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

第1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语言学习的基础就是词汇。在汉语国际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效果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不但自身要掌握汉语词汇知识,而且要在遵循词汇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汉语词汇的特点,不断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汉语词汇教学的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以在中国学习汉语为学习背景的外国学生为调查对象,提出适用于汉语词汇学习记忆的几种记忆策略,分别是艾宾浩斯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以及字形的记忆法。本文的特点是基于汉语词汇音、形、义三个方面的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记忆策略,给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的同时提供一些有效的记忆手段,改善词汇学习过程中记忆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法;记忆方法

引言

在汉语国际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成为连接课堂与实践操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词汇的教学也是句法和语法的基础教学,对外国学生学习好汉语有着很大的影响。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语言,怎么样可以让汉语词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有效的记忆并可以持久的停留在人脑中呢?我们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并进行词汇教学的方法创新,尤其是词汇教学中的记忆方法创新。随着近几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汉语成了外国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以及汉语的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一个外国学生是否能够学好汉语的最明显表现就是可以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就像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一样,一个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的高或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学生对词汇量掌握的多与少。事实上汉语词汇教学与记忆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由于汉语是语义形的语言,所以汉语中的词汇都会有其产生的缘由,甚至是演变的过程。因此汉语词汇教学要与汉语词汇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教学与记忆的方法,这更有利于记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学习效率,改善词汇教学在现状中被忽略的现实以及可以改善学习者记忆的问题。

从多年来众多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词汇教学的研究中来看,不少学者依据汉语的自身特点和结合心理学,认知学等学科提出适用于汉语国际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词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学习,还要学习汉语言的文化精髓来帮助汉语词汇的记忆。汉语词汇的学习对于外国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改善提高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灵活运用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样看来汉语国际词汇教学尤其是词汇记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在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规律。他证明了记忆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忆有意义音节的速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只要在可记忆的范围内理解了所学习的知识,就可以记得很快并且准确的记忆知识,若是死记硬背那效果就会差很多。

胡明扬认为:“语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改进语汇教学,首先必须破除不同语言词语之间存在简单对应关系这种观点,要深刻认识不同语言词语在语义概括方式和范围方面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词汇这个薄弱的环节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改进词汇教学现状刻不容缓,但具体的改进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与实践。

针对现阶段汉语词汇的教学状况与记忆效果,研究中仍有需要注意的一些前提条件,在条件的限制下进行研究测试,找出汉语国际教育词汇教学与词汇记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笔者在这篇论文中简单研究了几种在词汇记忆中用到的记忆法,并付诸于实践进行检验。

(一) 汉语国际教育词汇教学中已有的教学法分析

想要搞好词汇的教学,就要根据汉语词汇自身的特点,并且运用适当有效果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我国从系统地产生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一直到现在,主要应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以句型训练为主的直接法;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结构――情景――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有“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我们不难看出上面提出的这三种词汇教学模式都是与语法相关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现阶段的汉语词汇教学中语法的教学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而词汇本身的教学却被忽略了。近几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汉语词汇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想要彻底的改变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1.1直接翻译法

为什么说汉语国际教育词汇教学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笔者认为很大原因是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直接翻译法。举一个简单的词汇例子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妈妈”这个词汇的时候,很自然会对应到英文的“mother”,虽然这样能很快明白这个词汇的意思,但是这只是停留在暂时的记忆阶段。想要真正理解不仅仅要理解词汇的意义、发音,还要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把“妈”字拆开来讲解,左边代表女性,而右边是一匹马。由瘦弱的女性来牵着马,显示出妈妈的不容易,十分辛苦。再比如说孕妇的“孕”字,学习者看这个字的第一印象是有点复杂的,如果只是翻译成“pregnant”只是能让他们互相对应词汇和意义,但是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是很差的。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把这个字分成两个部分来讲解:上面那部分像是一个女性挺着大肚子,大肚子里边有个“子”,告诉他们“子”在中国以前的时候指的是子女。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形义的结合使汉语词汇更具有吸引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向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展示出汉语学习的趣味性,不再因汉语的复杂而产生畏惧的心理。

1.2多媒体教学法

所谓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直以来被我们所熟知的,可以说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教学过程当中。它利用了计算机、投影、电视、幻灯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声音,图像等直观性的信息内若,并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模型、黑板等)方式作为基础,二者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作为现代的汉语国际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理论并且可以熟练地进行操作,依照汉语词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适当的结合,就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与记忆效果。

在现代的各类教学中,多媒体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课堂中去。一堂生动的多媒体课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比如说在学习“西红柿炒鸡蛋”这种典型的中国菜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词汇教学。放一些图片以及带声音的动画、视频于一体来进行词汇的演示,让词汇好像拥有了生命。与此同时还可以把所学词汇的使用语境做成动画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词汇所适合运用的语境,同时还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生动又具有趣味性的多媒体课堂往往能够给外国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理解记忆。

(二) 汉语国际教育词汇学习中相关的记忆方法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音和义的特点,就汉语词汇来讲,它本身就是音(声旁),形(汉字的形状),义(意义)三个方面结合的整体。每一种不同语言的音形义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由此可见音、形、义是学习语言的三大要素。同样我们都要抓住汉语词汇音形义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汉语的词汇是由汉字组成的,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工具,所以汉字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想要真正学好汉语就必须要学好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可以把汉语国际教育词汇教学法与汉语词汇音形义的特点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关于词汇音形义的记忆策略。我们可以利用汉语词汇这样的特点来分别对音形义三方面的特点进行相关记忆法的匹配,不同的汉语词汇应当根据其特点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记忆方法。

2.1艾宾浩斯记忆法

词汇的记忆并不是一时的,即使是选择了一种适合的记忆策略但还是需要不断地重复才可以让所学的词汇达到灵活运用熟记于心。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规律就是我们最好的指导,他根据人的记忆规律,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多次重复,最终使短时记忆转化成为长久性的记忆。我们可以发现,看不到的规律也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我们需要在遗忘率最快的时候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复习,阻止知识的遗忘。不断的重复把短时间的记忆转换成了长时间的记忆。

2.2部件教学记忆法

黄沛荣这样认为,部件是字形结构上最基本的单位,可以小至笔画,大至部首。透过部件来学习汉字,不但可以化零为整,减少学习障碍,更可以促进汉字学习的效果提升。

汉字的部件多有其自身的含义,甚至有的部件就代表了整字的含义。同时利用相同的部件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汉字,例如:“木”可以延伸出“林,森”这是根据同形的部件延伸出来的。还有同音的部件,例如:“才”延伸出“财,材”等,这一部分都有共同的声旁,根据不同的意义代表选择了不同意义的部件。这样归类对比的汉字教学也是可以加深外国学生的记忆的。

(三) 汉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分析描述

之前我们主要讲述了基于汉语词汇音形义三方面的特点而延伸出的艾宾浩斯记忆法、部件记忆法,还有一些本文没有提到的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这些记忆的策略都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改善记忆的现状,当然记忆并不是一时的,它还需要重复,不管运用什么样的记忆策略去帮助记忆,都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在适合的记忆方法的帮助下再不断的“温故”,克服人脑的遗忘,这样的记忆才是有效的永久的。对于学习汉语词汇的外国学生来说这才是最终的目标。

(四) 本次讨论的结果

外国学生在教师教授汉语词汇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去寻求适合本学习阶段的词汇记忆方法。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的学习习惯与中国的学生不同。外国学生更乐于用联想记忆法、情景记忆法,这些带有趣味性的记忆法使得汉语词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这说明在汉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外国学生更适合互动的学方式,所以提高对词汇学习的趣味性是有一定的必要的。

从该讨论的结果来看,具有趣味性的词汇学习对外国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并且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加,记忆的准确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结 语

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引导学生注重汉语词汇的深层意义,不止停留在音形的记忆,更多的延伸词汇的文化部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留学生不仅仅要注重汉语词汇的记忆学习,还要不断改善自身的不足,对自己的学习记忆过程不断地进行反思,寻找更有利于自己学习记忆汉语词汇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去。比如,在记忆汉语词汇时使用适合的记忆方法,例如联想法可以联系相关的实物,相关的读音,并做到定期重复的记忆。选择丰富多彩的记忆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词汇学习的乐趣并且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12.

[2]李双梅.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黑龙江史志,2009,209,135.

[3]李菲菲.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4]刘颂浩.阅读课上的词汇学习[J].世界汉语教学,1999,4.

[5]杨丹珠.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09,12.

第2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汉语国际教育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备受注目。中西方文化差异存在于思维方式、教育、交际礼仪、商务往来等诸多方面。在当今这样一个言出必文化的年代,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均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理论基础。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状况

(一)翻译教学与文化教学

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而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当前,“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实践活动”已经达成共识。在进行不同文本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化翻译难以相互依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实现交流之前,需要首先完成翻译这一重要的环节。受不同个体自身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等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在进行文化翻译的时候,会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多样性。因此想要做出最合理的翻译,就必须透彻的研究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不同语言文化所具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翻译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文化沟通,实现语用意义的等值转换。学生在进行翻译学习的时候,需要掌握不同文化语境下所涉及到的特定文化。例如: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在翻译下面这句话:“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的时候,一些学生便将其翻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实际上,正确意思应该是“约翰值得信赖。他既忠诚而又规矩”

总之,学生也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等,并积极结合语境和现实情况等,方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

作为典型的跨文化活动,翻译成为考验学生对文化的领会能力以及跨文化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翻译教学时,对于不同的文本,教师要让学生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立足文本本身的具体内容,不得脱离原文本。但是,翻译也同样不能受到原文本的过多约束和限制。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翻译的时候不仅要保持形式上与原文的一致,还要保证在基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等方面的高度一致,从而有效的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差异以及翻译人员自身实际情况的影响,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效果。但是,只要能够紧密结合原文的语境等,变可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例如,在莎翁的《哈姆雷特》中,在第三幕的第二场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在讽刺自己的同学吉尔登斯吞的时候,便利用了双关的手法。哈姆雷特告诉吉尔登斯吞“Call me what instrument you will”,并说道,尽管“你”可以“fret me”,但是“你”却无法“play upon me”。在这里用到了“instrument”和“fret”两个单词。我国的学者朱生豪和梁实秋在翻译这一部分的时候,便均将这个双关语直接翻译为“撩拨”。“撩拨”一词与现实情节密切相关,并和其中包含的“骚扰”的含义相呼应,令读者一目了然,达到了较好的翻译效果。为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西方文化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报纸、网络、书刊杂志来积极了解西方文化,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等,以切实提高自己的翻译、表达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不同文本内容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立足文化差异,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始对文本进行翻译之前,首先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内容,对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等进行了解。然后,以相应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对文本进行翻译。对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的问题,要注意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和内涵,合理的进行处理和翻译,以保证意义的准确性。对学习汉语的广大留学生来说,翻译课堂上,不但需要学习对具体的文本予以翻译,还需要领会到其中的中外文化交流内涵。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与中国文化以及翻译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们踊跃参加,以增加自己的中国文化知识积累,并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等。

参考文献:

[1]Linell, Davis. 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9.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1999.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第3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一、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学院已成功培养2400多名留学生,教学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品牌特色课程的缺乏、优秀留学生的流失、师生比例的不协调、过程教学监控的不完备等方面。

(一)品牌特色课程的缺乏义乌工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所招收的留学生与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校情况不同。来义乌学习的留学生多以语言学习为目的,他们对汉语学习的速成性、实用性、有效性有较高需求。现今学院的课程设置体系虽然相对完善,但却无法满足留学生对语言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求。学院的留学生对商务汉语的兴趣较高,先前开设的商务汉语主要针对零起点水平的留学生,将商务汉语融入口语课,由于零起点水平的留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与语法结构无法满足他们日常商务表达的需求,因此教学效果欠佳。

(二)优秀留学生的流失优秀学生是高等院校的无形财富,优秀的留学生是学院教学素质和教学环境的直接见证者,也是地方高校的一张张“活名片”。作为义乌唯一一所高等院校,义乌工商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虽以语言生为主,但也有一些优秀的学历生,除了少数留在学院继续学习专业外,还有一些优秀的留学生分别到了广州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学习专业,这些学生在选择深造学校时最先考虑的是义乌工商学院,而由于学院为高职院校,无权授予本科文凭,故他们只得选择其他高校就读。学院对优秀毕业留学生的管理缺乏有效地追踪研究机制。除选择其他高校深造的留学生外,学院的语言生毕业之后多从事商贸业。留学生离校后,学院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活名片”,进一步了解留学生毕业后在商贸活动中所必须的语言及贸易知识,未对学院的教学成果开展追踪反馈,并借机进行宣传。

(三)师生比例的不协调义乌工商学院的留学生招生规模日益壮大,但存在师生比例不协调,班级人数基数大的问题。以2013年秋季为例,学院共计招收360多名留学生,分为12个班级,每个班平均30人次,班级人数多,不利于课堂教学及管理,教学难度尤其体现在入门阶段的留学生上。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需要高频率的操练,而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造成部分学生入门阶段的发音得不到及时纠正。另外,语言生入学时间不一致,学生目的和学习能力不同造成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院目前的教师配备尚无法满足当前的学生要求,班级人数基数庞大势必造成同一个班级的留学生学习进程不一致,降低了教学效率。目前,学院对外汉语一线教学教师仅31人,且由于教师除承担汉语国际教育外,还需承担不同分院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平均授课14节。教师疲于完成授课计划,跨多个班级上课缺乏对学生所掌握语言知识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完备教学过程监控是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今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尚需完善,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除了10名教师具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背景外,其余教师由文秘专业和外语专业教师组成,虽经过相关培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外语专业教师行课时习惯用英语进行教学,对汉语的语法缺乏系统性了解,入门阶段对汉字不够重视等;文秘专业的个别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相对薄弱;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由于年轻,缺乏教学与管理经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大致分为零起点水平、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四个阶段,由于留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大,在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要求方面体现出不同的需求。语言生重视口头语言的学习,学历生重视书面语及文化的学习,这给课堂教学及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此外,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完备还体现在学院缺乏对教师教学技能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目前学院除了对教师日常的教学材料如教学计划、教案、授课日志、期末考试等有严格规定外,缺乏对教师日常上课能力的考察。学生从零起点上升到初级水平,没有强制要求针对性地分班测试,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力。

二、学院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对策

通过分析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可从国际化交流和师资培养的加强、品牌课程和国际化氛围的设计、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加以改进,立足于义乌和学院实情,推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高水平、高层次发展,提高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加强国际化交流和师资的培养自学院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以来,学院十分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大大改善了留学生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学院仍需注重对师资的培养,鼓励教师“走出去”,开阔对外汉语教师视野,并引进先进的教学法,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科学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国际化交流,大力开展国际交换生和交流项目,吸引越来越多国外高校的大学生来校就读,提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办学层次。2013年暑假,学院派遣了包括4名对外汉语教师在内的考察团前往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系统学习香港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教育理念,同时实地考察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几所高校,全面了解了香港高校的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学院要将汉语国际教育做大做强,必须将语言培训上升为专业层面,不能单纯将教育目光停留在完成语言培训的任务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学习最新的教学法,并重视科研的国内和国际对话。目前,学院已有三名对外汉语教师以孔子学院公派教师的身份到美国、约旦等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多名教师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学院仍应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加兄弟院校一线教师的交流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国际汉语教学的研讨会,参与专业知识的培训,避免知识老化和知识结构的僵化,博采众长,最终形成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和优势互补。目前,学院拥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达到10人,初成规模但缺乏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加速高水平的团队建设,实现教师之间以老带新,教学方面以新替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打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教学水平够高,科研能力够强,管理与创新能力突出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团队。迄今为止,已有韩国、波兰的高校与学院建立交流项目,将优秀的人才输送到学院学习汉语,选修双语课程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并走入社会进行专业实践。学院应走出国门,宣传自身特色,挖掘潜在的交流项目,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校就读,丰富学院留学生的文化结构。

(二)品牌课程和国际化氛围的设计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柯林•卢卡斯曾说:“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因此而强大!”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与周边省市的名牌大学相比,存在品牌效应、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如北京华文学院利用地理优势,专门开设了短期文化体验班,通过游教与文化课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既陶冶了情操,又开阔了眼界。学院在留学生教育中要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办出特色。可借鉴北京语言大学针对HSK五级水平留学生开设的商务汉语课程,在提高学生汉语技能的同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向学生介绍当代中国经济、商务、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及现状,为其今后学习或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义乌工商学院应结合义乌市场,针对HSK三级水平的留学生开设适合在义经商就业的留学生的商务汉语课程,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并打造具有义乌商贸特色的“商务汉语”品牌课程。2012年出版的《走遍义乌汉语300句》即是立足于本土的教材创新尝试,该书使学院的留学生及在义生活的外籍人士能更快地学好汉语,融入义乌,加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和对义乌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学院应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义乌这座典型的商贸城市特点,打造“商务汉语”品牌课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强调与国际社会及市场接轨。在国际化氛围的设计方面,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不应满足于当前的课程体系,应加大对留学生的文化引导,开设丰富多样的文化课程,如中华武术、剪纸、书画赏析等,开展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参观义乌古迹,走进义乌展会,体验义乌农家生活等,加强中外学生交流,开展联谊晚会,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第4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国家汉办2007 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文化与交际”进入国际汉语教师五大标准模块,中华才艺课程在这种形势下势必将会越来越被重视。然而现在教学中广泛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课时不足,课程内容单一,师资力量有限。

秉承“把时间还给学生”的理念,我校在近几次大规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大量缩减了课时。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才艺课程已经缩减到24学时。很显然,极其有限的学时,不够理想的授课时间无法让学生只通过课上时间将中华才艺技能进行较大的提升。除此之外,此课程尚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材与课程大纲,我校的做法是将此课程进行模块设计,模块的设定主要依据对我校留学生才艺需求的调查结果以及教师的基本判断。因此我校的中华才艺课程目前的问题是课程内容不定,有的内容过于陈旧,有的内容过难,学生无法在极其有限的学习实践中获取技能。另外,中华才艺课程对师资的需求比较高,学校很难进行师资储备,因此我校主要是按照板块由具有某方面才艺特长或从事过某项工作的自有教师共同承担,这虽然一定程度缓解了师资的问题,但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且不够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的实际情况,因此授课情况并不够理想。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对此课程进行科学地设计。

一、课程设置

尽管目前各校留学生数量不同,来源不一,但是都有着对于中华文化体验之需求,鉴于目前汉教专业的中华才艺课程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作为依据和参考,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培养方向、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点以及中华文化的代表项目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

我校位于东北地区,主要面对韩国、俄罗斯等国的汉语教学培养学生,总结历年来的中华才艺教学,结合培养目标,依据24学时的课时要求,我们认为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太极拳、剪纸、京剧、书法等。

由于功夫电影在过去几十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有对于太极拳的体验要求。太极拳不仅仅是武术的一个类别,它还具有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因此太极拳对于留学生来讲具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也是留学生们首选的文化体验项目。剪纸艺术是在我国影响力很大的传统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留学生们对于凭借剪刀等简单工具即可创作出一副生动的艺术品的剪纸工艺非常惊奇。而剪纸中代表的文化意味也让学生们无限回味,如喜字、福字、鱼跃龙门等。因此剪纸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能够让留学生在学习中领略丰富的中华民俗文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形式,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戏剧元素,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唱腔发音很有特色,服装精美,京剧脸谱很独特,这些都成了吸引留学生的重要特点。书法是汉语书写工具的艺术表现,深得留学生的赞赏,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一笔一划,结构安排,无处不是艺术。书法能够使留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体会中国文化。

二、课程设计(以太极拳模块为例)

目前中国才艺课程的开始一般都采用课程模块的形式来进行,对于我校的24课时的课程设计3个模块比较合理,因此以下采用其中一个模块来说明中国才艺课程的课程设计。

太极拳是非常具有专业性的武术项目,因此虽然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对此已有涉猎,但是非体育专业的本科学生也不可能在短短的8个学时里面真正抓住太极拳的精髓,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太极拳非常专业,因此教学内容需安排具有代表性的,喜闻乐见的,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项目,如“杨氏24式”,动作较为简单,而且动作衔接难度不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教学方法

中华才艺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因此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辅以视听法、模仿法、情景法等。

(三)教学设计

太极拳模块共设8学时,每学时45分钟,共分四次课进行讲授。

第5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多义动词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62-01

多义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学生学习韩国语词汇的难点所在。在韩国语中,将具有两个以上相关意义的词称为多义词。多义词的意义分为基本意义和扩张意义两部分。基本意义指词汇所具有的中心意思,扩张意义指由基本意义引申出来的相关意思。本文只探讨中国学生对多义词当中的多义动词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方法。

本文以本科韩国语专业三年级的10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韩国语多义动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词汇量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课本提示的单词的学习,不扩充了解相关的词汇,导致其对多义动词的掌握不够。其次,学生虽然知道韩国语多义动词的存在,但并没有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也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的学习方法。最后,学生不了解多义词的意义扩张原理,只是生硬地背词汇,导致很多时候错误地理解词汇的意思。

现有的多义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词汇意义传达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讲授了多义词的意义扩张原理之后,让学生能动的理解和掌握多义词的教学方法会更有效。具体实施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 根据意义扩张原理进行讲授

首先,介绍多义词的基本意义和扩张意义。多义动词的扩张意义非常多,可以根据使用频率的高低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情况,规定出多义词的扩张意义范围,传达给学生。例如:“??”,可以列举以下几项意思:对;符合;

适当;肯定;是那样等,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楚的意

义扩张表格。其次,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多义词的意思,让学生在文章当中体会多义词的扩张意义之间的细小差异。例如:“??”,“?? ?? ??? ????”(世

民,你住在哪里?)“?? ???? ???.”(我住在北

京)“??? ??????”(你做什么生活?)“??? ???

?? ???.”(我在公司上班)。这里的“??”根据上下

文,分别翻译成“居住”和“生活”。

二 使用连语关系进行讲授

连语关系分为词汇连语关系①和统辞连语关系②。如多义动词“??”的词汇连语关系如下:??? ??

(看眼色)、?? ??(修理)、?? ??(相亲)、??? ??(考试)等。“??”的词汇连语关系如下:

??? ?? (上了年纪)、??? ??(称心、满意)、?? ??(睡着)等。统辞连语关系如下:-(?)? ??

(通过……来 看)、-(?)?? ??(认为)、-?/? ? ??(会;以为)等。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些固定搭配,更有利于其理解和学习多义词的意义。

三 采用课堂活动进行讲授

可以采用做游戏猜多义词的意思、收集单词的多个意思制作单词卡、用同一个单词的不同意思组织会话、选择对应关系连线等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趣味课堂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韩国语词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语法和听力学习的补充内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多义词的学习更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认为有必要认真研究多义词的概念、形成原理,并针对中国学生学习的不足,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多义词的教学,以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

注 释

①词汇连语关系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汇之间形成的密切的共存关系。

②统辞连语关系指只能和特定助词结合,表达固定意思的连用关系。

参考文献

[1]???.??? ???? ?? ???? ?? ??[D].

????? ?? ????,2008

[2]???.????? ??? ?? ??? ?? ??[D].

????? ?? ????,2008

[3]???.????? ??? ?? ?? ??[D].?????

???? ??,2008

[4]???.???? ?? ??? ?? ?????? ??[D].????? ?? ????,2008

[5]?? ?.????? ??? ??? ??[M].???,

2005

[6]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日本人如何理解中国文化

词源探讨与国际汉语教育

慕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在京高校留学生语言适应性研究

在京留学生生活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法类课程初探

适应海外教学环境的汉语教材编写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案例教学

在京留学生心理适应性调查分析

新加坡华文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短期班课堂教学规范化设计的构想

从认知语义的角度看“??”和“给”

虚词:基于对外汉语阅读的再认识

浅谈俄罗斯商务汉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路径选择

日本汉语高考试卷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语料、语料驱动和语料驱动学习

汉语测评自动化的需求、发展与对策

语言和文字分步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库建设的相关思考

中高级汉语口语教材话语标记语分析

“毕竟”类语气副词的教学研究与设计

汉语国际传播中判断句的句法定位及教学

越南的汉字应用和汉字教学现状分析

对日汉字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针对日本学生的汉语简体字多媒体课件

从语言哲学,看国际汉语教育的文化政治意义

非汉语环境下汉语背诵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国际汉语教学创新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英语背景国际学校汉语课程:困境与变革

在京留学生文化适应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京留学生北京文化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两岸四部初级教材零起点语音教学模式考察

汉语国际教育用汉字表的字义信息标注初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教材研究

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声学研究

泰国大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

对高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项目选择问题的考察与思考

影响美国学生双音节汉语声调发音因素的语音调查

汉语测试跨文化理解听力题分析和文化层级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与国际汉语教育的本土化

由字到辞,减字增辞——论国际汉语教学的字-辞关系

课堂多媒体呈现对留学生习得汉语“在”字结构的影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PPP模式和PACE模式对比研究

从“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则”谈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问题

从提高教师职能出发——新加坡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思考

上海重点高校与在沪境外教育机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第7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海外汉语教师。随着汉语热的到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都开设了这样一个新兴而热门的专业。《现代汉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一直承担着传授现代汉语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重任,这门功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从事汉语教学的能力。然而,由于师资力量、办学经验、教学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新建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热情并不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以笔者任教的晋中学院来说,我们给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00余名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对《现代汉语》这门课“很有兴趣”的学生仅仅占15%,“有一定兴趣但不知道怎么学”的占50%。调查结果显示了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进行初步的改革和探索,希望能改变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也希望能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有一些启示。

一、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教学目标。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2007年成立之初,只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方面体现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略有不同,对于《现代汉语》这样一门在两个相关专业同时开设的主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时数甚至于教学内容上都没有任何分别。而由于师资有限,我们讲授《现代汉语》课程的老师既要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讲,又要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讲,这就导致这样一种结果: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材、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课时,但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学生所学专业不同,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从人才培养目标上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培养“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能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才”,所以,《现代汉语》在不同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数的安排上,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现代汉语专业是相同的,都是每周3课时,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这是不够的。教师经常是匆匆地讲完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根本没有时间去延伸和拓展这些语言理论。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实际存在脱离现象

在我们组织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多选题:

你认为现代汉语课应该教哪些内容比较好?A.以教材为体系的教学内容;B.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C.组织与语言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D.了解语言学界最新动态。

有15%的学生选择了A,60%的学生选择了B,40%的学生选择了C,15%的学生选择了D。从学生们的选择上可以看出,该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语言知识的实用性,小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满足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小部分考研的学生希望能了解学术前沿的动态,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跳出课本,选例注重现实性,讲解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古板单调,缺乏创新性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内容死板”,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化,即以老师为主体,先讲些枯燥的语言理论,再举几个“循规蹈矩”的例子。而如今,用这样单一的教法去教这门传统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这个新兴专业面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以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是“用好汉语”,而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不但要用好汉语还要会教汉语”,学生在具备更深厚的汉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解决汉语运用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这时,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二、《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

(一)重新确定教学目标,修订教学时数

为了使学生胜任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我们应当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明确为: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文化语用的基本规则;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的言语现象;掌握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能发现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语用上的错误,并能够运用所学汉语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指正。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现代汉语理论知识要求更高更细,建议由现在的每周3课时增至4课时,这样教师也能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设计练习和课堂教学模拟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结合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即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部分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教学需要,增加文化语用部分。具体如下:

语音部分:语音部分除了要学好普通话的声韵调,还要强调汉语语音和其他语言的差异。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的差异,往往就是学习的难点。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声母就是难点;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学生,韵母是难点;对我国维吾尔族学习者来说,复韵母是难点。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汉语的清浊辅音、声调、语流音变现象、儿化现象等都是教学重点。这些外国人语音学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在语音教学部分予以强调。学生不仅要准确地说出每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还要用舌位图等方法来说明如何发这些音。

文字部分:文字部分的学习仅仅要学生掌握教材上有关汉字的笔画、笔顺、构造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组成汉字的笔画数目众多,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认知汉字的过程是音、形、义的结合,对于习惯拼音文字的使用者来说,必然会感到汉字难认、难记、难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教会他们深层次地认知汉字,必须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熟悉传统的字源学“六书”理论, 能运用“六书”理论对一些汉字进行音、形、义的解释。

词汇部分:在讲授词汇部分时,教师要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词汇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词汇解释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引导留学生对现代汉语词汇分类别进行学习:对于基本词汇,重点要了解其理性意义,有多个义项的还要注重分项理解;对于一般词汇,除了要介绍理性意义,有的还需要介绍来源(如“模特”),有的要介绍感彩(如“老头子”),有的要介绍文化色彩(如“走狗”),有的要说明形象色彩(如“美人蕉”)等。对于汉语词汇中独有的一些文化词(如“红娘”)、一些很难使用的虚词(如“并”与“并且”)、一些难以辨析的同义词和反义词、一些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词新义(如“给力”)则需要通过使用实物或图片、运用对比或类比法进行练习。

语法部分:目前国内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般都很注重语法部分的教学,而且学界的共识是要重点突出外国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语法现象。这一点当然很重要,外国学习者容易出错的把字句、被字句、兼语句、连动句等都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就要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的语法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并纠错。但是,除了这些传统的教学内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法教学还要格外注重语言对比教学,如在讲授词类时,可以从汉语和英语的对比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的个性不同,认识到汉英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截然不同的关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以后的语法教学问题。

文化语用部分:目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大都没有语用章节,但是很多语言交际是离不开语用知识的,如中国人的见面问候语、告别方式、道歉、请求之类,这些文化语用规则必须渗透进教学中。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提倡创新性和实践性

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的现实下,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方式。

1.方法多样化,提倡创新性。在现代汉语课堂上,不能仅仅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而要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可以使用比较法,拿学生熟悉的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把方言和共同语进行比较,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语言理论有全面的理解。例证法是《现代汉语》教学常见的方法,但传统的例证教学法往往是举一些“循规蹈矩”的例子来验证语法规律,至多再举一些不“合乎规矩”的例子来分析其不合乎常理的原因。这些都是在围绕着语法规律说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上,我们更应该围绕着语言学习者说事,即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出发,采用“案例教学法”,大量搜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集中出错的案例,“对症下药”,分析其容易用错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必须提高实践性,决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讲”,还要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去“讲”。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一些语言规范化知识竞赛、“找错误”趣味游戏、地方方言调查、演讲比赛等活动,拓宽学生对汉语知识的认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另外,我们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学院留学生的资源,建立起留学生与我院学生的联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从留学生身上搜集“活生生”的有偏误的例子,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分类,让同学们自己去分析他们为什么会错,应该怎样纠正,用什么方法去纠正。

通过以上的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汉语》一定会改变自己“枯燥乏味”的形象,变得更具体、更鲜活生动,学生也会改变自己的听课状态,变成课堂的主人,提升自己学好汉语的能力,具备教好汉语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春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2006,(4).

[2]郑庆君.全球化视野下的汉语母语教学[J].湖南社会科学,2011,(6).

[3]钱道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探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

[4]张强.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

第8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28-02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升温,汉语国际推广已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是当前中国大外交、大外宣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办于2007年3月决定在我国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截止到2014年9月,全国有82所招生院校培养了20 793名中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中国学生15 741人、留学生5 052人。目前河南省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和河南理工大学5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单位。其中郑州大学2009年开始招收全国首届外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孔子学院奖学金生),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2010年开始招收国内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几年来,河南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院校逐渐增多,生源充足,基础比较扎实,但在招生形式、实践实习和培养方向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建设。

一、增加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

1. 增加国内在职硕士招生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招生和学习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被录取考生秋季入学,采用全日制脱产学习形式,毕业时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另一种是在职人员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报考者要参加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一般在7月报名,10月考试,被录取考生春季入学,学校一般采用非全日制在职学习形式。学生毕业时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不能获得硕士毕业证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都招收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重点招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外语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和回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学习时间一般在周末或寒暑假集中进行。

在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和汉语志愿者教师岗位的报名基本要求中,除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外,22岁~50岁的在职教师均可报名。近年来,随着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岗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政策的实施,河南报名的大中小学在职教师人数越来越多。这些教师大多是中文、外语专业背景,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相当一部分缺乏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外语水平和在校生报名者相比处于劣势,并且教师年龄越大差距就越明显。一些本科学历的回国志愿者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愿意继续外派从事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进一步深造的意愿。可以说,河南本省有一批持续的在职生源,但目前河南没有一所招收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单位。在我国在职文凭含金量较低,在职教育不断整改、备受质疑,主要的质疑点在于在职硕士能否保障学习时间、培养单位能否保证培养质量。但是高校不应因噎废食,要通过落实培养大纲、强化管理解决问题,补上河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职教育的空缺。

2. 增加国外在职硕士招生

除面向国内在职人员招生外,国外在职教师生源也不可忽视。近些年,国家向海外源源不断地派出优秀的汉语教师,派出人员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也接受了相应的岗前培训,但由于两国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派出汉语教师需要一段适应期,有时不能准确到位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时本土汉语教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他们已经取得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认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当地的教学流程和学生特点,并可通过两国的语言和文化对比,运用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泰国为例,本土汉语教师中只有一小部分曾来中国学习进修,很多本土教师汉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发音不标准,对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了解不足。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授课时间比较集中,安排灵活,可满足各国在职汉语教师来中国接受系统学习和学历教育的需求。这不仅可以提高各国汉语教师自身的汉语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还可以促进各国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汉语教育事业在海外的发展。

二、拓宽教学实践和实习途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MTCSOL)的目标定位是“专业学位”“是基于职业标准来设定的,这种职业有其独特的知识领域,有严格的入门标准和鲜明的实践性”。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就是培养能适应海外教学环境的以汉语作为外语的人才,通俗的说法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教书匠,是一种技能型的培养”。该专业的特点在于培养与职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应用能力,因而教学实践和实习尤为重要。尽管河南高校认识到了教学实习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外派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但由于派出名额有限,有待拓宽教学实践和实习途径。

1. 扩大留学生规模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有为数众多的不同国别、不同层次的留学生,为本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很多机会接触汉语学习者、感受汉语课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国际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等原因,河南省的留学生规模较小。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共35.6万人,其中河南各级各类来华留学生3 313人,仅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不足1%,在全国排名第23位。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甚至没有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国内的实践机会不足,因此扩大留学生招生数量势在必行。

2. 开展校内校际合作

一是内部共享教学实践实习资源。在河南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收院校中,硕士点和研究生培养归属文学院,留学生归属另外一个学院,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其中一方培养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一方是对外汉语教学对象。这就要求硕士培养单位和留学生教育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发展。郑州大学的合作模式是:文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师资共享,很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或外派经历。国际教育学院2014年在校留学生有1 600多人次,能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充足实践机会,提供实习岗位,开展有教学观摩、中外学生“一对一”辅导、担任助教及独立授课、参与教学管理和语言实践活动等,并组织、指导、培训在读研究生外派到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其他海外单位实习,保证了实践实习环节的落实。二是省内共享教学实践实习资源。目前河南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留学生生源不足,有汉语国际教育经验的师资缺乏。各培养单位之间可以开展校际合作,如建立跨学校选课机制,使优秀的师资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加强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进行师资培训;共建教学案例库、网络教学平台;跨校接收实习生,组织研究生讲课比赛等。

3. 建立海外实习基地

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达到4 000多万,而有机会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只有10万左右。为了给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必须面向世界,培养单位要主动“走出去”,开拓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河南5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中,郑州大学在印度合建1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合建1所孔子课堂,河南大学在美国合建1所孔子学院、下设2个孔子课堂,此类平台可提供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因此,各培养单位要积极寻求其他方式的校际国际合作,开展中外联合培养,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有条件的单位要争取海外办学。海外实习期间,学生可顺利完成学位论文,深入了解当地政策,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海外就业意向的学生可取得所在国的教师资格证,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突出地方文化优势和培养特色

1. 打造“基本技能+地方文化+专业特色”培养模式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带动了语言的学习和发展。众所周知,河南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直以来,武术和中医在国外颇受追捧,爱好者非常广泛。一些国外学校专门申请武术和中医教师,并开设相关课程。然而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武术、中医方面的专业人才,汉语专业知识欠缺,外语交流和教学能力不足;汉语专业的学生又不太了解武术和中医,更缺乏专业技能。武术和中医是河南极具优势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国际名片,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生的过程中,可将汉语基本知识、国际汉语教学技能与武术、中医等特色方向相结合,打造“基本技能+地方文化+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在外派选拔考试的竞争力,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汉语武术和中医教师岗位。这里的专业特色不是一般的才艺,而是扎扎实实的武术硬功夫和中医真技能。

2. 顺应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向

当前,国内外汉语教学的形式和层次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从公办到民办,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学历教育到社会培训,从本土教育到华人教育,还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校或教育机构申请选派数学、科学、文化、艺术等专业课程的师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对我国专门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体制上拓宽了海内外汉语教学高端人才培养的途径,推动了由原先主要面向来华留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向针对所有海内外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战略的转变”。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我们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习和就业空间,因此培养单位应敏锐地加以应对,及时调整培养方向:一是有针对性地补充幼儿、中小学生和成年学生汉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实习;二是在练就扎实的汉语功底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专业课程基本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训练;三是积极开展定向培养,与海外汉语教育教学机构和华校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多语种或分国别的汉语师资。

参考文献:

[1]翟亚军,王占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5).

第9篇: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对外文化教学 中华文化传播

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对象。想要了解一个国家必然要懂得这个国家的语言,因此,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汉语学习的热潮,中国也成为很多外国学生的留学目的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已有近六十年,为顺应新的汉语学习热潮,我国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汉语国际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既一脉相承又有区别,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播密切相关,文化教学定位既不同于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又非单纯的语言文化推广。汉语国际教育是希望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与现实、社会与生活、经济与政治、文学与艺术等,汉语国际教育不单是一个语言技能的培训问题,更是一个文化交流传播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有助于汉语学习者的中文学习,以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一、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以语言为本位是语言课的主要任务,教师首要考虑是语言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语言形式的传授,因此,对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为了配合语言教学的需要,大都采取作为背景知识介绍或是随文而释的方法。一般在学习汉语最早接触到的就是“打招呼”,大部分教师会介绍常见的几种打招呼方式,以及中国人打招呼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对不同的打招呼方式与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深层次的交际文化都不做解释。课堂教学是最好的传播文化的途径,以“见面打招呼”为例,这一交际功能通常是初级班教学的基础内容。语言课上教师可以先做说明: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不熟悉的人之间用“你好”,熟悉的人之间通常是根据对方情况进行问候。接着给出几组例句:

1)――去上班??摇?摇?摇?摇――对,去上班。

2)――上哪儿去??摇?摇?摇?摇――去公园。

3)――买什么呢??摇?摇?摇?摇――买点菜。

4)――午饭吃了吗??摇?摇?摇?摇――吃过了。

之后给出时间:“早上”、“中午”、“周末”等,问学生什么情况下用怎样的打招呼方式,然后请学生模仿例句互相操练。操练之后解释不同语境下打招呼的意义,看似简单地互相问候,却包含着中国特有的交际文化,使学生从人际交往体现的特点中体会中华文化。交际文化是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相关的交际性最广的文化。借此机会也可以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人的交际文化是一种映照性的文化,人们在交往时常拿自己与别人相映照,通常会根据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以及年龄、地位等不同的情况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单纯地讲述中华传统文化无法让外国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可以通过课堂表演的形式,即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组表演中华文化环境下某一场景中的交际过程。模拟交际表演的过程可以巩固语言知识点,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既能学到语言,又能理解文化的意义。学生可将课堂所学语言知识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既自然又非常地道,符合中国特点的交际文化。课堂教学中设置多样的活动任务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很重要也很必要,能使外国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提高。

文化传播应该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而不应是为传播而传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相关内容时,自然而然地引申出文化内容来,这样的方式不会让学生觉得生硬,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学到“节日”这个词时,就可引出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但不要在一堂课上一起讲,可以在这个节日正当时或即将到来时加以介绍,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为了加深印象,还可让学生将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所在国的传统节日相比较,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这样既能丰富语言教学的内容,又能进行文化的传播。

二、文化课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设置文化课说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课即对外文化教学是汉语教学发展的产物,是在揭示了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内在关系后运用于教学实践。相对语言课,文化课则是以文化内容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从文化本身的体系出发安排教学内容,是由外及里、由知识介绍深入到观念文化的层面,即通过对具体事象的分析透视,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比如中国人复杂的称谓系统,也就是对伯、叔、姑、舅、姨等有详细的区分,这些称谓往往令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感到费解和繁琐。中国特有的复杂称谓系统与中国古代血缘宗法制度所派生的宗族观念和宗法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以及由亲属间的称谓推及非亲属间的称谓,这种追根溯源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更有助于他们掌握理解所学到的汉语知识和对相关文化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对某一部分的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文化课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是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对语言课上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完成这方面知识讲解的不足进行补充。文化课上,教师通过叙述、解释、分析、对比等各种方法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知识。比如,向零起点的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先组织一个讲座,介绍汉字演变的历史和现状作为汉字学习的入门;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以“汉字与文化”为专题,介绍汉字包含和体现的汉语文化知识。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的文化讲座设置上也有所区别,对于短期汉语教学和进修班的学生来说,因学习时间有限,可在语言教学的间隙开设短小的文化讲座;对长期的汉语专业学习的学生则可以安排贯穿于一个学期的系列讲座,这样能有系统、有目标地分专题来讲授中华传统文化。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学生在语言课上获得的文化知识在文化课上得到系统的梳理和补充,对中国文化能形成较为全面的整体概念,反过来又促进他们对汉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的立体循环,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外文化教学是文化传播的快捷渠道

文化的特性是类多量大,内容庞杂,文化不但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娶嫁、风土人情等民俗文化,也包括思想、宗教、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上层文化等。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如果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了解中华文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对外文化教学就成为文化传播的快捷渠道。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对语言习得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化因素对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强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本身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方面最生动丰富的材料,在对外文化教学中,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的知识。教师应选择一些词汇、结构、文化背景能与学生的本族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文学作品。除了阅读文学作品,也可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收看专门针对外国人的中文电视节目,这是了解当前中国社会动态和社会问题的最直接途径,有利于学生扩大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在文化课上,也可利用多媒体、电影教学等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由此可见,文化课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快捷渠道之一。

中华文化起源早,发展充分,持续久远,零敲碎打讲解文化知识无法达到深层次,也无法接触到文化的本质问题。因此,文化课教师要有整体意识,才能把握教学的重心,避免产生种种纷乱现象。在文化课的教学中,树立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观念,对文化的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做到纵、横的结合,点、面的结合。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于传播怎样的文化,是以传统为主还是现代为主,有两条原则可以参考(朱瑞平,2006):第一,介绍传统文化应以那些对现实仍有意义或重大影响的观念、习俗等为主,这些传统文化被证明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内容,比如名胜古迹、礼仪习俗、审美观念、传统节日等。了解传统的目的是让现代人更方便、更准确地了解现代、解读现代。这是一个重要的立足点。第二,文化课内容以现当代为主。全世界关注中国,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有其最现实的考虑。中国的现代社会是什么样,现代的中国人的想法、看法和做法,这也许是世界最想知道的,也是我们最需要向世界展示的内容。①

注 释:

①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6).

参考文献:

[1]阎军,史艳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1995,(4).

[2]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6).

[4]赵贤州.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刍议――关于教学导向和教学原则[J].汉语学习,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