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伊索寓言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伊索寓言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伊索寓言故事

第1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相传《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他是大名鼎鼎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他一出生,便遭遇不幸――据传他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图;同时,他又矮又丑,被人当作疯子。

他之所以能成才,主要得益于他的母亲。在苦难的童年生活中,也许只有母亲一人愿意为他操劳。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等到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经照料过他的老人一起离家去各地漫游,因此知道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等动物的故事。这些,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成为了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幸运之神在向他微笑,并把手指放进他的嘴里,使他的舌头放松。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开口说话了。从此以后,人们便都很喜欢听伊索讲故事,也都敬佩他超凡的智慧。伊索曾经机智地解救朋友,还打破了自己奴隶身份的桎梏。但最终,他因得罪了主人而遭到杀害。

[内容概要]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现存的《伊索寓言》,汇集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后人将它们统归在伊索的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中又加入了印度、阿拉伯等国及基督教的故事,最后达到了现在的三百多篇。所以,严格地说,这部作品应该是对古代寓言故事的汇编。

从这本书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来看,它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它揭示出当时穷人和奴隶的悲惨处境,表现出严重的阶级对立,同时也谴责了当时人压迫人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和恶人进行斗争。这些故事,是现代读者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例如,《农夫和蛇》劝诫人们对敌人不要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去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指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的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平安安地生活的。

[美点探析]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浅显的小故事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还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是寓言的典范之作。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将它作为说理论证的例子,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伊索寓言》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美在故事精巧。《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都短小精悍,每则故事一般只有四五百字,读者很快就能读完。故事短小并不意味着乏味,这些故事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

二是美在内涵丰富。读任何一个寓言故事,我们都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受到启发。原来,《伊索寓言》就像一个魔法袋,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故事的许多意蕴,这正是我们对《伊索寓言》百看不厌的原因。

三是美在语言独特。作者的语言技巧十分高超。一是采用拟人化的语言,比如赋予故事中的每一种动物以人的性格:牛忠实,狐狸狡猾,狼则奸诈。作者借这些动物来讽刺、批评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身上的弱点。因为伊索奴隶身份的局限性,他搜集的都是流传在奴隶中问的故事,都是以物喻人的,所以,《伊索寓言》还被称为“奴隶的语言”。二是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让读者在幽默的语言中明白故事的寓意。比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就是通过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从而让读者领会其中的寓意的。

[精彩选文]

(一)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都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又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一起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的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接受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公山羊的后脚,跳到他的背上,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这故事说明,聪明的人应当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去做。

真情赏读

从标题看,这则寓言是通过讲述动物的故事来寄寓深意,启发读者思考的。狐狸不小心掉进井里,爬不上来了。他使出了浑身解数,诱骗公山羊下到井里喝水,然后借助他的身体从井里逃了出来。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作者通过对狐狸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把狐狸狡猾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当狐狸掉入井里后,“挣扎”这一动作表现出它求生的本能,也为下文写羊的上当受骗埋下了伏笔。当羊主动问井水的味道如何时,作者着重描绘了狐狸此时的心理和神态:一个“暗喜”、一个“镇定”,使狐狸狡猾、富有心机的个性暴露无遗。接着,狐狸精心准备,诱使公山羊上了当。

再回到故事本身,故事的寓意隐含在狐狸最后说的那句对羊的忠告中,这句话像是在暗示读者:羊正是因为不够聪明,才会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作者在揭示故事的寓意时说:“聪明的人应当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

(二)赫耳墨斯和樵夫

从前,有个樵夫在河边打柴,不小心将斧子掉进河里,他伤心地坐在岸边痛哭。赫耳墨斯正好从此经过,问明他哭的原因,很可怜他,就跳进河里去捞斧子。第一次,他捞上来一把金斧子,樵夫说不是他的;第二次,他捞上来一把银斧子,樵夫又说不是;第三次,他把樵夫的斧子捞了上来,对方认可了。赫耳墨斯看樵夫为人诚实,将三把斧子都给了他。

樵夫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伙伴们听。有个伙伴也想得到好处,便拿上一把斧子,去河边砍柴,没砍几下就故意把斧子丢进河里,然后坐在那里哭。不久,赫耳墨斯出现了,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回答说丢了斧子。赫耳墨斯捞起一把金斧子来,问是不是他的,这个人立刻说是自己的。赫耳墨斯明白了他的用意,不但没有给他金斧子,就连他掉进河里的那把斧子也不管了。

这个故事说明,神只会厚待诚实的人,而鄙视那些小人。

真情赏读

第2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伊索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传》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陆续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道发生过多少点点滴滴的小事,而在这些小事里又蕴含着某种意义。准确的说应该叫真理。有一本书不仅让我学会去发现他们,也告诉了我不少的真理。他就是由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着名的寓言家伊索着作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他不仅富有极强的童话且寓意深刻。特点是多拟人化的动物故事为主,也包括阿拉伯故事和印度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偷和他的母亲》。

《小偷和他的母亲》这篇故事讲了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同学一块写字石板,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后来他又继续偷。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孩长大成小伙子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有一次,他被当场捉住,反绑着双手,被押送到刽子手那里。他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这时,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贴耳说一句话。他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来。母亲骂他不孝,犯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使母亲致残。儿子说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给你时,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何至于落到这种可悲的结局,被押去处死呢?”这故事说明,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我也曾今犯过和小偷一样的错,可妈妈却狠狠的教训了我一顿。我很不甘心,因为我认为偷了也不会怎么样。可是当我读了《伊索寓言》后,我终于明白了妈妈当初为什么打我了。还记得我买那本书的时候,售货员对我说:“我认为《伊索寓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世界名着。”现在我也认同他的观点。《伊索寓言》告诉我了如何做人,也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告诉了我真理。《伊索寓言》可真是一本好书,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啊!

广东广州岭南中英文学校六年级:来瑞麒

第4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选取了三则伊索寓言,教材中也安排了阅读《伊索寓言》的读书活动。作为教材规定的必读书目,我们如何引导学生乐读、爱读、会读这本书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三个相关联的读书活动:欣赏伊索、批判伊索、超越伊索。

一、 阅读寓言,欣赏伊索的智慧

在教学完课文之后,我们很顺利地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但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自主的阅读,不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不一样。爱读书的学生会读得津津有味,不爱读书的学生只会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如何使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提高?我们选择了“讲故事”这一最传统的办法。光是讲故事,提不起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讲故事前加入了“画图画”这一环节。

所谓“画图画”,就是选择《伊索寓言》中学生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把这个故事分成四部分,每部分都可以画成一幅画。然后用创作四格漫画的方法,依据故事内容画出四幅漫画。学生在讲故事时,先在实物投影上呈现自己画的四格漫画,用手指着图画一幅幅讲过去。四幅画讲完,故事就完了,同时再加上伊索的寓意。(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四格漫画,一两幅漫画也可以)

“画图画”首先要求学生对《伊索寓言》有广泛的阅读,挑选出比较好的故事,画起来才有滋有味。其次要求学生深刻地领会寓言的意思,这样才能根据寓意与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创作出图画来。第三,有了图画,讲故事的人会特别慎重,故事的内容会记得更加清晰,而听故事的人边看边听,会觉得津津有味。

我们在课文学完后,即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完成图画。下星期抽时间来讲故事。

二、 批判伊索,说出我们的解读

“批判伊索”这个想法还得益于一位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课间,有个学生忽然对笔者说:“老师,我有一则寓言不明白。”笔者仔细一看,果然这则寓言的寓意与现代的想法相去甚远,难怪学生读不懂呢。如果细细地读《伊索寓言》,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道理”放在现在不合适了,讲得不完善了,或许说“我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针对学生的这些“不明白”“不理解”“不同意”开展了阅读交流。

交流中,教师出示了一则寓言《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伊索说:“聪明的人应当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那么,我们换一个角度说:“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坏人,我们要时刻提防着坏人的陷害。”这样说是否恰当?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们觉得有道理。

“关于这则寓言的寓意,你觉得还可以怎么说?”有的学生表示支持教师的观点:“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学生保持中立:“我觉得这则寓言的寓意应该是凡事应三思而后行,也可以是提防坏人,因为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和我们的想法会不同,所以,以上两种寓意我都同意。”也有的学生说得更深刻:“寓言没有绝对的寓意,换个角度就能想到其他道理。我这样想,狐狸不能这样子的,就算是把公山羊骗进了井里也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再把公山羊拉上来。公山羊的好心被狐狸利用了。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损人利己,所以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来提防别人设的骗局,有时候好心也不一定有好报。”

从一则寓言可以推及所有的寓言:“再读读《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细细看看故事结尾时作者加在那儿的‘道理’,你觉得哪些还需要改进?”学生们会沉下心去带着批判的目光来读,并且会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有的学生读了《大猴子与小猴子》后补充说:“过分的关心宠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发挥孩子的潜力,使孩子从思想上、行为上得到充分锻炼,增强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有的学生读了《狮子和老鼠》后说:“我认为,哪怕你是百兽之王,也不应该轻视任何一个人,因为,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一个善念,或许救了别人,也救了自己。”(原书上的寓意是:时运变幻莫测,有时甚至强者也需要弱者帮助)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书,是我们引导学生读书时需要注意的一种思想方法。但小学生思维方式单一,容易走极端,有了批判的精神,什么都敢批判。因此在交流结束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对于这则寓言,为什么伊索这样写?”因为伊索有自己的理由,同时一则寓言既不可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解决生活与社会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伊索结合讲故事的对象,结合当时的情境,选择了最合适的一个道理,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理性的态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作品,这才是真正的批判精神。

这一活动过程可以不利用教学时间来完成,只需要在讲故事后用5分钟时间来引导学生关注这个问题,然后把相关的话题发在网络上,学生可以利用其他时间来阅读,交流自己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 创作寓言,我们能超越伊索

伊索寓言故事的主角大都是动物,如狐狸、狼、驴子。学生们读了之后,都对贪婪的狐狸感到好笑,对恶毒的狼感到痛恨。那么,狐狸为什么会说话?狼为什么会做坏事?驴子为什么不动动脑筋?其实,故事中的动物不都是人的写照吗?正是伊索对这世间不同的人和事有许多感悟,但鉴于自己奴隶的身份,他又不可能与其他人平等对话,因此,他只能用这些动物们的贪婪、狠毒和愚蠢来反映这世间人的贪婪、狠毒和愚蠢。

了解了这一点,学生们顿时觉得伊索寓言也并非遥不可及。因此,当我们问学生能不能也来写寓言时,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但要写好寓言,光靠激情还不够,于是我们开展了第三次读书活动――创作我们的寓言,我们也能超越伊索。

只要是那个故事能讲出道理,我们就认为它是寓言。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故事,一开始,学生们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觉得寓言就应该是高深莫测的,故事也应该是短小精悍的,其实不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大多数小事儿都可以讲出一点道理来,如有位同学课间把自己的书借给了别班的同学,这不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吗?还有位男生甩绳时一不小心,把一位女生弄哭了,这不是“大事都是由小事造成的”吗?有了这些故事,我们的寓言就有了脚本。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思维的匣子就会打开。

接着,我们要学伊索的样把故事的主人公换成动物――因为这样更像寓言(也不一定非要动物)。当然,不是随便找个动物的名字就可以了,动物的特点需要和人物的性格大致吻合,这样的寓言才会给人更真实的感觉。如狐狸的特点是狡猾,适用于总爱贪点小便宜的人;猪的特点是懒惰,则适用于那些老不做作业的人……可大多数时候,故事里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够鲜明,怎么办?没关系,女生都可以叫做兔子。不过,不同的兔子有不同的名字:“乖乖兔”“红眼兔”“异想天开兔”……当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人物不要出现得太多,最多只能三个,否则容易把短小的故事搞复杂。

最后,我们还要给自己创作的寓言写一段寓意。像伊索寓言一样,要求加给故事的寓意短小而精致,有发人深省的力量。如果能给自己创作的寓言加上一幅四格漫画,那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最后,把自己创作的故事读给家长、同学、老师听,或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来看。

第5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1.理解生词,联系语境选择“够”的义项;辨析“谎”和“慌”的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一两则寓言故事。

3.读懂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4.读懂一则课外的寓言故事,并学习仿写寓意。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中有三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看图讲述三则故事。(随机板书小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

1.这三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评价:这么酸的葡萄不吃也罢。

评价:读出惊慌失措的语气。

评价:你读书的声音多么美妙。

师:这三句话,说话的人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比较是思考的一个办法,比较能产生新的智慧。

2.板书“谎”。说谎的时候心会发慌,板书“慌”,书中有一个词:“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区别两个字的写法。

3.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他们说的都是谎言?(相机学习相关句子,指导学生阅读)

A.葡萄酸吗?

B.说这话时,真的有狼吗?

C.蝉的声音?

4.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三句话放到故事中去读读,思考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都要撒谎呢?带着这个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读一读,找到具体的词句,可以用笔写一写你的感悟。

(二)同中求异,细读课文

1.细读“酸葡萄”

(1)学生交流想法:为了吃到这葡萄,它――“够”在本文中的用法(字典里解释:①数量上可以满足需要;②达到某一点或某一程度;③用手等伸向不易达到的地方去接触或拿来。)

(2)抓住“直流口水”“想尽”“回过头”写想吃;抓住“白费劲”“只好”写吃不到。

(3)指导读

师:那些葡萄晶莹剔透、非常诱人,馋得狐狸牙齿格格地响,可是它眼睛看得到,嘴巴吃不到,想一想,这里的酸是什么意思呢?

心里酸溜溜的,就把甜的说成( ),把好的说成( ),把美的说成( )。这个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

(4)指名读,评价,再读。

(5)师:所以狐狸说这个话是“安慰自己”。用一个成语来说,叫做“自欺欺人”(板书)

现在,“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狐狸先生这句话,已经成了世界性的俗语了。

(6)训练(出示)指名读:学校要举行书法比赛,好多同学都在努力练习,唯独张兵不认真。比赛结果一出来,张兵自然是名落孙山。看见获奖同学上台领奖,张兵说:“在学校拿个奖有啥稀罕的!”

《狐狸和葡萄》中的这个狐狸说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无能为力的表现。

(出示:)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没有成熟。

(7)齐读

2.细读“狼来了”

(1)学生交流想法:抓住“好几次”“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

“狼来了!”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A.看来,虽然它嘴里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心里却是很(表情,等着看好戏)……

B.抓住“吓坏了”“慌忙”大叫,指导朗读。

(2)(引读)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师:真的很着急。感觉表情皱眉、哭相。非常好,读牧童第二次喊“狼来了”把牧童的紧张求救的语气读得非常到位。

(3)(引读)可是没有人来帮忙,他继续大喊(齐读)――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4)牧童这次说的是真话,却没有人来帮忙。书中用一个转折词告诉我们这个结果,哪个词?换哪个词?齐读这句话。

(5)揭示寓意:你能告诉牧童这是为什么吗?

3.细读“奉承话”

(1)抓住“圈套”换词理解,美丽的谎言后面有个――“圈套、陷阱、阴谋”。

(2)狐狸是怎么精心编织这个美丽的谎言的?嘴上真是像抹了蜜一样甜。指导朗读。

(3)用同样的办法,狐狸又骗了谁?为什么乌鸦会受骗?而蝉没有受骗?这是一只( )的蝉?

(4)让我们再从语言中认识这只狡猾的狐狸和聪明的蝉。

(5)分角色朗读。

(6)师:多么聪明的蝉啊!它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出示:)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可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训练: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有没有一些人的错误或失败能给我们提供教训?

师:只要我们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就算是个聪明人。(板书:吸取教训)

这句话是从蝉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这只经常编织谎言达到自己阴谋的狐狸的角度来说呢?你想对狐狸说什么?

师:“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三)异中求同,整体建构

师:看来,三篇课文都与这个“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谎言,是为了捉弄别人;大树下的狐狸的谎言背后,是设下的圈套。

1.下面默读课文,看看这三篇课文之间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则寓言故事的结尾都讲了一个道理。

2.出示三句话:我们把这三句话来读一读

师:《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故事的最后用精练的话点明大道理。这一句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则寓言故事都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生动有趣。

3.我们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4.想想为什么这些故事会流传下来呢?

“有道理”“有说服力”“耐人寻味”“有趣”。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让我们也来做个小伊索,为下面这个故事添个有说服力、耐人寻味的结尾。

1.根据《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五)作业

1.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说明:现在同学们对故事的理解更深刻,一定会比刚才说得更好。)

第6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M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的故事是“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的见解和思想是“寓意”。寓言常常是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常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具有荒诞色彩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而故事的寓意却饱含着生活经验,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哲理情趣,让人们在笑声中深思。

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不断收集、创作,大量的寓言便保存下来,成为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现存作品当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我国古代的经典寓言,以及出生在18世纪的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等。

二、走近狐狸,了解习性

狐狸身体纤瘦,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长期单独生活,机敏伶俐又警觉胆小。因为习性特点,狐狸多被人类冠以阴险狡诈之形象,对其很难产生好感。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此类型的人,因而在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中,它出镜率很高,经常以反面角色出现,起到衬托、讽刺与教育的作用。

三、狐狸形象在寓言故事中的艺术魅力

狐狸频繁出现在经典寓言里,每一次的形象都不完全一样,它是一个集个性、典型、多样于一身的角色。它丰富了寓言内容,有警示、教育的思想内涵,又凸显了作品感染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分析经典寓言故事中狐狸的不同形象

《狐狸和乌鸦》中,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口中的劳动成果――肉,对乌鸦大唱赞歌,接连施计。第一步热情问好。狐狸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没有效果,接着关心孩子。“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看到进展后,再投其所好,大肆奉承。“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此话一出口,乌鸦再也平静不了了,“哇”的一声,肉掉了,狐狸成功了!这只狐狸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跃然纸上,它想尽主意,从乌鸦弱点爱听奉承话入手,抓住其对自己羽毛和嗓子不满意的心理,从而达到目的。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不劳而获的懒汉子,了解对手内心的心理学家!不过,它的智商却用在骗吃骗喝上!

《狐假虎威》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一只东跑西窜的狐狸一不小心落入虎口,面对凶猛饥饿的百兽之王,它很快镇静下来,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借老天爷的谕旨吓唬老虎,在老虎半信半疑之下,又自告奋勇地带领老虎去百兽面前验证,以此来打消老虎的疑虑。这只狐狸是机智的,它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用老天爷作挡箭牌来迷惑敌人,它又是狡猾的,用身后的老虎来作威作福,着实把其他动物吓得不轻。

这两只狐狸是狐狸家族的典型代表,用高智商达成目的。但寓言故事中狐狸形象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它是多样的。再看《狐狸和葡萄》中的主角吧,一只馋嘴的狐狸看到挂满枝头晶莹透亮的葡萄,心中大喜,尝试多次仍无法摘取时,内心充满无助和失望,面对别人的奚落嘲笑,它不仅不承认自己能力不够,还一味强调葡萄没熟,不好吃。这是一只极爱面子的狐狸,不能全面正确认识自己,失败之后又不善于分析原因,真是蠢得可爱。

2.狐狸形象的成功塑造所隐射的思想内涵

在这些经典寓言故事里,人们大多对这些狐狸是鄙视的、嘲讽的、憎恶的。因为寓言作品是借着这些狐狸形象来隐射现实生活的一些人和事,像狐狸花言巧语的假、贪心奸诈的恶、为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是人们难以接受的。由于个体力量的有限,现实生活的不完美,作品在成功塑造狐狸形象的同时,把人们憎恶的人和事进行丑化,暗含了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向往和赞美。如《蝉和狐狸》故事中,当蝉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识别狐狸的险恶时,作品暗含了对这只智慧蝉的夸赞。《狐狸和山羊》虽揭示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的道理,但深入思考后,如果大家都像山羊一样的善良,这个社会不是更美好吗?

3.在形式上狐狸的反面形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虽然寓言篇幅短小,可在寥寥几笔下,却塑造了很多深刻而鲜明的形象,很有感染力。这和反面角色也有一定的关系。

(1)反面角色更显情节曲折

由于反面角色与正面角色会产生冲突,往往能制造波澜曲折的情节。如《狐狸和狗》一文中,狐狸走入羊群,被狗看见了,他立刻谄媚地堆着笑脸说假话骗狗,好让狗离去,却被狗一眼识破,结果狗叫来一群小狗吓跑了狐狸。这里狗和狐狸,一正一反两个角色,作者只用简单几笔,用狐狸的狡猾和贪心衬托出狗机智、正义的形象。

(2)反面角色更显作品感染力

第7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网上教学已经第三个周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渐渐熟悉,面对着面脑也能基本能侃侃而谈。学生们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大多数同学表现的很积极,老师一开直播马上就能进入,这样节省了等候学生的时间,为同学们能多讲解点内容。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没能及时参与到直播中,询问后说是没有时间,等有空了回去看直播。针对这一点我也在班级群里规定了要求。让同学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从第三个周开始,我在上课前布置了学习单。学习单主要是依赖于“语文同步微课导航”与“同步课程教案”设计的,让学生在课前能充分了解本节课的作者、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并把学生的学习单当做作业发在家校本中。

我在教学时采用ppt的方式,把本节课的重点段落都打在ppt上,上课时我会给同学们范读课文,并且指导学生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哪些地方要注意停顿等。课后让学生读给家长听,并提倡家长做一些简单的点评。

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第一课就是古诗背诵,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我也渗透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同时给他们推荐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让学生多读、多记。第二单元涉及到寓言故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我也借机推荐了《伊索寓言》这本书,让他们在寓言故事中体会真理。在讲解文言文《守株待兔》这一课,我给同学们讲了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与现在的课文有哪些不同,并告诉他们有兴趣了解文言文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孝经》,里面既有文言文又介绍了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所以同学们可以去读读这本《孝经》,感受一下传统美德。

经典诵读的学习还要和家长共同协作,希望在家长的监督与配合下,学生能更早的懂得中华民族的礼、孝、信,提高他们的文明礼仪。

第8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 寓言 寓意

寓言的故事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生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对于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寓言作者往往把它们人格化。我国先秦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下面谈谈三则寓言的有关知识:

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据推断,伊索生活在公元六世纪前半期。传说他曾是萨摩斯岛的雅德蒙家的奴隶,由于他的才智受到主人的赏识而获得自由。伊索作为自由民,游历了当时的希腊各地,在撒狄得到了吕底亚国王克洛索斯的器重和信任,曾协助他处理过一些繁难的政务。最后,伊索作为克洛索斯的特使吉德尔斐,被控亵读神灵,被当地居民杀害。由于史料缺乏,学者对伊索其人多有争论。有人认为伊索是寓言作家;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讲述寓言的能手;有人认为“伊索”这个名字完全是后人假托。

这则寓言很明显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点明寓意。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用一句话交代赫尔墨斯到人间去的原因。第二层,叙述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故事一开头,用“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开门见山地说明了他到人间去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人们疾苦,为他所庇护的凡人做些好事,而是为了欣赏人们崇拜自己的盛况。寥寥数字就勾画出赫尔墨斯自命不凡和爱幕虚荣的性格。第二层,由三问三答组成。赫尔墨斯先问宙斯的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值二个银元。赫尔墨斯又“笑着”问赫拉的像值多少钱。赫尔墨斯“笑”什么?笑宙斯的像太不值钱了,才一个银元。作为主神,他在人间受到的尊重也不过如此!这里虽然只用了一个字――“笑”,却把赫尔墨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的性格和心理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问赫拉的像值多少钱,雕像者答还要资一点。这一问一答,是必要的过渡,为下面写赫尔墨斯的心理活动作好了铺垫。当听说赫拉的像还要资一点,他就自以为是地想开了:“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赫尔墨斯心理活动的这一描写,更进一步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了他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性格。当赫尔墨斯问他自己的像值多少钱时,雕像者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故事冥然而止。这一结尾,波澜陡起,出奇制胜,给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者以强烈的讽刺、教训。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结构安排却独具匠心。层层铺垫,引人入胜;结尾的对比,强烈有力,耐人回味。

二、《蚊子和狮子》

严文井 (1915――),现代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湖北武昌人。他也发表过不少小说和散文,但成就及影响力都不及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抗战时期,他开始创作寓言和童话。解放以后,他的儿童文学创作达到了高峰。1957年发表的《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标志他创作上的成熟。他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哲理和诗意,被誉为“献给儿童一种特殊的诗体”。

这则寓言也明显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点明寓意。第一部分又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挑战。第二层,写蚊子与狮子的战斗。第三层,写蚊子胜利后的悲剧。打败了强大的狮子的蚊子,却成了小蜘蛛的俘虏。第四层,写蚊子临死前的叹息。故事一开篇,就通过语言描写,着力刻画蚊子勇敢无畏的形象。小小的蚊子敢于藐视强大的狮子,甚至奚落狮子,公然向狮子挑战。“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我比你强得多”,语气肯定有力,充分表现了蚊子的勇敢无畏,坚定自信。接着,写蚊子向狮子进攻。“吹着喇叭冲过去”,写出了蚊子一往无前的坚定果敢。“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说明蚊子善使计谋,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这几十个字,不仅把战斗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也点明了蚊子胜利的原因。接下去,写蚊子打败了强大的狮子之后却成了蜘蛛的俘虏。不过230字的寓言,情节却安排得起伏跌宕、变化有致。

三、《浓烟和烟囱》

这则寓言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先分别描写了烟囱和浓烟的不同特点,表现了它们各自的性格,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烟囱“从早到晚不断地排出一股股的浓烟”,“从来不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写出了烟囱默默工作的形象,表现了他勤劳谦逊的品质。浓烟则是“从烟囱里冲出来,总是大模大样,张牙舞爪,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永远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描写出了浓烟飞扬跋扈的形象,表现了他不可一世,狂妄自大的性格。第二部分(2―5它然段),写浓烟和烟囱的对话。是故事的展开。先写浓烟对烟囱讥讽嘲笑,进而写浓烟的自我炫耀。这里既写了他的语言,又写出了他的神态。通过对话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两者的性格。浓烟不听规劝,甚至认为烟囱是嫉妒自己,继续得意洋洋地自我炫耀。作者用一个删节号,表现浓烟还在没完没了地自我炫耀,毫无改悔之意。这一笔就自然预示出了故事的必然结局。第三部分(6、7自然段),写出浓烟和烟囱的结局,结束故事。浓烟在“自我欣赏”中“飞舞”“飞升”“扩散”,“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烟囱“仍然沉默地矗立着,准备排除新的浓烟”。两者的结局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寓意已不点自明了。整篇寓言层层对比,层层深入,把浓烟和烟囱的性格表现得非常鲜明,把深刻的含意自然地融入对浓烟和烟囱的描写之中。

四、三则寓言的异同

三则寓言表达了基本相似的主题:凡是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人,必然被人轻视、遭受失败,甚至会走向灭亡。劝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要谦虚谨慎。写作特点都是:充分发挥想象,赋予神、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性格,运用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对比的方法深化故事的主题,是三则寓言在写作上的共有的特点。三则寓言在情节的安排上都注意了铺垫和照应,相比之下,《蚊子和狮子》的结构安排更富变化,大起大落,更具魅力。

第9篇:伊索寓言故事范文

学 生:我读过《伊索寓言》。

贾老师:那是古希腊的作品。

学 生:我读过《克雷洛夫寓言》。

贾老师:很好!那是俄国的作品。别光说外国的啊,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通过寓言阐明道理。时至今日,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呢。谁能从小学课本里举几个中国古代寓言作品的例子说说?

学 生:《自相矛盾》《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贾老师:记性真好。读了这么多寓言作品,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吗?谁能试着给它下一个定义?

学 生:我觉得寓言就是一个故事,里面往往包含着一点道理。

贾老师:是的。请看课件——

[课件呈现]寓言:是带有讽刺或劝解性的故事。

贾老师:寓言的定义清楚了,大家能否说说,寓言作品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学 生:从我读过的不少寓言作品看,它们的篇幅一般都不太长。

贾老师:嗯。还有吗?

学 生:我发现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人,也有动植物,甚至还有神仙鬼怪之类的。

贾老师:你很会思考。谁再接着补充?

学 生:寓言作品中,经常使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贾老师:大家总结得不错。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锋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学 生:老师,像《古代寓言二则》这样的课文,我们该如何去阅读学习呢?

贾老师:对于像《古代寓言二则》这样的古代经典寓言作品,我们不妨采用下述“三步曲”进行阅读学习。第一步:感知“言”,听作者说事。

学 生:“感知‘言’”怎么理解啊?

贾老师:“故事+寓意”是寓言的一般行文模式,我们可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从其记叙部分(即“言”部分)切入,借助注释,把相关文字大意搞清楚,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所讲述之事表达出来。在概括事情之时,要力求把作者所说事情的要素交代清楚,过程陈述明白。

学 生:哦。那第二步呢?

贾老师:第二步,把握“寓”,挖寄托之意。

学 生:(俏皮地)愿闻其详。

贾老师:我们可捕捉寓言中议论性的语句(即“寓”部分),对寓言中的故事进行“多角度提炼”——展开发散思维,由故事中的人、事、物等某一点出发,展开发散思维,力求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理性的提升。

学 生:(点头)有道理!

贾老师:第三步:读出“我”,汲有益养料。

学 生:什么叫“读出‘我’”?

贾老师:阅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自我,进行创造性阅读。对于古代先贤的这类短小精悍的寓言作品,作为现代人,我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要能以全新的眼光去进行审视,联系实际,努力读出自我。

学 生:这三步确实不错,按照这个方法去学习《古代寓言二则》,一定能读出“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