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我院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总体要求,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主要目标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必须确立和强化“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各科室要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切实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医院宗旨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弄虚作假。仁德即是要对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这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
(三)医院方针(发展战略)近年来,我院坚持“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方针,不断强化科技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灵魂,不断改进医院各方面工作、增强员工凝聚力。这是提高医院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四)行为规范
、诊疗行为规范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意识,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在医疗活动中,要遵守卫生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事件;要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书写;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
2、言语仪表规范我院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和家属时,必须遵循文明服务用语规范,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词语,做到一要有称呼,二要有礼貌,三要用亲切的语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语,坚决禁止使用禁语医生上岗统一着装男性必须配长裤、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裤、露脚趾凉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装,裙边不能超过隔离衣下摆。冬天不得穿长统靴上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装更换按医院统一时间要求,不得擅自更换。隔离衣保持整洁无皱褶,每周换洗一次,特殊情况下随脏随洗。我院曾多次开展服务窗口岗位技能竞赛及考核,今后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开展下去,要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立标杆,树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3、教学传承规范规范教学传承行为,有利于我院中医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长期发展。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弘扬中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老师应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学生应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五)环境形象医院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进行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结合,达到医院内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1、建筑外观和庭院建设目前,我院正在进行环境改造工作,建筑上将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红、黄、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内部装饰方面,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还有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
(六)医院标识
1、标准院名。这是医院标识中最直观的基础要素。医院名称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核准的名称,汉字使用规范,字体端庄易识别,外文字母应规范。做到整合医院精神,规范行为文化,彰显中医特色。
2、医院网站。我院也通过建立医院网站来扩大医院知名度,宣传中医药文化。网站版面简洁,样式风格非常具有中国风,让人感到中医药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在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建设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门诊室内、病房的文化建设,门诊楼走廊、大厅由门诊部具体负责,楼外庭院由总务科具体负责,办公楼由医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内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场合与途径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以医院网络和宣传栏等作为宣传阵地,采用书法、图版、标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切实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力争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养。各职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
1建造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舍,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大学名校无不十分重视图书馆馆舍和设备技术建设。湖北中医药大学于2007年建成了一座新型的、多功能的、造型结构及环境俱佳的图书馆。馆舍为南北两座高大的主楼,中间采用玻璃幕墙做大厅,覆以圆形顶楼相衔接,圆形顶楼与方形楼基,寓意古人对天地“天圆地方”的认识,其九层结构为尊奉古人以九为尊,蕴含着对知识的尊崇,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韵味,造型美观典雅。馆内雅致大气的装修布置,多功能的学术报告厅、展览厅、声像视听室、休息厅等设置,为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休闲生活提供了一个舒适、高雅、宽敞、宁静、方便的空间。尤其是现代技术环境如电子阅览室、视听室,为读者创建了一个现代化的网络学习娱乐场所。一种充满生机、整洁和谐、健康向上的读书环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激发读者更强的求知欲。除此之外,中医药高校图书馆还应对馆内及周围环境进行文化营造。即对馆内及周边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内容的布置,丰富和拓展各空间的中医药文化功能。让中医药文化“上墙”,如在走廊及电梯口悬挂名医画像及生平简介或名家名言,中医药名篇、名著简介,中医药主题字画等;让中医药文化“上道”,如在图书馆周边道旁镌刻或书写中医药名篇、格言等;让中医药文化“上场”,如在图书馆前后广场或开阔地面设立中医药励志石、历代名医雕塑等。寓教于景,并使之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
2建设合理馆藏资源,突出中医药特色
中医药高校除中医药专业外,还有其他非医药类专业,图书馆读者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情报信息需求。图书馆应树立读者至上的原则,以读者的需求为引导,收集文献资源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如经常将全国书市收集到的书目订单集中向读者开放、陈展,邀请广大师生直接参与选书活动,使采购工作更有针对性、目的性。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在建立有中医药特色的藏书体系的同时,应根据需要对馆藏进行补充调整。我馆以本校主干学科藏书建设为主,以医药卫生及相关生物科学为重点,兼收其他各类书籍,努力保证中医药图书种类齐全。除纸质文献外,还要注意收集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和数据库等形式的文献载体。选择与开发利用有价值的网络虚拟信息资源,不断完善馆藏结构,保持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合理构建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3提供优质学术文献,支持校园文化的学术性活动
校园文化的学术性活动是指结合学科专业或现实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性、探讨性活动,带有明显的学术争鸣和学术创新意味。这种活动的开展,需要图书馆为其提供保障。首先是利用文献信息和文献资源,帮助确定校园文化的研究课题,看有无重复,难点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其次是及时提供文献检索。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电子化数字资源以及网上的一切信息资源,发挥图书馆员的知识导航和学科导航作用,分析读者的信息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保证其研究的顺利进行。在中医药高校图书馆,要构建有中医药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间,将传统的印刷型图书馆资源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一个相对无缝的服务环境,为用户的信息需求和知识学习提供一站式服务。
4利用声像设备,支持校园文化的审美娱乐活动
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窒、多媒体阅览室和视听室等支持声像阅览的空间,应通过这些媒介主动介入读者的娱乐文化中,通过多样而丰富的艺术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例如放映经典奥斯卡影片、组织晚会、转播体育比赛等,使校园娱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品位,达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声像阅览具有极大的冲击力,通过对人体感官的强烈刺激,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增大了知识输入量,其逼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及语言所产生的文化亲和力,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丰富审美知识,陶冶艺术情操,而且可以发展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声像阅览已成为开展校园文化审美娱乐活动的主要信息资源。在我馆,《黄帝内经》电视片,百家讲坛古代著名医家介绍,《中华药膳》,各种养生功等视听资料,都是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教于乐的极好材料。
5围绕中医药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校每年利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展“濒湖论坛”学术活动,图书馆积极与各方互动,配合做好宣传组织工作,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为了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图书馆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1)设置中医药历史文化展厅:图书馆可以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中医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国中医医疗的服务能力、规模和服务特色、中医药科技支撑能力和创新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中医药产业和现代化发展状况等,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中医药防治疾病宝贵价值的信心。
(2)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与阅览服务:从中医理论到中医实践,无不凝聚着中华哲学思维,从《易经》、《道德经》到《黄帝内经》,无不渗透着天道与人道的统一认识。如果离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发展,优秀中医人才势必难以脱颖而出。目前中医药专业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偏少,图书馆要通过开展导读与读书活动,向读者推荐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书籍,如中国古代名画、碑帖、金石、民俗、饮食、武术、地理、天文、地方志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医药学的文化形态,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5]。
(3)充分利用中医药古籍: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读不懂中医药古籍,也难以接触到古籍。假如中医药古籍因完全失去基本读者而成为一堆故纸,那么前人大量的思想精华和宝贵经验也将随之湮没。这将使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遭受巨大损失。图书馆除了开设文献检索课,讲解中医药古籍文献的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鉴别版本、整理文献、阅读中医药古籍原文的能力。这里关键是降低古籍室门坎,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古籍。同时也应将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使其得到妥善保护,还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关键词:企业文化;医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28-02
一、医药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具有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在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积极倡导和精心培育下,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员工素质和员工文化,以及蕴涵于企业形象、企业制度和企业产品之中的一些物化精神的总和。
所谓医药企业文化,是指在医药企业形成的企业文化,即在一定的大企业文化的背景下,经过全体医药人员认同在实践中所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传统文化的总和。
根本来说,医药企业的文化是由企业文化衍生而来,企业文化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符号一个动作,更可以是一种企业精神一种价值观念一个全民风向标,无论怎样,企业文化所具备的特点它全都拥有,例如企业文化的内涵性、科学性、创新性、时代性、具体性以及动态性。
二、中小医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中小医药企业市场竞争转向文化竞争
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已不再是自然界的法则,医药企业中,中小医药企业更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借鉴成功企业的成功经营之道从深层次来说都和这个企业的文化密不可分,或者说成功源于企业文化的好坏。
(二)中小医药企业追求精神文化需求
当下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刺激的激励方法对于企业管理已经作用甚微,因此无论社会需求还是个人需求都在想精神需求过渡,而这种精神需求就依附于文化力,只有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适应市场的前进步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说消费者不再只是一味购买药品的本身,更加是对其代表的文化的认可,药品的的安全可靠和企业制药文化同样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中小医药企业如果想立足就万不能缺乏文化素养。
(三)中小医药企业注重人才和文化道德的影响
从中小医药企业内部来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改善经营、树立企业形象、培养企业潜力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只有这样中小医药按企业才会在社会大环境的前提下,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有完善了企业自身企业文化氛围,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和谐统一,进而向大的医药企业大踏步前进。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它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它不是空口号,是汇集每个员工的理想与信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精神动力更是企业前进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这其中道德尤为重要,它是根基是前提,众所周知道德建设在医药行业无比重要,只有医药企业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它也就在社会中得到了认可。
三、中小医药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全球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型社会以及服务型社会到来,中小医药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文化品位、增强企业发展的文化力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们的普遍要求,文化战略同样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一)对企业文化错误的理解
企业中人是主体,但是现在企业中喊出的口号不是团结向上就是改革创新医药企业中也是如此,诸如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此类,众所周知医药企业文化是汇聚企业医药人员的智慧长期总结出来的经营哲学,当制度和规章都是纸上谈兵时,文化建设也必须同步进行。中小医药企业文化建设喊口号容易但真正做到还需努力。
(二)医药专家对文化塑造力量不足
现代社会中企业为了加大宣传力度,不惜请名人花重金打造企业形象,医药企业不尽相同,请专家、开免费门诊,打着幌子欺骗消费者,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一方面宣传治病救人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另一方面面却对企业文化置之不理只为图一时利益,这样的问题导致医药文化失去原有的影响力,医药企业家如此,文化就形同虚设了。
(三)传统文化失传,医药企业文化崇洋
面对各种各样的外来医药文化,中小医药企业文化建设明显个性不足,今天学习抑制病毒明天学习生物抗生剂,在中国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面前,大医药企业置之不理小医药企业更是望而却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抢先注册,国内竞争激烈还要面对国外的挑战,中小医药企业何来春天。
(四)医药企业诚信文化缺失
2012年4月15日,央视报道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皮革废料处理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中小医药企业文化建设在诚信面前到底是以此为戒还是视而不见呢?这就需要反思,而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沙因就曾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经过大量的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企业文化的再造都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诚信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已深入人心,对其再赋新意,让其再植灵根,对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
四、完善中小医药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医药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中小医药企业要想对企业文化错误的理解,则首先要加强医药企业员工管理争取更大的文化认同。医药企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对人员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都知道要想发展企业,人的作用不可替代,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历来是很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工和管理,拿三九集团举例,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一直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基本原则,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大企业都如此,中小医药企业文化建设更应该取其精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唤醒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意识,文化的形成少不了人的推动,争取员工的认同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全体员工创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积极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重视人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二)发挥中小医药企业的带头人作用,提高文化塑造能力
企业家是诚信文化建设的领路人,企业能否履行它做出的承诺,企业家在当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家的人品、职业道德等都对企业贯彻诚信理念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根据中国企业调查系统的调查发现,96%以上的人都认为企业的诚信取决于企业领导者,这样中小医药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加少不了企业上层领导的加入,也只有他们践行了文化才会有说服力也更有效果。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以及决定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每一个企业家都应以我的心在企业,企业在我心中为自己的座右铭,带动全体员工身体力行,企业家是塑造成功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上发展新的医院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历史,医药领域也是如此,我国传统的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炎帝神农开始,上下五千年的中医药文明史上闪耀着无数个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并且深受后世敬仰的医药先驱,有着几十部惠及后人的医药典籍,早在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这就是早期医药人员对医药文化的贡献,他们不懂的怎么去辨识草药就用自己来试,在治病救人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现代企业中,同仁堂不得不提,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同仁堂将继续以弘扬企业优秀文化为己任,将其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同仁堂的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为弘扬中国医药文化做出了巨大地努力。如此可见,中小医药企业想发展想壮大想文化建设吸收传统文化是前提。
(四)加强医药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氛围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中小医药企业要想进行文化建设就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全面遵循诚信原则,培养企业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开展诚信企业文化建设是医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中。想在医药领域立足壮大首先得有好的口碑,那么得到赞誉的办法就是在消费者眼中值得信赖,这样的话中小医药企业就得严格控制不仅在内部如此在外部更加要做到,生产是为了销售,而销售就不能图利润,只有做好内外部产供销的诚信约束,文化建设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林国建编著.现代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7-9.
[2]华锐主编.中国企业文化研究[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19-202.
[3]陈大勇.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12
关键词: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社区;文化记忆;集体记忆;文化记忆景观;植入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成了拆迁居民,离开农村、住进新建小区,告别了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过上了集中居住的城市生活。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总要环节,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完成从农民变市民、村民变居民的身份转变。实践证明,这种身份的转变过程将会产生诸多问题:例如村民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无法找到归属感和家园感。追根究底,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在社区文化重建中村民过去的集体记忆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集体记忆的载体有哪些形式?在社区建设汇总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再现?
1 文化记忆景观与集体记忆
在文化范畴内,最先值得留意的是景观意识。[1]文化记忆景观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主要问题:1)什么是文化记忆?2)什么是文化记忆景观?
文化记忆是由德国学者简・阿斯曼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一个区域的社会群体共同拥有的过去,需要文字、仪式、纪念碑等文化形式作为主要媒体,并通过背诵、实践、庆典等机构化的交流进行维持。一个区域的社会群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按照哈布瓦赫的观点,“大约有三到四代人的生命长度,其特征是其有限的范围,以及口头的传统,它的非正规性,它的建立在群体成员之间日常交流之上的那种性质。”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是有区别的,集体记忆是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时间长度不及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景观的形成是建立在集体记忆场所之上的,景观是由若干场所构成的。一个记忆场所往往包含两部分信息,一部分是物质形态,另一部分是故事,两者缺一不可。记忆场所不仅见证变迁中的集体记忆,还可以持续性地叙事与传播,维系与促进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建构。[2]这种地域文化的认同也是地方感的认同,透过集体记忆是建构地方感的重要方式。科瑞斯威尔认为地方与记忆似乎无可避免地纠结在一起,指出“纪念物、博物馆、特定建筑物的保存、匾额、碑铭,以及将整个都市邻里指定为‘史迹地区’,都是将记忆安置于地方的例子。地方的物质性,意味了记忆并非听任心理过程的反复无常,而是铭记于地景中,成为公共记忆”。城市中历史文化景观充盈着城市的记忆,塑造着地方感。[3]
由此可见,文化记忆景观的形成具有地方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也应该强调地域文化的认同。这种地方感的认同在相当一部分群体里面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对自己原有的生活场地有着深刻的记忆、留恋和自豪,在设计实践中对于这一类型的集体记忆我们是要重点对待和研究的。
2 文化记忆景观植入社区环境的方式
为什么要将文化记忆景观植入到新的农村社区?在我国因为各个区域的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各不相同,经济较落后地区受资金制约,政府提供的文化资源较少,大部分农村社区文化硬件缺失严重,基本的设施建设难以到位,甚至没有公共办公场所。一些经济情况稍好的社区,文化建设所必需的各类文化场所流于形式化、牌子化,一间房子挂了好几块不同功能的牌子,没有发挥文化场所应有的作用。农村社区文化硬件上的匮乏,导致广大农民无法获取文化资源,也无法通过社区文化去了解社会、学习知识、增长知识,也无法培养广大农民的主体性意识。[4]
国外关于文化记忆的再现方式比较多样,值得借鉴,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的彼得・冯・门施从多媒体艺术角度总结了一系列“寻找集体记忆与归属”的策略。例如阿姆斯特丹的情感城市互动地图通过若干主题将特定的记忆场所与关联的故事整合起来,让市民分享集体记忆……这些灵活的策略为居民提供重现“集体记忆”、强化文化认同的渠道。[2]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笔者经常会面对各种不同社区情况,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注重将地方文化特色与社区建设相结合,注重“一社一品”的打造,努力使社区不仅成为居民办事活动的场所,而且成为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的地方。以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社区为例,这个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大型社区下辖三个居民小区,2500余户动迁农民,建有幼儿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和6条商业街道,生活氛围浓郁,是典型的“城乡一体化样板社区”。社区所营造的“园林式、花园式”的景观环境,正是村民自发的文化记忆景观的植入。在新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植入是一种有机的设计手段,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合适的设计形态。千灯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般若寺、秦峰塔、石板街、顾炎武构成了千灯的记忆符号,这些记忆符号形成了记忆景观。这些记忆景观不可能照搬到新的社区建设,但是决策者的观点和态度直接左右社区的建设风格。炎武社区的命名就是对地方名人的最好怀念和推崇,这个是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决定的;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亭子来“歇歇脚”的建议被管理者采纳,是自下而上的亲民政策显现。之所以炎武社区的居民需要一个亭子,也是居民对千灯镇街头的“牡丹亭”的记忆产生的潜意识。
3 结语
在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中,文化记忆景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场地记忆,也大大丰富了新社区的文化生活;即实现了管理层“一社一品”的工作思路,又满足了居民的心理慰藉,为实现“幸福社区”提供了物质保障。文化记忆景观在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对其的研究必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中国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陆邵明.拯救记忆场所,建构文化认同[N].人民日报,2012.
[3] TimCresswell(美).地方――记忆、想像与认同[M].徐苔玲,王志弘,译.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品牌形象、服务理念、经营目标、行为准则等等有关的方面,都融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使员工感到宽松和谐的、有一定的压力也有更多的动力,能够不时取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愉悦的工作氛围。也应该是使顾客、潜在用户、周边人群等与企业接触和发生关系的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优质服务、细微服务和温馨服务的氛围。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既要通过有形的品牌、产品、司容、司貌、司徽、服装等予以展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员工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组织纪律性、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宽松和谐的氛围等各个无形的方面得到体现。
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人的工作”的范畴,因而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的需求来建立,并根据人群需求的增长而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企业规章制度,是优秀企业文化赖以建立、保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条件培养和打造而成。全体员工普遍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只能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干预下形成,在良好的舆论氛围影响下得以巩固和完善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企业舆论氛围,既是衡量企业员工行为的尺度,也是造就优秀企业文化的前提。
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员工,推行的效果如何,也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员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因此,就必须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予以落实,才能更有效地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推行来予以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和不断予以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既是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又是优秀企业文化得以维护、延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证。因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和员工的各种行为活动、内部和外部等各个方面相互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优良的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要建立、保持和不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重视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全体员工吸引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是非标准、日常行为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
倡导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协作奋斗的团队精神,使广大员工普遍增强“司兴我荣、司衰我耻”的思想意识,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同时从提升服务品位入手,大力提倡亲情介入和换位思考,组织全司开展大讨论,弘扬诚信、合规、尽职等职业价值理念,切实提高文明规范服务水平。
一个企业内,人的智慧、力量得到了有力发挥,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作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好人的资源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的资源优势呢?又如何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呢?
首先,强化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开阔视野。在我们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作法,或从优秀的企业中邀请某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帮助提高,从而达到推动全体员工业务技能的目的;或将少数员工送出去到别的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学习他人先进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他们的治企管企方略,不断开阔思维,从而发现本企业的治企管企不足,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及时“调频”,让员工与企业产生共振效应。随着劳动用工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似过去那样无论企业条件好坏与否,经济效益高低与否死抱一个单位不松手。现在的人们思想活跃,“跳槽”的念头在大脑中频现。如果企业效益暂时低迷,员工会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双赢。
第三,相互沟通,让员工时时刻刻融入到家的亲情中。
每当企业有较大举动时,往往是企业高层领导有参与决定权,而占绝大多数的员工就要享受到这种献言献策的权利。作为企业员工只有埋头苦干的份,丧失了为企业大家庭建言献策的机会。长此以往员工们虽有微词却无人理会,大伤其感情,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感情貌合神离,影响着企业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群众文化 和谐社会 地位 作用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精神理念。除此之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有力的道德支撑、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社会规范逐步呈现复杂化的取向,在这样的一个新旧观念冲突、新旧体制交错、新旧利益调整的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思想道德领域的失范现象严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现象突出,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不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娱乐氛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群众文化工作新的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保证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达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文化参与的需要,我们应当在抓好专业文化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搞好群众文化。因为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具有很大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有实践性强、社会影响广泛、群众参与程度高的特点,是把先进文化推向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教育、激励、鼓舞群众,提升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素质。
二、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因为,无论对党的整体而言,还是对于每一个干部党员来讲,都要有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意识,永远保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群文工作者来说,我们更关注它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将落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上。因此,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明确群众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而先进的文化具备了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舒缓压力、娱乐身心、沟通感情、增进融会等多种功能,对人际社会的和谐共存发挥这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整合,这种整合的过程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而文化的功能正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文化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三、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方向
[关键词]艺术档案;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开发利用
艺术档案是对民族文化的沉淀,是民族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对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艺术档案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服务,为城市和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是传承优良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需求。只有正确认识艺术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在社会主义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才能使城市文化建设向着有序、快速的方向发展。
一、充分认识艺术档案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艺术档案是对文化艺术进行传承的重要载体
艺术档案是人民群众在参与与从事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反映,是对社会历史文明建设传承的重要见证和记载,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进步与传播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传统的歌曲、杂技、歌舞、书法、音乐、文化汇演等各种艺术档案的保存和发展,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和延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艺术档案是人民群众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其凝聚的艺术成就被充分的创新和利用,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二)艺术档案在群众艺术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各个时代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被保存下来,并以多种形式得以流传,艺术档案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充当了桥梁的作用。在各种文化传媒中,艺术档案的优势则在于其巨大的感染性以及权威性,且其所具有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对优质传播文化艺术具有重大作用,对延续优秀文化艺术的生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各种优秀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对艺术档案的研究和创新。如四大名著、各种传说、民间故事等经典著作的演绎,就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艺术档案对发展城市文化事业有重要作用
艺术档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艺术文化资料资源丰富生动。对开展文化活动、开拓文化思维、启迪文化灵感、进行优秀文化再创造的重要源泉。各种文化艺术城市的建设和申请必须以文化艺术档案作为材料.
二、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建议
(一)对艺术档案所具有文化功能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发挥其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服务作用
充分发挥艺术档案中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充分发挥其对文化建设的服务作用,艺术档案具有真实、多样、可再创造的特点。艺术档案源于群众文化的艺术,虽然经过在艺术档案基础信息上的演绎虚构,但其主要内容应与艺术档案所相符。且艺术档案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也决定了其文化功能所具有的多样性特点。如传统的绘画艺术、舞蹈艺术、语言艺术能通过书画、声像、文字等形式所表现出来,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各类艺术具有再创造性,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对艺术档案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优良艺术进行再创造,使艺术档案中所体现的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精神能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应当大力发掘,以之为素材和背景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利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改变人民心中不合时宜的文化建设思想,提高群众文化境界和审美情趣。
(二)创新艺术档案工作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建立健全艺术档案工作体系
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艺术档案工作者必须有责任心和耐心对重大艺术活动事件进行征集、记录、接收和归纳以更好的体现艺术档案的文化特色,使艺术档案体系得以完善和发展,形成内容丰富,载体新颖的艺术档案工作新格局。通过创新和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艺术档案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利用率。牢记艺术档案工作的目的是艺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艺术档案信息的利用是激发城市文化创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城市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之上,艺术档案工作者应根据自身工作特色,为推动文化发展服务。如可以结合文化艺术节等推出画册、展览图片等。除此之外,应拓展档案文化的利用范围,提高艺术档案的咨询和社会服务功能。
(三)完善艺术档案设施,加大艺术档案开放力度
1、完善艺术档案设施。各种艺术档案资料,特别是纸质艺术档案资料的保存条件应当提高,如应当加大防霉、防潮措施的实施力度,艺术档案主管部门应该选用条件较好的的档案室来储存艺术档案,或添加扫描仪等新型设备,为艺术档案的长远发展和利用提供较好的条件保证。
2、加大艺术档案的开放力度。档案的开放是对档案利用的重要途径,没有档案的开放,对艺术档案的利用就无从谈起,更不必说对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良好的作用。艺术档案馆按照相关要求对艺术档案进行公开,来满足城市文化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有效促进文化艺术档案在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中的作用。
(四)树立人才观念,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培养优良的艺术档案专业人才,增加艺术档案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影响力。艺术档案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视觉,并能守得住寂寞,认真传承和发展艺术档案。应培养专业的艺术档案搜集人员、研究人员、艺术档案策划人才和艺术档案宣传人员,自觉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
三、结语
艺术档案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发掘出符合民族大众审美情趣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艺术档案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一定要建立在具有文化视觉高度的角度,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转化和再创造,从而创造出当下社会被人民群众所广泛接受和喜爱的艺术作品。艺术档案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其的独特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艺术档案的意义和作用更是不可小视。
一、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水平低,导致财务信息获取困难
目前,由于历史原因,各所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参差不齐,各地的做法不一样,例如,在广东,大概2002年前后就开始要求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会计电算化,取代原来的手工记账。在实际中,一些会计电算化开展比较早的学校,信息化的基础比较好,财务数据的保存比较完整的,但是,在一些电算化水平低的学校,财务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困难。
2、财务信息化没有结合校园网建设,导致信息孤岛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的世界,任何个人或者组织已经不可能是孤立,信息共享成为一种时尚。财务管理系统也一样,需要不断与外部交换信息,从而达到管理的优化。但是,现实中,由于对财务信息的保护,或者管理当局对财务信息的敏感性,财务信息始终处于朦胧状态,财务信息往往是孤立的,另外财务获取其他系统的信息也比较迟缓,这容易导致管理控制的滞后,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3、没有选好合适的财务软件,导致浪费人力物力
一套合适的财务软件,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减轻工作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不适合的软件,反而工得其反,不但加大工作量,而且财务信息获取不准确或者不全面,导致管理更加麻烦,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实际工作中,高校在选用财务软件时,虽然通过多番对比,多处调研,但是也往往选用一个不适合的软件。
4、信息化建设没有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导致重复工作
有些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导致财务人员平时在财务系统里面进行记账工作,财务信息在另外系统还有重复录入一次,而其他数据平台需要财务数据时,又要重新录入,导致同一信息需要在几个地方重复录入,而重复录入的信息除了提供查询功能并没有作用,结果往往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虽然加重财务人员的业务量,但是实际财务管理提升效果甚微。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招生人数1万左右,在高校当中规模不大,该校在校园信息网建设上基础比较抓实,底子比较牢固,已建立校园卡系统、OA系统、人员信息系统、部门信息系统等多个系统,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原有的财务系统并没有很好利用已有信息平台资源,财务系统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财务信息系统迫切需要升级建设。
1、注意顶层设计问题,设计需要具有前瞻性
在顶层设计中,首先必须也挖掘自身的需求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我校原有财务系统在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方面比较麻烦,导致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这是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就是要了解目前最新的政策法规,例如,财政部最近颁布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如果不了解新法规,还是按照旧的制度来设计系统,就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金钱;最后,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尽可能预计各种情况。
2、注重前期的调查研究,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公司
目前市面的财务软件可谓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其价格和功能都差别很大,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在选择软件开发公司上,并不是软件价格高就是最好的,需要货比三家,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因为不同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比如,对于办学规模大,牵涉多个校区,科研项目多,资金来源复杂的大型学校,财务管理需要比较复杂,多次运算的财务软件,但是这种软件就不适应于小型学校;同时要将真实的需要告诉软件公司,通过对不同软件演示的对比,并了解其已有客户的反馈意见,寻求最合适的软件开发公司。
3、注意与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相结合,充分整合资源。
网络发展要求财务系统不能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比如,学生希望可以在网络上随时查询到个人的缴费和欠费情况,因此,财务信息化建设要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在建设当中,我们充分考虑和不同系统信息的交换,例如利用和人事系统的对接,及时的更新人员和部门信息,利用学生管理系统的对接,随时将学生缴费情况反映到个人。
4、注重业务流程的重塑,考虑流程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一次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需要把目前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有效的反映在系统上面,比如,预算的申报审批流程,需要填报哪些表格,经过哪些责任人审批,最后下达,这些我们都需要在财务系统上面反映;在在财务系统开发过程中,既是一个工作流程体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作流程优化的过程。原有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在开发过程,需要不断思考、整理,通过系统建设促进财务管理的优化。
5、注重数据的有效转换,保证系统的试运行顺利
从旧系统转换到新系统,是一件工程比较浩大的工作,这跟搬家一样,高校财务系统涉及工薪、核算、查询、收费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的上线试运行期间,需要加强对数据的测试,保证数据的有效对接;同时,也要注重与开发公司的沟通,保证软件开发的进度。
6、注重全员参与,加强人员培训和业务推广
正因为人们认为偏僻地区的校园文化不存在,觉得校史研究不重要甚至毫无意义,所以偏远地区学校的校史大都简单、零乱、散失、残缺,校史研究基本为零。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它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积累着。它不仅仅是指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教学环境的亮化和美化,也不仅仅指课外活动的开展、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与时俱进、教育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执行力的强化,还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更新、作息时间的安排、师生与学校规模的变动。一切的一切,只要在校园内已经存在或发生、正在形成或发生的事物或事件,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校史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它是记载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的文献资料,是对学校发展轨迹包括校园文化产生、形成过程的真实记录。不管是已经形成、正在形成还是将要形成的校园文化,最后都必将成为历史,而这,就是每个学校的校史的主要内容。
苦菜花也有春天。偏僻地区的学校也有各自丰富的校园文化或校史研究资源。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湖南省江永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江永一中”)地处湘南山区,从1926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近九十个春秋。其间,停办近20年(1927至1945年),刚恢复又停办,直至1950年才稳定下来,由草创时期的两个初中班,发展到今天的2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的规模,由默默无名、荒无人烟的城隍庙到花团锦簇、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书声琅琅、热闹非凡的湖南省示范性高中……
如果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校史,拨开历史时空的迷雾,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当年留下的树下、四合院里,草创和发展时期留下的步云亭中、苏式楼前,该有多少令人叹惋的社会变迁和历史风云,多少震撼人心的拼搏血泪和励志故事!加以整理和物化,就是江永一中的校史,就是江永一中的校园文化,就是江永一中的一笔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相反,如果任其散失,就会像校园中处处飘香的桂花,花开繁华过后,一切重归尘土,重归寂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未曾拥有――这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和遗憾?
学校教育的发展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建立、发展和变迁,是校园文化产生、发展和形成特色与风格的过程。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处处留下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身影和痕迹,凝聚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展示出一代代师生教与学的风采与硕果。
通过校史研究,可以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极大地丰富学校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可以认清学校发展的过去、现在,预知学校的发展趋势;可以高屋建瓴地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的学校特色,创造自己的教育品牌。
校史研究还有助于师生增强历史存在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自己本身就在创造或续写校园文化和学校的历史,从而激发他们爱校、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培养学生志存高远、振兴家乡、振兴祖国的壮志情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果有了丰厚的校园文化,却不把它作为校史的内容去研究挖掘,不知道感知爱惜它、分析利用它,不让它成为学校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那么,校园文化就得不到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就会盲目跟风或无所适从。久而久之,校园文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扩展视野,充实心灵,振奋精神,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归宿感,夯实学校底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学校品牌的预期目标。
这就好比一个人拥有万贯家财却不知道消费或投资,家里堆满锦衣玉食,却以为自己一无所有,一直在那里挨饿受冻,最后可能就真的成为一个没有物质和精神力量、没有灵魂修养的废人。换言之,离开校史文化学校就会成为一个考试升学的加工厂,一个缺少阳光和朝气的另类监狱。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底蕴所在,是形成学校品牌的重要原因。有了厚实的学校底蕴,学校师生就有了底气,师生的教与学就有了自豪与自信,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文化陶冶和影响下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务求丰富多彩,校史研究更不能可有可无。有了校史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远大的目标;学校师生才会了解学校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创造历史;才能更好地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更自觉地再奠基石以增加校园文化的厚度,更上层楼以提升校园文化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