学作为普遍的专业工具,在学习中的地位也愈发凸显出来,成为成功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质人才的重要参考,然而,教无定法,实际教学中我们当然不能单纯拘泥于此,我们还要根据实际学情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策略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晓涛.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9).

[2]隋军.对中职数学教学的问题思考及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第6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以身试水,知其深浅

出现难学难教现象,其中很重要原因是我们自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也比较模糊,难怪学生不清楚。例如,算法就是解法吗?对象的方法就是事件处理吗?面对学生的这些质疑,我们无法回避,首先自己要弄明白,然后去教育学生。就以求S=1+2+3+…+99+100的值为例:

高斯的解法:

S=(1+100)+(2+99)+(3+98)+…+

(50+51)

=101+101+101+…+101

=50×101

=5050

“高斯同学”的解法:S=1,

S=S+2=3,

S=S+3=6,

……

S=S+99=4950,

S=S=S+100=5050

很明显,高斯的解法优于其同学的解法,可是高斯的解法虽然简单,但每一步都不相同,并且让计算机去做却不容易,而“高斯同学”的解法虽然麻烦,但每一步做的都是同一件事“累加”,并且这种重复的事情让计算机做起来却很简单。可见,算法与解法(想法)是有区别的,解法代表人的思路,算法代表机器的思路。这些概念教师自己必须首先要弄清楚才可以去教学生。

二、思维建模,举一反三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学生对例题的解法一听就懂,可课后或隔一段时间再练习同类型但情节稍有变化的题目时,一些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思维无法进入到原先的轨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清晰的牢固的思维模式。庖丁之所以是宰牛高手,也是因为他一看见牛就是条条通道,这样宰割起来畅通无阻。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从思维上建构模式,以便学生抓住关键。下面我就介绍几种方法:

1.提取关键词句。对于常用算法基本思想的理解和记忆,如果通过提取关键词句的办法对课本上的叙述加以概括,学生就容易记住了。例如:枚举算法可概括为“一一列举、逐一验证”,解析算法可概括为“列出算式”,冒泡排序可概括为“逐个比较、逐步交换”,选择排序可概括为“选出最值、直接交换”,顺序查找可概括为“依次比对”,对分查找可概括为“取中间比较、缩一半范围”,递归算法可概括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建构程序模板。模板很常见,例如做PPT课件时,可以直接应用现成的幻灯片模板,在模板上修改,无需再重复设置背景、格式、字体等修饰,提高了工作效率。借用“模板”一词,如果我们根据某一类程序的结构特征把通用部分保留,变化部分留白,这就成了“程序模板”。有了程序模板,学生就容易记住,在程序设计时可以直接套用,以提高编程效率。

例如:For语句模板,我们只需关心具体的初值、终值、步长,不必关心格式的通用部分。

又如:累加、累乘的模板,是在For模板基础上修改,添加循环体的通式,我们只需关心循环体通式的变项部分。

3.提炼核心结构。对于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对分查找三种算法,这是高中算法课的重难点,也是学生感到最怕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根据算法的特征提炼出核心的一般结构,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也能轻松地转化为代码,今后可以视作模式来套用,以提高读程编程的效率。就以冒泡排序(小大)算法为例,对其思想方法和程序特征进行概括提炼,可得程序的核心的结构模式:

有了这样的程序模式,解题时,学生只需先判断算法的类型,或者通过模式比对,如果属于冒泡排序,就直接套用冒泡法的程序模式来读程序或写程序。

建模是我对算法课教学的思想主题。对于学生而言,初学算法与程序设计,更重要的是对已有解题模式的学习和应用,研究前人的思路模式,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想出更优秀的新模式来。有了模式建构与识别的眼光,一些学习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在算法课里,可以把各种常用算法的程序结构视作模式,把各种语句的格式结构视作模式,把程序段看成由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模式的组合,把一些复杂的程序看成是若干个功能模式块的组合,把上机操作步骤看成“界面设计编写代码调试程序”模式,把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看成模式。当然,模式思维方法也有局限性,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应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训练来弥补不足。

三、降低起点,突出重点

算法课教学跟目前以Office软件为代表的创作使用教学有很大区别。软件的创作使用侧重于操作技术,而算法与程序设计侧重于思想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也有所变化和侧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认为算法课教学应抓好以下两点:

首先,教学要面向大众。准备一堂课,首先要作好课堂定位,如果你设计的课堂过于高深,思维跨度很大,这样你所给出的课堂面向的只是部分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那么这是个不公平的课堂,因为你给他们的第一个台阶就不一样,如何引领他们向上攀登?在算法课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引用信息学奥赛中的一些例子,这些例子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对个别优秀学生是很适合,而对全体学生也许欠妥当了。对于初学算法程序的学生,他们的个体思维能力的差异很大,有些同学很容易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些同学则显得比较困难,我们不能简单地解释成兴趣、基础等原因。所以,教学起点先稍低一些,例子先简单一些,要时刻提醒自己“简单的才是大众的”。

其次,教学要突出过程。现今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跟过去的程序语言教学有很大区别。例如在“循环语句”教学时,以前通常按照教材上编排的“格式功能说明举例”模式教学,属于一种结论灌输式教学。当今课堂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些原理是怎样得到的,一些方法是怎样想到的,要体现过程。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应该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和能力培养。

有一个“画100个同心圆”案例很值得我们借鉴。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结论,而是给出一个任务让学生去做和想:“在屏幕中央画1个圆,在屏幕中央画10个同心圆,在屏幕中央画100个同心圆”。隐含着令人深思的悬念:画1个圆,学生只需用一条画圆语句Circle(320,240),30,1即可,画10个同心圆,一些有耐心的学生用10条画圆语句就完成了任务,画100个同心圆时,最有耐心的学生也不愿去写100条画圆语句了,已有的画圆方法虽然简单但用起来很繁琐,写了100条语句还会有画1000个同心圆的问题呢?学生认知发生冲突。这时候引导学生找规律想办法,如果真的写出100条画圆语句,那么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能不能像数学中的通式一样,用一条画圆语句概括描述100条语句呢?最后让学生总结得出:Circle(320,240),R,1语句,其中R代表半径。再引导学生得出“通过改变R的值,重复执行上面的语句,就可以画出100个同心圆”,这正是循环结构程序的思想。这样,新的概念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了,老师再给出循环语句的功能、格式、用法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本案例强调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循着思维阶梯步步制胜,使学生感受到循环语句结构的解题优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刻。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何时何地去应用知识,培养了能力。

以上几点个人心得体会,是我对高中算法课教学的反思和实践经验,对大家提高算法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技巧有借鉴作用。让我们一起令“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精彩起来,不再是难学难教的包袱。

第7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数学比较理性,熟练掌握、运用,需要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看书与做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四种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四种11.先看专题一,整数指数幂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性质,以及一些常用公式,这公式不但在初中要求熟练掌握,高中的课程也是经常要用到的。

2.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不仅是初中重点,也是难点。

在高中还是要学的内容,并且增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个就要根据二次函数图像来理解了!解不等式的时候就要从先解方程的根开始,二次项系数大于0时,有个口诀得记下:“大于号取两边,小于号取中间”。

3.因式分解的方法这个比较重要,高中也是经常用的,比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常在做差变形是需要因式分解,还有解一元多次方程的时候往往也先需要分解因式,之后才能求出方程的根。

4.判别式很重要,不仅能判断二次方程的根有几个,大于零2个根;

等于零1个根;小于零无根。而且还能判断二次函数零点的情况,人教版必修一就会学到。集合里面有许多题也要用到。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四种21.不少同学都会有个相同的错误,就是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拼命的做笔记,做计算。

这都是徒劳或者是低效的。最有效的是抛开一切,认真理解老师的解题思路,千万不要纠结某个计算结果或者是某个环节,你所要理解的是,一道题如何一环环的解开和每一个环节的原理。

2.要学好高中数学,最主要的是自己做题,千万不可依赖老师或者同学,不提倡题海战术,因为做一道新题要比你做一百道同样的题强很多。

每做完一道题,要总结出解题的思路方法。

3.整个高中最难的一块就是函数,而函数又恰巧学在前面,导致很多学生受挫。

函数一块的话,可以先了解一下函数图象的一块,借助图象来解函数问题,非常方便。

4.看书能明白,听老师讲题觉得很简单,但一到自己做,就不会了。

这是一个通病。主要原因不是因为高中的数学有多难,而是思维没有转变过来。初中的题一般比较简单,所以死记解题方法都可以,但是高中数学就不行了。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四种3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

二、“笨鸟先飞”,强化预习: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三、“开门造车”,注重方法

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四、“扬长补短”,增加自信: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女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女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通解通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建模”能力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四种4一、基础必须要扎实。讲新课的时候要好好听课,争取一次听懂。数学讲究举一反三。这些基础题目相当于母题了。试卷时一般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基础题。

二、关于选择题。试卷上一般是以选择题开头,做的题多了,一般算一遍就能出答案了,相信第一感觉。前10个一般为基础题,比较好做,花的时间不会太多。后2个难度系数就大了,可以先放放,有时间再做或者简单计算,可以四选一嘛。

三、About大题。这个就是最后冲刺阶段了。前几个,难度适当,题型也比较固定,最好是按部就班的来,写一步有一步的分数,就算结果不对,分数也不会低的。后两个大题,就属于高档题了,可以先做前几个小题,最后一问就是脑力劳动了,视时间而定。

四、合理把握时间。平常的学习时间要合理规划。可抽出一小部分时间翻翻错题集,个人感觉蛮有用,温故而知新。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四种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最新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四大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技巧的四个方法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

2020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方法总结

第8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目标引导,合作达标”与教学整合目标引导的要点

针对主目标,有完整的备课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复习引入、演示、讲授、练习、评价等。在学生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课件或屏幕提示学生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对增加的目标,要有相关性,或提高性,列出目标与练习要求,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还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越来越浓,觉得这门课很重要,又很新颖。

二、合作达标指导

1.利用课件和软件指导

用计算机提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材料、要求、练习题、提高问题等,一般以Word文件提供,放在学生机的桌面。文件中还可列出本节教学目标和测试题,评价方案。后半部分可列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帮助的信息。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自己的一本“参考书”,他们自己也知道应该怎样去学?如何去学?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内容及一些基本技能。我曾经就使用过一次,并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1.要用电脑同步指导。

中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以内,多讲无益,但少讲易讲不清楚,用计算机提供详细内容,教师只精练地讲解有关要求和可能碰到的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收回学生机的控制权(多媒体控制软件),再次集中讲解。使学生既听得清楚,又学得开心,可谓是“一石二鸟”。

2.电脑及课件的同步指导要点。

教师要精心准备提供给学生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要求、习题或评价,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析出现此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在这种试验开始时,告诉学生使用这个文件的要求与方法,如不一定全看,可按标题查找。完成任务后自我加压提高等。

任务驱动和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专业论述很多,已成体系,两者互有关联。这里就一一做简单的介绍。

三、小组任务驱动

1.什么是任务驱动?

我们所采用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并练习,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以达到学习目标。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是设计一个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多个已学知识,但必须有一个内容,特别是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为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明确、完整,学习任务具体。任务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并要理清课前知识和课内任务的关系。

2.为什么要用小组合作?

在以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和上机操作中,大都为了学习的环境和纪律限制,都是单人单机上机操作,独立完成,但在实际运行中前后左右的同学大多相互询问帮忙操作的情况经常出现,与其制止不如以左右,或者同桌两至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布置任务,合作与独立完成相结合。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往往是学习最有效的,可能一时效果不如传统的好,但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学过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初中生们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独地讲授书本里的知识,而不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是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更不用说技能了!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学科。

3.任务驱动的要点。

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为完成任务要用到多个知识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当前一般情况是以本学科的知识为多。本节要用(用学习的)内容事先要指点,简单讲解,易出错之处可用出错答疑的形式写到电脑同步指导的Word文件中。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去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和共享资源。

四、课程整合

1.什么是课程整合?

通俗地理解,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梁樱花、张傅苇认为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的联系,成为整体。狭义上,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互相加以联系地学习。如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需要语文阅读(有一定难度,或如古文),用物理的实验模拟,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当然也可以是用到音乐知识,进行思品、劳动思想教育,进行建模能力培养等非学科教学知识或非主科知识。

2.为什么用要课程整合?

是为提高学生的素养,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的。将其它学科的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也是改革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的有益尝试。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3.课程整合的要点。

第9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初中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难点

1、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与纯数学问题相比,数学实际问题的文字叙述更加语言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题目也比较长,数量也比较多,数量关系显得分散隐蔽。因此,面对一大堆非形式化的材料,许多学生常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产生惧怕数学应用题的心理。具体表现在:在信息的吸收过程中,受应用题中提供信息的次序,过多的干扰语句的影响,许多学生读不懂题意只好放弃;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受学生自身阅读分析能力以及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许多学生缺乏把握应用题的整体数学结构,并对全立体结构的信息作分层面的线性剖析的能力。即使能读懂题意,也无法解题;在信息提炼过程中,受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影响,许多学生无法把实际问题与对应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缺乏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的转译能力。例某仓库有30名管理人员及面积相等的75间库房,准备存放服装、家电和建筑材料,如果存放服装,每间库房可上交利润100元,并需管理人员12 人;存放家电,每间库房可上交利润60元,并需管理人员14 人;如果存放建筑材料,每间库房可上交利润45元,并需管理人员18 人,问怎样安排,才能使每间库房都堆满货物,管理人员合理使用,而且上交的利润最多?

2、缺乏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经验

数学模式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函数显示,有的以方程显示有的以图形显示,有的以不等式显示,有的以概率显示,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模型,具体到一个实际问题来讲,判断这个实际问题与哪类数学知识相关,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是学生深感困难的一个环节。

例如:某乡为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由政府投资兴建了甲、乙两个企业,2013年该乡从甲企业获得利润320万元,从乙企业获得利润720万元,以后每年上交的利润是:甲企业以1.5倍的速度递增,而乙企业则为上一年利润的2/3,根据测算,该乡从两个企业获得的利润达到2000万元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达到8000万元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1)若以2013年为第一年,则该乡从上述两个企业获得利润最少的一年是哪一年,该年还需要筹集多少万元才能解决温饱问题?(2)试估算2005年底该乡能否达到小康水平?为什么?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阅读了以上题目,问其想到了什么数学知识,许多学生答不出来。我认为答不出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存在把主要语言换成数学语言的转换障碍。数学语言主要指数学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数学语言简练、抽象、严谨。甚至有些晦涩。如“函数,形式简练但十分抽象,许多学生由于过不了数学语言关,符号化意识弱,无法把普通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从而无法将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

二、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策略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困难以及解实际应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如数学语言,数学阅读理解等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心是他能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基础,更是他将来能适应经济时代必备的心理素质。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国家都把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自信。例如:再准备讲储蓄问题前,给学生这样的一手材料,假设向银行存款1000元,试计算5年后可得的利息金额,存款方式为(1)5年定期,整存整取;(2)1年定期,每年到期后本息转存;(3)先存2年定期,到期后本息转存3年定期;(4)半年定期,每次到期后本息转存,以上存款方式哪种所得利息最多?试用数学原理说明所得结论。要求学生可去银行调查,也可向父母咨询存款利率问题。这次活动学生兴趣很高,在没有任何强制要求下,学生们个个都去银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了存款得息最多的方案。用数学原理解释说明也十分中肯。从这个例子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数学,并尝到成功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及对学习的益处。从而在兴趣和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具体地讲,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学会说题。所谓说题,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后,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等。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览全题说题目的要素,也可让学生剖析字句,说题目的条件;还可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后说解题步骤;(2)组织适当的课堂探究交流,课堂探究交流常常需要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实践证明,课堂探究交流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探究交流对学生独立活动的自由度增大,可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提问、反驳、论证、收集材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并与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堂探究交流不仅适合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3)创设写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要学生把他们学习的数学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例如:可让学生写知识小结、解题反思、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写作,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的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

3、开发教材潜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