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家庭健康档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健康档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健康档案

第1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一、监督证据的出示与质证。民事、行政诉讼认定事实的主要依据是当事人双方提出的证据,所以有“打民事官事就是打证据”之说,出席民行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检察人员应当密切关注举证质证这一重要环节,因为在抗诉过程中,检察人员已经仔细研究了原审卷宗,对证据的把握非常熟悉,在再审过程中,应当监督当事人对原审证据是否仍存在争议,原审中存有疑问的证据是否重新质证,当事人是否提供了新证据,新证据是否符合《证据规则》规定的新证据的标准,是否经过质证的程序。同时对于检察机关在抗诉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应当由审判人员在法庭上出示,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查清事实,还原案件的真象。如果上述事项在法庭调查阶段被法庭忽略,检察人员应当在发表出庭意见时,建议法庭纠正。

二、对辨论审小结情况进行监督。庭审小结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后增加的一项庭审新内容,主要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后,审判人员对整个庭审过程活动做的综合性总结。出庭支持抗诉的检察人员应当认真倾听审判人员关于认定证据、焦点归纳、确认事实、划分责任、法律适用共5个方面内容的分析,在审判人员征询意见时,针对小结的情况,发表检察机关的意见

三、发表支持抗诉的补充意见。在庭审结束后,检察人员发表出庭意见,对庭审过程的合法性予以评价。同时为确保监督效果,突出法律监督者的角色,检察人员还应当根据庭审的情况,依据法律的规定,重点阐述证据应当采信的情况、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结合庭审情况,指出原审的错误,强调检察机关抗诉的理由和依据,进一步论证检察机关抗诉的正当性,以达到满意的监督效果。

四、对当法庭宣判情况进行监督。民事诉讼法规定,除重大疑难案件须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外,其他案件应当由再审法庭自行宣判,但实践中凡涉及检察机关抗诉的民事再审案件,都会被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人员应当对此现象加大监督力度,对一些原审明显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再审过程中已经查清的案件,建议法庭及时宣判,减轻当事人的诉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2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基于上述所调查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对成教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加强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开展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如何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开展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控制和帮助,减少成教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成教学生不乏有出类拔萃者,但大多数表现较落后,尽管成教学生只占大学生整体的一部分,但成教学生有可能是若干项不利于教育因素的体现者,如既是成教学生,又是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极差,虽然这些人数不多,但对整个班集体,甚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及时发现成教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干预和有效控制,这对整个教育事业将是一个大大的提高。

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1.心理健康档案的定义和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目的。(1)心理健康档案,是关于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是了解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同时心理健康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是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内容。(1)学生的基本情况。1)学生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专业、年级、籍贯、民族、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政治面貌、有无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2)学生的学习资料。包括学习成绩、学业表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住宿环境、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含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校任职、奖惩情况及中小学时学习情况等。3)健康资料。如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血型、生理缺陷、既往病史、各个时期的体检表、心理创伤史等。(2)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年龄、职业、工作性质、文化程度、成员之间的关系、经济状况、居住环境、人际交往、父母管教方式及态度、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家中排行、家族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等。1)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与教师同学闹矛盾、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变故等。2)心理测验情况。分析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心理特征,根据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心理测量工具进行心理测量,一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因素人格测验(16PF)等。3)心理咨询记录。包括每次做心理咨询的时间、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接待人员等。4)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包括学生自省材料,家长、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种鉴定、评语等。5)综合印象。如同情心强弱、生活变故、负面情绪表现、心理创伤史、失眠情况、轻生意念、自我对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往接受咨询或治疗史、需要咨询的问题等。

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成教学生健康成长的轨迹,它既包括他的个人资料,也包括他的家庭以及社会情况;既包括他的过去,也包括他的现在以及对将来的预测。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教师客观系统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学生个体心理生活历程、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的较全面的记录,教师通过浏览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档案,可以迅速地了解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材施教,不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且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缩短心理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反之,若缺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教师就需花更多的时间重新了解学生,就不能在学生最需要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辅导。

2.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大量客观的素材。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我们不仅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还可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人际关系障碍、新环境适应不良、缺乏自信等,以及他们在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需要层次等方面的分布特点。这就为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第3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家庭档案

1 什么是家庭档案

家庭档案是指一个家庭的各个成员,在家庭生活和各类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家庭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如书信、照片、作品、光盘、凭据、证件等。家庭档案可以真实的反映家庭的历史活动,将家庭的历史进行如实的记录。它不仅有较为珍贵的保存价值,是家庭生活的得力助手,而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国家档案也是重要的补充。

2 家庭档案的归档范围

家庭档案的范围可谓是包罗万象,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由于家庭结构不同,家庭成员经历不同,所形成的档案内容与数量也就千差万别。从目前的情况看,家庭档案的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二类。当然可以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以方便查找利用。

2.1 子女成长类:主要有子女在胎儿时期发育成长材料(如化验单、B超检查、胎心监护结果等);婴幼儿时期保健、教育资料等;上学期间各科成绩单、有代表性的试卷、练习本、作文本及其他相关材料;各个阶段的体检与体测记录;子女成长日记、出生证、独生子女证、录取通知书、获奖奖状(证书)、要事记录本等。

2.2 证件类:出生证、学生证、毕业证、肄业证、学位证、工作证、房屋产权证、结婚(离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出国护照、驾驶证、借书证、会员证、准考证、职称资格证书、聘书等。

2.3 财产类:银行卡、银行存折、各类投资(基金股票等)的交易证(卡)、购房等合同、协议,贵重物品清单、发票、债券、财产(人身)保险单据、各种具有经济意义的票据和文件,医保卡、煤气卡、水费电费卡、家庭收支账、工资条、凭据、借据等。

2.4 医疗健康类:包括病历、化验单、诊断书、医院处方、医保证、检查结果、心电图、过敏史、血型报告、住(出)院记录、家族病史、家庭成员意外伤害记录以及饮食禁忌等。

2.5 信件类:与亲朋好友之间的重要往来书信、贺卡、明信片,与社会各界交往的重要名片,通讯录,接受社会各界邀请函、请柬,校友录、毕业留念册、留言簿等。

2.6 家庭用品类:包括购买各种家庭用品(日常用品、耐用消费品等)的购货凭证及发票、使用说明书、保修卡(单)、维修卡(单)等。

2.7 个人履历类:包括入学、入团、入党、入伍、应聘、升职、出国、乔迁的日期、证明材料等;简历、日记、自传等。

2.8 照片、声像类:包括家庭成员各个时期的生活照、证件照;结婚、寿庆等家庭重大活动以及观光旅游、聚会娱乐等所形成的照片、声像资料。

2.9 荣誉类:各个阶段的立功受奖的证书、奖状、奖杯、锦旗、牌匾等。

2.10 家史类:包括祖先遗物、家谱、族谱、家史、自传、回忆录等。

2.11 作品(收藏)类:包括个人爱好、著作、收藏等,如家庭成员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文章及作品、书法书画作品、学术论文等;名人好友的题词(字)等;各类艺术品收藏(国画、陶艺、水晶、浮雕、木雕等);钱币、邮票、票证(油票、粮票、布票等)、书报刊物收集等。

2.12 其他类:建立特殊类别的档案,如有些家庭爱好旅游,可以将所到景点的门票、往返火车(飞机)票、旅游景点详细介绍等。

3 家庭档案的保管期限

家庭档案范围划分好后,就要确定家庭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可根据档案馆(室)的做法,将其划分为三种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每个家庭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状况而定。

3.1 永久,即无期限的保存。极其重要的家庭档案,应定为永久保存。

3.2 长期:即15-30年左右。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查考利用的家庭档案,应列为长期保管。

3.3 短期:即1- 15年左右。凡是在比较短期时期内需要查考利用的家庭档案,应列为短期保存。

按以上材料的类别划分,证件类、照片声像类、荣誉类、家史类、作品(收藏)类的材料应永久或长期保管。这些文件材料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是家庭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收藏类档案的重要性对于这个家庭更是不言而喻,有的艺术收藏品还是传世珍宝。家史类档案文献往往也是历尽千难万险后的劫后遗存,弥足珍贵,都可作为永久保存。子女成长类、财产类、医疗保健类、家庭用品类、个人履历类、其他类可因情况而定,基本可划分为长期或短期。例如,家庭用品档案可短期保管。日常用品类如衣服等的发票、凭证,价值较低且量大,保存1年左右即可销毁或丢弃。但这类发票也有例外,如家用电器类,如电风扇、电热水壶等,通常使用年限为3-5年,其购物发票也应相应保存3-5年;耐用消费品类如空调、电脑、电冰箱、液晶电视机、洗衣机等因所购商品价值较高,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其凭证、发票、说明书等应保存至物品过期或被自然淘汰为止,大约可保存十年左右。子女成长类中,如子女上学期间各科成绩单,有代表性的试卷、练习本、作文本,及其他相关材料可作为短期保存;各个阶段的体检与体测记录、成长日记可作为长期保存。其他类的可定期处理销毁。

4 家庭档案的整理

4.1 家庭档案以“件”为单位进行归档整理,一般一份材料为一“件”。如:一本日记本为一“件”,一个证件为一“件”。对于不方便装订的材料可以用袋子或其他形式将材料收集好作为一 “件”,如一套家电所有材料为一“件”,一次旅游所有相关资料为一“件”。

4.2 同一类别的家庭档案材料以归档件号为单位按照时间顺序、重要程度或相互联系排列顺序依次装入档案盒,并在每一件归档材料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编写顺序号,固定次序,如:证件档案,第一件证件开始编起,从“1”依次按顺序将所有的证件档案编号。

4.3 家庭档案通常装入档案盒中,在盒的封面或脊背上注明档案类别、起止件号、盒号。类别:填写本家庭分类的类别名称,如一个家庭的家庭档案分为医疗健康类、证件类等,在整理医疗健康类档案时在“类别”栏填写“医疗健康类”。起止件号:填写该盒档案材料的起止件号,如医疗健康类共有两盒20件,第一盒1-10件填写“1-10”,第二盒11-20件填写“11-20”。盒号:在每类内编制一个流水盒号。如医疗健康类形成2盒档案,则从“1”编制盒号一直到“2”,第1盒填写“1”,第2盒填写“2”。档案数量较少的家庭可不编起止件号和盒号。

4.4 卷盒内的文件材料一般应编写卷内目录及备考表,以便查阅。对于不能装盒的(如:艺术品等)家庭档案可利用其他形式妥善保管。

5 家庭档案的保管

5.1 将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应做到及时归档,不可随意乱丢乱放,找不到时方知其重要性。

5.2 对家庭档案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特别是经济类和对家庭非常重要的档案,要放入保险柜(箱)内,确保其安全性,避免档案遗失被盗。

5.3 对字迹模糊、容易褪色的家庭档案应予另外选择耐久性的纸张誊清附后,也可采用溶液喷涂法、加膜法、丝网加固法对字迹纸张等进行加固处理;对残破档案要进行修裱;必要时还可对家庭档案进行复制,复制手段包括静电复印技术、缩微摄影技术和超缩微复制技术。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珍贵原件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避免和减少原件在利用时可能遭受到的损坏,从而延长了家庭档案的使用寿命。

5.4 家庭档案装盒后,可放入架、柜或其它家具中。照片类装入相册。音像类装入专用的盒子(防磁)。同时,要注意防水、防火、防尘、防霉、防虫、防晒,妥善保管。其余类别的档案应集中摆放,每次利用后的档案要及时归位,并做好防火、防光、防潮、防高温、防虫、防灰尘等日常保管工作。

5.5 每个家庭如能设置档案保管专用柜、架或箱是比较理想的,如条件不允许,放在抽屉或其它家具里也是可以的。一般家庭档案可以放于档案盒、档案袋等装具中;感光材料的照片档案装入相册簿,数码照片档案可在计算机里或刻成光盘保存,同时注明照片的出处。声像档案应装入防磁的非铁盒内,并远离磁场。磁带盒上用纸条注明时间、内容,便于查找。

5.6 定期对家庭档案的柜、架和家庭档案进行清理保洁。档案柜、架的摆放密度要合理,位置要适当,不要影响通风。对没有保存价值、时效性已过的家庭档案进行审查鉴定,该销毁的要及时销毁,以便合理利用空间。

第4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常见病;分级诊疗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83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保障民众健康上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ZW(]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70号,2015-09-11[ZW)],要求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并建立常见病分级诊疗。本文主要从常见病分级诊疗的视角,根据《意见》要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探究新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以满足民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常见病分级诊疗需要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

11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完善首诊制

常见病分级诊疗是根据各级医疗机构应具备的医疗服务能力,按照病种制定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和规范。这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明确职责,完成病种目录范围内的诊疗任务。基层医疗机构位于医疗体系的最前沿,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民众,其诊疗任务也就是更加清晰、重要,即既要完成病种目录范围内的诊疗任务又要做好患者双向转诊工作。因此,落实常见病的分级诊疗,完善基层首诊制、健全相关保障制度即变得尤为重要。

12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常见病分级诊疗需要各级医疗机构能够完成其病种范围内的诊疗任务。这样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才能做好常见病的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扮好“守门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民众才会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才会将患者留在基层;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才能完成医疗体系赋予的职责,更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所以,只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才能落实常见病分级诊疗,才能促使基层卫生服务的模式的创新。

13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加强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包括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做好居民医疗、保健以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根据各省常见病分级诊疗推行情况来看,都是以慢性病为突破口,逐步推进规范的常见病分级诊疗。由此可知,加强健康管理可以是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地民众的健康状况,对慢性病进行实时的医疗防治和健康管理,构建民众健康档案,更好地保障民众健康。

2创新基层卫生服务模式的相关对策

21建立以全科医生为基础的基层全科服务

全科医生具备多学科的医学知识,并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他们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载体,可以规范常见病分级诊疗,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承担一定范围内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做好患者上转医院的分诊和下转基层的康复治疗。然而,当前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和培训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需要健全全科医生培养机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全科医生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还要适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全科医生培养过程当中。此外,在医疗体系内明确社区全科医疗服务与医院专科医疗服务的责任划分,加强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综合性和可及性。[1]

22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

首先,在人事机制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聘上岗;并且实行以绩效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其次,改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施行按病种报销和预付制度,并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再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信息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诊治流程,以此保障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得以执行。复次,根据波多里奇的医疗服务评价标准[2],结合服务目标,建立以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任务、效益和质量、服务态度和社会满意度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1]最后,成立基层医疗质量监督委员会,对基层医疗服务进行监督,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并提出整改意见。

23引入信息化的医疗服务手段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日渐普遍的互联网络,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医疗保健信息。引入信息化手段助推基层医疗模式的转变:其一,利用互联网建立远程医疗,进行网上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将上级医院优质资源引导到基层;其二,利用互联网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合作,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其三,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基层医生可以掌握区域内民众健康动态,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其四,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规范各类登记资料,实行患者信息共享,完善居民健康档案。[3]

24加强与养老、康复机构的合作

当前我国已是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的患病率持续增高,养老、康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的合作。将基层医疗资源伸入到养老、康复机构,方便老年人在突发急危病时的抢救和会诊、转诊,以及为老年人和康复患者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建立老年、康复机构内人员简历详细的健康档案,定期为他们进行体检等方面的服务。这样既能为基层医疗机构拓宽医疗业务项目,又能对特殊人群加强并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人群的健康保障和基层卫生保健的发展。

25提倡基层医疗机构“家庭病床”服务

早在1984年,由当时的卫生部出台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ZW(DY]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卫生部,1984-11-25[ZW)],开始向全国全面推广“家庭病床”的服务方式。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为医疗康复场所,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医疗和护理,既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又可以减轻家庭在医疗护理上的经济和人力负担。通过家庭病床的设置,可以使基层医生与各家庭的关系更加紧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疾病普查、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同时,家庭病床的设置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危重疾病的康复。因此,针对当前的医疗状况,应当大力提倡家庭病床,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26完善居民的健康档案

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上,基层医疗机构要以家庭为单位,建立每个人健康档案,重点加强老年、妇女、儿童、孤寡、残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等群体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患者应在健康档案上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识区分。在填写健康档案时要以SOPA即主观治疗、客观检查、评价、计划地要求填写,并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在居民健康档案的记录上,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到居民信息收集及时,每年至少对居民随访记录四次。在健康档案管理上,要有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统一编号、分类保存;并以动态管理的方式做到纸质和电子的档案两种形式的保存。

C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要以常见病分级诊疗为中心,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医疗、保健职能,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居民提高更安全、高效、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英洁,李永秋,王丽君,等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构建与运行[J].山东医药,2014(43):107-108

第5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健康档案;资料收集;解决方法;存储;要求;保密

我站是十堰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辖区居民6000余人,分别为厂区工人,退休人员,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及散居居民,主要工作是在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在政府、医院领导下,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为重点,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的小型医疗机构。为响应国家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人享有基层卫生保健,我社区工作人员在公共卫生科牵头下,逐步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

1 存在的问题

1.1 资料收集

1.1.1 以病人为核心 大多数户居民能够配合调查,也有少数居民不能理解:是否商业行为?我有什么好处?我家(或个人)资料被泄露怎么办?我不愿意配合!

1.1.2 解决方法 社区工作人员素质要求:吃苦耐劳,良好的敬业精神,耐心解释,较强的专业素质,全面的医学知识;较好的沟通能力,倾听的诚意。多解释、多拜访。

1.2 业务类型繁多,管理复杂,各业务项目之间数据交换频繁。

1.2.1 健康档案不光是健康资料,健康体检的内容,还要涉及检验、内、妇、儿、慢性病、精神病、传染病各方面内容及知识,作为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保障资料的真实性、可运行性。

1.2.2 需要工作人员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如慢病管理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就会穿插测血压,询问近况,资料收集以及健康教育;同时也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利于资料收集,对于今后回访就不存在沟通问题了,资料也准确可靠[ 1 ]。

1.3 存储

1.3.1 健康档案具有较大的涵盖性及真实性,是居民健康资料的体现,同时它又有连续性和发展性,所以她具有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两面性,给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大量的工作。

1.3.2 为了建立健康档案,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在主题宣传日做健康宣教的同时收集健康资料,留电话号码,建立互动联系;预约或抽时间做入户调查,需要两位工作人员,方便入户的同时,也保护工作人员;第3个方面就是充分利用日常门诊,在居民主动上门的同时采集资料,进行健康宣教,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下一步工作就好进行了!

2 健康档案资料的要求

2.1 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量化过程,它还有它的具体要求,如资料收集需要过程,登记、回访、录入需要时间、人力等。

2.2 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客观、真实,就医学而言,它本身就是个严肃的课题,需要工作人员脚踏实地付出很多时间和汗水才能建立完善,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前瞻性,如为了收集研究资料、为突发、多病、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数据源等[2]。

2.3 健康档案基本项目力求真实,如基本体检项目、家庭成员信息、家庭成员体检信息、身份认证落实和完善体现了健康方案的科学性:它是动态的,它是基本的,它是完整的,它是连续的,它是准确的;它依托每次就诊和不断回访。

2.4 保密性:随着健康档案的完善和连续,联系到关于社区居民基本资料保密,它是对社区居民的尊重,是对个人、家庭特异性要求,使用得当,是社区居民的资料快捷化,有序化,疾病谱发展管理化,健康宣教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最快见效的基本医疗措施。使用不当,流于虚假,同时也与基层医疗服务工作脱节。

3 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3.1 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建立以基层医疗卫生为单位的,涵盖面较大的一级卫生体系、二级卫生体系等,可以在最短时间掌握居民基本信息。

3.2 建立健康档案为医院与社区之间建立良好互动,提供最快捷、准确的基本资料,为各种检查、资料缩短了时间。

3.3 建立一定疾病谱,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为疾病源研究提供了依据。

3.4 与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互相信任。互动联系,有利于诊疗工作顺利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生活质量。

3.5 特异性管理解决了基本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院治疗浪费而又麻烦,小型医疗机构承担了日常监测血压,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一系列健康管理为医院节省了医疗资源,为患者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有问题及时解决,生活质量也提高了[3]。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是一个复杂,琐碎的连续工程,它的生成建立需要大量的精力以及投入,蛋挞的完成具有前瞻的科学性,为人人享有基层卫生服务铺平道路,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先云.医疗纠纷与病案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3(20):114-115.

第6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家庭档案;作用;途径

家庭档案,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活动和有关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应归个人家庭保存的有备查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档案记录着家庭生活的历史,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建立并保管利用好家庭档案,对于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及文化品位,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家庭档案的特点

家庭档案是家庭历史轨迹的原始记录,它形成于家庭成员的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其他档案的形成范围有明显区别,因此家庭档案有其自身的特点。

1.1 隐私性

家庭中的一些档案包含有家庭个人和家庭生活的秘密,不但要对社会保密,而且在家庭内部也要有所保密,一些材料的保密性还相当强,如祖传秘方、武术世家的祖传图谱等,这些家庭档案要根据祖传规矩进行保管,绝不外传。

1.2 私有性

家庭档案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家庭档案的整理也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保存地点也都是在各自的家庭,因此家庭档案属于家庭及家庭成员个人所有。

1.3 时效性

一般情况下,多数家庭档案只对家庭有使用价值,对国家和社会没有多大的保存价值,因此,家庭档案保存的时效是有限的,它没有国家公共档案那样长的时效,随着家庭的解体或消亡,家庭档案绝大多数要废除销毁。

1.4 广泛性

家庭档案产生于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家庭,比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档案的形成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1.5 社会性

家庭档案记录和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状况,也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档案影射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记录着社会前进的步伐。

2 家庭档案的作用

2.1 参谋助手作用

家庭档案与家庭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购买商品房需要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等证件档案,住房装修的设计图、装修的水电路图、电视电话电脑网线路图、天然气管线图等房屋档案,评聘职称需要的资格证书、荣誉证书、学术成果等档案,家电故障检修需要的说明书、保修单等家电设备档案,家庭成员寻医问药需要的病例本、体检表、化验单等健康档案。如果这些家庭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妥善,那么查找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说是随手可得、取之有道,既省心、省时、省力,又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

2.2 凭证依据作用

家庭成员是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受法律保护。各种证件、票据、合同、协议等家庭档案作为法律依据,在资格认定、责任裁定、产权明晰等其他社会事务中,对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维护家庭及成员的合法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购买商品的合同、发票等在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就是索要赔偿、维护家庭权益的有力武器,又如遗嘱、财产分割协议同样是解决家庭成员间财产继承矛盾的重要依据。

2.3 教育传承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从事家务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真实纪录,它折射出浓缩着长辈奋斗、进取的精神风貌。通过家庭档案可以让后人感悟社会的变迁,理解与尊重长辈,传承长辈的高尚品质和境界,激发晚辈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动力,为家庭增光添彩,为社会做出奉献。如果家庭成员中有过迷失和违法违纪记录,则可教育晚辈引以为戒,遵纪守法,做一个善良、正直、无私、对社会有用的人。创办有企业的家庭,包含家庭企业档案在内的家庭档案则是物质财富与精神内涵的惟一载体,子女除继承房产、资金等所有权外,更要继承长辈的创业精神、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家族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成就百年名企。

2.4 沟通交流作用

建立家庭档案,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走过的人生历程。闲暇时间浏览家庭档案,可以看到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居住环境的变化,感受到自己在其中付出的心血和辛劳,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翻看家庭影集照片,浏览往日日记或作品,回忆家庭生活的美好时光,既是一种身心的愉悦,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2.5 充实资源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就一个家庭来说,其档案反映的内容比较单一,但成千上万家庭档案所反映的内容则非常广泛,包含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通过老照片、旧票证、家庭记账本等的记录,可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变化。家庭档案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轨迹,见证了社会变迁,从家庭的层面反映社会,其作用是其他档案所不具备的。因此,家庭档案不仅是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档案资源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社会和历史意义,丰富充实了国家档案资源,为编史修志提供了参考资料。

3 家庭档案的类别设置

家庭档案类别的设置既要能反映家庭档案的整体情况,又要方便利用。一般家庭通常可设置以下7个大类:

(1)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反映家族历史的家谱、家庭成员的个人履历、出生证明、自传、回忆录等。(2)证件证书类:包括户口簿、房产证、结婚证、学历证明、获奖荣誉证书等。(3)医疗健康类:包括门诊手册、住院病历、体检表、检验检查报告、健身卡、摘抄的医学小常识、小偏方。(4)票据类:包括购买住房、汽车、家用电器及贵重物品的发票,电话费、煤气费、水电费等的交费发票,保险单据等。(5)家庭学习类:包括家庭成员创作手稿、报刊发表的文章、出版的著作、书画作品、学习成绩单等。(6)家用电器类:包括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卡、维修记录等。(7)声像类:包括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结婚、外出旅游、聚会等各个时期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像带、光盘等。

另外,每个家庭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收藏、旅游等反映自身特色的类别。

4 如何引导建立家庭档案

4.1 开展家庭档案知识宣讲,加强指导

在社区、街道开展家庭档案知识宣讲活动,内容主要围绕家庭档案的分类、整理、保管等方面展开。以制作宣传展板,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使人们对家庭档案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弄清建立家庭档案是为了便于工作、学习、生活,而不是将属于自己的东西公之于众或收归国有,从而引导人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档案局还可对有需求的市民进行上门指导和服务,并为他们建立家庭档案免费提供装具。

4.2 重点建档,建立档案示范户

可以在街道社区建立档案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市民隐私的前提下,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性化,即指导市民建立家庭档案以方便家庭生活为主,不提倡为建家庭档案而生搬硬凑,同时引导市民注意家庭档案的多样化、实用化、特色化。为使人们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家庭建档知识,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展览和现场观摩等活动,让档案示范户在展示自己的家庭档案的同时,以亲身经历和体验讲解家庭档案给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各种好处,并讲授具体的制作管理方法,让大家在一起讨论交流家庭建档的经验,以激发人们对家庭建档的兴趣和热情。

家庭档案作为家庭财产,记录了家庭成员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历史。建立家庭档案,对于丰富社会档案资源,扩大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认知度,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鲁娜.家庭档案若干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07,(4).

[2]吴秀娟.浅析家庭档案管理及其作用[J].云南档案,2007,(9).

[3]刘彤昕,李广都.家庭档案发展的现状及条件[J].兰台纵横,2006.(15).

第7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1.心理健康?n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占主导地位,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医生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器质性疾病),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心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更显突出。特别是离异丧偶和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中,建等测评方法,进行心理评估,获取更多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积极进行干预和随访。运用个案、小组及养护的专业技巧,为养老院老人提供老年人健康素质捉升、压力缓解及情绪辅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改善以及康娱活动等服务,帮助老人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提升养员的幸福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养老院大家庭,增进大家庭和谐。

2.定期体检档案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基本原则。定期进行老年人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下一步管理方向,全程质量控制,最后及时建立和更新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的生活习惯、过敏史、既往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家庭病史及历次体检结果等。它可以让医生更仔细、全面、准确地了解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诊断治疗或指导老年人自我保健康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年人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凸显。

3.慢性病管理档案

慢性病诊疗档案是老年人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有年龄、吸烟情况、体质量指数、精神状况、体育锻炼等,干预或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欧盟各国实施了干预慢性病危险因子的联合行动后,慢性病死亡率减少了77%,慢性病经济负担减少了60%。老年慢性病档案包括预防、治疗、护理和随访管理的全部资料。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已经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慢性病亚健康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尚未诊断为慢性病,但其有慢性病的生活方式,站在慢性病的边缘。卫生工作人员也要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干预,定期随访,把相关材料整理入档。

二、老年群体健康档案的应用

1.心理慰藉关怀

有调查显示,失独老人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失独者在遭遇丧失唯一子女这样的恶性事件后,将经历事实的否认期、痛苦的承受期、平缓的恢复期这样一个阶段化的过程。因此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干预,比如在否定期主要应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陪伴,此时要警惕“幻觉现象”的时间和程度,如果“幻觉”出现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就属于病态模式,要注意扭转和制止。在承受期,主要是难以适应没有子女的世界,难以恢复原先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不想出门,不想与认识的人说话等,陷入痛苦绝望的境地,此时需要重点关注包括其日常生活状态及社会交往在内的社会功能。同时,在老年心理健康当中也包括个人心理健康的原始调查问卷,评估结果,老年人心理问题及随访记录等。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有利于向老年人提供完整、迅速、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有利于老年人预防和及时治疗常见病症,提高生命质量,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准确获取各类疾病信息,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

2.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险档案

养老保险档案和医疗保险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已逐渐趋于成熟。但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档案除了纳入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外,还应实行和其他老年档案的集中管理,以利于全面掌握人口老龄化信息、老年人养老金及医疗保障状况,有利于分析统计老龄事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老龄相关政策,推动养老事业长足发展。

3.个性化服务满足管理

除了养老、医疗需求外,老人还有很多个性化需求,如陪伴、法律咨询、服务社会等,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老人健康档案及生活服务记录、生活服务资源信息,预测老人服务需求,并主动向老人推送个性化服务。如根据老人在一定时期服务所需和关注重点,定期向其提供陪伴购物;根据老人健康情况、个人兴趣等,为其匹配服务单位,满足其老有所为的愿望,从而使老年群体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同时,社区村镇等居民基层组织。应建立老年人兴趣爱好档案,收集老年人文艺类、休闲类、运动类、益智类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基层组织分类组建老年康乐小组并开展活动,以增强老人自信心,提升老人社会参与能力,防止老人脱离社会提升其幸福指数。

第8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2004年,教育部要求直属高校为所有新生建立心理档案。①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档案多方面的记录着大学生个体心理历程、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咨询等信息,是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生个性特征和现有心理面貌的第一手材料,是了解学生个性发展水平, 心理发展动态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确保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高校重视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②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学校和有关部门一致的认识和选择。

1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入高校前就有一系列的档案,记载了学生过去的各项基本信息,比如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以及各种奖惩等,学校以这些为第一印象去了解学生的过往。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指的是专门人员使用一些心理计量表,通过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和学生谈话以及谈话咨询等方式来客观、综合地记录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③它是对大学生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记录,就像一面镜子,能反应出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1 保密性原则

学生的心理档案不同于学籍档案,具有隐秘性的特点。我们在建档时和建档后,都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不得随意外借和泄露学生的心理档案信息。只有出于科学研究和需要帮助学生时,并得到相关人员同意后,在保证当事人的心理和利益不受伤害的前提下,才可以将档案让有关人员了解。

1.2 发展性原则

个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于刚进校的大一新生,我们需要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的全面普查。同时,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并且及时对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补充、修改;对于平时的个案辅导,专业心理咨询师也应做具体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并及时填入心理档案中。

1.3 系统性原则

心理档案是对大学生个体心理活动历程、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测验等情况所做的较全面的记录。④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的档案材料系统的收集、整理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对于一些有心理疾患的学生,专业人员可以查找该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寻找致病的原因,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2 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涉及的主要内容

所谓心理档案的内容,又称心理档案的项目,是指针对学生情况专门设定,尽可能能揭示或从中了解到大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的并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的材料。⑤

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即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等。⑥

(1)学生自然情况。涉及学生基本情况的信息,比如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学号、学院系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交友原则等。

(2)主要社会关系信息。涉及家庭成员信息的材料,比如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是否独生子女等。

(3)身体状况。涉及学生的身体状况的材料,比如健康状况、有无生理缺陷、个人既往病史等。

(4)心理健康状况信息。涉及学生心理方面的信息,比如以往的心理创伤史、当前的心理状况如抑郁、焦虑等(主要通过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评估)等。全面掌握学生心理成长状况

(5)学校学习生活情况。涉及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班级人际关系等。

(6)个性心理特征信息。涉及个人个新特征的信息,比如性格特征、情绪情感特征、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等。

(7)职业兴趣和规划信息。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所学专业的职业前景预测等。旨在为学生作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客观依据。

(8)动态更新管理信息。学生阶段性自评、同学或老师评价、心理咨询记录、阶段性测评等。

(9)统计及预警信息。上述信息的分析报告、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报告(校、院系、班)、心理偏常态的个体预警等。

(10)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信息。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营造的一些平台,比如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图片的展示、心理影片的播放、心理援助的渠道建设等。同时,专业人员在每一次的咨询之后,必须做好咨询记录,包括:咨询时间、主诉及症状、诊断结果分析、处理意见及措施、辅导效果等。

以上内容, 除学生基本信息外, 其余的都需要随着心理动态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更新。

3 以建立心理档案的原则和信息为基础,结合瓯江学院实际多样化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1 每个学期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

根据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特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学生对心理知识的兴趣和喜爱, 我们学院在课堂教学中邀请资深的心理专家开设如《创业与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及障碍诊断与治疗》、《普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普及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以我们学院每年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月和5.25心理健康节为契机,针对新生刚入学存在适应问题,大二学生存在恋爱与情感问题,大三学生面临学业问题,大四学生面临就业等突出问题邀请校内外心理专家开设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如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人际交往、情感与恋爱、学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手语大赛、心理形象大使选拔、心理主题班会评比等,将我们学院“心路护航”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品牌做大做强;宣传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的发放、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的公开等,使得全院师生了解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自愿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3.3 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

我院一直以来采取个别咨询、热线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在新生入学初,安排千余学生参加《大学生健康调查表》( UPI) 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的测评工作,并及时将结果汇总,约谈测评结果不理想的学生,最后整理约谈的结果,并记录在档。将约谈学生分为一般关注、重点关注和特殊关注三类,特殊关注学生一周由分院向中心反馈该部分学生情况一次,重点关注学生两周反馈学生情况一次,及时掌握特殊和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针对学生开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营”、“大学生自信心训练营”、“相亲相爱一家人”等团体辅导和训练。对经筛查发现的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及时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同时,由于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没有在筛查范围内的学生,分院辅导员和心理负责老师也及时予以关注,将分院学生心理列为重点工作来做。

3.4 逐步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

逐步建立和完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机制。第一级为院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全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院有2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咨询师,都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第二级为受过专业培训的各分院系具体负责本分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他们也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他们通过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鉴别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第三级为受过专业培训的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一批学生骨干,他们生活在学生当中,能及时发现身边同学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反映给相关部门。我们学院在各个分院设立了心理辅导站,由分院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担任站长,具体指导本分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9篇: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离异家庭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一.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调查显示,当前许多离异家庭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离异家庭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此,容易产生心理波动。此外,由于他们经受的社会压力较大,因此,时常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现象,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易冲动,缺乏自制力。其次,具有严重的妄想、疑心等倾向。调查表明,许多离异家庭大学生嫉妒心强、疑心重、不信任他人,与人相处时较为敏感。部分离异家庭大学生甚至产生偏执和妄想倾向。在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下,他们不愿与人交往,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再次,具有严重的抑郁倾向。离异家庭的大学生享受到的父母关爱较少,因此,容易产生抑郁感,他们大多不愿与外界接触,缺乏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厌烦和戒备心理,缺乏生活热情,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除此之外,离异家庭的大学生还时常存在焦虑心理。他们大多受到父母间的争吵、敌视等情绪的影响,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缺乏热情和耐心,缺乏安全感,被焦虑情绪困扰。与此同时,离异家庭大学生还较为冲动。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离异家庭大学生容易产生愤怒、紧张等情绪,时常感到心神不定,明对挫折和困难表现的过于冲动,具有一定的神经质倾向。

二.x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积极参与人际交往。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只有积极参与人际交往,才能够更加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一个人若脱离社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就会逐渐与社会脱节。但立意家庭大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问题的影响,往往会自我压抑交往意识,部分离异家庭大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是无足轻重的,产生严重的自我否定情绪,部分离异家庭大学生甚至产生怨恨父母的情绪。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自卑、消极、易怒等情绪。可见,在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意识,提升他们人际交往的迫切性、紧张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与平台,组织他们参加各种院级、校级联谊活动,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体会到来自同学、老师、朋友的温暖,进而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积极性。

2.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首先,要深入调查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共同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这种辅导形式,对离异家庭大学生和辅导者都有益处。对辅导者而言,由于每次接待的人数较多,因此,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辅导效率。对离异家庭大学生而言,这种辅导可以运用集体的力量,促使他们受到其他同伴的感染,进而自觉接受教育和指导。相较于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供更具典型性的环境,团体成员的相似性,可以促使这些学生逐渐放下心理负担,自主的向他人倾诉,并接受别人的帮助,进而提升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辅导者在团体辅导中可以合理利用榜样的力量,树立典范,并鼓励其他成员学习,积极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内心情感,并接受团体成员的帮助和建议。调查表明,这种分享具有一定的治疗性作用,能够帮助离异家庭大学生逐渐消除退缩、自卑等消极心理。其次,还应当针对离异家庭大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计划和方案。

3.创立心理健康档案。高校为离异家庭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能够更加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离异家庭大学生的信息,增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影响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信息,包括家庭自然状况、学生既往病史、学生自然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等。其次,能够反映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状态的资料,主要包括个性品质状况、综合评定建议、智力发展状况、学习适应性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对这些内容的定量描述,能够全面的分析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再次,学生的自我意象、择业期望,以及相关人员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的择业建议等内容。

参考文献

1.葛缨,杨丹.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