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与新媒体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

第1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1网络素养教育的内涵

网络素养教育,是指针对网民提供技能培养的教育活动。“网络素养”主要是指网络信息搜集、分析、利用和加工能力,以及网络自我保护和信息安全能力等[2]。“网络素养”是从“媒体素养”概念延伸出来的,所谓“媒体素养”,也叫做“媒介素养”,主要是指用户在浏览互联网、电视、书报杂志信息时的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利用新闻媒体信息指导自身理性消费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一般是指强化媒体素养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媒体素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既与传统新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又与计算机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可以说,它是二者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新事物。新加坡官方给出了“媒体素养”的标准定义。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是本国最高新闻媒体管理的政府机构,其对“媒体素养”的定义如下:“媒体素养”是指用户正确利用和接受媒体信息的能力;如果读者具有较高的媒体素养,他就能够从繁杂的媒体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不管他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能够保证其不被媒体信息误导[3]。换言之,如果用户的网络素养很低,不能正确判断新闻媒体信息的真伪,就十分有可能被各种不实信息误导和伤害。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素养相对较低的青少年,很容易被网上各种不健康的信息如、图片、网游等所深深吸引,无法自拔,荒废学业和事业,给个人成长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推广,新加坡开始高度关注网民综合素质,逐渐将注意力从“媒体素养教育”转移到“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上来。“网络素养”英文名称有几种说法,例如“Cyberliteracy”、“Internetliteracy”、“Networkliteracy”等。从当前新加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情况来看,其比较关注“网络健康”(Cyberwellness)和“网络安全”(Cybersafety)方面的内容,注重提高网民健康、安全使用网络的综合技能。其中,“网络健康”(Cyberwellness)是新加坡政府最重视的教育问题之一。例如,新加坡就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和健康专门成立了一个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uncilontheImpactofNewMediaonSociety),该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社会新媒体发展动态,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2008年,该委员会向新加坡政府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对“Cyberwellness”进行了深入阐述,这是新加坡独创的一个名词,是指能够为网民带来积极正面效果的健康网络氛围。它包含判断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自我防护网络虚假信息侵蚀的能力、维护网络健康的意识,以及利用网络信息促进个人健康发展的能力[4]。新加坡提出的“Cyberwellness”拓展了“网络健康”的定义范围,它不仅包含网络健康方面的内容,还涉及网络安全内容。新加坡提出的“Cyberwellness”是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名词,对网络健康和安全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标准。

2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

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国家图书馆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贡献。

2.1在全国率先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推出全新的国民素质教育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加坡就开始制定和实施网络素养教育计划。1999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成立了教育培训公司“TheOneLearningPlace”(简称NOLP),NOLP的主要宗旨是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促进作用。NOLP推出的教育项目大多通过委托专业教育机构来完成。在几年之内该机构就发展了数百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从事不同的职业,包括企业人士、教师、公务员和退休专家等。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网络技能,为青少年提供网络教育和指导,教会他们学会如何甄别网络信息,鼓励他们与负面信息进行斗争,净化网络空间环境[5]。NOLP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例如老年人网络素养拓展项目(OutreachProgrammes);1999年,发起成立了PAGi网站,主要为父母与子女交流提供沟通平台;2000年,组织编写了网络安全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项名为“安全之旅”的网络培训项目,主要为父母提供网络知识培训;同年,还针对社区网络教育,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安全学习指导。

2.2与其他图书馆密切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网络素养教育

除了开展上述活动以外,NOLP还同其他图书馆、社会团体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教育合作,通过举办各种丰富的网络培训活动和培训班,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的网络素养教育机会。目前,NOLP与多家著名社会团体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比如印度华人自强独立团体(theSingaporeIndianDevelopmentAssociation)、马来西亚华人学习共进团体(MENDAKI)、新加坡平民发展团体(thePeople'sAssociation)、新加坡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团体(TouchYouthServices)、社会综合救援组织(ParentsAdvisoryGroupfortheInternet)等等[6]。NOLP通过与其他图书馆、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开展多层次合作,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网络素养培训,实现了提高国民网络素质的目的。

2.3重视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交流和学习引进国外最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本国网络素养教育水平

可以说,新加坡最初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就是受到国外公益组织的影响和帮助,通过开展战略合作,有效提高了本国网络素养教育水平。例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与美国著名的网络素养教育机构“网络天使”(CyberAngels)开展合作,共同建立了“网络妈妈和爸爸”(CyberMums&Dads)管理组织,通过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安全教育。又比如,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在线因特网研究会”(TheOnlineInternetInstitute)合作,为新加坡公民提供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此外,NOLP还是“互联网内容评估协会”(theInternetContentRatingAssociation)成员,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显著提高了组织工作效率。2001年,NOLP与本国“国家因特网咨询委员会”(TheNationalInternetAdvisoryCommittee)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了第一届网络安全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安全冲浪2011”(SafeSurfing2001),与会成员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7]。“安全冲浪2011”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新加坡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国际水平,也意味着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开始走向政府主导模式。同时,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也完成了角色转变,从开拓者向推进者、主导者过渡和发展。

3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政府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战略伙伴

通过回顾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认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政府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战略合作伙伴,二者紧密协作,共同致力于网络素养教育,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国家图书馆与新加坡政府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从前者所开展的各项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政府几乎每次都充当了活动背后的支持者,为活动提供人、财、物等资源保障。换言之,高效、廉洁的新加坡政府,在促进和支持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这也是国家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之一。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学院(TheNLBAcademy)是负责网络素养教育具体工作的主要部门,网络素养教育水平在新加坡也是首屈一指。这些年来,在该学院的努力推进下,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水平快速提升。1992年,NLB正式宣告成立,该部门主要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老弱病残和弱势群体,例如青少年、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等。1998年,NLB被新加坡政府授予“公共服务奖章”,这是新加坡国内最高的勋衔。2001年,NLB新成立了一个网络素养教育服务中心,并针对全国青少年推出了一项名为“接触网络健康”(TouchCyberWellness)的计划,主要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青少年网络信息辨别能力。该部门如今已是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推动机构之一。自成立以来,NLB已在全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为各类社会人群提供了80万人次的培训教育服务,有效增强了国民网络素质。NLB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果,主要是因为有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换言之,NLB开展的许多网络素养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浏览NLB网站,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其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项目资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1年,NLB推出了一个名叫“CRUSH”的计划,该计划主要为提升中小学生网页使用技巧,该项目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提供人力和财力保障。2004年,NLB与新加坡新闻管理局携手合作,组织编写了一套网络素质教育教材,为其他培训教育机构提供了教材保障和指导。2005年,NLB经新加坡新闻管理局授权,为政府公务员人员提供网络技能培训,覆盖全国80%的公务人员。2006年,NLB与新加坡青年协会合作,针对父母和广大教师编写了一套网络在线应用培训教材(TheOfflineGuidefortheOnlineGeneration)。2008年,NLB在新加坡社会发展改革局的支持下,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一套《父母网络健全手册》(CyberWellnessHandbookforParents),该套丛书被新加坡中小学校作为素质拓展教材,纳入到全日制教学范围当中。2011年,新加坡新闻发展管理局和NLB组织发起了“网络健全运动”(CyberWellnessCampaign),覆盖了20%的新加坡公民,大大提高了国民网络综合素质[8]。由于NLB在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就,2011年其被新加坡政府授予“2011年新加坡青年奖”(TheSingaproeYouthAward2011),该奖项是新加坡社会公益领域的最高荣誉。除此之外,新加坡其他图书馆在开展和从事网络素养教育公益活动时,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慷慨支持和资助。国家图书馆作为新加坡政府战略合作伙伴,利用政府强大的资源保障,将网络素养教育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4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无冕导师”

一直以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秉承坚持为民众服务的公益精神,勇于承担起国民网络素养教育的重任,当之无愧地成为该领域的“无冕导师”,为提升国民网络素养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无冕导师”称号,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师资培训”,国家图书馆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教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素养培训活动,大大提高了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网络素养教育水平;二是组织编写了多个专业网络素养教育教材,通过向社会免费提供,大大提高了网络素养教育普及范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还在网络上开展了多个网络素养教育师资培训活动。例如,2003~2005年期间,NLB在南洋理工大学举办了多次网络素养教育培训,为全国2000名教师提供了培训服务,帮助教师们学会从青少年角度来预防和化解网络使用危机。2005年,NLB受新加坡政府委托,对国内5家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了深度教育培训,大大增强了这些机构在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教育实力。截止到2006年6月底,NLB共为两百多名社会教育者提供了网络素养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教育水平[9]。除此之外,NLB还对社会志愿者开展了大量培训活动,2001~2005年期间,NLB共为600多名青年志愿者提供了相关培训,这些志愿者学成之后又向其他学生提供专业帮助和咨询,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做出了突出贡献[10]。培训师资之外,国家图书馆还负责培训教材的编写和优化工作。NLB建立了网络素养教育在线教育网站,为网民免费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下载,例如:(1)教学教材,包括《父母网络安全知识教材》、《新加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手册》、《互联网时代技术应用与规范》等;(2)教育项目,例如学校教育项目、社会实践项目、青少年强化培训项目、残障人士提升项目等,每个项目都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计划;(3)网站还免费提供一些互动学习活动,供学习者借鉴和学习[11]。上述网络素养教育资料和资源,有部分被新加坡政府确定为中小学全日制教材或者辅助资料。从中可见,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无冕导师”。虽然没有学校教育资格,但是其却承担了许多学校的工作职责和义务。

5结束语

第2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网络新闻平台发展与建设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各类人群,特别是青年人,因为网络媒体的快捷和众多的信息量而成为网络媒体的忠实受众。而网络媒体的便捷与信息的众多,也使糟粕资源和不良信息呈现泛滥之势。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把网络信息门户建设纳入到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做好企业网络新闻宣传平台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企业网络新闻平台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一是感染力更强,网络新闻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的立体呈现,给予受众全新的感官体验,让员工更易接受和喜爱,使新闻宣传的感染力更强;二是信息量更大,相应较少的版面限制及快速更新的媒体信息,让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最全面的新闻信息;三是互动性更强,留言及评论等方式,让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性更强,因其发稿门槛低的特点,普通员工也能加入到网络新闻宣传队伍之中;四是传播渠道更广,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发展,让每个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享有网络中的媒体信息和资源。

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媒体宣传阵地

随着企业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与发展,给企业信息门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企业网络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阵地。全方位的网络媒体阵地建设应分为三个部分:通过企业信息门户等网站建设,提供信息共享及新闻宣传工作的优势平台;网络论坛的建设为企业员工提供生活与工作交流互动的场所;博客、微博的设立是企业网络宣传新的趋势和重要节点。所有的网络宣传阵地,如果主流正面媒体不主动占领,总会有其他的第三者占领或侵蚀,会给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在信息门户的建设中,企业重要新闻、基层动态消息等新闻类别栏目应放在信息门户的首要位置;企业文化理念展示及企业产品或服务介绍等应设置在信息门户的显要位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在信息门户主页之内开设相应的子栏目,便于企业各专业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整合。如党群工作、安全管理、厂务公开、学习园地子栏目等。根据网络媒体的互动优势,可以开设领导信箱、、投诉等交互性较强的重要栏目。通过信息门户“视点”栏目的创建,充分发挥日益增长的全民摄影摄像特点,只要你有手机、家用摄像机等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拍下员工身边正在发生的感人故事,都可以在“视点”栏目传播。在网络论坛建设中,更注重的是其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娱乐,板块设置上也更加生活化。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等可以设立影视、小说、健身、理财、教育等板块,在员工之间交流的同时,也便于企业了解员工思想动态,针对网络热点,及时跟踪并为员工释疑解惑,疏导情绪。企业应鼓励专兼职通讯员及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建立博客及微博,正面引导企业舆论,全方位宣传展示企业发展成果。

培育优秀的网络新闻宣传队伍

网络新闻宣传工作者应该是企业最具活力及创新力的队伍,为企业创造的是无形的资产和有价的财富,需要不间断地培训来促进网络新闻宣传工作者队伍的扩大与发展。

企业信息门户等网络媒体的建立,为基层通讯员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企业发掘潜在的新闻写作人才提供了场所。网络媒体具有发稿低门槛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增强基层通讯员写作的成就感,提高通讯员写作兴趣,不断的磨炼能使基层通讯员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基层通讯员中,通过定期聘请专家开设培训班培训,经常性地在通讯员之间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等,可以提高广大通讯员的业务水平。对基层优秀通讯员的培训工作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在生活和工作中,提高通讯员的政治待遇,关心通讯员生活,帮助通讯员成长。在企业重大决策实施前,企业应首先针对新闻宣传队伍进行培训与讲解,利于新闻宣传队伍做好工作。

增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吸引力

企业网络信息平台是员工了解企业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员工更愿意看到的是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和新闻,也只有当员工身边更多的人和事出现在企业网络媒体中,才会吸引更多的员工浏览网站,企业网络信息平台才能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这就要求企业网络信息平台要做到“一个快速,两个贴近”。“一个快速”,就是网络媒体的更新速度快,一个不经常更新的网站,没有人愿意经常访问与点击,时间久了,就会被人淡忘,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两个贴近”,一是贴近生活,就是要通过挖掘和反映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来反映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使宣传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二是贴近实际,就是要客观反映现实,企业网络媒体应以动态消息为主,理论研究为辅,围绕企业发展思路及目标,促进解决员工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激励员工奋发向上。

主题活动是吸引员工参与信息门户建设的重要方式。如开展“回顾十一五细看身边变化”摄影图片赛、“我身边的女工”征文及优秀图片展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提高企业网络信息平台的吸引力。总之,最终让企业网络媒体真正成为员工离不开的信息平台,才能发挥网络媒体信息平台的重要作用。

第3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是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要方式,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部分教师、学员不适应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提出对策:重视教师培训,促进教师观念更新;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师生的亲密感;着力面授教学,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师生互动机制,引导学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鼓励教师研发教学课件。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员以自学为主,除了借助教师少量的集中辅导和以学校下发的教材为主进行自学外,主要是通过以网络为主的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已不仅是辅助的教学手段,而是学员学习的主要工具。教学中,针对整本教材进行详细讲解的教学课件是学员自主学习的基础课件,针对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教学辅导课件仅是对教学的补充[1]。目前,与本校其他类型网络教学拥有系统详细的教学课件相比,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计算机专业还缺乏详细讲解的课程多媒体课件,现有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针对部分章节的辅导,没有针对全书的系统辅导,直播课堂也仅是对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如《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并没有对全部内容的完整讲解,像《计算机应用基础》随书配的光盘也只有一些练习题而已。本文拟结合本校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现状,探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电大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教学现状

1.部分教师对开放教育教学认识不足,能力有限。一方面,有些教师对网络平台不熟悉,对多媒体教学缺乏认识,不能充分了解网络教学的优势,因此,对学员网络自主学习的实施效果表示怀疑,对新的教学模式不愿尝试;学员由于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自主学习中对学习指导的需求不同,而教师对学习的指导仅限于通过电大在线平台的课程讨论区、QQ群等方式进行答疑,知识辅导大多也只局限于使用现成课件,缺乏结合具体教学需要自制课件的能力。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对自主学习的正确认识,忽视对学员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员放任自流,影响了学习效果。

2.人机关系代替师生关系,教学缺乏人文关怀。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员学习主要以网络为载体,传统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简单的网络信息交换,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极富亲和力的交流讨论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因情感交流的缺乏,失去了人本主义关怀的色彩[2]。

3.学员缺乏自主学习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能力。电大计算机专业学员在中小学的学习中接受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因此,学习过程中缺少合作学习的习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的自我训练和培养。教师在机房进行教学辅导时发现,一些学员不能通过三级电大平台寻找答案,解决学习中的疑难,有的学员甚至不会用百度搜索,学员之间也没有协同合作完成搜索的意识。

4.学员缺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意识。自主学习过程中,一些学员没有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对网络的使用仅限于利用网络完成形成性考核册,很少在电大在线与教师交流。每学期开学初,教师都指导并要求学员在电大在线交流学习,可是,往往到了期中阶段还有相当数量的学员未参加在线学习。

二、电大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教学对策

针对本校电大计算机专业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见。1.重视教师培训,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开放教育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教学要素而言,教师、学生、计算机网络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成为双向、多向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学校应对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和新的观念的更新,使教师不仅能够熟练应用电大在线平台,还能研发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掌握网络教学的基本要求。

2.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师生的亲密感。要改善多媒体网络教学条件下师生关系疏离的现状,需要教师从网络辅导入手,营造愉快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员对教师产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情感,在辅导过程中设置问题,如果学员回答正确,就设置弹出页面对学员进行赞扬,让学员也能从情感上真正接受新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网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对学员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着力面授教学,培养学员运用多媒体网络学习的能力。针对学员网络使用能力欠缺的现状,教师应利用面授辅导的机会加强学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指导。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础。教师通可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解决学员不会上网的问题。面授辅导直接在计算机房进行,教师负责手把手教会学员上网,使学员熟悉电大在线三级平台,学会在电大在线平台上选课,能在课程讨论区对所学课程提出问题,学会在班级建立的QQ群中围绕课程进行讨论。随着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逐步提高学员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4.激活师生互动机制,引导学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约束的双向互动反馈机制,利用电子邮件、课程讨论区、QQ群等与学员进行交流,带领学员完成资料的收集,提高学员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员为榜样,引导其他学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学习等。

5.提高对教师的要求,鼓励教师研发教学课件。电大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既是教学的组织者,也应是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制作者。针对教学课件缺乏的现状,学校应在对计算机课程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对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提出任务要求。要求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有机整合,根据教学大纲制作详细讲解课程全部内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件中加入与学员互动的环节,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在看课件时能有教师面授教学的感觉,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远工程;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指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从2003年起开展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我校自2004年开始实施这个工程,到现在已经有些年头了。我们采用的是计算机教室加多媒体教室这种模式。就目前我校的实施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年龄老化。我们学校是一所市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在我们这样一所有130多位教师的学校中,4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熟悉并能使用电脑的人几乎没有,40岁以下年龄的教师所占教师比例不超过五分之一,而在这不超过占教师总数五分之一的教师中,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电脑的教师不足二分之一,这还是经过了这么些年培训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我们这样一所有130多位教师的市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中,仅有10多个教师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电脑!可想而知我们学校目前实施农远工程的现状了。

观念陈旧落后。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层面。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网络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因为受“网络诈骗”、“网络情变”等恶性网络事件的影响,再加上网吧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等等诸方面的不利因素,让大多数教师“谈网色变”。打着“网络害人”的幌子,掩盖自己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事实。不仅自己不会上网、不能上网,更深恶痛绝上网的学生,反复宣传上网的危害,坚决阻止学生上网。正是基于对“计算机――网络”的这种偏面的认识,我们学校的教师比较“赶潮流”的人、年轻的人能够到网上“聊天”、“玩游戏”、“查询资料”,比较保守一点的人就只会到网上“查询资料”;教师家中家中有电脑的了了无几,其中还不乏把电脑当作赶时髦的摆设者。想一想,连网络都不想上、不敢上、不能上,还谈什么“实施农远工程”?二是领导的层面。包含三个方面:(1)领导对农远工程的意义认识不够,导致了漠视或不支持农远工程的实施。虽然面上搞得轰轰烈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置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上了网络设备、购置了符合数量要求的计算机、配备了网络管理员导等,但这些设备和人员基本是闲置的,大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用的,是做表面文章用的。(2)领导对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价值认识不够,认为教学中没有必要使用哪些花里呼俏的东西,推崇的还是像于永正等老教师使用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或者再加几块小黑板”的教学模式,并名其名曰“实实在在的课堂”,导致了不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上课。教师也乐得清闲,不用研究计算机、不用研究多媒体、不用研究网络资源!(3)领导把计算机视为奢侈品,视若宝贝,轻易不允许教师动一动。再加上个别年轻教师利用网络玩游戏、聊天等“不务正业”的行为,更让领导恼火。于是,一道“不许上网”的命令,便尘封了本就很少能有教师使用的“计算机-网络”。

培训不到位。也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网络管理员培训不到位。没有组织网络管理员系统地培训相关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网络管理员大多是通过“自学”获得了相应的知识、能力,没有形成知识系统。二是网络管理员对学校教师的培训不到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打铁还须自身硬”。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不到位,网络管理员自身就硬不起来,自然打不出好铁来;2、还是教师观念比较陈旧的问题,几乎是所有教师对农远资源的先进性认识不够,从主观上不愿意参加培训,即使参加培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种情况下,能学到多少东西?3、网络管理员自身也不情愿培训教师(这其实是制度和措施的问题),培训了也是白培训,自己得不到一点点好处,反而让其他教师学到了知识,威胁自己“网管的地位”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权威。无得而有可能失,怎么会尽心地培训教师呢?

制度、措施不到位。主要是使用网络资源教学的方式、效果等没有与老师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按照实施农远工程的要求,每个班级每个周要组织学生看一次电影、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多媒体课8节。但实际情况呢?学生每学期能看一次电影也就不错了。至于教师上多媒体课,且不说绝大多数教师不会计算机,就是有能力上这种课的教师也很少上。为什么呢?制度措施的问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上多媒体课的数量和质量,没有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没有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

经过调查以上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至少是我们学校及我们周边学校在实施农远工程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可以推测,绝大多数农村小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实,农村小学在实施农远工程的过程中远不止存在这点问题,有待我们继续调查研究。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只有一种方法:对症下药!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这是实施农远工程的关键。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都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充分认识到实施农远工程的巨大意义。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本质。教育不再仅仅是通过“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或者再加几块小黑板”这种模式实现着文化的传递,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包括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们应当看到: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改变,人才的标准也发生着改变,用人单位更多的考虑你的信息素养、你的协作能力以及你的创新意识。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还在死死追求着代表学校、教师、学生荣誉的分数,还在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不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网络意识,那我们就是在枪毙学生!

2.强化措施、严格制度

采取措施、制定制度,把学校、教师使用网络资源教学的方式、效果等与学校、教师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实施农远工程的情况真刀真枪地进行检查。为了摸清真实情况,不妨来一个“冷不丁”地抽查。同时,为了“刺激”学校,也可以在一定的年限内,增大这项工作在考核中的权重。二是学校对教师的检查考核。

2.1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能力综合测试,结果以适当的分数记入教师考核;

2.2按照规定上多媒体课,每少上一节就扣适当的考核分;

2.3按照规定开展电化教学教研活动,每少一次就扣适当的考核分;

2.4按照规定给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少上一节就扣适当的考核分,同时,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成绩列入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心;

2.5把学校担负培训其他教师信息技术的人员的培训结果纳入到该教师的考核。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能力

一是系统地培训培训学校的网络管理员。这由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操作。但至少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各种办公软件的应用和维护、网络的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的使用放维护。当然,这是基本的,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程序的编写与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二是对学校教师的培训。主要由网络管理员进行,也可选拔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和校本培训相结合。

3.1集中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培训。

集中培训既省时省力,又可以让层次各异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掌握上基本一致。首先培训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彻底更新,教师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劲头才会高涨。其次对教师们进行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教师们学会了信息技术知识,农远资源才能得到好的运用,甚至创造出新的电化教学成果。

3.2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进行培训。原本会电脑简单操作的教师,可培训稍难的课件制做。原本没摸过电脑的,可从基础开始培训,对即将退休的教师可以不培训等等。

3.3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培训。包括: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训,各任课教师的培训等等。

3.4结对子培训:使用行政命令或者自愿结合的方法,让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帮扶其他教师,达到一带一或一带几的效果。

4.实行奖励

第5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建设校园网,首先应做好前期调研

建设校园网,首先应做好前期调研,明确校园网的应用目标,进行需求分析,是建好校园网的第一步。学校需长远考虑校园网要实现的功能,了解用户对网络信息应用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规划建立最理想的网络环境。否则一旦用户抱怨并且不愿使用,那么网络应用将会倒退到单机应用,与没有网络区别不大,浪费了人力和财力。

建设校园网,应设计合适的配置方案

据校园网的规划理念和设计原则,做到弹性配置网络结构、慎重选择线材、支持主流的网络协议及操作系统,制定一个合适的校园网配置方案,是校园网建设的关键。整个校园网对内一般由主干网和挂在主干网上的几个局域子网组成,对外可以用MODEM、CABLE MODEM或专线连入INTERNET。学校对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校园网配置方案要多方对比论证,择优选择。

建设校园网,应参与全面的安装与施工

当前网络配置规划好之后,便可进行安装施工。为了让安装施工的进程顺利与迅速,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前置作业

整个安装工程的前置作业包括准备材料和安装计划书、局域网络的切割和IP地址的分配。若是已有网络系统,需再准备原有网络分布图和管道配置图。

二是施工队挑选、安装施工与验收

网络工程施工应挑选技术经验丰富、售后服务良好的厂商,才能避免将来网络系统因施工不当而造成的问题丛生,甚至无人解决的局面。线路布好以后一定要严格验收,签订日后线路服务协议。

三是网络资料的建立与保存

在网络工程完成验收的同时,需要建立网络系统的相关完工资料。一旦网络发生故障,就能协助技术人员迅速找到问题所在,有效地修复,保持网络正常运转。网络系统的相关完工资料如网络结构图、配线路径图、线缆种类、长度、网络设备放置位置图及网络设备设定资料等均需认真详细地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建设校园网,应作好师资培训,提升使用者的专业素质

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发展与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如何,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网络管理水平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状况。学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和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四件”平衡,即硬件具备、软件跟上,“智件”超前,“潜件”保障。其中,“智件”意为掌握技术方法的师资队伍,“潜件”所指针对教育技术的各种服务和管理。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校园网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效用,就不能只停留在实现硬件和软件的物质层面上,而应该同时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加强服务管理,增强教师的技术活力,实现管理效益。

一般来讲,在硬件、软件和师资培训的投入上,学校投资比应尽量做到1:1:1比较适当。目前各地都正在加强学校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培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和地方的教师计算机培训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误区:一是以计算机等级考核作为评判教师计算机能力的标准,片面强调“过级率”;二是主要以加强教师的多媒体软件开发能力培训为主,片面强调教师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功能。由于国家计算机应用等级考试目前还相对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单纯以能否“过级”为标准无法衡量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我们认为,对大多数普通教师而言,教育技术的培训目标主要是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教学资源,特别是对现代信息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运用的技能,从而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至于媒体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电教专业人员的职责。基于提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培训课程应应该主要围绕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诸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常用演示软件如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网络应用基础如浏览器、电子邮件的使用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等培训内容。

建设校园网,应丰富网络资源,建立信息更新机制

目前的校园网建设当中,许多学校都反映教学软件不足,信息资源匮乏。如何解决校园网“有路无车”的问题,是当前校园网建设所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抓紧建设校园网教育信息资料库。

小学教育信息资料库一般由学科教学资源、教育管理资源、教师备课系统、相关网站资源等部分组成。校园网教育信息资料库的最大特点是便于网上运行,即资料库的全部信息都能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远程传输。互联网信息资料库的诞生是信息服务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性变化,它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传统的信息检索、查询、阅读和学习习惯。

教学信息资料库的信息资源主要有静态性信息、动态性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等类型。静态信息包括文本、图表、图片、档案材料等常规教学和管理内容;动态性信息主要是有关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各种新闻、消息、时事、通讯以及各类时效性教育动态等;多媒体信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构成了校园网上多维的或虚拟真实的学习空间环境。由于硬件配置、线路传输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局限,目前在网上运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还很有限,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的不断进步,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将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6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关键词:教师角色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教学能力 转变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网络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内,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习者的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他们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和学习策略等方式的转变,阐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转变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它包括合理地安排及选择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在网络平台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在以下几方面转变: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在网络平台下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的转变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学生论坛进行专题讨论。

3.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习得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转变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设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教学设计的能力

网络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基础,指导着教学的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丰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表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比如:体现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用先进的方法、手段进行施教的能力。由于网络课堂教学应用了现代教学媒体,所以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只需单纯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各学科的相互整合及对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2.终身学习能力

在网络平台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据调查及有关材料表明,目前大部分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及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坚持始终如一地学习,不断地在自己头脑中建构新的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的适应能力。

三、转变教师角色,探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更新

1.成为信息资源的设计、咨询者

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为了学习者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此,教师承担网上实时双向交互的咨询者、非实时双向交互的信息资源设计者和在线信息咨询顾问的角色,这一角色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入教学活动中。

2.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者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从“教”转变为“导”。引导并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等元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地与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很快地在网络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

3.成为研究者

实现网络环境教学,教师就可以从繁重的传统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角色将由“教书匠”向“教育专家”和“学者”转换。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对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研究、评价、改善和充实,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实验,如“创设不同学习情景,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影响”等。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的具体体现,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因为基于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全面开放,这种环境的变化引发的教师角色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转变学习策略,强化教育观念和教学行动的升华

教师的学习策略是指根据新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自己如何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总体方案。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基本素养,还应具备一种新的素养―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信息教育理念指导下,具备必要的信息伦理判断能力基础上,能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一种新的综合能力,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出设计、应用、评价和管理。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般各学科教师都应具备的一种素养。就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职业素质的关系来说,前者和后者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教师信息素养是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要求,因此它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因此,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应注意学习培训策略的转变。

1.学习培训目标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把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作为一个重要学习培训目标。通过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正确的信息教育观念和信息意识;加强教师信息伦理教育,提高个人信息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水平。

2.学习培训内容的转变

在以前学习培训内容基础上,增加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内容。根据教师在教学岗位应达到的信息素养的主要目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了解当代中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信息和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树立正确教育信息理念,并提高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2)信息伦理: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自觉抵制使用盗版软件;加强信息道德自我修养学习,增加信息社会责任感;(3)信息技能: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增强计算机网络硬件知识和操作技能;(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掌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学习培训方式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教师应从单一的教授讲,教师听的方式中走出来,通过网络远程学习,网络在线培训,网上接受、传输信息、和讨论信息,并与书本资料培训、“面对面”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之,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对教育观念与行动转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和不知道怎样转变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推动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五、结束语

网络课堂教学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要积极推进网络课堂教学就必须有一个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与标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提倡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认知、体验知识。网络课堂教学是新型的教学形式,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教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了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为教学改革带来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毛黎莉.信息技术下教育观念的变革[J].网络科技时代(教师版),2002,6

[2]钟志贤.学与教的新坐标:信息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1-03-01

[3]毕本弓.现代媒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J].中小学电教,2006

第7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摘要:新媒体的深度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由此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有效运作也受到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及运作模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朋辈辅导;队伍建设;运作模式

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俨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1]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广泛的群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身心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学生心理辅导特别是朋辈心理辅导也随之受到影响。

所谓朋辈心理辅导就是由经过一定短期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这种辅导也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2-3]受助者和辅导员多为年龄相当的同学或者朋友。高校朋辈辅导员本身就是学生,是学校里最贴近同学生活的群体。相似的思维方式、生活状态和成长经历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发挥辅导作用。朋辈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常见、并且非常有效的辅导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大学生心理与生活发生着急剧变化,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需要重新构建朋辈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促使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朋辈心理辅导队伍运作模式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多分属于学生工作体系,采取专兼结合的工作体制。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类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提供心理咨询等工作。除了专业咨询外,高校还会结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让政治辅导员兼职心理辅导,在招聘辅导员时也会适当招募心理学专业人才,形成学校与院系两级的辅导体系。这两者对大学生提供的心理辅导难免呈现上下关系。而呈现平行关系的心理辅导工作则需要大学生朋辈辅导员。朋辈辅导员的招募通常以个人兴趣为主,再通过培训使其具有应付简单心理问题的能力,并作为最贴近学生的群体发挥简单心理辅导、心理隐患观察、与专业心理辅导员联络等作用。此外,多数高校在学生入学后,还会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处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也在积极探索并建立适应网络常态化的队伍及运作模式。新媒体下最显著的现象就是网络平台膨胀。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具有快捷、大众、隐匿等特点,其在朋辈心理辅导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都有自己专门的网站,发挥宣传、咨询、预约、心理测试等功能,并且把学生普遍使用的社交平台和心理辅导结合,QQ、微信、微博等都已作为心理辅导的载体平台。这类平台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避免时间与空间限制,还能避免学生对心理辅导的矛盾心理。对于心理咨询服务,大学生难免存在保守心理,害怕自己的事被别人知道。而传统面对面的辅导模式恰恰是学生的顾虑所在。网络的隐匿性正好消除了这种顾虑。此外,网络还能有助于构建学生心理档案、人员培训等。总的来说,新媒体技术已在朋辈心理辅导的多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媒体背景下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作体制不健全,专业力量和培训指导缺乏。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缺乏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流失严重。[4]专兼结合的工作体制虽然能保障心理辅导队伍的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能较全面地宣传心理健康和提供简单心理服务,但一遇到重大心理事件,仍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很多高校的心理辅导体系中只有极少数老师能进行专职心理辅导。一所高校甚至只有一个两个,即使是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往往也还承担着其他行政工作,且管理上也未做到绝对的直属关系,难免有所疏忽。而对于学生辅导员来说,如何保证其辅导业务的专业素质也是一个难题。所以,专业人才和培训指导的缺乏使得心理辅导工作的师生配比上存在很大压力,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队伍运行中的一大难题。

第二,资金、技术等多元条件的扶持力度不够。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心理健康工作常隶属于学生工作体系,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工作经费,就目前高校整体的资金配比来看难以全方面补给需求。如今,运用新媒体技术支持辅导工作的开展也已成为常态。运用新媒体不仅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也需要技术层面的扶持。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是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辅导员”意识与监督考核制度欠缺。朋辈辅导员多以个人兴趣为主,自愿报名,再经过培训、考核后产生。朋辈辅导工作需要较强的主动性与自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辅导员”尤其是高年级朋辈辅导员容易出现懈怠情况,而高校心理辅导机构往往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因此极易出现朋辈辅导队伍涣散等问题。

第四,新媒体运用空间有待提高。笔者访问了众多高校的心理健康专题网站,也通过关注各高校的微博、微信等平台了解高校心理工作运用网络技术的情况。各高校的心理健康专题网站基本由机构简介、通知公告、时事资讯、相关链接等几部分组成,其他微信、QQ等平台的功能也在逐步开发。可见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心理辅导工作的效率,尤其在宣传方面做到了快捷化、公众化,而且信息面也更加广泛。但新媒体的运用更多的还停留在表面,在心理辅导中的实际作用还有待提升,比如很多网站的内容丰富,却没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特性。

三、新媒体背景下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

第一,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组织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员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新媒体技术运用等培训,建立较为系统、专业的培训体系。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既能提供服务,又能准确定位,确保自身不被受助者的情绪影响。既要求能很好地共情,但又不能移情,要尽量避免和受助人有工作以外的牵连。[2]对非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问题识别、辅导能力,并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保持密切沟通。除了专业技能培训外,人员选拔也十分重要。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科学的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5]辅导人员要充分尊重他人隐私,约束自己,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掌握和有效反馈受助者信息,发挥辅导作用。

第二,建立选拔、资格认定、监督及奖励制度。朋辈辅导员的选拔通常建立在个人兴趣之上,同时结合资格认定和考核。在成为正式“辅导员”前,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必不可少。培训之后也要采取适当的资格考核措施,比如,基础心理知识考试、现场咨询检验等。即使是正式的“辅导员”,也要制定后续培训与阶段性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除了资格考核与监督制度,还应当制定适当的奖励制度,促进“辅导员”积极主动性。

第三,准确定位,加大扶持力度。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及运作需要获得学校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资金,加强心理辅导队伍培训进修力度等。学校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增加人力、物力、技术等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和有效运作。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新媒体平台体系。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可以利用新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建立网络化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提高辅导质量。当然,光是建立平台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让学生参与互动,学会利用这类资源。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受到传统思维束缚,所以这种互动性的增强取决于学生对于心理辅导的意识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朋辈辅导员要通过网络新媒体转变学生观念,不断提升其心理健康意识。

第五,多方协作配合,善用社会资源[6]。无论是从专业团队建设的角度,还是从运行经费的角度来看,有效利用社会优势资源都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校外专业人士参与辅导工作不仅能有效缓解辅导压力,还能促进交流,利于朋辈辅导员提升专业技能。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应用更加普遍的大背景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与运作模式也逐渐向多层次、多平台、全覆盖的模式转变。整体而言,尽管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及其运作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朋辈心理辅导拥有传统辅导所不具有的优势。随着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和运作模式的不断改进,一定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4(7):71-89.

[2]杨思帆“.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效能性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132-134.

[3]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9):65-68.

[4]张喜川.浅析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J].科技资讯,2010(18):216.

[5]范洪涛,葛阳阳.发挥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1):129-130.

第8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创新

1 新兴媒体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

所谓新媒体或新媒体技术是依托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以twitter博客、3G手机网络、IM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以数字信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式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与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与企业员工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新兴媒体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不小的挑战。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全球化特征

网络是全球通用的新兴媒体,受技术的制约,不可能对所有的网上信息进行一一查对核实,这就必然会产生两级分化,即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进入网络世界,这也就必然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2隐蔽性特征

这一特殊性导致了不诚信、违法、违规行为的增加。在人手一机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不需要照面,网络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匿名的,相互交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这种交往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与人相处,没有责任没有义务,这就导致了一些犯罪率的增加。

1.3开放性特征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接收和传递信息。由于很难辨别网络世界中的真伪,这就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有去伪存真的能力。

2 新兴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它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

2.1推动基层队的建设与发展

网络在教育、信息的推广传播上是占有绝对优势的。通过网络我们能够把各项工作信息及时向外界传达;通过网络,员工接受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了文化素养,这些都将直接推动基层队的进步和发展。

2.2网络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网络信息覆盖量大,内容丰富,更新快,为员工提供时事政治、行政管理、企业改革发展等各种信息服务,堪称电子版的百科全书。

2.3网络给职工接受学习教育提供了弹性的空间和时间

许多员工爱好上网,有的还参加了远程教育学习,在家里可以向有关大学注册上课,向专业教授请教,并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弹性安排课程。

2.4网络拓宽了民主管理、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渠道

设置培训课堂、时事理论学习专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油厂发展的方向,同时还可以交流思想,上传下达。设置了民生直通车,开辟EAP(员工帮助计划)专栏,职工的心声及建议可随时投报,有利于上下级沟通思想,及时解决焦点难点问题,从而使上下级的沟通没有任何阻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的开展,密切党群关系,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的保障措施

3.1革新教育观念

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重视新媒体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学会新媒体技术,理解新媒体传播的规律与特点,利用新媒体,趋利避害,针对新形势下员工思想新特点,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打破旧工作方式束缚的强烈决心,要完成新媒体下的角色定位,由单一、被动、消极的说教与灌输者向双互、主动、积极的引导与培养者转变,做员工成长的引路人与人生导师。

3.2打造教员队伍

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满足网络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要求,各级领导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抓好信息网络技术培训。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必须具备政治鉴别意识与判断能力;面对网络特性,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网络应用知识与技能;面对教育形式、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人文史知识等。

3.3 健全管理体制

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健康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新形势下,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新媒体特性的管理体制。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求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负责部门与各部门同心协力,共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统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基层队可单独设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执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事物,管理本队网络教育队伍;各班组可设立教员,执行基层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事务,管理本班组成员。将网络辅导工作纳入教员日常工作,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3.4 突破教育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备主体双互性,因此,如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不能消极被动,而应最大程度的适应新媒体的特性,创新传统教育方式,并力求形成三个转变:其一,由僵硬灌输式向灵活引导式转变;其二,由单一性向双互性转变;其三,由静态式向动态式转变。运用新媒体技术、发挥员工最乐于接受的网络新势力如微博、微信、飞信、QQ等交流平台的强势效果,贴近员工,积极拓展新媒体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倡导新媒体语言,打造一批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特色品牌载体与平台,形成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景,使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员工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5 丰富教育内容

我们要坚持传统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新媒体下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力促两者间的合力的形成,网上网下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是建立以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主题的红色主题网站,设置党建行风导航栏、形势任务教育、生产快讯、培训课堂等专栏,采用动漫、视频短片等形成增强趣味性,变枯燥说教为兴趣欣赏,令人耳目一新,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二是为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建立一批对有兴趣、有帮助的网络阵队,如生命教育、人生规划、心理健康、EAP等版块。以阵地建设为堡垒,突出网络舆沦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阵地。三是以点带面,结合网络辅导员制度,有效利用微博、微信、QQ、飞信等员工最关注与感兴趣的网络与社交平台,开展“单——单、个——面”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支有知识、有干劲、懂技术的网络辅导员;形成一批网络博客群、QQ群、单位短信平台等新载体的教育途径。

3.6 寻求技术支撑

基层网络思想者教育工作的稳定且高效的运行离不开网络技术条件的支撑。大队应设立网络管理中心,利用新媒体力量,建设数字化油区,为全大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9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络,硬件建设,软件系统,资源库建设,应用模式运行管理

近年来,校园网络的建设在各类学校掀起一股热潮,许多学校都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并通过专线与Internet连通。这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国内外的联系,有利于及时了解国内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校园网的建立及以其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有利于各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校园网络环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 学生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对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谈谈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模式的一些探索。

一、建设校园网络,打好应用基础

网络模式下的教学需要有宽敞的大'路',校园网络建设是保证今后数据流畅的基础。它包括布线、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施和系统软件平 台,所需的建设资金对各类学校校是一项庞大的投入,规划时就应充分考虑学校的需求,投入和产出才能成正比,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出效益。设计规划应有一定的超前性,系统要有可扩展性。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性能和价格按摩尔定律在发展(每18个月设备性能提高一倍成本却降低1/2),一步到位的想法将是永远也 到不了位,还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实施中应按照当前教学应用情况分步实施,滚动更新。

1、网络建设:

⑴布线:当前各类学校多采用基于交换技术星型快速以太网,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带宽需求,校园网络的物理层应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有关规范和 标准设计,校园楼寓间的主干线用光纤互联,楼内用超5类线。由于全校布线费用占总工程费用不大,若二次进场费用更大,所以同栋楼的布线应一次 完成并保证有足够的节点。

⑵交换设备:交换设备采用积木式设计,分级交换,以利于今后的扩展。主交换机可先采用100mbps 交换机,待网络规模扩大时,更新为性能更好的交换机,而原交换机降为二级交换机,并不会造成浪费;教学楼、音像阅览室等教学环境需要传输多媒体信息,也应采用100mbps交换机;办公楼信息流量较小,采用10mbps交换机或10m共享式集线器,可降低成本。

⑶服务器选取:最重要的硬件服务器是文件服务器,它控制网络上文件及磁盘资源的访问,负责网络上用户访问的授权等工作,所有网络交互活动都要通过它来实现,所以应选用专用服务器设备。网络的其他服务,如数据库服务、web服务、e-mail服务、video服务等可各使用一台专用服务器或高性能pc 机来实现,也可由一台设备实现多种服务,但视频服务器需要有高性能的cpu、较大的内存和足够多的磁盘空间以及快速的i/o系统。。

2、软件系统的构筑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2)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3)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二、网络教学模式实践

校园网应具备着教、学、管理、娱乐等多种角色,按照需求,我们使用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作了下列探索实践:

1、建立庞大的信息资源库:为了便于现代化教学,我们将各种教学资料数字化,主要内容有:

⑴文字资料库:收集各科每学期试卷、优秀教案、教学论文、教学参考、课外读物等文字材料组成。

⑵教学图片库:将原来的幻灯片、投影片和教学用的各种挂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以电子图片的形式存放。

⑶ 视频库:教学中运用一些视频小片段,仅需播出几分钟就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难点。

⑷音乐音效库:将音乐课的教材录音、参考资料转为mp3数字信号并搜集有大量的mid、wav音乐。

⑸备课资料库:收集、制作供教学使用的各种类型动画或教学小片段,备课时按自己的教学需求可方便组合成各种电子教案。

⑹电脑小课件库:主要由两种方式构成:一是对市场上购来或与兄弟学校交流得来的cai课件进行选择存入课件库;二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自己开发的cai课件存入课件库。

⑺虚拟教室:自制、收集、购买了近百个理、化、生实验仿真软件和英语、计算机学习软件,供自学使用。

2、培育新型教学模式:利用windows nt的帐户管理功能,为全校师生开设个人帐户,让每个人在校园局域网中都有一个数字身份,具有不同的网络使用权限又有一定公共交流及私人空间。教师在办公室、电子备课室里利用现成的电子素材组织、制作成电子教案存放于文件服务器上,在校园中的各多媒体教室中,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和教学资源库的支持,摆脱粉 笔、黑板等传统工具,充分自如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更为灵活更为有效地教学形式。原来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 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学生在计算机教室、音像阅览室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作业可以网 上提交,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和建构知识的主体。主要教学模式有:

⑴创设情境: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按教学需求,将自己的电子教案或资源库素材的教学信息展现给全体学生。该方式对教学环境要求低,适应文科类情景再现式的教学,由于图、文、声并茂,加强了对大脑的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只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学习者。

⑵虚拟实验:该方式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通过教学软件的虚拟和交互过程,可将微观、短暂、抽象问题形象化,发现其科学规律。。如数学课可利用《几何画板》研究二次曲线各参数与轨迹的关系;化学课中模拟危险实验等,由于有交互过程,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⑶网络资源:该方式主要应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带着各自兴趣的问题在音像阅览室中查询资源库及互联网上的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研究报告。

⑷网络课程: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利用bbs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控制设备适时干预,可以 监视、个别辅导、组织讨论等工作。

⑸课外活动: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网页制作、参加网上论坛等活动,,校园网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目的。

上述几种应用并不是相互孤立,在使用中可根据需要互相混合,交叉使用,能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益。

2、学校信息管理:随着校园网络的逐步完善,学校教师的待印练习、试卷,实验准备申请,学生的考试成绩填写、分析等众多事务都在网上完成。

三、人员培训:

校园网是一项新技术,教学及管理上的应用对广大教职员和学生都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在观念、知识上有一个更新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建设的同时要对教师、学生分层次进行技术培训。。

1、网络管理人员:一支技术过关的网管队伍是数字校园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网络管理人员应参加建设的全过程,若有能力应由网管人员自己完成校园网络的系统集成,这样既锻炼了网管队伍又节省不少的经费。

2、教学人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按需求的不同,可分层次进行培训。

⑴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目的是使学校全体教职员人人都能熟悉并使用本校所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各种教学设备;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和管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对象 为全体教职员。

⑵老教师计算机普及班:目的是使老教师能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字表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和cai课件脚本的写作。

(3)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学辅助软件,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对象为全体中青年教师。

⑷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班: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开发制作本专业教学课件的骨干教师,为学校开发学科课件系列打好基础,培训对象为部分中青年教师,选择photoshop、flash、authorware,3dsmax等软件平台作为培训课程。

3、学生:由学生会和团委会出面举办信息技术讲座,组织学生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学会了在网上快速查找资料,进行资料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加入网上讨论、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制作网页。通过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运行管理

校园网络可为师生提供每天24小时的服务,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就要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应规范化、制度化。

上述各点是本人在校园网络应用中的一点体会,但愿能抛砖引玉,使校园网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能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⑴教育部电教办技术开发专家组《校园网》

⑵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

⑶桑新民《各类学校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功能与效益初探》

〔5〕崔亚峰,刘邦奇.校园网建设纲要.计算机世界日报.

〔6〕(美)AndrewS. Tsanenbaum著.熊桂喜、王小虎等译.计算机网络(第三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