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数学教学是当前不可抗拒的一股潮流

数学课程整合就是新技术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去;其目的在于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新需要的人材。课程整合的关键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课程改革。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语言,命题的因果关系方面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以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从中清楚明白其中变化的规律,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具体、形象、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一身的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

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可以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呈现,如:在概念数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数学更赋启发性的数字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弹性,能灵活自如地进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

3.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其优越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能力,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视听信息,刺激学生,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提供大量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能力,多媒体能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同时学生多感官的同时运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1.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改变旧的观念,同时不要人为地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之间划分界限,而是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将现代教育技术数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到数学知识之中,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2.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选择表现形象、生动、运动、变化的媒体和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进程,有效地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和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旋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有关抽象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图形怎样旋转、平移,就能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学生从图形移动变化中观察到其变化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选择媒体或设计课件,满足学生最近的认知发展规律,产生认知上的飞跃。只有这样,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起到学生认知工具的作用。

第2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师范生;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3-5637-02

1概述

伴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涌现,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现代技术所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由此,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唯一的出路就是实行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师范学生,是将来教育岗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技术现代素养如何,将与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在校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施来实现的。

2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在全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公共课,但是由于对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一,加之受到教学所需的基本条件如师资力量、设备配置、设备用房等的限制,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一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面向师范专业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至今不尽人意。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和调查,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谈谈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一部分师范专业的院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仅仅限于是一门公共课,只完成教学任务,不仔细了解课程的结构,而且对学生素质结构中的地影响只做表面工作。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根本不如专业课。有一些教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中采取敷衍的态度,对学生管理松懈;学生迟到、早退、缺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出现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学生为了拿到学分”的现象。

2.2教学内容比较繁杂

现在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体系大多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体系简化而成。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从传统教育手段到现代教育化教育手段,从课堂教学到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虽然丰富全面,但都是一些基本知识,而且有些不太符合师范生的实际需要,这就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好操作;另外有一些知识理论性过高,有些新的技术在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到,所以课程内容跟不上当前技术发展的现象。

2.3教学设备不足,实验无法完成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最终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就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实践。由于持续扩招,各学校的实验设备数量明显不足,使得实验设施紧张不足,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实践时间;大多实践操作会被授课老师演示所取代,大多讲一下操作要领就结束了。到最后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中小学,面对学校的现代化设备会束手无策,只能依靠“粉笔+黑板“进行教学。所以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要特别突出以现代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2.4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现在大多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虽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从数据表明,现代教育技术课堂中教师上课的模式还是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一般是以导入一正文讲授一结束的形式进行授课。

2.5教育技术能力的应用不够

学校对提高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不足,对学生教育实习期间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要求,更缺乏相应的措施和指导,只是各学科根据自己带实习教师的重视程度来进行,而且学校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要求和考核方法。

3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对现在高校师范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多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来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3.1提高思想认识

如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要提高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三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于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必要性进行认识。能够实现从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效果,能够积极稳妥的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努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3.2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涉及到的内容十分有点宽泛,但学时有限,这样在内容选择上,就要本着精简实用的原则,紧紧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来进行,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拓展内容,能够在课堂中安排教学重点,真正对教学内容做到精炼、通俗易懂。总的来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应当把突出应用性,能力培养作为重点。

3.3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过地运用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有些生动活波的课件不但能够加大了课堂上的上课内容,而且还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中讲授与学习的方式,真正意义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3.4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各院校教学资源的建设非常重要。对于大部分的学校来说,做好硬件设施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且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现代教学设施和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硬件设施的规划、增置工作,建设好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能够保证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使用的基本条件。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资源,在课堂中使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

3.5考核方式要不断优化

现在又一部分本科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课程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但本公共课由于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如果但凭一张试卷很难分出学生能力的高低。而且只依靠单一的考核方式很明显不能完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的考核,可以尝试“笔试+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的几个环节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另外学生的教学实习是一个很好提高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机会;一般师范学校都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安排在教学实习之前,而且能够对教学实习做出一些相关的规定: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如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等等,可以将这些作为学生教学实习是否合格的一项评判标准来要求。

4结束语

高等师范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对培养师范生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都有很重大的作用。只要在教学过程合理的构建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的运用各种教学模式,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会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美林.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一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6(7):15-17.

[2]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一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3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幼儿 教师 家长 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象征时代特征的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进入教育教学各个领域,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影响。中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将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面临巨大的变革。在幼儿教育方面,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以幼儿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现代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也给实现优质的幼儿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那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哪些作用呢?

一、作用于孩子,促进孩子素质提高。

幼儿时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戴尔"经验之塔"告诉我们,现代教育媒体能以它特有的优势,为幼儿提供大量色彩鲜艳、真实、生动的感性的替代经验,有助于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各种教育媒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教学功能,如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它,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幼儿对学习的一种积极地认识倾向,它是幼儿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孩子兴趣的活动都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孩子的成长。因此不管组织什么活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都会采用一些游戏化的形式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多媒体中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具有吸引力和感受染力,画面精彩、生动有趣,更能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能使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孩子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如在科学活动《旋转》中,我们尝试运用课件设计,选用活泼有趣的动画情景,配上动感的画面和音乐,制作出生动活泼,色彩鲜明的动画时,孩子们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看着,留心听着,唯恐看漏了,孩子们一直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厌倦反映,活动气氛活跃,效果非常理想,因此,教学中利用动画情景,让幼儿在视觉、听觉上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扩展孩子思维空间

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和感觉是有局限性的,幼儿凭借实际的参与行为获得的直接经验终究有限,而孩子的成长则需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获取信息,再经过思维加工纳入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作为学习者,有些信息可以直接用感官感受到,有些则需要通过电影、电视这类媒体,或通过文字、数字这类符号间接的感受到。幼儿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极大地延伸幼儿的感官,延长其感受时间、拓宽其空间领域、丰富其感性材料,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也使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如大海,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没有看到过大海就很难想象大海是个什么样的,大海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岛屿是如何形成等问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把大海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丰富他们的感性材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一定的动态条件,以此更好地激发其思维。

3、发挥孩子想象力、创造力

信息技术通过声音、图像等,不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例如:在大班诗歌《魔术师》的教学活动中,伴随着优美的诗歌朗诵,电脑屏幕形象地再现了"小蜡笔"这个魔术师的魔力:红的变太阳、黄的变小鸡、蓝的变云朵、紫的变老鼠、绿的变草地,直观的形象,加深了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幼儿通过绘画创造性地仿造出许多不同的诗歌句子。创新思维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我们还注重培养幼儿敢于产生疑问、乐意发表自己观点、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经常鼓励幼儿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发展其创造力。在教学中,通过现代媒体的介入,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定格,设置疑问,引起幼儿语言学习中的思辨。如:小猫为什么要带伞?它遇见大灰狼会怎么办?小熊为什么把肚子吃得鼓鼓的?云彩变成帆船,还会变成什么?桃花瓣象什么?可以当什么……问题情景的设置,幼儿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情景资源中,发散想象,预测、猜想事情可能的结果,多媒体教学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任由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飞驰、遨游,大大增加了幼儿思维的兴趣和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的思维在多媒体课件的碰撞和交互中大胆创想,各抒其见,积极争论,发表着自己精彩的演说。多媒体课件的介入,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学、去思、去探索,提示幼儿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考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设疑、猜想、解难,孩子们思维活跃了,语言也得到了操练。

4、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良好的心境是成功的一半。"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有孩子喜爱的各种情境,会唱歌的小动物、能跳舞的蔬菜,用这些活泼有趣的方式传播着中国和世界文化,引发幼儿产生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特别是音乐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CAI教学的立体声效果,为幼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音乐情境,以唤醒幼儿内心强烈的情感。如在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活动中美丽的海底世界吸引着孩子的兴趣,优美的音乐感染着孩子的情绪。当优美的音乐和小鱼游的画面出来时,孩子们也情不自禁跟着音乐做起了小鱼的动作。当跳跃的音乐和小鱼们吃食的画面出现时,我们的孩子也跟着做起了吃食物的动作。这个欣赏活动,正是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才使活动得以成功。活动中美丽的色彩满足了孩子们视觉的需要,动听的音乐满足其听觉的需要,孩子们触景生情,即学习了知识,启发了创造力,又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作用于教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学理念。

现在的幼儿教育发展很快,新《纲要》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我们幼儿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让教师进行学习。教师们能够快捷的搜索、收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和参考资料,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快速获取了信息。这些信息,使老师的眼界更宽、思路更广、观念更新。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组织活动的形式更新,方法更科学,幼儿获益也就更多。

2、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为教师寻找教学用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教师从繁重的、费时的教具制作之中解脱出来。教师们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腾出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使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有机结合。我在自己幼儿园进行了调查,让教师谈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想。一位教师这样说到:"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是真正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它弥补教学中制作教具的不足,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满足于图片、图书等,活动中幼儿的兴趣不高,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课前把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一些图片等按照教学程序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内容可以清晰又规范地出现在幼儿眼前,使幼儿轻松地学到更多知识,教学中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活动更形象化,知识更生动化,从而使活动更具有吸引力。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省时又省事。

3、互动交流合作,提高科研能力。

幼儿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了教师博客网站。这个博客网站是我们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收获、反思、教训一一记录下来,让教师通过这个博客网与作者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看法。同时,在博客区,我们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教育新方法。教师的工作、学习、交流、思维方式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 作用于家长,带领家长走进幼儿教育。

通过校园网我们真正做到了教师、幼儿、家长三位一体,积极构筑了家园、亲子的互动平台。网络为我们,为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使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更方便、多元、密切;使家长对宝宝的关注更全面、深入,亲子交流空间更大同时也使我们的活动更明朗。

1、活动内容丰富,了解更为直接。

幼儿园家长活动的内容又很多,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等。现代教育技术它丰富了家长会、家长学校上课的内容。改变了传统家长会以教师为中心,向家长报告幼儿园和孩子教育情况,并提出家庭要求的模式。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电视机、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单调的家长会多姿多彩。在家长会前,我们可以通过大屏幕闭路电视,把孩子在园的真实录象给家长看,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到幼儿园基本情况,近期教育教学新打算、新举措及新成果,使家长了解幼儿园、信任教师、信任幼儿园。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我们的家长开放日就非常成功。家长开放日,家长和孩子是零距离接触,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儿。中大班的孩子懂事了,情绪能够控制,而托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依恋性强,家长来幼儿园参加活动,孩子就要粘着家长,使教师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幼儿园就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把教学活动和幼儿的表现拍摄下来,制作成vcd,在开放日那天请家长看,避免了幼儿因家长在园而情绪不稳定的局面,家长开放日当天孩子和家长都很开心。

2、教育观念更新,提高育儿能力。

幼儿园建立了幼儿园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幼儿园开辟了家长学习专栏。点击幼儿园的这个专栏,我们的家长就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观念或者信息。比如,在春季流行病高峰期,我们就在这个专栏了增加了"春季感冒怎么办"、"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等知识,家长学习了就会采取相应措施,抵御孩子的各种疾病。同时,在家长学习专栏里,我们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提供给家长最具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如"怎样教育心理问题孩子"、"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成功家长秘诀"等等,通过在线学习,我们的家长转变了原有的观念,育儿能力也随之提高。

3、解除后顾之忧,交流方便快捷。

第4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变化,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至关重要,它是时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让时代所抛弃。只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又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新课程;辅助教学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特别是互联网,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问。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给我们初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捷径。现代信息技术以它独有的特点,摧毁了应试教育的堡垒,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活力四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是现代教育信息化不容置疑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初中教学的课堂中,我们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的课堂,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完美的结合,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当然在新一轮课堂改革下,提倡让信息技术走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它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符合时展的特征,当然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整合不是师生与电脑网络的简单相加,而应该进行必要的观念更新、技能培训,并结合学校实际和课程特点加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声形并茂的特点,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一些很难理解的物理现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就一目了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物理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计算机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例如,打雷放电这一现象,学生就很难理解,怎么产生的声音,怎么产生的闪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这样使得很抽象,很难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当然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度”。在哪些情况下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哪些情况下就根本不需要。所以我们要科学的控制这个“度”。因此,如何适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怎么用,用怎样的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呢?从理论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怎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为了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下面我根据自己初中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取知识多样化,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运用信息技术是辅助物理教学而不是代替,信息技术是为我们物理教学而服务的。因此,我们要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1.我们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我们运用的目的是教学方法多样性,能丰富物理教学的课堂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避免单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赶时髦”和“图新鲜”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仅仅流于形式,就会导致偏离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这样就违背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初衷,与此同时也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物理教学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所以我们在能不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例如,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有条件为学生做实验,学生做实验的热情特别高涨,就不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来活跃课堂气氛了。否则,将导致学生雾里看花,影响学习效果,达不到课堂教学目标。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是以实际探究实验活动为主,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模拟仿真实验活动的补充,让学生了解的更为清楚。我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要注意虚拟环境与真实情景的本质区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创设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换句话说,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为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服务,使得传统的课堂无法达到的课堂效果。我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的方式归纳为两种:1.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演示实验,使得课堂学习向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一些演示实验的素材,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这样抽象的微观世界和瞬时变化的物理现象,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理解。例如,“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如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演示实验,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物理教学的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物理情景设计和展现的工具。利用电脑及网络工具,再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设计物理情景,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物理情景,积累视觉,听觉等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顺利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自然景象进行观察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整合顺应时代的潮流,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是促进物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1]汪小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06(8).

第5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教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

根据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人,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必然在教学领域里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只有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进入教学艺术境界。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作用的倾向,甚至认为教学机器可以替代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论调。教学机器是不可能替代教师工作的,这是因为:

1.现代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例如:新人教版八年级的欣赏曲目《天鹅湖》选曲《场景音乐》。这段音乐贯穿正歌舞剧音乐的主题,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初步接触舞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光听是不可能全部理解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我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在边听边看中加深了学生对曲子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

2.不可忽视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一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七年级第十三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时,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很熟悉,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我将澳门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歌曲的创作背景等录像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澳门,并且精心组织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我将《七子之歌一澳门》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同学们已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所感染,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三、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则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的魅力,甚至会使教学质量下降。

1.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运用媒体而运用媒体,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十三课欣赏曲《悍牛与牧童》时,我设计了野牛、牧童、众多壮汉等不同形象。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中分别出现了宁静的原野、牧童吹短笛、众多壮汉制服野牛、牧童拿青草驯服野牛、牧童骑着野牛远去的场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精心准备,做好课前的检查工作。这无疑是保障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之一。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把怎样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精心计划,精心准备。在我们的教案中应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式。在课前应检查设备有无障碍,所用教学媒体软件,必须事先看一遍、听一遍,以免临时出问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时间。

3.上课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哪些时候应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最佳时机,以保证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选择、制作多媒体时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要选择那些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的多媒体,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

第6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探索实践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谈谈个人体会,愿与同仁探讨。

1.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1 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1.2 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1.3 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2.实施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2.1 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2 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年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3.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3.1 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我们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有名望教育专家到校讲学,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3.2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我们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3 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4.1 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4.2 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第7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基于标准所述,我们就应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程采取 “大力开发”策略,构建以下认识。

一、牢固树立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在观念上的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和工具,是营造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个重要保障。《标准》这一理念,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思想上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加强这方面建设和紧迫性,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树立融合的观念,有意识地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二、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计算机、电子白板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这无疑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教育的现状。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合理使用,在课外重视引导,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积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手段之一,这一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提高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面,根据自身教学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因素。

1、让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你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成人如此,儿童更是如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的好坏。教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而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富于动感的动画设计,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兴趣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如:我在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用课件出示了一幅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场面,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了课堂上来;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相关数学信息,进而从加法过渡到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从枯燥的计算变得兴趣化,学生争先恐后的算出跳绳的多少人,打乒乓的多少人等。又如在上角的认识一课时,通过课件呈现,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角,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更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教学是数学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讲了半天,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运用起来就漏洞百出。而利用多媒体可以使重点形象化、加深印象、易于掌握,难点具体化、直观化、易于理解。如:我在上表内乘法课时,出示了一道应用题:有一根木头,把它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3分钟,一共要锯几分钟?学生独立思考后,出错率比较大,于是我用课件形式呈现了锯木头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了只需要4次,就锯成了5段。当然,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大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更能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可以增大练习容量,提高练习质量

传统的教学活动空间是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个讲台构成,作为小学数学,练习必不可少,如果在一节课上多次的写、擦,使得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忙的不可开交,而效果却并不一定很佳,学生反而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多媒体具有强大记忆、存贮功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所需练习制作成PPT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将学生中不同的解答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达到一题多解的目的,这样既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又使学生学得轻松。

四、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不利因素

第8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笔者进行了多年“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本文依据笔者的经验谈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感受和认识。

一、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含义及理论基础信

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融入信息技术,使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设计、协作学习,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意义建构。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时,往往是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看、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整合方式就没有体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优势。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改革了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了学习的环境和工具,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模式

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模式是指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教师由以课堂的中心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信息技术也由灌输知识的工具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进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展示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生物课堂和课余时间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浏览等形式收集有关“心脏”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再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整理,提出建议、设想,再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主题内容做成个性的网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成果,全班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三、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优势

1.体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对于所学内容不明确的或不易弄懂的,可以到相关网站(可以由教师提供)或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查找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基于网络的的学习具有合作、交流、互动的特点,学生间可以相互交流,还可以在网上交流。可以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交流、合作的过程,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在合作、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2.优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其信息能力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般都采用“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手段也从演示教具变为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工具。在网络环境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是多向互动的,可以通过检索、学习、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

第9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课程 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45-0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呢?本人认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利用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良好的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及,很多中学配备了微机室、专用多媒体教室,建立电教中心,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打下了硬件基础。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摆在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整合谈谈自己的感触。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正如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资源,但有些却在千万里之外,学生不可能随时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信息技术可以助一臂之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力手段,不论是课堂教学中的课件展示,还是利用课程辅助学习软件进行人机对话,或是在物理实验中借助“仿真物理实验室”来完成一些现实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等,这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并延伸到课外,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气体性质这一章节中,通过电脑模拟演示一些在教室里难以一时完成的生活现象(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马路上的一辆自行车突然爆了胎;装了热水的保温瓶如果拧的很紧,等一会儿就很难打开瓶盖等),通过电脑的演示,使这些现象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

2.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然规律,激发其兴趣。

例如,高一物理《查理定律》,这一堂课是以dis系统和信息技术结合的实例。首先在这之前学生们都基本上具有了使用dis系统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实验室给学生准备了烧杯、小密闭的烧瓶、热水、冰块、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计算机。先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在烧杯中放一些热水,把密闭的烧瓶放在烧杯中,用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测出烧瓶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同时把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然后在烧杯中不断地放入冰块,测出随着温度降低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最后通过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学生自己可以总结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其温度和压强的关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其求知的欲望。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模拟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多媒体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即用16匹马来拉球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的演示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转贴于中国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而教学情景的创设是重要的一环。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随着信息的普及,课堂信息量较过去有量和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对知识的形象、规范、科学的展示等刺激了学生的大脑皮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对信息的大量整合,对展示与练习的快速呈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许多过去只靠板书呈现的东西现在只需一键下去,就呈现出来,过去靠大量词汇描述的事例和现象现在通过声和色的立体呈现就可让学生熟记于心。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只需老师稍加引导就可高效自主的学习。中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一方面改变了教与学的环境,通过情境创设和网络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有趣的和有成就感的活动,注重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知识的呈现方式由单媒体变为多媒体;知识的获取方式由单一性变为网络化;知识的掌握方式由局部刺激变为多元刺激,这些改变会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主动学习优于被动学习;多媒体学习优于单媒体学习;网络化学习优于单一性学习。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环境学习,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同时也培养了理解学术观念、驾驭学科知识的能力,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一种比较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网络学习方式,它不排斥教材中的知识,教师选择的课题或学生自拟的课题都是以教材中的知识为生长点,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环境保护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通过这些渠道,学生会了解到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污染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目前的几种主要危及人类的污染问题以及污染现状,从而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班级校友录等,甚至可以用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

转贴于中国

三、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与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中国

1.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想证实汤姆逊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逊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著名物理实验,高中物理课本是以文字和插图形式描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因为是静态的,比较抽象、枯燥,不易被学生所接受,利用几何画板或flash制作成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观察“α粒子散射实验”。教师只提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建立起“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种观念的建立和理解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物理情景认真反复地观察,主动思考来实现的,是一种直觉。

2.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中,由于实验中的小球在空中运动太快,学生看不清,教师通过先做实验,学生观察,再看电脑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轨迹图像的课件,借此演示平抛小球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就显得轻松容易了。可见,课件的制作,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详细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旧知识的“温故”和对新知识的“知新”,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仿真实验室和营造理想化状态下的实验环境

在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因此有许多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提出了较多的限制;另一方面有的物理实验会在空间、时间和器材等方面受到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就能解决上述问题,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来探究物理实验,与我们在物理实验室使用真实器材做实验完全一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实验,进行数据读取、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果等。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教学中,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若用课本上的表述,学生很难理解,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速度的原因?学生可以想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开始用动画来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过程,由于这个实验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可以将现实中无法完成的“理想实验”得以实现。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并不是都有必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从实效性的角度出发,应选择教材大纲中的重点内容、教学评价中的热点内容,用常规教学法不容易讲清楚的内容、其它媒体难于代替的内容等。如物质微观结构、工业生产的流程、危险性的实验、变化速度太快或太慢的过程(如爆炸、煤和石油的形成)、成本很高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