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机械制图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图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制图的意义

第1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学;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72-01

机械制图是中职类学校机械专业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奠基作用。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始终都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脱节,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掌握的专业技能较少。因此对于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也是必要的,同时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于职业类学校人才培养要求下的必然势。

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着传统基础性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中职类学校的教学体系改革已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普遍得到应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的一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改变。这与各个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情况有一定的关联。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最先开始接触的便是机械制图这一门课程,首先学习制图基础、然后学习相关标准、再到投影原理以及基本体的表达、随后对绘制图样与工作图进行识别,整个过程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中职类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此在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上有所差别,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欠缺、且普遍自我管控能力较差,很少主动进行学习。这些都对机械制图的教学起到了限制作用。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2.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中职类院校中机械制图教学现状促使教学改革必须要进行,这也是在当前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应该以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为依据,紧跟时代要求,深化教学改革。这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中职类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化的教学发展需要机械制图教学脱离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变革,同时这也是机械制图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通过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统治者的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性的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这一点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3.对于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建议

3.1强化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机械制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未来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学生对于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大纲设计中,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加强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知识点通过更加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其简单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由于机械制图教学中涉及很多图形知识点,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教学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模型更加直观,通过语言讲解后可以帮助学生更易理解,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3.2要加强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机械类专业最终看重的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以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点设计教学方案。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要始终以看懂图、会画图为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与绘图软件相结合,借助绘图软件的绘图功能加强学生识图能力、绘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多练多讲,结合各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模型,增强感性认识,以强化实训教学效果。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实习,学校应该统一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

4.结语

机械制图是中职院系机械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机械专业的学习。因此必须要重视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提升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江平.关于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资讯,2015,19:180.

[2]谢春献.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有效教学实践与探索--谈公差、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的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76-77.

[3]巩晓云.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4,13:288.

[4]雷延霞.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市场,2016,30:97+115.

第2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技校学生;创新意识

机械制图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制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及所需要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技校学生主要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初中生,他们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本门课程普遍较困难。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力求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行为,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实践中创新,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技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技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兴趣不仅仅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而且是活跃思维的催化剂。笔者常常问所授班级学生:“你们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有兴趣吗?”他们非常茫然。如何让技校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第一,将现行部分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善于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使之贴近生活。第二,将艰难性教材设计适当难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都有相应的重点和难度。鼓励技校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第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习车间和合作企业,带领学生到车间或企业参观学习,感受工作的快乐,并经常利用幻灯片、电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学习。

二、自主学习是培养技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的,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教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从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变“他主”为“自主”,让每位学生享有参与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学、自教、自改、自评等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自主发展。

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很多,在教学中,可采用指导―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带着导学提纲进行小组自学、讨论。如在教学“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内容中,可列出下列导学提纲:①基本几何体的形成。②基本几何体的形体特征。③基本几何体的视图画法。④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在自主的学习、相互讨论和师生交流评价中获取知识。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知识者上升为自主的学者和探究者。

三、保护好奇心,使技校学生的创新萌芽得到发展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诱发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著名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指出:“要想成为一个有创见的物理学家,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毅力。”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正确、有意义,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新知。

如在教学“图纸幅面和格式”内容中,有学生提出一个疑问:“在看图样时,为什么不能每幅图样都横幅看?”一石击起千层浪,大家展开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说书本是这样规定的。好奇的学生问:“看图样何时横幅看?何时竖幅看?”引起第二层的争论和研讨。结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处,图样上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因为若看图方向不定时,斜向尺寸“16”可能误读成“91”,引起加工错误。这时候,教师再适时引导,强调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好奇”终于把问题推向一定的深度,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动手操作是培养技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是创新意识的起点。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单纯的教师灌输、学生模仿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具,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机械制图教学“直线的投影特性”内容中,作为较为抽象的理论基础,学生要真正理解透彻很困难。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两人一组准备一支细木棒(当作直线),一张白纸(作投影面)和一把直角三角尺,然后让一位学生拿“直线”(即细木棒),另一位学生根据“直线”位置的不同在白纸(作投影面)上进行作图。

①② ③

分别作“直线”(即细木棒)平行于“投影面”、垂直于“投影面”、倾斜于“投影面”时的投影,并量得其投影长度,分别与“直线”(即细木棒)的实际长度比较。得出结论:平行与投影面的投影与实际长度相等,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只有一点,倾斜于投影面的投影比实际长度短。学生得出以上结论后,由教师总结出直线的投影特性:即实形性、积聚性及类似性,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手脑并用,使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创造性的思维状态。由此可见,学生动手操作,确实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五、引导质疑是培养技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表现就是质疑。发展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怕出丑,不允许学生提问题,更不允许学生提与教师的观点及教材结论相悖的意见,甚至教师有时出了错误也要学生完全服从,这种无原则、无骨气的服从,不能不说是少数教师长期压制和“培养”的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做到不迷信、不守旧、不唯书,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其次,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机件内部形状的表达”内容中,一位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样假想用剖切面将一段圆轴切断,会绘制出两种图形?教师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讨论,并帮助分析两种图形的区别:一种是按照剖视图画法绘制,另一种是按照断面图画法绘制,接着强调两种画法的异同点及适用的场合,得出圆轴的内部形状表达应采用断面图绘制的结论。可见,在教学中应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借创新促能力发展。

六、构建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技校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与想象几乎是人类的本能。想象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现在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以后,他们那种本能的创新与想象,在枯燥的专业理论和呆板的教学规则束缚下,以及机械重复训练的限制下,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象之鸟不再高翔。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走出旧的教育观念的误区,把创造和想象的乐趣还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自己所想,他们才愿意想、多想、大胆地想,还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想象。

如在教学“读组合体视图”内容中,组合体视图的第三面投影的绘制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这部分许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多个可能性。例如:已知某几何体的两面视图(主视图、俯视图),补画左视图。

答案有许多种,有的答案能较快想出,有的答案要多花一些时间。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让全班学生自由讨论。对于较易想出的答案,笔者把发言机会留给差生,对后进生做到“优先发言、优先板书、优先辅导、优先批改”,对于较难想出的答案给一些提示,笔者把发言机会留给优生。充分利用挂图和木制模型来引导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想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讨论,使整个班级学习气氛浓烈,大家都投入到学海中。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这种形式增进了创造性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诚然,技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与点拨,并不失时机地为技校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空间,并发展技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技校学生的智力潜能,那么技工教育便会呈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机械制图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专业是涉及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新兴专业,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初步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临床第一线配合医护人员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及维护、管理、研究、安全检测等技术支持工作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各地医学院校陆续开设。《机械制图》是所有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绘图和读图能力,启发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为以后接触医疗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维护、设备设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不同,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与绘图相关的其他课程,如画法几何、制图基础、计算机辅助绘图等,也没有参加过金工实习,因此在空间想像能力和绘图功底上不如理工科学生。其次,《机械制图》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的是点、线、面及其空间几何形体与其投影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听课较认真,也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但是课后作业情况不是很理想。学生普遍反映作业难度较大,要花大量时间思考并完成作业,有时还无法独立完成,由此产生了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认为自己学不会了而放弃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再次,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用于技术交流的“语言”,因此要符合《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图纸有多大,图框怎么打,字体怎样写,图线如何画,甚至是每个符号代表什么含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学生在作图时要认真细致,严格遵守制图的国家标准,来不得半点马虎,也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起来也很枯燥乏味。再加上有些同学自身基础比较薄弱。就拿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民考汉学生占班级人数的1/4左右,部分学生来自于较为偏远的农村。故而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上如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了当务之急。

2 制图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2.1 充分了解学生,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机械类学生和非机类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就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国家制图标准的一些基本规定和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能够识读、绘制简单的机械图样;学会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简单机械图样。根据教学目标,我们设定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实验部分主要介绍AutoCAD软件常用命令的使用,使学生学会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简单机械图样。

2.2 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传统的制图授课方式,主要是通过粉笔+直尺+圆规方式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性教学,有些院校也会借助实物模型和挂图进行辅助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但是尺规绘图会花费大量时间,模型和(下转第98页)(上接第82页)挂图又缺乏动作和连续性,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相结合,集文字、图形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系统。①如教师在讲解点、线、面的三面投影时,可以利用AutoCAD、PowerPoint等软件,将它们的三面投影用多种色彩的线条绘制出,并通过动画制作,将投影的作图步骤一步一步地演示给学生,使之产生动态效果,既增加了直观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解机件的图样画法时,可以利用绘制出的三维立体图,将抽象的制图教学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丰富空间想象能力;在讲解螺纹紧固件及常用件章节时,还可以对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2.3 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有机融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两门课程是相对独立、分开授课的。②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如课时量加大,内容讲解重复等。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科目较多,不可能同时开设《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既让学生掌握读图画图的基本方法,又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传授与AutoCAD软件介绍有机融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合理组织,使两门课程的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如在讲解《技术制图》的基本规定时,让学生用AutoCAD软件根据国家图纸图幅标准的相关规定,绘制出带有图框线、标题栏、明细栏的A1图纸模版;在讲解图线的型式及应用时,引出AutoCAD软件中“图层”的设置与意义;在讲解基本体的三视图时,让学生学会使用AutoCAD基本绘制命令:点、线段、圆弧等绘制三视图;在讲解立体表面的交线时,汇同基本编辑命令进行介绍;在讲解尺寸标注时融入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在讲解机件图样的画法章节时,融入图案填充等命令;在讲解标准件和常用件章节时,融入块和属性的操作;在讲解轴测图章节时,融入三维建模的相关知识。

2.4 加强课外实践,巩固课堂知识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和作业,是巩固基本理论和培养绘图、读图能力的保证。③在制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还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相关的习题作业,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同时,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学完一章节后,我们会安排特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在答疑过程中,采用互动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答,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3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保证完成制图课程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的操作能力。

注释

① 张淑娟.工程制图课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68-369.

第4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计算机绘图 CAD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33-02

一 前言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都是必须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这两门基础课程,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全面了解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才能加强学生的识图和绘图以及通过计算机来辅助绘图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这两门课程并没有结合起来,这样分离的教学方式势必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这两门课程存在一些共同点,势必在教学过程中导致内容的重复,教学任务也加大,教学的效果也就相对减弱。如果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一体化结合来进行教学,将是从事相关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下面就这一问题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做一些探讨。

二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的必要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一体化的必要性。

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现状

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做了调整,一些原有的内容被削减,但相关的作图原理知识要求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致使学生对作图的空间思维能力下降,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而目前使用教学的计算机绘图课程――CAD是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这款软件的功能强大,应用也相当广泛。相对手工绘图来说,它可以更加快速、精确、美观地绘制出多种机械图形,在绘图效率和质量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机械制图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手工绘图技能的培养,很少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而在计算机绘图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如何教学生使用CAD软件。机械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只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及平面与空间形体的转换能力,才能利用计算机来绘制出各种符合要求的机械图纸。但是,如果只是具备了机械制图的基础,只是采用手工制图,这样的制图效率就很低,难以符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这两门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机械制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一体化的优势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一体化的优势。(1)可以避免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独立教学导致的缺陷;(2)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衔接,既可避免机械制图的枯燥乏味,又可降低计算机制图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加强他们掌握绘图方法和技能的能力。

三 实施械制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1.充分了解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之间的关系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它的目的主要在于能有效地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一些基本技能,培养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而计算机绘图主要是通过CAD制图软件,利用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通过各种指令来绘制图样,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缺一不可。

2.相应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置主要是指具备足够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师,这样才能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要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制图结合起来教学,就必须要求有具备一定机械制图理论和计算机绘图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资源。

3.合理的教学大纲

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是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这要求教师必须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教学大纲与计划,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制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制定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以便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手工绘图能力。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基本的绘图和编辑知识,将一些基本的简单图形用CAD代替手工绘图,这样在结合两者的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第二阶段,机械制图把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作为重点,CAD则侧重于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及绘图技巧的应用。

四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探讨

1.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

要学习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机械制图应该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学生只有通过学好这门课程,才能为计算机制图提供重要保障。同样,计算机制图取代手工制图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所以,可以以实际应用为前提,将这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将原有的教材进行优化,同时教学大纲、教案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2.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室主要讲授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实验室主要讲授CAD软件的使用和实践。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就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按照相应的知识模块来穿插讲授,使教学更加灵活。

3.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绘图将取代手工绘图。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计算机来绘图。手工绘图是基础,只有把手工绘图练习好,才能打下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功。再有,手工绘图也具有它相对的一些优势,比如在没有电脑的前提下,就需要通过手工绘图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CAD的大部分功能后,就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的目的。这样不仅节省了学习时间,还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将机械制图与CAD制图结合起来练习和讲解,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老师教学也变得轻松,从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总结

总之,单一的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必须将其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凤群.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整合之我见[J].科学之友,2010(18)

[2]王小政.谈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的模块化整合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0(4)

[3]杨军.浅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有机融合[J].科技信息,2009(32)

第5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践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自的实践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学校应该对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工厂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一、机械制图教学的问题

(1)教学内容制定的问题。在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制定中,其内容是比较繁琐的,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整理出头绪。老师在通读教材后,没有对知识进行梳理就讲解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后貌似对知识都掌握了,但是在工作后,发现学过的很多理论知识根本就不实用。

(2)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老师都是运用模型、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的,这样的教学是很不形象的,学生不能感受到图画的立体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老师开始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但是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学习中是比较被动的,学生的收获不大。

(3)实践技能的问题。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老师一般都是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的,在技能教学上是比较忽视的,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不多,学习的知识是脱离实际的,在工作后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4)考核评价的问题。在进行机械制图的考核中,一般都是采用笔试的方式,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学生在考试前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就可以取得高分。但是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通过考核展现出来,即使学生在考核中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能说明其能力高。

二、一体化课改的开发原则

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实践,在教学中实现工学结合的方式。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借助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在实践环节应该明确教学的任务,制定出详细的教学环节,然后对教学计划实施,通过检查和控制的方式,通过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老师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使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三、机械制图教学的创新

(1)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老师应该先讲授理论知识。在对点、线、面知识讲解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只是通过概念的阅读很难掌握这些知识,在学习中学生甚至会产生逃避的心理。所以,老师应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带学生在模型实验室先熟悉一些基本的图形,然后再分析投影原理等,在学生对一些组合体的切割、叠加有充分了解后,再让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中,在头脑中就能呈现出画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老师只是采用单向传输的方法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的,在学习中不能独立思考,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扼杀。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讨论问题,老师在旁边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老师进行总结。例如在绘制阶梯轴的过程中,老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对模型的视图和结构进行分析,将模型的尺寸计算出来。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了自主性,而且在小组的学习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教学场景多样化的创新。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学的场景一般都是在课堂内,稍微好一点的教学环境是在多媒体教室,这样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不能激发求知的欲望。所以,在一体化的教学中,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去实验室和工厂学习,定期去企业的生产车间参观,在模型实验室绘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4)教学评价的完善。在一体化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考核中,应该确保全面的评价,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要分析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仅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考核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在考核中充分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评价,在一个环节的教学结束后,应该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改正。在教学评价中,可以参照企业的标准进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采取循环评价的方式。

四、结语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在教学中不能只进行理论教学,应该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在理论中强化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

参考文献:

[1]张莹,周胜飞,娄玉印.浅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二维、三维绘图“三位一体化”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15,04:177-178.

第6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专业基础课 练习 线型 国家标准 规范 讲解 示范 指导 批改 讲评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一个桥梁,学生学完这门课后须掌握看图的技能和具备一定的绘图技能。由于《机械制图》比较抽象,不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老师上课时要注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人们的技能都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练习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从教学大纲的课时分配来看:习题课占了总课时的60%,因此机械制图的作业量比其他课程大。老师在讲授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我们知道,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技能的形成和熟练,既要靠及时复习、做作业或实际操作得以实现,也要靠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在演练中的错误得以提高。为了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在精讲后,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演练。最好的方法是师生在课堂内面对面进行演练,这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得到老师具体而细心的指导,及时得到反馈与校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次练习的印象对学生来说特别深刻,它对学生今后做练习的态度,掌握绘图技能的程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抓好第一次练习,使学生有个良好的开端。

《机械制图》是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技术课,学生都比较有兴趣,而第一次作业“线型练习”看上去又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很快就能完成,但是这样的作业是否规范,图线是否符合国标,作为教师在第一次练习时必须抓好五个环节,即讲解,示范,指导批改,讲评。

一、目的要求讲解要透彻

明确练习的目的,就形成了完成练习的内部动因,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做第一次练习之前,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楚:机械图样是由各种线型组成的,准确地画好各种线型是绘图的基本功,必须做好第一次练习。

由于线型这部份内容比较单调,不易讲得生动,在讲解线型的画法时应注意结合实际的图样,可以展示上届学生的作业(有好的、差的)给学生讲评,让学生有一个目标,做作业时注意扬长避短,同时用多媒体适当地插入一些同线有关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八种线型看上去都很简单,学生在做作业时却常常出现:“一讲就明,一画就错”的现象,特别是各种线型用在什么场合、各种线段连接和相交的地方该怎样画等等更是经常画错。其实这是线型练习的一个难点,必须特别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要画出正确的线型,就要掌握好《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对各种线型的有关规定,教师上课时必须给学生讲解得清楚透彻。总而言之,在做第一次练习之前就要使学生明确线型的目的要求,对第一次练习有充分的感知。

二、教师示范,传授方法

教师示范是《机械制图》第一次练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提高练习的效率。教师首先通过语言解释,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同时通过画图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练习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反复播放,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做起作业来效果比较理想。

教师在第一次练习课时需准备好绘图仪器、绘图工具和图纸,从铅笔的削磨、图纸的固定、绘图仪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各种线型的画法,直到如何保持图纸的清洁,都要给学生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特别是一些画图的基本方法,一定要示范并讲解清楚,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画图方法。

教师在画图示范要注意几点:

1.教师画图方法和画图姿势必须是规范的,画出的图线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给每组示范的时间不要拖得过长,讲解要领时要言简易明。

3.班级人数较多时,要分成几个小组逐个进行示范,并要班组长维持好的课堂秩序。

三、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示范结束之后,学生开始做练习时教师应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有预见性,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强调,但不能指望学生仅仅靠听讲解看示范就能掌握绘图技能,在练习中肯定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学生不规范的画图方法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学生出现比较普遍的错误,还要在全班范围内重新讲解、纠正。

对部份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做练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手把手地教,使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对个别上课不专心听讲、练习马马虎虎的学生要严肃批评教育,督促他们严格按要求做好练习。对这些学生要满腔热情、不厌其烦地给他们示范讲解,使他们顺利地完成练习。

四、当面批改,指出优劣

对学生的练习,批改的形式有;当面批改、全部收改、部份整改、学生互改和自改等形式。第一次制图练习最好能给学生当面批改,因为制图练习不仅有对有错,还有优劣,寥寥数语的评语是很难讲得清楚的,一个钩和叉更是让同学们摸不着脑。当面批改,教师能给学生对练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定,学生全面地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也可以把练习中疑问当面向老师提出来,老师就可以对症下药为学生答疑,学生通过老师当面答疑解惑,对做好以后的练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第一次练习要先收上来认真细致地审阅,对练习中每一处错误的地方都作好记号,写几句简单的评语,打上分数。分数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互相比较,利用他们的竞争心理,使他们更认真地做好下一个练习。然后分小组进行当面批改,小组中应包括有做得好的一般的和较差的,按事先做好的记号,指出错误的地方,对每人的练习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之处,一一给学生讲清楚,而且要求全组学生认真听完老师对每个小组成员的点评,使他们能在同学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五、全班讲评,做好总结

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这是教育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手段,在讲评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手段表扬练习完成得好的学生,如果条件许可,还请个别学生在黑板画图、上讲台来谈他们如何做好练习的心得体会,同学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另外,老师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练习作为样板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让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对于练习做得差的同学,则要求一律重做,在重做中要继续鼓励同学们相互竞争,看谁做得好、做得快,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铺导,并注意发现那些由后进变先进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感到做好制图练习并非难事,只要认真去做完全可以把它做好。

抓好讲评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把做制图练习看成一个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以上是学生第一次做练习需做好的五个环节,平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删减。第一次制图练习,应尽可能做得过细一点,这样即使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师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很好的形象,使学生尊重你,信任你,喜欢听你的课,按你的指导去进行练习,这对今后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学生对制图这门的学习也有信心。抓好这五个环节,学生对第一次练习必然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每次做练习,他都能自觉认真地以规范的动作,按国家标准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制图作业,为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突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难点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知识点多不易掌握,故而缺乏兴趣;尤其是学校条件难以安排实践的课程,比如“铸造”、“锻压”等的内容,知识点更难以理解和掌握。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下面谈谈自己对“锻压”课程中难点教学的突破方法和应用体会。

一、分析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该课程的内容多共14章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锻压”课程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1、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对于一些内容较陈旧的或其他课程里讲过的可进行删减。增加介绍先进锻压工艺的内容,比如精密模锻、粉末锻造、数控冲压等,使学生接触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新问题,而成新思路。并且根据网络在学生中普及率较高的特点,布置自习任务,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上网查询先进锻压工艺并进行学习研究;并且在下次课堂中将自己查到的有关知识为大家作以介绍,给学生展示和煅炼自我的机会。此外在保证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针对各工艺的特点,突出重点、提示一般。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重视“概述”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概述课犹如优秀作者对戏剧的“序幕”和小说的“开头”。教师“亮相”得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先入为主的良好形象,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重要零件毛坯制造、成型的常用工艺方法,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如给出一个工程应用中因某一质量不合格的锻件而造成故障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锻件的结构以及锻造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变灌输式教学为方法论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展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教师参加讨论,对重点、难点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就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转贴于 中国3、因材施教,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培养。课堂上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重点和难点。想办法将难点、重点简化;比如“自由锻的特点”这一重要知识点,就可以编成“两低一高一差,简单难自动化”这样的顺口溜,既朗朗上口,又容易理解。简单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学,并给予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自己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后,学生会感觉到成就感,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更浓、能力较强的学生,每节均应推荐学习参考书及相应的工艺手册。并介绍手册的使用方法,这对他们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非常有益。

4、演示法直观教学和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讲授“锻压”过程中,经常适时的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实物图片。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巩固。多媒体形象化教学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替代传统的粉笔、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等。所起到的效果是形象生动、直观易懂和方便快捷。尤其是在现有的条件下,锻压工艺的实践环节较难安排或无法安排,学习的时候如果只采用过去的“灌输式”的方法,学生对这个过程便难以理解;而多媒体形象化教学能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的演示了锻造前金属加热、自由锻及模锻操作过程和冲压操作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难以讲解而又必须理解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种方法不仅是在“锻压”工艺内容里,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其他的章节里面,都可以很好地使用。所起到的效果都远比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多媒体形象化教学方法,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但是,课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是教师前期必须准备好的,必须要精心制作课件。

5、补充介绍其他压力加工方法,比如轧制、拉拔、挤压等。教材上关于其他压力加工的介绍比较简单,但实际上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工业生产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是比较密切的。通过举例子,让学生将常用的物品或常见到的物品与课本的知识点相联系,不仅增长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更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这样就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求教师具备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和勇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教学方式也要不断地改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大胆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要不断地用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出能够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大体积砼裂缝原因控制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项目普遍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等特点,而在计价方面,具有单件性、多次性(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工程预算、竣工结算)、方法的多样性及依据的复杂性等特征。目前,由于全过程,全方位投资管理的理念正处于形成期,投资管理的各个层面仍不够完善,致使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果,必须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笔者就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从裂缝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砼特别是大体积砼之所以开裂,主要是砼所承受的拉应力和砼本身的抗拉强度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为了控制大体积砼裂缝,就必须尽最大可能提高砼本身抗拉强度性能和降低抗应力(特别是温度应力)这两方面综合考虑。抗拉强度主要决定于砼的强度等级及组成材料,要保证抗拉强度关键在于原材料的优选和配合比的优化(砼强度等级设计已经确定),由于砼选用地材,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原材料优化的空间相对较小,所以降低拉应力是控制砼裂缝的有效途径,而降低拉应力主要通过减少温度应力和沉缩应力来控制温度裂缝和沉缩裂缝。

一、温度裂缝

1.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砼结构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砼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砼内部膨胀高于外部,此时砼表面将受到很大的拉应力,而砼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二是由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引起的,当大体积砼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易发生深进,直至贯穿的温度裂缝。

2.温度裂缝形成的过程:一般(人为)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初期裂缝--就是在砼浇筑的升温期,由于水化热使砼浇筑后2-3天温度急剧上升,内热外冷引起“约束力”,超过砼抗拉强度引起裂缝。二是中期裂缝--就是水化热降温期,当水化热温升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水化热散尽时结构物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此间结构物温度引起“外约束力”,超过砼抗拉强度引起裂缝。三是后期裂缝,当砼接近周围环境条件之后保持相对稳定,而当环境条件下剧变时,由于砼为不良导体,形成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较大时,砼产生裂缝。

3.温度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一般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其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进行科学预测,以保证控制的准确性。对温度应力的控制现场一般是进行温控。在浇筑砼时,采用温度传感片和测温仪,从浇筑开始测温(包括入模温度,环境温度),并及时抹压(特别是初凝前)和保温保湿养护。浇筑完后根据温控指标,及时调整保温保湿养护条件。

二、沉缩裂缝

当然砼沉缩裂缝在大体积砼(特别是泵送大流态砼)施工中也是非常多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密实,沉实不足,或者骨料下沉,表层浮浆过多,砼浇筑后,没有及时抹压实(特别是初凝前的二次拌压),且表面覆盖不及时,受风吹日晒,表面水份散失快,产生干缩,砼早期强度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导致开裂。

在施工中采用缓凝型泵送剂,延缓砼的凝结硬化速度,充分利用外加剂(特别是缓凝剂)的特性,适时增加抹加次数,消除表面裂缝(特别是沉缩裂缝和初期温度裂缝),特别是初凝前的抹压,这对消除表有效的。

三、 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1.选择合适水泥和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优先采用525R普通水泥,425R普通水泥等高标号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并尽量选用后期强度(90或120天),降低水泥量,并延缓峰值。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将425R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525R水泥用量控制在360kg/m3。以降低砼最高温升,降低砼所受的拉应力。

2. 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合泥量

选用10.40mm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0mm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0-3.00的中砂(通过0.315n凹筛孔的砂不少于15%,砂率控制在40%-45%)。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3.选择适当外加剂

可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加一定用量外加剂,如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外加剂中糖钙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水量减少20%左右,水灰比可控制在0.55以下,初凝延长到5h左右。

4. 选择优化配合比

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质量,降低水灰比,并在砼中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等,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以降低砼温升,从而可以降低砼所受的拉应力。

5.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

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浇筑的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上混凝土的质量。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故浇筑结束后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的收水裂缝。

6.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大体积砼最好选在春秋季施工,以降低入模温度,既是在夏季施工最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再者浇筑砼时最好不要让砼在太阳下直接爆晒。施工过程中应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自来水预可先放入地下蓄水池中降温。

7.加适当预埋件

在砼易裂缝部位埋设应力应变传感片,直接测试拉应力,以便更直接控制砼(调节保温保湿养护条件,保证温度梯度),确保砼不裂缝。在基础面筋上加设铁丝网或小直径钢筋网,以提高砼表面抗裂性(中间温度筋可去掉)。如3.00m厚承台设计时,在承台中间设置了垫20@2肋水平抗缩钢筋网片。采用“水平分层间隙”施工方法,分两层进行浇筑,间隙时间7d以上,分层厚度各1.5m,抗缩钢筋网设置在下层1.5m的上表面。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这种施工方法可降低内部最高温升、减少人力、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投入。

8.改进施工技术

施工时加强插筋位置的振捣、抹压、养护。由于钢筋是热的良导体,易产生大的温度梯度,这是裂缝产生的一个主要环节。同时加强初凝前的抹压,以消除初期裂缝,并加强早期养护,提高砼抗拉强度。

第9篇: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和谐社会;网络;教育职责;文明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90-03

引言

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坚持不懈和为之奋斗目标之一,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而图书馆的教育主要对象就是青少年。图书馆则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传播知识的神圣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及时积极地根据当前网络和多元知识传播途径冲击下的新形势作出响应,制定相应对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到更大的作用,这不仅是图书馆的功能的体现,同时也是新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一、青少年网络阅读和获取知识的特征分析

中国的青少年接触网络始于20世纪90年代,城市的青少年接触网络相对早于其他地区。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各界对于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关注日益增强。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网民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多达1.07亿,人数规模已经超过了总体网民的50%。其中约50%的网民是通过网吧来上网的,而中小学网民中网吧上网率大约为33%。同时还发现,在青少年网民中差不多33%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2008年8―10月,笔者对200名青少年进行了随机的无记名问卷调查,总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81份。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对于网络阅读有很强的倾向性,66%的受访者对于网络阅读有着明显的偏重倾向,23%的受访者经常采用网络方式阅读。受访者对网络阅读的评价,大多数都选用了“新奇”、“便捷”、“时尚”等词语对网络知识进行评价。对网络阅读的内容的问题答案中,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随意浏览看看,约33%的受访者选择了浏览论坛或者是博客内容,近50%的青少年选择利用网络受教育、进行学习,只有16%的青少年选择在网络上阅读文学作品。对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的阅读态度,被访者中8%表示对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及信息很感兴趣,61%表示兴趣一般,但是会去浏览,27%表示不感兴趣,还有4%表示不清楚。这次问卷调查还发现,受访者运用网络会遇到:“要找的东西总找不到”;“资料太多,范围太大”;“感兴趣的站点或信息不多”等经历。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阅读在当前我们图书馆工作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青少年多元化阅读指导的关系

1.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普及和谐思想。对于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是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在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亿万家庭的最大的民心工程,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希望工程。随着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特别是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与此同时,网络的网瘾、不良网络游戏、网上黄赌毒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少的身心健康。因此,图书馆必须承担起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和谐思想的职责和使命,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和科普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广泛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应只专在学校,在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就是图书馆。”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场所,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图书馆对于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建设及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对于青少年的心灵的塑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正是图书馆的教育职责所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确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正确的阅读引导可以感染他们的心灵,从而唤起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的爱,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起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最终使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长大后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1]。

2.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与扩展知识面。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仅仅掌握教材上的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和知识视野。通过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引导他们从网络上钻研学习,博览全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利用并对这些有色有声的新文本世界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并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知识,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从而符合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

3.纠正青少年的不良阅读习惯与扩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青少年的社会阅历与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高,对于网络上的鱼目混杂的资源,大多数青少年缺乏在网络阅读中对最佳信息的选择,有的甚至是毫无目标,随意阅览。同时,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正是渴求知识的年龄,但是网络上的知识混杂,他们对于网络上的阅读活动就越来越多的带上了叛逆和猎奇色彩。比如挑食阅读的习惯,对于还不具备完全认知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造成他们看待问题的极端性和局限性。通过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可以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范围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读书目的,教会他们鉴赏、阅读、分析和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达到科学独立地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遏制青少年的网络阅读中的不良习惯。

三、图书馆在加强青少年网络阅读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向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当前图书馆教育职责中的重要部分就是要根据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重树新观念,探索新路子,扩展新渠道,提升新技术。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图书馆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阅读正确有效引导的几点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服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机构,应该对青少年阅读的动机、方向、兴趣和社会心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读者的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人性化服务 [2]。与此同时,图书馆的服务主体――图书馆员要及时转变意识,在充分认识网络阅读对青少年的利弊的基础上,树立起“处处为青少年服务”的意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阅读的指导。另外,要加强图书馆队伍能力建设,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剔除糟粕,凝练精华,及时有效地将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青少年读者。

2.提供上网实践基地,加强青少年上网的保护。保护青少年能够健康上网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上网内容和网吧的合理监管。图书馆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上网实践基地,让他们能在电子阅览室里解决网络阅读,充分利用好电子阅览室的优势,以疏代堵,避免未成年人。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要运用网络技术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对不健康的、反对的东西进行鉴别并堵截和查封。屏蔽有害的站点和信息,使上网者无法浏览,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发挥重要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是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应积极进行巡视检查,发现不良情况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制止。

3.加强网站和数字资源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方面有着其他网站不可比拟的优势,要针对青少年专属内容和网站的缺乏,加强相应的网络阅读数字资源的建设。同时加强少儿图书馆的建设,让网络能够真正融入到青少年读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起到传播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图书馆对青少年阅读的指导作用。建设少儿网站,首先要区别于一般的商业网站或者,其次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网页可以大量采用视频、Flash等方式来进行说教,使得他们乐于接受。天津泰达图书馆网站就在这方面作了有意的尝试,例如设置了“少儿天地”板块,其下分别有“健康指南”、“益智园地”、“新书推荐”、“名著导读”等栏目,很受到青少年的欢迎[3]。另外,图书馆还可以购置青少年的电子书库,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远程网络阅读需求,让这些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强的资源为青少年服务。

4.加强对网络阅读内容的导航。健康的网络行为最终决定健康的网络内容。面对着形形的信息和网站,许多青少年读者对于网络阅读变得无从下手,图书馆应该注重培养和引导他们鉴别信息的良莠,做好信息的导航工作。泰达图书馆网站上就提供了“网上导航”服务,他们选取了一些适合青少年读者浏览的、内容积极健康的网站进行引导和推介,比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少年网站“奥非的世界”,还有针对8~14岁孩子们的网站“毛毛先锋网”等,这些网站是值得信赖的青少年网上家园,收到了许多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5.指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图书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比如假期网上冲浪或者网络读书活动等。图书馆对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上网时如何合理、科学的分配好时间,网络阅读与文本阅读的结合点,搜索引擎和网站导航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怎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等。同时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加强网德教育。要重视培养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从思想上为青少年铸就一道“防火墙”[4],让他们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和不良行为,使网络能够真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6.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消除网瘾。图书馆可以借助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借助MSN、QQ等不留名不露面的方式进行动态交流,开展网上的心理辅导、咨询和诊治等一系列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矫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偏差,提高在网络运用中的自控和自律意识,努力消除网瘾。

7.多方面加强网络信息教育和服务。图书馆可以面对青少年、家长和老师三个方面开展网络素质教育,让他们消除网络的神秘感,学会分析和运用网络,提高大家对多元信息的判断能力,减少网络阅读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图书馆可以开展多种信息服务,比如“网上答疑”、“免费网络课程”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网络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轻松驾驭网络。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老师、家长对青少年的引导和监护作用,相互促进,实现了和谐互助,共同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图书馆应更加深入的发挥其社会文化教育的职能作用,采取多种服务形式,加强对青少年阅读的指导,并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让青少年能够在网络阅读中健康成长,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戬.浅议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4):64-66.

[2]崔华.高校图书馆阅读指导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51-52.

[3]朱福才.论大众传播方式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和少儿图书馆的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1,(5):59-61.

[4]王启福,王振兴.浅析网络问题与少年儿童成长[J].图书馆,2006,(2):91-94.

Study on the Library and Its Educ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LI Yin-ai1,CHEN Pei-wen2

(1.Library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hhot 010021,China;2.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uhhot 01002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