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1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工科;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线上培养;质量

一、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石油工程专业知识,且能够从事采油工程、油气钻井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应用设计与研究工作的高级技工人才。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涉及地质学、力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以及其他与石油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内容,学生通过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逐渐具备设计、管理、施工、研究与开发油气田钻井、采油及油气开发工程的基本能力。但是在当前,由于教学思路、方法与模式的局限与落后,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学的质量也没有得到更好地提升。

1.教学思路与观念的局限与狭窄。当前,在开展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思路的局限、理念的单一,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方案的规划与制定方面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教师没有更好地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以及信息化时展的特色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得石油工程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加单一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非常不利,从而对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参与专业教学活动也是非常不利,影响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落后与传统。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属于理科,学生在学习与掌握知识与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与困难,一些技术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长而久之,影响石油工程专业的更好教学。与此同时,一些石油工程专业相关教师在开展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活动时,过分重视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缺乏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长期在这样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易于被激发,主动新与创造性也不易于被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也不易于培养与提高,最终会对影响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此外,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互联网教学模式被广发应用开来,但是由于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思维的局限与禁锢,没有更好地结合线上教学模式来丰富与拓展教学,从整体上来讲,不利于提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效果[1]。

3.石油工程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在当前的石油工程教学内容中,很多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来展开教学,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教学的内容也比较死板,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同时一些教师没有重视互联网教学资源的挖掘,使得教学的内容并不丰富、灵活与高效,很多学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能动性来学习石油工程相关知识,不利于石油工程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与进行,不利于提升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的效果与水平。

4.课程设置与安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设置与安排石油工程课程时,对于线上课程的安排比较少,过分重视线下课程的教学,导致下上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水平不高,不利于线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新工科背景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线上培养质量提升的方略探究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愈发频繁,重视线上育人效果与水平的提升对于提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下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线上培养质量提升的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1.重视线上教育平台的构建与优化。在构建与优化石油工程专业线上教育平台时,学校要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充分运用区块链、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与工科专业相关的互联网科技来丰富与优化教育石油工程线上教学平台,并对平台的整体教学进行优化、改造与升级,将最新的线上教育技术与方法融入进来,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线上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保障与教育基础[2]。

2.重视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思路与观念的转变与革新。在培养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时,教师要想通过线上教育来拓展与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就必须要转变当前传统的教学思路,积极的学习与灵活的运用互联网信息线上教学技术,将最新、最有效的线上教学理念与观念融入到当前的石油工程专业线上教学实践形式中,并制定更加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案,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得学生在良好线上教学计划或者方案下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石油工程专业知识,提升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效率与水平。

3.强化线上教学的多样化、多元化创新。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性、广泛性发展,互联网线上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也应用的更加普遍和广泛。在石油工程线上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线上培养人才的质量,必须要强化线上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多样化与多元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来转变教学策略,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更加自主学习与探究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的空间和机会,扩大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对于石油工程中相关的技术要点与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得学生学习力与创新力都能够得到更好的锻造与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线上教学也不要一味地运用一种或者两种教学模式,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多元化创新,以学生为核心,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与特点来优化线上教学策略、创新线上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线上教学氛围,拓展学生良好的工科思维,对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成长与成才非常有利,对于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非常有效。

4.重视线上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与创新。石油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在开展石油工程线上教学活动时,就不要一味的拘泥于课本或者教材,要开阔自身的眼界、打破局限思维的禁锢,不断挖掘与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资源与素材,使得石油工程专业线上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与科学性,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工科思维,又能够推动石油工程线上教学活动的更好组织与进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线上教学课堂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与应用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不断培养出素质高、业务强、技能高的综合型技工人才。

第2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要求采取相应教学策略。

一、大力培养学生立体几何的空间立体感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部分知识点的难度虽然不像导数那么高,但是同样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为学生从小接触到的几何知识大部分都是在同一份平面内的,如线段、直线、角度及封闭图形等。但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与它们不同,这是一门专门研究三维空间中图形的学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良好的空间立体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在实际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教学任务即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立体几何空间立体感。这种教学策略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症结,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学习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良好的空间立体感可以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旋转变化、镂空设计等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立体几何的空间立体感,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观看空间立体图形并画出其三视图做起,如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在不断的观察与画图之中,逐渐提高空间立体感。

二、重视基础立体几何公理与定理教学

实际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空间立体感,可以从观看简单立体几何三视图入手。为了提高学生立体几何知识的运用水平,教师还要重视基础立体几何公理与定理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每一个公理与定理之间的关系,达到有效提高立体几何知识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这种重视基础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掌握,从而完善基础立体几何知识体系。如教师教授学生公理三(判定若干点共面的依据):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当学生对此公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地教授他们相关定理推论:(1)经过一个直线与不在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教师通过使用“点在线上,线在面内”的推论思想,帮助学生理清公理三与其推论定理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完善自身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体系的目的。

三、开展平面几何到空间立体几何的引导教学

高中阶段立体几何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空间立体感,还要求他们理清繁多且复杂的公理与定理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立体几何学习能力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开展平面几何到空间立体几何的引导教学。因为学生通过小学与初中平面几何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平面几何与空间立体几何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性,可以很好地通过类比推理学习,以此帮助学生接受相关的空间立体几何知识。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类比推理学习方法有效降低了空间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难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平面几何知识还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如学习“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平行传递定理”的时候,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知识点,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内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平行传递定理”:已知平面内存在一组平行线,如果现有一线直线平行于这组平行线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相应的这条直线一定平行于另外一条直线。然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推理类比学习相关面面平行传递性:已知空间内存在一组平行平面,如果现有一个平面平行于这组平行平面中的任意一个平面,那么相应的这个平面一定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教师采用的类比推理学习方法不仅有效降低空间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达到巩固与复习学生原有数学几何知识点的目的。

四、解题过程中空间几何向量的熟练使用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题目一直都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目之一,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教授学生基本解题技巧。空间几何向量同传统解题方法相比更具便捷性,所以空间几何向量的熟练使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快速解答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空间几何向量的使用还使得学生的解题过程变得规范化,便于阅卷教师快速找到该题的得分点,最终对他们高中数学考试成绩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以下为一道具体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过程,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教师在实际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部分重点数学知识,可以采用培养空间立体几何感、重视基础公理与定理教学、类比推理学习空间几何知识及空间向量的实际使用等多种具体教学方法达到目的。学生通过教师全方位的立体几何教学,最终达到完善自身立体几何知识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明旺.新课改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4(08).

第3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研究

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更新、标准在提高。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最强主旋律,成为推进社会进步发展的最大源动力。课堂教育教学这一领域,自然也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学要求的变化以及学习理念的变迁,而与之发生了根本性的传承和变革。新课程改革作为其必然发展趋势,已成为当前学科教育教学的“热词”。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实效是课堂学科实践的最根本、最本质的追求。但笔者发现,课堂教学实效的内涵和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发生深刻的丰富和变化。但学生主体地位展现、学习技能提升、学习情操配塑,始终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要义。这就要求,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必须遵循和按照“有效”一词深刻内涵,予以科学实施和有序开展。本人现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学策略的实施这一方面予以简单阐述。

一、抓住学教双边特点,实施互动式教学

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在整个活动体系中运动起来、交流起来,进行深入细致的双边实践活动,以此充分展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其本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实践的过程,教师组织和开展师与生的双边互动活动,从而实现教师教学目标要求的实现和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提升。但笔者发现,少数初中数学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实践进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时学生实践探知活动充斥整个教学进程,而教师的指导引导活动几乎没有,严重违背了教学的双边特性和互动特性。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堂变成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互动、深入合作、生生协作的实践舞台,开展具有双边特性的师生交流、谈话、生生探讨、协作等互动式学习活动,围绕某一教学知识点或学习任务,进行谈话、交流、讨论等双边实践活动,以此推动教学要求的有效渗透,学生学习主体的有效展现,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知识点环节中,教师通过对教师讲解式和师生互动式两种教学模式的前后对比,发展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推动学生学习进程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和积极功效。因此,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组织和开展了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双边实践活动,其过程如下所示:

师:来研究能不能用较少的几个条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

师: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生:SAS、ASA(AAS)、SSS、HL。

师: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角相等”及“对应边相等”的语句,用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应如何说?

生:“对应角相等”不变,“对应边相等”说成“对应边成比例”。

师:我们知道,一条边是写不出比的,那么你能否由“ASA”或“AAS”,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一个关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新的命题呢?

生: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予以启发、引导、纠正。

上述师生互动、生生讨论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展现了教师的主导指导功效和学生的主体协作特性,通过教师的有序有效“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从而让初中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中实现知识点内涵的有效认知,学习活动效果的提升。

二、紧扣典型教学案例,实施案例式教学

数学学科的丰富知识架构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特点,决定了学习认知者探知掌握时必须设置和紧紧握住有效抓手予以实施。而这一抓手就是数学案例。一定程度上说,案例已成为数学学科的“代言”,成为教师数学讲解的“载体”以及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必须切实做好数学案例讲解实践活动,利用数学案例自身所具有的内涵丰富性、前后联系性、深刻实践性等等特性,开展案例式数学教学活动,组织设计紧扣教材知识点内涵的数学案例,组织和实施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和指导初中生围绕解题要求和学习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实践活动,以此锻炼和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分析、思维创新等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培养第一要务”的目标要求。

问题:已知点M(3a-8,a-1),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点M的坐标。(1)点M在x轴上;(2)点M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3)点M在第二象限,且a为整数;(4)点N坐标为(1,6),并且直线MN∥y轴。

生:探知题意,认为该问题题意涉及到坐标与图形性质内容。

师:根据图像的坐标内容,一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

生:解析,(1)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第二四象限平分线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列式计算即可得解;(3)根据第二象限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然后确定出a的值即可;(4)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同列式求出a的值,然后解答即可。

师生进行总结,指出: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主要利用了x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二四象限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平行于y轴的直线的上点的坐标特征。

在上述问题解答过程中,学生通过问

题的题意分析、解题思路的研析等活动,数

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得到显著增强。

第4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数学 课堂教学 支架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8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除了专业技能外的能够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而数学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抽象思维、准确运算等综合能力。因此,为了能够顺应时展的需求,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支架式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从知识的灌输与学生的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支架式教学概述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是指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供一种概念性的框架,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基础上,在一定的教学体系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主动认知,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形式。

二、支架式教学中支架的搭建策略

数学课堂支架式教学中支架的搭建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支架搭建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突出其与即将所构建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已有经验,将之与新知识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支架,从而促进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水平向新知识所需水平发展。最后,能够成功地让学生自己进行体验,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

(一)搭建适合学生的认知支架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数学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延伸的过程。由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缺乏以及认知结构的不完备。因此,在支架搭建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补充。当学生无法独自完成新知识的构建时,教师可以构建背景支架,帮助学生在已有认知与最近发展区之间构建一座桥梁。

例如,学习映射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学生与学生证号”“图书馆图书与图书号”“居民与身份证号”等生活认识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支架,并且在支架式教学的帮助下,让学生原本认为很难的最近发展区变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体系。

(二)创设情境搭建情感支架

由于支架式教学具有情境性,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因此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去思考与探索,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例如,学习数学归纳法时,由于内容高度抽象,使得学生普遍对其不甚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只会单纯地模仿解题三步骤,只知道如何运用公式,却不知道其基本理论。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多米诺骨牌这个现实情境,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从而唤醒学生的求职欲望。

(三)搭建元认知支架

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主要是由监控、目标、操作、材料和产品五个系统组成。其中,监控的核心思想就是元认知,它是指学生对认知的自动调控,它对其他的四个系统起协调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搭建元认知支架,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是题目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法时,教师可以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解题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反思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反思自己在解题中能够想到哪些关联的问题,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思数学题目中结合了哪些数学问题与数学思想,等等。通过这样回顾、复习解题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也知道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推导出淼摹7此加欣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及时地查漏补缺,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支架搭建须注意的问题

(一)要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个人体验来搭建支架

教师要想通过构建数学知识支架,帮助学生顺利跨越最近发展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

例如,学习体积几何的内容时,由于立体图形复杂多变,导致学生难以跨过最近发展区。为此,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椎体等实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几何图形的特点,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实物,从而提升学生抽象思维和识图辨图的能力。这种支架式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不同的数学知识应搭建不同的支架

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正确把握数学知识点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前提下,搭建不同的支架。根据支架的特殊性,通过具有特殊意义的方式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新知识的普通方法;根据支架的一般性,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哪些数学基础知识是必须掌握的,这样就能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例如,学习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时,对函数凹凸点的判断有很多种,可用函数曲线位于内切线的上下方来判断,也可以用函数的导数在定义域内的增减性来判断,等等。考虑支架的特殊性,用适当的方法构建知识支架。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就是通过搭建认知支架,以知识为载体,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去感知数学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在认知策略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品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进一步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源源.浅谈支架式教学策略在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6(15)

[2]赵晔文.高职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搭建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9)

[3]吴叶民.“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

第5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一、目标分等,逐步递进

实行等级教学,首先要把学习目标分等,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制定不同的目标让不同的学生完成。简单来说,就是把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能力性目标与拓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而能力性目标与拓展性目标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厘清哪些学生可以完成哪一等级的目标,也可以在教学设计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一个学习目标,以便学生围绕着目标展开学习。这也防止了部分学生因为信息技术不是考试科目而放弃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目标引领,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当中来。

比如在教学中,我也把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启动与退出EXCEL,会简单地进行数据输入与修改,学会简单的工作表的编辑与美化,会使用求和等简单的函数,学会按一定的条件来排序;而能力性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自定义EXCEL窗口界面,可以在多个工作表中进行数据编辑、单元格的属性操作,能够用平均数、函数;拓展性目标是如何自定义菜单选项,会自动套用格式以及一些复杂的函数操作,比如COUNT,MAX,MIN等,并能够直接在公式选项板中输入函数进行计算,学会各种筛选的方法等一些复杂菜单键的使用技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确保完成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如果还有能力或者有兴趣的话,再向第二层目标进军,让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有盼头,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有选择地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策略分等,指导到位

在教学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教学。因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他们所需要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如果对所有学生都用同一种教学策略来教学,那么就会让有的学生没兴趣,甚至不能够做到认真听讲,而有的学生由于自己的基础过差,却不一定能够适应这些教学策略。比如自主学习。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学习,而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我们就要通过示范、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所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等级的方法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就要把教学策略也分等,以便更好地指导好后进生,让他们能够跟得上全班的学习进度。

在教学中,我先对学生掌握电子表格操作技能情况作了一个调查,然后在学习之前把学生分成三个等级。对于已经对制作电子表格非常熟悉,经常使用电子表格处理一些文档的学生,我就只给他们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交流来完成这些学习目标;对于使用过却不太熟悉的学生,我就让他们也自己探索,如果实在完成不了教学目标,我再前去帮忙;而对于从来没有用过电子表格的学生,我会来到他们面前,从如何打开与关闭开始,一点点地手把手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可以让已经掌握了电子表格使用技能的学生来帮助其他没有掌握的学生。这样一来,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就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练习分等,享受成功

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作业,可以让学生享受到作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如果让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那么就会让一部分学生感觉到太简单而产生马虎的心理,而另外一部分信息技术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会因为不会做而在那抓耳挠腮,不知所措。所以,在等级教学中,我们的作业也要分等,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桃子吃”,都能够享受到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

第6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感 培养 问题情景

小学生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一、小学生语感教学策略的类别

(一)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二)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小学生语感培养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二)引导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三)释义悟情、让学生深刻领悟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 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 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

(四)巧加提示,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如:《马背上的小》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句式练习,巩固学生的语感基础

第7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网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61-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有必要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造,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把网络课程引入到传统课堂中,即课堂情境下的网络课程教学,学科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设计开发以课堂应用为主的网络课程。

1 课堂应用情景下网络课程设计模型(ATSSET模型)

以课堂应用为主的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中,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从学习目标(Aims)、以学习理论(Theories)支撑的教学策略(Strategies)、学习资源(Sources)、学习评价(Evaluation)以及网络课程平台(Tools)出发,可以构成课堂应用为主的网络课程快速实现ATSSET模型(如图1),学科教师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快速地实现一门以课堂应用为主的网络课程。

在ATSSET模型中,以学习目标(Aims)为导向,以学习理论(Theories)为支撑的教学策略(Strategies)为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Tools)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Sources)来实现网络课程,根据学习评价(Evaluation),对网络课程进一步地改善和提高。

2 课堂应用情景下网络课程设计过程

分析学习目标,识别学习目标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学习评价和网络课程平台来设计实现网络课程。

2.1学习目标(Aims)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目标可以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网络课程设计是目标导向的[2],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组合网络课程平台的媒体元素,来呈现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具有良好信度的课程评价系统。

2.1.1言语信息学习网络课程设计

言语信息学习指的是学习需要用言语(语言)表达的知识,比如汉字学习、英语单词学习等。言语信息的学习一般需要学习者对言语信息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编码记忆,所以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行为主义的教学策略相对更为有效,采取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结构主义课程观和行为目标导向的课程分析方法,建立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技能迁移的课程。

在以言语信息的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中,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Anytime/Anywhere/Anyway;随时/随地/不限方式),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对于言语信息为主的学习内容,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可以用以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体元素有静态网页中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提供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采用以学生的学习风格相适应的内容呈现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引导其学习,适应性地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2.1.2以智力技能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设计

智力技能指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智力技能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能应用技能,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课程观会更为有效。

以智力技能为主的网络课程中,应考虑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③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语阶段,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采用层级分析法,来分析为达到智力技能要求的需要学习者掌握的一系列相关“观念”,采用小步子教学,由浅到深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1.3以动作技能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设计

加涅认为,动作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即动作程序;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比如武术套路、舞蹈等的学习。

以动作技能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来形象直观地把理论教学和技术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来改善和提高教学。

2.1.4认知策略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设计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以监控和指导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技能。认知策略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设计中,要从培养学生的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提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详细的问题解决过程和具有层次性和良好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等。

2.1.5以态度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设计

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体对某事物、人或事件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等。

以态度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设计,应重视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学习是一个参与情境的过程,并提供有利于学习发生的情境――真实的社会情境、实践情境和文化情境[3],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采取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人本主义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视课程为经验,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强调情意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统一。

采取多样的媒体形式,例如优秀影片、纪录片展播等。利用博客、微博、论坛、贴吧等web 2.0新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设计能够交互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基于情境学习。利用网络课程,采取线下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方式。

2.2学习资源(Sources)

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媒体表现形式有文本、视频、动画、图片等。对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1)优化学习资源,根据学习目标,选择最适合的资源形式。(2)确保学习资源的逻辑性、系统性。(3)对学习资源进行“碎片化”分解,适应网络新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需要。(4)学习资源的开发应借鉴最新的学习理论,比如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即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学习者通过学习发展个人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的发展有利于保持知识的时代性。网络节点聚合形成学习结构, 学习是不断发展的过程[4]。

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在学习资源的设计过程中,把学习资源当作变化的主体,通过前期准备――弹性预设、过程形成――动态生成以及后期完善――自主进化[5],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3教学策略(Strategies)

教学策略旨在解决如何利用网络课程来教学。网络课程除了和一般课程共有的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管理策略)外,还有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策略:助学策略和特殊策略。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学习情境,学科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

2.4学习评价(Evaluation)

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是指以学习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网络评价和课堂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表等形式,总结性评价可以采用评价量表评判或者用实践考试来检验。可以对网络评价和课堂评价按教学的要求设置不同的权重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的评价。

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设计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手段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在学习评价的设计实现中,可以参照学习评价任务类型(如图2)来实现[6]:

3 结语

本文对高职学科教师如何来设计适用于高职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做了一些探讨,网络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利用,需要进一步地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2-

6.

[2]武法提.目标导向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J].中国电化教育,

2006-01-10.

[3]崔允t,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07-10.

[4]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10-05.

第8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思维能力;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注重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发展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刻苦钻研,大胆实践,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可喜的教学成绩,现阐述如下,与同行共斟酌。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侧重于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这种旧有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给学生的应该不止是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还应该有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交流和讨探,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动态地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片,图片中是一片校园,校园内有些学生正准备去食堂,去食堂的路有好几条,有的路线的形状是弯曲的曲线,有的路线的形状是曲折的线段,还有的路线与食堂的连线是笔直的,其中有一条笔直的路线与食堂门口的路是相垂直的。教师问:“同学们,这些同学怎么走才是到食堂之间的最短的距离?”当学生回答出“顺着与食堂门口的路相垂直的路走时距离最短”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这位同学正好站在与食堂最近的路径上。假设这位同学所站的点的坐标是p(-1,2),食堂门口的直线L的方程式是2x+y-10=0,请同学们算一算过p到直线L的距离……如果已知点p的坐标,并已知直线L的方程式是Ax+By+C=0,那么,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式求出表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呢?……”教师通过提问,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思路,让学生先考虑“特殊情况”,再考虑“一般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推导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了机械的灌输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加深了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态度,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势必使学生感觉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对于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一定程度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能够改变教学策略,利用步步设疑的教学手段,那么,将成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例如,对于“直线AB、BC、CA两两相交,交点分别是A、B、C,证明这三条直线共面。”这样一道题,教师就可以通过下列一系列的诱导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提问:这道例题中所提及的“两两相交”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三条线中的每两条直线都是相交的。

教师提问:这道题的任务是让同学们证明三条直线是“共面”的,但同学们目前所学过的数学公理和推论中没有证明三条直线“共面”,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先由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进一步证明第三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得很好,但如何证明第三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呢?

学生回答:只要证明第三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这个平面内就可以了。

教师提问:非常正确,现在开始证明……

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通过“层层剥茧”的方法得出最终结论,在有效开发了学生思维的同时,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第9篇: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一、情感激发,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良好学习情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思想保证”。高中生课堂参与度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内在积极情感未能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高中生在积极学习情感的驱使和促动下,能够保持主动、能动的参与情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情感激发资源,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教材中生动真实的教学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先进教学器材等,都是培养和激发高中生课堂参与情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俯视”学生,训斥学生,与学生保持紧张关系。其次,要善于营造生动浓烈的教学氛围,利用数学学科生活性、趣味性、应用性、历史性等丰富教学资源,营造引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氛围,促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如在新知导入教学中,教师为做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感“铺垫”,经常利用该节课教学内容生活性特点,设置现实案例进行呈现,让学生认识学习掌握数学知识重要性,从而产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

二、引导探究,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正确高效的数学学习技能,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保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由于未能掌握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而对问题案例经常“无从下手”“手足无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亲身实践,掌握“第一手”学习资料,才能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教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动手探析,提供给学生探究、分析的时机,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过程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形成良好学习技能,从而在数学技能保证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在平面坐标系xOy中,若曲线y=ax2+b/x(a、b为常数)过点P(2,-5),且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7x+2y+3=0平行,试求出a+b的值。

学生探析问题条件,教师指导补充,学生得出解题思路:“要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知识点,由曲线y=ax2+b/x(a、b为常数)过点P(2,-5),且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7x+2y+3=0平行,进而得出a+b的值为-3”。

学生解答问题,过程略。

师生共同归纳、概括解题策略: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试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得到规律,再按照规律进行计算。

三、合作学习,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其过程是个体独立活动和集体互助活动的综合体。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能够对学生个体学习过程“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有限教学时间效率“最大化”,忽视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应在教学关键点、认知疑惑处或解题卡壳处,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共同讨论。借鉴参考,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推进活动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进程中,不能“甩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该“实时点拨”“科学指点”,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按照既定方向前进发展。

四、积极评价,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