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步行街设计范文

步行街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步行街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步行街设计

第1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关键词:商业街 防火 设计 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更趋多样化层次化,为了改善城市购物环境,拉动经济发展,城市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步行街建设的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步行街的改造和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建设,还包括购物中心和室内步行街的建设等。在这股商业步行街建设热中,防火分区划分、安全疏散设计、防排烟设计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如何划分商业步行街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有顶的商业步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到达室外地点的步行距离如何控制,室内商业步行街疏散楼梯在首层如何设置直通室外出口,商业步行街自然排烟口面积如何确定,净空高度大于12米是否能够采用自然排烟等。国内有关防火设计规范对商业步行街设计尚无的具体规定,如何避免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盲目性,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防火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点,确保商业步行街设计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步行街防火设计的关键,不仅是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分析大型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出现的难点,研究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与同行商榷。

一、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难点

现代的商业步行街以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为主,其主要特征为:商业建筑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组成一个步行街商业建筑形式,是供人们进行购物、饮食、娱乐、美容、休息、休闲等而设置的场所。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商铺有进入街道的人口,顾客可以通过该街道在商铺之间流动。步行街两侧商业建筑形式多样,既有鳞次栉比的小空间摊位,也有空大的超市等主力店,既有闭合的主体,也有开放或半开放的交往和景观空间。因交通功能,步行街还可以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等。有的商业步行街不仅有顶棚,步行街出入口等处设置门窗,形成完全封闭的有室内商业步行街的商业综合体,其防火设计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顶的商业步行街空间如果视为室内受限的空间形态,按照现行消防设计规范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应符合有关中庭的规定,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如果利用防火卷帘或实体墙进行防火分区划分,这无疑会极大地破坏建筑设计的效果,但是如果不分隔将导致商业街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过大,超过规范要求。

2、步行街人员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疏散距离往往超过了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30m。

3、两侧商业建筑的部分安全疏散出口设置在步行街内,在首层无法直接对室外,必须借助商业步行街疏散。

二、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研究

1、相关标准条文

国内消防设计规范对有顶的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条文。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商店规范》及重庆、江苏地方标准中有一些相关的条文,具体规定如下:

(1)《商店规范》第2.2.3条,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二是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2)《商店规范》第2.2.4、2.2.5条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

(3)《商店规范》第4.1.6条,大中型商业建筑中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及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通廊或中庭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二是通廊或中庭的屋盖应采用非燃烧体和防碎的透光材料,在两边建筑物支承处应为防火构造;三是通廊或中庭的自然通风要求应符合第3.1.10条的规定。当为封闭中庭时应设自动排烟装置;四是通廊或中庭的消防设施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2、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看法

(1)区分商业步行街形式,防火设计要求分别对待

传统的商业步行街建筑形式和现代有顶的商业步行街,甚至是室内封闭的商业步行街建筑形式不同,火灾危险性也存在差异,防火设计要求应该区别对待。对于有顶的商业步行街既不可以完全按照室内建筑中庭的防火设计要求,也不可以完全按照室外空间要求。上述相关标准条文适用于不同的商业步行街形式。一是《商店规范》第2.2.3~5条,适用于传统的街道式,没有盖顶的商业步行街。二是江苏省地方标准,适用于有顶的商业步行街,但街道的出入口面敞开,属于半敞开的空间,面向步行街一侧宜为小型商业店铺。三是商业步行街两侧建筑围合区域中设置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需要满足《商店规范》第4.1.6条的规定,但是不应适用于周围完全封闭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四是当步行街建筑的围合区域完全封闭,形成室内商业步行街时,应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中庭的规定。

(2)尽量加宽步行街宽度,控制火灾荷载,形成防火隔离带,利于安全疏散

为阻止步行街两侧店铺或步行街内发生的火灾沿着步行街蔓延,确保人员疏散时步行街不垮塌,对步行街的宽度、高度、横通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构件的耐火极限做严格的规定十分必要的。加宽的步行街可以提高空间的可识别性,可以成为畅通的安全疏散通道。商业步行街两侧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建筑之间最狭处宽度不小于国家规范规定的间距的要求,且不小于8米。步行街无固定的火灾荷载,不用于人员通行以外的其他用途,使步行街能够真正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使得步行街成为疏散的准安全区域,这样步行街两侧店铺通至步行街内的出口可作为安全出口设计,但步行街由于不是疏散最终的安全地带,所以该店铺的安全出口到步行街露天出口之间的步行距离不能太长,要控制在60m以内。

经营使用中,步行街各种形式的商业促销活动和临时摊位,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步行街的安全净距离也能以保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如果步行街两侧商铺是开敞的摊位,有可燃物堆放,步行街宽度应增加,应满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二是设置外廊、天桥等的步行街,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外廊或天桥之间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三是步行街两侧建筑防火间距应按防火安全净距离确定,有外廊时,防火间距应从其外廊部分外缘算起。四是步行街外廊及天桥,空间宽度不宜过大,避免为临时摊位等的设置提供条件,五是装修时,可以在面向步行街的商铺门前设置“警戒线”,限制商业活动的区域和商品的摆放。六是商业建筑及步行街道内不要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面向步行街一侧不得设置明火作业的饮食摊点等。

第2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摘要:城市步行街区是市民共享的重要活动空间, 它给人们提供购物、交往的环境,可吸引四面八方来客,是一个城市财富的聚集之所,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现代城市步街区设计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设;步行街区;设计

Abstract: urban walking street,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citizens sharing space, it provide to the people shopping,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an attract visitors from all directions, is a city of wealth that gathered, modern city spac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block,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lleague.

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Walk blocks; design

随着步行街的建立,人们对步行街的关注反映了现代人对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的向往。步行街区源于德国、丹麦、荷兰最早推行的“无交通区”(TrafficFree Zone)概念,意思为都市里没有汽车行走的区域。在英文中也称为Pedst ri an Mal l,Pedest rian原意是“On Foot”,亦即走路的意思,Mall则是指一种宽敞而供步行的大道,合起来意思为供人步行而不受汽车干扰的街道。现今随着私人小汽车的增多,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存在着车辆拥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停车场少、交通违规等等问题。因此在人群集聚的城市商业中心地区禁行汽车,把街道还给行人漫步使用成为城市摆脱交通困境、复兴城市中心区的良策。

1 步行街区的历史沿革

步行街主要由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广场、小品等组合而成。古代许多城市步行街的形成,并没有经过真正的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理论研究,它们是在最有利的地方,由市民自己直接参与建设而形成的,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步行街。到了中世纪时期,城市空间效果和建筑形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步行街的规划形态由艺术家进行设计,带有强烈的形式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如对称的几何形态、强烈的空间序列等。

工业革命后,以柯布西耶为首的CIAM的“现代城市”理论,在相当长时间里影响了城市空间和步行街设计。这一时期因城市街道难以满足大量交通车流,为了对城市中心交通加强管理,保护和促进中心区商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采用封闭某些街道、不准机动车驶入或在步行街外两侧另辟平行的货运道路的方式来建设步行街区。

受西欧的影响,北美自50年代也开始在市中心建设步行街,且各有特点,如美国1959年密执安州的凯拉孟佐城步行街,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商业中心区,其中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空桥步行系统是最佳范例,仅美国60~70年代,就有200多个城市建成了步行购物中心。此外加拿大多伦多市和蒙特利尔市也兴建了庞大的地下步行系统。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大量建设新的步行街区,同时顺应时代的需要对许多历史悠久的商业步行街、老街区、里弄进行了承启性的改造,新建的如:成都的春熙路商业步行街、文殊坊步行街,重庆的解放碑、观音桥商业步行街,武汉汉江路滨水步行街,南京新街口等。进行了改造的如:有700年历史的北京王府井,十里洋场的上海南京路,上海城隍庙,丽江古城的四方街,苏州清雅的观前街,成都传统蜀国风蕴的锦里、宽窄巷子休闲步行街,重庆磁器口等。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是大型的商业、娱乐、休闲综合步行街,现代而国际化;有的是亲切宜人的历史文脉步行街,体现着各个地域的风貌和人文,传承和延续着自己的传统和精神。

2 步行街区的功能作用

现在我们常说的步行街区最早源于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的“无车辆交通区”,它的出现实质上是一场“步行者的革命”,倡导的是人在城市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对环境的更新,重新审定了历史悠久的步行街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巨大价值,提高了城市的对外形象。

社会效益:步行街在高密度的旧城中为市民提供了富于人情味的高品质空间环境,使人们在步行、休憩、社会聚会等活动中,增进了相互的交流和认同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培养市民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此外,步行街通常是由传统商业街改建的,那些熟悉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建筑环境最能激发人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引发对其的深切热爱。

环境效益:步行街建设本身就是整体环境的再创造,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景观设计。通过对汽车交通的限制,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减少交通噪音,使空气更清新自然。而街道上的富于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创造出一切为“人”服务的和谐、优美的都市环境。

经济效益:步行街建设使商业老街从原来单纯商业零售功能拓展为综合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全方位经营服务。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地区地价、房租升值,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交通效益:良好的城市通常以平衡的交通管理为特点。以步行代替车行,减少车辆,并减轻汽车对人活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通过改善步行的环境质量、增加步行人数、减少城市中心用于汽车交通的空间等手段,使更多人乘坐公交车,避免人车冲突,达到步行、公交、小车、地铁的良好平衡。

3 步行街区的空间形态

“最理想的街道必须形成一个完全闭合的单元!一个人的印象越被限定在其内部,那生动的场面会越美妙:当个人的视线总是有可注视之处而不至于消失在无限里的时候,他的体验是舒适的。”

步行街作为城市中一个浓缩社会历史、文化的场所,处于一个多层面、多形态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之中,其形态及设计理念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发展而变化。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又分为封闭、半封闭、转运和步道拓宽等几种形式。从深层结构看,大致可以被抽象为两个组成部分,即街区吸引点(节点)以及步行道路(路径),节点可理解为点的概念,路径可理解为连接节点的线性空间。

3.1 街道的长度

黑格曼和佩茨指出“有效地设置一个终点形象是街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舒尔茨也提出“在过去的城市里,斜角和弧线创造了‘终止印象’使眼前的景色充满活力。”因此,步行街的长度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街道的连续不间断长度的上限大概是1500m(1mi.),超出此范围人们就会失去尺度感,同时会产生疲劳感。对于过长的街道,通常会加入一些节点,如以一定的构筑物进行收口或加入打断其连续性的广场或形成抑扬、明暗、宽窄变化的空间体系等,使步行街以段落式的形态延续下去,达到既连续不间断而又不单调乏味的形态效果。

第3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关键词:步行街(区)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

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

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

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第4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关键词】光谷步行街 导向系统 设计原则

一、导向系统设计的定义

“导向系统”来自英文sign,它有信号、标志、说明、指示、预示等多种含义。从狭义上说,导向设计系统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用来表明方向、区域的图形符号;二是指符号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方式。前者是从视觉传达角度来研究,关注的是如何用简洁的图形符号来表达准确的含义,并能跨越国界,无需语言,瞬间识别;后者是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研究,着眼于材质、外观、位置、艺术表现等因素,以及如何使图形符号融进整个环境的氛围。因此,导向设计关系到视觉传达和环境设计两个领域,概念彼此有交叉,又相互独立。从广义上来说,可以用“大导向”的视野来观察社会,就是把一切用来传达空间概念的视觉符号和表现形式都看作是导向设计。因此,导向设计也可以是文字、图案、雕塑、建筑等,没有特定的形式。“大导向”视野的基础是建立在导向设计规范社会的功能上来说的。因此,凡是用来规范社会区域正常运行的,都可以看作是导向设计的一部分。

二、光谷步行街的特点及导向系统设计的内容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鲁巷广场,其宗旨是打造中国第一条大型体验式世界风情步行街,汇集全球各国标志风情,整条街实际分成四段,分别由四大建筑群落组成,从西到东由美式的现代——西班牙的热烈——北欧的天真和英伦的古典构成。目前,光谷步行街一期的美式现代街,二期的西班牙风情街已投入使用,其余部分正在建设当中,已有的光谷步行街导向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信息性导向

包含平面信息导游图、步行街分布总的平面图、步行街所在地点平面图、服务管理部门电话等。信息标志多以图形、文字标注为特征,是游人与步行街之间无声交流的媒体。游人可以通过信息导向明确知道自己身在步行街什么地方,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在哪里。信息导向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数字媒体等。

2.指向性导向

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出发,是步行街人流交通疏导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一般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空间相互转换或交叉的节点,为消费者指路。一般以箭形作为基本的形态,告诉消费者要去往的方向及目的地。如一进入光谷步行街就可以看见很大一个指示牌——西班牙风情街前行200米即到,路上都有相应的指示牌。指示导向标志是营造和管理动态空间的一个有效手段,能够促进人与空间的互动。内容包括目的地指示牌、公厕指示牌、停车场指示牌等。游人可以根据指示的方向很快到达目的地,非常节省时间。

3.形象识别导向

这一导向是一个步行街从众多的其他步行街中脱颖而出,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完整形象的重要手段。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商业街、南京湖南路商业街、大连天津街等。形象标志系统的设计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规范,从标志标牌的选材、造型、色彩以及字体的应用均要统一考虑,有助于整个步行街的形象资源整体组合传播,加大视觉冲击力和强度。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的标志就是汉字加上英文字母和笑脸符号的组合,无论采用任何材质制做出来都给人感觉很统一。以地球的形态和笑脸的符号来寓意全世界的人们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在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的导向识别系统中都有其标志设计的应用,西班牙风情街的标志设计也与它的导向识别系统很好地结合,使其看起来既统一,又易于识别。

4.警示性标志

提示消费者注意安全及保护环境等一些温馨提示牌、警戒、警示牌。例如小心摔跤、禁止攀爬、小心撞头等警示牌,能起到规范游人行为、预防事故等作用。

三、光谷步行街导向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光谷步行街导向标志一般采用以下几点原则:

1.标志性原则

一般的导识信息仅仅是关于开放时间、商品名称及楼层布置等,一个有特色的标志性导识系统,能够加深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记忆与理解。每个商业步行街都有自己的特色、主题文化。根据不同的步行街的特色和文化而制定的导向系统设计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例如,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导向系统应该牢牢抓住和体现世界城的主题特色,以此为设计指导理念,应该在图形、文字、色彩上达到视觉的高度统一,使各标志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视觉效果,便于为游客提供清晰、明确的指示。光谷步行街所有的导向系统里面都会有more加上笑脸符号的标志图形,不管是现代风情街的导向系统,还是西班牙风情街的导向系统,给人一种十分完整统一的感觉,说明光谷步行街的不同商业区域既有自身的特色设计风格,也不缺乏整体的统一感觉。从功能上来说,它能够引导消费者,规范景区次序;从环境美学的角度来说,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步行街环境更加友好、美观,体现着步行街工作人员和设计者对消费者的关怀。

2.可达性原则

可达性是指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选择的路径数量和它们的便捷程度。光谷步行街导向系统设计有一定的规范性,我们从进入步行街就能够顺着指示牌的方向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基本上可以顺利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平面设计大师奥托·艾舍说,“辨别方向并非是一种与生俱来、可有可无的能力,而是一个生存的前提条件。正如与环境的对话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对地点和方向的判断更是每个人获取自由与树立自我意识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要想知道去往何处,首先必须了解身在何处。”消费者要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去往何处,就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导视系统,在游玩的过程中知道自己身处何地,该往什么方向走下去到达什么地方。在光谷步行街,消费者能够根据信息导向和指示导向系统轻松地找到自己要去的目的地,而且也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3.美观性原则

步行街标志系统除了功能上的要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标志牌的美观性,它应该是景观的一部分,和周边的环境和谐搭配,相互辉映;消费者公共休息设施要求地方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如西班牙风情街的导向系统设计通过字体、色彩和箭形这几个基本元素赋予了不同信息交流点鲜明的视觉形象,不但发挥了信息传达导向信息的功能,而且还树立了整个西班牙风情街的形象。公共标志被安装在户外的岩石上,线框的处理方式富有创意,人们可以透过标志感受到背景岩石的肌理,其实就是金属线条的表现方法,用相同粗细的线条来进行表现,线条使用金属(黑色)的材质来进行表现,耐用一些。再如卫生间的图形标志、银行取款的标志、休息室等,都是采用相同的方式安装在店面外的岩石上的。整个导向系统的设计与自然环境、历史风貌融为一体,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漫步毕加索广场,共享西班牙的奔放;穿过加州海岸的半地下式购物广场,在棕榈泉广场的喷泉边追逐、嬉戏。整条步行街上,座椅、雕塑、街头小品,每一个细节,都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吻合,展现不同的异域风情。

4.以人为本原则

现在无论做什么设计都讲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为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方便人。因此,做步行街导向系统设计时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如警示牌的设计、指向系统的设计等都要方便游人准确、迅速地到达目的地,以及人具有文关怀休息的环境、空间的设计等,真正让顾客在游览中购物,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购物过程。例如,光谷步行街走几米就会有椅子、雕塑、花卉树木等造景,特别是西班牙风情街边的休闲小屋和休闲椅,还有雕塑跟水景的精心安排,都给顾客提供了舒适优雅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四、武汉光谷步行街导向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光谷步行街集吃、住、行、游、购、娱多功能于一身,将成为商业与旅游业的最佳黄金结合点。然而,以武汉市为代表,步行街等空间环境中导向标志牌设置随意、形式单调、色彩识别性不强等现象较为普遍。总的来说,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导向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信息性导向和指向性导向,而且都是平面静态的导向系统,没有电子信息的导向系统;色彩的识别性不强;安装的位置随意;指示性导向混乱、缺乏规范;缺少地域化的设计特色。

光谷步行街的宗旨是打造中国第一条大型体验式世界风情步行街,所想体现的是世界风情,所以很少有武汉的地域特征在里面。如果我们能将地域性与国际化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使来到步行街消费的人不仅体验到有如漫步国外的浪漫,更能感受到武汉城市的美好,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和创新,使城市环境更加美观而有特点,城市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谷步行街也就成了武汉的一张名片,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武汉来,到光谷步行街来,从而带动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导视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第5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铺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187-01

一、商业步行街铺装景观的艺术精神

在商业步行街建设的浪潮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为大的缺点就是步行街的建设越来越相似,不能体现其艺术精神,无法给行人提供更多的归属感和地方感。铺装景观的艺术精神是指商业步行街在满足基本的功能以外要充分表现其艺术精神功能,要通过地方元素,地域文化在色彩、材质等上的运用来塑造铺装景观的艺术性。

二、商业步行街铺装景观艺术的表达方式

(一)利用色彩营造空间气氛

每种铺装材料都有着自身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予风景不同的情绪,同时使人产生心理共鸣。色彩是最动人感官的要素在商业步行街铺装景观设计中,色彩可以增大其表现力,并可以对整体环境氛围加强烘托。步行街常常利用材质的颜色,营造不同的气氛。

(二)利用材质体现文化韵味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而同一材料也可以通过加工形成不同的质感。利用质感不同的同种材料铺地,很容易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而利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其产生的对比效果会使铺装显得富有生气,尤其是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搭配,往往能使室外环境中的人造景观体现出自然的氛围。在商业步行街中不仅要尽量发挥素材所固有的美,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三)利用尺度创造不同空间

铺装的尺度与周围场地的尺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不同尺度的铺装营造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在商业步行街中,若是中心节点场地则可以使用尺度较大的铺装,而对于树池,雨水口等局部小范围的铺装,则要使用小尺度。

三、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求

(一)安全性

地面形式应尽量减少高差的变化,不得已有高差变化时,应做明显的标志,如颜色的变化,且踏步数量应考虑在三个以上,这样可使行人更易发现高差的变化。地面铺装,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材料:多雨的地区,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且坚硬起防滑作用的材料;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冻防滑,同时除雪时不易损坏。另外还要满足夜间照明的要求,这是保障夜晚使用者安全的必要条件。

(二)可持续性

步行商业街中的景观不仅仅是满足构图的比例关系,满足审美的视觉感受,而且要赋予景观文化的内涵。建筑物的造型上应保留传统的比例关系、符号尺度等,使其具有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性,看到他会引起人们对历史建筑及传统文化的回忆,产生联想。街道中雕塑小品的设置,应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寻找出有价值的典故并进行艺术加工,使它能够起到强化空间环境文化内涵的作用,是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与历史进行对话,与文化进行交流,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可观赏性

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地面铺装设计,小品的选择,应考虑适应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还要提供人文环境的观赏空间―人看景的空间,人看人的空间。

四、商业步行街铺装景观艺术性表达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缺少文化内涵,不能体现地方性

各个步行街之间相互抄袭,缺乏地域文化底蕴的支撑,铺装现代气息过强。设计师在设计一条商业步行街的铺装景观时应该对所设计的项目场所,本地材料,历史典故,环境,功能,著名人物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做出对街道铺装整体艺术形象的设计构思,从设计师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升华到实际案例中。

(二)可观赏性差,缺少独特性

各个城市的步行街大多大同小异,色彩、尺度、图案魅力等方面没有创新和独特性。设计师应该吸取成功步行街铺装景观的优点,利用不同色彩营造空间气氛,利用不同材质体现文化韵味,利用不同尺度创造不同空间,利用多变纹样表达意境。设计者应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从人的空间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商业步行街的铺装景观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让每条商业步行街都成为步行者的天堂。

第6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关键词:德化步行街;公共设施;地域文化;策略

一、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设施与环境脱节

德化商业步行街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自独立,使得商业街道空间与城市建筑和街道内部各元素之间缺乏必要的功能和空间联系,难以形成有机整体。德化商业步行街的形成有着自己的背景与特色,但是目前的公共设施设计几乎全部抛弃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没有自己个性,能够体现和强化地域特色的公共设施很少见到,文化背景和街区环境设计没有能够真正的影响到公共设施的设计。

(二)缺乏地方特色

郑州德化商业步行街是一座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生活变迁的缩影。德化商业步行街中的公共设施很少考虑的地域因素,对木地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现代化的设施很多,带有地方民族传统特色的设施很少,相似雷同的公共设施很多,有个性的公共设施很少,全球化的发展致使公共设施与地域文脉特质的联系被国际化和统一化取代,不同地域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逐渐失落,城市失去了特色,失去了自我。商业步行街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只有在认真分析当地的文化特质、历史背景,结合现代化的设计因素,才能真正营造出具有特色的步行街。

(三)传统文化的衰落

德化商业步行街是在原有历史传统商业的基础上改建来的,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拆毁了以前的古建筑,为追求表面的风格协调或者传统特色,破坏了历史文脉的“真实性”,破坏了传统文化氛围,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考虑欠妥是这些问题的根木所在。公共设施的设计离开了传统文化这根支撑柱,其魅力也就失去了大半。很多公共设施就是简单的复制品,简单罗列到一起,让德化商业街没有主题,没有地域性的文化特色。

二、德化步行街改进策略

(一)传统元素的引入

德化步行街是有着“百年德化”之称,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古街,由于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地方的传统元素。著名的商战文化、名店文化、德化街名字来源文化、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机等具有很多令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元素。因此,步行街中的公共设施改进中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条件下,根据步行街的特定场所空间结合这些元素传递步行街的文化气息,使得公共设施最终和步行街整体环境风格相协调。

(二)与步行街整体环境相结合

公共设施是商业步行街和城市景观公共系统的重要构成因子,是城市形象体现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注意与街区整体环境的融合,使得公共设施与步行街空间环境、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之间相互协调。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与街区整体环境的融合可以从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之间的相互协调融合两个方面来考虑。例如德化步行街旁边的二七纪念塔,可以从塔的造型元素中提取造型,应用到街区中的路灯设计中,这样可以使公共设施自然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

(三)增加公共设施的体验式设计

现代产品设计正朝着体验式的方向发展,在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中,增加体验式设计,能让步行街整体形象得到很大的提升。体验式设计强调产品与人的互动,使人对产品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以今天对一个产品好坏的评价标准来看,功能的实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方面,取而代之的事人对产品精神层面的追求上升到第一位。同样,公共设施在城市发展中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它还要承载着城市文明精神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体验。比如,德化步行街中小吃文化,可以原型再现当时的吃饭的座椅,让人坐在椅子上像是回到了德化以前的街道。仿佛自己回到了从前,在德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进行了一次穿越。

(四)增加公共设施的线索设计

在现代大部分步行街中,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划分,因此有很多指示系统的增加,指示系统可以让人们对整个街道的功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步行街体现文化功能时就很难再用指示系统进行表示,为了步行街在文化功能上有更多的体现,可以在步行机中借助公共设施来进行线索设计,即以公共设施为载体,将一个街区的文脉要素用一些主题进行串联,让人们能够根据公共设施的引导来对整条街区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的向前探索,这样既可以增加人们的乐趣,也能让步行街中人的了解街道的文化内涵。比如,可以在阴井盖上作出德化步行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布。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整体环境相融合、增加体验式设计和线索设计等手段,进行公共设施的再设计,希望可以让德化商业步行街增加更多的文化底蕴,重新展示出昔日的文化风采。

【参考文献】

[1]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国勇,尚娜.公共设施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7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关键词:环境;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我们建造了许多城市广场,城市广场主要是由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相结合而成的,人们在里面的活动主要是用腿走路,每个城市广场都有一个合适的主题和一定的规模。根据城市广场的用途、主题以及其分布的地方不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文化广场等不同类型的广场。商业广场一般位于人流量大,经济活跃的地方,它把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商业广场的设置为人们找到了一个可以是疲劳的精神得到放松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买东西,进行社交,买家具,娱乐,休闲,把平常生活中的购物琐成一种生活乐趣。

1 商业广场环境景观设计的含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步推进,城市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商业广场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商业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就越来越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商业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使来到广场的人感到舒服、心情舒畅、方便。通过统筹兼顾的方法,在有限的范围内使商业贸易建筑、车辆运行区域、人流活动区域合理布局。在一些地方设置一些有内涵,有历史底蕴的要素,增加人们的美感享受。

2 商业广场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商业广场环境景观设计既要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有要考虑人化的自然环境,通过两种环境相结合来营造舒适的视觉景观效果,给大家创造一个舒心,轻松的买东西环境。然而,现在我国商业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缺乏个性化和独创性设计

当前,信息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它增大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些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并学习很多有关商业广场景观设计的样本,这就使许多地方的景观设计出现了相似的情况。我们应该知道,商业广场景观应该和当地的环境及人文历史相协调。所以,要想设计出完美的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就要从发考虑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而不能简单的抄袭。

2.2 景观效果没有重视功能性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商业广场,就会发现它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业广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挑剔。所以,许多地方在商业广场景观环境的设计上对审美和艺术效果等方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没有重视商业广场的实用性。我们建设商业广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所以在设计广场环境景的时候要首先考虑群众的心理、生理要求,其次在考虑审美及艺术的美感。

2.3 空间尺度缺乏人性化

很多商业广场在建造的时候过多的考虑广场的效果,使商业广场在建成后成为单一的购物的地方,失去了它最初的设计构想。影响商业广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居民的生活方式,当地的交通情况,等等。在商业广场里空间相对较小、人员密度相对较大。我们在广场景观造型的设计上,要注重适度,不必把绝对尺度看的太重要。有一些地方的广场面积建设的很大,但是当你站在里面的时候会感动寂寞,空虚。有的地方广场面积虽然有点小但有很多人文因素,使人置身其中感到亲切,而且喜欢经常来休息,散步,它已经切实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好的商业广场的景观设计应该充满人文关怀的因素,使当地人民群众对它产生共同的认同,营造一个亲切,舒适的氛围。

2.4 交通流线组织不理想、车流人流不宜到达

有一些设计师在设计现代商业广场环境的时候,总是有意的把步行和车行两种方式孤立起来使用,这就使到达广场的可能性被认为的降低了。通常来说,商人和人民群众对车行和步行的关系看法不一样,商人认为让车通行可以提高人流量,增加收入;顾客认为,还是步行好,要是车辆太多就会影响安全。商业广场汇集了城市街道等大型公共设施在一个地方,它不可避免的要和周围环境在各个层次上有所交叉,在这里形成视觉的结合点。所以,广场不仅要满足车辆到达的可能也要满足人员步行到达的可能,只有这样做商业广场的设计才会成功。

2.5 如何使铺装与绿化相得宜章

商业广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往的地方,而不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绿化环境。所以商业广场在建造的时候主要考虑硬质景观,其次采取一些软质景观来辅助。但是,在设计一些商业广场的时候,有些设计者却不能抓住建设广场的关键,他们使用了很多草坪来作为硬质铺装。在我们国家草坪主要用于增加绿化面积,它阻碍人民群众向外活动的空间。经过了这样的设计,商业广场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商业广场的绿化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依托周围环境,大胆创新,为大家营造一个融洽、方便、轻松的购物环境。在规划商业广场的设计时,要把地面铺装和广场绿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很好的视觉效果,让人们置身其中能够感到和谐、统一。

3 商业广场环境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时空连续性

在当今的大城市中绿地面积小是十分普遍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越来越希望改善城市广场的空间,所以在不经意间有关广场的改造和规划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设计师通过多种方法向自然界学习,希望能够从中获得灵感,设计出是人民群众满意的广场,而在规划上又不影响其完整性。所以,要想把商业广场环境的景观设计工作做好,就必须考虑循时空连续性原则,即把当地的历史传承融入其中。

3.2 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如何表达

由于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所以每个广场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商业广场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而每个景观内又有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因素,经过相互融合的过程后,就成了这座广场的内在特点。广场的景观特色受该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气、审美水平、文化渊源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广场环境景观设计另外一个理念是和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在进行广场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从现有的地方环境中找寻灵感和思路,从中得到启发把文化,人群,空间、时间等因素考虑到设计的方案中。

3.3 景观环境的科学化与人性化

好的服务态度以及完善的运行功能是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到来的基本性条件。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建设都是围绕着人的因素来进行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们的行为活动、风俗习惯都深刻的影响着设计师对景观环境空间的设计方向。所以,要想使广场设计取得成功就要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群众的看法。设计工程师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要以人民的需求为自己的设计目标,尊重人民群众的感觉是否好,尊重当地的历史传承,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设计工程师只有这样做才能设计出广场的亲切氛围,才能知道人民群众在想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广场的设计才有目标,其在建好后才有存在的价值。商业广场对现代城市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构架,是人民群众接触的最多的地方之一。现代商业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正在朝着多样化的前景发展发,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追逐时尚的时候,引入传统优秀元素,完美的切入到广场环境的整体景观设计里,一个优秀的商业活动中心就这样诞生了。

参考文献

第8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关键词: 步行商业街; 空间; 界面;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的可识别性 是通过环境印 象建立起来的, 环境印象是观察者与环境间双向过程的产物.人们对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印象是通过对物质要素来识别的, 在这个过程中,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及界面这两种物质形式对步行商业街空间形象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 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的基本要求

为了满足不同的城市生活,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1. 符合城市总体发展和管理要求

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都应与城市交通商业景观等取得高度的协调,并使它对城市改造旧城保护保持和发展城市历史文脉起到促进作用

2. 解决交通问题

交通既要居民能方便地利用各种交通工具顺捷地到达,又要求把车人流分开既保证人们方便集散,货物方便运输,又能满足捎防防震等抗灾应急的需要

3. 提高环境舒适性

为创造多情趣富有人情味轻松愉快的空向气氛,设计应以安全便捷,优美与景观良好,相互协调为目标

4. 按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要求构思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疲劳时间和疲劳程度,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特点不同,按人的生理疲劳和心理兴奋情态组织商业街区是必要的

5. 保留和发展传统风貌

尽可能利用原有商业街市和城市遗产 那些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等,会使步行街增色生辉,具有历史品格

.

二空间序列的意义

人的活动、 行为的连续性特征使相邻相近的空间产生了连接, 从而使城市空间因人的活动次序以时间为轴线演化为一系列空间的组合, 把城市空间单元组织成一个可连续感知的整体序列.由于步行商业街增加了时间轴的四维空间, 序列空间对于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象及对观赏者心理感受具有特殊的意义( 见图 1) .序列空间是步行商业街中具有统治性的要素.序列空间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赋予步行商业街明确的方向性, 从而加强人们对步行商业街的识别.这样的空间能起到丰富多变、 引人入胜的效果, 增加人们对步行商业街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

三 组织方法在空间序列中起着重要作用

2 .1以轴线组织空间序列

沿着轴线人们能体会空间的深度和方向感,运用轴线组织空间和景观可以加强步行商业街空间的秩序感, 形成完整而有节奏的空间景观序列.以轴线组织空间序列的方式有两种: 实轴线和虚轴线. 实轴线是以实体沿轴线进行布置. 组织空间序列. 虚轴线即视轴线, 是实体在轴线空间两侧布置, 从而建立起指向明确的轴线空间, 使人们的体验和感知有明确的方位感, 组成张弛有致的城市景观.

2 .2 空间叠合形成序列

空间部分重叠可使相邻空间紧密相连, 让人们在空间自然转换中体验了空间序列的意义. 叠合部分的处理是空间序列组织的关键, 在空间划分上既要保持空间的融合与自然的过渡, 又要使各空间划定明确的边界. 在空间重叠区常设置标志性景观因素.

2 .3 由视线引导的空间序列

在行进型空间中, 视线引导人们进入空间序列. 人们的行进运动会受到空间标志因素的影响,标志物给人以暗示或引导, 从而建立起有组织的空间序列. 标志物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在组织空间序列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形象, 同时又是街道或某个区域的形象标志.

四 步行商业街的界面

3 .1界面与空间形象的关系

界面直接 影响着城市空间 环境的特 征和质量. 实体与空间是一个/ 面0 的互逆关系. 空间是/ 虚空0 , 具有间接感知性, 界面是/ 实在0 具有直接感知性, 对/ 虚空0 的体验来自于对/ 实在0 的感知,界面的特性决定了空间的效应.

( 1) 界面对空间的围合

若要使步行商业街空间舒适、 宜人, 必须使形成步行商业街空间的界面之间的关系符合人的视域规律. 当高宽比为 1B 4 时, 空间的界定感不强,要对步行商业街进行空间的二次划分. 当高宽比为 1 B 2 时, 空间的界定感较强, 这时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不宜布置过多过大的环境设施. 当高宽比为1 B 1 时, 空间的界定感很强, 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应注意建筑与街道一体化的处理, 注意街道和建筑在装饰上的协调.

( 2) 界面的连续性

界面的连续性有助于加强整体识别和形象识别. 连续性包括形态构成连续和时间维度连续. 形态构成连续指共时性要素间的形态连续, 如形体轮廓、 比例尺度、 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连续. 时间连续指新旧界面的协调共生, 包括再现式连续、 重构式连续等.

( 3) 第二层次轮廓线的影响

在街道基本界面上出现的装饰物或设施称为/ 第二层次轮廓线0. 步行商业街外墙突出物过多,就会从视觉上削弱界面对空间环境的围合感和连续性. 现代城市中, 广告、 标牌是不可避免的, 标牌法的颁布是保证城市景观秩序性、 统一性的重要措施, 目前该法在许多国家都已开始实行. 如美国的查劳特市的城市设计方案中, 不但对广告和标牌的尺寸、 形状、 色彩提出了要求, 还对它们的空间位置作了规定。

3. 2 界面设计的要求

( 1) 识别性

步行商业街的界面应该在活动上、 视觉上连续统一, 这样才能方便购物和维护空间的整体性.改善步行商业街的界面的识别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标志性建筑周围开发休息广场; 提高侧界面的形象特征; 在单调识别性不高的古城街巷中, 设置牌楼、 旗杆、 过街楼等明显的标志物, 向人们暗示环境的方位.

( 2) 秩序性

街道的空间序列是一种多层次秩序的组合.步行商业街的这种特 性为界面的变 化提供了基础, 既丰富变化, 又统一有序. 步行商业街空间界面的变化和装饰的对比应在人的视觉秩序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然会造成混乱和支离破碎的空间效果.

( 3) 舒适性

舒适性要求将街道的气候、 日照、 噪音、 污染、休息、 视觉条件控制在舒适范围之内, 使人心情舒畅, 保持感觉乐趣. 舒适性主要体现在小气候环境的创造上, 例如南方城市的通风、 荫凉、 北方城市的保暖、 朝阳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形态.

( 4) 适配性

从人的生理约定、 行为约定、 习俗约定等角度来体现对人的尊重, 这里统称为环境与人的适配.适配性要求界面必须体现对行为的支持, 与文化的关联, 对习俗的尊重. 因此一个为人设计的界面应该以人的行为为基本出发点, 使人们在一系列的韵律、 节奏、 速度和力量之间传达出人体运动的经验和感受.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组织和界面设计是否恰当合理, 决定了整个步行商业街的基本空间形象设计的成功与否. 通过对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和面的研究及改善, 可以提高步行商业街的空间环境质量, 创造出更加宜人的步行商业街空间环境. 人们并非不能在视觉混乱的步行商业街中购物, 但如能有一种更动人的环境, 同样的生活将会获得新的意义. 街道本身如果有良好的视觉形象, 就会有更强的表现力.

第9篇:步行街设计范文

大批量定制(MassCustomization,MC)是一种将相似性原理、重用性原理和全局性原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生产方式[2]。大批量定制的基本原理、大批量定制的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大批量定制的管理技术以及大批量定制的制造技术组成了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技术体系,其中,大批量定制的产品设计技术为其生产模式的核心以及关键。

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的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缩短市场反应周期的基础上,以Solidworks2010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事物特性表进行变型设计的原理和过程,并对基于事物特性表的敏捷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敏捷设计系统的流程。

1系统概述[3]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技术的主要内容有:根据合同和方案信息,将设计过程中确定的产品零部件的相关信息(如供货商和价格等文档)综合起来进行快速准确的报价;利用产品开发过程中确定的产品模型和过程模型快速地设计和制造符合顾客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制造类企业的的设计任务大致分为两种:方案设计和合同设计。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快速报标,快速报价,只需1~2张工程总图,无需详图;合同设计则需要详细的工程图,并且满足一定的交货周期。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模式上存在较多的弊端,如重复借用的可靠性不能保证、人力资源的重复、企业设计知识无法积累和继承,设计周期大幅的延长,交货期的不确定性等。大批量定制产品的开发设计技术即为解决这些弊端的强有力的手段,在大批量定制产品的开发技术的哲理上,结合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产品变型技术,建立起产品3D模型和事物特性表之间的关系,搭建产品变型系统,从而快速准确的驱动产品模型。

2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产品变型设计原理

2.1事物特性表原理[4]

事物特性(Tabularlayoutsofarticlecharacteristics,SML)是指表征部件、零件的功能、几何、制造等事物特性,并以固定格式表的形式反映出来的信息集合。它源于德国,并与1981年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直至1995年我国才制定了相关的《事物特性表定义和原理》GB/T1009.1-95,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事物特性表和其他的表格一样,也由行与列组成。表中的第3行分别给出了产品零部件的属性,第4行描述了事物特性的名称。一行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形状特征或零部件;表的列组成事物特性表(表头)的对象,包含着属性的单位以及相关的取值。

对于同一个产品的不同层次上,事物特性表也描述了隶属于不同层次上的内容,例如在零件层次上,它描述了零件相关的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产品装配层次上,存放着产品上游、下游零部件的关系。换言之,事物特性表中存放着产品以及相关模型的属性、特性、约束关系都用事物特性表表达出来,根据制定的约束关系,将需要的零部件选择出来。由此可见,事物特性表可以将产品进行变型设计。

除此之外,需要采用从一般到抽象的方法,将大部分的近似对象集合起来,但前提是满足预先设定的规定,对于变型程度比较大的产品,可以采用模板的方法,结合事物特性表和数学关系进行产品变型设计。用螺栓说明,特性包括螺纹规格,螺纹大径,公称长度等。所以产品可以按部件、零件及它们具有的特性建立表,修改这些特性进行修改,从而达到产品的变型设计。

2.2基于事物特性表(SML)的变型设计原理[5,6]

变型设计即在现有零部件和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产品的几何参数以及尺寸关系,进而形成于现有零部件模板和产品相类似的零部件和产品的变型设计方法。而事物特性表中存储的事物属性、特性描述了零部件的某些特征。

在产品变型过程中设计变量和用户变量组成了变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设计变量,顾名思义,源自设计过程,工程师可根据经验公式获得;用户变量为次要变量,是自定义变量,为满足变型设计过程中美观和协调,通过定义数学关系,将其与尺寸变量控制起来。

参数化系统Solidworks提供了相应的开发程序接口(API函数),可直接实现对其特征及其参数的的驱动,Solidworks也提供了相类似的零件设计表功能,用户可在此基础上建立事物特性表,通过程序开发语言VisualBasic6.0将访问相关函数接口,从而实现产品变型设计。

图2为国内某厂家生产的硬齿面减速器外形事物特性表,对于某一系列不同型号的减速器3D建模完全可以采用基于事物特性表变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PartId(零件代码)是唯一标识产品的标识码;D4@草图1是基本事物特性,导出特性通过建立方程式的方式建立,当确定好模板的属性和事物特性表之间的关系之后,在Solidworks的配置中,就可以点击相关的标识码自动生成新的配置模型,产品变型的目的达到。

3基于事物特性表的敏捷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1产品全息信息模型的构建技术

进行产品全息模型的构建之前,必须要先对产品信息模型进行详尽的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现有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文档,与其相关的产品分析有:产品编码技术;产品原理分析;产品结构分析;产品参数分析;生产分析等。

产品编码可以有效的地位相关的变型产品,当变型设计系统需要相关的零部件时,可以准确而迅速地查找已有的变型实例,提高设计产品的重用性;产品的原理分析主要包括,产品的工作原理、工作条件、工作性质等,通过产品原理分析,可以明确零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属性;产品的结构分析则是通过分析产品结构的形似性,将不同零部件进行模块功能划分;参数分析则是指产品的的几何属性进行分析,如产品的设计尺寸、用户尺寸,关联尺寸等,以达到产品变型的尺寸准确性和美观性,通过以上分析,着手编制产品的事物特性表的部分属性;生产分析主要用于构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装配、工艺模型和数控模型。

通过以上详尽分析,紧接着就需要明确产品信息模型以及上下游子模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要以事物特性表为核心,以3D模型为基础,结合参数,并通过将零部件的参数通过映射和事物特性表的特性相联系,即全息建模[7]。

3.2网络结构设计技术

目前,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主要有文件/服务器(File/Server,F/S)、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三种模式。F/S模式对数据一致性的控制能力较差,不符合要求;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方面控制较为成熟,是C/S架构的一大优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敏捷设计系统的要求,其逻辑拓扑结构图,如图3所示。

建立各个事物特性表的ODBC数据源,使用Connection对象连接SQLSever数据库,并用RecordSet对象实现对数据库中的记录操作序中引用了ADO之后,就可以使用Connection对象连接SQL数据库,进而就可以操作数据库中的记录。

3.3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产品变型设计系统

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产品变型设计系统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事物特性表和数据库作支持,只需要工程师根据合同方案信息进行必要的参数输入,就可以驱动得到相关的产品模型,进而得到准确的产品施工图纸。基于笔者在起重机公司的项目开发,开发出卷筒快速设计、起升机构快速设计、运行机构快速设计以及桥架快速设计系统,如图4所示。

在具体的产品变型过程中,系统首先会根据合同方案信息在已有的产品族中进行查找,若不能借用,则需要进行新产品变型设计,步骤如下:首先存贮在事物特性表中的合同方案信息会在系统界面显示,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公式自动计算相关参数,另外一部分参数需要工程师对其进行人为修改;将以上得到的参数导入到Solidworks中进行模型产品的驱动,生成相关实例和图纸;最后系统将客户参数、设计参数存入相关的事物特性表中[8]。如图5为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变型设计系统流程图。

3.3.1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和ODBC技术基于产品事物特性表的产品变型设计系统的开发结果是独立运作的软件,它主要实现了在SolidWorks环境中利用ODBC技术访问数据库的功能,对该功能进行封装和,提供给其他的SolidWorksAPI进行二次开发,Solidworks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类,通过二次开发技术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到相应的对象。例如,当要访问DisplayDimension对象是,首先要得到Solidworks对象,利用Solidworks中的方法可以访问一个DrawingDoc对象,进而可以访问View对象,最终控制DisplayDimension对象。

3.3.2知识工程与事物特性表的整合技术

知识工程knowledgebasedengineering(KBE)在计算机上建立专家系统的技术。知识工程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E.A.费根鲍姆提出[9]。由于创建的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专家系统存贮着专家的设计知识以及企业的知识库,就像是在数据处理中数据是处理对象一样,又称知识处理学。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述以及知识的运用和处理等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敏捷设计系统能够满足以上三大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①为了解决敏捷设计系统中的产品设计问题、除了需要一些公共领域的知识,更需要大量的能够解决问题领域密切相关的知识,如设计知识。

②产品变型设计过程中,很多参数不是数学算法和公式得到,可以采用启发式的试探性解决产品变型设计过程中的难题。

③除了采用演绎的方法外,基于新概念新知识的目的,不得不采用归纳和抽象的方法。

总之,在敏捷设计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事物特性表和知识工程的整合技术需要不断的总结创新,巩固、修正和创新企业的知识工程,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解决。

5系统实现及应用实例

笔者结合项目实际开发经验,在VB的环境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集成了参数化系统CAD系统(SolidWorks)和数据库系统(SQLSever),开发了一套产品变型系统的原型,并用电动机模型的变型设计对其进行了验证。

实例中,电动机采用分类码+识别码的编码方式,首先利用Solidworks建立一个基于事物特性表的电动机的主模型,同时得到相对应的变量表,其中,变量表的制定规则应该按照给出的外形尺寸示意图(图6所示),如图7所示,电动机主要具有以下事物特性中心高、安装螺栓位置、孔大小、出轴轴径、出轴轴长、极数、接线盒位置等,产品变型的过程,结合Solidworks零件设计表功能,并对尺寸赋予一定的意义,大批量的庞大的电动机产品变型设计就可以迅速的实现。

经过笔者的项目实际开发经验,结合国内制造类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基于事物特性表的敏捷设计系统开发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起重机类产品敏捷设计系统的流程(见图9),该流程同样适用于其他面向大批量定制产品的敏捷设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