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物流信息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信息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信息的定义

第1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 信息资源 规划

现代物流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宗旨,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

信息资源规划作为消除“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是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

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筹资建设信息系统,建立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企业的客户群,提高盈利率。但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物流企业大部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自行建设、自成一体,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不多。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导致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进行全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更好地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加速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

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阶段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

功能的需求分析包括定义职能域、定义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分析。按信息工程方法论关于信息资源规划要面向全域和主要职能域的原则,由主管领导和业务分析人员对管理的所有领域按照各种业务的逻辑关系,将它们划分为若干职能区域。然后弄清各职能区域中所包含的全部业务过程,最后再将各个业务过程细分为一些业务活动。

数据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中最重要,工作量最大且比较复杂的分析工作,要求对管理的所有领域需要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它包括用户视图分析、数据元素分析和数据流分析。

系统建模是指在规范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模型的建立,这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关键性工作。它包括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基于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重组进行系统功能建模,由逻辑子系统、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组成,是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数据建模就是要解决系统的“信息组织”问题。它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是数据环境重建的根本保障。

数据建模的基本工作包括:首先,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按主题将用户视图分组定义为实体大组,提出概念数据模型; 其次,按业务需要进一步分析实体的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产生基本表,提出逻辑数据模型;最后是数据元素规范化,进一步审核基本表的组成。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是指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采用C-U矩阵来表示,它对控制模块开发顺序和解决共享数据库的共建问题有重要的作用。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分为全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和子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前者表示整个规划范围所有子系统与主题数据库的关联情况,后者表示一个子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与基本表的关联情况。

信息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物流信息化建设,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信息资源规划应注重整体规划

物流信息资源规划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的规划和组织下,加强同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最重要的是要有宏观规划,每个单位要在上一级的统一规划下,确定自己的信息资源规划。

2. 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资源规划,重新梳理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采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优化合理的系统模型,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通过改造或重构建立高档次的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环境,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3. 物流信息化需要分层次逐步进行

物流信息化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产生效益。 第二层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企业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 第三层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三个层次的应用中,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即流程改造和过程优化控制要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而供应链管理又以各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

4. 要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资源规划中,工作量大,难度高,需要各种人员共同参与。他们不但要熟练地掌握规划工作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所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技术研发和使用管理队伍,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要突出育人、选人和用人三个环节,以物流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为重点,结合日常工作和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着力培养一批通晓物流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游战清、李苏剑,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陈建凯,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J]。企业经济,2005,(6).

第2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布式工作流的设计。

图1. 基于分布式工作流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 3 分布式工作流模型设计 工作流是针对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计算机支持下可以实现整个或部分过程的自动化。物流作业也是一个工作流程,因而也可以采用工作流技术驱动物流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物流作业的自动化。 3.1分布式工作流系统模型规划与设计 工作流系统模型中包含的三类对象:文档对象,工作流对象,操作员对象。这三种对象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工作流的运转。 ⑴ 文档对象(document):文档对象是物流信息系统中订货数据、配送路线等信息流转的载体。主要由三个字段(属性):id号、文档名、文档内容。id号:guid字符串,作为系统中文档的唯一标识符。通过id号就可以存取文档。文档名:文档的中文标识,可以由用户任意来命名,是文档的说明。文档内容:采用xml文档定义文档,包含有具体的物流信息。可对文档进行录入、浏览、打印三种操作。 ⑵ 操作员对象(user):操作员对象是标识登录系统的每个客户端的对象。操作员对象与权限设置密切相关。操作员对象采用多级分组设置,即操作员分为两种类型:个人用户操作员、小组用户操作员;其中分组操作员用户中至少有一个缺省操作员,作为接收文档的个人用户操作员。操作员采用树状结构管理;分组级数没有限制;在工作流中,操作员与部门是平等的关系,通称为操作员对象。 ⑶ 工作流对象(workflow):所谓工作流对象是指当前正在运转的工作流程。这里的工作流对象是每一个具体的、实际的流程,而不是工作流的定义(模板)。 ⑷ 三种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利用工作流对象将文档对象与用户对象关联起来。工作流定义中,结点就是用户对象;数据载体就是文档对象;整个系统的核心就是文档根据工作流的定义在用户之间不断的流动。 3.2工作流流程设计

⑴ 控制模型概念:所谓控制模型是指系统究竟如何控制操纵工作流,如何推动工作流的运行,如何与操作员进行交互。控制模型可以分为“工作流控制中心”、“流向控制中心”、“活动状态控制中心”、“文档派发中心”、“任务处理中心”、“文档提交中心”、“文档检测中心”7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工作流控制中心模型示意图

⑵ 工作流控制中心:工作流控制中心是整个工作流引擎的最外层控制部分,所有的 正在运行中的工作流程都将处在该中心的控制之下。控制中心具有管理所有工作流程的权利。主要包括:(1)启动、暂停、取消、终止工作流实例。(2)查看工作流的当前状态、历史运行记录。 ⑶ 工作流向控制中心: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的控制都由控制中心解决,包括:(1)判断活动的后续活动。(2)判断活动的返工路线。(3)记录文档的流转路线。 ⑷ 活动状态控制中心:当一个工作流的实例启动之后,最初所有的活动都处于休眠状态。随着工作流的不断进行,活动陆续被激活。活动状态控制中心是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它充分的模拟现实中的工作场面,兼顾了智能性与实际工作流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该控制中心主要用来: (1)自动激活、完成某一活动。(2)手动激活、完成某一活动。(3)查看工作流中所有活动的状态。(4)记录活动状态轨迹。 ⑸ 文档派发中心:文档分发中心是当某一订货活动开启之后,负责管理将文档分配给某个人(组)的功能模块。文档的分发依靠“文档派发规则”。 ⑹ 任务处理中心:该中心并不具体执行业务,它只负责记录在当前活动的运行过程中用户的所有操作,以供查看之用。所谓“任务处理”是指每个活动用户针对文档进行操作。是一种前台操作,主要是录入、修改文档。 ⑺ 文档检测中心:该中心的功能比较单一,而且比较直观,相当于一个自动审表人。它负责检验文档是否合格。检验方法由文档检验规则确定。 ⑻ 文档提交中心:在某一订货活动中,参与人员完成文档操作之后就进行提交。是否提交完成由提交规则确定。文档提交中心负责暂时保管所有文档中已完成的部分。当根据“提交规则”,所有必须提交的文档全部完成之后,提交中心就将文档全部发送给活动控制中,再发送给流向控制中心,然后再回来由文档派发中心分给其他活动中的人员。 4 分布式工作流系统实现 分布式工作流采用三层结构,分别对应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4.1服务器端设计与实现 服务器端包含两部分功能,一部分是各种具体服务;另一部分是工作流引擎。(1)具体服务包含各种服务,包括数据录入,查询检索等各种功能。(2)工作流引擎是服务器端的核心工作组件,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运行组件。 整个工作引擎的结构可分为功能模块和数据模块两部分,如图3所示。其中,图中左侧为功能模块,右侧为数据模块。

第3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

       一、物流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企业向外部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企业材料物流费用、销售物流费用等。

日本运输省制定的《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将物流成本按物流功能划分为库存费、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物流管理费、物流信息费。

欧美学者将物流成本分为3个部分: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

物流服务成本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企业的类型不同,成本分析的角度不同以及经济分析的目的不同,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也就不同。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费。按物流的功能,可将物流成本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以及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

二、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出以下安吉物流所存在的成本问题:(1)由于客观原因(物价、税收、收费站),整体成本增加;(2)空载率较高,货物装载有待优化,车辆运输路线可进一步优化;(3)仓储用地不足,导致运输运转和配送能力降低,增加运输次数;(4)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5)行业合作化水平不高,运输资源存在浪费现象;(6)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安吉物流的业务范围已发展到其他地域、品牌的整车运输,不同地域不同品牌车辆的协调运输也是安吉物流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物流成本管理解决方案

(一)运输优化。(1)多式联运。安吉物流虽然在配送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运输上安吉大多采用单一的运输方式,运输风险大,且成本较高;在客户满意度方面,安吉的运输在途时间还有优化空间,在交货时,商品的完成率也需改进,客户希望商品车的行驶里程不超过50公里。多式联运能够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相对于传统运输方式,多式联运具有简化操作、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运输管理水平等诸多优点。(2)甩挂运输。用牵引车拖挂甩留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个目的地。安吉物流的业务量会增大,使用甩挂运输可以减少空车率,而且这种集装箱式的运输也适用于汽车行业,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运输实时信息反馈。运用gps、GIS等先进技术,对运输活动及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调度,实现对车辆和线路的最优化、节点配送的优化。针对空载率过高,安吉物流可以以会员制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平台为货源方和物流方提供交易平台;建立实时信息平台与订单处理系统,车辆调配系统等相连接。以上方法都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4)其他。还有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降低空载率,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运输形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二)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运输库存成本。安吉物流可通过TMS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准确迅速处理运输环节作业或业务。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可以做到与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及时调整运输计划。

第4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sizedEnterprises,SMEs)区域集聚的发展模式,提出构建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根据此种模式下SMEs的发展特点,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面向SMEs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此构架特别强调了SMEs横向集群联合和纵向动态集成。最后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法人集团共同参与的建设策略和政府与企业协同开发、商业化运作的运作模式。

集成化物流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ILM)是一种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战略管理模式,其主张将所有的物流活动整合在一起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理想的客户服务水平下追求总成本最低。上个世纪末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50%的物流管理者已经接受了ILM的概念;ILM正成为物流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管理手段,是物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SMEs动态集成物流系统的优势

(一)有利于SMEs实现了规模效应

SMEs实施横向集群运作,构建动态物流合作联盟,可以加强与地域相同或相近、产品相同或相似企业的横向联合,通过集群运作进行统一采购、运输和仓储。龙军生通过对浙江SMES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调研发现:我国SMEs供应链呈“豆芽菜”式发展模式,单个行业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区,表现为扎堆的SMEs集聚群,并且依靠整个群落,单一企业才会发展更好。故而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供应链合作联盟,集群运作,以联盟体的方式开展物流业务,可以避免单个企业孤军奋战,从而实现了规模效应。

(二)有利于提高SMEs的竞争力,并在理想的客户服务水平下实现总成本最低

动态集成物流系统强化物流流程的纵向集成度和协作度,将所有的物流活动整合在一起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理想的客户服务水平下追求总成本最低。这样不单可以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加强各种职能性的物流活动的统筹管理和协同运作,还可以提高SMEs集群客户服务水平和减少企业问的冲突,从而使得整个物流过程从起点到终点的连续性和无缝化,因此,以集成物流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对SMEs集群的整个物流系统采取集成化管理,可以提高SMEs集群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强SMEs竞争力。

(三)有利于SMEs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供应链合作联盟生存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为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供应链中的合作企业及其相互关系应处于一种动态可重构的状态,具有组织结构上的动态性。受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影响,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物流需求具有动态时变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成员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结构、需求的分布等是动态变化的,这是供应链中物流系统功能服务上的动态性。Angelus&Even对需求分布随时间变化条件下的库存问题的研究就反映了这一特色。Soylu et a1以能源行业为背景,同时考虑不同计划期内库存、运输和产品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周期的MILP模型对流程式生产系统中的合作伙伴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快速响应顾客个性化需求和环保的要求方面,动态、集成化的管理比非动态集成化方式要好。

二、面向SMEs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定义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整合行业内外、区域的信息资源,系统化地采集、加工、传送、存储、交换企业内外的物流信息,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物流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同时,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中小型企业功能性物流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和宏观决策支持。此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高级应用是对行业供应链的计划、协同、执行、监控实施有效的同步管理。

(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本质在于为企业提供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政府相关部门共用信息的流动提供支撑环境。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因此,从其业务流程角度分析,面向SMEs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主要有以下功能需求:(1)(动态集成联盟)成员管理功能。使用平台的联盟成员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对成员进行合理的管理,主要包括成员权限控制以及成员行为的监控等等;(2)数据、信息传递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要实现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信息流的通畅。目前由于体制上部门分割,商业习惯上偏重独立性,从业人员素质低,信息化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得物流信息流极不通畅,因而迫切需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这一信息衔接的中转机构来保障信息的有效传递;(3)数据交换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汇集了各大物流运作设施信息系统,以及各相关行业类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信息。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必须解决不同企业之间异构系统和异构格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问题,解决物流系统运作不畅的局面。所以数据交互平台应担负起物流信息系统中公共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定义、采集、处理、组织和存储,以及解决异构系统和异构数据格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格式转换功能,为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务,有利于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4)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信息和查询功能,要满足不同物流信息需求主体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例如,对于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要和查询物流供求、物流运作成本和物流服务质量等实时信息;对于政府部门,政策法规等行业信息,查询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范围内、甚至是一定物流功能范围内的反映物流活动的历史统计数据,了解、分析其发展趋势,辅助政府宏观决策;(5)物流业务交易支持功能。其主要功能包括物流综合信用认证、安全认证、网上采购招标、电子订舱、电子支付与结算、网上保险、网上报关、网上交税、网上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等;(6)系统管理的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有自我管理的需求。平台需要对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管理平台的安全性等。(7)货物跟踪功能。随着通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GPS/GIS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可以利用GPS/GIS技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实时跟踪货物及运输车辆的状况,从而为物流企业的高效率管理及高质量的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各物流企业只需购买GPS/GSM智能车载单元即可为客户提供质量的物流状态跟踪服务。

三、平台的结构设计

在前面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SMEs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以反映构成该平台的各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平台的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一)一级子系统

构建了成员管理一级子系统是为了有效地管理联盟成员。可根据企业的客户需求,信誉度,资金承受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资源状况等来考虑评价是否让该企业加盟,结合合同监督、激励机制以及信任关系来管理成员。

(动态集成联盟)成员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成员信息,权限,行为管理,还包括成员单证管理、成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成员资信评估等。由于联盟中的成员是不固定的,对于任何一个新加盟的SMEs,该子系统都会对其进行自动的认证识别,并根据相应的标准对成员划分级别,不同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并将相关数据导入到二级子系统。如果成员退出联盟,则该子系统立即删除退出成员的信息,并将该成员在二级子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删除,同时对该成员在加盟期间的相关信息存储备份。

(二)二级子系统

根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一般,二级子系统由如下子系统组成:(1)信息子系统:来自顾客、SMEs的产品、原材料及运输供需信息,对于不同的联盟成员的信息将以一种标准的格式呈现给用户;同时,一些共享信息,对公众提供物流信息服务(如公共物流设施状态、各国贸易法规等);(2)信息查询子系统:提供联盟成员信息的查询;提供关于产品、原材料及运输供需信息的查询;相关共享信息的查询;用户交易状态的查询;用户认证信息的查询等;(3)货物及车辆调度管理子系统:主要通过GIS—T参照模型进行数据组织,用以支持车辆运行的计划调度与跟踪,主要数据为交通流背景数据;(4)货物跟踪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线性参照模型进行数据组织,用以支持货物的跟踪查询服务,主要数据为货物跟踪信息;(5)决策支持子系统:对于整个系统的中的数据都将采用标准格式存取,采用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切片等进行多角度、立体的分析,实现对各种资源的综合管理,从而为政府、SMEs、客户进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6)电子商务子系统:如通过网络进行询价报价、订单确认、交易变更、网上支付等活动;为用户开展商务活动提供便捷的途径,为企业拓展新业务、新渠道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持;(7)行业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与银行、保险以及港务港监、工商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查询、信息交换。主要目标是简化手续,实现“一站式”服务;(8)综合管理子系统:提供对整个信息平台进行综合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持,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功能。其中,安全管理涉及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安全认证等;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方面。

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策略与运作模式

(一)建设策略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属于物流基础设施的范畴,它投资大、回收期长,但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和愿意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政府应筹集适当的引导资金作为股份投到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制定相关政策拉动物流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开拓性及其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因此,平台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应包括政府、企业、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等在建设策略上主要可以考虑几个方面:(1)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接入。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和SME的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差异性大、参差不齐的状况:有的部门已经可以实现网上办公,有些SMEs已经导入了ERP系统;而还有很多部门和SMEs还没有建立起基于Intranet信息系统对于前者,应在鼓励其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的同时,摸清楚这些系统的应用平台、数据结构等技术特点,为顺利接入共用信息平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后者,则应督促、倡导其根据共用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早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2)以SMEs需求为导向。SMEs是信息平台中的主要参与者,只有SMEs的积极参与推广应用,共用信息平台的构建才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因此,SMEs的需求是进行信息平台建设最为重要的导向,应在政府调控指导下,积极满足SMEs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吸引各类SMEs的积极参与。(3)组建企业法人集团。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吸收大量资金,需要众多企业的参与。所以,应当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组建企业法人集团来参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参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的考察至关重要。信息平台建设的专项工程建设项目不要选择具备该领域资质最好的一家企业,相反要选择在该领域引领市场潮流的几家企业共同建设,这有利于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和降低实施成本。(4)加强政府在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及人才培训工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最为重要的基础是技术与人才,政府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应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跟踪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劝Ⅱ强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工作,提高各方参与者在物流及物流信息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为SMEs物流与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必备的保障。

(二)运作模式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原则上应坚持谁建设谁运营的策略,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并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1)分类共享、分层支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要根据动态集成联盟成员的不同功能、需求及权限能级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共享机制涉及不同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共享程度及权益差别,对信息的共享程度范围应进行严格地分类管理,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共享相应层次的信息。(2)政府与企业组织、协同开发。政府作为SMEs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领导者,可重点协调并充分利用产学研力量进行研究开发,进而能够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产业和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部门管理职能。(3)政府与企业引导、商业化运作。政府主管部门可以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积极鼓励、引导SMEs内相关部门和工商企业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使各种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同时,为了减轻政府投资压力,也为了体现市场经济环境下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原则,可以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信息平台的营运商通过向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来吸引顾客,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对服务项目收取一定费用,以此来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行,并不断发展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和服务。

第5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随着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全球化,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发展和Internet应用的冲击下,为走出管理模式陈旧、有效资源利用率低的困境,应对激烈竞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逐渐向网络化、信息化、服务一体化、管理科学化转换,发展成为集客户管理、仓储管理、物流协同资源规划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而作为一种服务性、支持性企业,物流企业客户需求变化频率高、业务伙伴更换频繁、业务功能不断扩展,不断重新建设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信息建设周期长、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投资浪费等问题,有必要采用一种软件复用技术,整合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并易于企业业务及管理能力扩展。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是一种基于服务来组织计算资源,具有松耦合和间接服务寻址能力的软件体系结构,是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对于业务的拓展和变化提高了已有软件的可复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扩展了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

WCF(WindowsCommunicationFoundation)是专门针对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应用程序提供的.NET平台下的分布式编程框架,将微软所支持的各种分布式技术整合到一起,降低了系统开发周期,增强了系统的可伸缩性,解决了不同网络和应用环境下的数据和操作的共享以及异构系统间跨平台访问与操作问题。本文在分析航空物流的业务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提高航空物流各合作伙伴信息共享和协作能力的软件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航空货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空物流的优势。

1航空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

1.1航空物流

所谓航空物流,就是用航空工具实现物流操作。相比海运物流和公路物流,优势是速度快,货物安全系数高,劣势是价格贵,很多物品限制运输。有报告指出,中国航空运输市场以每年7.6%的速度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中国民航重组后的几大航空集团也逐渐加大货运业务的投入,组建专业的航空货运公司,将航空货运作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

1.2航空物流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流、信息流和实施控制管理的全过程。简单来看,航空物流公司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在中心地区设立分拨中心,各地收集起来的快件按所到地区分拨完毕,装上飞机。各地飞机飞到分拨中心,各自交换快件后飞回。各地分公司再将快件用地面运输送到收件人手上。中心分拨理论减少了中间环节,快件的流向简单清楚,减少了错误,提高了操作效率,缩短了运送时间,事实证明是经济、有效的。进一步详细分析,无论是国际的国内的航空货物运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货主发货。快递企业从各分点收取航空快件,运转到总运转中心。

(2)货物分拣。在总运转中心对货物分拣,确定对应机场发货总量同外包装件数。

(3)货代公司收货。航空货运接受托运人委托运输,审核单证,接收货物,并根据快递企业要求向航空公司预订舱位。若是进出口货物,还要进行报关。

(4)航空公司批舱。航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航班和舱位,订舱后,航空公司签发舱位确认书(舱单),同时给予装货集装器领取凭证,以表示舱位定妥。

(5)机场安检。航空货运在对应航班起飞前3小时交机场主单,对应起飞前2小时过完安检,并将货物到达机场资料给快递企业。

(6)分发派送。快递企业在飞机落地后2~3小时提取货物,完成分检后运到各派送点安排派送。

可以看出,一次航空货物运输至少涉及货主、快递公司、航空货运、航空公司、机场等,与各方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是确保货物运输准确无误的关键。如果是进出口货物,航空货运还要去海关查验,并与海关信息系统交换数据。

1.3航空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航空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能建立并管理全球性的航空运输网络,深入覆盖所有主要城市;能对最终用户从单个或多个仓库取货送货路线进行重新设计,减少地面运输造成的延迟,充分体现航空物流的快速;能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包括跟踪信息服务,保证在途货物信息透明化(特别是国际货物运输);能与机场离港系统、订座系统实时信息交互,合理配载,顺利订舱;具备相应的组织和流程灵活性,能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问题;能提供客户增值服务等。因此,一个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1)客户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客户需求信息、记录客户购买信息、进行销售分析和预测、管理销售价格、处理应收货款及退款等,实现对客户资料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使各个环节实现流通机能的整合。

(2)仓库管理系统。在与客户管理系统共享部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存储管理、进出货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分拣处理、流通加工、出货配送管理、货物追踪管理、运输调度计划、分配计划等内容信息的处理。在货物管理方面,目前已采用的自动化技术有POS、条码、GPS、GIS、RF射频技术等。

(3)分析决策系统。通过建立各类物流运筹分析模型实现对物流业务的互动分析,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协同资源规划。而在航空货运企业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孤岛”的问题比较严重,系统功能不易扩展,平台移植性差,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架构,整合现有资源,顺畅衔接协作平台,使资源浪费降到最低。面向服务的SOA技术和WCF技术正具有复用度高、扩展性好的特点,并较好地解决了异构系统间跨平台访问与操作问题,使得航空货运企业能快速实现向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的转换。

2物流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物流信息系统逐渐从紧耦合、封闭式系统向松耦合、开放式,面向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技术可以独立于开发环境和运行平台,轻松实现新旧系统的对接。

2.1面向服务SOA

所谓服务就是精确定义、封装完善、独立于其他服务所处环境和状态的函数。服务间需要某些方法进行连接。服务间存在协作关系,可能是简单的数据传送,也可能是两个或更多的服务协调进行某些活动。SOA本质是服务的集合,软件开发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将各个服务组件结合在一起。在SOA架构中,涉及服务消费者、服务者和服务提供者三个角色。

(1)服务提供者,定义服务生成接口文件,将服务到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处,并接收来自一个或者多个服务请求者的服务调用信息。

(2)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者查询服务地址和服务接口,并利用服务描述绑定或者调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3)服务者,完成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的匹配。由于服务的存在,使得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没有直接依赖,服务地址的变更或增加新服务组件,不会影响到服务请求者。

2.2WCF

WCF是基于.NET平台的分布式编程框架,继承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匹配的消息访问点通信机制实现异构系统间的分布协同。消息访问点(Endpoints)的内容包含了地址(Address)、绑定(Binding)、契约(Contract)和行为(Behavior)。地址指定服务位于何处,绑定说明服务所能理解的通信协议,契约说明服务接口函数及数据交换格式。行为主要用于定制消息访问点在运行时的一些必要的行为。在WCF之前,微软支持6种主要的分布式技术:RPC、WSE、ASMX、Remoting、COM+和MSMQ。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API、编程方式、操作要求和配置需求,应用系统代码紧密依赖于这些技术。当有新需求时,或应用系统与其他非.NET平台应用系统通信时,只能放弃需求或者重新编写通信程序。WCF集成旧技术特性并统一为一个编程模型,提供比以前更多的连接特性。

3基于SOA与WCF的航空物流信息系统架构

在航空物流信息系统的改造中,关键在于对快递公司、机场仓储系统、离港系统、航空公司订座系统的货物信息进行集成。SOA和WCF技术的应用,能保留物流相关企业原有的系统模式,将需要交互的功能模块封装成新的服务组件,并搭建一个公共信息交换平台,解决相关企业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基于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之上,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由上至下依此如下:

(1)应用层。提供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供各类客户查询信息和显示查询结果,具体的查询过程对客户透明。

(2)服务层。WCF实现对业务逻辑层不同粒度的封装与抽象,并保存WCF服务地址与接口的匹配信息,供应用层服务请求者查询。

(3)业务层。也可称为业务逻辑层,此层对服务进行定义,可以是服务的具体实现,也可以是对其他WCF服务的调用封装。

(4)数据层。包括物流各相关企业的各个应用数据库,根据企业间的合作协议,制定专用的访问接口共享消息。

以上体系结构的优点,一是对于服务层的各个服务,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服务粒度的划分,增加和删除服务不影响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层的程序代码,只要修改相关接口文件;二是软件重用性好,业务逻辑中的各组件可以是新开发的,也可以是已有的,按照新的业务逻辑重新封装即可得到一个新的服务;三是可以采用技术实现基于Web的公共信息平台,用户按照授予的权限访问企业数据,感觉不到是跨系统或跨平台操作。

第6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一个面向物流行业、企业的综合性特大物流电子商务社区,它以各行业的供应链交易和咨询管理为中心,涵盖各行业的制造、商贸、服务成员。既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交易平台,又为各会员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信息,实现在线交易等一系列管理流程。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除具有信息交换和交易功能外还包括物流服务的电子报价与询价功能;物流运输中交易撮合功能;物流业务的网上谈判、议价、合同签订与管理功能;电子订舱功能;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功能;CA安全认证功能;电子支付与资金结算等功能。

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求

建设与整合相结合。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政务平台,许多企业也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物流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但这些平台无论是在软硬件平台的结构上,还是系统构建的模式上及数据内容的定义、采集、处理、组织和存储格式上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在建设中进行整合。

标准化与可扩展性相结合。在系统建设时,各种异构系统和数据如果不能转换为统一的形式,就会给系统和数据互通造成麻烦。因此,要尽量统一系统和数据的形式。

先进性与安全性相结合。为了保证物流信息平台的高效性,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大量生产经济数据要求系统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保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整体架构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通过对物流公共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公共信息交换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起到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的枢纽作用,从而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整体架构从层次上可形成三级层次。由宏观到微观依次为国家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物流信息平台。

国家级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处于整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顶层,通过标准接口或网络与国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相连,并进行相互间的数据交换;区域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IP通信网络与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连,并进行相互间的数据交换;企业物流信息网络通过IP网络通信与省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行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相连,并进行相互间的数据交换。为了确保通信的质量和数据安全,各个连接之间通过标准的接口相连,在各个网络边缘加装防火墙,并应采用MPLS、VPN等QoS保障技术和安全技术。

该架构是以政府监管为指导,以税务、交通、银行、海关等为支撑的三层二级体系。整体上相对独立,各层相互提供信息和数据交换服务,平台与支撑平台之间通过统一规范的接口进行数据交换;支撑平台在各级政府的监管下为整个平台提供相应服务。

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功能规划和技术规划。

(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规划

公共平台的功能划分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数据交换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如下功能:门户网站功能、公共信息与查询功能、交易服务功能、在供应链管理框架下提供高级物流信息服务、相关职能部门服务功能。用户信息服务功能。

数据交换处理系统的功能:数据交换处理系统担负着物流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数据统计功能并生成报表,并在业务数据汇总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对业务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利用,以求得出对企业经营战略具有指导性价值的信息。

(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技术规划

采用基础层-支撑层-平台层-应用层的结构模型来构建,协调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府各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节点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之间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协同关系。

基础层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计算机设备及物流设施,物流信息标准、规范等。

支撑层包括认证中心、公共数据库、安全管理机制及软件发展标准等。

平台层包括多对多数据交换中心、实时监控主动响应系统、数据及系统冗灾复原机制、数据传输加密等安全解决方案。

应用层对不同的各个节点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接口规范,实现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政府跨组织流程的物流信息整合。

五、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角色定位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整个电子物流的战略定位中,必须建立政府+信息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三位一体、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

(一)政府

在宏观上做好现代物流的战略规划,提出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在横向上负责跨行业、跨部门的组织与协调,在纵向上推进各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向物流一体化发展,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相关信息系统和物流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利用资金和政策杠杆。搞好协调服务,推动标准化建设。

(二)信息服务商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要涉及到与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和企业业务系统的对接及信息交换。从系统安全和商业保密等方面考虑,信息运营商必须具备公正性、权威性、中立性。信息运营商不能介入物流实体业务的运营,可以在信息维护、网络接人、ASP服务等IT服务领域挖掘经济效益。

(三)业务运营商

平台的业务运营商可以是多家物流服务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依托此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商检、金融服务等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物流服务商和客户之间供应链一体化,由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向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第7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剧毒危险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行业中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在安全管理水平、过程控制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都对承运企业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运营服务要求。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剧毒危险品物流服务领域的全程控制与服务平台,是推动行业提升运营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

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运营企业普遍关注直接运营成本的降低,但忽视安全监控投入力度。因此带来潜在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虽然有的企业在运载车辆上安装了GPS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但也只是达到了对车辆的跟踪管理,对跟踪状态分析、剧毒危险品数据库维护和安全预案管理体系建立缺乏清晰的概念。

此外,从事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从仓储到运输的一体化服务。但总体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较差。虽然有的企业已经应用了信息管理系统,但大多企业只注重对业务管理系统的投入,缺乏对管理控制系统、特别是对安全管理、实时监控系统的投入。对从事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的企业来说,构建以安全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控制平台,集成专业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从业务管理到实时控制、从信息共享到分析预警体系的建立应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从事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表现出一定的“硬伤”。

剧毒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整体架构

针对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企业现存的问题以及构建统一信息监控平台的基本需求,剧毒危险品信息监控平台在建设上应满足平台化和扩展性两项关键指标。平台化是指企业所有信息处理和业务执行必须建立在统一的信息监控平台之上,实现业务管理与安全控制一体化。扩展性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界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在实施中,从业务处理的延伸上,可以通过构建企业信息门户(EIP)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扩展。如图1所示;从系统功能及信息集成上,可通过定制关键需求及数据接口的形式解决。

剧毒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实时监控中心

以实时动态监控与定位式安全、环保技术应用、预警系统全方位部署为设计理念,通过与GPS/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的剧毒危险品进行管理。通过各种自动报警器材如自控设备、短信报警设备的应用,进行状态跟踪和快速定位。通过对重点监控地区、仓库、仓位的视频监控实现24小时巡查。

业务管理中心

业务管理中心主要通过TMS、WMS、计算机辅助决策等专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剧毒危险品从储存、运输到交付结算的全过程业务跟踪管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业务管理中心能够为企业提供剧毒危险品业务信息的综合查询、分析和对事故预案执行决策的评估。

安全管理中心

安全管理中心为剧毒危险品管理提供了知识库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剧毒危险品的基础资料管理,提供剧毒危险品安全运行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操作手册等重要资料的导入、整理、建档、查询等。还将支持与第三方系统关键数据信息的集成应用,如对气象数据的采集、安全管理仿真系统的集成等。

剧毒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功能设计

系统总体流程如图2所示。

实时监控中心

(1)GPS/GIS系统监控

剧毒危险品运输车辆对GPS监控调度系统的需求表现在运输安全保障程度高、对报警信息处理快速反应、对车辆运行路线和区域能够进行直接干预或限制、对车辆运行速度能够进行严格控制四个方面。因此,系统设计开发应以动态实时监控、定位式安全、环保技术应用和全方位预警体系建立为核心理念,通过与GPS/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或仓储条件下的剧毒危险品进行全过程管理。

(2)自动报警定位管理

在剧毒危险品安全信息监控上,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检验与报警设备,如气体检测、液体检漏的检验设备等。因此,在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应对自控设备的应用管理、数据采集与信息集成充分予以考虑,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展开,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监控措施。

(3)视频监控管理

针对剧毒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对环境、温度、湿度、摆放方式等特殊要求,在高危、重点化工品仓库、仓位最好采取24小时定点视频监控。因此,系统的设计开发也必须能够支持与视频监控设备的集成。

业务管理中心

(1)、业务管理中心主要功能

业务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三大功能:实现对剧毒危险品的储存、运输、交付全过程管理提供对剧毒危险品业务信息的查询分析、对事故预案执行的状态评估;对业务管理,如WMS、TMS进行系统集成。

(2)系统集成策略

在企业已建立基础业务系统的前提下。业务管理中心重点要对企业原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系统在设计上应重点考虑数据传输模式。如何将来自于不同实体、不同系统的数据报文转换为物流信息系统所定义的标准报文格式,然后交给物流信息系统执行。反过来,物流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报文也将通过这一平台转换为不同系统所能识别的数据。

一般来说,在多系统集成和数据传输上可根据企业信息采集的渠道,通过EDI、EMAIL、EXCEL、TXT等多种方式实现系统的数据集成。在企业对信息控制程度和时间要求方面,可定义对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接收、定时传输与接收等模式。

安全管理中心

在系统设计开发上,安全管理中心应围绕事故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将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管理、事故状态下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管理融为一体,为企业安全运行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和高效的指挥手段。通过对事故引发物质、天气状况等内在条件与外在数据进行事故模拟计算,配置合理应急救援力量和确定事故处理预案。

安全管理中心主要功能应包括: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管理(MSDS)、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管理等,同时,还应支持与第三方系统关键数据信息的集成,如对气象数据的采集、安全管理仿真系统的集成等。

剧毒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建设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在构建剧毒危险品信息监控平台中,应充分考虑两个阶段的平滑过渡(图3):由业务实践向信息系统映射的过程,称之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应围绕业务中心,构建运营企业对剧毒危险品的集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业务安全运行的有效支持和过程管理控制;通过信息系统改进和优化业务的过程,称之为第二阶段。在此阶段,重点完善系统应用,实现对剧毒危险品的全过程、无盲点管理。

第8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在现代物流理论中,物流标准化理论是一门重要的课题。一般说来,标准指的是根据集体的理性选择就如何解决常见问题达成共识的一组结构。根据张铎(2011)的定义,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并实施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各类作业标准、管理标准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它包括物流基础标准化、物流管理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物流技术标准化以及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专家认为运输、物流过程、物流实践,以及物流政策的标准化是企业重要的综合能力。标准化使得供应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供应链活动更加可预测,同时能够减少受例外事件的影响。不管是某一个过程、组织整体,还是物流人员都可以因此在减少风险、时间、劳动力成本、设备或其他资源等方面表现得更加有效率。

二、物流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已经从过去主要考虑单个部件或者工序的通用和规范问题,转变为规范整个物流产业运作的重要手段,成为优化物流产业结构,扩大物流规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1、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优化这些工序,实现规模经济。

所谓模经济,指的是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出现生产批量的扩大,导致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首先,在运输领域,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实施标准化可以将小规模的载货量合并起来,聚集成为大规模的载货量,如将零担运输合并成为整车运输,这样,增加运输的重量之后,固定成本会得到进一步的摊销。其次,包装的标准化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标准化包装(即包装类型少量化)的产品对装卸搬运作业和运输机械的要求类似,从物流的角度而言是最优的包装。企业能够通过标准件的生产,形成延迟运作模式,将规模经济成功地引入到物流中。托盘平台、组织流程等方面的标准化也能产生规模经济。托盘包装是一种集结化的包装方法之一,是一种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与效益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物流标准的实施,规范了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流程、信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使物流活动的开展更加专业化、有序化,有利于开展大规模联合作业。

2、物流产业是一个具有网络效应的产业。

物流活动中各个物流节点和连线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物流网络。鞠颂东(2008)认为物流网络是指在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条件下,适应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发展起来的,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网络效应”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网络外部性”,根据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的定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网络传媒、航空运输、金融等行业普遍存在网络效应。

在实践中,标准可以分为参照性标准、最低质量标准以及兼容标准。参照性标准和最低质量标准可以帮助人们确认某个产品是否符合某种规定,兼容性标准则能够保证一种中间产品或配件应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物流标准化有助于产生网络效应,主要是指兼容性标准能够促进产生网络效应。一方面,兼容性物流标准的实施,使得物流网络中的参与者更有效地统一活动,促进产生网络效应。另一方面,兼容性物流标准的实施还有利于互补性产品的贸易。

一种网络配件的互补性配件越多,则该种配件的价值就越大。配件以及用户之间的互补性会产生网络效应,这个网络效应的实现来自于各个配件的标准化和

共通性。物流服务供应商面向的客户和订单是多种多样的,能否有效地对不同订单进行拼装整合,往往是物流服务供应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3、标准化是矫正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有效方法。

信息时代各信息系统之间具有信息衔接的内在要求,物流标准的实施,尤其是物流信息标准的实施有利于物流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消除物流网络中各节点的

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指市场的参与者对产品和服务信息了解的程度不一致,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了解的信息要多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平迪克、鲁宾费多尔德以旧车市场为例,指出了不对称信息造成低质量旧车把高质量旧车逐出市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销售者对产品质量的了解比购买者多,除非他能够提供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否则消费者会选择价格更低的低质量产品,而把高质量产品逐出市场,出现市场失灵。矫正这种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标准的实施。卖方可以通过提供标准化产品、保证、保证书或其他办法来维持其产品的良好信

第9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文

“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累计达431783.6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5%,年均增长18.2%,其中,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116226.3亿元,约占全国的9.3%。物流业贡献份额逐年提高。全省物流业增加值由1361.2亿元扩大到2659.5亿元,占GDP比重由6.3%提高到6.5%。物流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17.8%下降到15.5%,其中,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发展现代物流园的“三驾马车”。在发展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在物流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个物流园区,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昂贵的,江苏物流园区建设迫切需要共享的信息服务。

2系统建设内容

2.1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功能

2.1.1战略目标支撑现代物流园发展对信息的综合需求;构建江苏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需的服务软件,发挥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流与物流的结合;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协同经营机制的建立;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能力提供依据,支持物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多样化物流信息服务。

2.1.2总体功能提高对用户需求和服务的响应能力;保证货物运输的快速性、可靠性、准时性;提高物流园和政府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物流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物流园和政府对物流市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能力。

2.2系统架构本项目采用基于SaaS技术的表现层、接口层、应用实现层三层架构。以三层架构为基础构建“政府层——物流园——共用信息层——应用层”的结构模型,来协调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之间的关系。物流信息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具有核心业务能力的物流企业,包括计委、经贸、统计、交通、港务、航空、铁路、规划、税务、保险、银行、海关、信息产业、电信等部门和企业。

2.2.1基于SaaS模式三层架构的含义

(1)表现层SaaS是一种业务模式,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远程使用软件,解决了投资和维护问题。从用户角度来讲,SaaS是一种软件租用的业务模式。

(2)接口层SaaS是统一的接口方式,可以方便用户和其他应用在远程通过标准接口调用软件模块,实现业务组合,包括GPS、GPRS、RFID等先进技术模块的使用。

(3)应用实现层SaaS是一种新型软件服务模式,软件设计必须强调配置能力和资源共享,使得一套软件能够方便地服务于多个用户。SaaS模式下的软件运营商,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从系统设计、接口需求到软件实现的不同要求。SaaS软件的首要功能就是将SaaS软件中的管理流与业务流进行分离,借助Web2.0中混合搭建(MashUp)来实现远程通信的需要,采用分布式的SOA架构,可以使应用系统自动找寻其他服务,从而满足基于SOA架构的SaaS软件对各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维护性。

2.2.2解决方案基于SaaS模式的物流园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含基本信息管理、智能配送、货运管理、资源管理、客户管理、合同管理、指令管理、总部计划管理、分部计划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结算管理、统计分析等。以下列举其中个别子系统予以描述:

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操作人员信息设置:通过“操作人员信息设置”界面,实现对系统操作人员的部门设置、工种职务设置、雇员分组设置(对应不同的系统权限操作)和人员信息设置,进行对各项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费用类型:费用是指运输业务中发生的财务收支,“费用类别”是对运输业务中各种财务收支信息的分类维护。包括对科目编号、费用科目、费用类型、备注等数据项的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车辆类型:在“车辆类型”界面中可以对车辆类型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区域设置:区域设置是定义城市或区域的划分,如上海、山东等。货物性质:货物性质是划分货物运输的计价方式,如重货、泡货等。货品类型:在“货品类型”界面中可以对货物的基本类别,如食品类、机械类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运输时间参照:运输时间参照是指对起运地到目的地的里程、时间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订单类别:订单类别主要分为普通订单、加急订单等类型,以便在业务操作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单位管理:单位管理主要是对系统内的货品单位进行的维护,比如“箱”、“包”、“件”等。结算方式:结算方式定义了与客户结算的不同类型,如“月结”、“次结”等。

智能配送子系统配送管理系统是为物流园区配送作业建立的高效、可靠、安全、分布式的现代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经营管理、配送仓库管理为中心,对商品供应商的供货及配送对象的货物配送进行全方位管理,以提高配送服务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好的效益与利润。

货运管理子系统货运信息系统的实现,协助物流园区的货运企业全面优化作业流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物流同步模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3应用说明以淮安地区SaaS模式物流园管理系统应用为例,已形成淮通物流园、淮安金网物流园、淮安粮食物流园、淮安农产品物流园的试用方案。