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

第1篇: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影视传媒产业的信贷合作机会

(一)流动资金需求当前影视传媒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影视传媒业客户存在大量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主要为:一是经营性流动资金需求,主要供企业日常经营、渠道建设及宣传营销使用,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基本相同;二是项目性流动资金需求,主要针对特定影视作品,资金管理相对封闭,期限应与作品拍摄制作及后期销售回款时间相匹配;三是打包项目流动资金需求,指将多个影视作品进行打包,对包内项目整体封闭运作,平衡单个作品带来的项目风险。(二)并购贷款需求随着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的文化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影视传媒业的产品供求状况、供给结构、在社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甚至商业模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3]。纵观国际化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其成长和壮大均采用了兼并、收购等方式。2009年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实质性政策陆续出台,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和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文化传媒行业内部企业间并购、重组的交易信息,利用并购贷款等相关优势产品和专业团队的丰富经验,逐步拓展与文化传媒领域客户的合作。(三)信托产品需求2009年5月,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由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中信信托、北京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建立,该平台一期准备12亿元授信额度,通过版权信托的金融创新模式,为文化创意企业、版权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渠道。该版权交易平台在融资评估时会邀请信托公司介入,文化传媒企业把作品版权信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以这部分信托资产做抵押物,协助申请贷款。一旦资金出现问题时,信托公司对这部分版权信托资产拥有全权处置权,这样就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降低了贷款的门槛。版权交易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则起到征信作用,协助银行和信托公司审核企业背景。(四)上市募集资金管理需求目前,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保利博纳及光线传媒等企业已成功上市。而我省的青雨影视、长城影视等影视传媒公司也意欲通过上市获得融资,扩大经营规模。商业银行应做好前瞻工作,提前为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积极营销企业上市募集资金专户,并着力拓宽中间业务创收来源。

影视传媒产业的授信风险及建议

(一)主要授信风险点的分析1.警惕行业整体下行风险当前影视传媒业因其项目周转快、毛利率高而被不少机构和投资人热捧(以上市公司华策影视、华谊兄弟及为例,2011年销售毛利率分别达到了61.49%和57.78%)。但随着影视传媒企业不断涌现,行业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盈利模式也难有创新。在少数明星企业靓丽业绩的背后,整个行业中也不乏步履维艰者;而每年有超过半数的影视剧最后无法面世的残酷现实,也使得供大于求的现象将长期存在;从长远来看,影视传媒行业可能面临下行风险。2.关注企业投资的回报风险以电视传媒企业为例,其销售渠道的畅通、稳固尤为重要,有无合作关系长久、密切的下游电视台也将直接影响其竞争力、产量规模及盈利能力。而对电影传媒企业来说,编剧人员水平、剧组团队实力、明星演员阵容及上映档期挑选等都将是决定其票房高低的重要因素。3.降低企业产品的审批风险影视传媒业作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重要产业,长期以来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严格监督、管理[4]。在监管中,不仅筹拍的电影、电视剧存在不能通过备案的风险。同时,部分备案通过的剧本在摄制完成后,也可能会因未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而无法面世。商业银行融资支持的项目应尽可能避免涉及敏感题材,如政治意识形态、暴力倾向及宗教文化等题材,避免作品最终不能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而产生的风险。4.加强资金的封闭管理影视传媒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当企业扩张速度过快时,容易造成资金链风险。因此,建议加强资金封闭管理,尽可能以项目性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以小额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为辅。(二)担保方式的分析与探讨1.商业银行可采用的担保方式(1)传统贷款担保方式。例如,公司资产抵押、第三方企业担保,或再追加实际控制人的连带责任保证等。在当前影视传媒行业中,采用该种担保方式风险可控但市场空间不大。(2)版权质押方式,即以著作权的财产权质押作为担保方式。以著作权的财产权作为质押标的融资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既有版权融资获得资金来拍摄新的影视作品;另一种就是以期待版权作为质押标的来获取资金完成本部作品。前一种方式已有非常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后一种情形在我国法律中尚未明确。因此,建议以成熟的既有版权作质押,可追加贷款项目版权期待权质押。(3)动态组合担保方式。如首先以第三方担保,或公司实际控制人个人连带责任担保;其次,在剧本形成后追加剧本的拍摄权质押;最后,在影视作品完成后再追加影视作品的版权质押,或者以影视作品预售收入或票房收入作为质押标的。该担保方式的实际操作较为复杂,需要银企双方密切配合,而银行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也承担了较大的风险。2.版权质押贷款的相关探讨[5]从影视传媒业的现状来看,版权质押融资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客观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单纯接受版权质押的案例较少,基本仍以组合担保方式为主,分析其主要原因有:(1)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及配套制度的协调性制约了版权质押融资的开展。目前,版权质押合同登记由国家版权局授权版权保护中心受理,其法律主体不明确。同时,版权质押登记办理周期较长、手续繁琐,也影响了业务的实际操作性。(2)版权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流转体系还未有效建立。一旦制片机构投资失败,质押标的变现对于银行而言仍是一个难题,往往起不到缓释风险的作用。在国外,银行可通过完善的评估、保障机制对电影制作公司进行贷款投放。例如渣打银行,专门设立为影视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部门并自行研发了一套影视产业融资程序规定,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类业务较为专业,能高效地为影视传媒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借鉴国外同行先进服务理念的同时,各商业银行应针对国内影视传媒业客户独特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拟定相应的信贷支持策略。如制片方、发行方、制作方的联保体贷款,动漫企业的订单贷款、电视剧制作公司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都有待于我们对影视传媒行业信贷需求的进一步挖掘。

作者:方斯琛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

第2篇: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创造了“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这一全新的上市方式,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国有股权划拨等形式控股上市公司,由此实现主要媒体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成为国内省市级党委机关报媒体集团上市“第一股”,媒体集团取代政府部门逐渐成为新华传媒的主导者。新华传媒这种连环借壳上市方式,是现有体制下媒体资本运作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对我国传媒业探索适合自己的资本运作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推进改制与借壳上市

新华传媒的前身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集团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由上海新华书店、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上海书城、上海音乐图书公司、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等34家企业经过资产重组而成。集团从2004年起分三步走完成了企业改制,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我国图书发行业首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集团。集团51%的股权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所属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持有,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于2006年4月剥离部分优质资产,并融进上海故事会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联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久远经营有限公司、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上海东方书报刊服务有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组建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传媒是新华发行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改制过程中,创造性地将《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改成了《职工权益保障方案》,为了支持企业改制,从国有股权转让款中划出2亿元人民币作为改制职工权益保障资金,专款专用,这为其他企业改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改制成功之后,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借壳“华联超市”上市。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著名的以销售物质产品为主的大型超市公司,1994年2月上市交易。2006年5月华联超市公布资产重组及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将持有的除尚未使用完毕的募集资金48331.33万元以外的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的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置换。同时,公司吸收新华传媒并更名为“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新华传媒实体不再存续,公司承继新华传媒全部的资产及业务。根据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新华集团将采取“资产置换+现金对价”的组合方式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执行对价安排。资产置换方案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与重大资产重组相结合,即新华集团与直接和间接持有100%股权的子公司上海新兴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将其合计持有的新华传媒100%股权与公司除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以外的全部商业类资产(含负债)进行资产置换。

“新华传媒”的上市,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和上海市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进行的。新华发行集团推出了“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这一具有创新意义并多方共赢的方案,通过资产重组与置换方式成功借壳上市。2006年8月,上海新华集团收购华联超市1.18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5.06%,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经过资产置换,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经营连锁超市业务变更为经营文化传媒业务,公司名称变更为新华传媒,其商业模式也发生相应改变,成为A股市场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类传媒股票。

新华传媒成功上市只是其整合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文化传媒资源的开端,新华传媒上市后确定的发展思路,就是从现有图书主业向综合传媒集团拓展。

定向并购整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性资产

新华传媒借助于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展开资本运作。2007年4月24日新华传媒公布定向增发公告,公司计划向特定对象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其中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将按照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把政策允许进入上市公司的所属传媒经营性资产全部注入新华传媒。此次发行规模不超过1.3亿股,拟收购资产的价值估算为20.6246亿元。新华传媒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股票购买其资产主要包含:上海申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晨刊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人才市场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地铁时代传媒发展有限公司57.5%的股权,上海房地产时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解放教育传媒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40%的股权,上海解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51%的股权。而新华传媒拟向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则将主要用于收购其持有的中润解放60%的股权。增发公告指出,重组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借助新华书店、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报刊、中润解放的品牌优势、资本优势,进军全国市场,成为跨区域的传媒上市公司”。

2008年6月16日,新华传媒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已按上海市委宣传部的要求进行股权调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书店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无偿划拨受让新华发行集团23.46%的股权,从而累计持股50.8%,实现了主要媒体经营性资产的借壳上市,进而成为新华传媒的实际控制人,新华传媒的演变将更多反映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新华传媒主营业务将从图书发行业务为主转变为图书发行、报刊经营、广告、物流配送等,为构建综合性上市传媒集团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华传媒作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承诺将所拥有的消费服务类、专业类报刊的经营业务和人员,与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相同或相似的报刊发行业务和人员,与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相同或相似的广告业务和人员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还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党报、党刊和时政类报刊经营业务注入新华传媒。2010年7月31日,新华传媒公告,拟将所持上海嘉美信息广告有限公司100%股权以股权增资方式对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上海新闻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投资完成后,新华传媒将持有新闻晚报传媒部分股权,新闻晚报传媒将持有嘉美广告100%股权。

新华传媒将其发展战略调整为“打造无线阅读体验的数字平台和实体平台”,盈利模式也调整为分账模式。新任董事长陈剑峰表示,新华传媒要以现有的两大业务为核心,完善数字平台与实体平台的建设;同时要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创新业务形态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以低成本或资本运作手段实现全国性扩张。新华传媒通过了以手持移动阅读终端的硬件作为切入点投资数字发行平台暨阅读器项目的议案。2010年4月29日,新华传媒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易狄欧合资成立上海新华数字阅读传媒公司,推出了自有品牌“亦墨”电子阅读器,正式进军移动手持阅读终端运营领域。着力打造网上数字内容发行平台――“新华e店”,启动与实体书店的全面联动,逐步拓展外部渠道。公司现已完成与110多家出版社全面线上、线下图书发行以及500多家出版社单项合作协议的签订。

新华传媒成为上市公司后,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结构,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经营性资产的注入,业务范围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华传媒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8年4月,新华传媒正式组建了股份制的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又考虑到各下属独立公司自主运行的需要,新华传媒确定了总部的8大职能: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本、法律事务、绩效考核、投资、信息管理、品牌管理,这是一种偏向战略型的集团管控模式,即对关键人员及财务进行管控。如何发挥集团整体的协同效应,同时又保证众多子公司在各自所属领域颇具优势、充分竞争,是新华传媒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华传媒的主营业务与经营业绩

新华传媒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报刊经营和广告为主体资产,其主营业务为文化传媒市场运作,目前形成了广告、媒体经营、图书发行、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五大业务板块。

一是广告:公司下属的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是《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报刊的广告总商,公司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资的上海新民传媒有限公司是《新民晚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广告总商,通过上述两大平台实现了不断整合上海平面广告市场,拓展跨地域、跨媒体的业务。

二是媒体经营:公司拥有《申江服务导报》、《房地产时报》、《人才市场报》、《上海学生英文报》、《I时代报》、《晨刊》等“五报一刊”的独家经营权。

三是图书发行:拥有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其中公司所属的新华书店连锁是上海地区唯一使用“新华书店”集体商标的企业,在全市拥有大型书城、中小型新华书店门市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直营网点近200家,拥有中小学教材的发行权,今年新获得上海市中专职学校教材的总发行权,图书零售总量占上海零售总量的65%以上。

四是物流配送:所属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建立起“投递、信息、销售”三位一体的现代平面媒体直销网络,开创了“发行+物流”的全新配送模式。

五是电子商务等其他业务。

新华传媒主要收入来源于报刊经营、广告和传统发行业务,根据8月27日公布的201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8亿元,净利润892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0元,收入略有下滑,综合毛利率基本稳定,主要原因是报纸广告业务下滑,上半年报纸广告及发行业务实现4.62亿元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2.2%,毛利率同比下降1%,进而导致公司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9%,依赖于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公司业绩下降幅度为11%。而传统发行业务稳定增长,仍是公司重要盈利来源,上半年图书、音像制品、文化用品销售收入总额增长4.6%至4.69亿元,其中图书销售收入增长7.7%至3.89 亿元。新媒体业务正在探索和运营中,对公司业绩贡献甚微。

控股集团向上市公司注入传媒垄断经营资源并展开关联交易,使之成为上市公司利润的重要支撑,新华传媒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合理的关联交易,根据201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内新华传媒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总金额1,522.88万元。新华传媒前三大股东分别是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上海新华传媒股份公司网站

②③资料来源:《新华传媒2010年半年度报告》

第3篇: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国家广电总局2月29日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广电总局关于2008年2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通知强调,近几个月来,各地申报备案公示的涉案剧的数量有所回升,为端正创作思想,保障涉案剧这一文艺品种的健康发展,持续净化荧屏,抵制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广电总局关于涉案剧再次申明以下三点:第一,不提倡情景再现形式的涉案剧;第二,不提倡纪实形式的涉案剧;第三,不提倡以重大刑事案件为主要描写内容的系列涉案剧。

广电总局正式启动国标数字电视全国推广工作

2月27日,国家广电总局官方网站披露,广电总局科技司已经于近日召开北京、上海等8个重点城市地面数字电视推进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在全国的推广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指出,奥运会期间开播地面高清电视节目要明确模式、明确进度,如期完成开播任务。

在国家广电总局看来,北京、上海等8个重点城市开播地面数字高清和标清电视节目具有开创性和试验性,对于在全国全面推广具有示范和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奥运期间,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

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无线所副所长冯景峰表示,根据广电总局的规划,上海、深圳、天津、广州、沈阳、青岛、秦皇岛等城市也将于3月份开通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而年内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也有望启动相同服务,之后争取用几年时间尽快在全国推广。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

据新华网2月25日消息,“2007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创作研讨会”透露,2007年,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为529部,14670集,与2000年相比,电视剧年产量翻了一番。数据进一步显示:目前,全国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左右;在全国1974个电视频道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有1764个,占总数的89.4%;电视剧制作机构由2001年的432家发展到2511家,增长了近6倍;电视剧广告收入占全国各级电视台广告总收入的50%以上,成为大多数电视台举足轻重的经济来源;观赏电视剧已成为我国大众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全国电视剧观众数以亿计,人均每天收看电视剧时间为1小时。与会专家表示,这表明,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大国。

与此同时,我国电视剧创作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成为当前创作主流。2007年,全国共制作生产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388部,10394集,分别占电视剧生产总数的73%和71%。去年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率前10名中,有5部是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调查显示,有95%的观众表示喜欢看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

今年5月1日起 “洋”动画限播时段再延长1小时

据《人民日报》2月20日消息,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栏目的时段,将由原来的17时至20时延长为17时至21时。中外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需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这是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发出的《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中的决定。

通知要求,各动画频道在每天17时至21时之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各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他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在这一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自制的少儿节目,并要严格执行每天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播出比例不低于7∶3的规定。

通知要求,各级电视台引进境外动画木偶剧、动画人偶剧需报广电总局批准。各级电视台在每天17时至21时之间,不得播出境外动画木偶剧、动画人偶剧。

通知说,所有国产动画片必须经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并取得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方可在电视台播出。合拍动画片、引进动画片必须经广电总局审查通过,并取得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方可在电视台播出。

安徽出版集团上市拟借壳科大创新

据《上海证券报》2月28日消息,继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之后,资本市场上将迎来第二家上市的“出版业新军”――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而与前者IPO方式不同的是,安徽出版集团将以借壳的方式来征战资本市场。

停牌近两个月的科大创新公告称,公司决定以每股13.88元的价格向安徽出版集团发行不超过1.22亿股,以购买其合法拥有的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上述资产的预估值为16.8亿元。安徽出版集团已将其所拥有的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优质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这将令科大创新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其中,公司每股净资产将由先前的1.82元增至9.28元,每股收益则由0.07元骤升至1.00元。科大创新表示,本次定向增发将改善公司目前的盈利水平和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实现主营业务向文化传媒类的转变,未来安徽出版集团将与原实际控制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资本与产业互动,积极创新,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文化传媒类主业。

据了解,安徽出版集团拟注入资产从事出版业务均超过20年以上,在国内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作为我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安徽出版集团下属的出版社均于2007年完成了转企改制,实现了体制和机制的转换,市场地位逐渐提升。2006年按发货码洋统计,安徽出版集团位列行业主要参与者第6位。

辽宁出版传媒获准设出版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基地

据人民网2月25日消息,经过规范程序和上级有关机构批准,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成为全国出版界第一家获得此项资格的出版企业。刚刚成功上市的“出版传媒”,又增添了打造高端人才、推进创新发展的的新实力和先发优势。

2007年12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A股上市的辽宁出版传媒,是全国出版界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产业链完整,运行高效,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条件、人才团队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创造了国内出版业的许多项第一。特别是作为“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其以编辑业务为龙头,带动经营业务全面持续发展,并成功进入证券市场所形成的领先发展强势,具有全行业的示范作用。辽宁出版传媒有关负责人表示:博士后科研基地的设立,将会把更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引导到企业,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加快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团队的发展;同时,搭建产、学、研共赢互利的合作平台,将把企业的研发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辽宁出版传媒博士后科研基地将结合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出版传媒”的战略规划,重点开展与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比较研究,对跨媒体、跨地区、跨国界扩张发展路径和模式等关键性课题、热点课题进行深入量化分析;重点研究出版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盈利模式,促进研发向生产和效益的提升与转化。以理论与实战的双向结合,推动文化创新、出版创新、传媒创新,不断提高“出版传媒”的综合竞争能力。此次辽宁出版传媒获准设立全国出版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基地,是“出版传媒”实施人才强业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上海文广与清华同方缔结IPTV战略合作伙伴

2月27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缔结IPTV战略合作伙伴新闻会在北京举行,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入资百视通IPTV公司。

2005年4月,SMG率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IPTV全国经营牌照,并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十多个省市合作开展IPTV业务,开播了100多个直播频道、VOD点播、时移电视、电视游戏与增值业务并取得多项IPTV技术创新专利成果。截至2007年底,百视通公司发展用户超过70万,几年来,SMG在IPTV的市场开拓、内容运营等方面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清华同方在数字电视领域拥有从技术研发到终端产品以及内容资源制作等完善的产业链,公司参与我国数字广播系统和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研制,在数字电视发射机、数字电视前端设备、高清数字电视机、数字电视一体机、终端机顶盒、家庭数码产品等方面推出了全系列产品。

清华同方与SMG的合作将内容、技术、运营相结合,将品牌、资本、市场相结合,优势互补,是整合我国IPTV产业链的有益尝试,是国务院“1号文”关于我国数字电视发展指导意见的具体践行,将对推进我国广电数字化发展、探索我国“三网融合”发展之路,繁荣数码时代我国文化产业有着重要意义。

法筹建“法国世界”传媒集团统筹广电及互联网

法国总统萨科齐2月20日任命法国24电视台台长普奇拉克为“法国世界”传媒公司筹委会主任,负责建立一个集对外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传播功能于一身的对外传播集团。总统府当天的新闻公报说,法国现有的对外广电传播机构主要有属于法国广播公司的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国与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等国共同出资建立的世界电视5台,以及法国2006年成立的用法语、英语和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播出的法国24电视台。

公报说,各机构工作都很活跃,但是相对“比较分散、缺乏协调”,因此萨科齐总统决定将对其进行整合,成立统一的名为“法国世界”的传媒集团。

据介绍,集团成立后,上述广电机构仍将保留并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世界电视5台的“多边合作”模式仍将继续,但是各个机构将通过一个统一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提供多媒体信息传播服务,以更好地适应“数码时代”带来的技术变化。

文物宝库频道开播

据《北京青年报》3月1日消息,日前,河南电视台数字付费电视――文物宝库频道开播仪式在北京举行。文物宝库频道是国内首家文物专业频道,它将立足于河南,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借助国内先进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通过上海文广互动电视公司频道集成平台向全国播出。

《金婚》获得“2007国产电视剧年度大奖”

据《市场报》2月29日消息,“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日前揭晓,《金婚》获得“2007国产电视剧年度大奖”。此外,《士兵突击》获得“2007国产电视剧品质大奖”;《高纬度战栗》获得“2007国产电视剧现实题材奖”;青春偶像剧《奋斗》获得“2007国产电视剧风格拓展奖”;《大工匠》获得“2007国产电视剧剧本贡献奖”。

看文化名人“七十二变”“舞林II”重磅出击

据《市场报》2月29日消息,新娱乐《舞林大会》今年再度重磅出击,金牌制作人小辰领衔打造的《舞林大会(第二季)》3月9日19点登陆上海娱乐频道。本赛季除照打“明星牌”外,更将邀请众多文化名人和商界名流。

《舞林大会(第二季)》初定赛程12场,参与“比舞”的明星涵盖影视、音乐、曲艺、话剧、文化评论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许三多”王宝强、原生态歌手阿宝、资深表演艺术家章瑜、钢琴演奏家孔祥东、《头脑风暴》当家人袁岳等。他们将如何“七十二变”,可谓是本赛季最值得期待的看点之一。此外,陈好、黄奕、薛佳凝,以及斯琴格日勒、BOBO组合、尚雯婕等也将换装上阵,节目还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滑稽团、上海越剧团等密切合作,为观众呈现别样的文化气息。

如果说“舞林II”的明星阵容已颇具文化气质,那么评委阵容更可谓重量级,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钱文忠、华东师大传媒学者严三九都已接受主办方邀请,担当“舞林论客”。据主办方透露,余秋雨极有可能为本季《舞林大会》带来压轴大戏,在“文化比舞”的主题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悉,本季《舞林大会》赛程过半时,主办方将把舞台延伸进寻常百姓生活的社区,并启动《舞林大会(社区版)》,实现“与民同乐,和谐舞林”。届时,将引入年轻白领和商界名流舞上荧屏,和明星们展开“舞林对峙”。

传统文化再升温易中天《百家讲坛》讲孔子

据《市场报》2月29日消息,重返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已开始录制新节目《孔子》。《孔子》仍是寻找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新节目中易中天将坚持自己一贯的风格,用讲故事的语言来讲道理。

制片人万卫介绍,今年科教频道有一个文化遗产宣传月,主题是“千古中医”。为此,科教频道邀请了一系列名人主讲,比如钱文忠讲《李时珍》、王立群讲《华佗》、纪连海讲《孙思邈》 ,以及《张仲景》专题。节目将从4月底开始连播。除了中医名人系列节目外,已经在录制的还包括骆玉明主讲的《西游记》、钱文忠主讲的《三字经》、蒙曼主讲的《太平公主》及周岭主讲的《曹雪芹》等节目。据万卫透露,作为《百家讲坛》2008年的重点节目,由阎崇年主讲的《康熙大帝》将在3月播出。除了《康熙大帝》外,阎崇年还在录制新节目《梅兰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积极进军IPTV鼓励吸引社会资本

据《上海证券报》2月28日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日前召开会议对2008年新媒体建设作出部署,重点提出支持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培育经营数字付费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媒体项目,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对互联网站IP电视等项目共同实施公司化经营。

此外,加大力度,增加中国广播网的带宽,同时办好银河网络电台,管理好地方分网;对手机电视、家庭健康付费频道等目前已经成功融资的项目,争取尽快实现营业收入,加快探索成熟的盈利模式;利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资源、内容、品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走多媒体综合集成的发展道路。

据悉,200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力加强中国广播网业务,以建设图文音视频、听众交流平台、电子杂志等项目为重点,积极对新媒体技术平台进行升级改进。

重庆打造本土“探索频道”定位于纪实风格

据《市场报》2月27日消息,重庆广电集团日前推出全新的科教频道,打造重庆本土纪录片播出平台,这意味着重庆有了类似“探索频道”的电视频道。

从2月下旬起,重庆广电集团推出全新科教频道,打造重庆的“探索频道”,频道定位于纪实风格,打造高水平的纪录片播出平台,一方面对“渝派”纪录片进行推广,另一方面让观众看到更多外来的优秀纪录片。新频道开播后,推出全新的主打栏目《此时此刻》、《我爱纪录片》、《我们看电影》、《纪录重庆》等。

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落地美国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并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于1月17日上午正式开始对美国播出。浙江国际频道自2006年8月20日在法国开播以来,主打时政财经新闻,深受海外侨胞和华语观众喜爱。此次顺利落地美国,将直接进入已经订购的6万户家庭,成为他们了解浙江的重要窗口。目前,已有包括中央电视台6个频道、多家省级强势电视台等19个电视频道落地美国。

CCTV奥运网全新升级打造网络奥运品牌方阵

CCTV奥运网()升级版于2月27日正式上线。基于“奥运是我的,我的奥运会”传播理念,CCTV奥运网升级版围绕“奥运、我、互动”三个关键词,打造以“视听、互动、多终端”为特色的新媒体产品,推出《我的直播间》、《我的电视》、《我的资讯》、《我的热图》、《我的TOP10》、《我的圣火》、《我的福娃》、《我的访谈》、《我的活动》、《我的空间》、《我的博客》、《我的播客》、《我的体育》、《我的手机》等一系列个性化、互动性内容产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CCTV奥运新媒体报道品牌方阵。

央视国际全力打造“CCTV奥运手机电视台”

1月21日上午,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资源会透露,目前,央视国际移动新媒体正在全力打造“CCTV奥运手机电视台”,以“无缝覆盖,基础应用”为核心策略,其主要特色在于“全国境内无缝覆盖、全民奥运互动参与”,推广普及“央视国际手机电视,随时随地看奥运”的概念,将通过手机流媒体平台、WAP平台、客户端交互平台、手机视频杂志平台,推出“视频直播、图文报道、互动社区、手机杂志”等多种呈现形式及互动参与方式的奥运赛事报道。央视国际曾在“十七大”报道中以独家手机视频直播在移动传媒领域异军突起,这让业界对央视国际移动新媒体的2008奥运报道充满了期待。

此外,2008年奥运会期间“CCTV移动传媒”公交移动电视将是人们获得奥运信息的第五大渠道。目前,CCTV移动传媒业务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28个大中城市。在奥运会举办前,安装CCTV车载电视的公交车数量将扩展至4万辆,显示屏达到8万块左右,预计受众群体将达到1亿。未来CCTV移动传媒还将覆盖多个城市的地铁、城铁以及轻轨。

数字电视中国峰会3月举办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8)将于3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同期“CCBN2008 数字电视中国峰会”于2008年3月22~23日举办。CCBN2008数字电视中国峰会主题为“迎接数字电视大年”,峰会组委会将本着“专业研讨推动行业发展”的宗旨,充分体现广电总局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以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媒体的发展战略。峰会组织了三个专题板块、六大热点话题,将全面诠释广电“数字化”大年。

“全国电视台网络联盟”《新闻链播》上线

据央视国际2月22日消息,由全国63家电视台网站组成的“全国电视台网络联盟”第一个常态化主打产品《新闻链播》即日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线,域名为 。

“全国电视台网络联盟”成立于2006年10月,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以央视国际网络为载体,共同打造集成全国电视台优质资源的视频平台。在两会、十七大、春晚等重大宣传工作中,联盟以崭新方式登场,充分发挥联动作用,成为信息准确、内容丰富、覆盖广泛、报道全面的网络视频报道平台。受到上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网民的普遍认可。在“2007全国电视台网络联盟年会”上,各家电视台网站负责人经共同探讨,达成了“全国电视台网络联盟”常态化的共识。经筹备,推出第一个常态化主打产品《新闻链播》。内容包括头条链播、时政、社会、经济新闻链播、人物等,以及各家电视主持人、栏目简介、电视节目表等,集成了全国63家电视台的视频资源。

网络电视大洗牌 PPS网络电视成用户首选

据1月30日流媒体网消息,在2007年度软件评选活动中,“网络电视软件”因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规定》的即将出台而备受关注,PPS网络电视在同类软件中均拔得头筹。

第4篇: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去年3月,证监会就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虽然当时对创业板的讨论形成了相当热度,业内人士也纷纷预测去年8月创业板就会正式推出,但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大环境突然改变使得创业板的推出一度被搁置。一直意图在国内A股上市的华谊兄弟2008年6月即递交了IPO的申请材料,当时大多数业内人士猜测华谊兄弟可能成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之一。创业板搁浅后,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表示华谊计划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但由于去年下半年IPO通道暂时关闭,华谊未能完成2008年内在境内上市的计划,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副总胡明对《综艺》表示,目前华谊的IPO申请还在排队等候中。

创业板促进产业升级

虽然业内对创业板市场前景的预测完全呈两极分化,但大部分人对推出创业板还是持肯定态度。创业板的推出首先将使相关链条上的各利益方受惠:中国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将通过上市获得资本支持;创业者将获得回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资本终于拥有了退出机制。在更细微处,创业板的推出将为保荐机构、销售渠道等中介服务提供商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从大环境而言,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推出创业板将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从眼前看可以扩大内需、拉动就业;从长远看,创业板主要为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高成长型企业服务,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

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在创业板推出的第一时间对媒体表示,和去年相比,现在是推出创业板的最佳时机,“经济危机前不见得是推创业板的好时机,在资本市场推出创业板,别把其他板块带下来,留下不好口实。”实际上,认为创业板会对主板形成分流一直让一些业内人士和股民担忧。

虽然由于券商的要求,胡明表示不便透露华谊上市的相关细节,但对创业板本身,她表示其对中小企业将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中国的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很大,但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普遍较弱,创业板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就华谊所处的影视娱乐行业而言,她表示,未来两三年能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不会太多,“对这个快速增长的行业我们需要从10年甚至30年的维度去看。”

对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胡明认为不必过于悲观,“资本界有句名言,‘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所以现在的环境某种程度上也有好处,因为泡沫挤掉后,投资人会更理性,重新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企业的基本面,诸如商业模式、客户服务、盈利能力等等,另一方面也督促企业进一步强化自身。”

创业板的门槛

《办法》的第十条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门槛作出了明确规定,和去年的“意见稿”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办法》对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定出了两套标准: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上述两套标准还须满足4个条件,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和主板相比,创业板的门槛有所降低,但依据创业板的特点对企业的持续增长和增长率作出了要求。叶檀认为,从规定看管理层还是试图依靠财务数据筛选出较成熟的企业,免得动摇创业板的根基,她认为,这是管理层仍然“迷恋自身行政力量”的表现。胡明也认为目前创业板的条件应该是监管部门平衡了各方需求的结果,“趋于保守,但也是希望创业板走得更稳。”

王冉则直言如此设置创业板的门槛是有问题的。他以大型在线游戏开发和运营企业举例,如果其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没有收入,但是在第三年忽然爆发获得了一个亿的收入同时还有1000万元利润,“这样的企业依据《办法》规定仍然不可能登陆创业板。”实际上,在高成长型企业中,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不只是网游企业,一些市场份额较大的视频网站和互联网公司虽然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但就规定的字面含义并不符合创业板的上市要求。王冉更提出,依据现在的《办法》,最近一年没有盈利的企业无法上市,而这并不符合设立创业板的初衷。

熊晓鸽更指出“两年净利润要1000万,每年成长超过30%”的要求还不是创业板,“如果适用这样的规则,创业板上永远不可能出现百度、搜狐、新浪这样的公司,这只能看做是中小企业板的延伸。”熊晓鸽认为中国的创业板要“货真价实”还要参照美国纳斯达克,后者的成功经验证明对公司盈利不设限有助于帮助公司发展,对新企业很重要。

创业板加速行业整合

以华谊兄弟为例,其财务状况不仅符合创业板条件,甚至也满足主板的上市条件。今年初,王中军曾经对《综

艺》表示,华谊兄弟2008年度的税后净利润达到一千多万美元,增长率超过50%。综合考察华谊前几年的收入规模和盈利,这已经是华谊兄弟连续4年增长率超过50%。虽然胡明承认在财务数据上华谊兄弟完全达到了发行上市条件,但她也表示由于公司规模仍然相对较小,盈利模式也比较新,在主板上市有一定难度。所以去年王中军也公开表示较为成熟的中小板是华谊兄弟的首选。

对华谊上市目标胡明的回答颇为“官方”:“现在华谊已经在排队,甚至对于上不上我们都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至于上哪里要看主管部门和券商的意见。”

“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我认为华谊应该选择主板,因为后者毕竟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王冉对《综艺》表示,惟一让华谊选择创业板的可能就是后者相对于主板和中小板可以有更大的定价空间,“以创业板的特点,应该完全由市场定价,如果也采用和主板、中小板一样的定价规则,比如最高30倍的市盈率,华谊完全没有必要选择创业板。”

市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上市的价格。虽然王中军没有透露华谊2008年税后利润的具体数字,但“一千多万美元”若保守以1亿元人民币计算,按照主板最高30倍的市盈率,其上市市值最高将达到30亿元,若发行后流通股比例为25%,可融资7.5亿元。但这是最好的情况,在主板或中小板上市,监管部门对华谊兄弟的考察可能远比对普通企业慎重,而且投资者也普遍缺乏相关行业知识。截至去年底,A股市场的文化传媒板块总市值为1500亿元,仅占A股市值总额的5%不到,对于基金经理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影视娱乐公司的盈利模式比较新,尤其是电影投资风险高、投资额大而且周期比较长,普通投资者很难对这一行业有正确的认知。以华谊原定目标中小企业板为例,其企业IPO的平均融资额为3亿元,而且目前尚无一家文化类企业,所以对华谊而言,选择主板或中小板,其融资额度很有可能会打折扣。

所以,如果定位于培育高新技术、高成长型新企业的创业板能够在企业定价上给出更大的空间,对华谊兄弟这样的企业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目前对创业板的市盈率业内仍说法不一,虽然由市场自由定价的呼声颇高,但由主管部门“封顶”的说法坊间亦有流传。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曾对媒体肯定,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肯定会高于主板现在的30倍。但“更大的定价空间”到底有多大,目前仍然未知。如果以美国为例,纳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一般为主板的3.5倍左右。

“反过来,如果我是创业板的管理者,我会希望吸引华谊兄弟这样的企业去上市。”王冉表示创业板推出在即,第一批上创业板的企业质量将直接影响投资人和创业板未来的发展。“这些企业是不是具有高成长性,是不是各自领域的领军者,但至少目前传闻登陆创业板的企业的名录我不是很看好。”有没有好企业和创业板有没有未来在王冉看来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希望创业板不会变成那些上不了主板的企业的集散地,只有这样创业板才有可能孕育出真正伟大的企业。”

创业板和影视娱乐行业的相关度有多高?

同样在准备上市之旅的光线传媒,其董事长王长田对《综艺》表示,创业板的门槛并不算高。“但如果就民营传媒娱乐行业而言,更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利润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这两个难点是由大多数民营影视娱乐公司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大多数公司还是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多,收入就高,稳定性和持续增长的要求不能保证。”就光线自身,王长田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稳定的商业模式就像一只能天天下蛋的母鸡,项目运作没有母鸡,就只能‘抢蛋’,你今天可能抢到一个好蛋,但明天没准抢到的就是‘坏蛋’。”

王冉也认为就影视娱乐行业,创业板的推出乃至上市问题都还显得比较遥远,“只做影视行业的公司很难做大规模也很难谈上市的问题,只有发展为综合集团才有可能上市。”他认为目前这个领域只有保利博纳、华谊兄弟等不多的企业具有清晰的商业模式、集团架构,其规模和盈利能力达到了上市的门槛。

但创业板的推出还是为优秀的影视民营公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创业板推出之前,华谊兄弟的首选就是境内上市,胡明表示这不仅是因为上市成本的问题,主要是华谊从长远看好A股和中国经济,而且华谊的主营业务和主要市场也在国内。另一方面,由于2007年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2006年第10号文”《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几乎堵上了民营公司境外上市的“红筹模式”。即使曾经走过曲线海外上市之路的王长田也承认像光线这样的企业,其实在国内的品牌和公众认知度更好,但之前由于达到主板的规模和业绩要求有一定难度,所以不得不将重点放在境外。“现在,主板和创业板都在我们的考虑之中,内部员工持股和股份制改造在进行中,近期也会有小部分投资者进入以改善股东结构。但目前光线的重点还是进一步改进商业模式,争取在公司收入规模上有较大提升以匹配未来上市的融资规模。”王长田表示光线预计在年底提出申请,上市应该在2010年;另一方面他认为由于传媒娱乐行业的融资环境改善,现在企业已经没有太紧迫的上市需求。

“主管部门特别是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使民营传媒娱乐公司极大受惠,诸如银行贷款,贴息,还有政府正在完善的一系列金融配套措施,如担保基金和引导基金等,未来将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王长田表示,上市是为了谋求更大发展,但前提是企业自身能够活得很好,“这是一个好企业的底线。”

第5篇: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以产业发展推动事业进步,以事业进步体现产业发展,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适应多种传播形态发展,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内容和信息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构架具有足够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2.经济目标:未来五年,集团归属母公司的净资产力争每年增长超过5%,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力争每年增长超过5%,职工收入稳步提高,报业资产盈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类非报业资产贡献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资产结构和创新业态。

3.发展目标:加快内容创新转型,做好文化资源的提供者;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做好文化资产的经营者;拓展资源平台运营,做好文化资本的运作者。

•在创新中推进报刊主业健康发展

1.强化舆论引领和服务提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宣传水平。各报刊根据各自定位和特点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在做好传统方式舆论宣传的同时,努力向精细化、分众化方向转变。

2.积极推动报态转型:面对高成本和广告经营困难的双重挤压,报业传统发展方式面临更大挑战,探索多种报态转型的任务迫在眉睫。传统媒体要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新媒体传播形态,根据各自特点制订相应的多媒体发展规划,加快数字化整合、细分订阅,强化报网互动,尽快介入具有价值提升空间的传播终端。

3.有序推进报刊改革和转企改制: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有序推进报刊改革和转企改制工作,争取用好政策空间,推动集团优化结构,增强实力,健康发展。

4.整合经营资源,优化经营模式,不断优化报刊经营业务:广告努力拓展,发行努力持稳,印刷努力增效。

•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中做强新媒体

充分认识数字、网络等高新信息技术对传媒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加深集团员工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危机感,加强对记者编辑全媒体新闻报道能力的培训,大力推动以移动、互动、即时、参与为特征的新媒体业态发展,加快集团传播内容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对现有新媒体产品进行有效整合,强化集团在新媒体内容研发、品牌运营、项目拓展方面的资源优势,设计建立新的传播商业模式,为集团传媒经济构建新的赢利增长点。具体做法,一是增强内容整合和再生产能力,二是加快无线互联网建设,三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四是逐步实现数字出版的商业化应用,五是提升新媒体项目的资本价值。

•围绕主业,推进与产业相关的多元发展

积极调整发展方式,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实业地产等项目平台,将传统报业经济积累的部分资产转化为能够带来市场收益的可流动资本,进一步完善多种资产平衡、产业框架合理的文化产业战略布局,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用好上市公司投融资平台,二是完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三是实体作业平台实现收益,四是优化文化产业资源结构,五是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创投业务,六是提升集团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成都传媒集团

•指导思想

以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战略转型为主线,坚持“做精做强传统产品、推进战略向蓝海转型、大力实施资本运作快速推进产业扩张”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治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提升集团的舆论引导能力和产业经营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大力发展数字新媒体和多元文化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向全媒体综合信息服务商、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的转型;大力繁荣企业文化,奋发有为地推进集团化建设。

•产业发展目标

2011~2015年,集团营业收入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14%以上,将成都传媒集团培育为年产值70亿元(合并收入),资产规模达200亿元,以全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在国内位居前列的大型骨干综合传媒集团。建成3~5个传媒业集聚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新培育1~2家上市公司。

•基本要求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增强政治职责和社会责任感,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做精做强内容产品,为新媒体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主题。主动顺应现代媒体融合的趋势,深化推广现有媒体融合成果和模式,激发化学反应,大力推动以资本为纽带的媒体融合,促进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推进战略转型作为主线。坚决挺进新媒体蓝海,加大新媒体研发、投资、人才引进和新兴业态、商业模式探索力度,实现增量收益,加快推进从传统内容生产商向全媒体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进程;大力发展多元文化产业,重点加快重大项目产业园区的建设进度和开园营业,拓展收入渠道,反哺媒体主业,优化集团产业结构,实现战略转型。

坚持把深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组建集团母公司为标志,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治理。坚决按总署要求在2012年上半年前完成或基本完成集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2011年完成期刊转企改制工作,已完成改制的企业要及时完善法人结构治理,创新管理,创造条件引入社会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造,力争上市。成都广播电视台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把加快资本运营作为集团迅速盘大的有力杠杆。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创新资本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和上市融资等手段,打通集团的资本通道,增强上市融资能力,借助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源深耕平面媒体,拓展新媒体产业,积极涉足新媒体以及发展多元文化产业,重点培育2~3个未来可上市发展的企业。

坚持把繁荣企业文化作为发展的活力源泉。加强企业文化的引导和建设,营造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让全体员工享受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满意度,从而凝心聚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建立职代会,加强关怀;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包容的心态,助推集团发展。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总体目标

实施“跨越战略”,打造全国一流现代文化传媒集团。

•总体要求

要求我们保持快速发展步伐,在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上进一步保持全国前列的位置。“十一五”期间,杭报集团营业总收入平均增幅是20.5%。如果“十二五”期间杭报集团能保持年增长率10%以上的水平,“十二五”期末总收入将达到25亿元;如果平均增幅是15%,预计集团“十二五”期末总收入将达到32亿元。这是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再投入发展可能达到的数据。如果进一步运用行政和市场的手段,加强战略整合能力,进行资本运作,则可以跨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使集团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的位置。

要求我们的区域化战略视野要面向全国。要本着“做强本地市场、扩大浙江市场、辐射长三角、布局全国市场、争取走出去”这样的战略来加快区域化发展,继续以互联网业务、商务印刷业务、期刊业务来推动区域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国的报刊市场将会出现更大的洗牌和重组,杭报集团要抓住机遇,通过与兄弟城市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来进一步推动报纸的跨区域发展。

要求我们加快集团产业结构的调整,率先向现代传媒集团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转型,并最终走向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实现这样的目标,杭报集团必须建立两大产业体系,一是以报刊为核心的现代传媒产业体系,在继续发展平面媒体的同时,积极发展以互联网、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加快向广播、电视、出版、户外媒体的跨媒体发展。二是以现代传媒产业为支柱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在加快发展商务印刷、现代物流、文化会展业的同时,建立文化创意园区,打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平台。到 “十二五”末,争取集团报刊以外的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达50%。

•战略举措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传播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在继续做强做大报刊主业的同时,加快布局新的传播渠道和终端,继续探索形成全媒体、全天候、立体化、多媒体机制,把杭报集团打造成全媒体,扩大主流舆论阵地,增强传播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创新来强化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新闻的权威性、说服力、吸引力,来推进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保证杭州市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处理好报刊主业与新兴媒体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传媒产业结构。 “十二五”期间,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集团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点。继续抓好报刊主业的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扩大领先优势。“十二五”期间,在继续做强现有报刊的同时,要努力办好地铁报,同时争取再创办一些新的报刊,完善集团报刊布局。

从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变,要扩大集团内容产业内涵和外延。继续通过战略合作、技术创新来建设完善集团现代传媒产业的格局,加快向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图书出版领域进军,并在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集团新兴媒体的专业特色、市场定位、盈利模式,加快发展。

加快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拓展,成为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加快发展商务印刷和数字印刷出版业务,建设集团九堡数字印刷出版基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业务,把集团每日送电子商务公司打造成浙江省最大的报刊发行、轻物流配送企业。

以余杭和富阳两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为契机,加快集团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规划集团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和萧山日报文化创意园区。

选择成长性好、已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活动品牌,在会展、体育、文艺领域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企业和有市场运作能力、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品牌。

以重点项目和品牌战略,培育新的产业支柱和品牌媒体。继续做大做强《杭州日报》和《都市快报》,提高影响力和区域覆盖面,扩大在浙江市场的领先地位。其余报刊都要努力成为在全国和全省同行业中的领先者或品牌媒体。

在新媒体和跨媒体中选择一批有成长性的项目,打造成像“19楼”一样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市场竞争力、快速发展的品牌媒体。

重视文化品牌项目的建设,确定一批名栏目(版面)、有影响力的媒体活动和内容产品,成为全国、全省品牌,并可持续发展。

四川党建期刊集团

•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将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根本,以股份制改造为手段,以人才建设为基础,以报刊项目为依托,以新媒体为突破,以多元化经营为辅助,实现经济结构“股份化”,传播形态“立体化”,着力打造“立体媒体”集团。力争到“十二五”末,将集团建设成为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总资产达到1.9亿元,净资产达到1亿元,利润总额达到0.3亿元的立体媒体集团。

•发展战略

――以股份制改造为手段,坚持开放与合作,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报刊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与市场中的优质资本结合,坚定不移地推动四川期刊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通过资本扩张与业务扩展相结合,推动集团跨越式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编辑出版和经营管理队伍,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在“十二五”期间,培育1~2个在全国同类报刊中经营规模位列前十的品牌,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报刊集群。

――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推进新媒体项目的发展。深入研究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互动效应,发掘合理共赢的互动方式,全面推动集团由平面媒体集团向立体媒体集团转型。

――发挥集团优势,整合经营资源,推进集约化经营。依托集团经营中心,整合内部经营资源,拓展产业链,发展相关延伸产业,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壮大集团的整体实力。

•发展思路及主要任务

进一步增强党刊实力,扩大党刊的影响力。“十二五”期间,集团将进一步强化党刊的核心地位,增强党刊的综合实力,继续扩大党刊的影响力,着力将《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打造成为四川省最具权威性的高端时政大刊,将《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打造成为深受基层党员干部喜爱的必读手册。努力提升党刊经营水平,力争“十二五”期间党刊经营规模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进入全国地方党刊经营前5位。

做实股份公司,坚定不移地推动上市工作。在“十二五”期间,集团将通过有序的组织安排,在完成集团所属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做实股份公司,力争在“十二五”末推动股份公司上市。

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名优报刊。“十二五”期间,期刊集团将坚持以自主经营为主,利用多种经营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打造1~2个在全国同类报刊中经营规模位列前十的报刊项目。

以新媒体为突破口,打造“立体媒体”集团。“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完善立体媒体发展战略,以新媒体为突破口,探索平面媒体融入“屏幕媒体”的路径,实施传播形态“立体化”战略,实现 “纸张阅读”与“屏幕阅读”的随意调换和渠道、形式与内容的深度渗透。

努力延伸集团发展边界,继续扩大集团规模。“十二五”期间,集团在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经营与重组上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行政推动,市场主导”的手段,进一步整合省内的报刊资源。抓住贯彻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和实施报刊退出机制的重要机遇和有利时机,兼并、重组、托管一部分报刊资源。全力推进申办新报新刊的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集团报刊资源超过20种。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有关传媒产业的重点建设工程

•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

建立学术期刊科学遴选和培育机制,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培育20种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推动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平台

建立覆盖主要学科领域数字学术期刊,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学术论文平台,建立多学术期刊单位的在线投稿、同行评议、出版与系统,鼓励传统学术期刊与数字学术期刊互动,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带动原创学术文献数字出版的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城乡阅报栏(屏)工程

“十二五”期间,采取政府支持、报社(集团)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城市和乡镇车站、集贸市场、商场、广场等人流密集地点建设10万个阅报栏和电子阅报屏。上架和传输的报纸以党报、“三农”类报纸、科普类报纸、文化生活类报纸、健康文摘类报纸为主。

•新闻出版东风工程

在新疆、等地建设民文出版基地。为一批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单位、民族地区党报党刊、重点民文期刊和主要承担民文印刷任务的单位配置必要的业务用房和编辑印刷生产设备。在民族地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级新华书店营业网点,配备一批流动售(送)书车。实施出版物免费赠阅、民文新媒体建设、民文出版物“走出去”、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和出版物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项目。

•“原动力”原创动漫及民族网游出版工程

每年重点鼓励100种原创漫画图书、40种原创漫画期刊、60种原创数字动漫、100种原创游戏作品的创作出版,扶持100个优秀原创动漫、游戏人才(团队),支持50个国产动漫游戏技术研发重点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的原创漫画期刊,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产大型网游精品和一定数量的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精品,鼓励手机动漫报、手机动漫杂志的出版,以及手机动漫WAP网站建设。

•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

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步伐,为我国重点新闻出版企业在产品输出、境外机构设立、境外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支持。重点扶持20家外向型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国际企业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和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拓展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

•新闻报刊出版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整合报刊内容资源,建立覆盖全国报刊出版单位的内容传输网络,形成实时更新的全国报刊内容数据库系统,全面建成全国报刊电子样本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报刊出版内容的分级监测,依法实现对全国报刊出版情况的统计、分析、评价和引导,为我国新闻报刊出版行政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平台。

第6篇: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传媒产业; 资本市场;新华传媒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一、资产剥离与自我裂变

从1992年东方明珠上市伊始,中国大陆国有传媒业的资本之路在行进了15年之后,终于在新华传媒的经验中找到了具有相对普适性的出路,有望结束漫长且波动幅度较大的探索期,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发展时期。

之所以这么讲,并非是断然否认此前国有传媒资本运作的种种积极探索,而是因为包括东方明珠在内,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北青传媒等每一次的资本运作,都带有强烈的特殊性,难以对更大范围内的未来实践提供更有效的示范。

更基本的原因还在于,新华传媒突破了国有传媒资本运作的现有框架,即主要基于产业内的价值积累和组织内的自我裂变来实现发展,转而依重于产业外资本推进价值积累,并通过战略联盟之上的组织共建来谋求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华传媒为我们澄清了三个事实,消除了我们国有传媒在资本运作上一直存在的某些误区。

第一,传媒资本运作的首要目的是资产增值而不是规模扩张或企业化管理[1];

第二,传媒资本运作的客观前提是产权关系明晰而不是形式化的资产剥离;

第三,传媒内容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化的传播与营销之间,并不一定要先实行资产剥离,才能介入传媒资本的运作。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或因果联系。

上述三个客观事实看上去虽然非常简单,但真正要落到实处却十分不易,一方面有政策的硬约束,另一方面有内在增值能力的软约束,导致在长达15年的探索期里,我们一直徘徊在“先资产剥离后自我裂变”的框架之下。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由媒体发起并设立的传媒上市公司。经由当时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以沪体改办(92)第23号文批准,东方明珠成立于1992年3月30日,并于两年后上市,发起人为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及上海电视节办公室。上市的思路是先行剥离出一些经营性资产,包括电视发射塔、部分传输网络、音像制品营销机构等。由于这些经营性资产原本缺乏自主经营权,内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所以东方明珠在整合这些经营性资产后,依托市场化运营机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值。截至2003年底,公司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总额为129753.5万元,分配红利126195万元,分配比例高达97.2%。上市13年来,东方明珠(600832)共进行了四次募集资金,募集资金232131万元,这些资金为上海文广集团2002年以来一直在实践的相关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这一有力支持的统一思路就是自我裂变,集中地体现为组织体系的内部分化。

以下是东方明珠现有的组织架构图:

上述三大类21个集团子公司,一部分是东方明珠成立之初在资产剥离过程中接收过来的,主要集中于旅游服务类公司当中;另一部分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自我分化出来的,主要集中于广播电视类公司当中。这两部分都存在自己的问题。

前者的问题在于优劣资产剥离的非市场化原则。这是指上市公司在进行传媒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为了吸引投资者,主要采用行政划转手段而不是资产清算或资产拍卖等市场手段来清理并剥离盈利能力较差的资产,尽管共同目的都是把一些跟传媒主营业务发展不太相关的公司清理掉,但客观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行政力量在主导资源的配置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而不为资本力量的参与提供合理的空间,至少资产经营的优劣就必然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估,被剥离的资产到底是由于与主业相关性不高,还是由于管理者经营不善,因为行政行为阻碍了人们通过市场进行直接的观察,投资者对此不得而知。资产剥离能否确保优质传媒资产的整合,就失却了内在的保障。而且,在行政力量介入的现实前提下,即使传媒资产监管政策的硬约束允许以积极的方式来突破[3],传媒产业内外的资本力量依然难以在行政网络的覆盖中找到合适的突破点。因为这一网络的护身符是政府对传媒内容产品的必要监管。对于政府监管是否必须以内容生产与其它业务环节的剥离为前提,本文稍后会作进一步的探讨。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东方明珠的资产剥离,不仅在最初受让了一些非优质资产,而且上市之后也对非优质资产的改造和增值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较之于后来上市的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和北青传媒等,它在提升国有传媒资产品质方面,有着比较独特的贡献。比如:电广传媒在1998年发行上市时接收的经营性资产,以优质的高增值性资产居多,包括湖南各大传媒机构的广告经营、影视节目的制作、发行和销售,信息传输网络等。北青传媒作为北京市政府辖下惟一境外上市的媒体集团,2004年在香港以IPO方式上市时,其属下的资产更是优中选优,不仅包括《北京青年报》及下属三家报纸(《北京少年报》、《中学生时事报》及英文报纸《BEIJINGTODAY》)的所有广告及照排印刷等制作业务,还包括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等优质子公司。

这些不同个案的统一制度背景是,作为传媒资本运作的政策性突破,监管部门允许传媒宣传和传媒经营区别对待,经营领域的传媒机构可以从事业性质的传媒母体中分离出来,组建纯粹的经营性企业。理论上讲,先在国有传媒的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之间建立一道隔离墙,以确保宣传业务不受经营业务的影响,然后大刀阔斧地整合经营性优质资产,应该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如果缺乏公正、有效的划分优劣资产及经营状况好坏的标准,并过多依重于行政力量时,那么优质经营性资产的剥离与集中,不但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国有资产经营的体制性风险。因为传媒内容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本身投资额度大,投资周期长,价值链环节不像一般制造业那样可以随意分割,同时又需要较大的现金流来支持,一旦后端价值链管理不当造成优质资产贬值,便必然会逆向影响到相应国有传媒机构的内容创新与生产制作能力。例如:电广传媒就曾因广告经营不理想挫伤了电台、电视台以及报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最终又将广告的统一经营权交还给各大内容制作和播出机构。能够这样自觉地及时纠正战略决策的失误,对于责权利尚不是十分明确的国有传媒机构来说已属难得。北青传媒就因为高层管理团队缺乏必要的自觉与自律,导致了优质国有资产在上市之初就出现急剧贬值与缩水,直至今日也未有明显好转。尽管北青传媒早在成立和重组之初,就与北京青年报社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实现了严格的区分,以确保上市公司的人员、财务独立及资产完整,同时北青传媒以协议的方式获得北京青年报社下属《北京青年报》、《今日北京英文周报》、《中学时事报》和《北京

少年报》30年的广告版面经营权,为此每年向报社支付全年广告收入的16.5%作为经营性资产的转让费,并承担印刷及其它相关费用[4]。但正是这些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的资产剥离操作,加速了北京青年报优质经营性资产市值的下降,客观上影响了北京青年报的快速持续发展。北青传媒的个案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传媒内容生产与内容传播,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看具有特殊的整体性,不宜被随意地分割。更何况,宣传与经营资产的剥离,既不能从根本上确保宣传业务的安全,因为任何“安全”都要以发展为前提,否则就是坐以待毙;更不能从根本上确保经营性资产的增值。在我国传媒集团优质经营性资产较少,大部分国有资产运作效率不高的现实情况下,强行分割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长期性和全局性的。

前文提到,东方明珠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主要以组织机构的自我裂变来实现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增长,这同样也体现出国有传媒资本探索时期的不合理性。

二、借壳上市的战略与战术

东方明珠从最初较为单纯的电视转播塔和音像制品经销等业务范畴,发展出包含车载数字移动电视、地面波手机电视、户外及楼宇电视在内的诸多新兴业务,分化出近10个广电业务类子公司,几乎都是借助于产业内的价值积累与资本市场上的公开募集,再通过内部组织的自我裂变来实现的。这种扩张思路和方式在电广传媒、歌华有线,以及借壳入市的博瑞传播、赛迪传媒等众多传媒概念的国有上市公司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事实上,这与股份制上市公司追求在最大范围内寻求资本联盟以聚集战略性力量,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初衷是不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华传媒的上市经历,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有益经验与启示。

新华书店的前身是新华书局,于1937年4月在延安创立,曾在长达69年的岁月里为中国图书的出版与发行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垄断格局被打破,加之其它一些复杂原因,新华书店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生存危机。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5],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产权改革起步于2004年,第一步是将国有股权分流。2004年9月9日,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解放日报集团、文广集团、世纪出版集团、文艺出版总社,分别按照36%、34%、10%、10%、10%的比例担任股东,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从国有独资转变成"国有多元投资"格局。这样,该集团开始由上海最有名的几家媒体、出版集团共同持有,在产业链上也形成了一体。

2004年9月6日,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公告出让49%股权,底价为2.97亿元。该集团在交易所挂牌后,立马成为炙手可热的“绣球”,受到了众多大型企业的关注和追捧。经过遴选,上海绿地集团、上海宏普实业集团和香港TOM集团成为最后三家竞选者。2004年11月24日,在众人的期待中,股权转让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开标,上海房地产巨子――绿地集团以3.48亿元购得上海新华49%的股份,名列第一大股东。至此,上海新华发行集团顺利完成了第二步战略改制,从国有多元集团转变为混合所有制文化集团,历史性地成为全国新华书店中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6],并实现了对非优质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图书销售25亿元,截至当年12月31日,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资产总额为98140.30万元,净资产为25362.72万元,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479.82万元,实现净利润为4010.52万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2%,资产总额达到11.35亿元。在改制后的半年里,股东们共增资3.06亿元,为集团未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和产业空间。在上述基础之上,上海新华开始把资本运作的进程推向了公开上市。最初的计划是争取IPO新股上市。2005年4月,上海新华已选择好券商,做出了上市方案。但2005年5月国家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为此暂停所有新股发行,新华集团于是决定借壳上市[7]。

时值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早在1994年就上市交易的企业正陷入困境,其2005年报显示:不仅出现10年以来的首度亏损,亏损数额高达4016万元,而且销售额下滑近20%。2006年一季度,华联又继续亏损174万元左右,净利润同比下降130.4%。很显然,华联超市已成为上海百联集团沉重的包袱。

2006年4月13日,上海百联集团发生重大人动,董事长张新生调任为上海市经委副主任,由薛全荣全面掌控百联集团。

2006年4月17日,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新兴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新华发行集团占95%,新兴商务公司占5%。同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又单方增资人民币12000万元,并且将部分净资产47960.83万元投入作为股本溢价(与上述净资产投入相关的资产总额为78546.12万元,负债总额为30585.29万元)。据悉,新华发行集团出资的净资产为新华发行集团计划持续经营的所有图书、音像和文教用品类核心经营性资产,包括上海故事会传媒文化有限公司、上海联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久远经营有限公司、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上海东方书报刊服务有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这些都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优质资产。本次增资完成后,新华发行集团现金出资共16750万元,占新华传媒注册资本98.53%,新兴商务公司出资250万元,占注册资本1.47%。由于持续注资,新华传媒的总资产迅速增加。截至2006年4月30日,新华传媒的总资产为134280万元,负债总额为71132万元,净资产为63134万元。

2006年5月22日,经多方协商,上海新华与百联集团、百联股份、友谊集团、一百集团等4家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合计转让华联超市股份数118,345,834股,占总股本的45.06%。根据这份《股份转让协议》,转让股份以华联超市截止2006年4月30日(基准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91402.6万元)为基础,溢价2.42%来确定转让价格,最终的转让总价为42184.9万元,每股转让价约为3.56元。

2006年5月24日华联超市公告: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拟出资4.22亿元完成收购。上海新华在第一步收购股权时付出4.22亿元现金,华联超市稍后支付差价款2亿元,而在出售华联超市资产给百联集团的交易中,上海新华收到现款4.48亿元,整体上非但没有现金流出,反而进款2.26亿元,使得上海新华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地让其子公司新华传媒[8]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内陆资本市场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发行类传媒股票。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哈九如表示:该集团拟借壳华联超市上市的做法已经得到了有关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6年6月5日,华联超市正式复牌。原来的华联超市则藉此由商业股变成传媒股,主营业务由超市连锁转变为文化传媒,给其流通股股东带来利好消息。因为根据华联超市的公告,变更主营业务、注入文化传媒类资产将给华联超市带来新的盈利模式,以扭转2005年以来连续亏损

的局面。被置入华联超市的资产除上海的新华书店外,还包括《故事会》19%的股权、炫动卡通20%的股权、2200多个东方书报亭、2000多个遍布全国的图书零售网点,以及众多图书批发市场和贝塔斯曼书友会等[9]。

自此,新华传媒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完成了从国有独资到国有多元投资,从混合所有制企业到上市公司的跨越性转变,成功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本运营不限于优质经营性资产,而是关注于整体国有传媒资产的盘活与增值。对经营不善的新华书店和华联超市的资产治理,就是最好的明证;

第二,资本运营不限于产业内资本的引入,而是关注于能否实现全局意义上的合作多赢。引入房地产开发商绿地集团,一方面可以依托房地产业的资本力量,嫁接数量庞大的书店、书报亭和超市,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物理营销网络,另一方面又为报纸、杂志、电视等多媒体内容产品自然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社区拓展了现实的蓝图。最简单的前景描述是:每一个绿地集团的新楼盘,均可在一楼门面开设综合型超市,其中包含CD、VCD、DVD、报刊等文化内容产品,在房产与传媒产业之间形成积极的互补效应。

此前,电广传媒也曾开发房地产,众多其它行业的资本也曾介入传媒领域,但都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不同产业间的互补效应。

正是由于通过资本运营,成功地营造出了积极的产业互补效应,新华传媒董事长哈九如先生表示,在完成股权改置后,新华传媒将继续做强平面媒体的渠道和网络建设,同时拓展新媒体领域,朝着综合性传播媒体的方向发展。这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新华传媒将不会把自己局限在传媒产业的经营性业务范畴里,而是会积极谋求合理地参与到内容产品生产与传播的核心业务之中去。

三、传媒产业链的整合与文化自决权的扩张

客观地讲,新华传媒的上市经历,不乏行政力量的介入,但总体上却给了资本的力量前所未有的行动空间,包括最大限度地引入绿地集团这样的非传媒国有资本,以及最大限度地融合传媒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从报刊等较为单一的内容产品的发行与传播,到电视及至多媒体内容产品的生产制作,新华传媒在尝试用资本的力量,有机整合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传媒产业价值链。

新华传媒提供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入市本身并不意味着国有传媒机构规模的必然扩张或社会公器职能的必然削弱,关键在于是否通过对资本的实际运营提升了国有传媒的资产价值和传播能力。法制和政策,都能够对资本市场内外的传媒机构行之有效地起到监督和监管的作用。有了这个自信,国有传媒的资本运作,不必再过多地拘泥于核心与非核心业务的严格划分,以及对战略性资源51%的绝对控股。

所谓核心业务,主要指内容,尤其是新闻信息的采编与传播,而非核心业务就是指广告和其它衍生价值经营。事实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分别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利益体的互利性动态博弈,前者代表公众的非功利利益,后者代表市场的商业化利益。市场以广告为价值中介,与大众传媒达成关于商业信息传播的趋利易,客观上却间接地补贴了公众的免费或低价信息消费。而国家作为市场与公众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则以财政拨款和稀缺的制度资源,来平衡市场对大众媒介的支配欲望和现实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再纯粹的传媒娱乐内容产品也有潜在的物质利益导向,即使是商业广告也有它内在的文化及政治意识形态。我们的国有传媒通过资本融通来完成产业价值链的整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获得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力量的同步增长,同时以非功利的方式,来平衡市场无限扩张的物欲,并补贴社会公众的精神需要。

此前,国内众多传媒概念的上市公司频繁易主,乃至最终彻底退出传媒领域,还有很多由行政力量推动的传媒集团今不如昔,越大越弱,这些都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单纯去追求形式化的资本运作,而没能关注到资本运作实质的缘故。

传媒产业链的有机整合可以改善国有传媒由政策单一力量支撑的原有状况,带来两个方面的重要转变:

一是国家权力的合理退让;

二是文化自决力的内在扩张。

当只有国有资本可以介入传媒产业投资时,传媒在信息传播的自上,会受到客观的限制。这并非说国家或政府会对传媒业施加强力,而主要是指传媒机构会因为具有明显利益偏好特征的资本结构,为了更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出某种内在的不自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过度强化国家意志,以求得形而上的意识统一,结果却造成了事实上的意识单一,甚至是意识混乱。因为这种不自觉无形中便削弱了传媒的公正性和公益性,何况意识的单一与统一完全是两个概念。单一,缺乏稳定的平衡,失衡之后就是混乱。意识的统一,事实上正是国家、民众、企业等多元化的行为主体之间,充满民主智慧的动态博弈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多元化的信道和信息,才足以容纳和融合多元化行为主体的互利与冲突等复杂关系。有条件地对非国有资本开放投资,正是合理收缩传媒业过大的国家权力,让渡给企业和民众的多赢之道。

国家权力的合理退让,无疑将完善公民的文化传播权(communication rights, culturalcitizenship)[10],从而提升文化的自决权。文化的产生与传播,在相当程度上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有着一种同构性。这种同构性首先源于资本结构,非传媒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有条件准入,可以为国有传媒带来投资主体的合理多元化,进而带来资产的可持续增值和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欧洲各国纷纷修改传媒法和电信法,推动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重组和融合,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传媒机构的并购浪潮。据美国证券数据公司的统计,从1986到1990年,美国共有400个独立电视台和电台在产权市场上被出售,等于全美75%的电视台被交换了一次所有权。1993到1994年间,又有200多个电视台进入产权市场,完成了产权的并购与重组。到1999年,美国著名的三大广播公司已经全部被兼并。在上述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许多设备陈旧、缺乏创意、竞争力不强的传媒机构被淘汰,而那些充满创新活力的传媒机构则借助于新注入的资本,扩张了传播规模,提高了内容品质,成为持续增值的优质资产[11],从而在整体上使欧美国家拥有了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传媒产业,以及大量的优秀内容产品。与此同时,德国、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还通过创设维护公益性的制度体系,比如:给非营利性的公益传媒提供财政拨款或税收、用地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商业媒体的内容传播进行道德监管和利益调控等,保证了其文化体系积极、健康发展。

在以国有传媒为绝对主导力量的中国,由资本整合带来的产业链整合,至少可以先实现信息传播渠道与内容取向的合理多元化。当信息的传播拥有了更多的信道和更丰富的内容,文化才能够成为更纯粹意义上的信息混沌体,才能够产生出有利于更多数人的自组织行为和内在秩序。这种内生性的自组织秩序,正是文化自决权的真正内涵。比如:手机短信的大量传播,产生出个性化的短文本手机文化,吸引了中国年青一代,逐渐成为主流信息传播渠道,电信业由此必然地介入到了传媒产业领域,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手机报纸和手机电视应运而生。此时,如果不想方设法撤除传媒业与电信业之间资本壁垒,不仅对两大产业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必将在事实上削弱公民的文化传播权,从而降低我们文化的自决权。因此,我们需要跨行业地融通资本,设置更有利于提升文化自决权的信息传播制度。

第7篇:文化传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首先,沪港通开渠引水,恰逢资金流向新兴市场。中国经济企稳叠加沪港通,全球资金配置A股的意愿提升,A股市场成为了“落后补涨”的资金洼地。

其次,“沪港通”将逐步改变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若“沪港通”和QFII(含RQFII)全部利用于A股,海外投资者投资规模理论上最大可达到9000亿元,相当于目前所有基金投资A股市值的77%!中长期来看外国资本会在部分股票上获得定价权。

随着沪港通进入倒计时,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个短期现实问题是,当沪港通在10月份启动后,海外投资者来A 股买什么?

在资本项目管制下,海外投资者如果要投资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审批制下的 QFII 和RQFII 额度,或者通过香港离岸资本市场投资内资企业股。港股市场中资股贡献的成交量占比始终高于市值占比,说明投资者对于“中国故事”更感兴趣,而在目前A股市场仍然相对封闭的情况下,港股成为海外投资者间接投资中国的替代途径。

沪港通启动后,将开启两地互通时代,全球资金有了直接投资A股的便利途径。初始开放额度,叠加现有的QFII、RQFII额度,使可直接参与A股投资的海外资金规模有望达到9500 亿元。

维度之一:换仓升级

基于海外主动型中国基金的现有持仓和A股的可替换性,结合A/H股估值对比,我们认为,A股汽车、保险、乳制品、建筑等行业具备换仓升级效应。

我们选取了25家海外最具代表性的大中华区基金(China region fund)为样本,包括了富达中国地区基金、马修斯中国基金、怡富中国基金等,总投资金额为59.3亿美元(截至2014年二季度),目前以投资港股为主,辅以部分台股和一些美国挂牌的中概ADR。以沪港通为起点,在开放直接投资A股的便利渠道后,如果在沪港通开放标的中有更便宜或更优质的公司,海外资金有望在A股市场寻找可替换标的。

从他们的持仓情况来看,前25大重仓股的平均比例达到了75%,其中配置金额排名前三的行业为金融、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

以港股市场的权重分布做对比(持仓以港股居多),海外中国基金超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和医药,低配金融、电信服务和材料。若细拆二级行业分类来看,软件与服务(+10.8%)、汽车(+3.2%)、硬件与设备(+2.9%)、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1.4%)、公用事业(+1.4%)、消费者服务(+1.3%)均有一定幅度的超配。

我们认为,在各行业上的配置比例差异体现了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和对中国不同行业的认可度。在投资风格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偏向性也将延续到A 股投资中来。

另外,从重仓股的市值和估值分布来看,良好的流动性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海外中国基金选择的投资标的中超过70%都在20亿美元以上,其中20亿-50亿美元的股票为最多。同时,崇尚价值投资的海外中国基金对于低估值股票更青睐,PE超过30倍的比例仅为15%。

我们认为,以沪港通为起点,未来A股和港股作为“中国故事”的代表,将不再割裂,而成为全球资金投资中国的“一体化配置”。

因此,A股中具备更便宜或更优质龙头企业的行业有望受益于投资组合换仓升级效应。从海外主动型中国基金的重仓股来看,A股在保险、汽车、乳制品等行业上存在着潜在的替换可能性。

维度之二:分享中国转型,捕捉成长的机会

基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结合A股稀缺价值,我们认为,A股医药、环保、新能源、电子、消费服务(传媒、旅游)行业龙头有配置价值。

未来中国的增长点在于旧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经济的星星燎原。股市作为先行指标,A股行业市值变迁已经开始反映这一点。体现在:市值结构调整自动做加法和减法――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提升,老经济行业市值占比下降。

其中,金融、能源、材料、日常消费行业是输家,工业、可选消费、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是大赢家。

海外机构投资中国,旨在分享中国成长,更愿意投资于景气高又符合国家战略投入的领域。尤其是,由于A股相比离岸市场具备一些富于中国特色且稀缺性的标的,因此,我们预计全球投资者有望在“中国配置”中加入一些可分享中国成长的新兴行业龙头。

从A股和港股的行业市值分布来看,A股行业分布更加多元化:在工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材料、医疗保健等行业,A股市场的股票选择要多于H股市场。港股行业分布相对集中:金融、能源和电信,三大行业占比高。

与A股相比,医药股不在恒指成份股中,在全部港股中也仅占1.6%;港股没有白酒公司标的;港股军工标的只有一只中航科工(2357.HK);港股的旅行社/自然景点标的较为匮乏;大型稀缺资源股(比如稀土集团)在A股更多。

我们认为,受益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行业增速快、行业空间大。

沪港通启动后,全球投资者能够更有效率地在A股中捕捉中国的成长机会。选股可围绕着景气度高且受益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兴产业来布局。

营收增速是判断成长性行业景气的核心因素。行业增速决定板块估值中枢,尤其对于成长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决定成长股中线走势的根本因素是成长的延续性。

因此,成长股投资需要密切关注成长股的成长轨迹。在全部非周期行业中,2014年中报收入增速较快(≥20%)且相较2013年呈现加速趋势的行业基本都分布在TMT、医药和环保行业,包括了:互联网(+108.5%)、移动互联网(+42.2%)、电子组装(+34.7%)、LED(+30.2%)、软件(+28.8%)、医疗服务(+28.7%)、电子零部件(+27.0%)、医疗器械(+25.5%)、环保工程(+22.2%)、平面媒体(+21.3%)和营销服务(+21.1%)。

而2014年投资者所热衷的主题投资中也有许多板块表现出了高成长性,包括了触摸屏、智能交通、环保(大气污染&污水处理)、物流(冷链&智能)、在线教育、网络安全、文化传媒等。

维度之三:分享改革红利,重估国企蓝筹的价值

改革制度红利将带来国企蓝筹股的价值重估,尤其是军工、高铁、稀土、电力设备等将受益于体制改革的行业。

改革是未来中国的战略性方向,改革红利的释放将成为未来A股行情的重要驱动力。从A股市场独特的市值结构分布来看,只有总市值高达15万亿、占A股比重三分之二的传统国有企业的重生,资本市场才能迎来全面性、系统性、趋势性的机会。

一方面,经过过去几年行情的剧烈分化,国企集中的周期性行业以及大市值股票的表现持续落后于整体,不少已经处于股价低于净资产的状态。当前的不合理定价,使国企改革的推进也有障碍。随着资本市场开放,以沪港通为契机,海外投资者从全球配置的角度进行定价,有助于扭转当前A股市场对于国企蓝筹股的偏低估值。公用事业、日常消费、金融、交运等行业的龙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

另一方面,体制改革,特别是受益于国企改革的军工、高铁、电力设备、金属新材料等。从改造空间来看,首推军工。一方面,军工行业是A股国企占比最高的行业之一,仅次于钢铁、银行和交运,且离岸市场缺乏相关标的;另一方面,改革预期强,体外资产倍数大。研究所改制、资产重组上市是各个军工集团借助资本市场谋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灵活运用资本运作手段,不断将集团业务由非上市资产转为证券化资产。未来3-5年的体制改革将是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电子在内的军工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以航天系为代表的军工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有望提速。

军工板块的高估值一直是影响着投资者选择军工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由于中国军工的盈利模式问题,拥有国家稀有战略性资产的军工企业,不能用简单的市盈率进行估值,应综合评估公司的市值空间和重置成本来衡量。以市净率来看,国际大型军工企业的平均PB为3.5,目前中国军工企业的平均PB约为5.1倍,与国际水平相差不远,而且资产证券化率相对较低,有望在新一轮军工改革中受益。

组合推荐――稳健型&激进型

在沪股通568只股票中,综合考虑基本面因素(包括AH折价、稀缺价值、估值差异、未来成长性和股息率等),叠加海外主动型中国基金的投资偏好及换仓可能性、QFII重仓股的分布,我们看好表2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