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有色金属期货行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色金属期货行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色金属期货行情

第1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有色金属的世界性牛市

说到国内有色金属企业的优良业绩,首先要联系到的是有色金属的世界性牛市。稍稍了解国际商品期货的投资者都知道,从2003年起,国际上大宗有色金属期货产品的价格就出现了上涨的趋势,到去年5月份达到,当时的一个标志就是伦敦市场上铜的期货价格上涨到了每吨8800美元。不过,在这以后,铜价开始下跌,除了镍、锌等小品种外,其他有色金属价格也随之下调。当时就有一种舆论,认为世界性的有色金属大牛市已经结束。就连一直很看好商品期货价格的美国投资家罗杰斯,也一改大力推崇投资有色金属期货为农产品期货。但是,经过约半年左右的调整,时下有色金属价格又出现了全面上涨。最近,伦敦铜的期货价格再度上涨到了每吨8000美元之上,一些小品种则在年初的时候就陆续创出了历史新高。到这个时候,市场舆论也就有了一个逆转,大家都认为有色金属的牛市,似乎还没有完。既然有色金属的价格居高不下,那么生产有色金属产品的企业,自然获利颇丰,特别是那些拥有矿产资源的企业,更是有条件充分享受由于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红利。应该说,近一段时期来国内有色金属企业效益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得益于有色金属的世界性牛市。当然,相比海外那些大型的铜矿、锡矿等企业来说,国内企业效益的提高还是有限的。

那么,进入本世纪以后,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性的有色金属牛市呢?原因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分析。首先,在这一段时期,世界经济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没有出现全局性的经济动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有色金属的需求自然是明显增长。统计显示,原先消费有色金属数量有限的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这几年的需求增长都相当快,这就使得供应出现紧张。二是在来自各方的需求增长中,中国需求的增长是最快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更是以较GDP增长为快的速度在提升。而中国本身有色金属矿产的供应并不充分,因此只能大量在海外采购,以至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因素”。去年,由于中国国内加强宏观调控,有人就预期“中国需求”会下降,这也是导致当时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下跌的一个原因。反过来,如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继续提高,则又强化了“中国因素”。三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国际上有色金属原料的实际供应能力有所下降,而过去由于价格偏低,造成投资不足,也使得一些矿产处于尚待开发的状态,而要开发这些矿产,需要几年甚至是近十年这样漫长的周期。所以,有色金属的供求矛盾,很难在短期内解决。也因为这样,其价格的上涨就成为一个大趋势。

也许,现在人们很难预测下一阶段有色金属期货价格的具体走势会怎么样,但是至少可以认为仍然会处于强势之中。既然这样,那么有色金属的商品期货牛市,自然是构成了相关公司业绩提高的背景,推动了股票牛市的出现。

企业整合推动业绩提升

不过,商品牛市真的要转化为推动公司业绩提高的动力,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就国内的有色金属板块上市公司来说,虽然总量并不是很少,但大都规模不大,并且主要分布于行业的中下游,譬如生产电解铝的就要比生产氧化铝的企业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限,而加工能力比较大,所以相关公司在行业的分布上就呈现大量聚集在中下游的特点。二是前几年有色金属景气度低,从事矿产开采的利润很低,不如搞下游加工还有点附加值,因此能够上市的公司,主要就是有色金属的加工企业而非矿产开采企业。三是从事大规模的矿产开采,投入巨大,新上项目周期也比较长,在前几年证券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这样的企业很难上市募集资金。到了现在,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虽然按照行业惯例,加工利润也能够相应提高,但是毕竟幅度有限,难以出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局面。因此,就前一两年的情况来说,只有少数拥有矿产资源的有色金属企业业绩提高比较多,其他加工企业情况比较一般。所以,证券市场上有色金属板块股价的上涨,整体上是不那么平衡的,而且脉动性比较强。

但是,自多数有色金属板块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一些公司的控股股东有意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或者是实现整体上市,或者是提高其生产能力。而从现状来看,所注入的资产,比较多是来自于现在收益最好的矿产开采。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驰宏锌锗,在2005年的时候每股收益是0.818元,净资产收益率是18.13%。但是,在股改以后,由于实施了定向增发,收购了母公司旗下的铅锌矿,结果在股本扩大的情况下,去年的每股收益仍然大幅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也上升到44.34%。在生产铜的上市公司中,铜都铜业业绩一直是比较平淡的,这是和它的铜矿资源自给率低有关的。但公司最近也提出增发议案,准备向控股股东收购“四矿一厂”,实现从矿山开采到冶炼的一体化。显然,在如此操作之后,公司的效益会有较大的提高。现在,这种大股东注资的题材,在很多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中都存在。而这方面操作力度最大的是中国铝业,它将旗下的几家上市公司私有化,实现整体上市,以此来完成在资本市场上做大、做强的目的。总之,现在看来,对有色金属行业来说,通过企业整合是实现将商品牛市转化为业绩增长的最佳途径之一。

应该说,大股东通过注资等整合上市公司,其自己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对于普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来说,在现阶段这样的操作确实能够提升公司的业绩,因而可以从中分享到有色金属商品牛市所带来的成果,所以无疑会是支持的。

相关股票仍有投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5月份,境内有色金属股票在国际期货价格飚升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大幅上涨。此后,虽然表现较为一般,但由于股市整体向上,所以走势也是比较强的。进入到今年,随着国际有色金属商品期货的再度发力上涨,以及境内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与整合的深入,相关股票也纷纷走出了较为强劲的上涨行情。尤其是驰宏锌锗,股价一跃而上,最高时曾经攀升到154元,刷新了股价最高的纪录。在它的带动下,整个有色金属板块在近期的涨幅都是比较大的。

第2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目前已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基本金属走势也维持在跌势中,尚未有触底迹象。2008年至今基本金属板块之所以疲软,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受中美经济放缓拖累,从而引发全球基本金属需求持续低靡。

走势疲软归罪需求低靡

中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均占世界总消费较大比重。其中,铝消费占比27%,铜消费占比22%,锡消费占比33%,精炼锌消费占比25%。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对世界金属价格形成强力支持。然而自2007年来,在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增速放缓的迹象,且CPI依然居高不下,料央行将维持紧缩货币政策。这使金属行业中荷包渐紧的中小企业将愈发艰难。

此外,由于铜需求与经济发展相关度较高,铜进口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内经济情况。据中国海关总署6月11日数据显示,中国5月末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较4月少19%;1~5月末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同比下降11.6%。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精炼铜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1%,1~4月精炼铜进口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3%。数据显示中国铜进口量连续第二个月较前月下降,也证实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从而对金属需求迟滞的现状。

由于美国经济反转为时尚早,中国紧缩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将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变。淡季中的有色金属暂难获得强劲的上升动力。

汇率或将釜底抽薪

由于基本金属以美元标价,因此美元的涨跌对基本金属价格短期走势有较强影响。考察美元走势,利率政策是最好的风向标。目前美元刚刚经历了一系列降息,而以近期外汇市场来看,美元指数已经有触底表现。最近美联储官员的讲话,似乎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信号:降息通道已经关闭,这是重要的利多消息。根据历史经验,美元反转的过程将持续半年以上。在这期间基本面上消息交杂,表现在市场上则是多空争夺激烈,走势震荡频繁。另外政治上,年底的美国大选也将对美元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判断,美元中期走势将形成宽幅震荡。而短期来看,近期美国公布的宏观经济指标以利多为主,虽然重量级数据――非农就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成为投资者大举做多美元的绊脚石、整体上看,美元正在积累一轮反弹的资本。

就短期而言,最近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财长保尔森发表讲话力挺美元。从他们的态度看,美国政府似乎开始关注美元贬值问题,甚至“不排除干预汇市”。但在美国经济尚未脱离下滑形势而PPI超于预期的环境下,官员们这样的讲话并不意外。历史经验也证明这不足以作为美元反转信号。官员们对美元格外卖力支持,正说明目前美元对投资者吸引力还不足,美元反转还需时日。但短期内,美元可能会如官员所愿引发一轮反弹。对于基本金属而言,时值消费淡季又遇美元打压,近期内翻身的几率进一步降低。

金属板块长期前景依然看好

虽然有色金属板块近期跌势不止,但从全球长期供求看,除锌供大于求格局较为明显,其他品种前景仍被投资者看好。

需求面上,中国需求是市场参与者看好有色金属的重要因素。虽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前保持紧缩状态,但其刚性需求依然支撑着金属价格。中国经济亦长期发展前景良好。预计在中国需求的推动下,金属板块将长期看涨,而期铜和期铝两个较为强势的品种将有望大幅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电力危机对有色金属的影响。中国部分煤电厂因煤供应短缺已被迫暂时关闭,从而引发电力供应问题。这对铝、铜生产影响较大。目前正值用电高峰季节,预料因电力而引发的供应趋紧现象将对部分有色金属价格提供一定支撑。

从全球供需角度看,2008年大部分有色金属供应趋紧(见图2)。瑞银预测今年全球铝供应短缺20万吨左右,铜短缺10万吨左右,锡短缺5000吨,惟有锌供应过剩60万吨。可以预计除期锌外,2008年全年有色金属价格将维持在历史高价位区间。

有色金属股市中的机会

由于目前期货有色金属板块处于短期看跌,长期看涨的形势,那么以长线做多的思路,投资者不妨考虑在股市寻求机会。这样既可以避免有色金属期货短期下行风险,又可以充分发挥股票价值投资的优势。

不同产业链冷暖不一

我们将有色产业链大致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上游企业主要是资源类企业,其业绩主要取决于资源自给率和产品价格,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处于产业链中游位置的是冶炼型企业,其业绩取决于冶炼产品与矿石的价差,通常公司赚取相对固定的加工费。此类企业需要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产业链下游是加工型企业,其盈利能力取决于公司产能增长情况及公司核心竞争力等。

关注套保能力强的企业

我们着重关心有色金属价格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上游资源类企业和中游冶炼型企业处于我们考察范围内。应特别注意冶炼类企业的套保能力。可以说,缺乏科学的套期保值,冶炼类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将受到极大制约。投资者应尽量多地了解该类型企业的套保情况和意愿,避免蒙受损失。

选择强势品种

借助期货市场上各品种的走势,我们可推断出目前有色类股票正处于低谷。实际上,有色类板块股票一直随同大盘维持跌势。在2008年5月,有色板块再次下滑,且较大盘跌势更深,这是因为有色金属企业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走势紧密相关。当前全球经济下滑而中国经济放缓,正是有色金属板块抛压最重的时期。但当前也是部分公司投资价值慢慢显现的阶段。

品种方面,我们首选铜,其次是铝。期铜是有色金属板块中的强势品种,其走势处于长期牛市中,我们对铜未来消费前景也最为看好。鉴于未来几年中国对钒的大量需求,铝业类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3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报社面临的形势

2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报》作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唯一的一张产业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报社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即全面整合报社资源,面向市场,快速转型,全力打造一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报纸品牌。

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报纸的改扩版。从2005年开始,由过去的周三4版改为周三8版,版面容量增加一倍,每年的投入要增加上百万。面对这样一次跨越,必须对报社自身的情况和行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分析和基本估计。

《中国有色金属报》作为一张行业报,见证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亲眼目睹他从小到大乃至成为世界有色金属大国的历程。在这样一个发展历程中,报社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挑战之一,相关产业报纸全面整合行业资源,拓宽报道领域,改革内部经营机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挑战之二,随着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企业的属地化,报纸的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广告资源、报纸发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同业竞争日渐加剧;挑战之三,报社经营管理机制滞后,资金短缺,人才不足,核心业务竞争力缺乏。鉴于上述挑战,报社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适应报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报纸改革,全面实现报社转型的整体思路。

报纸改扩版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改版一方面要通过扩大版面容量,为读者提供更多有用的资讯服务;另一方面,行业报已经实行了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报纸的投入还要有更大的产出,赔本扩版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按照报社社长的思想,我们办报纸,就是要实现“名利双收”(名就是读者喜欢看,利就是要有回报)。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次改扩版的“名利双收”呢?这次报纸改扩版坚持了市场化的原则,在保留行业宣传舆论功能的同时,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增刊扩版中,我们坚持了“广告倒推法”的原则,哪里有广告,哪里有效益,我们的报纸就往哪里扩版。由此,也就形成了报纸改扩版和报纸转型的基本理念:一是《中国有色金属报》要从传统的党的机关报转变为面向市场的(以中高端读者为主)经济类报纸;二是办报要以“一切为企业增值”为宗旨;三是坚持以“内容为王”的编辑思想,即由简单地满足企业的宣传需要,转变为为行业服务,为读者服务;四是办报人由新闻信息的记录者转变为新闻信息的经营者。基于上述原则和思想,经过自上而下的反复讨论,推出了周三刊8版的基本格局。

报纸新闻版内容设置

我们总的方向是强调办报理念:市场(向行业读者的信息需求靠近)、高端(基本读者定位为决策层和管理层,兼顾一般职工)、精品(内容、形式较完善统一)。在设置上,面向行业产业链条和读者需求层次;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结构调整。内容在面上展开,在点上深化,新闻版要加强报纸的服务功能。

内容突出导向性、重要性、时效性、总体性、服务性。关注政策要点、市场视点、产业焦点、行业热点、企业亮点。关注行业总体态势,关注世界有色金属产业。关注重要领域的发展和问题,关注企业的沟通需要与宣传需求。

具体在版面规划上,一至四版各有侧重。

一版 行业新闻版。在结构上进行一定调整,进一步突出新闻性和重要性,拓宽报道领域,适度加强国际有色新闻、宏观经济动向、国内产业动态报道,加强分析性、评述性报道。包括中国和世界有色行业重要新闻,国民经济宏观层面和相关产业要闻,有色金属产业新闻和企业新闻。突出信息的全局性、重要性、时效性、贴近性、典型性。

二版 市场版。包括有色金属现货、期货市场,环球有色金属市场,相关产业信息集成等。突出信息的时效性、有效性、宽广性。做到丰富的动态信息与富有特色的独家分析相结合,短期评述与中期预测相结合。

三版 专题版。包括管理经营、国际视窗、焦点话题、产业调查等专题。

四版 企业版。包括企业动态、党群工作、文化生活、名企介绍、产品介绍等内容,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形象宣传服务。

报纸专业版内容设置

报纸的5~8版为专业周刊,每周一刊,其内容进行了细分,使周刊更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性更强,努力将三个周刊办成服务于行业的产品信息交易平台、技术装备服务平台、加工材料资讯平台。本次报纸改扩版的重点,就是三个周刊的市场定位及内容设置。如何整合信息资源,突出新闻传播优势,开发新的读者,真正把内容转换为新产品,把数字内容增值,是我们创办新的周刊的基本思路。围绕这样一个思路,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内容设置的基本方法,既要有宏观思路、中观构架,也要有微观措施,以“广告倒推法”,实现分众周刊的目标。

首先推出《市场营销周刊》。有色金属行业是一个以期货交易为主的行业,市场营销、价格发现,是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共同关注的领域,而作为宣传舆论工具的《中国有色金属报》,长期以来忽视了该领域的报道,对市场营销人员缺乏关注。同时,我们在企业调查中发现,负责企业产品宣传推广、广告投放的部门,已经由过去的宣传部门转到营销部门。所以,必须关注市场、关心营销人员,只有让手里掌握广告宣传费用的人,关心、爱看你的报纸,你的报纸办出来才有生命力。

两年来,《市场营销周刊》为有色金属市场营销人员提供了最便捷的交易平台,报道供求信息、产品报价、各地金属期现货交易行情、市场评论、产品物流、国内外金属商情。并报道企业全新的经营理念、经营之道、经营人才,把周刊办成了企业的营销指南,受到了企业的欢迎,特别是吸引了一批产品广告客户,使报纸的分类广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其次,根据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的延伸,紧紧抓住了加工材料这个与人民群众生活最紧密的领域,吸引关联行业。如汽车、电子、建筑、电力,这些行业都是大量应用有色金属的领域。对此,我们推出了《加工材料周刊》,两年来,该周刊为读者提供有色金属加工业、新材料的最新动态,同时报道金属镁、钛、稀土、钨、钼、再生金属等产业的发展状况,推出《中国名牌》、《关注下游》等重点栏目,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进入有色金属行业,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再次,同时创办了《技术装备周 刊》。有色金属是一个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推动发展的行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优秀的科技人才是有色企业决胜的两大法宝。所以,关注技术市场、关注科技人才、关注世界科技装备发展,也就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核心。同时,这个行业最需要宣传推广的就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过去,报社长期缺乏专业人才,科技装备领域一直没有深入挖掘,也丢掉了很大一块市场和读者群,许多企业里的科技人员都不看杂志。自从创办了《技术装备周刊》以后,吸引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发出了新的读者群,创建了一批专家学者队伍,培育出以《技术装备周刊》为平台的技术装备交易市场,促进了行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内容资源整合的启示

我们在报纸资源整合过程中,主要在内容定位上下功夫,也就是哪里有读者,哪里有市场,我们就把报纸办到哪里,以满足读者的最大需要。在报纸的改扩版过程中,我们要求参与报纸工作的每一位采编人员,必须做到:“心中想着读者,眼睛盯着市场”,在全报社灌输一种“一切为了读者的需要”的思想,从而使报纸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总结这两年的报纸工作,要想把报纸办得有影响力,就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以国际化的视野,探索行业报的经营模式。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的行业报,大部分报纸还是“关门”办报,基本瞄准自己特定的工业领域,报纸的经营模式雷同。而这次《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改扩版,首先把自己的报纸放在了全球有色金属市场进行分析定位,寻找进入市场的突破口。与此同时,我们查阅了国外同行业传媒的经营模式,大量吸收了英国《金属导报》、美国《金属市场》等百年报纸的经营思路,改变了传统的办报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

二、准确把握行业脉搏,突出行业特点。有色金属行业属于资源类的原材料产业,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期货交易成为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产品价格周期波动较大,而且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基于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在报纸版面定位时,不是盲目参照其他报纸模式,而是针对行业特点,把金属品种细分,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做深做细,一些行业的重大事件,通过专刊特刊的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由于报纸的行业特点日益突出,使企业对报纸的依赖逐步增加,报纸的发行及广告收入明显提高。

三、创新报道方式,追求深入报道。过去,《中国有色金属报》主要以动态消息为主,突出文章短小,每个版要求不得少于多少条。结果报纸表面看起来信息量很大,但有价值的内容不多。应该说这种方式,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也许还有一定优势。如今,在我们这个行业,仅从事信息资讯的行业网站就有二十几家,网上的内容时时更新,报纸望尘莫及。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我们在改扩版中,扬长避短,改革新闻报道方式,要求编辑记者注重文章的分析性、解释性、建设性、关联性,把政策解读、走势判断、问题分析作为报纸的主打品种,形成了硬主体软表达的新闻报道方式。特别是三大周刊的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许多领导看完报纸后,都把相关文章剪下来收藏。

第4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顾名思义,套期保值这四个字表明了企业参与交易的目的和途径。保值是目的,即保住目前认为合理的价格,回避以后价格不利的影响,套期是实现保值的途径,即套用期货合约,参与期货交易。这样,套期保值的涵义可以表达为:企业为了回避价格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参与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买进)与其将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买进)的现货商品数量相当,期限相近的同种商品的期货合约。希望在未来某一时间内,在现货市场上卖出(买进)现货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原来卖出(买进)的期货合约,从而将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出去;它是交易者将现货买卖与期货买卖结合起来运作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意思,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例子,本例只起说明的意思,实际操作并不如此。

1.某铅矿的产品主要是铅锭, 2004年10月底,铅锭的现货价格为950美元/t,该企业根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情况认为2个月后铅锭价格将要下跌的可能性很大,为了回避铅价将要下跌的不利的风险,决定利用期货市场保值, 11月初于945美元/t的期货价格卖出1 000t.1月份到期的期货合约,该矿1月份生产的1 000t铅锭在现货市场上只能卖890/t,该企业在现货市场上卖铅锭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用885美元/t的价格,买进原来卖出的1 000t1月份到期的期货合约进行对冲,用期货市场上盈利的60美元/吨,弥补了现货市场下跌60美元/吨的损失,达到了回避价格下跌的风险。

2.某一锌合金厂的主要原料是锌锭, 2004年9月初,该厂接到一批合金订单,需要在11月份交货,生产这批合金需要300t锌锭,此时现货市场锌锭的价格为1 170美元/t,由于库存和资金的问题,该厂决定在10月份在现货市场上购买,但此时价格有上涨的苗头,为了回避10月初在现货市场购买锌锭价格上涨的风险,该厂决定利用期货市场保值,参与期货交易,该厂于9月初买进300t10月份到期的锌锭期货合约,价格为1 180美元/t,到了10月上旬,该企业到现货市场购买锌锭时现货价格已涨到1 250平均/t,此时10月份到期的合约已涨到1 260美元/t,该厂在买进现货锌锭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原来所买进的300t 10月份锌锭期货合约,用期货市场上的赢利1 260-1 180=80美元/t,弥补了现货市场上多付出的1 250-1 170=80元/t,回避了价格上涨的风险。由此可见,所谓的生产企业套期保值就是通过上述相互配置的交易活动,使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结果发生的盈利和亏损相互抵补,从而起到了锁定目标利润的目的。

套期保值之所以能起到保护现货价格和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作用,是由于保值者在进行现货交易或合约订购业务时,借助了期货市场。现货价格反映的是商品在发生交易时的供求关系,而期货价反映的是在现货价格的基础上人们对未来某一时刻商品供求水平的预测,而未来时间的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故又有近期期货价格和远期期货价格之分。

一般来说,近期的期货价格受现货供求关系的影响更为直接,但由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供求关系不会一下子就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因此,远期的价格也会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而言,某一商品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受共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价格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现货商品供不应求时,导致实际商品现货价格上涨。而相关的期货价格亦随之上涨,反之亦然。诚然,期货价格作为对当时现货供求关系的反映和对未来供求关系预测的信号,也会对现货价格运动产生影响,但从根本上说,是商品的实际供求关系的变化制约了价格运动的方向,因此,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是一致的,两者具有同向性。随着期货合约交期的临近,现货价格与一到期的期货价格已大致相等。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汇聚为一,因为到交割期时,期货合约的中“未来意义”已不复存在,每个期货合约到期时可用现货来交收,其持有成本已消失,故两者的价格理应大致相等,其微小的差价即为交割费用,即具有趋合性。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的同向性和趋合性,是套期保值的经济原理,这给交易者利用中和的方法来抵消价格波动对收益的影响提供了可能,正是上述经济原理的作用,使得套期保值能够起到为商品生产经营者最大限度地降低价格风险的作用,可以保障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稳定进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期货市场上持有与现货市场交易部位相反但数量相同的合约,当在一个市场出现亏损时,另一个市场就会出现盈利。这样就在两个市场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补偿、互相冲抵的机制。

二、涉锌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策略

(一)锌加工企业的套期保值策略

有色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对于如何融入全球期货市场、运用套期保值工具维护自身利益已经积累起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抵抗风险的能力今非昔比。“有色企业早就成熟了。”说起十几年前发生的“株冶事件”,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上海交易部总经理马惠智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国内没有锌期货,产锌国企缺乏保值平台,难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所以只能利用境外交易所进行套期保值。”马惠智指出,当时我国有色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程度相当于孩童,经验极为匮乏,因此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东方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张宜生分析认为,“株冶事件”的发生和解决有其历史特殊性。“株冶事件”事发前,国内最大的锌生产商株洲冶炼厂(株洲冶炼集团的前身),在日常生产、经营方面均堪称有色金属行业楷模。但由于参与卖空锌期货的套保头寸授权体制、调期交割的分散管理处理及后台的财务结算监管、风险监管等一系列关键制度和流程上存在漏洞,才为精通LME期货交易规则的国外炒家利用,最后因挤仓逼空而导致风险爆发。事发后,通过头寸止损、追加保证金、合理调期及组织货源交割等措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株冶事件”表明,期货作为企业重要避险工具的同时,本身也存在着风险,如果使用或管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据株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建军介绍,为保证正确使用和发挥期货套期保值的作用,防止再次出现风险事故,株冶集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期货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有了长期参与期货交易的经验和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株冶对于参与国内即将上市的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充满信心。

2007年3月份锌期货刚推出来的时候,有个锌的消费企业接到一个比较大的国外加工订单,是固定价格的,该企业通过计算,认为承接该项目有一些加工费和利润空间。但该消费企业担心未来的锌价会上涨,而国外订单又必须9月份到期按价交货,并且由于企业当时资金比较紧张,不可能事先大量囤积锌锭,这个企业就做了一个买入套期保值的方案,计算出企业的占用资金和可能引起的各方面的费用。

说明:28000元/吨是该企业能保证自己能赚到加工费的目标成本价,当时的期货和现货价都处于上涨之中,所以第一时间买入9月期货,买入价为28500元/吨,(保证金为10%)这样既保证了企业未来的目标成本价不会偏离太远,又节省了企业资金的占有量;到了9月份,现货和期货同步回落,该企业在现货市场采购了锌现货,价格为27500元/吨,同时在期货市场平仓了结头寸,平仓价为28000元/吨,这样一来,现货和期货的盈亏相抵销,目标成本价依然为28000元/吨,该企业成功如约完成加工合同,赚取了一笔可观的加工费用。像这种锌加工企业的套期保值,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需求,运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成功率也高,既帮企业节约了流动资金,又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

(二)锌冶炼企业的套期保值策略

对于锌的冶炼企业而言,他们同样存在着套期保值的需要,特别像去年底到现在这种熊市,参与的需求会更大,也更迫切。锌价从2007年9月份一直到现在的这一轮下跌,如果国内冶炼企业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套期保值的话,特别是那些靠进口矿来赚取加工费的企业不但加工费可能赚不到,更有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尽管自有矿的一些冶炼企业情况稍微好点,不过利润也会大幅减少。因此在判断了这一轮下跌行情后,及时建议那些冶炼企业客户在进口国外锌矿的同时,相对应的做空锌锭产出月份的期货合约,这样他的冶炼费将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不至于出现亏损;而自有矿的一些冶炼企业即做空相对应的锌锭产出月份的合约,保证企业的正常盈利。

(三)锌贸易企业的套期保值策略

很多贸易企业喜欢囤积现货然后等到消费旺季销售,这种习惯如果在锌价处于牛市之中,一点问题都没有,盈利空间也非常可观。但自从去年9月份以来,这种习惯就令大部分贸易商很受伤。近几年以来,随着有色金属波幅的不断扩大,中国的有色金属相关企业众多,因此积极参与到期货的套期保值已经是每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中,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只要企业严格执行套期保值的操作,就能为企业避免由于市场激烈波动带来的风险损失。

三、结语

第5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制度倾多头 融券难成“空”

利空效应无法真正释放

融资融券的启动对A股市场的深远影响体现在长远,它标志着A股市场告别了“单边市”时代。融资融券提供了“卖空机制”,当某些股票过度上涨后,理性投资者将融券卖出该股票,从而有利于股票合理定价。

鉴于融资和融券虽然同属信用交易的手段,但是二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各市场的交易状况来看,大多数市场的融资交易量要大干甚至远大于融券交易量,但是融券被视为更主流的规则,融券卖空被更多投资者视为有效管理投资组合的手段,也是金融创新的一块重要基石,大部分的研究也是在分析卖空的影响,因此,两种业务对市场的影响可能并非一致,而且从历史上看,很多市场并非同时推出融资和融券交易的,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分别从融资和融券两个角度来分析其对市场的影响。

融资是利好,融券是利空,很长一段时间内融券的利空还无法真正释放。香港市场的经验,卖空限制使得股票价格高估,当股票允许卖空后呈现负的超额收益。根据对香港市场买空、卖空的实证研究,我们认为融资买入是绝对的利好,而融券卖出是很大的利空。但是,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在开展卖空交易后的很长时间内香港市场的卖空交易额一直保持很低,且卖空交易额远低于买空交易额。我们判断我国股票市场的融券交易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从获批6家券商给出的可融券股票名单可清晰看出,券商提供融资交易的股票包含了沪深交易所列出的全部股票名单,但提供融券交易名单却大大缩水。即使股指期货推出后融券组合可以进行套期保值,但真正融券的数量也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因此融券交易虽然是利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利空不会真正释放。

禁止“裸卖空”

我国对于融资融券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中国的融资融券制度不允许“裸卖空”;其次,中国的标的证券只限于大盘蓝筹股,第三,中国的融资融券制度采用集中模式;第四,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都有一套严格的风险控制指标和风险控制措施。这一切都保证了我国融资融券推出后市场的稳定。

所谓“裸卖空”,是指投资者没有倦入股票而直接在市场上卖出根本不存在的股票,在股价进一步下跌时再买回股票获得利润的投资手法。进行“裸卖空”的交易者只要在交割日期前买入股票,交易即获成功。由于“裸卖空”卖出的是不存在的股票,量可能非常大,因此会对股价造成剧烈冲击。

但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所设计的证券交易制度下是不容许的,因为我们的交易体系要求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必须要先借到股票或者是先买到股票才能把它卖出去,所以中国就不存在裸卖空的情形。而按照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所规定的情况,我们是国家实行集中式的融资融券模式,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交易所、登记结算程序等监测、统计市场上的融资融券的交易规模。如果市场出现疯狂的情况,监管部门可以了解到基本情况,做好有效的控制。这个体制是充分借鉴了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和利弊关系来设计的,基本保证了融资融券顺利、平稳的推出。

得标的股者得天下

沪深交易所日前通知,融资融券初期试点标的证券名单分别与深证成指和上证50指数成份股范围相同,共有90只股票入选。券商可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条件在此范围内确定提供给客户的名单。融资融券标的公布后,市场短期或许对标的股能形成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从国际经验看,融资的规模一般远远大干融券的规模,所以利多影响一定程度上占据上风。

标的股:“权”倾两市

所选的标的证券虽然仅有90只,但全部为沪深300指数的权重股,且其流通市值和总市值分别为77780亿元和155714亿元,对沪深300指数的贡献度已分别达74%和77.3%,并已占A股这两个市值指标直的半数以上,流通股本和总股本分别为8414亿股和16709亿股,对沪深300指数的贡献度已分别达八成左右,并已占A股这两个股本指标值的六成以上。

行业集中度:金融化工为首

从行业分布来看,90只标的证券中,有21只隶属金融服务业,且仅这一个行业的流通市值就占到了标的证券池的55.47%。隶属有色金属行业的股票有11只,其他行业的都在10只以下。隶属化工行业的仅有3只股票,但流通市值也占到了占了标的证券池的10.82%。

流通市值相对较大的行业依次还有交通运输、食品饮料,有色金属、房地产、黑色金属、交运设备和采掘业。

由此知,仅金融服务和化工两个行业的流通市值和就已占了整个标的证券池的2/3,而上述9个行业的流通市值和则几乎了整个标的证券池的9成。因此这些行业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上证50指数和深证成指的走势。

估值水平:银行股最具优势

由上述统计可看出,目前上证50指数的估值相对偏低,市盈率为22倍,市净率为3.1倍,深证成指的估值相对偏高。市盈率为38倍。市净率为4.7倍。而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25倍。市净率为4.7倍。90只标的证券的市盈率中位数为69.5倍,平均市净率为3.4倍,平均每股收益约0.39元。

标的证券所属各行业的估值分布并不均匀。平均市盈率最高的是交运设备和综合行业,分别为79和75倍;平均市盈率最低的是黑色金属业和交通运输业,分别为-64和11倍,前者甚至为负(TTM法),行业内个券的市盈率分布最不均匀的是有色金属业,从-158~302倍都有,其次是交运设备,金融服务和黑色金属业。

从个券来看,目前市盈率低于25倍且且非负的个股占了1/3,其中低于20倍的有16只,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务业中的银行股和部分房地产业。市盈率高于40倍的个股有22只,占了近1/4,主要集中于有色金属、交运设备、机械设备和金融服务业中的保险股。亏损的行业集中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交通运输业。

由此看,大盘银行股的估值偏低,而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能推动这类金融蓝筹股的价值回归。

蓝筹革命一触即发

融资融券推出将强化价值投资理念

融资融券对于完善A股市场的

基础性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做空机制的增加从长期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降低市场波动,从短期看,融资融券的推出将有利于推动市场向上。

就融资融券业务本身而言,由于参与融资融券的品种是市场中规模较大、盈利较强、基本面较好的大盘蓝筹股,因此,推出融资融券推出将提升蓝筹股的市场需求,提升蓝筹股的流动性溢价,从而强化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

蓝筹股需求的上升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推动大盘上涨,增加市场短期波动。从香港市场经验看,1994年1月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在推出之前的一个月里,市场受到相关信息影响开始出现反应,市场波动性急剧增加,而后将逐渐恢复平稳。预计融资融券预期,将使市场出现类似变化。正因为如此,正因为如此,融资融券如果在市场较为低迷时推出将有利于市场氛围的活跃。

标的股的“抢筹”行情

由于融资融券将迅速启动的消息是今年1月初的,因此我们统计了年初以来近三月间标的证券的表现,看是否融资融券行情已完全在市场中被发掘。数据显示,在统计期间,沪深300指数下跌8.39%。

若以沪深300指数为大盘基准指数,则自年初至今,有32只股票的表现较超越了大盘,以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医药生物、家用电器、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和部分金融服务业中的银行股为主,其中超额涨幅最高的是中国国航,达36%。有26只股票的跌幅比大盘多了5%以上,主要是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采掘和部分金融服务业的股票。

由此可见,金融蓝筹、尤其是银行股迄今尚未出现市场预计的“抢筹”行情,从年初至今个股表现参差不齐,涨幅最高的是浦发银行,但超额涨幅也仅为9.8%。而在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开闸后,即使仅出于融资目的,90只标的证券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持,而银行股更是首当其冲。

大盘有望闻“资”起舞

A股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截至2010年3月23日,全部A股和沪深300指数以2009年前三季度的每股收益计算的静态市盈率分别为23.80倍和20.25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32.37倍和27.10倍,不过中小板的估值较高,其静态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之上。根据业内预计2010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区间为20-30%,以25%增长率测算,全部A股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为18-19倍左右,与历史平均动态估值水平相比,因此当前市场估值处在相对偏低区域。

截至3月22日A-H溢价指数已下降至116.75,接近历史最低位。从历史A股与H股的联动效应来看,A股市场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而且无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比较,还是与其它新兴市场相比,当前A股的估值水平都不高。

融资融券为股市带来“新鲜血液”

融资融券业务开闸初期,有望给市场带来900亿元的新增资金,相当于发行9个百亿大型基金。

在今年信贷收紧、限售股规模创天量、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融资业务带来的新增资金无疑将很大程度增加A股市场的流动性。融资融券不但完善了交易工具,最直接的“贡献”就是盘活了证券公司的存量资金,为A股市场带来“新鲜血液”。

第6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宗商品的这一波反弹,利好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同时利好航运业,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而大宗商品不仅对一些行业有影响,对股市、期货基金等领域也有深刻的影响。

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值得期待

大宗商品这波反弹对股市其实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就负面影响而言,资金肯定是向着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去配置,当大家发现大宗商品可能更值得配置的时候,那大部分的资金就会涌向大宗商品市场,这对于股市有一个资金抽离的效应。

但同时又有一些比较正面的影响,如果一些与大宗商品中上游行业密切相关的中上游企业是上市企业,那这个大宗商品的上涨就会反映到这些企业的利润表上面,企业的盈利就会变好,这些上市企业就会收到利好的效应。

如果从具体情况来看,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告诉记者,一方面对于石油这类大宗商品来说,从2014年至今油价下跌超过70%,跌幅巨大,产能过剩只有1%左右,因此可关注石油化工板块;另一方面有色金属板块迎来利好,2015年底以来,有色行业已由于市场因素自发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而2016年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有色金属过剩产能问题得到缓解,价格或有所反弹。

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认为,今年在有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大家都愿意把钱放到大宗商品市场里面去,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得特别突出,接近疯狂,这样就有点不理智了。

除了股市,此次大宗商品的暴涨也促进了期货基金或期货市场的反弹。

大宗商品经历漫长的低迷期后,近期走出低谷,相关主题基金也随着业绩飙升。白朋鸣给记者分析道,“3月4日夜盘时段,国内螺纹钢、铁矿石、焦炭、焦煤等多个品种封于涨停板,其他多个品种也逼近涨停,期货市场涨停放大了现货市场的供求矛盾下游客户提前采购需求和贸易商投机采购需求叠加,形成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轮番上涨的正反馈强化过程”。

目前来看,有不少的基金公司都在考虑,或者正在发行商品的ETF,他们也很想要参与到大宗商品市场的交易当中来,以基金的方式介入到大宗商品市场是一个趋势。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原油期货准备了很多年,但是因为谨慎,到现在还是没有推出,如果2015年年底按计划推出,现在就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李莉告诉记者,“因为国内的真正能源方面的期货不多,所以油价这方面影响可能不太大,国际原油我们主要还是看外盘。”

五月进入淡季 市场或进行调整

很多人认为,这波大宗商品的价格反弹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回暖或可期。

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素来看,美元指数只是阶段性见顶,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仍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回暖,房地产行业的拉动功不可没,经济是否持续回暖,渤海商品交易所BEST产品事业部产品经理王志远认为,这取决于能否保持房地产投资的延续性。

目前看来,房地产库存较高,尤其是对于三四线城市,很难保持延续性。同时,一季度中国M2货币增速为13.4%,GDP增长为6.7%,经济增速创近年新低。货币扩张与经济增速的张口越来越大,目前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王志远认为,中国经济是否真正回暖取决于改革的落到实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伴随国家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的落实,产能过剩行业的供需矛盾将得到进一步解决,经济长期仍然是L型”。

对此,白朋鸣则认为,大宗商品的反弹不代表中国经济的回暖。“终端需求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下游补库存需求导致目前库存已经非常明显的上升,接下来需求就会减少,预期库存周期会使大宗商品有新一轮的下跌,或者回到原来的位置。”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更是认为,此次大宗商品回暖和中国经济回暖没有相关性,此次反弹只是一个投机短炒。

现在期货市场基本上能炒作的因素都是预期,李莉表示,其实市场一直玩的都是心理战,都是预期,没有任何实际的举动。“所以实体经济如果要复苏还是需要时间的,就目前来看,尤其是我国的期货市场,跟经济的基本面还是有一定的脱离的。”

经济回暖和这波行情的上涨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总体上经济是在底部慢慢企稳,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李强表示,大宗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回暖的一定的预期,现在经济结构会出现调整,可能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经济结构调整必然涉及到产业的调整,产业的调整就会涉及到产能的调整,产能的调整还会涉及到很多就业问题甚至一些地方的财政问题,所以大方向是好的,但是中间经历的‘阵痛’也会比较多。”

目前的反弹行情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至于投资者所关心的大宗商品的未来走势,白朋鸣认为,大宗商品反弹后市仍需谨慎,预计未来一个季度大宗商品整体步入调整可能性较大。

“大宗商品原材料一般在上游,上游的价格涨跌取决于下游的需求,下游走势好了需求就大,需求大了价格就涨,美元走势和世界经济走势共同决定它的价格。”苏剑这样认为。

从去年股灾之后整个商品生产的持仓额是往下走的,资金配置的持续性可能还会慢慢向大宗商品流入。

“从中长期来看,只要产能没有大幅增加,价格上涨的持续性可能还是有的,风险是在于这种行情的走势过于激烈,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整个的价格波动会加剧。”李强还说,“之前有些‘填坑’的行情,不管是基本面好不好,只要这个大宗商品的价格没有涨起来,可能都会被拉高,有些商品如果没有基本面的配合,后期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总体的大趋势还是有一定乐观预期的”。

及时止损勿追高

长期来看,大宗价格的暴涨暴跌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大宗商品的上涨往往预示通胀也是随之上涨的,中心期货研究部分析师尹丹对记者表示,目前在全球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自己的经济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要么是企稳,要么就是经济增速下行,在这样经济相对比较疲软的情况下,如果任由通胀上升,就可能面临经济停滞或通货膨胀的问题,这对于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

5月份市场会进入到淡季,还能不能支持这种行情的延续性也是很多产业比较担心的,目前比较焦灼的市场也会有一些博弈。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更要注意市场的风险。

投资者还需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董登新提醒道:“参与大宗商品炒作尤其是大宗商品期货炒作的,不管有没有赚还是尽早撤离,赌博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涨幅已经比较大了,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回调,回归常态。

对于有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时间点是特别值得把握的,尹丹表示,在2016年二季度末市场的流动性是相对比较糟糕的,一方面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很有可能是在今年6月份再度升高,会造成资金抽离;另一方面,二季度往往是一些银行公布其财务报表的时候,不排除会有其他银行像2016年年初欧洲局部爆发过的大型跨国银行出现的资金问题。

第7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需求”被认为是铜牛市的主要推动力。但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加上房地产调控等措施的影响,中国对铜的需求已经出现下降。

同时,由于铜矿石供应量正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这让业界感受到了基本面形势可能要出现扭转的压力。

分析人士称,这甚至可能终结铜的牛市。

全球库存高企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每年的铜需求占全球铜年需求的比例达40%左右,这对铜价的走势举足轻重。不过,由于经济弱势导致铜需求下滑,中国国内铜库存已经持续高企。

“铜库存压力在明显增加。11月中旬,中国保税区铜库存已经达到70万吨左右,而往年保税区库存量一般不过二三十万吨。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铜库存接近20万吨,去年底上期所库存最低在6万吨以下。”新湖期货有色金属高级分析师廉正对《英才》记者表示。保税金属是指运抵中国尚未附加17%增值税的金属。

事实上,除了国内库存高企之外,全球铜库存都面临较大压力。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库存11月13日库存量为25.4万吨,库存总量仍处于近2个月的高位。

北京中期研究院院长王骏对《英才》记者表示,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的持续增加,说明铜需求仍然疲软。只有全球制造业开始复苏,全球铜需求真正开始启动,库存才会出现持续回落。

对于需求疲软的原因,王骏分析表示,全球宏观经济整体弱势导致了铜消费普遍不景气。不光是发达国家情况不好,新兴市场国家的表现同样也不好,特别是中国的消费下滑影响更为深远。

金瑞期货分析师叶羽钢指出,今年1—9月,中国铜材产量累计增速为9.7%,已降至近十年来的低位(2006年除外),这是中国铜需求增速放缓的有力证据。

“从铜的几个主要消费领域来看,中国今年家电产量明显低于去年,汽车行业增长缓慢,电力行业也不好,房地产行业受到调控政策影响,这对铜的需求来说影响很大。”王骏说,但如果对比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期所铜期货的价格走势,可以发现近期伦铜价格跌幅更大。这说明外部市场的需求相比中国要更差。受近期工业回暖的影响,国内铜期货价格反而更抗跌。

数据显示,中国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2%,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回升至50%的荣枯线上方。这也是今年5月以来PMI指数首次回升到临界点以上。

除了消费不给力之外,供应方面的压力也正在逼近。

在过去十年时间内,除了中国需求的推动之外,全球铜矿产量一直较低,也是铜价走强的重要原因。但如今矿商正在努力扩大产能,并且很快将有所成效。

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在10月上旬表示,预计今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将增长1.5%至2000万吨,需求则增长2.6%至2040万吨,供应缺口料达创纪录的40万吨,今年将是铜市连续第三年出现供应缺口。不过,明年铜矿产出的增长,将扭转持续三年的供应缺口趋势。随着现有炼厂恢复生产,及非洲湿法冶炼厂、中国电解铜厂扩大产能,全球精炼铜产量预计将增长6%至2110万吨,而精炼铜需求预计仅增长1.5%至2070万吨,届时将出现供给过剩40万吨的局面。

廉正表示,从2012—2015年,全球铜供应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每年铜供应的增速在4%—6%的水平,而往年的增速只有1%左右。同时,由于目前宏观经济不振导致消费整体不太好,预计到2015年,每年铜消费的增长只有2.5%左右。

后市易跌难涨

事实上,高库存确实挫伤了铜价。

从8月下旬到9月中旬,铜价经历过一波不小的上涨,累计涨幅约13%。但高库存的压力随后让这波上涨无力为继。从9月下旬开始,铜价便步入持续下滑通道。上期所铜期货主力1302合约在9月19日盘中最高价60550元/吨,但到11月13日收盘价已经跌至55460元/吨,累计跌幅超过8%。

对于这波行情的变化,廉正表示,铜价从8月底到9月中旬的上涨,主要动力来自欧洲和美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刺激。但在利好兑现之后,高库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盈利者获利回吐,就导致了随后的连续下跌行情。

对于接下来的价格走势,银河期货首席金属研究员车红云对《英才》记者表示,中国铜消费在7、8月时已经降到了地量,中国经济最差的时候基本已经过去,消费再往下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铜价可能维持低位震荡走势。但是,明年上半年全球将有不少大矿山投产,产能在下半年可能就会出现过剩的情况,而明年全球经济预计是低位增长态势,消费大幅回暖的机率很小,因此,到明年下半年,铜价将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在明年下半年时遇行情上涨,是抛空的良机。

第8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近期,国内大宗商品轮番上涨,不少已刷新历史高点纪录。其全面飘红的背后,是市场流动性宽裕的真实写照,毫无疑问,市场正经历着又一轮资产泡沫膨胀。

2010年依然是一个经济复苏之年。然而,不同国家的复苏之路却发生了一些改变。中国全年都在与通货膨胀相抗衡,从年初3%的CPI目标,到9月份3.6%,再到10月份不得不加息,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些现象及政策的改变都在证明着国内经济向好已经毋庸置疑,时下当务之急在于解决过快上涨的资产价格。

反观美国,距其“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出台多时,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在明年二季度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每月750亿美元,再加上回笼资金,预计明年上半年前的总购买规模将达到8500-9000亿美元,即每月1100亿美元,美国表面上借口以此来刺激其经济复苏,固然没有异议。

然而,实质上美元作为美国一国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其价值走向存在“特里芬两难”,美国一旦通过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贬值后,势必引起国际市场价格走高,美国在明知“两难”境地的情况下选择继续“量化”,势必将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造成极大压力,并进一步推高其他国家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可以看到,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的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也同时在演绎疯狂,美元主动性贬值导致各国货币被动升值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竞相贬值本币做法,促使全球通货膨胀时代的到来。

此外,国内不少期货品种确实存在库存紧缺格局。早在三季度末,棉花、玉米、白糖等库存就降至较低位置,近段时间以来,这些品种的库存也没有改善迹象,尤其像棉花,今年天气因素影响作物产量。另外,从美国情况来看,产量下降及出口增加导致美棉供应更加紧张,美棉库存已是19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橡胶也同样面临市场货源不足问题,需求强劲与供应不足成为鲜明比照,沪胶也在此间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从总持仓量和总成交量状态来看,国内期货市场资金规模正处于历史最高点,可见流动性充裕对于这个市场的影响力。后市来看,在资金量没有明显回避情况下,市场出现急剧转势的概率极小。

尽管如此,笔者依然认为提示风险尤其重要,特别是政策风险。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在被市场逐步消化之中,尤其是在至明年上半年的购买规模之下,市场短期内预期已经转为既成事实,时下需要关注的是国内的宏观政策调控趋势。既然政府已经于10月下旬首次加息,那么就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较好的,在这个基础上,紧缩预期将始终伴随四季度的通胀进行。

第9篇:有色金属期货行情范文

本周期货市场继续维持震荡走势,这令许多趋势交易者大伤脑筋,损失不小,然而震荡往往是市场的常态,趋势行情则非常稀有,这需要投资者有扎实的基本功,付出不一样的努力才能适时捕捉得到。

我们知道商品市场中的工业品走势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了解宏观经济的动态对判断工业品未来走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大的宏观经济体来看,美国、中国虽都在复苏,但程度却有所差异。

数据上来看,美国制造业PMI2月份上升至54.2,创1年半来新高。美国1月新屋销售数量超出市场预期,创近4年半来新高,美国就业市场也呈改善趋势,经济状况持续好转。

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经济虽保持平稳增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未来国际货币宽松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中国保持稳健货币政策与国际“潮流”似有所悖逆,需要一定力度的坚守。而这种坚守实际已经处于最后时期。当季热钱涌入的背景,已经加大对流动性扩张的控制难度,而未来回收流动性的成本也将更高。2007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快速升值,其实利弊参半。当时中国选择了快速升值以期应对美国压力,其结果对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至今余韵犹存。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继人口红利接近消失后,环境红利也面临消失,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认真关注环保并加以治理的时期,显而易见的是,当下中国经济回升的势头并不强,应该处于弱复苏的过程,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也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增速。

加上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还在继续,新“国五条”后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当然目前鉴于“国五条”细则尚没有规定明确的执行时间,预计对相关工业品的影响短期并不会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