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

第1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基于关联理论对英文报纸标题这种话语标记语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报纸标题标记语的特点,然后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英文报纸标题标记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以期对报刊撰写者和读者有所帮助。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或话语联系语(discourse connectives)(以下统称“话语标记语”)是当今国外话语分析、语用学等学科所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然而,由于人们对其研究的出发点或侧重点不同,至今还未能对其从名称到定义达成一致的见解(Jucker,A.H.&Ziv,Yael 1998;何自然、冉永平1999,何自然、莫爱屏2002)。现有对话语标记语研究的理论存在不足之处,不能很好地解释话语标记语这一对语言有制约功能的语言现象。莫爱屏(2004)指出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l986,1995)对话语标记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英文报纸标题这种特殊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一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现状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一派从连贯理论(coherence theory)出发,认为话语标记语能够使语篇话语产生连贯。他们的研究围绕着连词、副词、小品词、插入语这些话语标记语研究标记语是否有意义。(Sehiffrln 1987.1992;B~ton 1996:Wiembickal986)另一派语言学家则从关联理论(relevahcetheory)出发,研究话语标记语对受话人认知推理的约束及其如何同受话人产生关联。他们关注话语标记语同语境假设、理解认知的关系,以及由标记语所引发的推理、强化、否定等语用功能。关联论者认为,话语标记语制约、引导着受话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以实现认知过程中用最小努力获得最大认知效果为目标;他们的研究超越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篇连贯层面,将话语标记语提高到了人类的认知心理层面,强调话语标记语对受话人的认知推理过程的控制(monitor)及其对受话人最佳关联的引导功能。(Blackmorel992,2002:Fra.serl999)。

虽然他们在一些认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对话语标记语的主要功能这一点上基本是认同的,那就是: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更好地使受话人领会自己的意图,不仅要表达命题意义、传递主要信息,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手段或者语言成分来组织话语,使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话人对主要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这种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那些不直接参与话语内容的词、短语或句子来实现的。话语标记语就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

报纸标题标记语的特点

报纸标题的时态、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用标记,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标记形式,和常规的语用标记所不具有的特点。新闻标题常用的有主题、副题、插题、引题、提要题等几种形式,这里谈及的是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报刊的“眼睛”。因而它应该是生动和炯炯有神,这样新闻才会为之生色,引人入胜;反之,就会使读者却步。它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只需三言两语或寥寥数字,就点出了文章的主题或新闻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使初读报刊者能看懂标题,这里就标题在文字上的特点、动词时态等作一简介。

英文报纸标题的特点

1用一般现在时标示时态标志

英文标题须言简意赅,不可能采用英语中所有的时态形式来浓缩新闻事实。新闻一般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所叙述的是已经发生或是刚刚发生的事,按英语语法的时态规则,应该使用过去时态或过去完成时。但是为了避免使读者产生新闻不新的感觉,英文标题广泛采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为此,新闻标题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时态特点。英文标题中常见的动词时态有三种: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和进行时。(1)一般现在时增强了报道的新鲜感(~hness)和直接感(imm-editicy)。例如:

FBI SaysAnthrax Probe Lass

WASHINGTON(AP)一FBI Director Robert Mue3er saidtoday progress 0n the anthrax investigation has been slow--……The Associated Press(Nov.2,2001)

Militia Guards Calif.Bridges

SAN FRANCISCO(AP)一National Guardsmen with M-16s and Hum.vees patrolled the Golden Gate and other key Califor-nia bridges today,……--The Associated Press(Nov.2,2001)

(2)标题中动词的将来时表达形式除用一般将来时“will+动词原形”外,更多的是用“be+动词不定式”结构来表示将来,其中动词不定式前面的助动词“be”通常省略,以节省标题数字。动词不定式在英文标题中可以直接表示将来动作。

Blair(Is)To Hold Talks With Chirae And Schreeder--The Guardian(Nov.2,2001)

(The)Judge(Is)to Redew M icrasoft Terms The Asso-ciated Press(Nov.2,2001)

(3)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或动作,标题经常采用现在进行时"be+现在分词”这一形式,通常将"be”省略,剩下的“一ing"分词在英文新闻标题中就可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变化的事件。

U.S.Asking Russia to Ease Joint Limits oIl Missiles

WASHINGTON,Jan,20-Admims~afion said today that itWas asking Russia t0 renegotiate the Anti-ballistic Missile reaty……――The New York Times(Jan 21.1999)

China Considering Letting Foreign Banks Operate on TrialBasis

BEIJING(AP)一China is considering letting some foreignbanks do businessin a district near Shanghai on 8trial basis a8 a

pos-sible first step towards……――The Associated Press(June20,1996)

2报纸标题中的标点符号作为标题话语的题解参数

(1)英文报刊标题常常省略and,用“,”代替。例:Vohn.teer,terrorist killed in an ambush(=A volunteer and a ter-mristase killed in an ambush一志愿者与一遭伏击身亡)

(2)标题中的冒号用在引语之前表示“说”(says),引出下文。

例:Reporti Fixed investment rises(=A report says thatfixed investment rises报告称混合投资上升)

(3)破折号放在标题里;引出说话者。

例:MDS amodem killer――British professorf=A Britishprofessor says AIDS is a modem killer英国教授说艾滋病是当代杀手)

(4)问号表示怀疑式预测,这种标题不是真正的疑问句式,而是陈述句后用个问号。例:1)Oil price to rise?(石油要涨价吗?)

2)Police allowed jail break?(警察允许越狱?)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Jucker和Ziv(1998)总结了话语标记研究的4种途径及功能:1 从语篇角度看,话语标记是语篇的组构手段,包括话题转换提示词(topic―switchers)、话轮提示词(tern.takers)等;2 从情态角度看,话语标记是情态和态度指示手段,即语用标记(pragmatic markers);3 从对应角度看,话语标记是提示说话人一听话人意图和关系的标记手段;4 从认知角度看,话语标记是引导如何处理话语的标记手段,包括提示词(cue words)、联系语(connectives)等(陈新仁,2002)。

马萧(2003)提出英汉语标记语在话语交际中有共同的语用功能:

1制约功能

就说话A/作者来说,话语标记语是以明示的方式告诉听话人/读者怎样理解说话人/作者的话语,从而减少听话人/读者在话语理解过程中所要付出的努力,最终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当听话人/读者在众多的语境假设中面临选择困难时,说话人/作者就必须使用标记语对听话人/读者的语境假设加以限制和制约,最终消除听话人/读者在话语诠释过程中可能出的误解,并将话语理解引向说话人/作者意欲诠释的方向。

2提示功能

在交际中人们总是倾向于以最小的努力而取得最佳关联效果,对听话人/读者而言,话语标记语为话语活动提供了话语线索与标记,有助于听话人/读者依据这一线索与标对话语活动进行分析与加工处理,从而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

3谋篇布局功能

话语标记语能够组织、协调话语行为,在语篇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连接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和逻辑联系信息,也标示着话语行为的语境关联。

五从关联理论角度对英文报纸标题标记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过程,认为言语交际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活动。Sperber&w ilson(1986/1995)明确提出两条关联原则:认知原则(第一原则)和交际原则(第二原则)。第一原则阐明了人类言语交际活动的本质属性。关联性的内在倾向性使人类的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亦即人类固有的认知模式。然而在具体的交际行为中,交际环境随着社会发生变化,人们的理解并非朝着固有的认知模式发展。因而,第二原则揭示了动态交际中的交际原则。话语标记语的存在首先是人类认知属性的必然,其次也反应了人类具体言语交际行为的要求。因此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必然要寻求话语的关联性。但交际活动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交际出现障碍或变化时,说话人就需要采取明示的方式,而听话人必须根据明示的信息意图进行推理,寻求最佳关联。英语报纸标题标记这种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导向标记。因此,英语报纸标题标记的存在是一切言语交际的共性,是关联性的要求,是确保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

1英文报纸标题标记语具有语义蕴含、结构调整功能

英文报纸新闻标题总的特点是言简意赅,起到提示、浓缩或评论新闻内容的作用。它能为行文内容提供最大的关联。它既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又是读者读报时的“向导”。如:在新闻报道中,标题里常用缩写词,即将几个词的首字母加在一起合成一词,全部用大写字母拼写,来代替一组冗长而复杂的词组或名称,可在有限的版面里多容纳信息,更好地提示新闻内容,给读者以简洁、大方、典雅之感。

2英文报纸标题标记语对读者的推理过程起到制约、引导作用

报纸标题、话语标题的原语用意识规约着以标记特征向读者提供的信息假设(assumption)和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利用标记语连接话语同语境的功能,不仅能连接毗邻单元,而且还能直接将话语同语境连接起来,这对读者的推理过程起到制约、引导作用。报纸标题向读者提供的明示标记语使语境规约传输,限定读者认知搜索边界,收窄读者对话语关联语境的寻找,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认知努力。

3英文报纸标题标记对于方便读者对行文内容关联性的寻找具有很大的作用

中文报纸因汉字既能占较小的版面,又能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新闻标题倾向于“全体性”(tqtallsm),不仅有主标题,还有副标题(deck)及眉题(eyebrow)来补充主标题。英文新闻标题因多音节(polysyllabic)的英文单词占用版面字数(unit letters)多而表达概念少,故难以达到中文标题同样的功效。英文报纸新闻往往偏重于“重点化(accentuation),它用简练的文字概括了新闻中最主要或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从而使阅读理解不那么费劲,标题与新闻内容的关联性增加,方便了读者对行文内容关联性的寻找。此时标题就成为读者迅速选择自己所需新闻的向导,大多数读者在繁忙中匆匆浏览标题就可略知国内外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参考文献:

[1]李勇忠.语用标记与话语连贯[c].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

马萧.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3(5)

[3]莫爱屏.话语标记语的关联认知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4(3)

[4]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

[5]冉永平.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及其语用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6]王正元.报纸标题标记性质及功能分析[J].外语学刊。2007(1):94-98

[7]于国栋,吴亚欣.话语标记语的顺应性解释[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8]

Sperber,D.and n Wihom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第2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不完全信息 供应链管理 协同策略 研究

供应链协同SCC(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是指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在向需求方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从而创造出大于各环节价值简单总和的供应链整体价值。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管理的崭新的也是最为现实的模式,是供应链业务流程顺畅、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手段。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可以将某一行业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资源提供和市场营销等价值增值诸环节上具有特定优势的不同企业联合起来,依靠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的流动,实行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利益共享,从而产生“1 + 1 > 2”的放大效应,使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获得整体的竞争优势。所以,不论是对整个供应链还是对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供应链协同都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协同效应的研究综述

关于供应链协同对企业的作用,张莹(2003)认为供应链企业管理的协同,一方面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和不确定性,减少了为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和不确定性而制定完备契约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了经济主体的理性,减少了经济主体为做出充分合理的决策而获取信息的交易费用。顾桥(1999)认为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可以加强企业的关系协同,从根本上缓解“牛鞭效应”给企业带来的危害,降低经营成本。李玲鞠(2006)认为在供应链系统中,存在广泛的协同效应,而信息协同是供应链系统统筹决策的关键。供应链协同效应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到目前为止,对协同效应的研究比较完整。

关于供应链协同效应产生的观点有:迈克尔·波特(1997)的价值链观念;沈厚才(2000)的系统论观念;Stevens(1989)的流程再造观点;赵先德(1999)的关于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三流”观点和坎贝尔(2000)的“搭便车”论。张莹(2003)则认为内部化交易费用是供应链协同效应产生的根源。有关协同效应产生方面的研究较多,对供应链协同效应产生的各种原因有较为完整的研究。

关于供应链企业如何实现协同的研究方面,刘永胜(2004)建立了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供应链企业实现协同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在完全信息下,供应链企业通过协调可以实现整体利润的增加。赵柱元,张长元(2005)通过数学模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成员间协同合作的博弈过程,得出了实现供应链总收益最大化的方法。刘开军、张子刚(2005)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认为要在决策权分配、定价与定量折扣、订货批量承诺、返销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重新分配供应链中的利润,激励成员企业目标与系统目标保持一致。对实现协同的研究,较多的侧重在完全信息下,对不完全信息下的研究偏少。

文献研究表明,大多数研究都是假设供应链企业间信息是充分共享的,各企业作出决策时信息是完全的。但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供应链企业实现协同的障碍和策略研究较少,或只侧重在某一方面。因此,本文从不完全信息角度,分析影响供应链管理实现协同的障碍,从而提出供应链管理协同的策略。

不完全信息下供应链协同的障碍分析

(一)统一、规范的供应链协同制度稀缺

制度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是合作的前提。一般资源的稀缺经常与“匮乏性”相联系,而制度稀缺性来源于制度供给的有关约束条件。即制度供给总是相对不足,所以供应链企业中才会出现那么多的不合作现象。这里的制度稀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制度的总供给缺乏,即缺乏完整的对供应链企业约束的明文规章制度;制度创新缺乏,供应链管理打破了传统单个企业管理的小圈子,将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柔和在一个大的系统内进行统一管理,这要求管理制度的时时创新以适应新条件下的管理需要。统一、规范的供应链协同制度的稀缺是供应链企业协同的主要障碍。

(二)实施机制的缺失

供应链协同制度实施机制的缺失是供应链协同的又一大的障碍,一方面现有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一些规范供应链企业合作行为的有效制度安排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有选择地执行规范企业行为的规章制度,执行对企业有利的规章制度,而对暂时不利于企业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

(三)企业的有限理性

传统的经济理论假定经济主体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做出充分合理的决定,而现实中,由于受到信息传播能力、传播效率、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经济主体自身知识等因素的限制,信息是不完全的,并不具备做出理性决策的条件,因而经济主体只具有有限理性。正是因为这种有限理性的存在,使得供应链企业往往仅仅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短期对自身有利而对整个供应链不利的行为。

另外,由于企业有限理性的存在,导致企业间信用的缺失,供应链企业不愿意相信上下游企业,一些企业的经理人甚至认为,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供应链内企业间的合作是不可靠的,他们宁愿追求企业经营一体化的老路,而不愿追求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企业的有限理性是不完全信息下供应链协同的重要障碍。

(四)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机会主义表述了个体在对自我利益考虑和追求的时候,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学者威廉姆森假设,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其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只要有机会,就会追逐自利 (O.E.Williamson,1985)。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资产的专用性的存在,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损害了企业的信誉,严重破坏了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

(五)供应链企业的短期自利行为

在供应链模式中,各个成员企业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虽然成员企业之间有长期、稳定合作的伙伴关系,但是每个成员企业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有自主的决策权,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每个企业从自身出发谋得的自身利益最大化时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却未必能达到最大化,因为局部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整体之和。因此供应链企业的这种自利行为也影响供应链协同。

不完全信息下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制度供给,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制度协同

首先,要用硬性的明文契约来规范和约束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行为,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制度协同,这里要求契约要尽量完整,尽量细化,要考虑到各种情况。

其次,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加强跨企业的协同。产权明晰主要是针对有形资源而言的,而供应链上的协同的基础是无形资源,如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信任等等。而这种资产恰恰需要模糊产权而不是明晰产权,供应链的制度创新,在于强调无边界企业,而不是工业时代画地为牢的“明晰产权”。供应链上的这种制度创新,通过模糊产权,虚拟合作,加强了彼此的协同,降低了交易成本。

再次,通过跨企业管理制度的协同加强合作。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使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活动能够达到协同,而随着供应链时代的来临,企业间也需要通过制度上的优化和协同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通过制度层面上的优化来使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二)完善供应链的制度运行机制,实现供应链企业运作机制的协同

仅仅有好的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运行机制。供应链上的制度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目标激励机制、冲突解决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就是要构建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例如链内企业的局域网,这样供应链企业可以在信息最大化的基础上做出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利益分配机制就是要平衡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要求供应链企业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应考虑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目标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励成员企业目标与系统目标保持一致,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为目标。冲突解决机制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解决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冲突的办法和规定,同时要成立诸如仲裁机构之类的调解机构。

(三)发挥隐性契约的作用,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关系协同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将长期契约用来代替纵向一体化经营时,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选择依靠在法律上强制执行的明文契约来保障;二是选择如果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就通过“断绝来往”的市场机制强制执行的暗示性契约(即隐性契约)来保证。由于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绝对完整的明文契约是不可能,所以需要隐性契约来保证企业间协同与合作。

依据博弈理论,供应链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协同效应是供应链成员之间博弈的结果。例如在供应链成员中存在着两个博弈的参与者,企业甲和企业乙它们分别有两个可以选择的策略,即合作与不合作,并且他们均可独立地采取策略。我们假定当企业甲、乙均采取合作策略时,其收益为8单位,当企业甲合作、企业乙不合作时其收益分别为3和10单位,当企业甲不合作,企业乙合作时,其效用分别为10单位和3单位,如果双方都不合作的话效益都为3。

如果企业甲、乙之间的交易仅限于一次的话,依据博弈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和信息完全假设,双方都从各自利益出发,那么企业甲、乙均不会选择(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而会选择(不合作、不合作)策略组合。尽管这一策略组合是纳什均衡,但并未达到怕累托最优,显然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是不利的。然而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经济人的理性假设是有限的,且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使无限重复博弈成为可能。这种交易如果在企业甲和乙之间反复进行,则双方的博弈结果大不相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只要每个对弈者有足够的耐心,人们将进行长期合作,并放弃既得利益。因为长期合作中的利益可以克服谋取短期利益的动机,对弈者有为自己建立一个愿意合作的声誉的积极性,也有对惩罚的短期不合作行为的积极性。使(合作、合作)策略组合变为纳什均衡点,并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社会化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之间互相协作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如果仅为一次交易利润的最大化而过多损害交易双方的利益必然妨碍其长期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得不偿失的事,不论从企业甲还是乙的角度看采取合作策略虽然有悖于短期利益的最大化目标,但符合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尽管双方都有利己主义的动机,但在长期的博弈中,双方都采取合作的策略相互协调。这样就充分的发挥了供应链企业间隐性契约的作用,实现了供应链企业的关系协同。

参考文献

第3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 城乡统筹 发展对策。

一、引言

我国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的实质是城乡产业关联性不强造成城乡市场分割,经济要素不能正常流动,利润在城乡产业间分配不合理。特别是农产品不能正常流通。

目前供应链研究的成果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经济中的很多方面, 从企业的微观角度到国家组织的宏观供应链管理,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金融领域都进行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因此将供应链管理引入城乡统筹对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和资源共享有着重大意义。

二、供应链管理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传统上城乡两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彼此封闭的状态,不仅使经济低效增长,而且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乡村城市化滞后、城市现代化受阻和乡村孤立发展,城市与乡村的比较优势均未得到充分发挥。而供应链管理要求成员企业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增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保持该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具有持续的获利能力。

(二)优化农产品分销渠道

供应链管理积极推进农产品的新型终端,跳出传统农贸市场为渠道主力军的束缚,逐步以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超市、连锁店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超市有利于推进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在环境保护与税收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优势。

(三)改变传统资源配置方式

供应链管理建立城乡一体化工业生产和行业管理体系,组建跨城乡、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形成利益集团共同体,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益再分配,使经济要素在城乡间统筹整合。城市资本持续投入到农业和农村产业,有效解决农业发展资本不足的问题。

(四)有利于加强城乡结合部发展

城乡交错地带是城乡经济技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城乡的紧密联系使得结合区在发展住宅、商贸和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方面获得机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打通城乡之间的公路,使之形成高标准的城镇道路网络,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健康、快速发展。

三、通过供应链管理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改变思想观念

在新阶段,农业的经营形式、市场环境、组织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用工业化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植入农业,改造传统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改变传统小农思想,对现有农业资源有效整合,实现要素重组,确定优势主导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是必然趋势。把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基地、农户以及种、养、加工、销售等环节视为工业的生产车间,实行企业化运作、一体化经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

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前向一体化将农产品的生产,集散批发环节连接起来,通过后向一体化将农产品的分销和零售环节连接起来。工业园区连接地头和市场并与物流配送企业联系紧密,从而协调整合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

(三)创新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已成一种趋势,传统的一家一户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农业产业化从经济上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所依赖的自然经济基础,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生产诸要素的结合,同时也成为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密切联系的重要方式。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程度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供应链的基础支持系统,供应链中的协作生产和物流集成需要各中间环节信息的集成共享, 以有效降低供应链中为缓冲需求波动的存货的数量, 同时又能保证交货及时和高效。因此要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覆盖全省、市县功能完备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五)打破城乡分割的市场管理体制

要突破城乡市场建设和管理上的分割局面, 将目前城乡分割的体制转为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的体制。实行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从过去“城乡分治”、“镇村分治”转变为“城乡统管”,各个方面都要由城镇直接延伸到农村。实行城乡统一的政策制度,今后出台政策,除与土地承包、集体经济、农业生产等直接关的外,凡是关系民生的政策,均不再区分城镇与农村,实行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参考文献:

王雨青,陶炜,商业研究【J】,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 2004(14).

汪路明,合作经济与科技【J】,农村信息化应用与发展2010 (1).

第4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1.1存货的核算计量方面不够精准

存货计价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通常而言,每个企业应该定期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分析其原因:企业有意粉饰经营业绩,不真实体现存货的跌价损失;企业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存货跌价准备可提可不提;有些存货当前市价不容易确定,或没有可比性,无法确定可变现净值。

1.2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全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也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需要降低成本、升级服务、加快交付和交付进度。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商之间不断完善彼此的业务能力。供应链的概念有所不同,广义而言,供应链包括从材料采购和供应的整个时期;狭义而言,供应链的概念是指物流从各个功能领域整合成一个集体,加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终端客户之间的沟通。供应链是指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从其他方面而言,供应链是指通过功能性模式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客户,为核心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控制企业信息的流动、物流供给和资金管理。这是从供应链的供应商和客户角度出发,形成环绕核心企业的网链结构模型,其突出特点为复杂的、动态的交叉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其在市场的占有份额。所有的供应链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满足客户的不断需求,缩短从产品生产向客户交付,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和降低总成本,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都得到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将优化所有节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的联系,在一个链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这将使生产资料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然后被送到消费者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产品附加值。这样,降低成本,降低社会库存,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库存是指中转闲置状态中的可用资源。静态库存,包括原材料的储存、生产的产品以及仓库中存放的半成品和现成的产品。库存的方式,也指运输工具在运输途中的储存。传统的库存管理一般都是在发挥其功能、平衡供求关系、创造时间效应、获取规模收益等功能的。库存产生大约可分为两大类原因:生产需求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物流信息不明确。企业计划代表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物流的运动偏离了信息流,从而使库存出现。显然,企业计划不考虑生产中断等不确定因素,这是由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紧急情况造成的,这是库存形成的主要原因。自有库存是危险的,其原因如下:资产投入库存不能利用升级其他材料或资产的企业生产的,唯一的办法是通过贷款保持运作的资本,增加了企业的利息负担。存货中的物品可能会丢失、损坏或者过期,长期存放会被保存,存货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传统的库存控制重点放在计划控制和内部调节。管理模式深深植根于计划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前政权的产物,传统的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大,容易强调计划的整体性和权威性,并扩大了计划的粗糙管理。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是,供应链整体框架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供应链特征、信息传递和绩效评价。从各成员企业的供应、制造、销售的全过程来看,供应链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大跨度的特点,一般而言,供应链上游企业的输出产品是企业的投入产出,产品在生产、加工、服务等一系列过程中投入资金。这样,一个又一个与复杂的环节和巨大的影响相联系,供应链的库存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这是多层次的库存系统和多模式的网络,因此多层次的管理更为复杂和困难。结构的复杂性给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带来了挑战。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提前期,供应链库存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计划中不考虑提前期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波动、供应链的短缺以及企业内部发生的事故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对库存和服务起着影响作用,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保持库存,以增强服务,如何研究和跟踪不确定性的变化,是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又一挑战。当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进行生产和供应只基于它的下一个节点的需求信息而决策,信息虚假的需求会被放大。供应商获得的需求信息差异,取决于实际消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系数大大超过分销商和零售商。由于其放大效应对需求的影响,在上层节点的厂商通常将存储更多的货物。在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企业的信息可能会被扭曲,随着供应链的不断延伸,从而不断扩展订单的波动,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需求和供应的波动会给生产商带来麻烦,他们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能力、管理库存和计划生产,这些都会导致库存量过大。为了保持承诺的服务,为安全起见,在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扩大其存储,这将导致昂贵的存储费用和资本积压。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过度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会导致销售不畅,损失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和供应链的共同利益。以订单为基本的沟通方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要功能,在供应链的较低位置,由于订单提前期,零售商考虑到平均需求,增加了安全库存,增加了客户的需求。批发商将订购的订单从零售商的平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当到达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要求,波动范围的订单将变得更广泛和更广泛的匹配需求。同时,由于经营、价格、组织、沟通等方面的影响,减少库存的目的将无法实现,以及如何消除或缓解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最大挑战。需求预测的数据,库存量和生产计划成员企业间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日期。这些日期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中。为了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供应链中的信息系统模型也随之改变。系统集成的自适应性,使链上的库存数据实时地被传递,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和信息不集成,当供应商想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时,往往会产生延迟或不正确的信息,直接影响库存的准确性和生产计划的执行,因此,如何有效地传递库存管理中的信息是提高其管理的紧迫性问题。近年来,对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对库存管理的评价仍然显得比较差。有些企业只把存货周转率作为评价库存管理的供应链绩效的指标,没有考虑到客户端的响应时间和服务水平,或忽略了其他指标如订单周转时间,平均重复订单、平均延迟时间、提前或延迟交货。一些企业采取新的订单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无法延迟订单。此外,各成员企业的目标也不同,企业的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目标。库存管理的评价方法不同,所采用的指标缺乏整体考虑。库存管理的目的,通过对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从每个会员企业开始,努力降低库存和提高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它也旨在实现库存管理的协作链中的成员企业的整体性能保证的条件之一。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应优化库存管理,采用新颖的管理方法,打破传统库存的限制,减少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库存量,减少供应链中库存的最低库存。

2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2.1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应做到以下四点。

2.1.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

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最后,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账,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2.1.2仓储与保管控制

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2.1.3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

建立领用审批制度;销售应符合内部的有关规定;处置时应明确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

2.1.4监督与检查

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

2.2加强存货采购治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2.2.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

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物料协议,得以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2.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

3结语

第5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沃尔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40-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内外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条款,使企业都重视环保问题,将环境改善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以期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绿色供应链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 1996 年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ECSC)或环境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ESC)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定义如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效率尽可能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

1、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现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竞争不再是一个经营单位,而是一整条供应链中相关的群体,而企业寻找联盟来实施绿色供应链,即可使得企业和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创新,优势互补,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更多的效益。

2、增加客户价值。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使得最终的产品不仅有宜于环境,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客户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长远信任。

3、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往往会因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树立产品的安全可靠,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4、规避绿色技术贸易壁垒。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发达国家都设立了相应的技术条款和环保法规,通过绿色壁垒使传统供应链和非供应链上制造的产品在生产和出口方面面临更多的不适应。而企业要想长久生产就必须使产品达到相应的绿色标准,因此,企业就必须实施绿色供应链。

二、沃尔玛的环保360计划

所谓的“环保360”计划,就是在沃尔玛所销售的产品中,必须是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制造零耗费,并且只销售和环境能源相协调的环保产品。沃尔玛一方面通过该计划节约了自身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供应商的持续改进降低了从供应商那里采购产品的费用,从而在总体上让环保政策为公司创造了利润。

沃尔玛的采购标准也由此提升。在自有的一套综合评价体系之外,沃尔玛全球采购办公室启动了"模范工厂"项目,以及记分卡制度。其执行程序是:发给供应商一份评价标准单,先由供应商自我评价如废水、废物的处理情况,然后再由沃尔玛全球采购办公室买手深入工厂,考察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社会道德和环保,依据此情况得出的评估将决定供应商是否入选。

在具体的实施中,“环保360”主要体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消费。

(一)绿色采购

Zsidisin和Siferd给绿色采购下的定义是:一个公司的绿色采购是应对自然环境相关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形成的相应关系,相关问题涉及原材料的获取,包括供货商的选择、评估和开发等。

(二)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包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包装三项内容。沃尔玛在绿色包装环节操作中坚持“五个R”:即Remove(去掉不需要的包装);Reduce(去掉不必要的包装);Reuse(重复利用一些包装材料);Renewable(采用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及Recyclable(可循环利用)。

(三)绿色营销

沃尔玛中国在全国沃尔玛购物广场针对节能环保商品推出系列促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的绿色商品。

(四)绿色物流

沃尔玛在物流方面规定凡是冷藏货运卡车在仓库、码头和堆场进行装卸货或者其他作业期间,必须停止发动机,改用现场电源帮助制冷。

由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我国,要使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国民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规条例的日趋完善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会逐步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一,并将成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参考文献:

[1]郑迎飞,周欣华,赵旭.国外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2):34.

第6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 经营风险 协调供应链

1 企业突发事件

什么是突发事件?有学者是从其突发性进行界定的,特别强调其负面影响。如有学者这样认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及到生命财产的重大事件,诸如飞机失事、火车脱轨、轮船沉没、毒气泄露、火灾、爆炸坍塌、漏水、漏油等恶性事故;有学者从系统论角度分析其发生原因和过程,如有学者就认为,突发事件是在特殊情况下,由于系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遭到破坏,系统的行为出现异常情况而发生质变的一类无秩序的意外事件,这类事件是超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本文中采用后一种观点。

2 供应链协调机制

供应链是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联结起来的多个实体构成的供应网络。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针对供应链中成员关系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模式:集中控制、协作控制和协调控制。实践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要考虑更为复杂的产品供应、需求方面的不确定性等情况,所以人们把供应链柔性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当中。

2.1 供应链组织柔性协调机制

2.1.1 供应链成员变动机制 供应链构成是动态的,其成员不断更替。供应链成员的变动机制即成员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其实质即为对参与供应链的企业表现进行不间断的追踪考核,按考核结果对不适应供应链整体运行的企业进行淘汰并重新吸收新的合作伙伴的一系列规则、指标和程序的总和。

2.1.2 信任机制 对于一条供应链来说,成员的相互信任是良好合作的基础与前提。成员企业必须意识到没有信任只有猜疑的供应链不会有任何竞争力。只有当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做到相互信任,才能充分共享市场信息甚至部分商业机密,促进组织间知识流动。并且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因机会丧失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才会得到宽容和谅解,整个链条才能在企业关系融洽的基础上良性运转。

2.1.3 界面融合机制 供应链界面融合机制,指供应链各成员在信息、物质、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解决界面双方在专业分工与协作需要之间的矛盾,实现控制、协作与沟通,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和供应链绩效的最优化。界面融合机制致力于实现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沟通各项价值活动,改进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保持供应链整体运营的协调性,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

2.2 产品柔性协调机制 供应链的产品柔性与供应链组织柔性的不同在于产品柔性描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动态应变能力,并且产品柔性更直接的决定了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2.2.1 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是供应链的灵魂。要使信息在供应链企业间的共享与传递得以准确、完整、及时,除良好的信息系统界面外,仍需在供应链中构建关于信息内容共享与传递的机制。供应链运转需要传递的数据包括:销售历史记录和需求预测、存货水平、生产进度、生产能力、促销、运输计划。这些数据必须是实时的,通过因特网或私人专用网络以在线形式提供给需要的组织或个人。

2.2.2 柔性制造机制 为应对消费者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制造商需要具备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能力。但是这将影响生产的规模效益,产品成本上升,降低供应链竞争力。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利用投机延迟生产原理。

2.2.3 柔性库存机制 库存是平衡供需时空差异的缓冲器。由于供应链缓冲库存的建立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所以各节点企业必须在缓冲库存的建立及成本的分担上进行协调。

3 协调供应链应对企业突发事件策略分析

为了给企业在今后发生的突发事件时能有所参考,以下将用协调供应链的理论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策略。

3.1 建立良性的供应链成员合作关系 在供应链管理中,合作是其管理的核心。但由于供应链中各企业自身内部的业务调整变化或外部环境的变动,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不稳定的,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要及时作出调整,重新进行选择和优化,所以供应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要通过供应链管理获取竞争优势,就需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使其保持异质的特征。进一步讲,实施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就是树立合作竞争的经营理念,并确立面向合作的企业文化。 转贴于

3.2 构建供应链的界面融合机制,获得协同效应 协同是供应链的生命。构成供应链的各企业可能存在文化、工作流程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不同,如果不能有效整合的话,即使选择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建立了有效的信任机制,也未必能获得供应链的协同效应优势,因此,必须构建相应的整合机制以获得协同效应。要求企业除了在构建供应链时选择与自己的文化内容相近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外,还必须考虑与其他企业进行文化和战略的协调与整合,打造供应链的统一文化或使各家文化互相融合,增强供应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于企业文化和战略的整合,往往需要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磋商。

3.3 建立供应链柔性库存管理制度 库存控制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最初就是从解决供应链企业存在的库存问题开始的,所以解决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迫在眉睫。这时候需要建立一种以系统、集成的管理思想对供应链的库存进行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优化运行的库存管理制度,即VMI系统。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供应方对需求方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和管理,在已经达成一致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方来管理库存和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目标框架也会经常性地被修改和调整,通过持续改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这是VMI系统的目的。

3.4 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利益分配原则 供应链成员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合作中的地位和对利益追求的权力是平等的。供应链企业利益分配方案的群体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使得最后制定的利益分配方案更容易让成员企业接受,对成员企业更具有鼓励性。①供应链各企业分别建立对外协调部门;②各协调部门共同确定合作利益分配的原则。利益分割之前,应该共同制定一个利益分配原则,以免以后引起纠纷无章可循;③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④利益分配方案的有效合理实施;⑤修正利益分配方案经过初次的利益分配后,由于模型本身的不足或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或由于其它的原因,可能造成利益分配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这时就需要供应链各企业去协商解决,尽量使各成员企业都认为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知网.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评述.经济经纬,2004.

[3]袁辉.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决策研究.安全,1996.

[4]任德生等.危机处理手册.新世界出版社,2003.

[5]刘安国,孔祥雨.供应链协调管理中存在的障碍分析.情报杂志,2007.

第7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输电电网规划 电力市场 经济性

目前,火电行业是我国生产自动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程度比较先进的行业,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火电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很多火电企业还没有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企业的库存管理还停留在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计划经济时代,所以了解并进行火电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1.火电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况

电力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根据经典的供应链管理理论,电力行业的供应链大致可以分为火电、输电、配电和销售4个环节。对于火电企业而言,由于电力产品产、供、销同时完成且无库存商品的特殊属性,在销售环节上,比之于一般工业产品的市场营销相对要简单;在生产环节上,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式的进步与革新已为降低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空间;值得我们研究与关注的是,在采购环节上煤电双方因为利益失衡与供求矛盾长期以来缺乏深度合作,一旦煤炭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电力企业的利益则首当其冲地遭受冲击。因此,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对于火电企业确保原料供应、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火电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1电能产品不能储存,按需生产火电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产品不能储存,火电量超过需要量会形成浪费,火电量不足会影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果系统供需不对称,则会进一步影响电能产品质量乃至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电力行业成为最早实现产品零库存的行业。然而,社会对电量的需要是一个不定量,它会随着地区、时间、季节、气候、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不能储备,需要量又是瞬息万变的行业,就要求对供给和需求要有精确的掌握,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才能够保证整个行业的稳定运行。电能的这些特点使得火电企业具有最优秀的按需生产的系统。

2.2采购链链线较长,链节较多,链接复杂

一般火电企业的采购链主要包括煤矿生产链、出矿煤归集堆存链、铁路运输链、港口吞吐链、海上运输链等链节,由于链长节多且各链节的权属归之于不同的行业产业主体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各链节之间链接协作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性。

2.3保证安全运行,异常运行和缺货成本较高

火电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度量指标就是安全性。在机组运行中,非计划停机或机组低质量运行,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库存供应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两个不相互交织的环节: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当煤炭产量供不应求或运力瓶颈遭遇卡塞,备品备件没有及时补充之时,火电企业因供应短缺极易引发停机的事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生产设备的停机时间,设备可用性概率越高,平均停机时间越少,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越小。

2.4采购链与销售链价格机制错位运行

采购链市场煤价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销售链上网电价由国家行政刚性控制,两者缺乏市场化调节功用的联动机制和制度安排,导致在煤价上涨之时,电价调整严重滞后,且调整幅度远低于煤价上涨。火电价格机制错位运行,不利于煤炭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2.5生产链与销售链链线较短,同步运行煤炭从煤场输入锅炉后完成了生产供应过程,同时锅炉燃烧产生动力推进电力生产与电力输送,完成输电上网的销售过程。电力企业生产链与销售链较之其采购链节,在管理方式与运作方法上相对比较单一。

3.当前我国火电企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在计划体制下进行,供应链上的电力企业在产权上基本上属于国有,不存在真正市场化的电力交易市场和竞争主体,却存在区域分割的行政垄断和非竞争性电力利益主体,必然要产生计划体制下的诸多弊端。这种制度下的产权安排是产生以下问题的根本原因。

3.1火电企业与供应商间缺乏良好的战略联盟关系

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既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也来自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以火电生产企业为例:燃料在火力火电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但相当多的火力火电企业在燃料供应管理环节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出现有的火电企业燃料供应管理部门与燃料供应商合谋,以次充好,造成电力生产设备加速老化,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有的燃料供应商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故意推迟燃料的供应时间,导致电力生产不能顺利进行,造成电力总量损失。同时,一些电力生产设备的采购也因管理环节的疏漏,采购的设备质量低下,不仅导致设备不经济运行工况,而且容易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3.2缺少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

第8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激励机制、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已经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中,大部分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推式”供应链管理,而不是现代的“拉式”供应链管理,并且对供应链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层面上,研究的内容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经济性等,并没有考虑建立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更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等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供应链企业激励不足

二、我国供应链激励机制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只顾眼前利益,过分使用价格激励

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价格包含供应链利润在所有链条企业间的分配、供应链优化而产上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所有链条上的企业间的分担。可见价格对企业的激励是最直接、最明显的。

二)不太注重商誉的激励

商誉犹如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是否持续立足于社会极其重要。供应链中企业的商誉来自于链内其他企业的评价和公众的声誉。从长期来看,即使没有书面的激励合同,供应链上各企业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积极努力的工作,以便在供应链中树立和改进自己的商誉,从而增大自己被上、下游企业选中的砝码,进而提高未来的收入。

三)信息共享激励机制不健全

供应链成立的前提是企业间信息共享。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有30%的企业有有计划地对信息系统进行投资,但信息技术水平仍然落后,很多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使得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仓储系统、计算机辅助运输线路设计和车辆配载等现代科技手段都得不到充分应用。即使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起公司的互联网站和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没有很好地整合信息流,信息严重不透明,企业之间很难实现实时、无缝的信息共享。

四)过多依赖传统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以前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几乎都有企业所有者决定,“人治”的成分居多。在发展初期,很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有40%左右由业主的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担任。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传统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引发人才持续性增加的需求与家族式单一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这样,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 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在很多企业里,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为此甚至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六) 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

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地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绩效考核原则中有一个反馈性原则,即考核主管应在考核结果出来后与每一个考核对象进行反馈面谈,不但指出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并达到一致,更重要的是把改进计划落实到书面,以杜绝不良绩效的再次发生。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员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主管人员不能持之以恒,反馈工作不能长久进行。

七)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不够

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可以通过3种途径获得:培训、留用、和引进。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企业中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而正是因为这些导致激励作用的削减从而引发激励机制发展的问题。

三、我国供应链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多元化激励方式并行

在供应链环境下,价格激励虽然可以立竿见影,但价格激励本身隐含的风险及后继损失不得不值得关注。我们在使用价格激励的同时也要同时采用其他的激励方法。比如可以延长合作期限,把公司与供应商的合作期限延长,可以增强供应商(经销商)业务的稳定性,降低其经营风险;增加合作份额,提高供应物资的数量,可以增加供应商(经销商)的营业额,提高其获利能力;增加物资类别,增加合作的物资种类,可以使供应商(经销商)一次送货(取货)的成本降低;当然,我们在采取激励措施之前必须建立完善的供应商 (经销商)业绩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提供了信息支持。

二)培养企业商誉观

如同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一样,应该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提高企业对商业信誉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信守合同、依法经营的市场经济意识。整个的社会也要逐步形成一个激励企业提高信誉的环境,一方面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对不遵守合同的行为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宣传那些遵纪守法、信守合同、注重信誉的企业,围着系呢企业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创造良好的氛围。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既可以打击那些不遵守市场规则的企业,又可以帮助做得好的企业赢得等多的用户,从而起到一种激励作用。

三)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企业如果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意味着企业有可主动采取措施为其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企业了解供应链中其他部分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消除危及安全事件的不利影响。当危及安全事件在供应链的某个部分发生时,它就可以更有效地做出应对。信息共享机制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更加关注合作双方的运行状况,也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企业之间互相猜忌。从这个角度来说,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四)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求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第三,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其实都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再强大的企业也不可能抛却供应商和客户独善其身。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时候,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更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而非互相倾轧、拆台。各企业需要做的是如何精细化管理,借用外部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对可能的价格波动及债市、汇市的震荡做好防御准备,加强自身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共渡难关。

五)正确利用负激励

我们在对供应链进行激励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负激励的作用。这里所说的负激励主要是指淘汰机制。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供应链必须建立队成员企业的淘汰机制,在供应链内形成一种危机激励机制,让所有的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这样企业为了能在供应链体系中获得群体优势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发展,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对于防止短期行为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七)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四、结语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要颁布积极发展我国供应链激励机制的政策,而我国企业也要积极吸取外国的经验,并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供应链激励机制,减少其中出现的弊端,从而真正意义上让供应链激励机制为企业带来利润带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有绪王秋玲供应链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2008.8.21

第9篇:供应链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造船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施办法

序言: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导航,我国在争取世界前列的造船大国的进程中,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在造船的观念和管理模式上更新,所以在深入探讨造船管理模式的研究时,我国的改革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整个管理理念的改革是对造船业的发展极其有利的。一个船舶企业该怎样做好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合理的运用供应链管理是直接关系这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的发展的。

一、 现代造船模式的供应链特点

1 供应链成网链结构

造船企业的供应链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网链结构,在整个供应链的网络中,船厂借助船台,码头等承担着船舶装配的责任,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位置[1]。在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供应商和协作厂商,他们对船价有着很大的影响,船级社等中介控制着供应链上的生产活动。

2 造船供应链内部结构复杂。

造船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单船和系统船型跟各个生产中心的物流会相互影响,并且会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整体。供应商,复杂船厂在很多船型同时投入生产时,造船所用的相同的零件会出现很多的供应商。外包业务的发展,船厂引进中间承包商和供应商,把承包商和供应商的供应链融合到船厂供应链的同时加大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因此,供应链的管理开始复杂化和多元化。

3造船供应链管理复杂。

船舶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一般是十个月或者是一年的时间,船舶制造要把成千上万的零部件、上百套配套设备、十几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通过船体平台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生产过程包括了大量零件的制造,还包括复杂的系统装备,最终还必须依照船体的结构将船舶组合起来这使得造船供应链管理的任务变得更为复杂艰巨。

三、现代造船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1 决策层应树立供应链管理理念

供应链是否能够完整的运行需要依靠管理层的观念,在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决策层必须要站在整个船舶企业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而不能只看到某一方面,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来做决策。新的供应链的管理和传统的管理存在着不同,供应链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亲密的合作,各个部门融为一体,供应链的管理对企业员工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跟同事之间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2建立适合供应链管理的船舶建造企业流程

船舶制造企业流程就是企业内部,运用各种制度和设备,管理船舶生产的过程,以及最终船舶出品,在这个过程中,船舶零件的采购,运输,以及零件的组装,船舶的生产一直到最终的成品都要有良好的管理程序。供应链的管理好处就是能够通过供应链来控制物料流的管理,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整个船舶的制造过程。但是我国目前的整个管理过程太集中化,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工作需要很多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但是各个部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沟通上的问题。这跟供应链的管理是存在冲突的,所以为了让船舶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必须对船舶建造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的改革,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

3重视供应商管理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跟很多的供应商联系,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不同的材料和零件,并且将这些零件送到船厂。船舶企业应该跟每一个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供应商参与到船舶的生产过程,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还要有效的分清主供应商和分供应商,方便更有效的管理[3]。

4 加强采购、库存与配送管理

采购、库存与配送是生产控制最重要的内容,也是船厂供应链中管理的关键,在新的供应链的模式下,采购,库存,配送必须要做到一体化和规范化,要把整个采购,库存以及配送管理形成一个推动供应链正常管理的推动剂。

5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 推进托盘管理

托盘管理就是把托盘作为设计单位进行生产的设计,组织生产过程,进行物资的采购,以及成本管理的整个生产过程。托盘就是为了满足船体的最终用户,造船上需要从预舾装作业到供应商的关键业务流程集成,把造船之初的船体设计,生产计划,采购流程,制造过程以及整个工程管理融为一体的进行生产管理。托盘管理,其实就是把船舶整个企业内部供应链融合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的托盘管理,其实就是树立客户需求导向的观念,建立起以托盘为中心,设计,制造和采购作为造船目标的一项责任体系,顾客为最终的目标。船东对船舶产品的需求,可以分解,也就是把托盘作为基本单元的舾装作业和相关作业体系的目标,即作业时间上的目标,作业质量上的目标,作业成本的控制以及作业柔性的具体目标。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托盘式管理,不仅仅是建立客户目标责任体系,更重要的是把托盘管理的目标体系和经济责任制联合起来,对客户目标责任管理进行动态管理。搞好作业资源配置管理是托盘引入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一步,托盘管理的作业资源配置是通过定置管理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托盘管理模式中,必须要让作业资源满足整个船体生产过程的共同需要,在定置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优化也是定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场地,设备材料的定置,实际上就是实现以作业为单元的固定资产生产能力在各个环节上的优化配置,要保证整个造船环节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就是要让造船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6 完善信息网络建设

因为造船活动中参与的供应商会遍布全球很多地方,所以沟通和信息交流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造船活动中,如果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畅通,那么势必会给造船活动或者是采购活动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造船企业只能加大零件的库存来应对不确定性的情况,这就大大的造成了造船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不便。但是如果各地供应商能够跟造船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就会降低整个过程中的不便,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增强造船企业的实力。为了能够让造船商和供应商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传递,并且能够及时的了解双方的情况,造船企业就必须要做好信息技术上的建设,也可以采用一元化管理企业活动所有数据的ERP系统,企业之间信息流动的网络技术,共享数据库等多种电子商务技术,让造船商和供应商之间能够充分的了解对方的情况,改善供应商对供应,生产,库存和销售的监控,造船商对库存也不需要太多的去研究,所以造船商和供应商以及分销商,客户之间快捷,方便,精确化的电子联络方式是贯穿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我国造船企业中,计算机虽然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但是利用计算机跟各地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工作做的并不好,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把各个专业的软件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方面进行集成,从而实现造船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上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四、总结

经济全球化给国际市场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中国船舶企业要想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及时地吸取船舶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并且积极地改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降低船舶生产的成本,缩短船舶生产的周期,增强船舶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子菊,张爱霞,现代造船企业管理的现状[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雷蕾,胡斐,造船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得研究 [J],南京出版社,2012年1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