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

第1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一、挖掘供应链的利润已成了企业转型升级必然的要求

中国经济在 30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如何保持将来持续稳定的增长已成为全世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我们籍此跨越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未来我们要靠什么?一个主要 “魔方 ”就是要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供应链管理要利润。

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竞争力,有时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战略决策,或者大手笔的资本运营,不少利润其实就在企业内部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不善于挖掘,即使是坐拥一座金矿也无济于事。在全球经济放缓大背景下,企业更应该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日益进步的 IT技术,为自己寻求新的利润突破口。

我国的众多企业往往只注重于产品、市场的挖潜,而忽视对供应链的管理。调查显示,现实中的中国企业很多还没意识到使用 IT技术削减供应链管理成本的重要性,水平停留在把 IT应用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和制造环节上。实际上很多的无效劳动和浪费就存在于供应链的这些环节之中,做好了供应链的管理,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就能给企业持续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利润源泉,业界称为“第四利润”。

供应链将影响到一家公司的多个财务指标,包括销售增长、销货成本、营运利润、库存天数和应收 /应付账款等,除此以外,它还与公司使用其资产的方式具有关联,包括投资回报、投放资本、资产及企业价值。因此像对待战略资产一样来对待供应链将使企业收益颇丰,并带来优异的财务结果,而不善待供应链将使制造企业管理入不敷出。

以微泰为例,其原是一家专业鼠标制造企业。在经历了长期为国际知名鼠标厂商代工后,于 2011年年底决定正式从OEM向 ODM转型。然而却事与愿违,2013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当头浇了微泰经营层一盆冷水:公司净利润环比下降幅度高达 80%,成为自 2011年底自主品牌鼠标开售以来的最差记录。

微泰管理层发现,大问题出在了供应链上。原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在解决了产品设计和营销宣传问题后,供应链却成为了微泰的另一短板。因部分高科技原件严重供应不足,导致微泰鼠标的销售范围远远小于计划,直接影响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甚至生命力。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如今,转型已然是当前制造产业前行的关键词,而制造企业不管采取何种创新策略冲出重围,最终目标都是不变的企业获利能力。那么,企业如何在关键的战略转型期,使供应链成为企业利润新的贡献点? IT在其中能够发挥怎样的助力作用?

二、如何利用IT深挖供应链利润

1.建立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基础

实行供应链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这就需要依靠企业内外部各种信息的互通共享、广泛应用来实现。首先要求企业要有一定程度、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如 OA、 CRM、 BI和 ERP等系统已有了成功应用,在此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实现科学有效的供应链的管理,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任何信息化应用基础的企业,能实现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

2.重点力推以ERP为主的信息化建设

当前,国内企业提升营运收益的诉求正在从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先进的机械和设备转移到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上,这主要包括内部经营资源配置的管理信息化 ERP和外部营运供应链的管理信息化 SCM。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利用性能良好的 ERP供应链管理工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产业素质,ERP提升收益的边际效益指数为30%,SCM提升收益的边际效益指数也达到了20%。

ERP能解决物流企业中多个普遍性的具体问题,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与营收利润。

(1)销售问题。ERP通过合理地利用调配和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对订单和计划执行的动态跟踪,全面准确掌握销售情况,提高资金回笼的时效性。

(2)生产管理问题。 ERP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使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成为高效的 “流水线 ”,减少生产中个别物料短缺造成的生产中断,提高生产线的劳动效率。

(3)采购管理问题。ERP可实现采购信息的和搜集,及时把握和分析供货商的相关信息,同时进行供货商的延续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准确的采购计划,保证物料供应,降低采购管理成本。

(4)库存管理问题。借助ERP的合理规划,能及时设定准确的需求计划,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恰当的物料,有效降低库存等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5)财务管理问题。ERP财务系统能更好地实现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将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无缝管理,为实现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第一手材料。

当前,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实施ERP最大的挑战在于需求不断变化,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ERP的功能,优化业务,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这一方面需要从内部进行持续改善管理,另一方面是如何选型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可提供ERP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有数百家,但其实真正有实力、有规模的国内外ERP厂商不到50家。企业要从纷乱的ERP市场学淘沙识真金,从符合企业实际、有一定规模、在业界有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较高的ERP品牌中选对适合自己的ERP,将使项目建设成功率大大提高。

对于仍处于起步阶段或者希望通过ERP改进企业管理的国内企业来说,如果业务重点在生产、计划方面,国外面对中小企业的ERP软件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大多也提供二次开发平台和各种接口以供扩展需要,比如SAP、QAD和Movex就显出其相当的实力;如果业务重点在进、销、存和财务总帐方面,则国内软件已经具备能力,且国内软件具有本土化和易于维护、服务的优点,如用友、金蝶、鼎捷、和佳和天剑等品牌不失为一种较佳的选择。典型的厂商为鼎捷,值得中小企业关注。

3.多管齐下共建供应链

虽然ERP能在企业供应链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它尚未能涵盖供应链的方方面面。因此为全面提高供应链效率、充分挖掘企业剩余利润,尤其是对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必须多管齐下建设供应链,不只要建设ERP,也要上OA、BI和CRM等,甚至电子商务。我国家电企业海尔也是多管齐下建供应链,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海尔集团通过流程再造,使用ERP系统对内部流程进行优化理顺,并通过B2B网站,与供应商进行信息沟通,业务的操作,同时搭建了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这样将整个供应链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并进行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通过这种方式,海尔用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价格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要,同时用即时的信息,精简的环节,保证了供应链的低成本,海尔的呆滞物资降低了73.8%,实际仓库面积减少了50%,而海尔的用户满意度却不断上升,成为家电业第一品牌。

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巨大资金,先后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IS),处理系统报表;发射物流通讯卫星,使用GPS/GIS技术;采用销售时点系统(POS系统);使用EDI,实现无纸化作业;建立QR,使用供应链管理(ERP、SCM)软件;广泛应用射频技术(RF)、物流条形码(BC)及便携式终端设备(PDF)……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沃尔玛将供应链的不同环节联系起来,相互协调,并使每个环节高效率地运营,实现整条供应链利润的最大化。

4.个性化创建供应链

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做到既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不造成库存积压,又能迎合企业个性化管理需要,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点。

通过不同产品的市场特性来设计不同的供应链管理办法,能让每条产品线获得最佳的生产和配送条件。在欧美,这种变革通常能节省20%~40%的供应链成本。

为提高供应链的预测精确度和运作效率,上市通讯公司佳讯飞鸿在ERP系统又开发出企业内部订单预测流程,由营销部门和计划部门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生产部门根据预测需求安排生产和制定相应的物料采购计划。其次,佳讯飞鸿还通过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和充分利用分销商伙伴来缩短采购周期。比如,对于标准功能版的器件,佳讯飞鸿每个月进行未来3个月的采购预测,并将预测需求及时发给供应商,让他们提前进行准备,而对于非标准件的采购则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价值较低的器件,采用年度采购或按订单批次采购的策略;二是针对采购周期较短的贵重器件,一般在接到订单之后再进行采购。再者,为提高业务的精确度和运作效率,佳讯飞鸿又在ERP系统开发出30多个电子流程,包括需求预测流、质量控制流、绩效考核流、订单申请流和研发阶段新器件申请电子流等。这两年来,佳讯飞鸿改善的重点在提高预测精度,通过改变订单录入的方式和提高对IT系统的利用等举措,预测精度得到很大的改善。

另外,佳讯飞鸿在通过统一平台进行供应链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将信息服务当成一种业务在供应链当中延伸,提供给分销商和上游供应商。比如分销商的一些高端产品应该在什么区域和场合进行销售?在哪些区域会滞销?经销商怎样可以完成订单?另外,企业IT部门也把对经销商的分析提供给制造企业,帮助他们进行均衡生产,有效地控制库存,提升库存周转效率,这样才能帮助企业赚钱。

5.与时俱进,改善提高供应链

第2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eenhouse emissions is the first reas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eople bega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direction developed from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to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research.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iming at clear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P键词: 低碳;供应链;研究综述

Key words: low carbon;supply chain;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58-02

0 引言

低碳供应链的兴起来源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保护环境是现在的热点问题。环境遭到破坏究其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寻找办法降低碳足迹。近年来,国家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着手制定相应环境改善措施。低碳供应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低碳供应链的提出与研究为实际生产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碳足迹。但是低碳供应链提出时间较短,发挥作用并不完善,对此方面的研究文献还不全面。因此,本文对低碳供应链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低碳供应链的提出

低碳供应链管理是在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最初的供应链管理中,人们只是针对供应链的经济性进行管理,但随着供应链运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者开始把环境因素考虑进来,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6年,是由MRC提出的。虽然绿色供应链考虑了环境因素,但是对于经济、社会、环境这三方面的协调性并没有关注,致使绿色供应链还不够完善,于是可持续供应链走入研究者的视线。可持续供应链最初是由Drumwright提出的,此概念的提出对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碳供应链的出现就是基于以上两种供应链的提出,碳排放被研究者关注开始于2010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低碳供应链比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要求更为严苛,且供应链管理复杂度更高,但是低碳供应链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2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2.1 低碳供应链研究方法 杜少甫等在限额与贸易系统约束下建立了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下,博弈双方分别是一个依赖碳排放的生产厂商,一个是碳排放供应商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在此模型下得到了唯一的纳什均衡点,碳排放供应商与依赖碳排放的生产厂商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购买碳排放单位价格及生产量做出自己的最优决策。杨红娟等通过传统的DEA方法对低碳供应链的运营状况进行了评价。杨洪娟提出五个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级指标,并且做出了八条虚拟供应链,最后得出结论,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为使供应链达到最优要减少要素的投入量。

2.2 低碳供应链模型建立 赵道致等通过建立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单个供应商和单个制造商长期合作的两级供应链中合作减排问题。文中分别对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博弈情况与供应商、制造商协同纵向合作减排的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均衡策略,并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供应商与制造商的纵向合作减排对提高产品减排量的作用较大,同时整条供应链的利润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供应链企业间的协调。何华等从微观低碳的角度出发,对碳限额、碳限额与贸易、碳限额与贸易投入绿色技术这三种情况分别建立相应的定价策略模型,并得出结论:在碳限额政策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与利润小于无限额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与利润;在碳限额与贸易政策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位于碳限额与无限额最优定价之间;在碳限额与贸易加入绿色技术政策下,此时,企业的最优定价主要取决于限额时产品的边际利润;另外适当的绿色技术的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期望利润。

3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趋势

低碳供应链的提出基于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低碳供应链较以上两种供应链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苛。低碳供应链要求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生产与回收等各个环节减少碳排放量,弥补了以上两种供应链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一个闭环系统,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促进了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低碳供应链的研究经过了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供应链研究的逐步完善,也是供应链研究的意义与动力。最初的供应链的研究只是一些定性的分析,并不能拿出客观的数据令人信服,但是现在低碳恭供应链的研究不管是从模型的建立还是研究方法的选择来看,其结果的得出都有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这使得研究更加准确与科学。

4 低碳供应链研究的不足之处

低碳供应链是一个新兴事物,对此的研究文献较少,还不成熟,所以在实际的经营中,低碳供应链的建立实例并不多见。低碳供应链的研究不足之处有三:一是研究切入点都是从供应链的外部影响因素入手,比如国家政策的提出或是企业间的合作减排,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二是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如果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碳足迹的测量,现在为止还没有科学合理的测量办法。三是低碳概念的提出,国家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去应对低碳供应链的管理为问题,现在国际上建立了碳限额与贸易系统,但是由于系统的初步建立,其实施的具体要求还不规范,这就使得低碳供应链处于管理混乱的局面,不利于供应链的研究与发展。

5 结语

低碳供应链是在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加入低碳这一因素的考虑,它比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的组成内容更为复杂,对环境保护的反应能力也更强。低碳供应链要求从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与废料的回收等一系列环节降低碳排放,其实施效果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最大力度保护了环境。但是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成熟加深研究内容,同时研究方法也须随社会的发展要求作出创新性改变,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琳,赵志鹏.“新常态”下低碳供链管理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2015(10):50-51.

第3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5]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6]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4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价值协同 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通过价格竞争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如何生存面临选择。企业逐渐认识到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活力。自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接受、采纳,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开展经营活动也着实为企业带来了业绩增长。然而,随着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各行业,以及行业间信息壁垒逐步打破,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正在被削弱。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三大主要管理现象成为供应链管理的硬伤,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一)缺乏系统解决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手段

当供应链管理出现问题时,企业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表面化,哪里出现问题了就解决哪里,花费了很大的管理代价,但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改善却不明显,这导致管理者和员工陷入管理泥潭中,甚至失去管理信心。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走了捷径。当解决管理问题时,通常要经历四个过程,包括发现问题过程、诊断问题过程、方案制定过程、验证与校正过程。这四个过程,一个过程不能少,一个过程也不能短。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绩效,往往只重视发现问题过程和方案制定过程,主观认为只要发现了问题,只需制定解决方案即可,其他两个过程形同虚设。企业这种管理误区,实质在于没有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其问题发生本源,如果企业以本源思维模式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呈现的解决方案一定不是点对点方案,而是点对面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二)供应链管理标准化透明度不足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供应链管理活动包括客户关系管理、需求管理、产品或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人员管理等等。企业一旦确立供应链管理模式,就应该明确组织构架、各职能管理职责、人员岗位职责、各类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工具和方法,以支持供应链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但目前大多企业并不重视管理流程标准化工作。有的企业制定了制度、流程,但内容不够完整,缺乏指导性;有的企业在制度等各方面标准化搭建得非常好,但执行时却不是完全按照制度、流程执行;有的企业甚至忽略制度等标准化建设工作,认为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管理效率,取而代之是更愿意通过命令、指挥、传达、开会方式更加灵活地进行管理。

(三)供应链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供应链管理环节众多,只有链条上各个环节管理水平同步提高,才能最大化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价值。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供应链管理活动被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这些执行部门和业务单位既独立运作,又存在交叉管理。他们独立运作时仅限于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管理和再优化,而交叉部分却往往成为管理空白,被边缘化。没有明确部门、业务单位管理的企业活动,也是部门与部门或者与业务单位之间发生矛盾的焦点区。这种忽略了协同效应的管理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企业内部形成管理价值认知孤岛,造成分解后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

上述管理现状说明供应链管理缺乏系统性搭建和完善,由此依托供应链管理创造价值能力被弱化。

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现代服务业兴起,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供应链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高新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传统工业领域、服务领域、农业领域的边界变得模糊,并互相交叉,产业之间互相渗透,衍生成“工业+服务”、“互联网+农业+服务”等复合型产业结构,两个以上产业重新整合成新的产业,产业发展特点决定经营方式也应该改变。而传统供应链管理是以制造产品为中心、实现准时交货而进行的全链条管理,这种管理无法满足市场协同的需要。

(二)客户对企业评价方式的改变

如今,客户更加注重从感官、使用及与其业务匹配性、战略发展关联性评价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客户评价认识转变意味着客户对合作方评价体系发生了改变。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生产什么客户就买什么,产品质量、价格成为客户衡量企业的重要标准,客户与企业关系是以物质基础下的契约为纽带而维系的。当企业提供的产品不能够满足客户要求时,客户则选择终止双方的契约关系,双方合作缺乏长远性。客户评价认识的转变说明,客户希望企业不仅仅是为提品而生产产品,而是可以将提品转化为一种服务,一种可以增加客户业绩的服务。

(三)市场分工合作的专业化、网络化

传统供应链管理在以生产为中心管理下的区域化生产较为明显,外包资源利用率不高,限制了供应链效率的发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产品从设计、原材料供给、生产、仓储、配送到交付分裂成由专业组织完成。互联网的应用,又将这些组织无缝联结,形成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聚集在网络平台上的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地结合成利益相关者,互相合作又互相争。市场环境格局的变化为传统供应链管理创造了变革的有利条件。

三、基于价值协同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分析

很明显,传统供应链管理已经无法跟上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企业经营过程完全靠自身无法完成,只有与客户、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方紧密合作才能完成,而多方能够紧密合作靠的是价值一致性。

(一)与客户价值协同的战略

与客户价值协同是指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应该与客户的诉求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传统式以自我价值实现为单一目标的做法。企业与客户价值协同应做好两方面的战略设计。第一,客户需求识别。以价值协同为出发的企业发展战略强调“价值”实现,即绩效提升。因此,识别客户需求时,企业应该深度融入到客户中,以假想的客户身份,识别客粑幕、战略定位,分析客户最需要什么,同时还要思考企业提供哪些服务可以帮助客户进一步提升业绩。识别客户需求同时,还应该与企业的价值主张关联起来,促使双方价值主张一致。第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旨在企业通过积极行动,让客户感受到企业提供服务的忠诚度,进而实现固化、拓展市场的目标。为了使客户能够体验到企业对其的忠诚度,企业应该具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能力,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客户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还要与客户积极互动,让客户参与到需求设计中来。

(二)与供应商价值协同的管理战略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双方合作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关系。基于价值交换关系,企业与供应商的价值协同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战略性关系的维护:第一,与供应商合作的定位。企业应该根据业务特点制定采购策略,通过采购策略识别判断潜在合作供应商与企业关系,将供应商分为核心类、绩优类、普通类,差异化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差异化管理;第二,与间接供应商价值协同管理。在价值协同供应链上,除了与企业直接面对面打交道的供应商外,还有众多间接供应商也处于供应链上,他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因此,企业应该采用各种管理方法、措施,提升间接供应商协同能力。第三,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供应商动态管理是指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价值协同共识下,双方为了不断改善融合度,使供应商最大化理解企业需求的一种管理。在价值协同理念下,呈现出少量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大部分服务的特点,供应商集中度比较高。反映出一方面企业给具有潜力的少数供应商提供协同共赢机会,另一方面作为供应商应该以企业价值实现为出发点,双方互动,共同满足客户需求的特点。

(三)基于价值协同的外包服务战略

基于价值协同的外包服务是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重要做法,企业充分利用外部有效资源,以最小代价,将部分业务单元交付于专业机构完成。采用外包服务做法使供应链变得更加具有柔性、弹性、有竞争力。外包服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商业模式。

外包服务并非传统意义的转包和分包,企业也并非二传手。外包服务下,企业投入更多精力识别、整合资源,并分配给值得协同的外包服务商,同时通过标准化管理流程、生产流程,使这些外包商联结成为与企业需求匹配的供应网络。

(四)基于价值协同的信息管理战略

企业信息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向企业传递的信息来自于客户、供应商、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即使不直接参与供应链运营的政府、金融机构、同行,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传递信息。基于信息传递的特点,企业首先应该搭好信息联结渠道。这种联结是指企业与外部相关方、企业与内部相关方建立起信息沟通机制,包括沟通内容、方式、频次等,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与相关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供应链双方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运作能力。其次,供应链双方互动,充分利用信息。企业搭建信息平台最终是为了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服务。双方基于分享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信息互动有助于提升双方绩效。

四、结论

以上综述,基于价值协同的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创新思维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必然的管理产物。在价值协同下,客户、企业、直接供应商、间接供应商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才能更加有效地联系起来,在供应链运转中发挥各自作用,互相借力。企业是价值协同网络集成商,企业最重要的角色是如何使这些关联方价值趋于一致,实现共赢。本文分析了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四个重要战略性因素,从不同纬度分析了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因素。企业一旦明确价值协同供应链管理战略,则应做好供应链搭建工作,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识别、分析、确定供应链管理组织构架、制度、流程,确保其高效、流畅。

参考文献:

[1] 宋华.服务供应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 苏宁易购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6-0122-05

一、引言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业活动模式应运而生,引起了企业竞争模式的巨变。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内部资源和优势的竞争,转变为企业内、外部资源和优势的全面竞争,以满足生产为主导的传统供应链管理所具有的横向集成特性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作为时展的产物,新一代的供应链管理不仅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技术以及各种资源的传递和共享,而且有利于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各种资源与利益的共享,作为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沟通的方式,在企业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计算和信息交流来实现前端和后端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技术已经成为推动这种新一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供应链管理在未来的改革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这一大的环境是企业推行供应链管理以及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也是无法逃避的。因此如何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适当的改革和优化以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大环境,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平台,是提高和扩大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判断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供应链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抓住机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标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潮流和趋势,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提高绩效,塑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

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内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管理模式,指为使供应链的总成本达到最优状态,对整个供应链的系统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进行一系列的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及过程。其目标在于将客户所需要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以及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直到最终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整个过程。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变迁

1.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只是以生产为导向的横向管理的简单集成,这种供应链管理将客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作为划分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五个节点,以此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这种供应链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管理过程只重视供应链内部联系,且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简单集成。在其中任何一个节点的功能出现无序或延迟对接时,都会影响其他节点创造企业价值的各项活动,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价值增值活动。其弊端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迟钝,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感,如果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只追求各自目标最优化,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失调,各个节点企业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每个企业的运营策略只能根据各自内部的信息进行预测及制定,这就造成了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产生,将对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2.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商务带给人类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革命,引领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是指利用一切电子工具包括多媒体、网络、通讯、信息技术等从事的商务活动。近年来,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无线电频率扫描技术以及条码技术等的应用,延伸了信息共享的广度、深度,提高了信息在传递中的准确率,保证了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实现了信息对库存的替代,对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如图2所示)产品需求预测、设计、外购和外协、制造销售等都改变了传统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单纯横向集成的特点,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加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了一种跨企业的全面协作,涵盖了从销售到储运再到客户服务等的全过程。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在决策和组织间的运营管理中搜索并得到信息(Kalakota,1996)。EC在供应链管理中提供了以下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仓库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正在生产的过程中,什么产品正在进入市场或退出市场(Lancioni,2000)。因此,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动态联盟的系统化管理、生产两端的资源优化管理、不确定性需求的信息共享管理以及生产的敏捷化管理(蓝伯雄,2000)。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它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并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使成本最小化达到最优,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1.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的目标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维持与现有客户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企业发展新的客户,开拓新的业务,扩大企业规模。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式使得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企业与客户之间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联系,以开放的对话平台为介质,与客户进行直接的对话,从而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商业运作模式,留住了现有的客户群,同时也吸引了新的客户的加入,带来了新的业务,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客户“双赢”的目标。

2.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不断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绩效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内各个节点的企业对客户需要的产品和业务的网络化、电子化的管理,还有利于所有企业资源和全球市场在整个供应链系统内的共享,缩短供应循环、内部交流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时间,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运营绩效,实现供应链内所有企业最大化的价值增值。

3.有利于有价值的信息在供应链内各个企业之间的共享,促进供应链系统内信息流的改善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涉及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企业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实现跨企业交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及供应商供货情况,信息在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传递从单纯的横向传递发展成网状传递。供应链的下游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供应链上游成员的库存信息和生产能力,上游成员可以了解下游成员的需求和库存情况,及时制定购销计划,使商业运转中各个环节更加协调一致。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就面临国际市场上迅速增加的竞争压力,由于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供应链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势,国内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据第一份对我国企业2003―2010年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该期间企业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上的平均年投入金额增加幅度达到8.7%,直到2010年底,我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覆盖的比例达到了47.3%,与此同时,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不断地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产生了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但从整体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对相关研究和应用的探讨才刚刚起步,由于供应链引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条件和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很多企业都没有奠定好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基础,国内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典型的成功案例也寥寥无几,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苏宁云商股份有限公司的苏宁易购为例,分析其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意识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将其作为战略性发展计划,其地位并未得到有效的巩固,企业也尚未建立长期稳健的资源投入机制,以此为基础的相关领域的配套设施和支持系统的构建也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长期来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成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在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整合企业内部五个基本流即计划、采购、生产、发送和退回等电子商务信息的力度不够,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手段比较缺乏,使得核心企业内部产生了“信息孤岛”和信息分享程度低等问题,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优势发挥失去了基础和前提。

3.由于资金的缺乏和技术落后,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无法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整合和改造以及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影响了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能力,供应链中核心业务流程的价值增值贡献率较低,无法真正发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不明显。

4.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于各个成员之间的八个核心的供应链流程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得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无法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应对。

国内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领域虽然很不成熟,但是苏宁易购仍然凭借自身独特的供应链管理架构迅速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头羊,并以其他电商望尘莫及的速度继续成长。本文探析苏宁易购如何构建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

四、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一)苏宁易购简介

苏宁易购作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一代B2C网上购物平台,现已覆盖日用百货、传统家电、3C电器等产品品类。2011年,苏宁易购通过强化实体店面与虚拟网络的同步发展,不断提升网络市场份额。苏宁电器自1999年就开始了长达10年的电子商务研究,2009年苏宁电器网上商城全新改版升级为苏宁易购,此次改版整合了全球顶级的资源优势,并携手IBM联手打造新一代系统,建立了一个集购买、交流、学习于一体的网络社区,2010年2月正式对外上线,旨在成为中国B2C市场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

(二)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

于2010年2月正式上线的苏宁易购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轻轻松松将当当、卓越等在B2C领域耕耘多年的选手甩在身后,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4%,仅次于淘宝商城和京东商城,黑马姿态一览无余。虽然上市时间短,但是苏宁易购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积累,苏宁易购的总经理李斌认为:“任何模式的电子商务的本质依然是电子化的商务,因此终究要回归到零售业的本质――供应链管理、购物体验、物流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保障。”而这所有的要素都可以在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中体现出来(如图3所示)。

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为起点和最终服务对象的网状结构,从图3可以看出,苏宁易购在整个供应链中各个销售环节都实现了无缝关联,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首先,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进行上下游成员信息的全面沟通。客户在苏宁易购网络平台下单后,就会以客户需求的形式第一时间传到电子信息系统中,苏宁易购的商品存储仓库会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库存量,以免库存不足或库存过量,调整后的商品库存同样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传达给上游制造商和下游的客户,便于制造商第一时间根据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调整产品库存,也使客户能够适时适量购买。以此类推,供应链每个节点的成员都可以充分了解到其他成员的重要信息,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库存成本,有效地防止“牛鞭效应”的产生。其次,电子信息系统会将客户订单需求传到物流配送系统,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下游企业的需求量进行商品、产品及原材料的配送,而每个环节的需求量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计算。最后,苏宁易购的实体店会为客户提供购物体验以及售后服务的工作,这同样也是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三)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

1.苏宁易购拥有强大的采购优势和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

苏宁电器上千亿的采购优势能为苏宁易购争取到更多的优惠,与全球上千家知名品牌厂商合作。此外,苏宁易购目前积极吸引小的零售商进驻苏宁易购的网络平台,使线上销售更加多元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苏宁于2000年下半年,在中国B2C市场才刚刚起步的时候,其投入3 000万元的ERP管理系统就正式上线了,近年来,通过与IBM合作,苏宁的B2B、B2C系统日渐完善。

2.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

苏宁电器积累了20多年的丰富资源:现有覆盖300多个城市的94家物流配送中心,正在筹建的有60多个;1 800多家门店;4 000多个售后服务的网点,建有自动化分拣配送中心,方便集中配送客户在不同区域购买的商品,并有自建的快递队伍,提高了配送的效率。此外苏宁易购拥有线上线下两条配送系统(如图4),完善了其物流配送网络。

3.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支付系统

苏宁拥有4 000多家售后服务可以支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售后服务,网上买的所有商品,都可到苏宁任何一家门店和网点进行售后服务。短期来看,苏宁线下门店已经成为线上业务的“体验店”以及本土化服务的依托点。客服方面,在线客服及销售热线随时可连通,售后服务电话24小时在线。苏宁支付平台包括网银、电话、货到付款、苏宁易付宝、财付通等多种支付方式。其中电话支付为零售行业首例,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在苏宁易购服务人员指导下完成付款。

4.苏宁云商集团对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战略上的重视

近期,苏宁云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促进苏宁易购线上业务的发展,比如,苏宁易购线上、线下产品价格的统一,促进线上、线下业务的协作发展;在保证线上、线下业务同时发展的前提下,将重点放在线上业务的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吸引零售商在苏宁易购网络平台上线;利用自身资金充足的优势与其他电商打价格战等。这些措施都意在不断扩大苏宁易购的供应链,更加完善其自身供应链的管理。

五、我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之所以如此强大,很大的原因在于其积累了20多年的供应链资源优势,这是国内其他电商望尘莫及的。但是单单靠以前的积累无法在激烈的供应链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苏宁易购不断地进行创新,改善自身供应链的不足,不断地完善供应链管理体制,其很多优点都值得其他电商学习。但是,苏宁易购的供应链也存在前文提到的其他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国内电子商务供应链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建议。

首先,在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从长期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的长期目标上来审视和关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通过将其建设成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部门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对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职能分配进行重新调整,在提升对其支持力度和匹配程度的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运作,以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

其次,企业应积极地对存在于电子商务供应链流程上的主要职能领域和活动内容即计划、生产、配送和退回进行基于电子信息化的改造和整合,通过协调核心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流程及其有效运转来带动和促进供应链整体范围内的实施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上每个节点及其相互链接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对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整合,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转。

再次,在对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进行整合的基础之上,供应链中成员之间存在的八个核心供应链流程也要根据业务运转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细分,并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无缝链接和融合,以便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快速作出反应,整合八个核心的业务流程既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优势,也能使企业对市场的需求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最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在进行内部整合和整个供应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整合的基础上要提高核心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以及供应链中成员之间关键业务流程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内部各成员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巩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盟。供应链联盟的巩固建立在整体优势提升以及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同时这种先进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技术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浩亮.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16-59.

[2] 张子春,张平.互联网金融前景[J].中国投资,2013(5):95-98.

[3] 史晓婷,王书娟.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4(4):31.

[4] 王乐鹏,谭峥嵘.电商新兵苏宁易购的竞争策略研究[J].市场营销与技术,2014(7):76-77.

第6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1. 供应管理的概念

从结构的角度看,供应链指组织采购,制造和交货期间与贸易伙伴共同维持的复杂关系网。供应链包括取得,运输,存储和销售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设施。它们由运输线连接起来,材料和产品沿着运输线流动。理想情况下,供应链由多个公司组成,他们的运作像单个公司一样有效,信息和责任充分透明。也可以说供应链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在所参与企业之间的协调。

企业集成是供应链管理的必然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企业在完成组织内部的过程重组以提高效率后,相应地还要重新考虑他们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其顾客的关系。集成要求优化过程,即通过降低库存,运输和处理的成本,使定货交付过程的总成本最小化。传统的优化方案可能最小化某个成本,但是不能处理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且,制造,分销,运输和零售商业应用重点在于控制本企业直接控制下的成本,而不是控制完整动作的综合成本。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以及各种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多个环节的同时优化,新一代的供应优化工具提供了集成方案,使需求预测,库存存储和运输决策能一起进行。在供应链管理中,新一代的应用程序不仅优化了成本,还优化了可以强烈影响顾客满意程度的质量和时间因素。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商业框架,有多个应用环节组成,可分为两个阵营:规划和执行。规划过程集中需求预测,库存仿真,经销,运输,制造计划与调度。规划软件是为提高预测的精确度,优化产品的调度,减少库存成本,缩短订购周期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改善顾客服务而设计的;执行过程处理贯穿价值链的产品釆购,生产和批发。供应链执行应用是为管理经过销售中心和库房的产品流而设计的,重点放在库房和运输操作的有效管理以及其与规划系统和其他企业软件应用的集成需求。供应链执行由订购、生产、补充预测、各种计划、采购和销售模块组成。

2. 区别情况采纳不同的供应链结构

不同的战略目标激励着公司采用不同的供应链结构。如集成的“按库存的生产”方式,流通领域集成方式,按定单生产方式等。

(1) 集成的库存生产方式。传统的供应链称为按库存生产模型,在大众产品环境下特别有用。生产量和日期由预测决定,不考虑个别顾客要求,顾客得到的是从库存运来的货物。利用现代技术可更好的协调完整过程,诸如从采购、生产、库存、打包到分销的垂直集成。分销可有多个渠道*供应链操作支持所有渠道,起到平衡作用。产品的多渠道经销需要及时跟踪并精确报告库存情况,分销能力和动态安全存货的维护。为了管理资源分配,下层部门每天都把销售和库存信息集中送到总部,经分析整理得出预测结果。带来的好处:关键资源的分配更合理?计划和集成采购的性能很高,使上市时间缩短,控制了生产过程中完整的原料流程。

(2) 流通领域集成方式。经销商不仅提供物流,还为供应商和顾客提供新信息服务和市场援助。供应链集成有助于销售商从拉式促销转向推式促销,销售部经理能够利用商店销售点数据清单更有效地计划和促销。与经销商的集成,将天天减少每次促销规划和存储所需的时间。经销商通过供应链可监控批发商,补充库存以达到一致的服务水平,顾客得到的好处是降低流通成本,交付更及时,更有效的购物和服务。而这一些需要宏观的企业过程集成和完善的应用程序才能实现。

(3)按定单生产方式。以戴尔公司为例,看按订单迅速生产和发送低价位高质量的机器。为了在残酷的个人计算机和台式服务市场上竞争,戴尔有一条非常灵活,机动的供应链。上连计算机各部件的生产厂家,如CPU生产商Internet?硬盘制造商Maxtor主破_制造商^electron,下连顾参。生产车间按照订单生产每一台PC,驱动器,主板,芯片都按照顾客的要求添加在—起,在流水线上完成。公司没有成品库存,定制的计算机使用最先进的部件,直接与顾客接触,快速发货,提供一流的服务,该公司就是用这样良好的供应链战略取得了成功。

3.如何建立电子供应链

要在顾客,经销商,供应商和外购伙伴之间塑造电子供应链,可采取如下7个歩骤。

(1) 明确供应链目标。供应链管理是整个商业设计的基本元素,公司必须明确自身供应链管理战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方式。

(2) 审核供应链就绪情况。审核供应链是否为顾客需求?为全球化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需求做好准备,如何促进公司内部和公司与外部伙伴的协调?性能衡量是不是最新的?与行业内部和行业外部的其他公司比较起来如何?这样的评估能够为供应链开发提供一个与公司有关的特定方向。

(3) 为供应链的集成指定商业方案,方案必须在战略与实践两个层面上制定*并结合对方向的清晰判断,以及成功的事例。

(4) 建立供应链实施小组,在公司建立一支战斗力强但人员编制紧凑的供应链管理队伍。目标就是领导公司提供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和实施,把公司上下和公司与外部伙伴的服务和成本收益提高到新的高度。这次队伍将作为公司顾问,提供一流的管理支持,降低成本,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序。设计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从采购到生产到顾客服务的供应链的各方面;最新的决策支持工作;与合作伙伴建立双赢合作关系的最佳方式;协作团体工作基本的辅助设计。

(5) 开始供应商集成。说服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和顾客参与,公司需要合作者支持新的虚拟组织。

(6) 制定性能度量方法。实施供应链之前一定要和与你合作的供应商达到共识供应链性能如何衡量?并制定业绩奖惩制

(7)学习,培训,教育。商业过程的优化,需要在职工,供应商和供应链其他成员的教育上有所投人。任何人,队伍,公司的知识是永远要补充的。承担起全公司的义务.创造和管理一个能够应付全球商业问题的更复杂的组织。组织必须在不断的培训,指导,教育和反馈系统上加大投资。让公司职工武装最新的思想。

第7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ERP; 供应链管理; SCM; 供应链; 优化整合

一、ERP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意义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利用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对企业全面资源计划管理的综合体现。数据的采集和业务处理互相融合互相支持,形成一个信息共享、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管理板块,使得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企业内部畅通,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最早由管理大师Oliver和Webber在1982年提出,它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的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配、控制与利用,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等模块逐步加入ERP系统。其中,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供应链的运营速度与质量,通过ERP环境改善物流运作既可以加快供应链商品的流速,还可以加速信息流和资金流。企业的销链条是生产性企业增值的主营业务,有效的物流管理可沟通上下游的企业关系,将企业内部生产链条进行无缝连接,实现物质资源在时空上的高效流动。从企业宏观来看,在ERP中实施有效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并与ERP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充分整合,会更有助于企业突破瓶颈,提高效益。

二、ERP与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动态的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应对变化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还要积极建立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缩短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周期,拉近产品供应环节与流通环节,缩短供给与需求的距离,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ERP系统在国内外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ERP的应用已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和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而我国企业在流通领域中的ERP管理仍亟待改善,ERP系统更多的局限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的供应链在ERP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限制了企业在流通环节上充分利用全行业资源实现优化经营管理的程度。

ERP和供应链管理同为整合资源、集成信息、发展竞争力的新型企业管理,ERP更多的是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合理调控以提高运作效率,而SCM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并不过多地考虑企业内部是如何运动的。SCM侧重于通过对外部资源管理控制获得效益,它关注企业外部另一个利益相关者――供应商,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与供应商的协同工作,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库存和产品成本。ERP和SCM在不同的领域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单独实施ERP或供应链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竞争环境和管理中心的转变,而且供应链管理的开发设计及实施多是分散的,不同的数据标准阻碍了信息流的畅通,形成了企业的信息孤岛。因此,企业在专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需整合内外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兼顾客户的满意度,以及与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问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沟通与处理。企业以生产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已在供应链的跨企业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只有以市场为导向,ERP和SCM加强信息化集成,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三、ERP与SCM的差异点和契合点

若要实现ERP与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整合,必须要分析两者的特点及契合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的集成。

(一)ERP与SCM的差异

首先,两者在系统理论方法上存在差异。ERP是在MRP和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RP法则是在省略了一些实际存在但又难以求解的因素后,简化运算实现的,它加快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在企业系统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飞速发展,以及很多影响因素的不可忽视性,企业对数据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SCM采用了多种数学解析的优化模型,考虑了物料、设备、人员、场所、时间和技术等众多的约束因素,可针对不同的目标进行分析优化。因此,它具有更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更科学的核算方法,可协助企业作出更具优化性、准确性和可行性的计划。

其次,两者在企业的管理范围上不同。ERP重点加强对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而SCM则需满足供应链横向一体化运作的要求,具备协调多个企业间资源的能力,达到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目标是实现整个供应链甚至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再次,在业务管理上SCM较ERP系统功能更丰富。SCM能实现供应链上稀缺资源优化调配的需求,优先分派给级别较高的客户,做到资源平衡优化利用;可以根据业务伙伴的变化及时制定新计划,快速作出市场反应;还可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监控和预警。与SCM相比,ERP缺少优化和决策支持、业务伙伴管理、上下游业务协同和物流管理等功能,多为要求企业如何按系统指令执行;SCM则可以做到帮助企业决定怎样去执行才能得以改善。

最后,两者在企业计划的编制上有所不同。ERP编制计划是按顺序进行的,生成的提前期固定,计划时段是离散的,能见度只限于某一功能局部。SCM可针对不同规则进行不同业务的规划,计划范围较广,且计划时段连续,生成的提前期具有弹性,能见度可达世界范围。同时,SCM的计划覆盖了全部业务,计划模型可以根据需要做得足够详实,覆盖长、中、短周期的计划。

此外,SCM较ERP系统的运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可以更快地把握商机。但SCM不具备盘点出库、发票管理、会计管理等某些事务处理和数据维护功能,ERP则完全可以实现。

(二)ERP与SCM的契合点

通过对ERP与SCM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互补优势。我国部分企业虽然内部供应链中实现了ERP管理,但尚未在各行业中形成上下游集成的供应链中做到ERP管理。将ERP系统进一步扩大,提高到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中,实现ERP管理与SCM的优化整合,逐步应用两种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整体规则、具体实施,不失为企业增强竞争实力的一计良策。

ERP与SCM相结合首先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所有企业均在这个整体的ERP系统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通过这种统一的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此外,在市场、加工、组装与流通各环节之间,建立协调相关业务的动态企业联盟,做到供应链上的产品生产、交付、配送的及时高效,基本实现零库存管理。ERP可以为企业提供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加之先进的IT技术在ERP系统的不断融入,从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配备上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ERP环境下与SCM的优化整合

根据ERP与SCM的差异分析,针对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借助两者的契合点将其进行优化整合。

首先,重视企业供应链的动态管理,目标是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资源共享和快速有效的传递,在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等各方合作关系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联通,加强集成优化,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和效率,实现整体的动态管理,产供销过程趋于优化。

其次,加强企业自身以及企业之间的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企业内部的物料管理主要是跨部门协作管理,通过ERP系统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三个模块完成。编制采购计划,加强库存和销售部门的信息流通,在安全库存下做到最小库存量和最大销售量。当ERP无法做到企业上下游之间紧密结合时,供应链管理即可运用电子商务平台来连接上下游进行采购和销售,企业之间的SCM提供具有统一数据信息的平台,可以提升整个产业。

再次,ERP系统所做计划是针对某一个部门,计划间衔接较弱,而SCM制定计划时基于内部和外部的有限资源,作出的计划更为准确。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计划之间需要协同,企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之间也需要协同,当ERP管理计划协同受限时,供应链使用点对点的销售并提供关键客户的数据,有效地协调市场需求和生产计划,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协调工具。

此外,ERP主要是面向企业事务的管理,而供应链模型是基于优化的人工智能的模型,可以处理一些突发或异常的事件,且数据处理迅速。

总之,供应链在ERP系统的有效实施能够加强企业间的关联度,企业可通过信息共享创建出新的商业模式,SCM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优势。而将SCM的一些功能模块增加到ERP系统中后,ERP系统也创造了新的价值。把ERP优化整合在供应链管理中是我国企业顺应市场需要的必由之路,这将会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管理,集成资源,共享信息,使企业资源数据库向客户或供应商延伸,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辉霞.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郑荆陵,李俊辉,宋永刚.用友ERP供应链管理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有效措施

经笔者研究分析,现阶段,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是供应链风险管理,随着制造企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想得到更好的经济利润,就需尽快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加强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管理控制,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充分企业供应商队伍的稳定和可靠,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将从: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分析

经笔者研究,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具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外部环境限制,我国制造企业对于供应商管理还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项体系的构建缺乏完善,最终限制供应链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是制造企业协同意识不足,未能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且对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台,无法将供应链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综上,我们发现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上明显力度不够,不能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给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化道路造成不少障碍。

二、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了促进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构建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采用适当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等,为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构建供应商管

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实际上是对供应商管理工作予以规范,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重要条件。要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做好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是十分关键的,选择的好坏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确保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的来说,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与制造企业管理不当有直接联系,企业要想降低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就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沟通交流,建立有效,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促进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充分降低管理风险,使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增添一臂之力。

(二)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风险。据此,要想降低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出现,制造企业必须构建适应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业经营特点及发展规划与其他企业不同,那么制造企业在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必须对企业自身特点足够了解。在这里,笔者将以某大型超市为例,该超市实行的QR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是通过EDI等信息技术来实现订货补货等经营信息的交换,该超市利用该体系大大缩短了交货送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超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对企业自身特点充分了解,才能构建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他们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核心企业供应链体系,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建立必要以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建立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核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论是对于制造企业本身还是供应商本身,都具有一定益处。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核心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欺诈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另外,对于供应商而言,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能让制造企业与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其业务的拓展,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不过,核心供应链的建立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它必要以严谨的科学技术为主,以防共享的资源被违法利用。事实上,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上完全可以选择由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的ASP模式,该模式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拓展供应链范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信息平台日常维护开销,同时也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变更供应伙伴。

(三)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基础是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因此,如何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基础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些许进展,他们将信息技术引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选择的mySAP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计划、销售与订单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等多个信息模块,该系统实施后,海尔集团逐渐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海尔集团的成功为其他制造企业也带来了发展契机,部分制造企业开始复制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效率,也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上述,笔者提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ASP模式来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还要对自身企业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优点,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应注意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长远合理的规划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建立,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以龙岩卷烟厂为例,改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效构建了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实施长远合理规划,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业上下的共同参与,制造企业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供应链风险加强管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大大减少采购成本,实现了制造企业的长效发展。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大量吸纳人才,并对在职人员实施相关培训,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不少问题,为了改善管理现状,制造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住发展机遇,充分提升制造企业自身竞争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制造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良好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创造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立.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2(10):162.

[2]孔令夷.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现状及模式选择[J].生态经济,2013(04):106-110.

第9篇:如何改善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ERP;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引言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ERP不仅是一种管理技术,是一种软件产品,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思维。供应链管理概念是对物流管理的研究,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想要成功利用其良好的性能,在使用供应链是,首先要解决协调管理问题,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ERP与供应链管理都是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内部及外部资源,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及竞争能力而采用的管理模式,二者各有优势,又相互补充。

一、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更独特的服务:在ERP环境下,企业打破了空间限制,生产和消费过程被正好到一起,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使得企业供应链更加灵活。

个性化的管理方式:供应链计划不仅只由企业少数高层领导来决定,员工成为更为关键的因素,在ERP环境下,员工必须对多变的环境主动调整工作,所以,基于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中对企业员工积极主动性有更高要求。

信息系统的集成和高度共享:企业利用ERP系统,在享受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同时,要注重整个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交换的效果和效率,三者是企业基于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能否良好实施的基础。信息交换的质量的保证也是供应链管理有效运作的前提,所以,ERP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将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高水平的营销集道:利用 ERP系统,企业与它的经销商建立库存系统,与零售商的销售系统,通过自己的信息系统来获取相关零售商商品销售信息,企业可以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与零售商一起改进营销渠道,提高顾客满意度。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相比,不仅加强了供应链上各成员间的联系,而且把供应链的概念延伸到了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包括了从需求预测、产品设计到外购、存储、生产、分配、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形成了一种行业整体协作,是企业有效的实施供应链管理强大的技术支持。ERP系统的应用,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模式,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为充分挖掘供应链管理潜在的优势,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打下基础。

二、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问题

ERP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以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以Internet网络为基础的,国家信息化、地区信息化、行业信息化是ERP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得以实施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但就总体而言,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中的应用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是影响我国实施 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障碍。站在企业角度,企业基础设施薄弱,使用电子软件积极性不高。企业不愿意将资金花在购买相关软件及软件维护等方面,希望把更多的资金投入真实可见的交易当中,目光短浅,同时总想把风险转移给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不愿意牺牲本企业的利益去争取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造成 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牛尾效应问题

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中心是顾客,其中的每个管理人员的决策都是根据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从而决定了向上游企业订货的种类与数量。

各个企业都面临着对上下游问题进行决策。然而当下游改变其需求时,供应链会对信息产生曲解,且曲解的信息会沿着链条从下到上逐级的放大,这种现象被称作牛尾效应,即使稍微运动一下尾巴的根部,尾梢也会产生很大的震荡,并且在时间上存在滞后。

(三)供应链内部整合问题

ERP的发展为企业决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技术支持,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但是随着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就在企业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方面显得至关重要了。企业供应链整合包括供应链的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供应链整合是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只要购买或者开发出软件即可。但是供应链整合绝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管理再造过程。所以以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来说,这必定会使供应链整合举步维艰。随着 ERP的发展,组织之间的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加繁杂,组织之间的联系方式也由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企业之间不断融合,整个价值链重新整合,最终形成一个虚拟的大企业。企业间不仅存在着如何增强协作的问题,企业间利益分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的积极性以及企业间的良好协作都取决于利益分配是否公平。

三、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建议

(一)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完善信息系统是供应链实施的良好基础,我国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对建设信息系统的投资。由于国内企业的实力存在差异,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状况和需求,使用适合本企业的方案。对于大型企业,其实力比强,可使用国外著名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比较高端的产品,或者自己开发软件。对于实力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可使用国内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

(二)缓解牛尾效应

管理者可以利用目标和激励机制保持一致的管理方式,协调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使供应链上各参与者的目标一致,实现供应链总利润最大化。管理者可以通过编制产品配给计划来防止商品出现短缺,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运营业绩,缓解了牛尾效应。公司内部的决策要协调,就必须保证各部门目标与公司总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因小失大的情况,如采购部门做出的行为决策虽然降低了采购成本,却可能提高了供应链总成本,使供应链总利润下降。

(三)改善企业间的协作问题

我国企业要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不仅要对内部进行管理,还要改善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将产品的流通和生产周期缩短,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使产品供应环节与流通环节紧密连接在一起,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相应的缩短,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加强协作的同时,必须要重视供应链各链节成员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一方面,应根据重要性及参与程度,对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中各成员进行利益分配,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确定分配原则,保证分配合理公平。另一方面,针对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要加强与其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不断完善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永锋. 基于ERP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研究[J]. 经济视角,2013(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