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护患冲突;护患沟通;沟通技巧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84-02
Primary hospital pediatric clinic nurse-patient injection room to reduce conflict and evaluation
ZHONG Wanhong,HUANG Xiuting,WANGZhandi,CHEN Miaoju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ilong Town,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5233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communicating skill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and to reduce the conflict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Methods:The nurses were trained with etiquett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ng skill for injection nurse in child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o apply the investigate list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and the effects were compar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for patient and family treated in child outpatient department.Results:After do training of communicating skill, there were obvious improvement in rel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nurs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mastering of communication descriptions, familiar with communicating skill (P
[Key words] Conflict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Communicating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Training of communicating skill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集中,病种复杂,流量大,就诊人员有不同的需求,而患儿因其年龄等特殊原因,在沟通、语言能力等方面与成年人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1]。只有掌握好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才能减少护患之间的磨擦和冲突。为此,本科2009年4~11月开展减少护患冲突的研究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科护士8 名,均为女性,年龄22~50岁。学历:中专6名,大专2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4名。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及言谈的方法。首先召开科会议,针对沟通的重点制定“护患沟通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沟通内容掌握程度、沟通技巧熟练程度等7项。要求调查者于培训前(2009年3月)和培训后(2009年11月)对患者进行调查。培训前(2009年3月)和培训后(2009年11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前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培训后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1.2.2培训方法与内容
1.2.2.1护士礼仪培训聘请礼仪公司的专业人员进行礼仪、着装讲座。
1.2.2.2 举办护患沟通技巧讲座通过讲座,让护士掌握护患沟通的概念、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宣传教育技巧等。
1.2.2.3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特别是新毕业的护士,由本科护士长或选1个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掌握得较好的护士做培训老师,每月培训1次。
1.2.2.4做好健康宣教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是建立护理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2]。通过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得体,面带微笑,塑造出护士可亲可敬、乐观自信的美好形象,增加对婴幼儿的亲和力,从而减轻患儿紧张感和消除其陌生感,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减少护患的冲突、纠纷。通过培训,护士对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得较好,并提供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患儿及家属提出的医学问题,能详细地解答,使其能较好地了解病情,减少误会。同时,也增加其对护士的满意度;运用沟通技巧,可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帮助满足其需要。表1示,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提高,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宗青,陈正珊,李素坚.儿科门诊分诊护士沟通的技巧[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68.
[2]黄萱,胡景民.论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4-65.
[3]叶贞.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1(7):56-57.
[4]袁文丽.浅谈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7):168-169.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69-01
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它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帮助不仅单靠技术措施,而且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因素在治疗护理中的地位[1]。良好的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主要包括非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两个层面,据统计,在各种医疗纠纷中,80%为非技术因素所致,其中大多数与护患交流不足或交流不当,告知不充分有关[2]。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和正确运用沟通技巧,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现将笔者多年来对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1 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1 护患沟通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逐步建立起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1.2 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生与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可改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
1.3 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护患之间的良好配合能增强护理效果,利于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疏通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陈何芳[3]报道,治疗性沟通前后患者心理负担发生率分别为99.14%和21.57%,7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1次,通过护患沟通患者的心理得到了疏导,缓解了郁闷情绪,提高了满意度。
1.4 护患沟通是规范医疗行为的有效途径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要求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操作规程,特别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而落实告知制度是医患、护患沟通的基本措施。因此做好各项护理告知,加强护患沟通也是减少护理差错、规范护理行为的有效途径。
2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2.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强度大 护士每日除常规的执行医嘱中的各项处置外,还要进行医嘱录入、护理收费、办理出入院等非护理工作,这些工作占据了护士大量的时间,使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减少,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时间减少。
2.2 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临床中年轻的护士相对较多,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临床经验积累的不够丰富,在校期间仅侧重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在工作中表现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信心不足。
2.3 专业术语过多 由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心理状态、年龄等的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也有所不同。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
2.4 护患之间不能换位思考 病人在住院期间对用药、治疗、预后、以及主管医生、护士的等信息一般都有迫切的需求,而护士每天忙于各种护理操作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各种信息不能及时告知,病人不能理解护士,而护士由于大量的护理工作不能从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
2.5 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质量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有关医疗方面的书籍杂志等资料也逐渐增多,有的患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存有疑问,甚至有抵触心理,影响护患之间沟通。
2.6 非语言沟通的因素 如护患交流环境、患者、病室的温湿度;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面部表情、眼神与目光、体语等也影响护患沟通。
3 护患沟通方法和技巧 掌握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护患沟通的过程是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完成的。
3.1 语言沟通 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是交谈,即语言沟通。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因此护士不能随便说不负责任的话。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注意语言柔和清晰,语速、语调适中,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给予安慰,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以便针对性地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交谈,同时可多用解释性语言。
3.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伴随着沟通的一些非语言,它能影响沟通的效果。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音色、音调、音量)、手势、抚摸、眼神交流和空间等。护士应格外注意自已非语言的影响。
3.2.1 微笑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性沟通最丰富的源泉 英国的斯提德说过:“微笑无需成本却能创造许多价值”。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护士的微笑对病人的安抚作用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微笑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能看到护士的微笑,会感到温暖和一派生机,从而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2.2 眼神是人际沟通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眼神可以传递情感,也可以显示个性特征,影响他人的行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表达,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和增进与患者感情的交流。
3.2.3 仪表 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护士高尚的情操、整洁大方的仪表、稳重的举止、亲切的语言、开朗无私性格,都能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赢得病人对护士信任感;相反,污皱的衣服、懒散的工作作风、生硬的语言、过分浓妆修饰等,会使病人反感而疏远。
3.2.4 手势 手势语言是通过手的动作、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手势同眼神一样,灵活多变,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以手势配合口语,以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肢体语言。
3.2.5 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非语言沟通交流的特殊形式,包括触摸、握手、依偎、搀扶等,触摸能增进人们的相互关系,它是用以补充语言沟通及向他人表示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3.2.6 合理选择沟通距离 个人距离是护患间沟通的最佳理想距离。个人距离为0.5m-1m,在个人距离下,护患双方都会感到更舒服一些。因为个人距离既可以提供在帮助关系中一定程度的亲近而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分亲密。
4 体会 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效的沟通、融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前题,也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手段。融洽的沟通更从根本上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好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16.
【关键词】沟通技巧 门诊 应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到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它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化解或消除医疗纠纷,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门诊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1 注重“首轮效应” (第一印象) 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有活力,力求稳重,给人以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我们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的场所。因此我们门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耐心询问病史,同时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全面观察病人的能力及宣传健康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门诊护士这一工作,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
1.2 要加强护、患有效沟通 病人来医院就诊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解除病痛,而护士是为病人解除病痛的直接帮助者。能用语言和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生理、心理病痛,解决患者进入医院所产生的迷茫、疑惑和问题,护士的观点必须明确,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回答患者,若连自己都不清楚问题,讲出来一定没有说服力,要适时提问,恰当引导,适时应和,让患者理解、明白,这就是有效的沟通。
可见准确的语言解答或者熟练的技术操作,作为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和谐沟通的纽带,在和谐沟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要进行沟通技巧及方法的训练 沟通技巧及方法是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护士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使沟通效果最大化。如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对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善于询问、耐心解答,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音调过高易刺耳,引起反感,过低使人沉闷或听不清,对病人用鼓励和愉快的声音,有时可伴以微笑,用它配合优美的词汇以影响对方,这样既表现出对沟通对象的尊重,又能使病人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进而使沟通更加和谐。
1.4 护士与病人情感交流的沟通技巧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信任比机智更助于谈话。护士作为沟通者,态度要诚恳,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沟通中要多用礼貌性语言,少用指示性语言,忌用损伤性语言,共同搭建护患沟通的和谐平台。如老年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病,加之退休后经济比较拮据,多数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故容易将一些对医疗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对这些患者要采取以“情”感人的对策,把“情”放在第一位。往往一个搀扶动作,一下轻拍肩膀的鼓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对待,都会拉近护患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在工作中要多“换位思考”,这样护患沟通更和谐、护患关系更融洽,避免了与患者发生冲突。
1.5 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在沟通过程中使护患关系得到升华 护士在进行沟通时,要能体现出护患的双向价值观,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对病人及家属的尊重,要注重细节。护士要在沟通过程中将病人看成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的一个整体的人,去尊重、爱护她,只有这样,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行为沟通,病人都会乐意接受,护患关系在和谐沟通中才能得到升华。
1.6 沟通内容与沟通方法要和谐一致 实际上沟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沟通方式有语言沟通、行为沟通,沟通的技巧更是灵活多样。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沟通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总之,门诊的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分诊,它体现着一种护理文化和职业素养。护患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医院以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继护理操作技能之外的第二技能,形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口头语言是沟通的要素,良好的沟通对于构建积极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互动,情与理的沟通。
2 小结
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1],它能帮助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只有正确地掌握好语言沟通艺术,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生活、心理和治疗的需要,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才能符合社会对“护士角色”的期望,才能无愧于人们赋予护士的“白衣天使”的美誉。
【关键词】 护患沟通;护理语言;临床护理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敞开心扉的桥梁,也是增加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我院依据文献,在护理中着重应用护理沟通与护理语言,以提升护理质量,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0.3±5.9)岁;患者受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24例,中专20例,初中19例,小学及以下12例。
1.2 护理方法 在应用护理语言前,对全部护士进行有效沟通、护理语言等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正常使用临床医学用语,有效沟通的技术及用语规范,护理心理学等。
入院交谈。患者入院时,将护士进行分组,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流,交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知识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法讲解,使患者了解病情,了解治疗过程,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感。
心理调节。观察患者每日的心理情绪状态,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及语言接受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患者家属配合护士与患者间的沟通。
语言适当幽默、风趣,注意多用文明语言,不宜使用命令式的语气;语气轻柔,语速稍慢,面带微笑。适当应用肢体语言配合谈话。
1.3 疗效判定标准 自治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对护士交流沟通中的用语问题进行着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专业程度、护理态度、沟通频次,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规范程度、整体满意程度等,全组满分100分;观察患者的满意度。
2 结果
对全部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评分为79-98分,平均得分(92.3±10.6)分,患者对整体护理质量较为满意。
3 讨论
良好的护理沟通是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最佳方式。近几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的要求的提升,新的护理模式的广泛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被临床广泛认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住院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更注重对患者心理的调节,使患者获得舒适的护理体验,而语言沟通则是患者舒适体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体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应用语言的艺术,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将辅助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均获得全面的康复。本组研究中,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着重强调与患者的护理沟通,着重护理语言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的应用价值。
在应用过程中,首先对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言规范,还包括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语言应用技巧,及医用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提升护士的沟通技巧;使护士可及时、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状态,针对性地应用语言技巧,使护士说出的话能够“进入患者的心坎上”,让患者乐于接受,易于遵循。
在护理用语上,注意正确使用临床医学语言,通过自身和解读患者的体态语言,加强护患关系。礼貌的语言是与患者有效沟通的前提,在交流过程中,多使用诸如“您好”、“请”这样的礼貌用语,避免应用命令式语气,使患者乐于接受。尽量使用规范的普通语,表达清晰,在使用医学名词的时候注意适当地进行解释,消除在专用名词上与患者的沟通障碍。沟通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注意采用与患者相适应的语言沟通方式,可使患者更易接受。如果说委婉是谈话的“软化剂”,那么幽默的语言则是谈话的“剂”,幽默、风趣的谈话可拉近护患间的距离,缓和气氛,尤其是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更能缓解紧张的情绪。适当应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可有效配合语言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本组研究中,给予重点应用语言艺术,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
总之,加强护士护理语言艺术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沟通,可有效促进护患沟通,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詹永玲.语言艺术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J].中工医药导报,2010,7(10):188-189.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新型护理模式转变中的关键因素。护患关系是指在患者生病的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既建立,直到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如何合理使用护患沟通方法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目前所出现的沟通技巧予以阐述。
1 当今护患关系现状简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护患关系出现了经济化、人机化、多元化、社会化、法制化的趋向,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1.1 护士工作压力大
“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工作量太大”和“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均排在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前10 位[2]。护理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工作负担过重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3]。
1.2 护士本身的因素
如护士的护理技术不过硬、护士的护理行为不规范、护士的法律意识淡漠、护士的职业伦理道德缺乏、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高低不平、护士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
1.3 医护关系
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协调的医护关系也会引起护患纠纷。
1.4 患者因素
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对患者角色的不适应、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常导致护患关系恶化。
1.5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现有服务设施、休养条件、管理体制与患者需求尚有距离,患者不了解医院规章制度,不了解现实条件的制约,而对医务人员产生误会。
1.6 社会因素
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这些都是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因素。
2 一般沟通技巧解析
一般护患沟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交流,即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
2.1 语言沟通
2.1.1 护患语言沟通的原则
2.1.1.1 一视同仁
对待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身份、受教育水平及所患疾病的患者均应同等对待,不分老幼尊卑,不论远近亲疏,都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询问病情、宣教指导等沟通工作。
2.1.1.2 不评论的态度
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当众评论、讥笑患者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及所患疾病等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2.1.1.3 富有同情心
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应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树立牢固的爱伤观念,对患者怀有高度的同情心和使命感。
2.1.1.4 言行一致
护士要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以取得患者信任。要牢记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沟通才有实际意义。
2.1.1.5 保密
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外,对于一部分患者还要对其病情保密,对于此类患者应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可口无遮拦,给患者造成恶性刺激。
2.1.1.6 勿忘征询
在进行每项护理活动之前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取得患者配合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2.1.2 语言沟通的要求
①沟通双方要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患者对医学术语不能很好地理解易造成误会,如护士嘱患者进“半流食”患者误认为是让“吃半饱”。所以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并经常寻求患者的反馈,以明确所传达的信息是否为患者所接受。②潜词造句简单明了,忌繁琐拖拉,使人产生烦躁心理。③传递的信息详实可靠,忌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概”、“可能”等。④语言表达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当患者问到我们不便回答的问题时,可采取“移花接木”等灵活的方法应对。
2.1.3 学会倾听
倾听并不只是听对方的语词,更要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真正理解患者所表述内容,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据统计,仅10%的听者能做到有效倾听。要达到有效倾听,须注重以下技巧:①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的动作,如看表、东张西望等;②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保持眼神交流;③不轻易打断患者说话;④适当反应,如倾听患者说话时,可轻声地以“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正接受对方所述内容,并希望听他继续说下去;⑤仔细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患者交谈时的非语言行为包含丰富信息,它有助于护士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情感,如患者说“我很担心”,其面部表情、语调常可反映其情绪反应程度。
2.1.4 语言沟通中的具体表达技巧
2.1.4.1 主题交谈前的沟通技巧
①自我介绍——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务或身份。②为患者选择恰当称呼——护士宜根据患者的个人背景选择恰当称呼,如老师、师傅、同志、先生、女士等,原则是称呼与患者的身份接近、有礼貌。同时注意与护士自身年龄等情况相适应。切勿直呼床号、病室, 以免遭至患者反感,影响护患沟通。③称呼以后的第一句话是引入交谈的开始,应解释或点明本次交谈的目的。要掌握和运用婉转的修饰艺术,如询问病情,要避免直接进入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可先询问睡眠、饮食情况,再计划下面谈话的内容。
2.1.4.2 转入正题的沟通技巧[4]
交谈时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避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交谈过程中可通过征求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取得患者的看法。问题简短扼要,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2.1.4.3 交谈结束
①恰到好处地结束谈话,要在双方情绪较高时而不要在双方疲惫时结束谈话[5,6]。②不能突然结束谈话,应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具体的帮助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谈话的目的。如触摸式的打断或给予帮助(翻身、饮水等),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面部表情,以免伤害患者。③交谈结束时要总结主要内容,可约定下次交谈时间,或下一步护理工作方案。在交谈中为了不至于遗漏信息,护士可适当记录。④使用必要的客套话语,如“谢谢你的配合”、“有事请与我联系”等。
2.2 非语言沟通
护士擅长运用非语言行为,是体现其沟通技巧的关键环节[7],主要可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2.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双方判断对方态度、情绪的主要线索。护患沟通中,护士合理地控制其面部表情,能有效增进护患关系。如微笑虽能给患者很大抚慰;但若患者正在伤心处时,护士的微笑则会令患者反感。因此,护士应学会在各种场合恰当运用面部表情。若护士表情与患者情绪体验趋于一致,患者就会因护士的理解而欣慰。
2.2.2 目光接触
护士与患者的目光接触,可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如护士的镇定目光,可给恐慌的患者带去安全感;护士的热情目光,可使孤独的患者得到温暖;护士的鼓励目光,可给沮丧的患者重建自信;护士的专注目光,可给自卑的患者带去尊重等。
2.2.3 身体姿势
护士的身体姿势,包括手势、静止体态和运动体态等,应能给人以饱满热情、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如步态轻盈,身手敏捷等。运用手势尤其要注重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
2.2.4 沟通距离
护患沟通的距离,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人而异。如对老年患者或患儿的沟通距离可近些,以示尊重或亲密;年轻护士对同龄异性患者沟通距离则不宜太近,以免造成误解。
2.2.5 触摸
必要、适宜的触摸行为,是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触摸可使患者感受情感支持与关注。如常抚摸婴幼患儿,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使之产生安全感和良好身心发展。又如定期给长年卧床不起的患者按摩,可使其愉快、舒适,唤起其珍惜生命。
3 部分特殊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3.1 面对护患冲突时的沟通技巧
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发生任何冲突,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与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非理智行为。处理护患冲突,主要可运用以下技巧。
3.1.1 深呼吸法
处理冲突最忌讳情绪激动、不冷静,而深呼吸是最有效控制激动情绪的方法。当个体自觉被他人激怒时,马上深呼吸,可达到快速控制情绪的效果。
3.1.2 换位思考
从患者角度理解其不满。如以上案例中的某护士,若能换位思考,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并非万分紧要),及时给患者补药;或实在一时走不开,先和颜悦色地解释,请患者理解或体谅,尽早给患者补药,即可完全避免此冲突。
3.1.3 转移法
若患者的不满并非真正指向你,而把不满宣泄于你,切不可针锋相对,而可把患者的不满再转移。
3.1.4 冷处理法
有时患者因疾病而情绪不稳定而对护士发火,如肝脏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等。此时护士宜采取冷处理方式,待患者冷静后,耐心分析、解释其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后果,通常可有效避免同类冲突的再次发生。
总之,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是护士优秀职业素养的体现,也是其高超人际沟通能力的展现。
3.2 与部分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
3.2.1 与发怒病人的沟通技巧
倾听、接受、理解、帮助。
3.2.2 与哭泣病人的沟通技巧
宣泄、独处、陪伴、安抚、鼓励。
3.2.3 与抑郁病人的沟通技巧
观察、注意、关心、重视。
3.2.4 与有缺陷病人的沟通技巧
关心、气氛、方法。
3.2.5 与危重病人的沟通技巧
简洁、身体语言。
3.2.6 与不合作病人的沟通技巧
“请尽量说说您的看法、听您一说确实有问题存在”。
3.2.7 与要求过高病人的沟通技巧
“不过,我有这样的想法。”
4 总结
护士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可较完美地展示其良好的个性品质,掩饰其个性的不足,培养和完善其个性品质。以上介绍的沟通方法虽然比较多,但在具体的护患沟通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医护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文香.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 2008,3(12):119.
[2] 徐征,孙宏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9,10:32-35.
[3] Bryant C,Fairbrother G,Fenton P.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personal andworkplace descriptors on stress.B r JN urs,2000,9(13):876.
[4] 李花兰. 实施健康教育的语言沟通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6):1248.
[5] 曹秀君, 郭素玲, 王庆双,等.护患沟通的语言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23):5780.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护患沟通;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86-02
所谓人性化即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与发展,思想与表现珍视和关注的思维方式[1]。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感情的过程。在人性化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的好坏是建立在护患交流形式的基础上的。适当的护患交流形式可改善病人的心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使病人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在整体护理中越来越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缩短护患距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化解医疗纠纷,起到药物无法起到的作用,使患者配合治疗,顺利康复[3]。
1 做好护患沟通的准备
1.1 资料准备是沟通的前提 在沟通前,护士必须熟悉收集资料的内容,以明确哪些资料需要收集。为此,要准备一份谈话提纲,以免谈话时漫无边际,漏掉必须收集的资料。要知道这次交谈的目的、交谈的内容和预料的结果。并选择好会谈时间。
1.2 个人准备是沟通的关键 护患沟通时,要做好仪表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良好的个人准备往往能给患者一个好印象,无形中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着装要得体,仪表要端庄,举止要稳重,态度应和蔼。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言谈举止不急不躁,耐心听取患者意见。努力做到镇静自己的情绪,沉着正确地对待病人,保持高昂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做好仪表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环境准备是沟通的保障 如果护患沟通,选择在布置得精致,充满鲜花和祝福的、安静的健康教育室里,那么,周围环境的气氛和色调,就能使患者的心情平和舒畅,正确对待疾病,进而对治疗单位充满好感和信任。要尽可能地优化物理环境,增进沟通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环境中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因素,并为患者提供环境上的“隐私性”。
2 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
2.1 交谈技巧 一是正式交谈。正式交谈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谈话。交谈时,应礼貌地称呼对方,并自我介绍,向患者交代此次谈话的目的和大约需要的时间。与患者交谈时,要紧紧围绕交谈的内容展开交谈,理清交谈内容的主次。交谈结束时,护士应用小结或核对技巧做结束,并感谢患者给予的配合和支持,为下次交谈奠定基础。二是非正式交谈。非正式交谈是护士在日常查房或进行护理中与患者自然地交谈,使患者感到是一种无拘束的闲谈,内容不受限制,且也无具体的时间限制[4]。通过这样的交谈,护士可以从中了解患者真实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获取全面、真实的资料,也可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交流。
2.2 倾听技巧 听并不是简单地聆听对方所说的词句,倾听还应注意对方的声调、频率、措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非语言行为。护士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获得较全面的信息。当沟通展开时,护士要全身心地参与,并不断调整自己,去了解沟通中所传达的“所有信息”[5]。
2.3 提问技巧 一是问题要有针对性。二是要避免提问患者隐私及忌讳的问题。三是开门见山,问话自然,让患者感到亲切自然。四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2.4 告知技巧 在护患沟通中,告知一般有直接告知以及书面告知。在告知中,使用一些技巧可以达到告知者的目的,增进护患沟通。入院诊断告知,一般可根据医生的诊断书,将入院诊断直接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绝症、重症患者,则需要慎重。入院制度告知,护士应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向患者详细告之入院制度,要让患者听起来比较舒服,更加容易接受。检查及治疗注意事项告知,护士应提供帮助和耐心解释。每次告知的内容不可过多,谈吐要清晰,用词应通俗易懂,重点内容要反复讲述并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在理解中牢记。
2.5 安慰技巧 作为一名护士,给患者以恰当的安慰,会减轻患者的困惑和痛苦。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安慰方法。要因患者而宜,对症下药。安慰时,要融进积极的言语。并注意自己的目的和立场,避免过多的投入感情,造成自己也陷入消极的意境。
2.6 说服技巧 在临床护理中,会经常碰到患者对检查、治疗、护理、饮食、休息等问题不理解、不合作或难以接受的情况,这就要求护士要耐心地解释和说服。努力做到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为患者身体健康着想;做到让对方理解你的解释,说出他的想法,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3 避开护患沟通的误区
3.1 避免认知差距 在护患沟通中要避免信息认知存在的误差,详细明确地向患者进行告知,并在得到患者正确的反馈后,才算完成沟通,达到预定效果。
3.2 避免传递失真 护患沟通中,由于对沟通的细节没有说明,或是沟通技巧使用不当等,都会造成信息传递失真,甚至错误。考虑不周到、不细致,未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未使用礼貌语言或使用语言不规范等,都可导致传递失真。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避免传递失真。
3.3 注意沟通呆板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固然无错。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执行制度就需要灵活处理,不能呆板。在“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服务”的今天,要转变思想观念,在不违背原则和法律前提下,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
总之,护患间的良好沟通是护理的基础。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好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3.
[2] 张慧君.浅谈护理服务中护患沟通技能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209.
[3] 席淑华,周 立,蒋少华,等.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做法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3.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沟通;效果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儿科为特殊科室,其发生护患冲突的概率较高。研究指出[1],在儿科护理中融入护患沟通技巧,对患儿进行赞美、关爱,对患儿家属进行预见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临床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本研究为2014年6月~2015年5月60例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儿科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获得了较佳的效果,应用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法将入选病例分成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男女比例39∶21,年龄1.52~6.32岁,平均(4.08±0.63)岁,25例为支气管肺炎,25例为热性惊厥,10例为腹泻;对照组:男女比例38∶22,年龄1.52~6.51岁,平均(4.09±0.59)岁,26例为支气管肺炎,24例为热性惊厥,10例为腹泻。2组儿科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后,护士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并对其进行卫生安全教育;为各个患儿安排病房,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每次测量患儿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遵医嘱了解患儿的饮食起居情况,对症处理并发症;出院前向患儿家属进行出院宣教,交待相关事项。
1.2.2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
(1)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小儿生病后,家属多情绪紧张、易怒,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预防性沟通,了解患儿基本情况,了解患儿性格及家庭情况,并用心感受患儿家属意愿,耐心解答患儿疑问,与此同时,护士还应积极与患儿沟通,询问患儿姓名、年龄,陪患儿玩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微笑服务:因年龄小,患儿难以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护士应尽力将微笑服务贯穿于患儿治疗的全过程,多应用夸奖性语言夸奖患儿,多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让其愿意主动接受治疗,并以和蔼、亲切的语气主动向患儿家属讲解科室环境、医院环境以及相关制度。
(3)合理运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从语言沟通角度看,患儿属于弱势群体,害怕疼痛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前应给予鼓励性语言,让患儿做好穿刺准备,穿刺完毕后对患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可适当给予糖果奖励,增强患儿荣誉感;从非语言沟通角度看,护士可多陪伴患儿,静脉穿刺时握住患儿小手,多抚摸患儿,消除患儿恐惧感、陌生感。
(4)合理处理护理隐患:当家属情绪十分激动时,护士切忌“硬碰硬”,避免过分争论孰是孰非,尽最大努力让家属平静,必要时请求组长、护士长或科主任进行协调处
1.3疗效评价标准[2]
评价2组患儿遵医依从性,调查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进行临床比较。患儿遵医依从性评分范围为0~10分,其中将评价指标分为完全接受、部分接受、部分抵触、完全抵触4个等级,评分设置为0~10分,其中0分提示完全抵触,1~2分提示部分抵触,3~6分提示部分接受,>6分提示完全接受。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遵医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患儿遵医依从性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2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患儿家属心理较为脆弱,生病后家属会将全部重心放在小儿身上,因此,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沟通效果欠佳、解释不到位、穿刺技术水平不高均是引发护患沟通的重要原因。临床研究证实[3],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患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学者[4]对护患沟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护患沟通在儿科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证实,护患沟通能提升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遵医依从性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1.7%;此外,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7%,与对照组的8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5],进一步表明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患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儿科患儿年龄尚小,语言叙述能力弱,患儿多不能清晰、完整的表述自己感受,面对医护人员容易出现恐惧、紧张、不安、焦躁的表现,以上表现直接增加了护患沟通难度[6]。开展护理工作时,护士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等均会对患儿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中,护士面带微笑接待患儿,并将微笑服务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当中,能消除患儿陌生感,增加患儿对自己的信任感;护士与患儿家属进行预防性沟通,能了解患儿基本状况,赢得患儿家属信任,并让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治疗方法、护理程序、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合理运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能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患儿对穿刺的恐惧感、疼痛感,还能提高患儿对护士的依赖感;合理处理护理隐患,能最大限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7-8]。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及时取得患儿家属信任,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为保证护患沟通效果,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不应打断患儿家属话题;其次,应耐心向患儿家属解释相关问题,解答过程中尽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之后不能简单的应付,应及时向护士长请教或者让护士长进行解答;再次,为小儿穿刺过程中尽量不讲述与穿刺无关的内容或保持沉默,避免穿刺不成功时患儿家属以心不在焉为由产生纠纷。护患沟通是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护患沟通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护患沟通能力,不断学习与护患沟通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营养学知识,并在工作中应用,最大限度消除护患纠纷隐患。综上所述,护患沟通技巧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宪敏,屈秀艳.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3,9(3):233-234.
[2]范丽琴.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5(30):90-91.
[3]魏桂英.浅谈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9(18):3953.
[4]张云霞.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9(30):121-122.
[5]乔艳.论护患沟通在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12(30):145-147.
[6]金芳,邓露雪.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35):103-104.
[7]谢红艳.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2013,19(3):99-100.
【关键词】护理;人际沟通;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护患纠纷越来越多[1],护理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近病人,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与病人的沟通,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将对病人的关心表现在行动上,这更容易感染病人,拉近护患关系。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86例护士,发放的86份开放式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总结了护患沟通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护理人员有所启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86例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8.13±10.04岁,其中大专毕业生为45例,占比例最多(52.3%),其余为本科毕业20例(23.3%),中专毕业20例(24.4%)。
1.2 方法
发放86份开放式不记名方式调查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为护士对护患沟通的理解,包括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如何做好护患沟通的管理、掌握互患沟通技巧、如何做好非言语性沟通等四个方面。
2 结果
86份调查表全部当场回收,回收率达100%。86例护士中了解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的护士为72.1%(62/86)、了解如何做好护患沟通的管理的护士为68.6%(59/86)、掌握互患沟通技巧的护士为51.2%(44/86)、掌握如何做好非言语性沟通的护士为47.7%(41/86)。
3 讨论
3.1 遵循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的护患沟通及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护理人员应尽量鼓励病人自行选择话题来谈,倾听且引导病人诉说,切勿打断。2)护理人员应尽量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觉与想法,护理人员可由此获得更多的资料。3)护理人员在询问病人时,少用封闭式问句,如:“是”或“不是”的问法,而应使用开放式问句,如:“你认为呢?”以收集更详实、广泛的资料。4)互动中,护理人员应给予立即反馈,以鼓励病人更多的表白。5)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沟通对象,并信任和尊重病人。
3.2 做好护患沟通的管理
护理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建立有利于病人治疗、抢救的制度和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坚持岗位责任制,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病房管理,落实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与休养环境。护患沟通常贯穿于患者从门诊到住院、出院、出院后整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护理人员时刻为此做好准备。
护患沟通方式通常有:1)以床旁沟通方式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2)以分级沟通方式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复杂程序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沟通,尤对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纠纷苗头的,要重点沟通。3)以集中沟通方式召开患者及家属工休会议、征求意见并进行健康教育讲课。4)出院访视沟通。我们要根据病情及患者需要做出判断,采取有效沟通模式。
3.3 掌握沟通时的技巧
护理人员应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技巧,讲究语言的艺术修养,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为此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真诚、耐心地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倾听,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2)沟通前要掌握患者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和家属的社会及心理状况。3)沟通语言应通俗易懂、简单明确、避免过于专业化术语和医院常用省略句。4)对有严格要求的注意事项,必须明确无误,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待清楚,绝不能含糊不清。5)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安慰性的语言,语言讲究科学性、针对性。6)对丧失语言能力的、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实施患者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的行为或一些特殊患者,应当采用书定形式进行沟通。7)对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一护,护一护之间要求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护理人员长向家属进行解释,避免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的疑虑心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着不仅要掌握以上沟通技巧,还要尽量避免一些不良的沟通方法:例如:1)在沟通过程中,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无关的问题突然改变话题或转移谈话的重点,会阻止服务对象谈出有意义的信息。 2)护士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表达不一致,会使病人产生误解,或从护士的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而产生护患沟通障碍。 3)护士如果在沟通中没有经过思考很快对一个问题作出回答,会阻断服务对象要表达的感情及信息,无法表达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及感觉,将使病人有孤立无助,无法被理解的感觉。4)对病人持续提问,对其不愿讨论的话题也要寻求答案,这会使服务对象感到被利用和不被尊重,而对护士产生抵触情绪。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避免错误的沟通方法,才能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3.4 非言语性沟通的重要性
主要是指行为举止的的沟通,包括面部表情、目光、身体姿势等方面[3]。1)目光接触:这是行为举止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渠道。眼神既可表达与传递与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也可显示个性特征并影响他人的行为。对医生来说,一方面要善于发现目光接触中所提示的信息,感觉到病人的反馈信息,并能予以正确理解,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目光接触反作用于病人,使其受到鼓励和支持,促进良好交往与双方的关系。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性外在表露,一般是不随意的,但又可以受自我意识调节控制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医生获得病情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医生了解病人内心活动的镜子。医生在会谈中不但要善于识别与解释病人的面部表情,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微笑是最美好的表情”,常用的,也是最有用的面部表情是微笑。3)身体姿势:身体姿势常能传递个体情绪状态的信息,能反映交谈双方彼此的态度、关系和交谈的愿望。如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点头表示打招呼,侧身表示礼让等。医生也应当懂得病人身体姿势所传递的信息。如病人扭头、低头通常表示不愿理睬、不同意。4)接触: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接触的动作有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医务人员与病人的接触得当,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为呕吐病人轻轻拍背,为动作不便者轻轻翻身变换,搀扶病人下床活动,做完检查后帮助病人整理好衣被,双手握住病人的手、以示祝贺等等,这些都是有益的接触沟通。
4 小结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86例护士,发放86份开放式不记名方式调查问卷,全部当场回收,其中了解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的为72.1%(62/86)、了解如何做好护患沟通的管理的为68.6%(59/86)、掌握互患沟通技巧的为51.2%(44/86)、掌握如何做好非言语性沟通的为47.7%(41/86)。由此可见,采取有效沟通模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帮助病人战胜疾病,恢复身心健康,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吴亚君,冯金娥. 人文护理和护士关爱行为.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58-59.
【关键词】护患沟通 沟通技巧 和谐
随着整体医学以及整体护理理论的提出,护患沟通对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介质,也是一种护理手段和护理内容。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综观整体护理的全部过程,从评估、计划、执行措施和评价,都离不开护患沟通。因此,在整体护理的情况下,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患沟通的技能。
1 语言沟通
1.1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其间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与其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护士美好的语言会对病人产生积极的作用。
1.2健康教育需要语言沟通 病人的疾苦通过语言告诉护士,护士也要通过语言交流来收集资料,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即有计划有组织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的核心是教育病人学习了解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
1.3礼貌性语言是成功沟通的前提 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尊重病人。这是护士与病人主动交流的基础,护理工作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用礼貌性的语言同患者沟通,这样病人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
1.4学会询问,尽量使用普通话。
1.5耐心认真倾听,重视反馈信息。
1.6沟通时注意语气语调。
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语言来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是以目光接触、表情、手势及社会距离等方式进行人际的信息沟通,有时比语言交流更容易达到目的。
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面带微笑,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抚摸是非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它能缩短护患间的关系,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通常要比通过词语表达更能使人得到安慰。
经常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传递,病人常常言行不一,尤其是失语病人,应注意病人的眼睛、表情等变化,以便了解病人的感情、病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3 掌握沟通技巧,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3.1.1营造良好的环境及气氛。
3.1.2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3.1.3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3.1.4提供有关健康信息,进行健康教育。
3.1.5道德高尚,尊重患者隐私权。
3.2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3.2.1愤怒的患者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愤怒都是有原因的。此时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愤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能力地与他们沟通,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3.2.2病情严重的患者 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危重状态时,与患者沟通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患者交谈,以观察患者的反应。
3.2.3要求太高的患者 一般过分要求的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患病后没有引起他人足够的重视或同情,从而以苛求的方式引起他人的重视。此时,护士应多与其沟通,允许患者抱怨。对其不合理要求要进行一定限制。
3.2.4悲哀的患者 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患者独处。还可应用鼓励、发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尽快度过悲哀,恢复平静[1]。
总之,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2]。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良好途径。护士应学习掌握多种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使患者早日康复。
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既是适应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改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缺乏现状的需要,同时还是防范和杜绝护患纠纷的需要。应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开展各种形式的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培训,建立护患沟通制度,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