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市值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范临床医师用药行为,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现就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建立健全临床药事管理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11号)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药事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制定本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机制,提出本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并组织实施,对全院合理用药情况检查定期开展和评价。药事管理组织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研究解决合理用药的具体事宜,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二、扎实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严格按照《省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立即开展全院范围的临床药事管理自查活动。自查工作要紧紧围绕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处方集、临床用药目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毒麻管理、抗生素合理应用等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全面梳理本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限期进行整改,努力提高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三、严格实施合理用药全员培训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制定临床医师药学知识培训计划,重点加强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药物禁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临床医师药学知识水平,强化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持续改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论文摘要:通过比较和分析信息与知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概论,从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论述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存在价值的必然选择。
1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化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记录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思想对人类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远古历史上的简帛、纸张的使用,到如今网络信息的铺天盖地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的收集地,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从私人藏书阁收集图书,到如今现代化图书馆的使用,信息资源的管理一直都是朝着越来越开放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因特网的出现及迅速扩张,使得社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能力迅速提高,成几何方式增长的数字信息使得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数量成泛滥之势。
信息管理是为解决社会信息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和社会信息的无序性与人类需求的特性之问的矛盾而产生的。在信息领域,海量信息非但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信息干扰,造成信息误导,影响科学研究和生产,甚至是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信息泛滥带来的”用不完又不够用”的矛盾现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要解决这种矛盾,使信息成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的资源,关键就在于对海量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使社会管理思想发展到知识化阶段,知识已经成为各类组织的核心资源和管理的主要内容,知识管理正在成为管理的主题。知识管理是基于社会对知识创新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活动或者说是管理体制。知识管理思想的雏形早巳形成,但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才受到人们的真正关注和广泛认同。
信息和知识都是知识管理的主要成分,研究和探讨知识与信息、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探索知识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积极的意义。图书馆只有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才能保证其教育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和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摆在图书情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2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2.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首先提出来的。美国东北大学的E,M.Trauth博士认为:信息管理分为三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即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数据处理管理。通常将这3个领域称为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概念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的目标;从广义上讲,信息管理的对象不只是信息,还包括与信息有关的人、机构、设备、环境等。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信息管理是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是信息经济的起点。图书馆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检索、组织和传播,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和利用,从宏观上实现馆际之间的信息资源协调与共享管理,方便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在当今能够为人们所重视和接受,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形成和提出。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的。知识管理的概念从国外传人我国后,国内学者由于专业研究侧重点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达20余种。总起来概括为:一方面,知识是一种加工的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被标识和处理,这是一种以信息为本的知识管理,它聚集于将显性知识组织化及隐性知识显性化;另一方面,知识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图书情报界对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也已初步达成共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所拥有的包括信息、知识各种要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组织、开发和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一个机构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于开发、组织信息和利用人的知识,然后通过合理的管理流程为个人和组织利益提供服务。
2.3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知识管理的内涵大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注重的是智力管理,其中包含隐性的智力与信息资源显性智力的管理。知识管理中关于人的管理因素是一种新的人本管理思想,它倡导人的主动性,是人的智力资本、人的智力开发与激励的管理,是智力成果创造过程即创新的管理。而信息管理主要是一种构建智力库的过程,信息管理采用的是人本管理的思想,它强调人的智力转化与技术管理,偏重创造成果的管理;②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目标与功能不同。知识管理不是吸收和占有多少知识,而是促进组织机构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并创造新知识,其总体目标是知识运用,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效用性。信息管理主要是信息的组织、控制与利用过程,是根据规范和指令对信息加以处理的过程;③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和条件不同。信息管理主要是一种技术问题,它以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为支撑,带有浓厚的技术色彩,是2O世纪90年代沿着集成信息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轨迹发展起来的。而知识管理要复杂得多,它涉及价值观问题、权益平衡问题、契约问题等。因此,知识管理不仅需要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为支撑,还需要价值理论、伦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流理论、学习理论等来共同构建;④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业务环节不同。信息管理的搜集、检索、组织和传播等组织与控制技术已较为成熟,而其利用环节尚未充分开发与实施。知识管理的业务环节涉及发现知识、交流知识与信息和应用知识。其中包括信息管理过程、激励过程、契约构造过程、权利维护过程等。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管理系统的构建等将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而隐性知识的发现与发掘技术、知识资本权益的分配与平衡机制、知识管理的各种法制建设等将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难点。
2.4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联系
从广义的知识管理而言,信息管理又作为交叉的研究内容而存在,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知识与信息之间的联系。
a.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搜集、检索、组织与传播,将知识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图书馆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人类的知识活动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图书馆本身并不创造知识,也不是自身利用知识,其根本任务是把知识与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起到知识交流的中介作用。图书馆通过应用现代技术和加强服务来实现知识共享,图书馆员既是信息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
b.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具有相同的作用。信息管理是为了满足人们在行动与决策过程定的信息需求,使人们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发展,因此信息管理最终是通过提供信息而实现个人、组织乃至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知识管理是要形成一种创新机制,依靠内部的不断创新去适应环境,在搞好信息管理的同时提出如何实现创新的要求,从而使主体得以生存和发展。
c.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都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予以高度重视。信息管理是以信息为基元,信息是信息管理产生和继续存在的根本,信息技术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知识创新的原材料和源泉是信息,这是知识与信息的内在固有关系所决定的。知识不会凭空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在研究知识的运动规律时必然要对信息进行深入探讨。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
我院于2001年1月1日进行疾病编码的ICD-10分类,并于同年11月开始进行病案首页的微机录入,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至2003年1月1日新的病案首页在医院全面应用,截至目前已有5年多,逐步实现了病案首页由手工操作向现代化的管理迈进的第一步。作为我院实施病案首页现代化管理从事病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如何实现病案首页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的现代化管理目标,进行疾病的ICD-10分类按照所设定的方案对病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原有的病案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而距新时代的现代化管理我们又有较大差距,针对我院自身的特点与发展需要,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合我院发展的病案管理方法,从而使我院的病案管理逐步跟上新时代医院发展的步伐。
1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病案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长期以来,病案管理工作由于未得到相应重视,从事其管理工作的都是一些后勤人员,并非专业的医疗人员,而且一直也没有相应病案管理专业人员。
1.2 病案书写者对ICD-10概念模糊。
1.3 没有严格执行病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1.4 没有严格把好质量关 长期以来病案管理员未经过正规的病案专业教育,对业务不熟悉,对病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收集、整理、上架、归档,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修改。
1.5 工作作风差,生、硬、顶、推现象严重。
2 对策及改进方法
2.1提高病案专业人员素质。病案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医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因此对从事病案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由于医疗机构普遍对病案文书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普遍不高。如何在现有的人员水平上进行提高与改进。
2.1.1鼓励、支持病案管理人员在职学习,通过进修、参加系统的学习班或短期培训、在岗函授及自学等形式改善在职人员知识结构。
2.1.2加强业务学习与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求必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必须在担任非领导职务4年内取得大学专科或大专以上学历,否则从担任非领导职务满4年第一天始取消职务聘任资格,脱离职务岗位,下岗自费培训至完成学历后重新申请上岗。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级技术职务任职7年后仍不能取得晋升资格的,从任职满7周年的次月起降聘到下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1.3编码人员要努力钻研编码技术,精通编码技术并熟练运用到工作中,减少并逐步杜绝错误编码,努力学习掌握医学知识和ICD-10的编码技术。认真核对和阅读病案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方式、部位等,对不够清楚的及时与临床主管医师取得联系。尽量杜绝垃圾码的产生并防止有用资料的遗漏。
2.2 作为病案管理人员,不但自己要学习疾病编码的ICD-10分类在工作中得以应用,还应让病案书写者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与概念。应用在全院集中讲课的形式,让医生了解什么是疾病编码的ICD-10分类,并阐明其用途,而且进行微机管理有什么优势,如:
2.2.1存贮病案信息,做成"机读数据库"。
2.2.2检索和查找病案。
2.2.3编制各种病案索引,如姓名索引、分科索引、疾病分类等。
2.2.4进行病案利用的统计分析工作。
2.2.5输出病案信息,为医院临床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方便。
2.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病案室工作制度,病案管理制度、病案审查制度、病案借阅制度及阅览室规则,加强病案管理的硬件建设。
查找原因:长期以来,病案的返还一直是病案管理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大量拖欠病历的存在和医生不能及时返还病历就是因为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或者干脆任制度流于形式。有些病案管理人员抱有“老好人”想法或害怕得罪人,索性等医生什么时候完成了再进行归档。这种做法导致首先病案首页不能及时录入或录入项目不完整,其次影响统计工作的开展,使统计报表不能及时上报、统计项目不全面等。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那就是病案越拖越多,上月的病历未能及时完成,当月又有新的病历生成,病历不能及时归档,又存在丢失的隐患,如此累积,形成恶性循环。
对策:坚持原则,只有认真执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历拖欠的问题。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思考最大限度的考虑临床医师的工作难度,从临床角度出发,尽量简化工作流程以方便临床的工作。如:改变以往由医生将病历送交病案室改为病案室每日下科室收集病历,并及时向临床通报病历回交情况等。
2.4将病案的管理质量、书写质量、病案的开发利用等作为病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来抓。
病案管理者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单一登记、收编、保管,即终末环节质控转变为病案资料的开发和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控制。健全监控制度,建立医院病案质量控制委员会,对病案质量分级管理,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病案书写质量教育。院内定期组织行政大查房,并每月抽查病历当月出院病案的30%,对病历进行审阅评分,质量管理科汇总各类检查结果,并于当月质量简报,讨论有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违反病历质量管理的处罚规定:当月评为丙级病历的,病历书写者和其上一级医师给予技术职务降聘一级3个月。降聘期间若再次出现丙级病历的直接给予淘汰,下岗自费培训半年。以病案的质量控制为中心,作到三级医师层层把关,使病案质量管理重点由事后评审转为过程控制,把各种不利因素消灭在病案形成过程中,其结果是使病案质量明显提高。
2.5改变工作作风,加强与临床沟通与交流
树立“后勤服务于临床”宗旨,加强主动性,杜绝工作中生、硬、顶、推现象的发生。作为从事病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密切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加强相关知识的交流与磋商,不断加强疾病分类的可操作性。病案室工作人员在疾病编码中遇到问题时,也应及时与有关临床医生取得联系,确保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另外,病案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及时掌握病案管理方面的信息及国际疾病分类知识,并承担起面向临床的病案有关知识的宣传和对国际疾病分类知识的讲解。只有通过病案管理人员与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病案首页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的现代化管理目标才能实现。
2.6开发利用病案信息资源是病案管理的最终目的
病案工作的价值,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近年来,病案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量也逐渐增多,使用对象不单是本医院,而是扩大到公安、检察、个人等各个领域。由于病案在法律程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是医疗事故鉴定和责任认定的有力依据。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应在依法管理和利用病案前提下,改变过去那种被动服务方式,转向主动服务、深入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和社会第一线,调查和掌握利用者对病案需要的信息要求和目的,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编辑工作,通过加工整理,更及时、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为需求方提供病案资料。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管理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列出质量管理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1.施工前质量管理:掌握和熟悉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对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审核、质检和验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工之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对承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2.施工过程中管理: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管理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管理图表。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3.施工后的质量管理:审核竣工资料,包括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1.费用较紧。我区水利工程一般都属于小型水利工程,其投资小,而且一部分资金由地方筹资,费用比较紧张,且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检测手段,更多地依赖于经验与个人判断。
2.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包与“隐性转包”。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管理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我区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其他工程普遍得多,但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导致质量管理措施难以穿透层层错综复杂的领导关系,到达第一线工作面发挥作用。
3.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接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
三、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程施工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完善,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到位。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分包施工部分质量控制重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增强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分项质量控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另外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其次,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工程,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任来。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领导的重视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3.加强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场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或建设方提交《建筑材料报验单》,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的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原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尤其是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比较大的诸如水泥、添加剂、防水材料等,更应严格控制。
4.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①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②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③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④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地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等,做到心中有数;⑤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⑥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⑦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5.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现场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实施。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招聘过程中要注重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的考核。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在岗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增强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降低工程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沈伊荣.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
[2]史洪亮.论述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J].四川建材,2006.
关键词 建筑施工 项目 质量管理
一、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及其特点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综合特征。就建筑施工项目质量而言,其特点主要有:
1.使用性。使用性是指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包括物理化性能,如规格、尺寸、保温、隔热、隔音、耐酸、耐碱、耐腐蚀等;结构性能,如地基基础牢固程度、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使用功能,如民用住宅要能满足居住的需要,工业厂房要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等。
2.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工程的结构安全度、抗震、防火、耐火、防腐能力以及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安全性的重要标志。
3.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建筑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全部费用。
4.可靠性。可靠性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工程不仅要求在竣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而且在一定的使用期内要保持应有的正常功能,保证具有使用价值。
5.环境适应性。从长远来看,建筑工程应该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所在地区经济环境相协调以及与周围已建工程相协调,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与环境的协调,不仅能够更高地保证工程质量,还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最大效用。
二、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管理首先需要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实施全部的管理职能。通常,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包括如下方面:
1.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或作为目的的事物。根据组织内的不同层次规定不同的质量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质量目标是比较具体的,有着质量的要求。质量目标是可以预测的,可以充分借鉴以往的质量管理经验,并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一般来说,质量目标是按年度提出的在质量方面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效满足确定的各种需要。
2.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相关质量目标的部分。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系列活动,是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质量目标职责之一。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对实现质量目标和要求所需要的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行质量策划,并尽量系统化。
3.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并对用户负责的部分。质量保证可以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为了使企业领导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活动;外部质量保证是为了使用户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活动。从市场需要来看,为了使用户或相关方能够确信提供的产品、过程和体系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就必须借助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并通过开展系统的活动来增强这种观念。
4.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并确保产品质量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部分。为了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需要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这些环节中有关技术活动偏离规定要求的现象,并尽快使其恢复正常。同时,还要使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人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下,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5.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运行效率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企业应该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总之,为了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可以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控制。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满足本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当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施工准备阶段与现场施工阶段两个阶段。面对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经验,大力实施创新,是当务之急。
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从建筑施工准备阶段而言,根据人员因素与材料因素,其问题主要有:首先,人员因素方面表现。项目经理学历不高,粗放式管理,缺少系统培训;后勤人员分工不明确,找不到责任人,往往指派与业主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但工程管理经验不足。其次,材料因素方面表现。没有按照设计、业主或监理的要求进货,不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材料进场没有进行检验或匆忙检验,导致采用不合格材料进行施工;材料保管不当,材料发生损失或变质,导致材料性能不符合要求;材料使用不当,材料用量发生变更,导致材料用量和配合比不对等。
在现场施工阶段,根据人员因素、机械因素与方法因素等,可将其问题概括成:其一,人员因素。从总体上来看,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存在知识面窄、年龄老化、技术素质低等问题。由于工人队伍的技术素质与所承担的任务难以适应,导致了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表现为文化程度偏低,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工程技术单一,很难做到一专多能;技术等级较低,对新技术、新机械、新材料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二,机械因素。在大部分施工企业,在施工机械的选用及组合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表现为:机械使用率不高,生产率低下;机群配置不强,联合运转效率不高;机械选用研究不够,机械性能不好等。其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现质量通病的地方,往往是技术复杂程度不高的工程。对于技术难度较小的工程,公司和项目部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往往不够重视,有时不按施工图纸施工,有时不按施工规范施工,容易导致质量通病的出现。另外,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多数还是手工操作,工序之间的搭接不恰当,缺少工程控制。制度僵化,创新不足,导致质量通病屡禁不止,损害了业主和社会的利益。
关键词:施工管理 工民建工程 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逐渐成为施工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工程施工管理本身涉及的因素较多,管理过程也比较复杂。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质量,必须对施工管理加以研究,从各个方面保障高质量地施工。本文重点研究了当前工民建施工管理的相关课题,提出了工民建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保障工民建施工按时按质地完成。
1 当前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当前,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所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1 施工过程比较复杂, 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施工过程复杂主要表现在施工参与人员繁多和物料投入繁多两个方面。首先,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民建工程施工参与人员众多,尤其是在施工现场,人员更是繁多且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每一位人员的有效控制。所以,实际工程中因个别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而损害工程质量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次,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物料的投入种类较多,全面控制的难度较大,加之物料的质量层级较多,实际工程中精准控制较为困难,往往很难实现有效管理。
1 . 2 施工资料存档工作滞后, 阻碍了施工管理的有序进行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除了需要对人员、技术、材料、施工等组织管理外,还需要注意施工资料的存档管理工作。目前,这一点为许多建筑企业所忽略,认为该项工作只是“摆设”,可有可无,或者只在工程竣工之后才进行资料的补齐。这样一来, 工程施工管理就不可能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往往是依靠以往的经验,缺乏客观、科学的依据,一旦工民建工程出现特殊情况,处理起来往往比较棘手。
1 . 3 施工质量检查不够严格, 造成了严重的管理漏洞。
如上文所述,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其涉及的因素之多,范围之广是难以具体统计的,因此施工管理时,往往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查,这就为部分建筑存在质量隐患提供了条件,造成了很多建筑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跟国际标准相差更远。
1 . 4 施工管理的安全意识较差, 事故率较高
安全意识在施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现场的施工管理关系着整个工民建工程的进度。然而,现在很多部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未能将安全意识放在一定高度,导致现场施工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此点的重要性,例如现场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的现象经常可见,这种对安全意识的忽略往往会造成施工管理的安全隐患。
2 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文提及的工民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当前施工管理的相关标准,笔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
2 . 1 从各方面提高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建筑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的重要生命力,因此从各方面控制和提高施工管理质量对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建筑产品的特殊性要求了质量管理的持续性,即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都要实现层层控制,包括对建筑产品主体结构、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并加以防止和改进。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除了应该从源头抓起之外,还应规范建筑施工管理的制度,全面提高按计划提升工程质量的实效性,为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 . 2 强化安全意识, 保障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努力达到施工的“零事故率”。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应该从细节抓起,杜绝乱搭安电线、不带安全帽施工等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建议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监督和管理,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2 .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抓住施工管理的重点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质量管理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因此施工现场管理应该以“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为主线,以形式多样的“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手段,为创建优质工程提高可靠的保障。具体来讲,施工现场管理应该强化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消除这些影响因素以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同时,质量检查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通过质量检查,质量控制人员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与合同规定相符,防止各种质量事故的发生。
2 . 4 提高工程施工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从总体上来看,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作业层、管理层和决策层。虽然说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但是参与施工活动的人员均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作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即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目前,我国工民建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具备较丰富的从业经验,但是理论知识欠缺,不能很好地从整体层面把握和指导施工过程。实质上,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工民建企业来讲尤为如此。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才是决定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组建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保障施工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才能保障工民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 5 规范施工档案管理, 保障施工管理的全面性
施工过程中相关资料的管理是工民建施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建筑施工管理走向规范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资料管理的每一环节都应该严格地进行控制,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偏差,保障施工管理的正常有序地进行。档案应该随着工程的进度而做好储备,为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提高客观、有效的资料依据。总之,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建筑企业同样如此。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全面深入而又细致入微,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它不仅需要建筑企业管理层面的支撑和制度保障,还需要广大施工参与人员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因此,建筑企业应该针对当前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结合本企业和施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成斌 ,由淑艳 .施工阶段的过程管理方 法 及 实 施 [J].黑 龙 江 科 技 息 ,2009(13):199~ 199.
[2] 崔志成.建设项目施工机械设备配件的定 额 管 理 [J].工 程 机 械 ,2006,37(8):40~ 41.
关键词:市政道桥;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特点
1.1施工范围狭小动迁量过大
由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都是在城市内实行施工,其中的旧房动迁、拆迁量很大,施工场地范围小,常常会对施工路段的交通带来影响,给市民的正常生活和日常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给道路桥梁工程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1.2施工工期较长
因为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工程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影响制约因素较多,并且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在施工之处通常是人流量多的区域,因此,其施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3原材料投资巨大
根据施工现场分布情况,运输距离的长短,是原材料选购的一个重要根据。因为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材料的使用量很大,在工程建设造价当中,原材料所占比例达到了总造价的一半左右,所以,如何经济的选购材料节约成本就成了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工作中质量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
2、市政道路与桥梁建设质量的现状
当今,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达,市政的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也发展壮大,随着道路与桥梁的建设项目增多,在建设的速度上也就越来越快。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不顾及工程施工的质量,最终导致了很多的道路与桥梁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道路与桥梁的设施建设组成部分包括路基建设、路面设施建设、桥梁隧道工程等一些设施建设。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是当今社会桥梁建设工程的重要因素,而材料的选择、施工的管理、设备的操作、施工的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都是影响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那么,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提高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对于一些影响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要分别进行控制和管理,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才能保证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处于平稳的受控状态,在经济效益上才能有所提高,减少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成本,同时也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市政道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材料质量不达标
建筑材料是道桥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建筑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工程的质量就不可能达到标准。目前,在市政道桥工程中,存在材料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比如瘦身钢筋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瘦身后的钢筋改变了原有的特性。这些不达标的建筑材料大大地制约了工程的质量。
3.2 工程设计方案不严密
市政道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不严密导致变更频繁,影响工程总体质量。目前,一些地方的市政道桥工程设计方案设计不严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就是改变施工方案,这样,施工方案变更比较随意,有些时候,反而把合理的方案引向错误的思维模式,导致工程设计的不合理变化,影响工程总体质量。另外,设计方案的不当变更,会延长施工时限,提高了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3.3市政道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实行承包责任制,某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施工修建的实际水平,却常靠关系承包部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违法分包与转包的现象普遍存在、借用他人的资质进行投标的情况亦不在少数,中标的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质量的管理很弱甚至根本就是形同虚设,有些施工单位缺乏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设备在质量和数量都存在问题。另外市政道桥工程往往片面追求工期,忽视质量,又因承担的风险小而忽视质量管理。为抢工期,不惜牺牲工程质量;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人员来源复杂,盲目指挥、在质量管理上走极端,或肆意干涉或完全放任不管、腐败行为横行。施工过程中各方协调度不够,施工过程摩擦和矛盾不断。
3.4监理机构体系不健全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在市政工程的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一个有效的体制之一。监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监理人员要具备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品行良好的综合素质。目前监理行业的监理单位数量每年都有大幅的增加,监理市场的低水平和低收入层次竞争激烈,所以大多数中小监理单位现场监理机构内部管理较差,严重欠缺质量控制的正常程序、制度、手段。现场监理机构的权利有限,且责任大,能力不足。监理在工序质量控制方面往往力度不够,手段不多。由于质量监督体制方面的执行力度缺失,现今的市政工程项目中常会出现权责不明的现象,导致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或无人监管的现象出现,偷工减料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设置的质量监管部门形同虚设,极大地影响了市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
4、完善我国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4.1严格把关,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审核
施工单位在选择采购施工原材料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人员的设计要求进行规格和数量的选择。要对不同厂家的材料质量进行对比,选择规模较大并且有产品质量资质的正规厂家,同时需要向厂家索取产品出厂合格证等资料。在材料进场之后,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抽检,出现不合格的材料应避免在施工中使用,以保证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4.2科学合理的进行工程设计,确保方案可行性
市政道桥工程设计方案凝聚了设计者谨慎周密的思维理念,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是最终实现市政道桥工程的蓝图。因此,在市政道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当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促进工程进度和效率的稳步提升。同时,科学可行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最大程度的实现工程预期利益。
4.3建立和完善路桥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
施工单位需要制定严格、明确、详细的施工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明确施工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目标,对完工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从而避免出现不合格的作业影响到下一步的施工。于此同时,全面贯彻落实施工质量目标责任制,明确施工中各方的质量责任,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此外,还应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认真性和主动性,避免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4.4加强监理单位的责任感,确保监理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的施工领域离不开监理单位的重要参与。监理单位是代表业主对工程质量进行质量监管的部门,其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在市政道桥施工管理中要充分尊重监理人员的地位,监理人员也应当注意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增强工作责任感,树立监理人员应有的权威。监理工作包括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重要作用,否则,容易影响整个市政道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每个阶段和环节都应当实行严格的监理监管。具体包括检查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在工作中如实到岗,各种管理记录是否客观完整,质量管理机构是否及时履行职责等等,只有分工明确,才能确保施工监理工作发挥实效。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因此在施工中对道路桥梁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是促进我国城市道桥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其实施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密切关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切实加强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不应只是一句空话,还应落到实处。如何才能有效的制止“豆腐渣工程”这样劳民伤财的项目实施呢?本文将简要地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的加强两方面进行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场地行为、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技术管理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管理的内容包括是否有专门的人员对施工场地进行及时清理;在对相关施工设备进行操作指挥的时候,是否能够做到安全正确;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进入施工场地的时候是否有佩戴安全帽;场地是否具备高空施工作业的安全设备等。简单的说,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就是保证工程中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问题,由于各个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管理人员在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的时候,也应该充分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建筑项目施工方法采取不同的施工管理措施。
2、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较低
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具有直接的影响,但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存在着偏低的情况,从而不能达到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还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如砖砌体纵横墙与砌筑达不到同步、钢筋成形绑扎的方法不正确、钢筋长度不够和漏放以及砌筑砂浆配合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监理机制尚不完善
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在我国目前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承包商没有充分认识到监理工作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建立相关的监理部门,或者即使有监理部门,其相关的机制也并没有得到完善,加之一些监理人员其本身缺乏实际的经验,综合素质较低,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观念淡薄等都会影响监理部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发挥的作用。此外,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的监理部门,应该是贯穿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但实际上建筑工程的监理范围非常狭窄,仅仅局限于工程的施工阶段,对准备阶段以及试运行阶段的监理却并不重视。从而不能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合理控制,不能将问题进行整体解决,从而导致监理市场混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工程的发展。
4、现场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一线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体力消耗大,报酬不合理,情绪不稳定,流动性大,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不是砌筑砂浆配比不符合施工要求,就是漏放钢筋或将长度不够的钢筋放入砌筑体内,再加钢筋成型绑扎不正确,砖砌体纵横墙砌筑时间不一致,常常会造成潜伏性事故隐患。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
1、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企业以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与旁站,保证施工过程各项控制要点处于受控状态,同时通过现场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旁站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工程技术参数、施工工艺管理奠定基础,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满足工程规范及设计要求。
2、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在楼板支撑体系的选择与荷载验算时应充分考虑: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综合以上几点,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结合以上模板及模板支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往的施工经验,选择模板支架方案。材料的选择要按清水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模板设计,梁板模板全部使用竹胶板,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荷载计算要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控制质量保证体系,将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来建立合理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术目标,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其次,要对施工中的材料和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工程选材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不容忽视的。此外,施工机械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缺少了施工设备的支撑,工程施工就无法顺利实施,其不仅都对施工项目的进度有直接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对设备的合理选择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措施。
4、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想要从根本上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首先应该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来做好施工管理工作,组建高素质的质量管理队伍,有效地监督建筑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的过程。由于各个工程的施工要求不同,相关的监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实现阶段责任制。然而,对于一些较特殊的工程来说,就应该实行分门别类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5、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使每一位参与施工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并且要建立合理的培训考核机制,从而实现施工人员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施工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有经验的工人参与施工管理和技术研究,只有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才能够促进施工队伍的稳定,进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是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整体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的关键。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成败在于质量,离开质量,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要把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纳入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之中,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孙得香, 郑延渠. 浅谈如何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控制[J]. 世界家苑, 2011(10)
[2] 张丽梅. 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技术管理 [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1(02).
医院供应室承担着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它与每个科室都有密切联系,是医院提供无菌医疗用品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院内感染及患者的安危,只有全面提高供应室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才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1 合理的布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前提
供应室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与临床科室相邻,环境清洁,无污染,采光好,通风好,便于医疗用品的发放和回收。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和生活区。各区域之间要标志清楚。室内装修做到墙壁及顶部不落尘,无裂隙,墙壁上有开放的窗口,窗口高度大小设计 合理。地面不积垢,有充足的冷热水和新鲜过滤蒸馏水,便于清洗和消毒。人流物流严格区分,整个布局按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储存和发放,并有“污”到“洁”方式进行,不得逆行。各区拖布标示清楚,不能混用,悬挂晾干待用。保证医疗物品的质量,防止交叉感染。
2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及 工作流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根据供应室的性质,在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如:供应室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完善各类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规范操作,责任到人,量化考核,惩罚分明,确保各种物品达到消毒灭菌的标准要求,保证灭灭菌效果达到100%。
3 加强供应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供应室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性很强的科室,供应室的物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接触性广,灭菌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所以,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略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科室通过培训,学习,例会等方式,加强质量教育,强化风险意识,让员工明白自己工作性质和责任的重大。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无菌观念,保证工作质量。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一切为了临床,为了临床一切,方便临床工作”为宗旨的服务理念。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一次政治思想教育和护理操作考试,学习《消毒技术规范》,《院内感染知识》,《法律法规》等各种规章制度,每位人员都要持证上岗。
4 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把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的工作中,要科学分工,各个环节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掌握各个环节的标准要求,质量控制小组每天检查,定期检查,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案,责任到人,每月要组织全科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讨论分析后,提出整改措施实行量化考核,奖罚分明,真正达到全面质量控制的效果。
4.1 严把清洗洗涤关。高压灭菌不能代替洗涤,它不能去热源,血污和微粒。将回收的物品按要求分类,用侵泡消毒,洗涤,清洁,灭菌的流程,做到一用一洁。根据灭菌物品的种类,性质,污染程度,污染源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掌握消毒剂的浓度及浸泡的时间。质控人员对洗涤的物品严格进行监控,确保洗涤的质量。
4.2 严把包装质量关。各种包要包装规范,正确,标示清楚。包装前包装间紫外线照射半个小时。包装前仔细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光亮度,完好性和数量,合格后经两人核对方可进行包装。物品包装时做到各类包捆扎不致松动散开为度,不宜过紧。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3M胶带封口,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核对者。1-2小时进行灭菌,以免造成污染及热源产生。
4.3 严把灭菌质量关。灭菌前检查灭菌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包括水,电,汽及排气阀和进气阀是否灵活有效。要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应间隔一定距离,利于蒸汽的穿透。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金属小包放在下层,盘,碗等处于直立位置,不能紧贴门和四壁,以防吸入较多的冷凝水。同时要防止超容(>90%),及防止小容量(
4.4 严把灭菌质量的监测。在灭菌操作过程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的各项要求做好效果监测。每锅记录灭菌日期,灭菌器号,锅此,压力,温度,灭菌时间,饱和蒸汽,灭菌后物品干燥及操作者。每天每锅做化学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锅内的物品按规定放置。做到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三项合格后方可发到科室使用,保证合格率达100%。
4.5 把好无菌物品的存放关。无菌物品存放由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要求。进入无菌间要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鞋套。无菌物品要分类放置,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摆放,有效期一般5-7天,所有物品柜距地面≥20cm,天花>≥50cm,距墙≥5cm每日查对一次。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每日用含500mg/L氯消毒剂擦拭无菌物品存放柜,台面,门把手等,地面用消毒液湿托两次。每月做一次空气微生物监测,物表,台面,工作人员手及无菌物品监测。
4.6 做好下收下送的管理。坚持下收下送,保证临床需要是供应室的首要任务。下收下送采取洁污两条线的原则,洁污车辆分开。下送无菌车要密封好,每日送物完毕后用1000mg/L消毒液均匀喷洒车辆后,妥善放置。
5 加强供应室的各种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力保证
5.1 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除去上面的灰尘及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做紫外线强度监测,一般照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