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如何做市值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做市值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做市值管理

第1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一、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领导不够重视,管理部门松散。长期以来,一些领导认为人事档案就是装订、保管、查档等简单的事务工作,对业务建设、人员配备不够重视。人事管理部门也不主动提升业务能力,拓展工作内容,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致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有些管理设施不到位。加之地质单位相对于很多单位来说有自己的特殊性,大部分二级单位及职工长年在野外施工,流动性大,管理起来很松散,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就不够及时,这就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会经常出现一些疏漏。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野外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身兼数职,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管理业务不够精通,在忙于人事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也难抽时间学习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档案管理不到位,更不懂得如何利用人事档案内的有效信息,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了普通的保管工作,档案的作用发挥不大。

(三)缺乏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是必然的趋势,简单的档案管理方法,早就不适应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但是直到现在大多数地质单位都没有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一直沿用简单的档案管理方法,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档案意识,认真细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地质单位领导应重视人事档案工作,配备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思想作风正派、文化程度高,能够适应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需要的专职或兼职人事档案管理干部,并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督促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修订完善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八项制度,积极投入资金,改善档案保管工作,真正把“六防”(防火、防潮、防盗、防蛀、防光、防高温)措施落到实处,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保护和办公设备。同时坚持把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列为组织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范围,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应定期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班、进修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规范认真按时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和审核工作。在材料收集工作上立足一个“全”字,做好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登记表、工资审批表、学?v材料、党团材料、职称评定、干部任免等材料的及时收集,并严格按照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认真鉴别归档,排列有序,装订整齐,达到完整、真实、条理、实用的要求。

(二)利用人事档案,制定人才培养发展计划。通过对人事档案的查阅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员工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人事档案中的有效信息,为地质单位制定出更好更科学的人才培养发展计划。比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资质的需求,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指导,以满足资质的需要。而且通过上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和培养可以加深专业技术人员对单位的忠诚度并激发其潜能,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样也会为单位带来利益。以此类推,不管是对待专业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制定培养发展计划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人事档案是每个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各个方面的证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保存管理,并不能发挥出人事档案材料本来应该具有的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的数据化,所以建立一个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是必要的,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把人事档案中的材料变为电子数据资料,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后,再次查阅、归档、统计人事档案信息的时候,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就可以迅速完成,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

除此之外,地质单位这种对于专业人才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建立完备的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就可以在需要人才的时候,通过档案管理迅速找到一手资料,为地质单位人才培养储备信息。

第2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检测工作的监督一般采用采用现场检查及文件记录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对于现场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如潜在的不合符事项或者有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可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被检查者立即纠正,对情节严重的质量问题要召开质量分析会,责任相关人员分析不符合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及时填写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表,质量部要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内容包括:采取的预防和纠正措施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不合符情况的根源是否得到了消除;对不符合情况所涉及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和教育;实施结果的记录是否齐全和完整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有这一系列活动的记录并保存。

2二大审核(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2.1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意义

按规定,实验室每12个月至少要进行1次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内部审核是实验室对进行的各项检测活动符合性的核查,主要是从文件与标准的符合性、应力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对存在的不符合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是对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局性的评价,管理评审的结果需要对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以及资源配置等重大问题做出决策。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可以实现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以便自我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CNAS-CL01:2006《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相关要求。确保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和持续适应性,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2.2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的依据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等。审核范围应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覆盖实验室所有部门的全部质量活动和检测工作。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首先制定内部审核计划,组建内部审核组,内部审核组成员由质量负责人从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的人员中指派,按照内部审核的日程进行现场审核,审核的方式包括查阅资料、现场取证、人员谈话等方式进行,并如实填写相关记录表,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开出不符合项,责任相关人员分析不符合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针对纠正措施要进行有效性验证,是否做到了举一反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内部审核工作形成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包括通知、内部审核计划、首末次会议记录、人员签到表、审核过程及情况、不符合项陈述、纠正措施等等要及时汇编形成内部审核报告后存档。下一次内部审核时,内部审核员要跟踪验证该部门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如果有则要开具严重不符合项,以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达到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切实贯彻实施的目的。

2.3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一般以会议形式进行,通常由实验室最高领导者组织召开,由最高领导者首先对上一次管理评审决议的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和说明,质量主管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审计划分别作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对评审的议题报告进行讨论审议;对评审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由总经理做出决策,并确定责任部门负责落实;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做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适宜性结论)。管理评审时,特别要注意两个专业术语: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输入就是以下几方面信息:a)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的适宜性;b)内、外部质量审核的结果;c)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适宜性;d)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e)委托方满意度调查和服务情况报告;f)委托方投诉的答复与解决情况;g)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检测的结果报告;h)质量监督的情况;i)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有效性分析;j)日常管理会议提出的有关议题。输出就是评审组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评审,得出的决议。输出应包含以下信息: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评价b)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改进,组织机构的调整,体系文件的修订。c)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如人员、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等是否满足要求。有了管理评审的决议,将决议责任到人,相关责任人要制定出实施决议的计划,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管理评审的记录包括准备和策划记录、实施和结果的记录、完成情况的记录并存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有这一系列活动的记录并保存。

3三项计划(培训计划、设备校准计划、期间核查计划)

3.1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与实验室当期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一般地,每年年初,技术部可会同综合部根据实验室自身情况制定本年度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方式:内部培训、委外培训、内外结合均可。培训对象是全体工作人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与本岗位相关的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的培训,此类培训主要由质量部或综合部组织实施。比如内部审核员培训可委外参加CNAS认可的组织举办的内审员培训。内部学习可以是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宣贯、考试、问答等多元化方式,主要是让文件的有关规定为全体工作人员所接受、理解,并自行贯彻。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培训,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检测方法与标准或规程的培训,使检测人员具备技术能力及确保工作质量。需注意的是,要将所有培训记录存档并计入人员档案,保证人员培训计划完成率为100%,此外还应对上一年度的培训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是:书面考试、现场实际操作考核、人员综合能力提高评估、对满足检测技术需求的针对性和适宜性、对满足市场需求的针对性和符合性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有所有培训活动的记录并保存。

3.2校准计划

一般由实验室质量部或工程部设备管理员完成。每年年初应制定本年度设备校准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计划完成校准工作。需注意的是,校准后的设备应由专人进行验收确认,验收确认后方能使用,并贴上相应的校准标识,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做好相应记录存档。

3.3期间核查计划

实验室为保证所用检测设备/仪器在校准合格期间的置信度,使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在重大重要检测活动前或设备/仪器两次校准之间,需对其进行期间核查。实验室应制订各设备/仪器期间核查计划、核查方法,一般由质量部或工程部负责利用二级标准物质对气候环境试验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利用进口丹麦传感器和K2控制仪对振动与冲击试验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核查的数据必须有记录,核查工作完成后应对被查设备重新做出评价、确认,包括继续使用、检修或者重新校准。

4四类管理(人员、设备、服务与供应品、检测报告管理)

4.1人员管理

在影响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诸多因素中,首先考虑的是人员影响,程序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各岗位人员的职责。综合管理办公室应经常组织大家学习,让所有人都能自觉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从认清委托方需求开始利用资源(人员、设备、设施、资金和信息等),得到一系列检测结果,最后出具检测报告,这就是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由有足够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担任,由这些人员确定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解决检测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需注意的是,实验室必须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岗位技能的培训、安全教育的培训、保密知识的培训等等。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进行资格确认,包括要求的学历、培训结业证明、技能考核证明和资历等。

4.2设备管理

设备,是实验室保证自身竞争力的基础,对于完成检测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的,根据CNAS-CL01:2006《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相关要求,设备管理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备制度:设备一定要制订控制检测活动所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按规定执行。(2)设备购置:要进行策划、申请,设备到了要按照合同要求进行齐套性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要对其性能进行校准,校准工作完成后也要对他的技术指标进行再验收确认,之后投入使用。(3)设备标识:应有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唯一性标识一般包括校准证、合格证、设备负责人等,状态标识一般分为完好、停用、封存、检修。对长期不用的设备,粘挂“封存”标识,可不再列入周期校准计划;封存的设备如需启用,需经重新校准。(4)设备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包括硬件和软件,安排专人采取措施对设备实施安全防护。发现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要及时修复。(5)设备保养和维修:实验室应制订设备维护计划,并按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力学设备的维护包括检查结构是否出现松动、水冷设备的过滤阀的清洗、二次冷却水的及时补充、油泵是否缺油、功率放大器清理灰尘等等,气候设备的维护包括冷却水过滤阀的清洗、湿度净化器过滤阀的清洗、制冷剂的检查和添加、压缩机油压是否正常、干湿球纱布的及时更换等等。需注意的是,设备的维修要安排专人跟踪,及时填写设备维修的相关情况,对于影响性能指标的维修,维修完成后要重新对设备进行核查、校准。(6)设备技术档案:每台设备都应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包括设备购买合同、设备说明书、采购申请单、设备验收单、校准和校准计划完成情况、期间核查记录、维修记录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有这一系列活动的记录并保存。

4.3服务与供应品管理

关于服务与供应品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实验室需要的供应品都必须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申请和审批,要向有资质的合格供应方采购。

(2)对试验有影响的消耗品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并保存相关的所有资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对合格供应方进行评审并保存相关记录。

4.4检测报告管理

检测报告是检测活动的最终产品,报告的质量直接反映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首先报告信息必须准确、客观、公正、全面,比如样品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检测过程描述要简洁、准确、清晰,遵循怎么做就怎么写的原则。其次报告的起草、校对、审核、批准必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对报告的质量进行层层把关。最后传到客户的报告要经过登记并复印存档,以备查阅,电子档报告要做只读处理,以备质量追溯。须注意的是,如果传到客户的检测报告出现错误,应及时回收,然后按照要求更改后重新出具检测报告。

5五个控制(文件、记录、分包、溯源性、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5.1文件控制

实验室的文件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及工作中形成的质量记录等等,技术文件一般指国家、行业、军队等有关标准、规范及委托方的术资料。文件的有效控制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文件的收发:文件前要经过审核和批准,都要进行唯一性标识,还应制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清单,并对文件的版本状态和分况进行标识,防止使用无效或作废文件,清单栏目一般包括文件名称、文件编号、修订状态和批准日期以及分发部门(个人)等等,其次实验室有效运行的工作场所必须是且有已批准的、适用的有效文件,无效和作废的文件比如过期的标准、修订后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等应及时收回加盖作废标识章。二是文件的保管和借阅:资料员须将持有的文件分类编号和放置,并在放置位置粘贴标签,使文件便于识别和检索。同时要注意保持文件存放的环境清洁、防水、防火、防泄密、安全。文件的借阅必须登记,防止意外。

5.2记录控制

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必须真实、清晰、准确、完整,实验室的记录应包括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质量记录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报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情况、服务委托方情况、质量分析会等等,技术记录有设备的校准记录、试验委托(合同)单、技术评审会、任务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等。

6结束语

第3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任务

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1)成本预测就是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情况,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使项目经理部在满足业主和施工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

2)成本计划是建立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是该施工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性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

3)成本控制是对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反馈,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施工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4)成本核算是按照规定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并通过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施工项的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它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与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及类似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原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

成本考核是在施工项目完成后,对项目各责任者,按施工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出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1)采用技术、经济、组织措施控制法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从投标报价开始,直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终止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成本控制。

从技术措施来看,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中的有关技术方面的方案,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的措施,都要进行研究比较,多方面来控制成本。

从经济措施来看,必须对以施工预算为基础的计划成本不断地与项目的预算成本,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减少开支,相应地建立成本责任制,落实到人,奖罚兑现与经济利益挂钩。

从组织措施来看,为了保证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成本管理机构,明确项目成本责任制,把控制成本的责任分解,落实到项目管理班子全体成员,使工程项目形成一个群管成网、责任成线、责任分明、分工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机制。

2)指标偏差对比控制法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状况随时提供情报,对发生的问题及早发出警报,并提出改进意见,使施工项目严格地沿着预定的计划和成本目标前进,这种方法称从优成本控制法。

造成成本偏差的原因很多,不同的施工项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出现的差异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设计变更;②资源供应;③价格变动;④现场条件;⑤气候条件;⑥定额和预算的误差;⑦质量和安全事故;⑧管理水平等。此外,成本控制还可采用各种成本分析的表格,对人工费、设备费、材料费、合同费和管理费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编制成本分析表,通过成本分析表,找出成本差异,做出控制决策,制定改善成本控制措施。

3、施工管理及控制中存在主要问题1)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水平方面还比较低,这除了体制方面和行业方面的客观因素外,企业和项目经理部中的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没能更好的将理论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是分不开的。这是影响成本管理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2)没有真正将责权利落到实处。项目管理的核心人物是项目经理,他是管理目标的承担者和实现者,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控制,既要对项目的成果性目标向建设单位负责,又要对项目管理的效益性目标向企业负责。这样,若没有具体、明确其基本责任、权限和利益,则会从根本上影响其对本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的负责。

4、针对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采取措施1)应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由于在成本管理中,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要对成本进行预测、负责编制成本计划,协助项目经理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核算等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成本管理人员不但具有财务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应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方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活动中,能够依据财务成本管理文件,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佳的成本方案。2)按项目管理规范办事,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建立有效运行的项目经理部,保证项目管理规范化有序进行。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其工作与利益挂钩,真正做到人人有责可负,事事有人负责 。

第4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施工也正在不断发展,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做好,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加快公路建设做好公路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这关系着公路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施工,对于公路未来的安全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遵守施工管理程序

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管理”始终是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规”,良好的施工管理秩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是现场操作往往存在先开工后报告、先检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等违规现象;有的监理工程师由于缺乏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工程开工前在未提出质检申请的情况下擅自作了质检工作,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管理秩序;有的施工单位检验时不按流程操作;有的施工单位一味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进行自检,监理不按规定进行抽检,这显然有不利于施工监理秩序。

1.2施工过程不规范

在当前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施工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施工过程基本处于露天下进行,管理质量的环境条件较差;施工过程工序交换多,复杂繁琐,隐蔽工程也较多,检查管理人员审查、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导致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公路的质量。其次,也存在着不按规定标准检查施工的情况,有些企业一味强调修路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测量、分析和论证自检。最后,有的监理不按规定时间和要求进行抽检,也导致企业在施工中钻空子,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管理制度的要求。

1.3 企业自检环节薄弱

施工单位自检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监理工程师应该充分运用监理职权严抓工程质量管理,对没有通过自检的工序责令其按施工规范进行整改,直至合格后方可签字通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自检制度还有待完善,除了人员配备不齐,相关软硬件设施也不健全,自检部门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其质量监督的作用。

1.4管理意识淡薄且管理者素质不高

现如今,大部分施工单位都建立了内部管理机制,但是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者无法找准各自的定位,处理问题时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导致管理活动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都受到影响。此外,管理意识淡薄也是造成生产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单位和个人对于管理工作的认识非常局限,认为抓管理实际是搞“面子工程”,导致管理工作也只是空有制度,而无实际的约束力。

二、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措施

1.把施工质量放在首位

质量管理的职能是参照技术标准、工艺流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规范,对各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具体实施控制方案,以确保施工完成的工程符合设计意图和质量规范的要求。在公路路网改造过程中,片面追求业绩而不顾工程质量的工程是失败的工程。质量决定效益,也决定公路的使用性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公路的使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秉承科学、务实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相关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使用标准。

2. 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

要想为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就需要企业、施工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首先,施工单位应该成立质检小组,按照技术规范严格监督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也可以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互检。建设单位也要指派专人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

3.建立健全质量考核机制

施工单位要搞好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切实把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考核制度,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考核和检查,在考核时要做到全面、细致、深入,考核结果需与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施工人员的先进评比等相挂钩,同时实行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制。

4.不断提高公路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工程技术人员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操作者和指挥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施工人员是质量的创造者,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技能素质,避免人因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以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公路质量。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修建公路的直接建造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和质量意识都直接影响到公路质量。因此,要保证公路的质量,就必须优选公路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5.提高监管力度

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跟踪和检查。公路质量的很多问题,一般是通过现场检查和跟踪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和监督管理,公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要成立联合小组,要在施工现场多寻找问题、多发现问题,让施工单位稳妥解决,让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国家经济损失。公路质量管理人员可在现场给施工人员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难度较大的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单位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并设计合理的方案去解决;若出现质量问题,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倒施工人员身上。质量管理单位只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得当。

三、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公路设计方案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非常多的影响因素,因此不可能将公路方案设计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只能随着施工的进行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将不合理的设计进行修改。对于公路设计中存在的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漏误,监理单位的工程师需要进行补充规定,或者进行详细的书面明确注释,以便对设计进行最大程度的完善,消除设计中存在的隐患。

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随时对一些基础项目进行抽查,例如钢筋的焊接长度或绑扎长度是否能够达到工程施工要求; 配置混凝土的水、水泥、砂石料等材料的称量是否准确,模板的搭设是否坚实牢固等。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全程跟踪管理,以便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备料时,工程人员应按照级配要求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配合比,根据提前制定的备料计划从选料开始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采购时,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对材料的规格、市场价格等有大致的了解,尽量选择质量上乘、价格公道、行业信誉良好的生产厂家购置原材料。

4.规范道路施工的现场管理

在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中,施工现场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道路工程的施工属于露天场所,现场的人流、车流和各种设施组成了复杂的工作环境,施工现场往往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和干扰因素,如果不加强管理,就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和质量问题。为了加强现场管理,施工企业应该制定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对施工的技术、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在施工过程中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做适当的、及时的调整,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的反馈。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的领导应该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情况,掌握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状况,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4.公路工程的竣工验收

公路工程的竣工验收是检验设计、施工质量、考核公路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对提高公路质量、公路质量管理水平以及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验收过程中应对最小视距、坡长、最大纵坡、加宽、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等进行仔细检查; 对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应对排水设施、边沟、边坡、路拱、厚度、宽度、中心线、压实度、稳定性等逐一检查。

5.提高监管力度

作为监理单位,要明确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公路监理制是除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以外的第三方,要按公路建设监理的标准,在经济基础、施工技术,实行全面的检查和监督管理的制度。作为监管单位,更重要的要加强公路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做好现场指挥,预防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质量事故发生后,要及时组织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调查研究一定要力求详细、准确、全面和客观,以便各部门都能参与讨论解决,究其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要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应包括事故情况、发生时间、现状及发展变化等情况,还要注明事故设及人员与主要负责任人的情况。在具体的施工中,一定要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的,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到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人员应做到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

四、结束语

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为确保公路质量和长远的效益,必须以最好的质量和最高的标准要求严格施工,依靠富有责任心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科学技术知识搞好公路建设管理。以质量和人民生命安全为责任,避免因质量引发的事故,规范和严格实施工程质量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波.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关系[J].价值工程,2011.

[2]李金天.公路施工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第5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路基;施工;管理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下对公路基础设施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公路工程的建设。针对公路行车速度及承载力需求,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中提高了公路工程的设计标准。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作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路基施工质量关系到公路工程设计使用寿命的实现、关系到现代公路平整度与承载力标准的实现。在大力开展公路基础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成为影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影响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现代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将质量控制作为中心开展公路施工管理,以此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设施的建设。

1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基础分析

针对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加强了自身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与探讨。结合公路工程特点以及现代公路设计标准需求对自身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进行反思性分析与论证。现代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应从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入手,以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指导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此实现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另外,施工企业还应加强对现代公路路基相关管理工作的探讨,以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为中心、对相关辅助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实现提高路基承载力、提高路基稳定性的目的。

2 现代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2.1 以完善的施工质最控制体系为基础开展公路路基施工质最控制

现代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企业应以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为基础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通过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明确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为提高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奠定基础。首先,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原有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针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点以及控制内容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各项条款。以完善的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相应的规范制度确保路基施工质量。

2.2 根据公路工程设计要求强化施工材料

公路路基施工材料是影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公路结构形式以及设计方案强化对施工材料的控制与管理。首先,根据材料采购管理规范强化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核,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满足施工要求的材料。同时注重材料进场的检验与复核,针对质量、数量等检查要点强化进场检验。做好上述基础工作后,施工企业还应针对不同路基施工材料的特性进行科学的施工材料存放管理,避免存放环境对施工材料的影响,为保障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了确保存放过程没有影响到路基施工材料,在公路路基施工前还应对施工材料进行二次检验,确保施工材料能够满足施工要求。而且,根据工程施工工艺检验材料各项参数是否符合施工要求。例如:回填材料含水量不达标应采用喷水搅拌等方式提高材料含水量,而含水量过高也要通过松翻、晾晒的方式降低含水量。通过多方面的控制与管理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提供满足施工需求的施工材料。

2.3 强化路基施工工艺控制,保障公路路基施工质量

工艺控制与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应针对施工工艺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强化控制与管理。首先,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即开始对公路工程设计要求等技术文件进行分析,了解施工工艺重点与控制要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路基施工工艺确定工艺控制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照工艺要求与工艺控制要点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以此保障路基施工质量。以路基摊铺碾压为例,根据工艺要求控制摊铺厚度、控制初压吨位、控制碾压次数等都是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利用工艺控制方式以及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能够按照工艺要求严格执行,实现工艺控制目标、保障路基施工质量。

2.4 针对机械化施工需求强化设备管理

现代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这样的情况也使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成为了现代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备选型与配套。通过科学的选型与配套避免施工过程中工艺的复杂化及设备不配套造成的质量问题。另外,施工企业还应根据路基施工进度科学规划机械设备的养护管理,为保障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提供完好的机械设备,避免设备故障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作为影响公路路基施工的重要因素,施工设备的操作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现代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针对路基施工对设备操作需求加强设备操作人员责任意识的提高、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操作的监督以及技术控制。以符合施工工艺要求的设备操作保障路基施工质量。

3 针对路基地质情况开展质量管理,保障路基施工质量

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强化对路基相关工程的施工管理,为保障路基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例如,根据公路路线地形条件,强化施工过程中路基排水设施的施工,针对路基地质情况强化对应技术控制等。另外,针对公路工程所在路线的地质情况以及所采用的路基基础结构等开展相应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路基施工质量。在软土路基采用的袋装砂井、换填、抛石挤淤、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等预处理措施时,应对相应的预处理工序进行严格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为保障路基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同理在冻土路基采用的热棒等技术施工中,也应针对采用的预处理技术或对应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通过多方面的控制与管理保障路基施工质量,保障路基设计承载力与设计使用寿命的实现。

第6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 施工质量 管理与控制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于居住空间和居住品质的不断追求,建筑工程项目开展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同时朝着高层、综合性强、大规模的建筑形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诉求,同时也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可靠、安全而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必要条件。

2.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部门存在管理监督不到位,管理失职的现象于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设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严重缺少专职监管人员,部分企 的监管人员权利范围太小,监督的力度又不尽人意,职责没有充分落实等等。这些都有具体的体现:同一类的事故在同一地区会多次发生,这都是工作部门的沟通方面问题的体现,事故发生处理不当。在监管过程中对整个系统的监管存在许多的漏洞,部分监管人员责任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监管不力给工程带来许多安全问题。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对于工程材料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

分高层建筑施工队伍购买的建筑材料多为成品半成品,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例如,购买的钢筋的应力程度较差,受潮结块过期的水泥继续使用,水泥中不合理的砂石级配,含较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施工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例不准确,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外加剂,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建筑物由于混凝土质量不达标,造成墙面出现裂缝、渗漏、钢筋露,部分墙面出现断裂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3) 建筑项目在设计时存在诸多不合理,给质量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部分施工队伍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分析不得当,规划不合理,对于建筑器材的使用不合理。例如,施工人员对于建筑高脚架的受力情况不清楚,安全保护措施较差,导致在高空作业时,由于受力不均,高脚手架发生倾斜倒塌,施工人员坠落。

3.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在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展的环境因素很多, 比如天气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等技术施工环境;质量管理机制、质保体系等工程监管环境;作业场地、协作劳动等劳动环境。

(二)方法因素

施工中,一些建筑企业存在低水平的施工工艺、不合理的施工方案、不到位的施工技术措施及不规范的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问题。对流程安排和施工技术方案的不合理组织,对施工方法的不合理检测致使工程项目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精良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和效率。现代化施工要求结合施工技术和工艺的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选用和正确规范的管理、维修和保养。因而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材料因素

对施工建设材料的管理,通常包括对工程构配件、半成品、成品、原材料等进行控制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材料控制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使用不合理、验收不规范等问题,从而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五)人员素质因素

建筑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人员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临时组建的施工建筑队,其人员大都缺乏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专业的技术实践,因而在工程质量的把握上存在问题。

2、流动性较强的施工人员,在为管理增加困难的同时,也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造成了影响。

3、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进行施工工艺和技术运用上,难以根据流程规范进行, 因而使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4.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受施工质量问题严重性、复杂性等特点影响,有关部门要在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对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控制体系进行建立,并在施工全过程对其进行有效的实施与运用,从而使工程质量得以控制与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来做:

(一)目标责任制的强化

作为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建筑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实现、工程项目达到和完成合同指标的实现要以目标责任制的强化为根本保证和有力依据。工程项目通常包含着互相牵连的层层的承包关系,因此,要根据划分原则,在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的基础上,对各个分项工程、分目标所要实现的进程及各个进程的施工难易程度和技术要求进行把握,在对详细的质量保证措施和书面交底进行编制的基础上,引导技术人员互相交底、互相交流,从而使质量监控和管理的重点得以确定。

(二)监督机制的强化

要对工程实物质量和现场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进行强化,在对竣工验收结算备案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及检查监督制度的严格执行中,使各质量责任主体的相关行为得以规范,使质量控制各环节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得以有效到位进行。要对《标准监督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对节能施工各环节、主体结构安全区域的质量监督进行强化,对工程节能检测、铝合金门窗质量验收、室内环境检测等工作进行加强,从而使与建筑节能标准和工程项目建设强制性标准相悖的行为得以防止。

(三)人员素质培养工作的强化

针对人员素质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要在结合施工质量管理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对教育和培训员工的方案进行系统科学的制定,使施工人员对严格施工管理的意义进行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其对施工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具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要对宣传施工质量的工作切实贯彻落实,使施工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具有明确的了解;要强化其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从而使其严格按照技术流程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强化与监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在相互制约的组织关系下,使管理监督的漏洞得以防止,使监督工程质量的工作得以切实落实,在将管理体制向全体施工工人深化的过程中,使员工的职业素质得以提升,从而自觉主动的投身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中。

(四)施工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强化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时,还要重点控制关键环节,从而为施工质量的提高和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前期施工质量保障工作的认真落实。在进行建筑施工前,要对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落实,比如:对优秀的设计人员进行选择,这是由于技术性人才和高技术的施工工人是工程项目顺利建设的基础。此外,还要对有关工程结构的材料状况、设计图表等进行认真仔细的核查,对有关重点性的设计文件还要耐心细致的审查。

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也是施工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 因此,施工单位要对考核必要的审查评比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开展,对于施工中的问题,要对相应措施进行及时采取,从而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质量第一”的原则进行始终坚持,特别是工程要害和关键问题,要对相关资料和分析工作进行提前准备,从而使预防措施得以认真贯彻和落实。

(五)工序交接工作的强化

工序交接关的严把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意义重大。因此,在工序质量管理方面,要对施工班组的互检和自检措施进行严格执行和切实落实。在交接工序的过程中,对于上一道工序对设计要求的符合情况尚未完全确认的条件下,坚决不允许其向下一道工序的转移,在对各工序的项目质量进行保证的前提下,使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第7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企业;质量管理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从瘦肉精到陈化粮,从毒奶粉到地沟油,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屡禁不止。如今,国内民众已经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由行业问题演变成恶劣的社会问题,同时,动摇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声誉。

1 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停留于基本质量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原有不合时宜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改善。我国国内食品企业对食品质量控制力度明显不足,质控标准虽然存在但是由于实施成本过高,企业内部并未能完全贯彻执行。企业管理者按照标准进行抽样检测,产品成本极大提高,甚至出现收入低于成本的情况。因此一些企业管理者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减少甚至省略了对产品的抽样检查,使得产品在流入市场之前未能得到严格z测,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因此而受到威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自身因素,一个是人为因素。后者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而食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总称,它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2 如何做好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质量安全不仅与人们生命健康有直接关系,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强化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意义重大。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中,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有效配合,以便使改善后的食品质量管理模式能适合时下发展需求。

2.1 加强员工培训

企业各部门要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落实员工培训计划,对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组建公关组进行难题公关,形成一手资料,在内部培训上,进行讲授和辅导,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提高员工技能的同时,有效的把控产品质量,另外,加强对各种文件和制度的和学习,按照企业的既定方针生产和管理,各种质量制度不要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应作为质量体系的一部分下发。

2.2 确保原料安全

种植过程实行严格管理,采用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进行过程管理,选用的农药、兽药、化肥等均按照国内外官方的要求,并对药品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严格控制,以确保原料的安全。并对原料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才收获加工。对于进口水产品原料,公司每批在取得国外卫生证书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书后,还进行原料评审,包括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根据原料原产国海域或生产方式的不同,还进行包括氯霉素等农兽药残留检验及重金属指标检测,以及挥发性盐基氮检测,经评审合格、下发进口原料合格通知单后才进行加工,保证了进口原料的安全。

2.3 改善与控制生产工艺

食品与其他行业不同,要严格控制食品安全,把控生产工艺,加大食品行业生产工艺及新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研制出更多适合当前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环节为确保食品安全奠定基础。管理部门要从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对各生产厂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定期检查,又是对日常检查的落实进行监督。研究与制定完善的食品生产执行标准,要求食品生产商家严格执行。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违规规章生产情况,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基于严格的处罚。

2.4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与产品的质量安全息息相关,为了确保能够识别成品及半成品与原辅料批次、加工记录的关系,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验收、存放、领用、使用、标识等各项规定,建立食品添加剂购进台帐、使用台帐,标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批号、数量、时间等等,以便于追溯;食品添加剂的存放管理要由专人负责,分类标识明确,以防误用,并且实行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做到帐、卡、物相符。

食品添加剂必须是食品用途的添加剂,添加剂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禁止使用化工原料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非食用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严格按照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进行添加,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使用后,要在产品标签或标识说明上“配料”项中严格按照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要求进行明确标注,不得隐瞒欺骗消费者。

2.5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食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使得百姓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安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处于不统一状态,不仅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还有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这就使得在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中,常出现标准不统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歧,使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不能有序进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后,食品安全性能和检测标准也无法满足国际标准。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借鉴《国际食品法典》,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实际出发,对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将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而使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得以完善。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也应该粘上质量安全标志,使消费者能买到高质量产品,吃上放心食品。根据市场实际状况,及时修改制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以满足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标准需求。

结束语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搞好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贾新峰,何.谈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新疆质量与标准化,1993(06):44-47.

[2]李正明.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食品科技,2003,(7).

第8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宣传;党建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给企业及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各单位间的竞争也愈发的强烈,业绩、效率的竞争等多方面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断壮大,占有一席之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企业和单位在培养人才时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其中。本文就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作用以及如何开展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的缺乏工作积极性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在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一般是通过统一考试选拔进入单位。这种选拔制度使其缺乏专业、系统的人事管理知识的学习,再加上工作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因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其二,很多工作人员包括一些社会民众通常会认为在事业单位工作,工作比较稳定,进入其中工作便相当于有了“铁饭碗”。这种思想会导致员工缺少前进的动力而选择消极地对待工作,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奉献的精神也渐渐消失。[1]

(二)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

为了推动各个单位在人事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纲要,但是这些人事管理制度的提出并没有在事业单位得到贯彻落实。其没有对该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也没有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改革。再加上应聘制度存在缺陷、不够完善的缺点,人才的上升及发展空间较小,工作质量和效率很难得到提升。

二、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首先,在人事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解决员工工作积极性低的问题,使员工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其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在党建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除了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之外,还可以使员工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同样保持积极的态度。

其次,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通过严格的选拔才进入到工作岗位,其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思想政治工作很好地融入人事管理中,可以充分将员工的潜能发掘出来,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进而提高了综合素质,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在思想上改变之后,才能够在行动中得以体现。所以在人事管理中开展党政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党政工作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修养是人事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2]。

三、人事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一)以党政建设为中心,增加与员工的交流和沟通

在工作中要围绕着党政建设,以其为中心。人事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是全体工作人员,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员工思想政治素质、解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要使其在思想上达到统一,单单依靠强硬的手段是实现不了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人事干部经常与员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加强情感的沟通,从而进一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当开展有关的工作时,人事干部需要投入真实的感情,而不是机械地执行任务。[3]当然,即使这样,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依旧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有的员工不愿配合工作等。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事干部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着去理解员工,使员工可以逐渐消除与自己的隔阂,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进而完成思想政治工作。

(二)重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在人事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感情的投入是能够完成工作的一部分原因,但我们只依靠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来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人事干部注重理论的学习。理论是所有行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将理论工作做好,才能为实际的工作提供保障。在进行人事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只考虑感情不重视理论的话,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偏离了工作的根本目的。所以,人事干部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的水平。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工作方法的研究。最后还要加强对政策的学习,能够做到依靠政策来解决问题,使得人事管理工作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

(三)提高人事干部本身的政治素质

领导和干部通常都是员工的榜样和目标,要想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党政建设的领导和担任人事管理的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实践证明只有他们能够以身作则,才有真正的说服力,才能给普通员工做好表率,推动党政建设的顺利进行,进而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4]。作为一名企业中的人事干部,为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应该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等重要思想,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当今社会奢靡之风盛行,也存在着的现象。

(四)创新工作新机制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学会创新。目前的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创新。最大的创新,就是机制的创新。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机制,能为人事管理中的政治思想的发展带来生机,创造动力。人事管理者应该以政治思想建设为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大胆创新,转变传统的观念,创造出面向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机制。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人事管理中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应该跟上时展的步伐,富有创新性,开放性。用创新来保证人事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快速开展。目前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还存在缺乏工作热情,办事效率不够高,承担错误的责任感不够强等问题。这就需要从事人事管理的人,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创新、实践,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把政治工作落实到自身,从而去影响他人。跟随党的领导,建立健全我国人事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追求人事管理的公平性、合理性、政治性、创新性,通过思想政治的建设来优化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事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要惠明.试论企业人事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接[J].魅力中国.2014,(4):372-373.

[2]赵萍.企业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与作用[J].现代营销,2015,(3):187-188.

第9篇:如何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管理工作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以施工项目为基础进行管理,对施工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组织,并且对施工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益,对施工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企业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的技术,并且对施工的成本进行必要的控制,就可以达到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益的目的。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是针对企业的施工项目的,因为企业的施工在完成之后就不会再重新进行施工,所以企业的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所以企业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系统的方法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管理的方法一定要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企业要进行施工项目就一定要有必要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主要有施工所用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器和必要的施工人员和施工的资金。这些施工的生产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并且是具有相关性的。施工企业要对施工的项目进行系统的管理工作,就要对施工的生产要素进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对施工所用的要素进行必要的配备,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对施工的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组合的工作,在施工的时候把生产要素进行协调,以便施工要素的发挥。最后,要对施工的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动态管理工作,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2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的项目进行必要的控制工作,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要利用的管理的系统进行管理工作。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主要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个分系统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是项目管理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项目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管理系统,它的主重要目的就是把施工完的施工产品交付给施工产品的使用者。企业进行施工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想获得施工的最大效益,在项目的施工的时候,企业的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技术措施的拖入,才可以使得企业建设出的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其次是社会系统,施工项目都是由人来操作的,所以在施工的时候主要体现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进行施工的项目管理,最首要的因素就是人。所以施工的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影响企业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施工效益的关键因素。最后是经济系统,企业进行企业的施工项目的时候,投入的资金是非常重要的,资金的投入比例也是影响企业施工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资金投入的比例过大会导致资金的浪费,投入比例过少又会影响施工进度。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施工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

3 关于施工企业的项目的成本控制的工作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是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其次是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最后是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4关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措施

企业要想进行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想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首先是组织措施,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人要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工程成本。其次是技术措施,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最后是经济措施,主要通过必要的措施,以达到改善人工和材料费用的开支。

结语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市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形式,施工企业就是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施工企业中施工项目组成了企业的施工,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对施工项目的管理上。企业只有做好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才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成本控制,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社会信誉得到提高,并且可以使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更大的提升。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