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文化建设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层文化核心竞争力
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是胜利油田第一个整建制外闯市场的企业,其所在的西部,是国内陆上石油行业中最为开放的市场,吸引了多家国际石油公司及国内所有石油企业的施工队伍。随着西部市场环境的不断成熟,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单纯的设备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转为服务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通过“文化力”的激发,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西部石油企业的共识。
一.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它不仅是一个企业对外的一面旗帜,对内更是一种自然锤炼而成的向心力。
自2008年以来,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在营造企业文化上付出了诸多努力,围绕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总结,确立了公司观念形态文化的标志性语言。如:举胜利旗帜,当西部先锋,担能源重任的公司使命;自强不息,永远胜利的企业精神;建设一流钻井公司的企业愿景……等文化核心内涵,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达到企业文化建设高速高效的目的,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还以“企业管理流程再造”为契机,把观念形态文化渗透和融入到公司的制度层面上,不断完善和调整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了具有胜利西部特色的制度体系。同时,在文化落地过程中,还将企业文化推进与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创新创效、基层建设等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不仅使各级干部职工提高了文化技能素质,而且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有利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在肯定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有少数基层井队的文化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井队尚未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团队精神,有的井队提出的文化理念华而不实,和干部职工的行为不符,这样就与文化理念背道而驰,造成文化虚脱,因此,从整个现状来看,与公司大环境相比,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部分井队基层文化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首先,部分基层井队领导对企业文化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它产生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部分干部职工还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搞文体活动,举行几次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做一些表面文章。概念的模糊,导致了他们在行动上把基层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搞成了“两张皮。”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在基层存在着短期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生产稳定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生产工作忙起来时就少搞,甚至不搞。不少基层井队的领导认为,作为井队把生产工作做好就行了,其它工作都是次要的。这就使得基层文化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第三,基层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不知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该干些什么,参与热情不高,而干部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基层企业价值观,没有形成企业建设的核心。另一方面,基层文化往往被单纯看作党群部门的事务,生产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相干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第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它是一种既对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很大价值,又难以得到和模仿的资源,具有5个特性:一是偷不走,二是买不来,三是拆不开,四是带不走,五是溜不掉。然而,现实中基层井队所搞的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独创性、缺乏本井队特色,因此而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基于以上原因,基层文化的缺失,影响了井队综合竞争力和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二、如何建设基层文化。
我们可以具体从四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以先进的思想文化理念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是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性工程。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公司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各基层井队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做到首尾呼应。以70180队为例,2008年,70180队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制定了本队文化实施步骤:前期准备阶段、总结提炼阶段、实施推行阶段、总结提高阶段、不断深化阶段,他们结合本队特色按步骤实施,提炼出了“心随钻头一起钻”的文化理念,在管理局基层文化评比中获得“十佳基层文化”称号。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基层文化建设氛围。首先,要重视职工的满意度。满意的职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各井队要在工作上、生活上结合各自特点运用各种方式,多做职工满意工程,增加他们对本队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二是各井队要为职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他们的思想意识凝聚到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精神上来。三是建设家园文化。总体构想是:为职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把基层井队建成职工的“职业家园”。例如,70796队精心培育的“心系胜利,井队我家”团队精神,通过环境建家、民主管家、科技兴家,培养出了干群之间的亲情、员工之间的友情和员工对岗位的工作热情,营造出融洽、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独具特色和时代精神的
“家文化”,推动了队伍的创新发展。四是要重视教育培训。突出基层文化建设的自身特色。要着眼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在员工中大力提倡学习、研究之风,加快知识更新、开拓眼界,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为实现企业目标打牢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五是以凝炼的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贴切本井队本岗位有个性的口号和形象标语,制定岗位座右铭,鼓动大家全体共同参与,共享企业文化的乐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高度一致的行为标准。
三是处理好基层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应把政治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岗位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基层的工作实际,培养五种精神: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开创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树立诚信、稳健、创新、效益的观念。加强企业文化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文化”一词的说法很多,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即“文治教化”之义,与现代社会科学所使用的“文化”(culture)概念含义不同。现代使用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原意是耕种和栽培,引申为修养、教育和文化。近代日本学者使用古汉语中的“文化”一词翻译“culture”,以后便为汉字文化圈所通用。
《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辞》)意思是说,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
据有人统计,世界上对文化的解释有200多个,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即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实际上相当于“社会”或“文明”的概念。另一种是狭义的文化概念,特指人类的观念形态及其符号载体,与经济、政治鼎足而立,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要素,它实际上相当于广义文化概念中的观念层面。
由此可见,文化既是一个古老的内容,又是一个新兴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一词所表达和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了。它既是本土的,又是世界的。它来自远古,它伴随当今,还会走向未来。今天,文化已经派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反映社会,它体现文明,它包括观念。所以,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文化的力量在根本上是精神力量。就是以文化力带动管理力,以管理力强化竞争力。事实上,国税文化主要是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深层规范国税行为,为国税战略目标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国税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是国税机关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能为全体国税干部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涵盖了国税的共同价值观、国税精神、组织目标、基本理念、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等。国税文化来源于基层,它是税收实践的一个升华,又对税收实践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基层分局加强国税文化建设,需要从认识上提高。国税文化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仅是务虚的。认识上的到位,离不开教育的深入,只有从思想深处把国税文化建设定位到应有的高度,才会真正地把文化建设实践好。这就要求分局的领导经常地、持久地、深入地组织学习、辅导,不断灌输、充实国税文化的内容。构筑牢固的国税文化的基础。精神大厦的建筑如同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需要点点滴滴的浸润、涵养,需要经年累月的尝试、摸索、积累和深化。而作为分局的领导者,其实就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是组织者,是带头人。不断教化人,引导人,帮助组织的每个成员,建立起文化的基础、舞台,培育起文化的素养,就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基层分局加强国税文化建设,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国税机关除了与政府、纳税人打交道外,还与社会的各有关层面相联系。其工作的性质决定它不仅是一个为国聚财的机关,还是调节社会分配,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依法行使税收职能,打击不法行为,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扶持项目,制约国家限制产业和项目,都是它的职责之所在。因此,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把国税文化建设与国践结合好,既是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实践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文化建设对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深入实际的了解,就离不开实践。实践第一的观点,就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一、院坝文化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趋势之一
院坝文化也被称为坝坝文化,“坝”原指用于在河道的险要位置拦截水的建筑物。在重庆地区,“坝”通常被用来形容平地或平原,在实际生活中,当地人们经常把公园、社区、农家庭院、村镇广场等称为院坝,人们在此进行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等,当地群众称为院坝文化或坝坝文化。随着农村建设的深入以及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院坝文化已深入到当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和农民群众的心田,院坝文化已成为重庆乡土特色文化的代名词。院坝与休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庆地区独具特色的院坝文化,探其本质就是一种休闲文化,它从不同侧面深刻反映了当地群众淳朴厚重的民风,开朗豁达的性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目标,是普通大众健康休闲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发端于民间、由农民群众自创自编自演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在丰富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体质锻炼,传播弘扬民俗文化,促进乡土民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促进邻里和谐,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基层院坝特色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立足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打造多种形式的院坝文化活动模式
重庆的院坝文化深深根植于当地特有的乡土文化之中,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日益成为人们大众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显著特色就是发端于民间,涵盖城乡,是一种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地域文化、乡土文化。因此,要使院坝文化永远保持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应该立足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立足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项目众多、形式各样的院坝文化活动,丰富院坝文化的内涵。比如,积极推动坝坝舞、坝坝宴、坝坝球、抖空竹、跳滑板、转陀螺、太极拳等活动的开展普及工作,推动各种形式的院坝文化活动大发展、大繁荣。
(二)积极应对文化传承危机,加强对坝坝舞等活动的品牌建设
近年来,随着农村众多的青壮年劳力纷纷进城务工,当地农村的空心化、空壳化现象严重,对院坝文化的传承弘扬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独具特色的民间绝活手艺,如坝坝舞、抖空竹、竹编、版画,民间吹打等都出现了后继乏人,无人继承的现象。为应对这种文化传承危机,我们应该加大对当地院坝特色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继承。像起源于重庆地区的坝坝舞,现已发展成为参与群众最多,最受群众青睐的休闲健身活动,为此,应该在现有坝坝舞的基础上,创新内容编排形式,丰富表演内涵,将当地的一些民族舞蹈与坝坝舞相融合,打造集健身、休闲、观赏、表演于一体的特色品牌。
(三)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增加对院坝特色文化的经费扶持
当前,困扰当地院坝文化大繁荣、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缺乏必要的经费来源和保障。为此,当地政府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拓宽对院坝文化活动开展的筹资渠道。比如,对起源于本土并深受群众喜爱的坝坝舞活动,当地政府可以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对坝坝舞的群众锻炼点、设施设备、场地维护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借助新闻媒介,为坝坝舞等特色文化项目寻求社会力量的资助。此外,还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作方式,鼓励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管理,相关组织管理机构以有偿服务、合法经营等手段增强造血功能,解决活动开展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为院坝文化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对当地文化工作者的指导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促进院坝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是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考核指导,不断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各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点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将个人工资待遇与个人实际工作贡献挂钩,激发镇村文化站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到对坝坝舞、坝坝球等特色院坝文化的发展推广中来。三是由当地文化管理部门牵头,加强与高校、文化协会的合作,邀请专业人员进镇入村开展指导,提高文化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基层公路系统 廉政文化 建设 建议
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以公路廉政为思想内涵、以公路文化为表现形式,它是推动公路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指引广大公路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万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重要思想保证。其核心理念是“为民、务实、清廉”。因此,加强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是实现公路行业稳定、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
1.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干部职工先进的思想观念
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是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和有效途径。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不断更新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深化内涵,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1.2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当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行业基层单位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因此,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能提升全民职业道德素质,凝聚人心、促进同心同德的同向作用,还传播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当代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廉政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公路行业的稳定和干部职工综合文明素质的提高,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面临的问题
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贯穿在公路各级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之中。重点是公路行业党政领导干部,他们既是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与主体,也是推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执行者和责任者。但是,在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有部分单位或个人只注重抓物质文明建设,只图公路养护生产发展的短期效益,忽略了公路职工长期的、精神上的廉政文化建设。另外就是形式主义观念,停留在做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表面文章上,只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讲的是大道理,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实效性。
2.2 经费的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公路部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与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路养护、维修与发展,从而也导致了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在资金使用上面临脱节的尴尬局面。
2.3 工作队伍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队伍的力量不足,例如宣传力量和工作力度都不够强烈。
3.做好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建立工作机制与保障机制
公路事业牵头单位以文件的形式,对基层公路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全局工作的总体部署,与中心工作一起研究、部署、考核、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整体联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格局。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和加大对廉政文化的投入,在经费上保证了廉政教育工作和专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廉政文化的创作、创新和推广,为廉政文化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3.2 提高理论认识,加强实践实效
做好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对廉政理论学习的认识。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宣传党的廉政方针、政策、要求,以廉政文化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培养其廉洁理念,丰富其精神内涵,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增强员工参与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信心和信念,扩大廉政文化建没的群众基础。其次,加强廉政理论的学习,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交流,组织各级干部谈体会、谈认识,谈经验,用典型案例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教育。
3.3落实考核奖励机制
基层公路事业单位可将廉政文化建设情况作为单位廉政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激发各单位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从实际出发,开展诸如廉政书法、摄影、演讲、歌唱等活动,大力展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同时对优秀廉政文艺作品要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主旋律,爱岗敬业的广大公路战线的干部职工,形成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
3.4抓好建设队伍建设
要努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德才兼备、责任心强、专职的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队伍,研究、探索、实践、创新、宣传公路廉政文化。通过探索与实践积累经验,通过创新不断提高,通过扩大宣传形成合力。
3.5丰富文化建设内容
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要通过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使基层公路行业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明显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明显好转,遵守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丰富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措施,从根本上加大建设力度和建设步伐,真正达到建设好、能巩固、见成效。
3.6新陈结合,勇于创新
基层公路系统廉政文化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在建设中应该大胆结合,用于创新。一是将廉政文化与公路文化相结合,做到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将廉政文化与公路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公路事业的改革发展统一起来,贯穿于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规费征管等各个业务环节,大力倡导新时代公路精神,使公路廉政文化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更广泛的内涵,更活泼的载体,更丰富的内容,进而促进公路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一、我市农村文化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下,呈现出了政府、集体、群众共同投资兴建文化活动场所的局面,使我市的文化基础建设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各类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正朝着多样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目前,在我市911个行政村中,已有多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其中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活动经常开展,作用发挥比较好的村级“文化大院”有120个,浙江省文化示范村10个,温州市级文化特色村23个,乐清市级文化特色村42个,农民群众文化非常活跃,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极大地推动我市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与我市的经济发展相比较,我市农村文化事业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干部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不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当前,我市个别乡镇和部门在制定计划、部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轻视农地文化建设的错误倾向,对农村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经常出现搞其他设施大方投入,搞文化建设小气投入,搞农村文化建设近乎吝啬投入的现象。
(二)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没有专职专用。现有文化站的人员编制是由乡镇政府确定的,农村文化站的编制一般有3至6人,人员编制较为充足,但真正从事文化站工作的人员只有1至2人。如我市31个乡(镇)文化站共有83名在编人员,但实际从事文化工作人员只有52人。文化站人员编制被其他人员占用或在职不在岗的现象出现,大大制约了我市农村文化建设。
(三)农村文化设施重建设,轻利用,管理不规范。近年来,随着我市开展“文化特色村”和“文化大院”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市不少行政村都修建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文化广场,配备了先进器材和设备。但是,据调查,一些地方在建起这些设施后没发挥其功效,没有利用这些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和提供文化服务,甚至有些设施建起来后变成了空壳子和“花瓶”,缺少基本管理人员,缺少基本运转经费,缺少基本活动内容。有些阅览室、图书室也开展了借阅活动,由于管理不善,借出的书收不回来,有的活动器材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和维修,再加上人员素质偏低,久而久之,损坏严重。
(四)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从总体上来看,我市可供广大农民消费的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远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文化部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形式过于简单和陈旧,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一些文化站只热心于唱歌、跳舞等活动,而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和文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一些乡镇“为文化而文化”,只是在年节期间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这些活动内容和形式雷同的多,群众参与率低,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导致一些腐朽落后、低级媚俗的文化在农村拥有一定市场,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五)村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未能有效整合。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我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农村与企业交错在一起,许多农民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长期与工厂毗邻,长期与外来务工人员相处,彼此之间的文化虽然相互渗透,但未能有效整合。所以时常出现本地人岐视外地人,外地人敌视本地人,村企之间出现矛盾的事情发生。
三、对策和建议
以上存在的问题,若不进行合理解决,势必会对我市农村文化发展造成障碍。为此,笔者建议:
(一)进一步解决好基层干部的认识问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二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包括: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从中可以看出,农村文化建设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当基层干部的认识解决了,认识有了高度,农村文化工作才会有了位置,才能摆上议事日程,才舍得投入,才能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解决。
(二)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设置和功能划归,对已与其他机构整合的应保留乡镇综合文化站名称,站长为乡镇中层正职。根据乡镇人口规模和文化建设实际需要确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编制,做到专职专用。为此,建议一类乡镇(中心集镇)配务5至7人;二类乡镇配备3至5人:三类乡镇配备1至3人。同时还要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确保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从而调动他们从事文化工作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好农村文化设施,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以文化基础设施为载体,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巩固和用好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农村舞台、篮球场、图书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作用,文化部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同时,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发开展文化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戏剧演唱、故事演讲、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业务技能。
当前,基层央行金融文化建设与现实的要求很不适应,表现在:
对金融文化建设认识模糊,片面地把金融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混为一谈。
金融文化建设存在短期行为,缺乏一个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金融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金融文化建设往往被看作是工会等群众性组织的职责,业务部门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金融文化建设之外。
金融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现实中,基层央行的金融文化建设往往大同小异,缺少中央银行特色,缺乏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
基层央行精神的概括不够明确和突出,提法用词雷同。如大多数用“团结”、“求实”、“文明”、“奉献”之类的字眼,追求表述一个包罗万象的理念,缺乏突出、鲜明、生动的个性。
金融文化的培育停留在标语口号式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
对基层央行加强金融
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把金融文化建设首先是央行精神的建设纳入人民银行改革、创新、发展规划目标之中。
要加强对央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树立示范和榜样。一是领导不仅要成为金融文化的倡导者,而且要成为实践央行精神的带头人,以身作则。二是要树立典型人物,员工们有了模仿效法的具体典范,会对金融文化的确立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员工人尽其才。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二要注重感情投资,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从而建立起一个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和谐的工作环境。
要重视智力投资。通过培训,使员工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道德修养、业务技能等同步提高,推动金融文化建设。
1.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1.1问卷调研
本文通过以某基层供电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企业文化对于发展影响的有关方面的调研,问卷测评采用了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组织文化测评模型――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通过对参与性、一致性、使命和适应性等多个方面来对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图1是该文化模型的一个简单分布
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就是针对这四个基本特性以及一些其他的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建议、意见等组成,通过对该供电企业员工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基层供电所员工、班组长等进行调研工作开展,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50份问卷,全部回收,问卷全部有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供电企业的文化成熟度为68.19分,这说明该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较低,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1.2原因分析
对本次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寻找原因,第一,寻找症状,在对四个基本特性得分结果进行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参与性得分是最低,这说明企业在授权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员工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更好地发展员工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工作的良好开展。
第二,自由讨论原因。本次调研小组成员采用一定的方式寻找文化成熟度的原因,对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员工管理过程中缺乏激励奖惩制度;员工的收入逐年下降,但是人均消费却逐渐上升;员工福利待遇下降;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部门之间、班组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职能部门对于一线生产员工的关心度不够,对于实际的生产工作不够了解;员工绩效和薪酬挂钩较难;局领导和员工一对一、面对面沟通较少。
第三,删除不重要原因。在通过本次调研工作开展后,调研小组成员认为该局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开展了多项日常安全活动、班组联谊会、员工面对面谈话、员工座谈会等,多次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基层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仍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便将这项沟通管理工作的开展作为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加以剔除了,但是事实上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将原因逻辑化和系统化。通过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组织化分析后,发现员工的工作自主性、主动性不好主要就是激励、薪酬、沟通三方面的因素影响。
第五,原因轻重缓急排序,通过采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后,调研小组发现对于员工的奖励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立即加以消除。
第六,将原因进行转换,形成新的目标。对于员工的奖励制度进行消除后,在制定下一步的目标过程中,就通过建立和完善优秀员工的奖励机制形成新的建设目标,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问题。
2.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对策分析
在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人的工作行为是有动机的,企业文化管理必须要通过对人的真正需要进行发现和满足,进一步能够激发人的动机,鼓励员工,使得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工作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且具有群体参与性的激励制度,充分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能够充分的肯定各级员工对于企业的作用,使得员工心理上获得重视和满足,更好的促进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2.1员工积分福利计划定义
员工福利积分计划就是通过积分的形式来发放企业福利,企业员工可以通过积极的参与企业各项文化活动、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创新技术、参加各类文化竞赛活动等方式来获得积分,通过这样的竞争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参与性,利益驱使下,员工为了获取更多的福利,就必须要多进行积分,就会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兑换相应的福利。同时在获得福利的过程中,员工也能够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从而不断的提升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
2.2福利积分发放权限确定
企业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等有关的福利积分发放人员需要按照企业的发放制度以及各级管理权责开展工作,通过核实自己的权限发放范围,从而保证福利积分的有效发放。
2.3福利积分来源分析
福利积分事项的来源主要是活跃的企业文化,需要依据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来进行制定,通过针对不同的参与项目,比如竞赛类活动,就可以将其进行积分标准划分,如县级供电局开办的积分标准可以设置在1000积分以内,市局举办的就可以将积分标准设置的1000-3000积分范围内,省公司举办的就可以将积分标准设置的3000-6000积分范围内。再比如个人技能证书获得,一次可以得分200积分,或者是获得一些荣誉奖励,比如公司级别的积分标准可以是1000积分以内,市级别就可以将积分标准设置的1000-5000积分范围内,国家级别的就可以将积分标准设置的5000-10000积分范围内。
2.4福利积分获取
由工会公布积分获得方式,员工获得福利积分的满足条件后,就可以凭借有关证书或者是复印件等提出申请,工会通过申请后,就可以进行积分登记。
如果是企业内部的一些活动、竞赛等获得积分,可以由企业专门设置的负责人进行积分确认,然后经过审核后,就可以进行积分登记。之后将个人在一段时间的积分进行汇总,根据企业制定的积分制度来兑换相应的福利,当然整个福利积分以及兑换物品需要在企业内进行公示,这样可以促进员工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更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
2.5员工申诉
企业员工对于福利积分发放额度、积分结果等存在争议的,可以向企业相关部门进行申诉,或者也可以向工会进行申诉,受理后,对其情况进行核实,确定核实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实施。
一、创新用人机制,用好适合并愿意为基层群众文化奋斗终身的人才
1.培育“德艺双馨”的领军人物
健全区(县)、街道(镇)人事管理制度,推行全员聘用制,因岗设人,严格考核。坚持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使用的依据、考核的方向;建立人尽其才、合理流动的人事制度,做到管理干部能上能下、群众文化工作者能进能退。要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以“业绩文化”理念指导文化体系,真正形成“重能力,重实绩”的用人评价标准,把“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才推上群众文化工作的第一线;对文艺创作、表演等特殊拔尖人才以及各门类优秀人才及其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进一步调动他们开展文化工作、创作文艺精品的积极性。
2.加强群众文化队伍人才培养
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区(县)、街道(镇)文化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参加省、市各类业务培训、比赛以及观摩活动,提高文化组织管理、研究能力;组织基层擅长书画、摄影、手工制作等文化骨干开展采风、联谊、交流等活动,提高创作、表演水平。要把培养省市文艺人才纳入规划。
3.多种渠道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建议由市级政府统一招考,通过考试持证上岗等途径,完善并配齐文化管理队伍。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基层街道、乡镇都要配备一至两名文化专业人员,以满足基层文化管理需求。健全机制,引进优秀辅导、管理人才。有必要时采取人事调动,合同聘用,项目合作,设立工作室,通过特聘、签约、客座、顾问等形式,优化文化馆现有文艺人才结构。开辟“绿色通道”,引进“特需”人才。对有些群众文艺特别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建议开辟“绿色通道”特别引进。加大投入,大力扶持业余文化队伍,给予物质和精神的鼓励。为此,政府、文化职能部门应完善奖励机制,重点加大对有特色、有精品的业余文化队伍扶持奖励力度,使之不断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升业余队伍的专业水平。要举办各类活动来发现并使用人才,建立“人才库”,通过组建各门类艺术团队凝聚人才。通过定期召开文艺创作、表演培训班,邀请名家讲课辅导,提升创作与演出水平来培养人才。通过各类特色活动和区各重大文艺演出活动锤炼人才等。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文艺名人,支持帮助他们举行研讨会、举办个人作品展等,鼓励他们成名成家;举行“杰出老文艺家”和“青年文艺之星”的评选,营造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县乡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由县文化广电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三、实现多元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按照“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节庆有专场”的目标,开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民族文化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 “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一乡一队”宣传文化工程和“送演出下基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全方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农民书画展”、 “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书图展”和 “乡村大舞台”民间大赛等县级大型文体活动等活动。
四、培植街区创新管理的“义工”――群众文化队伍
通过繁荣基层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扶持公益性的群众文化队伍,把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当成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条路子来走,不断和谐人际关系,力争达成创新社区管理的目标。同时,免去街区文化管理干部经济指标任务。让文化管理干部沉下心来研究群众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规划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与方法,真正把群众需要的文化做好。要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营造健康良好文化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袁世文.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队伍建设[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01):142-144.
[2]余达亮. 论如何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J]. 黄梅戏艺术 , 2009,(04):174-176.
[3]李道中.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J]. 理论视野 , 2005,(02) :155-157.
[4]郑子升.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福建理论学习 , 2009,(05):163-165.
【关键词】 基层文化;社区文化;基层人民
一、基层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是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一环。
1、基层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效能的基本窗口, 基层文化建设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因此,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基层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之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可以同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可见,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可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形成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2、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好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在和谐社会中,文化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拥有先进文化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今天的文化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上, 而是从以往单纯的精神层面上升到了既有精神层面又有物质层面的高度。 鉴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的现实情况,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的方针,以多种文化形式加强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好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基层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可以有力增强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 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层次就能够得到提升,进而成为影响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基层文化建设应以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能,以先进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为目的。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就是要根据各自所辖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经济条件,运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方式,不断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 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只有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都得到提高, 才能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和谐社会的水平。
二、在和谐社会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可以从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1、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做好基层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
面对基层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我们应该加强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关键,解决由于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文化馆、站管理不到位,设施简陋不全面的问题,要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度,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避免纸上谈兵,空谈不做的行为。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切实为群众着想,制定基层文化设施发展规划,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发展体系,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更丰实的精神食粮。
2、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着力确保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活动中,活动是载体,设施是基础,队伍是保证。可见,人才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核心因素,没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就是空中楼阁。当前,我们应该着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培养出一大批脚踏实地、辛勤敬业、热心基层文化建设、甘于奉献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以及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与艺术专长的文化志愿者, 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他们快速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生力军。
3、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宽渠道实现文化队伍社会化
要想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必须建立有利于文化工作者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文化队伍的发现、培养和举荐工作,充分挖掘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人才资源,拓宽渠道,实现文化工作队伍的社会化。 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调动好文化人才的积极性,通过重点培养、重点扶持、表彰激励等方式,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培育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有文艺专长的文化带头人,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建设的法律体系
制度文化建设包括社会法律法规、纪律制度、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社会约定等。制度文化建设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与时俱进,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法律规章,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探索有效形式,对地方风俗习惯、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确立科学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消费方式, 使基层文化工作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为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 结论
基层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大组成部分,是加强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的内容,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新春.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J].老区建设,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