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与新媒体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41-02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带来的特色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有着比传统课程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接受度,自主地安排综合实践课内容。从学生的成长来看,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学生的兴趣培养、爱心培养、观察能力培养等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一些确定性的部分。在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小学综合实践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充分借助现代网络的优势,科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方案,使小学生真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让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与社会环境相融,并通过对社会考察与实践的参与,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与动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
1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准备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开展得成功,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必须要有恰当的内容,不仅要接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还要是学校的条件、教师的水平所能够完成的。作为一门新课程,平度市城关常州路小学并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而网络的发达正好可以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的选题提供更多选择。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那些小学生可能正关注,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课题。现代网络的发达使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社会方方面面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与小学生的成长、健康有关的新闻事件,这些内容都为综合实践课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完善、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保障小学综合实践课的顺利开展。提前制定活动预案,可以使综合实践课有章可循。通过对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工作、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实施过程以及活动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提前判断,可以使综合实践课上得更有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作为学生所了解的活动预案,使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课有所了解,有助于他们开动脑筋,在活动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整个活动,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活动方案像课件那样制作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而且可以发给其他教师和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综合实践方案更加完善。
2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保障综合实践课的实践过程
有一个好的方案还需要有好的过程,才能真正把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记录。综合实践课是希望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活动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的玩性重,容易出现玩起来有兴趣,过程很热闹,事后却只能说出玩的项目,得不到什么心得体会,使综合实践课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的综合实践课,大多采取分组进行方法。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的好处是明显的。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可以使他们在实践课的进程中更加集中精力,也更加注意条理性。甚至可以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进行综合实践课。如此一来,综合实践课给学生带来的印象无疑将非常深刻,进而提高学生从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体验活动乐趣的程度。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个小组的成员,小学生为了自己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将自己的记录拿出来,使小组的记录更加充实。而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将他们的记录集合在一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成为一个类似于小课件的东西,可以让他们自己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也可以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出更好的安排。有了这样的一个小结,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始终围绕预定活动方案进行,无论是探究、讨论还是操作、制作等各个环节,都不至于出现偏差。通过借助网络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注重过程的习惯,更可以使学生从综合实践课中学会总结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方法的探究、对问题的发现、对问题的解决思考,才有了更加翔实的基础。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会更加具有小小科学实践的样子,也有利于小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3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
小学生好动、忘性大,如果没有及时的总结,很容易出现只是做一场游戏玩个热闹的情形,因此,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十分重要。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是双方面的,既有学生对活动的感悟、对活动进行过程中各种所思所想的探讨,也有教师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还有对不同组别间的竞争的总结。要在综合实践课的总结中善于借助网络多媒体。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整个活动的情况和各个组之间的活动过程进等对比,制作成课件,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使学生对别人的表现、自己的表现以及整个活动的理想状况有更清楚的了解,进而想想下次的综合实践课自己应该怎么样表现。综合实践课的总结课件应该包括各个组开展综合实践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值得表扬的地方,使学生对自己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地方一目了然。更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制作同一个选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对本组的综合实践过程与成果进行演讲,从而锻炼学生总结和演讲能力,特别是锻炼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组的综合实践课件,对自己组的特点与优点进行提炼,并且每次总结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这样一来,不仅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组里的重要角色,也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同。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的课的兴趣也会更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内部网,将综合实践课的有关课件与视频发送给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让家长支持并参与到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中来,让其他教师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可以更多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从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实施过程、做好总结提高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真正使综合实践课能够成为小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团结协作的场所,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一、我国高校传播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
如今,高等院校传播学本科专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开设在最初的综合性院校,一些单科类院校,比如师范类、理工类、财经类、农林类等院校也都陆续开设了传播学专业。各级各类院校的传播学专业,是否能够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发展的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是笔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二者的融合,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既“上手快”,又“有后劲”。要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支撑。
(一)理论层面课程设置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下设机构中,并没有成立单独的针对传播学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因此,关于传播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笔者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收集整理(见表1)。
1.学理性课程。笔者对上述高校中学理性课程名称出现不止一次的课程作了统计。从中不难看出,几所高校不约而同地开设了“传播学概论”这门课程;“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两门课程开设的比例也超过了半数;另外还有2门课程,开设比例达到了40%。除此以外,武汉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还开设了“新闻史类”的课程;复旦大学和深圳大学增添了“新媒体类”的课程。
2.术理性课程。笔者对上述高校中术理性课程名称出现不止一次的课程作了统计,80%的高校开设了“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其中包括分开设置“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高校);“传播伦理与法规”和“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设置情况也超过了半数;“广告创意及策划”类的课程有40%。
(二)应用层面课程设置
相对于理论层面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共同性而言,各个高校传播学本科专业的应用层面课程设置则差异较大,这是由不同高校各自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侧重的方向不同,所开设的应用层面的课程自然会大不相同。但是,笔者通过统计对比,根据其各自侧重的不同方向,各个高校都尽可能地提供了其专业方向相对完善的课程组合,在这一点上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见表2)。从表2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各个高校传播学本科专业的应用层面课程设置中,开设率较高的集中在以下几门课程:网络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应用技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动画制作等。上述课程都可以归纳到两个方向的范畴中,一个是广播电视方向;另一个是网络方向。其余的课程设置,则重复性不大。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的,不同级别的学校其学生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类别和教师学缘结构决定的,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教师资源,突出特色办学,也是各校传播学专业追求的目标。
二、吉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广义上的单科类院校,其传播学专业从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以来,至今已有4届本科毕业生。从这4届毕业生的去向来看,每年都会有3‘~5人考取研究生,其余的则会就业,就业去向又主要集中在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广告公司、企业宣传部门等单位。虽然2006年学校针对课程设置中不尽合理的地方进行了修订,但整个课程体系仍是以广播电视传播为主要培养方向,修订也主要集中在课程开设顺序及个别选修课的调整。因此,目前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面仍过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其与其他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激烈程度,提高了就业难度。针对上述问题以及七年来在实践教学中得到的反馈,我们对2011年新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索f生的改革。
(一)划分专业方向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省属院校,其传播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顺应时展的前提下,如何形成自身特色是我们一直关注并思考的问题。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已日益成为公众的资讯工具,未来即将发展成为公众主要的资讯工具。因此传播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应关注,甚至专注于新媒体,这已赢得了很多同仁的共识。因此,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设定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广播电视方向”和“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学生在大二下学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的模块课程。
(二)完善课程体系
现有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广播电视的课程为主,并没有涵盖传播学专业应有的知识范畴,也没有整合和利用农业大学特有的资源。按照上述高年级分设两个专业发展方向的构想,我们必须精简广播电视的课程,增加网络与新媒体的课程,加大跨院系的选修课程的数量,并填补一些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1.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基础课中,我们选定了5门学理性课程,其中“传播学概论”和“广播电视概论”为原方案中课程予以保留,新增“新媒体概论”“新闻学史论”和“传播学研究方法”3门课程。其中“新媒体概论”作为与“广播电视概论”相对应的专业方向发展的概论性课程,可为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提供参考;“新闻学史论”有助于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具备长远发展的潜质,同时它也是一些高校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课程;“传播学研究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类课程,也是一个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必需的。另外,传播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与文字功底,原培养方案中我们在低年级开设了“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两门课程,由于新方案要在低年级增补一些理论课程,考虑到学时的限制,我们决定将上述两门课程整合为“中国文学赏析”这一门课程来开设。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我们开设了“农业科技概论”这门课程,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2.专业主干课。我们对原有方案基础课之外的专业课程作了梳理,把一些术理性课程以及两个专业方向都需要涉及的应用型课程作为主干课开设。其中,“数码摄影”强调数字化的拍摄和后期处理;“电视摄像与照明”是原方案“电视摄像”和“电视照明”两门课程整合后开设的课程;新添加的“文案策划与写作”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文案策划与写作表达能力;“媒介经营与管理”也填补了原课程体系中媒介管理类课程的空白;其余课程,即平面设计、非线性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创意与制作、编辑出版、媒体政策与法规则是两个专业方向都要涉及的原方案课程,予以保留。
3.专业方向选修课。(1)广播电视方向。对于广播电视方向课的设置,相对较为明确。根据原有方案的实施情况,结合学生的反馈,我们决定在广播电视方向设置“广播节目制作”(由原方案的“录音技术”和“播音与主持”整合)、“影视后期包装”(由原方案的“影视合成”和“影视动画”整合)、“农业科教片与专题片创作”(新增),其余课程为原方案课程,包括影视语言、电视节目制作、影视作品解析、栏目与节目策划。(2)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对于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国内成型的课程设置还很难找到,大家还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其实,新媒体只是一个新的平台,其包含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在,主要包括资讯、娱乐、商务和社交。从传播学的专业特点来看,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资讯方面的内容。结合现有的硬件设施和师资状况,并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相关教材,反复讨论,并逐一落实开课教师,充分兼顾了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最终决定在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开设7门选修课程:网络传播概论、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新闻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农业新媒体运营。整个该方向课程中,除“网页设计与制作”为原方案课程以外,其余课程都是新开设的。
三、关于单科类院校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的设想
(一)专业联合培养很多媒体行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更需要传播学之外专业的毕业生,究其原因只有一点,学生的内容制造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妨尝试在本校非传播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中进行二次招生,由其入学时的专业(比如农学等)负责培养学生的内容制造基础能力,由传播学专业培育学生从事媒体工作所必需的媒体和运营能力。这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突出办学特性、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行业辅助培训深入媒体,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开展确保质量的毕业生产实习,是传播学培养合格毕业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前,虽然各级院校都注意开展学生的教学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但具体的实习质量、规模以及整个实习的标准都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科学要求。如果能够通过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筛选指定若干媒体部门作为毕业生入行前的培训机构,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不管不问的定点实习单位,按照行业规范对学生实施一年左右的入行培训,那么对于统一行业人才教育标准,增强各级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网络视频技术;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74-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结果,截至2014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中有接近70%的网民是网络视频用户,总人数规模达到4.38亿[1]。从2006年我国出现第一个视频网站开始,网络视频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仅经过了8年时间,它已经发展成令传统媒体不可小觑的新媒体。在内容方面,它也从早期的定位于为用户提供上载、观看视频的分享网站,转变为以自制节目为主的新媒体,并以努力提高自身与传统媒体在主流话语权争夺战中的竞争力为发展重点。网络视频内容提供商业重心的转移,使得社会对网络视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加。为了适应视频网站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武汉文华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在电信专业中增设了视、音频技术方向,并于2011年开设了网络视频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就业竞争力。
一、网络视频技术课程定位、目标及实验教学现状
作为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网络视频技术课程定位在让学生具备搭建简单的网络视频系统平台的能力,熟悉网络视频传输协议及流媒体的传输方式,掌握网络视频节目的制作流程并熟悉常用的工具软件,同时具有良好的人际间沟通、协作能力。
网络视频技术作为大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相比,它具有更强的自学指导性、未知探索性和直接实践性[2]。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相对而言基础课的知识结构却相对稳定,知识的淘汰和更新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网络视频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学生单纯掌握某些算法或者某种软件,而是通过学习和储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新的方法和途径。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更新的动力在于学生发现和解决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而人类总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未知。因此网络视频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只是简单的满足于完成演示性或验证性的实验,而是让学生综合专业课学习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来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
笔者所在的文华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是要求知识的全面系统,而是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3]。因此学校在历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都重点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培养自己的良好个性[4]。为此网络视频技术课程也规划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当时面临的是国内开设此课程的院系较少、缺乏可供借鉴参考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手段的困境。由于缺乏相应的参考资料,网络视频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内容的确定、模块的开发和讲义编写等环节都是由笔者和同事来共同完成的,现将该课程实验教学初步探索的心得和大家共享。
二、网络视频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初探
1.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到目前为止,主流的网络视频解决方案有RealSystem、WindowsMedia、QuickTime以及FlashMedia。以上的解决方案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差异,但这些系统一般都由流媒体编码器、流媒体服务器、通信网络和客户端四部分组成[5]。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视频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内容的设定原则不是以简单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是通过综合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网络视频从采集、制作、压缩编码到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设置以及最后到客户端的全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网络视频技术的全局意识。
基于上述原则,网络视频技术实验分为视频采集制作、视频编码、服务器设置以及客户端四大模块,每个模块既可以独立运行,又可以和其余模块组合构成综合实验。其中视频采集制作模块分为视频采集和视频制作两部分,视频采集部分由同学们利用摄像机、手机或其他拍摄工具在课下完成,所拍摄的素材在课上用视频制作软件进行剪辑、特技、配音、字幕等编辑处理。经过制作处理的素材由于数据量大,需要经过视频压缩编码才能上传到服务器。视频编码模块中提供了从原始节目素材到压缩节目源的接口,其中的压缩编码算法既可以利用现有的成熟算法,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编程实现。压缩节目源经由校园内网上传至服务器,同时要求学生搭建一个流媒体系统,能够实现点播和广播两种方式,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现场直播。在客户端部分,学生练习使用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来控制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2.项目驱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即技术师、工程师、经济师等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网络视频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强化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网络视频技术的实验教学不能局限于演示、模拟、观察等实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针对网络视频技术的解决方案设置适当的项目,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网络视频从采集和制作到服务器设置和客户端实现的全过程,根据网络视频技术制作流程将实验环节分成了四大模块(编码器、服务器、网络通信和客户端),每个模块都设置了适当的项目。这样可以将网络视频技术的难点分散,同时又保证了整个流程的完整性。最后,学生将四个模块的实验结果整合到网络视频技术的综合项目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网络视频的全局意识,熟悉制作流程的目的。
在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因此教师的讲解所占比例很小。另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由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还有,网络视频技术的组成结构复杂,有些模块的实现有一定难度,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给成员分配任务以及项目的协调组织工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确定项目的实现方案。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遇到的困难,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3.评价机制。网络视频技术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操控网络视频系统的应用能力。这种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不能通过传统的笔试成绩来判定,只有将学生协作的项目成果展示出来并进行现场演示,才能反映学生网络视频技术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项目成果的展示应面向学生公开进行,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现场演示,由老师进行现场评判,并对系统的优缺点当场点评。现场演示的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约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20%。在这样的评价机制激励下,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学生会自觉地加强实际操作的练习,从而使网络视频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获得相应的增强。
三、总结
应用型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从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设计入手,进行统筹规划。而专业课教学是保证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它的实践教学应为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地从事相关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逐步地成长为主动的知识学习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2]邵友竹.浅议大学专业课教学的特点[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8,(6):81-83.
[3]潘懋元.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脑网络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有关电脑网络教学的问题,在我的电脑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经验和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教师提出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以达到与时代同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电脑网络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新世纪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人才。
在教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我也遇到很多困难。如,在多媒体电脑教室给学生上课时,有时学生机操作系统出故障,缺少某一程序,电脑无法启动,就得重新安装操作系统,那就是进行网络拷贝。对这一技术,操作时不是很熟练,通过同事指导,自己虚心学习后,基本上运用自如。从此看来,光是掌握电脑的一般操作还是不够的,还得对电脑在正常使用中,学会软硬件的维护和维修的技能技巧。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课本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说明后,最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掌握技能技巧,让学生找到自己要学习的知识。
二、电脑网络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教育事业必须跟上现代化步伐,电脑网络教学势在必行,这是事实不可否认的。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介入了教师们的备课、上课和教学研究中,教师对应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知识的探索者;教学的内容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能力、品格;教学媒体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途径;教学方法应为“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商讨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方法综合运用;教学的进程必须是“问题──发现──探索──创造”。新的教学理念的建立使教师们不断的追求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电脑网络教学中的优劣
1、网络教学的优点:是使用电脑网络教学,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观性强,知识面宽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室这一软件进行教学演示时,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直接可以观看操作的全过程,学生观看了以后,很快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学生最喜欢上电脑课,兴趣很浓,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有时上节课刚下课,就进微机室,就连休息的10分也不放过,下课时还恋恋不愿离去。
2、不足之处:①电脑网络教学缺少自己的应用软件,这有待于软件开发商的开发;②自己的课件制作还不完善,有待于自己开发制作。③网络教学不仅在多媒体教室上信息技术课运用,还应在其它各学科教学中应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共享,把网络教学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网络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网络教学的前景美好,智能广大,应用广泛,技能技巧很多,有待于在网络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开创网络教学的新的里程碑。
四、理想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处理,使信息更生动更丰富多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学科课堂教学当中,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效益。首先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如在备课时,我们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案库和计算机教学软件库中的资源,设计教案,以提高备课质量。教师通过浏览、选择、组编,设计成一个个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课堂上应用这些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可创设教学情景,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多媒体网络的介入使学生进入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学生常被友好的界面所吸引,思维得以激活。如在教学《看月食》这一课时,教师集“鹏博士”与VCD的长处组成了一个供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研究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地球、月亮的关系,并亲自动手画了三者的位置图,深入地理解了月食 形成的原因。又通过软件的演示,观察并理解了月食形成的过程,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单机操作,让月亮恢复得又圆又亮。这样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就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教师更乐意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
五、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能力以及学科的探索和合作精神
关键字:交互式教学高职园林专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1.交互式教学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
交互式教学(interactive teaching)最早由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以教师为中心,交互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
交互式教学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这种教学形式教学信息内涵丰富,精减课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它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为交互式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致使这种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大院校得以广泛开展,尤其是近年发展更为迅速,为此交互式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远程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教与学真正的实现无障碍沟通。
2.高职园林专业开展交互式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L(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到了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出于时代的高速发展,目前应用于专业教学的媒体种类繁多,各种实用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为了专业教学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的紧密联系,为了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实用性。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开发建设一个较为系统的交互平台,便是为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学科研单位与生产建设单位、人才培养机构与人才市场之间构建一座可以无障碍沟通的桥梁。
目前计算机网络化发展非常迅速,大容量、高速度、多媒体的网络为交互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交互式教学就是以多媒体CAI网络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为园林专业教学创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编制各类CAI课件、由计算机,声像设备和电子投影设备进行交互式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因材施教、资源共享等特点。能根据学生的经历、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并能根据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教学形式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变成个别化学习和协同式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真正的实现了课堂教学适应时展的变革。
3.高职园林专业开展交互式教学的主要内容
3.1专业网站的开发建设
开展交互式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制作园林技术专业网站,这是利用信息技术为交互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建立的一个关键性的教学环境。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交互式教学开辟第一个交互平台。
网站建设过程中要以教学为主,突出实用性。研究制定好网站的结构,确定好网站的具体模块。建设好论坛,充分利用网站论坛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专业研究与建设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3.2校园网络系统FTP服务器数据库的建设
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建立专门的园林专业FTP数据库,广泛发动师生搜集学习资料、设计软件、设计资料等及时上传,适时更新,为学生的学习、师生的设计提供最为先进、全面的资料保障。
3.3交互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组织相关专家、园林专业资深教师、园林行业人士在原有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根据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制定新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4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
组织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力争3年之内实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教学课件全部上网。
3.5具体课程交互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制定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研究建立交互式教学的具体办法。
4.园林技术专业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4.1园林技术专业交互式教学基础建设
1)交互式教学互动平台建设
①专业网站建设
网站结构设计;网站内容建设。
②FTP服务器建设
2)校园网建设
4.2.园林技术专业交互式教学内容构建
1)交互式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2)课程建设
①教材建设
②教学讲义建设
3)课程标准建设
4)多媒体CAI课件建设
4.3园林技术专业交互式教学方法构建
1)网络论坛的建立
在专业网站上设立专业论坛,可以使传统的课堂问答变成更为开放互动的信息交流。
2)建立专家博客
为学生和著名专家、教授、行业人士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了解最新的设计思想和专业发展动态。
3)设立可以自由上传下载资源的更为开放的数据库
为专业建设积累信息,为师生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资源。
介绍典故“杜康制酒儿制醋”,PPT中书写汉字“醋”,该字由“廿”“一”“日”“酉”四部分组成,该字的组成正好与典故中杜康的儿子用了廿一天制酒却阴差阳错地制成醋相吻合,一下子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
2 推进新课
教师请学生拿出实验盒中的乙酸,仔细观察,互相讨论,结合课本知识,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每组请一位代表起来发言。学生动手拿出乙酸进行观察,并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播放PPT显示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板书: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提问:乙酸是否具有酸性?酸性的强弱如何?显示图1所示PPT。
学生分工协作,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阅相关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热烈讨论。10分钟左右,他们已经做完实验,并将药品整理好放入盒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及合作创新的优良品质。
教师请两组的代表起来讲述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并进行点评,播放PPT展示探究结果:乙酸具有酸性,酸性比碳酸强。
板书:
3.1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一节课只有45分钟,如何利用好这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仅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教师要深思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媒体是黑板加粉笔,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量的新信息涌入课堂,传统的教学媒体已经满足不了课堂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恰好能弥补这个缺陷,从信息传递的方式上看,多媒体可以把难以用肉眼观察的细微过程放大,使不可捉摸的瞬间现象延迟或重复出现等。显然,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任何一种单一的媒体所难以达到的。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集成性处理的技术,能对语言、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从而使集成的多媒体信息在本质上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征,并能以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生动逼真的形式予以再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成为学生学习和发现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的有力的学习工具,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生的认知方法,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乙酸的酸性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搜索相关内容,通过分析网上信息建立合适的实验方案;在探究酯化反应可能的脱水方式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既形象生动,又免去教师枯燥的灌输强加;在讲解乙酸的用途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在网上,学生搜索到很多乙酸的用途,尤其是乙酸在生活中的各种妙用,真是应有尽有,既学到知识,又增长见识,而且还能明白化学其实就在身边,化学其实并不枯燥,化学是生动的,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2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necessity of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ning and hands-on in the course of "Visio Drawing"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introduc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ject of this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and some detail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gav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Visio制图;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模式;操作技能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eaching;leaning and hands-on;visio drawing;multimedia network classroom;teaching mode;operation skill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88-02
0引言
《Visio制图》是我国高职学院各类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制图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识图、读图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制通信工程图及电路图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绘图软件Visio的使用方法与技巧。《Visio制图》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将成为高职学院各类电专业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养成、优秀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的来源
国家教育部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尝试将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以这一原则为指导思想,并将其贯彻到教学中去。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或生产一线,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了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的现场实践操作问题[2]。
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知识和技能是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的[3]。
2《Visio制图》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在进行《Visio制图》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之前做好先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是圆满完成此项工作的必要前提。
2.1 编撰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在对已发行的高职高专相关教材进行研究后,发现多数教材对Visio制图理论阐述较多,对利用Visio软件可以完成的绘图项目只是简单的表述,具体实施或操作步骤表述较少或表述不清。为更好地适应《Visio制图》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编撰相应的教材势在必行。
2.1.1 授课计划的制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对《Visio制图》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做出选择,制定出符合专业及未来岗位群要求的授课计划。
经过研究小组的调研与讨论,对《Visio制图》教学内容做出如下筛选:
Visio基础类,包括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简介、Visio 2003操作基础及绘图类型等内容,预计14学时;绘图操作类,包括文件管理、形状操作基础、形状格式、组织形状、文本操作等内容,预计20学时;Visio拓展类,包括自定义功能、Visio其他功能及Visio高级版本及实例等内容,预计12学时。另外,还考虑安排与各章节内容对应及专题练习、实验、实训等内容。
2.1.2 编撰教材首先,给出每一章内容摘要,以便教师和学生对每章内容有一个迅速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提出每一章的学习目标,方便学生在学完本章内容时的回顾和自检。第三,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教学”给出详细操作步骤,有利于帮助教师准确地诠释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学习。第四,“思考与操作”是为学生练习准备的对应或延伸的学习内容,它以问题的设置为引导,也是一种任务驱动形式,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每一项练习。第五,图表的展示应成为教材帮助学生学习绘图的直观表现形式。
根据专业需求,教材还应突出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绘图操作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电路图、网络拓扑图、通信工程图等图形的绘制练习。
面对当前流行Visio版本与不断升级的高级版本,究竟选择教授哪一种版本的问题,采用如下方案解决:选择当前行业、企业普遍使用的版本(Visio 2003)作为主讲版本,在教材最后对高级版本的特色和优化部分做相应的介绍、学习和练习。因为,软件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各行业、企业为了快速、有效地完成生产任务,不可能要求技术人员不停地学习不断更新的软件版本。其次,如果当前大多数行业、企业都在使用低版本的软件,那么用高版本制作的文件可能会遇到兼容问题。但是,在教学中高级版本一定要介绍,让学生们体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为学生知识层次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
2.2 选择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场所
2.2.1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差,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只是机械记忆,他们掌握的知识与教师传授的知识相差很多[4]。同时,考虑《Visio制图》课程的特点,争取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将教学地场所安排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边讲边做,边学边做。
2.2.2 多媒体网络教室极域电子教室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安装极域电子教室系统(或其它电子教室系统)。教师可以对每台学生机进行广播控制,或够准确地远程控制指定的学生机,实现互动教学和资源共享,以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单、轻松的方式熟练掌握越来越复杂的知识,极大地减轻教师教学和管理机房的负担[5]。同时,也能很好地保证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 教学方式 多边互动
“多媒体网络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已为人们所熟悉,教育在适应社会信息化需要的过程中,要不断实现信息化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是一种开放式教学,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者影响更大。因此,如何较好的使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成为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 根据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应用情况,制订多媒体网络教学实施方案
本方案与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班级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的目标、教学资源进行统合,积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估。第一,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开放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和互联网的资源有效地开展日常集中教学工作以及远程多媒体教学。第二,培养目标主要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促进我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开创我校教学新天地。第三,班级设置:主要是多媒体网络教室,每班48人,每人1台计算机,以及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完全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第四,课程设置:学校所有的课程都能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第五,师资队伍:为了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并且能够通过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初级到高级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我校又组织部分综合素质过硬的一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培训工作,达到独立制作教学辅助课件,使这部分教师能够完全胜任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需求。第六,教学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我校是省级电教示范校;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校,通过卫星可直播北大附中课堂教学和下载北大附中的课堂实况;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平台实验校,教师可通过校园网直接在课堂上应用信息平台资源、生成教案和课例;我校还有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所有的班级都可以通过校园网浏览相关教学资源。另外,我校还有科丽华信息资源库、北大附中电子图书馆以及8M光纤接入,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第七,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建立多媒体网络教研组,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学班的组织与管理。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估与考核工作。
二 实施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应注重的内容
1.充分利用我校的信息资源,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构建优势互补的教学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它既不等同于“纯”网络教学,否定一切传统教学方式;也不等同于旧观念的网络教学,不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它应该是一种“纯”网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非线性的优化合作协同教学方式,二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说来,这种结合应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沟通的网络教学形式。
在新的网络教学形式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育视频演示取代了传统的黑板、教具等,学生有疑问可以通过电子举手解决问题,老师可以个别网络答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复习提问。这种新的网络课堂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比传统教学更丰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知识目标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实。另外,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网状联系。
(2)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对教育改革中比较侧重的德育目标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目标,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中学的综合实践课、生物、物理、化学等科目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部分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有时还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教学目标,而多媒体网络只能提供情景教学,而不能给学生以真实动手实践的感受。因此,对于有些操作技能非常强的知识,应采用多媒体网上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3)交互式、探究式的网络教学。利用网络性强的特点,我校充分利用远志等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功能,设立网上教学论坛。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协作学习,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分组教学。通过这种交互式教学,教师可以更多、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4)网上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学是群体式教学,授课一般受时空的限制。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师把搜集到的信息以及自己研发的课件、电子教案在网上,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自主的学习。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了最大化。在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知识享用者。因而“教”与“学”是一体。教学内容不是只读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允许学习者参与。总之,师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各种关系呈网状结构展开。
3.制定“以人为本”多样化价值取向的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观点要求教学实践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在重视掌握知识、培养智力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情感、意志、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标准去培养学生,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德育渗透,使每个学生都有特长,都有学习求知的动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展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应用于教育改革的新技术还很多,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深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唐旭辉、李雪、蒋华.论网络教学模式[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2]尉梅、王治和、马满福.基于Internet的远程网络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1(06)
[3]章国英、冯小诗、胡继岳、叶春阳.多媒体校园教学网的环境及其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0(11)
【关键词】机公关 互联网环境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06-02
一、互联网环境对企业危机公关的影响
鉴于互联网本身存在与传统媒体差异较大的特点,也就使得危机公关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了新的特点。只有明确了解互联网对危机公关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才能对企业的危机公关做出最合理的决策。而互联网的新特点对企业危机公关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利用得好,将使企业更好的规避危机风险;利用不好,则会使企业一蹶不振。
1.公众的广泛参与扩大了危机
互联网的出现强化了公众的表达意识,极大的调动了公众参与社会事物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可能使大量的非公众人群向公众人群转变(非公众即公关学中的对企业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人群,但是由于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转变为公众)。使企业危机扩大。一方面,通过网络公众可以主动参与讨论,寻找意见的统一的战线,一些小事情可以演变成难以控制的危机。另一方面,网络公众通过网络直接的表达各种意见和情感,对已在危机中的企业质询、谴责甚至攻击。不满的情绪会迅速的感染他人,使已发生的危机进一步放大,扩散和恶化。
2.信息的重复性使危机延续时间增长
由于互联的信息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单一传播,报纸看过了也许就扔了,忘记了。但是在互联网下,任何人只要喜欢,都可以在互联网里寻找到以往的企业危机事件。例如,当人们想要买奔驰轿车时,必然会在网上寻找有关大奔的信息,来加深自己对该产品的了解,通过网络的一系列链接,必然会发现了“砸奔事件”信息。这样无疑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阴影。从而改变购买的决策。所以信息的多次重复性传播,迫使企业必须在危机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关注网络上关于危机事件的报道。因此,尽管危机可能早已结束,但是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可能在不断的复制传播,从而误导到一些不知情的公众,造成危机的卷土重来。引起又一次危机的开始。麦当劳的署条危机就是这一类型的经典案例。
3.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减少了企业的危机反应时间
众所周知,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时间是危机公关成功与否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传统媒体占垄断地位的时代,危机的局部性特征明显,人们或许半年以后才知道原来某某省的某企业发生过假产品事件。但是在互联网上,几秒的时间可以让远在国外的潜在客户知道该危机事件。由于互联网的帮助,公众更快的了解到事件,大大减少了留给企业的危机放映时间。使得危机管理工作更加的复杂与困难。使地区性的危机很快久演变成全国性甚至全球性。
4.过大的信息容量影响决策者的判断
科学的决策往往需要信息的辅佐。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决策面临的问题将不是信息的闭塞和稀少,而是如何解决信息的过量问题。一方面,网上汇集了不同渠道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使得信息处理小组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加重决策者在取舍方案时的困难,导致他们陷入误区,产生盲目的决策。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过量带有个人感彩的加重。这些公众反馈信息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事件的本身就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些混乱的消息会使信息收集小组疲与分辨,而对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夸张成份,也将干扰小组的决策活动,导致决策者的贸然行动,而决策一旦产生了失误,将使危机升温更快,加大了危机的解决难度。
二、企业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解决方案
面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企业危机公关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调整、改进危机公关工作,加强对危机事件是的事前、事中、事后处理是企业求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撇开了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下都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如对待危机的态度问题,危机的隔离问题,只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特点来探讨其解决方案。
1.加强危机事前管理
加强危机前的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危机潜在因素,并且采用相应的方式消除这些因素,把危机化解在萌芽阶段。未雨绸缪,是企业解决危机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断。所有的危机公关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有良好的预测与控制方案,避免危机的发生。企业需要通过研究发现可能引发危机事件的线索与因素,估计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事件的突发后的程度与方向,从而制定各种可供选择的应变措施。换言之,危机公关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要厚积薄发,以不变应万变。
(1)建立公关信息系统
面对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企业建立起公关信息系统,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信息公关系统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网络对危机处理的正面影响,而且可以克制其负面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监控各类行业、专业网站上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类评估,尤其是当发现不利于企业的舆论,能够马上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沟通,消除误解,维护企业的形象。在危机发生后,信息系统也能对相关消息进行分类排序,分析各类信息对危机处理效果的影响,抓住主要矛盾,使后期的行动有的放矢。在事后,企业如果拥有信息系统,也能够对该事件综合评价,分析危机的重复性发生的可能,避免再次发生,并能将该事件放入公司的公关资料库,对以后工作的开展起到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2)培养企业网络公关人员,建立机制,专人负责
公关人员是公关危机处理的主体,要想更好的通过网络处理危机,必须培养一批具备良好网络素质和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公关人员,一旦网络危机发生,他们便能很快的投入到网络公关的工作中去,这些公关人员要掌握基本的网络礼仪,并能熟练的操作电脑网络来收集信息与交流。能熟练的使用WEB,E-MAIL,BBS,NEWROUP等工具,熟悉网络心理学。只有事前培养了可用的企业网络公关人员,才能在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做到专人专事的负责。
2.危机的事中控制
(1)主战场的开辟与推广
在网络上进行危机公关,重中之重是建立完备的危机公关网上新闻中心的主战场。主战场的开辟可以使企业在被动的危机中争取到主动。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危机的概述,公司声明,危机新闻稿等,在页面设计安排上,尽量注意色彩及用词的平和性。同时注意交互性问题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对外推广工作,危机当头,各种适当的对外网络推广都是必要的。利用主战场,如自己公司的主页,还能够坐问卷调查等工作,对企业信息的收集也是很有意义的。主战场的设立还能使信息能够更快的传送到公众手中,避免了公共没有可靠的信息源而产生了误解和猜想,减少流言的产生。
(2)流言控制
对于网络时代下的危机公关,要从细节着手。所以不能轻视网络中流言可以波及的后果,关注网络上口碑的乘数效应、网络编辑等草根力量;要防止网络上危机的“非典”效应(小报新闻迅速上升为全国新闻)、“滚雪球”效应(不断衍生新的报道)、“野草”效应(网上的负面报道无法根除)。在对流言控制上,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公关人员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流言产生的根源地与流言产生的途径,对其严密控制。寻找流言的突破口,拆穿流言。同时流言控制的一个要领是要建立唯一可信的信息来源,阻止公众因为没有可信信息而受流言感染,进一步扩大流言范围。主战场的建立,即自己的网上新闻中心,就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来源站!正如盛大收购新浪事件,早在nauseas开市前,就传出流言,盛大要收购新浪,导致新浪股价降低,被盛大收购了20%的股权。但是新浪公司很快的建立其自己的信息来源,在自己的门户网站毫步避讳的全程跟踪报道盛大收购新浪事件。遏制流言,阻止事态进一步发展,稳住了股民的心,并成功实施毒丸计划,成功的实施了反击战,最终导致盛大收购计划失败。
(3)整合资源运用
在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危机公关,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不仅要关注大型门户网站、还应关注社区类的网站、目标客户聚集的地方网站、专业性网站和传统有影响力媒体的网站,注意搜索类网站的力量;不仅要加强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沟通,还应与网络媒体沟通;不仅要关注新闻类的资讯传播,还应关注虚拟社区、发言积极活跃的网友和版主的状况。除加强与媒体、消费者沟通外,还要加强与政府相关单位及权威机构及专家、协会的沟通。因为只有借助于政府、协会或专家,得到他们的认可,公众才会觉得这是可信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公司董事及股东、渠道、经销商沟通,获得他们的理解,维护他们的利益。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与自己的员工沟通,获得员工的理解,因为每个员工都可以代表公司。通过沟通可消除消费者的恐惧从而快速解除危机。只有多方位的,整合利用好企业的资源,才能在危机来临时,打出一组漂亮的组合拳,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化解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危机。
3.事后反馈
危机的事后管理同样重要,尤其是在毫无阻碍的网络环境下,危机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也大大加强。因此危机的事后管理是整个危机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绝不能掉以轻心,一旦该环节被忽视,企业之前所做的种种就有可能都白做了,因此危机事后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事件的追踪和监控,可以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等工具,在网上寻找是否还存在着对企业不利的信息,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一旦发现危机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就要加以控制。同时企业要利用好资源整合工具,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利用传统媒体来制造有利企业的信息,来引导公众心理,从而减少在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并且企业要做好对本次危机的评价的工作,并且将其列入自己企业危机事件的数据库,完善企业的公关信息系统,作为前车之鉴。
总之,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互联网给企业的公关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只有以最真诚的态度来面对公众,未雨绸缪,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反馈,才能避免在网络危机中一撅不振。
参考文献:
[1]谭小萍,吴本荣,胡菁惠,信息时代的危机管理[J].企业经济,2003年第四期
[2]全球品牌网,2008年上半年十大品牌危机公关[J].世界商业评论, 2009,8
[3]姚惠忠,徐志豪,台北捷运公司网络危机管理个案研究[J].营销论坛,2006年第8期
[4]吴宜蓁,网络公关教战守则系列 台北工商报-经营知识版
[5]第19次CNNIC报告
[6]潘黎,王其军,网络时代的公共危机[J].科技创新月刊, 2006 第8期
[7]李杰,熊子英,刍议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商业时代,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