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分析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发展方向;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landscape desig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oints ou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国目前正处在向现代化国家发展转变的过程之中。中国的景观行业也只是刚刚起步。发展阶段的不同,决定了发展现状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高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后工业化的长期发展以后,人们对历经破坏和久已消失的自然美景和乡村情调,一方面是刻骨铭心地怀念,另一方面又从行动上不顾一切地恢复,这种崇高的愿望加现代化的手段打造出来的景观成就,自然能够代表世界的最高水平。如果说,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变代表了世界的发展趋势,那么,像西方一样追求自然、朴实、美丽和谐的景观效果,必然也是中国景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我国景观园林设计现状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三大主要园林体系中东方体系的创始国和继承国,它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中国这一辉煌的历史成就,不仅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园林文化传统,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东方邻国特别是日本的园林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园林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它和来自西方的现代园林一起,成为共同影响当代中国景观行业发展的两支生力军。
1.1 传统园林
传统园林是中国原产的,完全按照中国人对自然的一贯态度,即保护而不破坏的原则,在相对自然的地理位置上,以情感的主观想象或者叫做写意的艺术方式,以风景名胜、官员官邸、有文物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寺庙、历史遗迹等为服务对象的景观理论与实践。它在形式上有别于西方的landscape(指从事景观美化或园艺工作), 而更接近于scenery(更强调自然景观)。它的建造指导思想是“虽由人造,宛自天开”。
1.2 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是指后来由西方传入的,有别于中国原有的传统造园形式,主要采用与现代建筑相匹配的对称和几何形状等方式,以注重理性和科学分析为特征,以现代城市广场、道路、公园和居民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为服务对象的,讲究人工改造的造园理论和实践。
2 景观设计发展方向
2008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沉重的影响,其中房地产业受到的冲击尤其巨大,“冬天”来临的感觉让整个行业以及所有相关领域都倍感压力。中国目前正经历着至今为止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它带来的大量建设促使景观设计行业一度超常规地高速发展。忽然之间的骤冷反而使人真正地安静下来,从狂热中逐渐找回理智。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将会出现以下趋势:
2.1 遵从可持续性和生态原则将会成为设计者必须考虑的因素。
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曾精辟地道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而现代美国生态景观的伟大先行者麦克哈格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更是以科学的分析和实际的检验引领了生态景观运动在全世界的高涨。我们认为结合自然的设计就是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包括在当地寻找灵感和在当地寻找自然的设计元素;也是尊重场地的特点,包括尊重场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及其自然过程与格局。保留、利用与再生场地中的景观元素和材料,并使它们发挥新的实用及审美功能。
结合自然的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过程,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它运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景观设计成这样一个有机体,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与最小程度地依靠人工水,让自然做工,使这个有机体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在物质建设之外,结合自然的设计也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主张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实的生态之美以及生态过程之美,并使之成为我们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必要元素。节约用水用地、对地下水的补充、新的清洁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主流。
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2.2 景观设计将会冲破过去高墙深锁、独成一体、与城市隔绝的状态,逐渐走向社区化。
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把项目作为城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考虑,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无论是中国苏州的水乡小镇,北京城曲折幽深的胡同,还是上海热闹的里弄,又或者是安逸的意大利中世纪小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古今中外好的城市都是由充满活力的街道、广场和城市公共绿地等各种公共空间交织而成的和谐有机体,而不是在割裂中各自为政。
因而,未来的景观设计将不再仅仅把范围局限在围墙以内,而是把整个片区发展纳入整体考虑,创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满活力的、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空间系统。它将体现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与景观理念。它追求的是居住与城市的融合,城市与自然的融合,生产、工作与商业、居住的融合,公共交通与居住区的融合。它提供社区化加上花园式的环境,而不是单一的花园式的景观。因而它重新发现了人的社会性,在提供物质环境的同时,也为人们交织了一个社会网络。它通过多种类型的开发项目参与城市空间,尤其是大型城市综合体、旧城改造、旧区改造等,从而为广大的城市居民提供真实的、开放的生活空间。未来景观设计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开发商和社会各相关领域的通力合作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设计师不仅提供图纸,更需要协调各方,参与各种相关咨询、政策制定、施工流程管理、完工后的意见处理和维护建议等服务。
2.3 景观设计正日趋复杂化
随着现代城市功能的不断多元化,人们的审美倾向和生活需求变得更加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景观设计一方面是在深度上追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另一方面是面对复杂的大型综合项目时与更多不同专业的企业合作,拓宽设计的广度。要探寻一条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和文化迅速传播的设计思路,也要避免因大量工业生产而带来的特色消失、产品趋同性,应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魅力,突显地域特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工业化大量生产为基础的发展时期。曾经只为少数富裕阶层服务的景观也不再只是用来摆设的奢侈品,而成为每一个普通人寻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对于设计质量的重视将直接促使设计师在美学上进行大胆创新,大地艺术、工业遗址再生与保护、抽象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等各种相关尝试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师将运用各种不同元素和风格,使用工业化带来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为大众所喜爱的新的设计语言。
3 结语
本文从我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背景入手,指出现在的园林设计风格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热衷气派、奢华、热闹、表面和人工造作,忽略自然、朴实、宁静与含蓄等阶段性的缺点,是中国处于追赶发展阶段这一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旨在说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建立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和文化迅速传播的设计思路,避免因大量工业生产而带来的特色消失、产品趋同性,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的魅力,突显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 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俞孔坚.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下)[J].中国园林,2000(2):32-35.
[3] 钱健.建筑外环境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4] 刘晓明.展望未来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J].中国园林, 2007(4).
2005年,我台引进了TSD-25型DAM中波数字发射机。该发射机采用数字技术进行调幅,其功放板选取大功率MOS场效应管,采用高效的丁类开关放大电路,具有效率高、工作稳定、故障率低的特点。
但该功放板设计上也有不足之处:在发射机正常工作、功放板上的元器件并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功放板上的故障指示二极管却点亮报警,使值机人员无法根据故障指示判断功放板是否损坏;而且当有功放板确实损坏时,又无法根据故障指示迅速准确地判断是哪一块功放板损坏,从而给安全优质播出工作埋下了隐患。
我台技术人员经过技术攻关,对功放板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改造思路和方法作一叙述和分析。
1 功放板故障报警设计原理
该发射机的功率放大部分共用64块功放板,每一个功放板用八个大功率MOS场效应管(型号为IRFP350)组成H型桥式开关放大器。桥式放大器由2个半桥组成,左半桥包括V1V12和V3V10,右半桥包括V2V9和V4V11。
如图1报警原理图所示,2个半桥分别通过5A快速保险丝F1和F2由+230V电源供电。在功放板的外沿装有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VDS1和VDS2,用来显示2个保险丝的通断状态。当功放板正常工作时,F1和F2上没有电压降,发光二极管VDS1和VDS2截止,没有电流通过而熄灭;当由于故障(主要因为大功率MOS场效应管击穿短路)使保险丝F1或F2烧断后,230V电压通过限流电阻R1或R2点亮二极管VDS1或VDS2以示报警。按照设计,如果功放板上有场效应管短路引起保险丝断开,那么相应红色指示二极管亮,表示保险丝损坏,通过屏蔽门上的圆孔可以看见。图中L1、L2为电源滤波电感,R3、C1、C3及R4、C2、C4为滤波电路,VD11、VD12、VD13、R16、C14等组成取样电路,由P1-35接口输出取样信号,为监测显示电路提供功放板损坏报警信号。在报警信号作用下,监测显示电路中相应故障指示二极管报警。
图1 功放板故障报警原理图
2 功放板故障指示二极管误报警的分析
从上面的原理分析可知,当功放板正常工作时,F1和F2上电压应该为零,发光二极管VDS1和VDS2因截止没有电流通过而熄灭。但在发射机实际工作中,F1和F2没有损坏,但红色发光二极管VDS1和VDS2却点亮了。这是为什么呢?
图2 功放板印刷线路板示意图走线
分析原因,问题很可能是出在了印刷线路板的走线设计上。由于功放板采用插入式安装,插槽在机柜内的母板上,电源供电、控制、信号等接线口都设计在功放板靠近母板的一面,而故障指示二极管为了方便值机人员观察,设计在观察口的一面,这样的设计使得故障指示二极管和接线口恰好是设计在印刷板的两端,+230V电源经L1,L2,R1,R2,F1,F2后要经过很长的印刷板走线才与VSD1,VSD2连接(如图2所示,图中粗实线为印刷板走线,线路板为双面走线,其中的虚线部分走线铜皮在元器件的一面)。由于功放板工作于大功率高频率状态下,其自身以及相邻或者相近功放板辐射都将产生高频干扰信号,这么长的印刷板走线存在的分布参数对于高频干扰信号不再为短路状态,必然有干扰信号产生,从而加在VSD1,VSD2上使其点亮。在发射机正常工作时,我们把示波器挂在VSD1、VSD2上,发现干扰信号频率从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千赫兹,频率和幅度不断地变化,从而证实了我们的分析。
3 功放板故障指示二极管误报警的技术改造
如何消除和减少干扰信号,从而避免VSD1,VSD2产生误报警呢?因为干扰信号为高频信号,经过理论分析,可以考虑采用阻断干扰信号和滤波两种方法。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功放板进行了技术改造。
3.1 改变R1、R2在印刷板的位置
参照印刷线路板走线示意图,我们把R1、R2从印刷板的位置上取下,在R1、R2原来的位置上用两条短路线连接。在印刷线路板靠近VSD1,VSD2正极的地方用电工刀切断线路铜皮,将R1、R2接入(如图3)。如此改变后,对于直流通路来说,R1、R2只是在印刷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电路原理没有任何改变,R1、R2直流限流的作用不变。但改变R1、R2位置,对处印刷板走线的分布参数产生的干扰信号却有了滤除和阻断作用。
图3 功放线路板改变R1,R2位置示意图
图4 R1,R2位置改变对干扰信号的作用比较示意图
参考图4,分析如下:改变R1、R2位置前,由于R1、R2所处的位置(R3、C1、C3及R4、C2、C4在印刷线路板上非常靠近R1、R2原来的位置),阻断了干扰信号经滤波电路R3、C1、C3及R4、C2、C4滤波;改变R1、R2位置后,一方面,由于R1、R2原来的位置上已经短接,靠近短接处印刷板走线的分布参数产生的干扰信号将被功放板上的R3、C1、C3及R4、C2、C4有效地滤除。
另一方面,在改变R1、R2位置后,由于印刷板走线产生的干扰信号不在是直接加到VSD1,VSD2上,而是经过R1和R2的分压才加到VSD1,VSD2上。改变了R1、R2位置,R1、R2就起到了阻断干扰信号的作用,而且因为R1、R2的阻值很大(56K),阻断干扰信号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此改进后,R1、R2原来的限流功能不变,又起到了阻断干扰信号的作用。
3.2 在VSD1,VSD2上面并联滤波电容
电容的作用之一就是滤波,从理论上说电容的容量越大,阻抗越小,滤波效果就越好。但实际上超过1微法的电容多为电解电容,有很大的电感成分,所以滤除高频干扰信号的效果反而不好。而涤纶电容的介电常数较高,体积小,容量大,稳定性较好,非常适宜做旁路电容。所以我们决定采用涤纶电容。
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在VSD1,VSD2上分别并联1个0.1微法的涤纶电容,滤除高频干扰信号的效果非常好。
3.3 技术改进的效果
经过上述两方面的改进,在机器正常工作中,发射机功放板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功放板上的故障指示二极管不再点亮报警。经过长时间的加电试机,经过改进的功放板温升无明显异常,发射机工作正常。经指标测试,发射机指标正常,技术改造取得成功。
4 结语
这次技术改造,我们一方面考虑尽量不对功放板进行较大的变动以免破坏功放板的整体美观,另一方面要求尽量减少元器件的增加或减少数目,争取以最小的变动取得最佳的效果。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我们通过改变电阻R1、R2在印刷板的位置及增加2只滤波电容,有效的解决了功放板故障指示二极管误报警的问题,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为贯彻“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安全播出方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环境因素;景观设计
1 概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化进程建设过程中,城市政府着重于城市环境建设,结合西方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我国实际的设计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进行城市美化建设。城市中的水系代表了城市整体的文明,渲染了城市的活力。城市滨水区域建设具有较大的综合价值,主要包括生态价值、实用功能价值和景观价值。
2 我国滨水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2.1 缺失生态文化要素
现阶段,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存在较大的失误,许多景观都采取硬质铺地,破坏了已有的生态系统物种,且未考虑资源循环利用和城市生态系统,破坏了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平衡。同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于追求平面效果,过度依赖西方的景观设计理论,破坏了城市内部的文化命脉,无法体现城市特色。
2.2 设计缺乏公众参与
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缺乏公众的参与或者参与度不够。设计师设计缺乏不同人群的调研,设计思想具有个体性,这使得在设计初期就出现偏差。同时,方案完成后,设计师并没有调查研究景观使用者的具体体验。这些情况都会使得滨水景观设计无法满足公众需要,无法实现城市景观的功能。
2.3 缺乏小水系设计精品
我国现阶段众多小水系滨水景观比较简单,只能满足防洪需要,并未实现景观的功能,不满足唯美的设计宗旨。因此,设计人员结合防洪功能和亲水性设计,充分考虑实际景观的地理条件,将景观平台设计立体化,满足水位动态变化的要求,最终满足防洪需要,为人们提供唯美的景观。
3 改善现阶段滨水景观设计的对策
3.1 以生态、共享为原则
滨水景观是内陆城市和水体的交汇处。设计人员在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时,注重发挥水域的边缘效应,结合多样的物种设计出唯美的景观。在实现防洪的基础之上,尽量维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物种和自然风貌,改良场地景观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要。此外,设计者融合组织设计场地水质和城市水质,有效保证水系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最后,设计者需要在设计滨水景观中,借鉴国外先进的景观设计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生态和共享为准则,设计出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滨水景观。
3.2 迎合水系城市规划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滨水城市主要以水发展,城市规划人员必须以水系设计为主,具体地规划设计城市。同时,城市设计人员必须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景色为城市添彩,给市民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此外,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规划时,充分把握建筑整体轮廓线与周围山水的呼应,重点把握建筑物的密度和层高,严格控制滨水岸线和建筑物的距离,使水体和城市内陆浑然一体,最终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3 建立并健全评价机制
对滨水景观的评价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至关重要个环节。主要以主观评价的介入为主,增加公众对滨水景观设计的参与度,通过综合性评价了解公众和滨水景观之间的价值需要,将此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依据。而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从心理模式具体划分为满意度评价、喜爱度评价和景观舒适评价;从认知模式具体划分为滨水景观意象评价、空间使用方式评价和景观审美评价。
3.4 注重景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景观环境因素主要有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人工设施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因素,设计者可以详细分析具体区域的设计因素,充分展现滨水城市特色和发展。针对人工设施因素,主要注重设计具有合适的尺度和亲水性,体现城市水系文化脉络,通过开发水上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营造文化水体风景线。
4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滨水景观已经成为城市特色的具体体现,展示出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脉络。因而,城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相关滨水景观的设计,设计者注重景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生态和唯美为设计准则,迎合水系城市建设规划,建立并健全我国的景观评价机制,实现城市整体景观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徐梦龙.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文化元素的关系――以上海市南 翔镇横沥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15(12)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学方法 分析 改革
一、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背景与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北美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基于系统科学分析与实验的设计课程体系。如国外学者奥姆斯特丹提出必须从城市生活的特性展开调查;麦克哈格将“千层饼”分析图模式引入设计教学中;英属哥伦比亚教授patrick condon在设计学院开设场地分析与方法论课程等。
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在大量环境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也将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引入到设计课程中。如北京大学俞孔坚一直致力于将哈佛大学系统的设计课程引入国内教学体系中,重视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场所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方法;刘滨谊提出景观空间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景观三元教学体系,将大众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作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
当前,大多数设计专业院校往往重视设计形式与表达手法以及图纸的绚丽多彩,但往往忽视了对设计过程的调查分析试验,导致作品流于形式,无法解决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北美设计教育体系中更重视分析过程,设计作品的目的是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用于实践,从而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将从系统的分析课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并且学习分析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如尺度、软景、空间、照明、心理满足等处理手法。此教学方法改革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归纳如下:1.促使学生从设计之初就开始调查场地周边功能关系、文化民俗和其他影响设计的因素,从而根据调查研究报告来进行分析,对设计的主次、空间、功能和形态进行客观的排列和组织,避免设计脱离现实凭空想象的问题。2.借鉴北美设计院校课程团队分组与分工协作模式,成员以5人左右为一组,在老师的讨论中选取规定区域中的某一场地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分析课程中需要学生通过文字、表格、草图多种方式阐述观点,其必须拟定完整的项目实施框架,团队各成员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一设计思路表达的综合课程,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框架和团队合作能力。3.帮助学生从设计实践领域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从主观审美到客观量化科学分析的交互设计体系。在此过程中加强与国内外教师、多学科背景教师与同学的紧密协作,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设计学科专业教学实施团队,并且让学生的课程作业更加多元化与国际化,成为建立创新团队与参加国际学生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方法改革内容
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课程体系,涉及设计学科的多门课程,需要拟定方法论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基于实验与分析方法的教学大纲改革
研究制定系统的实验与分析方法论教学大纲,对环境艺术设计系现有的历史理论课程和不同尺度设计课程进行补充与完善。系统设计实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框架,将场地人文特征、地质地貌、植被材料、交通功能、艺术风格等多层面的科学调查与分析方法细化,设计不同课程的调查表格与评价标准,对不同层面的数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教学大纲的主体框架。
(二)教材案例的革新与优化
革新分析方法论教材与引入国际经典设计分析案例。借鉴北美课程中经典设计案例与学生课程作业,开发从别墅庭院、屋顶花园、办公中庭等小尺度设计到城市街道绿化、城市公园广场、街区景观、滨水景观等大规模场景的调查实验与分析课件。设计分析案例来源于两部分:其一为国内外经典景观设计实践,调查分析从设计代表流派、设计方案表达到后期使用评估;其二为国内外竞赛与会议中的创新思维与材料技术课题,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紧跟本行业动态,系统掌握不同尺度设计的数据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后期设计方案中的基础数据,让设计成果客观反映实际问题并且具有可实施性。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
破“授与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公众调查、设计反馈、团队讨论、小组汇报中,有效地发挥其能动性与积极性。设计学科专业的特征要求学生既有绘图与设计能力,又能够表达设计与沟通设计,因此,多元化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能力,而不仅是绘图员和美术师。
三、教学方法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实验与分析课程涉及大量数据收集、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必须将艺术设计的主观感性教学方式进行客观量化分析,势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矛盾。需要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首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设计案例。其次,引入案例分析教学,选择国际上经过poe后期评估的经典案例与行业最新研究动态,讲授设计与评价体系全过程。最后,解决现有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引入北美高校设计类实地数据调查、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梯队合作、学生向政府与公众汇报交流的多元化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路线。第一,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北美设计学科框架下的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于本科部分设计课程与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8个教学周后,将实施此种教学理念的授课班级与传统教学方式班级进行比较,总结和评价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授课效果。第二,坚持以国际交流竞赛与产学研合作为目标,以中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为主导,以理论和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为实施平台,创建传帮带良性循环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祖刚.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0096-03
1
前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出现了普遍趋同的现象,设计的本土化和民族化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许多设计师纷纷把目光投向我国传统园林,并且希望通过对传统造园手法的学习和实践,发掘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特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方盒子的建筑严重地压缩了城市中人们的绿地空间,但是对于生态与自然的向往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游园景观成了满足大众与自然亲近的实现途径。江南传统私家园林大多位于市井街巷,空间有限,但却营造出了无限深远的空间意境,同时中国传统造园提倡“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与当下流行的生态设计的观念不谋而合,这些都对现代游园景观设计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2 关于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是可思可用、可居可游、可观可赏的综合体,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传统造园手法对世界园林,特别是东亚、东南亚以及欧洲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钱伯斯一七七二年出版的《东方艺术泛论》中也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以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在西方现代设计中亦不乏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子,如美国设计师托弗尔-德莱尼以苏州园林为蓝本,在旧金山设计了一个名为文人花园的私家庭院。“记得贝聿铭先生也曾提出过要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问题,也许在他看来以往的研究方法至少与设计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虽然贝老提出这句话已经很多年了,现在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的学者很多,发表的文章也很多,但是在实践层面却很少有杰出的作品,所以对于中国传统园林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尤其是在方法论层面以及现代表达方式层面。
3 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
景观设计的空间,“都是人们凭借着一定的物质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但一经围隔之后,这种空间就改变了性质——由原来的自然空间而变为人造空间。”。景观设计无疑是空间的艺术,对空间的不同处理手法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人们常用“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等词汇未形容中国传统园林,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的文学描述,对空间的处理是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核心,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大多是为处理空间服务的。而所谓空间的处理手法就是对空间的布局、空间的形式、空间的序列、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等进行组织的操作方法与过程。
3.1整体空间布局
由于受东方民族以家族血缘为单位的内向型的民族性格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特别是小型私家园林的整体空间布局上就表现为一种内向围合的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的建筑物主要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建筑物背面朝外正面朝内,从而使内部形成一个较大的中心庭院,在江南的私家园林往往把水池作为庭院的中心,在北方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也选用了这种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有助于增强内部庭院的向心力和内聚感,是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整体空间布局形式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3.2空间序列动线
空间序列动线是参观者观赏游览的路径,是关系到园林整体平面布局和园林中各个空间相互联系的全局性问题。基于中国传统园林多为内向囤合的布局,整体空间序列动线常被安排成闭合的回路,另外,空间序列往往借曲廊衔接,观者可以按照空间序列的安排自然而然地游历完整个园林,感受开始、过渡、、结尾各段的氛围变化。古人讲“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路径常被安排得蜿蜒曲折,以形成曲径通幽之感,同时在立面序列路径的处理上,尽量增加层级的变化,拉大高程,以丰富整体的空间层次。
3.3空间的对比
在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得最普遍、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所谓空间的对比就是利用人视野的收束和突然开阔的状态,改变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心理状态,在空间的形式上多为小空间和大空间或线型空间和面状空间的组合。江南私家园林常能借欲扬先抑的手法给人空间无限放大的感觉,如通过留园入口处异常曲折狭长的过渡空间与尽头开阔的主要空间进行对比,无形中扩大了人对主要空间的感受,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言:“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通过空间的对比可以自然地形成空间的主次关系,使主要空间更为突出。
3.4空间的渗透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中“巧于因借”说的就是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虽然地处市井,占地狭小,但却常能给人深邃悠远的感觉,不能不说与空间的渗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空间的渗透多为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通过隔中有透,透中有隔的手法,在原本景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景,使原前景成为中景或远景,从而让人感觉距离更加深远,造成了一种不可穷尽的幻觉,进而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效果和神秘感,使整个园林浑然一体,激发起观者游览的兴趣。
4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游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厦门园博会竹园”和“深圳翠竹文化广场”为例
4.1厦门园博会竹园设计分析
厦门园博会竹园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教授和林菁副教授于2007年设计完成的,它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诠释,它的形式语言与传统园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的视觉转换和给人的气氛感受与后者是相近的,它反映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园林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对现代美学的追求。
本设计占地面积不大,与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相仿,在整体空间的布局上,通过白色的粉墙和青色的石墙构成内向围合的空间,在入口处利用墙体的阻隔,将整体划分成前庭和主庭两个部分,主庭院以空灵的水面作为中心,倒映着青石白墙,竹光云影。(图1)在空间序列动线的布局上,本设计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曲径通幽的特点,整体形成了闭合的回路,支路都尽曲折之能事,并且通过高程的变化丰富了整体的空间序列,这种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忽曲忽直的视觉转换给观者带来各种戏剧性的体验。(图2)同时通过白粉墙和青石墙上的漏空形成的对景、框景和借景的效果,将竹园之外的景色引入竹园之内,并且使竹园之内的景色节点相互因借,丰富了园内景观的空间层次,从而使观者每到一处都有景可看,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至此,从空间和结构上看,竹园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语言的现代转换。加之,它对于传统江南园林色彩关系的借鉴,砖石材料的保留以及竹子符号的应用,使整个竹园的设计具有了明显中国传统园林的韵味,徜徉其中,观者能够自然地感受到中国园林的精神,诗意也随之产生。
4.2深圳翠竹文化广场设计分析
深圳翠竹文化广场是由URBANUS都市实践于2008年设计完成的,能够带给人宁静致远空间体验的现代中国园林。序列性的空间体验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本设计将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平面的处理上,本设计强化了序列动线的曲折性,尤其是沿景园一侧布置的游廊‘将整个景园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廊是一种专供连接建筑的要素”,“计成在《园冶》一书中高度地肯定了它的作用,曾说廊可以‘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从而成为园林建筑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廊作为狭长的带状空间,它的曲折即意味着流线和功能的曲折,本设计中的廊运用现代的形式表现传统园林中廊的功能意味,它引导了人流,一眼望不到头的设计,延伸了空间的深度,增加了“游”的乐趣。(图3)廊壁上的漏空自然地形成了框景的作用,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同时狭长曲折黑暗的廊道与周边开阔明亮的庭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廊到尽头豁然开朗,从而使庭院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图4)在立面的处理上,本设计保留了原有基地的高差,因势利导,安排路径,从而丰富了空间序列的层级变化。加之它对于竹子符号和砖木材料的应用,很好地传达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感受和意境氛围。
关键词:住宅区;景观设计;施工品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87 文献标识码: A
一、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景观设计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人提供物质,精神生活的空间。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要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行为层面关注所有人的需求,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满足各种行为的需求:如户外运动,休闲,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
创造多元性的空间。居住区兼容的功能多,有人行步道的交通空间,有休闲娱乐的交流空间,有健身,游戏的场地空间,有自然绿化的生态空间等等,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是一个多元的环境设计。
创造有心理归属感的景观。相对于人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需求并不需要具体的空间,但是它需要有空间的心理感受。居住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最重要体现出心理的归属。人文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思想的沉淀,在景观创造中要有所体现,通过情调,品位的价值认同是心理归属感的关键。
生态优先贴近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背景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但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渴望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因此居住环境景象设施应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同时,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绿化等自然条件。
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居住区绿地的空间看似由建筑来围合,但这只是一个大空间,大环境,生活其中的居民在日常交往中还得需要尺度更小的空间感受,在这种小空间中,主题,景观,色彩,材料等在细节上都得到最细致的反映。给人的感受是最集中和直接的,因此景观环境设计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
二、居住区景观的组成要素
按照功能和所处的环境,居住区绿地分为居住区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以及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布局。主要功能是给居民提供日常户外游憩活动。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如居住区俱乐部,少年宫,幼儿园等用地的环境绿地。其绿化布置要满足环境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的环境。
道路绿地主要指居住区主要道路两侧或中央的道路绿化带用地。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主要指居住建筑四周的绿地。
三、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的限定。自然环境有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成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自然地理的概念,不包含人文因素。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同时自然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与自然的这种矛盾反映在居住上就是,自然因素限定着居住的存在,形成和发展方向。
人文因素的深层作用。人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居住环境的本源。因此,自由居住生活方式的生曾介入,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需求为依据研究居住环境,强调人的行为参与和意识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居住环境设计的真谛。
人与自然是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人可以改变环境,反之,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能被环境所改变。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创造人们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更需要对迫切的人性化要求作出回应,这需要景观设计者来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内容,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居民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正朝着生态化人性化逐步发展。
四、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景观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要求
各结构层的坡度、厚度、标高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各层表面对水平或对设计坡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30,供排除液体用的带有坡度的面层,应作泼水试验,以能排除液体为合格;各层厚度对设计要求的偏差在个别地方的偏差不得大于该层厚度的10%;各结构层的强度和填料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且上下层结合应牢固稳定;伸缩缝的宽度和位置,板块材料铺设间隙大小,以及填缝的质量等应符合规范要求;面层整体图案和各类型的组合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复核控制
在确定方案时应根据铺装广场的实际尺寸进行图上放样,确定方案中边角的方案调节问题及广场与园路交接处的过渡方案,然后再确定各种花岗石的数量及边角料规格、数量。
场地放样复核:施工单位按照广场设计图所绘的施工坐标方格网,将所有坐标点测设到场地上并打桩定点。然后以坐标桩点为准,根据广场设计图,在场地地面上放出场地的边线,主要地面设施的范围和挖方区、填方区之间的零点线。自检合格后报监理进行复核。
地形复核:督促施工单位对照广场竖向设计图,复核场地地形。各坐标点、挖制点的自然地坪标高数据,有缺漏的要在现场测量补上。
3场地平整与坡度质量控制措施
挖方与填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填方区的堆填顺序应当先深后浅、先分层填实深处,后填浅处,每填一层入夯实一层,直到设计的标高处。挖方过程中挖出的适宜栽植的肥沃土壤,要临时堆放在广场边,以后再填入种植地中。
场地平整与找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对挖填出的新地面进行整理。要铲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变化限制在5cm内。根据各坐标桩标明的该点填挖高度数据和设计的坡度数据,对场地进行找坡,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设计的坡度。
4土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土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根据设计要求,放宽一定尺寸进行开挖,碰到湿软土基,必须换填,压实仔细,按要求整出路拱,分批碾压,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边后中,先高后低,要求轮迹重叠,沿中心线方向进行,压路机压不倒部位,采用小型夯机纵横循环夯实,防止漏夯,碾压后,路拱不符合处及时耙开重新处理,有“弹簧”现象应返挖,晒干后填筑碾压,整形后土基平整度控制2cm内。
参考文献:
[1]蔡金君.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J].现代园艺,2013
[2]罗顺仁.现代城市住宅园林设计的趣味性追求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2
[3]米歇尔劳瑞.景观设计学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4]徐清.景观设计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关键词:快速推演;景观设计;教学探索;素质复合型
近年来,“景观快题设计”一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其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环境发展与更替的节奏愈发加快,要求设计师加快设计节奏和提高工作强度以适应项目进度要求;第二,在设计类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中,设计快速推演能力成为考核重点之一;第三,面对目前的就业压力,良好的设计快速推演能力成为景观设计专业入职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的敲门砖。因此,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一、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优势
1.时间短、效率高
快速推演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针对设计任务书中的各种设计要求,逐一梳理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组织设计语言而形成的设计构思。它大大缩短了常规设计模式的时间,有别于常规的设计程序,以较高的效率不断展现设计过程。
2.效果生动、艺术感强
快速推演的过程是一个设计思维不断演化和设计灵感瞬间捕捉的过程,会产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设计图解内容,它们是设计师在设计分析和问题解答过程的直观表现。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连续性,其设计效果充满了生动的艺术情趣、鲜明的个人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实践意义
1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快速推演过程能够充分展现设计师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它们需要通过长期设计实践作为基础,随着设计经验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得到提升。图解过程是设计快速推演的重要表现手段,设计师需要对各种设计要素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和布置,逐步梳理清晰设计思路,为各种设计矛盾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面对设计项目中大量的需要整理和分析的可见的或潜在的信息,设计师应充分发挥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最终将设计构想用鲜明的设计语言展现出来。
2 计划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体现
在设计周期有限的背景下,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开展应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及时完成每一阶段的相关工作,从理解设计任务书到完成方案图纸的绘制,还要安排好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
应变能力主要体现设计师快速应对突发或复杂情况的迅速判断和反应,面对设计任务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设计要求,设计师应快速梳理出主次关系,重点考虑主要的设计要求,对那些次要的设计要求给予适度的考虑就足够了。
3 景观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常规的长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设计推导过程的效率,很可能造成学生养成设计时间观念不强和设计思维敏捷度迟滞的缺陷。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强调短时间的高强度设计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形成良好的设计时间观念,也是设计经验积累的重要手段,应作为景观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来对待。
三、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设计深度
1 重点照顾全局,适度注重细节
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深入权衡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只能集中精力重点解决全局体性和关键性的主要问题,比如空间结构构建、道路系统组织、软景与硬景布局、重点空间形体塑造等内容;而对于设计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景观设施的材质和颜色,地面铺装的纹样和拼接,树池和水池的饰面材料等内容,快速推演并不能给出具体而完整的解决方案,只能适度给予相应的表达。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过程绝不能因为注重处理设计细节,而影响了总体方案的构思和定位。
2 既求设计效率,也需完整表述
虽然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受时间限制,很多设计成果都没有办法全部进行表达,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高效的设计表述方法,它应该具有相对完整的设计构思和整套的设计图纸内容。其中,概念构思部分的图解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表现力,充分展现其优势。快速推演所表述的总平面图、重要剖、立面图和重点空间透视图应该保证全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绝不能因为时间局促,就忽略某些设计内容的表达,或者出现前后设计表述不一致的矛盾。
四、我校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现状
1 教师对快速推演教学环节的认识不足
从每月的景观设计专业教研室交流会来看,部分教师在景观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对设计快速推演环节的教学在认识上存在明显不足:⑴ 课程教学安排环节中没有单独进行设计快速推演训练;⑵ 误认为手绘效果表现训练就是设计快速推演训练;⑶ 快速推演能力培养属于“快餐式”教学,不能有效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培养,也有悖于常规设计教学的循序渐进;⑷ 未能真正认识设计快速推演在设计构思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
2 教师对学生手绘表达训练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⑴ 多数作业设计效果的表达几乎看不到设计思维过程表达;⑵ 几乎所有景观核心课程的作业都是电脑效果图的表现,徒手表达的图示内容极少。
3 教师对学生设计思维训练控制力不足
设计思维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图解内容进行设计思维表达,这对设计专业来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如何把握学生的设计思维环节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进度安排的控制力显得经验不足,而且该环节的训练强度也不够。
五、实行多维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举措
1 正确教导设计快速推演的核心价值
教师在该环节的教学应明确其核心价值的引导:⑴ 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核心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地在设计工作实践中充分展现其魅力,解决实践中的某些问题;⑵ 快速推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以训练设计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基础上的,切忌“走形式”,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⑶ 理想的快速设计教学目标应该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并促使其强化基本功,能快速进入状态,并真正提高其设计创新能力[1];⑷ 快速推演环节的训练并不能代替设计全过程的训练,应梳理清楚两者的相互关系。
2 强化快题设计训练的持续性
快题设计训练是技法和思维的综合练习,也是设计快速推演的重要训练方式,强调其训练的持续性是很有必要的。它有效解决了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设计思维与表述的训练,强调思维的敏捷性和连续性,突出了训练内容、训练过程和训练手段的多样性特点。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而且还可以克服单向思维方式的局限,强化多向思维方式的设计意识。
3 多样化的设计表达训练
设计表述方式的多样化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形成快速的思维习惯。常规课程的设计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图纸和语言,而模型和视频作为更加直观、更加有效的表达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相对于需要较的制作周期的视频表现,模型的表达方式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更适合运用于构思阶段,其空间形态表达更真实和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提倡概念小模型制作在设计构思阶段的应用。
4 多样性和生动性的课题设置
课题的设置应注重多样性和生动性,尽量避免使用“假题”形式。真实场景能够反馈给体验者更多直观的感受和信息,学习价值也更具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时间长短,设置一系列有意思的课题:短期课题(一周)、现场课题(半天)和随堂课题(一节课)等。一方面加强了课题的丰富性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课题间的延续性和短期性,都是对学生的快速推演能力的训练,其价值甚至可能大于常规的一个长期课题的考核。
5 强化“问题”意识学习
设计快速推演过程无不包含一系列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其操作过程正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连续性过程。学习不仅要带着“问题”意识,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① 培养反对形式化和机械化的“问题”意识,明确不同课题特点的差异性,加强“问题”意识的针对性,杜绝生搬硬套的、与场地无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形式,解决方案应具有鲜明性和适宜性。② 培养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为依据的空间构想,同时借助推理式的理性分析,共同形成综合的设计概念,进而实现概念向三维空间的转译过程[2]。
六、结语
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设计教学或是设计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并大力推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环节,这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把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徐振 韩凌云.风景园林快速设计教学的体会与思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研究分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00-203页
[2] 王锋.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景观设计教学新探讨[J].《装饰》,2012年4月,第74-76页
[3] 黄艺 叶眉.景观设计师是怎样练成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3.3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3.4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骨干植物空间处理设计上,采用正负形空间处理手法,公园西侧是由现有防护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将在现有密闭的林下空间改造成开放、半开放的多功能空间体系;而公园东侧由骨干植物围合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大草坪、观赏植物专类园、运动场地、休闲广场等空间。各类空间主要有骨干植物围合和分割,这样方便分期建设,公园前期完成对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体性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后期分区进行各项功能性空间建设,其主体结构由骨干树种定型,从而解决了公园效果快速成型、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问题。
4参考文献
[1] 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2] 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6):70-73,75.
【关键词】园林;景观;居住区
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宅小区不单单具备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仅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在建设居住区时,必须营造优美而又宜居的景观环境,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因此,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即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融入地域历史文化,为居民创建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也为社会创造出特色文化产物,使之成为传承和表现地域性文化的载体。
2建设以人为本的、舒适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目前,我国主要用5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居住密度、绿地面积、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日照。因此,现代舒适居住区环境要达到的标准是:生态环境优美、山水景观优美、功能质量优良人民文化上乘,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它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的需求。而要达到这些标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空间的辨析和结构
居住区规划要有独特的风格。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一个棋盘,那么居住区就是棋盘中的一个棋子,每个棋子都有相对的位置和职能。按照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的要求,不同的居住区必须具有不同的格调和品位,其外观形式表现为不同的风格,这样才使得每一个居住区具有时代感,城市的年轮清晰,也便于今后城市的集中改造。否则,居住区就与整个城市不协调。因此居住区要在城市中找到归宿,就要找到其独特的地方,每个社区、每幢房子、每个门洞都要有自身独特的地方,这才能使人对这块土地、对这个环境产生认同和归宿感,这就是空间的辨析和结构。
2.2建筑与景观风格的统一
居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与否,要看建筑的风格与周围景观的风格是否统一在整体景观构思之下。若随心所欲地将中国式园林与西洋式建筑无序地并置,将会造成整体风格上的杂乱,是不可取的。因此建筑布置应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适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各式各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型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
2.3注意营造绿化空间
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居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因此,人们对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今天的绿化更加追求让人参与到自然中来实现园林式的绿化形式,但又不能奢侈,“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其实,居住区不仅仅要强调绿化率,而且绿化率也应该适可而止。居住区的绿化要巧于借景,以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合理利用其自然资源来形成小区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绿化设计,应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设计绿化步行街,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布局层次分明,风格与建筑互相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在植物搭配上要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绿地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居住区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
2.4环境景观中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①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
②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
③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面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化环境。
④亲子空间:居住区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居住区的设计除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外,还要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将居住与建筑、社会生活品质相结合,使居住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地融为一体。
3结语
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居住区园林景观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居住区空间环境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园林设计师尊重生态学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园林景观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创造出自然、亲切、优美、舒心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开岑.浅谈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与技巧[J].现代园艺,2009
[2]李运国王群.浅谈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企业文化,2010(15)
[3]龚雪松.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04).
[4]宋钰红,田潇然.云南财经大学康园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