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教育技术学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学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技术学前景

第1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一)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

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都与专业美术院校使用同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是由于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具有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数量更少。大部分教师只能照搬自己在美术院校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美术专业的美术水平。例如美术教育中很少涉及到制作玩具的方法,导致毕业生就业之后遇到很多困难。

(二)师资力量薄弱

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基本出身于专业美术院校,对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学法等理论知识比较生疏。一些美术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美术技能技法,没有穿插运用幼儿美术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意识。总体而言,我国高等师范大学的学前美术教育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缺少完善的教学设备

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教育,学前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仅仅在普通教室里完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投入一些专业的设备和设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的高等师范大学都没有为学前教育专业配备完善的美术教学设备和设施,师生只能在普通教室中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二、提高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为了对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应该积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参观学习,全面了解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需要,将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实用内容加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内容中去。学校要积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培训。以绘画课程为例,可以删去三大构成、素描等内容,加入纸版画、吹画、刮画、线描画、油画棒画、简笔画等等。这是为了使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用美术教学技能,在就业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学前美术教学。同时对水墨画、水粉画的教育学进行改革,突出儿童化、趣味化的特点。特别是要对玩具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改革,降低手工制作的难度,加入更多的适合幼儿的手工制作内容。改革教学内容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顺利的就业,能够顺利的承担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任务。

(二)培养优秀的美术教师

高等师范院校要注意对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进行职后和职前的一体化培训,使美术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交流和学习,使其接受先进的美术教学思想。特别是要培养教师的为幼儿园服务的意识和教学理念。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要具备美术专业的教学水平,而且要通晓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能够掌握适合学前教学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进行运用。优秀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编制和实施美术教育方案,掌握学前美术教育的相关技能和理论,能够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高等师范大学还应该在美术教育其他课程领域联系起来,这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课程综合、主题教育的意识,例如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进行联系。这也是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设计主题教育内容,开展综合主题教育活动。

(三)对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条件进行改善

高等师范大学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配备环境创设教室、玩教具制作教室和美术教室。环境创设教室要配备幼儿园使用的小橱柜、小凳子小桌子等教具,全面模拟幼儿园的实际环境,使学生能够进行模拟练习。玩教具制作教室要配备手工制作桌椅、投影仪、幻灯机、作品展示橱窗、作品展示柜等等,使学生能够进行玩教具制作,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美术教室要配备儿童水墨画教学使用的大桌子、音响、投影仪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等师范大学才能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三、结语

第2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英语教学;学习兴趣

我是一名在职教中心教学的英语教师,大家都知道,职教中心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技能,文化课对他们来说就是“鸡肋”,特别是英语课,许多学生由于在初中就饱受英语课的“摧残”,所以他们“谈英语色变”。针对于此,传统的英语教学---一本书,一只粉笔,一盘磁带,一个录音机的形式是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的。甚至学生根本就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上英语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与此同时,很多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更是没有教学的成就感,反而有“课前恐惧症”:上课预备铃一响就头疼,心烦。作为中职英语教师的一员,我也深有体会。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学,教师喜欢教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发现,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首先要让他们对这门课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喜欢学了,教师教着才会有成就感,才会喜欢教。那怎么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呢?我通过研究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由于他们生活在生活在网络时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因此思想活跃,敢闯敢拼,而且参与性较强。同时,他们到职教中心来,都是打算学一门专业的。因此,我决定利用信息化技术,从学生的专业角度出发,教学英语。下面我将从英语教学中的备课、课堂教学、课堂评价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第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获得,资源有限,根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现在,有了网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充分了解所教课程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就是说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英汉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纽带。这是旧的教学资源中无法比拟的,而且,我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还利用网络学到的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效果很不错。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备学生,我所教的学生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英语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把这些重要性制成课件,教英语的第一课就让学生先通过课件认识到英语与他们所学专业的重要性,进而先从思想上对英语有个重新认识。此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找了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英语方面的小视频和他们喜欢的英文歌曲。通过欣赏这些视频、音乐,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个初步的兴趣。然后,根据课本内容,制定相应的任务书,下发到学生手中,利用他们对网络和信息的渴望,给他们分组布置相应任务,鼓励他们通过网络资源,查资料,做课件,并择优选为课上使用,而一经采用,就给与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这些准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上课也有了很大改变。

第二,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在于它技术本身的高低,要看它的应用是否能够为教学创设最佳的情境、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在学语法规则时,如果光做机械的语法操练,会使学生觉得头痛。如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语法教学,则可变抽象为生动,具有传统语法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教名词单复数变化规律时,我采用学生们自己制作的课件,采用动画展示,生动形象,同时让其他学生即时人机练习,然后点击练习的得分,激励他们深入学习更多的内容。这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达形式,更为学生所喜爱。在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加深大脑的识记,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从而轻松地掌握了更多的语法知识。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找到更多相关知识,加以练习巩固。

在阅读教学中,我也是采用事先布置给学生上网查资料的任务书,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生们课前通过分组完成任务,最后由我组合,在课上展示给大家,并进行相关的教学任务。如学习making choices in life这一单元时,我首先让一些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英语小故事,并制成课件;一些学生上网找马克吐温的相关背景作品,也制成课件,另外一些学生通过预习找出问题疑惑,同样制成课件。我再加以整合,取精去糙,课上展示,并给与鼓励和奖励。这样不仅让他们练习了专业技能,而且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很好的求知欲。因为有句谚语: “English can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这恰恰得以验证。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更需要围绕当前主题,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这两个环节都可以利用internet搜集大量相关素材,以图片、视频为主,提供最新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

创设全方位的多源化的英语语言环境。然后让学生在这些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的训练。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浸入了一个多媒体的全英语的语言环境,阅读各种英语说明文字,聆听纯正的英语录音,欣赏有英语解说的影片,接触的是全新的多源化的英语材料。然后是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可以通过QQ进行讨论,通过BBS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是用英语)。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逐渐提高学生的拼写能力。这些方式都比较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加。课堂也不再是死气沉沉,而是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第三,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我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编制一些课堂评价体系,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从而客观的反应出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的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第3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一、研究对象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是以普通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行为为对象,研究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表象及其发展规律。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和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在学习技能和理论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等,从而找出教育者在美术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规律,用以指导教学活动,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变化。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既是教育心理科学的一门独立分支,也是美术心理科学的独立分支。因此,对于美术教育心理的研究,有人认为它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对象更加具体化。

我们认为,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心理科学理论知识来解释说明美术教育教学现象,也并非把美术教育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美术教育教学情境中,美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美术教育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一方面与儿童教育心理学、发展教育心理学、生理教育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叉,另一方面也与美术教育心理学、美学、教学论、美术教材教法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主要是在美术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综合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高度的概括,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体现了美术教育科目与心理学科目的交叉,体现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结合。

二、研究任务

研究特别对学生美学创作和鉴赏中感知力和观察力的培养作了探讨。简要介绍了有关感知与观察的定义及其与思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感知与观察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在分析一般美术活动中的感知与观察的心理过程及美术活动过程中感知与观察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感知与观察的过程及特点,提出了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感知与判断力的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从学生美术创作活动探讨中学生感知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从学生美术欣赏方面探讨中学生审美感知力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探索创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促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譬如从时间链上看有幼儿美术心理、小学生美术心理、中学生美术心理的研究等,从空间链上看有美术教育教学目标论、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论、美术欣赏教育教学心理、美术创作教育教学心理、美术表现教育教学心理等。这些方面研究的成果,势必为构建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指导美术教学的过程实践,为美术教学的过程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技术,为美术教师科学地、有效地解决美术教学过程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和参照。

三、研究方法

1.方法论原则

(1)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哲学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必然存在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可以认识、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而认识必然以实践为基础,在历史地展开实践活动中认识、预测、控制对象。

(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可以避免概念的杂乱堆砌,它要求有序地揭示概念、范畴的内在必然联系,历史的东西是在已往时期发生的发展历程。时间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可逆的,所以具备历时性发展过程的对象都有它的历史。历史不仅是指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还包括活动着的正在展开的过程以及未来进行的可能性事实。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不是历史自然过程具体事实的描述,而是从宏观的历史结果上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消除了偶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对客观历史发展的影响,抛开了历史的具体细节描述,摆脱了偶然性和历史的外在形式。正因为如此,才可以对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有完整的认识,使对它的预测、控制成为可能。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宏观研究是在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它的具体研究方法则是多层面、多视角的,既包括学科的方法,又包括经验的描述和理性的概括。

2.学科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学方法

心理学其实与科学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美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测定美术教育的效果,总结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寻找达到美术教育目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较侧重生理的层次,不能说明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于这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前人曾经说过,任何人都无法从光波和声波的物理测量中准确地推断出它们可能产生的和谐的或冲突的效果。实际情况是相当复杂的,它所涉及的心理因素实在太多了,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以物理学为基础判断颜色或音调的和谐效果的严重障碍。因此,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把它和其他的方法对比结合使用。

(2)社会学方法

社会的文明状况决定着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规模、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对美术教育心理提出目的、任务和方向性的要求,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要致力于这些任务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美术教育教学心理促进个体审美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培养,使人建立理想的、科学的、自我实现的人生,这有助于个体融入群体,使人际关系走向和谐,最终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美术学方法

美术作品是以意象形式存在的,它通过感染接受者而不是理性地说教来发挥作用,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必须以自己的情感经验模式去解释、体验、玩味,不能有标准化的答案。因而,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在重视教育的形式、方法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交流、平等和富有感情,从而使广大的学生不仅可以在技能水平上得到提高,还可以在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发展。

(4)教育学方法

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还会受到当时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尤其是对教育思想的改变。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念圣贤之书、培养符合封建伦理的顺民,是国家的教育导向,因而,美术教育是封建正统教育的附庸和点缀。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人们的认知要求已经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这就为美术教学教学心理学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所以,研究施教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受教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教育媒介所应具备的特殊形式,其运作的过程、推动、调控等,都是教育学方法要探讨研究的。

第4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能对学前教育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陆克俭:在实现入园机会、优质教育机会的相对平等方面,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将改造传统的管理和教育,这对幼儿园管理者思想、方法、效率的不断提高,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进步与革新,对优秀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的传播与运用,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学前教育方面推广落实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大面积、大幅度地提升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水平,缩小不同等级幼儿园之间的距离,促进广大幼儿园办学水平的平衡发展,从而扭转“入好园”的困境。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探索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那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目前是否也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陆克俭:我在担任第十届NOC活动幼儿园赛项的副裁判长时,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幼儿园老师的现场教学活动设计和PPT说课课件,感觉他们基本上掌握了PPT的使用,但在一些影像和图像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为课件选择一些主题和背景时,应该掌握一个构图的方法,并运用技术加以实现,但老师们软件运用的技巧不高,这就影响了他们的选题和图片的调用。

而从教学活动的内容层面讲,目前幼儿园老师在获取信息和选用信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去香港考察学习时,我发现香港的幼儿园老师制作的课件信息量比较大,他们可以选用的内容很多,甚至可以选用国外的一些教材,这也使他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但是在内地,从本届NOC比赛来看,如设计一个“我爱北京”的主题,北京以外的老师们会首先想到选用天安门的背景图片,这就造成他们教学内容的相近、单一。而且,在小班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背景内容,到了中班、大班,我们还要这样教吗?选择背景需要有一定的层次,其实北京有很多代表性的内容,如很多著名的文化象征、很多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等。教师选材的单一,反映出他们自身运用多媒体的不成熟和视野的不开阔,也反映出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的匮乏。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要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更多的信息,开阔视野,这对于幼儿教育十分关键。但当前幼儿园老师视野的不开阔,造成了老师们无法将多媒体用到实处。例如,目前的爱国教育,本应该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却往往让教师教得非常单一。其实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就像西方很多技术,其实是源于我们祖先的开创,一些节日民俗,其实也是源于我们的历史,但这些恐怕在老师们当中鲜为人知,因此也就谈不上运用。老师们习惯于拿来就用的很多内容,却没有真正自己去研究教学活动。所以,一方面,只有掌握更多内容,才能发挥多媒体的功效;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这个平台,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要求。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刚才谈到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同时也提到目前我们能获取的资源的匮乏,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怎样的资源库呢?

陆克俭:要建立幼儿园老师的资源库,我认为仅靠搞电教工作的老师是不够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教学资源,我们全国的幼儿园老师应该共同去建立这样的资源互换平台。综观当前的学前教育,科学、语言、艺术、健康、社会这五大领域是主要的教学活动内容,为此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课程教学游戏,在物质条件有差异的情况下,进行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体现出生命教育的真谛。在课程模式上,农村、城镇,南方、东西部地区,如果都有优秀的课例放在资源库里,我们看到的内容就会更加多元。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幼儿了解到很多。例如,让幼儿了解人的行为,中国人、外国人,黑人、白人,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行为,这对幼儿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有所影响的。又如,幼儿几岁时要学会看表、学会自己拿杯子等基本生活能力的展现。还有让幼儿了解我国的文化,少数民族的节日、南北方的节日,眼界需要开阔一些。建立这样一个资源库,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探究能力和兴趣的激发都是有帮助的。这件事情应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很赞同您提出的资源库的建设方法,也理解这个资源库的建设意义。但我认为,即便有了这些,还需要教师去摸索多媒体在幼教中的使用规律。

陆克俭:我们当代的幼儿是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等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的信息内容是多元的。因此,现在的教学媒体应该是符合幼儿当下认知规律的。幼儿的认知更多的是图像型的,他们对于文字并不敏感。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形式也要更多元化,如播放的声音种类,分为人的声音、自然的声音、语言的声音等;图片也可以是动态的、能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的动画等。一个教学活动里面应该有看、有听、有操作,这样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于是我们就发现,在要求多媒体的设备硬件和软件同步发展时,我们要求制度也要同步建立,同步发展。该在什么时候应用技术?例如,什么时候放音乐,什么时候放动画,放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吸引幼儿,以至于与幼儿产生互动,发挥多媒体的特性?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具有很强规律性的课题。所以我倡导多媒体应该先用起来,然后建立这种制度,摸索出如何应用多媒体是符合规律的。例如,我们谈到阅读有各种不同的内容,看图认字、唐诗、儿歌,那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设置也是不同的,因此,幼儿教育也需要这样的层次。但是现在很多幼儿从小就阅读,却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结构。我们的学前教育开展了很长时间,也培养了很多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作为幼儿园老师,但是在毕业之后,却没有做促进学前事业发展的事情,更多的是单兵做战。所以我觉得,要把学前教育信息化做好,还是要将大家的智慧凝聚起来,摸索规律,建设资源库。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深圳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多样,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得在园的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陆克俭:我知道一个最新的数字,深圳94.3%的幼儿园都是民办的。在这样多的民办幼儿园中,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好信息技术是幼儿园能发展好的一个前提。很多幼儿园在运用信息技术上积极性很高,也有很多创新,如运用微博与家长保持不间断的沟通,建立QQ群方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间的交流,还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园日常管理中,对幼儿的入园、离园实施监控,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实时查看……这一系列的创新,都凸显了幼儿园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也可以从中看到信息技术对幼儿园发展的促进作用。

记者侧记

在陆克俭教授的办公室里,他为我们展示了他制作的几个幼儿园教学活动课件,丰富有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互动操作的形式,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在课件的细节处,他力求细致、有新意,在互动环节中增加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内容。

随后我们又看到了他在为大学生讲课时的课件,他说:“讲教育观,我是从两个事件入手的——‘裸跑帝’、‘鹰爸’,我要让学生看到媒体是怎么评价的,所以我特意挑选了四个电视台,展示了对两件事情不同观点的报道,学生对这个事件现在很懵懂,我需要让他们知道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内容的,我比较看重浙江电视台的报道,因为该报道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然后我们就与国外进行对比,德国、日本、乌克兰对此类事件的报道,我都从网上下载下来……”精致的课件,让我感到了陆克俭教授的耐心和细心,无论在对待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方面的种种理想,还是在对待一个小小的教学课件,他都愿意花一番功夫,愿意让自己所制作的内容,乃至自己力所能及的对未来幼儿教师的感染,都趋向于他的理想。从他的身上,我隐约能够感觉到,那种身为教师的素养,平和外表与话语中,洋溢着一种对教育的热情,对幼儿的关怀。

在与陆克俭教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库,对于当前幼儿教育的意义。然而,要想建设这样的资源库,就需要参与建设的幼儿园,拥有教学活动资源的储备、记录和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以及丰富的活动内容,以供分享。而目前幼儿园老师是否习惯于通过网络资源库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呢?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和陆教授一起走访了深圳市彩田幼儿园。

深圳市彩田幼儿园:完备的园内资源库建设

为了减少幼儿园教师备课和找资料的时间,让教学活动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深圳市彩田幼儿园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和资源库。资源库内容丰富,分类精细,由教研组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每位教师自发上传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资源库中包括幼儿园教师原创的优秀教学设计、幼儿园各种活动的设计等优秀案例,园内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分享借鉴,加以改善并生成自己的教学活动。此外,资源库中还包括家长工作、班级管理、家长会、亲子班等方案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的内容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资源库中还存有各种素材,以供教师及时完善教学活动的课件,这些素材中,不但有文字的资料,还包括一些PPT和录像配合教案。在这些专属的领域,老师们进行分类,如将搜集到的适合于幼儿教学活动的各种音乐分类放置:歌谣(手指游戏)、打击乐、歌唱类、欣赏类的音乐等,他们从外网中被下载,同时被注明和标示,放入资源库共享。

据了解,这样的资源库在园中教师的使用率非常高,平时教师自发上传的教学案例,将由教研组进行管理和筛选,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直接上传资源库进行共享,而一些有问题的教学设计经教研组提出修改建议或修改后放入库中。这样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常态工作。由于每个教学班都配备了触摸电视和教师用电脑,这也使得这些数字化的内容使用更加方便,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

在彩田幼儿园的电教室中,我们还看到了从1993年建园以来保存下来的珍贵的历史资料,从当年的软盘到现在的光盘、硬盘,从当年的彩色照片到如今的数码照片,还有磁带、录影带,这些资料经过数字化,被刻录成光盘进行存档,这样的备案是很重要的,避免了资源的损失。

像彩田幼儿园这样拥有丰富的园本资源、成熟的资源共享机制的幼儿园,为建立全国性学前教育资源库提供了可能性,而资源的增加、资源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幼儿园自身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正如陆克俭教授所说,不管办园形式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好信息技术,是幼儿园能发展好的一个前提。在深圳采访期间,我们还走访了深圳大学实验幼儿园(诺德园)、深圳市第八幼儿园、深圳市富通天骏幼儿园,这三所幼儿园性质各不相同,却都在以信息技术凸显自身特色方面,开展着扎实的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深圳大学实验幼儿园(诺德园):不一样的大学幼儿园

深圳大学实验幼儿园(诺德园)是深圳市南山区区政府、教育局委托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承办的一所“示范性”和“实验性”幼儿园。

诺德园是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按专业标准打造的,由学前系知名专家任第一任园长,教师均是本科以上学历、学前教育专业,此外还有学院的心理学博士进行专业指导。

诺德园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十分突出。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观摩了两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课,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方面堪称佳作,可圈可点。

第一节示范课是一次数学活动,内容是学习单双数排序和识别,幼儿在1~10的十个数字中,通过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找出一个一个的单数和双数。这本是较为枯燥的教育内容,如何让这样一个活动趣味化、游戏化,是这个活动的难点。老师们为此设计了一个活动课件,通过触摸电子白板,让孩子们在体验、触碰、声音、图像的配合下,将整个教学内容变成了一次受孩子们喜爱的交互式游戏过程。幼儿通过亲身在电子白板前实践,一个个都很快就掌握了单双数排序规律,而且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没有丝毫索然无趣的感觉。

第二节示范课是一次英语活动,内容是学习I CAN…,这样的句式学习对幼儿园孩子来讲是有些难度的。老师们又一次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用多媒体课件解决了这个难点。这次活动的课件制作得比较巧妙,在课件的活动过程页面上,右侧布满了班上幼儿的小脸图像,表示“I”,左侧是供孩子们选择的各种能做的事情,如玩皮球,中间一个“CAN”。这样的设计让幼儿一下子就明白是让他们自己说自己的事情,而且充分利用了触摸(自己的图像)、声音(幼儿与多媒体同时读英文)、交互(幼儿与多媒体对答式),于是,一个本来可能会很费劲的幼儿活动,就这样被信息技术手段轻易化解了。

我们采访时,诺德园开园才只有几个月,但凭借高等学府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和先进的理念,该园首先在现代信息技术层面上就站在了高位,在这个高起点上,又借助设备一流、科研能力强、高水平师资等优势,娴熟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瞬间就让一个新幼儿园崭露头角,让幼儿以体验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快乐参与到了教育活动之中,而且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深圳市第八幼儿园:“专业化”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深圳市第八幼儿园是深圳市市属公办幼儿园。他们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专业化。例如,幼儿园特别聘请了多媒体专业人士,帮助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在采访中,幼儿园领导给我们介绍了该园从七个方面实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园本课程”的建设,这七个方面是:

1.初期资料检索的信息技术手段。

2.环境创设方面的信息技术手段。

3.教师培训。例如,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课程教学中教师学习和研讨、外出参观、专家讲座的整个过程等;也会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如网络应用、常用软件使用等。

4.教具、资源包的制作整合。在资源包中需要提供给孩子一些操作流程图或者操作设计图,以便孩子去模仿、去观看,如一个科技类的简易潜水艇,可以提供给孩子半成品,孩子通过对流程图的观察就能完成潜水艇的制作和下水试验活动。还可以从网上把流程图提供给家长,家长便能很快完成亲子制作。

5.教学活动。幼儿园为教师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的时候,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了教育契机,老师们进行随机教育时能够及时在网上搜索图片、视频,投影给孩子看。在对课件的认识上,幼儿园提出:课件制作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的,不在制作技术上苛求完美,而是通过课件把幼儿教育理念、希望教给孩子的东西展示出来。

6.家园同步。例如,每个班都有和家长共建的QQ群,还通过飞信、微博(给孩子建的微博)等形式进行多方位联络。幼儿园还有个家园平台,是将论坛和校讯通捆绑在一起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家长交流,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课程,有助于家长更加理解和配合园中的教学活动。

7.资料积累。将开展过的教学活动做成主题书或者资源册,这样就方便了存档、出版发行和交流。

七个方面,从计划性、专业性、普及性和应用上都体现出深圳市第八幼儿园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独有的特色。

深圳市富通天骏幼儿园:勇于尝试的民办幼儿园

深圳市富通天骏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是深圳市的一个特点,全市绝大多数幼儿园属于民办性质。

不少民办幼儿园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关心和投入较少,但富通天骏幼儿园做了勇敢的尝试。

2011年,幼儿园搞了一个实验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师资力量。为此,幼儿园加强了这方面的培训,请来专家定期指导。开始时,老师做课件确实有困难,但只要做完一个后就心里有底了,很快,老师们的技术水平就跟上去了,做课件也不觉得占用过多精力。孩子们的兴趣也提高了,上课的效果和不用课件时完全不同。孩子们变得喜欢上幼儿园,这对富通天骏来说是最大的鼓励。

据接受采访的幼儿园领导介绍,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班开班后,小孩子回家天天要求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一下子变得很轻松、很有趣,学习也很开心,家长因此也很高兴。于是2012年一开始就从实验班普及成了全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每个班设备配齐到位,还通过教学视频让家长在线随时观看幼儿园活动过程。

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取得成功后,网站沟通互动也随之开展。例如,通过博客,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家表现的照片展示给园方,家园互动交流,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5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阶段的教学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放在首位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活化理解数学知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不仅要立足“社会化”,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符合数学学科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下面就主要谈一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一、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体验数学的生活乐趣

很多数学道理源自于生活,而生活也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创设生活式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如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就可以引出“线段大小的比较”这一数学知识,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趣味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可以诱发无尽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有趣味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探求数学奥秘的热情,帮助学生在趣味中解决数学疑惑。如问题情境:有口井,7米深。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这样的趣味知识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去探究数学的真谛,享受数学的乐趣。

三、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探究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知识、概念和解题方法等与学生原有储备的数学知识相似或相近,学生很容易就会钻入误区,产生错误的观念。因此,利用学生新旧知识的矛盾及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创设冲突式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生固有的观念,学会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如问题情境:学习过(a+b)n=an+bn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n=anbn,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代入求值,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观念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创设操作式问题情境,实践中巩固新知

单一的教授和学习,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会产生厌烦情绪。创设一个操作式问题环境,吸引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自己去亲身体会发现数学奥秘的成就感,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俗话说得好:“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当学生实物操作过程中,会保持持续兴奋的状态,加强理解、消化并巩固新的知识。如问题情境:在讲述正方体、长方体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尝试去做一下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模型,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分析二者性质的不同,从预设问题到动手操作求证,再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个方法在讲授几何数学时非常适合。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

五、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两个以上的思想。”初中课堂教学中,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会互助合作,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进感情,提高学习效率。

如问题情境: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先用一些模型演示,之后让学生分组从身边的事物中选出“形似三角形”,并罗列分析。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教会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多种解题思路的发散思维方式。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多方面考虑,不要拘泥于固有的问题情境,要结合教材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变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问题情境模式的构建,将理论性的单一教学转变成声、色、形等多感觉融合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环境更加生动、活泼、高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自主学习能力更强。

参考文献:

第6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一、如何应用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提出问题来进入学习主题,从而开展数学研究。那么,如何用好教材中所提供的这些问题情境呢?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情境的重要作用。首先,以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数学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创设数学情境,可使教学内容、数学结论在相关的问题情境中自然生成,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再次,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建立平等合作与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更多的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认识了数学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才会改变那种在教学中只注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对教材中创设的为体情境一带而过,甚至跳过不讲的现象。笔者就遇到过一位老师在讲授"代数式"这一节课时,就将书中创设的商品打折销售、矩形面积、乘坐飞机的行李费等问题情境跳过去没有讲,其理由是讲这些东西没有什么价值。

2、利用情境提出问题。数学创新源于数学问题,问题是激发创新的诱因,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建立学生的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渐提高学生从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情境教学中,不仅我们教育者要根据情境来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还要促使学生来提出问题,以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3、领会教材创设意图。教材中创设的数学情境,一般都有一定的意图,只有了解其创设意图,挖掘到它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才能用得到位。如苏科版七年级在"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里,书中创设了通过天平两边"增减同重"或"扩缩同倍"而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称出"单个小球"的质量的问题情境,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也带来了天平,并作了有关演示,但从头到尾没有将数学中的方程与生活中的天平进行类比来研究问题,进而揭示出解方程就是求出单个"x"的值这一本质,因而对于这些问题情境未能用到位。

4、灵活处理教材情境。教科书的编写者们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选择了一些数学问题情境,但具体使用这些问题情境时,我们应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适当地加以选择、变式、甚至更换,而不是一味地照般。如在介绍"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书中用的问题情境在许多乡镇中学的七年级的学生对此是不太了解的,老师在讲时照般这一问题情境,就会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二、如何自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除了课本中已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外,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时老师自己还要创设一些有助于教与学的问题情境。那么,如何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呢?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根本意义是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特点,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即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贴进学生的实际。情境的创设,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脱离学生的实际。一旦情境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则除了要用情境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外还要花时间向学生解释这些问题情境是怎么回事,有时还不是一下就能解释清楚的,这就偏离了教学的主题。

(2)引向数学本质。针对所创设的数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要能提出与所授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应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揭示数学的本质,不能出现情境富有情趣和创造性但与数学本质关系不大的现象,更不能出现误导学生的现象。

(3)激发学生的思考。创设的情境,要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最好能有点趣味性、思考性、甚至挑战性。有趣味性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思考性体现了问题情境的价值和出发点,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是学生有急盼一试的冲动、顿悟之后的喜悦和回味无穷的情感体验。

(4)注重教学实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哗众取宠。如有的教师挖空心思地选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作为课的开头,结果很多学生几乎整课堂都沉浸在这个故事中,小组讨论更成了他们讨论故事的天地,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数学丰富的内容,无限地包容,广泛的应用,现实的背景,悠悠的历史,巧妙的方法,和谐的美感……,这些为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数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认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一些策略:

(1)操作与实践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操作与实践情境,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或不同角色参与,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直接经验,建构新知识。例如:在"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可创设如下的操作情境:正方体的表面可以展开成多少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学生兴趣很浓,在学生实际操作时,老师还可以设计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边做边思考: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需要剪开几条棱?正方体中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展开后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其共同特点是什么?哪些形状的分布图在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不可能出现?等等。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次提升,如此,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的习惯。

(2)创设生活与实际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以学生生活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虚拟数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有亲切感,缩小师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打好良好的基础。

(3)创设再现过程情境。就规律性知识的教学而言,创设数学情境应注重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不能只给出最终结论和精练的论证,而尽可能地指出其来龙去脉,不但要回答为什么这样,而且要揭示是怎样发现它们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教学多用此策略。

(4)创设游戏或竞赛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知识竞赛的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游戏或竞赛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第7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职业计算机 教学 发展前景

一、职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职业计算机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教师教学水平不均衡;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单一。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职业计算机的教育中,且长久以来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和改进。

其次,职业计算机的教学过程模式仍然过于古板。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计算机教学中也融入了实验设计、多媒体设备其他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仍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他们的就业能力弱,无法满足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模式有待探索和改革。

最后,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足。他们的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较慢。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教材内容过于深刻全面,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相违背。教材内容没有随时更新,与时展没有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职业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分析

首先,职业计算机教学具有专业性的特点。普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虽然也具有专业性的特点,但是它重点培养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相结合的人才,它是为社会的各个行业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而职业计算机教学则是培养专门的满足企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它注重专业的对口性,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职业计算机教学具有开放性。该类教学不仅针对应届学生的培养,还包括为新的专业岗位的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它的教学时间也是随之灵活多变的,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和工作选择学习时段。

第三,职业计算机教学注重实践课程。由于社会需要的是可以直接上岗的计算机型人才,因此职业计算机教育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态度是基本了解和掌握,对于理论知识是否成体系不看重,它注重的是计算机的操作应用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可以直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不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

三、职业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前景

(一)创新教学模式

职业计算机教学过程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的你听我讲的古板教学模式,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新模式,对学生采取引导性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改变学生“被逼着学习”的心态,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应当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将教学地点从课堂更改到实验室、机房等,实现边教学边让学生练习的效果。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本身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周密考虑问题等,所以优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要具有灵敏的思维、逻辑和创造力。职业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该教学的发展前景。例如,教师需要提供课题供学生联系编程、建立模型、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等,通过这样的机会和实践,才能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性。

(三)调整课程结构和教材

首先,教材是计算机教学知识的主要载体。职业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当考虑社会对于该类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优化,在职业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及时的将计算机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也编写进教材内,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职业计算机教学仍要注重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新知识和基础知识相互融合的教材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计算机教学。

其次,设立计算机类资格证书等其他专业考核体系。对于资格标准的要求都要进行规范,并将其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等联系起来。这部分应当纳入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计划,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应当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再次,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很大,为了给学生提供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教材,教材的修订和完善需要定期进行,职业计算机教学的计划也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新。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计算机教学同时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它不仅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有要求,还强调学生具备将知识予以实践的能力。传统的职业计算机教学以教授理论知识为目标,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协调,甚至多数教学中出现重视理论教学大于实践教学的现象。教师花费很多的精力传授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课中,学生面对电脑、程序时却无从下手,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应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在社会上就业成功率低。因此,职业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大赛、企业实习、开放机房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企业,为以后走出校园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职业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培养优异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主体,计算机教师应当摒弃错误的理念,坚守着错误的理念、教育模式必然不利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修正自己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当考虑个体差异性,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职业计算机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非常关键的手段。例如,增加教师的进修机会,拓展教师培训资源,严格把关新教师的选拔过程,确保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异的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六)施行应试教育的改革

现代社会,很多学生根深固蒂的观念中人为,通过考试是学习的根本目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考试模式的不同对于学生学习的重心和质量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应当摒弃之前的理论应试模式,改变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其他综合素质。例如,职业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项目实践作为考试内容,并对项目实践的结果进行量化,只有达到考核标准才算通过考试,否则学生需要再学习一遍相关知识。通过对应试教育的改革,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重心同时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走出校园后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结论

职业计算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职业计算机教学,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学具有不同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其未来的发展应当考虑到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设定适当的考核体系,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等。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人才,确保学生就业顺利,企业用人压力减少,实现企业和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万延芝.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景探析[J].软件工程师,2011(4)

[2] 全兆明.《计算机应用高级教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第8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情境创设,是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往往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尽管教师讲得激情奔放,学生却茫然一片。借助多媒体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信息速度,加大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使学生充分领略到文章作者所创造出来的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在网络教室里,教师可以为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准备大量的将声、光、影像、文字集为一体的多媒体资料,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真实的虚拟环境,使教学进入一个高度逼真的,融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一体的教学情境,突破学生在时空上的断层,使情境再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运用文字的神奇能力,建构了自己新的知识结构。

思维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思考,在学习进行理解或表达的同时,事实上也在进行着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思考是一种个体行为,它和个人的阅历,包括个人的知识能力结构、个人的文化积累等都分不开。所以,语文教学要将社会以及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才能让学生学习思维的方法。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琢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使得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时空立体化,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

信息技术环境下,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创建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关心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效度以及学习氛围的形成,最终诱导学生、激活学生的内隐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信息环境下,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中无力或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9篇:教育技术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6-0142-03

1919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2011年3月5日,同志在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时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

一 创新能力的特点和重要性

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通俗的说法,也称为创新力,指的是创新的基本本领,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主要包括信息动手能力、加工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与创新结果的表达能力等。创新能力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等。

2 发展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加快科技进步,关键在自主创新: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有一批自主创新的人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为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近年来教育部在国家层面上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例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计划是为了促进高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同时在项目实践中逐步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战略工程。

二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育

1 创新教育

创新既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创新教育不仅只是教育内容的增减或者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未来世界竞争的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为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机制和环境,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要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更要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2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实践中,为了优化教育而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合。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发展史,教育技术是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因此教育技术的历史同教育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教育由最初的口耳相传、手抄记录,发展到使用印刷品、模型、实物等传统媒体,经历了漫长的几千年时间。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先进科技产品应用到教育领域,使得教学媒体日益增加,教育技术渐渐形成了除学生、教师、教材以外的影响教学结构的第四项重要的因素。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育和技术的关系,不是相加关系,而是相乘关系。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教学技术定义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me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 evaluationof o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即教学技术是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2008年上半年,AECT又新的教育技术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m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resources”即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优化学习和改进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对两个定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尽管两者之间具有传承关系,但是新定义用“creating”(创造)取代原先的“design”(设计)和“development”(开发),说明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因特网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普及,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即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利用两者优势互补,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具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以及教学的交互性等特点,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机遇。在研究实践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和构建了“创设情境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这种新型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行新创新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教师在教学过程起引导、启发、监控作用;(3)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形象、直观特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的主导及引导下,学生作为

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索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主动性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是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具有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特点,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传递方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从而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并转化成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才会有思想的解放、潜能的发挥,进而激发创新的热情。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我们应当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

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中,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作用是一个难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只有少部分的同学能够理解和领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一个“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Flash演示课件,使学生能通过鼠标的移动来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可以清楚的看到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的变化情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作用。即使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也可以通过课后反复观看,自行学习,直到最终掌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可组合、扩充特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创新的载体,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扩散性,又称发散性,是一种充分发挥想象力,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和原有的知识圈,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和方向去设想,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解决方法,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具有可组合、可扩充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思维形成完美的结合。学生可以自由的将各种多媒体技术进行组合、扩充、整合,为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大胆质疑、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开阔学生视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全面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打折销售”时,让学生到网络上收集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如成本价、出厂价、销售价、利润等,再利用周末亲自到商场购物,亲身体会商场的打折销售情况,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对比、归纳,制作成课件,最后用简单、直观的图表表示商品中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为商业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和超文本特点,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创造,通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探索是创新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思维的产生。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思考,常有创新。质疑善思,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带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要运用课件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网络和超文本特点,因特网是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网络,能最迅捷、最快速的传递信息。超文本不仅含有文本信息,还包括图形、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更重要的是超文本中隐含着指向其它超文本的链接。随着网络的普及,上网人数的激增,很多人已经习惯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查阅资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和超文本特点,我们要创设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但不做明确的肯定与否定,把每次授课当作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解放学生的思想,打破其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束缚,利用网络这个知识的海洋,质疑善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对培养“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新一代创新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新能源”时,布置给学生收集关于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的网络文字材料、数据和图片,并制作一份关于本市新能源开发利用建议的多媒体文档,放在网络上让其他同学共享。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同学们对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的内容进行了汇报,并介绍了本市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提出了根据本市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建议和设想。通过网络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开放的思维方式,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 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设计和组织好教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收集并编排创新教育素材,灵活运用有效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捕捉和把握创新的契机,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教学过程,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刘桔,教育部介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关情况[EB/OU.

[2]Barbara B Seels,Rita C.Richey,Insmctional Technology: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s of the Field Washington.D.C.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