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体的优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管理;新兴媒体;有效运用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对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新媒体领域中,新兴媒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被各行业广泛使用,尤其在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用新兴媒体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在应用上仍不成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的管理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管理的概述
企业管理指的是管理企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系列关于计划、组织、监督、指挥、调节等职能的总称。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凭借一定的媒体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在以往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过传统媒体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但传统媒体的时效性比较差、而且更注重于宣传功能、互动比较少,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新兴媒体的产生,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手机、网络等实现信息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立体感强等优点,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企业在新兴媒体的利用上仍不成熟,对于新兴媒体存在的不足,管理人员也不知如何规避或改善。企业对于新兴媒体的利用水平还可以再提高。
二、新兴媒体的概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不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称之为新兴媒体,新兴媒体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兴媒体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在媒体产业中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如今,新兴媒体在社会各界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被广泛使用。电视、报纸、数字杂志、广播等都充分体现了新兴媒体的特点,在世界各国新兴媒体被称为第五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媒体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新兴媒体已经是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关于新兴媒体的定义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有很多学者对新兴媒体进行研究,但因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界定新兴媒体也有差异性。综合而言,新兴媒体其实就是通过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产品将新型的传播技术得以实现。
三、新兴媒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1.新兴媒体的作用(1)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大大的缩短了其传递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管理效率。(2)新兴媒体可以提高决策的执行力,防止信息的传递失误,并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利用很短的时间调整决策的内容。(3)新兴媒体可以使管理费用降低。新兴媒体的成本低、互动性强、覆盖范围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企业知名度提高,使企业广告费用降低。2.新兴媒体的重要性(1)新兴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实现了现代化改革,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2)运用新兴媒体对企业进行管理,通过论坛、博客、贴吧等免费的平台和交流软件,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共享,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有效的节约经营成本,实现资源的共享。(3)新兴媒体可以进一步开拓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为企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报刊、网络、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兴媒体形式,拓宽企业的营销渠道,实现多元化发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企业管理中新兴媒体的运用问题
因为新兴媒体发展时间比较短,企业管理运用新兴媒体的时间也比较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1.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新兴媒体的重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在开发新媒体上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有些企业还是使用传统媒体进行管理,虽然了解了新兴媒体是时展和生产经营的必然要求,但是对于新兴媒体的使用不积极,由此也影响了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2.企业管理人员对新兴媒体运用不足新兴媒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运用上要求比较高,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新兴媒体的使用上比较陌生,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失误,影响了企业管理的质量。3.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合理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比新兴媒体慢,但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应用时间比较长,管理人员在其运用上比较强,但是管理人员也不能忽视新型媒体的优点,在企业管理中,因为管理人员对媒体技术的认知不全面,使其不能合理使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限制媒体效用的最大化。4.企业没有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在新兴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新兴媒体,因为企业对于新兴媒体的认识只处于表面,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购买新媒体上只是引进使用比较普遍的新媒体,并没有真正的充分的利用到各种功能效用更大的新媒体,甚至会流失企业的资金,造成资源浪费。
五、企业管理中新兴媒体的具体运用策略
作为旧媒介的传统媒体,在被网络打破既有的生存格局之后,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进入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比如,报纸的优势主要在于报道的可信度和深度。在网络时代,新闻的真实性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并未过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闻信息涌向受众。只有那些反映事物本真面目的新闻,才能给人以鲜明印象;媒介传播这样的新闻,才能在受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在可选择性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声誉良好的媒体往往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报纸在这方面有优良传统,今后应继续把握好走向,经受住市场的诱惑,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好自律,因为这是事关自身长远发展的根本之计。
深度报道应该成为报纸立足的根本。网上报道一般属于短平快型,即使有深度报道,人们也不习惯于长时间通过屏幕阅读长篇大论。所以,报纸可以多做一些长篇深度报道。报纸的深度报道应该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以记者的长期观察积累、深入调研为基础,以独到的眼光和功力纵论态势走向,形成自己的报道风格,体现出个体价值与个性风采。相比之下,笔者认为,电视应该在增加“视觉冲击力”方面下功夫,发展大屏幕、高清晰度电视;以丰富的录像资料为支撑的特色栏目和娱乐节目,也是电视应发挥的特长。
其次,要吸收对方优点。传统媒体要以网络媒体为参照来探寻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吸收借鉴网络媒体在互动性、个性化、实时性等方面的优点,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报纸作为公众媒体,在提供各种有效信息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到社会转型期受众群体分化这一事实。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报纸也应满足特定受众的需要,面向他们开辟有针对性的版面和专栏,以兼顾个性化传播。这也就是为什么时下很多专业类报纸销售良好的原因。
为实现分众化传播,电视目前普遍采用了频道专门化的做法。有线电视可提供的频道增多,更加具体地满足特定观众的特定需要。电视媒体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数字电视。媒体可以利用一种加载到电视上的软件在观众收视过程中逐步“掌握”每位观众的习惯、兴趣和爱好,并能据此挑选出受众喜欢的节目加以编排整理,按照观众自己的时间表,形成观看每天独特的收视频道。依靠数字化技术,电视台负责人、编辑、记者,可以同各个观众在电视屏幕上进行面对面的直接对话。在传统媒体中,由于反应较为敏捷,广播可以在“实时性”上逼近网络媒体。面对生存现实,广播是在报纸和电视的双重夹击下首先面向特定人群进行分众传播的,如今加上网络媒体的介入,广播只有更加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而且只要定位准确,前景就很乐观。热线电话直播节目较好地实现了广播与听众之间的互动,这一形式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和积极响应,为广播开辟了又一生存空间
关键词:网络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影响
经过近代三十年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际网。根据相关的调查,中国的互联网网民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不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的网民的数量都在呈上升趋势。其次,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介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其在人们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互联网集了交流、传播与商务的功能与一体,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的交友聊天、收发邮件进行商务交谈,还可以在网上进行股票、拍卖和交易等商务活动。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再加上网民人数的增多,网络传播信息的作用也就更加的明显。
一、网络媒体的发展与优点
随着全世界网民的人数的增加,网络的传播信息的特点非常有效的发挥出来。在中国网络传媒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二十世纪的初期中国网络的媒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形式,报纸电子网络版、网络新闻媒体以及门户网站等等这些新的形式的出现。网络媒体在中国已成为了重要的传播的媒介。这加快了中国网络的传播与发展。
网络媒体拓宽了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传统的媒介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所掌握的信息都不相同。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掌握到相同的信息。全世界的人民通过互联网的传递,信息可以一直的、不間断的传播着,让全世界的网民们都可以及时的掌握到信息,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减少了很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的发展。
网络媒体还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者的统一。在网络的媒体上,受众的群体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创作者进行交流,更有甚者,受众者还可以在上面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当受众者在网络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创作者就可以看到,可以根据受众者的意见,对于自己的信息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调整。受众者既可以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的创作者。对于任何的网络信息,受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多种方式的,可以选择信息的内容、时间和顺序。在互联网的时代,受众者拥有着无比自由的权利。这也是网络媒体如此火热的原因之一,网络是一个让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平台。
二、网络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发展是时代的选择,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的取代了传统的媒体。我们从媒体的发展历史当中就可以看到,当有更新技术媒体的出现时,传统的媒体并没有消失不存在。当初电视的产生也并没有让报纸销声匿迹,同样,网络的出现也不会让传统的媒体消失。网络媒体的出现,是给予了人们更加多样的一种方法来获取信息。对于不同媒体的选择是根据不同媒体自身的特点与受众的接受水平和条件所决定的。举个例子,大多数的年轻人选择较多的是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而年纪较大的群体则还是倾向于选择报纸或者广播等较为传统的媒体。电视作为最常见的传播形式,其公信度也是居于第一位。除此之外,传统媒体几十年发展的积淀并不是现在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可以相比的。
网络媒体虽然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处于虚拟的状态,非常容易出现虚假信息肆掠的情况,不良信心没有节制的发展着。一旦这些不良信息让青少年看见并模仿的话,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令人害怕的。网络媒体的出现带给传统媒体的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及时的调整自己来迅速的适应变化着的传播业。传统的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优点来宣传自己,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众的注意力。我们要认识到网络媒体的出现并不是取代了传统的媒体,他的出现只是增加了一个传媒家族中的新成员,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的空间。
从2010年的舆论热点可以看出,除了传统媒体自主调查并披露引发的热点外,由网络引发的热点大部分起源于微博,或在微博上得到当事人的回应。2011年春节发生的微博“打拐”事件,更使“微博”一词成为2011年春节最主要的关键词,微博的力量已深入人心。
据艾瑞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3~10月,中国微博月访问规模增长明显。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达到12521.7万人,较2010年3月增长1.4倍,2010年,用户渗透率从3月的14.7%增长到10月的36.9%。
从传播学意义上说,我国传统社会是冷的社会,现在的大众社会是热的社会。冷的社会是高度集中、秩序化、强调服从的社会,热的社会是高度参与、自由化、强调个性与创新的社会。过去,普通大众只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是不对称的,普通大众表达自己的意见仅有“读者来信”、“观众信箱”等有限的途径,而且表达的效果也很有限。而现在,普通大众对社会的认知、对事件的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众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愿望很强烈,途径也很多样化,而且表达诉求的愿望与途径还存在相互刺激、相互促进的关系。大众可以通过BBS、博客、微博等多种途径及时、便捷地发表自己的观点。140字的微博正以强大的力量改变着媒体传播甚至监管方式。微博的低门槛,也使更多的人拥有了话语表达的便利,削弱了博客传播中的精英话语的统治地位。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微博消息,信息的内容与用户的情绪、心情有直接关系。微博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社会管理结构发生了改变”。
传统媒体的出路
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预言,2043年将成为报纸的末日。日本《每日新闻》原总编歌川令三则确信报纸将于2030年消失。传媒大亨默多克认为,未来媒体势必依靠网络互动。这些预言使传统媒体业忧心忡忡。微博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似乎又进一步印证了“报纸危机论”的说法。微博的出现,确实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其实这种挑战早在网络迅速兴起之时就已经存在。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巨大的冲击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微博的出现,适应了现代人“碎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看到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微博的弱点。微博内容的碎片化造成无意义信息的海量拥堵,加之大量虚假信息,信息泛滥不可避免,受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鉴别和剔除。信息缺乏深度,只局限于对现象的快速报道,无法满足部分人群深度阅读的需要。这些是微博的致命之伤,也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
在对自身及微博的优势和劣势有了清醒认识后,就要扬长避短,借鉴微博的优点、克服微博的弱点、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好自身文章。传统媒体在微博浪潮席卷之际,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1 传统媒体可将微博视为获取信息的平台
微博的“低门槛”使更多人拥有了话语表达的权利,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微博消息。每一个微博用户就像一名记者一样,把他们看到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到网络上去,这就使得微博的信息获取源是无处不在的、获取信息的时间段是无时无刻的。
2009年11月北京的一场大雪造成大量乘客滞留机场。当时也滞留在机场的谷歌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经历了此事并用微博进行了一场“现场直播”,引发了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他的记录也成为首都机场航班延误事件中被传播最广的文字。
微博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人们在为能迅速、便捷地获取海量信息而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微博所传达出来的海量信息中包含着大量虚假信息和没有任何意义的信息。据调查,在Twitter上有40.55%的内容属于“我在吃三明治”之类的无意义的信息,个人琐事的信息占据Twitter传播内容的80%以上。充斥着大量虚假和无意义信息的微博所导致的信息泛滥,是微博的一大弊端。而这正是传统媒体可以大有作为之处。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自己拥有大量采编人员的优势,充分利用微博信息的海量和及时这一优势,将微博作为自己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平台,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报道。这不仅可以发挥微博信息覆盖广泛的优势,同时也能避免微博的弊端。
2 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
140字的容量限制,使得微博新闻虽然能及时、迅速地反映最新发生的事情,但容量有限,在反映新闻的深度上存在欠缺。即时发生的新闻,需要速度,而新闻背景的分析,则需要深度。太多“支离破碎”的新闻碎片,使得许多希望获得有深度、专业化信息的受众对微博抱以不信任的态度。而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和寻求突破之点。
传统媒体拥有大量专业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新闻敏感度等专业素养是普通大众所不具备的,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满足对信息的简单传播,还应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索事情发展的原因,突破动态新闻的肤浅和表象化特点。对于重大题材还要形成舆论强势,引导舆论导向,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做到这一点,传统媒体的魅力就永远无法被掩盖。
3 传统媒体应在“提高交互性”上下工夫
传统媒体大多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单方行为,媒介“说”什么,受众就“听”什么,媒介怎么“说”,受众就怎么“听”,这种方式在现代传媒的冲击下显然已陷入困境。
因此,传统媒体应在“提高交互性”上下工夫。传统媒体创办网站就是基于此的一次尝试,但起步晚,网站构建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传统媒体的“报网融合”、“刊网融合”之路走得十分艰难,目前尚无成功的范例可与门户网站相抗衡。在中国微博产品(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同时又是飞速成长期之时,传统媒体可以积极介入微博的话语平台,抢占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受众对自己所推行的微博的认可,引起受众对该媒体的“关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使发行量获得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相互借鉴
众所周知,报纸、广播、电视是传统的三大媒体,然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作为传媒中的后起之秀,对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的链接诞生,互联网的诞生初期只是作为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工作和交流之用。当时计算机还只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并未普及到办公和家庭。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人机交流界面都是字符的,使用者必须掌握非常复杂的系统操作命令,才能使用计算机。1980年代初,美国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1990年代初,微软推出“windows”操作系统,1994年万维网的发明,2004年web2.0的诞生,这些事件在互联网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海量的资讯,而且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对信息实现互动的交流和即时评论。近几年出现的网络微博客,满足了人们在互联网上拥有私人空间的需求,人们通过微博客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方便与自己关注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虚拟社区和社交网络,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打破地域界限实现社交需求,轻易实现互动交流。连不经常接触电脑的大妈级人物都在街头巷尾热议,如何聊天、偷菜,如何在网上买东西。近两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的应用更加便捷,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割。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正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渠道,客观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受众面。
1 网络媒体的优缺点
概括来讲网络媒体存在时效性强、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等主要优势特点。同传统的新闻传媒相比,互联网在近20-30年来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其自身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点,笔者认为其最大特色为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互联网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可以把各类信息包括商业宣传不间断地传播到地球的任何角落。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几乎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网络媒体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另一个优势在于它的参与性,可以让每个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引导事件朝向公众期待的、好的方向发展,传统媒体虽然部分具备参与的功能,但是都不如网络互动、交流来的更加广泛、及时和便捷。互联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主要表现在传播的方式是双向和实时的,这就使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作为网络媒体受众的客体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网友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阐明自己的看法,表达内心感受,媒体同时把受众的意见、建议和看法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处理,这有助于事件朝向有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方向发展。网络媒体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深入到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受众大都是具有很高教育程度、思维敏捷、活力充沛、学习和领悟能力强的年轻人,正因为这部分受众群体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理解、适应和接受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对某些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加以评价和发表感受。网络媒体作为广告的载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把商业活动的诉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很容易让不同兴趣偏好的受众产生亲近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并且能够很轻易地根据商业主体的经营策略改变传播方式和内容,还不必付出高额的宣传成本,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
正因为互联网媒体具有以上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使它具有了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同时,它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一是权威性不足。网络媒体在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平台的同时,因为其没有准入和身份验证的限制,其可信度和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从而缺乏权威性。每个网络使用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消息,交流信息,使网络成为新闻的“集散地”也成为了谣言的“ 传播源”。特别是近一年来,通过网络传播的谣言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全球性恐慌。由于这种恐慌导致人们过度关注可以消除这种恐慌的方法,网络谣言“吃碘盐可以预防核污染”得以迅速传播。形成全国性的碘盐抢购浪潮,给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回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公开辟谣,并普及相关防护知识,才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网络媒体因此日渐缺乏新闻媒体应有的公信力,人们往往习惯了通过传统媒体来印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所以,媒体人只有充分了解了网络媒体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在日常新闻实践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实现新闻传播的最佳社会效果。
2 电视媒体如何保持多年积累的优势
关键词 传统媒体 微信公共账号 新闻客户端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能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截止到2013年10月24日,微信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①。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应运而生的公众平台订阅号,以其丰富的资讯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微信公共平台的风靡,使得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纷纷开设公众账号,竞相争夺新的新闻信息渠道,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在移动网络的技术支持下,传统媒体使用微信订阅账号已经成为趋势,但在微信订阅账号的优势与瓶颈之下,手机新闻客户端又为传统媒体的移动数字化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
一、传统媒体新闻类微信公共订阅账号的优势与局限
1、传统媒体新闻类微信公共订阅账号的现状
截止到2014年2月1日,微信公共平台可搜索出含“新闻”的微信订阅账号共135个,其中官方认证账号130个。传统新闻媒体的公共账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其一,以央视新闻、新闻直播间等为代表的央视和省级卫视新闻频道的节目账号;其二,以北京新闻广播、江苏新闻广播为代表的11个省市级新闻广播账号;其三,以新闻晨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报纸类公共账号。这些新闻类账号,每日都会为“订阅者”推送消息,通常是4-5则当日的重大新闻,图文并茂。如果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则单独以文字的形式即时推送。微信公众账号有五个基本传征:(1)点对点的大众传播模式;(2)噪音干扰较少的传播过程;(3)真实且实时接收的受众;(4)受众筛选的准确性;(5)强大的信息扩散能力。②这五大特征使得传统媒体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移动用户进行有效的实时新闻传播。
2、新闻类微信公共订阅账号运行的优势
随着传统媒体纷纷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开通订阅账号,使得越来越多受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微信上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微信订阅账号的运行,既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大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其优势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由单一式向互动式转变。在传统媒体的平台上,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都仅仅是提供新闻消息的单一性传播,除了收视率、发行量等数据,无法了解到受众的真实动向。而传统媒体在微信平台上,除了传播优质精选的新闻外,还激励受众参与到微信平台的互动中,互动模式正改变着媒体的传播方式。如:中国新闻网在2014年大年初一至初五期间推出的“晒全家福就有机会得福利”的活动,此外,2月11日央视新闻在微信平台上发起“征集:离家时包里多了什么?上央视得动车模型!”的活动,参与方式只需在订阅号中“晒行囊”即可。多样的互动活动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
(2)目标受众定位准确,开启点对点的大众传播模式③。微信公共订阅号是大众主动关注的公众平台,受众掌握着自主选择权。受众一旦关注其所需的公共账号,说明该订阅号有其需要的信息,这使得公共订阅账号的目标受众得以明确。在传统媒体的公共订阅号的关注上,受众需要的更多的是官方、权威且有公信力的新闻信息。因此,传统媒体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精心制作推送内容,为“订阅者”提供优质信息。与此同时,微信用户对订阅号提出问题、留言时,账号可自动或人工回复,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互动。
(3)新闻传播效果提高,受众广泛、信息扩散力强。目标受众定位准确的情况下,“被订阅方”的媒体在满足“订阅方”需求的同时,有的放矢地调整内容,让新闻的传播效果得以提高。传统媒体突出内容优势,打造风格特色化的订阅账号,增强客户粘度,实现微信和媒体之间的良好互补。在微信用户5亿、手机网民6亿的用户量支持下,传统媒体借助微信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使得信息扩散力和账号影响力增强。
3、新闻类微信公共订阅账号运行的局限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的开发使用已近2年,传统媒体的微信订阅账号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订阅账号的缺点和不足也逐渐浮出水面。
(1)订阅账号爆发式增长。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在微信公共平台上争夺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与新闻相关的订阅账号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尽管微信已经加大对账号的审核力度,但是也难控制其爆发式增长的局面。这种局面虽然使受众有更多的选择,但使得媒体公众账号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2)推送信息受数量局限。在传统媒体每日推送的信息数量上看,难以满足对新闻有更多需求的受众。以每日最多信息推送次数3次,每则信息5条新闻计算,每天受众可接受到的新闻仅15条,尤其是对综合类新闻媒体而言,信息量小于其需求量,难以满足部分受众的信息需求量。
(3)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随着各类媒体的公共订阅账号不断增长,每天有限的新闻被各类媒体不断转载,不少媒体订阅账号,重拾“媒体网站”的旧路——剪刀手加粘贴板。尤其是国内外重大新闻发生时,几十个订阅账号的信息如出一辙,食之无味。这与传统媒体在微信公共订阅账号推出之初,以“内容为王”的口号,大相径庭,也让不少账号失去了订阅的价值④。
(4)传播效果待重新审视。在传播效果上,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订阅账号以锁定目标受众,一对一传播的效果而津津乐道,但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对媒体推送信息的忽视、甚至取消账号的订阅、双向互动的效果等都影响着传统媒体在微信平台上达到的预期效果。因此,对于传统媒体在微信公共订阅账号上的传播,还需理性分析,客观评价。除了媒体自身审视推送内容,优化运行模式外,传统媒体也开始寻求新的移动终端平台。
二、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
由于媒体公共订阅账号的发展受到限制,新闻客户端成为传统媒体在移动平台上继续拓展的领域。这些软件不仅将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的内容全部涵盖,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查找相关新闻,以多媒体方式呈现,还可以随时分享资讯,这些操作只需要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就可以完成。
1、传统媒体对新闻客户端的开发
在苹果APP STORE里面搜索“新闻”类客户端,精选之后,有73个相关新闻客户端。这73个新闻应用中,有大部分是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如网易新闻、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等,下载应用量也在前几位;其次是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包括央视新闻,新闻网,新华社等媒体,也有南方周末、新周刊等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杂志;最后是地方新闻或专业新闻的客户端,如温州新闻、深圳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客户端。
2、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与竞争优势——以“央视新闻”为例
传统媒体所开发的新闻类客户端,几乎都是以传统媒体平台为依托和其他形式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推广使用的。传统平台和应用软件呈现出相辅相成之势。
(1)“央视新闻”客户端概述。以“央视新闻”为例,公共订阅账号不仅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运行得风生水起,新闻客户端也成为了受众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央视新闻”客户端最早在2011年9月30日1.0版本,受到当时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开发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使用率、推广率并不高。直到2013年7月9日4.0版本的,受众才广泛的关注和使用。此后的使用版本也经常更新、完善。此外,从2014年新年伊始,央视通过CCTV各大频道在黄金时段,给央视新闻客户端做广告,告知大众如何下载和使用该移动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央视为依托,将各个频道、栏目新闻整合优化,增设个性化的新闻栏目订阅、听新闻、边看边聊等功能,使得受众在获取新闻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拉近了媒体和受众的关系。
(2)“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竞争优势。“央视新闻”客户端除了拥有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的优点外,它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内容充实,面面俱到。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承载着原有媒体丰富的新闻资讯,无论是直播、点播、预告、搜索还是独家新闻,在客户端上均以多媒体的形态呈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传统媒体本身原有的品牌节目、专栏,在新闻客户端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次,综合新闻,随时更新。新闻客户端24小时滚动更新,让受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参与互动。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每日更新的消息均在同一专题之下,便于用户深入了解新闻事实、新闻走向。在新闻报道下的受众更贴讨论,也让媒体了解受众的需求,对下一步报道的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最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听电视、看直播、乐分享,看似离开了传统媒体的介质,疏远了看电视、读报纸的习惯,可摇身一变,拿起手机、平板电脑,又将生活与传统媒体形式拉近。
3、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建议
传统媒体的客户端已经成为大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保持媒体的品牌特色,各类平台同时运行,提升受众的忠诚度;客户端与传统媒体平台的合作共赢;根据需求来调整板块,顺应时展满足受众需求;美化客户端版面设计,合理安排栏目、内容布局,达到“声、光、色”的统一;紧跟硬件升级的步伐,即时更新和维护客户端的运营。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不仅要在传播渠道上建立与受众的桥梁,更要重视新闻本身的内容。无论在哪个时代之下,“内容为王”,都是新闻的根本。传播渠道越是多样,信息内容越是繁杂,传媒人更需要保持“媒体人”的心,“把关人”的智,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做好新闻、做好媒体,以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①《支付宝下月开启收费模式 应对6亿“微信支付”潜伏》,cfi.net.cn/p20131119000579.html
②陈晓华,《传统报纸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新闻传播》,2013(1)
③孙世庆,《浅论微信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发展》[J].《东南传播》,2013(9)
④曹玉枝,《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走向探析》[J].《中国记者》,2013(10)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可以定义成一种新的社交媒体。它的优点非常明显:一是微博限定每条内容不得超过140字,这就迫使者以非常精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在信息泛滥、工作繁忙、“标题党”流行的当下深具吸引力。二是微博话题广泛,粉丝们有足够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进行选择。三是微博具有定向的特点,粉丝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看的博主。四是微博具有互动性,粉丝们的回帖让博主知道有人在聆听、呼应或争论。让自己的观点拥有忠实的听众,是非常过瘾的事情。五是微博的语言是聊天式的、生活化的、碎片化的,随时随地可以发,不像写文章那么辛苦,而且谁都可以发,参与门槛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性,并由此赢得了网民的青睐。同时,微博还具有社交之外的价值,值得我们关注。
微博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百姓参政议政平台的作用,当然这里的“政”不仅包括“政治”,更包括“政策”。这是好事:一方面为公众表达意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利于决策部门提高决策质量;另一方面也为专家学者对公众观念进行引导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但微博的兴起也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兼具的。虽然微博上确实会出现一些不实或过激的言论,但如果就此否定微博的价值,那无疑是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相反,我们应把微博作为一面镜子,来反思传统媒体的不足。
首先,传统媒体过于强调舆论引导作用,而缺乏足够的自由辩论空间。其实,真理越辩越明,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公众被误导。相反,只有充分的自由辩论,倡导理性的争论,才能避免偏激倾向。
其次,传统媒体比较缺乏批评政策的勇气。而美国金融危机表明,政府不是万能的,监管可能出问题,政策也可能偏离公众利益。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利益主体多元化是客观趋势。为避免政策被特定利益主体绑架,充分的媒体争论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国,一些政策出台前还缺乏相应的听证制度,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偏离公众利益。因此,充分的舆论监督有助于促进政府政策的科学化。
所谓教育媒体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携带和传递教育信息的物质载体和工具。目前教育媒体被分为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电子技术是两者本质的区别。一般来看,传统教育媒体指教科书、黑板、实物、标本、模型、报刊、图书、资料、图表、照片、挂图等;现代教育媒体包括电子技术媒体,即多媒体,它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由此可见,教育媒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众多内容。
百年语文教育媒体问题的学术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说,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多媒体再到传统与现代媒体融合的认识过程。而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当下教学实际发展状况来看,语文教育的媒体问题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以下几条路径。
一、从“地位动摇”到“呼吁回归”——语文教育传统媒体的坎坷之路
传统媒体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占据主导,口语、教材、板书几乎构成了现代教育技术兴起之前的语文课堂所有媒体因素。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出现了动摇。多媒体视频授课代替教师口语授课、电子教材与文档代替课堂笔记、电子课件代替黑板板书,许多年轻教师缺乏粉笔字板书能力,这让传统媒体面临多媒体的巨大挑战。然而,传统媒体在语文教育中地位的动摇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近年来,呼吁回归传统媒体、重新认识传统媒体以及优化传统媒体的研究比较多,其中张冬梅的《 利用传统媒体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1]就从课本、板书、记录本、草稿本四个角度论述传统媒体在语文课堂效率环境下的具体实践策略。对于黑板板书这样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媒体,现在的研究更加注重其设计的美感和实践的效用两个方面,例如张信佳的《 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研究 》[2] 就提到了对教师板书观念的更新、教师板书的体制规范以及教师板书的辩证认识。叶澜也指出:“板书一定要规范、整齐、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板书要活泼、多样化,但不管形式上多美,都要突出内容的主要部分、关键部分和疑难部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3] 对于课堂板书这一最基本的传统媒体因素的重新深入地认识,在实践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下的研究目标。正如王松泉曾经说过的,教学板书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应该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给学生以审美的感受。由此看来,语文的传统教育媒体研究在往更加系统化、更加审美化、更加合理化的方向前进。
总而言之,百年语文发展观下的传统教育媒体经历了信息电气化时代的科技浪潮冲击,在造成经典缺失的情况下又重新被重视起来。对它的研究朝着更加系统化的方向迈进,未来传统媒体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会是热点问题,研究者还可以在这个领域继续努力。
二、从“大张旗鼓”到“重拾理性”——语文教育多媒体的成长之路
多媒体教学经历了“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历程。20世纪50年代末,行为主义的程序教学理论较为通行,至20世纪80年代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占了上风。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以客观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在客观主义者看来,知识是不依赖于人脑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表现为以知识传递为中心,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由此可见,客观主义偏重于“教”的方面。20世纪90年代,客观主义认识论遭到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挑战。后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之中。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由于它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比如,在诗歌教育中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创造教学情境美、感知诗歌音乐美、启发联想以及拓宽知识面。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过度运用也会造成一些问题。冉前林在《 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育负面影响的研究 》[4] 中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认识中对语文思维、阅读训练、文字规范的负面影响,认为人机交往在语文教学交往中存在片面性。所以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其研究开始回归理性,其中主要研究观点集中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规范运用上。范飙的《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 就特别讲到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多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喧宾夺主,颠倒主次”以及“滋生惰性,有碍思考”等,这些都是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滥用造成的。柴慧芳的《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 》[6] 提出,多媒体教学要跟语文课本教材结合起来,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文中也指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从课文导入、课文解读、写作教学三个方面进行。
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语文教育媒体的未来之路
语文教育媒体的未来之路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理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口语、板书、课本这些传统媒体的优点。陈叶红的《 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关系的探讨 》[7]中就论述了传统教学媒体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我们要拥有正确的媒体观念,不能忽视对传统媒体的研究与运用。陈科澜、夏祖瑞的《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语文教学媒体整合的思考 》[8] ,具体论述了整合语文教育中传统媒体与多媒体应该从理论与实际原则、有效信息原则、主体性原则三个原则出发,以坚持人文性和整体性作为出发点构建传统媒体与多媒体整合的评价机制。
在多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大背景下,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媒体素养是研究的涉及点之一。邬雪洁的《 媒体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9] 指出:“媒体素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对各种形式媒体都有认识批判并训练有素的人。通过媒体素养教育,他们可以控制媒体传递的信息,而不是让媒体控制自己。”众所周知,当下的媒体环境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媒体和多媒体的两强相争,而且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重大变化。对于语文教育如何在媒体的选择与组合上趋利避害,是教师、学生、教育研究者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传统媒体的结合表现在创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上。唐俊龙的《 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 》[10] 就提出了电视散文阅读课、音视频作品对比文本阅读课、音视频作品拓展文本阅读课、模仿音频视频作品训练诵读课。这些课堂形式做到以传统媒体(教材、文字板书)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使多媒体和传统媒体协调步伐,共同为教学内容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语文教育媒体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新技术的出现会动摇传统媒体的地位,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要经历一个不断改进、不断科学合理规范的过程。传统媒体不会走向消亡而是与新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殊优势。新媒体时代下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媒体素养则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注:本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2YBA128) 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411201)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利用传统媒体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张信佳.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冉前林.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育负面影响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5]范飙.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柴慧芳.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7]陈叶红.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关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8]陈科澜,夏祖瑞.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语文教学媒体整合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2(12).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尤其是在石油企业职工队伍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油企电视台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如何改进传统媒体模式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本文就推进石油企业新媒体建设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石油企业新媒体推进
引言: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实现真正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一、传统广播电视为何发展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对受众不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的提升,尤其是当互联网正在以绝对优势吸引受众的眼球的时候,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意识到了危机,甚至业内还有一种“新媒体将要取代旧媒体”的言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竞合的态势。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意识到新媒体的优越性以后,开始大力发展网络平台,与新媒体进行合作,通过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确实促进了新旧媒体的共同发展。
广播电视要发展新媒体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第二,为了提色自身的竞争力;第三,为了发挥自身的内容优势,广播电视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是互联网内容的主力供应者,如果发展自身的新媒体网络,那么,在内容建设上,便具有了绝对优势。
二、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是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都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虽然它依托的基础还是技术手段的演进,但毋庸置疑,这种点对点的、富有个性的传播方式确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一)解放思想,打开新思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去探索、互动。要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打开新思维;要转变观念,创新驱动,以创新思路坚守舆论阵地;要拓宽思路,抛弃传统的包袱,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二)提升素养,适应新要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标准非但没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几百字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几十个字甚至是标题式的导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阅读、收看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受众手中。这就要求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更加全面,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图表制作能力,要有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用能力等。
(三)内容为王,进军新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是媒体取胜的法宝。传统媒体要加强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这些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首发率和率,取得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加大主流价值观新闻内容的覆盖规模。
(四)推进融合,运用新技术。要运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全媒体化的业务流程。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信息的速度和广度优势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实现内容信息的统一采集、加工、编辑,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
四、新媒体与企业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