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无机化学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化学的认识

第1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95-02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育发展应与科学的迅速崛起相对应,这样才能够将知识传给下一代,而又能够促使科学更快速地发展。化学是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经典基础化学更应该与现代科学相互渗透、交融,实现共同发展,所以无机化学教学中有关的化学特点应有所反映。无机化学课程通过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的密切配合,使学生在获得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独立分析和处理无机化学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机化学是后续化学学科其他课程及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环境工程领域内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不可能与化学化工类具有相同的教学模式。

要想改变僵硬的“满堂灌”授课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大学基础化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积极备课

师生双方是教学中的合作伙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要为学好无机化学而共同努力。教师应在授课前充分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材是指教师应该对无机化学了如指掌,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章节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备学生是指要了解学生对无机化学的掌握程度。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为文理兼收专业,文科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因此必须考虑他们的化学基础。新生化学基础的差异会导致其接受新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不一样。高校教师在教授无机化学这门课程时,可以对部分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备方法是指如何讲好无机化学的每一节课。在讲环境专业和无机化学的联系时,如在讲解解离平衡相关理论知识时,可以选取使含镉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时溶液的pH是多少来计算。镉离子是毒性很高的重金属,讲课时可以日本富士县的“骨痛病”作为典型案例,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

从中学到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变化。中学学习有指定的教材,教师会反复讲解,重复练习。到大学后,课堂教学进度比中学快得多,讲授的知识量也会远远大于中学,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很少,知识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典型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无机化学中的很多公式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推导过程,这会让学生感觉生硬,而且难以记住公式。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这些公式将会在物理化学中推导出来,打消他们的抵触情绪。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每章的学习要求、教学计划和成绩评定方法,明确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学学习中,学生要把握的学习环节有: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得好,能够为进一步地获取知识打下坚固的基础。

1.预习课本。预习是听课主动权的首要方法。预习时,要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听课时可以增加求知的针对性。这既节省学习的时间,又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学习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听课笔记。上课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对教师反复强调的要点、难点以及独到的见解,认真记好笔记,课堂上争取弄明白所讲内容,经过认真思考、消化和吸收,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

2.复习和总结课堂内容。课后复习,可以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复习时,仔细整理课堂笔记,对照课本与参考书,进行补充和归纳,把多余的内容删掉,并经过反复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每过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总结,这可以把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清楚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知识更加系统、完整。

3.做好作业和考试。做作业可以巩固、消化所学知识,考试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两者都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做作业时要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考试要有正确态度,不应单纯地追求高分,不作弊,要把考试当作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演练。在学习中,要能够抓住这几个基本环节,反复思考,不断消化,加深理解,这样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最扎实的。

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如从实验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化学史等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比如,物质结构基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德布罗意发现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大胆假设,到薛定谔方程的推导,以及电子衍射证明物质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历史,为枯燥的无机化学增加趣味性,同时也讲授了知识。在溶液的通性教学中,教师可先提问:为了防止冬天水箱结冰,应采取哪些措施。然后,学生会通过比较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的变化,得出水中加入溶剂后溶液凝固点下降的结论。元素化学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学习,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的方式讲解。教师在讲授无机化学课程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课堂接受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在进行无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利用无机化学教学软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素质,巩固知识基础。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和校园网络,在网上回答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下课时间通过上网查询各类无机化学的数据、资料和文献,更加理解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四、注重实验教学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揭示化学变化规律,检验化学理论,进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中学阶段进行实验的机会较少,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无法参与的实验,教师可采取录播的方式,供学生学习。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对学习无机化学起到辅助效果。

五、尝试绿色化学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近年来,全球生态平衡破坏程度加剧,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要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例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包含加热、减压过滤、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许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同时硫酸亚铁在许多工厂(如汽车厂、铁塔厂等以钢板、铁板为原料的工厂)的废弃物中会存在,以前都是被直接排放掉,既污染环境又会使土壤酸化,这时可以利用其生产出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各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等的净化处理方面。通过这个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已掌握的很多基本操作技术,还能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这对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责任感有相当大的意义。

六、明确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还是教育评价的依据。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独特的态度和方法把教师传授的内容变为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环境发展密切相关,大一入学时,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了解基础化学知识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又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环境专业无机化学的课程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感觉到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凸显出环境专业的无机化学特色,取得明显效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樊晓芳.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3).

[2]夏金虹,莫德清,李学军.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7,(1).

第2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大学新生;教学质量

无机化学作为“四大化学”之一,在化学与相关领域的学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食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化学课程。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化学由理科单科卷调整为理科综合卷(含物理、化学、生物)的一部分,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大幅下降,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大学阶段无机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基本没变,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基础知识。大一新生学习无机化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影响其对大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因此,面向处在由中学到大学过渡期的大一新生,如何有效衔接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无机化学授课教师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管齐下了解新生化学基础,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

(一)新生高中阶段化学学习内容和标准降低

新课标高中化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系。新课标高中化学以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实验基础、化学与可持续性发展为必修内容,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等教学内容放入选修课程,大幅改变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要求。同时,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高中化学分值为100分,占高考总分数的13.3%,比150分的化学单科卷在高考总分中的比重减少6.7%。而且,由于化学试题多为容易和中等难度,导致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学课时、学生投入学习时间显著下降,大部分新生的高中化学基础变差,底子变薄,他们进入大学后学习无机化学感到困难。

(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基础,使学生初步建立改变学习方法的意识和预期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有不同要求,学生个体的化学基础也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的化学基础、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与困难、对教学方式的期望和建议,引导大学新生尽快改变依赖教师教学内容和计划的被动学习模式,积极适应大学自主性学习方法,教研组老师在正式上课前对大一新生进行了不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高中化学基础、新生喜欢的大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自主学习的频率等8道选择题及对大学阶段学习方式的思考和对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期望等2道开放题。我们期望通过调查问卷活动调整大一新生的学习心态,引导大一新生初步建立一种意识,即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

(三)从绪论课开始,着力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

无机化学是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既传授基础知识,又教授专业性理论。该课程具有比高中化学更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大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具备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对校园生活和学习模式尚不适应。教师需要从绪论课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新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着力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研组通过在绪论课上与新生讨论、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指出大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模式。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一是大学课表没有中学时排得满,学生在课外有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二是大学课堂教学节奏快,信息量大,大学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授课时往往只讲授重点、难点和疑点,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学习、消化和掌握;三是大学学习中没有大量的习题、频繁的考试、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大学生不能像中学生那样完全依赖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学习,而是需要在课外进行自主性学习,掌握课堂内容,实现多层次学习目标。通过教师在绪论课和后续课堂上的引导,大一新生认识到了自主性学习和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时我们再引导大一新生重视学习的三大环节(预习、听课和复习),重视知识点的归纳和整合及前后所学知识的关联,促使其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

(四)以典型应用案列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几乎全部属于基础无机化学的范畴,特别是基础理论部分很少涉及无机化学的实际应用,不能反映无机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当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导致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无机化学没有意思,因此对其缺乏兴趣。我们在讲授基础理论时注重引用科技前沿和生活实际应用的案例,或无机化学与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的典型案例,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无机化学在科学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了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的兴趣和动力。例如我们讲解熵变、焓变和自由能变时介绍天然蛋白质的G298大小与稳定性的关系。G298若太大即稳定性太强,则蛋白质不易降解或难以发挥生理功能;G298太小对稳定性又是有害的,会使得蛋白质对微小变化过于敏感;天然蛋白质的G298位于-30~30kJ/mol之间,其稳定性既不强也不弱。我们讲授沉淀-溶解平衡时结合幼儿吃太多糖容易产生蛀牙的原因及用含氟牙膏可防止蛀牙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这些典型应用案例不仅拓展了学生对无机化学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认识,而且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并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和结构知识。案例教学极大地调动了新生主动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元素化学部分是无机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与高中化学内容联系比较多的一部分,包括s区、p区、d区、ds区和f区元素,几乎涵盖了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其中卤素、氧、硫、氮、磷、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铁等重要元素和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是高中化学的必修内容,大学阶段可根据元素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次教学。第一,课堂讲授。理论性较强的重要结构、化合物性质可重点讲授,以点带面,使学生举一反三,如大π键和极化对碳酸盐分解的影响。第二,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学采用预先布置问题课前自学课上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熟悉、易懂的内容,从而有耐心、信心、能力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三,学生完全自学。一些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如氢、稀有气体等)可安排学生课后自学。教学中将讲授、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进行合理分配,既节约了课时,又提高了元素化学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并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元素及化合物重要内容时,应突出微观结构决定或影响性质与性能这一内部规律,引导学生将元素核外电子结构、价键结构、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前半部分学到的化学理论贯穿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习,培养学生由物质的微观结构推知其宏观物理及化学性质的能力。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宏观性质及其应用再反过来理解化合物结构,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枯燥繁多的化合物性质前后呼应起来,使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变得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此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自主应用化学理论寻找解决方案的科学意识。

三、创新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基本上沿用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学生为考而学,没有将学习目标和重心放在掌握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向上。无机化学中的不同教学内容有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考核也应采取适应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式,以引导学生将学习重心和关注点放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上,自觉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采用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试、专题小作业、课堂提问与讨论、平时作业等。元素化学部分以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为主,期末考试为辅;基础理论以期末考试为主,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为辅。期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为6∶2∶2。创新考核方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评价和导向调节作用,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将精力主要用在综合理解、灵活运用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创新上。通过教学改革,大多数新生学习无机化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气氛也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文字编辑:李丽妍)

参考文献:

[1]龚孟濂,乔正平,巢晖.基础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1,26(1):20-22.

[2]张燕.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3):47-48.

[3]徐志珍,张敏,田振芬.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02-104.

第3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一)注重系统性知识整理和了解

很多学生比较重视课本上非常具有条理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对一些系统性知识的整理和了解。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教科书往往是将最简单、初级的知识整理起来,而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但是这一部分知识却往往代表着更高级的知识形态。系统性的知识是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可能并未总结到课本上,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所以学生不能埋头钻研课本,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宽放远,注重系统性知识的了解、整理和总结。

(二)不要忽视一些貌似凌乱的知识

化学这一学科本身研究对象就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处于学科的前沿,会觉得知识井然有序。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发现越多的杂乱的知识。而这些杂乱的知识也是组成整个知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能够忽视那些貌似凌乱的知识。要关注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工作等。可能是一些学者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来不及整理等,而这部分知识却能对整个知识结构的认识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从教师的角度探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并非将知识的传授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将重心稍移向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学初期引入化学史,使得同学们对化学的理解更加立体化。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无机化学的科学思想,体会科学方法。以制氢气为例。使用活泼金属和酸反应,可以放出氢气。这个讲解过程,教师们就可以引入一些历史典故。在19世纪初期,受认识水平限制,很多化学家都认为这一反应能够产生氢气是由于活泼金属中含有氢气,即认为活泼金属是含氢化合物。然而一个化学家为了证明活泼金属是含氢化合物,就使之与氧气发生反应,希望能够产生水。然而却并不能够得到水这一产物。由此证明活泼金属中并不含氢。这样的讲解过程很容易将同学们带入到课堂气氛中,增加了同学们对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得同学们记住这一反应的原理,并且懂得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心中的猜想。

(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们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发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己研究来验证课本的知识。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出,教科书中对于氢键的介绍不够全面,一些教科书只介绍了氢键由N、O、F三种元素组成,但是却没有介绍氢键的扩展含义。因为Cl、S、C等元素也是可以形成氢键的。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会明白,不能够单一地依赖于课本的知识,还应该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激发同学们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增强其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4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21世纪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反映到教育上,必然要求现代教育在内容、体系上体现这种综合化的特点。然而,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忽视与药学专业课程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无机化学的课程特点和大一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整体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出即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科学整体意识的培养

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也是许多创新性学科论点与方法产生的源泉,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多位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而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学科间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1]。学科交叉的实质也就是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根据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渗透与组合,构建新型的学科体系,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的关键。无机化学对医药学生来说就是和医药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医药,无机药物化学的兴起就是很好的例子。教学中每章知识都列出一些与医药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去寻找答案或是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比如讲到沉淀溶解平衡时体出的问题:常用的难溶电解质药物有哪些,是如何制备的?体内的结石的组成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结石的药物是怎样制备本文由收集整理的?胶体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制备?而在原子结构这章中就要在课堂讲课时将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参入进来,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不是离应用那么遥远。分子结构讲到杂化轨道理论时,问题是青霉素为什么能够杀死病菌呢?让学生颇为震惊的问题,似乎不能跟无机化学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深度。配合物与医药的关联问题就更多,而且配合物药物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草药中的有机成分与金属配合后生物活性提高,例如茶多酚与金属离子(如钙、锌等)配合后有可能兼具二者的药理活性[2]。铂、锑、锡、钒、硒、锗等的配合物在抗癌金属配合物中占重要地位,稀土离子在抗凝血、抗炎和治疗烧伤等方面的优越性引起人们对其药理的关注,使稀土离子与细胞膜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感觉到无机化学与各专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培养了整体科学意识,而且更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重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对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的教学必须要充分的和专业知识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中提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每10人一个小组去查找资料,由小组长负责安排小组讨论会,将发现的问题再通过查资料或是跟老师一起讨论,在讨论课上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本组的工作,这样既增长了见识又加深了对无机化学知识的理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无机化学是中医药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从中学被动学习到大学的自主学习、从只啃课本到主动去图书馆猎取相关知识、从回答问题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责任。例如,电解质溶液这章,人体各部位体液的ph是多少?正常人体血液的ph是多少?如何维持着人体血液的ph值基本不变?什么情况下人会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如何看待酸碱体质这一学说?这些问题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感觉到将要学习的酸碱电离平衡和他们的专业课有很大的联系,就会积极的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拓宽知识面,而且会对当下流行的酸碱体质这一学说进行深度思考,能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评判。

3 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

第5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45-02

无机化学(工科)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材料、环境、生态等有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是培养上述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有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每年约有900名本科生学习该课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发展、学科渗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较高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用化学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改革,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建设,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良好的效果。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前沿并重,开拓学生们的化学视野

无机化学是一门传统的化学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介绍的知识都是非常经典的,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较为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在相应章节的学习中将该内容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使讲课内容不显得空泛和枯燥,学生也会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大有用处,学有所用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我们在讲到原电池部分时,适当介绍干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的原理及应用;讲到晶体缺陷时介绍掺杂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讲授沉淀-溶解平衡时介绍水热合成法的原理;碳族元素的学习中,加入纳米材料的研究等。

2.诺贝尔化学奖的编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诺贝尔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编辑了相关的诺贝尔化学奖简介,链接在课件中。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们现在学习内容的发现历史和发展历史,有助于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实验性、理论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生平、研究过程的介绍,使他们了解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基础课程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例如,当讲到杂化轨道理论时,我们介绍了杂化轨道理论的创建人,著名的美国化学家,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L.Pauling,指出Pauling之所以取得这么巨大的成绩,与他独特的研究方法是密切相关的。L.Pauling作为化学家,他具有比一般化学家更多的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这使他在研究中能更好地将其他学科的发展与化学相结合,采用移植方法,开拓边缘学科,不断地在物质结构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通过这类例子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在学习中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必要性,作为非化学专业学生学好化学及其他学科的意义,重视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运用。

通过这些措施,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机化学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基础必修课,每年约有900名本科生学习该课程,因此开设了多个讲台。随着教师新老交替的进行,如何尽快地提高新教师的授课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且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如果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则讲台间差异会很大。为了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授课质量,使教学更符合课堂要求,同时也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课程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内容有:请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讨论教学要求;交流教学体会。每次活动,我们都邀请经验丰富,甚至已退休的老教师参加活动。针对某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请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然后根据这门课的教学大纲,各位教师各抒己见,针对某一具体章节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进行讨论,最后再做总结归纳。同时各位教师就自己上课的体会或碰到的问题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讨论到氧化还原反应一章时,沉淀、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一直是讲授的难点,大多数教科书都是直接从Nernst方程导出结果。在集体讨论时,有的教师就提出均从化学热力学出发,利用ΔG与电极电势的关系来讲授,关系简单,学生应该容易接受。但通过课堂上的实践后,发现从化学热力学出发,道理简单,但计算繁琐。最终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理解的出发点,会收到异曲同工之效。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使大家明确了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如何进行教学,对多媒体课件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

三、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多样性

无机化学课程采用大课讲授,辅之以答疑、网上课件、网上习题等方式进行。

1.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课程建设中最富于时代气息的一个环节。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课程建设现代化的标志,各高校已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大量的多媒体制作工作[2,3]。自2002年起,在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始采用自主研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课件不断地修改完善,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好评。课堂教学证明,应用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和学两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改善。

2.视频演示实验。传统的课堂实物演示实验,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实验用品和试剂;在演示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大班课堂,总有许多学生会看不清楚或根本看不到;此外实验的安全性是传统演示实验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有些实验就受到了限制而不能搬到课堂上。为了克服传统演示实验的这些问题,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现象拍摄成32个视频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利用演示实验辅助课堂教学,不仅大大方便了教师,而且因为现象清楚,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证明,演示实验可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解,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掌握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3.教学课件网上播出。多媒体教学,一般来说,教学内容设计量大、知识点多,单位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大,从视觉上讲前后衔接不是很理想,有时会使学生思维不能高度集中,课堂笔记不能及时跟上,导致少数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不扎实。为了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复习,我们安排教学课件在网上播出,使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可上网复习、查阅,使他们能紧跟教师讲课的节奏,随时了解课堂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4.网上习题。对于刚从中学题海式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进入大学学习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4]。如果没有合适的课后练习题做,他们往往会觉得复习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了解到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只有课后教师布置的习题对他们来说要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是不够的。而从图书馆找来的无机化学复习指导书,由于年代、对象不同,不一定适合工科学生,所以编写一些符合现行大纲要求、适合本校学生的练习题十分必要。我们积极搜取素材,对每一章内容都仔细斟酌,共编写了2千多道练习题。该习题集按全国高校现行无机化学的考试模式,分为: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配平题、问答题和计算题六种类型。习题集的完成,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通过习题集练习,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掌握知识的不足,使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补充,习题内容充实,既围绕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又紧密联系实际应用,使学生达到学而会用、学而有用的目的。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用以巩固知识和检验学习效果,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拓展学习的场所。

下一阶段,我们将制作《无机化学》视频课程,争取早日在网上投入使用,使无机化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阎雁,史苏华,徐家宁,等.无机化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化学,2002,(4):33.

[3]张霞,,李光禄.工科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课堂实践[J].大学化学,2008,(4):31.

[4]李雪华,赖泽锋,黄燕军.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药学本科《无机化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6):9.

[5]任玲,胡长文,吴侠.无机化学的教学创新探索[J].大学化学,2011,(1):23.

第6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无机化学;医学检验;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与技能的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如何搞好无机化学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目前我校的无机化学教学现状,从素质培养、提高能力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探索,愿和大家一起分享与讨论。

一、无机化学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校检验专业选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本教材在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适当降低理论的难度,体现无机化学在医学检验专业领域的应用。教材编排内容如下:

第一章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物质的量

第五章 溶液

第六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实验指导部分(共九个实验内容)

教师在实践中主要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1.1课时和知识量的矛盾

由于教材内容很多,72学时要把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验完成,并让学生“吸收和消化”显然是有困难。于是,教学要求与教学实践之间出现了矛盾。

1.2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与课堂要求的矛盾

由于我校地处边疆,整体教学水平落后,选择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大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相当薄弱,而这门课程是检验专业一年级的重要课程。于是在和初中教学衔接基础上要兼顾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改变,做好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最大限度的吸收新知识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

1.3教材难度与学生水平的矛盾

本教材的内容针对医学检验专业设置的,知识难度与初中化学知识跨度比较大。尽管教材难度已经有所降低,但就我校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来说,知识内容是具有较大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较大的整合,既要体现教材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要让内容简约扼要,深入浅出,要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攻克相关的化学知识。

1.4教材内容与专业特色的矛盾

教材内容有纯化学倾向,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多,一定程度的繁杂计算容易让许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教材过多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对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针对将来的医学检验专业素质来说是有所欠缺的。这就要求教学要与专业特色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医学检验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二、《无机化学》教学改进探索

2.1教学内容的调整与精炼

在知识框架体系内,我根据实践做了内容上的小调整。知识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模块一:物质结构、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稳定常数放在化学平衡常数中穿插)和元素知识,这样调整的经验是在元素周期律后讲述元素知识,使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过程,更符合认知规律。模块二: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样安排的理由是这部分知识是无机化学的精髓部分,概念,理论较多,掌握好有利于模块三的学习。模块三为溶液和电解质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计算较多,所涉及的内容和医学专业联系更为密切。

调整后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能够使学生依据现有教材,深入浅出,有重点地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精髓,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加强课程与专业的联系。在调整后为了避免知识的枯燥乏味,将复杂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减少,将内容与医学检验各学科联系,加强化学与医学检验的联系。例如,在讲述溶液的酸碱性时候,就可以穿插关于体液PH值,体液酸碱平衡,讲述电解质时候可以利用盐的水解理论解释酸中毒与碱中毒的治疗原理。这样即使无机化学知识与医学联系起来,也更加符合专业的教学实际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学化学和医学是息息相关的,是学有所用的。教学中还应结合课程进度不断把学科最前沿知识和新的研究方法介绍给学生,注重知识面的补充和延伸。例如在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除把握教材内容外,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化学史料以及交叉学科的新进展新突破,使学生对该课程保持新鲜与好奇,使得他们对化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以不断探索的精神来学习这门基础课程。例如,在介绍原子结构的时候,可通过播放一些影视文件,如Dalton原子学说、电子发现过程等来对原子结构理论发展进行回顾,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形象生动。再比如,在讲授碳同素异形体时,可讲述一些碳纳米管的的应用前景,如储氢容器的制备、特殊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等,这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2 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精炼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可能,但教学质量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无机化学》被安排在学生第一学期学习,内容多,学时紧,学生刚从中学阶段进入中专学习。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还不完全适应,特别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的不适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课程的学习。每堂课的内容远比中学要多的多,绝大多数学生生非常不适应,学习起来倍感吃力,甚至觉得迷茫。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容易自暴自弃,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在进入无机化学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时讲解中等专业教育学习方向与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尽快适应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化学》的学习。另外,由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这就对教学过程提出很大的考验与挑战。如何在教学中既要讲出知识点的深度,达到中等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点,让参差不齐的学生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进步。对此,我因材施教,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了以下改进。

2.2.1、做好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本《无机化学》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元素化学、化学平衡、溶液、电解质的内容。在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我们既要保持无机化学学科框架的整体性,还要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需求,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难点。因此我课前先列出章节要点,然后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小姐回顾与习题巩固。预习的效果如何我们采用直接引用及课堂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预习情况,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不易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识,上课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就有了重点。如在讲述化学反应的时候学生通过预致了解了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且从有效碰撞理论思考了为什么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教师只需要通过讨论就将该部分内容愉快的和同学分享了。总之,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思考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2.2培养学生学习型思维和创新型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在知识的传承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具有自己掌握不断更新的科技知识的能力,以满足在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不断“强塞”,学生被动“填充”。这种灌输模式的教学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教师教学不应只注重“教”更重要的是“导”,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学习化学平衡,就应启发学生从勒夏特列原理理解体系是如何自发的“反抗”向着条件减弱的方向移动,在找出共性与差异后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就可以轻松理解掌握并准确运用知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溶液渗透压时,先以输液为例引入,问学生“输液时应该使用浓度多大的氯化钠溶液, 浓度过大或过小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并造成什么后果”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要讲的稀溶液的渗透压。通过这样的引入,既能培养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营造了好的教学气氛,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2.2.3有效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其信息容量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等方面是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原子结构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难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到在短时间内难以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三维立体图片并借助动画来反映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如,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形象生动,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多媒体教学也欠缺板书灵活性,我们也不能单一使用某种教学手段,而是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保证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3.1改革考试模式、突出实践技能

考试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可以客观地评价该教师的教学效果。但传统的考试模式的有只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我对无机化学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综合考察。具体做法为:将期末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细化平时成绩、突出实践技能、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7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观察;实验;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23-01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经典实验多,现代实验少实验教学一般只安排一些经典的实验,重复性好,简单操作。无机化学实验只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从而把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或现象更好地理解、巩固,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考虑到学生在中学阶段,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怕学生不能独立操作来完成实验,所以实验之前,教师将实验的原理、要求、难点、实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确保实验成功。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把每节新课改为先预习、再实验、后总结的做法。

即每次实验结束后,将下一次实验的内容和相应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布置给学生,通过思考题把下一次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变成学生学习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经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上课讨论时会感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同学积极参与,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

二、学会搜集事实 搜集的方法有观察和实验。

实验是控制条件下的观察。化学研究特别重视实验,因为自然界的化学变化现象都很复杂,直接观察不易得到事物的本质。例如,铁生锈是常见的化学变化,若不控制发生作用的条件,如水气、氧、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杂质和温度等就不易了解所起的反应和所形成的产物。无论观察或实验,所搜集的事实必须切实准确。化学实验中的各种操作,如沉淀、过滤、灼烧、称重、蒸馏、滴定、结晶、萃取等等,都是在控制条件下获得正确可靠事实知识的实验手段。正确知识的获得,既要靠熟练的技术,也要靠精密的仪器,近代化学是由天平的应用开始的。通过对每一现象的测量,并用数字表示,才算对此现象有了确切知识。

三、无机化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化学是为适应医学各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化学基础课。

学好化学的方法:

1、课前预习:在学习新课以前要先自学一遍,这样能对教师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有所了解,听课时特别要注意预习时未理解的部分。

2、课堂认真听讲:课堂听讲十分关键。听讲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产生共鸣。听课时适当做些笔记,有利于课后复习,也有利于在课堂集中注意力。

3、课后复习:课后的复习是消化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不能企图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定要通过反复自学和思考,才能逐渐加深理解并掌握其实质。

4、课后作业:课后完成一定量的习题有助于深入理解课堂内部。也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每次课后,老师会布置一些习题。大学要认真解答。独立完成,按时交作业。

5、查阅参考书:除预习、复习、做练习外,阅读参考书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

除了学好课本的内容,还必须重视无机化学实验,实验不仅能验证课本中的内容,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自我归纳总结

第8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无机化学 教学问题 优化策略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教育,需要肩负我党与政府为其赋予的历史重任,培养更多优质人才。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是材料、化工等专业的必修科目,对社会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职人员应深入对教学内容及形式进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以下简要针对高校无机化学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当前高校在讲解无机化学内容时存在的不足

1.过于重视知识讲解,忽略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及习惯。目前,很多化学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依据教材内容讲解化学概念、公式、原理等,通过满堂灌的形式讲解知识点。此种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很难开展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以后发展。

2.教学内容较多,更新较为缓慢,同实际生活关联较少。对于无机化学来讲,其包含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内容十分抽象,结构较为零散,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如果教师仍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机化学内容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技术等,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期间,却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讲解的内容较为陈旧。另外,讲解的化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关联较少,学生无法灵活应用学习的知识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二、对高校无机化学教学进行优化的措施

1.利用分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因为学生们认知能力、理解水平、化学基础等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则很难帮助全体学生提高化学水平。作为化学老师,就需要利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固体的结构与性质”课程时,就可以先依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化学基础等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先分组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为不同小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针对化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制定一些较为基础的任务,如:掌握原子、分子、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针对化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些较为拔高类的任务,如:各个固体的结构存在哪些异同点。针对化学水平较高,化学学习兴趣较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制定一些发散类的任务。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哪些固体,其都有哪些性质,结构是怎样的。利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可以极大程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目前,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获取了良好的成果。在讲解无机化学课程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借助色彩艳丽的图片、灵活生动的视频等将其中复杂、抽象、繁琐的知识点变得简洁、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拉乌尔定律”课程时,其内容为“在某一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剂的摩尔分数”。此内容学生们理解起来极为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图片,试验视频,让学生可以清楚地观看的试验现象,然后再讲解理论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化学教学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关联在一起。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作为化学老师,应善于将教学活动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灵活利用学习过的内容处理问题,并且消除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更深入地记忆相应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碱性金属,然后针对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常见碱金属进行相关试验,帮助学生掌握其相关性质,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此种方法,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并且深入掌握相关概念、原理、特性等,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生活性的小实验,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今新课程改革速率的逐步深入,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老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无机化学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应找寻其存在的不足,并予以相应的改进,利用分组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并且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对高校无机化学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第9篇:无机化学的认识范文

    1无机化学实验室绿色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无机化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近年来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做实验的学生也相应增加,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液也随之增加。无机化学实验为我校中药学、药学、制药学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中,实现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不仅能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而且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及资源的观念,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药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途径

    2.1将绿色化教育融于无机实验教学中

    无机化学实验为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一门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与环境化学有关的知识与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无机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行为,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并同时在实验室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加强废弃物处理方法、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无机物造成的常见污染及治理方法和防范措施,并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流程,节约药品并减少环境污染,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治理污染的新途径。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些化学药品的危险性以及它们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

    2.2以实验室绿色化建设为指导思想对实验进行统筹设计

    无机化学实验室绿色化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源头上减少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数量。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科学、合理、统筹地设计学生实验方案,减少现象重复和药品资源的浪费,减少药品的用量。对所要开设的所有药学无机实验整体统筹,合理安排次序,尽量能将一些实验串联起来,可以实现某些产物或副产物回收、或再利用。每一次实验安排都要进行优化考虑,尽可能达到:实验材料廉价易得,实验过程中无副反应或副反应产物较少。无机实验反应过程中使用的试剂、溶剂、催化剂等尽可能无毒无害,反应产出物尽量无毒或毒害性小并易处理,反应条件尽可能温和等。

    2.3积极采用微型无机化学实验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1],就是通过使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得尽可能多的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微型化实验具有降低污染、减少教学经费,并能缩短教学实验时间的优点。无机化学实验微型化对环境保护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现在: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主要是一些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检验实验,所需试剂品种及用量都较多,对实验室及周边环境污染较大。如果采用微型化实验,既降低了水、电等能源的消耗,又可以减少“三废”的排量。而且虽然化学试剂用量少,但实验现象及结果仍可以达到准确、明显的效果。

    2.4采用先进的技术、仪器,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使用计算机技术的CAI教学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2],此法具有教学和辅助教学的双重功能。在药学无机化学实验中,对那些化学试剂、溶剂用量比较大且在整个实验中废弃物排放量比较大、处理废弃物存在困难的实验,或对于必须做但又需要用到有毒有害的药品,以及药品昂贵或易挥发、易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实验,可改为CAI教学,以模拟仿真的方法来完成,或采用比较先进的、可减少污染的仪器进行实验[3]。

    2.5科学、合理地处理实验废弃物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种类相对较多,学生实验结束后,必须对其废弃物进行区别处理,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状态及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4]。对于固体实验药品,无论剩余多少一律回收,可留作下次实验使用。对于那些无毒、无污染的杂物,教师应要求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不要随便丢放,集中后倒入指定的处理地点。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固体生成物,能综合利用的尽量回收后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就需要在回收后进行处理。对于那些有毒废渣、废液等药品,应该放入药品回收缸中,积累到一定量后集中处理。

    2.6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

    建设绿色化的药学无机实验室,单靠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大一新生中,有多数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机会自己动手做实验,有的甚至没进过化学实验室,所以安全、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只靠老师在实验课上的强调不能达到实验室绿色化的目标。有了学校制定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就有了教育学生的标准,会更有利于实验室绿色化建设[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