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人间第一情歌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间第一情歌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壮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电影《刘三姐》几乎成为了中国山歌的代名词,壮家的青年男女只要一张口,歌声就能随口而出,天上、地下、人间的万事万物信手拈来,男女对唱,一问一答,几天几夜也唱不完,多少美好的爱情故事在歌声中开始,在歌声中白头偕老,歌伴人生就是壮族文化的精髓。

人们有一个疑问,刘三姐这样的歌仙自然张口就来,但这种本事不是每个人都有的,那么壮族青年男女她们是怎样记住如此众多的歌曲呢?古书上记载说,“以扁担一条镌歌……间以金彩作鸟卉于上,沐以漆,使不落”,歌词曲就刻在扁担上,对劳作的人来说,田间地头,歌声响起,要想对歌一看扁担,词曲自然就来了。可惜这样的扁担谁也没见过,更别说上面刻的鸟卉是什么意思了。许许多多的山歌就在岁月流逝中渐浙消失。

“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壮语地名,坐落于滇桂结合部右江上游地区剥隘镇的大山之中,隶属于云南文山的富宁县。在壮语中,“坡”即山坡,“芽”为黄饭花,壮家人制作五色花糯饭的黄色染料。“坡芽”即“山花烂漫的地方”。珠江上游右江河谷地带,是壮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驮娘江畔的剥隘镇,不仅是云南通往两广的大门,也是壮族文化的“富矿区”。歌圩文化在这里长盛不衰,世代流传的壮族民歌曲调就多达20多种,类似的民歌文化现象,即使在壮族聚居的广西也不多见。而大山深处的坡芽村更是其中的皎皎者,散发着古老文明的荣光。

这里生活着50多户壮族人家,虽然不是山花烂漫的日子,但绿树掩映中的小村依然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橘黄色的土墙,被火烟熏黑的砖瓦,绿色的竹子、芭蕉和菜畦散布于房前屋后,光亮的石板道,盘升的百年古树,古旧的屋舍,似乎穿越了千百年的时空。村里清一色的干栏式建筑,屋前延伸出一片竹子搭成的晒台,正门两边各有一个耳房,当地壮语叫“恩香”,这两个耳房就是男女对唱民歌的专用房。在村寨中间,6棵大方柱架起一间古老的瓦顶公房,在屋檐下悬挂着数百块野猪下颌骨,展示着村里曾经丰硕的狩猎成果。

循着歌声人们发现了坡芽――这个美丽而静谧的村庄。在壮乡,歌伴人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劳作以外的娱乐,坡芽也不例外,人们同样以歌唱表达内心的情感,消磨闲暇的时光。特别对那些憧憬着爱情的青年男女们,歌声更是她们追求爱情,抒感的工具。经过千百年的磨砺,一首首体现着细腻如丝、柔情似水、才思敏捷的情歌在这个小村世代相传,成为远近闻名的歌村。

如此众多的情歌又是怎样传承的呢?2006年,一个不经意的发现,颠覆了世界文字的发展史,百年传唱的神秘文字――《坡芽歌书》终于浮现在世人面前。《坡芽歌书》,81个图案,81首山歌,762行歌词,抒情到极致,浪漫到极致,“骆越族群原生自创的图画文字,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情爱密码。”一组来自壮乡的爱情密码,随着古朴的曲调和诗般的歌词,诗情画意般地飘过开满黄饭花的山坡。

发现来自于歌手农凤妹家中珍藏的一块宽约一尺,长二尺余的白色土布,上面绘有月、星、树、枫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由仙人掌的汁液绘成,被当地人称为“布瓦吩”,即“把花纹图案绘在土布上的山歌”,翻译成汉语就是“歌书”。农凤妹介绍,这是她们的一本歌书,每一幅图案,代表一首固定的山歌,这块布上的图案记载的是81首壮族情歌,每个图案以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物象描绘记录,只要见到这个图形,即可诵读整首山歌。在农凤妹的记忆中,小时候学唱山歌时,祖母手把手在地上教她画这些图案以帮助记忆,久而久之,这些图案符号便深入心中,每唱一首歌,脑子里就会有一幅图案,这种记录山歌的方法代代相传。

《坡芽歌书》所载的81首情歌,81首情歌的对答内容层层递进,一唱一和,环环相扣,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由偶遇到相识、相互倾慕到相恋、最后相约白头偕老、誓同生死的情感表白全过程。其风格形式和表现手法与《诗经》相比可谓异曲同工,毫不逊色。如第一首歌所绘的是一弯半月,歌中以自叙的方式,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在月光下对影而立,孤独无依,自哀自叹,自伤身世,大有“月出皎兮,姣人僚兮”的古风意韵。

第十首和第十一首,歌书分别画了两张枫叶。内容是男唱:“正月枫芽发,二月枫叶绿。谁来缝蓝衣?谁来铲田埂?谁来拔嫩秧?谁清晨先起?谁来扫碓窝?谁来烧火塘?谁来把家当?”女和:“正月枫芽发,二月枫叶绿。妹来缝蓝衣,妹来铲田埂,妹来拔嫩秧,妹清晨先起,妹来扫碓窝,妹来烧火塘,妹来把家当。”这两首歌,为我们描绘的是壮家人生产生活的全景图,春天来了,生活是那样充满着希望和爱情的憧憬。诗歌截取了缝蓝衣、铲田埂、拔青秧、晨起炊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图景,表现了稻作民族细腻如丝、委婉动人的情感表白方式。整部歌书,就是通过这样的表白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部精美的爱情篇章。

第2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关 键 词:同宗民歌 《绣荷包》

“同宗民歌,是指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若干子体民歌群落。这里所说的‘民歌母体’包括多方面的含义,诸如曲调、唱词内容、音乐结构、衬词衬腔及特殊强调的进行等因素。”①对于具有同宗关系小调歌词的研究,是分析、探究一首小调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下面,笔者以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小调中流传较为广泛的几首民间小调为代表,进一步了解同宗小调歌词的特点。

《绣荷包》是在我国各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传统民间小调,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润饰加工,再创造和发展,日臻完善。由于不同区域的环境、方言、民俗风情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绣荷包》这首小调呈现出了曲调上的丰富多彩和演唱上的不同表现,但不论怎样变化,它却以不同的旋律及地域风格吟唱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传达着女性的温情与爱意,维系着一个共同的文学母题——“绣荷包”,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小调歌词的同宗性特点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它流传的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歌词内容大部分都唱《茉莉花》原词,又叫《张生戏莺莺》,叙述《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自由恋爱的故事,共十余段词。“‘好一朵茉莉花’是它的第一段词,以香秀的茉莉比喻爱情的甜美,借以抒情,流露出主人公想去摘花,又害怕看守者的矛盾心情。有的地方只传唱着一段或以此变出同类的二三段词,不唱张生的故事,使其表现较含蓄。”②比如江苏,河北南皮县,山西临汾的三首《茉莉花》,其歌词的情歌色彩就比较浓郁,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词为母体,大都以“好一朵茉莉花”为起兴句;河北南皮县的歌词中加入了《西厢记》张生、崔莺莺、红娘幽默风趣的故事内容;而山西的《茉莉花》除保留了“好一朵茉莉花”的起兴句外,还采用“情郎哥是蜜蜂奴家是朵花,愿情哥来采花”,大胆描写了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但不论其变体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以母体为中心,并结合各地不同的音乐特点而产生细微的变化。

从以上对《茉莉花》小调歌词的分析中,可见歌词的同宗性是分析一首小调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有许多流传广、影响大的小调,其歌词在流传的过程中,变体的变化也主要是为适应流传地区的方言、衬词衬腔的特点而发生。《绣荷包》小调就是如此,各种变体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主要是歌词大多采用“绣荷包”为起兴句,或以刺绣荷包为由头,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生发出各种各样的内容,但无论唱什么内容,都是由“绣荷包”这一特定的文学母题相维系的民歌。

2.民俗社会学的意义

明清时期,刺绣荷包是一种极为兴盛的民俗活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送荷包、绣荷包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从我国明清时期的小说中可窥其一二,如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宝玉为大观园中的榭亭楼阁题名作诗时,表现出众,令其父贾政满心欢喜,在离开大观园时,一群小厮为了得赏,一个个都上来解宝玉的所佩之物,于是,黛玉见了便说:“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在《金瓶梅》一书中,也有情人间送荷包的精彩描述。从民俗学上来说,刺绣荷包是明清时期极为兴盛的一种民俗活动,“它所折射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远远超出了刺绣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我们所感悟的是那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礼赞。”③小调作为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意志、愿望以及喜怒哀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在边绣荷包边演唱的小调中所寄托的情感,获得的乐趣,所表达的内容也具有相似性。于是,《绣荷包》这首小调,内容万变不离其宗。

转贴于

深究小调歌词内容,仍可以将其进一步归纳总结为几种不同类型。下面以《绣荷包》小调为例来阐明这一特性。

1.借景抒情

这是把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寓于物或景之中。这类唱词使用频繁,充满了丰富的借物达意的优美意象,更多地表达的是姑娘的痴心与多情的情感。

2.吟颂历史人物,叙述历史故事

描述荷包上所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体现了姑娘的心灵手巧和朴实的审美观,同时也涉及小调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忠贞爱情的表达。

3.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这类唱词一般以“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为起兴句,主要表现少女怀春,盼望亲人的一种心态,所隐含的就是月缺与月圆,焦急漫长的等待过程。歌词往往以朴实的语言,用陈述的方式来描述姑娘绣制荷包来表达对“年年走口外,月月不回来”的丈夫的思念。

4.表达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的赞美

这类唱词与前面讲述的第二类相似,只是在绣的内容上有所不同,它是将一些自然的景物绣在荷包上,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赞美,也经常以“第一绣、第二绣……”为起兴句,段数通常较多。

“历史上文化的传递、文化的接触和文化的传播,常常引起文化的变迁。”④同宗小调歌词的流变便是如此。在漫长的变迁流传过程中,小调大多能很自然地与异地民俗、方言等相结合,并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唱,就可以适应新的文化土壤和生活土壤,逐渐融合成具有当地本土特色的民歌,这就使流变的小调在歌词方面产生了其母体和变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共同性,又各具地域特色。

注释:

①④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9月.P1.

②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12月. P235.

③孙建君.漫话民间绣荷包.中外文化交流[J].2000-01.P23.

参考文献

第3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流传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错高多的梗舞,可宽泛理解为“博”的一种,“博”系“卓”的变音,歌舞的意思。其表演形式是围成大圆圈,男半圈女半圈,或者男一圈女一圈,谐本(领舞及组织者)站在队伍的最前列。表演人数不限,少则10多人,多则上百人。错高梗舞2010年3月被列入林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谐钦则广泛流传于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区,是一种较古老的歌舞形式,多在隆重节日或仪式时演唱。谐钦一般由带有标题的歌舞曲多首组成,首尾乐曲分别称为“谐果”(引子)及“扎西”(吉祥),每首歌舞曲由慢板及快板,或由慢板,中板、快板组成,音乐古朴热情。歌词内容有人类起源,历史传说、赞颂祝福等。

每年藏历正月十五,在巴松错的错高村,村民们必然集聚而齐,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在一片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舞者们穿起华丽的传统服饰,戴上奇特的神话面具,跳起喜悦和欢快的舞步,驱邪逐魔,祈求来年的平安与吉祥。

这种奇特的假面祭祀祈愿仪式,常见于亚洲国家各个民族的喜庆、节日、庆典等大场合中。它以歌舞的形式,承载起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丰富的动作和编排,彰显其艺术价值,成为民间艺术中的“活化石”。在我国,很多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祭神表演,这多与图腾崇拜有关,其中又以最为典型。“梗舞”正是这样一种神秘、古朴、而又极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关于“错高”坐落于神湖巴松错湖头的错高村,是个拥有30多户人家的藏族小村落。还保留着原有的村型结构及房屋布局,包括房屋建材等仍沿用着古旧的石木形态,这使它成为318国道沿线上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是藏东南地区少有犹自保持着村落原生态和典型旧日容貌的地方。

错高之美,美在其粗拙和朴实。静下心来细细欣赏,游目而观处,错落老屋攘攘而建,门前屋后,小路窄窄长长,往往是巷道一转,巷后还藏有三两家宅屋,屋后还有田,田后更有雪山,顿时豁然开朗,变化无穷。如若此时还恰有藏族美女从某个偏僻角落缓行而出,羞涩而耀眼地走过身旁,那就更是微妙之处言语难表。

行至村落开阔处,只见山如屏水如镜:欢乐自在的鸟群自顾自的捕食,藏香猪翘着小尾巴欢快地跑来跑去,无事的村民则三三两两围坐聊天。远处,雪山安详。唯独因地处山坳,这里相较巴松错地区的其他村落而言,残阳早现而破晓迟来,阳光因此也更显稀贵。在暮霭苍茫那一短暂时刻,观望夜幕之前隐约的错高村,仿若一位残喘老人自待孤寂睡去,心里莫名便有了份萧瑟的哀伤。

关于“梗舞”

藏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据藏文史料记载,早在公元2世纪,藏族的先民雅砻部落的歌舞就已经很发达。至今藏族歌舞已属于具备高艺术水准的民间音乐,其夸张的手法,巧妙的比喻,多变的曲调,往往与藏族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密不可分。这其中流传最久、最广的,除了描述世间男女情爱的情歌之外,恐怕就是关于神话内容的歌舞了。

错高梗舞所讲述的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说中“刚登腾布”父子三人自天上来到凡间,在目睹了人间的种种煎熬苦痛之后,决心为生活在艰辛病灾中的人类造福。于是“刚登腾布”向三界(天、水、凡三界)中的各位神仙和英雄发出邀请,请他们显现下凡来人间表演舞蹈,并请来了人间的英雄和龙宫的龙女来为舞蹈者们敬酒尽兴。传说,当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看完整段舞蹈后,来年他们将得到神灵的庇佑,化解那一整年的灾难。

我们有幸在一个冬日的黄昏观赏了这样一场表演。虽村长在还未开始前就与我们解释,因不是正式的演出,所以人物及舞蹈节段并不齐整,但这并未影响我们对梗舞的兴致。恰逢农闲时候,村民们还没赶牛去草场过冬,漫长的冬季让人索然无味又无事可干,听说有梗舞看,于是偌大的院子里,便挤满了同来观赏舞蹈的老少村民,众人围坐在空地四周,说着笑着翘首以待;孩子们在一旁围着圈追逐打闹之余,踩的竟是梗舞的舞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想必是耳濡目染久了,便学上了,在不知不觉问让人看到了此舞蹈世代相承的希望。

当表演者们手持长柄单鼓和弓形鼓槌缓缓进场,四周说笑的人们逐渐安静下来。这时,一声齐整的鼓点划开了错高上空的夕暮,梗舞表演开始了,首先由出场的乐队围成圈,绕场奏乐。

第一场:主角之“刚登腾布”三人出场。出场时,戴着黑面具扮演“父亲”的舞者神态威严,居中做骑马状,而扮演“儿子”的两位舞者则一人负责牵马,一人赶马紧随其后。这三人缺一不可。“刚登腾布”出场后需绕场三圈,边绕圈边表演藏族另一种独特的歌舞“谐钦”,以歌唱的方式来邀请三界众神。

第二场:十多位手持长柄单鼓和弓形鼓槌,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进入场中,他们代表着愿为消除人间的离难疾苦而下凡的各路神仙,因接受了“刚登腾布”的邀请而显身献舞。鼓点时快时慢,他们随着节奏渐渐围紧,又渐渐松开,其间动作各不相同。

第三场:美丽动人的龙宫仙女“娜乍”和人间英雄“达娃亚俊”盛装上场,他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站于场中为诸位神仙助威敬酒,以感谢他们的舞蹈为人间驱魔去灾,带来祥和与安生。此时暂站一旁的“刚登腾布”三人,也开始表演起了“谐钦”助兴。

第四场:被人间热情款待的神仙们,开始飞旋起舞,此时鼓点也变得异常奔放激烈,渐入。舞蹈者们由开始时的亦步亦趋,变为围圈跳跃,舞步急速,跳到精彩处,仿佛已凭空腾跃而起,引起了满场阵阵喝彩。有熟悉梗舞的村民为我们解释:梗舞的舞蹈动作多与藏族人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关,也有部分是模仿牦牛、鸡、羊、猪等各类动物。部分的舞蹈主要分为七段,并以鼓点的不同节奏来对七段不同舞蹈做出区分。所以,梗舞的表演不仅好看,而且洋溢着浓郁的喜庆色彩。

随着鼓声渐落,舞蹈也渐进尾声。错高“梗舞”不同于其他藏族舞蹈,除两位龙女的扮演者之外,其余表演者均为成年的藏族男子。散场时村长叮嘱,如果想看完整版的“梗舞”和“谐钦”,那还是在藏历新年的正月十五来村子里比较好。

关于“谐钦”:除梗舞外,错高村中仍遗留的另一样艺术瑰宝,便是“谐钦”。

“谐”藏语译为歌谣,“钦”即盛况或隆重之意。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歌舞,综合了说、唱、舞三合一体,无乐器伴奏,表演者需自唱、自说、自跳,相传起源于七世纪吐蕃时期。主要在喜庆、节日、庆典等大场合中演出,内容多是赞颂、祝愿和恭贺等,与藏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广大农村和城镇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锴钦”(藏北的牧区和东部的昌都一带不流传这种艺术形式)。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谐钦”有所发展,但由于藏族地区多年来沿袭着传统礼仪歌舞不得随意改动的风俗,所以,通过“谐钦”仍可了解古代藏族歌舞的基本风貌。

我曾有幸在另一场合看过一次“谐钦”的表演。

那是在一户村民家做调查时,偶然说起这种古老的歌舞,恰逢这家的男户主就是村里优秀的“谐钦”艺术家,于是在我们的盛邀之下,男主人爽快地答应,在自家屋里的火塘旁边为我们表演起了“谐钦”。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谐钦”。那个下午,我们在昏暗而弥漫着酥油茶香的老屋里,透过隐若而现的光,观赏了这种十分独特的藏族歌谣。它带着从古代弥漫至今的浓郁乡情,在时光的隧道里缓缓地与我们迎面而来,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古朴动听。

悠游在错高村的“梗舞”和“谐钦”中,仿佛悠游在古旧的时光里,生命慢慢在歌声中沉淀并缓慢起来,这些奇妙的歌舞凝重而又轻巧地流经历史这条长河,恍惚之间,那些世代纵情歌舞的人们出现眼前,生命转瞬即逝,留存的仅有歌舞和那份被寄许的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飘摇的歌声,仿佛是这个村落的脉搏,在古旧甚至摇摇欲坠的外表下,始终包含着生命的温暖与深情。并诉说着一个从古至今不变的人类主题:无论如何,惟有希望。

而同样,我们也希望流传已久的梗舞和谐钦能够继续被传承下去,并真的给错高这个小村庄里的人们,带来寄望中的吉祥。

“梗舞”的艺术渊源与表演形式

著名艺术评论家丹增次仁先生说,“梗”是一种舞蹈的名词,是神的仆从或者使者的意思,它具体指佛教宁玛派的仆从或使者。“梗”象征着虔诚的佛教信徒心目中的一种神,它的出现就是表示欢庆、吉祥和幸福。“梗”又分“波梗”和“莫梗”两种。“波梗”即男子,“莫梗”即女子。

“梗”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它的表演情景,在寺院的壁画以及藏传佛教宁玛派经典中均有详细记载。在拉萨龙王潭大门右边墙上有一幅栩栩如生的“梗舞的壁画”,中间是佛像,右边是“波梗”舞,左边是“莫梗”舞。

在宁玛派经典《铜色山之誓愿》藏文版中记载,“在西南铜色山之无量宫里,右面‘波梗’翩翩起舞,左边‘莫梗’歌声飞扬,那欢乐的歌舞回荡天际”。宁玛派自称该教派是由8世纪来的莲花生传播下来的,不过他们建立寺院,整理经典,弘扬佛法的大规模活动是在11世纪中期开始的,由此可以推而言之:“梗”初始于8到11世纪,它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确定无疑的。“梗”是宗教舞――羌姆中的一个片段。可以单独表演,到了后期,“梗”从寺院流传到民间,在形式、内容、特色以及名称上进一步得以发展,如萨迦寺“卓马姜斯”中的“梗”称“嘎尔萨”,林芝地区的“梗”称“米那尧姆”或称“羌姆波”等,内容上除了欢庆吉祥幸福之外,加进了驱邪迎祥的内容。跳的形式有圆圈两排交叉,半圆圈等,成圆形时“波梗”、“莫梗”各形成半圆,成两排时“波梗”一排,“莫梗”一排。

第4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歌手:黄征

唱片公司:华谊兄弟

发行时间:2007年3月5日

动听指数:

《绝不放手》是黄征历经692天反复自我摸索与颠覆的创作周期后于2007年初春推出的第4张全新大碟。身为专辑制作人的他,除了将先前独具个人气质、风格的硬朗情歌发挥得更为鲜明极致外,亦有中国风等较之以待专辑更为丰富的音乐元素加入其中,并且放弃所有花哨的音乐技巧 将直接、简洁的旋律同不做刻意雕琢的质朴声音结合,力求带给听者自然舒服的听觉感受的专辑理念。

新专辑收录了12首男人的全心情歌运用不同的视角与创作手法写尽爱情的多面性直接而细微的写了每段感情原始的内心表达,细致呈现了都市之中习惯了用强大冷静武装自己的成熟男人们表象之下隐藏的脆弱与温柔。

孤独的花朵

歌手:袁泉

唱片公司:种子音乐

发行时间:2007年3月16日

动听指数:

这是被赖声川赞为 半世纪以来继林霞后最具气质的华人女星的袁泉首张个人专辑,由姚谦、陈伟、李伟菘、闻震、姚若龙、李剑青、仲衡等音乐人连手打造,是一张有关孤独的作品,里面的每首歌都与寂寞相关,有唱出情人间相处久后的孤独,有妈妈的孤独,也有网络上的孤独……

事实上,在国语流行音乐越来越市场的今天袁泉的又艺气质显得尤为珍贵。这张《孤独的花朵》专辑就艺术的表达另类的想法 富有诗意的词和动听的曲相信能够让绝大多数听众接受。

青春无敌

歌手:张含韵

唱片公司:天中文化

发行时间:2007年2月5日

动听指数:

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划与酝酿,张含韵在2007年初春之际推出个人的全新专辑《青春无敌》, 除了保持原来可爱与梦幻的元素外,更加入了时尚与华丽的色彩。曾经以十六岁青春出道的张含韵,很快引起了广大的关注 随着《酸酸甜甜就是我》 《想唱就唱》等歌曲的走红,也拿下了许多年度新人奖,于是有更多的人期待着下一次出现的她会有怎样新的惊艳。

实际上这张新专辑依然维系了张含韵以往的可爱定位,还有在十八岁之前可以继续做梦的权利,而歌曲中散发出张扬的青春味道以及浓浓的异国风味与甲世纪色彩,加上精心设计的音效与乐器,是整张专辑在音乐之外更像是一部青春圆舞曲。

梵谷的左耳

歌手:阿沁

唱片公司:华纳

发行时间:2007年3月16日

动听指数:

FIR乐队可谓是如日中天,其吉它手阿沁近日推出了首张个人创作专辑《梵谷的左耳》,向乐迷们展现了音乐和绘画全面创作才华用颜色和旋律勾勒出自己浪漫与摇滚的内心世界。专辑内所有歌曲均由阿沁自己创作,显示出了其饱满多元的创作实力。而FIR中的另两位成员孕玖哲和飞也体现出了乐队成员间的深厚友谊,在这张专辑中献声合作以示对阿沁的全力支持,此外,专辑里还收录了阿沁写给张韶涵的知名创作《遗失的美好》,并且进行,重新诠释的浪漫男声版。

逆光

歌手:孙燕姿

唱片公司,EMI百代

发行时间:2007年3月21日

动听指数:

《逆光》是孙燕姿加盟EMI百代后推出的首张专辑为打响加盟新东家的第一炮孙燕姿不仅在录音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时间 更是远赴埃及拍摄MV、《逆光》主打的概念是种永不放弃的力量 是“看见了我爱的人 我愿意去相信 当我决定爱上个人的时候永不放弃”的精神描述。

睽违1年半后才姗姗来迟的新专辑《逆光》不仅保留了孙燕姿最擅长的曲式,同对也大量运用,新的元素 向听众展示了个听起来熟悉却有新鲜感的孙燕姿。在音乐概念上不强调刻意的突破改变,让焦点回归到原点――个真实独特的女生,一首首纯粹深刻的音乐。同时也标志着孙燕姿音乐历程的全新起点。

CROSS SEASON

歌手:玉置成实

唱片公司:SONY

发行时间:2007年3月14日

动听指数:

面临3月高中毕业的日本流行美少女歌手玉置成实,特别推出了这张纪念专辑《CROSS SEASON》来告别自己的学生生活。专辑内的歌曲均以毕业为主题,《CROSS SEASON》由浅仓大介作曲, 听感种清新,如同清风拂面,眼前一亮,全身活力似乎被焕发出来了。不知不觉想随着玉置成实的舞步舞动起来。而《I CANFLY》则是由森重树一作曲的摇滚乐曲,体现了这位学生歌手狂野激情的另一面。

最值得一提的是玉置成实还调皮的在这张新专辑封面上玩了点小把戏,这张专辑的歌曲大多清新自然,焕然一新。而封面设计却颓废阴郁,如果就此认为里面的新曲会比较阴暗晦涩,那么就正中了玉置的下怀。

The Best Damn Thing

歌手:Avril Lavinge

唱片公司:SONY/BMG

发行时间: 2007年4月

动听指数,

以《Let Go》和《Under My skin》两张专辑让全世界歌迷为之疯狂的朋克小魔女Avril Lavigne于四月全球同步推出了个人最新专辑《The Best Damn Thing》。

新专辑中的第一主打单曲《Girlfriend》由Avril和Dr.Luke共同创作、回归流行朋克风格,歌词犀利直率、延续典型Avril的酷帅个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vril还特别用多达八种不同语言演唱了这首歌的副歌部分录制成八个不同版本,其中包括普通话版本,而Avril也是首次尝试用中文演唱。

You Can Hold Me Down

歌手,William Tell

唱片公司:New Door Records

发行时间:2007年3月13日

动听指数:

第5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这次,海南黎族苗族《祝酒歌》作品的征集要求较高,而且是全国性的征集,蒲来祺在晚上约六点钟左右给我来电话,这是我们第一个电话。也可能是省民委办公室的同志把我的简历告诉了他,他并没有多问,就像老朋友似的在电话里就给我一个下马威,不过,合作嘛,我也没必要和他计较,心平气和地听他说:“这次海南方言赛,是全国征稿,一定要认真写,想好再写,歌词要易记、易懂、朗朗上口。”他限制我十五天内把歌词写好才把传真给他,他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我就叫他给传真号,他便在电话里说:“你急什么呢?写好了我再给你。”我对他说:“我写好了。”他笑了笑说:“不会吧,抄也没有这么快,你真牛!”我们都笑了,就这样,我们的《祝酒歌》在2012年“美丽陵水”欢乐三月三的舞台上获奖了,他高兴地告诉我:“许作家,我们要继续写,我要告诉大家,黎族山歌是不会衰的……”我知道蒲作曲家这句话的含义,他告诉我,当前,人们都认为唱黎族歌的年轻人不多了,但是,这次黎谣民歌赛中,我们看到了黎歌的希望,不少年轻人还是很爱唱黎歌的,只要我们肯创作,黎歌是永远不会衰的。我为曲坛有这一位老将骄傲,我为民族地区有这一位不知疲倦的挖掘民族文化的健将而自豪。

蒲来祺不是黎族人,他出生在诗歌之乡儋州市,他所创作的曲子,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就如2013年首届海南方言歌曲创作大赛,我们再次合作,由于他的曲子里流放着本土文化的精华,浓重的乡土乡音谣曲,带着大家走进乡村的丽景,让大家有一个深情的感觉。乡村是那样的幸福美好。这次方言大赛,我们获得了优秀奖,从此以后,我们就像漆胶那样黏在一起,不停地合作,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作品《三月山歌》、《黎苗三月三》、《年年相约三月三》、《美丽白沙》、《保亭欢迎您》、《我爱美丽的海口》、《海口有一首歌》、《三沙渔歌》、《大海啊人间天堂》、《美丽琼山我的家》、《三亚有一首歌》、《美丽乡村》等。这次我接受了海南群众文化刊物交给的创作任务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为民族文化呕心沥血的事迹,实在是太令人感动了,我迫不及待地向他了解他的故事,他很谦虚地和我说:“没有什么好写的,挖掘、弘扬民族文化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本分工作。”但是,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开了口……

蒲来祺1968年调任三亚市文化馆当馆长,他知道自己任务的轻重,更知道海南具有悠久历史的海岛文化,而流传在民间的独具特色的黎族山歌,是海岛文化的一支奇葩,他们在生活、劳动中,都用山歌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1969年馆里决定创作“打柴舞”舞蹈剧,为了收集民间文艺创作素材,蒲来祺带领他的创作骨干,到马岭黑土村收集“打柴舞”的资料,经他们夜以继日地苦干一个月,一个黎族“打柴舞”舞蹈剧出来了,这是由蒲来祺作曲的《打柴舞》,1985年,在自治州文艺晚会演出中,荣获优秀奖,后又代表广东省演出队,参加全国第三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演出,得到好评。蒲来祺高兴地对我说:“从那一次会演后,《打柴舞》即《竹竿舞》,流传至今,成为群众喜爱、旅游活动不可缺少的节目。”

执着于海岛民族文化的蒲来祺,他从没有歇手过音乐创作,他不和我合作,也和别人合作,他与别人合作的音乐作品《海南岛向你招手》荣获优秀奖;《党的农村政策好》荣获三等奖;《黎山情歌》荣获优秀奖,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转播;《苗岭深处》被广东广播电视台转播;《情牵深山三月三》等歌曲在《三亚晨报》上发表。由此可见,他不只是用心来创作音乐,而是用命来谱写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曲调,难怪音乐同行给他一个绰号,叫做“宝刀不老”。说实话,当前,我们音乐界也正需要更多位这样宝刀不老的音乐家,为后辈铺垫音乐曲调的基底,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歌曲。

蒲来祺参加过中国音乐学院大专班函授学习,曲艺精通。他告诉我,黎族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音乐是黎族民间艺人的天才创作,又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其包括民间乐器和民间原生态曲调,都是民族歌谣不可缺少的生态元素,歌谣如果没有曲调,它就失去优美动听的词句,这就像一座山岭一样,如果这座山岭没有树木,那就是秃岭,秃岭就不好看了。他的比喻,让我们都笑了起来。

第6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每个女人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甚至几个疯疯癫癫的女人,我们称她们是姐们儿。不是从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却四处张扬『这可是我亲姐妹!这种关系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却始终铭刻在心里,又不磨灭!

---------- 林 夕

(一) 採菊东篱下 缘系妖妹林若夕

伴着熏人的百合香,我的领导带着手捧鲜花面带轻笑的妖走进我的办公室。三人相视,我却一头雾水。领导见我垂袖敛眉状,指着妖说:“给你送来美女一个,养眼润心。不过,给你的工作任务要尽快完成。”

眼眸明亮的妖,面露欣喜,自我介绍:“我叫林若夕,早听说王总的旗下有美女赛诸葛的部门经理,今日不只是幸会,以后就要朝九晚五共事了。这百合花是我特意给你的。”

欢迎美女!”我接过鲜花,心想着,部门又多了一位姊妹,真是太好了!“看来王总前几天说要给我加甜点,一定是你喽。我叫秦南,谢谢你的鲜花,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若夕,我带你去认认其他同事。”我放下手里的文案,带她去了办公区。

我与若夕就这样开始了姐妹情深的一段缘。

笑颜如花声更脆 聪颖智慧如若夕

几年的工作搭档,让我们心有灵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解读彼此心意。

记得一次与合作方预置约谈,我们要和对方谈回收利润摊派比例,公司底线在四六,我和若夕相视那一刻,就已经有了不谋而合的默契。

“姐,我们摊派比例是······”

“你说呢?老总的底线我没听到。”

“是二八吧?”

“你想让我们两个穷尽脑细胞啊?”

“嘿嘿,我知道对方给你方便。让你有资本提出离职。”

“你怎么知道?”我惊讶的看着若夕。

“姐,做完这单,你真的要离开公司啊?”若夕面带怀疑的看着我。

“嗯。想好好陪女儿几年,我也想清闲看看书,睡睡觉,闲闲心,静摸时间。算是冬眠吧。”我轻描淡写的不在意地说着。

其实,这单业务已经着手有段日子了。对方是表哥的大学同学,仁义、精明、另类,属于那种不食人间烟火却又洞察世俗的人。虽然这笔业务正常进行,却把我公司利益最大化,而我提前超额完成计划。也提前退职进入我的冬眠状态。

经过这次预谈接触,若夕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她和我表哥的同学竟然红尘有缘,谱写一曲爱恋情歌。想起这些,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时至今日,我也不确定我带给她的生活到底是福还是祸。

我们都是藏伤的女人,她,曾经因我悲伤难过而轻拍我的背;我,也曾经因她怕黑而牵过她的手。她,因迷茫哭泣而抱我取暖,我,因彷徨无奈而把心事向她晒。她的心时刻对我敞开,我的城池时刻准备让她入住。我们将彼此放在心上,相惜相怜。我静静的想她,她也默默地念我。在她快乐想唱歌欢跳时,她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我,因为她希望我在她的身边一起分享她的快乐和无忧,一同拥抱幸福。而当我忧愁烦恼的时候,我同样也会想起她,因为我依然相信无论她在何方都依然陪在我心里,温暖我孤独的心。也许我们彼此根本不需要任何语言任何安慰,只要倚在彼此的脑海里,就会心静如水,熬过所有锥心疼痛。这就是我们的姐妹深情,刻在心里,在无法搬运开来。

若夕,某年某月,历经心的选择,放弃曾经,为爱停泊在有温度、有空间、有亲情的港湾,过着有真正家庭温暖的日子,与夫君相敬如宾,共谋未来。我这间接红娘也为之感动,并祝福之。

我,某年某月,全职家务,做了女儿家庭保姆,兼闲散清静修行,颐养心性。

(二) 苍穹的那边 是冷瑟

在一个阑珊的夜晚,我与若夕在灯光流璃的街市相约,行走于来往繁忙的人群中,浅醉于这尘世的喧嚣,只为告别。黯然而伤神的子夜,付之醉意朦胧的往昔,思绪幌若飘逸于久远的时空。

和若夕朝夕相处的日子历历在目,而今她就要随夫君远离这座城市,将去寻找他们的幸福生活。为此,我虽有不舍,却也衷心祝福,祝福他们历经磨砺,终于拾起一片幸福的天地。

一段时间里,我们来往于 Email,互诉彼此心事,感慨、欣慰、向往、满足、幸福、冒险······有关所有的情绪词语,在彼此间流溢。

距离让我们习惯于穿越时空安抚思念,直到有一天,我突然被那个电话打破了这星星点点的慰藉。从此,我与妖妹(若夕)阴阳相隔,只有在梦里才能触摸彼此的相依。

阿姨(若夕的婆婆)给我电话,告知若夕因大龄难产,为保住宝宝,她选择了舍弃自己。我木然呆坐,仿佛天空弥漫着浓烟,令我窒息难捱。我的若夕,你就这样诀别人世了吗?!

痛心处,无言以对。妖妹她真的松开牵着尘世的手,远走天堂·····

那年,她四十岁。

(三)花事流年红尘处 字里相逢离散间

以为人生可以一直淡然如水的划过,殊不知,经年流逝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经过了走过了你的人生,哪怕隔山隔水,阴阳相隔,依旧的可以在卑微的尘寰里开出清傲美丽的花!

很多时候,我喜欢写,写不仅仅是因为喜欢文字,也是因为觉得文字是纯净的,是真实的,我可以赋予文字思念,而文字可以回报我以安抚!在这些文字里,我仿佛看到天堂里的若夕如朵朵五月的栀子花,淡雅芬芳。哪怕隔山隔水,依然的会涉水而来,字里行间,我们再聚!

突然想起我们曾一起听过的歌,记不起名字了,只记得一句“雪花飘舞的时节,我恋上了你的声音”!多么美的歌词啊,若夕,你可知,当英菲漫天的时候,我也恋上了你的声音。暖暖的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来,很干净,很熟悉,不带任何的瑕疵,却是那样的温厚而真实!

若夕,如果有一天,你想起曾经,你可否还会想起素年锦时那一场栀子花开?牵系我们姐妹情深的花事呢?

依然有曾经清脆的笑声,点缀天堂的寂寥!若夕,你若有知,请倾听······

后记:

姐们儿之间不需要任何虚假的东西,因为我们的感情既不是建立在金钱之上,更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姐们儿可以在很久都没有联系又突然见面之后继续爱的死去活来,而不是感到生疏,说话各种别扭。

第7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过了三十岁,常被友人批评,对女人的品味越来越极端。是的,过了三十岁,喜欢走到极致的东西。居间的人事物提不起太多兴趣。女人喜欢极清简优雅的或天生性感的。其他的,都是浮云了。而这极清简优雅与天生性感,是本性中的一段天成,绝不是打扮出来的,这样的极品,远不是精致的有如上海女人可以企及的。男子就喜欢性情的。那一举手一投足,出自本然与已经定型的教养。说穿了,经过一定年岁,尘世沾染些许,喜欢不带浮尘气的,喜欢的就是一份,因为真实,转成新鲜的动人心愫。

已经不再听歌的年纪,在剪头发时偶然听到店堂里放一支《没那么简单》,听到一种性感,看似倔强实则细若游丝的声音,从而知道唱歌的人叫:黄小琥。七七八八找来听她的歌,唯一能打动我的只有这首《没那么简单》。在她其他歌里,我听到了情,听到了技巧,听到了宣泄,但在这首歌里,我听到了她的心,和那份无法言说的婉转。其他的歌,她唱得不究竟,就是没有到歌的极限,而这首歌,她唱出了一份极致,内敛而充沛。想必那弦律那歌词,都契合了她潜藏的心绪。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心绪,由她这样长相的女子唱出,才是得其所以的。一个女人不美丽,便难以迎得一段可以称得上感情的感情,这并不是悲观,而是对与我们演对手戏的男子客观实际的认定。如果黄小琥不化妆,没有演艺人员训练拿捏好的姿态,青春时代的她只能淹没在人群,中年后的她便已经像街头大妈了。她的长相。她的身材,她的台风,她容貌背后传达出来的文化底蕴都无称道之处,她被更多的人熟知便是这首《没那么简单》,而她今年已是47岁的年纪。她可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多年的累积坚持,那份歌唱的声音,因为沧桑落定,有了安定深沉由此性感的声线传达。

黄小琥,生于1963年的台湾高雄,从小喜欢唱歌。1982年19岁的她因为有一个顶班替唱PUB的机会,从而走上PUB的唱风。从1982年到1988年,19岁至25岁一直在酒吧驻唱,那是一段自我磨炼,自我否定不甘,又自我突破的6年吧。26岁签约唱片公司,27岁出第一张专辑,开始以特殊的嗓音、浓郁的唱腔、充沛的情感得到听众肯定。2001年至2005年,38岁至43岁脱离歌手身份,没人知道她去做了什么,她总有自己的生活。5年后高调复出,以退为进便是这样的吧。在她非常少的评论中,有这样的一句是我喜欢的:“双子座的黄小琥,始终站在演唱的岗位上,将自信与坚强换来台下观众的喝彩与掌声,纵使,她只是一个诚实平凡又直接的女子――黄小琥。”而她走进大陆市场。要感谢李宇春。2005年李宇春翻唱她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让这首歌的原唱,台湾歌手黄小琥开始受到很多内地歌迷的关注。她便趁势进入内地市场,多聪明的市场举动。人就是这样互相成就的,不是吗?

《没那么简单》唱红以后,黄小琥接受采访时说:“情歌之所以被大家传唱,历久不衰,是因为情这个字是最难懂的。新专辑的主打歌‘没那么简单’就是想跟大家分享,要谈感情没那么简单。”“剩女没什么不好。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每个人都要做好当下的角色,好好爱自己、做自己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话说得堂皇而不走调。这是一个见过世面,懂得自我保护的职业人了。这话没错,但远不如她的歌动听。我一次次听这首《没那么简单》,白天黑夜,在这首歌里,我听到黄小琥心底的柔软,而在其他的歌里,我听的是一个声线的坚持。这和她唱了这么多年。始终无法走上巅峰有关吗?黄小琥是否想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她成为歌手的是她声线里的硬朗,而这份硬朗并不能打动别人,从而成就自己。而这首《没那么简单》是她放下硬朗之后的真性情,所以她赢了。如果想在47岁的高龄在唱歌的舞台上走得更远,她要用怎样的姿态与内心?

黄小琥的声线会让我想起蔡琴,民歌的蔡琴,终将清新、质朴的民歌药材,熬成了十全大补、富贵逼人的浓汤。而Pub的黄小琥,却自始至终将小酒馆及小Pub那种烟雾缭绕的落寞氛围倾注于她的音乐世界,最后在颓废、沮丧、无助和寂寞的心绪氛围中,将内心的呼喊与高亢的尾音混到了一块。难分唱功与情绪的界线。所以,同样是唱将。越到后来的蔡琴,愈发高贵、大气、“发烧”。不食人间烟火之余。还将爱情唱得不近人情。而黄小琥则是越到后来,愈发体现出她的怨妇气质,就像指甲上的烟垢,有着和当年一样的味儿,但却是越来越厚、越来越重。很难说是黄小琥的声线特征赋予了她的生活性格,还是她的生活性格造就了如此烟熏、沙哑的声线,总之就是黄小琥在演唱过程中的一举手一投足间,确实都一种天生的怨妇式音乐气质,让许多女人天生的敏感、细腻和感性,在她的这种气质中,全成了阅历、沧桑和厚重。她因此而有市场,这是我们的幸还是不幸?

让我愿意写下黄小琥的还是这首《没那么简单》。这首歌里,她的声线真实,性感,天真,这是真正打动我的最终情怀。而歌曲里的意境,也适合她这样年华老去,有点胖但仍极力打扮的女人,在刻意的姿态里暴露出内蕴的不足,我们都是这样的平凡女子,所以由她唱出。可以打动一片女人。

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尤其是在看过了那么多的背叛,总是不安。只好强悍。黄小琥唱的完美,首先源于词作者姚若龙对女性心理的把握。这是经过爱情沉浮后,女人多多少少共有的心声吧。这几句,将不能说出的情愫,直截唱出。看似平淡,实则惊心。

没那么简单,就能去爱,别的全不看。变得实际,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不爱孤单,一久也习惯。成就爱情的是我们,成就不了爱情的也是自己。要求别人浪漫真诚,而我们自己的内心有太多风尘,你要什么样的男子与你演对手戏是不倦不厌的?人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爱情亦然,埋怨别人就太幼稚了。

不想拥有太多情绪,一杯红酒配电影,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这是落寞又自我的女子才有的作为。这是倔强又无助的女人才有的时刻。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脾气,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幸福没有那么容易才会特别让人着迷。这是认知自我后的心情,但有几人真正做得到。有多少女人是为爱情而燃烧,更多的是为男人而燃烧,把那个给她些许温暖的男子当成爱情,当男人弃她,她为失恋而要死要活,用不了多久。再有一个新的男人出现,她就又灿烂了。有几多女子,懂得情为何物?在生生死死里爱来爱去,最后不成灰烬,对不起有些女人的愚痴。

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曾经最掏心所以最开心曾经,想念最伤心但却最动心的记忆。我以为在这精彩的歌曲里,这一句是败笔。像一个穿chanel的女子,站在街边吃烤串。因为这几句,怀念过往,让自己相信,自己是曾真心爱过的,也就是说现在的都是实际选择的所谓爱情,那怨妇似的歌唱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呢?但女人就如猫,是不能理性对待的,她只是想有个人来爱她,那男人再怎么不堪。留待情裂时再报怨,此刻享受时便顾不了那么多了。所以没那么简单,无法简单的,首先是女人,不识情底,便在轮回里永远无法翻身。

第8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世界首例藏地星空奇观《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于2013年8月1日在拉萨正式盛大开演,吸引了来自各界的众多关注目光。作为实景剧中规模最大、投资最高、上演地区海拔最高的一部戏,《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已成功演出80多场,成为除了布达拉宫、大昭寺旅游的又一大拉萨旅游热点。此剧综合运用了大唐歌舞和地区历史悠久的舞蹈、藏戏、佛号念唱等艺术形式,以拉萨自然山水为背景,配合人工舞台和高科技视听技术,将戏剧、音乐、舞蹈与现代舞美元素融为一体,再现1300年前唐朝的文成公主万里跋涉、历经艰辛进藏的和亲之路。

“这场演出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震撼、华丽、动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也会跟着复兴,而《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就是文化复兴过程中的典范之作。”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先生在观看演出后这样说道。

《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总导演、有“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之称的梅帅元先生谈到该剧时说:“做这样的题材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激情。在高原上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会变得很疯狂,而这种疯狂会淋漓尽致地进行艺术表达,非常有好处。”

白芨,自治区歌舞团专业导演、国家一级编导,舞协副主席。作为《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执行导演,白芨在谈到本剧的创作之时也十分感慨,她说:“《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的创作一个是非常艰辛的过程,我们需要深度挖掘藏文化的精髓,然后

转化成舞台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永强先生现为域上和美集团董事会成员,并兼任集团副总裁。他全程见证了本剧的打造过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吴教授向我讲述了一件感人的事:著名军旅画家敬庭尧先生先后9次观看了此剧,久而久之,只要音乐响起,他就知道是在演哪场哪幕。而在演出现场,每当演到文成公主去国离乡告别亲人, “离故乡,离故乡,回得来的地方是故乡;去远方,去远方,走得到的地方是远方……” 的动人歌声响起时,许多观众都会眼噙热泪,被剧情深深打动。这就是伟大戏剧的魅力:当人们内心深处的琴弦被拨动时,个人的情怀就很容易融入到剧情,并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触摸,它是鲜活的,可以接近的。

吴教授说:“现在国内的实景剧大都是单纯的旅游推销和兜售,所含元素就像一个大拼盘,缺乏戏剧冲突,只能说从场面上愉悦了观众,很难从情感上打动人,而《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所讲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既有民族大义,也有个人情感。虽然场面选择了从藏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观众可以从剧中了解到的民族建筑、音乐、歌舞、绘画、服饰、生活风俗、民间故事,但这只是剧情展开的风土背景,全剧的真正感染力还是在于对主人公个人命运和情感的诠释。跌宕起伏的情节、优美的乐曲、感人的歌词,把这一点表达得婉曲动人。而当这种个人命运被展现在史诗般的场面上时,就更有催人泪下的力量。这是《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与一般实景剧的最大区别。”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十五,一支浩荡的送亲队伍自大唐都城长安出发,开始了一段行程约为3000公里,历时约3年的史诗般的和亲之旅。1300多年后,一个心怀梦想的团队,投资7.5亿多元,以这场和亲之旅为背景,打造出了一场史诗般的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既是一部剧,也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既是汉藏一家亲的家国梦,也是域上和美团队的艺术梦……

如果时间善解人意,它一定愿意在公元641年正月十五这天早晨多停留一会儿,以便让一个少女的悲苦能表达得更持久一些:彼时,大唐宗室之女、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即将辞别爹娘,远嫁吐蕃;彼时,各类嫁妆组成的车队延绵10里,以大唐特遣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为首组成的文武官员数百人浩浩荡荡正待启动……场面越壮观,少女的心就越悲苦,念及从此亲人不得见,念及从此他乡是故乡,她三叩九拜,一步三顾,泪水洒落1300多年前的长安城。

剧情再现第一幕大唐之韵

泥石露的旷野上,无数金色光柱从地下冲天而起,云蒸霞蔚中,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载着上百名文武大臣与九夷五狄的客人从地下冉冉升起,一同升起的层层叠叠的飞檐构成大明宫恢宏的全景。禄东赞带着吐蕃使团赴大唐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赐十里嫁妆,并下旨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金像随公主同行。文成公主担负起和亲大任,与父母、亲人、大臣、宫女深深道别后与和亲队伍在 “离故乡,离故乡,回得来的地方是故乡;去远方,去远方,走得到的地方是远方”这优美而嘹亮的

剧情解读 对大唐盛世的营造,剧组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古籍。从大明宫的建筑特点到每个人物的演出服饰,最大程度上还原1300年前的唐朝。现代化的灯光特效起到辅助作用,表现出唐朝盛世的气韵,呈现出流光溢彩的艺术效果。

文成公主一行的进藏之路艰难曲折,此后70年,另一位大唐公主金成公主沿文成公主当年走过的路再次进藏和亲,这条进藏之路也被称为著名的唐蕃古道。古道自唐王朝的国都长安始,以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为终,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和4个省(区),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送亲队伍抵达柏海滩(今青海玛多县境内),就将进入境内。其时,松赞干布已率文武众官在此恭候多时。有史料记载,“弄赞(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很难想象文成公主初见夫君时的心情,想必也是泪水涟涟吧?此际,长安已远,前路未知,眼前这个男人就是今生最后的依靠了,心有惴惴。

剧情再现第二幕:天地梵音

文成公主与和亲队伍艰难地行进在去往吐蕃的路上,路途遥远,思乡心切,但她依然坚强果敢,毅然摔碎令人牵恋长安的日月宝镜,继续前行。藏族歌队与僧人们看着在远处行走的和亲队伍,并用歌舞和佛号念唱祝福着他们……

剧情解读 《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融合了数十种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身临演出现场,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传承有绪的原生态藏舞、藏戏演出,还能听到藏地僧人低昂的佛号念唱,后者首次被引入戏剧表演,独具音乐感染力。

过柏海滩,送亲和迎亲队伍组成一支更大的队伍继续西进,经鄯城(今西宁)、临蕃城(今湟中哆吧)至绥戎城(今湟源县南);沿羌水(今湟水南源药水河)经石堡城(今湟源石城山)、赤岭(今日月山)、尉迟川(今倒淌河)至莫离驿(今共和东巴);经大非川(今共和切吉草原)、那录驿(今兴海大河坝)、暖泉(今温泉)、烈谟海(今喀拉海),越紫山(今巴颜喀拉山)……一路行来,文成公主的内心经历着沧桑巨变。

剧情再现第三幕:高原之舞

和亲队伍依然在日复一日地前行,途中吐蕃百姓的勤劳、淳朴、热情让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她也将大唐的文明一路传播。此后吐蕃音乐大作,篝火瞬间升腾起来,火舌狂舞,照亮高低远近的一座座帐篷,照亮百多名围在篝火边狂放地跳着锅庄的吐蕃男人和女人。

剧情解读 锅庄舞在舞台上的呈现,将配合人工舞台和高科技视听技术,把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美元素融为一炉,构成华美乐章。它将藏族舞蹈的宗教性、原始性、神秘性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世人。

3000公里的和亲之路,也是文成公主的心灵成长之路,日月山怒摔宝镜颇具象征意义,标志着文成公主默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此只能他乡是故乡。和庞大的送亲队伍同行的,还有大量生产工具、菜种、医疗器械以及经、史、诗文、工艺等书籍。吐蕃百姓的勤劳、淳朴给了这个从繁华大唐而来的年轻女子些许温暖,她沿途亲手播下了汉藏文化交流的种子,把大唐先进的种植、刺绣技术遍植在和亲之路上。

剧情再现第四幕:高攀之神

吐蕃民众正在修建布达拉宫,期盼着和亲队伍,而文成公主与和亲队伍正在险峻的雪山之间,拉着佛车,顶着风雪步步难行。佛车中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发出金光,佛车自己如有神助,向前行走。马蹄声骤起,松赞干布率数十吐蕃将士在高原中呐喊狂奔,而吐蕃人们从四面八方涌上,对着狂奔的马队舞起了庄严的“谐钦” (藏族人民在庆典场合表演的一种民间歌舞),歌颂松赞干布的丰功伟绩。

剧情解读 松赞干布是藏族人心目中的高原之神。松赞干布在舞台上的现身,圣光普照,万民崇敬。正在修建的布达拉宫正在冉冉升起,这座宫殿规模巨大。三百多名持木夯的吐蕃百姓随着劳动的节奏起舞,松赞干布也在打阿嘎的队伍中,与歌台上持木夯舞蹈的歌队形成了规模盛大的“打阿嘎”场面。当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的雪花,配合着剧情,飘向观众席时,大家真有不知身在何处之感!

文成公主行走的三年,也是其成长的三年,从初离家乡、身心疲惫的“走不到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到感受到藏族人民的友爱和松赞干布的思念后更具精神力量的“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直至走进了高原,一个伟大使命即将完成,情感再次升华为“人间都是故乡,相爱就是天堂”。

剧情再现第五幕:藏汉和美

历经千辛万苦,和亲队伍终于抵达逻些城,松赞干布、吐蕃大臣盛情相迎,吐蕃百姓也赶来恭贺。松赞干布身穿大婚服饰,英俊豪迈;文成公主身着嫁衣,光彩照人。大家尽情歌唱,举国上下一片祥和。

第9篇:人间第一情歌词范文

本文是作者不久前行走的游记散文新作。因文章较长,但可读性强,《西部大开发》从本期开始特约连载。敬请读者垂注。

我要走了,前往成都,然后想办法走川藏线,去拉萨。三年前,我去过,走的是青藏线,从西安乘火车到格尔木,再乘汽车去拉萨。还在长江源头沱沱河边住过一夜。那时候,青藏铁路正在建设中,到处都可见到修建铁路的机器和工人。在我的思维中,总想在青藏铁路贯通以前去,以原始的方式转原始的八角街。

我要走了,尽管有些伤感,有些悲壮,似乎还带有一点点别的意义。但还是这样吧,,毕竟是我喜爱的地方,是我曾经热爱过,现在依然钟情的圣地。

我要走了,去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原始,最洁净的地方。

我要走了,依然是一个人,依然静悄悄地走,静悄悄地低着头。

在成都平原滑翔

睁开眼睛,已经到成都平原了。窗外湿漉漉的,树木、房屋、稻田、人的眼睛都是湿润的。凤尾竹低垂着头,一丛一丛,高高低低,婉转的,悠扬的,匍匐在柔曼的天府之国。那是一种温柔的青竹,凄婉又惆怅。这种翠竹以前在金沙江畔见过,同样也是清晨,也在火车上。那是在第一次西南之旅的路途上,车到攀枝花的时候,停了,太阳还没升起,露珠点缀在车窗玻璃上,散落在锐利的剑麻叶片上,攀枝花火红火红,三角梅四处开放,凤尾竹低垂着头,低垂在汹涌澎湃的金沙江畔。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金沙江,看见母亲河的上游。那个季节的大西南繁华似锦,那个季节的心情高亢明亮。今天,再次看见凤尾竹,看见与月光、葫芦丝、边疆、舞蹈相依相恋的多情竹子,有丝丝缕缕的忧伤。原来我是这样喜爱凤尾竹,喜爱诗歌一样的绿色和新颖,喜爱广阔无垠的大地,喜爱丰收的景象。是呀,平原之上,大地之上,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绿色,就有芬芳,这就是天府之国,是先辈们耕耘播种的地方。金色的黄瓜花儿悬挂在天空上,悬挂得铺天盖地,喜气洋洋。红色的石榴花和洁白的荷花镶嵌在千里碧野上,黄皮肤的鸭梨和银灰色的橘子点缀在枝头,点缀在希望之上,使丰厚的大地更加丰满,富饶的国土更加妖娆。

偶尔,在转弯的地方,会看见火车头,漂亮新鲜的车头行进在绿色的原野上,不急不躁,平平稳稳,好似一个成熟的、练达的、功成名就的男人,稳重,得体,胸有成竹。走在路上,走在铁轨上,走在一直向前、决不后退的金色大道上。只能前进,别无选择。所以,走得轻车熟路,义无返顾。我欣赏这种做派,这种风格,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绿野上行进,在富饶美丽的成都平原稳健地前进,如同滑翔机在天空飞翔,雄鹰煽动云彩的翅膀,蜻蜓在豆苗尖上飞舞的模样。这种滑翔激情荡漾,这种滑翔流动舒畅。从黑夜滑向黎明,从崇山峻岭滑向碧波荡漾。

来成都大概还有寻觅的成分,有怀古的情愫。联系好进藏车辆后,信步走进西南财经大学。大学校门正好对着穿山甲越野车俱乐部,走进西南财大的时候,已近黄昏,校园比有的县城面积都宽广,绿草荫荫,鲜花盛开,建筑布局恰到好处。多年前,一个朋友考这所大学的研究生,因为英语不合格,没有被录取,当时,他在都江堰温暖的阳光下拍过照片。那个时候的他朴实真诚,风华正茂。后来,我们没了音信,甚至想不起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个人存在。前不久,忽然在一张党报上看见他巨大的头像,再后来,在各种网站上看见他作为优秀企业家的消息,才发现时光如水,青春易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是最好的裁判,时间最终把人分割成同类和异类,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在校园走得实在走不动的时候,躺在木条椅上休息,头顶是茂密的香樟树,身旁是娇嫩的草坪,远处有打篮球的莘莘学子,古老的榕树根须飘逸。闭上眼睛,想象那位朋友如果考上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现在会怎样,会成为一位教授还是目前拥有亿万资产企业的老总。

想象得正如火如荼,忽然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急忙坐起来,才想起得给这所美丽的校园拍张照片,赶快跑向大门,按动快门。再乘公交车前往杜甫草堂,草堂快关门了,不让游客进去。只能站在门口,伸长脖子向里看。夹竹桃开得正艳,桂花还没打苞的迹象,少陵大概还在读书吧。三年前,独自在草堂走过,走得缓慢疲惫又倔强。今天,不能陪伴杜家老祖宗了,但这里似乎并不寂寞。不寂寞的地方多一人少一人都无所谓,那么,就这样吧。待到桂花九里飘香的时候,待到桂花粒儿飘逸成桂花雨的时候,有个人会想起这里,想起2006年的成都和2003年的成都。

那个人,在远方。

康定的声音

车到康定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在街上找住处的时候,就听见一种声音,一种气势磅礴、恢弘伟岸的声音,街道是宽阔的,垂柳依依,灯火辉煌。街道呈坡状,洁白的栏杆在街道中间自上而下,规则排开。顺着声音望去,声音原来在街上,在街道中间,从白色的栏杆之间发出。走到近处,才看见是水,是河,是从上街流向下街的河水。河就在街道中间,与街道平行。河水把街道分割成左街和右街。河水之上,隔不多远就有桥梁连接,车辆行人就能从左街逛到右街。河水是那样湍急,那样急速,许是河底石头太有棱角,河面没有一处平静的地方。满眼望去,波浪翻滚,水花飞溅。因为天黑,看不见街道以外的景致,凭感觉,街道建在河谷,街道后面,会有高山。一打听,果然如此。走向小巷,就走上了山坡,山坡上有许多藏式民房,喇嘛披着红色的袈裟从山坡走下来,走进熙熙攘攘的河岸街道,走进各色人群中。

康定的服饰千奇百怪,康巴汉子穿着厚重的藏袍,爱漂亮的女孩穿着超短裙,走川藏的游客穿着加厚运动衣。在康定的大街小巷,女人都腰长腿细个头高,有人说重庆出美女,其实康定才是真正出美女的地方,如果选美的评委到了康定,就会喜不自禁,念念不忘,康定呀,美女之乡。夜晚的街巷到处停放着越野车,颜色怪异的摩托车一溜儿排列在青年旅馆门口。旅行者的摩托车大包小包,当地年轻人的摩托车扶手上系着颜色鲜艳的塑料细条儿。找了几处住处都报客满,正无处可走,一阵悠扬的口琴声飘扬而来。处于好奇,伸长脖子探望,一位穿枣红色藏裙的妇女正坐在窗下吹口琴,吹的正是名扬四海的《康定情歌》。见有人走来,妇女停下吹奏,指引住宿的地方。我们向她致谢,并说喜欢这首歌,她笑着说:很多人都喜欢这首歌。

是呀,康定小城因为这首歌而被更多的人向往,被更多的人寻觅和朝圣。听说七夕的时候,这里要举办中国的情人节,我不免想入非非,这个情人节该是多么浪漫、多么新奇呀。在我的思维定式中,康定不应该在峡谷,不应该是座被河流分割成两半的城市,应该在一个高处,一个长满牧草、开满野花、遍地牛羊的草原上。到了康定,才觉得这种思维模式多么幼稚滑稽。其实,人的思维模式会有偏差,经不住推敲,但我们常常还自以为是。

来川西以前,总觉得这里的地势应该是平缓的、宽阔的、单调的。一路走来,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它是那么丰富,那么美丽又富有挑战。从成都到雅安一百多公里是高速公路,丰田越野车行驶在高速路上,轻盈而愉悦,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视野开阔。天边是逶迤的山峦,蓝色的、白色的、金色的云彩漂浮在天际,三只两只绵羊点缀在云彩与山峦之间。路上满是越野车、中巴、摩托车。

雅安往西,道路变窄变陡,山高谷峡,有的峡谷深得看不见底,水流奔腾不息,道路多处塌方,路边常有泥土滑落下来。瀑布在一拐弯处,一眨眼间从天而降,一两百米不算高,在山间一叠两叠三叠儿,错错落落,飞飞溅溅,感觉整面山坡都在大搞人工喷雾灌溉。人行其间,云里雾里,不知到了花果山,还是水帘洞。离二郎山不远的地方,山体塌方严重,车辆堵塞三公里长,数百辆车堵在路上,前进不了,后退不行,在这里一堵一个多小时,恰好路边有个大熊猫检测中心,可以分散人们因堵车带来的焦灼和不安。

还没到二郎山,很多人就兴奋起来,抢着哼唱: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不怕那风吹,不怕那雪花飘……

真的到了二郎山,却不见二郎山的真面目。举目仰望,山顶在云彩中,云彩在似雪似雾的朦胧中,在轻纱曼舞的天空里。二郎山海拔四千多米,现在因为有了隧道,不再攀爬一山有四季的山顶,四公里长的隧道海拔只有两千多米,省去了高原反应的恐惧,但也失去了二郎山歌词中的豪迈体验。

《歌唱二郎山》《康定情歌》、大渡河、泸定桥、二郎山茶马古道、海螺沟等名称,代表了整个川西地区,也是外界认识广袤川西大地的窗口和名片。而这些荣耀和美丽的名字,因为一条伟大的道路而更加光彩照人。这条路,就是川藏公路,它与青藏公路一起,被世界交通史永久地载入史册。这条生命线虽然依旧到处瀑布高悬,碎石滑落,山体滑坡,但比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刚修建起来的时候,已经今非昔比了。行驶在鲜花盛开的川藏公路上,仍然会感到这条路的伟大和艰难,也会对当年的建设者们肃然起敬。

今夜,我在康定,枕着康定情歌,枕着康定街道中间奔腾的河水――天籁之音入睡。今夜的我,真的很幸福。

彩虹康巴

从康定城一出来,就爬山,上到山顶,俯瞰康定,康定被高峻的山岭包围,成为千真万确的峡谷城市。在街边吃早点的时候,街上已经很繁华了,仔细观察,发现康定的男人高大英俊,女人个个身材窈窕,长长的藏袍,鲜红的头巾,昂贵的挂饰,腰身修长,走起路来挺胸抬头,婀娜多姿,韵味悠长。每走过一个康定女子,大家的眼神就一直追赶着,生怕错过了欣赏风景的机会。

出康定城不多久,四千多米的折多山遥遥可见,山峦被积雪掩盖,怎么也看不见峰顶的姿色。继续向前,植被已经从雅安的茂密森林过度到绿草遍野。草原上随处可见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山羊。有个景象非常可爱,几只山羊一齐仰着头,在一处断裂的草地上吮吸,细微的水珠从缓缓的草原断裂处渗下,山羊把嘴唇接到滴水处,一字儿排开,静静地享受。一只小山羊,干脆卧在地上,将头深深地埋在湿润的泥土里。草原水一样光滑、平缓、博大。色彩艳丽极了,从高处一直流淌下来,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有几面山坡,整个儿盛开着黄色的花朵,从高高的山顶开放而下,水瀑一样漫下来、溢下来,卷儿卷儿下来,花在山坡上,牦牛在山坡上,在山坡金黄色的花朵中间游移。七月的康巴坝子迎来了一年中最温暖和煦、万种风情的时刻。走在绸缎一样的草原上,感觉到了飞翔,草地是光滑的,野蘑菇和格桑花儿也是光滑的,牦牛和羊群光滑得舞蹈,云彩和天空光滑得凝固着,一点声音都不能听见,一有响动,光滑就恍惚了、摇曳了、打搅了。草原上的道路平坦极了、委婉极了、宽阔极了。天艳丽,云彩艳丽,草原艳丽,花朵生辉,行驶在草原上感觉离天很近、很亲。

我们这个队伍,有五个人,三人是从深圳开车而来,我和另一位驴友在成都加入到他们行列,大家以前都不认识,有几位是在网上联系到的,而我则毫无计划,没有一点准备,说走就走,所以当他们看见我只背一个小背包时,哈哈大笑,奇怪非常,问我是不是玩家家。他们说你难道不知道有多冷吗?为什么不多带点东西,我说什么事情都稀里糊涂,总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舟到渡口自然直,我的命大呀。

从一处草地到另一处草地,中间会有一个深深的峡谷,有的峡谷有三四百米深,谷底漫溢着溪水,偶尔有牛羊在谷底吃草。站在峡谷之上,像高悬在天空的星辰,深不可测,摇摇欲坠。公路从高处盘旋而下,一直旋转到谷底,谷底水流潺潺,林木茂盛,光线微弱,异常幽暗。好不容易走出峡谷,又得爬更高的山,上到高处又蜿蜒而下,下到谷底,再上高山。有时候,还会跨过一条清澈动人的河流,过了河,才想起名字,原来是一条惊天动地的河,闻名遐迩的大河。

草原的天空说变就变,一会儿飘着细小的雨滴,一会儿又阳光普照,云彩是那么碧蓝,那么深邃。道路因为不停地上山下山,形成许多之字形道路。忽然,就看见两道彩虹从一处高地搭向另一处高地,从左边的草原伸向右边的草原,彩虹下面是万丈深渊,是幽深得不能再幽深的草原峡谷。不敢往路边站立,只能站在公路靠高处的一侧,爱恋地久久仰望,彩虹,久违了,双帘彩虹,更是久违了。

新都桥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有高山,高山上白雪皑皑。有经幡,经幡呈粉红色、白色、黄色,规则地插在半山腰上。溪水呀,溪水洁净得成了黑色,在低矮的灌木和茂密的水草花丛间轻歌曼舞,缓缓流淌。藏民房屋外表大都呈红色,大红大黑的布门帘飘荡在房檐窗沿上,微风吹过,房顶的风马旗也发出呼呼啦啦的响声,房前屋后的青稞已经成熟,将康巴坝子营造得富饶宁静又壮美。

在一处白塔前,经幡浩荡,哈达飘飘。我们停下拍照,一个摩托车手也停下来,看见他只一个人,我们很感兴趣。因为从康定城出来,川藏线上的人烟就稀少起来,车辆也越来越少。偶尔有摩托车队和自行车队飞驰而去,我们都互相问好,招手致意。相比之下,他们似乎是更纯粹的旅行者和崇尚自然者。这辆摩托车显然也在走川藏线。走近一看,让我们大吃一惊,这个人只有一只胳膊,左手臂从肩膀处没有了,只能用右手控制摩托车。我们向他热情问候,并看清了他的一只脚脖子上有血迹。问清楚后才知道,头天晚上进康定城时,不小心碰着了一个坎子,连车带人摔出去。我们车上深圳的女孩赶快找出药包,给他覆些红药水,给他消炎药,他不要。经过询问,才知道他是湖南一个村民,自小残疾,但他有个爱好,就是骑着单车独行。他去过很多地方,这次计划从川藏公路进藏,从青藏公路出藏。他的座位上,飘扬着一面旗帜,红色的旗子上有很多人签名,我们也幸喜的签名留念,预祝他壮举成功。

粉红色的峡谷

理塘县的位置比较高,海拔四千二百多米,被誉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镇。在《中国地图册》上,理塘的下面用括号标着两个字:高城。理塘县城非常干净,康巴汉子随处可见,喇嘛也很多,藏族妇女和康巴汉子一样,个头很高,身材很匀称,穿着各色裙子,颜色鲜艳。在街上,一群康巴汉子骑着高头大马,身穿节日盛装,五颜六色地迎风招展。他们骑在马上,马在街道奔跑,汉子们甩动长长的皮鞭,在空中甩出长长的脆响,做着抽打马匹的假象。汉子们吹着口哨,马蹄在水泥街道上发出哒哒的声音,声音整齐而洪亮,马儿奔跑一阵,汉子们将缰绳一收,马儿立即止步,有的还回头张望。汉子们的服装艳丽无比,又粗又长的辫子盘在头上,发梢缠着红色的土布或绸缎,飘扬在耳朵边上。

有的汉子干脆披散着长发,漆黑的长发飘逸在后脑勺上,马儿飞驰,长发飘飘,藏袍飘飘,马头马脖子上的装饰彩绸也飘飘,很容易使人想起十八世纪的欧洲,想起宝马和将军,想起公子和贵族,想起战马嘶鸣,英雄辈出。汉子们骑在马上,雄赳赳气昂昂,气度非凡,英俊潇洒。街道上行人很多,但很少有人驻足凝望,只有我这种外乡人喜眉活目,兴高采烈地观望。偶尔,某个人拽住马缰绳低头跟熟人打招呼,我稀奇地往跟前凑,有人又觉得我稀奇,又往我跟前凑。这便形成了“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景观。说话的人嘻嘻哈哈一阵,马鞭子一甩,在空中发出响亮的呼啸声,漂亮的骏马哒哒哒一阵,马队不见了,扬起一阵尘土,康巴汉子消失了。

还没待看热闹的人走开,几个意大利女郎骑着摩托车从街头奔驰而来,有人说,夏秋两季的理塘气候适中,游人如织,很多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结伴从平原、从丘陵来到理塘,在理塘休整几天,再继续向西,向方向行驶。单车进藏的人中不但有中国的学生青年,还有很多外国人士。每年八月一日理塘要举办赛马节,很多人早早的慕名而来,和我们住一个宾馆的一位澳大利亚大学生,专程从云南赶到成都,再一站站搭乘班车来到理塘,为的就是观看川西这个盛大的节日。听说8月1日是理塘县解放的日子,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专门将这天定为赛马节。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亲眼看见这个雄性十足的日子,看见英俊潇洒的康巴汉子,看见草原上的赛马节。那么,就在高原城镇理塘多徘徊一阵。有些地方一生中只能去一次,一次就终身难忘,理塘大概就具有这种魅力。

理塘到巴塘不足二百公里,车却走了六个多小时,道路随山势起伏,一会在山顶,一会在峡谷底部。好不容易上到山顶,想欣赏谷底的村寨、蜿蜒的河水、浅黄色的青稞地,还没走到路边,就被深幽的峡谷吓得胆战心惊,不敢言语,山高谷深、万丈深渊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司机是从深圳来的,将自己的私家车从两广开到贵州,从贵州开到重庆,再到成都,在成都招揽旅客,一同前往,恰巧我也参加了这个临时组织。五个来自不同地域的驴友组成了一个热闹的团队,实行AA制,两天时间相处,大家都很愉快。

在翻越一座四千多米的山口时,忽然下起了雪花,雪粒儿敲击着车窗玻璃,发出簌簌的响声。我们停止了歌唱,停止了笑声。在此以前,为了不使司机过于疲劳,防止他瞌睡,几个人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给司机提神。雪粒儿继续下着,车辆继续行驶,半小时以后,随着之字形山路向下行驶,海拔从山顶的四千多米,忽然降到河谷的两千多米。河谷没有下雪,没有一丝雨雪的迹象,甚至还阳光灿烂。藏民的房屋多呈暗红色两层小楼,门窗上悬挂着多姿多彩的围布。房屋后面的半山腰上,有红色、蓝色、黄色等多色经幡,7月的河谷,微风吹来,经幡发出呼呼啦啦的鸣叫,有的村庄中间还建有白色的塔,塔身的颜色也异常鲜艳,远远望去,雄伟壮观。

有山谷就有溪流,有溪流就有丰美的水草,有水草就有成群结队的牦牛,牦牛在宽阔的河谷悠闲自在。偶尔会有两头巨大的牦牛弯着头,顶着角,拼搏厮打。有人说,那一定是两头公牦牛,谁胜利了谁当牦牛王。我觉得这个说法很合逻辑,动物界和人类有很多相通之处,人世间也有胜者王、败者寇的说法。只是人与人的竞争比动物之间的竞争含蓄暧昧一点,其目的和手段却远比动物丰富、高深和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