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

第1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 医药物流 供应链体系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63-02

一、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与理解

当今社会企业的经营利益越来越低,经营利润的透明性不断增强,医药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巨额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受传统经营意识的束缚,我国的医药企业对于供应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与理解,这导致了医药行业的利润率不断降低,有的甚至入不敷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于医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非常不利。医药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供应链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医药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加大销量才是保证企业利润的根本,完全忽视了对于供应链环节的管理。第二,医药企业的采购模式不科学,临时委派人员去采购,不能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支出。第三,医药企业的供应链环节工作流程不合理,存在很多重复劳动的现象,不断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还加大了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完善非常不利。

(二)医药流通企业布局不科学,缺少物流中心

目前,我国医药批发行业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虽然医药批发企业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使得我国的医药物流无法在全面范围内形成比较科学的物流布局,影响医药企业的物流速度。随着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物流企业为了应付竞争,盲目的设置企业的物流周转地点,最终影响了我国医药物流布局的科学性。规模相对较大的物流企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得不按照地域划分物流业务,这就造成了医药物流行业的不同地域范围内的相互独立,缺乏全国范围内的核心物流中心,影响物流速度与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不正规的物流配送环节也影响了医药物流领域的公共秩序,降低了药物的配送速度。我国地理范围非常广阔,使用药品的医疗机构分布不合理,很多比较偏远且用药量较少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受医药物流企业的欢迎,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他们尽量避免这种经济业务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这些地区药品供给不足,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对于我国医疗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完善非常不利。

(三)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

药物配送的回款周期在一般情况下是60天,有的医药企业把回款期设定为30天。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医药企业收回款项的时间非常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明显减少,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支付足额的医药款项。另一方面,是我国医药企业很多都是靠政府财政补贴来维持日常的经营,国家财政补贴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因此财政补助收入到位也不及时。以上两个因素就造成了目前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这一社会问题。新医疗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政府取消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药加成,这就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明显锐减,即使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也无法满足政策改变后对于医疗机构造成的损失,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四)我国医药物流管理水平比较低

我国医药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不是非常的重视,医药企业的管理者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扩大药品销量上,对于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缺乏足够的重视,最终造成了我国医药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物流路线选择不合理,形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缺乏合理的物流体系,在物流任务分派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规划,导致很多的配送线路重复,提高了物流配送成本,降低了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益。另外,我国农村交通不便,为医药物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医药企业不能对于地域辽阔的农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送,导致医药物流成本的持续上升。

二、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对策

(一)科学定位企业发展方向,提高供应链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医疗卫生需求不断的增加,医药企业必须要提高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配送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对于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管理者在认识上的不足,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提升,首先,医药企业应该加强对于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物流能力。其次,医药企业应该创新采购模式,在药品采购前进行预算,派专业的采购人员严格按照企业预算进行合理化的采购。再次,医药企业应该优化供应链环节工作流程,避免重复劳动的现象发生,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科学布局医药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中心

在我国的新医改政策中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基本药物的配送问题,国家统一规定:基本药物要实行统一配送。然而,这一规定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过于死板,它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也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医药企业要想提高物流水平应该科学布局物流配送地点,建立物流中心,对药品进行集中管理,分散配送,优化企业的物流资源,尽量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企业,在全国各个地区都设立配送点,建立物流中心,减少医药企业的配送成本。另外,医药企业还要不断优化配送环节,精简配送流程,帮助医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目前,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结合的配送体系是比较适合我国医药行业物流与医疗供应的体系,因此医药企业应该加强对该体系的研究,争取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医疗供应链体系。

(三)创新收款政策,保证配送企业合理的利润

医药企业想要维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能够及时收回货款,加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面对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收款慢的现象,医药企业应该创新收款政策,严把信用关,对于信用不好的基层医疗机构制定相对严格的收款政策,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对于政策财政补贴收入应该积极办理相关手续,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尽量缩短政府补贴收入的资金入账时间,保证医药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配送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加强物流基本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医药物流与医药企业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必须要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加强物流基本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医药企业应该提高对于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视。其次,医药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帮助医药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再次,医药企业应该优化整合物流资源,通过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能力。最后,医药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帮助医药企业完成物流管理工作。

三、总结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密集,这就为医药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再加上政府政策方面的扶持,医药物流行业一定会取得巨大的发展,获得客观的经济收入,创造惊人的社会价值。作为医药行业的企业必须要抓住时机,针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与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才能真正的抓住时代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继平.新医改下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9)1-2

[2] 师绘敏.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未来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

[3] 周正韦,徐怀伏.我国基本药物配送政策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3)

第2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2013年,以药品零差率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扩面。在此背景下,沉寂多年的药房托管,再次得到部分医院的青睐。然而,新一轮药房托管与上轮改革有哪些差别?药房托管是否能够真正帮助医院降低运营成本,并最终实现医药分开?

《中国医院院长》:新一轮药房托管与上一轮改革有何显著区别?

张莫:新医改后,随着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实施,医院药房逐渐由收入部门转变为成本中心。许多医院的药房成本甚至占到医院总成本的7%左右。如此高企的成本,为新一轮的药房托管提供了动力。

然而,相较于上一轮药房托管,此轮药房托管在医院与受托企业合作模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2006年,药房托管产生于“医药分开”的大背景下,主要模式为医院在保留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将药库、药房、设施设备及药品经营权,有偿提供给受托方使用。配送企业通过增加本企业药品占比或获得药品选择权,以获得利润。

此次药房托管中,很多配送企业开始为医院提供药品供应链管理服务。许多企业还同时提供院内药品物流管理及区域信息化服务。

廖新波:两轮药房托管存在明显差异。其一是主导者不同,以南京为代表的第一轮药房托管,是在政府命令下自上而下推动的,医院主动性不强。而本次药房托管是医院为降低运营成本,主动将药房托管给企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

其二是目的不同。在第一轮药房托管中,南京市纪委推动药房托管,是为了整治商业贿赂。而此次药房托管是在药品零差率改革背景下,医院为甩掉药房成本包袱自发开展的改革,跟“医药分开”基本没什么关系。医院考虑更多的是降低运行成本,而托管方是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朱恒鹏:两轮药房托管相比,并无明显变化,既不能打破医生与医药企业间的药品回扣问题,也不能达到医药分开的目的。无论医院门诊药房经营权和所有权归谁所有,只要处方和药品销售问的对应关系能够建立和核实,医生和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就难以打破。

由于医院在医疗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又不具有医疗服务的自主定价能力,因此为了获得相应利润,只好出售高价药。实质上,药房托管是医院把垄断的商品交给医药企业出售,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回收利润。因此,在医疗服务价格未做调整、医院垄断地位尚未被打破的情况下,即使是实施了药房托管改革,医生卖高价药的动力并没有改变,医院和医生的收入也不会有所下降。

《中国医院院长》:在药品零差率改革背景下,药房托管能否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张莫:药房托管后,企业可以通过药品供应链管理,更好地为医院控制成本。其一,可以提升用药效率。药品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人工差错。此外,依赖信息系统,对等特殊药品的管制将更加智能化。

其二,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在实行药品供应链管理后,药品使用更加精确和科学,既降低了患者用药支出,又避免了患者自主服药而产生的危险。

其三,配送企业集中议价可降低药品价格,同时保证药品及时供应。此外,药房托管后,医院的库存压力、资金回笼压力以及管理压力,都转移到受托管企业。因此,医院的实际运行成本将得到有效降低。

张建青:青海红十字医院选择药房托管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企业接管药房后,将医院药房库存全部盘点过去,医院资金得到回流。医院与企业按季度结账。3个月的药品收入将近一千万元,这给了医院充足的现金流。在当时医院发展艰难时期,医院的改革启动资金由此有了保障。在与企业结账时,医院会扣下企业的药房托管费。这部分收入就成为医院的纯收入。而且,药房的人员工资和房屋水电均由企业承担。药品的失效报废等风险也转移到企业身上。医院药房由亏损变成了盈利。

药房托管后,因采购机制更加灵活,采购渠道广泛,医院临床用药也得到了保证。在医院总收入中,药品所占比例从托管前的62%下降至35%,明显低于卫生部45%的规范标准,而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刘中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实行的改革,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药房托管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医药分管”模式。在此模式中,医院和药企各司其职,既提升了专业性和社会效益,还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截至目前,国药控股通过药剂科装修、设备投入、人员等折合两千余万元,部分减轻了医院新院区开业的资金和人员压力。自动配药和摆药设备,除了减少了门诊患者取药和住院患者摆药时间,还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数量。现在16名医院药剂人员每月完成1100万元以上药品销售额,人均在70万元左右。而按照理论配置人数,应该在20人左右,人员得以减少。

此外,医院的有关管理指标也日趋合理。2013年8月,门诊次均费用降至230元左右。抗生素“一品一规”的限制,减少了药商对医生用药的干扰,医生用药日趋合理。同时,不合理预防、超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等现象也大大下降。

《中国医院院长》:药房托管能真正实现“医药分开”吗?

张建青:药房托管是“医药分开”改革的有益探索。这种模式彻底扭转了“以药补医”体制。通过理顺进货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压低进货价格,药品不合理利润被大大压缩。由于所有药品均由同一药品公司经营,医生与医药代表的不正当关系便从源头上被切断。原来个别医生的灰色收入,变为公司和医院正当的经营利润。

此外,医院就医环境也得以改善,医疗质量持续提高。以前众多医药代表在医院川流不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医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为患者服务。药剂科工作人员也从繁琐的药品购销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上。同时,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也让药剂人员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朱恒鹏:药房托管无法做到为患者让利。从药事管理角度来讲,药房管理权归医院时,由医院承担相应责任;药房托管后,药事管理的责任转移到医药企业身上。

对医药企业而言,并非所有药品都是高毛利。而且,企业还必须保证物美价廉、临床必需药品的供应。因此,在药品成本较高,还要返给医院费用的情况下,企业盈利空间有限。如此,医药企业唯有通过更换药品来谋求高利润。一旦医药企业拥有更换药品的权力,医药企业便会更加鼓励医生开大处方、卖高价药。若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和销售垄断地位不被打破,药房归谁管理都一样。如果医疗体制不变,今天的药房托管还会是南京药房托管的结果。

廖新波:两次药房托管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药分开”的问题。

首先,“医药分开”的目的是要打破“以药补医”,而取消“以药补医”后,医院和医生要获得合理补偿。因此,只有增加政府投入,建立起补偿机制,回归医生价值,才可能实现“医药分开”的改革目的。在此大前提下,如今的药房托管就是先天不足。

其次,药房托管后,药房的药事管理也成为问题。医药企业根本没有能力开展诸如特殊药品管理、临床药学工作、合理用药评析与咨询等工作。而且,药房不归医院管,药师就完全脱离了临床,使刚刚起步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至此,百姓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保障被拦腰截断。

再次,在降低药占比和获得利润的双重压力下,医院只能给患者开更多检查项目,最后将“大处方”变成了“大检查”。表面上看,药房托管切断了药品与医院的关系,但实际上,医生处方与药品销售的利益链并没有消失,反倒是医院为了保持药房托管前的药品收入,会更加趋利。医生会继续利用处方权进行寻租。所以说,药房托管是“医药分开”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表现。

刘中民:“医药分开”的目的是切断医药代表与医生、医院问的利益链。药房托管只是将药房的经营权交给了医药公司。只要药品存在不合理的利润空间,就永远不可能切断医生与医药代表间的联系。实行医药托管后,医院对医生处方的监管作用反而被削落,某种程度上,医生与医药代表间的联系反而增加了。

第3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医药物流;运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132-04

The problem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Ping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a specific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ies, its circulation performance relates to every household, and realizing the efficiency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logistics oper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hus make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structure develop to the positive direction.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al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由于医药行业的流通绩效与千家万户都密切相关,所以,医药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较为特殊的位置,实现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高绩效和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医药流通的集约化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成为被广泛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中勾画了未来我国医药物流社会化发展的新蓝图,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医药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 医药物流

关于医药物流的概念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百度百科对医药物流给出了如下定义:医药物流是指在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物流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中的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通过对医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过程、存储过程、分拣过程和配送过程等一系列作业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医药订单的处理能力,减少医药货物在分拣时产生的错误,缩短医药库存时间与配送时间,进而减少医药物流的费用成本,提高医药物流的服务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我国医药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政策中提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用药需求;进一步规范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和药品的连锁经营,积极推进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的有机整合”。可见,医药物流是新医改政策的一个重点提升改造领域,推动医药物流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我国药品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医药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1]。

2 医药物流的运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医药物流项目基本上大都还停留在医药企业内部的进、销、存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医药供应商和下游医药批发零售企业以及医院的整合,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重复运输和库存积压严重的一系列现象,致使医药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情况。

国内的一些已有研究探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特点、医药物流的本质和医药供应链的结构特征,探索了医药物流行业的新型交易模式,但我国医药物流当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在医药物流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规划,目前医药物流中存在如下四大问题:

2.1 医药流通的费用过高,而效率低下

在我国,医药物流领域的交易渠道复杂,物流节点过多,致使流通费用过大,药价过高。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往往要经过5~7级经销商,过多的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医药物流商的利润,致使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润率只有7%左右,而纯利润率仅为1%,其中平均物流的成本则占到了销售额10%以上。而在美国,医药流通费用率仅为3%,销售利润率为2.4%[2]。居高不下的流通费用侵蚀了医药企业的利润,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桎梏。

2.2 国家政策对医药物流的制约作用不明显

尽管我国曾对医药行业实施了长期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但药品管制的方法和监管模式仍处在探索和不完善的阶段,管制政策也随着国家相应体质的完善而不断调整,政府管制的作用和影响虽然一直显著,但效果一直不理想[3]。医药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腐败现象较严重,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负担重,医药生产者的生产风险大。因此,医药流通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最近几年推行的“医药分家”制度,旨在改变“药价过高,以药补医”的问题,但目前看来,效果不很明显。

2.3 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其中80%以上是中小规模企业,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排名前四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而美国排名前三的医药物流企业占到美国整个医药市场95%以上的份额。由于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目多且规模小,导致医药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市场的集中度不高,而企业的经营成本却偏高。当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4]。

2.4 盲目建设医药物流中心

近年来由于医药物流的重要性逐渐被生产和药品批发企业所关注,因而,关于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实践性探索正迅猛发展。但部分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不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盲目追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没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而且在基础管理和经营流程没有做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寄希望能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实现[5];尽管并不是每个省市都要兴建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中心,也不是每个医药企业都需要配备物流部门,但在我国不同省市地区中依然存在忽视当前我国医药发展的现状而盲目建设医药物流项目的情况,最终导致建成的医药物流项目不理想[6]。

3 对策

3.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医药行业集中度

2010年,商务部在首次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全国会议上明确指出:将开展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以及我国药品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大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医药的连锁经营等一些较为先进的经营模式,通过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在最近启动并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制度中也十分明确的指出:对于基本的药物今后将采用以省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的方式并实现药品的统一配送,并进一步规定医药生产的企业作为招投标的主体,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应实现全部配备基药并使用基药,最终实现药品的零差率销售。显而易见,该政策启动实施后,那些网络覆盖面较全、药品的配送服务质量较好的大型的医药企业和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将在医药流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7]。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在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中,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购并和联合实现的,而这基本上也是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结果。而对于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医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通过政府的调控政策来引导和实现[8]。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引导医药行业的大企业进行兼并扩张,因此,医药企业之间合并是提高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通过兼并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这对于降低医药流通费用、提高医药的流通效率作用重大。但当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与国外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起来,仍相差甚远。

对于大企业来说,可采取兼并策略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然而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场市场扩容、行业兼并的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改革却是关乎自身的存亡,中小企业应积极谋求自身生存的发展策略,除了选择被大的医药企业兼并之外,还可以选择中小企业联合组成大的医药集团的方式来求得发展,否则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3.2 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健康发展

医药行业是个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特殊行业,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受市场制约外,还很大程度受到制度的影响,政府的政策法规、社会结构等都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医药企业的物流运作还必须时刻关注制度性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合理的政策、制度和法规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产生比较强烈的积极作用,而不合理的过多干预,将会导致医药市场失灵,致使制药企业给药品定高价。

为了促进医药物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9年的新医改政策,2010年以后每年召开的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等等,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一些急需得到改革的医药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有效彻底地解决。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正确使用价值规律,合理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来改革现有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利益格局,创建良好的市场运行条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相信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医药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力量更加趋于均衡分布,利益分配也会更加趋于合理,各主体间的协作性将会被进一步增强,最终会使医药物流的运作成本被极大地降低,医药物流的运作效率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9]。

3.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较为密集的颁布了一些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的制度和政策,显现出我国政府对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的极大重视。如2012年,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发展,健全行业管理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完善药品流通网络,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能力。2009年国家公布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从政策中可以看出,现代化医药物流已成为政府及企业各界关注的重点,是否具备相应的现代化医药物流能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10]。因此,新形势下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实现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管理来抢占医药物流市场先机。

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为物流企业创造出丰厚的利润。我国医药流通必须打破传统的医药分销体制,向公平化、透明化方向变革,在这种状况下,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来配合这种新型的医药交易模式。目前,现代化医药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要求医药物流企业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将医药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分装、配送和信息等环节有机地进行整合,从而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高供应链上的增值服务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花费最少的资金和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任务[11]。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是信息化,信息化使许多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简单起来,数据得以快速便捷、准确无误的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医药企业在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药品和药品订单处理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物流企业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也成为规范和科学的流程[12]。作为医药行业经营实体的制药企业和医药经销公司应利用信息化的现代交易平台以及物流管理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面对WTO的挑战[13]。

3.4 建设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是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来解决这个难题。第三方医药物流是指由医药生产方和医药销售方以外的物流企业去完成医药物流的服务。借助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可以减少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过多不必要的环节,并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物流运作和进行集中采购来实现规模化经济,从而降低医药物流的费用。

作为第三方的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具备提供医药物流计划的能力,能够对医药物流的全程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明确药品的一些特殊存储和运送要求,能够按照GSP的要求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贮存、养护和配送,并可以提供一整套与医药行业的特殊要求相符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对于国内一些已经具备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在现有物流能力基础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要具备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能力,就需要重组第三方医药物流批发企业的资产,建立区域性的企业联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物流技术,与医药物流劳务的供需双方结成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紧紧把握医药物流市场的节奏,以及时地调整自身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向其他医药公司提供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2]。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目前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为数不多。九州通医药集团是国内较早致力于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医药公司之一,九州通以武汉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拥有80余万平米物流中心仓储资源,4000多名物流精英,850余台运营车辆,集团7万余家医药上下游客户,良好的物流资源和业务资源为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4]。

3.5 研究医药行业物流网络的形成原因、发展轨迹及运作形态

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或完全规制行业,由于医药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较大,还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政策、制度和法规的影响,同时,医药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其运作还要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组织和物流运作具有较大程度的竞争性,企业决策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致使医药行业中的企业供应链相对比较复杂。当前缺少对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内在绩效因素的研究,尤其缺乏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调查研究医药供应链的组织模式现状。

可以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和实际运作方式进行了解和研究,以期发现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根源;与此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探寻促进我国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良性发展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展望我国医药物流行业变革发展的趋势[15]。

3.6 构建医药行业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制度嵌入模式

在我国医药行业领域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设计合理有效的医药供应链组织及运作模式,致使药品在供应链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中通常要经历诸多环节,极其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活动集成和合理的医药物流管理体系。对于这种情况,应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和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分析现有的制度嵌入对医药物流的产业结构和医药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所产生的相应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里,各项宏观管理政策是如何改变医药行业商业利润的转移和利益方利益的调整。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分析嵌入性制度和供应链网络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演进过程,探索制度嵌入关键节点和具体要素,从而构建与制度要素契合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组织网络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基于上述分析判断,通过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嵌入,采用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模式,对整个医药产业供需链进行整合,促进良好制度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的有序发展,提升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提供医药行业物流产业化研究的新思路。

4 小结

从医药物流研究和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医药行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系统地分析、设计医药行业的流通体系和医药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亟需在理论方面对医药物流管理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还亟需在实证方面去探究我国医药流通规范化发展的新思路,研究医药流通的绩效测度和考量模型,制订整个医药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以促进医药物流的理论发展,并在应用方面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胡正东,李夏苗,李利华.基于LC-NPV法的医药物流实现模式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3,(6):66-68.

[2]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3] 吕红.转型时期我国医药商业供应链的合作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

[4] 陈红丹,李锦飞.试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6,(6):50-51.

[5] 李璨,游娟,吴志利,等.医院中药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探讨[J].医院院长论坛,2011,(9):42-45.

[6] 赵忠璇.试论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1):68.

[7] 冉宝松.医药流通变革潮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3):50-52.

[8] 宋远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9] 叶堂林.我国现行医药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战略构建[J].江苏商论,2008,(5):30-31.

[10]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11] 吴志利,程潇,陈瑞.优化医药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9(4):66-67.

[12] 藤志香,王彦.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探讨[J].中国药房,2009,20(10):725-727.

[13] 卢奇,王荣.医药物流商与渠道商的整合发展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0):72-73.

[14] 谷春光.物流需要变革和创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 (22):44-45.

第4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药物流 网点管理 智能配送

一、引言

医药物流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取决于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化是医药流通企业能否成功扩张,同时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因素。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引导企业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和GSP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射频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信息技术在医药物流企业中网点和配送环节的的应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效益关键。

二、药物流的现状

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主要任务中提出,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流通效率,其中包括:以现代化带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医药物流方式,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药物流对于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医药流通产业链整合的过程中,现在医药商业企业也逐渐成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由于受到多级分销体制扁平化、GSP认证以及行业整合加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医药商业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始把物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首先,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再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这一特点在几家大型医药商业集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药、国药、九州通等企业都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物流网络建设目标。其中,国药的动作最为迅速。2011年,国药已完成280个地级市全面布局,建成和在建物流配送中心29个。对于二、三线城市的不少医药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自身发展空间的有限,进而转变经营思路,通过提升物流能力,以增加在新一轮发展和收购中的身价筹码。从而促进了一些区域性医药企业在物流体系和城乡覆盖网点的建设。

三、医药物流关键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物流企业在抓紧物流布局的同时,在管理方面也致力于物流信息化运营的一体化运作和管理,物流中心实施统一的标准化作业以及集中统一的运营数据体系,确保物流中心之间网络运作的协调和效率。

对于医药物流涉及的作业环节很多,因此信息系统必须结合其工作流程,在所有的作业环节上实现最优化,才能保证作业成本的降低,否则会因为作业”节拍“的不一致影响整个流程的效率;另一方面,强壮的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物流体系更加柔性、敏感、灵活,最大限度地使用物流资源支撑更大的销售量,这也是信息化与物流建设相得益彰的体现。目前,企业商业网点的管理已基本实现信息化,但大部分企业并未建立商业网点空间信息数据库,从而没有真正发掘空间信息的价值。随着网点的扩张,一系列问题将出现在企业面前:如何进行网点优化、网点选址、业态调整、市场竞争分析;如何进行网点管理、配送线路优化、车辆管理等。所以在整个供应链中医药物流网点管理与智能配送成为了系统的关键。在关键环节中,一头连着生产企业,一头连着医疗机构和患者,应实现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变传统商业为现代服务业,向生产和销售终端延伸各种专业化服务,建立并主导产业系统的供应链。在地区的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流通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实现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机构的和谐共赢。

(一)医药物流网点管理研究

医药供应链是一个从供应源到需求源的网链结构,它由药品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网点)和消费者组成。一个企业是药品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给医药行业的相关企业带来收益。对药品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与追踪,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环节。

医药物流网点是联系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是企业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窗口,是企业商品销售主要场所,所以对网点企业的合作与信息化管理是医药物流关键之一。建立面向企业应用的网点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以运筹学优先算法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和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了网点选址、经营管理、配送管理、成本绩效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等。具体如下:

1、网点决策支持系统

影响商业网点的因素较为复杂,如城市规划控制、交通便捷程度、周边网点竞争格局、网点规模及经营特征、消费者空间分布、消费习惯及购买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辅助企业制定动态调整决策。如图1所示

2、商业网点管理系统

以业务可视化为目标,采用“业务一体化”的空间数据采集、更新方法,实现商业网点的业务信息同步、坐标采集与标注、数据检查入库和数据维护。

(1)网点客户经营管理系统。网点客户管理系统以网点为单位,组织管理的客户资源,客户的销售记录、客户商品库存等。网点客户管理子系统还保存的重点客户、大客户基本信息,可查询、统计、标识重点客户、大客户及重点企业等信息。(2)网点经营辅助决策子系统。网点经营辅助决策子系统充分利用网点决策支技管理系统、网点客户经营管理系统等系统的数据,按照经营决策的需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智能决策的技术和通用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对网点系统数据进行进一步重新加工整合,输出不同的统计、分析信息,为进行辅助决策提供的决策服务。(3)后台数据维护子系统。后台数据维护子系统完成从务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导入到网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为网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功能。

(二)智能配送系统的研究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根本区别是融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高效性,是创造物流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基础,它能使物流配送中心随时掌握最新物流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快速准确配送,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实现最优化物流方案。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同步运作,实现高效动态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1、智能配送系统流程

利用配送点、中转和实时路况等数据,建立了”智能配送协同模型”,实现了配送线路优化、订单智能拆分组合、拣装货等自动化,实现出货作业时间大幅度缩短,拣货作业错误率减低,综合人力成本大幅减低。流程如图2所示。

2、配送线路设计与优化

运用四叉树和遗传算法实现配送片区的划分和多目标约束(时间、装载量、资源使用、线路、成本等约束)下配送线路的优化计算,实现了最佳配送线路的快速计算,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

3、配送跟踪与分析

监控中心记录每辆配送车辆的运动轨迹,通过GPS轨迹回放可实现事后责任鉴定、成本利润分析、工作绩效评估等分析操作,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四、总结

医药物流网点管理与智能配送系统的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多方面,需要医药企业规范自身的管理流程,这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契机。另外,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企业全体职员的思想观念,可以极大地使大家认识到现代化管理技术和企业发展趋势,能够极好地提高人员的素质。可以讲,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桑世庆.基于电子商务下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及平台实现[J].科技资讯,2011(11)

第5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药物流;对策;浙西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药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的程度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医药批发模式购销脱节,中间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也越发凸显,无法满足医药行业的市场化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把现代化物流与医药相互结合,依托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优化药品供销配环节中的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加工、信息等环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医药物流。

1 浙西南医药物流概况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物流业的发展,人民物质需求不断增长,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物流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浙西南医药物流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批发、经销公司进入医药物流领域,积极开展连锁网络以及配套物流设施的建设,配备先进合理的软硬件,形成了统一、直配的配送体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鸿汇医药、华润医药、浙江英特药业等几家企业,主要从事医药商品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业务辐射浙西南周边省市。

2 浙西南医药物流存在问题

2.1 经营理念落后,现代物流服务水平较低

近年来,浙西南医药物流行业在软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部分管理者还秉持传统医药物流观念,认为医药物流就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叠加,对医药物流管理的理念过于保守,经营管理相对粗放,“大而全”、“ 小而全”经营思想还在医药物流发展上占主导地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医药行业特点以及医药企业丰富、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开展人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物流服务,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交易成本高居不下,运作的效率不是很高,缺乏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 “软实力”。

2.2 医药物流起步晚,现代化程度较低

中国医药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逐渐放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浙西南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发展较慢,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几家规模稍大的企业外,多数医药物流企业规模都较小,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这些企业布局分散,堆积、储运的技术和设备落后,管理方式简单,管理制度不完善,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不能有效运用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来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导致企业运作流通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竞争力低下。

2.3 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模式简单粗放

目前,对于医药物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尽管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但具体有关医药物流的配套政策和标准还不健全,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药品编码、企业编码等医药行业编码标准方面,也是各领域有着不同的物流编码,相互不兼容。在对医药物流企业评估体系方面,原有的GSP是针对于医药经营企业,很多内容已明显不适用于医药物流企业。而且由于国家对医药市场控制的非常严格,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浙西南本地的的医药企业可以获得优惠政策和利益,而外地的医药企业则受到排斥与打压政策,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

2.4 信息化水平落后,缺乏有效整合

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越来越得到物流行业的普遍重视,浙西南医药物流企业也建立信息系统,但由于条码技术、RFID 技术、GPS/GIS 技术和 EDI 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医药物流领域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再加上浙西南医药物流的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并且在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缺乏统一接口,限制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影响了医药物流供应链运作效率。

2.5 医药物流人才匮乏,综合素质不高

医药物流由于其特殊的管理性质和国家对药品在管理、仓储、运输等物流作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医药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既要懂得医药知识又要掌握物流知识,还要了解供应链及相关管理知识。现有医药物流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现代物流的管理技能和经验,对药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养护等物流管理方面不了解、对医药行业的相关法律也不熟悉,企业也缺乏有力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浙西南的高校虽然开设有物流专业课程,但是却没有专门针对医药物流的人才培养机制。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医药物流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3 浙西南医药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3.1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合理医药供应链体系

“新医改”中强调“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国家发改委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文件也明确规定“医药行业要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充分领会文件精神,结合浙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医药物流行业总体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制定有利于发展医药物流的各项政策,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设规范化医药物流市场,鼓励医药产品从批发多级分销向实行总、总经销制形式发展,开辟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渠道,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此外还要强化市场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医药物流不正当市场竞争的管制,扶持优秀有实力的医药物流企业,促进整个市场优化组合,保障医药供应链体系稳定发展。

3.2 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快医药物流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作为保障,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多渠道调动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医药物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完善浙西南地区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改善医药物流的运行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医药电商平台,在更广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承担更多的物流服务项目。同时加快医药物流标准化建设,尽快制定行业内统一的药品编码体系、加快药品容器、药品包装、药品信息化等规范化建设,促进物流活动顺畅开展,实现物流产业规模化。

3.3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物流信息系统

浙西南现有的医药批发企业多数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在规模化、网络化和集约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认清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格局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医药流通领域的影响,并结合浙西南区位交通优势及人口、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等特点,努力构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物流体系。通过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构建医药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企业现有的EDI系统、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等所产生的物流信息,并以实时的、双向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物流信息整合。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条形码和无线电设备的自动化运作设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医药物流节点网络,提高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的自动化水平,缩短药品供应链流程,降低药品价格,实现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3.4 规范第三方物流,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

对于大多数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来说,为了保证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提供的运输、仓储业务,进行区域配送、代收货款、全程的流通管理,供应链系统设计等增值物流服务。同时,政府要按照国家2012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对第三方医药物流运输的能力和相关质量保证进行考察,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签订委托书明确质量责任,这样既控制了药品质量流通的风险,又提高了委托方的企业核心竟争力。此外,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要突破原有传统的观念,联合更多的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为客户制定适合的方案,在降低企业的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3.5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基于浙西南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现状,政府应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医药物流人才的待遇,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医药物流人才到浙西南来发展。高等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除了对医药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等理论进行学习外,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实操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外,企业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和科研机构、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合理制定适应医药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医药物流行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危险信号之一:产品力危机时代已经来临(一级)

当前,国内医药企业的产品力薄弱带有普遍性,众多医药企业凭借着市场透明度低的信息不对称性,把概念炒得铺天盖地、效果吹得神乎其神,卖点虚构化、理论故事化,这是医药营销的大忌,但我们恰恰在乐此不疲。

结果,以虚假构筑出来的客户期望值会形成外力反作用于企业(如修正药业的良心药、放心药),当企业无法以产品兑现承诺或出现某些问题时,这种外力就会形成强大合力将企业迅速推向危险、甚至置于死地。

长期忽视的产品力短板已经演变成了现时的产品力危机,产品作为满足消费需求的基础被歪曲,当然只能产生暂时的泡沫。糟糕的是,很多企业将这种泡沫当成了现实成就,并用以指导企业的市场行为,其结果必将是导致企业运营更加偏离正常轨道,这就会不可避免的使危机加剧。

消费需求首先基于产品,然后才是其他,产品力在药品的消费行为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要尽早丢掉急功近利的想法,遏止脱离产品实际价值的跳跃式思维和行为,制定切实的产品力提升与研发策略,逐渐对资源进行调整,使之向产品倾斜。

医药营销只有重新回归到产品力的提升上,才能凭借强大的产品力产生真正的销售力,现实要求我们,不能用生存的机会去换取灿烂的假象。

危险信号之二:不可控的速度是陷阱(一级)

近几年,速度成了众多企业发展追求的热点,医药企业也不例外,在“快鱼吃慢鱼”等经典语录的引领下,粗放式地对市场竭泽而渔及简单的短期谋利取向,造成了医药行业的畸形发展,消费者被不断伤害、产品价值短板等都会给国内医药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求快必然造成企业运营整体的不可控,如大多数的医药企业的采购方式仍停留在购买层次上,单纯以价格为导向的留次去好现象大量存在(毒胶囊事件就是例证),采购行为不能上升到企业与客户长期利益层次,更难及供应链管理及企业战略高度,这些都为企业发展设下了随时可能被外力引爆的定时炸弹。

更加可怕的是,我们还在以类家族式的初级管理手段疲于控制,可以判断的是,即使没有地震性事件的影响,这种速度也注定难以为继,失控并掉落陷阱几乎成了必然。

不可否认速度是一种效率,但追求速度首先需明确企业战略的方向,哪怕只是初级的目标客户定义与产品价值定位,定义与重建四个层面:信息反馈与决策时间、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流程和时间、渠道效率及资金流转速度等,并以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与手段为基础加以整合提升,以使速度细化、落实及可控,才能使企业避免步入盲目求快的陷阱,

即便如此,笔者仍然认为,速度并不是当前医药市场的关键要素,品质才是。我们的最终症结很可能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做了不合适的事情。

危险信号之三:靠广告与招商“催肥”的规模是假象

速度往往与规模相伴,追求规模也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近乎一致的选择,销售规模是医药企业主和销售管理者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的数字目标好像成了企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有钱的做广告、没钱的搞招商、做促销,各种方式轮番上阵,却还是每天跟着销售数字着急上火。广告投入不断增加,招商一招就是十年,客户换了一批又一批,常新;市场做了一地又一地,疲软。

规模可能上去了(很多中小医药企业连规模也没做上去),可还是不见客户有什么忠诚度,品牌有什么价值,企业的营销管理与运营水平有什么提高,其核心原因就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去关心消费者需求并为其创造切实的独特价值。

没有核心客户的成长,即使再大的规模也不是有效规模,核心竞争能力当然更谈不上,靠广告与招商“催肥”的规模不过是假象,跟企业发展无关,至多只能成为短暂的伪辉煌罢了。

规模如何而来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规模不能带来有效的成本降低和竞争力的提升不要也罢,更何况我们往往因追求规模而失去了利润和企业修炼内功的机会。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回归企业运营的基本层面,明确客户价值、对接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客户价值贡献率,由此获得的规模才是有效规模,才能够支撑企业继续发展,不致使企业成长为残疾的巨人,难经风吹草动。

第7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药道德 医药企业 动因 治理。

1 医药企业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的现状分析。

1.1 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表现。

主要表现为带金销售行为和商业贿赂行为。药品的带金销售行为,即药品生产企业为刺激终端促销,向药品零售终端如医院、药店等进行的一种促销方式(包括提成和回扣)。具体带金数额与操作方式依据药品生产企业、医院特点、零售药店、药品特点甚至竞争策略的不同而规定。其实药品带金销售情况在医药企业和医院、零售药店、销售代表、医生等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紧密联系的利益链。同时,也存在商业欺诈行为。欺骗是通过误导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指用虚假的语言或者行动蓄意误导他人或者其他公司。这种欺骗行为是最常见的违反营销伦理的一种方式。主要表现为做假账、做失真性的广告、开展虚假促销活动等等。药品的一些宣传被指责隐瞒或者夸大了事实,另外一些宣传则被指子虚乌有[1- 3]。

1.2 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的危害。

1.2.1 侵害终端消费者利益。

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它的特殊性,企业营销的对象是广大的患者,而道德失范营销行为表现出来的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药价虚高、虚假广告等进行骗买骗卖,对患者而言,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4,5].

1.2.2 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任何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都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特别是医药企业,它是特殊的行业,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道德失范营销的现象,让消费者对现在的社会市场经济产生误解。漫天遍野的假冒伪劣产品、广告,不仅让企业的名誉、信誉受损,而且还造成国家税收的下降。有些企业为了减轻这种影响,不断的去花费脑力、人力、财力,去研究防伪的方法和措施。这样无形之中就花费了过多的成本,加大了产品的成本,最终又给消费者造成负担,这样就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例如: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它为了打假、防伪,现在阿胶的新包装就变成成本较高、很难仿制的铁盒子,防伪度特别高,显而易见,以前的纸包装的成本要低于现在的铁盒包装的成本好多[6,7]。

1.2.3 损害医药企业自身利益。

无论是做虚假广告,还是做假冒伪劣产品,无可否认,在短时间内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是当名牌企业的信誉和声誉受到影响以后,自己假冒伪劣这条路也就走不远了。如果一旦被媒体曝光,必定会引起消费者的唾骂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企业也就因此会造成消费人群的流失,最终会退出市场。而且医药企业具有它的特殊性,严重的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8]。

2 道德失范营销行为产生的动因分析。

2.1 市场因素动因分析。

市场因素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引导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构建进程的主要力量。当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发展的成熟完善时,企业之间的诚信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反之,当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发展不健全时,公平竞争和等价交换将得不到发展,甚至越来越恶劣。中国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比较短,因此对市场伦理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关于营销伦理这方面没有健全和完善的标准所致。市场因素方面没有给医药企业提供行成营销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平台[9]。

2.2 政府和法律的因素。

政府的立法的强度,对企业的营销行为是否伦理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的法律制度健全,而且执法力度严格,必然会对违法乱纪的企业形成一种强制性的压力,相对的会对企业的营销行为产生一定的控制性。相反,则会给不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3 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的治理对策。

3.1 强化政府部门的作用,坚决打击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

促进医药企业的道德建设,政府行业部门和协会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加大药品的监管力度,政府要提高医药企业的门槛,提高对他们的技术要求,切实保证药品的质量。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尽快、严肃的进行处理,保证人们的用药安全和有效。行业协会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约束医药企业的道德失范营销的行为。

3.2 完善法律体系,将企业营销的道德行为法制化。

法律犹如一把宝剑,高悬在天,使守法者乐,违法者怯。但是我国关于医药企业的法律体系还不是那么具体,这就给违法乱纪者提供了契机。所以,严格执法,加大对道德失范营销行为的惩治力度是治理道德失范营销行为的有效手段。

3.3 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消费者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

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处于劣势,再加上商家的虚假广告以及不道德的促销行为的诱惑,很容易受到道德失范营销行为的损害。所以,要想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情况,消费者就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2- 14]。

参考文献:

[1]万莉,金鑫。医药企业产品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01):159- 160.

[2]刘利利,汤少梁。我国医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J].中国药业,2009,(04):12- 13.

[3]华东,张国英。构建我国医药企业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组织模式变革模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1):1- 4.

[4]杨广毅,王丽君。我国中医药业的国际竞争战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1):98- 100.

[5]汤少梁,王高玲。基于合作竞争的我国医药企业竞争战略[J].中国药业,2008,(10):9- 11.

[6]王中华,李湘君。中国医药行业应对跨国并购的策略[J].中国药业,2006,(13):15- 16.

[7] 王高玲。 重新构造制药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思维 [J]. 中国药业,2007,(04):4- 5.

[8]洪骏。医药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J].医院管理论坛,2005,(09):23- 24.

[9]王慧,申俊龙。我国中小医药企业的创新与仿制的博弈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7,(05):428- 431.

[10]崔友祥。信息化———现代中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08.

[11]洪骏。信息营销:医药营销新模式[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3):59- 60.

[12]戚小村。公益伦理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第8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1医药企业绩效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和戴维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整套结合企业财务和管理指标来对企业绩效进行考评和管理的体系,其中平衡计分卡中企业财务和管理的指标,主要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企业将结合以上四种指标来衡量组织目标、部门与员工绩效,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利用平衡计分卡来对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极大地克服了仅从财务指标入手对企业绩效进行考评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提供的这些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目标的达成。

医药企业是指从事药品生产流通的企业,可以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伴随着行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外国医药企业对本土医药企业的冲击,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如何处理好行业自身的各种矛盾,更好地迎接外部市场的挑战,改变经营格局,获得企业的长久生存权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是我国医药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医药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其中对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改革是其把握的重点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方法引进了我国医药行业,不断探索出符合医药行业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然而就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对于平衡计分卡运用的实践来看,虽然平衡计分卡相较于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实际上在医药企业绩效管理的应用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平衡计分卡积极作用的发挥,对于医药企业的绩效管理将会大打折扣。

2医药企业绩效管理中平衡计分卡应用的缺陷及对策分析

21医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不全面

平衡计分卡中企业财务和管理的指标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中财务指标和客户指标是对医药企业有关利益相关者的分析,财务指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达到?务上的成功,医药企业应该如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客户指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达到医药企业的发展远景应该如何为客户服务。平衡计分卡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投资者、员工、客户以及消费者等,同时还包括一些隐性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供应商等方面。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是医药企业业绩提升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一些医药企业却往往忽视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甚至出现无法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员工利益的忽视直接导致员工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缺乏责任感,从而不利于医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消费者利益的忽视直接导致消费者消费倾向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政府利益的忽视使得医药企业在多重领域中遭遇到政府政策的约束,使得医药企业的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医药企业应该做到正确地处理与企业发展有重大联系的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对于股东和投资者而言要处理好企业利润的相关分配,保证其所属的企业权益的实现;对于员工来说医药企业要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实现双赢的局面;对于客户和消费者来说医药企业应当以性价比高的产品来稳定客源,保障两者的消费权益;对于政府等潜在利益相关者而言,医药企业应该把政府的相关政策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主动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2医药企业的内部流程管理不足

作为平衡计分卡中企业财务和管理指标之一的内部流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满足客户和利益相关者,以及我们必须在哪些业务流程上追求卓越。医药企业的内部流程管理主要包括仓库管理、资金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每一个环节的流程的管理的情况都将会影响平衡计分卡对医药企业评价的合理性,然而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在内部流程的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仓库管理员由于自身对于药品的不熟悉以及仓管专业知识匮乏等原因,使得医药企业在仓库管理上存在诸如药品存量不明确、药品因保存不当受损的情况,再加上某些仓库保管员对以上情况不据实上报从而导致平衡计分卡业绩考核方法的考核信息出现不真实性。第二,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对企业的资金管理不当出现的诸如业务员压低药品价格,随意开具发票、不合理的赊账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医药

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这些资金风险由于某些情况假如不能作为企业的坏账来处理那么就导致平衡计分卡无法对医药企业目前的业绩做出合理的评估。针对上述情况,医药企业应该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相关理论知识、配备专业考评人员、建立严格监管部门以及评估制度等来对医药企业内部流程环节进行合理管理,以减少在内部流程中出现过失的可能性,为平衡计分卡在医药企业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更好地发挥其对于企业绩效管理方面的评价作用,从而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对策。

23医药企业的自我提升能力有限

“学习和成长”是平衡计分卡中企业财务和管理指标又一重要分析对象,它主要解决的是为了达成企业的发展愿景,使企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医药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在学习和经验中不断促使企业成长的问题。然而目前医药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的缺乏无法有效地从企业管理的经验和学习中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问题,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企业绩效考核方法的平衡计分卡在医药企业中的运用为例,平衡计分卡因其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运用到企业的绩效考核中,但是平衡计分卡并不完美,它在医药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医药企业自我提升能力有限,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层对平衡计分卡的认识不足以及企业绩效考核员工由于专业有限对平衡计分卡的操作不当,使得医药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平衡计分卡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抑制了平衡计分卡的积极作用的发挥,阻碍了医药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医药企业应该着重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增强医药企业管理层对于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应用的意识,促使其对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加大对平衡计分卡的执行力度,彻底地发挥平衡计分卡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绩效考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更新其传统的根深蒂固考核思想,熟练掌握平衡计分卡有关的考核方法,促使平衡计分卡在医药企业中顺利实施。

第9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 药房 零库存

一、零库存概念和优点

(一)零库存概念

零库存是一种合理安排和计划企业库存,它是指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以周转的状态存在,而非库存的形式存在。它不是指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为绝对零,而是通过实施特殊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存储过程中,容易受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有可能会发霉变质,影响药品的疗效。医院药房的药品零库存是指在满足医院临床需求及零售需要的前提下,药库库存最小化,也就是说并非药品的绝对库存量为零。药品配送公司在接到药品采购计划后立即送货,药库验收药品合格后立即办理入库出库手续,药品运送至各药房使用。因此药品在流通中停留的时间越短对药品的效用就越好,同时药品储存量越小,周转速度越快,形成的库存成本也就越少。

(二)零库存优点

零库存管理的初衷是库存就是浪费成本,货物价值的增值过程应该减少甚至消除。将这种管理理念用于医院药品管理,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以最小化甚至消除医院药品库存,使库存的药品和挪用资金达到最低的限制,降低由于库存积压太多由于变质,过期问题同时来满足需求的临床药物的使用,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因此零库存主要由以下优点:

(1)减少库存药品的资金占用,优化了资金结构。通过实施零库存,减少了因库存产生的资金占用,同时提高了资金利用率。通过对医院药房的成本-效益分析,将医院药品库存资金最大化地地转移给了医药公司,使药品占用医院资金影响达到最小程度。在厦门市第一医院中,由于实行了零库存,药品的储存量巨幅下降,例如在以前采购的计划中,每年集中采购1~5次,采购大约3个月或者半年的药品量,随时补充短缺药品和应急药品,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部分药品库存量接近半年的现象。而实施了零库存以后,医院药房只需要储存一些应急药品和抢救药品,极大地降低了药品积压数量,如在厦门市第一医院中2010年6月药库库存量为132万元,住院药房库存为117万元。2011年6月药库只备一些应急药品和抢救药品共7万元左右,住院药房备1周药量60~70万元,再加上药房医院库存共计减少了200多万元,极大地减少了药品积压,加快了药品流动速度,为医院增加了2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另外由于减少了药房日常维护所需要的设备折旧费、工作人员薪酬以及一些额外的盘库费用,增加了流动资金,优化了医院的资金结构。

(2)减少药品的损耗风险,降低库存成本。由于大型药品库存在股票条件、药物作用、药物定价、药物应用,旧药物消除的不确定性,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药物退学率增加。在厦门市第一医院实施零库存管理,医学药物库存减少、旋转速度、损耗率的药物从先前的2‰下降到0.5‰以下,现在由于缺乏管理,使得药物过期,虽然在降低成本,库存成本方面的损失,但它能够减少药物,使药房仓库费用效益最大化。

(3)规避了很多可能存在的风险。运用以前的库存管理模式可能会给医院带来因市场变化而产生的药品积压风险,或由药品积压引起的药品过期、失效、老化、变质等问题。而在各大医药公司相继实行零库存管理后,药品在整个市场流通中速度加快,生产后很快就会到达患者手中,减少了各环节的储存时间,避免因过期或储存方法不当造成的变质,保证了药品质量,确保药品的安全性,使患者可以放心使用。因此在实行零库存管理后,各种品牌的新药可以随时采购,不必再担心因引进新药而倒致同一类型其他药品用量下降的问题。

二、医院药房对实施零库存的错误认知和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药房对实施零库存的错误认知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药房在市场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使药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把握机遇,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医院在库存管理问题上进行了很大变革,管理机制上也实现了由经营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化,积极探索实现库存的最高境界——零库存的管理方式。但是,随着零库存战略思想的日益成熟,药房的药品存货管理日趋科学和规范,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错误。

(1)认为零库存是个绝对的宏观概念。所谓的零库存是指微经济实体操作领域的库存状态,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不可能完全实现零库存,尤其是药品这种特殊商品,为了应对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的各种自然灾害,各种各样的突发传染病和其他类型的事故,国家有关部门通常会储备一些各种形式的重要物资,如食品、药品、救援和救灾物资等。因此,在某些领域可以实现零库存管理的生产和零库存销售,但对于医院药房这种类型的企业,绝对的零库存是有害社会的同样也是不可能的实现。

(2)认为零库存针对所有库存。从库存的目的来看,药物库存一般可以分为常规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投机库存和积压库存。而对于零库存主要指的是积压库存,和常规库存,只有尽可能地减少两部分,才可以有效地减少药房的库存成本。但对于药房这样的医药流通企业,为了消除生产分离、供应短缺、运输延迟,需求波动等问题,所以不仅库存不能绝对为零,也必须有适量的库存,以满足正常业务的需要。

(3)认为零库存仅仅是数量的最小化。药品的库存不仅仅是指药品的数量,还应注意库存结构的合理性。如果把零库存仅仅看成是仓库中所存药品的数量最小化,而忽视整体结构的合理性,那么降低成本的目的就很难实现。因为如果在库存结构或库存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下,库存药品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也不能说明库存是合理的,因为仓库设施重复建设,用于设置仓库和维护仓库的资金占用量并没有减少,随之而来的成本也就没有减少。

(二)医院药房实施零库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随着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科学、新品种、新剂型药物越来越多,但药店经营规模较小,导致药房人员招聘标准是相当广泛,人员组成混乱。因此,繁杂、缺乏专业团队,服务意识,低质量的服务,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更重要的是,一些药店人员的质量药物本身,功效、适应症、剂量、深刻理解的药理作用、副作用等,都可能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或紧急药物储备不足或一些常用的药物供应下降等影响企业的损失利润。

(2)供应链系统不完善,不能达到即需即取。药品的零库存实现主要是以需求为导向,也就是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采购恰当的商品。对于药品来讲,对它的需求本身就会因不同时期内突发疾病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所以就必须要求一条完善的供应链,其中包括完善的配送设施,及时的供货方和高效的第三方。这样的供应链系统是一个有机体,只有管理好各个接点,协调好彼此的关系,形成一个流畅的采购供应体系,才能有效地降低库存。而在我国医院药房的整个供应链上,各节点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参差不齐,很难保证社会对某类产品的即时需求,也就达不到零库存的要求。

(3)信息管理功能较弱,不能制定有效的订货批量。零库存是基于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整体规划,是建立在整个相关流程信息化管理基础之上的一种库存模式。只有建立起一套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大量的、实时的、动态的库存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之成为对库存管理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药品的出入库及采购单需要有计算机进行科学地整理,才可以达到高效率,而在我国医药企业中尚不能达到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以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零库存的实施。

三、实现药品零库存的对策

药品的存货管理和其他企业存货管理类似,都希望达到最小库存,同时又能满足医院和患者的需要。不过它和一般企业有些不一样,因为药品的需求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有些应急、常用药品必须储存。因此,药品存货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药品存货成本最低化,药品存货成本一般包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和订购成本;二是药品储存结构最优化,最佳的药品储存结构是指药品的数量、品种、规格等各方面库存指标既达到最低成本,又能满足医院和零售的需要,要达到最佳化的储存结构需要多方面要素的配合。而最佳存货成本和最优储存结构的结合就是医院药品存货管理的零库存状态。

(一)对药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药店经理应该调查临床医生偏好、知识水平、季节性疾病的药物,关注目前的医学动态,交流更多的与临床医生、掌握动态范围的方法,以行动研究和统计数据,科学地确定最佳股票以防止脱销。此外,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库存,如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及时调整药物品种和数量,以适应临床第一线的变化。都满足要求的临床第一线,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去药房。

(二)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药品信息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地了解药品库存量以及消耗量,从药品采购开始,模拟存货管理的各个流程,比较精确地确定药品的最佳持有量。根据药房在具体时间内的销售情况,系统会自动生成药品采购计划单,药品采购员汇总各药房的采购单后,通过医院各级审批通过后,利用网上药品采购平台,将汇总的药房采购计划单发送到各药品供应商。每个药品供应商开始准备配货,并直接送至医院各药房。下级药房验收入库后,入库清单通过HIS系统传到药品采购部门,药品采购部门核对供货商的配货单准确无误后,确认入库,并将入库数加到各下级药房库存数,如有换药退药的情况也一并处理。采购部门在将药品入库后,清单交给医院财务部门核准清算,然后转账到各药品供应配送商,结束整个交易。通过药、商之间的互动,较为有效地完成了零库存,使得供应商可以实现对医院药房所需药品的即时配送,也就是用信息代替库存。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存货预警系统

零库存的实施是建立在稳定和基本不变的客观环境基础上的,但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医院药房对内、外部环境都应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医院的系统可以设置最低库存量报警、药品失效前报警功能,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用准确的的信息管理预警系统,能够将大量的库存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在采购储存销售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与药品采购有关的一切变化,当药品零库存实施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要迅速做出药品采购和库存调整的反应,避免突发事件给医院造成巨大损失,防止重蹈“非典”造成“断档成本”的覆辙。通过使用该系统真正地达到库存最接近零的状态。

四、结语

医院药品的零库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零库存管理的实施是建立在客观环境的稳定性和理想的基础上,医院药房应实施相对的零库存管理,应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制定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方式。例如制定自己的需求储备药物计划,从而加速周转,减少库存,确保药品供应。另外,因为我国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医院和医药流通企业差距较大,所以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引入先进的供应链进入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医药行业供应链的成熟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普及,我国医院的库存可以外包给供应链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而降低库存量,减少储存成本和保管人员的费用支出,从根源上缩减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参考文献:

[1]赵璇.关于药品实现零库存的思考[J].北方药学,2012,(04).

[2]张芜.关于医院药库零库存管理模式的设想[J].内蒙古中医药,2011,(11).

[3]冯宇,杨柳.我国医药企业企业药品库存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医药社区,2011,(04).

[4]王德传.基层医院药品库零库存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0).

[5]鄢美清.如何优化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J].海峡药学,2010,(22).

[6]陈广兴.医院药品“零”库存的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