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音乐节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节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节的盈利模式

第1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为了享受这种放松却也代价不菲。80元一天的门票,三天下来就是240元。加上来回交通及在园内的其他消费,如餐饮、小吃、购买纪念品等,李山和女友三天的花费将近800元。记者调查发现,同期国内其他几个音乐节的消费情况也大抵如此。音乐节聚敛了大量的人气,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周边产业发展。户外音乐节,已经成为了音乐产业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旅游经济直接受益

创办于2000年的迷笛音乐节大概可以算得上国内户外音乐节的鼻祖了。音乐节走到今天,基本没有摆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子。作为一个娱乐项目,音乐节在为观众提供集体狂欢机会的同时,也为商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音乐节聚敛了人气,同时也就能够带动当地的相关经济发展,其中旅游经济的受益最能够直接体现。

据北京市通州区旅游局统计,去年首次举办的“草莓音乐节”接待人次超过4万,直接收入263.62万元,通过音乐节带动的周边产业收入则更加可观。今年的统计数据虽然未最终确定,但是可以确定是,这个数字比起去年来只多不少。

记者从草莓音乐节主办方获悉,由于去年的成功举行,今年的草莓音乐节不仅规模更大,还增加了配套摊位,越来越像一个“音乐庙会”。本次草莓音乐节的场地规模从去年的6万平米扩展到11万平米,舞台也相应增加到6个。而今年音乐节共设有近60个摊位,比去年增加了约20个。每个摊位租金在5000元至1万2千元之间,依靠摊位出租,主办方已经回收了几十万的收入。

除了本地观众,许多外地的观众也专程赶来参加音乐节,对于交通、住宿等相关行业也产生拉动。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表示,最近两年,音乐节的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这样的说法在五一期间成都举办的热波音乐节身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根据热波传媒集团CEO李岱给记者提供的数据可以得知,去年首届热波音乐节共吸引了29万人次到举办地新都区旅游休闲,人均消费约300元,合计约8700万元,包括住宿、景区、餐饮等。除此之外,音乐节还直接拉动了新都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音乐节期间新都区共开通了87班看房公交专线,约2万人次前来新都区看房。20个楼盘共销售约263套房产,共31500平方米,销售额约1.15亿元。此外,还有约1500余组有购房意向。其中,热波音乐节的举办地保利公园198受益最为明显,接待约2.5万人参观,销售额约为5000万元。

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除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举办音乐节对于提高当地城市文化内涵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今年7月16日至18日,苏州活力岛音乐节将在苏州市相城区举行,谈到举办此次音乐节的初衷时,苏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徐国强表示,苏州经济发达,历史文化悠久。但是要成为国际化城市,真正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文化内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苏州市相城区区长曹后灵也表示,相城区要把活力岛音乐节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并且借此转变城市的经济增长结构,发展服务业、会展经济、和商务经济等绿色经济模式。

正是看重了音乐节的种种好处,各地政府争相承办音乐节也就不难理解了。去年的迷笛音乐节在镇江举办,迷笛音乐节创办人张帆说,镇江相关领导早就向他表达过想把迷笛音乐节请到镇江的愿望,他们也明确表示,“要借迷笛的影响力打造镇江的城市名片,让全国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激情和青年文化来到这里”。当年的迷笛音乐节,镇江市政府拿出100万元作为支持,占总成本的50%。

第2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他叫陈金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四学生,“悟空校园”的CEO。

梦想在鄙视中生根

陈金城是广东潮汕人,他为自己的故乡而骄傲。潮汕人给外界的印象,是敢于拼搏,勇为天下先,有较高的经商禀赋。可能因为地域原因,陈金城身上一直潜藏着不安分的因子。

陈金城在家是长子,他的身上寄托着父母光耀门楣的希望。高中三年,陈金城学习刻苦,2011年考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榜题名,父母非常高兴。但从踏入这所美丽的校园起,陈金城就没有开心过。不为别的,因为专业,让他失望伤心。

在报考的时候,陈金城的第一志愿是国际贸易,可是,入学后他却被调剂到了应用心理学。陈金城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看到身边的同学兴高采烈,他的内心备受煎熬。在痛苦之余,他开始玩音乐,玩乐队,留着长发,弹着吉他,看上去颇有几分文艺范。

在他自暴自弃的时候,一位学长给他指出一条光明大路。其实,在大学期间,还是有办法调专业的。就在军训期间,可以考创新班。陈金城看到了希望,他积极备考,结果却没有考上。同宿舍的兄弟开玩笑,喊他“学霸”,他知道这带有几分嘲讽的成分。后来,英语要分AB班,他没有考上A班,而是被分到B班。他又一次没有走进优秀者的队伍。在班级中,陈金城感觉很不好,他深深地被鄙视了。

于是,他的心中萌发了一个愿望――大学四年,他要争一口气,要和别人的大学四年过得不一样。当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看动漫、玩游戏的时候,他的脑子没有闲着,他在寻找机会,证明自己。

他渴望一种奋斗,因为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

创业在苦涩中前行

陈金城始终在努力,为了一个目标,证明自己。大一的时候,他竞选成为班长;大二时,他是学院团学副主席,拿一等奖学金;大三时,做节目主持,参加歌咏比赛。

他已经是个优秀的学生了,但这不是他的目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产生了创业的想法。有了梦想,就要让这个想法去付诸实践。最后,他通过众筹的方式,跟朋友合伙在学校附近开了间“千言万语KTV”。

开KTV那段经历是“苦涩”的,每天都很忙,KTV有11个房间,订房、调配、送酒水,都得自己来,到了周五晚上就要通宵值班,从下午6点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

他经营的“千言万语KTV”,因其K房性价比较高且独具大学生特色,在大学城学生圈中一直备受青睐。他曾经发起并策划“千言万语为爱发声,330小时献广外女生妈妈”的爱心倡议,为一女生的重病母亲筹款。他想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为同学减轻一点负担,他们将连续330小时的营业额全部捐出去。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募捐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广泛传播,很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献出爱心。一些媒体也纷纷跟踪采访报道,陈金城这个名字越来越响。

尽管受到不少媒体和社会的好评,“千言万语KTV”深受大学生喜爱,但是由于大学生创业既缺乏资源又没经验,又不幸遇上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最终无奈倒闭。这不是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10个人共投资25万元,勉强回本。但就从那时起,陈金城上了创业的瘾。

2013年12月,他在一场宣讲会中遇到了后来的投资人,东胜灵石CEO何湘林。“做校园O2O的社交平台,校园生活所需的,都能在这里实现,岂不更好?”两人一拍即合。项目正式启动,何湘林提供技术支持,陈金城负责运营。陈金城很快在大学城组建了团队,七八个人,都是广外、广工以及广东药学院的学生,他们担任了各自学校的校园经理,负责整合周边资源。2014年5月,“悟空校园”APP内测上线。

人少、没钱,这是创业初期最艰难的。“悟空校园”刚上线时没有任何投资,无论做推广还是谈合作,都捉襟见肘。为了融资,他见了不下30家的投资机构,但是没有一家愿意给他们注资,说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没有产品;你们无法保证运营模式可行;这里没有成熟的案例;你们的竞争将会很激烈;你们的资源不足以让你切入市场……”陈金城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一次次见投资人和解答这些问题当中,每次满怀希望,但是最终都是让团队深深失望。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利用校园宣讲、社交平台等方式低成本宣传。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悟空校园”用户突破10万,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150万元。

接下来,“悟空校园”的推广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地面推广很难,以外卖为例,有美团、饿了吗等砸钱的项目,他们给的优惠不够,商家为什么要跟他们合作?甚至因触及到一些团队的利益,他们遭到了校园内的封杀。另一方面,校园团队的管理效率参差不齐,一些学生还是会抱着混社团的心态。

所以,“悟空校园”最初的创业路也是苦涩的。

在转型中突出重围

当陈金城发现“悟空校园”的O2O的模式并不可行之际,深圳一家500强外企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年薪超过10万元。去还是留?陈金城空前的纠结着。

他把好友孔梓豪邀请到宿舍,聊了七八个小时。他考虑到,创业成功,可以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可一旦创业失败,他将失去一次进外企的机会。孰轻孰重?当时“悟空校园”正准备办音乐节,孔梓豪建议他,如果音乐节办成了,就留下来创业。他听取了好友的建议,想等音乐节过后再做抉择。

2014年9月,“悟空校园”开始转型,取消原来的O2O模块,主攻校园娱乐。9月19日,作为线下活动的“悟空校园”音乐节正式启动。音乐节进展并不顺利,当时团队内部对音乐节的做法并不看好,同时,场地合作方突然变卦,他们必须在5天内找到新场地。

困难重重,陈金城偏不信这个邪。靠谱,有担当,这个评价就是那时候朋友们对他的评价。为了解决场地问题,他每天凌晨3点才睡,早上8点就起床,一直打电话、跑场地,限期前一天,场地终于落实了。

其实学校里面优秀的歌手很多,但他们缺乏一个可以更好展现自我的平台,像他们这样的平凡大学生,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开自己的演唱会,一辈子也不可能登上像华语金曲奖这样的大舞台。陈金城作为首届悟空校园音乐节总策划,希望可以给校园歌手一个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意料之外,悟空校园音乐节获得空前的成功。很多歌星到场助阵,一些歌手和知名唱片公司签约,首届“悟空校园”音乐节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校园音乐节。

通过音乐节的成功举办,陈金城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陈金城感觉娱乐文化这一定位太泛,需要找个切入点。他有意将“悟空校园”打造成自媒体社交社区,一方面提供学生需要的资讯,另一方面将小游戏、在线教育、海外代购等模块开放给专业机构,用户增长了,盈利模式就有很多。

第3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电子票务成资本新宠

资本市场总是在上演着神话,此前光线传媒收购了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猫眼电影”57.4%股权,这虽然在资本市场中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常规事件,但因为猫眼的估值较高而广受争议。这家估值83.33亿元的公司在2015年的净利润仅为2.38万元,2016年一季度净利润为8.08万元。高估值与低营收能力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这恰恰表明,电子票务平台产业链已经走在了资本追逐的风口上。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等资本巨鳄都先后在电子票务领域布局。目前“淘票票”、“微影时代”的估值均超过百亿,电子票务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投资新蓝海。

尽管目前电子票务的盈利能力仍是一个隐忧,但市场俨然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据易观智库研究统计,2013年在线票务收入规模为48.64亿元,不到其他票务收入169.10亿元的1/3,但2015年在线票务收入就已经达到了317.60亿元,而当年其他票务收入仅为123.10亿元,“预计2016年在线票务收入将进一步增长,达到472亿元”。

如今随着资本开始向细分领域延伸,电子票务这个巨大的市场开始逐渐站到了互联网的风口当中,蕴藏百亿甚至千亿市场规模的电子票务开始受到资本的追捧。

一时间,电子票务市场成为了资本的新宠。大麦网、永乐票务、聚橙网、中演票务通已在演出市场耕耘数十年。目前,大麦网已获得3轮融资,并曾两次拒绝过世界票务公司特马捷的收购请求;永乐票务日前也获得了来自蓝港互动的投资,聚橙网已完成数亿元Pre-IPO轮融资。

与此同时,电影类票务平台的表现同样亮眼。4月27日,在获得1.05亿美元B轮融资、1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后,微影时代(微票儿)完成C+轮30亿元人民币融资;5月15日,阿里影业旗下的淘宝电影获得17亿元A轮融资。

“其实目前电子票务平台并不是很愁融资这件事情,有很多资本巨头和风投亟待借着文化产业的东风从中分一杯羹,相比其他互联网细分领域来说,投资意愿很强烈。”互联网细分领域投资人张松涛向《经济》记者表示,电子票务市场足够庞大的体量让资本看到了广阔的前景并且毫不手软。

仅仅以演出市场为例,据《2015年中国演出票房收入》显示,去年中国演出票房总收入达161.72亿元,其中专业剧场票房收入70.68亿元;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31.80亿元。真实的市场空间比这要大得多。

“只要你做的事情有价值了,投资人自然能看到。”张松涛表示,电子票务正在受到多家资本的追逐,是很多企业进行产业布局的一个切入口,其蓬勃发展是票务市场化的一种充分的体现,“这个行业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一样,刚刚起势,远景很大”。

虽然对不少人来说,在线买演出票、赛事票、电影票和旅游门票已成为常态,但从市场份额来看,在线票务在整个票务市场的比例仍处于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4年电影票务市场规模在296亿元左右,在线票务的比例约为42%,演出票务的市场规模为186亿元,在线销售比例为28.6%,景点门票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570亿元,而在线销售的比例仅为10%。近两年在线票务虽有所发展,但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仅以电影票为例,2016年一季度,73.7%的用户通过在线购票平台买票,由于其便宜、便捷,线上购票已成主流购票方式。”华创证券传媒研究员谢荣向《经济》记者分析称,未来在线票务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预计2018年将达到90%。

同时,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电子票务行业的发展前景空前明朗。无论是在线电影票务、在线演出票务还是在线景点票务,第三方支付和银行卡支付的比例都在3:1以上,也就是说在线票务的发展速度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息息相关。

资本看中的不仅仅是票务本身能够带来的收入,而是将着力点放在产业链布局上。谢荣表示,目前电子票务平台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增强,甚至纷纷切入内容发行。平台可以在预售、精准营销、数据监测与分析等方面为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提供服务,并切入电影产业链。

在内容投资制作方面,目前一些电子票务平台已经以联合出品方的方式参与到影视剧作投资环节,成为重要参与方。“尽管目前在线票务平台尚无真正参与到制作环节,但从理论上来看,平台聚集了大量用户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偏好、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等。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内容制作的重要参考。”中银国际传媒分析师旷实向《经济》记者表示,这是电子票务平台的优势所在。

“从运营模式来看,这些传统票务公司已不满足于票务运营,他们纷纷抢占上游内容资源,或布局线下渠道,或与网游公司合作开发IP(知识产权),或运营剧院,或收购海外剧场,或投资电影。”张松涛表示。

而这些电子票务平台在资本市场也动作频频。不少平台选择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发基金产品,将消费者和基金方整合在一起。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他们也开始崭露头角。

会展票务处于蓝海期

票务O2O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前几年票务O2O平台的业务基本集中在电影票务,几大平台“烧钱”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状态。而国外的票务平台非常繁多,而且业务面更广,包括体育赛事、演唱会、音乐会、小剧场等,其运营模式也各有特色,这些模式都可以成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入口。

《经济》记者统计了目前较为流行的票务平台模式。例如Stub hub采用的是C2C模式,向买家和卖家双向收取佣金;Ticket master一开始采用的主要模式是B2C,B端商家在Ticket master自己的活动,C端用户在网站购买,它收取的服务费最高相当于票价的30%。相比之下,折扣票务销售网站Score big的经营模式十分独特,采用逆向的拍卖模式,买家在网站上输入自己想要看的运动会、音乐会等,包括场次、座位和折扣等。场馆销售、分销商或者手里有余票的人则可以根据买家出价情况表示接受或拒绝交易。

相比之下,国内的票务竞争虽然也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但在经营模式的探索上仍有空白亟待填补。

电子票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就看谁能捷足先登,跑马圈地。电子票务行业正迎来新变革,而这场变革的主要特点就是移动化。板凳会创始人兼CEO刘利勇向《经济》记者表示,票务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正在逐步成为主流的售票模式。

“随着票务市场电子化、移动化的不断加深,会展票务正成为继电影票、演出票和赛事票之后的在线票务领域最大蓝海市场,拥有高达千亿元市场空间。”刘利勇表示,这不仅吸引着微票、大麦、永乐等多数票务网站的长期耕耘,更迎来了京东、支付宝、携程等巨头的不断渗透。

中国的商业会议活动遍地开花。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举办会议活动高达几千万场次,涉及参会人次上亿,会议活动带来的交通、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产值达到万亿元级别。

而从票务切入这个庞大的蓝海市场,成为一种可能。

“中国每年有上百万场的活动,有几十万的主办方和组织者,有上亿人次的参会者,这么大的规模,我们从哪里介入?要在其中找到一个窄而垂直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票务。”刘利勇表示,中国目前的会展市场有着千亿元规模,延伸至整个关于票务的相关服务商市场就有千亿元规模,就整个行业全产业链来说,会展消费的规模可达到6000亿元。

“在目前的票务市场体系里面,出行方面,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等领域都出现了相应的互联网产品,多被OTA平台占领;文化娱乐票务方面,已有大麦网、永乐网、格瓦拉、猫眼、微票儿等平台。”刘利勇表示,会展活动的票务已经成为趋势,目前唯有商业活动票务市场还处于蓝海期,“赛道选手”还没有强大到难以撼动的地步。

烧钱并非长久之计

面对如此大的获利空间,会议活动票务势必会成为已掌控巨大流量入口的巨头们的盘中餐。

似乎人人都能卖票了,但大家都能赚钱吗?

商业模式是任何商业形态里的核心问题。目前诸多会展票务APP的盈利方式,仍是通过票务佣金、会展议程策划、自营活动招展等方式获取收益,其中票务占到了收入一半以上,但如何真正实现盈利,对于初创平台来说,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与其他互联网细分市场一样,激烈的补贴大战成为推动票务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但是光靠“烧钱”和补贴并非长久之计,倘若失去后续的资金支持,电子票务平台的发展必将不可持续。

互联网资本的介入,让传统剧场和院线的会员体系受到冲击,票价往往成为院线或剧场、片方和售票平台三方博弈的结果。一旦传统价格体系受到破坏,院线和剧场必定会利用自身在电影产业链的排片话语权来自我防卫。这样的价格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目前在线票务平台确实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如果没有足够支撑财务收入的来源,这些公司还是会不断赔钱,经营这些在线票务平台公司的成本还是来自于融资。”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锋向《经济》记者表示,在线票务平台还要去探索一些新的盈利模式。

如今票务公司能做的事很多,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票。目前票务公司提供的服务更为全面,项目报批、现场引导甚至还有检票验票。永乐票务负责人杨波向《经济》记者表示,这是近五六年来最为突出的市场变化,票务公司、演出场所和经纪公司,有可能慢慢取代演出公司。

“票务公司在整合过程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取决于票务市场从小作坊到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在杨波看来,票务公司的发展需要突破单一盈利模式,而不是平均发展。“票务是立足点,要积极沟通上下游,场馆和经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盈利模式,可实现高效互动。”

在目前的电子票务市场当中,以微票、淘票票、大麦、永乐、西十区等平台为主,但其中大多数平台均是以“首发票务”市场为主,差异化的布局尚未显现出来。

第4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三网融合;深圳;数字音乐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ization of the original music in Shenzhen, a place with abundant capability of the industry chain of the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 meets with a favorable opportunity. In the event that Shenzhen tries first to integrate effectively the new media of the local original music, it will take the lead among those pilot cities and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original music.

Keyword: Tri-networks Integration;Shenzhen; Digital music

2010年7月1日,北京、上海、大连、南京、厦门、青岛、深圳等共12个城市和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三网融合”技术加快了宽带的高速普及,新技术平台促使数字媒体和具有竞争实力的服务内容供应商大批涌现,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大音乐出版、版权公司也纷纷在对数字音乐版权保护上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这都为数字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以深圳原创音乐为例,这个“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先锋城市”有着适合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丰沃土壤,曾先后创作出《夜色阑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等优秀的主旋律作品,也曾把《月亮之上》《彩云之南》《丁香花》《有没有人告诉你》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作品推向全国,更有陈楚生、周笔畅、唐磊、徐千雅、凤凰传奇、姚贝娜、刘惜君等年轻歌手从深圳唱红大江南北。

在 “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深圳原创音乐迎来了数字化发展的良好机遇,深圳在“三网融合”方面先行一步,将为音乐迈向数字化拓展出充裕空间。在传统唱片业日渐衰落的今天,深圳数字音乐在“三网融合”的“蓝海”中将大有可为。

数字音乐的“深圳视角”

“三网融合”指的是将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融为一体,由广播电视网负责提供相同服务和内容,由电信网和互联网作为载体,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融合发展,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这种渠道的整合将对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音乐是以数字格式进行存储、可以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上传输的音乐。根据使用终端的区别,数字音乐划分为在线音乐和无线音乐两种,前者用户主要以PC为终端,后者则主要以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为终端。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都是数字音乐的传播不可或缺的主流渠道。

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音乐又是当前音乐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根据国际唱片业联盟(IFPT)的数据统计,2009年,全球数字音乐销售达到43亿美元,比之前同比增长3.63亿美元,增幅达9.2%,目前,在全球唱片公司收入比例中,数字音乐收入占据25.3%。在美国,数字音乐的销售比例是43%,几乎占到了音乐销售市场的一半比例,其中苹果公司提供的iTunes占据了较大份额。

中国的数字音乐进入产业化发展是在2004年前后。用户免费、广告付费的形式为当前在线音乐服务商最为主要的营收方式。根据艾瑞数据报告,2009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达到17.9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九成以上收入来自手机的无线音乐收入,互联网在线音乐收入规模仅占7.9%,在线音乐营业收入中,80%以上来自广告。

在中国的无线音乐市场,无线音乐服务提供商的营收规模达到16.5亿元,占无线音乐服务总收入的5.3%。在原有的电信网渠道中,电信运营商音乐服务的营收占整个无线音乐市场规模(无线音乐用户为无线音乐内容提供的费用)的94.7%。由唱片公司或者音乐版权拥有者制作音乐内容,中国移动或者电信、联通提供传输通道和收费渠道,SP公司提供服务,消费者买单的模式已经成为目前较成熟的产业脉络。

中国目前有7200多家在线音乐网站,而其中提供正版音乐下载服务的不足20家。大量正版音乐被免费试听和下载,某搜索引擎网站因为长期提供免费的下载链接地址,多次被国内外的唱片公司或版权拥有组织诉诸法律。

在现行音乐数字营销环境中,运营比较稳定而且受到众多海内外版权拥有者认可的是Google提供的音乐搜索。Google中国于2009年3月投资了由姚明等人发起的巨鲸音乐网,他们和金牌大风、华纳、滚石、索尼等全球四大唱片公司,还有全球140多家独立唱片公司、国际四大词曲出版商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由Google中国提供网络搜索技术,巨鲸网提供MP3技术平台,以上所述的版权拥有者提供下载授权并提供作品。Google中国会在音乐搜索页面当中嵌入广告,广告费将以版税的形式返还给唱片公司或其他版权提供者。唱片公司或其他版权提供者也很乐于用这样的形式把自己的音乐内容用高质量的MP3格式通过google音乐免费提供给消费者,进而提升自己的市场接触度,为线下运营模式比如实体唱片、实体演唱会、实体电影等产品提供更多的市场可能性。

有业内人士认为,数字音乐网站的盈利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媒体模式的服务,即内容免费,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收入;另一种是电子商务模式,即用户需要为音乐内容付费,用户只要支付少量费用,就可以获得比以往CD时代便宜得多的数字音乐产品。上述两种模式将在未来的音乐盈利模式中并存一段时间。绝大部分音乐内容会以免费形式提供给用户,但少部分高质量的音乐产品会提供给有专业需求的用户。

虽然互联网、电信网在数字音乐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传统的广播电视渠道的强势地位依然不可小觑。三大传统渠道如果能够充分整合,进行优势互补,有望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并派生出新的运营增长点。

数字音乐的“深圳现状”

深圳是国内城市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部分信息化发展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同时拥有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在计算机、通信、软件、电子元器件、数字娱乐及内容等领域形成了集群优势,2009年,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品产值7538亿元,软件产业产值2800亿元,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已形成涵盖无线网、数据网、传输网、终端、核心芯片、增值业务的产业生态群。

深圳发展“三网融合”同时也具备技术和产业方面的先发优势。深圳已经聚集了华为、天威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重量级企业,非常需要依靠三网融合的契机,形成合力,刺激带动当地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创新。

深圳将依托现有的内容优势,打造全国性内容产业基地,促使深圳形成规模大、水平高、服务全、运营模式清晰、产业链完整的三网融合内容产业集群,建成符合三网融合要求的媒资中心和数字内容集成运营分发平台,开展面向全国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IPTV等多业务的内容运营。此外,还将依托“中国时刻”媒体网站,打造覆盖全国的城市台媒体联盟,实现电视、电脑、手机的三屏融合,提供立体式网络视频服务。

目前在中国数字音乐营销方面有走在前列的深圳A8电媒音乐控股有限公司是一个以提供数字原创音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数字音乐公司,旗下的A8音乐网是中国第一音乐门户网,于2008年在香港上市。他们采用商业闭环模式,依靠自身建立的产业链完成整个运营渠道。A8通过自主研发的互联网站和举办比赛等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新歌,向作者一次性买断版权,并制作成彩铃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发售,通过彩铃和手机内置铃声来获得盈利。现在A8旗下已有1.6万名创作人,拥有6.5万多首原创歌曲的数字版权,每年举办一届原创音乐大赛。2009年A8音乐的收入达7.07亿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9亿元。上述数据,已超过国际四大唱片公司在中国年度收入的总和。

深圳目前比较成熟的音乐制作机构(即内容提供商)包括梅沙音乐基地、积木鱼音乐工作室、傲旗音乐公司、太阳音乐工作室。比较成熟的原创音乐推广平台主要包括深圳广电集团音乐频率《鹏城歌飞扬》节目和《深圳特区报》等媒体,但数字音乐传播平台目前有待完善,深圳原创音乐的本地数字化推广基本属于空白,这样也导致何沐阳、陈楚生、凤凰传奇等大量本地人才流失北上。

数字音乐的“深圳可能”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虽然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原创音乐作品,具备了较好的音乐创作基础,但在音乐产业链尤其是数字音乐环节上的不足和缺失,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深圳音乐产业化的进程。

构建音乐重镇,引进行业精英。深圳要营造有利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在财政资金扶持、重大项目规划用地保障、高端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华纳唱片前中国区总裁许晓峰于2008年在盐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大梅沙海滨成立梅沙音乐基地,吸引了太合麦田等一批唱片厂牌陆续在基地设立工作室,目前,唱片制作、数字营销、音乐现场活动、唱片发行等产业链条已在基地初具规模,沙滩音乐节也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并已于日前成功升级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深圳不妨再引进一批像许晓峰这样有眼光、有能力的音乐操盘手,吸引国际著名唱片公司进驻深圳,利用他们成熟的网络、产业链条来包装、推广原创歌手,并为深圳培养出一批懂得商业模式、会运作、有远见的制作人,为深圳流行音乐储备人才。

整合硬体资源,促进深港合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业集聚区的孵化功能,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在音乐产业链条的建设上,充分整合A8音乐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音乐厅、保利剧院、深圳湾体育中心、香港演艺中心等剧场、录音棚等硬体资源,促进深圳与香港的专业交流与合作,着力补上在专辑制作、市场发行和与国际化接轨等方面的课程。整合国有文化机构,扶持有基础的民营音乐文化公司,力争做大做强几家大型音乐文化公司,形成包装推广音乐作品和音乐人的深圳本土力量,利用他们对本土的音乐市场、创作资源非常了解的优势,走上市场化之路。

加强数字音乐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业高端人才。目前,深圳正在运行的音乐制作机构的经营状况都不容乐观,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并通过引入有经验的大型唱片机构和数字营销顾问,对整个音乐产业链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让更多的音乐机构、制作企业进入良性运转的轨道。

第5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如果说有什么会让我感觉好过一点的话,那就是其他行业也没有好过到哪儿去。在内容产业中音乐已经被互联网颠覆掉了,而且至今也不见缓过神来——除了大大小小的唱歌节目和音乐节。传统的零售业也被电子商务公司威吓到草木皆兵。而包括小米和乐视在内的新的以互联网思维来做硬件的公司,又将传统的家电巨头们逼到了必须变革的角落。董明珠与王建林,先后两年和雷军与马云设下赌局,正说明商业的剧变已经到了让大佬们都感觉不安的程度。而且,据小米的内部员工说,雷军已经有把握在2015年胜出赌局,届时无论董明珠会不会输给他10亿元人民币,他都会自掏腰包,拿出10亿元作为激励分发给小米员工。

甚至那些曾经成功通过破坏性创新颠覆了其他公司的公司,也未能幸免,要被“破坏性创新”的魔咒困扰,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革命者。一个我很尊敬的朋友田溯宁曾经跟我说,手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汽车。原因正在于此。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几乎所有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商业模式都是围绕着PC端来搭建的。现在好了,在苹果干脆利索地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从手机行业的领头羊地位驱赶下来后,所有PC时代的互联网巨头都要考虑手机端的问题,我们此前熟知的所有公司都不能例外。创新开始围绕着智能手机展开。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些PC时代的网络巨头,其核心的盈利模式是互联网广告展示,那么现在,当用户迁移到手机端之后,你该如何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展示那些为你带来以亿为单位计算收入的广告呢?

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个无人不焦虑的年代。克莱顿·克里斯腾森在写作那本将他送上大师地位的《创新者的窘境》时,还在引用钢铁公司的例子。而现在整个商业世界都在完美地阐释他提出的创新者窘境理论,从IBM、微软、雅虎、诺基亚到中国的零售商和电器巨头,都面临着克里斯腾森提出的问题。生活在这样一个精彩的破坏性创新的年代,新闻记者的职责之一就是一边抵御和适应对自己行业所产生的破坏性创新,一边记录下这个过程。套用马云的话说,我们是在遇到鲜活的问题,而不是像我们的前人,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过这些问题。

第6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新赛制新规则

媒体评审挑战导师权威

9月13日和15日,是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决赛前最后两次录制,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馆内展开。这是两场史无前例的终极“大逃杀”——16强进4,也就是每位导师将产生各自学员组冠军。四强选手将在9月30日,上海8万人体育场争夺桂冠。这两场录制被称为“导师终极考核”。

与以往不同,这两场考核引入新赛制:媒体评审团。导师不再单方面拥有话语权,全国99家大众媒体评审与主考核导师一同评判每队四位黄金战将孰优孰劣。此阶段考核分为三轮。第一轮,学员依序演唱,两两相较,主考核导师选择表现略佳的一人暂时安全,三轮比较后仍安全的一位将率先拿到争夺“状元”的机会。另外三位学员则需接受来自全国的99家媒体的考核,得到媒体支持最少的学员将直接被淘汰。第二轮考核在被媒体评审留下的两位学员中展开,各自演唱后由主考核导师和媒体评审共同决定去留。规则是:主考核导师手中有100分,按照自己意愿分配给两位学员,而媒体一人一票形式共计99分,两项相加,得分高者胜出,和第一轮率先保送的学员一起接受第三轮考核,规则和第二轮相同,综合导师和媒体评审意见,得分高者胜出。

本刊记者受邀成为这大众媒体评审团一员,见证四强诞生。值得一提的是,《The Voice》美国版四强仍由导师决定,最后总冠军则由全场观众投票选出。这种方式在中国并不适用,在超女快男席卷动辄百万场外支持票数,令短信投票成为国内选秀重要盈利模式后,为消除“圈钱”质疑,广电总局2007年《通知》,要求“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中国好声音》制作团队沿袭他们在《加油!好男儿》和《中国达人秀》中的“媒体评审团”赛制,一方面制造媒体全程参与的粘合度,一方面避免导师(或节目组)单方面定夺的“黑幕说”,缔造相对客观的游戏规则。为了避免剧透,这次“二进一”宣布各导师最终冠军时,现场“清场”,将所有观众请出录制大厅。

夺冠大热淘汰实况

那英数度情绪崩溃

从上周五播出的刘欢组和庾澄庆组终极考核来看,虽然刘欢组被优先晋级的权振东一直以磁性嗓音吸引大众,但最终吉克隽逸成为刘欢组冠军,这是众人有所预料的现实。选择她也有一个原因在于,刘欢和众位导师都认为,吉克隽逸更能在世界好声音舞台取得成功,她兼具民族和欧美的双重气质,是可以和世界对话的筹码。如此说来,哈林也是出于同样考虑选择吴莫愁,因为吴莫愁PK吉克隽逸的安排,听上去充满未知的精彩。

但没想到9月13日率先录制、将于本周五播出的那英组和杨坤组的终极考核,却一波三折意外频出,那英更是数度情绪崩溃。当晚那英的“小二班”和杨坤的“32战队”首先接受新赛制考验,因为舞台调试和彩排准备,原定6点录制推迟到晚上9点。“小二班”第一组接受考核,用那英的话来说,她这一组每一个“都有冠军相”。张玮、多亮、张赫宣、梁博都是实力派,尤其张玮拥趸无数,夺冠呼声甚高。因此,那英队中两位人气选手的PK惊心动魄,艰难的抉择令那英与媒体评审团在录制过程中发生颇为曲折的“插曲”。分配100分时,那英坐立不安,不时与媒体喊话,语无伦次地希望媒体能留住“好声音”,但最终结果并未如愿,她似乎惊呆,泣不成声。而当穿插录制轮到杨坤为学员分配分数时,那英提醒杨坤不要重蹈覆辙,“媒体太贼啦!”气氛从伤感转为敏感。当第三轮那英为选手分配分数时,她明确表达自己倾向,希望这次媒体能听懂。心直口快的那英因媒体评审与自己喜好不同而嘲讽“媒体品位”,将双方矛盾推向“剑拔弩张”,尽管这一轮媒体评审根据场上表现选择了四位导师同样更心仪的选手,但媒体对那英的“感谢”并不买账,而那英也不甘示弱走到媒体席“舌战群儒”。双方都想表达自己选择是“从心出发”,但交谈结果并不乐观,一度不欢而散。最后还是刘欢上前打圆场,称这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纠结”,“也请大家体谅体谅我们导师的心情,老那是个直爽的人,有一句说一句,学员被淘汰,她很伤感。今天即使换了另外的学员被淘汰,她一样会这么伤感。”当天录制凌晨4点半结束,灿星制作CEO田明和《好声音》总导演金磊,也第一时间站上舞台说明情况,危机公关迅速。

节目组回应赛制争议

“媒体就代表了大众”

第7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2011年12月4日晚,刚刚结束了广州站巡演的民谣歌手们搭机返回北京。由于华北大雾,航班备降武汉机场,到处是被延误的人群和烦躁抱怨。彼时也在等待中的马条、沈庆、川子、口琴小彭,干脆就地拿出乐器,现场来了个即兴的小型演出,“我们今生有缘在路上/只要我们彼此永不忘/朋友啊让我们一起牢牢铭记呀/别在乎那一些忧和伤……”(川子・《今生缘》)

用“民谣在路上”的发起人之一、十三月唱片CEO卢中强的话来说,当时“天河机场一下子演炸了”,年轻人都围上来一起参与合唱,“那种坏气场瞬间变成好气场,之前大家都在那吵架,要求住好酒店,要求赔偿”。马条乐队的鼓手齐迹在微博上开玩笑说:“飞机迫降武汉,‘民谣在路上’首开‘民航延误专场’。”

在卢中强的眼里,这正是“在路上”的意义―让民谣变成生活方式的一种。

这场跨度极广的“民谣在路上”活动,缘起于卢中强、王小山、“榕树下”总裁张恩超三个老朋友的一次喝酒聊天。那是2010年春天,老朋友中午碰头,一直喝到夜里两点,120个空啤酒瓶摆在一边―事情就这么聊定了。三个已然人到中年的老男人,彼此心中充满了一股类似理想主义式的青春激情。

让音乐回到现场

2007年,卢中强签约了歌手谢天笑,当时想为他设计一辆演出车,11米长,打开是一个将近50平方米的舞台,可以进公园、进草坪流动演出,演出形式随意而轻松。卢中强找到北京特种车辆制造厂,付了定金,开始设计这个车,把国外的一些演出车图形拿回来仔细研究,甚至着手联系公园。可操作起来却发现很难,在各地演出报批程序复杂,进草坪场地演出也审核苛刻。事情卡在了半途。

做巡演始终是卢中强心里的一个情结。他制作、发行过万晓利、苏阳、谢天笑、小宋佳、山人乐队、川子、马条、钟立风、杨嘉松等歌手专辑,这些年来一直专注于摇滚、民谣的音乐领域。“那个时候我总在想,签了这么多人,其实在北京没法演,每次台上一看70%都是熟人,演来演去都是一帮人,像朋友聚会,挺没劲的。”而与此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一些livehouse渐渐在成长,只是民谣演出多在酒吧,巡演还没有大规模地进入剧场、音乐厅。

但是“民谣在路上”甫一开始,无疑还是一场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2010年4月23日开始的首演,定了青岛、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广州和深圳几个城市一条线,演到后来发现特别辛苦。在livehouse举办的民谣现场演出,单张票价很难突破一百,“我们在上海的‘MAO’这样的地方去演,一千人的场地,票全卖完了也才10万块钱,但是我们一出动差不多就是30人的阵容。”

为节省开支,“在路上”去比较近的地方都坐火车,坐飞机也尽量选红眼航班。因为每场演出还带着自己的乐队等全套人马,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开始基本上是做一场赔一场。”

卢中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榕树下’拿了40万出来,我们‘十三月’拿了50多万,争取把这个品牌做起来。5个月以后,在演了差不多10场以后,这个钱基本上就已经消耗完了。我们也有过犹豫,要不要继续下去,小山说再赔下去怎么办?我感觉这个事应该有戏,来看演出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宣传又做得不错,这个品牌有可能走得特别好,包括歌手发了片以后,宣传也能比较持续地落地了。”

他们打算再撑5场看看。随着“民谣在路上”在更多城市的巡演,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商务伙伴慢慢地进来了。到深圳站时,已经找到了6个愿意合作的商家。到成都时,卢中强已经接到了全国20场的邀约。2011年1月1日,“民谣在路上”上海站的那场演出票房达到最高,票价也上去了,商务伙伴也开始多了。

一盘死棋走到活棋,用了5场的时间。加上十三月将推出的民谣歌手小剧场音乐话剧,2012年“民谣在路上”的演出会达到100到120场,民谣已经可以盈利了。用卢中强的话来说,“让艺术家们也有可能奔小康了”。

最好的都是在路上

“我们那一代民谣与现在民谣的区别在于,我们那时觉得自己是好时代的坏孩子,而现在他们觉得自己是好孩子。”高晓松在出席北京首演时,对新一代民谣歌手作出如此评价。

只要时间允许,三个发起人基本上全程都跟随演出团队。卢中强觉得最好玩的不是演出本身,而是在一路上。如同“武汉机场事件”这样“好玩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去长沙演出,火车上一节车厢几乎全是自己人,车开以后就开始喝酒,边喝边演,唱到下车的时候,所有的乘务员都依依不舍,彼此意犹未尽。

卢中强试图还原在路上时的情景,“每一站都会有很多朋友跟着我们,有诗人、媒体人,也有一些纯粹特别喜欢也一直支持帮助我们的人,他们一路上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无论是他们在自己的自媒体上推广,还是给我们提供商务机会的可能。”

以巡演的主要形式的“民谣在路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人气,民谣再度变得活跃起来。演出阵容囊括了老狼、沈庆、叶蓓、卢庚戌、万晓利、周云蓬、川子、马条、钟立风等二十多位老中青三代民谣音乐人。他们一路上也发掘了一些新人并让其加入演出,比如上海巡演时的“琴侠”周朝、长沙演出时的刘彩星、杭州的朱七,几乎每一站都会找到一个新人。

发起者都是资深媒体人士,有很好的人脉,恰恰在这个时候又碰到了微博的一个爆发期,而且通过微博,宣传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这两者是“民谣在路上”品牌能够做起来的决定性因素。而把音乐家打包在一起演出,“方向的正确性也促成了这个事情有了越来越良性的发展。”

卢中强一直觉得中国的现场演出缺好产品,“我们什么都是宏大,大家身处一个急功近利到处追求成功学的时代,我觉得缺少一些小而落地的东西。在互联网上什么信息都可以看到,其实大家的分辨力和审美反而都提高了,你只要把东西做好了,做小一点,内容够好,它的生存就会没问题。”

民谣在复兴

曾经有人把“民谣在路上”称为“民谣复兴运动”,这个名号听上去似乎有些宏大,不过在卢中强看来,相比于日渐式微的实体唱片,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现场演出都将会是很大的一块,民谣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值得他们这样的音乐人花工夫。

相比于摇滚乐,民谣更直达,也没有那么多细分,很多民谣音乐家单凭一己之力也可以把一张唱片做好。“民谣这几年的成长非常快,而且这个速度是一枝独秀的,它已经超过摇滚乐了。民谣现在有这么多好乐队,而且通过豆瓣网,民谣又有了一次真正的爆发。”

内地华语歌坛曾经经历过几个繁荣时期,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校园民谣,还是“魔岩三杰”、“鲍家街43号”时期等等,原创的力量非常丰富。“现在看起来我们其实是被渠道击垮了,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的盗版,把唱片业的最后一点盈利模式给彻底击垮了,仅有的一些精英流失得非常快,创造力变得很差。”所以,尽管“民谣在路上”品牌的起色非常好,但归根结底,这还都是一个权宜之计,一个关乎生存的权宜之计。

“民谣在路上”在2011年一共演了47场,跨越了二十多个城市,收益基本持平,没有太大的盈利。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两天,“在路上”有机会获得一个很大的冠名,但是卢中强不希望这样去做,他希望能够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希望选择的商务合作伙伴跟活动的气质比较匹配,植入的方式也可以灵活一些。“我最不能容忍是在舞台上一个大冠名商的LOGO直接竖在后面,然后领导上来说说话,现场做一些特别傻的互动。”

新一年的“在路上”演唱已经在南京开始开唱,1月初始就已经签了31场的演出合同,而去年的这个时候仅仅还是几场。

第8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7月23日,湖南卫视首播的主播养成节目《夏日甜心》联动芒果TV和湖南卫视双平台。不同于《2013快乐男声》选择在YY直播平台上造势(仅作为快男线下预热的一部分),《夏日甜心》在芒果TV上的直播将成为节目重要的表现形态。

爱奇艺7月8日上线的方言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选择以直播方式录制,熊猫TV与芒果娱乐合作的投资近1亿元的《hello!女神》也于日前启动。

更早以前,优酷推出《潜行者计划》,YY直播推出《九宫举》。预计下半年还会有一大批直播项目上线,其中包括马东和斗鱼TV、腾讯视频合作的《饭局的诱惑》(原定7月23日上线,后推迟),易骅与腾讯视频合作的《RUN,看你往哪跑》等。无论是“世熙奖・第三届中国电视节目模式大赛”获奖作品还是一些小型的线下节目创投会,直播综艺的创意正在源源不断地被关注。

YYlive内容负责人吴波告诉《综艺报》,从今年年初开始,YY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十几二十份关于综艺直播的方案。

“移动直播一定是继微博、微信后,为我们生活带来不可思议变化的新形态项目。可能现在所有电视台都在想,究竟可以做一档怎样的节目才能把移动直播和传统电视结合起来。”这是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主任洪涛在《夏日甜心》会上说的第一句话。

“谁都不知道怎么玩,我们的逻辑就是最先冲进去,占领一席之地。” 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说。

PUGC,新的内容生产逻辑

一个月前,当整个行业的目光聚焦在上海电视节时,爱奇艺开启了方言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的录制。录制过程全程直播,网友可以通过爱奇艺聊天室同步参与互动。直播期间,累计实时互动点击量近200万,诸多精彩的互动内容被剪辑到点播节目中。诚然,在很多人看来,《十三亿分贝》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直播综艺,因为它与网友的互动方式偏于简单,网友的行为也不太会影响到节目进程,并且整个项目的规划是以点播为主。不过,这种尝试还是让当事人、节目总导演马力感到“醍醐灌顶”。

他认为直播重构了叙事逻辑和结构思路。“我们发现,直播可以让我们重新梳理镜头语言,构建说故事的方式,使内容产生新的色彩”。比如,镜头语言变了,构图逻辑变了,以往的构图逻辑一定要留白、把人拍得美美的,但是直播逻辑是人要挤破镜头,对着镜头冲上去、伸舌头,这是一种非常热情的镜头语言,这种情况下的人物个性才是最真实的,汪涵才能从《我是歌手》“救场王”的神坛上走下来,节目因此有了全新的语气感。马力认为,这种全新的镜头语言非常适合移动互联网只有30厘米距离的人们之间的互动。

对于传统电视直播,保证不出“意外状况”是最基本要求,因此环节设置甚至主持人、嘉宾的台词可能会精确到几分几秒,导演以此实现全局把控,生产的是基于PGC或OGC的内容。而这波基于互联网而生的直播正反其道而行之,它的新鲜之处在于深度体验和及时互动所产生的想象空间。

“你知道点播是不能出事的,但‘直播不出事是不行的’,或许这才是直播节目的逻辑。”马东的言语中似乎很期待挑战“意外状况”。而这种“意外状况”指的就是对于编导来说失控的那部分UGC内容(用户生产内容)。

在直播正在由个人创作(秀场等模式)向集体创作(网综)发展的路径上,或者说,网综正往直播进发的路径上,一种基于PUGC(专业机构指导下的用户生产内容)的创作方式正在兴起,即专业人士策划直播方案,内容则由直播参与者和网友共同互动填充完成。比如《饭局的诱惑》是一档游戏脱口秀,可以想象大量的好玩内容正是由游戏互动产生。《十三亿分贝》直播中,也有网友起哄让撒贝宁胸口碎大石,结果小撒照做,完成了一次内容填充。《hello!女神》中,网友不仅可以弹幕吐槽,还可以远程控制美女的一些行为,比如网友在自己的手机上点一个按钮,电脑前的女神就会遭到吹风机“大风吹”,启动“唤醒”功能,还可以将女神翻下床,而最终出道的五位女神到底是谁也由网友决定。《潜行者计划》和《RUN,看你往哪跑》等都通过网友深度参与决定游戏输赢。

“以前的电视是我告诉你,现在你也可以告诉我。直播让综艺节目出现新的玩法、新的文艺作品形态。”爱奇艺联席总裁徐伟峰认为,直播这种深度互动行为未来会引发互联网节目新的革命。

直播+点播=low+无聊?

不过对于这轮兴起的直播,很多内容被诟病“无聊”,就连韩国MBC电视台去年播出的《我的小电视》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纷纷吐槽“看不下去”,这档节目在韩国的收视率也不好。

马力认为,这是因为节目既缺少内容又缺少未知的戏剧张力。《十三亿分贝》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众多人物关系和矛盾冲击,比如汪涵和撒贝宁CP、大张伟和黄绮珊CP、四个人之间的互动、四个人和方言演唱者的互动,以及网友和以上人物的互动等。他认为有多个可以制造戏剧冲突的刺激之后,内容就会非常饱满,另外,要想让直播过程不无聊,节奏就不能慢,汪涵和撒贝宁、大张伟和黄绮珊两条线索同时进行,这是双保险,再有两重未知性,第一重是明星不知道下一个进来的是谁,用什么方言唱什么歌,还有一个未知就是网友担任编剧产生的实时互动内容。

从湖南卫视直播间走向互联网综艺直播间,北京牧视天成文化传媒创始人万成韬于2015年4月在YY平台上推出了网红养成综艺《九宫举》,但他坦诚内容品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九宫举》第二季《挑战王者》即将于10月上线,该季节目对“无聊”的解决方案也是加大矛盾冲突,万成韬介绍,第一季只是让9位艺人PK,第二季又增加了四种矛盾,除了艺人PK之外,还有9位艺人向大咖发动挑战,9打1,以及王者和王者之间的竞争、导师之间的PK、YY公会之间的PK。“看点完全不一样”。

由于目前电视对于直播指标的限制,以及直播在起步阶段各种商业模式上的不成熟,无论是台网联动的《夏日甜心》还是网网加持的《十三亿分贝》《饭局的诱惑》《hello!女神》都采取“直播+录播”双模式呈现,当然这些项目有的侧重直播,有的侧重录播,归根到底,他们都需要思考如何平衡直播和录播两者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问,直播和点播同一个内容,你们怎么区分?对,这就是我们在过去的四五个月当中天天在想的事,希望《饭局的诱惑》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惊喜。直播+点播的新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场景和游戏,大家拭目以待。”马东说。

SMG节目模式研发博士后、高级研发员马忠君表示,单纯的直播或者单纯的录播都处在瓶颈期,两种形式如何结合需要思考。“直播是一种非常直接的个人化叙事方式,电视是有结构的叙事,怎么把直播叙事和录播叙事拧在一起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的事情。”他认为,不管是直播还是录播,都是在讲故事,也得有人物、讲规则,但是全世界没有一个成功模板,大家都在摸索。要想把直播中碎片化的东西结合到一起,必须有强大的讲故事能力。

“直播和点播,两者面对的层面和受众不同,这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叙事需求。核心问题是,什么东西能带来收视价值?现在的直播都是渠道大于内容,如果两者能够平衡的话就会很好。”马忠君说。

马力似乎没有这个困扰,“对《十三亿分贝》来说,我是为了点播的内容而用的直播手段,直播只是构成戏剧冲突的手法,因为只有直播才可以产生这么多元的戏剧冲突和内容。我不是直播专家,有一次直播当中出了故障,突然黑屏15分钟,黑屏之后汪涵说我抠鼻子网友是不是看不到,正好在他模拟抠鼻子时直播恢复了。传统直播观念认为,这是失误,但是录播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对于《十三亿分贝》的后期剪辑,深井文化负责人田磊表示,直播素材比较鲜活,因为直播中的全景机位、互动性镜头比较多,后期剪辑也在营造一种直播气氛,另外,跟观众互动的那一屏内容如何呈现也很费心思,《十三亿分贝》第三期开始将会放大互动版,以类似弹幕的形式呈现。

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认为,《十三亿分贝》在前期与后期的平衡方面做得比较好,因为整个节目有一个很好的聚焦点,就是方言歌曲。但总体来说,他不主张把直播节目剪成录播,“直播的看点在于即时互动,但剪辑成节目再看,观众就参与不进去,没有代入感。另外,节目内容一旦不聚焦像流水账一样,会非常无聊。这些疑问可能也是马忠君所思考的――“什么东西才能带来收视价值”。

除此之外,直播综艺为人诟病的问题还有low,尤其是某些特定的题材,在画质、内容架构上都有体现。这固然跟投入有关系,但万成韬认为,这是由消费形态决定的。“我的逻辑是直播不像电影、电视那么有仪式感,而且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游戏互动,因此节目制作粗糙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节目的尺度问题,他认为如YY一样一些走得比较早的平台在监督机制方面已经做得不错,比如,公会之间互相监督举报、超出行为规范就会自动黑屏等。未来,一批经过电视台训练的专业人士进入直播综艺之后内容自然会净化。

关键词:网红、游戏、爆款

随着网红经济的走红以及硬件设备和移动网络的发展,直播平台正在从单纯的电竞、体育垂直直播全面切入移动化和泛娱乐化。比如YY,作为国内份额第一的直播平台,目前定位是泛内容直播平台,斗鱼作为排行第二的直播平台,也在逐步由游戏直播向体育、综艺、娱乐、户外等内容扩张。在内容扩展途中,平台发现,综艺节目是一种能够打开流量又很容易跟直播产生化学反应的内容。

《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统计,今年红人产业产值接近580亿元,远超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可以想象红人经济的巨大潜力,从目前的直播综艺来看,网红是这一波综艺浪潮的主体,游戏参与方的心态都意在打造网红经济进而参与产业链价值开发。

从节目类型上看,游戏是重要的内容和互动手段。万成韬预测,未来,直播综艺的主形态也许就是游戏,或者跟游戏没有区别。“精致唯美、制造氛围、营造情绪的内容就剪辑播出,视频直播则应该是游戏,未来优秀的视频直播节目应该由电视人和游戏人一起完成。再往前走,游戏人可能会占主导,电视变成视觉呈现和包装方式,因为节目真正核心的东西还是交互”。

这或许是马东《饭局的诱惑》选择游戏平台斗鱼而不是映客的原因,也是带有游戏基因的熊猫TV有信心做《hello!女神》的因素之一。

当然,参与直播综艺建设的平台还有爱奇艺、腾讯视频这样的主流视频网站,爱奇艺已上线直播产品――奇秀,后续将会有很多纯网节目嫁接到这个平台上,腾讯视频也于去年推出《我们15个》,并积极参与《饭局的诱惑》《RUN!看你往哪跑》《hello!女神》等直播项目。

吴波认为,直播平台和视频网站各有优势,比如,前者的优势就是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后者媒体属性更强。未来的直播综艺爆款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一个平台,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明星是必要条件,素人很难成功;二、有经验的制作机构愿意尝试;三、制作方和平台迅速磨合并找到符合付费观看的节目样态。“现在就等某个平台打出一个非常棒的案例”。

基于B2C之上的产业链想象

艾媒咨询数据,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网络直播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由于深度互动特质,直播自诞生以来就有独特的主流商业模式――打赏,相比传统综艺节目B2B模式容易受到实体经济、广告流向的冲击,事实证明,直播打赏这种C2C模式以及网红经济展现出富有想象力的上升空间。

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诱惑,以专业力量集体“杀进城去”成为必然选择。直播综艺如果既能让广告主认可,又能够让消费者直接买单,势必是对综艺产业体系的全面革新。

以投入近1亿元的《hello!女神》为例,熊猫TV副总裁窦雨潇曾对《综艺报》记者表示,广告招商比较顺利,节目还将开创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不想局限于传统广告招商或虚拟礼物的方式,而用一种新方式产生收入,这种新方式源于节目中用户想要互动、想要达成某个目标而产生的消费驱动”。《hello!女神》海选期间,网友可以给两位PK答题的选手买礼物,帮其中一位获取答题锦囊,以改变选手的处境或得分。进入10强选手淘汰赛阶段,网友可以通过买猫币、刷道具,对某个女神实施吹风、喷水等整蛊行为,掌控女神。通过以上方式,目前该节目已收回大部分成本。

不过,孤木难成林,广告主是否真的开始认可直播综艺?在万成韬看来,广告商的态度相比半年前已有好转。去年《九宫举》第一季没有招到广告,只依靠打赏模式支撑导致当季节目亏损。“谈都不谈,不理解你这个是什么东西”,而准备在今年10月启动的第二季现在已经有十几家客户在沟通。“最终能否达成合作还不知道,但是有客户沟通就是这个行业兴起的标志。”万成韬说。他认为,直播节目化以后,即由一个人的房间变成多个房间,一个机位变成多机位,由简单的叙事方式变成机构化的表达方式。理论上存在广告营销价值,但还需要一个过程,内容要先立起来,也许今年有突破,也许明年。

第9篇: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区域性媒体 广播 机制创新 内容细分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广播媒体所拥有的本地化、成本低等优势,使得城市电台成为最适合在一定区域发挥作用的传统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唱衰传统广播的论调纷纷出现。笔者认为,城市广播作为一座城市的“部落鼓”,有它生存的一定空间,目前仍然应坚守“内容为王”,强化调频广播的节目质量,满足听众需求。

一、城市广播媒体艰难前行

1.广播电视整合没有给城市广电带来快速发展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全国大多数广播电台都与当地电视台整合,成立新的广播电视台。或许,有强势卫星频道的省级广电整合,对广播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城市广播电视整合在一起后却面临一系列问题。在整合过程中,有的地方广播保留了自己原有的呼号,并且争取到经营上的相对独立,也有的地方实行化学式的深度整合,希望避免广播电视在资源上的浪费,实际上却造成了广播媒体被行政弱化。新《广告法》实施之后,由于专题广告停播,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大多城市的电视部分已经没有能力支持广播,即使是发展较好的广播部分,也由于体量小,基本属于满足自己的温饱,并没有看到广播电视整合给广播媒体带来快速发展。

2.新技术对音频市场带来冲击

在与新媒体激烈竞争中,相对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优势较为突出,除了广播媒体自身的伴随性、互动性、低成本等优势之外,作为城市广播拥有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本土性,和几十年作为主流媒体积累下的权威性。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任何传统媒体的压力都是一样的。有人认为,私家车在每个城市的增长数量非常可观,广播的春天还在,十分风光。其实,随着4G网络普及和汽车生产技术进步,调频在车载收听方面并不是不可替代。原来只在特斯拉等高端车上才有的车联网设备,已经涌向中低端轿车,据说,福特已经有1200万辆车搭载同步多媒体通讯娱乐应用软件(SYNC AppLink)平台,目前该平台支持60余款基于苹果IOS和安卓平台的应用程序。车主可以在目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的情况下,通过语音使用自己喜欢的应用程序,听音频完全可以通过蜻蜓.fm等音频客户端来完成。

3.机制老化、人才流失是城市广播需要面对的更加严峻的现实

机制老化和作为事业单位的种种限制是城市广播媒体面对的更大困难。广播媒体在财务、人事等方面是严格按照事业单位来管理的,同时,又要做强产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原有事业单位遗留下来的员工的多种身份并存导致的“同工不同酬”问题,严重影响优秀员工能力的发挥。在产业经营、新兴媒体技术等无法回避的人才门类上,城市广播严重缺失。过去频率最需要的是主持人,而目前,由于新媒体在传播上的重要性,互联网方面的编辑、技术等成了频率的人才缺项。由于音频市场的复苏,在与互联网的竞争中传统广播势必受到冲击,从央广,到省、市广播媒体都存在人才流失问题。从主持人的培养成本来说,一个成熟的主持人一般需要3~5年时间,过多的人才流失势必会对媒体生产造成影响。

二、广播生存的重点在机制与人才

虽然,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纠结于事业与产业属性的矛盾,但是,用好已有的政策,如新闻采编与经营分开、管理层公开竞聘、职工“同工同酬”等,仍旧可以推动传统媒体自身向前发展。

1.采编与经营分离

从2008年开始,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下称郑州电台)就开始推行广告经营,把新闻采编与广告经营彻底分离,一线人员不再参与广告经营活动,绩效分配明确向优秀主持人、编辑、记者倾斜。每年评选首席主持人(记者)、十佳主持人、优秀主持人(记者)、技术标兵等优秀人才,给予特殊的奖励政策。如首席主持人享受台长待遇等。

2.推行总监负责制

前提是根据“党管干部、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频率总监组团竞聘,让管理团队的思路高度统一,减少内耗。竞聘时,从节目收听率、广告承载量、广告收入等多个方面明确总监的具体责任指标,并在节目定位及改版、频率人员选聘及绩效考核分配、广告招标等方面赋予总监应享有的权力,较好地调动了频率总监自主经营、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总监的收入与总体贡献率挂钩。在频率内部,强化总监的自由分配权,优秀主持人的收入可以高于总监。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严把进人关

健全了“逢进必考”的人才录用机制,保证收入增加,职工总数稳定。2011年郑州电台广告收入5900万元时,在岗职工390人,2015年广告收入1.2亿元,职工总数为381人。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人、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原则,实行定岗定责,推行人员淘汰制。短期内以引进一线主持人为主,主要通过主持人大赛等形式公开选拔。按照“以岗定酬、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打破原有的身份限制,取消所谓“台聘”“部聘”等说法,统一为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实行绩效收入与个人贡献、所在部门业绩和全台整体效益“三挂钩”。

三、城市广播媒体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做大优势频率、做强新闻影响力、稳定广告收入、做活线上线下活动应该成为目前城市广播媒体重点做好的四项工作。

1.做大优势频率

一般城市广播都会有3~5个频率,加上中央、省级的频率,省会城市听众可以收听到10~20个频率的节目。频率多,栏目多、主持人多,各方竞争激烈,但收听市场有限,所以,在发展思路上应有所侧重。例如,在品牌推广上,可确定统一的经费切分比例作为品牌推广费用,郑州电台目前制定的标准是频率广告收入的2%,收入高的频率费用就会相对充裕。根据广播媒体的传播特点,品牌推广的重点应放在频率上,主推频率名称呼号、频点,其次,再考虑对优势栏目和优秀主持人的品牌塑造。

做大优势频率的前提还是“内容为王”,要有符合频率定位的节目内容。郑州电台新闻广播是专注本地化的新闻谈话台,重点落在“新闻立台”上,突出城市广播频率的权威性、公益性、服务性。新闻广播构建起以热线节目为特色的新闻节目平台,使用全天大时段热线直播的方式为听众服务,由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微博、微信等互动方式完成节目的生产(UGC)。早间7:30~9:00播出的《百姓热线》,以听众热线投诉为依托,为市民解决了许多生活上的难题,被誉为“温暖城市的声音”。上午11:00~12:00的《百姓阳光热线》、中午13:00~15:00的《午后阳光热线》、晚间20:00~22:00的《城市热线》与午夜22:00~0:00的《今夜不寂寞》,形成全天热线服务格局。该频率从2006年开始收听市场份额一直呈上升曲线,目前在郑州收听市场份额平均在23%以上,在蜻蜓.fm收听人数30天超过160万,排在河南各频率的第一位。

2.坚持新闻立台,做强新闻影响力

新闻媒体如果不在新闻传播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失去了媒体本身的价值。据赛立信2015上半年听众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听众收听广播的目的是获取新闻资讯,比例已经远远高于音乐类等节目。广播作为纯声音的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拥有速度快等优势,但是,也存在过耳即逝的缺陷。做强广播新闻影响力,首先是做好早间时段传统广播的新闻节目,充分发挥广播音响的特色,集全台之力打造,多频率重播。郑州电台新闻广播、经济广播和多个县级市的广播频率都在播出《郑州早新闻》,索福瑞的数据显示,该节目总的市场份额超过70%。其次,打破传统广播的发稿流程,通过新媒体及时新闻。郑州都市广播的官方微信拥有30万粉丝,每天可以向用户推送三次,微刊内容的阅读数、影响力不容小觑。如:2015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市召开时的交通管制方案,第一时间通过郑州都市广播的微信,3小时阅读数就超过20万人次。

3.稳定广告收入

广播的专题广告一直被广大听众诟病,要清醒认识违法专题广播对广播媒体的伤害,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广播媒体经营的全线下滑。郑州电台从2012年开始,主动调整广告,通过广告制逐步加大品牌广告份额,减少专题类广告,截至2015年,合法的专题类广播也只占总广告收入的6%。对成熟频率采用广告资源公开拍卖,使得频率经营价值最大化。2015年郑州电台广告收入1.2亿元,其中,仅郑州都市广播一个频率广告收入就达7050万元。

4.做活线下活动

近年来,广播媒体在创收模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品牌广告营销,已经变成事件营销、活动营销的复合体。多数商家的广告宣传都希望能有线下活动的强力配合。一些广告商在广告投放上,已经从综合宣传部门,转到销售部门,广告投放与销售业绩捆绑,因此,单纯的品牌硬广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郑州电台每年举办各种活动超过500场,例如,郑州电台都市广播推出2015年房车露营大会暨新型生活方式主题展,三天两夜的户外房车露营,超过2000组家庭、逾7000人参与。郑州音乐广播在2015年9月25~27日,独家举办郑州迷途音乐节,郑钧、罗大佑、黑豹等40组艺人(乐队)登台,共吸引约4万人观看。创新线下活动是频率挖掘商业价值的法宝。 2015年10月29日都市广播在《大河报》刊登整版宣传广告,听众只要在报纸留白处画下自己心目中主持人的画像,拍下照片发给频率的官方微信,就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奖品。一个线下互动,成了一次报纸发行脱销的事件,亲朋同事之间询问如何够买报纸,成了对此次活动N次传播。

四、“借船出海”是城市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无论是互联网+广播还是广播+互联网,传统广播必须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融合。目前,作为城市广播媒体的主业还是调频广播,但是,“两微一端”的作用要发挥好。城市广播媒体依托频率、节目、主持人的优势可以在市场化的社交媒体(微博、微信)上开办各自的公众号,要在社交媒体和传统广播之间形成互动。

是自己开发客户端“造船出海”,还是依靠外援“借船出海”呢?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音频聚合平台主要靠传统广播的直播流和拥有版权的互联网音频产品来吸引网络用户。这里面有两个方面是城市广播媒体无法逾越的鸿沟:一是互联网音频的转码技术。互联网音频流媒体平台在整合传统的调频FM电台时采用的一般是“源流方案”,即让客户端直接播放电台方给出的原始直播流。该方案工作量小、成本低,能够直接把带宽和服务器压力转嫁给电台方,但其用户体验差,用户收听音质差、码率高、卡顿频繁、体验差,节目下载、回听等高级功能难以统一实现。如果要达到蜻蜓.fm等成熟客户端的体验效果还是有很多技术关卡需要突破。据了解,目前蜻蜓的后台是由四个数据中心,近2000台服务器,对全国3000多家电台进行实时转码。蜻蜓客户端对音频内容采用多码率转码,能够保证高音质低流量,使用蜻蜓收听1小时只要12 M, 相当于在线收听2首歌的流量,还能提供48小时回听功能。二是吸引网络受众的互联网音频产品,这些产品都需要缴纳高额的版权费用。2015年2月,郑州电台与蜻蜓.fm共同打造的蜻蜓.fm河南,成为省内成长最快,影响力最大的移动互联网音频新媒体。利用郑州电台的音视频资质,开办了豫剧广播、青少年教育、床伴广播等多套互联网直播节目,每周收听人次超过70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使得地方新闻的宣传途径有了拓展,例如:郑州市“两会”的报道,由于在蜻蜓.fm河南进行重点推介,仅郑州市人大开幕式直播在蜻蜓.fm的收听人数就达到4万人。

对于国家级和省级的综合传媒集团,完全可以自己“造船出海”,拥有自己的客户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或许是一片新天地。目前已经有这样的例子,并且取得了一定宣传效果。但是,城市广播媒体由于体量较小,“造船出海”成本过高。而且就算有资金,也要厘清互联网媒体的本质特性。受众在互联网上选择音频客户端一定要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内容,就拿电台直播版块来说,要拥有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直播频道,需要大量电台在一个平台上共享内容,才能吸引受众。没有共享的理念,只是小农思维,一家电台的几个频道很难在互联网上生存。所以,有实力的传统广播媒体的客户端,仍然需要与各家电台在音频直播流共享方面达成一定协议才行。

从当今移动互联网音频客户端市场来看,虽然热闹,却没有一家客户端有成型的盈利模式。因此,让商业化的投资者去大量投入资本,继续强化音频媒体在市场上的价值,不是坏事。随着版权法规的健全,应该属于传统广播媒体的利益依然会在传统媒体手中,传统媒体人随时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拿回自己的利益。

五、坚持“内容细分”、注重版权建设

多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的趋势已经形成,传统收音机的收听在下降。未来收听方式的变化将为广播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短波、中波已经基本退出市场,调频广播也同样受到网络音频和数字广播的挑战。未来有可能作为媒体的广播电台(频率)会逐渐失去受众,但是,音频内容不会死。声音本身作为媒介的魅力会永远被需要。城市声音媒体的本地性、服务性、互动性、伴随性仍将发挥优势,因此,声音媒体仍将坚守“内容为王”。地方广播媒体目前在版权保护上特别应该重视的是互联网上的版权,因此,在出售版权时要注意对传统广播的保护。与商业音频聚合平台签订协议的时候要有时间意识,尽量不签超过2年的授权合同,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来无论是数字广播,还是网络广播都将破解调频广播频率资源的限制,音频内容的细分将是必然。以音乐频率为例,音乐欣赏类内容将会细分为流行、古典等类型,在流行音乐中还可以继续按年代细分为70年代、80年代等,古典音乐又可以细分为中国古典民乐、交响乐等。音乐作品在音频市场的细分将同时带来版权费用的提高,因此,未来音乐类广播节目有可能出现广播电盟播出的状态。

另外,作为区域性广播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方言保护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及早搜集、录制地方文化的声音产品。目前,郑州电台已出资300万元建立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与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录制20多种河南戏曲、曲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